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2024-07-19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精选10篇)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1

本文中, 选取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5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别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与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5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尿道扩张术组) 17例和观察组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 组18例。对照组的17例患者中, 年龄38~67岁, 平均 (55.2±2.1) 岁, 病程1.6~6.3年, 平均 (3.3±0.3) 年, 最大尿流率5.5~14.8 ml/s, 平均 (8.5±1.6) ml/s。观察组的18例患者中, 年龄39~66岁, 平均 (54.9±2.5) 岁, 病程1.4~6.5年, 平均 (3.6±0.5) 年, 最大尿流率6.2~15.3 ml/s, 平均 (9.2±1.1) ml/s。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最大尿流率方面进行比较, P均>0.05, 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 麻醉后行扩张术时宜选用合适型号的探子, 避免过粗或过细, 手法要轻柔, 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等[1]。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进行治疗, 切除膀胱颈后唇, 切口为1~2 cm, 环形狭窄者电切环切开。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处SPSS 14.0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与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 后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并加以比较, 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最大尿流率大于对照组, P<0.05, 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女性膀胱颈梗阻 (bladder neck obstruction) 又称膀胱颈硬化症 (或称Marion病) 病因、发病机制复杂[2], 目前尚缺乏统一认识可能为膀胱颈纤维组织增生、膀胱颈部肌肉肥厚、慢性炎性反应所致的硬化以及老年女性激素平衡失调导致的尿道周围腺体增生等膀胱颈梗阻病变严重致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长期会引起肾积水, 产生与男性前列腺增生同样的症状和结果[3,4]。本文中笔者就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与尿道扩张术在女性膀胱颈梗阻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比较, 发现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较尿道扩张术效果更佳, 住院时间得到了缩短, 平均最大尿流率也得到很大提高, 但是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较低, 因此, 笔者认为在女性膀胱颈梗阻治疗中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毅, 邵宏祥.经尿道电切膀胱颈后唇治疗女性膀胱梗阻.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 (8) :503.

[2]Liu YJ, Hu SH, Huang XQ.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neck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bladder neck obstruction.Chin J Endosc, 2002, 8 (7) :81-82.

[3]Pischedda A, Pirozzi FF, Madonia M, etal.Use of alpha-blockers in female functional bladder neck obstruction.Urol Int, 2005, 74 (3) :256-261.

[4]傅光华, 赖建平, 陈善勤.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5, 10 (6) :362-363.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2

【关键词】电切镜;钬激光;膀胱结石;术中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31—02

膀胱结石(Urinary Bladder Calculi)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发生于男性[1]。原发性膀胱结石多由营养不良所致,现在除了一些边远山区多发于婴幼儿外,已不多见。继发性膀胱结石主要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随着寿命的延长此病也逐渐增多[2]。另外结石容易发生在有尿道狭窄、膀胱憩室、异物包括长期引流导管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等。原发性膀胱结石多为单个性,呈卵圆形,继发性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的混合性,为多个较小结石。电切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是一项新兴的术式,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2011年08月~2012年12月,我院实施经尿道电切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32例,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男29例,女3例,平均年龄32.8岁。其中单纯膀胱结石28例,合并前列腺增生4例。

1.2术前准备

1.2.1病人准备:摄腹部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了解全尿路情况。行膀胱镜检查,了解膀胱内有无其他病变以外,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要深入病房访视病人阅读病历,了解病情状况,检查术区皮肤准备情况,并向患者介绍入手术室后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配合问题,如:静脉留置针、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等注意事项,以及此类手术的优点,预后及手术人员的安排等。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1.2.2仪器准备:术前准备好监视器、冷光源和摄像头,图像处理系统,0度电切镜、内外鞘、电切环、水泵系统等。

1.2.3器械物品准备:直射式激光光纤、光纤切割器、光纤剥皮器、45cmx45cm脑外科粘贴膜1张、仪器腔镜保护套1个、无菌手套2~3双、润滑止痛胶1~2支、20ml注射器1具。

1.2.4灌洗液准备:常采用3000ml等渗冲洗液或用3000ml电切冲洗液。目的:用3000ml等渗冲洗液或用3000ml电切冲洗液充盈膀胱后,观察膀胱内部、膀胱颈及结石情况。将膀胱内的出血点洗干净,便于手术视野清晰,更好的完成手术。

1.3麻醉与体位 低位腰麻或连续硬腰外腔麻醉取膀胱截石位。

1.4术中配合

1.4.1巡回护士配合:①查看病人相关资料,认真核对并热情接待患者,关心安慰患者,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对患者的要求尽可能满足,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②做好保温措施:在实施该手术时因需大量冲洗液,患者容易着凉,应提前调节好手术间的温度,最好是保持在24℃~28℃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给患者加盖加热毯。冲洗液也适当加温至35℃左右为宜)。③手术中关闭手术室门,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手术间,减少走动。④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及时供应台上需要物品。⑤心理护理,术中巡回护士活动在患者的视线内,减轻其心理恐惧感。⑥将监视器摆在手术者对面头侧,调整好角度,便于手术医生观看,常规消毒铺巾后,与器械护士一起用无菌保护套将摄像头和光纤套好保证无菌,正确连接各仪器导线及管道,做好测试工作,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⑦与器械护士和手术者一起清点手术器械和材料,并在护理记录单上逐一登记。

1.4.2器械护士配合:①器械护士将台上器械摆放有序,将常规器械与特殊器械分开放置,给各管道套上无菌保护套,熟练地配合手术。②取石术:小结石可经电切镜直视下用电切环,环住结石,连操作镜通过镜鞘一起拉出。③钬激光碎石:通常用电切镜操作孔置入550μm的钬激光光导纤维调整钬激光的能量参数为0.8~1.2J,频率6~1.6Hz为起始定值,功率4.8~20W在显视器显视下,从结石边缘表面开始,用电切环固定,钬激光光导纤维的顶端抵住结石的侧面通过碎石在边缘表面产生一个腔隙,而后反复移动光纤顶端进行碎石,将腔隙扩大。较大的结石场激光从结石的中心开始,将其崩解成数块较小的结石,可以使用Ellik冲洗器冲洗排出。也可以结合电切环通过镜鞘一起赶出。合并有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此时就只能用3000ml电切冲洗液)。④膀胱碎石术后,需留置18~22F三腔气囊导尿管,持续冲洗引流,必要时用洗涤器间断冲洗,将残留的泥砂样碎石片冲击。最初24h用3000ml等渗冲洗液持续冲洗,使残留碎石片冲出。留置导尿管和冲洗时间根据术毕所见结石残留情况决定,通常为24~48h。⑤术后给予抗生素,补充钠离子,多饮水。

