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共10篇)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1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患者泌尿系统的多发病, 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该病发展到严重程度时, 患者排尿十分痛苦,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 为解决病痛往往选择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是利用电切和电凝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并电凝出血的血管, 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最安全、有效、患者痛苦最小的方法。在临床上做好前列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共行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96例, 经实施相应的护理, 患者恢复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6例, 年龄最小62岁, 最大88岁, 其中62岁~69岁36例, 70岁~79岁42例, 80岁以上1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5年~10年, 尿急, 尿频, 尿线细, 夜尿增多。合并有尿潴留50例, 血尿38例, 高血压24例, 心脏病15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尿流率测定、心肺功能测定及常规检查。手术经尿道插入电切镜, 在直视下切除前列腺的增生部分, 具有无开放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住院时间14 d~25 d, 平均15 d。全部患者恢复出院, 出院后随访6个月,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全部是因为排尿不畅而就诊, 所以患者均留置尿管, 应每日进行尿道口护理2次。
2.1.2 应完善患者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采集手术所需要的
各种血标本, 特别是肝肾功能及酸碱代谢情况、出凝血时间等, 协助检查B超、心电图、胸部透视、尿流率测定等。
2.1.3 患者年龄偏大, 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 应注意突发意外, 并且老年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差, 术前各项指标必须控制在手术耐受范围内。指导患者术前2周开始戒烟、戒酒, 应注意保暖, 避免感冒。术前在床上练习大小便, 多食粗纤维食物利于大便通畅, 长期卧床患者注意翻身, 鼓励咳嗽咳痰, 防止呼吸道感染。
2.1.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恐惧和焦虑情绪的调节、控制有积极意义[1]。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性疾病, 病程相对较长, 老年人适应能力差, 容易产生烦躁、焦急、抑郁的情绪, 并时时关注着自己术后能否治好, 会不会恶化, 加之患者年老、行动不便, 由于尿频、排尿困难、尿溢而产生自悲、羞涩心理, 患者常害怕增加他人麻烦, 担心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针对老年人这些特点, 除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外, 还应向他们仔细、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安慰、关心患者, 使患者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条件时请同类患者用自身说法解除其疑虑心理, 使之尽早接受治疗, 解除痛苦。
2.2 术中护理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中, 对膀胱灌洗的正确应用及护理, 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2.2.1 合适的灌注液
患者全部采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进行膀胱灌洗, 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如果手术时间延长, 还可以避免电切综合征的发生。
2.2.2 灌注液的压力
注意灌洗液放置的高度, 如果过高可使灌洗液大量吸收, 导致血容量迅速增加, 从而增加手术风险;过低则会因流量不足影响术野的清晰度, 影响手术操作。在手术中还要经常排空膀胱, 防止膀胱高度充盈。
2.2.3 灌注液的温度
提前用恒温箱将灌注液加热, 使灌注液温度达到32~33℃, 如果温度过低, 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凝血功能下降等。因此, 要采取保暖措施,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监护
患者由手术室返回病房后, 根据医嘱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意识状态的变化, 一般每小时测量1次, 如果患者病情出现变化, 则15 min~30 min测量1次, 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 注意是否有恶心、呕吐、烦躁等水中毒的表现, 如有异常随时向医生汇报。
2.3.2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不能扭曲或压迫, 保持膀胱持续冲洗通畅。根据冲洗液颜色调整冲洗速度, 保持冲洗管道的通畅及密闭, 防止血块阻塞。
2.3.3 膀胱冲洗的护理
护士仔细观察膀胱冲洗情况, 根据引出液中血量多少, 及时调节冲洗速度, 防止凝血块阻塞引流管。如有血块阻塞引流不畅, 可用手挤捏引流管, 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必要时及时与医生联系。一般情况下, 膀胱冲洗2 d~3 d, 冲洗液的温度在20~30℃左右, 如果温度过高可加重出血, 如果温度过低易引起膀胱痉挛。
2.3.4 膀胱痉挛疼痛的护理
患者行手术后, 由于导管刺激、血块堵塞冲洗管、冲洗液的温度、紧张心理等原因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痉挛性疼痛, 护理人员应分析原因:如果是心理因素, 可以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稳定情绪, 嘱患者深呼吸, 使患者的心情放松, 分散注意力;如果是冲洗液温度过低的原因, 可以给冲洗液加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解痉药物, 如阿托品、度冷丁、山莨菪碱等。
2.3.5 留置尿管的护理
本组96例患者, 均采用封闭式引流, 应妥善固定尿管, 时刻注意导尿管是否通畅, 注意防止用力向外拉导尿管, 以免误将导尿管拔出, 在脱衣、穿衣、翻身时尤要注意。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保持尿道口清洁, 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外阴2次, 除去分泌物及血痂, 定时放出集尿袋中的尿液, 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2], 防止和减少尿道炎和附睾炎等的发生。为防止逆行感染, 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 防止尿液倒流。观察引流液的色、量, 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冲洗时间、速度, 常规行膀胱冲洗, 每分钟40~60滴, 持续24 h, 待引流液颜色转清后, 改为间断膀胱冲洗48 h。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保证足够的尿量, 起到内冲洗作用。在拔导尿管前2 d, 训练膀胱的排尿功能, 可夹闭导尿管, 每3 h~4 h间断放尿1次, 以帮助膀胱功能的恢复。
2.3.6 呼吸道的护理
前列腺患者多为高龄患者, 其器官功能减弱, 并发症较多, 肺部感染最为多见。为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每日2次口腔护理, 在术后应尽早鼓励患者咳嗽, 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方法。若痰液黏稠, 可轻叩患者背部并使用超声雾化吸入, 以稀释痰液, 利于痰液咳出。
2.3.7 压疮的预防
前列腺摘除术后的患者各种引流管较多, 患者卧床时间长, 患者皮肤弹性差, 感觉迟钝, 易形成压疮。应保持床单元干燥平整, 定时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 预防压疮的发生。
2.3.8 保持大便通畅和预防继发性出血
术后患者若出现排便困难可引起大出血, 应指导患者进食含纤维素多、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灌肠以防止前列腺窝出血。
2.3.9 术后活动
指导患者术后1 d~2 d可在床上活动, 术后3 d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必须有护士在身边陪伴, 以患者身体能够耐受为度, 多走动, 减少坐位时间, 避免腹腔压力增加导致前列腺窝出血。
2.3.1 0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经尿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有发生术后尿道狭窄的危险, 因此应加强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和护理, 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创伤和感染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两个基本因素, 它们相辅相成, 互相影响, 并互为因果[3]。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 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肺、脑疾患, 有时手术很顺利, 往往在术后出现其他疾病及并发症, 因此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要多巡视病房,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同时要经常翻身叩背, 咳出脓性痰;同时注意臀部及骶尾部受压情况, 勤翻身, 防止压疮形成;翻身时注意各引流管的通畅情况, 防止受压及拉脱。
参考文献
[1]李玉梅, 保庭毅, 郭妍, 等.钛激光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对照[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2 (1) :116-118.
