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综合治疗(精选12篇)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综合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②做好心理护理;③加强管道护理;④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结果腺性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40例, 治愈36例, 好转2例, 无效2例,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手术治疗腺性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重发率低、康复快。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尿道异常,手术治疗,护理体会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年至2008年对40例腺性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患者采用综合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好, 复发率低,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 已婚36例, 未婚4例, 年龄28~50岁 (平均38岁) , 病程6个月~7年, 本组均具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下腹隐痛等症状。检查:阴道前庭窄小、发育不全、尿道口与阴道口距离过短36例 (90%) , 阴道前庭及尿道口黏膜水肿、尿道口黏膜充血32例 (80%) , 尿道口周围有炎性肉阜20例 (50%) , 处女膜撕裂不充分或增厚苍白或呈伞状16例 (40%) 。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组织黏膜乳头状瘤样改变5例 (12.5%) , 滤泡样或毛样水肿改变20例 (50%) , 慢性炎症样改变8例 (20%) , 膀胱颈呈环状狭窄、膀胱内小梁和憩室10例 (25%) , 膀胱颈后唇抬高, 呈堤坝状20例 (50%) , 膀胱镜无异常10例 (25%) 。
1.2 手术方法
本组采用综合手术治疗, 即经尿道病变组织电切汽化术+膀胱颈切开术 (针对膀胱颈有异常病例) +尿道外口整形术。具体方法:患者取截石位, 采用英国佳乐公司的等离子体电切仪, 在硬模外麻醉下行经尿道病变组织电汽化术。对合并有膀胱颈病变组织变硬、纤维化及膀胱颈抬高者同时行膀胱颈切开术或抬高膀胱颈电切术。术毕拔出电切镜, 经尿道插入气囊导尿管, 外接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对合并尿道外口肉阜者, 沿病变及尿道口周围做环形切口, 切除尿道外口病变组织, 对尿道口与阴道口距离过短者, 在尿道口与阴道口之间前庭外做横切口, 长约2cm, 分离出尿道与阴道间隙, 深约2cm, 由深向浅做肌肉及皮肤间断纵向缝合。术后保留气囊导尿管7d左右。拔除导尿管前用噻替哌行第一次膀胱灌注。以后每周灌注1次, 6次后改每月1次, 总疗程为12个月。
2 结果
40例患者治愈36例:症状完全消失, 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 膀胱镜复查加活检黏膜均正常, 腺性膀胱炎无多发。好转2例: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减轻, 膀胱镜检黏膜有慢性炎症表现。无效两例:症状与术前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尿道口与阴道口间距较术前延长1~2cm。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手术是一种创伤, 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 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 并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因此, 术前不仅要对患者躯体的准备, 还应包括心理的准备。此类患者术前一般表现有对手术未知的恐惧, 担心手术疼痛, 担心手术不成功, 担心诊断为恶性病等。护理上, 注意细心收集患者资料,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指导, 如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方式、治疗方法、手术室的环境、手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让患者对疾病、手术有所了解, 从而消除因知识了解不足而引起的恐惧。
3.1.2 术前准备
与医师沟通探讨病情, 了解医疗对护理的要求, 协助医师做好各项必要的检查。术前嘱患者清淡饮食, 保证充分休息。术前1d备皮。行药物过敏试验和清洁灌肠。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尿液的颜色性状, 从而判断有无出血现象的发生。
3.2.2 饮食与活动
术后6h可进流质饮食, 以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3.2.3 导管护理
患者术后一般留置气囊导尿管。因此, 术后应注意做好气囊导尿管的护理, 保持通畅, 防止扭曲受压, 膀胱冲洗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每天用消毒液消毒尿道外口及气囊导尿管近端, 鼓励患者多饮水进行自然冲洗, 常规使用抗生素。有活动性出血时, 血块易堵塞气囊导尿管应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 防止血块堵塞导尿管而加重出血。术后一般保留导尿管7d。拔管前行噻替哌膀胱灌注。灌注前2h嘱患者不再饮水, 并排空尿液;灌注完毕后, 嘱患者在床上不断变换体位, 让药物在膀胱黏膜均匀分布, 保留2h;灌注后可能有下腹及尿道不适, 这和反复插尿管及药物刺激有关, 予以解释[1]。
3.2.4 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和膀胱痉挛。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创伤引起。表现为血尿。一般较轻, 呈淡红色, 无需做特殊处理。如发现持续血尿或血尿加重, 则嘱患者卧床休息, 并报告医师,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等。膀胱痉挛的原因主要有手术创伤、气囊导尿管对膀胱的刺激。据文献报道, 膀胱及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可达40%~50%[2]。表现为膀胱胀满感、排尿感、膀胱痉挛性痛。此时, 对患者进行解释、安慰, 遵医嘱静脉滴注654-2或用2%利多卡因10mL加入500mL冲洗液内滴入膀胱。
3.2.5 出院指导
患者拟出院时, 要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交代出院后注意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 不干重体力活, 定期到医院灌注药物, 以及定期复查, 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4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慢性增生性疾病, 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女性疾病。据文献报道, 腺性膀胱炎中伴有女性尿道异常的妇女占27.4%[3]。治疗本病的手术方法有多种, 本组采用的经尿道电切汽化术+膀胱颈切开术+尿道外口整形术治疗, 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对腺性膀胱炎复发的预防效果明显。护理上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袁桂平, 刘桂英, 陈红波, 等.腺性膀胱炎治疗的全程护理[J].现代护理, 2006, 12 (26) 2490-2491.
