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通用10篇)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1
胃穿孔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对病人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胃穿孔修补术中[1]。2009年1月—2013年4月我科对30例胃穿孔病人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4月我科对30例胃穿孔病人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男25例, 女5例;年龄20岁~65岁 (42.5岁±5.9岁) ;病人入院时均有骤发性刀割样、阵发性或持续性剧烈腹痛, 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呼吸浅、脉搏快等临床症状, 其中17例出现休克。入院后均经X线片检查膈下有游离性气体、B超检测腹腔有液性暗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0×109/L、腹腔穿刺抽出含有胃内容物的消化液而确诊。
1.2 手术方法
病人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 采用腹腔镜3孔法进行操作, 首先经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再次明确诊断和部位后确定手术方式, 镜下无法完成时及时给予中转开腹手术。
1.3 结果
3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一例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30 min~90 min (85min±10 min) ;术中出血量10 mL~150mL (43mL±15mL) ;住院3d~9d (6d±2d) ;病人均痊愈出院,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无一例死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急救和术前准备
胃穿孔初期病人常有一定程度的休克症状, 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 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内引发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 可导致病人出现中毒性休克。胃穿孔病人大多以急腹症入院, 护理人员应迅速对其意识、生命体征等进行细致评估, 迅速了解和掌握病情状况及有无休克, 同时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立即给予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快速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治疗, 交代病人禁食禁饮同时给予插胃管行胃肠减压、留置尿管等处置。迅速配合医生完善心电图、B超、X线片、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测等各项检查措施, 做好备皮、配血等术前准备, 尽早通知手术室以保证手术的及时进行。
2.1.2 心理护理
胃穿孔病人由于发病急、腹痛剧烈、且需行急诊手术治疗, 病人及其家属由于对疾病知识、腹腔镜手术方法及效果等相关知识不了解, 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负性心理情绪, 有的甚至不愿意手术或放弃治疗。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要积极通过语言沟通交流, 加强疾病、腹腔镜手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认知, 及时为家属提供抢救等治疗信息, 以减轻或消除其负性心理情绪。良好的心理疏导不仅能缓解病人术前紧张和焦虑等负性心理, 增强其主动配合手术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其术后对疼痛的耐受性, 促进康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病人手术回房麻醉未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可抬高床头20°, 6h后给予半坐卧位。多参数监护仪动态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4h~6h。腹腔镜手术由于需要二氧化碳 (CO2) 进行人工气腹, 术中大量CO2气体进入腹腔, 引起高碳酸血症, 吸氧可以提高机体组织细胞内氧分压、促进体内CO2的快速排出, 还可预防CO2积聚膈下引起反射性肩痛[3]。密切观察病人腹部体征、腹痛症状有无缓解;留置胃管负压引流期间禁食禁饮, 协助病人做好口腔护理, 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鼓励并督促病人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预防并发症。
2.2.2 管道护理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常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和尿管。病人手术回房后应妥善固定各管道, 防止管道受压、弯曲、打折、滑脱和堵塞, 告知各管道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 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对管道的保护方法, 增强病人的管道自我保护意识。责任护士密切观察各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 1h~2h顺向捏挤各引流管1次以防止堵塞, 特别是胃管应保持通畅并处于负压状态以保证持续的胃肠减压, 如疑有堵塞应立即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胃管直至通畅。观察并记录各引流管24h引出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胃管于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第1天可引出淡红色血性液, 以后颜色逐渐转淡, 量逐渐减少, 48h~72h引流液<50mL/d即可拔管;尿管可根据病人病情麻醉清醒后给予夹管, 有尿意后再开放以训练膀胱功能, 一般于术后1d即可拔除。
2.2.3 饮食护理
病人术后至肛门排气前均禁食、禁饮, 禁食期间遵医嘱按时补液治疗, 待肠蠕动恢复拔除胃管后可给予试饮水, 观察30min~60min无恶心、呕吐、腹痛后可进食流质饮食, 饮食可从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逐步过渡, 少量多餐, 不宜过饱, 指导病人进食时细嚼慢咽, 避免急食、暴饮暴食, 3餐定时定量, 食物以松软、温热为主, 禁酒、碳酸性饮品 (汽水) 、浓茶、咖啡、辣椒等辛辣刺激性和粗糙性食物, 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类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以中和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同时可促进胃肠蠕动, 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康复。
2.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穿刺口出血、腹胀、皮下气肿等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1) 穿刺口出血:本组病例均采用三孔法进行手术, 术后腹壁仅留有3个0.5cm~1.0cm大小切口, 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各切口有无渗液、渗血, 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硬结等。本组无1例病例有穿刺口出血和感染发生。 (2) 腹胀:由于CO2气腹致胃肠功能受抑制, 以致积气过多所致, 术后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使胃肠功能尽快回复, 肛门排气后腹胀可自行缓解, 本组无1例腹胀发生。 (3) 皮下气肿:是由于气腹时腹腔内CO2经由穿刺鞘进入皮下组织, 术后可在穿刺孔周围局部皮下摁及捻发音,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术后2d~3d可自行消失。本组1例出现皮下气肿, 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
3 体会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胃穿孔病人入院后积极抗休克治疗、做好心理疏导、快速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及时进行手术, 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是确保围术期安全, 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护理
参考文献
[1]周荣林, 曹春菊.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3C) :817-818.
