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切除术

2024-05-15

腹腔镜下切除术(通用12篇)

腹腔镜下切除术 篇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为各种良性胆囊病变需要行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其适应证的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原列为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的部分患者,在有经验的腔镜外科医师的操作下,也能顺利完成LC术。选取临床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对其手术室护理完成手术配合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1岁。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30例,急性胆囊炎25例,胆囊息肉5例。回访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在97%,经治疗均痊愈。

2 护理

2.1 术前物品准备

常规物品,敷料包:腹口包、手术衣。二氧化碳气瓶于手术前1 d检查气量和压力表。准备消毒好的钛夹、拭镜纸、防雾剂、一次性镜套。备好开腹手术用器械,以备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所需。

2.2 心理护理

胆绞痛急性发作可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恐慌,常有濒死感。疼痛发作时,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主诉,用恰当的语言对疼痛的原因给予解释,以消除患者的焦虑或恐惧心理。耐心讲解腹腔镜下手术的优点和术中、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从而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3 术中配合

2.3.1 患者准备巡回护士将患者接至手术室后,施行术前三方确认制度 (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 ,无误后监测生命体征,配合麻醉施行全麻插管,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18号留置针) ,摆放体位,取头高15~20°,向左倾斜15°,以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区,双膝用保护性约束带固定,双肩用肩托托住,约束带固定,正确放置负极板,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皮肤勿接触金属物。

2.3.2 连接好腹腔镜系统,预先检查手术器械功能是否正常,手术器械有无绝缘或不完整,以免术中发生故障。由于手术所需设备复杂多样,手术开始前应清理各种管道,以保证术中不相互缠绕影响操作,浪费时间。备好50~80℃的无菌生理盐水于保温瓶中预热腹腔镜1~2 min,取出、擦干,避免操作镜插入腹腔后体内与镜面的温差造成镜面雾化,影响观察。

2.3.3 器械护士应提前于手术医师20 min洗手上台,将经熏蒸或浸泡消毒的腔镜器械务必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拭干,按要求安装好各组件。巡回护士于手术开始前将机器和脚踏开关放置于合适位置,并接通电源,检查好各开关。将电刀负极板贴于患者肌肉丰富处。连接各种管道和导线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密切配合,摄像头和冷光源导线避免打折和扭曲,保持图像清晰,输出良好,管道通畅。向腹腔充入CO2气体时,开始应用低流量,待充入2 L左右后改为高流量,以防止气腹针位置不当造成并发症。术中按要求调整患者体位,密切观察患者,保护和固定好患者的肢体。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节各仪器输出按钮。器械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充分了解各器械的用途及使用,迅速准确传递术中所需一切器械。配合过程中,各器械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保护其尖端。手术过程中保持显像清晰,镜头放入腹腔前调整好焦距和黑白平衡,镜头前端沾染体液或起雾时,及时擦拭干净和涂抹防雾油。经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应用表明,可采用碘伏作为防雾剂,效果良好,且无需用热盐水温烫镜头。正确判断手术进程,迅速准确的将每一件器械以最佳使用状态传递给医生。器械应轻拿轻放,保持整洁,手术过程中,内镜容易沾上凝固和碳化的组织和血迹影响清晰度而延误手术,应及时清除擦拭和预热,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常规备好开腹器械,如遇到腹腔内广泛粘连或意外情况时,立即清点手术物品。手术结束后,按操作规程关闭机器。电刀的输出数字应先归零,气腹机放尽管道内余气,再关闭电源。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是利用腹腔镜和电视摄像机,将腹腔内的情况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医生通过腹壁上3~4个小戳孔,利用细长的手术器械进行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能正确进行腹腔镜手术的物品、器械、仪器设备的准备和操作,熟练掌握配合步骤,使手术医师在手术进程中得心应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在腹腔镜器械和仪器管理方面,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了各种器械仪器的处理、保养及操作注意事项,确保了仪器、器械在工作中的正确运转。提高了手术质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缓解了医护之间经常因手术器械不足或欠缺而造成的矛盾。LC的护理量少是其最大的优点。术前护理应确保患者在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术后应重点观察有无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腹腔镜下切除术 篇2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点及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8月-2013年6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8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愈出院。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及术后积极的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097-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3.051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以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疼痛轻、瘢痕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omy,LC)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手术方法,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良性疾病的最佳选择,并且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剖腹胆囊切除术[1]。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8月-2013年6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8例,均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男46例,女32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9岁。入院诊断胆囊结石36例,胆囊息肉28例,慢性胆囊炎9例,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5例。术前伴有高血压病史8例,糖尿病史6例,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7例。本组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无明显手术禁忌证,78例患者平均住院6 d,术后出现皮下气肿2例,术中因腹腔粘连中转开腹4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3例,78例术后均预后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出现。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78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分别在患者脐上缘、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右侧腋前线以及上腹正中近剑突处,做直径0.5~1.0 cm的4个小孔。以CO2建立气腹,压力控制在9~12 mm Hg,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自孔内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后,在显示屏下进行操作。

1.2.2 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 因腹腔镜治疗疾病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在我国开展的较晚,因此,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疾病,及疾病的预后了解不多。术前患者常常伴有紧张与焦虑等,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向家属及患者讲解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措施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态度要诚恳,语言通俗易懂,对患者及家属要不厌其烦,或者结合图片、宣传栏、录像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LC的特点及治疗的意义。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应当给予明确、积极的信息,必要时介绍其他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感受,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使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术前给予备皮,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与普通的腹部外伤手术不同,因需要行右侧肋缘下及脐周围多部位戳孔,需清洁皮肤的范围较大,尤其对脐内的污垢必须清洗干净,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几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术前行肠道准备,清洁肠道。嘱患者按时口服肠道准备药物3 d,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单位/次,口服,2次/d;甲硝唑0.4 g/次,口服,2次/d;减少肠道内细菌,防止肠道内细菌移位。术前3 d给予番泻叶代茶饮,术前晚上给予温肥皂水800 ml灌肠,排空肠道内的大便及气体,减轻肠胀气、减少肠道内粪便,增加气腹的空间。

准备行LC的患者对身体状况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心肺功能的情况,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术前对重要脏器进行检查,如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的检查,除外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肺部感染等,本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占9.6%,合并有高血压病的占10.2%,有老慢支肺部感染的占3.4%,术前均给予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9.0 mmol/L,给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140/90 mmHg,给予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上述疾病稳定3 d后实施手术,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做好患者术前备血、皮试等各项准备工作,术前30 min置入胃管接负压吸引器,吸出胃内容物,即增加气腹的空间,又避免了手术穿刺时的副损伤;置入尿管接无菌引流,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减少穿刺时膀胱的损伤,同时增加气腹的空间。术前2 d忌食豆类、奶类等易产气的食物,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前1 h给予静点抗生素,减少腹腔及戳孔的感染几率。

1.2.2.2 术中护理 LC手术需要建立CO2气腹,作为介质辅助手术操作。气腹机的压力一般为11~13 mm Hg,年老体弱、心肾功能不良的气腹压力应降到8~10 mm Hg,减少由于气腹建立后膈肌升高对心脏的压迫。在建立气腹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气腹机显示的各项指标,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术前应充分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评估对手术的耐受性。手术结束后要触摸患者的胸腹部皮肤,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的发生。