[2]孙绪杰, 李桂云.消炎痛栓直肠给药治疗膀胱痉挛的临床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4) :27.
[3]赵振蒙, 冯波, 李颢, 等.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7 (6) :543-544.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2
1、平时应多饮水,养成饮水习惯。因为多饮水可增加尿量,稀释尿中的结晶,使其容易排出体外。同时,即使已形成的细小结石,也可及早把它从尿中冲刷出去。有学者指出,最好每天饮水2500毫升以上,维持尿色清淡。如果当地的水源含钙量较高的话,更应注意先经软化后再饮用。最好饮用磁比水。
2、不要大吃大喝,限制超量营养。因为大吃大喝多为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饮食,这样会增加给石形成的危险性。平时应适当多吃些粗粮和素食。
3、如果是结石患者,结石治愈以后,对于草酸盐给石患者,为了预防给石复发,应避免吃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如菠菜、甜菜、香菇、土豆、粟子、浓红茶、咖啡、可可、巧克力、柿子和杨梅等;如果是尿酸盐的患者,应注意尽量少吃含尿酸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咖啡、可可、红茶、巧克力和花生等。
预防儿童膀胱结石的主要措施为:
1、提高产妇围生期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充足摄入,使产后有高质量的乳汁喂养婴儿。
2、提倡母乳喂养,防止以糖类食品代替母乳。
“达芬奇”手术治疗膀胱癌 篇3
陈大爷除了血压和血糖稍高外,平素身体还不错,但两个月前出现血尿,经过一番检查,发现患有膀胱癌,由于肿瘤侵犯了尿道口,引起双侧肾积水和血尿,如果不及时手术,最终可能会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如果采用传统手术,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对于93岁的老人来说,这些都不利于其后期康复,因此,鼓楼医院泌尿外科郭宏骞主任对老人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权衡后决定为其采用最为微创的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可以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其优点就是微创和精准。南京鼓楼医院2014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全称为“机器人辅助内窥镜手术操作系统”),截止目前,已完成机器人手术共计200余台,其中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50例,其中约95%为泌尿系统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肾癌、肾盂癌以及膀胱癌等,其中前列腺癌根治术最多,达41例。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6例, 其中男63例, 女23例;年龄37~79岁, 平均58岁。
1.2 护理方法
1.2.1 灌注前护理[1]
膀胱癌患者在术后第2周开始进行膀胱内灌注, 在灌注前2h需要患者禁水, 以减少尿量的生成, 同时在灌注前需要患者将膀胱内的尿液排空, 避免尿液对药物的稀释作用, 同时可以延长药液在膀胱内停留的时间, 使药物的作用充分发挥。膀胱灌注的药物是吡柔比星 (THP) 或者丝裂霉素C (MMC) , 其中THP是新一代具有毒性小、抗肿瘤作用强的抗肿瘤抗生素类药物, 其治疗机制是能快速进入癌细胞中, 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作用, 而阻止DNA的复制和转录, 使癌细胞不再增殖, 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MMC的治疗机制是可以使细胞内DNA的螺旋带出现交叉连接的现象, 抑制DNA复制, 最终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分裂;此外THP和MMC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间质性肺炎和不可逆的肾衰竭等。灌注药液要现用现配, 一般稀释至30ml为宜, 其原因主要是患者术后的膀胱容量较以前会明显减少, 若稀释的药液量过多, 会因为药物浓度太低而导致患者出现过早排尿的现象, 无法达到应有的疗效;若稀释的药液量过少, 会因为药物浓度太高而刺激膀胱, 引起患者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药液的配制方法是:首先将30ml的注射用水加入到30mg的THP或者20mg的MMC中, 待药物完全混均溶解。
1.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仅是一座拉近护患之间的友谊桥, 也是患者对新生活憧憬的起点, 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方。由于膀胱癌患者具有情绪低落、焦虑不安, 并伴有手术效果担忧等心情, 因此术后膀胱灌注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这时的心理指导要体现出尊重和关心, 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交流技巧, 善于察言观色, 学会换位思考, 有效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 准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 这些工作都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抵触心理, 博取患者的信任。除此之外, 在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前还要向患者缓慢、详细、耐心地讲解膀胱癌和膀胱灌注的相关知识, 并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另外, 可以向患者介绍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成功的范例, 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外, 事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让家属认识到膀胱癌具有多发性、复发性的特点, 意识到进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对该病的重要意义, 让其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 使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1.2.3灌注中护理
膀胱灌注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当尿管充分润滑后, 可以按照常规的导尿术将尿管插入膀胱内, 确定无误后, 将残余尿液排尽, 缓慢地将药物注入膀胱内, 随后需要再注入10ml的空气, 避免有残留的药液储存在尿管内, 也利于确保膀胱内药液的有效浓度, 排除膀胱内药液被稀释疗效降低的可能。同时空气还可以使膀胱壁扩张, 有助于药液和黏膜进行充分的接触, 最后要将尿管末端反折后轻轻拔出。若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临床表现时, 要将患者的灌注间隔延长且减少剂量, 或者在灌注药液中添加甲泼尼龙来减轻该临床症状, 严重时需要立即停止灌注。此外, 在灌注时, 可亲切地与患者交谈,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有助于患者处于放松状态, 避免精神紧张造成尿道收缩的现象发生[2]。
1.2.4 灌注后护理
灌注后要求患者卧床观察1~2h, 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色, 并且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的自觉症状。初期每周给患者灌注1次, 连续8次, 从第9次开始间隔可以改为每月1次, 疗程是1~2年。当患者可以出院时, 要叮嘱患者定时到医院复查, 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
2 结果
86例膀胱癌患者经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后, 有效78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70%。
3 讨论
对膀胱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膀胱灌注治疗, 它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预防肿瘤复发的措施。由于膀胱癌患者对治疗具有恐惧和抵触的心理, 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和灌注后护理措施。膀胱灌注所采用的THP或者MMC药物是通过阻止或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 最终使癌细胞死亡, 达到治疗作用, 因此需要通过充分地灌注前准备, 为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奠定基础。通过有效地心理护理, 博得患者的信任, 促使治疗顺利进行;通过准确的灌注中护理, 确保膀胱内药液的有效浓度, 达到治疗效果;通过密切地观察灌注后患者的尿量、尿色和不适症状, 制定灌注间隔时间。本文对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 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 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 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6例, 对其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结果 86例膀胱癌患者经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后, 有效78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70%。结论 对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 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 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 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膀胱肿瘤,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萍.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8 (13) :187.