2 结果

碎石时间15~90mim,平均35mim。均未发生膀胱或尿道损伤。单纯膀胱结石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1天,恢复排尿功能后拔除;同时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留置导尿管3~5天。术后有轻微肉眼血尿20例,经对症处理后消失,复查B超或骨盆平片均未再发现结石,患者术后住院时间2~5天,随访1~2个月,膀胱结石无再发。

3 结论

電切镜下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已成为治疗膀胱结石的一项基本手术方法。为配合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护士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手术准备工作要充分:电切镜手术主要依赖仪器设备,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术前应将所需设备安置到位,确保运转良好[4]。巡回护士要熟练掌握各仪器的性能、使用步骤、连接方式和注意事项,同时要掌握术中各种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器械护士应掌握电切镜专用器械的性能及拆装方法,以及互相间的配套使用,术中配合要熟练、敏捷,使术者在操作中得心应手,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②良好的充盈膀胱扩张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要保证冲洗液的充分供应,冲洗负压吸引装置要保证通畅,但不易过多,容易引起水中毒。大量的生理盐水外溢至台面甚至地面,破坏手术无菌环境,增加感染机会[5]。所以采用45cmx45cm脑外科粘贴膜脑,粘贴在手术部位下面的无菌单上,通过其漏斗形收集器将外溢的盐水收集至桶中,可有效避免台面弄湿,保证台面无菌。③电切镜是集机械、电子及光学技术于一身的先进设备,精细、贵重,必须专人负责管理和保养,手术结束后,应由受过培训的护士将器械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处理[6]。④应注意观察并做好心理安慰。⑤做好出院指导和随访。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44.

[2] 冯振华,丁勇泉,黄伯师,等.经电切镜外鞘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27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3(27):210.

[3] 吴锋,王风,常江平,等.经电切镜外鞘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黑龙江医学,2007,3(31):165166.

[4] 彭荣军.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18例微创治疗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31503151.

[5] 叶敏,陈达华,康健,等.经尿电切术中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418419.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 其中男42例, 女8例;年龄35~82岁, 平均60.2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或体检发现镜下血尿就诊。所有病例经彩色超声, 膀胱CT检查, 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单个肿瘤47例, 多发肿瘤3例。肿瘤直径0.5~2.5 cm, 以1.0~2.0 cm者最多。病理诊断均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病理分级:Ⅰ级38例, Ⅱ级12例;临床分期:Ta期28例, T1期14例, T2期8例。

1.2 方法

本组50例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2]。 (1) 患者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截石位。 (2) 经尿道置入电切镜, 便膀胱充盈至200 ml, 观察肿瘤数目, 部位、大小与输尿管口距离。估计膀胱肿瘤的浸润深度, 表浅的乳头状癌 (Ta、T1) 呈浅红色, 蒂细长, 肿瘤有绒毛状分支, 肿瘤活动性大, 似水草在水中飘荡。 (3) 电切时使膀胱容量相对固定在中等容量范围 (150~200 ml) 。采用袢状电极环, 电切功率120 W, 电凝功率80 W。 (4) 对于小肿瘤 (直径<2 cm) , 一般基底部易暴露, 切除时从基底部开始。一般采用顺行切除法 (回拉式) , 即将电极环越过肿瘤, 从远处向近处切割。可以将肿瘤连同其下方的部分肌肉组织同时切除, 然后在对肿瘤基底部进行补充切除。由于肿瘤遮盖, 有时基底部暴露困难。此时可以借助电极环将肿瘤推起, 采用逆行切除法:即将电极环至于肿瘤前方, 从近处向远处切除。 (5) 对于大肿瘤 (直径>2 cm) 不能充分暴露其基底部, 这时只能从肿瘤表面开始切除。一般应用顺行切除法, 分块将肿瘤切除。 (6) 切除深度至少到膀胱浅肌层, 甚至深肌层。切除范围至少包括肿瘤基底部周围1 cm范围的正常膀胱组织。 (7) 术后经尿道留置三腔气囊尿管, 术后若有出血行膀胱冲洗。 (8) 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 生理盐水20 ml加丝裂霉素 (MMC) 20 mg经导尿管膀胱灌注, 每周1次, 共8次;继之每2周1次, 共10次;再延长至每月1次, 持续2年。每次灌注药液在膀胱内保留1 h以上, 每15 min变换体位1次。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中无膀胱穿孔及膀胱内大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0~60 min, 平均 (50.0±5.0) min。术后1~3 d尿液转清。3~7 d拔除尿管。术后平均住院5~7 d。术后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术后1年内每3月行1次膀胱镜检, 1年后每半年行膀胱镜检1次。50例中肿瘤复发6例, 复发率为12%, 均在6个月内复发, 其中T2期2例。所有病例至今生存, 对于复发患者均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3 讨论

3.1 TUR-Bt的适应证

膀胱肿瘤多数为上皮性肿瘤, 其中的90%以上是移行上皮癌, 大部分为分化好或比较好 (G1、G2) 的表浅性肿瘤 (Ta、T1、T2) 。TUR-Bt主要适应于这类肿瘤。分化不好 (G3) 或浸润膀胱深肌层以外 (T3以上) 的移行上皮癌以及鳞癌和腺癌均易导致发生膀胱壁内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转移, 因此局部治疗不易彻底, 故不宜应用TUR-Bt治疗。非上皮性肿瘤发生于膀胱壁内, 不宜应用TUR-Bt治疗[3,4]。

