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同期治疗(精选7篇)
经尿道同期治疗 篇1
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危害性较大,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是外科手术,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联合前列腺摘除术治疗的应用历史较长,但是该手术方式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预后性较差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1]。本文为进一步探究经尿道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临床经验,特选择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经尿道同期治疗的40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71.21±6.3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36±1.92)年;结石直径1.1~4.8 cm,平均结石直径(2.51±0.79)cm;其中有Ⅱ度前列增生患者22例,Ⅲ度14例,Ⅳ度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70.23±6.3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33±1.91)年;结石直径1.1~4.7 cm,平均结石直径(2.53±0.82)cm;其中有Ⅱ度前列增生患者21例,Ⅲ度15例,Ⅳ度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联合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将患者的膀胱切开后,探查膀胱颈是否有缩窄和前列腺增生情况,夹取结石的过程中,不可将结石夹碎。手术结束后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并保持导尿管通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
1.2.2 实验组
患者采用经尿道同期腔内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给予患者硬外膜麻醉,并取膀胱截石位,通过尿道置入F8的输尿管镜,将气压弹道碎石探针从操作腔中置入,采取连续脉冲的方式将碎石粉碎,并将电切镜从尿道中置入,之后,通过冲洗器吸出粉碎的结石。确保膀胱内没有残留结石及膀胱无黏膜损伤后开始前列腺手术,在6点处使用环状电极将中叶和膀胱的颈后唇切除,沿着顺时针方向将12点处的右侧叶切除,逆时针方向将12点处的左侧叶切除,靠近膀胱颈部和达精阜远端后,将前列腺组织切除,电切操作完成后,将组织块彻底的冲洗出,最后止血。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进行观察,以上观察指标参数值越小,代表患者的手术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临床的多发病之一,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男性[2],前列腺增生易并发膀胱结石,这是因为前列腺增生患者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3]。前列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发病率较高,约占总数的10%,临床上治疗前列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原则是将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和膀胱结石一并去除,一般采用先将前列腺组织切除后行碎石术的方法,但是通过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这种传统的手术步骤不利于碎石取石,且在前列腺体积大的前提下,黏膜容易出血,不利于手术效率的提高,故为了提高手术效率,众临床专家认为,应该先行膀胱碎石取石术,后将前列腺组织切除[4,5]。
传统的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联合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列增生并发膀胱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多、预后性差等临床局限性,并不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发展,微创技术得到了较好的临床应用。
经尿道同期腔内碎石术和前列腺电切术联合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性良好等临床优点。但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手术前应对患者的各项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指征,减少相关的手术风险;(2)手术中应该采取先腔内碎石术后前列电切术;(3)使用输尿管镜下腔内碎石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视野清晰,并随时冲洗膀胱;(4)尽量控制手术时间,并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患者常规的电切镜检查,注意是否存在明显出血、残留结石和前列腺组织碎块等,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尿道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峦松.经尿道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中国医疗前沿,2014,26(11):48.
[2]杜围,魏彪,张新明,等.经尿道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20例.河北医学,2011,17(8):1075-1077.
[3]陈辉,韩子华.经尿道同期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疗效.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19-1320.
[4]谢家恩,何如钢,唐为民,等.经尿道同期微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63例观察.重庆医学,2011,40(33):3365-3366.
[5]张永标.经尿道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15例.沈阳部队医药,2010,6(33):260-261.