[2]黄海燕, 傅继勇, 黄锐.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8) :70-71.
[3]李明, 杨龙江.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1) :39-40.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1例,男28例,女3例,年龄18~72岁,平均38岁,均因突发上腹剧痛就诊。有胃镜明确溃疡病史16例,有腹痛、反酸、嗳气病史9例,无临床症状6例。穿孔直径0.3~1.1cm,胃窦部前壁小弯侧穿孔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9例。2例有糖尿病史,1例伴有胆囊多发结石。穿孔到手术时间5~21小时,平均12小时。18例空腹穿孔,10例餐后穿孔,不能明确提供3例。腹腔内积液200~1100ml。术前有膈下游离气体28例,无游离气体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弥漫性腹膜炎,均无感染中毒性休克、无幽门梗阻及消化道出血,均为首次穿孔,均无腹部手术史,能够耐受全麻手术。
手术方法:术前留置胃管、尿管,患者经气管插管全麻后头高右侧高位,术者站于患者左侧,脐下缘1cm弧形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压力维持13mmHg左右,插入10mm套管、30°腹腔镜。探查腹腔,初步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cm置入0.5cm trocar做操作孔,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左侧约6cm处置入0.5cm trocar为另一操作孔。暴露欠佳时加用右腋前线脐水平上打孔,协助暴露手术野。置入相应腹腔镜器械,尽量吸尽腹腔、盆腔液,进一步明确穿孔的部位和大小,全部病例均在穿孔边缘取活检组织,常规行胃幽门螺杆菌(HP)染色试剂盒-硼酸亚甲蓝法做HP密度半定量测定。根据穿孔病灶的大小,十二指肠穿孔直接以3-0吸收线沿十二指肠纵轴全层间断缝合1~2针,胃穿孔取组织行术中冰冻病理排除恶性后全层间断缝合2~3针,并用大网膜覆盖穿孔处。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全腹腔,尽量清除外溢之胃肠道内容物及脓苔,冲洗毕确认穿孔处无消化内容物外溢后,于溃疡穿孔处附近放置多孔胶管引流,盆腔视污染情况确定是否放置引流。
结果
31例患者均镜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50~130分钟,平均80分钟。住院时间5~9天,平均7.5天。术中出血量<10ml。术后少数疼痛耐受性差者肌注1次镇痛药物即可。术后肛门排气且胃管引流量<200ml/日后拔除胃管,3~5天开始流质饮食。1例伴有胆囊结石者同时行胆囊切除术。各引流管视引流情况1~3天拔除,平均2.5天,有盆腔引流管的先拔盆腔引流管,穿孔旁引流管进食后无渗出液增多后拔除。2例胃窦溃疡穿孔经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恶性肿瘤细胞。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腹、盆腔脓肿、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均经过内科正规治疗,HP阳性者正规治疗HP感染。术后8周31例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26例获得电话随访,25例复查胃镜无溃疡复发,3例仍发现有浅表性溃疡,3例不同意复查胃镜,均未见明显远期并发症发生。
讨论
1990年法国医生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成功治疗消化道溃疡穿孔以来,这种微创手术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2]。
手术技巧:由于穿孔病灶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腹腔镜下溃疡穿孔修补要求有娴熟的镜下缝合打结技巧。腹腔镜单纯修补术在进针深浅以及对笼打结等方面相对稍难把握,进针过浅修补效果不佳,进针过深则有缝至对侧胃肠壁的可能,采用从穿孔的一侧进针从穿孔处出针,再从穿孔处进针从穿孔的另一侧出针,完成1次或2次缝合后才打结,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其次,对于主操作孔的选择也很重要,经中线左侧戳孔置入持针器缝合符合多数右手操作者的习惯,对一些胃窦和十二指肠经无创肠钳钳夹牵拉移动度不大,右手用持针器难沿肠管长轴方向缝合穿孔位置的病例,可经脐右侧戳孔插入持针器,左手握持针器缝合穿孔,缝合方向平行于肠管长轴方向,这样可以不违背“纵切横缝”的要求,减少十二指肠狭窄的发生率。
手术注意事项:①主操作孔的选择应依据穿孔的部位及胃十二指肠所在腹腔位置的高低而定,可选剑突下、左上腹;②探查可疑恶性溃疡穿孔,一定要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术中可疑恶性溃疡穿孔而快速冰冻病理结果为良性可在治疗后复查胃镜。③修补前须排除幽门梗阻,大网膜勿填塞过多及避免缝合对侧胃十二指肠壁致胃流出道梗阻。④手术者可能在操作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中转开腹术仍是最佳选择,并不意味着手术的失败。
手術的评价:对溃疡病穿孔采用腹腔镜治疗是近10多年来的趋势。目前,在国内大部分有条件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医院运用相当普遍,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手术的创伤、恢复及并发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修补术。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既往无溃疡病史、腹部透视或立位片无膈下游离气体、术前不能确诊的病例,腹腔镜探查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行手术修补[3]。
总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既符合微创发展趋势,符合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现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手术视野开阔、腹腔冲洗引流彻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安全可行,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三元.腹腔镜临床诊治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4.
