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修补术

2024-10-09

胃穿孔修补术(精选10篇)

胃穿孔修补术 篇1

胃穿孔是一种由于肠胃溃疡而导致的急性胃部穿孔症状, 由于患者伤处位于患者体内, 所以常常采取一种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也就是在各个医院比较常用的开腹胃部修补技术, 然而从临床数据来看, 这种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将胃部穿孔部位进行修复, 但是患者恢复起来周期非常长, 常会有一些后遗症和并发症出现,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近些年来, 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 这项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一些体内肠胃疾病的治疗, 当然也应用在了胃穿孔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并逐渐得到了广大胃穿孔患者及家属的认可[1]。为了探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在对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差异, 本文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5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8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技术治疗, 67例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技术治疗, 恢复一段时间之后, 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统计, 分析找到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 希望可以对今后胃穿孔患者的治疗和胃穿孔治疗方法的研究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5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8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技术治疗, 其中男性患者60例, 女性患者23例, 平均年龄为 (52.34±3.41) 岁;67例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技术治疗, 其中男性患者52例, 女性患者15例, 平均年龄为 (53.12±4.36) 岁, 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和记录, 患者的发病时间大概在2~45 h, 他们的穿孔部分大概有胃小弯部, 胃窦处和其他部位等三个地方。经过检查和询问, 这些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 (P>0.05) , 没有其他重大疾病的症状, 并且体力可以耐受外科手术的治疗, 他们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自愿接受本次试验。

1.2 方法:本文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5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8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技术治疗, 67例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技术治疗, 恢复一段时间之后, 对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统计。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主要从血清检测结果、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患者术后在院接受护理时间等四方面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如下:①血清检测:取患者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于血清放射性同位素检测试剂盒中进行胃泌素水平检测。②肠鸣音的恢复时间检测:手术后每隔六个小时与患者的腹部相同的四个点听并记录肠鸣音的发生次数, 如果每分钟发生三次以上则可认为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水平。③肛门排气时间:由患者自己记录手术进行后第1次的排气时间。④恢复时间: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后的日期和出院日期。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的身体指标和恢复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 发现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开腹修补手术组患者, 血清胃分泌素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正常, 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恢复时间等都比开腹修补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时间短, 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见表1。

3 讨论

胃穿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发病非常急, 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 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 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外科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促进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 从而降低了胃泌素的水平, 使患者的胃功能受到损伤。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时将胃镜深入到患者的消化道内, 然后在电脑上将患者胃部的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 使医师可以非常准确的找到患者的伤处所在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2], 对患者伤害小, 风险低,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功能的破坏程度小, 便于患者身体的快速恢复。本文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5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8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技术治疗, 67例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技术治疗, 恢复一段时间之后, 对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接受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接受开腹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 病情恢复时间短, 不容易发生恶化, 很少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 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手术在胃穿孔患者的治疗中相比于开腹修补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快, 效果显著, 肠胃功能没有受到手术的影响,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值得在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家著, 孙海涛.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手术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7) :92-93.

[2]王展福, 黄许森, 王方, 等.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2, 23 (11) :26-27.

胃穿孔修补术 篇2

【关键词】急性胃穿孔;胃大部切除术;单纯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50-02

在临床上,急性胃穿孔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其机制是许多的胃液进入腹腔内,刺激腹膜,致使病患出现上腹部疼痛,且还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便秘等。一旦出现该疾病,如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 。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9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予以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且对其疗效加以比较,具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中共有急性胃穿孔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甲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区间是22~71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发病时间最长16h,最短1h,平均为(4.7±0.6)h;乙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区间是21~69岁,平均年龄为(41.7±3.4)岁;发病时间最长17h,最短1h,平均为(5.1±0.7)h。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予以胃大部切除术,即硬膜外麻醉,之后于右上腹作一切口,进入腹腔后对胃穿孔予以仔细的探查,利用胃管将胃残留液予以排出,且将溃疡病灶附近的食物残渣、腹腔中的渗液等予以彻底的清除,对穿孔口用干纱布进行压迫处理,且用生理盐水对穿孔口进行冲洗,将远端胃组的70~75%予以切除,依据患者实际的溃疡状况,选取合适的术式(Bill-RotⅠ或Ⅱ)予以胃肠吻合[2] 。