[2]熊云新, 李津, 孙田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75-293.
[3]郭乃勉.泌尿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120-122.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2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9-01
前列腺增生是男科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排尿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多,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便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这种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并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优点[1],但是由于疾病的特性和手术的特点,在手术后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依然容易引发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该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58岁,平均年龄(70.56±3.11),最短病程为12个月,最长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5.1年。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尿线变细、排尿困难等症状,其中有22例合并有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心脏病,24例合并尿路感染。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手术部位为截石位,麻醉方式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手术仪器为英NGyms公司的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设备及影像监视系统,完成手术后对患者留置导尿管。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0名患者经加强导管、膀胱冲洗及基础护理干预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术后并发症以及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最短住院时间为5天,最长时间为1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2±1.6天。
3 术后护理
3.1 出血护理 由于手术过程中可能对组织创面造成损伤,因此在手术之后往往会出现数量不等的出血,护理人员要做好出血护理,防止大量流血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同时也防止血块堵塞住导尿管,引起泌尿感染。护理人员应积极的对患者实施膀胱冲洗,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数量等等,根据颜色和血块判断是否出血。如果引流液颜色变红,则提示有活性出血,应立即报告责任医师进行止血处理[2]。
3.2 疼痛护理 往往在麻醉药失效以后患者会感到疼痛,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讲解疼痛、不给镇痛药的原因和日常护理方法,开导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必要的时候给予患者镇痛药。
3.3 导尿管护理 首先要按照规范要求固定导尿管的位置,男性患者在放置的时候应该考虑会在阴茎与阴囊接触点形成皮下瘘管,因此固定在下腹股沟之上方最合适,而女性患者则应固定放干大腿内侧上方;观察导尿管是否出现滑脱、松动、折叠、挤压、阻塞等等,确保引流管的通畅;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膀胱冲洗,一般情况下是采用冲洗液[3],水温宜保持在20-30°。
3.4 尿路感染护理 尤其是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必须要做好尿路感染护理。应加强管道的护理,每天对外阴进行清洗和干燥,可以采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清洗,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防止交叉感染。
3.5 基础护理 患者在手术后至少卧床三天才能下床活动,可行的情况下要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在饮食上要多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不能吃刺激性食品;叮囑患者多喝水,稀释尿液的浓度,防止导尿管堵塞;拔管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损伤尿道。
参考文献
[1] 杨国金,马鸿钧,杨德林等.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5):161-162.
[2] 唐绍涛.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前列腺术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9):136-137.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纳入经TURP与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和回顾性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并追踪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为BPH并需要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不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也无膀胱结石及肿瘤或疝等合并症需行其他外科处理。(3)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TURP治疗,对照组采用PKRP治疗。(4)观察指标:效应指标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QOL)和残余尿(RU);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置尿管时间;两种术式的电切综合征(TURP综合征)、包膜穿孔、继发出血、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1.2 排除标准
无对照组的研究;有关其他治疗BPH的研究;受试对象为健康人的研究;短期(少于2周)随访。
1.3 检索策略
按照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的要求制定检索策略。检索以下电子数据库:(1)中文:CNKI,万方,VIP。(2)英文:Pubmed,Ovid,NGC,EBSCO,EMBASE。中文检索词包括: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电切术。英文检索词包括:p rostatic hyperplasia,BPH;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P;plasmakinetie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3)手工检索:截止(2009年3月)《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等3种相关杂志。
1.4 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1)文献筛选:由两名评价员背靠背检索、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按预先设计的表格提取资料。如遇意见不一致双方讨论解决,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予以补充。(2)①文献质量评价:纳入研究的RCT文献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质量计分法[1,2],RCT分为1~5分(1~2分为低质量研究,3~5分为高质量研究)[3]。评价内容包括: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退出或失访情况、意向性处理分析等标准进行质量评价。②纳入研究的NRCT和回顾性对照试验文献方法学质量采用刘建平报道的评价方法[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统计软件做Meta分析。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表示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各效应量均以95%CI表示。文献间异质性检验用χ2检验(α=0.05),无异质性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有异质性者,分析异质性产生的原因,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方法处理。敏感性分析将纳入研究逐一排除后,对剩余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汇总灵敏度与特异度。若结果变化不大,说明纳入文献的稳定性好;反之,纳入文献的稳定性差。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概述
通过筛选,共有15遍文献纳入标准,其中国内研究8篇,国外研究7篇,8篇为回顾性对照实验,7篇为RCT。包括1828例患者,排除失访50例,共有1778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文献均没有采用意向治疗(ITT)分析。7遍RCT文献均未描述分配隐藏、肓法。8篇回顾性对照研究采用刘建平报道的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估,疗效的评定标准合适,无混杂因素。未提及盲法的使用。
2.2 文献间的基线一致性
将各文献中患者术前的年龄、Qmax、PSS进行同质性检验评价文献。结果见表1,各研究间患者年龄、Qmax和IP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基线较一致。
2.3 TURP和PKRP术后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
术后的相关指标包括IPSS Qmax、QOL RU;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置尿管时间均为连续变量,采用WMD计算。结果显示(见表3):PKRP术后RU的改善优于TURP,WMD=1.06,95%CI[0.32,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RP术中出血量少于TURP,术后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TU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纳入分析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TURP和PKRP术后并发症META分析
术后并发症的指标包括电切综合征(TUR综合征)、包膜穿孔、继发出血、尿失禁、尿道狭窄均为分类变量,采用OR计算。结果显示(见表4):PKRP术后TURP综合征、继发性出血、包膜穿孔发生率均低于TU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如尿失禁、尿道狭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敏感性分析