膀胱瘤的治疗方法 篇5
2、YAG激光治疗。
3、光动力学治疗(PDT)。
4、放射治疗(体外放疗、组织内放疗、腔内放疗)。
5、膀胱内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
6、博生癌宁外贴,以控制肿瘤发展,防止转移和复发,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与其它治疗联合应用。
★ 中医怎么治疗汗管瘤
★ 腰肌劳损如何治疗方法
★ 什么方法治疗红血丝
★ 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方法
★ 肩周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 血管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 腰痛治疗的方法
★ 背部毛囊炎治疗方法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6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前;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5-0101-01
Abstract:
Keywords:
膀胱癌指的是发生在膀胱粘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浸润性膀胱癌在膀胱癌中约占1/3,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法,然而其术后5年内的生存率仅占50%,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着微小转移病灶[1]。新辅助化疗是近年来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重要研究成果。本研究选取3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50~90岁,平均(668±25)岁;所有患者均经组织活检、膀胱镜活检或者尿道诊断性电切等确诊,其中肿瘤直径大于等于3cm的16例,小于3cm的14例。肿瘤病理分期中T2N0M0 9例,T3N0M0 18例,T4aN0M0 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27例,鳞癌3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心血管数字减影的监视下实行局部麻醉,后经皮行双侧髂骨内动脉造影对肿瘤的具体血运情况进行了解,在侧髂骨内动脉主干使用弹簧栓栓塞实行肿瘤侧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在支配肿瘤的动脉中置入插管,将04mg的化疗药物卡铂、30mg丝裂霉素和40mg的吡柔比星分两侧注入,在患侧给予全部药物剂量的2/3,灌注完毕后将明胶海绵颗粒随即注入以形成暂时性栓塞,化疗后给予患者充分的水化治疗[2]。化疗后7d内进行B超、膀胱镜复查,对照化疗前后的效果,根据患者肿瘤体积大小以及分期分级等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患者膀胱保留术或者膀胱全切除手术治疗。对于实施膀胱保留术的患者,要在患者术后当天将混有40mg的40ml的生理盐水对导尿管膀胱进行灌注,保留2h后引流出,灌注期间要注意每15min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每周1次灌注,6次为1个疗程,后转为每30d一次,持续操作2年以上。
13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患者每隔4个月左右进行一次B超、膀胱镜或者CT检查,必要时进行活检。观察统计患者膀胱保留率、降级降期率、肿瘤复发率、生存率。
2结果
经过化疗,30例患者中肿瘤缩小24例,占800%,未发生变化的6例,占200%;肿瘤临床分期降低的23例,占767%,未发生变化的7例,占233%;病理分级降低的14例,占467%,未发生变化的16例,占533%。后实行手术并成功保留膀胱的患者27例,占900%,其余3例行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在1年内肿瘤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3年内复发16例,复发率为400%,5年内复发20例,复发率为500%。1例患者在随访10个月出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3例死于在术后3年发生肿瘤转移死亡,3例在术后5年死于肿瘤进展,患者5年内总生存率为767%。
3讨论
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中,单独手术治疗或放疗往往会因肿瘤已发生转移而宣告失败,化疗的局部控制效果不是太理想。临床上应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一些,其能够取长补短,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有效率以及生存率。新辅助化疗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前给予患者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微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中,30例患者经过化疗肿瘤缩小24例,肿瘤临床分期降低的23例,病理分级降低的14例。后实行手术并成功保留膀胱的患者27例,患者在1年内肿瘤复发率为150%,3年内复发率为400%,5年内复发率为500%,患者5年内总生存率为767%。综上所述,术前给予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辅助手术治疗,进而提高临床功能性膀胱的保留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王强,刘艳如,陈宇东,等.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02):34-36.