乙组予以单纯修补术,即麻醉、选择切口、处理腹腔等操作同上所述,选取7号丝线缝合穿孔病灶,且之后用大网膜进行覆盖、结扎、固定;在有必要的情况之下,可留置引流管。

术后对两组患者均予以抗生素、制酸剂进行治疗,予以连续性的胃肠减压和水电解质平衡调节;待患者可以自主进食之后,对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且持续予以1~12个月的HP(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X±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手术治疗情况分析: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情况具体见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均少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分析:甲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6.7%(8/48),具体为4例感染,3例器官衰竭,1例休克;乙组中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6.25%(3/48),具体为2例感染,1例器官衰竭。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在诸多原因(如饮食安全、生活习惯、压力大等)的影响之下,急性胃穿孔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该疾病具有发病急,且凶险的特点,因而需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3] 。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一般是采取手术的方式,例如胃大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虽然可将穿孔问题一次性处理好,然该手术操作比较复杂,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4] 。胃大部分切除术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因胃容量降低亦或者是胃肠出入道变化而导致的食量变少、消瘦以及贫血等等。单纯修补术相对而言,操作更为简单、安全,且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因而在临床急性胃穿孔的治疗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均优于甲组,这说明:在临床急性胃穿孔疾病的治疗上,相对于胃大部切除术而言,单纯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更为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安亚,李富容.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24):30-31.

[2]于海林.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572-572,573.

[3]赵小立.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2014,(5):64-65.

胃穿孔修补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穿孔患者50例, 均采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穿孔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胃出血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 患者的其他器官没有严重的损伤或者功能障碍, 也未进行过上腹部的手术, 对麻药均无过敏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4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47.6±3.8) 岁, 平均病程 (13.3±3.3) h;研究组中男15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 (46.9±3.1) 岁, 平均病程 (13.7±3.6) 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穿孔修补术。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 行气管插管, 在患者的上腹正中做一个横切口, 开腹探查后切除坏死的组织, 最后缝合, 并置导流管。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 行气管插管, 并建立CO2气腹, 压力控制在13~15 mm Hg, 在穿刺部分穿刺后置入腹腔镜, 然后通过腹腔镜进行探查, 及时清除脓液和胃液等, 使用大网膜进行穿刺部位的修复, 必要时进行冲洗, 最后留置导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这些指标, 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s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这些指标, 发现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胃穿孔是胃溃疡产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极高, 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 甚至会出现休克, 主要是由胃溃疡引起的, 随着溃疡的加深, 从肌层至浆膜, 逐渐形成穿孔。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对胃穿孔进行修补, 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创伤比较大, 因此, 腹腔镜手术应用而生, 其具有术中出血少、风险低、患者痛苦小,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在临床上受到医师和患者的普遍认可[1]。腹腔镜手术比传统的手术探查范围更广泛, 可降低漏诊、误诊率。手术切口小, 感染率小, 对其他脏器影响也较小, 术后出现腹腔粘连的情况也比较少, 不会对胃肠动力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比较快, 排气的时间较短, 患者可以尽早的进食, 这样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本研究中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患者, 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价值。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视觉来判断溃疡的程度的, 没有触感判断更精准, 尤其对于中老年溃疡面积与穿孔面积较大的患者,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要特别注意, 在手术中可以进行病理学活检[2], 当发现恶性肿瘤时, 要做好根治性治疗,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较好, 比传统的开腹手术风险低, 患者恢复快, 且产生的并发症少, 在临床上可以得到大力的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穿孔修补术, 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风险低, 患者恢复快, 且产生的并发症少。

关键词: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参考文献

[1]黄素.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的临床比较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27 (22) :82-83.