将每个研究逐一排除后的Meta分析显示,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未见显者改变,说明纳入文献稳定性较好。
3 讨论
(1)疗效及安全性分析:PKRP与TURP相比,对RU的改善效果优于TURP,膀胱冲洗时间、置尿管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TURP,PKRP术后TURP综合征、继发性出血、包膜穿孔发生率均低于TU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其他相关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性意义。综上所述,两种腔道手术都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其疗效相似,但PKRP比TURP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而适应证更广,更安全。(2)纳入研究的临床异质性:文献异质性是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因素。各组间P值差异较大,纳入QOL、IP-SS、RU、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置尿管时间和尿失禁的文献差异具有异质性,综合分析其差异来源包括以下几方面:不同国家、不同术者、不同时期,术后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测量仪器的差别等都会对手术结果有一定的影响。(3)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仅15篇),所有文献均没有采用意向治疗(ITT)分析及盲法的使用,方法学质量不高。随访时间长短不一致,有失访者。有些测量指标无法统一标准。由于查找文献有限,对于相关指标如前列腺体积、输血量、附睾炎、血清纳钾等未进行分析。因此,更进一步地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期待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与可靠的方法学以确定细节结果的精确性。
摘要:目的 客观评价普通的经尿道电切除术(TURP)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关于经TURP与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资料,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使用统计软件RevMan 5.0完成Meta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经筛选,最后纳入15篇文献,包括受试患者1828例进行Meta分析,文献具有可比性。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相关效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得出:PKRP术中出血量少于TURP,手术时间、术后的膀胱冲洗时间、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TURP;且PKRP术后对残余尿的改善优于TURP。PKRP术后TURP综合征、继发性出血、包膜穿孔发生率均低于TURP,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显示两种腔道手术均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其疗效相似;但PKR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少于TURP。腔镜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安全性尚需有待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4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仍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1]。但对于大体积前列腺行单极TURP并发症多,很多医生仍采用开放手术[2]。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电凝止血效果好,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可适用于大体积BPH[3]。我们采用PK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大体积BPH患者共80例,平均年齡64.0±10.1岁,术前有尿潴留史者28例,反复血尿者8例,合并膀胱结石11例,肾积水者9例。术前常规行IPSS评分、血清PSA检测、经直肠超声检查以及尿流率检查等。前列腺体积80g以上,平均102.8±20.9g。
1.2 PKRP手术 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双极电切功率160 W,电凝80 W,冲洗液采用生理盐水。切除前列腺的方法同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法。吸除前列腺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留置22F三腔导尿管,气囊注水30ml,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冲洗液颜色转清后停止,12h后拔除尿管。
1.3 统计学方法
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0.4±14.2 min,切除腺体平均重量62.0±16.5 g,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85±0.79g/dl,无输血病例。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1.9±0.7d。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0±1.7 d。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患者IP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8.1±4.4 vs 21.5±8.2,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对于大体积前列腺,由于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限制了TURP在该类人群中的应用[4]。采用钬激光剜除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5]。PKRP是近年来治疗BPH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单极TURP相比,其电凝止血效果好,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KRP术中的创面凝固层厚度0.5~1.0mm,切割的同时止血效果好,术野清晰,较单极TURP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可回流外鞘,可连续灌洗,不需要膀胱造瘘[6]。此外,传统的TURP操作时间与冲洗液的吸收成正比,在切除大体积前列腺时更易导致TURS,PKRP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介质,术中水吸收少,TURS的发生率低[7]。因此对大体积前列腺,该技术比单极TURP更加安全。
本研究结果表明,PK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是安全。本组术中出血量少,无一例因大出血而输血者。术后症状改善是评价前列腺增生外科干预最重要的参数。本组随访1年结果显示,IP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表明PKRP能显著改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排尿症状,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选择。
参考文献
[1]De la Rossette J, Alivizatos G, Madersbacher S, et al. Guidelines o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 .2009:35-36.
[2]Chen S, Zhu L, Cai J, et al.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 compared with open prostatectomy for prostates larger than 100 grams: a randomized noninferiority controlled trial with long-term results at 6 years. Eur Urol. 2014 Aug;66(2):284-91.
[3]Zhu L, Chen S, Yang S, et al. Electrosurgical enucleation versus bipola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for prostates larger than 70 m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with 5-year followup. J Urol. 2013 Apr;189(4):1427-31.
[4]李国洪;黄桂军;王华,等. 经尿道等离子体与开放手术行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切除术疗效比较[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5):356-357.
[5]Ahyai SA, Chun FK, Lehrich K, et al.Transurethral 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versus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and simple open prostatectomy--which procedure is faster [J] 2012;187(5):1608-1613.
[6]晓松;汤鹏;庄海军,等. 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10;32(3):305-306.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行PKRP术162例,年龄60岁~80岁;病程3年~5年;均经B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直肠指检、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BPH ;其中并发膀胱结石41例,尿路感染15例,反复尿潴留27例,血尿12例,肾积水13例;前列腺大小4.0 cm×3.0 cm~5.5 cm×6.5 cm,平均4.5 cm×5.0 cm;术前均行生理盐水1 000 mL清洁灌肠2次,术中用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量5 000 mL~30 000 mL,平均15 000 mL;手术时间20 min~180 min,平均65 min;术后均留置F20硅胶尿管并予以持续生理盐水膀胱冲洗。
1.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病人取截石位,消毒,铺巾,尿道内置入F27等离子电切镜(英国佳乐),观察膀胱内是否有结石、新生物,两侧输尿管开口情况,膀胱颈口至精阜之间的距离,用等离子气化极切除增生的前列腺。手术标准:切至膀胱颈口纤维环、前列腺外科包膜,彻底止血后留置F20三腔气囊导尿管,3 d~5 d拔除导尿管,自行排尿。21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5例严重出血,7例术中转为开放手术,1例术后6 d因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61例全部治愈出院。