2 郑树森,主译.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7.
3 廖伟春,罗宇芳,卢爱华.腹腔镜在急腹症诊疗中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1):28-29.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3
关键词: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应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笔者所在科室2005年7月~2009年7月共施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70岁,平均49岁。胃穿孔9例,位于胃窦部小弯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1例,均位于前壁。穿孔诱因:饱食后穿孔13例(包括酗酒后穿孔3例),服药后穿孔1例,空腹穿孔6例。既往有溃疡病史16例。术前有典型的消化道穿孔症状与体征18例,术前行腹部透视或摄片有膈下游离气体15例。术前合并症:2型糖尿病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2例,脑血栓后遗症2例。病例选择标准:病情较重,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手术;穿孔时间6 h以内,且腹腔内污染不重;心肺功能可以耐受腔镜手术者。
1.2 方法
术前置胃管,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仰卧位,并左侧倾斜15°~30°,在脐部用针穿刺,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m Hg,置入10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检查证实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后,在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和右腋前线平脐3处(若为胃溃疡穿孔可选在左锁骨中线平肋缘处)分别设置三个操作孔。尽量吸净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及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然后用3-0无损伤缝线在穿孔处沿纵轴“8”字或间断镜下手工缝合3~4针,进针时距穿孔边缘至少0.5 mm,以免打结时组织裂伤,必要时大网膜覆盖,检查修补穿孔处无渗液后,大量生理盐水及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于孔置引流管1根从右腋前线平脐处穿刺孔引出。术后继续给予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抑酸药及抗生素治疗。
2 结果
36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溃疡穿孔修补术。镜下见溃疡穿孔直径5~10 mm,其中2例胃穿孔溃疡面较大,术中病理检查除外恶性病变。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60 min;术后12~24 h离床活动,24~72 h恢复肠胃功能,2~3 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5~7 d,平均6 d,无1例出现并发症。20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8个月,未再出现溃疡病症状,15例胃镜检查示溃疡均已愈合。
3 讨论
1990年国外等首先报道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国内学者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手术[1]。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有以下优点:手术视野大,在腹腔镜引导下可充分吸净穿孔溢出的胃内容物,清除脓苔,并可广泛冲洗腹腔,最大限度地清除潜在腹腔感染灶,并且对腹内脏器干扰小,术后患者康复快、痛苦轻、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低;腹腔镜探查可明确诊断,尤其适用于非典型的溃疡病穿孔,如膈下无游离气体,穿孔前无溃疡病史和老年的溃疡病穿孔等,既能明确诊断,又可手术修补[2]。本组6例术前无法排除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避免了盲目开腹[3];腹部无手术切口,无需拆线,缩短了住院时间。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有缝合修补法和粘补法两种。粘补法操作较简单,所用粘补剂为生物制品,价格较贵,粘补效果不可靠,有术后短期再发穿孔的可能[4,5]。缝合修补法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并且费用较低,疗效可靠。本组20例均采用缝合修补法,腹腔镜下修补术手术方法与开腹手术大体相同,手术操作上需注意以下几点:气腹压力控制在15 mm Hg以下,以免因气腹压力过高而致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胃穿孔,患者年龄偏大或溃疡面较大,边缘不规则疑为恶性病变时,最好先取活检,以免胃癌漏诊,若为癌变应及时剖腹行胃癌根治术。本组胃溃疡穿孔病例中有3例年龄>50岁,2例溃疡面较大,直径>20 mm,术中用活检钳取穿孔周围组织行快速病理检查,均为良性病变。修补时应在距离穿孔稍远处的正常组织进针,全层缝合,以免打结时组织裂伤;冲洗腹腔时患者体位稍向右侧倾斜,边冲洗边吸引,要吸净右膈下间隙、右结肠旁沟及膀胱直肠陷凹的脓液;穿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即使术后有少量渗漏,亦被及时引流,不会在腹腔内积存。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适应证与传统开腹手术基本相同,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手术者,穿孔时间超过12 h,且腹腔内感染严重者;患者年轻,穿孔及周围瘢痕较小,溃疡仍有治愈可能者。但对于溃疡合并幽门梗阻,恶性肿瘤穿孔,溃疡面积较大难以修补;穿孔部位无法充分显露,如胃肠后壁的穿孔;急性腹膜炎时重度腹胀,腹腔内组织器官广泛严重炎症;其他如高龄,合并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不能耐受气腹及不适合建气腹等情况,应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沈炎明,仇明,郑成竹.腹腔镜手术在胃、十二指肠球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17-18.
