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修补术(共5篇)
膀胱修补术 篇1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几个阶段, 无张力疝修补术克服了传统疝修补术的缺陷, 与新型的腹腔镜疝修补术, 一起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手术方式[1]。本研究中, 对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每组各30例, 同时选取3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为对照组。3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4例, 年龄25.0~78.0岁, 其中23例斜疝、5例直疝、1例复发疝、1例复合疝;3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5例, 年龄24.0~77.0岁, 其中24例斜疝、4例直疝、1例复发疝、1例复合疝;30例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3例, 年龄24.5~77.5岁, 其中24例斜疝、3例直疝、1例复发疝、2例复合疝。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 三组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传统疝修补术:根据腹股沟疝患者的具体分型, 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 分别根据Bassini、Mc Vay、Shouldice术式, 进行疝修补术。②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状态下, 斜行切口, 分离疝囊, 高位结扎。于精索后方, 放置、固定聚丙烯补片, 术后砂带加压。③腹腔镜疝修补术:30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中, 10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 , 20例实施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TEP) 。TAPP时, 全麻, 于脐下、两侧下腹切口, 置入腹腔镜, 切开腹膜, 横断疝囊, 分离内环口周围, 网片覆盖内环口, 钉合器固定。TEP时, 硬膜外或全麻, 于脐下2cm处做切口, 钝性分离腹膜前腹横筋膜间隙, 应用带气囊的Trocar分离并扩大, 穿刺Trocar, 处理疝囊, 网片覆盖, 钉合器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比较
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与张力疝修补术组相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相比, 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P<0.05, 并且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手术时间最长, 详细结果见表1。
2.2 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降低, P<0.05;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相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复发率有所降低,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传统疝修补术不需要人工假体, 避免异物排斥反应, 操作简便, 手术技巧容易被掌握, 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相对较高,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随着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应用于临床, 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的缺点, 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3];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疝修补术以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中, 并得到了普遍认可[4]。
本研究结果表明, 从传统疝修补术, 到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其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 充分显示了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 但是其操作相对复杂, 设备先进, 住院费用高等特点, 不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的缺点, 也明显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 并且住院费用也相对容易接受,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总而言之, 三种疝修补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 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5]。
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每组各30例, 同时选取3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为对照组, 对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方面, 三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 根据腹股沟疝的具体病情, 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周宏.腹股沟疝三种手术修补方式的综合比较[J].交通医学, 2009, 23 (5) :552-553.
[2]钟志强.三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2) :31-32.
[3]陆佳骏.三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 13 (6) :528-529.
[4]石玉龙.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07, 2 (1) :104-106.
[5]李林虎.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比较[J].临床医学, 2007, 27 (4) :11-12.
膀胱修补术 篇2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1-79-02
疝是由于人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经腹壁非正常缺损或薄弱部位而突出于体表外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慢性咳嗽及习惯性便秘等疾病造成长期腹压增加,或是先天性、后天性腹壁薄弱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原因造成。无张力疝修补是疝外科发展出的一种修补理论,是相对于传统修补而言的一种手术方式[1]。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29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4.8)岁;对照组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40.8±3.9)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腹股沟疝男性最常见(仅10%为女性),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是后天发生,因用力、举重物、咳嗽、肥胖导致腹部内压增加而对腹股沟部位肌肉产生压力而引起。很多患者得了疝气后,由于惧怕手术等原因没有进行及时治疗,最后形成巨型或复杂疝,甚至发生疝气嵌顿从而危及到生命[2]。同时有文献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高龄疝病患者越来越多。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现与现代解剖学和现代材料学密不可分。
现代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使局部解剖学的研究更加精确深入,研究发现,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是由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引起的[3]。组织的退变导致复发疝病的绝大多数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时难以找到再次用于修补的合适的组织,局部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一定程度降低了组织的抗张力强度,易导致修补失败,增加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而近年来随着现代材料学的发展,如早期的聚酯补片、涤纶补片解决了因组织的退变导致的疝病手术治疗较难找到合适组织的难题,聚丙烯补片和四氟乙烯补片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材料。正是由于这些现代人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才发展成为当今的无张力疝修补术[4]。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采用高科技材料制成的疝修补片或疝修补网塞修补腹壁缺损的一种疝修补术。该术比较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不仅可以使术后复发率降至极低,还具有术后恢复快、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术后伤口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少、伤口不适感觉轻等优点[5]。