外伤性肝脾破裂

2024-06-25

外伤性肝脾破裂(共4篇)

外伤性肝脾破裂 篇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物流、交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类事故日益增多,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也相应增多,呈明显上升趋势。肝脾破裂是腹部外伤尤其是腹部闭合性损伤中最常见的内脏损伤,居腹腔实性脏器损伤之首,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常因急性出血引发失血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患者迅速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此类患者一般急诊入院,大多需行急诊修补手术,因此该类患者的术中护理在抢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0年3月共进行此类急诊手术52例,现就外伤性肝脾破裂急诊手术的术中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

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因发病突然,常伴有疼痛和大量失血,患者大多因紧张、恐惧或失血而烦躁不安,患者家属也因突发事故而不知所措,患者和家属这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对手术、麻醉十分不利,患者可因紧张、焦虑而加重失血,加重病情。因此,对这类患者应注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恐惧心理,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和家属尽快消除因突发事件和手术所带来的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安慰、体贴、关心患者,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介绍转归病例,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此类手术绝大部分是安全的,使患者尽量有一个稳定,平和的心态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积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术前、术中一些急诊治疗和护理操作向患者做耐心的解释,耐心细致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护理操作技术应做到准确、熟练,操作过程中保持沉着、镇静、有条不紊,以消除其顾虑,取得患者的合作与信任。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持室内安静,不可低声交谈,以免给患者造成更精神负担。同时对休克早期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做好制动措施,防止坠床或发生其他新的损伤。

2 临床护理及病情观察

2.1 术前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单后,迅速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器械,试好待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吸氧,以改善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状态,协助麻醉师做好穿刺准备,需全麻手术者,协助做好气管内插管,接通麻醉机,保持呼吸道通畅[2]。

2.2 迅速判断失血量估计失血程度

快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是抢救患者生命及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首要措施。因此应根据患者意识情况、皮肤温度、色泽、脉搏、血压、尿量等迅速估计失血量,判断是否休克及休克程度[3],准确、及时估计失血量,确定术中输液、输血量及补液速度。休克早期,患者表现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休克晚期,患者神志淡漠,昏睡或昏迷,脉搏细弱,血压更低或测不到,少尿甚至无尿。

2.3 补液

快速、准确的估计失血量及做好休克程度的判定后,根据失血量及程度,制定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按照先快后慢、先盛后糖、先晶后胶、有尿补钾的补液原则,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纠正微循环,改善组织器官灌流量。根据失血量,输入新鲜全血、成分血或代血浆等,维持血压在接近正常范围,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加压的方法快速输血,防止因麻醉、手术切开等原因加重失血或使血压更低而加重休克、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对休克时间较长,失血严重者,可根据医嘱给予5%NaHCO3纠正酸中毒;还可根据医嘱给予多巴胺、西地兰等升压、强心药物;在恢复血容量的同时给予利尿剂,预防肾衰,同时还可以给予适量激素、止血等药物;每输入1000 ml库血,应静脉缓慢补充葡萄糖酸钙1 g(除外心脏病史及洋地黄用药史),预防枸橼酸蓄积中毒。待手术止血后,需根据血压或中心静脉压情况调节补液量及速度,防止因大量补液而导致患者心肺负荷过重而影响心肺功能。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测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及尿比重,记录出入量,继续缓慢扩容至四肢转暖、尿量>50 ml/h、脉压差>4 kPa、CVP<117.7 kPa(12 cm H2O)、脉率<100(次/min),维持输液速度至休克纠正[4]。

2.4 静脉通道的选择

该类患者因快速大量失血,往往伴有休克,因此要选择管径粗、走行直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和大隐静脉,必要时建立两路以上静脉通道,最好有一路为16号针头直接静脉穿刺。因外周血管痉挛穿刺困难者立即行静脉切开术或中心静脉置管,确保输血、补液、用药途径的通畅。

2.5 病情观察

手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皮肤温度、色泽、生命体征、尿量、末梢循环、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CVP)等,以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处理。休克患者尤其要注意血压和尿量的观察,常规留置尿管,并观察记录尿量,了解脏器灌流量,指导输血、输液速度。休克患者每小时尿量达30~40 ml是休克缓解的可靠性指征。该类患者大多急诊入院,急诊手术,很多患者存在复合性损伤,因此,手术器械、物品准备要有全面观、急救观,在手术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现新的伤情,以适应手术之急需。同时,对这类患者应备有自体血回输的设备及药品准备,因患者失血量大,一旦血源不足,将延误时机,甚至危急生命。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心脏按压、心腔注射、人工呼吸等复苏抢救。