[2]廖伟春,罗宇芳,卢爱华.腹腔镜在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1):28-29.
[3]李波,胡三元,亓玉忠.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应用体会.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4):202.
[4]蔡小勇,陆文奇,卢榜裕,等.腹腔镜治疗外科急腹症122例临床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4):322-323.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4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
消化性溃疡穿孔以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常见,所占比例为90%[1];穿孔是溃疡病后期严重的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刀割样剧痛,弥漫性腹膜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感染性休克等。其发病特点是急骤、严重、凶险,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才是关键。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溃疡穿孔修补术来治疗该病[2]。为此,我们研究胃大部分切除术和穿孔修补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方面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1.58±6.60)岁;平均病程(5.7±3.2)h。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2.77±6.85)岁;平均病程(5.8±3.4)h。两组患者的入选标准:①具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表现,如上腹刀割样剧痛等症状;②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③手术证实为穿孔,且腹腔内有感染存在(有大量脓性渗出液);④排除并发出血和梗阻的并发症;⑤排除临床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肚脐的上缘进行穿刺以建立人工气腹,然后放进10mm大的腹腔镜进行观察,接着选取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左侧2cm的点作为主操作孔进行穿刺,放入10mm大的腹腔镜。选取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的点作为辅助操作孔进行穿刺,放入5mm大的腹腔镜。完全暴露穿孔部位,对穿孔进行缝合,用大网膜进行覆盖。对腹腔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常规给予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
1.2.2 对照组 首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在右上腹腹直肌或正中部位切开,在切口处进入腹内,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然后对腹腔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最后关闭腹腔。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常规给予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
1.3 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长短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比较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穿孔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发病率是7/10万,可见于任何年龄。研究发现,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逐渐应用,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同时使得择期手术率下降。虽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溃疡穿孔的发生率并没有下降[3]。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症,来势急、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因此,临床应采取措施控制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的症状。
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其主要机理在于减少胃酸的分泌。研究发现,虽然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控制,但是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很高,尤其是胃癌的发生率,可以高至3%~5%[4]。而穿孔修补术具有简单有效、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研究表明,由于穿孔修补术对溃疡的治疗并不是非常彻底,使得溃疡很容易复发。因此,在进行溃疡穿孔修补术后,需要配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等抑酸药物,使其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该研究发现,溃疡穿孔修补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溃疡穿孔修补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时效果很佳,但是需要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等抑酸药物,使患者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Bertleff M J O E,Lange J F. Perforated peptic ulcer disease: a review of history and treatment[J].Digestive surgery,2010,27(3):161-169.