1.2.2.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回病房,应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窒息。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改半卧位。要给予吸氧,继续吸氧2~4 h以上,氧流量2~3 L/min,以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尽快恢复血气平衡。密切观察有无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及时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等生命体征,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带气管插管的观察呼吸道情况,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及时给予吸痰,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腹腔留置引流管的观察引流液的多少、颜色、及性质等,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

术后去除胃管,留置胃管的应给予口腔护理,2~3次/d。留置尿管的应给予0.1%新洁尔灭擦洗尿道外口,2~3次/d,防止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如果手术时间长,术中CO2气腹易引起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气体栓塞等。穿刺不慎易引起腹腔内脏器损伤及腹膜后大血管损伤等[3]。如出现血压下降,则应考虑有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如果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要及时观察引流量、引流液的颜色等,并保持引流通畅;如引流管引出液体为胆汁考虑是否有胆管损失的可能[4]。如尿量减少,应考虑有急性肾衰的可能。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膜刺激征,做好血压、脉搏、呼吸等的监测。

严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红肿、渗血、渗液。防止术后出现戳孔出血流入腹腔或渗透敷料而危及生命。如果戳孔有血性液溢出,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必要时给予重新缝合。防止出现穿刺孔的感染、愈合不良、内脏脱出或穿刺孔疝等疾病的发生。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脐上穿刺口渗液,经给予切口LD-300砷灯理疗,30 min/次,2次/d,后治愈出院。有2例患者出现戳孔渗血,经给予缝合皮下级加压包扎后,治愈出院。

LC患者与开腹手术患者不同,建议早期进食,因可起到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负氮平衡的作用。术后当天禁食水,次日可进流质,少食多餐,可避免术后腹胀并能促进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1周后可进普食,宜进低脂易消化的食物,禁食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无并发症者可于手术后3~4 d出院。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嘱其术后2周内严禁患者高脂饮食,如出现腹胀、腹泻、腹痛、黄疸、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

LC术后提倡患者应早期活动,患者卧床休息、运动减少,因疼痛致患者呼吸浅表,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淤积出现肺部感染。如果推迟下床活动时间易引起腹胀、肠粘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意义,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术后6 h给予半卧位,定期给予糜蛋白酶4000 U,氟霉松2 mg,庆大霉素8万单位,雾化吸入,或给予吸入用异丙妥2 ml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指导患者深呼吸、排痰、给患者翻身拍背等活动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抬高下肢、笔者所在医院常规给予淄博先锋医疗器械厂的下肢按摩气垫泵,按摩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2.4 出院指导 做好患者出院的指导工作,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出院2周内给予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为主,忌食高脂肪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禁烟、禁酒,适当控制饮食量。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嘱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处理。并留给科内联系电话,有情况随时咨询,要做好解答工作。结果

本组78例患者采用LC后,经给予治疗并配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平均住院6 d左右,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讨论

LC手术是近年兴起的一项技术,也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外科手术逐渐向微创化、创伤小的方向发展,并逐渐为患者所接受,LC技术即为此项技术应用的典范,是开腹手术所无法比拟的。此项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亦有一定的适用证及禁忌证。因此,术前充分了解手术的适用证及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患者,既可以减少术中副损伤的发生,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很大的作用。

术前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及术后护理,对患者的顺利恢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由于患者缺乏对LC的了解与认识,因此,从笔者所在科室开展LC以来对患者的护理中体会到:选择合适的患者,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指导,稳定患者情绪,是取得患者配合的前提;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防止并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腔出血、胆汁漏、切口感染、渗出等,积极预防并发症和严格的饮食管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并做好术后患者的随访工作,对患者的预后级康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探讨 篇3

2004年以来我科引进腹腔镜,应用于胆囊切除术(LC)50余例,其中麻醉方法选择有全麻气管插管和持续硬膜外麻醉配合瑞芬静脉输注,通过对比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病例,管理恰当,后一种麻醉方式能达到让患者术中保持清醒并配合,麻醉效果满意,感觉舒适,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配合静脉全麻患者标准:ASAⅠ-Ⅲ级,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心肺功能良好,能合作的择期LC术患者22例,年龄20~65岁,其中男16例女6例。术前常规使用阿托品和鲁米那。行T8-9间隙穿刺,向上置管4cm,麻醉平面控制在T4-12。瑞芬1mg+生理盐水配成50ml,气腹开始前5分钟开始输入,初始速度4ug/kg/h,术中以4-10 ug/kg/h 输注维持。气腹压力为12-13mmHg。术中硬膜外定时给药,患者面罩吸入纯氧2L/min,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关气腹时停止输注瑞芬。选择全麻气管插管方法的患者28例均是身体状况不满意,考虑硬膜外麻醉风险,估计手术有一定难度病例,常规全麻诱导后插管成功,术中用麻醉气体异氟烷加肌松药维库溴铵维持。关气腹停肌松药和麻醉气体。

2 结果

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常规面罩给氧,静脉输注瑞芬,术中患者可保持清醒并合作。有10例患者述轻微头晕感,经解释后都很好地配合完成了手术,其中4例患者在以4 ug/kg/h输注瑞芬时入睡,轻唤即可睁眼,对答准确。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一过性血压下降(硬膜外麻醉所致,),予以麻黄碱静注,或(及)快速补液很快纠正;其中2例出现恶心、呕吐,此时血压明显下降,给予麻黄碱,胃复安静注后好转,其原因分析可能主要是由于硬膜外阻滞导致血压下降,脑缺氧所致。所有患者SPO2均维持在95%以上。未见与瑞芬有关恶心呕吐发生。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述胸口压迫感,减小气腹压力至10 mmHg后好转,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因气腹或牵拉胆囊不适改用全麻。气管插管全麻病例均采用气体麻醉配合肌松药维持,虽然术中平稳,但术毕病人呼吸管理复杂,催醒时间偏长,醒后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燥动不适,术后病人送回监护室增加护理难度。而且由于条件所限术中病人吸入异氟烷量无严格标准,呼出气体全部释放在手术室空间,不仅造成麻醉成本偏高,而且对工作人员身体不可避免有一定伤害。