[2]王志鹏.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3,33(03):383-386.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膀胱癌患者56例,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28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3例;年龄45~76岁, 平均 (58.2±1.5) 岁。单发性21例、多发性7例;病理分期:G1期15例、G2期11例、G3期2例。试验组男18例, 女10例;年龄44~78岁, 平均 (60.4±1.7) 岁。单发性20例、多发性8例;病理分期:G1期14例、G2期9例、G3期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 依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 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确诊, 意识清晰、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2) 排除药物过敏患者, 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手术禁忌证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方案, 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切除病灶。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用药为吡柔比星, 由深圳万乐药业公司生产提供, 批号:H10930105。用药剂量为30 mg, 和50 ml无菌注射液混合后灌注至膀胱内, 保留时间30 min。每周1次, 共计用药8周时间。试验组辅助应用苦参注射液, 由山西振东制药公司生产提供, 批号:Z14021230。用药剂量为10 ml, 和200 ml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 每日1次, 共计治疗4周时间。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 以白细胞计数、CD4+、CD8+水平为代表。 (2) 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做好准确记录, 常见如血尿、皮疹、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 (3) 采用QLQ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3], 以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为代表, 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试验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 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血尿、皮疹、骨髓抑制、肝肾异常各出现1例, 总发生率为10.7%;对照组血尿2例, 皮疹3例, 骨髓抑制4例, 肝肾异常出现1例, 总发生率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我国, 膀胱癌发病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居于第一位, 患者症状表现为血尿、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 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就目前的研究而言, 膀胱癌发病机制复杂,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 还和外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如吸烟、接触化学物质等。
在治疗上, 多采用手术方案切除部分膀胱, 并在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术后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60%以上[4]。但是, 由于患者术后体质差, 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多, 增加了痛苦、降低了临床依从性。为了探讨中药辅助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试验组采用苦参注射液, 主要由苦参、白土苓两种成分组成。其中,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 用于便血黄疸、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等;白土苓具有祛风除湿、解毒健脾的功效, 用于恶疮肿毒、风湿关节疼痛等。两者合用, 起到散结止痛、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 对于癌肿疼痛、出血具有良效[5]。在临床上, 苦参注射液主要应用在癌症术后患者和晚期癌症患者中, 一方面能够减轻疼痛, 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另一方面不良反应少, 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苦参含有苦参碱, 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调节蛋白水平, 降低Bcl-2蛋白浓度, 加快人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从而减轻症状、改善体征, 实现治疗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和刘曾[6]的研究数据接近。试验组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且各项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膀胱癌患者手术治疗后, 辅助应用中药能够减少不良反应, 改善实验室指标,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建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8) :46-47.
[2]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200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14) :127-135.
[3]邱敏.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术式选择和手术要点[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 26 (2) :147-149.
[4]韩苏军, 张思维, 陈万青, 等.中国膀胱癌发病现状及流行趋势分析[J].癌症进展, 2013, 11 (1) :89-95.
[5]邹鹏, 赵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 (1) :46-48.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门诊膀胱癌病人87例, 男70例, 女17例;年龄42岁~85岁;均为原发性膀胱恶性肿瘤, 病理检查确诊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经尿道进行肿瘤电切71例, 膀胱部分切除16例;肿瘤细胞分级:Ⅰ级25例, Ⅱ级5 1例, Ⅲ级1 1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
1.2 灌注化疗方法
所有病人于术后2周内在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开始首次膀胱灌注化疗, 采用每周1次连灌6次后, 改为每月1次连灌6次, 改为每3个月1次连灌6次, 持续2年。常用的化疗药物方案:吡柔比星 (30 mg~40 mg) 加生理盐水 (20mL~30mL) , 丝裂霉素 (20mg~40mg) 加生理盐水 (20mL~30mL) 等。禁水2h~4h排空尿液后开始灌注, 病人取仰卧位, 药物注入膀胱后, 嘱病人分别取左、右侧, 及仰、俯卧位各10min~15min, 使药液在膀胱内均匀分布 (40 min~60 min) , 以便药物与膀胱黏膜充分接触而发挥最佳疗效。1h后嘱病人自行排尿并多饮水。灌注期间定期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每2周查1次血、尿常规, 每隔3个月进行超声波检查膀胱1次, 每隔3个月~6个月行膀胱镜检查, 及时确诊是否膀胱癌术后复发。
