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输尿管镜

2024-06-17

经尿道输尿管镜(精选10篇)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1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腔内碎石的新技术, 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首选疗法, 具有无切口、创伤小、痛苦少、碎石疗效高, 碎石时间短及无热效应等优点,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安全、可靠、创伤小,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做好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 应用输尿管镜技术处理输尿管结石67例, 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67例中, 男47例, 女20例, 年龄18~65岁。结石上段21例, 结石中段20例, 结石下段26例, 结石直径0.2~2.5 cm,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对患者主动交流讲述输尿管镜术的安全性, 手术的目的、方法、效果, 术后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 增加患者对输尿管镜碎石知识的了解, 减轻心理压力,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取得更好的配合。 护士了解患者常规术前检查及结果。术前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检验, 心电图、B超、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狭窄部位、结石大小, 提高结石的成功率。

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患者, 术后禁食禁水, 观察血压、脉搏、呼吸, 连续6次平稳后, 根据医嘱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待肠蠕动恢复后, 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后再进食, 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补液量3000~3500 ml/d, 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 同时给予解痉剂, 以促使输尿管扩张, 有利于结石排出;②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双腔气囊尿管, 3~7 d拔除, 留置期间嘱患者多饮水, 尿管拔除后, 注意观察结石的排出情况;尿路刺激症是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感觉下腹部不适, 尿急、尿频、尿痛, 应嘱患者多饮水, 少活动或自行调整体位, 并告诉患者术后留置双J管不但对减少结石形成、继发梗阻引起感染有积极作用[2], 小结石还可以沿双J管下滑, 有助于结石排出, 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症状较重时, 可应用解痉剂治疗, 应注意放置双J管时膀胱端长度不能过长, 以减轻对膀胱的刺激。血尿, 除与手术创伤有关外, 术后碎石排出损伤输尿管黏膜亦是主要原因, 预防应勿使双J管膀胱端过长, 多饮水, 尽量少活动。术后常规心电压监护, 24 h监护, 平卧一周, 尿管留置1~3 d,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出现感染, 表现为寒战、高热, 肾区疼痛, 尿液颜色变混浊, 尿液细菌培养呈阳性, 血常规有急性感染征象, 其原因可能由于术中灌注压力过高, 手术持续时间长, 肾盂反流等有关, 应注意与其他感染相鉴别, 嘱患者多饮水 (2000~3000 ml/d) , 合理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 每日更换引流袋, 注意引流袋高度勿超过膀胱区, 严格掌握无菌操作, 保持密闭式引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体温在39℃以上应及时物理降温或应用退热剂, 必要时可于术前、术后少量应用激素即可预防。

出院后多饮水, 患者留置导管不影响正常活动, 特别是拔管后应多活动, 如跳绳、跑步等有利于结石排出, 如遗留有较小的结石可口服中药或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适当饮食,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多饮水。这是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结石复发的方法, 每天饮水3 000 ml以上, 可使尿量增加, 稀释尿液, 可减少尿中晶体沉积, 促进小结石排出, 要养成睡前、清晨起床后饮水的习惯。采用结石饮食。根据结石成分决定进食种类, 尿酸结石的患者应采用低嘌呤饮食, 并严格限制鲜肉、鱼、动物内脏的摄入, 禁红茶、酒, 多食低嘌呤食物, 定期复查, 定期行B超或腹部平片检查, 出院后半个月来院复查, 据排石情况, 择期取出双J管。

3 讨论

输尿管镜广泛应用于尿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技术, 对尿路结石治疗具有显著优越性, 许多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渐被输尿管镜技术取代。置镜成功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成功率的高低及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的技术和经验有密切关系。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获得患者充分的信任和良好的配合, 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孙新惠.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 :4.

[2]石红波, 余志运, 张雪军, 等.输尿管硬镜临床应用418例体会.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 15 (3) :105-106.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60-02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eteroscopyswisslithoclast,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扩理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结果:30例一次性原位碎石取石成功率为93.33%(28/30),平均手术时间(40±10)min。结论: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确切、安全高、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护理配合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在提倡微创腔内治疗技术的今天,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应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術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5岁,。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中段结石11例,下段结石14例,其中双侧输尿管结石4例,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失效10例。结石大小(0.5cm×0.8cm)~(1.2cm×2.5cm)。手术时间30~50min。本组患者均应用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的NP-3型输尿管镜、深圳市聚兴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JML-6型气压冲击式碎石器及液压灌注泵。对于30例输尿管结石,硬膜外麻醉下取截石位,自尿道外口插入输尿管镜至膀胱内,将输尿管镜缓慢置入输尿管内,此时调小液压泵灌注量,借助输尿管导管的引导,缓慢推进输尿管镜到达结石部位,观察输尿管管腔是否有息肉生长,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插入直径0.8mm气压弹道碎石探针,顶住结石,启动空气压缩泵,气压控制在0.25~0.4MPa左右,采用连续模式击(8~12次/秒)碎结石至3mm以下,较大结石可用异物钳取出。碎石后,输尿管内一般放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尿道内置入双腔导尿管接体外引流袋。