3 讨论

LC手术气腹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大;CO2刺激膈肌,牵拉胆囊均可产生难以忍受的肩背不适、牵拉痛,需辅以镇静镇痛药物;高平面的硬膜外麻醉等诸因素更加重了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因此,LC手术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是不可取的,常规选择全麻或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的μ受体激动剂,与μ1受体亲合力最高主要产生镇静、镇痛和心率减慢作用;对μ2受体占据很少,故产生呼吸抑制、欣快,恶心呕吐较少。瑞芬起效迅速,与其它阿片类药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进入体内后可被血浆和组织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即使大剂量、长时间输注,也能被迅速清除,极少蓄积。Servin等的研究表明,瑞芬可以为局部及区域阻滞麻醉提供镇痛,阻滞前5分钟先给予瑞芬0.1 ug/kg (6 ug/kg/h),然后以0.05-0.025 ug/kg/(3-1.5 ug/kg/h维持,可以提供有效的镇痛,并保持足够的肺泡通气量,患者术中可保持清醒。瑞芬从0序开始输注至稳态浓度非常迅速,约5分钟达最后浓度70%,10分钟达稳态浓度95%,所以很适合基层医院麻醉管理。我们采用持硬麻醉辅助瑞芬持续静脉输注的麻醉方法用于LC手术,硬膜外麻醉镇痛并使腹肌松弛;瑞芬4ug/kg.h气腹前5分钟持续静脉输注,体内快速达一定的血药浓度,其镇痛作用可消除气腹不适。术中以4-10 ug/kg/h输注维持,可有效消除气腹不适及胆囊牵拉痛,而患者可保持清醒,自主呼吸无明显抑制。但是持续硬膜外麻醉辅助瑞芬静脉持续输注用于LC手术,我们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1、硬膜外麻醉效果应确切,麻醉平面应达到T4-12,术中硬膜外按时提前追加局麻药,以保证镇痛完善,肌松良好。这是硬膜外麻醉下完成LC手術关键。2、瑞芬持续静脉输注剂量个体差异大,剂量调整从大到小。我们一般是气腹完成后患者无不适,即以2 ug/kg/h 输注,再根据病人情况或增或减量维持,以无气腹不适及胆囊牵拉痛而量最小为原则。不要在硬膜外麻醉效果不理想时试图用大剂量瑞芬弥补,其结果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3、气腹压力根据年龄、胖瘦、性别等因素个体化,一般在9-13mmHg,以能满足手术要求而压力最小为原则。4、术中常规备置麻黄碱,阿托品等抢救药物。因为此手术要求麻醉平面较高,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若麻醉平面达到T2以上,可阻滞心加速神经,使心率减慢。瑞芬可能加重心率减慢。特别在气腹时易出现循环剧烈波动(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患者更易发生),一旦血压下降超过30%,立即给予麻黄碱6-10 mg;心率低于55次每分钟,阿托品静注0.3mg。5、常规面罩吸氧2L/min,6、严密监测BP,P,ECG,SPO2。

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3例,女19例;年龄区间为39岁~72岁,平均年龄为54岁。经检查,所有患者都已确诊为肝癌病症;心、肺、肝、肾等器官在手术实施前都处于正常状态。

1.2方法

1.2.1术前访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病情等进行了解,并做好巡视工作,熟悉该手术的操作方法与手术优势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缓解其术前存在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医护人员还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要叮嘱患者禁饮6 h,禁食12 h,检查患者头后仰状况、嘴的张口度以及取出假牙。

1.2.2术中配合医护人员要对所有患者进行气管内全麻,并给予患者深静脉留置。医护人员要协助患者取平卧分腿位,妥善固定患者的双上肢,并且患者右上肢的外展不能大于90°,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臂丛神经麻痹现象。医护人员要站在左侧对患者进行麻醉,其体位要处于头高脚低的状态。对于仪器的摆放位置,可在患者的左侧放置工作站,在患者的右侧放置超声刀主机,这样能在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采用碘伏对皮肤进行消毒,患侧铺一条中单、四条巾,将中单铺置在患者身体的两侧,并在患者的双腿上铺置2条中单。把超声刀线、电凝线、光纤、摄像头等连接正确后,要固定稳妥。首先,医护人员要选择11号刀,在脐下行1 cm纵行手术切口,建立气腹。其次,再根据肝脏肿瘤位置的不同,可对剩余3个切口处进行灵活选择,在剑突下右跟左肋缘锁骨中线行切口,表示肿瘤在患者的左侧;在剑突右跟下右肋缘腋前线以及肋缘锁骨中线行切口,表示肿瘤在患者的右侧。

肿瘤切除在腹腔镜下的护理配合:1医护人员要对肿瘤的位置以及大小进行观察;2把左三角韧带和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和左冠状韧带,用电凝钩或者超声刀等器械离断,电切功率的瓦数可由医护人员实施调节。3为避免左三角韧带内的后方上缘肝静脉出现出血现象,医护人员要提前准备好吸收钛夹钳以及结扎夹钳等。4在分离时采用腔镜解剖刀,可阻止左外叶血流现象出现,所使用的仪器则是可吸收钛夹。对肝组织采取离断,则需要在肿瘤边缘2 cm左右处进行逐层实施。5待肿瘤切除后,把可吸收钛夹松开,并用电凝钩对肝切面渗血点实施止血,依照情况不同,肝创面可选用鱼钩针缝合。6将积血吸尽,冲洗蒸馏水,在潘氏管引流中安放肝切缘面。7在腔镜标本袋中将标本取出。

切除中使用电凝钩、超声刀,止血采用电凝钩,术中可吸收钛夹,墙内切割闭合器,鱼钩针。

1.2.3手术完成后按照顺序将腹腔镜器械拔出,并把腹中的气体放出,最后取出内镜。在患者的肋缘下有脐旁和剑突两处切口,采用7号线将其进行缝合,其次在缝合皮肤时要使用角针1号线,完成后再将小敷贴贴在患者的伤口处。另外,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切口部位的情况,一旦发现出血现象,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1.2.4保护患者体温在外科手术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现象,可引起患者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若室内温度小于21℃,患者的体温就会降低。低温现象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皮肤环境温度差值偏大,明显扩大对流散热以及辐射。21℃为构建气腹的二氧化碳常规温度,若不对二氧化碳加温,可使机体的热平衡受到损害,使得低温现象发生。

2结果

在42例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初期出现出血现象,经医护人员的及时处理,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都得到有效护理,使得患者术后并未出现并发症。

3讨论

肝癌又称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病症,在近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状态[2]。肝癌病症可大致分为两类:继发性与原发性,对于肝癌的治疗,通常在临床中均采用腹腔镜下护理配合方式,该治疗方法不仅安全有效,还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是目前治疗肝癌病症最安全的治疗方法。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下护理配合方式,既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也能提高治疗效果[3]。所谓腹腔镜下护理配合方式,是在手术实施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介绍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点、操作方法等,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要做好相关的手术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检查设备与仪器的状态是否达到标准状态,特别是二氧化碳,是否有充足的贮气量[4]。医护人员还要确保患者皮肤的完好度,防止患者皮肤出现烧伤现象。中转开腹的器械要事先准备好,能够有效避免时间浪费。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此外,由于气腹压力不能大于15 mm Hg,所以医护人员在手术时可将压力调至12 mm Hg,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计时阻断血流,医护人员需要每5 min进行通报1次。在术后给予患者正确的切口缝合处理,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总而言之,在腹腔镜下对肝癌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配合,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手术护理配合情况,包括术前访视、术中配合、心理护理以及手术安全管理等。结果 有2例在初期出现出血现象,但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均得到有效护理,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中实施护理配合,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护理配合,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谭菊花,申玲.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90-2191.

[2]李凤姣,柏艳芳,周怡.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5,12(15):1396-1397.

[3]金明.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108-1109.

