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2024-10-03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精选8篇)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篇1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损伤类型, 指的是头部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引发的颅骨、脑膜、脑组织等的损伤, 通常发生于交通事故与建筑工地等事故中[1]。随着近年来交通与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意外所致颅脑损伤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因其伤及中枢神经系统, 致残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其他部位损伤[2]。 此类患者的传统治疗方式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以达到使膨出脑组织回纳, 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 个月再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 这样通常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康复阶段, 而且增加了手术与麻醉风险[3]。 现随机选取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 例颅脑外伤患者为调查对象, 评析早期应用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及其对并发症与预后的影响, 以期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 合计80 例。 患者均符合手术标准, 知晓该次研究目的, 参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划分入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0 例, 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2 例, 女性患者18 例, 年龄范围分布在21~37 岁之间, 年龄均值 (34.5±3.7) 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16 例, 高处坠落伤13 例, 重物砸伤7 例, 其他4 例;受伤部位:额部15 例, 顶针部10 例, 枕部9 例, 颞部6 例;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3 例, 女性患者17 例, 年龄范围分布在22~36 岁之间, 年龄均值 (35.4±3.8) 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17 例, 高处坠落伤13 例, 重物砸伤5 例, 其他5 例;受伤部位:额部14 例, 顶针部11 例, 枕部10 例, 颞部5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受伤早期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术后3 个月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而后再过3 个月行颅骨修补术, 实验组则在术后3个月时接受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于患者的侧脑室三角区选择穿刺点, 选用进口中压抗虹吸管, 置入导管7~9 cm, 将引流管置入腹腔内, 位置约为肝上约15 cm, 并妥善固定于肝圆韧带上, 尔后将分流泵放在患者的枕部位置。

颅脑修补术:选择合适的钛合金网颅骨, 小心分离皮瓣, 充分暴露颅骨损伤部位后, 对钛合金网进行消毒后与颅骨骨窗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密切监测体温、切口与分流情况, 若有异常状况则要及时对症处理。

1.3 评定标准

参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4], 内容包括言语反应、睁眼反应及肢体运动等, 总分值为15 分, 评分在13~15 分表示优, 评分在9~12 分之间为良, 评分在8 分以下的表示为差;优良率即为得分为优、良病例数之和在组别总病例数中所占比率[5]。

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6]评估患者的术后伤残情况, 评估维度共分为5 个等级, 恢复良好:评分为5分;中残:评分为4 分;重残:评分为3 分;植物生存:评分为2 分;死亡:得分为1 分。 恢复良好率即为恢复良好者在组别总病例数中所占比率。

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评估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7]展开;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感染、脑脊液漏、分流管阻塞、颅内血肿、皮下积液及头皮坏死。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获取的数据均通过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 表示, 则运用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GCS评分优良率为87.5%, 相较于优良率为65.0%的对照组显著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相较于对照组, *P<0.05。

2.2 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为57.5%, 相较于恢复良好率为32.5%的对照组显著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相较于对照组,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HIS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 相比下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 (P<0.05) 。 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 相较于病发率为30.0%的对照组显著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注:相较于对照组, mP<0.05。

3 讨论

随着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术式———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去骨瓣减压术的合理应用, 脑外伤的抢救成功率近年来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 临床领域公认常规外科术式对患者脑组织的医源性刺激及破坏较大, 即使对患者的疾病实施了有效的治愈, 然而术后一系列显著的并发症在临床上也非常棘手, 会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降低其生活质量[8]。 目前临床上多以脑室腹腔分流来应对此类问题, 并进行颅骨修补术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 但对于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手术时机, 临床尚存在较大争议。

既往观点普遍认为应行分期手术, 即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积水与脑膨出进行缓解, 分流术后3~6个月再进行颅骨修补。 随着临床研究及大量试验的总结, 发现脑外伤患者在伤后有一个最佳恢复期, 即为伤后3 个月内, 在这个时间段内合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最快恢复, 而传统分期手术方案则避开了这个最佳恢复时机, 造成不可逆损伤[8], 而且单纯分流术会导致脑组织的局部塌陷, 引起脑移位加重, 脑神经损伤只会更为严重, 另外, 分期手术患者必须承受多次痛苦, 加上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