经尿道同期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992~2003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晚期膀胱癌患者共100例,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为80例与20例。治疗组中, 男67例, 女13例, 年龄55~88 (平均72.39) 岁。膀胱癌B期3例, 均为全身衰竭患者;C期59例, 系全膀胱肿瘤;D期18例, 其中3例肝转移, 6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5例肿瘤骨盆浸润, 4例肺转移。对照组中, 男15例, 女5例, 年龄55~88 (平均73.61) 岁。B期4例, C期13例, D期3例。两组患者的细胞分级均为Ⅱ~Ⅲ级, 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细胞分级等基线资料对比,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80例患者, 进行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与仅经尿道汽化治疗, 对臀上动脉、髂内动脉部位进行结扎, 并从髂内动脉向膀胱上动脉行插管后置泵, 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治疗, 电切后, 行区域管制灌注化疗药物。对照组20例患者, 仅进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治疗, 并配合全身化疗。
两组患者治疗后, 均进行为期9~10年的定期性随访, 主要对两组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CT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检查、B超检查以及病理切片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所观察的相关指标, 进行整理后录入EXCEL表格后进行直观分析, 对比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的随访, 均顺利完成, 其中治疗组, 经随访1、3、5、7、9年后, 无瘤生存患者例数分别为: 56、46、40、33、30例, 具体各项检查指标的检查结果见表1。
2.2 两组病理检查复发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3年随访而得的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而术后随访第5、7、9年, 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 往往提倡保留其膀胱、提高其晚期癌症的生活质量水平, 同时, 该提倡方案也是治疗膀胱癌晚期患者的临床发展方向[2]。而采用区域灌注化疗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 该治疗方法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而言取得的效果深得诸多专家的肯定, 成为当时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灌注化疗药物方面在患者发生肿瘤的局部药物浓度, 往往可以形成比其体内血浓度高2~10倍[3], 具有非常高的浓度区域, 治疗后对癌症患者的抗癌作用可显著提高20~100倍。此外, 对膀胱癌患者进行阻断双侧髂内动脉, 则患者的局部的缺血, 这将有效抑制了体内肿瘤的进一步生长, 使得肿瘤细胞的凋亡加快。
本组资料显示,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3年随访而得的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术后随访第5、7、9年, 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充分说明了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 采用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 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水平, 降低近期肿瘤复发率。
综上所述, 对晚期膀胱癌患者进行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 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降低治疗后远期的症状复发率, 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晚期膀胱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膀胱癌患者,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进行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与仅经尿道汽化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1、3年, 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术后随访第5、7、9年, 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晚期膀胱癌患者进行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 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降低治疗后远期的症状复发率, 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晚期膀胱癌,同期区域灌注,经尿道汽化,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海波, 代素梅, 刘华群, 等.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加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1) :60-61.
[2]刘华群, 李国忠, 宋文广, 等.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热疗加平消胶囊治疗晚期膀胱癌3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7) :3765-3766.