腹腔镜下切除术 篇5

作者:钱长春,李军成 危少华,李伟,吴浩荣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术中及时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8例术中及时处理的lc主胆管损伤。所有患者均予手术处理。其中12例胆总管横断伤,行胆管端端吻合;4例肝总管并左右肝管横断伴缺损,2例行胆管成形端端吻合,2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右肝管损伤,例行胆管端侧吻合,1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均放置t管支撑引流。结果 本组均痊愈出院,随访1~6年,无胆管狭窄发生,效果满意。结论 lc胆管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效果好。胆管端端吻合是 治疗 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的最理想方法。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外科治疗

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我们共治疗lc术中主胆管损伤患者18例。现对其处理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lc主胆管损伤,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平均44.3岁。其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占14例;急性胆囊炎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例;胆管解剖变异2例。参照 文献 [1]胆管损伤分类方法:ⅲ型12例,ⅳ型4例,ⅵ型2例。

1.2 诊断 18例主胆管损伤均及时发现,术中主要表现为胆漏17例;肝门部胆管开口16例;近端钛夹位置异常16例。解剖胆囊发现异常管道18例;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胆总管16例;术中胆管造影右肝不显影2例。术中请专家及时会诊诊断主胆管损伤。

1.3 治疗方法 18例均及时手术处理。选用右侧肋缘下切口,充分暴露肝门部,充分探查了解损伤情况。根据探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1)胆管端端吻合,用于ⅲ型损伤,缺损<3 cm。对两端胆管要充分游离,通常可以游离胆管1~3 cm,可同时游离十二指肠外侧腹膜,使吻合口无张力,确保吻合成功;吻合口修剪到正常组织,可预防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本组有12例。(2)胆管成形胆管端端吻合,用于ⅳ型损伤,经胆管游离、修剪、成型、十二指肠外侧腹膜游离后,可以实现两端无张力吻合。本组有2例。(3)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适用于左右肝管、胆管横断伴缺损;右肝管损伤,右肝管断端较短,无法完成胆胆吻合的病例。经游离胆总管远段和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后张力仍大,不能行端端吻合的本组有3例。(4)胆管端侧吻合,用于右肝管损伤同时右肝管较长较粗,容易吻合,而且吻合口无张力。经充分游离右肝管,残端修剪、扩大成形后与肝管侧侧吻合。本组1例。

胆管端端吻合:以无损伤血管夹固定胆管,胆管端端吻合选用5-0可吸收线,间断外翻缝合,由胆管后方缝起,对称缝4针,一并打结,留牵引用。胆管另行纵向切开置入t管,选用和胆管内径相近t管,既能支撑胆管又不压迫黏膜,短臂通过吻合口,然后再行间断缝合,针距以经t管注水不发生渗漏为准。应确保吻合口内壁光滑,无张力、无旋转、无渗漏。温氏孔常规置入腹腔引流管,游离足够的大网膜经t管覆盖吻合口,t管长臂从最近腹壁引出。胆肠吻合:将肝管稍加修整,于断端前壁剪一口,将肝管扩大,或断端修剪成鱼口形,在肠管对系膜缘相应处切开相同大小的开口,以4-0或5-0的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行胆肠吻合,确保黏膜对黏膜、吻合口够大,预防狭窄。胆肠襻长度约50 cm,预防反流,并于胆肠吻合口内放置适当t管支撑。左右肝管同时损伤:予修剪后,两侧胆管相对处剪开,缝合成形,然后与远端胆管端端吻合或与空肠行胆肠吻合常规放置t管支撑,引流管。术中经造影排除远端胆管梗阻因素。

结果

术后或多或少有吻合口胆汁渗漏,经腹腔引流3~14天停止。t管在术后1个月左右予间断夹管。6~12个月经t管造影后拔除。本组18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6年,平均3.3年。无胆管狭窄、肝功能异常、胆管感染发生。

讨论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38例护理 篇6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26—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8月30日,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中位年龄46.8岁 (24~68岁)。原发性肝癌13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13例,肝脏良性占位考虑腺瘤或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肝功能Child A级29例,B级9例。合并胆囊结石4例,慢性阑尾炎1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例。肿瘤直径平均5.7cm(1.5~12cm),肿瘤标志物检测AFP明显增高4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建立CO2气腹,控制腹内压11~14 mmHg。采用四孔或五孔法,根据手术需要分别将手术床向右或向左倾斜30°。肝内外胆管结石者备术中胆道镜检。术中仔细游离拟手术肝叶,控制入肝及出肝血流,离断肝实质,仔细处理肝断面:反复冲洗、彻底止血,避免出血、胆漏,于断面喷洒生物蛋白胶或喷洒、覆盖其他止血材料,于肝断面放置引流管,标本装入标本袋内,经扩大切口取出。

1.2.2 术前护理

1.2.2.1心理护理。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前应给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讲述腹腔镜手术优点如手术切口及创伤要比一般常规开腹肝切除术小、出血少、恢复快及临床开展情况,详细说明手术过程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减轻患者恐惧和紧张心理,取得患者充分信任并主动配合。

1.2.2.2 做好术前宣教工作。①集中讲解腹腔镜技术的相关知识及腹腔镜肝脏切除的成功病例,介绍腹腔镜的优点以及全身麻醉的过程与重要性。②观看自拍宣教片,病人掌握应知应会的、主动配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③,发放腹腔镜技术相关资料,结合病区的术前术后温馨提示,让病人和家属充分了解和掌握术前术后知识。

1.2.2.3术前准备①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②术前保肝、加强营养,增强机体耐受手术的能力。③皮肤准备:按外科上腹部手术进行常规皮肤准备。④手术前禁饮6 h,禁食12 h。

1.2.3 术后护理

1.2.3.1 心电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观察1次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尤其是血压、脉搏的变化,以观察有无术后大出血的发生。

1.2.3.2一般护理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手术采用的是全身麻醉,患者回到病房后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流人气道,术后6 h后血压平稳可抬高床头30°,由于肝脏(半肝切除)切除为减少肝断面出血,下床活动不宜过早,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勤翻身,预防深静脉栓塞及压疮发生。

1.2.3.3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以提高肝脏氧的供给,保护肝功能。同时鼓励病人咳嗽、排痰,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1.2.3.4口腔、尿管护理:禁食及留置尿管期间每天做口腔护理及尿管护理各2次。尿管越早拔出越好,一般于术后1天拔出,拔尿管前憋尿,拔管后及时解小便,减少拔管后尿储留发生。

1.2.3.5饮食护理:肝癌患者大多食欲欠佳,患者术后无腹胀、肛门排气后嘱少量多餐,食易消化的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的流食为宜,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1.2.3.6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无折叠、扭曲和脱落,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引流管护理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堵塞、扭曲和脱落,若引流出较多的血液,每小时达100ml,应考虑内出血,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2.3.7 出院指导: ①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心理,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提高。②注意休息,生活规律,戒烟酒,忌辛辣食物,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物。③每3个月随访1次,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肝胆胰脾彩超或CT。④按医嘱指导出院带药药物的使用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⑤告知患者科室的电话,发放出院温馨卡和健康教育处方。

2 结果:

38例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3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6例,阑尾切除1例,肝肿瘤腹腔镜直视下射频消融16例。38例无死亡,无胆漏、腹腔内出血、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护理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9d(5~16d)。随访2~6个月,1例左肝外叶及Ⅷ段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及Ⅷ段射频消融术,术后60d出现右肝后叶再发肝细胞癌,再次射频消融治疗。其余恶性肿瘤患者无复发,良性病变无再发。

3 讨论:

3.1 手术微创化是当今世界外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专用手术器材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实施量已经十分巨大[1]。腹腔镜下肝切除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护士通过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合理的健康教育,及时有效的出院指导,对术后的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预防作用。