3.2 TUR-Bt的注意事项

3.2.1 切除的范围和深度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是指用电切环将肿瘤连同其根部一起切除, 包括其周边1 cm范围的正常膀胱组织在内, 而不是肿瘤电烙术[5]。对于Ta、T1期肿瘤切除深度应达浅肌层, 对于T2a期肿瘤, 切除深度应达深肌层。3.2.2膀胱穿孔膀胱穿孔是TUR-Bt的最重要并发症, 预防措施是在切除过程中避免膀胱过度充盈[6], 使容量相对固定在中等容量范围 (150~200 ml) , 此时膀胱壁厚, 不易穿孔。充盈膀胱时水流不宜过急, 在静止水流中切割比较安全。切除时要由浅入深, 有次序的碟形切割;视野要清晰, 辨认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关系, 顺着分界线进行切除。

3.2.3 术中出血

膀胱肿瘤组织松脆, 血供丰富, 因此, 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容易引起出血。在肿瘤的分叶部分止血是困难的, 所以一旦发生出血, 应加快切除速度, 争取尽快把肿瘤大部分切除, 一旦切到蒂部和达到正常肌层时, 很易电凝止血。

3.2.4 多发肿瘤

应首先切除最高位者, 特别是位于顶部者。否则, 先切较低位病变, 切除过程中形成的气泡上升, 可模糊顶部病变。

3.2.5 顶部的肿瘤

可能电切环较难达到, 此时膀胱充盈不可过大, 助手用手压迫下腹壁, 使肿瘤进入手术视野, 即可切除。

3.3 TUR-Bt的优点

手术创伤小, 患者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术后住院时间短;没有肿瘤腹壁种植的危险;对于复发肿瘤可多次行TUR-Bt。

综上所述,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创伤小, 恢复快,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可靠, 但应用中应注意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正确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65.

[2]郭应禄.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学学出版社, 2004:98.

[3]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130.

[4]张国田, 张道习, 周益龙, 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9) :130-131.

[5]梅于华.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786.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4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低压灌注;经皮膀胱微造瘘;高危前列腺增生

【中图分类号】R69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37-02

前列腺增生(BPH)多发于老年男性群体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而逐年上升[1]。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作为金标准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2]。然而,该手术有一定的缺陷,术中出血量较多,容易引发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特别对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风险更大。笔者采用经皮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患者,观察其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9例,根据患者手术中是否需要经皮膀胱微造瘘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年龄71~86岁,平均年龄(75.51±1.24)岁,前列腺体积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测量为37~106ml,平均(69.24±2.32)ml;实验组年龄70~89岁,平均年龄(76.24±1.42)岁,前列腺体积为39~101ml,平均(68.22±1.83)ml。两组患者年龄及前列腺体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采用Storz公司生产的24F前列腺电切镜进行TURP,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方法,取截石位,将电切输出功率设置为120w,电凝输出功率设置为60w,选取4%甘露醇溶液作为灌注液。对照组不采用微造瘘,术中仅对患者使用镜鞘自循环水通道引流灌注液。术后对患者膀胱进行持续冲洗1~3d,术后3~5d后将导尿管拔除。实验组采用微造瘘。实施TURP手术前,对患者膀胱进行F16穿刺,经皮膀胱穿刺微造瘘。选择腹正中线,耻骨上1cm作为穿刺点,行0.5cm的切口,待膀胱充盈后,使用穿刺针引导套管进入膀胱,将针芯拔除,套管保留,并进行妥善固定,术后立即拔除。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术中的平均动脉压、静脉血清钠、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患者复发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静脉血清钠、血氧饱和度、心率四项指标上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述四项指标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x±s)

组别

平均动脉压(mmHg)静脉血清钠(mmol/L)血氧饱和度(%)心率(次/min)

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

对照组(n=44)89.89±11.1271.02±12.25*134.98±6.45121.21±4.34*98.27±1.8188.12±2.53*71.21±11.3360.21±10.34*

实验组(n=45)88.52±12.1188.34±10.13135.17±7.81133.69±5.8797.55±2.1397.16±1.9870.35±9.8469.81±10.35

注:與同组术前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恶心、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占20.45%;实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占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对照组有1例患者心肌出血,占2.27%,2例患者偶发室性早搏,占比4.55%;实验组有1例患者心肌出血,占2.22%,经治疗后均好转;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实验组为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4例,占9.09%;实验组患者复发1例,占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在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前列腺电切手术较容易出现,主要致病原因是灌注液大量进入血液循环,提升了循环压并使得机体内血清钠水平降低,而引发一系列病例反应[3]。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下降、心率放缓、血清钠水平降低是出现TURS 的前兆,上述四项指标以及患者临床表现是评定TURS发生与否的重要指标,而灌注液吸收量的多少则要依靠血清钠水平进行判定。当患者血清钠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时,患者会出现心悸、烦躁、恶心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血钠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未采用微造瘘的对照组患者在行前列腺电切术中膀胱处于高压灌注状态,而采用微造瘘的实验组患者膀胱则维持在低压状态。对灌注液的快速吸收上,实验组得到有效控制,不仅降低了TURS发生率,而且增强了手术连贯性。实验组患者均未出现造瘘通道感染情况。

综上所述,经皮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能明显增加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智刚,黄绍星,傅贵平,等.经皮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患者安全性影响和对照分析[C].//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351-353.

[2] 张小马,方军,龚强,等.多微孔膀胱穿刺造瘘在大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22):48-51.

[3] 邓玮,吴越,张国飞,等.术中膀胱造瘘低压灌注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2):216-222.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 男32例, 女19例, 男∶女=1.68∶1, 年龄35岁~71岁, 平均年龄61.8岁。合并前列腺增生9例, 慢性支气管炎3例, 冠心病2例, 膀胱结石1例, 原发性高血压3例。肿瘤单发41例, 多发10例, 其中移行上皮细胞癌49例, 腺癌1例, 鳞状上皮癌1例。肿瘤分级G1级39例, G2级11例, G3级1例;T1期41例, T2期8例, T3期2例。全部患者均经膀胱镜、CT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 均无远处转移。

1.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蒸馏水冲洗膀胱, 用STO R Z前列腺电切镜, 肿瘤基底部切除深度达膀胱深肌层, 肿瘤边缘切除约1 cm~2 cm范围黏膜, 术后留置20F三腔气囊尿管3 d~5 d.其中18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3期患者为高龄, 合并心、肺功能不全不宜行或拒绝行膀胱全切术。5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 B组19例, 均于术后6 h内行膀胱灌注。A组:吡柔比星30 m g+5%葡萄糖注射液50 m L;B组:羟基喜树碱20 m 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 L;膀胱灌注, 保留2 h.术后1周开始行常规膀胱灌注治疗:保留1 h, 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0次, 总灌注治疗时间1年。每次灌注前行血、尿常规检查, 每3个月行肝、肾功能检查, 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 1年后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 发现可疑病变即行活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1例患者均经术后6个月~60个月随访, A组32例, 术后3年内4例复发, 复发率为12.5%, 5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 发生率为15.6%.B组19例, 术后3年内2例复发, 复发率为10.5%, 3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 发生率为15.8%.2例T3期膀胱癌均复发, 多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膀胱挛缩出现, 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见表1、表2.