2.6 预防合并症

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该类患者大多行急诊手术,病情又多数较急、较重,谨防术中因忙乱而发生差错及造成术后感染。急诊患者多数不是空腹,全麻时易引起反流,因此应及时清除患者口腔、气管分泌物,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送患者回病房时要仔细、认真地向病房护士交待患者的手术情况、生命体征、血型、引流管及麻醉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3 小结

外伤性肝脾破裂虽然是一种病情重、发展快、手术难度大的急症,但只要我们认真全面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抢救中沉着、灵活、有条不紊,手术中认真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完全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外伤性肝脾破裂发病急,病情重,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大多需急诊手术治疗。因此,此类患者的术中护理及病情观察在抢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外伤,肝脾破裂,护理

参考文献

[1]胡红姣.小儿外伤性肝脾破裂手术护理体会,首都医药,2000;7 (12):35-37.

[2]王彦业.外伤性肝破裂的处理.医药论坛杂志,2006;27(6): 70-71.

[3]屠伟峰.创伤患者失血量评估和成份输血的相关问题.2007年粤港台麻醉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156-159.

[4]徐晶,史立霞.肝破裂并失血性休克12例围术期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9(12):24-26.

肝脾破裂手术治疗的配合体会 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5例, 女9例;年龄2~58岁.其中肝破裂8例, 脾破裂14例, 肠系膜破裂6例, 肝破裂合并脾破裂6例;均为外伤性, 患者人手术室前均有不同程度休克.术后随访除4例因病情较重死亡之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

2手术配合

2.1麻醉配合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 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间断用万可松, 芬太尼以及吸人异氟醚维持麻醉.

2.2手术物品的准备护士在接到急症手术通知后, 思想应高度重视, 在短时间内配齐手术所需的器械及各种抢救物品, 如吸引器, 高频电刀, 吸氧装置, 麻醉机, 加压输液压力袋, 药品等, 同时调节好手术间内的温度.

2.3快速建立输液通道由于失血过多, 导致患者循环血量不足, 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因此, 巡回护士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 迅速及时地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快速输液, 输血, 补充血容量, 为麻醉提供安全保障.可选用16~18套管针行上肢静脉穿刺, 这样可保证静脉不受压迫, 使输液通畅, 同时也便于给药, 固定和观察.

2.4做好心理护理腹腔大出血患者, 由于突然打击, 多伴有恐惧紧张心理, 甚至有濒死感.患者异常心理可降低其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术中易加重休克.为此, 在执行各种护理操作的同时, 应设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可用恰当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 并赢得其信任,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体会

3.1沉着冷静, 防止术中慌乱腹腔大出血患者多伴有休克, 需边纠正休克边手术, 易造成术中慌乱.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增强应对紧急情况, 快速反应的能力,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措施, 有条不紊地配合麻醉师及手术医师的各项工作.

3.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循环血量减少, 肺循环也会发生障碍, 常出现呼吸困难, 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及时将口腔, 咽部或气管内分泌物吸出, 以免误吸而窒息.

3.3严密观察尿量休克患者单位时间内尿量的多少可直接反映休克的程度, 术中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尿液的量和色泽, 及时向麻醉医师, 手术医师反映, 根据医嘱, 随时调节输液速度与输液量.

3.4液体的选择平衡盐液能使休克患者获得额外的缓冲力以对抗代谢性酸中毒, 也可保护肾脏.因此, 术前或术中除需输全血外, 应以平衡盐液为主, 同时应测定中心静脉压的大小, 以决定输液的速度.

3.5积极配合麻醉师工作, 确保液体通畅腹腔大出血患者, 在切开腹膜时, 腹腔积血可能大量涌出, 腹内压降低, 血压下降此时快速输液也难以维持血压稳定.因此, 准备切开腹膜时, 在加压输液输血的同时, 应协助麻醉医师静脉给予少量的麻黄碱 (10~15) , 以缓冲血压的急剧下降.同时, 加压输液速度极快要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走空

.3.6防止患者坠床, 灼伤由于患者意识不清或烦躁不安, 摆好体位后, 应用约束带固定好, 以免坠床.注意约束带松紧适宜以防损伤神经或使静脉回流受阻.正确连接高频电刀导线, 负极板贴于患者肌肉较丰厚处, 注意其身体勿直接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 以防灼伤.

3.7防止体腔内异物存留术前要严格清点术中所需物品, 做好详细记录.患者出血较多, 术中往往要增加纱垫用量, 因此要严格记录, 关闭腹腔前要严格认真查对清点所用物品数量,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8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中多是执行口头医嘱, 因此输液用药前应复诵一遍, 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安瓿, 药瓶要放在一处, 以备过后查对.输血时要严格执行输血常规, 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大量输血或快速输血后, 患者血钾升高, 血钙降低, 血钾血钙比例失调, 机体会发生严重的生理紊乱.因此大量输血后要补钙.