3.2 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减少了一定的护理工作量,深受患者和医护的欢迎,由于腹腔镜微刨手术的特点,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是患者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和促进康复的关键。

3.3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风险相对较高,为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加强人文关怀,提高病人满意度,体现护理服务价值,同时为护理工作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2]。

参考文献:

[1] 刘明忠.腹腔镜下肝切除术26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2-22:88—89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100例胆囊切除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 分别开展一般护理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对比观察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均确诊需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其中护理组50例, 男33例, 女17例, 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50例,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23~74岁, 平均年龄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全麻并使患者平卧。在脐孔内下缘切入口, 建立起气腹;置入腹腔镜, 然后在剑突下、右锁骨中线作切口, 完成操作窗口建立。穿刺完成后, 患者处于头高脚低位, 并左倾斜30°, 探查胆囊三角区。游离出来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 夹闭胆囊管, 用钛夹夹闭胆囊动脉, 用电钩离断胆囊动脉, 剪断胆囊管, 分离胆囊。如果胆囊三角解剖不清, 先游离胆囊床后确认胆囊管及汇入胆总管处, 逆行切除胆囊, 然后用分离钳把胆囊送至剑突下取出。对创面检查, 关腹。

1.2.2 护理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 分别开展一般护理和个体性护理措施, 对比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组是进行术后的一般护理措施, 护理组则是在一般护理基础上, 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的护理。

目的是体现人性化服务, 比如有的患者存在着腹水或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需要及时备好抢救药品以及物品等, 便于随时进行抢救[2]。与此同时, 对于很多老年患者, 由于病情反复, 心理收到的冲击较大, 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比如恐惧、焦虑不安等, 因此, 个性化的护理则是在患者入院后就进行人格的特征量表 (EPQ) 检测, 分析患者的性格, 并研究制定针对性格开展的个性化护理措施, 确保护理因人而异。同时, 治疗以及护理中, 尊重隐私, 区分男病室与女病室, 缓解焦虑、尴尬心理。

1.3 观察指标

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在随访的过程中日常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两种不同测量方法间的关系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和治疗, 在随访期间, 护理组发生并发症患者8例, 主要是发生胆漏或者腹痛、肝肾综合征等,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9例, 主要症状为呕吐或者胆漏等, 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均好转, 两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护理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预后意义重大, 特别是兴起的新兴护理理论, 比如个体化护理措施, 在临床均取得满意效果。本院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胆囊切除患者, 结果显示:护理组躯体功能、整体健康状况、情感功能得分比对照组高。总之, 在对胆囊切除患者开展护理, 通过个性化措施有效控制发生并发症, 其中个体护理还影响患者躯体治疗效果, 给患者提供情感保障。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腹腔镜下切除胆囊患者进行护理时, 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100例胆囊切除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 分别开展一般护理和个体性护理措施, 对比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 随访期间, 护理组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 而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9例, 经过治疗均好转, 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护理组躯体功能和健康状况比对照组显著, 情感功能比对照组高, 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胆囊切除患者开展护理, 通过个性化措施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 其中个体护理还影响患者躯体治疗效果, 给患者提供情感保障。

关键词:胆囊切除,一般护理,个体化护理,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区华辉, 区显立, 黎家明, 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0例外科治疗体会.中外医学研究, 2011 (20) :105-106.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篇8

1 临床资料

564例患者中, 男198例, 女366例, 年龄20~75岁, 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胆囊结石432例, 胆囊息肉103例, 急性胆囊炎4例, 胆总管结石25例。

2 术前准备

术前做好各项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明确诊断, 只有正确的诊断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治疗。

2.1 皮肤准备

按开腹手术常规要求进行术野皮肤清洁, 为满足脐孔的穿刺要求, 应特别注意清洁该处;常规刮除腹部及阴部体毛, 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皮肤完整性。

2.2 肠道准备

术前2 d起应予低脂流质饮食, 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 以免腹腔胀气影响手术视野并预防穿刺过程中损伤肠管[2]。术前常规12 h禁食、4 h禁饮, 手术前晚必要时清洁灌肠。根据病情留置胃管与尿管。

2.3 术前访视

手术前1 d手术室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阅读病历, 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护理。访视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护士态度要热情, 主动自我介绍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3]。访视内容认真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3 手术配合

3.1 麻醉成功后,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3.2建立气腹 在脐下缘切开做一10 mm弧形切口, 布巾钳提起脐两侧腹壁, 垂直刺入气腹针, 用5 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衔接于气腹针上, 见水柱自然流于腹腔内, 确定气腹针置入腹腔内, 连接二氧化碳接口, 充气建立气腹后, 分别在剑突下2~3 cm处及锁骨中线与右肋缘稍下方的交点, 置入10、5 mm Trocar各1个。

3.3游离胆囊并切除 将手术床置于头高脚底左倾位, 术者用一把分离钳钳夹胆囊底部, 用另一把分离钳游离胆总管和胆囊血管, 在胆总管和胆囊动脉的近端夹两个钛夹, 远端夹一钛夹, 用剪刀分别切断胆总管和胆囊动脉。将胆囊从胆囊床分离, 胆囊床出血点可用电凝止血。

3.4 取标本 将标本袋置入腹腔, 将胆囊装入标本袋内, 关气腹, 将胆囊从上腹部切口取出。

3.5 关闭切口 驱除腹腔内气体, 依次将Trocar拔出, 用酒精棉球消毒切口后缝合, 用小敷贴包扎切口。

4 结果

564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成功率达100%, 无中转开腹, 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恢复良好。

5 讨论

5.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优点

(1) 术后恢复快, 生活质量高, 手术切口小, 局部美观, 术后疼痛轻。 (2) 腹腔镜摄像镜头具有放大作用, 能清楚的显示体内组织的微细结构, 视野更清晰, 手术更加准确、精细, 术中出血少, 手术更安全。 (3) 术后早期即可随意翻身活动, 肠功能恢复快, 大大减少了肠粘连的发生。

5.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配合体会

(1) 医院的腹腔镜器械应由专人固定管理, 因与普通手术器械相比, 腹腔镜器械如镜子、摄像机、气腹机、冷光源、监视器均精密而尖端, 需特别注意爱惜和保护。 (2) 手术配合贯穿于手术前、术中、术后等各个环节, 要抓好落实不能有丝毫马虎。 (3) 强调术后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重要性。护士要不断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 熟悉精密仪器使用方法及手术程序, 学会排除仪器常规故障及手术器械日常保养, 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468.