2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2组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在我国膀胱肿瘤居全身肿瘤的第8位, 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 90%以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浅表性膀胱癌约70%~80%.目前公认的治疗浅表膀胱癌的方法为以TU R BT为金标准的肿瘤局部切除[1], 术后辅助膀胱内灌注不但可以预防复发, 还可以防止浅表肿瘤向浸润肿瘤发展,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如肿瘤切除后复发, 可再次行经尿道电切术切除, 能够避免患者多次开刀的痛苦, 同时使患者保留膀胱功能, 可正常排尿, 保证生活质量。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术要求彻底切除肿瘤所在的膀胱黏膜、黏膜下层及浅肌层, 达深肌层, 同时切除肿瘤基底周围2 cm的膀胱黏膜。术中膀胱易出血、穿孔, 笔者体会如下: (1) 慢速切除, 边切边止血, 保持视野清晰;如肿瘤组织较大、质脆, 在瘤面上难以止血, 则应尽快将肿瘤切至基底方能止血;多发膀胱肿瘤, 应先切除小的肿瘤再切大的肿瘤, 先处理困难部位的肿瘤再切除容易部位的肿瘤, 避免遗漏;肿瘤切除后应用滚轴状电极电凝创面止血;应仔细观察膀胱黏膜, 如发现黏膜下有粗大血管汇聚或天鹅绒状红斑区域, 应常规电灼黏膜及黏膜下粗大血管, 以警惕原位癌的发生。 (2) 切除膀胱侧壁肿瘤时, 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 可先行闭孔神经阻滞, 再做膀胱侧壁肿瘤切除。 (3) 术中保持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 (100~200 m L) , 使膀胱壁保持一定的厚度;膀胱视野不清时不要盲目操作, 以免造成膀胱穿孔, 应保持冲洗通畅。

临床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所致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 尿液中致癌物质对膀胱黏膜的慢性刺激, 是促进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膀胱癌患者如合并前列腺增生, 应尽量一次手术, 切除膀胱癌病灶的同时解除前列腺的梗阻[2]。本组9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 均一次性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 R P) , 无不良后果出现。

对于年老体弱或合并有基础病不能耐受膀胱全切术的患者, 也可施行TU R BT, 作为缓解疾病减轻症状的姑息疗法[3]。对于T3期膀胱癌患者, 不能耐受或不愿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者, TU R BT可作为治疗疾病或减轻症状的姑息性疗法,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高风险, 如果肿瘤复发, 亦可多次行TU R BT, 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活质量。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 3年复发率为13.8%, 具有使用方便、疗效高且全身副作用小的特点。羟基喜树碱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注防止复发疗效满意, 安全可靠[4,5]。术后早期用药可以避免肿瘤细胞的种植, 减少复发。我们使用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行膀胱灌注,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无药物性皮炎及膀胱挛缩出现, 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通过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二者进行比较, 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 疗效一致。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1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60个月, 术后3年内复发6例, 均多次行TURBT.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加术后早期行膀胱灌注是治疗浅表膀胱癌的首选, 对于不能耐受膀胱全切的患者则是治疗疾病或减轻症状的姑息疗法。

关键词:膀胱癌,浅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灌注

参考文献

[1]叶敏, 张元芳, 等.现代泌尿外科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288-295.

[2]杜双宽, 任伟, 李勃, 等.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的外科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 2007, 15 (7) :975-976.

[3]姚庆祥, 马腾骧, 张祖诏, 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附250例报告) [J].内镜杂志, 1996, 2 (4) :23-24.

[4]于斌, 习小庆.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 (12) :88-89.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 - 07 ~ 2014 - 06 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56 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 28 例) 和观察组 ( 28例) 。在对照组中, 男16 例, 女12 例; 年龄41 ~ 75岁, 平均 ( 58. 4 ± 2. 2) 岁; 病程10d ~ 12 个月, 平均 ( 3. 2 ± 1. 0) 个月; 单个肿瘤21 例, 多个肿瘤7 例。在观察组中, 男15 例, 女13 例; 年龄40 ~ 77 岁, 平均 ( 60. 0 ± 2. 6) 岁; 病程15d ~ 14 个月, 平均 ( 4. 1 ±1. 5) 个月; 单个肿瘤19 例, 多个肿瘤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可以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

1. 2 临床诊断标准

( 1) 依据《外科学》[3], 患者均行CT、膀胱镜检查,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表浅性膀胱肿瘤, 且满足手术指征。 ( 2) 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部分膀胱切除术, 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电切除术。具体手术操作如下。

1. 3. 1 对照组: 患者术前均行CT和膀胱镜检查, 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 同时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手术取仰卧位, 麻醉后手术切口选择在耻骨正中, 切开膀胱后将肿瘤充分暴露出来。首先以肿瘤为中心进行膀胱的部分切除, 将距离肿瘤2cm左右的膀胱壁作为切除范围。如果患者有腹膜黏连现象, 也同时切除。其次, 如果肿瘤位于输尿管口, 最好将输尿管口和下端一并切除, 并在正常的膀胱壁部位吻合输尿管。最后, 对膀胱进行冲洗和造瘘操作, 留置导尿管, 关闭手术切口。