2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输尿管患者病程较长,患者均有多次就医且效果不满意的经历,因此对治疗缺乏信心,尤其对新开展的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更是顾虑重重。因此术前一日我们以诚挚的态度与他们谈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了解手术的方式、术中如何配合、手术效果等。必要时还请术后康复的患者讲解自己的切身体会,帮助患者克服术前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入手术室时主动迎接,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让病人有亲人般的感觉,帮助患者解除紧张害怕的心情,配合手术顺利进行。(2)物品准备:除常规器械外还需准备特殊的仪器设备,包括NP-3型输尿管镜、JML-6型气压冲击式碎石机及膨宫仪(高压灌注泵)、电视监视系统、冷光源、斑马导丝、碎石机探杆、鳄嘴取石钳等,能浸泡消毒的物品用2%的戊二醛浸泡10h以上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使用,不能浸泡的光纤、摄像头等用一次性无菌塑料套套好备用,另备无菌石腊油、双J管及冲洗用无菌生理盐水。

2.2术中配合:协助麻醉后摆好膀胱截石位。巡回护士在摆此体位时应注意搁腿架不宜过高,膝关节弯曲角度不可太小,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小腿稍内旋,避免腓总神经受压损伤,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双腿外展的幅度,使患者保持体位舒适。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好摄像头、光源、冲洗液,待输尿管镜插至尿道后应及时关闭无影灯,术中根据要求随时调节冷光源亮度及各种仪器的参数,启动空气压缩泵,气压控制在0.25~0.4MPa左右,采用连续模式击(8~12次/秒)碎结石至3mm以下。手术一开始,高压灌注泵开始工作,灌注压力应适中,一般保持在13.3~20kPa压力,流量200ml/min,术中灌注液必须随时添加,不能让胶管内抽入空气,以免影响视野[1]。并随时间隔排放灌注液,以保证输尿管管腔充盈开放、视野清晰,防止过高水压将结石上移甚至进入肾盂[2,3]。术中避免冲水过多或手术时间过长,因高压灌注泵连续高压灌洗,易造成肾内压增高,灌洗液、毒素被开放的静脉窦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感染、水中毒等并发症[4]。灌注液可适当加温至30℃左右,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4℃~26℃。润滑输尿管镜,按尿道走向进入膀胱寻找输尿管开口中,在输尿管镜直视下插入导丝于输尿管内。输尿管镜沿导丝插入输尿管内,如果输尿管开口狭窄,输尿务镜不能直接插入输尿管内,需行输尿管开口扩张术,则退出输尿管镜而留下导丝,换上膀胱镜从尿道口插入,用金属橄榄头扩张器或气囊扩张器扩张输尿管开口,输尿管开口扩张后,退出膀胱镜,插入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到达结石部位。较小的结石可用鳄嘴钳直接取出,较大的结石结合气压弹道碎石将其击碎后取出,细小结石碎屑可自行随尿排出。在进行取石或碎石过程中,由于鳄嘴钳和碎石探杆及斑马导丝均较细长,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器械传递过程中避免触及有菌区。取石结束,常规递双J管沿斑马导丝放置双J管,取回退出的导丝及留置Fr14~16双腔导尿管。斑马导丝应光滑完整,如有毛刺或折痕,易伤及输尿管黏膜,造成出血,严重者可致穿孔。

2.3术后处理

2.3.1病人处理:协助病人逐个放下双下肢,放平肢体时动作轻柔缓慢,防止大量血流瞬间移向下肢,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出现循环衰竭[5]穿好衣裤,注意保暖,,注意生命体征,然后送入病房,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班。

2.3.2器械的保养:各机器需先关闭机器的开关,然后关闭总电源,以保护机器,延长寿命。术后输尿管镜头、摄象机镜头、冷光源等清洗后用吸水清洁软布擦干,单独存放,不可折叠及过度弯曲,无角度盘旋,轻拿轻放,避免投掷或碰撞;手术器械用后,将各个关节打开,螺旋帽拧下。用软毛刷刷洗,清水冲净,软布擦干上油,特别是空心管道内,要用长卷绵子擦干上油,防止生锈,必要时在氧气管上吹干。处理后,将各类器械放入专柜内备用。

3结果

本组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28例(93.33%)获得成功,结石于术后顺利排出;2例(6.66%)失败,其中1例为合并输尿管腔内多发息肉并狭窄,输尿管镜未能通过狭窄部位而导致失败,后改开放手术,1例上段结石因近段输尿管扩张推回肾盂内而失败,后置入双J管行ESWL。本组手术时间30~50分钟,术中失血20~50ml。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血尿,1~3天转清。1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排石发生肾绞痛,无术后高热、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

4讨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3

1 临床资料

2006年12月—2008年8月我科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72例, 男39例, 女33例;年龄21岁~56岁, 平均43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62例, 合并膀胱结石15例;结石最大为2.3cm;术中均留置输尿管支架管。

2 护理

2.1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术后吸氧2 L/min, 6 h, 心电监测6 h, 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每小时监测1次, 平稳后改2 h测1次, 24 h后停止。如血压下降、脉搏加快需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现象, 并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相应的处理。

2.2 体位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 h, 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2.3 饮食护理

术后禁饮食6 h, 如无恶心、呕吐可给流食, 次日改普食。

2.4 管道护理

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医生会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给予留置F5~F7输尿管支架管行内引流, 置管时间一般为2周~4周。留置双腔气囊尿管2 d~3 d。因碎石后输尿管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或黏膜剥脱, 有时碎片可堆积, 造成梗阻而影响肾功能。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不但能起到引流支撑作用, 小结石还可沿支架管排出。 ①妥善固定尿管于床旁,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脱落、扭曲、折叠, 引流袋位置低于膀胱水平;②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③指导家属协助病人清洗会阴部, 每天2次;④给予尿道口护理每天3次;⑤应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有无小结石排出。如引流出的尿液颜色变红, 应及时通知医生, 监测生命体征, 遵医嘱给予正确的处置。⑥嘱病人尽量取半卧位休息, 防止尿液逆流引起感染。⑦拔除尿管后协助病人清洗会阴部每天2次。⑧观察病人体温, 肾区有无肿痛, 如体温正常, 肾区无肿痛及叩击痛, 说明内引流通畅, 观察病人有无腰痛、膀胱痛, 如有为支架管刺激所致, 可给予舍尼亭等以减轻刺激症状。