2 结果
87例病人随访11个月~24个月, 81例能按计划行膀胱灌注化疗, 6例出现复发并肌层浸润, 行膀胱全切手术, 66例病人在膀胱灌注治疗中发生了焦虑、恐惧、不耐烦、绝望心理, 30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20例插导尿管引起疼痛, 8例有膀胱内烧灼感, 2例发生尿道狭窄, 膀胱挛缩1例, 8例发生胃肠道反应, 5例白细胞 (WBC) <4 000/L。通过对膀胱灌注化疗的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及时的护理观察, 多数病人积极乐观, 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灌注治疗, 大大减少了膀胱灌注期间副反应的发生。对已发生的不良反应, 经全面观察, 对症护理, 均予纠正, 恢复正常。均能顺利完成预定膀胱灌注化疗方案。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缺乏疾病知识, 担心肿瘤复发和治疗效果, 膀胱肿瘤病人多伴有忧虑、惧怕、急躁、绝望心理, 部分病人担心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毒、副反应, 而产生恐惧。膀胱灌注属于侵入性治疗, 大多数病人担心插尿管引起感染和疼痛;担心灌注时尿急、控尿差、影响效果等。因此, 在病人进行治疗和复诊的过程中, 随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在进行首次膀胱灌注治疗前, 护士应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护理对策。让病人了解膀胱灌注化疗的必要性、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等, 使其在治疗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给予安慰, 转移其注意力, 减轻恐惧心理。术后复发是病人焦虑的主要问题, 可向其介绍膀胱灌注是预防复发的主要措施并介绍同病种恢复较好的实例, 增强治疗的信心。灌注时主动帮助病人摆好体位, 灌注后给予更换体位的提示, 消除病人因担心错过卧位更换时间而产生焦虑。通过对膀胱癌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可以调节病人社会角色, 稳固病人情绪, 帮助病人增强适应力[2], 减轻心理负担, 调节情绪变化, 从而达到更好的顺应性, 顺利完成灌注治疗, 达到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目的, 这是单纯手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效果。本组病人治疗前给予充分的心理疏导, 治疗中及治疗后副反应及时处理, 多数病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 能配合治疗和随访, 顺利完成治疗方案。
3.2 膀胱灌注前的护理
调节室温, 给予沟通, 使病人心理放松。灌注前应仔细询问病人的病史, 熟悉病人手术的时间、方式、有无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性症状;对有感染或创伤的病人, 应采取对症治疗及护理, 灌注治疗的时间应延长1周。禁水2h~4h后开始灌注, 可使药液在膀胱内停留较长的时间而充分发挥作用;灌注前排空膀胱尿液, 减少尿液对药物的稀释, 尽量避免服用抗生素、抗凝剂。充分溶解药物, 严格无菌操作, 药物现配现用, 使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 备齐所有物品。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强, 在灌注时注意加强保护病人的会阴部的皮肤及黏膜, 配置灌注药物时护士要加强自我保护。
3.3 膀胱灌注时的护理
病人仰卧体位, 插导尿管动作要轻柔, 可减少尿道黏膜损伤, 避免病人尿道不适。女性病人要准确判断尿道口位置避免误插, 部分病人对疼痛主观感觉比较强烈, 对此类病人应教会病人进行深呼吸, 以放松肌肉, 避免过度紧张而导致导尿管插入失败。在灌注治疗时, 可让病人家属陪护, 使病人感到安全踏实。插入尿管后气囊内注入10mL生理盐水, 使液囊充盈后, 适当向外拔尿管, 至有阻力感时, 液囊紧贴膀胱内壁, 封闭尿道内口, 防止药液自尿道内口向外反流。确认尿管在膀胱内, 再进入1cm~2cm排出膀胱内残余的尿液, 缓慢推注化疗药物, 灌注时要防止注射器与导尿管的连接口松动, 避免药液漏出。在灌注药物的过程中要防止导尿管与注射器接口松动脱落, 避免药液漏出, 缓慢注入药液20 mL~30 mL。药液稀释的浓度要适中, 如浓度太低达不到应有疗效, 同时液体太多会引起病人过早排尿。药液稀释如果过少, 药物浓度过高, 会使药物刺激膀胱黏膜出现不适。操作过程中观察和询问病人的感觉, 如遇尿急、尿痛时嘱病人深呼吸, 为了使药液完全进入膀胱, 药液推入膀胱后把导尿管末端提高, 再注入约20 mL生理盐水, 以冲尽尿管中的药液, 从而预防药液滴注于尿道黏膜引起强烈刺激, 造成尿道黏膜损伤或尿道狭窄。
3.4 膀胱灌注后的护理
应卧床休息, 让病人俯卧、右侧卧、左侧卧和平卧, 各10min~15 min, 使药液充分接触膀胱各壁,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嘱病人在1h内不喝水, 向病人说明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min~60 min的目的。发生尿急时嘱病人做深呼吸, 可与病人聊天、让病人看报纸、杂志等, 以分散其注意力, 坚持到治疗完成后排尿。告知病人排尿过程中尿频、刺痛等不适感, 是灌注药物刺激反应, 通过大量饮水, 加快尿液生成, 可降低尿液的药物浓度, 减少药物毒性对膀胱黏膜的刺激作用。灌注药物后,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身体不适、膀胱刺激征等症状, 尤其是高龄病人, 要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痛、血压降低、休克症状等, 让病人了解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讲解药物治疗对疾病产生的效果。对于有下尿路梗阻的老年病人, 尤其注意嘱病人在排空膀胱后大量饮水, 降低通过尿道时药物的浓度, 防止药物性膀胱炎、尿道炎等。
3.5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3.5.1 膀胱刺激征及尿路感染
膀胱刺激症是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 其原因是由于药物刺激膀胱黏膜处的神经及反复插管导致尿道、膀胱黏膜损伤而引起的化学性膀胱炎和尿路感染。主要表现是灌注后数小时有尿急、尿痛、尿频等膀胱刺激症状, 其中尿痛的表现尤其明显。药物排出后嘱病人大量饮水, 每天饮水量应达到2 500mL以上。提醒病人及时排尿勿憋尿, 对病情严重者适当使用抗生素, 延长灌注时间或暂停灌注。18例病人经大量多饮水症状基本消失, 有3例病人病情程度较为严重, 暂时停止灌注治疗, 给予抗生素处理后好转。
3.5.2 尿路狭窄
可能与插管损伤尿道黏膜、高浓度药液直接刺激尿道黏膜, 引起尿道黏膜损害, 局部纤维化导致尿道狭窄。因此, 在灌注治疗的过程中, 应严格无菌消毒, 根据不同的病人选择合适的尿管。灌注后要用生理盐水冲净导尿管, 防止药物反流尿道而刺激尿道黏膜, 插管、拔管动作温柔, 防止损伤尿道黏膜。如已发生狭窄, 为了不影响灌注的疗程, 可行尿道扩张术暂停2周~4周膀胱内灌注。2例发生尿道狭窄者, 经尿道扩张术后顺利完成了膀胱灌注治疗。
3.5.3 膀胱内烧灼感及烧灼痛
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比较大, 如灌注过程中注药速度过快, 污染外阴部黏膜或灌注后药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太长, 均可引起膀胱烧灼感及局部烧灼痛。因此要缓慢注药, 切忌过快, 避免由于压力太大引起膀胱黏膜的损伤和刺激, 药物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宜>1h。5例出现膀胱内烧灼感及烧灼痛的病人经鼓励多饮水, 遵医嘱用抗生素加M受体阻滞剂对症处理后, 症状好转, 能耐受继续灌注治疗。
3.5.4 膀胱挛缩