经尿道同期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57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6~87岁, 平均 (72.2±2.6) 岁, 病程1周至3个月, 平均 (1.2±0.5) 个月;其中镜下血尿18例, 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 (27例) 和B组 (30例) 。A组患者中, 初发肿瘤24例, 复发肿瘤3例;单发肿瘤18例, 多发肿瘤9例;前列腺Ⅰ度增生7例, Ⅱ度增生16例, Ⅲ度增生4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Ⅰ级10例, Ⅱ级15例, Ⅲ级2例。B组患者中, 初发性肿瘤23例, 复发性肿瘤7例;单发肿瘤17例, 多发肿瘤13例;前列腺Ⅰ度增生8例, Ⅱ度增生17例, Ⅲ度增生5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Ⅰ级9例, Ⅱ级18例, Ⅲ级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 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 (1) TNM分期均为Ta~T1期; (2) 均为初发膀胱肿瘤, 下尿路症状明显, 表现为刺激与梗阻症状; (3) 经组织活检、B型超声、膀胱镜检查等确诊; (4) 最大尿流率<10 ml/s。排除标准: (1) 前列腺癌; (2) 膀胱肿瘤侵犯输尿管开口; (3) 合并尿路结石或感染; (4) 尿流动力学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 垫高臀部, 经尿道置入电切镜行尿道检查, 了解前列腺及膀胱相关情况, 确定肿瘤位置、形态和数量等。A组患者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 切除肿瘤及基底, 彻底止血后, 使用Ellick冲洗器对残留肿瘤组织碎片进行冲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 再行TURP, 彻底止血后, 用Ellick冲洗器再次对前列腺碎块进行冲洗。术后两组患者均留置导尿管, 持续冲洗膀胱;均采用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注射液40 ml灌注膀胱, 每周1次, 治疗8周, 随后改为每月1次, 治疗10次。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膀胱颈部种植转移情况及B组患者手术前后残余尿量 (RUV) 、最大尿流率 (Qmax) 、生活质量指数 (QOL)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膀胱颈部种植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2.2 手术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术后, B组患者RUV、QOL及IPSS均明显低于手术前, Qmax明显高于手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3 讨论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高达4.2%[5]。引起膀胱肿瘤发病的因素较多, 目前认为前列腺增生是膀胱肿瘤的高危因素, 其主要原因为[6]: (1) 前列腺增生后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症状, 导致膀胱RUV增加, 膀胱因刺激产生慢性炎症, 易发生黏膜白斑及腺性膀胱炎等癌前病变, 可引起膀胱肿瘤发生及复发; (2) 尿路梗阻使脱落的肿瘤细胞在膀胱停留时间延长, 肿瘤复发率也随之提高; (3) 下尿路梗阻引起膀胱内尿液滞留, 膀胱上皮细胞与化学致癌物接触, 可促使细胞癌变。
临床上主要采取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采用TURBT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治疗。实践证明, 经尿道电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膀胱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方法, 其创伤小、可重复操作,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指出, 上皮细胞癌易脱落, 其种植的可能性较大, 同期行TURBT和TURP两种手术会暴露前列腺尿道和膀胱颈口, 易导致癌细胞种植于前列腺尿道和膀胱颈口两个部位, 因而主张分次进行手术治疗[7]。但也有观点认为, 同期手术对肿瘤细胞的种植无明显影响, 患者下尿路梗阻解除后, 生命质量可明显提高, 有效避免了二次麻醉和手术造成的创伤,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8]。李新等[9]对5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了分析, 对照组单纯行TURBT, 观察组同期行TURBT和TURP,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 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Qmax大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后复发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提示同期行TURBT和TURP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 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 减少肿瘤复发。也有研究认为, 同期手术会降低肿瘤种植转移率, 其通过对47例同期行TURBT和TURP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前列腺窝和膀胱颈部肿瘤种植转移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仅有1例患者出现前列腺窝种植转移, 其余均未出现膀胱颈部种植转移[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膀胱颈部种植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B组患者RUV、QOL及IPSS均明显低于手术前, Qmax明显高于手术前。提示同期行TURBT和TURP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 除不增加肿瘤复发率及种植转移率外, 还能够改善患者排尿困难情况, 有助于其生命质量的提高。