该次研究尝试早期联合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 患者预后良好, 实验组患者术后GCS评分优良率为87.5%, GOS评分恢复良好率为57.5%, 缺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仅为7.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顾国山等[9]对73 例颅脑外伤患者在不同时期接受修补手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颅脑修补手术施行越早, 患者预后效果越好。 由此可见, 早期联合应用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避免二次手术, 且能避免分流术后脑组织移位,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对脑外伤患者早期施以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尽快改善脑组织局部血流, 以免受损脑组织再次损伤, 进而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均得到改善, 且术后并发症少, 总体疗效良好, 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慧, 涂博, 秦振宇, 等.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2013, 10 (18) :117-119.

[2]党伟, 李明, 陈雪江, 等.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6) :52-56.

[3]丁有才.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 23 (1) :74-78.

[4]Gouello G, Hamel O, Asehnoune K, et al.Study of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ased on a series of 60 consecutive cases[J].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4.

[5]喻厚丰, 查晓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6) :65-66.

[6]Cavuosglu H, Kaya RA, Turkmenoglu ON, et al.Value of early unilateral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 2010, 16 (2) :119-124.

[7]周志国, 朱青峰, 陈静, 等.早期颅骨修补并脑室-腹腔分流术与分期单项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9) :51-52.

[8]杨红星.颅脑外伤后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外伤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 2013, 32 (22) :73-74.

[9]顾国山, 蔡佩浩, 许乐宜, 等.73例外伤性颅骨缺损不同时期的修补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6, 3 (2) :86-88.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03-01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病,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一种适应症广、创伤小、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和各种类型的脑积水患者,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我科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围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0例,女34例;年龄5-78岁,平均41.5岁。其中颅脑外伤后脑积水45例,脑肿瘤所致脑积水13例,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12例,先天性脑积水5例,脑部炎症后脑积水5,原因不明脑积水例4例。

1.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3-4天可见症状明显减轻,其中分流管阻塞3例,经二次手术调整分流管腹腔端后通畅。发生消化道症状11例,经治疗3-5天恢复,其余病例均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平均住院7-10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手术不了解,而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我们应耐心地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讲解手术的目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列举手术成功的典型病例,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取得手术的成功。

2.1.2 术前准备 术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全身各脏器的功能。术前一天常规剃头,备皮范围由锁骨上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协助医生实施头皮切口,做好皮下隧道的皮肤标记,并保证术野无感染灶[1]。术前晚灌肠;术前10-12小时禁食水;阿托品50mg肌肉注射;给予抗生素静滴。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及吸氧,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情况。如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提示颅压增高,应警惕脑疝的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20%的甘露醇快速静滴。

2.2.2 体位 一般术后全麻未清醒时,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产生窒息。清醒后,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

2.2.3 饮食 患者排气前应给与禁食,排气后无恶心、呕吐可给流食,半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 感染 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手术由于手术野较广,感染机会较多,除了引起脑室炎、脑膜炎等颅内感染外,也可发生腹膜炎、膈下脓肿或腹腔脓肿[2]。术后3-6天,若体温>39℃,疑是颅内感染,常规做脑脊液及血液培养,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伤口敷料渗液要及时更换。注意无菌操作。

2.3.2 引流过度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坐起时加重等低颅压表现。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合适体位,必要时可更换阀门调整压力。

2.3.3 引流管堵塞 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时,按压阀门后阻力增大或按下后不复原,提示引流管堵塞。颅脑CT示:脑室改变不明显,多需要手术重新调整分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要按时按压阀门,手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压阀门2-3次,每次15下左右,注意用力要均匀。

2.3.4 腹部情况的观护理 观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并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腹胀为脑脊液刺激所致。与患者沟通解释,并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腹部热敷或按摩,促进脑脊液的吸收。

3 出院指导

3.1 由于患者终身带管指导患者及家属按压分流管的方法,保持分流管通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可试行按压阀门,若不緩解应及时复诊。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拉断分流管。分流管所经区域的皮肤感染要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感染[3]。

3.2 定期复查 出院后半年内每月随诊1次,半年后可3个月复诊1次,1年后可每年复诊1-2次。

参考文献

[1] 黄桂望.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观察与护理[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1(1):81-82.