是由于灌注药物强烈刺激膀胱黏膜而引起的化学性膀胱炎症, 使膀胱的逼尿肌扩张力降低膀胱容量减少, 严重的可使膀胱黏膜和肌肉纤维化, 导致膀胱挛缩[3]。应鼓励多饮水, 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动态观察病人尿量及排尿症状对早期发现膀胱挛缩至关重要, 如尿频、尿急症状不能缓解, 在2周以上, 且排尿时伴有膀胱区隐痛、尿量明显减少者, 应加强观察, 及早发现和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处理以减轻对机体的损害。
3.5.5 胃肠道反应
由灌注药物的毒副反应引起, 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等。嘱病人注意休息, 进食清淡、少刺激性、富有营养的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减少不良刺激, 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饮食习惯, 有口腔黏膜炎的病人可给予1∶2 000氯己定溶液漱口或1%~2%的碘甘油涂擦溃疡面。8例胃肠道反应病人经过给予及时的饮食指导后症状减轻。
3.5.6 骨髓抑制
一般在用药后2周会出现, 表现为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小于4 000/L时可口服升白细胞的药物如鲨甘醇、利血生等;白细胞小于3000/L的病人, 应暂时停止化疗, 注射升白细胞药物, 采取对症综合治疗和护理, 如外出应戴口罩, 防止感染。灌注前后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 3例病人经对症治疗恢复正常。
3.6 随诊护理
在膀胱灌注治疗的过程中, 病人容易听信不实的宣传广告和传言, 随意中止规范的药物治疗, 因此, 建立健全有效的随访制度非常必要。向所有病人发送疗程安排表, 建立与灌注治疗有关的资料卡, 建立电话服务, 随时提醒和防止病人忘记或放弃治疗。随访、随诊间隔依据灌注方案而定。
4 讨论
膀胱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膀胱癌虽可经手术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 但膀胱癌术后复发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经过大量可靠的临床研究表明, 定期膀胱内灌注疗法, 可明显降低复发, 已成为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有效的灌注化疗在膀胱内迅速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快速杀死癌细胞, 防止了病情复发, 提高了病人的长期生存率[4]。膀胱灌注虽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手段, 但因疗程较长, 副反应偶有发生, 使病人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 增加了新的痛苦, 对灌注疗法易产生焦虑、惧怕心理, 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故正确合理的护理是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治疗, 避免和减少副作用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病人过程中, 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加强对病人治疗时的观察和护理, 在灌注化疗时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推注的速度不易过快、掌握药液在膀胱内保留的时间, 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提高病人灌注治疗的依从性[5], 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注意灌注过程中的温柔操作, 尤其要注重老年病人的生理特征, 对老年病人, 术后的大量饮水是必需的。坚持灌注治疗的有效性, 保持治疗的连续性, 有效降低膀胱癌术后的复发率。由于膀胱癌的病理特征主要是易复发、灌注治疗的时间比较长等, 病人容易产生不耐烦心理。治疗时需耐心向病人介绍膀胱灌注化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长期性, 使病人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取得信任与合作, 不能因暂时无症状而放弃治疗和复查。定时到医院门诊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膀胱镜、血常规等项目复查, 发现不良反应, 及时治疗处理, 并做好随访记录。只要掌握治疗及控制疾病的科学保健知识并拥有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就可以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做好膀胱灌注的护理, 可减少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 降低复发率, 能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 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 提高治疗效果, 有利于病人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377-381.
[2]张秀玲, 万凌云.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 :1041.
[3]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974-975.
[4]王跃.吡柔比星 (THP) 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J].河南医学研究, 2002 (3) :255-256.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98例, 其中男52例, 女46例;年龄49~77岁, 平均 (58.4±2.7) 岁;初发69例, 复发29例;位于三角区62例, 侧壁31例, 底部5例;单发78例, 多发20例;肿瘤直径<0.5cm 32例, 0.5~2.0cm 58例, >2cm 8例。其中Tis期7例, Ta期11例, T1期61例, T2期19例;G1级39例, G2级49例, G3级10例。入选患者结合泌尿系统B超、膀胱镜等辅助检查按照肿瘤大小、数目及部位等分别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TUR-Bt) 26例, 膀胱局部切除35例, 膀胱部分切除37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术后采用吡柔比星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5983) 治疗, 具体操作为将该药品30mg溶于30ml 5%葡萄糖液中混合均匀 (一般按体表面积15~30mg·m-2·次-1) , 灌注前嘱患者排空尿液, 尿道外口行常规消毒, 操作人员轻轻摇动注射器使该药物充分溶解后, 经导尿管将吡柔比星灌注液注入膀胱内, 使药液与膀胱充分接触时间超过30min, 并且嘱患者每5 min变换1次体位, 待灌洗液充分与膀胱内膜接触后排出药液, 1次/周, 共8次。对照组患者采用卡介苗 (湖南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20019) 进行灌洗治疗, 将100mg卡介苗溶于60ml 0.9%氯化钠溶液中, 具体的灌注方法同治疗组, 1次/周, 共6次, 随后逐次减量, 改为1次/2周, 共6次, 逐步过渡至1次/月, 共6次, 最后改为1次/2个月, 共6次, 总疗程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复发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包括尿道烧灼感、膀胱区疼痛不适、尿急、尿频、尿痛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尿道感染, 发烧, 皮肤发疹, 附睾睾丸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的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治疗组在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4例 (8.16%)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2例 (24.49%)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通过多位专家学者的反复研究论证得知, 原发肿瘤术中未彻底切除或术中癌细胞脱落种植等成为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2]。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是一种有效预防癌症术后复发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经过国内外相关学者近年来不断的研究实验, 最终发现术后进行药物灌注治疗可有效清除残余病变, 使得肿瘤的复发率降低或延缓复发,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卡介苗已经被认为是预防复发最有效的膀胱内灌注药物。有报道指出卡介苗可以延缓高危群体疾病恶化、延长膀胱保留的期间和增加存活率[3]。卡介苗的灌注疗程为6周, 每周接受卡介苗灌注, 接着可给予维持性灌注或是不再给额外的治疗。有报道结果指出单独6周的疗程以外, 在第3个月、第6个月、1年给予卡介苗灌注, 然后每6个月给予维持性灌注, 整个疗程为3年, 可以有效地降低肿瘤复发和改善存活率。然而卡介苗灌洗后的不良反应往往会加重患者的不适, 例如尿道感染、皮肤发疹、附睾睾丸炎、发热等。