胃穿孔修补术 篇4

【摘 要】目的:观察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施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观察组施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穿孔修外术。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内最大胃酸排出量、溃疡愈合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手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最大胃酸排出量明显更少(P<0.05),其溃疡愈合率明显更高(P<0.05),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溃疡的愈合,减少复发和并发症。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穿孔修补术;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104-03

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十二指肠黏膜受损[1]。十二指肠溃疡属于慢性疾病,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或疗效欠佳,其受损的十二指肠黏膜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损伤,侵及肌层,导致十二指肠肌层缺损,造成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此时患者的治疗难度增大,且患者往往伴随有全腹部疼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极为不利,容易引发消化性溃疡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上应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但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特选取了10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分别进行单一的腹腔镜穿孔修补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手术治疗且随访成功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胃酸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X线钡餐检查、内镜检查以及CT检查,被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分组方法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年龄(45.17±15.62)岁;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为6~12h,平均(8.93±2.09)h。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70岁,平均年龄(45.29±15.86)岁;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为6~13h,平均(9.07±2.14)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施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人工气腹,于脐孔旁作切口,置入套管针和腹腔镜,对腹腔进行探查,并将腹腔内杂物吸出体外,对溃疡穿孔部位进行定位,沿十二指肠纵向进针,对十二指肠肌层进行间断缝合,冲洗腹腔,常规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施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穿孔修补手术操作步骤同对照组,穿孔修补完成后,在距离胃幽门部7cm处对胃网膜右血管神经进行切断,紧贴胃壁对胃小弯壁进行分离,采用丝线对迷走神经胃前支和胃贲门下方迷走神经进行切断,将迷走神经向胃底延伸的分支切除,对食管进行游离,牵拉食管小网膜,切断食管周围软组织和神经干向食管延伸的分支,并进行结扎。

1.3 观察指标 手术过程中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后2周,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其临床总有效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最大胃酸排出量、溃疡愈合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即溃疡部位基本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即溃疡部位面积缩小幅度达到50%,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即溃疡部位面积缩小幅度不足50%,甚至出现恶化,症状未得到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胃酸排出量检测方法[4]:在空腹状态下,给予患者胃酸刺激剂进行皮下注射,采用胃管抽取4次胃液,以0.1m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滴定标本,以0.2g/L的酚红作为指示剂,对胃酸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对比 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最大胃酸排出量明显更少,其溃疡愈合率明显更高,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属于慢性消化道疾病,急性发作期往往发病急骤,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为主,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上部,在十二指肠溃疡中所占比例高达95%[5]。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病变过程主要为十二指肠黏膜层糜烂、十二指肠急性溃疡、十二指肠慢性溃疡,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会并发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常见的十二指肠并发症,穿孔是溃疡的首发表现,发生溃疡穿孔后,患者的腹部疼痛会从上腹部扩散至全腹部,引发严重后果[6]。

目前,临床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主要采取穿孔修补术,这种手术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十二指肠肌层发生溃疡性穿孔而进行的修补手术,通过修补发生穿孔的十二指肠肌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穿孔修补术多在腹腔镜下进行,通过腹腔镜对病灶进行探查,对穿孔部位进行修补,可有效减轻手术操作对十二指肠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以减少手术时间[8]。但有临床研究报道指出,单纯的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近期疗效较好,但术后由于胃酸排出较多,导致其远期疗效欠佳,溃疡愈合不佳,容易出现复发以及十二指肠狭窄等并发症[9]。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是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新术式,主要是通过切断支配胃壁细胞区以及延伸向胃底和食管的迷走神经分支,来减轻患者的腹部疼痛,促使胃酸排出减少,有利于患者手术后的溃疡穿孔愈合,同时,其与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联合应用,可弥补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10]。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施行单一的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观察组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基础上施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说明加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不仅不会增加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反而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手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最大胃酸排出量明显更少(P<0.05),其溃疡愈合率明显更高(P<0.05),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P<0.05),说明加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可有效减少胃酸排出,促进患者溃疡穿孔的愈合,减少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穿孔修补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溃疡的愈合,减少复发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周任.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17,1419.

[2]宋学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104-105.