外伤性肝脾破裂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2 月~2015 年5 月我院急诊收治肝脾破裂患者94 例。 根据是否实行绿色通道救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 例。观察组中男32 例, 女15 例;年龄19~55 (36.2±5.8) 岁;车祸伤19 例, 摔伤22 例, 打击伤6 例。 对照组中男33 例, 女14 例;年龄19~56 (36.4±5.9) 岁;车祸伤18例, 摔伤24 例, 打击伤5 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破裂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比较性。

1.2 纳入标准 (1) 患者有明确外伤史, 急诊入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肝脾破裂; (2) 排除非外伤性脾破裂; (3) 排除患者及家属有智力障碍、精神疾病、听力障碍等不能有效进行沟通和研究; (4) 排除依从性差患者及家属。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 在进针入院后按照肝脾破裂相关诊治流程进行。 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救治模式, 具体实施如下: (1) 建立绿色通道救治部:由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ICU、手术室及检验科高年资医师共同组, 由专人进行负责管理, 负责各项工作协调、落实; (2) 接到院外急救电话后院前急救及时赶到现场, 初步确诊为肝脾破裂后及时和急诊科做好沟通工作, 启动绿色通道救治方案, 同时给予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支持。 告知急诊科患者伤情、到达医院时间, 急诊科启动绿色通道救治后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联系手术室、ICU及检验科, 确保患者一到医院就能就能得到系统救治; (3) 准备工作:及时准备床旁超声、心电图机及X线机, 备好抢救床、监护仪、呼吸机、氧气及抢救药品, 告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4) 患者送入科室后及时由专业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检查, 明确诊断后有医师和护士全程护送入手术室, 如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不能进行手术, 则直接进入ICU。

1.4 临床观察指标 (1) 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2) 家属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评估, 内容包括抢救方法、抢救时间、抢救过程等8 项, 总分100 分, 根据得分规定:非常满意:>85 分, 满意:60~85 分, 不满意:<60 分。满意度 (%) =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4.7±10.3min, 少于对照组的51.4±12.1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5.74%, 高于对照组的70.21%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肝脾破裂多发生于意外事故, 如车祸、挤压伤、撞伤、坠落伤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 肝脾破裂发生率随着增高[2,3]。 外伤所致肝脾破裂为临床急重症, 由于肝脾解剖结构特殊性, 在发生破裂后易引起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4]。临床中常需急诊手术止血治疗, 所以抢救成功关键在于及时手术, 急诊抢救准备工作对患者及时手术时间有较大影响[5,6]。

绿色通道为我院针对急重症患者抢救实施, 将涉及肝脾破裂救治工作科室进行协调, 院前急救人员初步诊治为肝脾破裂后即启动绿色通道救治, 及时通知急诊科做好相关准备工作[7]。以急诊科为中心进行工作调配, 及时准备好患者辅助检查仪器, 并通知手术室和ICU做好准备工作, 在患者一送入医院后及时救治, 可显著缩短患者送入医院后抢救时间。本次研究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救治相比对照组常规急诊流程救治, 显著缩短患者抢救时间,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院前通知急诊科后由急诊科统筹安排相关检查和抢救工作, 在患者送入医院开始即可进行检查、抢救工作, 可缩短患者入院后再行准备工作时间, 为患者抢救时间赢得宝贵时间。 研究指出, 肝脾破裂患者抢救时间与抢救成功率及预后呈显著负相关[8,9]。以最短时间行手术治疗或相关治疗可减少出血量,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本次研究得出,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肝脾破裂抢救首要工作为及时止血, 保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防止严重发生严重并发症[10]。 绿色通道在患者还未送入医院前就做好抢救准备, 在患者送入医院开始及时抢救, 相对常规急诊流程减少准备工作时间,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还得出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绿色通道救治工作受到患者家属肯定和认可, 有助于拉近医院关系。

综上所述, 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肝脾破裂患者抢救中, 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为患者赢得宝贵抢救时间, 从而提高患者抢救陈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肝脾破裂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肝脾破裂患者94例。根据是否实行绿色通道救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家属对抢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4.7±10.3min, 少于对照组的51.4±12.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在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 提高抢救效率,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肝脾破裂,救治

参考文献

[1]王孝国, 刘自立, 魏国峰, 等.外伤性肝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诊治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 2014, 22 (4) :289-291.

[2]陈秀兰, 马爱兵.自体血液回输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3, 15 (4) :389.

[3]马恒涛, 谭黄业, 樊献军, 等.快速康复外科在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麻醉期管理应用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 2013, 41 (11) :1163-1165.

[4]范海鹏, 吴耀建, 元智昊, 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术前的临床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 (4) :828-830.

[5]周听妹, 秦国良, 周霞洁, 等.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院前急救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4) :18-19, 23.