1.3 出血的判断
以术中视野的清晰度、灌洗液颜色、生命体征的改变、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及病人的临床表现等方面判断是否出血。
1.4 出血原因
前列腺包膜穿孔导致出血5例,止血不彻底导致出血10例,术中腺体组织残留过多导致出血6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术前1 d查房,了解病人基本情况,与医生积极沟通,以了解该病人的手术方式及术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及时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简要过程及优缺点,让病人及家属对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意识到手术潜在的风险,如术中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术中因出血等原因需更改手术方式(如开放手术)。前列腺手术病人年龄往往较大,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同时告知病人及家属对于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会尽可能把术中风险降低到最低。同时请已行PKRP术的病人介绍经历和体会,让病人及家属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以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疑惑、恐惧及紧张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以良好心态配合手术和治疗。
2.1.2 体位训练
病人在手术中采取截石位,术前护士应指导病人进行体位练习。通过训练,使病人在手术时能较好地适应和配合手术,减少因为体位不适而导致手术中断或残留腺体增加、止血不彻底、止血困难等,进而减小术中出血的风险。
2.2 术中护理
2.2.1 灌洗液温度
灌洗液温度对术中出血量有重要的影响[3]。PKRP术中需要大量的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灌洗液不仅保持手术视野清晰,还作为一种递质形成等离子体,Okeke[4]认为,在前列腺电气化中采用冷灌洗液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但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但膀胱灌洗液温度过高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增加手术时间[5],同时在切割前列腺时电极产生热能,形成气雾而影响手术视野延长手术时间,加重出血。彭顺秀等[6]采用不同的水温进行膀胱灌洗中发现,术期低温灌洗液不仅可引起病人畏寒、寒战等情况,而且会引起排出量下降、系统血管阻力增加、心肌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34 ℃的灌洗液可避免水温过高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出血的后果,使手术视野清晰,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避免了低体温的发生。邵雪泉等[5]研究发现,采用加温37 ℃灌洗液可有效防止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且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并对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我们认为,术中灌洗液温度维持在34.0 ℃~37.0 ℃,术中出血较少,且病人较少发生寒战、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2.2.2 手术室温度
适宜的手术室温度能够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增加病人的手术耐受力,有利于病人对手术过程的充分配合。笔者认为,25 ℃手术间温度可以降低病人术中寒战、肌张力过高的发生率,减少术中因肌肉痉挛而电切镜进镜困难的发生,减少术中因室温过低导致感冒咳嗽影响手术操作,进而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
2.2.3 出血护理
术中大量出血以及更改手术方式(如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全切除术)等均可导致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应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7,8]。配合医生、麻醉医生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灌洗液的量及颜色,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病人血压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加强抗休克治疗并做好手术止血准备,同时加快补液量。如果是静脉窦出血、前列腺穿孔出血,可牵拉气囊尿管压迫止血。如果是动脉出血,可加大冲洗液压力,保持手术视野清晰的条件下彻底电凝止血。如果止血不成功,需紧急做好转开放手术的准备。如果是前列腺组织残留导致的出血,一般通过切除残留前列腺组织后可以较好控制出血,经过积极抢救,绝大多数病人可以转危为安。
3 讨论
BPH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PKRP术是泌尿外科治疗BPH的常见手术方式。PKRP属于第三代前列腺电切技术,工作时激发递质(生理盐水)形成动态等离子体,作用于组织产生气化及电凝效果,避免了前列腺电切综合征(PURS)的发生。然而,术中出血仍然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导致出血常见的原因与病人本身因素、解剖因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术中灌洗液温度及流量等因素相关[3]。本研究发现,PKRP病人术中出血与术前护理是否充分、术中护理是否合理、术中出血判断是否准确及处理是否恰当有关。
充分的术前护理是减少术中出血的前提条件。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术前心理护理和加强术前体位训练可以让病人及家属对整过手术过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意识到手术潜在的风险,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及和重视。一旦术中出现出血甚至大出血,可以很好地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能够最大限度地争取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能够更好地为术中出血治疗甚至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降低了术中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优质的术中护理是减少术中出血的关键。PKRP病人往往年龄大,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风险较大。术中灌洗液的温度、手术间的温度对术中出血有较大影响。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灌洗液温度维持在34.0 ℃~37.0 ℃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因为温度过低,可导致病人产生寒战、畏寒等症状,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因病人不自主的寒战易致前列腺包膜穿孔而导致术中出血甚至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同时灌洗液温度过低,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增加了术中出血发生的风险。如果灌洗液温度过高,术中可产生水雾而影响手术视野,导致术中腺体残留组织过多、前列腺包膜穿孔、止血不彻底等情况发生,进一步加重术中出血的风险,同时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可直接导致术中出血增加。维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同样重要,25 ℃手术室温度可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手术室温度过低,病人容易受凉咳嗽,尤其是咳嗽可导致病人腹压突然增高,腹压增高可导致手术部位移位,从而增加手术难度,术者很容易出现副损伤,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降低手术成功率。如果手术室温度过高,病人常常表现为躁动,也影响手术操作,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
医生、护士、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成功治疗术中出血的保证。一台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生、护士、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当术中出现并发症时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当PKRP术中一旦发生出血甚至大出血时,需积极配合医生、麻醉医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做好备血、输血以及开放止血等准备,同时护士与护士之间做好分工明确,抢救时忙而不乱,同时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PKRP术中出血常见原因为前列腺包膜穿孔、残留腺体组织过多、止血不彻底等,而术前、术中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潘卫兵,陈雪松,张权,等.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J].中国内镜杂志,2009,8(15):872-874.
[2]余良,刘春晓,张凤林,等.经尿道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附50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16(10):450-452.
[3]Zu XB,Zhuang QY,Ye ZQ,et al.Therapeutic value of transur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ste for senior and high risk BPH patients[J].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2006,12(2):130-132.
[4]Okeke LI.Effect of warm intravenous and irrigating fluids on bodytemperature during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gland[J].BMC Urol,2007,18(7):15.
[5]邵雪泉,程李健,徐玲,等.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灌洗液温度对患者体温、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0):899-902.
[6]彭顺秀,郑洁,欧红桃,等.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电切与术中不同温度灌洗液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4A):877-878.