通过同期TURBT和TURP的实施, 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行TURBT进行治疗, 电切不宜过深, 以免出现穿孔情况;需对深层组织进行电凝, 封闭淋巴管及血管, 减少种植转移的发生[11]; (2) 电切膀胱侧壁肿瘤过程中, 应避免闭孔神经反射, 以免引起穿孔, 可使用小功率多次电凝刺激法进行处理; (3) 直接电切输尿管口肿瘤, 避免电凝止血, 否则易诱发输尿管闭塞或狭窄; (4) 手术结束前, 低压观察膀胱, 凝固小血管, 术后常规给予镇痛泵镇痛, 减少膀胱创面穿孔、术后继发出血的发生; (5) 术后常规检查创面及颈部, 使用Ellick冲洗器对膀胱内组织及创面进行冲洗, 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12]; (6) 术后留置导尿管, 膀胱持续冲洗4 d左右, 定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经尿道同期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00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年龄为57~82岁,平均为(68.32±10.23)岁;肿瘤直径为0.4~3.1 cm,平均为(1.34±0.33)cm;20例无蒂,180例有蒂;其中50例体检显示膀胱占位,150例肉眼血尿。40例膀胱肿瘤多发,其中19例肿瘤位于侧壁与前壁,21例肿瘤位于三角区;160例膀胱肿瘤单发,其中42例膀胱三角区,38例膀胱后壁,43例膀胱侧壁,37例膀胱前壁。术前采取组织活检或者是膀胱镜检查,通过病理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55例T2,60例T1,45例Ta2。伴尿路梗阻,病程为0.5~5年,平均为(2.56±0.34)年。通过B超对前列腺重量进行测定,36~75 g,平均为(55.23±10.23)g。合并症:22例肾功能损伤,30例尿路感染,35例糖尿病,20例心肺疾病。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取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术前伴糖尿病者,给予降糖治疗,伴尿路感染控制感染,伴心肺肾疾病患者行功能改善。应用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英国Gyrus公司),360°旋转连续冲洗式F27镜鞘,30°观察镜,电切输出功率与电凝功率分别为160、80 W,冲洗液使用生理盐水,灌注压力为60 cm H2O。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患者截石位,电切镜经尿道置入,对其尿道括约肌、双输尿管开口等情况进行观察,了解患者肿瘤位置、大小和输尿管开口之间的关系。首先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将肿瘤与其基底周围2 cm膀胱黏膜切除,深至肌层,在止血以后,使用ELLIK将肿瘤组织碎片冲吸出来,送检。然后采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行分区切除,在6处切一标志沟达包膜止于精阜,将左右两侧叶分别切除,再将12点处顶部前列腺组织切除,最后将前列腺尖部与颈口切除,止血,使用ELLIK将前列腺碎块吸出。观察患者膀胱,防止肿瘤遗留,将F20或者是F22气囊导尿管留置。术后1~3 d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硬膜外镇痛泵留置,持续48 h镇痛。术后1周,使用40 m L注射用水加30 mg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持续灌注6次,之后1次/月,持续灌注6次,定期复查。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1~111 min,平均为(83.24±10.34)min。术后,随访190例,失访10例,随访时间为2~30个月,平均为(16.33±2.33)个月。膀胱肿瘤复发3例,无尿道肿瘤种植与前列腺窝发生;由于膀胱癌转移死亡1例。术前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评分为(24.22±3.45)分,术后为(3.12±0.34)分,手术前后IPSS评分明显改善,t=27.219,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尿路上皮肿瘤中,膀胱癌是较为常见肿瘤,其中合并前列增生约占7.5%,目前对于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仍存在争议[3]。由前列腺增生所造成的尿路梗阻是引发膀胱肿瘤的重要因素,使得尿中致癌物质长时间接触膀胱黏膜,增加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同时尿路梗阻容易导致膀胱结石与尿路感染,受到刺激诱发癌前病变,甚至发展为腺癌、鳞癌。所以,对于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要注意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解除梗阻减少肿瘤复发。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组成包含回路电极与工作电极,两个电极在经过高频电流过程中激发生理盐水产生动态等离子体,打碎组织中有机分子键,分解生物大分子,使得接触组织产生汽化。采取前列腺电切以后,腺窝表面形成焦痂,使其无血液供应,肿瘤细胞无法黏附种植。行等离子切割,其组织表面温度能达到40~70℃,并且热穿透深度比较浅,不会对阴茎神经与闭孔神经造成损伤,避免发生性功能障碍与闭孔神经反射。此外,由于增生前列腺组织与前列腺包膜阻抗差异,在电切环接触包膜时,会降低等离子体切除效果,需注意避免包膜切穿,确保手术安全性。本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前IPSS评分为(24.22±3.45)分,术后为(3.12±0.34)分,手术前后明显改善(P<0.05)。这说明对于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均采取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均完成手术。膀胱肿瘤复发3例,由于膀胱癌转移死亡1例。术前IPSS评分为(24.22±3.45)分,术后为(3.12±0.34)分,手术前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于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等离子电切术,膀胱癌,前列腺增生
参考文献
[1]李碧君,单炽昌,王在盛,等.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5(2):133-136.
[2]王文军,高光霞.经尿道同期电切加电汽化治疗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J].中华全科医学,2010,12(5):156-158.