[3]张栋军.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8(1):45-46,49.

[4]伍岗泉,车萧,邹国杰,等.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穿孔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20):4171-4172.

[5]李卫东.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6):90-91.

[6]Yogesh K Vashist,Emre F Yekebas,Florian Gebauer,et al.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duodenal stump in penetrating duodenal ulcer diseas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uodenojejunostomy with “classical” stump closure (Nissen-Bsteh)[J].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2012,397(8):1243-1249.

[7]王阳龙,吴新勇.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5):7542-7543.

[8]曲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6):100-101.

[9]王冰,梁世杰,蒙政初,等.腹腔镜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价值[J].微创医学,2015,10(2):236-238.

[10]Oida T,Kawasaki A,Mimatsu K,et al.Is Jaboulay gastroduodenostomy effective for treating duodenal stricture due to duodenal ulcer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term Clinical consideration[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1,58(109):1235-1239.

胃穿孔修补术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胃穿孔患者7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其中, 观察组男27例, 女11例, 年龄34~75岁, 平均 (46.85±4.32) 岁, 病程2~40 h, 平均 (11.8±2.8) h;对照组男26例, 女12例, 年龄36~79岁, 平均 (47.89±3.64) 岁, 病程1.5~42 h, 平均 (12.7±3.1) h。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穿孔修补术。为患者实施全麻, 于上腹部正中位置做一切口, 切口长度10~15 cm, 明确患者的胃穿孔位置后, 采用4-0缝线对其进行缝合。②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为患者实施全麻,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将气腹压维持在13~15 mm Hg, 于患者的脐部插入鞘管与腹腔镜, 探查腹腔, 明确穿孔的具体位置, 将其余的鞘管插入, 并采用1-0 Dexon缝线全层间断缝合患者的穿孔部位, 然后对其进行大网膜覆盖, 吸除腹腔内部的渗液后, 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 常规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均接受胃肠减压、抗炎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其中, 血清胃泌素主要采用放射免疫法, 分别于术后1 h、24 h及72 h进行测定。

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观察组术后1 h、24 h及72 h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属于上消化道溃疡中一种常见并发症, 一旦患者出现急性穿孔, 则必须立即接受手术治疗, 否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 胃穿孔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单纯的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以及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其中, 单纯修补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开腹修补术能够有效治疗胃穿孔, 但因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 导致患者术后的恢复进程较慢, 因而影响了治疗效果[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胃穿孔治疗中, 具有良好的效果。相比传统的开腹修补术, 腹腔镜修补术具有显著优势:①腹腔镜修补术的探查范围较广, 且术野清晰, 从而降低了漏诊、误诊的发生率[3]。②腹腔镜修补术给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使得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较快, 并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4]。③腹腔镜修补术操作较为轻柔, 能够减少对患者腹腔内部其他脏器造成的损伤, 最大限度降低了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④腹腔镜修补术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因此能够减轻患者承受的痛苦[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1 h、24 h及72 h的血清胃泌素水平, 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腹腔镜修补术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进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主要是由于腹腔镜修补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及应激反应, 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 从而减少了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 腹腔镜修补术能够降低患者胃肠道的直接激惹, 减少了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此外, 腹腔镜修补术能够加快患者术后排气时间, 使患者能够更早进食, 从而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 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进程,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车建辉, 钱阳.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9) :49.

[2]王岐朋, 南云广, 赵金良.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 2013, 33 (34) :6915.

[3]梁鹏, 刘俊林.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 (1) :19-20.

[4]蔡生之, 张永振, 管小青.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 2014, 6 (9) :115-117.

[5]刘朝晖.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5) :118.