本院通过多年研究, 运用吡柔比星进行灌注治疗, 结合本研究得知, 治疗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本品为半合成的蒽环类抗癌药, 进入膀胱肿瘤细胞核内迅速嵌入DNA核酸碱基对之间, 干扰其正常的转录过程, 从而阻止mRNA合成, 抑制DNA聚合酶及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吡柔比星因其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已被临床广泛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注[4]。
综上所述, 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注安全有效且无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毒性反应, 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9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洗术治疗, 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 首月1次/周, 随后次数逐月递减, 连续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复发率, 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膀胱癌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 能够较好的改善预后,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膀胱肿瘤,化疗方法, 肿瘤, 局部灌注,吡柔比星,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清, 徐涛, 王晓峰, 等.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机制[J].中华肿瘤杂志, 2009, 31 (12) :904-907.
[2] 胡映波, 林媛珍, 吴勇, 等.不同剂量盐酸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3) :615-616.
[3] 肖振东, 李长岭, 马建辉, 等.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 24 (4) :271-273.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10
关键词:经尿道电切术,开放性手术,膀胱癌
膀胱癌为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的重要方式,在肿瘤分级、肿瘤根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本次研究对本院112例膀胱癌患者分别采取经尿道电切术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2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CT及超声确诊。其中男74例,女38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8.03±5.28)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尿道电切术,硬膜下麻醉,放置点切镜后以甘露醇清洗膀胱,并对膀胱内部肿瘤大小、部位进行观察,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2 cm黏膜与平滑肌,术后视患者情况在4~6周采取二次电切术治疗,二次手术范围为一次手术范围及边缘1 cm处,对基底及高度疑似膀胱黏膜进行活检。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范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手术均采取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2)比较术前、术后两组炎性因子IL-6、IL-10、TNF-α;(3)随访1~2年,对两组生存率及复发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6、IL-10、TNF-α显著上升,观察组术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两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 随访结果观察
观察组复发率、生存率分别为25.00%、91.07%与对照组[19.64%、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膀胱癌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对术后患者正常生活及康复进程有较大的影响[2],因此寻找有效、微创、安全性高的术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成熟,经尿道电切术在临床得到较多应用。
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具有微创特点,使细胞迅速气化,可产生气化层,并在气化层下形成凝固层,不仅抑制出血,还可闭塞小血管、淋巴管,因此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转移[3,4],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本次研究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IL-6、IL-10、TNF-α水平较低(P<0.05),表示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炎性反应较轻微,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中两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具有与传统手术基本相同的预后,同时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对机体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与相关研究相符[5,6]。另本次研究所选样本量较少,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承承,孙晓玲,吴长利,等.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天津医药,2014,14(11):1121-1123.
[2]李双辉,张志宏,徐勇,等.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3):215-218.
[3]高宏,刘岩,王泽新,等.老年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的疗效评价.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7):586-588.
[4]王文俊,宣强.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比较.实用癌症杂志,2015,19(2):276-278.