1. 3. 2: 观察组: 患者取截石位, 腰硬联合麻醉后在手术区进行常规消毒, 使用碘伏消毒液并铺巾。电切镜功率设置为120 ~ 200W, 电凝功率为70 ~ 100W。首先将电切镜置入膀胱, 观察肿瘤的数量、大小、位置, 以及和周围组织的粘连关系。对于小肿瘤而言, 直接切除到基底部浅肌层, 边缘靠近正常组织1cm。操作时要求从6 点钟方向开始, 从膀胱颈部切到环状纤维, 向两侧和深部前进。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而言, 切除范围至少2cm。确保肿瘤完全切除后使用甘露醇进行反复冲洗, 直至洗液颜色正常。最后留置导尿管。

1. 4 观察项目和指标

( 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 2)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3)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 年的随访, 统计病情复发情况, 以及患者的存活和死亡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 0 软件, 其中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存活率作为计数资料, 使用 ( n, %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各项治疗治标作为计量资料, 使用 (± s) 表示, 采用t检验。P < 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2. 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比较可知,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2. 3 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术后3 年随访结果显示, 两组在病情复发率和存活率上差异不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 导致膀胱肿瘤发病的原因尚不明确, 但研究显示和以下因素相关, 一是工作生活环境中长期接触芳香类物品, 二是患者长期吸烟, 三是体内色氨酸代谢发生异常, 四是膀胱黏膜受到外界刺激, 五是药物和寄生虫病因素。部分膀胱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上时间长, 尤其基层医院的应用比较广泛, 对于肿瘤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临床实践证实缺点较多, 例如手术操作难度大, 术后并发症多, 病情复发率高, 患者痛苦大, 甚至需要多次进行手术[4]。在这种情况下, 经尿道电切术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和微创理念的发展被提了出来, 且逐渐在各个医院中广受关注。和传统的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 该术式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手术切口小, 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而且有利于术后恢复, 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恢复时间。第二, 电切镜的应用能够保证手术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 因此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解剖、切除工作更为精细, 可以有效清除完整的肿瘤[5]。第三, 手术操作对膀胱的周围组织影响小, 基本不会损害到免疫系统, 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少, 为预后和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次研究中, 分别对56 例患者行传统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电切术, 结果显示28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5. 4m L, 手术时间45. 2min, 住院时间6. 2d, 均优于对照组的214. 6m L、102. 4min、9. 8d。从表2 可以看出, 患者在并发症上除感染外, 膀胱破裂是主要的表现, 其原因可能在于肿瘤位于膀胱侧壁, 使用电切刀时对闭孔神经造成刺激, 导致膀胱穿孔[6]。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为17. 9% 和21. 4% , 存活率为89. 3% 、85. 7% , 两组比较差异不大。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合理选择手术患者, 确定病变切除范围; 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 降低膀胱穿孔的发生率,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对患者采取药物灌注, 避免肿瘤细胞种植, 并加强膀胱的检查工作, 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7]。综上, 经尿道电切术应用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疗效显著, 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在膀胱肿瘤患者中, 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开放性部分膀胱切除术和经尿道电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6%) 低于对照组 (25.0%) , 术中出血量少,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 两组在病情复发率和存活率上差异不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应用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疗效显著, 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膀胱肿瘤,电切术,临床疗效,并发症,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冯照晗, 张冠, 刘乃波, 等.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 15 (9) :658-660

[2]缪玉龙, 张黎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4 (19) :123-124

[3]吴孟超, 吴在德, 黄家驷.外科学[J].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87-1388

[4]乔羽.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2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8 (9) :1411-1412

[5]周炜.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2, 17 (20) :78-79

[6]李舒东.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6 (34) :208-209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初发31例,复发1例,单发肿瘤14例,多发肿瘤(2~4枚)8例。肿瘤直径约(0.6~4.6cm)。年龄最大76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7.5岁。术前皆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而就诊,入院后均经膀胱镜、彩超、CT等多项辅助检查确诊的浅表膀胱肿瘤。

1.2 手术方法

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体位采用常规的截石位。采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为冲洗液。我院采用的为wotf(12℃F25.5)电切镜。电切镜常规准备完毕后,电视系统监视下缓慢进镜,顺利进入膀胱后仔细观察膀胱肿瘤的数目、大小、蒂的长短,以及所处部位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一般设定电切功率在100~120W之间,电凝功率为60W到70W之间,采用铲状电极。手术开始后最好使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这样术野清晰较利于手术进行。较小的肿瘤可先电切,深度以看到环形肌纤维为准,然后电灼手术创面以及周围2~3cm范围的膀胱黏膜。如果是较大的肿瘤或者肿瘤冠部已经遮盖了整个蒂部,可由表及里逐次切割肿瘤至根部。为了防止膀胱壁被切穿,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将电切镜进水阀门稍关闭,而使水阀门通畅,这样的话膀胱黏膜始终处于伸展状态但肌肉尚未完全伸展,膀胱就始终处于半充盈状态。术后一般留置导尿管(Fo Leys)5~7d,拔管前用最好应用丝裂霉素或卡介苗灌注一次,然后再拔管。术后给予膀胱常规灌注化疗药物,为了减少尿液对药物的稀释作用,灌注前应嘱患者少饮水,排空膀胱内的残余尿液。灌注前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相关检查。方案较多,常规有如下方案:(1)取丝裂霉素注射液20mg,每周灌注1次,6周后改为2周一次,18周后改为每月1次,持续两年;(2)将卡介苗50mg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ml,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开始时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8周,8周后改为每月灌1次,1年后改为每2个月灌1次;(3)吡柔比星30mg溶于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40m L,同样经导尿管插管后注入膀胱,每周1次,连续8周,以后每月灌注1次,灌注1年后可改为每2个月灌注1次。灌注上述灌注液时,患者应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及俯卧位各30min,这样有利于药物与膀胱充分接触,灌注液一般在膀胱内保留2h在排出。术后的第一年一般每隔3月膀胱镜下复查1次,1年后可以半年复查1次。