[2] 黄绳越,王开宁.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33(7):439-440.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篇3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脑外伤早期进行去骨瓣减压能够有效的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的发生以及降低死亡率[1]。脑积水以及脑膨出是影响颅脑外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2]。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个月进行颅骨修补的术式由于颅骨缺损导致不稳定性颅内压不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3]。近年来在颅脑外伤早期进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和推广。本院神经外科对2012年1月~2016年1月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进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归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4.2±10.7)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8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击打伤17例;部位:额颞部33例、额顶部17例、颞部14例;NHISS评分(28.6±2.9)分。试验组患者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3.9±10.3)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5例、高处坠落伤21例、重物击打伤18例;部位:额颞部30例、额顶部18例、颞部16例;NHISS评分(28.1±3.2)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和NHI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3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试验组患者同时采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术后予以监测生命体征、控制感染、观察引流量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率、NHISS评分以及术后感染、脑脊液漏、分流管堵塞、颅内血肿、皮下积液、头皮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评定标准[4]使用GOS评分进行患者恢复程度的评估。(1)恢复良好:GOS评分为5分,患者能正常生活;(2)中度残疾:患者GOS评分为4分,治疗后可以在保护下独立生活和工作;(3)重度残疾:患者GOS评分为3分,不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4)植物生存:患者GOS评分为2分,只具有最小的反应能力;(5)死亡:患者GOS评分为1分,无生命征象。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率=恢复良好/总例数×100%。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24.2±9.7)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29.6±10.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37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0例,恢复良好率为57.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21例、中度残疾24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恢复良好率为3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22.3±3.5)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14.2±2.7)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3例、皮下积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5例、脑脊液漏3例、分流管堵塞4例、颅内血肿2例、皮下积液3例、头皮坏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最大程度的降低脑组织损伤以及有效的恢复平衡的颅内空间是目前颅脑外伤治疗的关键所在[5]。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分期进行治疗,由于手术后颅骨的缺损将有可能通过破坏颅脑正常的平衡而诱发和加重患者脑积水症状的出现,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6]。相关的国内研究报道[7],脑室腹腔分流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一方面能够通过脑室腹腔分流促使膨出脑组织回落至骨窗平面,颅骨修补通过恢复颅腔形态而保持稳定的颅内压和生理功能;另外联合同期手术大大的减少颅腔内脑组织的暴露时间,从而能够显著的降低发生感染和颅内血肿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几率;联合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的次数以及麻醉手术的次数,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有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本组临床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住院时间少于采用分期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率为57.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8%(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HI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联合同期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试验组患者术后7.8%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7%(P<0.05),表明联合治疗较分期治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与丁有才[8]文献报道获得一致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早期进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组织血流、更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周期短,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分期治疗,是目前治疗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案,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万心军.脑外伤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14,23(8):41-42.

[2]王光明,成毅,胡克亮.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9):827-830.

[3]张建海,朱锋,艾训平,等.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46-47.

[4]刘灿达.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外伤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27-28.

[5]刘道兵,闫金伟.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1):57-58.

[6]陈彬,陈治标,刘佳.早期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5):304-305.

[7]郭连勋,张广健,刘文阁,等.重症颅脑外伤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行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5,28(5):284-288.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确诊的60例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21例, 年龄11~65岁, 平均36岁。主要表现为头痛, 头晕, 恶心, 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头颅增大, 双眼呈落日状, 行走不稳、神经、精神障碍、大小便障碍及癫痫发作等。所有患者行CT或MRI检查显示侧脑室扩大, 经测量有关径线符合脑积水诊断标准。其中梗阻性脑积水27例, 交通性30例, 正常压力性3例。术前均行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较高或表现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症状, 同时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腹部无较大手术史。并无以下情况[1]: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高、含肿瘤细胞、颅内感染及脑室内积血尚未吸收者、腹腔内有炎症或腹部B超示无腹水者。