[2]谭家驹, 孙增勤, 甄作均, 等.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43-45.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出血的防治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7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年龄34~73岁。单纯子宫肌瘤及单纯子宫病变296例,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卵巢、输卵管及宫颈良性病变231例, 子宫肌瘤合并CINⅡ83例, 子宫肌瘤合并CINⅢ7例。617例中发生术中出血24例。腹腔镜下鞘膜内子宫切除术 (laparoscopic assisted supercervical hysterectomy, LISH) 9例,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 (laparoscopic supercervical hysterectomy, LSH) 222例,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LTH) 386例。子宫切除术中应用单极完成手术265例, 用Ligarsure 69例, 用Leagarsur加超声刀39例, 用超声刀14例, 用超声刀加单极48例, 用Ligasure加超声刀及双极79例, Ligasure加单极57例, 超声刀加双极46例。

1.2 方法

1.2.1 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1.2.2 手术步骤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术式包括LSH、LISH、LTH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 (laparoscopic assisted vahinal hysterectomy, LAVH) 四种[1]。本资料未选取后一种术式故只介绍前三种。三种术式的共同重点步骤为:置镜及探查;离断骨盆漏斗韧带或卵巢固有韧带;下推膀胱。LSH套扎子宫下段旋切子宫及重建盆底。LISH除与LSH相同外只需加旋切子宫颈管组织及部分子宫体组织, 封闭子宫颈残腔两个步骤。LTH则需离断子宫血管, 切断骶韧带及主韧带, 取出子宫及闭合阴道残端重建盆底[2]。

2 结果

住院时间4~8 d, 平均 (5.27±1.13) d。平均手术时间 (68.43±21.24) min。处理子宫动静脉时出血2例, 处理附件区时出血22例。平均出血量 (37.22±14.00) ml。2例子宫动静脉出血者应用钛夹止血。附件区出血8例应用钛夹止血, 9例双极电凝止血, 5例单极电凝止血。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以及其他腹腔镜下手术最凶险的出血为Trocar伤及后腹膜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髂血管[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 Trocar伤及后腹膜血管的患者越来越少, 本资料的617例均未出现Trocar伤及血管情况。虽然本资料未出现Trocar伤及后腹膜血管事件, 但不能保证所有腹腔镜下手术都不出Trocar伤及后腹膜血管事件, 况且伤及这些血管会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每一位腹腔镜术者进Trocar时都要小心谨慎, 缓慢进针, 切忌用力过猛, 千万不要伤及后腹膜血管[4]。一旦Trocar伤及后腹膜血管应立即开腹行血管吻合。

腹壁血管损伤临床不多见, 多发生在第2或第3穿刺点, 可在穿刺过程中使用腹腔镜透视法避开腹壁血管[3]。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术式包括LSH、LISH、LTH及LAVH, 所有步骤中处理附件区和离断子宫动静脉血管这两个部位是易出血部位。最容易发生出血的情况为处理附件区, 最难止血的部位是子宫动静脉血管出血。

术中应用器械。可用单极独立完成, 有条件可配合使用双极、Ligasure、超声刀、PK刀等。特别是应用单极时一定要注意看清输尿管的走行, 勿通过热辐射造成输尿管的损伤[5]。Ligasure预防止血的效果最好, 双极电凝次之, 超声刀再次之[6]。发生出血时止血效果好、对组织损伤又小的是双极电凝, Ligasure因为头太大反而不好使用, 单极电凝止血效果也很好, 但易损伤周围组织。超声刀在发生止血时效果最差。设备与器械是手术可否安全进行的重要条件, 但是任何设备和器械的灵活使用靠地是人, 决定的因素是怎样使用设备与器械及怎样使用好这些设备与器械[6]。从本资料看单极应用娴熟会收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但应用时一定注意热辐射问题。

本资料通过钛夹止血、双极电凝止血及单极电凝止血顺利完成止血, 未转开腹[7]。由此可见钛夹在处理出血时的作用是突出的, 特别是子宫动静脉出血时一定要切忌盲目电凝止血。遇有子宫动静脉出血时可先从一穿刺孔钳夹出血点, 从另一穿刺孔置入施夹钳, 以钛夹止血, 此时应看清输尿管的走行。离断骨盆漏斗韧带时出血亦应如此。虽然电凝和电切是腹腔镜下手术最常见的两个步骤, 但是上述两个部位出血一定注意, 避开输尿管时方可实施, 同时应选择好电凝设备, 以防热辐射伤及输尿管。有作者提出大出血难以在镜下止血, 对于出血不能控制者要及时转开腹[8]。

出血与器械的使用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就电凝而言, 电凝程度不够就终止电凝将会出血, 如果太过电凝将把组织切开也实为不妥, 所以要掌握好度的问题, 通常电凝标准为组织发白、干燥、无焦痂[9]。选择好器械也很重要, 该用单级用单级, 该用双极用双极, 该用超声刀绝不用Ligasure替代, 要正确选择, 绝对不随便乱用。对于每位腔镜医师来讲选择好器械只是一个方面, 最关键的问题是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使用。

子宫血管的处理是全子宫切除的难点, 如果子宫血管处理不妥当, 引起出血, 则影响手术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子宫血管的处理要点是将子宫血管解剖清楚, 然后贴近子宫侧将其阻断。常用的方法为电凝闭合血管后剪断, 也可使用缝合方法将子宫血管结扎, 或者使用钛夹或其他材质血管夹将其阻断。也可在子宫动脉由髂内动脉分出处结扎切断, 此方法的操作要点是在园韧带和输卵管之间的腹膜切开, 分离其内的疏松结缔组织, 沿输尿管表面向下分离, 在输尿管隧道入口处即可辨认出子宫动脉。将子宫动脉逆行分离至髂内动脉分出处, 即可电凝阻断或切断子宫动脉。也可从阔韧带后叶、输尿管上方切开, 向盆壁方向分离找到子宫动脉并阻断[10]。

卵巢血管的处理居第2位, 如果卵巢血管处理不妥当, 同样后果不堪设想。可将骨盆漏斗韧带腹膜打开分离卵巢动静脉用钛夹或其他材质血管夹将其阻断或缝扎[11]。

术后效果。24例术中出血患者术中及术后未给予输血, 均痊愈顺利出院。617例患者在术后3~4 d即可出院。术后体温在术后第1天 (平均1.4 d) 出现最高体温。通常术后可预防性给抗生素3~4 d。手术时间在70 min左右, 平均 (68.43±21.24) min。出血少 (平均33.33 ml) 。麻醉可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及全麻, 但是麻醉及其必要的抢救条件也是出血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2]。所以采用哪一种麻醉方式要根据患者 (医院及麻醉师) 的实际情况制定。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出血止血夹止血比较准确无误, 再结合双极电凝及单极电凝止血。发生出血时止血效果好、对组织损伤又小的是双极电凝。在我国各级医院均开展腹腔镜手术, 而美国的子宫切除术15%选择腹腔镜下手术[13]。随着腔镜下子宫切除的逐渐增多就要求众多的腹腔镜医师要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才能得心应手于各种子宫切除术且能预防出血。

摘要:目的:通过对617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进一步了解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 重点总结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平均住院时间 (5.27±1.13) d, 平均手术时间 (68.43±21.24) min, 平均出血量 (37.22±14.00) ml。2例子宫动静脉出血者应用钛夹止血。附件区出血者8例应用钛夹止血, 9例双极电凝止血, 5例单极电凝止血。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钛夹止血准确无误, 再结合双极电凝及单极电凝止血。发生出血时止血效果好、对组织损伤小的是双极电凝, Ligasure因为头太大反而不好使用, 单极电凝止血效果也很好, 但易损伤周围组织。超声刀在发生止血时效果最差。

腹腔镜下切除术 篇10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

随着时代快节奏的发展,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生在腹部的外科疾病, 也是发生率较高的急腹症之一[1]。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1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LA) 在临床上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突出。研究发现,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成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时间30 min~2h, 术后住院时间1~5 d, 平均2.5 d[2]。为研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 本院采取腹腔镜针对性的治疗急性阑尾炎, 在临床上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分别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 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 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病症、体征、实验室检查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方法: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