2 结果

膀胱镜下肿物多为乳头状、菜花状等。光镜下:肿瘤组织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核深染,核分裂等。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级20例,Ⅱ级6例,Ⅲ级6例。所有的32例膀胱浅表肿瘤均为一次性切除。手术时间10~30min,平均21min;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留置止痛泵3d,可以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3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仅1例半年后复发,再次行电切治疗,其它病例均未复发。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中国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约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左右,其发病年龄以50~70岁较为多见,男女之比约为4∶1。70%~75%是浅表性肿瘤[1](Ti S,Ta和T1),其中约20%已有肌层浸润,远处脏器转移的大约占5%左右。膀胱肿瘤的生物学差异较大,具有多灶性、易复发性以及浸润性,传统治疗方式为根治性全膀胱全切除术及次全切除术,众所周知此种术式创伤大、并发症也较多,并且此种手术后因为尿道的改道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不愿接受,很多患者放弃治疗的机会。同时因为存在肿瘤复以的问题,生存率较低,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再次手术。而且由于手术创伤大,一些体质较差的患者不能耐受此种手术。近年来凡是患者不能耐受或者是不愿意接受全膀胱切除的患者,一般都采用了姑息性的保留膀胱及其生理功能的手术,尤其是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其中TURB t是目前最常见的保留膀胱的术式。但目前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膀胱浅表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2]。该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经济费用低,手术操作相对简便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虽然有约40~80%的病例在术后12个月内再次复发,但复发后的肿瘤一般很少在原手术部位,肿瘤通常多在其它新的部位重新形成,这提示肿瘤的复发不是单纯切除所能控制的,据文献报道电切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能有效减少膀胱肿瘤复发[1]。

通过对本组所选病例的观察治疗,我们体会如下:(1)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凡是原因不明的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及早到医院检查,均应早期进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泌尿系彩超检查,或进一步行膀胱镜检查可明显提高对膀胱浅表肿瘤的诊断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膀胱浅表肿瘤施行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较容易接受。电切术适合膀胱浅表的肿瘤,对于浸润性一般不适合。只要掌握膀胱电切的适应证,可明显降低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的治愈率。(3)术后积极地行膀胱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

对于手术操作,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应注意:(1)切割肿瘤顺序一般遵循先小后大,先远后近,先易后难的原则;(2)最好使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避免手术副损伤引起膀胱穿孔;(3)输尿管开口附近的肿瘤,最好用电切切除肿瘤,避免电灼输尿管管口周围的黏膜,以免管口狭窄。

摘要:目的 评价膀胱镜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刀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适用范围。方法 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我院收治的浅表膀胱肿瘤32例,术后常规应用丝裂霉素,吡柔比星或者应用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配合术后常规化疗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浅表膀胱肿瘤,膀胱镜,电切,化疗

参考文献

[1]陈梓甫表浅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5):257-258.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8

关键词:经尿道电切术,开放性手术,膀胱癌

膀胱癌为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的重要方式,在肿瘤分级、肿瘤根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本次研究对本院112例膀胱癌患者分别采取经尿道电切术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2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CT及超声确诊。其中男74例,女38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8.03±5.28)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尿道电切术,硬膜下麻醉,放置点切镜后以甘露醇清洗膀胱,并对膀胱内部肿瘤大小、部位进行观察,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2 cm黏膜与平滑肌,术后视患者情况在4~6周采取二次电切术治疗,二次手术范围为一次手术范围及边缘1 cm处,对基底及高度疑似膀胱黏膜进行活检。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范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手术均采取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2)比较术前、术后两组炎性因子IL-6、IL-10、TNF-α;(3)随访1~2年,对两组生存率及复发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6、IL-10、TNF-α显著上升,观察组术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两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 随访结果观察

观察组复发率、生存率分别为25.00%、91.07%与对照组[19.64%、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膀胱癌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对术后患者正常生活及康复进程有较大的影响[2],因此寻找有效、微创、安全性高的术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成熟,经尿道电切术在临床得到较多应用。

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具有微创特点,使细胞迅速气化,可产生气化层,并在气化层下形成凝固层,不仅抑制出血,还可闭塞小血管、淋巴管,因此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转移[3,4],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本次研究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IL-6、IL-10、TNF-α水平较低(P<0.05),表示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炎性反应较轻微,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中两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具有与传统手术基本相同的预后,同时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对机体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与相关研究相符[5,6]。另本次研究所选样本量较少,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承承,孙晓玲,吴长利,等.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天津医药,2014,14(11):1121-1123.

[2]李双辉,张志宏,徐勇,等.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3):215-218.

[3]高宏,刘岩,王泽新,等.老年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的疗效评价.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7):586-588.

[4]王文俊,宣强.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比较.实用癌症杂志,2015,19(2):276-278.

[5]余昆,李风,石国忠,等.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5):556-558.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9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穿刺引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BPH)也称前列腺肥大,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前列腺增生症外科治疗是前列腺增生症外科治疗最准确的方法1—2,目前广泛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对于尿道狭窄和前列腺增生严重的患者,在治疗原则上一般不采取以上办法,以减少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3—4。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行恥骨上膀胱穿刺引流术TURP58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年龄组为54—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岁。病程从8个月到12年不等,平均病龄7.2年。前列腺检查结果:直肠指检前列腺光滑未见异常无结节;直肠多普勒彩色超声报告前列腺体积35—128ml,平均值78ml,本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存在尿道狭窄,49例前列腺体积均>60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524—35分,平均30.2±2.4分;最大尿流率1.2—4.8ml/s,平均1.8±0.2ml/s;残余尿量84—210ml,平均160±21.2ml。

1.2 手术方法 其中,49例患者取截石位体位,麻醉方法为持续硬膜外麻醉,在电视监控,经尿道置入F25.5WOLF电切镜,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电切功率设定100W,电凝60—80W。余9例前尿道狭窄患者,无法直接进行此手术,先退去外鞘后通过(相当于F24镜鞘)。用水将膀胱充盈,于耻骨联合上一横指处直接刺入F6气腹针,退去气腹针内芯,外接引流导管,于6点部位切取纵形标志沟,并已以此沟为标志,切除两侧叶及前叶达外科包膜,修整前列腺尖部,用专用冲洗器吸出组织碎片,手术中密切监测血钠、血糖值:30min钠133—144mmol/L,平均138mmol/L;血糖4.5—6.4mmol/L,平均5.2mmol/L。60min钠125—140mmol/L,平均136mmol/L;血糖5.6—8.3mmol/L,平均6.0mmol/L。90min钠128—145mmol/L,平均138mmol/L;血糖4.8—11.5mmol/L,平均6.5mmol/L。其中,56例患者无任何术中不适,仅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包膜穿孔,造成血钠降低、血糖增高,术中积极予以静脉点滴3%高渗盐水补充血钠含量及胰岛素降糖等治疗,术后通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糖及血钠值后病情缓解。术后即拔除穿刺针,留置F22尿管,术后进行常规生理盐水膀胱冲洗2天,直到冲洗液清亮后停止膀胱冲洗,一般患者术后3—7天拔除尿管。