[2] 李世拥.我国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现状与努力方向[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6):467-469.
[3] 谢永铮,史朝辉,马万里.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7):540-542.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 01 0年1月至2 01 3年1 2月我院收治的5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下穿孔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CT、X线、B超检查确诊, 按照入院顺序将51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26例, 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7例;年龄19~73岁, 平均43岁;10例胃穿孔, 16例十二指肠穿孔;发病时间2~15小时, 平均4.8小时。对照组男16例, 女9例;年龄20~75岁, 平均44岁;8例胃穿孔, 17例十二指肠穿孔;发病时间2~1 4小时, 平均5.8小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上腹正中切口, 行传统的开腹修补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修补穿孔的方法[2]。术前患者全身麻醉, 腋下做常规气腹, 压力为14mm Hg, 然后放置腹腔镜, 放10mm Trocar在患者的左锁骨中线肋缘下部, 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部放5mm Trocar。用吸引器将腹腔内容物吸干净, 找到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和穿孔部位, 将孔用持针器夹持带针缝线沿十二指肠纵轴方向全层缝合, 穿孔较小患者缝合2针, 较大者缝合3针, 然后在腹腔内打结, 使用生物胶将缝合处封住, 然后用大网膜覆盖穿孔处, 最后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和盆腔, 并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以及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 P S S 1 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切口都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2)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 4, P<0.0 5) 。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部位会沿消化道黏膜向腹部深层侵蚀以破坏浆膜层形成穿孔, 从而导致十二指肠和腹腔相通, 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甚至休克, 严重者危及生命。我院对收治的5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使用传统的开腹修补术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切口愈合均良好, 用腹腔镜修补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腹修补术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 腹腔镜修补术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传统开腹修补术者。
我们体会, 腹腔镜下修补穿孔手术有以下优点[3,4]: (1) 手术创伤小。传统开腹修补术切口长约10cm, 而腹腔镜手术只需开3个小孔, 直径分别为0.5cm、0.5cm和1cm, 且手术中不会牵拉腹部肌肉, 可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且腹腔镜穿孔可以探查到整个腹腔, 减少误伤几率。 (2) 手术时视野清晰, 对于腹腔内的脏器影响小, 减少术后腹腔粘连, 冲洗干净可减少细菌毒素的吸收, 从而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出血量小。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只在穿过腹壁时有少量出血, 腹腔内基本没有出血。对于溃疡病期长、发作频繁并伴有幽门梗阻的患者, 不推荐使用传统开腹修补术;对于年龄较大、患有心肺等疾病或穿孔部位无法完全暴露、不适合建立气腹的患者, 并不推荐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5]。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 观察组26例, 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修补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切口都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 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及肠梗阻) 发生率也较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修补穿孔手术操作简便,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关键词: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溃疡
参考文献
[1]高远, 林雨冬, 王明元.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12) :926.
[2]卜震.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1) :71.
[3]吕旭东.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4) :257.