[6]李毅, 张伟, 田银生, 等.射频消融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中的临床运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3, 19 (1) :67-69.

[7]姬文超, 孙传东, 颜丙松, 等.肝外伤后急性肝功能损害一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4, 20 (10) :699, 728.

[8]王学新, 田亚兰, 马海军, 等.脾部分切除在Ⅱ、Ⅲ级脾破裂中的应用[J].肝胆外科杂志, 2012, 20 (5) :399-400.

[9]王振城, 徐欣欣, 王超, 等.自发性脾破裂术后诊断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J].中国医师杂志, 2014, 16 (9) :1295-1296.

外伤性肝脾破裂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1~73岁,平均42.5岁;肝破裂10例,脾破裂20例,肝脾复合伤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6例,刺伤4例,撞击2例;失血量600~4 200 ml,回输血量450~3 600 ml。受伤时间为0.5 h~3 d。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3例患者均有腹膜炎体征,4例患者有头晕、眼花、恶心、口干、心跳加快等休克表现。入院血压为70~110/40~60 mm Hg(1 mm Hg=0.133 kPa)。1例患者合并肺挫伤及肋骨骨折。按Call和Scheele分级:Ⅰ级8例,Ⅱ级20例,Ⅲ级4例。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治疗:采用M9W-3000P3000P型血液回收机,把患者创面上血液回收到血液回收机内,注意在回收血液时应将连接在吸引管上的抗凝药吸入吸管内与血液混合,以防血液凝聚。在血液回收的同时,应将肝素15 000 IU加入500 ml生理盐水内。血液在血液回收机内经多层过滤后,积极应用大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分离—清洗—净化处理等流程,反复为之,然后将抗凝剂、清洗液、抗游离血红蛋白、脂肪颗粒、血小板废弃,清洗离心后的洗涤浓缩红细胞排入血液袋内回输给患者。

1.3 观察指标

对本组所有患者术前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术后24 h的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术后参数的统计分析做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平均每例患者回输血1 150 ml,最少350 ml,最多4 000 ml。死亡2例,均为严重失血性休克时间过长,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未发现全身感染、血红蛋白尿、凝血异常等情况,血液回输效果良好。住院时间9~16 d。平均10.5 d。术前及术后24 h血常规检查见表1。由表1可知,RBC、Hb、PLT都有了明显改善(P<0.05)。凝血三项检查见表2。由表2可知,PT和APTT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均达到了正常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FIB平均值显著高于术前(P<0.05)。

3 讨论

肝脾是腹腔内最容易受伤的脏器,关于肝脾外伤的处理: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脾破裂伤比较局限、表浅,无其他脏器合并伤者,可在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腹部体征、血细胞比容及影像学变化的条件下行非手术治疗[3];观察中如发现继续出血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应立即中转手术,而在术中,合理选择血液是重中之重[4]。自体血回输的优势:(1)自体血回输能提高肝脾破裂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抢救肝脾破裂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可使60%~70%的患者避免异体输血[4]。(2)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以解决血源不足问题,还避免了医源性传染问题[5,6],同时细胞的活力较库存血好,运氧能力高[7]。(3)自体血回输操作简便,术前准备快,无需化验血型与交叉配血[8,9]。本组结果显示,RBC、Hb、PLT都有了明显改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均达到正常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显著高于术前(P<0.05),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急诊创伤性手术患者,既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可减少输注异体血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指标有很大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价值,为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9W-3000P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3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患者回输血液1 150 ml,死亡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有了明显改善[(3.82±0.85)×1012/L vs(3.53±0.71)×1012/L;(112.93±24.12)g/L vs(106.86±21.38)g/L;(218.57±108.6)×109/L vs(192.35±80.34)×109/L](P=0.025、0.012、0.036)。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均达到了正常水平。本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3.41±1.53)g/L]高于术前[(2.54±1.64)g/L](P=0.021)。结论: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可减少输注异体血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指标有很大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脾破裂,自体血回输,血常规

参考文献

[1]杭燕南,庄心良,蒋豪.当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45.

[2]周志浩.延迟性脾破裂17例诊治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2(2):146.

[3]戴朝六,许永庆.肝脾外伤分级与外科治疗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4(12):711.

[4]廖芝伟,田发琳,翁皖,等.脾外伤非手术治疗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4(12):739.

[5]梁建峰,林良辉,张茂忠.外伤性脾破裂诊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2(2):102-103.

[6]王国友.外伤性脾破裂的外科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20-21.

[7]张洪光,张和众.非典型肝血管瘤CT诊断[J].中原医刊,2004,31(5):51-52.

[8]李平,于益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8,33(6):392-395.

上一篇:三代核电下一篇:免费医学生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