胃穿孔修补术 篇6

关键词: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临床效果

胃穿孔在临床上是,种比较常见的急症,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消化疾病,胃穿孔近几年来的发病率在急剧上升,通过诊断,患者多为青壮年。胃穿孔的类型有多种,主要是表现在外伤穿孔、癌变和溃疡性穿孔等。腹腔镜和胃镜很相似,腹腔镜是一种有微型的摄像头仪器,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来进行的手术.应用腹腔镜进行治疗手术取得的效果明显,患者的恢复期短,对患者的创伤面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现在对我院的30例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如下的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在2009年到2014年收治的3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把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占15例.对照组患者也占15例,男性患者占19例,女性患者占例,胃穿孔患者的年龄在19岁到51岁之间,保证两个组胃穿孔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的时间、患者病情的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患者运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穿孔修补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的普通胃穿孔修补手术,对两个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首先要确定诊断的标准,患者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否则的话予以剔除:

所有的患者病症都为胃穿孔;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有恶心、腹痛、休克和呕吐等:患者之前没有腹部手术史;穿孔跟手术治疗的时间距离不能超过14个小时,

1.2.2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普通胃穿孔治疗修补手术。

治疗组的患者采取腹腔镜对胃穿孔进行修补手术。要在腹腔镜下首先对腹部的脓液和消化液进行清理,接着用腹腔镜对腹部进行探测,用丝线进行缝合,从患者伤口的两侧向中间缝合修补进行治疗。患者术后体虚,服用半夏泻心汤能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此汤剂由半夏、人参、黄连、黄芩、干姜、大枣,甘草中药组成,每日一剂,水煎服。

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病情的程度来进行详细记录,患者的疗程周期是28天,对手术之后的护理积累,每个周都要记录下患者的具体情况,能够对两组的患者进行有效观察分析。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评定,评定的标准分成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阶段。有效指的是患者的病症基本消失,通过复查患者的胃穿孔处伤口完全愈合;显效指的是患者在治疗后的病情明显得到好转,进行复查时,患者的伤口已经愈合;有效指的是患者的病症得到改善,通过再次复查患者的伤口开始愈合;无效指的是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好转,甚至是病情恶化。

1.2.3统计学方法:

用SPSS软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分观察,治疗组患者的愈合占8例,显效占4例,有效占2例,无效占1例,总有效率是96.29%;对照组的患者愈合占6例,显效占3例,有效占2例,无效占4例,总有效率是73.33%。通过分析,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对对照组高。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过后患者正常的运动时间都要比普通的对照组占优势,对两个组患者进行数据对比,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患者的胃壁穿孔之后,因为胃里面含有没有排除和没有被消化的食物与患者的血液和胃液进行了融合,通过胃穿孔进入到了患者的腹腔,会导致患者有严重腹膜炎,通常会造成患者腹痛。应用腹腔镜治疗患者的胃穿孔,因为腹腔镜的视野清晰,可以调整探查角度,为手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对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腹腔镜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在临床上被广泛的使用。

治疗组应用腹腔镜对患者的胃穿孔施行缝合修补的治疗,需要的条件有很多。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2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3.33%,治疗的效果要明显比采用普通治疗方法的对照组高。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过后患者正常的运动时间都要比普通的对照组占优势,能够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腹腔镜治疗胃穿孔不能够完成代替传统的开腹手术,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药慎重,所以要有选择性的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法。

在腹腔镜下面对患者进行胃穿孔修补治疗,在没违反常规的外科手术原则上,能够检测出患者体内被遗漏或者被误诊的胃部肿瘤,应用腹腔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取得的疗效显著,患者的恢复期短,给患者留下的创伤面积小,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卓依洪.急性胃穿孔100例手术分析[J].中外医疗,2010,(02).

[2]路长松.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09).

[3]伍卫.急性胃穿孔44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04).

[4]吴伟东,郑怀.胃穿孔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医学,2011,(11).

[5]白金明.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体会[J].北方药学,2012,(05).