2.5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输尿管碎石术后引起的发热和泌尿系感染并不常见, 对有尿路感染史或感染性结石碎石后引起的感染, 在输尿管镜灌流作用下引起的肾盂压力高, 反流致感染。术后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 高热应给予降温处理, 并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同时注意输尿管引流管是否通畅。

2.6 出院指导

嘱病人不要剧烈活动, 切忌突然行下蹲姿势, 以免引起血尿或支架管移位, 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大于3 000 mL, 有利于排出小结石, 促进引流, 嘱病人术后2周~4周 (据情况而定) 返院拔除支架管。

摘要:总结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病人的术后护理, 包括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加强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4

尿道损伤的早期处理对于愈后影响较大,随着泌尿腔镜技术的发展,尿道损伤也引入了微创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006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科采取输尿管镜下腔内尿道会师术治疗创伤的尿道断裂2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17-50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于车祸伤8例,会阴骑跨伤7例,5例为留置尿管患者在未抽出水囊内盐水情况下强行拔出尿管造成尿道损伤。8例伴骨盆骨折,肢体骨折2例,颅脑损伤1例,肠破裂1例,尿道断裂1例,尿道裂伤9例,20例均有尿道出血,试行导尿未成功,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尿道会师术。

1.2手术方法:(1)逆行法 麻醉后取截石位,用F8-11.5storz输尿管镜插入尿道直视下推进到断端,找到尿道近端后,从输尿管镜工作隧道内将斑马导丝置入尿道近端。退出输尿管镜,将导丝保留在膀胱内,20F Folley导尿管头端正中戳孔引入导丝,沿导丝插入膀胱,气囊充盈后拔出导丝。(2)顺行法 如果尿道分离超过2.0cm,寻找尿道断端时间过长,或断端出血持续,影响视野时,宜采用顺行法。18G穿刺针耻骨上膀胱穿刺,插入斑马导丝,用筋膜扩张器从8F扩张至12F,并留置可撕開鞘,输尿管镜通过可撕开鞘进入膀胱,至后尿道,斑马导丝向断端方向置入。输尿管镜再从尿道外口进入,断端找到导丝,用抓钳将导丝拉出体外,同样方法将导尿管引入膀胱。(3)如果是尿道裂伤,则找到裂伤部位后直视下将输尿管镜越过裂伤部位进入膀胱,从输尿管镜工作隧道内将斑马导丝置入,同法再将导尿管引入膀胱。

2. 结果

16例采用逆行方法,4例采用顺行方法,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耗时30分钟。术后导尿管适度牵引2周,留置导尿时间3-4周,拔管后均顺利排尿;3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予间歇扩张6个月后稳定。

3. 护理方法

3.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

3.2尿管护理:尿管护理非常关键,应特别注意,翻身动作缓慢是预防尿管脱落有效措施;身体压迫,血块、脓块堵塞是造成尿管堵塞的常见原因,需及时清洗,每3小时放尿一次,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及形状;每天更换引流袋,更换引流袋前用碘伏棉球消毒接头。留置尿管期间,每日进行会阴护理两次;对尿道有分泌物应行细菌培养+药敏,指导病人多饮水,起到生理冲洗尿路作用;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附睾丸炎的发生。

3.3膀胱造瘘管护理: 注意造瘘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脱落;造瘘口敷料定期更换,有分泌物应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4膀胱痉挛护理:部分病人可出现膀胱区阵发性疼痛,即膀胱痉挛。如果出现膀胱痉挛,首先应检查尿管是否有堵塞,如有堵塞,可挤压尿管,使血块排出;如不成功,可用注射器抽吸。如经检查排除了尿管堵塞,即膀胱痉挛,应调整冲洗速度及冲洗液温度(冲洗液可适当加温),使温度接近体温,以减少对膀胱冷刺激;对于顽固性膀胱痉挛,可口服黄酮哌酯或肌注解痉剂。

3.5尿道扩张的护理:(1)尿道扩张后,如尿流变细,排尿疼痛,多为局部充血,或水肿所致,一般2-3日后,可自行消退。(2)观察有无出血,出血量少,可自行缓解,出血较多应通知医生。(3)如病人有出血,发热,应停止尿道扩张,待炎症消退后,间歇1-2周再行扩张。

3.6生活饮食护理: 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4000毫升,同时嘱病人增加植物纤维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

4.讨论

尿道损伤时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以往尿道损伤多采用开放手术,如尿道会师及尿道吻合术。随着泌尿系统腔镜技术发展,尿道损伤也引入微创治疗。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尿道损伤早期处理不当,常产生尿道狭窄、尿瘘等并发症。因此,如何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阶段,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重要目标。本组20例护理效果表明,提高护理积极性及主动性,密切观察护理各种管道,有效的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013年收治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男性患者50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骨盆X线片确定结石大小及位置, 同时经顺行和逆行尿道造影确定尿道狭窄部位及长度[1]。年龄24~70岁, 平均 (41.3±10.4) 岁;狭窄段长度0.5~2.0cm, 平均 (1.7±0.1) cm;结石大小0.6~2.5cm, 平均 (1.5±0.6) cm。其中前尿道狭窄合并结石18例, 膜部尿道狭窄合并结石26例, 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合并结石6例。