[7]赵继琴,徐丽晶.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2):249-250.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2010年6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共126例。经诊断均为表浅性肿瘤。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男45例,女18例,年龄28~78岁,平均(44.6±5.2)岁,肿瘤直径10~26 mm,平均(18±8)mm,T1 14例,T2 13例,G1 17例,G2 19例;对照组:男44例,女19例,年龄26~81岁,平均(45.8±5.6)岁,肿瘤直径11~25 mm,平均(18±7)mm,T1 15例,T2 12例,G1 17例,G2 1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行常规消毒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TURBT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选用26F式电切镜(电切功率120 W,电凝功率80 W),用5%葡萄糖溶液进行低压灌注冲洗,通过电切镜观察膀胱内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形态、是否有蒂及肿瘤与管口的关系。带蒂肿瘤先切除肿瘤至肌层,电灼其基底部,然后电切周围2.0 cm正常黏膜及浅肌层。对于较大肿瘤,从侧方切开显露肿瘤蒂部,切断蒂纤维组织,最后切除全部肿瘤。对于多发性肿瘤先切除较小肿瘤,止血后再切除较大肿瘤。对位于膀胱顶部肿瘤可采用弧形切除法。观察组:采用PKRBT治疗[2],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英国“Gyrus”等离子电切系统(电切功率100~140 W,电凝功率60~80 W),0.9%生理盐水为冲洗液,手术操作均在电视影像系统下进行,先观察膀胱内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数目、是否有蒂及与输尿管口的关系等情况,然后采用电切环双极电刀由远到近依次将瘤体及瘤蒂切除,切割温度低于90℃,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周围1~2 cm的正常黏膜,切除深度达肌层,彻底止血。用冲洗器将组织碎块及血块冲出体外,术后常规留置Foley双腔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肉眼血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膀胱穿孔、大出血等)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闭孔神经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肉眼血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闭孔神经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闭孔神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例(%)
*与对照组比较,<0.05
3 讨论
膀胱肿瘤为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表浅型肿瘤,约占膀胱肿瘤的70%左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TURBT、PKRBT等多种微创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膀胱肿瘤的治疗。TURBT是治疗浅表型膀胱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临床疗效已得到国内外泌尿外科界的广泛认可,主要适用于病理G1、G2和临床上Ta非浸润性乳状瘤,T1、T2期浅表型非浸润性膀胱瘤[3]。Sclunidt报道,TURBT用于治疗TI期浅表性膀胱肿瘤治愈率可达80%以上。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但也存在技术要求较高、出血多、易出现膀胱穿孔、术后复发率较高等不足之处[4]。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是1999年我国新引进的一项新技术,等离子体双极电切工作电极与回路电极都位于电切环内,与生理性Na Cl溶液构成局部控制电路,电流不通过患者身体。高频电流通过两个电极时激发Na Cl溶液将大分子中的化学键、氢键、离子键打破形成等离子体,作用于组织产生电气化切割电凝效果,切割时可产生3~5 mm均匀凝固层,减少了冲洗液的吸收,避免产生稀释性低钠血症,有效预防TURS的发生;切割时表面温度较低,热穿透效应较少,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瘢痕形成和输尿管狭窄;同时由于离子束集中,不粘刀,切割时形成凝固使小血管和淋巴管迅速闭合,保证切割精细、创面完整、止血效果好,对深部神经肌肉电刺激较轻,降低了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和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肉眼血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闭孔神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PKRBT治疗膀胱肿瘤缩短手术住院时间,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等,疗效优于TURBT。
总之,PKRBT治疗膀胱肿瘤弥补了TURBT术式的不足,疗效优于TURBT。
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膀胱肿瘤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分别给予PKRBT和TURBT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肉眼血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闭孔神经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肉眼血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闭孔神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KRBT治疗膀胱肿瘤弥补了TURBT术式的不足,疗效优于TURBT。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
参考文献
[1]刘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38例体会[J].中外医疗,2010,4(26):82.
[2]王行环,王怀鹏,陈浩阳,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肿瘤[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5):318-320.
[3]朱晓峰,李向利,关海英.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J].江苏医药,2010,18(3):87-88.
[4]王亮,李黎明,崔喆,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普通电切术中失血量比较[J/CD].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1):11-14.
[5]邱敏捷,徐乐,蒋杰宏.经尿道等离子电气化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57例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2):73.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4年9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BPH患者110例,年龄58~82岁。入选标准依据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诊断标准:经直肠指检及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40~80ml,平均64ml,膀胱残余尿量>60mL,或有急性尿潴留史。行尿动力学检查证实膀胱出口梗阻,IPSS>23,最大尿流率<10ml/s。排除标准:术前血清PSA升高、肛门指检、B超提示有前列腺结节者,常规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排除前列腺癌。有出凝血功能异常者、肾功能不全者、术前服用治疗BPH的植物药、1a内服用过性激素制剂、术后病理报告有前列腺癌者被排除。
1.2 治疗方案
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5例,术前口服非那雄胺(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保列治)5mg,每日1次,7天;对照组55例,术前不用非那雄胺。所有患者均行PKRP术治疗,术前血、尿常规检查、经直肠指检、超声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尿流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每例患者年龄、IPPS、术前前列腺体积、切除前列腺重量、手术时间、术中冲洗液量、术后冲洗时间、术后冲洗液量,计算术中出血量、切除1g前列腺组织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术中、术后失血量计算: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患者血常规,收集术中、术后引流出的冲洗液,混匀后抽取5ml,用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血红蛋白浓度,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失血量计算(ml)=冲洗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L)×冲洗液的量(L)/术前血红蛋白浓度×1000[1]。根据每例患者切除前列腺重量及手术时间,计算术中切除每克前列腺及术中每分钟失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各计量数据以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本组1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TURS综合征及死亡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血钾、钠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继发前列腺出血行膀胱镜下清除血块3例,冲洗1~3d,留置尿管5~7d,拔管后排尿均通畅。13例有尿频、尿急,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3例不完全性尿失禁1~6d。术后2周复查,Qmax由术前5.9~9.8ml/s上升术后16~22.3ml/s,IPPS评分由术前平均为25分降至14分。比较术前服用非那雄胺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前列腺体积、切除前列腺重量、IPSS、手术时间、术中冲洗液量、术中失血量、术中每分钟失血量、切除1g前列腺组织失血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实验组术后失血量、冲洗液量、冲洗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是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和TUV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腔内治疗BPH的第三代技术,同时兼有TURP的快速准确切割和TUVP的汽化止血两大特点,因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效果显著等特点更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并有操作简便、低温、低创伤、并发症少等优势,是前列腺增生症理想的治疗技术,尤其对体积较大的前列腺切除,PKRP比传统的TURP术并发症更少、适应证更广、更安全,更适合高龄体减少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避免了术中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威胁;(2)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的工作电板和回路电板均位于电切环内,无需负极,有效避免了电流通过人体对心脏影响,高频电流只在局部形成回路,与组织接触的表面温度只有40℃~70℃,热穿透不深,不易损伤前列腺包膜及勃起神经,减少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切割的同时止血效果好,术后创面凝固层坏死脱落的程度减少,明显减少手术中冲洗和术后的膀胱冲洗,缩短了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但是PKRP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短期、远期病死率仍高于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患者,这主要与术中过量出血和冲洗液吸收有关,因此,前列腺电切除术特别是大腺体PKRP术中出血和继发性出血仍是常见的并发症,有效的控制PKRP术中及术后出血,对BPH患者特别是高龄及高危患者,将可提高PKRP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BPH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一样,亦有丰富的血管生成活性。非那雄胺是强有力的5α-还原酶抑制剂,抑制前列腺内的睾酮转变成为双氢睾酮,抑制雄激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生成,血管形成减少及缩小血管直径,最终使前列腺腺体缩小,从而对BPH相关性血尿和BPH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可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2]。至于服用多久非那雄胺目前尚无定论。给大鼠饲喂非那雄胺7天后,其前列腺血流即可减少到去势手术后的水平[3]。目前国外对TURP术前应用非那雄胺的疗程均较长,研究结果也不一致。Pareek[4]等为术前服用非那雄胺需要6周以上,而Donohue[5]等认为2周甚至1周就能减少TURP术中出血量。