经尿道同期治疗 篇5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无张力疝修补术,前列腺增生,腹股沟疝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 (PKRP) 是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精细、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自应用于BPH开始就收获了很好的治疗效果。BPH常常伴发腹股沟疝, 本文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腹股沟疝的病例共8例, 对其治疗经过进行回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腹股沟疝的患者共10例。年龄60~81岁, 平均 (73.2±5.5) 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症状病史6个月~5年。其中斜疝7例, 直疝2例;单侧疝1例。排尿情况, 术前检查, IPSS为32.21分 (1~37分) , QOL为4.8分 (4~6分) 。直肠超声评估测量前列腺质量为54.3g (36.5~145g) 。所有病例排除膀胱癌、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以及尿道狭窄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 手术采用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更具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推荐方法[1]先进行疝修补术。所有选取病例中, 全部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Rutkow手术) 进行。后进行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患者取截石位, 采用“佳乐” (英国) 第三代等离子电切镜施行手术, 0.9%生理盐水冲洗。常规检查膀胱、双侧输尿管开口、后尿道、精阜。先切除中叶, 然后侧叶, 前列腺尖部直到外科包膜。修复前列腺段尿道呈漏斗状。Ellik吸收碎块, 留置22~24F三腔导尿管, 气囊注水35~40mL, 固定尿管引流。术中常规心电监护, 术后血常规及血生化。术后24h解除牵引, 直至流出液变清后停止冲洗。对于合并膀胱结石患者, 在前列腺术前, 于监视屏注视下先行激光碎石, 并冲洗吸尽。
2 结果
本组患者疝修补时间25 (20~50) min;出血12 (7~20) mL。前列腺切除术时间50 (30~160) min;出血75 (60~180mL) mL。所有病例均无术中大出血、闭孔神经反射、经尿道电切综合征。7 (5~12d) d后出院, 尿管留置5 (4~7d) d。随访3~6个月, 无真性尿失禁, 无疝复发及切口感染, 排尿均得到满意改善, 无睾丸萎缩、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复查排尿情况, IPSS5.7 (2~9分) 分, 无尿失禁, 尿道狭窄。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 一般在40岁后开始发生增生的病理改变, 50岁后出现相关症状。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书已经成为了治疗BPH的金标准[2]。BPH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由于排尿困难, 常常需要增加腹压协助排尿, 又因为老年人腹壁肌肉松弛, 腹壁强度下降, 因而可能伴发腹股沟疝。传统治疗BPH伴发腹股沟疝的方式是先对BPH进行手术治疗, 之后再处理腹股沟疝。同期处理不仅加大患者创伤, 而且还可能导致疝修补术感染失败[3]。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实现了同时治疗两种疾病的可能。而且, 这种手术方法经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 是一种安全, 有效, 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本组的10个病例均无术中大出血、闭孔神经反射、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后均无尿失禁, 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 (2003年修订稿) [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 (14) :834-835.
[2]Wendt-Nordahl G, Bucher B, Hcker A, et al.Improvement in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over 17 years in a single center[J].J Endourol, 2007, 21 (9) :1081-1087.