胃穿孔修补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42例患者均于2010年4月—2013年8月到该院就诊, 糖尿病符合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体征明确为胃穿孔[1]; 男30例 , 女14例 ; 年龄35~70岁 , 平均 (45.8±5.6) 岁;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生命体征稳定, 穿孔时间未超过24h。

1.2 入 选 标准

患者均符合胃穿孔、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生命体征稳定, 可耐受麻醉;穿孔时间未超过24 h;溃疡直径小于1.0 cm;患者参加研究时, 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3 方法

术前评估患者糖尿病程度, 控制血糖, 纠正代谢紊乱;42例患者血糖≥16.7 mmo L/L, 尿糖3+以上 , 静脉输注12~20U胰岛素, 监测血糖调整剂量;控制血糖11.2~13.5 mmo L/L, 尿糖在1+~2+ ; 若血糖小于16.7 mmo L/L, 尿糖1+~2+ , 皮下注射8~12 U胰岛素。

行传统开腹修补术, 全身麻醉, 于上腹正中或右上腹经腹直肌作切口, 探查避免遗漏;穿孔部位全层间断缝合3针, 大网膜填塞, 根据情况放置腹腔引流管。

患者术中以每小时0.5~1.0 U静脉输注100 U胰岛素+100 m L等渗盐水, 同时每小时以100~125 m L静脉术者50 g/L葡萄糖溶液, 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维持7.0~12.9 mmo L/L。术后行胃肠减压, 预防使用抗生素等, 监测血糖, 调整胰岛素剂量;患者正常饮食后改为皮下注射。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行t检验, 用 (±s) 表示 ,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 手 术情 况 分析

42患者手术均成功 , 成功率100%;随访1年无死亡及穿孔复发;切口感染率9.5% (4/42) 。

2.2 患者 恢复时间 、术 后即时 血糖 、术 后 胰岛素 剂 量 及 住院时间分析

42例患者肠道恢复时间 (3.4±1.0) d, 住院时间 (8.6±2.4) d, 术后胰岛素使用剂量为 (22.54±2.87) U。42例患者术前血糖 (7.48±1.23) mmo L/L, 术后即时血糖 (8.54±1.20) mmo L/L; 手术前后对 比 (P>0.05) 。

3 讨论

胃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 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使胃穿孔发生率不断提高。且生活水平的改善, 胃穿孔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日益常见。胃穿孔病情进展快, 起病急, 严重时可致休克, 在合并糖尿病后, 进一步加重了手术风险, 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通常穿孔修补术是治疗胃穿孔的常用方法, 术式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胃穿孔合并糖尿病修补术治疗时, 确保手术操作简单, 减少创伤, 降低手术应激, 控制血糖, 促进切口愈合。传统开腹修补术是治疗胃穿孔的主要术式, 但对于胃穿孔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 在实施传统 开腹修补术 治疗时 , 血糖难以控制。 因此, 在实施手术时, 必须要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严格控制血糖, 合理使用胰岛素。术前评估患者糖尿病程度, 控制血糖, 纠正代谢紊乱 , 促进患者 手术顺利 实施。通 常患者血 糖需控制 在11.2~13.5 mmo L/L, 尿糖在1+~2+;术前静脉输注胰岛素时 , 应根据患者术前的血糖水平, 以适当剂量胰岛素注射。术中也需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使血糖控制在7.0~12.9 mmo L/L, 提高患者身体耐受水平[2,3], 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在本次研究中 , 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 成功率100%;随访1年无死亡及穿孔复发;切口感染率9.5%。肠道恢复时间 (3.4±1.0) d, 住院时间 (8.6±2.4) d, 术后胰岛素使用剂量为 (22.54±2.87) U;手术前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 。由结果可以看出, 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合并糖尿病其效果较佳, 血糖控制良好。而且实施传统开腹修补术适应性广, 术野开阔, 即使患者穿孔时间长, 存在感染休克, 腹腔明显粘连, 或者合并有幽门梗阻或消化道出血、怀疑恶性穿孔患者, 同样也适用于开腹手术, 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 分析胃穿孔合并糖尿病采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42例胃穿孔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 并采取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情况、治疗效果及胰岛素使用剂量。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 成功率100%;随访1年无死亡及穿孔复发;切口感染率9.5%。肠道恢复时间 (3.4±1.0) d, 住院时间 (8.6±2.4) d, 术后胰岛素使用剂量为 (22.54±2.87) U;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血糖控制良好, 安全性较高, 可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胃穿孔,糖尿病,修补术

参考文献

[1]于海林.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3) :572-573.