我们近年对部分BPH住院患者术前7天常规给予非那雄胺治疗,临床观察发现,对术中出血危险性较大的中重度BPH患者。短程非那雄胺的疗效似乎并不明显。本研究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术后冲洗时间、术后冲洗液量、术后失血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冲洗液量、术中失血量、平均切除1g前列腺组织失血量、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及术后IPS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PKRP术前口服非那雄胺7d不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但能显著减少冲洗时间及冲洗量以及术后出血量。
PKRP结束前充分止血,前列腺包膜回缩即可使前列腺窝创面的细小出血停止。此时出血往往来自膀胱颈部前列腺窝的创缘。本研究表明术前服用常规剂量非那雄胺一周,术后生理盐水连续冲洗膀胱的时问和所消耗的冲洗液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这可能是由于非那雄胺对尿道下或膀胱颈部前列腺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减少较为迅速有关[6]。PKRP术后继发性出血大多发生在1月内,本研究短程服药组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期间继发肉眼血尿者较对照组有所减少。
非那雄胺可有效减少术后继发血尿和缩短冲洗时间,并且且不论术前是否服用过非那雄胺,如果PKRP术后继发性血尿,此时应用非雄胺可获得较好疗效[6]。此外术前预防性使用非那雄胺的疗程和剂量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服用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5例)术前服用非那雄胺1周,对照组(55例)术前未服用非那雄胺,对两组PKRP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10例PKRP术均获得成功。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术后冲洗时间、术后冲洗液量、术后失血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冲洗液量、术中失血量、平均切除1克前列腺组织失血量、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服用非那雄胺能减少PKRP术后出血。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等离子体切除术,出血,非那雄胺
参考文献
[1]Martov AG,Kornienko SI,Gushchin BL,et al.Intraoperative 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in transurethral surgical interventions on the prostate for benign hyper-plasia[J].Urologiia,2005,(4):3-8.
[2]Lund L,Moller Ernst-Jensen K,et al.Impact of finasteride treatment on peri-operative bleeding befor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J].Scand J Urol Nephrol.2005,39(2):160-162.
[3]Iekas E,Bergh A.Damber J E.Effects of finasteride and bicalutamide on pro-static blood flow in the rat[J].BJU Int,2000,85:962-965.
[4]Pareek G,Shevchukm M,Armenakasna A,et a1.The effect of finasteride on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microvessel density:apossible mechanism for decreased prostatic bleeding in treated patients[J].J Urol,2003,169(1):20-23.
[5]Donohue JF,Sharma H,Abraham R,et a1.Transurethra1 prostate resection andbleeding:a randomized,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role of finasteride for decreas-ing operative blood loss[J].J Urol,2002,168(5):2024.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8
资料与方法
本组65例患者均经B超、膀胱CT、IVP及膀胱镜下活检明确诊断为浅表性膀胱肿瘤, 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 且临床分期Ta~T2a期。随机分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 (HOLRBT组) 与经尿道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组 (TURBT组) 。HOLRBT组25例, 男19例, 女6例;年龄31~82岁, 平均63.2岁;肿瘤直径0.6~4.1 cm, 平均2.3cm;肿瘤单发20例, 多发5例;原发肿瘤22例, 复发肿瘤3例;21例肿瘤有蒂, 4例为广基底。TURBT组40例, 男32例, 女8例;年龄29~78岁, 平均61岁;肿瘤直径0.5~4.3 cm, 平均2.4 cm;肿瘤单发33例, 多发7例;原发肿瘤34例, 复发肿瘤6例;33例肿瘤有蒂, 7例广基底。
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硬膜外或腰麻, 经尿道直视下置入操作镜。先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形态、数目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 确定切除的顺序, 以免遗漏。 (1) HOLRBT组膀胱冲洗液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介质。先将肿瘤周围2.0cm处及基底黏膜凝固封闭, 再从此膀胱黏膜处进行推进式切割, 深达肌层, 沿基底部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膀胱黏膜。若肿瘤较大, 可先从蒂部将其完整切下, 再处理基底部及周围黏膜, 特别大者可用钬激光切成数块取出, 术毕行创缘及创面基底部活检无肿瘤细胞残留。 (2) TURBT组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电切系统, 灌注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 对直径较小, 有蒂肿瘤在连续冲洗下可使肿瘤根蒂部显露, 直接电切蒂部。两组手术结束后均留置尿管, 术后常规行吡柔比星30 mg或氟尿嘧啶500mg膀胱灌洗化疗, 1次/周, 8周后改为每个月1次, 持续10个月。每3个月门诊复查并行膀胱镜检查, 持续1年。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例数、膀胱穿孔例数、术后短期肿瘤复发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HOLRBT组手术时间12~55分钟, 平均28分钟。无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 术后无需膀胱冲洗, 住院时间3~5天, 平均3.5天。留置尿管时间1~3天, 平均2.5天。随访6个月~1年, 平均随访8个月, 3例复发, 均无原位复发, 复发率12%。TURBT组手术时间15~52分钟, 平均30分钟。发生闭孔神经反射8例, 膀胱穿孔3例。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3天, 平均2.2天。住院时间5~7天, 平均6.5天。留置时间2~4天。平均3.5天。随访6个月~1年, 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 5例复发, 其中原位复发2例, 复发率12.5%。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短期肿瘤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例数明显少于TURB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近年来, 随着钬激光技术的出现及腔镜技术的发展, 利用钬激光技术与腔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已逐渐成为趋势, 并且疗效得到临床肯定[1]。
钬激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氪闪烁光源激活嵌在钇-铝石榴石晶体上的稀有元素钬而产生的脉冲式近红外线激光, 波长2 140 nm, 恰位于水的吸收范围, 能够较易被水介质吸收而穿透性弱, 安全性大为提高, 能够做到精确切割和良好的凝固止血。钬激光能量无电场效应, 不会刺激闭孔神经, 可以避免闭孔神经反射, 因此极少造成膀胱穿孔、尿外渗等严重并发症[2]。本文HOLRBT组无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 而TUR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8例, 膀胱穿孔3例, 均为闭孔神经反射所致。钬激光能量止血效果显著, 手术几乎可以达到无血操作, 打击小、恢复快, 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也大为缩短[3]。本研究显示, HOLRBT组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TURB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HOLRBT不仅达到了出血少、恢复快的治疗效果, 同时住院时间的缩短不仅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 而且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肿瘤复发率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随访6~12个月, 两组肿瘤复发率分别是12% (3/25) 和12.5% (5/40) , 与文献报道相符,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肿瘤的短期复发率至少可以与TURBT相当。但TURBT组在复发肿瘤中, 有2例为原位复发, HOLRBT组切除膀胱肿瘤手术区域复发率略低于TURBT组, 而对非治疗区域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原因可能是在电切侧壁和顶壁等部位的肿瘤时, 为避免因闭孔神经反射而引发膀胱穿孔等并发症, 导致切除深度不足, 从而增加了肿瘤原位复发的机会。而HOLRBT无此担忧, 因为钬激光能量极易被表层组织吸收, 因此可避免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的发生。但行HOLRBT治疗时, 应严格非接触式操作, 钬激光功率不宜过大, 膀胱呈半空虚状态, 切除过程中需要精确分辨膀胱黏膜层、黏膜下层及浅肌层等解剖层次, 以有效控制切除深度。
综上所述, 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临床疗效与TURBT相近, 但HOLRBT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 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不需要膀胱冲洗、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 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理想选择, 必要时两者可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Hossain MZ, Khan SA, Salam MA, et al.Holmium YAG laser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rcinoma[J].Mymensingh Med J, 2005, 14 (1) :13-15.