经尿道同期治疗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同时经过超声和CT确诊,排除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62.5~77.5(68.35±3.56)岁;病程1.5~4.5(3.25±1.32)年。
1.2 方法
对58例患者均进行经尿道同期电切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然后进行导尿处理,后对患者采用吡柔比星30mg与50ml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混合,同时进行膀胱灌注,灌注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然后于截石位将电切镜置入,对患者前列腺的增生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癌变组织的大小、位置等基本情况[1],明确后同时进行电切术,用5%甘露醇对膀胱进行冲洗,冲洗时动作要轻柔;对患者基底部和肿瘤进行充分清除后,将肿瘤组织用冲洗器吸出,确定肿瘤和病变的组织完全被取出后,对患者膀胱用蒸馏水进行充分冲洗[2],同时进行严密的止血处理;确保止血成功后对患者再进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和前列腺电切术,然后对患者留置导尿管,并进行常规的预防感染处理[3];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RV)和测量最大尿流率(MFR)[4],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3个月的跟踪访问,对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情况
经过治疗,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RV)和测量最大尿流率(MFR)均出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58例患者均完成为期13个月的跟踪访问,访问期间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0。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病情发生后对于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患者病情及时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治疗就成为关键所在;结合临床情况讨论来看,患者出现前列腺增生后常会有排尿不畅的情况,同时尿液内含有较多有害物质和致癌成分,而这些不良因素均在患者体内进行堆积;同时尿液长期得不到充分排除,容易引起患者发生膀胱炎,炎症不断进行演变,对患者的膀胱会出现较大影响,同时容易出现黏膜白斑,最终容易导致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生。目前临床对于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后常常无法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状,对于患者的恢复及其不利;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接受治疗的过程当中对于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常规的治疗由于效果不甚理想,就很难再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探究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成为临床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相关研究曾指出,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经尿道同期电切术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因而本研究就此展开讨论。
本次我们选取我院接收的5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进行经尿道同期电切术治疗;从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治疗,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RV)和测量最大尿流率(MFR)均出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3个月的跟踪访问,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这说明,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经尿道同期电切术效果良好,因为我们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不仅对患者膀胱肿瘤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同时对患者前列腺进行了相关的干预,此时患者的根本性病变得到治疗,同时尿路梗阻的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的处理,因而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6]。同时,因为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进行了灌注,而该药物可以较好的附着在患者肿瘤上,并且呈现出较为粉红的颜色,这一现象便于手术识别,而且能够进行完全的切除;而我们将肿瘤组织进行切除后,采用蒸馏水对患者膀胱进行冲洗,蒸馏水对于患者的的病变细胞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起到裂解的效果,如果此时有少量的组织残留,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清除,使治疗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7]。另外我们分析,本次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患者的情况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次我们所选的58例患者中均不包括患有严重脏器功能性疾病的患者,所以减少了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的情况,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情况,使得患者能够较好的恢复。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经尿道同期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情况,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于患者相对安全,因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崔洪雨,杨俊,孔祥斌,等.经尿道同期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前列腺增生对膀胱癌复发影响的Meta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20(12):889-897.