观察指标:观察引流管的颜色, 量度、性质做好笔录, 给患者扎上腹带, 防止术后产生感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根据LA病症的进行治疗的临床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手术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显示, 腹腔镜组在术后6 h就可以下床并恢复正常。接受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住院天数极短, 所以嘱患者返家后, 一定要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 以防感染发炎的发生, 不过腹腔镜术后伤口的发炎相当少见。所以两组在本院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可分辨出治疗的弊端和优势, 也可以根据病症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在治疗上后期恢复状态极佳。

本院采取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的效果可以得出,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临床上避免了一些出血量高的因素, 在下腹部侧切直径各0.5 cm的伤口, 在手术结束后, 直径1 cm的伤口通常或做简单的缝合, 此时可使用可吸收线或不可吸收线进行缝合, 若使用不可吸收线缝合, 则应于手术后7 d予以拆线, 若用吸收线缝合则不需拆线;对于直径0.5 cm的伤口, 使用透气的胶布贴合即可[3], 但有时为增加伤口愈合的整齐性, 也可能用缝针、简单的缝合。所以, 可以避免患者因为出血量高而晕厥, 在治疗上是针对性的诊断[4]。

讨论

在外科手术向微创方向发展的今天, 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尤其是在急性阑尾炎疾病上可以有效地分辨出病患的部位, 切除准确, 创伤小。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好, 有手术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小等优点,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和17.8%, 且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但住院费用高。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目前, 腹腔镜已成为不少疾病必不可少的检查和治疗手段。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它在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时候, 可以清楚的分辨出疾病的治疗要害, 使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阑尾的组织和情况, 可以迅速明确诊断, 还可在腹腔镜下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作为阑尾炎治疗的一种新技术, 与传统治疗阑尾炎手术相比, 具有病灶清理彻底、创伤小、恢复快、腹壁瘢痕小、伤口美观、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梗阻为急性阑尾炎发病常见的基本因素, 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 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 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 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 将腹腔镜镜头 (直径3~10mm) 插入腹腔内, 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 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5], 这也是本次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病症的意义所在, 所以在临床上与之前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手术相比, 这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 治疗疾病的显示效果差, 易造成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是急性阑尾炎常见并发症[6,7], 其发生、发展与阑尾穿孔密切相关, 其中术后的护理也在治疗上起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建中, 梁伟成, 王存川.无选择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00例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2, 6 (2) :203-204.

[2]戎祯祥, 剧永乐, 陈小伍, 等.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 (9) :560-561.

[3]刘长昆, 王建, 于世良,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 (7) :766-768.

[4]朱斌, 席时富, 李铭, 等.磁共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 2009.

[5]孙立娜, 朱红, 刘晓云, 等.高频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8.

[6]李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 2009.

腹腔镜下13例结直肠癌切除术 篇11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28-02

引言

腹腔镜大肠癌外科治疗是近年来外科和大肠癌治疗的重要发展。过去一些年来,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结直肠疾病,包括良恶性肿瘤,尽管其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仍存在争议[1]。但許多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具有手术腹腔镜结肠切除术通常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左半结肠切除术两种。对于结肠良性或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腹腔镜手术中削弱了手触摸病变的能力,因此术前应详细进行钡剂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腹部CT或MRl检查,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和确定病变部位及性质,发现肝、腹腔内有无转移,而且可进行全面的术前分期,对于制定手术方案,争取理想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回顾1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5----65岁。患者因左或右下腹疼痛,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来院诊治。排便由发病前的每日l次成形大便改变为每日5~6次黄色稀便,无排便不尽和肛门下坠感;无家族疾病史。既往史:9例患者有吸烟史30余年,20支/d,饮食方面喜食肉类,不爱吃蔬菜水果。其中,6例右下腹可扪及一个肿块,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患者有腹痛、贫血、大便习惯改变等表现。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便血、肠梗阻。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0g/L,排尿正常。肠镜检查提示升结肠有一菜花样肿块,占肠腔1周。2例B超提示肝脏有占位。CT提示肝脏转移灶。11例入院诊断:结肠癌,2例结肠癌伴肝转移。术前3d给予肠道准备:每日3次口服卡那霉素1.0g、甲硝唑0.4 9及维生素K4/I<48mg,术前日l4:00口服50%硫酸镁l00ml清洁肠道。积极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或左半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术,术后给予一级护理,禁食、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球,留置尿管。术后进行补充血容量、抗感染治疗,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方法

对患者成功麻醉后,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探查脐部穿刺时有无穿刺孔出血及引起腹腔内脏器损伤。直视下置入穿刺套管鞘,全腹探查小肠、结肠、网膜、腹膜、肝、胃、脾等,有无腹水及肿瘤的转移等。检查腹腔内其他脏器无异常后,再检查相应肠段,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大小。在确定病灶以后,于相应的肠系膜上标记病灶的位置,并确定相应的切除范围。如果病灶太小,难以发现,可行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定位,用缝线或钛夹做出近远端切除线的标记。

探查结束后,在结肠的远近端各用一无创伤肠钳抓持,牵向一边,从主穿刺口插入超声刀或电刀,沿末端回肠系膜的根部,切开盲肠和升结肠的侧腹膜,钝性和锐性相结合游离盲肠及结肠,上至肝曲(左半结肠切除术要下至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同时注意辨认出输尿管,防止损伤。分离接近脾曲时,手术台头侧稍微抬高以方便暴露,通过助手器械的牵引暴露出横结肠,分离切断肝结肠韧带,再沿胃大弯用超声刀或电刀凝固切断胃网膜血管,切断胃结肠韧带,继续分离直到横结肠切断处。然后提起肠段从外侧显露肠系膜,在拟切断的回肠和横结肠处用布带结扎肠管,认清肠系膜上的血管弓,依据原标记的切除范围,分离系膜血管,其近心端双重结扎或双重施夹后连同系膜一并切断,也可以用lO mm超声刀头的平面刀头反复凝固切断,同时注意保留肠段的血液供应,以确保吻合口肠段的良好血运。如系结肠恶性肿瘤不但要在其根部切断,还要处理肠系膜上的动脉分支,切断的方法有用线型切割吻合器直接切断,或者用丝线结扎或者上可吸收夹或钛夹,也可以直接用超声刀凝固切断,另外广泛切除其系膜、脂肪组织,清扫其周围淋巴结,切断血管根部后,用超声刀向着拟切断的肠管处扇形切开剩余的肠系膜,将拟切断的回肠和横结肠靠近,应无张力以便于行肠吻合。

完全游离结肠以后,可通过一个小的、扩张的腹部穿刺口(4~7 cm长)把结肠拉出腹腔,在腹腔外可以很容易地切断吻合肠管,然后重新放回腹腔,闭合腹壁小切口。重新形成气腹,在腹腔镜下将肠系膜裂孔用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关闭。

3结果

13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6例为右半结肠癌,7例为左半结肠癌。分别行腹腔镜下左或右半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术或根治术。术后给予一级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良好。

4结论

结肠癌的治疗通常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常用的结肠癌术式有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和结肠肝曲癌肿; 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癌肿;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肿瘤;乙状结肠切除术:适用于乙状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是指只将肠段切除,无法达到根治术所要求的切除范围,如淋巴结清扫、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等[2]。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回盲部、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及横结肠中部,同时切除系膜及淋巴结清扫。

不论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还是左半结肠切除术,一般都要用4个或5个5~10 mm或12 mm的套管鞘。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戳孔的位置及数目没有一致意见,位置可根据病变情况随机设计。和常规开腹手术一样,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也应全面检查病人,了解病人的心、肺、肝、肾及凝血功能状况,能否承受长时间的麻醉及手术创伤。特别是对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必须请内科会诊协助诊断治疗,以使患者的生理指标在术前及术中保持在基本正常的状态。

总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具有操作精细、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而且对于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同样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适宜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底卫东, 贺艳平 , 徐钧 , 等.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 【J】.中国实用医刊 ,2015(42)01: 57-59.