[4]Benoit J, Champault GG, Lebhar E, et al.Sutureless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perforated duodenal ulcer[J].Br J Surg, 1993, 80 (9) :1212.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5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8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技术治疗, 其中男性患者60例, 女性患者23例, 平均年龄为 (52.34±3.41) 岁;67例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技术治疗, 其中男性患者52例, 女性患者15例, 平均年龄为 (53.12±4.36) 岁, 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和记录, 患者的发病时间大概在2~45 h, 他们的穿孔部分大概有胃小弯部, 胃窦处和其他部位等三个地方。经过检查和询问, 这些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 (P>0.05) , 没有其他重大疾病的症状, 并且体力可以耐受外科手术的治疗, 他们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自愿接受本次试验。
1.2 方法:本文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5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8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技术治疗, 67例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技术治疗, 恢复一段时间之后, 对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统计。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主要从血清检测结果、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患者术后在院接受护理时间等四方面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如下:①血清检测:取患者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于血清放射性同位素检测试剂盒中进行胃泌素水平检测。②肠鸣音的恢复时间检测:手术后每隔六个小时与患者的腹部相同的四个点听并记录肠鸣音的发生次数, 如果每分钟发生三次以上则可认为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水平。③肛门排气时间:由患者自己记录手术进行后第1次的排气时间。④恢复时间: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后的日期和出院日期。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的身体指标和恢复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 发现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开腹修补手术组患者, 血清胃分泌素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正常, 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恢复时间等都比开腹修补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时间短, 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见表1。
3 讨论
胃穿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发病非常急, 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 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 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外科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促进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 从而降低了胃泌素的水平, 使患者的胃功能受到损伤。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时将胃镜深入到患者的消化道内, 然后在电脑上将患者胃部的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 使医师可以非常准确的找到患者的伤处所在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2], 对患者伤害小, 风险低,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功能的破坏程度小, 便于患者身体的快速恢复。本文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5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8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技术治疗, 67例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技术治疗, 恢复一段时间之后, 对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接受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接受开腹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 病情恢复时间短, 不容易发生恶化, 很少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 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手术在胃穿孔患者的治疗中相比于开腹修补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快, 效果显著, 肠胃功能没有受到手术的影响,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值得在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家著, 孙海涛.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手术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7) :92-93.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5月我院诊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112例, 其中男69例, 女43例;年龄21~81 (38.1±6.6) 岁;胃溃疡病史2~37 (8.3±2.6) 年;胃穿孔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为1~48 (9.5±4.2) h。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治疗组男35例, 女21例;年龄21~79 (38.6±6.9) 岁;胃溃疡病史2~35 (8.2±2.7) 年;胃穿孔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为2~48 (10.1±4.0) h。对照组男34例, 女22例;年龄23~81 (37.9±6.5) 岁;胃溃疡病史2~37 (8.3±2.9) 年;胃穿孔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为3~48 (10.6±4.3) h。2组性别、年龄、胃溃疡病程及诊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 术前予常规术前准备、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等。建立气腹, 插入脐部鞘管及腔镜行腹部探查, 根据胃穿孔部位建立余鞘管。于腹腔镜下清除腹腔脓液, 并用吸引器通过穿孔伸至胃腔内吸除胃液, 用腔剪剪取穿孔边缘组织行病理检查, 仔细观察穿孔缘, 确定为非癌性穿孔后用4号丝线于距离穿孔边缘5~8mm处全层间断缝合2~3针, 以大网膜覆盖固定修补处, 吸尽腹腔内渗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穿孔部及下腹部分别留置引流管。 (2) 对照组术前准备、麻醉及插管方式均同治疗组。上腹正中部作一10~15cm横切口, 行穿孔探查, 切除胃穿孔边缘组织行病理检查, 胃穿孔修补方法同治疗组, 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缝合切口后留置引流管。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腹痛情况, 同时给予禁食、抑酸、胃肠减压、补液、肠外营养及抗感染治疗, 出院后继续口服抗消化道溃疡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2 结 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治疗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 其中感染2例, 组织损伤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6例, 其中感染9例, 组织损伤5例, 中毒性休克2例, 其中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急性胃穿孔是溃疡病或胃癌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也是五大急腹症之一, 占溃疡病住院治疗患者的20%~30%[3]。传统采用开腹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溃疡急性胃穿孔, 但存在术中出血较多、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
急腹症的腹腔镜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4]。腹腔镜手术是在密闭的腹腔、盆腔内由医师在直视监视屏幕下进行的手术操作[5], 与传统开腹手术区别在于, 手术为非开腹性, 术中腹腔未暴露于空气中, 除手术部位外其他部位未受不必要干扰, 且切开、止血等操作依靠电凝完成, 手术部位残留异物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 且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综上所述,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向长茂.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 2012, 32:81-82.
[2]陈魁夫.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40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34) :7519-7520.
[3]国同歌, 李鑫, 陈勇.腹腔镜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2) :590-591.