治疗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然后让患者取截石位, 运用德国9.5F Storz输尿管硬镜, 引导设置为输尿管导管或导丝, 将狄激光传导光线从输尿管镜操作孔道导入, 将狄激光能量、频率、功率分别设置为0.4~3.0J、10~30Hz、60~80W。将狭窄部位明确下来之后, 将前尿道狭窄段的切开部位设置在12点、5点或7点处;如果患者为膜部尿道狭窄, 则运用多点放射状的方法将狭窄段切开, 依据瘢痕情况对深度进行良好的把握, 将狭窄段切通;如果患者为前列腺段尿道狭窄, 则首先用狄激光将瘢痕组织或狭窄环切开, 然后再切除残留腺体, 并对前列腺窝进行修整, 使其平整。将尿道结石寻找出来之后, 直视下击碎尿道结石至2mm以下, 可见结石随着水流向膀胱冲出。将尿道膀胱镜更换之后, 用Elik冲洗器吸出碎石后, 对结石残留情况进行检查, 如果患者具有通常的尿道管腔, 且原尿道狭窄处具有平整的黏膜, 则将F20双腔导尿管顺利置入, 完成手术[2]。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术后1年无复发; (2) 显效:术后3个月~1年行最多3次内尿道扩张, 没有再次行内切开治疗; (3) 有效:术后3个月~1年内行至少3次尿道扩张或1次内切开治疗; (4) 无效:术后3个月内多次行尿道扩张或将导尿管取出后无法排尿[3]。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将尿管拔出后均具有通畅的排尿状况, 手术时间30~100分钟, 平均手术时间 (50.3±10.6) 分钟。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出血均不明显, 均没有发生尿道瘘、尿失禁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发现, 50例患者中, 治愈10例, 显效17例, 有效22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 (49/50) 。

讨论

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多发病, 极为常见, 0.3%泌尿系结石均是尿道结石, 而88%尿道结石为后尿道结石[4]。近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 输尿管镜腔内狄激光等各种微创方法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 成为治疗尿道狭窄的主要手段。现阶段, 会阴部切开、ESWL等均是治疗尿道结石的主要手段, 但开放手术方法很难操作, 极易损伤尿道, 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ESWL通常无法彻底粉碎结石, 且很难排出, 通常会在原处停留, 且可能会损伤尿道;狄激光能够将各种成分和密度的结石粉碎, 几乎不会损伤尿道黏膜, 能够彻底碎石, 同时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和较高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 因此在结石的治疗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临床主要依据狭窄的长度、并发症、个人经验等选择治疗尿道狭窄的手段。要想成功治疗尿道狭窄, 关键是要将尿道解剖的连续性正确恢复过来, 将狭窄处瘢痕切除, 同时将损伤尿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多数临床实践证实, 传统的尿道扩张及开放手术具有较差的临床疗效、较大的损伤、较多的并发症等, 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近年来, 在尿道狭窄的治疗中, 尿道内切开已经成为首选方法。但是, 单纯内切开具有极高的狭窄复发率, 术后半年达到50%[5]。近年来, 也有相关医学文献报道可以采用电切行尿道狭窄切除, 但由于会有高温产生, 尤其是尿道括约肌等, 因此极易引发瘢痕增生, 同时尿道上皮的爬行覆盖也会受到其切割表面过多的坏死组织的不良影响。组织的热传导时间和狄激光的脉冲时间分别为1ms和0.25ms, 由于狄激光的脉冲时间明显比组织的热传导时间短, 因此对周围组织具有极小的热损伤。水分能够有效吸收钬激光能量, 软组织也能够被钬激光较为准确地汽化、切割, 同时还能够对清晰的手术视野进行较好的保持。

本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出血均不明显, 均没有发生尿道瘘、尿失禁等并发症。达到了98% (49/50) 的治疗总有效率, 充分证实了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的优越性。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的临床体会: (1) 输尿管镜狄激光在尿道狭窄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能够对盲目切开形成假道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防止; (2) 将手术瘢痕切开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多点切开, 完全敞开瘢痕段, 保持平坦的切面; (3) 在碎石过程中应该保持清晰的视野, 镜下应对尿道及结石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以对损伤尿道黏膜的情况进行有效地避免; (4) 在碎石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少用取石钳取石, 以对反复进出增加尿道损伤的情况进行有效地避免。如果结石向膀胱内滑入, 则向膀胱壁压结石, 进而达到碎石的目的, 碎石后运用Ellik将碎石吸出; (5) 在尿管留置时间方面, 如果狭窄<1cm, 则留置2周的尿管;如果狭窄>1cm, 则留置4周及以上的尿管[6]。

总之,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的临床疗效良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013年收治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男性患者50例, 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 (50.3±10.6) 分钟。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出血均不明显, 均没有发生尿道瘘、尿失禁等并发症。50例患者中, 治愈10例, 显效17例, 有效22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98% (49/50) 。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的临床疗效良好, 值得推广。

关键词:输尿管镜狄激光术,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 那彦群, 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68.

[2] 祖雄兵, 周旭, 陈敏丰, 等.经尿道内切联合电切除瘢痕治疗尿道狭窄[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0, 16 (7) :660-661.

[3] 胡恩平, 燕东亮, 张海涛.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 (附15例报告)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 (4) :330-331.

[4] 曹伟, 刘齐贵, 王跃力, 等.腔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337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 (10) :873-874.