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病人,男16例,女10例;年龄30岁~69岁,平均49.5岁;良性疾病18例,肾癌8例;直径3.5cm~6.0cm,术前均未发现淋巴转移;左侧14例,右侧12例。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术毕平安返回病房。

1.2 手术适应证

肾脏良性病变(无功能性萎缩、积水肾、多囊肾),肾实质肿瘤,局限于肾盏肾盂、输尿管内的移行上皮肿瘤[2]。

1.3 结果

病人体位摆放正确,安全舒适,无压伤、无灼伤及神经损伤,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输液通畅固定。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病人准备

术前1d巡回护士访视病人,了解病人情况,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方式、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顾虑,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及对手术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向病人交代术前1d禁食12h,禁饮6h。吸烟者要禁烟1周。

2.1.2 用物准备

手术日巡回护士主动热情接待病人,“三查七对”病人信息,在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常规检查各项仪器设备,确保性能良好,备好侧卧位体位用具。器械护士准备肾布包、衣服、盆子、腔镜基础器械及腹腔镜器械全套、11号刀片、1号缝线、4号缝线、7号缝线、吸引管(头)、三通、50mL注射器、手套、创腔引流管、圆针、三角针、敷贴、引流袋、纱条、无菌塑料套4个。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1) 建立静脉通道后协助麻醉医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麻醉后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2) 给病人取健侧卧位, 头置于头圈上, 避免耳郭和眼眶受压, 双眼涂红霉素眼膏预防角膜炎, 协助闭眼;双上肢妥善固定在托手架上, 外展<90度, 腋下垫腋枕, 以腋窝能放一拳为宜, 防止腋神经受损;肾区垫高;骨盆固定架前置于耻骨联合处, 后置于骶骨处, 中间放沙袋加强稳定性;两膝间垫软垫, 下腿弯曲、上腿伸直[1]。尿管保持通畅并妥善固定, 负极板贴附于大腿肌肉丰富处, 注意保暖, 升腰桥, 呈折刀位, 充分暴露视野。 (3) 连接各仪器设备及管道, 与器械护士清点用物并记录, 协助手术人员穿衣, 手术间整洁, 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和管理参观人员, 要用评判性思维观察手术过程, 及时提供手术台上所需用物, 准确评估手术失血量, 计算出入量, 为麻醉用药提供准确依据。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及其完整性。 (4) 术后关闭各种仪器设备开关, 在医生协助下使病人平卧位, 检查皮肤有无受压, 协助麻醉医生拔管, 待病人清醒后一同送回病房, 护送过程中防止病人躁动坠床, 保持输液通畅,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 防折叠, 与病房护士交接病人术中情况, 协助吸氧和心电监护的安置, 交代全身麻醉术后注意事项及术后饮食。 (5) 术后先关闭仪器设备开关再关电源, 保护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术后各种仪器设备等用湿纱布擦拭, 擦干后归位保存, 以防损坏;各类连接线和电源线不可过度折叠, 环形盘放[2];体位用具归位放置。

2.2.2器械护士配合

(1) 术前了解肾脏及周围解剖, 熟悉手术步骤, 根据医生习惯将器械及用物准备充分。器械护士提前30min洗手上台, 整理用物, 检查器械性能及完整性, 连接好所需Trocar及检查密封性是否完好, 器械摆放整齐有序, 保证器械传递及时、无误;和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台上所有用物及纱条。 (2) 配合医生消毒铺巾, 用3L无菌保护套将摄像头、光纤线、气腹管、电凝线分别套上, 保证其无菌用巾钳固定;自制气囊:双层手套, 剪去指端, 双7号线扎紧, 腕端扎于吸引头细端, 粗头连接三通和50mL注射器, 注入气体检查是否漏气, 无菌溶液冲洗气囊上的滑石粉, 防止黏膜受到刺激;正确传递电凝钩、超声刀、内镜、无损伤抓钳, 吸引管等于无菌台上妥善固定, 递11号刀片配合医生进行各穿刺孔的穿刺;建立气腹:先于肋脊角切开2cm小切口, 纱布保护切口, 递中弯钝性撑开肌层和腰背筋膜, 手指在肾周筋膜外四周分离, 递自制气囊扩张器置入, 协助医生注入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800mL或500mL空气于气囊内, 保持3min~5min后取出, 手指尽量推开腹膜返折, 建立人工腹膜后间隙, 置入10mm Trocar, 三角针7号线缝合防止切口漏气;切口2在腋中线于髂嵴交界处上方2横指, 置入10 mm Trocar, 内镜连接气腹导管充气二氧化碳 (CO2) ;切口3在腋前线与肋弓交界处下方2横指, 置入5mm Trocar, 此时要随时做好擦镜准备, 保证内镜的清晰度。暴露肾脏:递超声刀, 分离肾周筋膜, 游离肾下极, 将肾周脂肪组织分开充分暴露肾脏。处理肾蒂:钝性分离肾蒂周围组织至肾门, 分别用Hem-o-lok结扎夹离断肾动脉, 再离断其余动脉鞘, 确定动脉处理满意再处理肾静脉, 以相同方式处理之[3];取出肾脏, 生理盐水冲洗肾蒂部, 吸引器吸尽后检查出血情况, 分离钳夹取纱条拭血、止血。放置引流管, 清点用物及腔镜器械零件的完整性, 放尽手术腔CO2以减少皮下气肿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取出Trocar, 缝合切口, 固定引流管。 (3) 术毕将器械拆开零件清洗浸泡于多酶制剂中30min, 所有器械均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 高压气枪吹干, 金属部上润滑油防生锈, 经上述处理后分类放入器械柜, 专人保管。

3 小结

腹腔镜手术主要依赖仪器设备,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手术配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腹腔镜配合技术的训练,巡回护士要做到术前访视病人,术前准备充分;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及排除障碍工作,注意仪器消毒保养,确保器械性能完好,专人负责保管;将所需要用物安置归位,确保运转良好。器械护士要熟悉掌握手术解剖结构及手术步骤,熟悉腹腔镜器械及使用方法,轻拿轻放,避免扔掷,爱护手术器械;术中配合医生做到主动、准确、敏捷,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开展过程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李勤.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9.

[2]程晓冬, 施卫国, 丛军, 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64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 2006, 12 (11) :1198-1200.

上一篇:体育建筑设计之思下一篇:防范控制下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