[4]陈伟, 陈应果.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 2011, 40 (11) :1102-1103.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6例,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7例;年龄38~74岁, 平均 (48.5±4.1) 岁。试验组男23例, 女15例;年龄34~73岁, 平均 (48.1±3.9)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腹修补术:实施全身麻醉, 采取平卧位, 并进行气管插管, 做10~15 cm切口位于上腹正中, 将腹膜切开, 并对腹腔内液体进行彻底吸除, 之后逐步结扎, 并于丝线间断进行穿孔缝合, 将大网膜覆盖。试验组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 并进行全身麻醉, 术前接好各种导管, 并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 根据穿孔位置, 进行其他鞘管创建。之后使吸引器进入胃腔, 将胃液吸除, 并选取少量穿孔边缘组织, 给予病理检查, 确诊为非癌性穿孔后, 结扎于8 mm处穿孔边缘的全层间断, 并使大网膜于穿孔处进行覆盖并固定。若经病理检查为癌性穿孔, 则应于浆肌层间断处进行结扎, 使用明胶海绵固定, 将腹腔内渗液完全吸除。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以感染、腹腔脓肿及穿孔复发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冲洗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感染4例, 穿孔复发3例, 腹腔脓肿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8.9% (11例) ;试验组未出现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活动性溃疡基底组织坏死, 通过浆膜层, 导致腹腔为胃连通, 进而造成胃内容物流入腹腔, 其是导致急性胃穿孔出现的主要原因[3]。且因其起病急、病情凶的特点, 一旦确诊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否则易引发严重并发症, 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试验组明显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冲洗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原因为腹腔镜修补术手术视野较广, 探查范围大, 可有效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4];同时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中较少的腹腔脏器暴露于空气下, 因而较少程度上受到环境及细菌的影响, 有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预后效果较好。原因为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 可对食物残渣及消化液进行彻底清除[5],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急性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助于加快治疗进程,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兆雄, 齐崧旭.经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 (8) :237.
[2]赵春龙.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 32 (1) :74-75.
[3]陈本阳.急性胃穿孔采取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处方药, 2015, 13 (12) :131-132.
[4]唐夏玉.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 (9) :1169-1170.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胃穿孔(AGP)行单纯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A组:32例患者,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B组:32例患者,接受单纯修补术?结果 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A组并发症分别为9.4%? 34.4%,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其有效率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医疗成本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胃穿孔;单纯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
急性胃穿孔(Acute gastric perforation,AGP)是一种急性危重急症,其中暴饮暴食是其主要诱发因素之一[1,2]?对AGP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治疗效果及挽救患者抢救时间显得意义重大?本院对32例AGP患者进行行单纯修补术,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GP患者,年龄为31-65岁?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2例患者,男22例,女10例,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B组: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接受单纯修补术?2组皆于2010.1-2012.2在我院治疗?基本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右上腹直肌处作切口,选取毕II胃切除术胃空肠吻合的方式,将远端胃组织切除,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毕I式或毕II式?
1.2.2 治疗组:探查及腹腔的清洗等同对照组,采用全层缝合3-4针可选用7号丝线对穿孔病灶进行处理,在其外选用大网膜进行覆盖?结扎?加固处理,最后在患者的腹腔内留置引流?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失血量?术中并发症等指标?
1.4 疗效评价 (1)治愈:术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手术達到预期效果,对消化?进食等功能没有造成影响;(2)有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消化和进食功能略受到影响;(3)无效:术后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好转,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执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存在差异,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B组32例患者中,15例治愈,1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30/32)?A组32例患者中,8例治愈,16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0%(24/32)?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
2.2 两组手术失血量比较
B组和A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9.9±9.4 ml,92.2±11.2 ml,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B组和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2±18.2 min,152.4±19.1 min,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和A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4±0.6 d,12.2±0.8 d,B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B组32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A组32例患者中,术中有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4.4%(11/32)?B组并发症远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争取能够使AGP患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选择理想的手术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可以解除病痛,还能够尽快恢复健康?胃大部切除术对AGP进行治疗的历史较长,可以降低溃疡复发率,在一次手术过程中,通常可以同时对胃穿孔和胃溃疡两种病变进行解决?但由于术后常因胃容量减少及胃肠出入道改变等原因而导致患者出现食量减少?消瘦?贫血?倾倒等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目前临床对传统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已经减少使用?而单纯修补术用于AGP,其疗效及安全性皆比较高[3,4]?