[5]余昆,李风,石国忠,等.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5):556-558.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11
我院自1998年6月以来,采用“沈大牌”膀胱碎石镜直视下钳夹碎石治疗膀胱结石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8例膀胱结石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7~78岁,以排尿困难及排尿刺激症状为主,间有尿痛或血尿。3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性膀胱2例,外伤后截瘫1例,另2例为脑血管意外后。1例37岁患者结石嵌入后尿道。异物致结石1例。术前检查尿道无明显器质性梗阻,B超及X线泌尿系平片显示单个或多个膀胱结石,直径均小于2.5cm,最小仅为0.9 cm。
1.2治疗方法:给予硬膜外麻醉(较小结石者给予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先置尿道膀胱镜,冲洗液灌注充盈膀胱,观察结石数目、大小、位置,如无膀胱其他病变,更换膀胱碎石镜,直视下张开碎石钳,夹住结石后旋转镜体180°,使钳口向上,缓慢持续用力使之夹碎,过大、过硬者,从边缘逐渐钳夹咬碎,使成直径小于0.3 cm砂粒状,用Eilk冲洗器冲出碎石。其中前列腺增生明显者碎石后行TURP,后尿道嵌顿患者,先用金属尿道探子将结石送入膀胱后行镜下碎石。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明显出血及行TURP患者,术后还要留置导尿并给予止血药物,冲洗膀胱,保持尿液引流通畅。仅行镜下碎石且无明显出血者,嘱多饮水,增加尿量即可。
2结果
本组74例患者一次碎石成功,术后排尿通畅,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症状解除。1例因镜检发现膀胱憩室内结石而行开放手术憩室切除取石,术后恢复好。另1例因术中置钳时造成穿孔刺破三角区而行开放手术修补裂伤口、取石,行膀胱造瘘术,耻骨后引流,术后持续倒尿并冲洗膀胱,1周后拔除导尿管,排尿困难且尿道刺激症状明显,给予解痉药物效果不佳,保留造瘘管达6周之久,症状缓解后拔造瘘管出院。全部病例出院后随访1~6个月,排尿正常,复查B超X线泌尿系平片,未见膀胱结石。
3讨论
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是在膀胱镜直视下,通过各种碎石器进行碎石,主要有机械碎石、液电碎石、超声碎石、钬激光碎石、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但由于受仪器设备、资金等影响,基层医院大多采用机械碎石为主。对于成年膀胱结石无尿道器质性梗阻患者,均可以在镜下碎石而取代传统的膀胱切开取石术。机械碎石受器械影响,仅适合于直径小于2.5cm的成人膀胱结石且无尿道器质性梗阻患者,未成年人膀胱结石还是以传统手术治疗。我院所用沈大碎石钳,虎爪弯度较大,虽能增加力度,但在置入尿道时对尿道损伤较大,后来我们对其稍加修整减小弯度,但仍欠理想。对于合并尿路感染者宜先控制感染,否则易招致感染扩散。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 篇12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癌
膀胱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肿瘤疾病, 其发病率较高, 且男性多于女性。膀胱癌属于恶性肿瘤, 对患者身体健康可产生巨大的影响, 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可导致死亡, 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我院在膀胱癌治疗中, 对60例患者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 其临床疗效较为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膀胱癌患者分为研究中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经CT检查并证实为膀胱癌。研究组中男42例, 女18例;年龄39~79 (57.82±3.51) 岁;病程3个月~7年, 平均4.11±2.01年。对照组中男41例, 女17例;年龄40~80 (58.11±3.27) 岁;病程2个月~7年, 平均4.10±1.8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60例膀胱癌患者均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治疗, 术前给予全麻, 选择膀胱截石位, 其电切功率控制在150W左右, 电凝功率控制在50W左右, 冲洗液可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于尿道部位处放置准备好的电切镜, 以便对膀胱肿瘤进行密切的观察, 详细记录肿瘤大小、具体部位、性状及性质等。若为带蒂肿瘤, 且其直径不小于2cm, 则可选择于基底位置处开始实施切除, 切除方法可选择顺行法;若肿瘤直径不超过2cm, 则可选择于肿瘤一侧位置处实施切除, 直至肿瘤基底位置处, 并顺着肿瘤基底部位实施切除处理, 将肿瘤及其基底部分附近超过2cm的膀胱壁切除掉。若患者肿瘤属于深肌层, 则可考虑对肿瘤基底部位实施二次电灼。切除结束后, 可选择相关的冲洗液实施冲洗处理, 同时需将切除的部分取出, 并选择适量的蒸馏水, 实施灌注处理, 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对照组58例膀胱癌患者均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 其切除方法主要依据传统膀胱切除术, 切除范围为膀胱肿瘤及其附近1cm位置处的部位, 此外还需于输尿管口位置处寻找有效范围, 实施输尿管再植术。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注意病情观察, 判断其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 同时需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时间等, 术后进行随访, 对比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与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导尿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明显, 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均略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膀胱癌是医院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其可反复出现, 呈现多中心性的特征, 临床医学中最常见的膀胱癌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在膀胱癌治疗中,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可通过高频电流使患者肿瘤组织能够在短时间内加热, 使其温度上升至100℃以上, 并出现相应的凝固层, 达到有效杀死膀胱肿瘤细胞的目的。有医学专家认为,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所选择的汽化电极, 其大部分比较锐利, 因此可以对组织实施气化处理, 同时可在短时间内控制术中出血量, 因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的产生。孙铙等[1]医学专家认为,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不仅可以有效杀死膀胱肿瘤细胞, 而且可以将肿瘤周边的淋巴管等固定于封闭的环境下, 因此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膀胱肿瘤出现转移的可能,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生存率高, 复发率低等多种优点[2]。我院在膀胱癌治疗中, 分两组进行对比治疗, 研究组60例膀胱癌患者均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58例膀胱癌患者均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 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为47.71±15.10min, 术中出血量为19.77±11.3, 导管时间为3.00±1.88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8.20±16.72min, 术中出血量为41.30±17.84ml, 导管时间为7.10±2.37d, 研究组手术时间、导尿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明显,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1)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率分别为6.67%、96.67%、13.33%,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率分别为5.17%、94.83%、8.60%,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证实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膀胱癌。
综上所述, 对膀胱癌患者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 可缩短手术时间、导管时间, 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具有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复发率低等多种优点, 值得在医学实践中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孙铙, 许宁, 安伟, 等.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在膀胱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0 (1) :602.
【膀胱癌的综合治疗】推荐阅读:
膀胱肿瘤的个性化治疗09-02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07-19
怎样治疗老年性膀胱炎08-04
膀胱癌的问与答06-12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09-02
膀胱功能的恢复07-24
肌层浸润膀胱癌06-22
表浅性膀胱癌10-03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06-06
膀胱癌围术期护理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