[2]宋炳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的比较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 29 (12) :928-930.

胃穿孔修补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4月我科对30例胃穿孔病人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男25例, 女5例;年龄20岁~65岁 (42.5岁±5.9岁) ;病人入院时均有骤发性刀割样、阵发性或持续性剧烈腹痛, 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呼吸浅、脉搏快等临床症状, 其中17例出现休克。入院后均经X线片检查膈下有游离性气体、B超检测腹腔有液性暗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0×109/L、腹腔穿刺抽出含有胃内容物的消化液而确诊。

1.2 手术方法

病人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 采用腹腔镜3孔法进行操作, 首先经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再次明确诊断和部位后确定手术方式, 镜下无法完成时及时给予中转开腹手术。

1.3 结果

3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一例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30 min~90 min (85min±10 min) ;术中出血量10 mL~150mL (43mL±15mL) ;住院3d~9d (6d±2d) ;病人均痊愈出院,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无一例死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急救和术前准备

胃穿孔初期病人常有一定程度的休克症状, 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 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内引发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 可导致病人出现中毒性休克。胃穿孔病人大多以急腹症入院, 护理人员应迅速对其意识、生命体征等进行细致评估, 迅速了解和掌握病情状况及有无休克, 同时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立即给予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快速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治疗, 交代病人禁食禁饮同时给予插胃管行胃肠减压、留置尿管等处置。迅速配合医生完善心电图、B超、X线片、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测等各项检查措施, 做好备皮、配血等术前准备, 尽早通知手术室以保证手术的及时进行。

2.1.2 心理护理

胃穿孔病人由于发病急、腹痛剧烈、且需行急诊手术治疗, 病人及其家属由于对疾病知识、腹腔镜手术方法及效果等相关知识不了解, 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负性心理情绪, 有的甚至不愿意手术或放弃治疗。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要积极通过语言沟通交流, 加强疾病、腹腔镜手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认知, 及时为家属提供抢救等治疗信息, 以减轻或消除其负性心理情绪。良好的心理疏导不仅能缓解病人术前紧张和焦虑等负性心理, 增强其主动配合手术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其术后对疼痛的耐受性, 促进康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病人手术回房麻醉未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可抬高床头20°, 6h后给予半坐卧位。多参数监护仪动态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4h~6h。腹腔镜手术由于需要二氧化碳 (CO2) 进行人工气腹, 术中大量CO2气体进入腹腔, 引起高碳酸血症, 吸氧可以提高机体组织细胞内氧分压、促进体内CO2的快速排出, 还可预防CO2积聚膈下引起反射性肩痛[3]。密切观察病人腹部体征、腹痛症状有无缓解;留置胃管负压引流期间禁食禁饮, 协助病人做好口腔护理, 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鼓励并督促病人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预防并发症。

2.2.2 管道护理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常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和尿管。病人手术回房后应妥善固定各管道, 防止管道受压、弯曲、打折、滑脱和堵塞, 告知各管道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 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对管道的保护方法, 增强病人的管道自我保护意识。责任护士密切观察各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 1h~2h顺向捏挤各引流管1次以防止堵塞, 特别是胃管应保持通畅并处于负压状态以保证持续的胃肠减压, 如疑有堵塞应立即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胃管直至通畅。观察并记录各引流管24h引出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胃管于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第1天可引出淡红色血性液, 以后颜色逐渐转淡, 量逐渐减少, 48h~72h引流液<50mL/d即可拔管;尿管可根据病人病情麻醉清醒后给予夹管, 有尿意后再开放以训练膀胱功能, 一般于术后1d即可拔除。