本组资料显示,B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3.8%?A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5.0%?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32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A组32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4.4%(11/32)?B组并发症远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这提示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其有效率及综合疗效远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能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和患者医疗成本,同时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和胃大部分切除术相比,优势明显?这和于年华等[5]的研究结果相符?于年华等的研究显示,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其有效率高达92.1%,且综合疗效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少?
综上,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其有效率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医疗成本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虎.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1623-1624.
[2] 薛玉龙,刘建洛.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7):75-76.
[3] 董义臣.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对比[J].健康大视野,2013,21(6):8-8.
[4] 梅策略,黄孟.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15):2387-2388.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急诊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 (1) 患者均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及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2) 穿孔直径<1.0cm; (3) 穿孔时间在24小时内。排除标准: (1) 伴有消化道大出血、幽门梗阻及癌变的患者; (2) 以往有上腹部开腹手术史。其中男76例, 女54例;年龄34~85岁, 平均 (48.7±5.8) 岁;穿孔时间2~21小时, 平均 (9.4±2.8) 小时;十二指肠溃疡88例 (67.7%) , 胃溃疡42例 (32.3%) 。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穿孔时间和溃疡类型等方面接近。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开腹手术:患者取平卧位,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胃溃疡者取左侧经腹直肌切口, 十二指肠溃疡者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 切开腹膜, 找到穿孔部位, 间断或8字缝合修补穿孔并用大网膜覆盖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予以直接修补, 胃溃疡穿孔需取活检排除溃疡癌变后再行修补术) , 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1.2.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体位、麻醉方法同对照组, 脐部穿刺建立CO2气腹。脐下置入腹腔镜作为观察孔, 分别于左锁骨中线平脐处及左腋前线肋缘下穿刺5mm Tr ocar作为操作孔, 探查腹腔吸净脓液和渗液, 暴露溃疡穿孔处, 缝合方法同对照组。反复冲洗腹腔, 放置腹腔引流管, 关闭穿刺孔, 术后常规胃肠减压至恢复排气。
1.3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2) 术后随访5~41个月, 记录溃疡穿孔复发率。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 (6.3%) , 其中切口出血、腹膜血管损伤各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 (27.3%) , 其中腹腔感染10例, 切口出血4例, 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残余脓肿各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溃疡穿孔复发4例 (6.1%) , 观察组复发2例 (3.1%) , 两组复发率接近。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常用的手段, 以往多采用开腹修补术, 手术创伤大, 术后伤口裂开、肠梗阻、腹腔粘连的发生率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基层的普及, 医生操作更熟练,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腹腔镜下手术切口小, 对腹腔内部脏器干扰较少, 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 气腹后视野较开阔, 可较彻底地吸净腹腔内脓液及渗液, 消除腹腔污染, 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结果发现,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溃疡穿孔复发率接近, 表明两组在远期疗效方面效果相当。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较传统开腹术有较大优势, 但术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寻找穿孔部位:穿孔部位多在纤维素及脓苔聚积或大网膜包裹处, 用吸引器稍加分离即可找到, 必要时挤压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 可见穿孔处有气泡或胃肠内容物溢出则确认。 (2) 穿孔缝合:沿着胃十二指肠长轴方向作全层缝合, 较大的穿孔可使用生物胶粘, 再取游离大网膜覆盖并使用缝线固定于穿孔处, 注意进出针部位距穿孔边缘>0.5cm, 避免打结时切割胃肠壁。 (3) 腹腔冲洗:术中修补前先用吸引器吸净肝肾隐窝、脾肾隐窝、肠间及盆腔等部位的脓液和渗液。修补后用盐水反复冲洗腹腔直至冲洗液澄清, 并应变换体位使冲洗更彻底, 再用稀释的聚维酮碘液冲洗腹腔, 减少术后腹腔残余脓肿发生。 (4) 术中病变组织活检:如术中发现穿孔周围组织灰白僵硬或高度怀疑为癌变者, 应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确诊者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术比较,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复发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普外科行急诊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 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4例, 分别采用开腹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541个月, 记录溃疡穿孔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镇痛药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溃疡穿孔复发率接近。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术比较, 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及患者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复发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复发
参考文献
[1]宁良树, 王新, 尹传华, 等.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4) :265.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推荐阅读:
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10-05
腹腔镜穿孔修补术06-18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06-16
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07-31
腹腔镜修补术05-10
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07-18
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05-31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07-29
腹腔镜修补疝气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