[5] 陈楚红, 龚旻, 胡巍, 等.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9, 6 (1) :9-11.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6

关键词:尿路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护理

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是利用细小的输尿管镜经尿道、膀胱、输尿管开口进入患侧输尿管,在3F输尿管引导下置入输尿管镜,推进镜体到结石部位,再导入钬激光光纤,予以钬激光碎石。将结石碎成直径约为1 mm~3 mm的细小结石,随冲洗排出体外,之后于患侧输尿管内置入5F双J管内引流,留置尿管。术后4周~8周拔除双J管,1 d~3 d左右拔除导尿管,应用广谱抗生素5 d~7 d,住院时间仅为1星期左右[1]。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手术是一项微创新技术,具有碎石效果好、恢复快、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现将我院钬激光碎石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钬激光碎石患者582例,男489例,女93例,年龄16岁~75岁。其中肾结石116例,输尿管结石350例,膀胱结石75例,尿道结石41例;手术后常规留置6F或8F双J管,术后4周~8周拔除。

2 术前护理

2.1 焦虑、紧张

由于患者缺乏对钬激光腔内碎石术必要的医学知识了解,担心术后效果不好,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所以要做好心理护理。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访视,为患者简单介绍钬激光的基本原理、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术后不适的原因、恢复时间、处理方法以及术后可能需要留置管道的原因和重要性,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减轻或消除他们的焦虑、紧张情绪。让患者同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树立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对于个别高度紧张者,术前晚可口服安定。

2.2 术前准备

常规做好各种必要的检查,包括备皮及头孢类药物皮试、静脉肾盂及泌尿道造影,确定结石的部位及数量、肾功能和肾脏积水情况,并携带好定位片。术前禁食12 h,术前晚予以肥皂液灌肠1次。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患者术后进行心电监护,30 min~60 min记录1次生命体征,低流量持续吸氧8 h~24 h,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5%者可以适当延长吸氧时间。由于手术后的创伤疼痛、麻醉、紧张等因素,术后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常出现变化。通过本组观察发现术前没有高血压,术后出现高血压患者可舌下含服心痛定10~20 mg;术前有高血压,术后持续高血压患者应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根据血压高低调节剂量。

3.2 体位护理

术后24 h内以平卧位为主,双下肢可适当活动,如屈曲、伸腿,可缓解长时间体位受限出现的不舒适;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3.3 疼痛护理

如患者出现膀胱区及尿道痉挛性疼痛,可按自控镇痛泵2 s~5 s,未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可直肠给药缓解疼痛,如双氯芬酸钠栓1枚肛塞。

3.4 预防结石复发

手术6 h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保持尿量大于2 000 m L,以利于残存结石的排出,并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3.5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3]

术后导尿管妥善固定,引流管固定位置不得高于尿道口,保持通畅。每天更换一次性引流袋,定时放出引流袋中的尿液;留置尿管时间一般为1 d~3 d,如出现血尿颜色加深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如果血凝块、碎石等阻塞导尿管,可用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导尿管,冲入量与吸出量应相等。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去除分泌物血痂,嘱患者多饮开水,每天2 000~3 000 m L,保持尿液2 000 m L以上。

4 总结

582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纠正了不良习惯,使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齐贵, 麻伟青, 邝丽新, 等.钬激光在腔内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 2008, 18 (6) :852-854.

[2]袁润强, 魏佳莉, 李志坚, 等.钬激光、ESWL、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 16 (11) :456-457.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 男84例, 女38例, 年龄21~76岁, 平均年龄 (36±8) 岁。单侧输尿管结石112例, 双侧输尿管结石10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29例,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93例, 合并肾积水79例, 122例均经过B超、静脉尿路造影 (IVU) 确诊。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常规硬膜外麻醉, 取截石位, 输尿管镜经尿道直视下直接或尼鳅导丝引导下插入输尿管腔内, 见结石处用气压弹道探杆单脉或者连续脉冲粉碎结石至直径小于等于3 mm, 取石钳取出较大结石, 较小结石自行排出, 术后常规放置双J管、导尿管。

1.2.2 护理

1.2.2. 1 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是一个创伤的过程, 患者对于手术存在恐惧、焦虑等, 特别对腔镜手术缺乏了解。术前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详细介绍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及配合的内容, 说明该手术属微创手术,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点, 消除顾虑, 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和良好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1.2.2. 2 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若有胸痛、呼吸困难、腹痛、明显腹胀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 导尿管的护理, 术后留置导尿管, 其目的是持续引流尿液, 防止小血块、碎石渣堵管, 降低膀胱内压力, 防止尿液反流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相当重要。妥善固定导尿管, 保持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定时挤捏导尿管, 防止碎石或者血块堵管, 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导尿管、尿道口用生理盐水棉球或碘伏至少每日清洁护理2次,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导尿管的意义及时间。 (3) 并发症护理: (1) 尿路刺激征, 主要是双J管留置过长或者位置下移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2], 应该告知患者减少活动, 多饮水, 采取合理体位进行休息, 必要时按照医嘱解痉药物治疗, 提早拔除双J管。 (2) 血尿, 多由输尿管黏膜损伤、碎石时间过长、双J管摩擦引起, 一般无需处理, 1~3 d自然消失。 (3) 疼痛, 留置双J管可以引起患侧腰部不适、腰痛, 主要是手术操作中输尿管镜损伤输尿管黏膜引起痉挛或者双J管插管引起输尿管黏膜充血、水肿, 输尿管反流引起, 也可能小结石残留梗阻引起。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时倾倒尿液, 向患者解释疼痛原因及按医师医嘱药物治疗, 告诉患者不要剧烈运动, 以防止双J管移位或滑脱。 (4) 发热, 发热多数与尿路感染、术中冲洗液吸收和输尿管黏膜损伤引起细菌感染有关,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中低热者可物理降温, 多饮水, 高热者遵医嘱药物退热、抗生素治疗[3]。 (4) 出院指导: (1) 指导患者多饮水, 每日至少2500 ml以上, 保持每日尿量2000 ml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晶体物沉积, 防止尿液浓缩, 避免结石复发。 (2) 指导饮食, 嘱草酸盐结石患者少食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浓茶、咖啡等, 磷酸盐结石少吃虾仁、蛋黄等高磷食物, 不能大量饮用牛奶, 尿酸结石不宜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豆类等。 (3) 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一般2~4周, 告知患者留管期间适当限制活动, 避免剧烈活动, 尤其禁做肢腹同时伸展动作及突然下蹲、重体力劳动, 保持大便通畅。留管期间可出现少量肉眼血尿, 通过饮水、口服止血药物可缓解, 若出血量大随时来院就诊。 (4) 定期复查, 提醒患者按时来院拔除双J管, 拔除双J管前应复查B超、尿常规等, 了解双J管位置, 是否尿路感染, 自我检测尿液颜色、量, 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复查[4]。