1.2 治疗方法

脑室腹腔分流术:穿刺侧脑室额角, 将分流管自头皮下经耳后的乳突后方、胸锁乳突肌外缘、胸骨前面引至腹壁经右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将压力泵连接在分流管脑室端及分流管腹腔端。并检查压力泵的气密性和是否有反流, 为减少感染机会, 以庆大霉素盐水浸泡分流管。腹部处理:上腹正中切开腹壁全层及腹膜, 通条内引入分流管至切口, 再撤出通条, 见分流管腹腔端脑脊液留出通畅时将分流管置入腹腔右髂窝, 不做固定, 缝合腹膜、腹壁及皮肤层。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随访, 平均12个月, 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头颅CT检查。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脑室缩小至正常43例, 好转15例, 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5例术后分流管堵塞, 脑室端阻塞1例, 腹腔端阻塞3例, 分流泵阀阻塞1例。经调整后情况恢复。1例有颅内感染、2例腹腔感染, 经拔出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及抗生素抗感染后感染控制。硬膜下出血1例、硬膜下积液1例, 经钻孔引流术后消失。裂隙脑室综合征1例, 经更换低流量带阀分流管后消失。

3 讨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适应证广、操作简便、损伤小, 是外科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术式。但因术中及术后各种因素的制约,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仍存在较多并发症, 找出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并成功有效地防治并发症, 提高手术疗效, 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3.1 分流管阻塞

研究证实分流管在脑室端、腹腔端、分流泵阀及分流管全程均可阻塞, 约14%~58%。本研究发生率为10%, 低于文献的报道[2~3]。脑室端的阻塞主要有脉络丛包裹、管位置不当及凝血块和脑组织碎块。因此, 首选额角穿刺置入脑室端, 提高脑室端放置的准确性, 避免反复穿刺[4]。腹腔管位置应是远离大网膜的肝膈间隙或左下腹的膀胱直肠窝, 减少大网膜包裹机会、引流管弯曲打折所致腹腔炎症。分流泵阀多由血凝块、脑脊液蛋白含量过高 (>1mg/L) 等因素阻塞。因此, 脑室穿刺应准确, 忌反复穿刺。本组例发生, 经更换好转。

3.2 分流术后的感染

主要体现颅内感染、腹腔感染等, 主要由术程较长、术野较广导致。是此分流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5]。手术时机及术前、术中、术后抗生素的应用, 严格无菌操作, 手术时间及分流装置在外界的暴露时间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一旦发生感染, 视情况对待, 对轻度感染且引流好、再次植入风险者, 用药物、脑室外引流、腰穿置管引流等处理, 当无效时, 应立即拔出引流装置, 待感染得以完全控制后, 再行二次分流术。

3.3 过度分流

主要为硬膜下出血、硬膜下积液及裂隙脑室综合征。体醒我们应根据术中穿刺测得脑室内压力选择相应的分流阀压力装置。且放脑脊液速度要缓慢, 避免引起颅内压急剧下降而导致大脑半球塌陷, 进而引起硬膜下间隙扩大并发硬膜下积液、积血。

参考文献

[1]邱修辉, 易毅.腹腔镜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杂志, 2006, 41 (8) :554~556.

[2]张晓东.脑积水分流术后分流过度的临床研究 (附36例报告) [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 2 (6) :338~340.

[3]Sood S, Lokuketagoda J, Ham SD.Periventricular rigidity in long-term shunt-treated hydrocephalus[J].J Neurosurg, 2005, 102 (2Supp1) :146~149.