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具人性化,术中只需要较小的麻醉用量,且针对性强;创伤小,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禁忌证几乎没有,实现真正的微创、安全、有效。局麻下的腹股沟疝手术时患者在手术前后无需禁食,也不用下尿管、拆线,这对老年患者尤重要,老年患者术后不用卧床,家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陪护负担,费用也减少,不用限制患者行动,复发率低[6]。对于有合并症的疝气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合并症,无张力疝修补术结合腹腔镜微创技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膀胱修补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入本组研究的78 例腹股沟疝患者均为医院2014 年8 月~2015 年9 月收治, 78 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 且无手术禁忌证。其中, 男40 例, 女38 例, 年龄27~70 岁, 平均年龄 (48.69±5.67) 岁;78 例患者腹股沟区域均有不可回纳性肿块、疼痛感等症状, 将78 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每组26 例,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A组采取传统疝修补术, 其主要手术过程如下:自内环体表投影至耻骨结节, 取手术切口暴露其髂腹股沟和髂服下神经, 探寻疝囊并将其切断, 高位结扎后, 取4号丝线间断缝合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直到耻骨结节, 最后闭合切口。B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主要手术过程如下:充分游离患者疝囊, 并将疝囊还纳入腹腔, 同时置入疝环填充物。缝合填充物和内环边缘, 放置补片。疝囊的显露与游离方法和传统疝修补术方法相同, 其修补材料使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疝环填充网片和网塞。C组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 其主要手术过程如下:术中采取气管插管麻醉, 在腹腔镜中置入10 mm套管, 患者腹直肌外侧也置入套管。弧形切开内环上方腹膜, 打开斜疝和直疝疝囊, 将疝囊剥离直至腹膜盆壁化。分离腹膜前间隙, 暴露其耻骨和联合肌腱以及精索血管, 使用聚丙烯补片缝合腹膜, 术后留置1 d的尿管。
1. 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并记录其医疗费用。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92%, 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3%, 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 C组与A、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C组比较, aP<0.05
2. 2 三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比较A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 (5281.53±512.54) 元, B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 (5045.15±344.72) 元, C组与A、B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 (7982.23±612.48) 元, C组与A、B组患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 其可导致患者发生局部组织水肿、解剖层次不清, 特别是老年患者腹壁组织相对薄弱, 其后壁缺损更大。而复发疝患者的解剖层次更加紊乱, 为组织修复造成极大干扰[1]。传统疝修补术往往将疝囊高位结扎, 其分离范围较广, 使其损伤机会增多, 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明显,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2]。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属于外科领域的新型术式, 本研究对三种手术进行对照研究, 分析三者各自特征与优势。
传统疝修补术操作最为简单, 但损伤较大。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传统疝修补术上发展而来, 其在术中所使用的锥形疝环充填网塞、网片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 和人体组织之间存在良好相容性, 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各项操作, 其技术较难掌握, 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对于医院腹腔镜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医疗费用较高, 且疝固定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然而,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也比较多: (1) 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对于机体组织的损伤较小, 不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2) 患者术后疼痛较轻, 有助于其早日恢复, 从而缩短其住院时间; (3) 该手术能够同时治疗双侧疝, 还可探查其余腹腔脏器; (4) 不用破坏疝囊周围组织, 且能够保留患者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
据本组研究发现, C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但医疗费用最高, 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 医疗费用最低, 可见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最高, 但医疗费用也较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性价比相对较高, 适宜经济负担较重的患者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组 (n=26) 、B组 (n=26) 、C组 (n=26) , 分别采取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 对比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92%, 平均医疗费用 (5281.53±512.54) 元;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3%, 平均医疗费用 (5045.15±344.72) 元;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 平均医疗费用 (7982.23±612.48) 元。C组与A、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的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等优势, 无张力疝修补术性价比较高。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马向东.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2) :61.
[2]赵海生, 张晓华, 黄明华.三种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17) :32.
膀胱修补术 篇4
关键词:平片疝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效果对比【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6-01
腹股沟疝是目前的各种外科疾病类型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通常而言,腹股沟疝一旦形成,便需要进行手术修补,该病的自愈可能性几乎为零,选择手术治疗时唯一有效途径[1]。平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这两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我国开展最早、且普及最广,是目前我国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2],本文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共收治19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186例患者行平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例;年龄19岁-78岁,平均50.6岁;原发性斜疝132例,原发性直疝41例,斜疝、直疝并存6例,原发性股疝5例,马鞍疝2例。患者就诊方式包括以发现腹股沟区的包块就诊和因腹股沟区不适而就诊,其中59例患者在术前行B超检查确诊。
1.2 研究方法。依照具体手术方法的差异,将行平片疝修补术的83例患者视为A组,将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的103例患者视为B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1.3 手术方法。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脊膜外麻醉(83例)与局部麻醉(103例)。①平片疝修补术步骤:取经内、外环口平行于腹股沟之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腹外斜肌键膜,电凝止血;腹外斜肌键膜的切开;将精索及其上的提辜肌纤维向上提起,以从腹股沟管后壁和耻骨上分离,在耻骨结节上方游离出约2cm的距离;打开腹股沟管保护神经;腹股沟管打开后,需确认和分离病囊;放置/固定网片;关闭腹外斜肌键膜;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②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步骤:手术切口的部位同平片修复法,自皮肤切口、腹外斜肌键膜的切开、游离精索和寻找并游离病囊的步骤也同平片修复法;找到疝囊后,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一般不打开疝囊;将“漏斗”状“网塞”的尖端与小疝囊的底部最远端固定1针,再一起纳入腹腔,在疝环口处网塞的外瓣与腹横筋膜或四周组织间断缝合4-6针固定。同样在精索前缝合腹外斜肌键膜,皮下组织至皮肤。