[2]范晋海,曹建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8):547-549.
[3]张翼飞,梁朝朝,张贤生,等.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4,6(5):276-278.
[4]付东军,王德昕,柳荣强,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75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2):67-68.
[5]金慧敏,高国玲.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经尿道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9):58-61.
[6]莫金水,冯建华,王晶.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同期行TURBT及TURP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8):3439-3441.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 其中男42例, 女8例;年龄35~82岁, 平均60.2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或体检发现镜下血尿就诊。所有病例经彩色超声, 膀胱CT检查, 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单个肿瘤47例, 多发肿瘤3例。肿瘤直径0.5~2.5 cm, 以1.0~2.0 cm者最多。病理诊断均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病理分级:Ⅰ级38例, Ⅱ级12例;临床分期:Ta期28例, T1期14例, T2期8例。
1.2 方法
本组50例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2]。 (1) 患者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截石位。 (2) 经尿道置入电切镜, 便膀胱充盈至200 ml, 观察肿瘤数目, 部位、大小与输尿管口距离。估计膀胱肿瘤的浸润深度, 表浅的乳头状癌 (Ta、T1) 呈浅红色, 蒂细长, 肿瘤有绒毛状分支, 肿瘤活动性大, 似水草在水中飘荡。 (3) 电切时使膀胱容量相对固定在中等容量范围 (150~200 ml) 。采用袢状电极环, 电切功率120 W, 电凝功率80 W。 (4) 对于小肿瘤 (直径<2 cm) , 一般基底部易暴露, 切除时从基底部开始。一般采用顺行切除法 (回拉式) , 即将电极环越过肿瘤, 从远处向近处切割。可以将肿瘤连同其下方的部分肌肉组织同时切除, 然后在对肿瘤基底部进行补充切除。由于肿瘤遮盖, 有时基底部暴露困难。此时可以借助电极环将肿瘤推起, 采用逆行切除法:即将电极环至于肿瘤前方, 从近处向远处切除。 (5) 对于大肿瘤 (直径>2 cm) 不能充分暴露其基底部, 这时只能从肿瘤表面开始切除。一般应用顺行切除法, 分块将肿瘤切除。 (6) 切除深度至少到膀胱浅肌层, 甚至深肌层。切除范围至少包括肿瘤基底部周围1 cm范围的正常膀胱组织。 (7) 术后经尿道留置三腔气囊尿管, 术后若有出血行膀胱冲洗。 (8) 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 生理盐水20 ml加丝裂霉素 (MMC) 20 mg经导尿管膀胱灌注, 每周1次, 共8次;继之每2周1次, 共10次;再延长至每月1次, 持续2年。每次灌注药液在膀胱内保留1 h以上, 每15 min变换体位1次。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中无膀胱穿孔及膀胱内大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0~60 min, 平均 (50.0±5.0) min。术后1~3 d尿液转清。3~7 d拔除尿管。术后平均住院5~7 d。术后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术后1年内每3月行1次膀胱镜检, 1年后每半年行膀胱镜检1次。50例中肿瘤复发6例, 复发率为12%, 均在6个月内复发, 其中T2期2例。所有病例至今生存, 对于复发患者均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3 讨论
3.1 TUR-Bt的适应证
膀胱肿瘤多数为上皮性肿瘤, 其中的90%以上是移行上皮癌, 大部分为分化好或比较好 (G1、G2) 的表浅性肿瘤 (Ta、T1、T2) 。TUR-Bt主要适应于这类肿瘤。分化不好 (G3) 或浸润膀胱深肌层以外 (T3以上) 的移行上皮癌以及鳞癌和腺癌均易导致发生膀胱壁内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转移, 因此局部治疗不易彻底, 故不宜应用TUR-Bt治疗。非上皮性肿瘤发生于膀胱壁内, 不宜应用TUR-Bt治疗[3,4]。
3.2 TUR-Bt的注意事项
3.2.1 切除的范围和深度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是指用电切环将肿瘤连同其根部一起切除, 包括其周边1 cm范围的正常膀胱组织在内, 而不是肿瘤电烙术[5]。对于Ta、T1期肿瘤切除深度应达浅肌层, 对于T2a期肿瘤, 切除深度应达深肌层。3.2.2膀胱穿孔膀胱穿孔是TUR-Bt的最重要并发症, 预防措施是在切除过程中避免膀胱过度充盈[6], 使容量相对固定在中等容量范围 (150~200 ml) , 此时膀胱壁厚, 不易穿孔。充盈膀胱时水流不宜过急, 在静止水流中切割比较安全。切除时要由浅入深, 有次序的碟形切割;视野要清晰, 辨认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关系, 顺着分界线进行切除。
3.2.3 术中出血
膀胱肿瘤组织松脆, 血供丰富, 因此, 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容易引起出血。在肿瘤的分叶部分止血是困难的, 所以一旦发生出血, 应加快切除速度, 争取尽快把肿瘤大部分切除, 一旦切到蒂部和达到正常肌层时, 很易电凝止血。
3.2.4 多发肿瘤
应首先切除最高位者, 特别是位于顶部者。否则, 先切较低位病变, 切除过程中形成的气泡上升, 可模糊顶部病变。
3.2.5 顶部的肿瘤
可能电切环较难达到, 此时膀胱充盈不可过大, 助手用手压迫下腹壁, 使肿瘤进入手术视野, 即可切除。
3.3 TUR-Bt的优点
手术创伤小, 患者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术后住院时间短;没有肿瘤腹壁种植的危险;对于复发肿瘤可多次行TUR-Bt。
综上所述,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创伤小, 恢复快,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可靠, 但应用中应注意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正确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65.
[2]郭应禄.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学学出版社, 2004:98.
[3]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130.
[4]张国田, 张道习, 周益龙, 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9) :130-131.
[5]梅于华.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