3 结果

通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 122例一次碎石成功, 无结石残留, 术后无肾绞痛、出血、感染、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 效果满意。

4 体会

通过对122例本组患者的护理, 笔者的体会如下: (1)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结石理想的方法之一, 手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疗程短。 (2) 通过心理护理、术后专业护理、有效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方法 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0月122例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资料。结果 122例全部一次碎石成功,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安全有效, 术后的细心观察、精心护理能防止并发症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缩短住院天数。

关键词: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护理

参考文献

[1]Lyon ES, KyKer JS, Schoenberg HW.Transurethral ureteroscopy inwomen:a ready addition to the urological armamentarium[J].Urol, 2002, 167 (2) :859-861.

[2]张尚静, 马瑞珍.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 2008, 14 (16) :4.

[3]麻耀辉.输尿管镜下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4) :75-76.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泌尿外科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76例, 其中男95例, 女81例, 年龄31~79岁, 平均 (45.7±12.8) 岁。 患者从出现临床症状至来我院检查的时间为4 d~5个月,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B超、静脉尿路造影 (IVP) 和X线腹部平片 (KUB) 检查结果均符合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制订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标准。 其中, 左侧输尿管结石85例, 右侧输尿管结石102例;腰部疼痛者103例, 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者51例;体检发现结石而无任何症状者22例, 之前接受过ESWL治疗失败者10例;中度肾积水者118例, 重度肾积水40例。 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在L3~5, 结石大小 (1.4×0.6) ~ (2.5×0.9) cm2。 询问既往病史, 高血压12例 (7.1%) , 糖尿病8例 (4.8%) , 冠心病4例 (2.3%) , 均通过药物治疗而得以控制。 将患者随机分为MPCNL组和URL组, 每组各88例,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研究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发病原因, MPCNL和URL治疗的意义,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符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标准者;②IVP检查时造影剂不能通过结石部位者;③结石最大径线超过1 cm者;④输尿管部位的结石停留时间超过2个月者;⑤凝血四项、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压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者[3]。

1.3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中枢神经 (肿瘤、动脉瘤等) 、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等系统疾病或肝肾等功能不全等者;②血肌酐>300 μmol/L者;③合并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或治疗前血压持续高于180/110 mm Hg者 (1 mm Hg=0.133 kPa) ;④IVP提示输尿管结石近上段有长段扭曲或狭窄者;⑤既往有腹腔手术史者[4]。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成功后分别行MPCNL和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MPCNL组, 患者全身麻醉后采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于患侧插入F4~6输尿管导管至结石远端, 后采取俯卧位, 以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间第11肋或第12肋缘下为穿刺点, 术中在B超的辅助下行肾中盏或肾下盏穿刺, 若有尿液流出, 说明穿刺成功[5]。 输尿管导管从F8依次进行通道扩张至F14~16, 留置F16 Peel-away鞘, 在直视下引入WOLF F8/9.8输尿管硬镜, 建立经皮肾通道[6]。 将输尿管导管插入肾盂中, 仔细探查结石, 若发现结石, 可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杆或钬激光击碎结石, 用取石钳钳夹联合灌注冲洗的方法将结石取出, 可同时处理并发的炎性息肉。 URL组, 患者采用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后采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将WOLF F8/9.8输尿管镜在直视下置入膀胱中, 将导丝插入患侧的输尿管行扩张术, 输尿管镜在导丝的引导下插入输尿管中至结石部位, 将小结石直接用取石钳钳夹取出, 对较大的结石可通过气压弹道碎石杆或钬激光击碎结石后取出[7]。 对较硬或粘连的结石, 先取出输尿管壁粘连的结石后再行碎石, 并用取石钳钳夹取出, 一些较小的碎石颗粒可被冲入肾盂, 可留置输尿管导管通过尿液排出。 手术结束后嘱患者取健侧卧位, 腰部垫枕或床位调高约30°[8]。 两组患者术中在辅助检查下观察无残留结石后于F3~5留置双J管作为输尿管支架和F14~16留置肾造瘘管, 由于碎石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碎石反流回肾脏, 因此术后3 d内复查B超、KUB或IVP, 查看碎石是否清除干净, 若无残留可拔除肾造瘘管, 反之, 在必要情况下可联合ESWL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复诊时拔除双J管, 对< 3 mm结石可不予处理, 嘱患者多饮水、多活动。