[4]王星, 蔡洪, 徐建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圾防治[J].江西医药, 2009, 44 (1) :20~21.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64例脑积水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自愿参与该研究。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眩晕和视力模糊等,并伴有血压异常,脉搏减慢和呼吸紊乱等症状。此外,经影像学检查证实,64例患者均已罹患脑积水。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由家属选择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常规组。腹腔镜组34例、常规组30例。腹腔镜组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25~60岁,中位年龄45岁。交通性脑积水13例,梗阻性脑积水21例。脑积水原因包括自发性脑出血12例,脑外伤22例。急性脑积水9例,亚急性脑积水17例,慢性脑积水8例。常规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4~58岁,中位年龄46岁。交通性脑积水11例,梗阻性脑积水19例。脑积水原因包括自发性脑出血11例,脑外伤29例。急性脑积水9例,亚急性脑积水15例,慢性脑积水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积水类型、发病原因和进展速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腹腔镜组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静脉全身麻醉后,行穿刺操作,穿刺选取患者的脐缘部位,并立即建立气腹,腹压控制约为1.33 k Pa[2]。在腹腔镜下,探查患者的腹腔状况,并采用电凝钩,在右锁骨,剑突和脐内等部位行电灼操作,表浅小孔直径分别为10.0 mm×5.0 mm和5.0 mm。在分流管腹腔端,应用4号丝线进行结扎,并将其经剑突下套管牵出,对管端加以缝合,并将其固定于右膈下。在距管端10 cm处将分流管结扎成线环,直径约为1.5 cm。将引流管送入腹腔,对分流泵进行适度的按压,待脑脊液由腹腔内分流管流出后,解除气腹。常规组17例患者,则采用常规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于患者治疗后,对患者的如下指标进行观察:(1)Kamofsky评分: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Kamofsky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Kamofsky评分范围为0~100分,0分表示死亡,100分表示健康,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体征越好。(2)腹腔镜组与常规组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和腹部感染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Kamofsky评分

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Kamofsky评分为(71.40±14.10)分,常规组患者的平均Kamofsky评分为(50.20±9.3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情况

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如表1所示,腹腔镜组无腹腔感染病例,引流管阻塞病例3(8.82%)例。常规组腹腔感染4例(13.33%),引流管阻塞5例(16.67%)。两组比较,腹腔镜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和腹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积水病因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出血、颅脑外伤、颅内炎症以及各种颅内占位等所引起脑室系统扩大。按病因分为:创伤性脑积水、耳源性脑积水、感染性脑积水、占位性脑积水和出血性脑积水。按是否有梗阻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按病情的进展速度分为3种:急性(3 d内)、亚急性(3 d~3周)与慢性(3周以上)。该组病例均为成人,病因为创伤、出血及炎症。脑积水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即颅内压增高,并因此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对神经、呼吸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呼吸紊乱,脉搏变慢和血压升高等问题,以及视力下降、反应迟钝、头晕、小便失禁等,严重情况下,高颅压致脑疝导致死亡。既往针对脑积水的治疗,外科医生多会考虑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5]。伴随多年的应用,该法普及面相对较广。但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腹腔镜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且日趋完善,在众多治疗领域均占据着重要地位。针对脑积水患者,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因具有创伤小和疗效显著等优势,获得了众多临床医生的认可和青睐。该组病例中,腹腔镜组脑积水患者均采用该术式进行治疗,术后患者平均Kamofsky评分为(71.40±14.10)分,而常规组患者平均Kamofsky评分则仅为(50.20±9.30)分Karnofsky评分即患者功能状态评估标准,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在神经外科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该院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腹腔镜组患者经过治疗后,Kamofsky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针对脑积水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并使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极大的改善。腹腔镜组术后无腹腔感染病例,引流管阻塞病例3例,发生率8.8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12%~34%[9]。常规开腹组腹腔感染4例,发生率13.33%,引流管阻塞5例,发生率16.67%,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脑积水的治疗使用腹腔镜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临床治疗脑积水十分有效的措施,可明显改善脑积水患者Kamofsky评分状况,且有助于减少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和腹部感染率。但该组病例数量较少,仍需大量病例证实。

参考文献

[1]李军,管义祥.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352-353.

[2]文平,石瑞成,候晓峰.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程度脑积水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8):90-91.

[3]白宗旭,毛加顺,师蔚.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通窍活血利水法治疗小儿脑积水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19-3221.

[4]张文学.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64-65.

[5]范生升.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3):103.