[2]孙颖浩, 许传亮, 温晓飞, 等.钬激光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 (6) :380-381.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9
【关键词】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等离子电切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53-01
前列腺增生在泌尿外科当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并且患有该症的患者很容易合并膀胱结石症状,从而直接给患者的家庭,乃至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阻碍和困扰[1]。因此,现在大多向着微创手术方面转型。本组研究抽取于2012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4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抽取于2012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4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诊断,符合相应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56-80岁间,平均年龄为(64.3±4.2)岁,其中48例单发性,24例双发性。对照组患者年龄在59-80岁间,平均年龄为(64.5±5.4)岁。有50例单发性,26例多发性。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并取截石位,之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加以治疗:(1)对照组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于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具体选用最新的等离子电切镜,经患者尿道置入膀胱当中,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探查患者膀胱当中的结石情况[2]。也可取气压弹道碎石杆,经输尿管镜或膀胱镜碎石通道置入后行气压弹道碎石术,以此实现击碎结石的目的。(2)采取本院最新等离子电切镜置入患者膀胱当中,然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持续冲洗,并且做好对患者膀胱内解释情况的检查工作。了解情况后,采用钬激光光纤通过等离子电切镜碎石通道进入安置,并以此来将患者结石击碎,然后采用等离子电切镜鞘和冲洗器直接将患者结石洗干净并取出。最后再次使用电切镜查探患者前列腺增生的情况,切除增生后即可吸出碎组织,并留置导尿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残余尿量等多种指标进行统计记录,由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1.4统计学分析
上述两组患儿数据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残余尿量以及直观世界和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前列腺增生在我国临床泌尿疾病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该症很容易合并膀胱结石,由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症的治疗,在临床当中更多都是选择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近几年微创技术获得良好的发展,发展至今已经趋向于成熟,开始在临床治疗当中获得广泛的运用[3]。
我院由此推出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联合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方案,该治疗方式于1995年首次试验治疗成功,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如今直接成为腔内碎石的有效方式。这主要是由于钛激光是一种稀有元素HO所激发产生的脉冲红外线高能激光类型,其能够通过软光纤实现传送,从而粉碎多种解释,具有损伤小、不出血、视野清晰及碎石速度快等多种优势特点[4-5]。
本组抽取于2012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4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2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采用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联合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与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以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残余尿量以及直观世界和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联合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时间短。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建仕,陈光,曾四平,沈思,杨江,管刚云,詹谊.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06:578-581.
[2]李国栋,李志,江陈亮. 等离子前列腺电切结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J]. 健康研究,2016,01: 77-78+80.
[3]施长荣,白树华,王正会. 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与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2:71-72.
[4]陈松,皮生明,袁婷婷,屈超,段毅,刘明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J]. 中国医学创新,2012,12:115-116.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24~81岁, 平均年龄41.8岁, 病程1个月~2年, 平均6个月。其中复合伤骨盆骨折致尿道狭窄12例, 骑跨伤致尿道狭窄7例, 反复留置导尿、尿道感染致炎性尿道狭窄5例, 前列腺切除术后致尿道狭窄3例。术前均经膀胱尿道逆行、排尿造影, 尿道镜、B超等检查, 证实球部尿道狭窄9例, 膜部尿道狭窄10例, 球膜部狭窄3例, 前尿道狭窄5例, 其中尿道多发狭窄4例, 尿道完全闭锁3例。狭窄段长度为0.5~4.0cm, 平均 (1.5±0.5) cm。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症状以排尿困难为主, 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流细小、排尿时间延长, 排尿淋漓、伴发膀胱刺激症状, 尿潴留及充盈性尿失禁, 长期梗阻以致引起泌尿系反复感染、泌尿系结石及肾盂积水, 双侧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不全等症状。本组27例患者术前均经膀胱尿道逆行、排尿造影或会师造影, 尿道镜、最大尿流率测定、B型超声膀胱残余尿量测定、肛门直肠指诊等检查而诊断。明确尿道梗阻程度、长度及部位。3例患者因伴有急性尿潴留无法测定最大尿流率, 其余24例患者最大尿流率测定在6.7~11.3ml/s之间。B超膀胱残余尿量测定, 残余尿量大于200ml的6例, 200~100ml的17例, 100~50ml的4例。其中有3例肛门直肠指诊时发现, 肛门括约肌收缩运动减弱, 加行膀胱测压及尿流动力学检查 (膀胱内压均增高大于70cmH2O) 均提示:膀胱逼尿肌功能正常, 下尿路梗阻。排除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能。4例并发双肾盂积水, 双侧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加行核磁共振检查, 均排除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其他病变。该4例患者先行膀胱穿刺造瘘术, 持续引流尿液1周, 待肾盂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
1.3 治疗方法