2.2.3 饮食护理

病人术后至肛门排气前均禁食、禁饮, 禁食期间遵医嘱按时补液治疗, 待肠蠕动恢复拔除胃管后可给予试饮水, 观察30min~60min无恶心、呕吐、腹痛后可进食流质饮食, 饮食可从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逐步过渡, 少量多餐, 不宜过饱, 指导病人进食时细嚼慢咽, 避免急食、暴饮暴食, 3餐定时定量, 食物以松软、温热为主, 禁酒、碳酸性饮品 (汽水) 、浓茶、咖啡、辣椒等辛辣刺激性和粗糙性食物, 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类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以中和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同时可促进胃肠蠕动, 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康复。

2.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穿刺口出血、腹胀、皮下气肿等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1) 穿刺口出血:本组病例均采用三孔法进行手术, 术后腹壁仅留有3个0.5cm~1.0cm大小切口, 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各切口有无渗液、渗血, 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硬结等。本组无1例病例有穿刺口出血和感染发生。 (2) 腹胀:由于CO2气腹致胃肠功能受抑制, 以致积气过多所致, 术后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使胃肠功能尽快回复, 肛门排气后腹胀可自行缓解, 本组无1例腹胀发生。 (3) 皮下气肿:是由于气腹时腹腔内CO2经由穿刺鞘进入皮下组织, 术后可在穿刺孔周围局部皮下摁及捻发音,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术后2d~3d可自行消失。本组1例出现皮下气肿, 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

3 体会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胃穿孔病人入院后积极抗休克治疗、做好心理疏导、快速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及时进行手术, 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是确保围术期安全, 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护理

参考文献

[1]周荣林, 曹春菊.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3C) :817-818.

[2]黄海燕, 傅继勇, 黄锐.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8) :70-71.

外伤性骨膜穿孔何时修补为好 篇9

答王某读者:

鼓膜位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高约9毫米,宽约8毫米,厚约0.1毫米。因有三层组织组成,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外伤性鼓膜穿孔可分直接性外伤和间接性外伤,后者多见,如炮震、爆炸、手掌击打耳部等。均易造成鼓膜穿孔。

胃穿孔修补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6例,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7例;年龄38~74岁, 平均 (48.5±4.1) 岁。试验组男23例, 女15例;年龄34~73岁, 平均 (48.1±3.9)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腹修补术:实施全身麻醉, 采取平卧位, 并进行气管插管, 做10~15 cm切口位于上腹正中, 将腹膜切开, 并对腹腔内液体进行彻底吸除, 之后逐步结扎, 并于丝线间断进行穿孔缝合, 将大网膜覆盖。试验组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 并进行全身麻醉, 术前接好各种导管, 并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 根据穿孔位置, 进行其他鞘管创建。之后使吸引器进入胃腔, 将胃液吸除, 并选取少量穿孔边缘组织, 给予病理检查, 确诊为非癌性穿孔后, 结扎于8 mm处穿孔边缘的全层间断, 并使大网膜于穿孔处进行覆盖并固定。若经病理检查为癌性穿孔, 则应于浆肌层间断处进行结扎, 使用明胶海绵固定, 将腹腔内渗液完全吸除。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以感染、腹腔脓肿及穿孔复发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冲洗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感染4例, 穿孔复发3例, 腹腔脓肿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8.9% (11例) ;试验组未出现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活动性溃疡基底组织坏死, 通过浆膜层, 导致腹腔为胃连通, 进而造成胃内容物流入腹腔, 其是导致急性胃穿孔出现的主要原因[3]。且因其起病急、病情凶的特点, 一旦确诊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否则易引发严重并发症, 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试验组明显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冲洗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原因为腹腔镜修补术手术视野较广, 探查范围大, 可有效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4];同时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中较少的腹腔脏器暴露于空气下, 因而较少程度上受到环境及细菌的影响, 有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预后效果较好。原因为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 可对食物残渣及消化液进行彻底清除[5],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急性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助于加快治疗进程,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兆雄, 齐崧旭.经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 (8) :237.

[2]赵春龙.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 32 (1) :74-75.

[3]陈本阳.急性胃穿孔采取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处方药, 2015, 13 (12) :131-132.

[4]唐夏玉.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 (9) :1169-1170.

上一篇:海外投资的资产配置下一篇:痤疮的中医药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