1.5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术后3 d复查B超、KUB或IVP, 观察并记录碎石的清除情况, 询问患者的感觉, 了解临床症状是否改善, 分析MPCNL或URL治疗的临床疗效。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制订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标准中, 若碎石治疗后结石的长径不足4 mm, 可记录为治疗有效, 对长径大于4 mm的患者应再次行MPCNL治疗, 必要情况下联合ESWL治疗, 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 术后感染或血红蛋白值异常等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的碎石清除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出院1个月后, 拔除输尿管支架双J管。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情况的比较

URL组中, 4例并发输尿管息肉且伴有水肿包裹结石而无法清除;5例由于结石较硬而不能完全清除;7例由于结石严重粘连以致输尿管镜下结石不能完全粉碎;结合MPCNL或ESWL行Ⅱ期手术后彻底清除残余结石, 1个月后记录患者复查时的结石清除情况, 结果表明, 无论是术后3 d还是术后1个月, MPCNL组的结石清除率均高于UR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此外, 由于MPCNL手术的复杂性, 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UR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注:MPCNL:经皮肾镜;URL:经尿道输尿管镜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输尿管穿孔、大出血、撕裂伤、胃肠道损伤、黏膜撕脱、假道、术后感染致体温升高和血红蛋白下降等[9], 本研究中,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19例患者术后3~26 h出现发热, 体温升高0.5~3.0℃, 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保证导管引流通畅, 体温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两组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 见表3。

注:MPCNL:经皮肾镜;URL:经尿道输尿管镜

3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系统结石疾病, 始发于肾, 直径较小的肾结石一般没有临床症状, 然而如果结石进入输尿管即可引起输尿管梗阻、 扩张和肾积水,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剧痛或胀痛, 伴有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部分患者也可以没有症状, 通过定期体检发现输尿管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B超、IVP和KUB, 超声检查时应嘱患者憋尿[10], 此时肠道不会干扰结石的检出, 同时以尿常规作为辅助检查, 输尿管结石可损伤输尿管黏膜导致尿液中可发现红细胞, 若超声检查未发现结石但患者有类似临床症状, 可通过IVP、KUB或泌尿系统CT做进一步检查。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体外碎石治疗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药物保守治疗适用于直径和体积小的结石, 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跳跃治疗来辅助排石, 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片、吲哚美辛片、山莨菪碱片等, 跳跃治疗包括跳绳、踮脚跟或适当颠簸等[11]。 当保守治疗不能排出结石时, 应进一步采取体外碎石或微创方法治疗。 ESWL对直径0.6~ 1.5 cm的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2,13], 但这类方法不适用于积水明显、 结石过大或粘连包裹严重的结石, 且当碎石次数超过3次, 可对输尿管造成狭窄、穿孔、撕裂等损伤, 此时建议使用微创治疗, 主要MPC- NL和URL, 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 MPC- NL和URL由于其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显著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前者是在腰部通过穿刺点插入肾镜碎石设备, 击碎结石并取出, 后者通过尿道、膀胱插入输尿管镜和碎石设备, 击碎结石并取出。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 MPCNL和URL具有清除率高、损伤和痛苦小、 并发症少的特点[14]。 本文通过探讨MPCNL和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 分析比较其安全性。

URL法治疗输尿管结石是目前临床的首选, 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但由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离肾盂和肾脏较近, 随着冲洗液的冲洗等原因, 结石可能进入肾脏导致结石清除率下降[15]。 在本研究中发现, 若患者处于越高的平面, 结石进入肾脏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 位于L3以上的输尿管结石不宜进行URL手术。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本研究总结了几点URL术中注意事项:①取头高臀低位, 由于重力作用, 结石移位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②大块结石由于硬度过大或粘连无法击碎且有整块移位的可能性, 可通过导物钳固定后进行碎石, 若无法固定, 可即刻行MPCNL; ③在结石击碎过程中, 应先将大结石碎成小块, 再击碎小碎石, 为保证视野清晰, 可将结石压往前端碎石, 减少灌注, 避免引起结石移位;④有些结石被击碎后可能发生移位进入肾脏, 可在术后结合EMLS或药物进行结石清除治疗, 大部分结石可自行排出;⑤输尿管镜准确地插入输尿管并送达结石部位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行输尿管口扩张并将导丝置入患侧输尿管, 在导丝的引导下插入输尿管镜至结石部位。