[6]苏美云.腹腔镜辅助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5(2):128-130.

[7]许亦群,仪立志,贾军,等.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5(5):26-27.

[8]刘洛同,明扬,周杰,等.脑室镜和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脑积水的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6(17):28-29.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 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 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 例。观察组, 男18 例, 女14 例, 年龄16~64 岁, 平均 (35.5±2.9) 岁。对照组, 男17 例, 女15 例, 年龄14~80 岁, 平均 (34.5±3.1) 岁。所有患者均经相关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外伤, 且在手术前均对其意识状态、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意识状态、术前神经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手术, 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颅骨缺损、脑积水和脑膨出, 脑积水呈进行性加重。

1.2 方法

观察组在第一次手术后2 个月直接一次性完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给予患者全麻, 首先给予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 患者取仰卧体位, 以侧脑室三角区作为穿刺点, 行脑室穿刺处理操作。置管为中压抗虹吸管, 置入深度约8 cm, 然后将中压抗虹吸管的腹腔端放置于患者腹腔内部, 留置长度为20~30 cm[3,4]。放置分流泵于患者的枕部, 方便促使患者的脑脊液能够顺利引流, 观察患者颅内压下降的情况[5]。当颅内压下降后, 膨出脑组织可回缩到骨窗缘相齐, 便可以采取颅骨修补术, 在整个过程中, 对于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开始颅骨修补术, 修补材料为电脑塑型的钛合金网状颅骨修补材料, 术中充分小心的分离患者假性硬脑膜与头皮组织, 可采取皮瓣下注射止血水囊以助于分离皮瓣。若硬膜下存在部分的积液, 先切开一个小口, 待积液排出后, 严密缝合切口。钛网安放期间, 注意悬吊处理假性硬脑膜且不要损伤到分流管, 术后患者头皮加压包扎和留置引流管, 留置引流管应该注意及时拔除外引流管再加压包扎操作[6]。同时, 修补材料可置于颞肌外, 不易造成脑脊液漏。对照组于第一次手术后2 个月先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待第一次手术后的4 个月后再采取颅骨修补手术, 具体操作方法和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术后3~6 个月的恢复情况, 具体的判断标准按照GOS评分标准, 分为良好、轻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五个等级[7]。良好:患者存在轻度的缺陷, 但是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不大;轻中度残疾:患者存在有轻度或中度残疾, 但意识清醒, 无神经功能障碍, 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可在他人的保护下适度工作;重度残疾:意识清醒, 无生活自理能力;植物生存:意识不清晰, 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只有睁眼、清醒/ 睡眠周期等最小反应;死亡:生命体征消失。总有效=良好+ 轻中度残疾。同时, 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寒颤、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修复情况比较

两组的良好、轻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五个等级的例数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的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缺少完整的颅骨保护屏障, 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加容易出现受伤情况, 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疼、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继发性症状[8]。早期去骨瓣减压可以有效地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的高压, 提高脑灌注压并显著的降低致死率[9]。但是, 术后患者一般会发生脑积水、脑水肿, 最终导致脑膨出。因此寻找脑积水的原因, 然后去除病因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病因难以去除, 则需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或行分流手术, 使脑脊液流入其他可以吸收的体腔间隙、脏器或者循环系统。传统的治疗伴有重型颅脑损伤的脑积水患者的方法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待3~6 个月后脑膜脑膨出消失后再行颅骨修补术。但在进行早期分流术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局部脑组织塌陷, 加重脑移位等并发症, 这给患者的神经功能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按照此种方法治疗后, 患者均存在严重意识或神经功能障碍, 在等待颅骨修补术的过程, 经常会使患者错失治疗的最佳恢复期[10]。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到, 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方案对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修复, 患者的意识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还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 可以尽早解除颅脑损伤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 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且无明显并发症, 提高患者预后,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绍崧, 林伟, 温玉星.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2, 34 (10) :1491-1492.

[2]翟中文.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6) :29-31.

[3]兰轶.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13 (6) :60-61.

[4]毛丰, 袁贤瑞.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9) :35-36.