2 结 果

56例患者顺利完成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9例前尿道狭窄只能通过去外鞘电切镜者亦顺利完成手术。通过手术表明,本年龄组所有患者切除前列腺组织18—86ml,平均58ml;术中冲洗液为5%GS,用量18600—42500mL,平均23500mL;手术时间45—185min,平均70min。术后病理检查均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住院时间3—8天,平均5±0.4天。术后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8—46ml/s,平均32±2.6ml/s。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向病员讲解手术方法、必要性及注意事项,鼓励病员表达自身感受,教会其自我放松方法,消除病员紧张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员信心;告知病员术后留置三腔尿管和膀胱冲洗意义及配合。

3.1.2 充分的术前准备 积极治疗原发病;完成各种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血液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等;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术晨清洁皮肤、备皮;与手术室人员交接病人。

3.2 术后护理

3.2.1 按麻醉方式行常规护理 行心电监护、吸氧,监测生命体征,作好护理记录。

3.2.2 作好持续膀胱冲洗护理 ①观察冲洗液颜色、量及性质,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冲洗速度,记录冲洗量、排出量、尿量;②观察及遵医嘱处理膀胱痉挛(嘱病员放松,如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调整尿管气囊内液压或调节冲洗液温度,秋冬季保持32℃—35℃,春夏季22℃—25℃)6;③确保冲洗及引流管道通畅,若引流不畅及时行高压冲洗抽吸血凝块,以免造成膀胱充盈而加重出血。

3.2.3 观察腹部穿刺处敷贴有无渗血渗液,腹部有无腹痛及腹胀。

3.2.4 观察有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遵医嘱给予病员监测血糖、血钠值,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

3.2.5 做好基础护理(冲洗管道、尿管、口腔、皮肤)及生活护理,鼓励病员早期床上活动四肢,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7

3.2.6 为减轻拔除管后所出现的尿失禁或尿频现象,一般在术后2—3天嘱病人作缩肛运动。

3.2.7 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防用力解便引起局部出血,5天内不宜灌肠或肛管排气,以免造成前列腺窝出血。8

3.2.8 观察有无尿频、尿失禁、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3.3 作好健康宣教

3.3.1 饮食 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食物;鼓励病员多饮水,勤排尿。

3.3.2 活动 术后6周内勿作剧烈活动或勿提重物,术后3—6周避免久坐、骑自行车等其他骑跨动作,应避免性生活。

3.3.3 其他 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②观察尿线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必要时行尿道扩张;③有尿失禁者,继续坚持作缩肛运动。

目前,全球老龄化问题逐步加重,我国的高龄老人也越来越多,而前列腺增生又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mptom,TURS)为TURP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15%9。TTURS的发生原因主要为手术中冲洗液经手术创面大量、快速地进入全身的循环系统所致,引起血容量的急剧扩张、血渗透压降低及血清钠被稀释,轻者引起肺水肿、脑水肿、重者会引起心衰和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恶心、呕吐、烦躁、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困难乃至昏迷,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术中或术后12小时内,严重者引起死亡10。TURS发生的高危因素一般与高压冲洗、手术时间过长有关,另外,开放的前列腺静脉窦及低渗透压的灌注液被机体大量吸收也会造成以上问题,也有一部分主治医生认为冲洗液吸收有关,或者不排除膀胱压力的问题,而大家一致认为与电切时间的长短及切除组织量的多少无关11。当创面冲洗液压力超过20cmH2O(1cmH2O=0.098kPa)时,就能导致冲洗液大量吸收,研究表明TURP手术中每小时平均有1000mL左右的冲洗液被身体吸收,罕见者甚至超过6000Ml。通过对本组58例TURP术前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可降低术中膀胱的压力、及时排出术中膀胱内液,以利手术的顺利进行。优点如下:①能使术中膀胱内压和前列腺囊内的压力处于最低水平,有效减少了沖洗液进入血循环,降低了TURS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②实行膀胱持续冲洗,可提高手术视野,更便于术者操作,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还抑制了冲洗液的吸收。③低压灌注减轻了前列腺创面的压力,能及时发现小的出血,并止血,更能避免手术创面的再次出血及大出血。④持续膀胱低压冲洗,不但能及时清除膀胱内血块,有效地去除残存的组织碎片,还能使手术视野更清晰,有效减少或避免了正常组织的受损,如包膜切穿术会加重水的吸收,从而能杜绝TURS的发生。大体积前列腺在行TURP术时,往往会因为前列腺腺体体积大,而延长了手术时间,会导致术中发生TURS的几率升高。我科采用该方法,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血糖、血钠的含量并进行了记录,结果证明血钠、血糖无异常变化。

由此可见,TURP术前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可有效预防TURS的发生。对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合并前尿道狭窄的,行TURP术,持续冲洗膀胱,手术可不持续进行,降低了TURS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视野清晰度,减少了手术时间,最大限度地抑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减轻了痛苦。本组56例通过该方法顺利完成TURP,不在保留传统的引流管,小敷贴贴附伤口即可,不但具有创口小、不易于感染、不需要特殊护理、还不会造成手术瘢痕等优点,56例患者均未见TURS发生。经过多例患者手术验证,重度增生的前列腺增生并伴有前尿道狭窄的患者,可行耻骨上穿刺引流术,可使得TURP术顺利进行,并可预防TURS的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王延伟,白正钧,孙永峰,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0例临床应用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1674—4985.

[2] 张楠木,徐忠,朱晓东.TURP术同时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治疗较大前列腺增生症.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1000—5161.