2 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d、术后随访复发1例;B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8d、术后随访复发1例;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目最常用的两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平片式可以用于大数的腹股沟疝,它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两种术式都要用到补片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马颂章[3]认为使用补片疝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平片宽度与长度不足、补片固定不确切等。所以我们强调补片的放置妥当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患者腹股沟管后壁的解剖情况,修剪补片大小适度、形状适宜,补片放置平整,缝合后无张力为原则。
现代解剖学研究表明:腹股沟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腹股沟区的深层薄弱区即耻骨肌孔和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4]。尽管腹股沟无张力病修补手术的手术路径可概括为两条,即前入路法和后入路法。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手术时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熟悉腹股沟区解剖,正确理解各种无张力修补术的原理,充分掌握该手术的技巧,规范操作;第二,分离疝囊時要注意保护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和精索血管;第三,术中必须找到真正的病囊并一定要高位游离。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平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均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的共同特点,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够有效修补腹股沟疝修。
参考文献
[1]罗志钢,何明坤.局部浸润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102-103
[2]Tuveri M,Calo PG,Melis G,et al.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of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under local anaesthesia:a 5-year review. Chir Ital,2008,60 (03):401-408
[3]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再手术12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730-731
膀胱修补术 篇5
【摘要】目的: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方法:以我院15例行膀胱切除术后回肠代膀胱的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接受护理以及膀胱功能训练后,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出院。结论:为患者进行术前肠道清洁和灭菌;术后采用引流管护理,冲洗膀胱;为患者的训练进行准备,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p
【关键词】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围手术期护理
膀胱癌属于泌尿科常见恶性肿瘤 [1],有表浅性以及浸润性两种。目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患者若出现多发、复发、浸润的情况则应该采用膀胱切除行尿流改道手术,术后患者需要接受肠管代膀胱,因此手术范围复杂,手术时间长,患者受到的影响较大,需要提前进行准备护理以及术后护理。此次以我院2007年至2012年接收的1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此手术治疗后进行护理服务,现对研究进行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患者15例,均为男性,年龄47岁~73岁,平均60岁,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术前行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并进行组织活检。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多发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下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术中首先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取回盲部附近一段长约20cm的带肠系膜的游离回肠袢代替切除的膀胱,双侧输尿管与肠袢端侧吻合,常规置双侧输尿管支架,回肠远端于右下腹处造瘘。术后切口处留置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
1.3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早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或排尿困难,其中9例术后每3~4h站位或坐位排尿1次,每次尿量约300~500ml;6例术后蹲位排尿,每次需行局部手法按压才能排尿。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后按照护士的指导训练后能自行排尿,回肠代膀胱功能情况良好。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因为对于此疾病的不了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抑郁等,术前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手术状态。1、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对患者的焦虑评估来给予心理安慰。2、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积极的与医生和护士进行配合治疗。3、以成果的治愈病例作为讲解的素材,让患者有治愈的信心[2]。
2.1.2飲食护理。术前叮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手术提前进行机体耐受力的准备。
2.1.3肠道准备。充分的肠道准备对手术能否成功非常重要。一般术前3d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2d改为流质饮食。为控制肠道菌群生长,预防感染,术前3d开始口服甲硝唑0.4g、诺氟沙星0.2g,1天3次。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至流出液澄清无粪渣为止[3]。
2.2术后护理
2.2.1基础护理。按全麻术后护理,去枕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严格记录24h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及肢体活动,预防褥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禁食期间予以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2.2.2各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出现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引流管若太多可以进行标签贴注,这样可以方便护士进行观察。每天都要对引流袋进行更换,防治逆行感染。
2.2.3水电解质紊乱的观察和护理。回肠代膀胱是使用回肠节段,其具有一定的分泌和吸收能力,因此对于尿液具有电解质、尿素、肌酐的吸收作用,患者容易发生低钠血症和肾功能障碍[4],术后应该定期检查患者的电解质和肾功能,便于及时治疗。
2.3膀胱功能训练。术后待吻合口愈合后,指导患者对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开始每次贮尿50ml放尿1次,以后逐渐增加,当膀胱容量达到150ml左右时即可拔管[5]。拔除导尿管后,指导患者定时排尿。
2.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尿失禁在日间和夜间均会出现,多为夜间发生,临床表现为在拔除导尿管后会有不自主的溢尿。当夜间患者处于熟睡状态,括约肌松弛时更加容易发生 [6]。采用回肠代膀胱训练法有助于缓解这类现象。患者排尿困难是因为膀胱的粘液堵塞或膀胱颈口狭窄均可导致排尿障碍[7]。需要进行术后的训练来帮助患者进行膀胱功能恢复。
3出院指导
患者在可以出院后需要叮嘱其日常的饮食结构以及多喝水,增加机体的营养吸收,不要过度劳累,如果有并发症出现应该要立刻的就医治疗。
参考文献
[1]冯月华,刘静,赵桂荣.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798-799
[2]李春秀,董小平.金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6):6454~6455
[3]袁敏,赵淑梅.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瘘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82
[4]许锦兰,王成元.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3):40~41
[5]鞠红卫,高春霞,于娜,等.51例低压抗返流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06):739~740
[6]朱斌,项明峰,潘正跃.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