随着器械和设备的不断改进, MPCNL得以在传统的URL基础上发展起来, 可弥补URL治疗结石时可能引起的结石进入肾脏的不足, 且结石的清除率显著高于URL, 用细的输尿管镜代替粗大的肾镜, 可将经皮肾通道缩小到F16, 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均显著降低, 是治疗位于L3以上的输尿管结石和肾盂内2 cm以上结石等最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16,17,18], 术中留置的输尿管导管可以避免大结石块移位至输尿管远端, 目前已经成该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此外, MPCNL还可同时处理患侧的肾结石和并发的炎性息肉, 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8,19]。 但是, MPCNL需在腰部进行穿刺, 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 手术创伤相对URL较大,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也较URL长, 治疗费用也因此上升。 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是MPCNL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术中在B超的辅助定位下行肾中盏或肾下盏穿刺, 穿刺成功的标志是有尿液流出。 同时将输尿管导管F8置入并依此通道扩张至F14~16, 留置F16 Peel-away鞘并推入输尿管, 在直视下引入WOLF F8/9.8输尿管硬镜, 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 由于创伤大, MPCNL常见的并发症是术中大出血,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本研究总结了MPCNL术中注意事项:①尽可能经肾中盏从肾脏后外侧穿刺, 远离肾门, 由于MPCNL可能导致肾实质撕裂、出血等, 对只有一个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尽量不使用MPCNL, 可行URL后置人双J管引流。②部分小的息肉若不影响碎石过程可不行特殊处理, 避免引起术后输尿管狭窄。 若息肉包裹并覆盖结石, 用钬激光切割消融, 分别从上方或后外方切除中段或上段息肉, 避免穿孔后损伤血管。 ③取头高臀低位, 采用低能量高频率从结石一侧开始碎石, 将可能出现移位的碎石用导物钳压在输尿管壁进行碎石。④将输尿管导管插入肾盂中, 固定结石防止较大结石移位, 还可减小肾盂压力。术中保持视野清晰, 取头高脚低倾斜位见腔进镜, 控制灌注压力。 ⑤常规留置肾造瘘管, 可引流积血, 创面的缝合应不留死角, 为避免多次缝合针眼处撕裂对肾脏造成创伤, 对较大的创面可进行两次缝合。为了避免肾脏恢复供血后缝线切割撕裂肾实质, 缝线不宜缝合过紧, 利用Hem-o-lok夹紧贴肾脏夹持, 分散缝线对肾组织的切割。

在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术后3 d和1个月复查结石清除情况相比较, MPCNL组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URL组 (P < 0.05) , 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也均高于UR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均较好。 术后患者出现轻微的体温升高和血红蛋白下降, 通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保证导管引流通畅后, 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 本研究表明MPCNL和URL治疗输尿管上上段结石各有利弊, 前者结石清除率高, 但是残余结石可能停留在输尿管中下段或反流至肾脏, 创伤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 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URL不需要建立手术通道,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结石清除率低, 往往需要辅助ESWL进行治疗, 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只有一个肾患者, 因此在临床中, 应根据患者的结石具体情况、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医院手术人员的熟练水平进行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 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治疗意愿制订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治疗简单的输尿管上段结石优选URL法,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MPCNL具有清除率高、安全、有效且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可作为治疗L3以上、积水明显、结石过大或粘连包裹严重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 (MPCNL) 和经尿道输尿管镜 (URL) 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1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MPCNL组和URL组, 每组各88例。MPCNL组给予MPCNL治疗, URL组给予URL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RL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45.1±13.2) min、 (68.7±25.2) mL、 (5.9±1.7) d]均少于MPCNL组[ (79.2±22.4) min、 (136.4±38.1) mL、 (10.2±3.5)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然而术后3 d和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 (73.9%、89.8%) 却低于MPCNL组 (90.9%、10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对于简单的输尿管上段结石, URL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而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MPCNL具有清除率高、安全、有效的优点, 可作为治疗积水明显、结石过大或粘连包裹严重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 篇9

2001年—2012年1月,我们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24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27—52岁,平均42岁,囊肿位于右侧5例,左侧14例,双侧5例,并发囊内结石1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腰部酸胀不适,其中3例伴排尿困难,3例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肾积水,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截石位,经尿道插入电切镜,行输尿管囊肿横行切开囊壁,残存的囊壁形成活瓣,并发结石将结石取出,术后留置尿管7天。

2 结果:本组24例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行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情况发生。

经尿道输尿管镜 篇10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 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否则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尿毒症的发生, 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急需解决的疾病, 否则可导致患者泌尿系统产生直接损伤、梗阻、感染和恶性病变, 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 给患者的家庭也带来沉重的负担[1]。本文对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进行探究, 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30例病患的临床治疗情况作为探究数据, 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确诊并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男25例, 女5例,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3~65岁, 平均年龄为 (45.50±3.70) 岁。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5例, 男12例, 女3例, 平均年龄为 (43.10±4.10) 岁;观察组患者15例, 男13例, 女2例, 平均年龄为 (44.25±4.61) 岁。所选取的患者均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经B超或X线确诊为输尿管结石, 排除合并下尿路梗阻、输尿管狭窄的患者,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如下: (1) 术前护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 给患者讲解治疗技术, 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 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 完成各项常规检查, 术前禁食12 h。 (2) 术中护理:在对患者麻醉前应告知患者麻醉恢复后会发生的不良反应, 术中对患者的指标进行密切观察,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 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术后对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 鼓励患者在术后6 h多饮水, 妥善固定导尿管, 保持导尿管通畅。

1.3 疗效评定标准[2]:

对患者治疗后的输尿管穿孔、输尿管黏膜剥脱、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评定标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用t检验比较组间,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 (2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 (53.33%) ,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86.67%) 明显好于对照组 (60.00%) ,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通过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比较表明,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 (53.33%) ,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86.67%) 明显好于对照组 (60.00%) ,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 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诱发尿毒症, 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很大的压力。输尿管结石在泌尿外科患者中已经占很大比例, 严重的对患者的肾脏有很大损害, 使患者的肾功能丧失,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3]。钬激光可产生光热反应, 将结石进行彻底清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采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十分重要, 通过对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 对病情能够进行密切的关注, 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率[4]。

综上所述, 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赵纪平, 韩中国, 刘军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 (9) :1313-1315.

[2]罗美怡, 朱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 :63-64.

[3]史桂茹, 罗胜平, 伊雪.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9) :120-122.

上一篇:特殊时期的爱情下一篇:非线性独立分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