[5]宋健, 刘敏, 杜浩, 等.超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皮瓣分离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 19 (6) :337-339.

[6]张志华, 张海冬.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4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12, 9 (2) :37-38.

[7]向跃学, 周建阳, 邱必钧, 等.58例脑外伤治疗中早期应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5) :55-56.

[8]甘鸿川, 张欣, 明悦, 等.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体会[J].贵州医药, 2011, 35 (11) :1006-1007.

[9]黎炎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4) :51-52.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男10例, 女15例, 年龄25~60岁, 平均 (36.35±1.45) 岁。对照组男15例, 女10例, 年龄27~60岁, 平均 (37.57±2.47) 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日常护理和常规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出现感染时, 及时回医院复诊。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 (1) 术前护理:术前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解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有利于减少患者对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恐惧心理, 术前8 h患者应禁食水, 手术前护士应检查患者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和凝血功能, 术前30 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和鲁米那。 (2)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体温高于38℃, 护士应给予患者冰枕、冰敷、冰袋等放置两侧颈部以及腹股沟, 患者昏迷时, 护士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在患者血压稳定情况下, 护士应抬高患者床头15°, 有利于静脉回流, 减少颅内静脉淤血, 护士应定时挤压分流管, 以保持分流管通畅, 应避免患者头部剧烈活动, 注意患者切口敷料有无弄湿情况, 有弄湿情况护士应及时更换敷料, 若患者头部曾做过去骨板减压术,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颅骨减压窗部分是否胀起。 (3) 切口感染护理:为了防止术后感染, 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观察患者切口的渗液渗血情况, 应定时更换敷料,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护士应定时更换患者体位, 防止手术部位长期受压, 若患者切口感染时, 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师, 同时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 (4) 饮食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 患者应排气以后方可进食, 给予患者易消化流质饮食, 患者病情稳定时再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5) 心理护理:由于个别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患者产生了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以脑积水治愈案例给予患者详细讲解, 增加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 舒缓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6) 出院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将制定的联系卡片发放给患者, 把信息、年龄、性别、住址、当前病情情况等进行存档, 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每月会进行回访, 一般采用电话、信息或者家访等方式, 告知其回访的目的, 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制定实施方案, 并给予患者制定引流管护理计划, 告知患者出现头疼、恶心和呕吐时, 应及时回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 (2例) , 其中消化系统疾病1例, 引流管阻塞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 其中消化系统疾病2例, 感染1例, 引流管阻塞3例。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 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分泌过多和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 脑室系统扩大的一种病症[2]。其临床症状为呕吐、头痛、视力模糊等, 临床上一般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早期的治疗及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还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常规护理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相关医学为基础, 应用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水平, 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3]。常规护理是一种临床上较普遍的护理模式, 据相关医学资料显示, 常规护理效果不及优质护理效果可观。

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整体提升护理水平,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4]。优质护理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 把患者放首位, 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 保证患者的安全, 减少患者的心理情绪, 使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不仅获得较好康复, 并且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5]。优质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由此可见观察组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采用的优质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 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郭健凌, 傅玉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4) :652-653.

[2]苏燕娟, 翦辉娜, 陈少凤, 等.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13) :2045-2047.

[3]何海燕.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 2015, 28 (7) :148-149.

[4]姜国英, 余国峰, 封苏平, 等.创伤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 :40-41.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篇8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脑外伤

脑外伤是指头脑部受外力击打产生肉眼可见的脑部损伤,早期临床应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可起到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减少病死率的显著效果,但术后易引发脑组织膨出、脑积水等并发症,对于预后效果极为不利[1]。传统上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控制颅内压、抑制脑组织膨出,并配合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但有临床资料显示[2],颅骨修补术于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实施,常使得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院就此情况分析两种手术同期与延期治疗脑外伤的应用效果,旨在进一步改进手术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两种手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2.73±10.38)岁;致伤原因:10例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16例击打伤;病情: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13例混合血肿。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1.65±10.96)岁;致伤原因:11例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14例击打伤;病情:15例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10例混合血肿。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脏疾病、肝肾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同期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对照组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间隔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