本组27例患者均采用英国Gyrus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仪行经尿道狭窄切开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 用生理盐水做介质为灌洗液持续冲洗。术前根据病史、体检及有关辅助检查明确尿道狭窄程度、长度及部位。碘伏稀释液清洁尿道后, 循尿道外口插入带闭孔器的双极等离子电切镜镜鞘, 直至尿道狭窄处, 退出闭孔器, 插入F210°双极等离子电切镜, 连接监视系统, 观察术野, 调节灌洗液流速, 如尿道狭窄段有孔状通道, 将金属导丝插入通过狭窄段植入膀胱, 选择电切功率120W, 电凝功率60W, 边冲洗边用双极等离子柱状电极, 沿导丝方向将狭窄处瘢痕组织切开, 边切边向前推进通过狭窄段进入膀胱。对于尿道完全闭锁者需先凿通闭锁段, 可由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口向后尿道插入膀胱镜, 双极等离子电切镜循膀胱镜光源引导逐步向前, 膀胱镜逐步后退, 逐层切开尿道闭锁段, 再将金属导丝植入膀胱, 再沿导丝方向彻底切除狭窄段的瘢痕组织。对于尿道多发狭窄或狭窄段较长手术难度大的, 加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切除瘢痕组织时不宜过深, 一定要沿金属导丝周围均匀切开, 注意切穿尿道。对于后尿道狭窄者, 切开时一定要注意别损伤尿道括约肌, 以免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手术结束后根据尿道狭窄程度, 决定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和型号。由于尿道上皮细胞再生至少需3~4周方可修复, 所以留置导尿管时间以3~5周为宜。导尿管不宜太粗, 尿管太粗、尿道分泌物引流不畅, 可增加感染及尿道狭窄复发的机会, 一般以F18~F20为宜。术后保持导尿管或膀胱穿刺造瘘管通畅, 持续引流尿液, 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3~7d, 预防感染。术后注意尿道护理, 尿道外口滴注氯霉素眼药水, 及时清理尿道外口分泌物, 拔除导尿管前3d, 定时放尿, 锻炼膀胱逼尿肌, 增加膀胱容量, 拔除导尿管后定期行尿道扩张, 1次/周, 共3次, 以后1次/月, 共5次。术后6个月左右是狭窄复发的高发期, 到12个月以后复发率明显降低。所以术后尿道扩张必不可少, 应尽量定期随访, 一旦出现尿流变细应及时处理。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为第3、6、9、12、18、24、36、48个月, 平均21个月。随访内容: (1) 排尿症状评分:利用IPSS的7个症状指标, 作为症状评分指标, 评分等级和方法同IPSS; (2) 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方法同前列腺增生症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 最大尿流率; (4) 残余尿量测定。
2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50min, 平均32min, 术中出血很少, 均未输血, 无电刺激反应, 无尿道穿孔, 术后无尿失禁的发生。本组一次手术成功25例, 通过随访症状消失、疗效显著。1例因术前并发前列腺增生症, 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后, 进行性出现排尿不畅, 加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术后症状消失。1例复合伤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 狭窄长度达4cm, 拔除导尿管后第2天出现排尿不畅, 再次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尿道狭窄切开术, 拔除导尿管后当天出现排尿不畅, 改开放尿道成形术。术后出现尿外渗1例, 1周后自愈;术后出现附睾炎2例, 经抗感染、局部湿敷或更换进口导尿管后治愈;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1例。本组27例中有23例获得随访, 随访率85.2%。随访内容中以最大尿流率≥15ml, 残余尿量测定≤10ml为有效。随访后比较治疗前、后的测定指标, 见表1。
3 讨论
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 手术方法多种多样, 疗效各异。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炎症性和外伤性三类 。先天性尿道狭窄较少见, 炎症性尿道狭窄多因反复包皮、阴茎头炎症所致的尿道外口及阴茎部尿道狭窄常见, 因留置导尿不当或反复留置导尿所致的炎症性尿道狭窄已引起广泛关注, 这类狭窄常使尿道壁形成广泛的瘢痕组织, 可呈节段性或长段尿道狭窄甚至尿道闭锁。外伤性尿道狭窄是最常见的后天性尿道狭窄, 狭窄部位依损伤部位而定, 会阴骑跨伤所致者多在球部尿道, 骨盆骨折所致者位于膜部或前列腺尖部尿道, 一般狭窄段不长, 但瘢痕较坚硬, 这类狭窄范围较局限, 但受伤后处理不当或并发感染, 可使狭窄范围扩大。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既往多以开放手术及冷刀多点内切开为主, 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 失败后再手术非常困难[1]。冷刀多点内切开, 切割温度高, 容易形成瘢痕, 术后狭窄易复发。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已成为腔内泌尿外科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2,3]。其优点为操作简单、便于掌握、止血效果好、视野清晰、疗效确切。独特的柱状电极对治疗尿道狭窄更为优越, 尤其是对狭窄段短但多发的尿道狭窄更显其优势, 无需行多点切开。但对狭窄段长度超过4cm的, 手术效果不佳[4], 具体对狭窄段较长的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 仍需进一步探索、改进。Gyrus双极等离子电切其原理是通过电极产生一种射频能量, 将电极周围之导体介质转化为等离子体, 这种等离子体具有足够能量, 将欲切除之组织内的有机分子键打断, 从而将组织汽化破坏切除, 减少碳化现象。电切能量易于控制, 温度低, 仅40~70℃, 避免了组织烧伤和碳化, 避免术后瘢痕挛缩继发尿道狭窄。电极前端双环自成回路, 回路间距小, 电流无需与体外的负极形成回流, 因此不会发生皮肤灼伤或电刺激反应等并发症, 对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影响也很小。
本资料结果表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 随访1~48个月, 治疗后各段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且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是一种微创、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患者27例。术后定期行尿道扩张, 随访1~48个月。结果:25例患者手术一次成功, 症状消失, 随访无并发症, 1例并发前列腺增生症, 术后加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治疗后症状消失, 随访无并发症, 1例手术失败, 改行开放手术治疗。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简单、微创、疗效稳定、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尿道狭窄,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参考文献
[1]甘为民, 陈海文, 王子明, 等.腔内尿道会师法治疗复杂性男性尿道狭窄 (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7, 5:314-315.
[2]刘春, 王东文, 米振国.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 (附154例报告)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 25 (5) :343-344.
[3]齐桓, 郑少斌.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与闭锁 (附46例报告) (J) .中国内镜杂志, 2006, 12 (10) :1029-1031.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推荐阅读:
经尿道等离子切割05-08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01-16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10-02
经尿道等离子体10-08
经尿道等离子体切割术11-20
经尿道电切除术09-06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08-08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08-14
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术02-0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