[3] 夏国建,潘明开.膀胱穿刺造瘘在TURP中的应用.中外医疗,2011,12:114.

[4] 郭柳然,郭亮,胡现斌,刘利军.TURP术中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利弊分析.河北医药,2011,33(13):1960—1.

[5] 那彦群,叶章群,孙光,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20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2—123.

[6] 张立军,贾建荣,王晓敏.膀胱痉挛的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5:693.

[7] 刘玲,李晓玲,等.泌尿外科护理手册.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39—340.

[8] 李菊英.最新医院泌尿外科临床护理细节操作要点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及护士长工作必备手册.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37.

[9] 李彩虹,刘海涛,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25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05—106.

[10] 徐林,于淑珍.早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护理干预.中国社区工程师,2009,1:95—96.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TURBT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34例, 男21例, 女13例;年龄31岁~73岁, 平均年龄53.4岁。尿频、尿急13例, 排尿困难7例, 血尿32例;3例患者肿瘤表面发生部分坏死现象并伴有血凝块。合并膀胱结石1例, 高血压3例, 冠心病6例, 糖尿病3例。发病时间为3 d~2年。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 其中10例患者行CT检查, 具体肿瘤情况为:单发性25例, 多发性9例。肿瘤大小为0.6 cm~3.0 cm, 肿瘤直径<1 cm 10例, 1 cm~2 cm 19例, >2 cm 5例。28例肿瘤带蒂, 6例肿瘤与输尿管口间距离≤1 cm。所有患者B超和 (或) CT均提示肿瘤未侵及肌层;在手术前均实施膀胱镜活检确诊, 病理学检查有3例为乳头状瘤, 31例为Ⅰ~Ⅱ级移行性上皮细胞癌。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电切镜功率保持在100~120 W, 电凝功率可选择70 W, 5%甘露醇作为灌注液。首先了解膀胱肿瘤具体情况, 如大小、位置、数量, 是否带蒂, 实施电切时, 如肿瘤过小, 可以从蒂部直接将瘤体切除;肿瘤较大时可先使用电切襻将外部瘤体切除, 肿瘤取出后, 再切至膀胱浅肌层, 冲洗膀胱;肿瘤为多发性, 可先切除体积小者, 由小到大逐步切除, 防止出血及局部的形态变化导致瘤体小者被遗漏。然后将肿瘤基部作为中心涵盖1 cm~2 cm正常膀胱部位开始切除, 需将肿物基底部切到肌层, 并将一小块肌层组织送检, 以确定肿瘤浸润程度和电切治疗效果。如肿瘤接近输尿管口, 亦可使用瘤体电切法电切, 防过度电凝致输尿管口狭窄, 如必要亦可同时切除输尿管口。术中完全止血, 肿瘤送检, 留置导尿管。手术完成后24 h内在无明显血尿时, 进行第1次膀胱灌注治疗, 用丝裂霉素30 mg加入生理盐水30 m L行膀胱灌注, 保留30 min, 常规方法冲洗, 尿液清后即可停止。尿管于术后5 d~7 d拔除。手术后1周再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30 mg, 并变换体位, 保留60 min, 以后1次/周, 持续6次, 然后1次/月, 持续8次, 再1次/3个月, 持续2年。术后随访3个月1次, 共24个月, 主要有尿常规、膀胱镜、泌尿系B超等检查项目。

2 结果

应用TURBT治疗的34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切除肿瘤, 出血量为5~30 m L, 平均10 m L, 手术时间为10 min~35 min, 平均20 min。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导尿管于术后5 d~7 d拔除, 未出现排尿不适后1 d~2 d即可出院, 住院时间7 d~14 d, 平均9 d。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持续24个月。出院后每3个月行常规B超及膀胱镜复查, 7例患者半年内肿瘤复发, 其中5例是非原位性复发, 2例为原位性复发, 复发率为20.6%。再次行TURBT加丝裂霉素灌注治疗, 12个月随访后未见复发。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 TURBT切除膀胱肿瘤后如不继续治疗, 会有70%患者复发, 并且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有35%复发时级别会提升。肿瘤复发主要因素为实施TURBT前膀胱镜检测级别被低估, 肿瘤在淋巴管中扩散, 膀胱壁病损程度比临床表现范围更大, 导致肿瘤无法完全切除。如本组2例原位复发病例肿瘤>2.5 cm;肿瘤细胞出现脱落, 种植于创面和膀胱黏膜上面;癌前病变未被肉眼发现, 得以继续生长, 成为新肿瘤。为避免种植发生, 术中可用蒸馏水进行反复冲洗, 亦可立即灌注药物化疗[2]。

在整个肿瘤电切手术中我们发现, 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以下几点:电切前注意肿瘤大小、位置、数目、形状、离输尿管口距离等, 确定其切除范围。灌洗液在灌注时需保持低压, 压力<30 mm Hg, 不可过高, 开始电切时需注意膀胱保持150~200 m L的充盈度, 避免量少时视野模糊, 量多时会导致膀胱壁过薄, 发生穿孔。对侧壁肿瘤可先凝后电切, 可防闭孔神经反射;小肿瘤可汽化, 大的需先切割瘤体, 再将基底部完全去除, 肿瘤带蒂需先切割瘤体, 后清除基底部, 防止肿瘤阻挡视野增加切除基底部的难度, 若先切瘤蒂会导致肿瘤游离无法取出。术中及时彻底止血, 如膀胱被切穿需立即结束手术, 留置导尿, 术后切不可冲洗膀胱。无膀胱穿孔者术后尽早使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能够减少肿瘤40%的复发率[3], 如在24 h内未膀胱灌注, 则其复发率会提高2倍。使用有效化疗药物灌注, 能够清除肿瘤的表面种植, 防止其沿淋巴管扩散。对于肿瘤级别较高, 如病检为T1G3, 为防止复发, 第1次术后2周~4周可进行第2次电切。总之, 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临床效果明显, 复发率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熊丙建.经尿道电切术及膀胱灌注治疗表浅性膀胱癌140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9, 14 (1) :21-22.

[2]张涛.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膀胱癌[J].广东医学, 2008, 29 (7) :1145-1147.

上一篇:大学的理念下一篇:聚乳酸淀粉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