1.2.1 脑室腹腔分流术

采用中压抗虹引流管,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将约8 cm的导管置入,于腹腔内放置引流管腹腔端,并与肝圆韧带相固定,于患者枕部放置分流泵。将脑脊液引流出,从而降低颅内压。严密监测患者引流管通常程度及生命体征。

1.2.2 颅骨修补术

采用钛合金网作为修补材料,并根据患者头部形态,利用电脑对修补材料进行塑形,依次将患者头皮、颞肌、硬脑膜分离,选骨窗合适位置置入塑形后的钛合金网,并采用自攻钦钉将其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格拉斯哥昏迷与格拉斯哥预后测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昏迷状况与伤残状况[3],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昏迷情况:根据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睁眼功能等情况进行评分,共15分,评分≥13者为优、9分≤评分<12分者为良、5≤评分<8分者为中,评分<5分者为差。(2)伤残情况:良好:生活基本自理,能够正常生活与工作;轻度: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在有保护情况下可独立生活;中度:患者各项功能均有所好转,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无法独立生活。重度:患者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甚至死亡。(3)并发症发生情况:脑内出血、分流过度、引流管堵塞、感染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昏迷情况比较实验组昏迷优20例、良17例、中3例,差0,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伤残恢复优15例、良14例、中8例,差3,优良率为72.5%,实验组昏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541,P<0.05)。

2.2 两组患者伤残情况比较

对照组伤残良好9例,轻度残疾11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13例。良好率为22.50%、重度残疾率为32.50%;实验组伤残良好21例,轻度残疾8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4例。良好率为52.50%、重度残疾率为10.00%。实验组残疾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80、6.050,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例2感染、1例分流过度、1例脑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4例分流过度、3例脑内出血、2例感染、2引流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1,P<0.05)。

3 讨论

脑外伤严重时常伴发脑积水、颅骨缺损等症状,因此该病急救的关键在于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而急救后的临床治疗在于有效止血、消除水肿、降低颅内压等[4]。以往去骨瓣减压法是治疗脑外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其本身可损伤颅骨,进而导致脑积水、脑组织膨出的发生率增加,增大了手术治疗的风险[5,6]。因此目前临床多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但对于两种手术实施时机仍存在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7],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脑积水处理,抑制脑膨出,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但研究表明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易引起脑组织塌陷,且脑外伤最佳恢复时间为伤后约3个月,若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易错失治疗最佳时机,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探究同期行上述两种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传统方式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昏迷优良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提示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展开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昏迷程度,改善其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睁眼功能。实验组术后残疾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同期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能够有效促进手术的协同作用,脑室腹腔分流术降低颅内压后,促使脑组织回纳,从而有助于颅骨修补术的实施,同时早期行颅骨修补术能够有效提高对颅骨的屏障作用,避免颅骨长时间暴露在外侧,因此两种手术的同期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伤残情况,减低致残率与死亡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提示同期应用两种手术治疗脑外伤可明显减少手术次数及麻醉次数,减轻对患者的刺激作用,从而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此外,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具有良好的协同机制,可有效预防脑组织移位与脑室变形;可通过控制颅内压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的损害。两种手术的同期应用可较好的保持颅腔的密闭性,从而避免二次损伤[8]。

综上所述,对脑外伤患者同期行脑室腹腔术与颅骨修补术可有效减少损伤神经系统,有助于改善手术质量及预后效果,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成毅,胡克亮.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9):827-830.

[2]丁有才.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5,23(1):74-81.

[3]刘宇梁,伏光辉,李凤利,等.脑外伤后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预后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5):2806-2807.

[4]罗永兴.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对脑外伤患者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13,19(23):56-57.

[5]刘从国.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787-2788.

[6]张建海,朱锋,艾训平,等.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46-47.

[7]陈铁铮,周俊雪,荣广成,等.基于脑室腹腔分流术探究颅骨修补用于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治疗的最佳时机.心理医生,2015,21(13):53-54.

上一篇:大豆生物柴油下一篇:犯罪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