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积血铸型(共3篇)
脑室积血铸型 篇1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 在大脑的左右半球内各有一个侧脑室。第三脑室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裂隙, 第四脑室位于延脑、桥脑、小脑之间, 各脑室之间由小孔相通。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内的出血。脑室出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 其病发率与致死率都很高, 是比较严重的疾病, 常见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破入或逆流入脑室内。脑室系统大量出血铸型, 严重阻碍了脑脊液的循环;由于脑室积血、积液而引起脑室系统急性扩张, 从而压迫到丘脑和脑干, 将导致脑干功能衰竭, 其病死率可高达80%,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1,2]。所以对于脑室出血铸型应尽早的进行治疗, 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脑室内的积血, 使脑脊液循环畅通无阻, 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对28例脑室积血铸型患者采用了双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注入尿激酶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其具体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室出血铸型患者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0例;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58.3岁;患者的出血量为25~58m L;有高血压病史的有23例。患者术前的意识障碍情况可以格拉斯哥计分法 (GCS) 进行计分, 3~5分7例, 6~8分17例, 9~12分5例;单侧瞳孔散大者12例, 双侧瞳孔散大9例, 应激性溃疡出血者7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者15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10例, 原发性脑室出血3例。患者发病后脑室穿刺外引流的时间:6~12h者7例, 13~24h者16例, 24~48h者5例。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室出血铸型, 其中双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均铸型者有15例, 单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均铸型者有13例。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CT检查确诊为脑室积血铸型后, 进行积极脱水、预防感染以及上消化道出血、营养脑细胞等保守治疗的同时, 立即实施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 取平卧位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取冠状缝前2cm画一条水平线, 与中线旁2.5~3.0cm的交点作为处为穿刺点, 穿刺的深度大约为5cm, 钻孔后置入脑室引流管, 当有血性脑脊液从引流管中溢出后用生理盐水反复进行冲洗, 然后在一侧管内注入含有2万~5万U的尿激酶溶液, 待其从另一侧流出后, 关闭引流管2~3h后开放进行持续引流, 如果患者的颅内压有升高的迹象, 可以临时打开引流管。术后引流高出脑平面15~20cm。每次注入尿激酶2万~3万U加并加生理盐水2~3m L以液化血肿, 闭管2~3h后开放持续引流, 当脑室内的出血较多时, 可每天根据患者情况进行2~3次引流并且两侧引流管交替使用, 使脑室两侧的出血都能流出。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流量以及性质。引流时间为3~7d, 3d后复查脑颅CT, 观察脑内出血是否清完。当脑室内的积血清除后, 可进行拔管术。
拔管的指征:引流出的脑脊液引流液澄清;头颅CT复查, 脑室内的积血残存量少于10%, 第三脑室与第四脑室联通的管道均已通畅;持续关闭引流管24h以上, 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方可进行拔管[3]。
1.4 注意事项
①术前要做好, 穿刺点处进行消毒;②术中以及引流中尿激酶注入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引流结束后引流管应高于脑室平面15~20cm;④严格做好引流装置的密闭, 防止漏液及逆流的发生;⑤每日引流量应不多与300m L;⑥引流管放置的时间不超过9d。
1.5 统计学处理
记录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数据, 对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然后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最终得P<0.05, 即经统计学处理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8例脑室积血铸型患者经过治疗后, 治愈17例 (60.71%) , 有效8例 (28.57%) , 无效3例 (10.72%) , 总有效率为89.28%。17例治愈患者中, 有12例是在术后5d复查颅脑CT时发现脑室内积血已基本清除, 有5例患者是在术后9d复查颅脑CT显示脑室内积血基本清楚。8例有效的患者在术后9d进行颅脑CT检查显示, 脑室内积血清除50%以上。有3例患者在实施了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 因各种原因病情加重随访3个月后, 28例脑室积血铸型患者中, 有7例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12例患者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中仍需要帮助者2例, 有意识但卧床者1例。
3 讨论
脑室出血铸型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 属于脑出血重症类型。其恶化的原因可能为, 高血压脑出血造成脑室内积血铸型, 阻塞了脑室系统, 使脑脊液回流受阻, 形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使颅内压急剧升高, 脑深部遭到严重组织破坏, 尤其是第三、第四脑室铸型积水和脑室扩大, 特别是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及脑干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破坏, 引起内分泌障碍及高热, 最后导致脑疝形成死亡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对于脑室出血铸型的治疗, 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 其中内科保守治疗的病死率可达100%, 所以应尽早进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及尿激酶注入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 开颅手术对于脑组织的损伤是巨大的, 单纯进行脑室外引流术清除脑内积血的速度太慢, 不能快速清除积血, 使得丘脑下部及脑干长时间受压而发生不可逆转的伤害。双侧脑室外引流可增加脑水肿组织和脑脊液之间的压力梯度, 从而在压力的作用下脑水肿液及血肿液进入脑室, 并通过脑室外的引流管被清除[5]。本组28例脑室积血铸型患者采用的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以及尿激酶注入治疗的方法, 临床效果较为满意。该治疗方法的优点为:①双侧脑室外引流比单侧引流更安全, 有利于平衡减压, 可避免因一侧梗阻而导致引流不畅;②双侧脑室外引流建立了脑脊液循环旁路, 引流的速度相对较快, 使血性脑脊液迅速引流至体外, 减少血液中物质对脑组织的刺激, 有效解除了脑脊液循环障碍, 从而防止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③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 而纤溶酶可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物质, 从而起到溶栓的作用;该品在颅内应用安全有效, 反复注入溶解冲洗置换, 从而加快脑室内血肿的溶解, 缩短引流的时间, 降低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程度;④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注入可加速脑内积血的清除, 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⑤双侧脑室外引流可缓解颅内压, 减少脱水剂的使用, 从而可避免水电解质的紊乱, 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由于病发的时间越长, 脑内积血对脑组织的压迫与损害越多, 所以手术越早进行越好, 一般7h内手术效果比较好[6,7]。综上所述, 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法治疗脑室积血铸型, 具有方法简单, 安全可靠, 减少颅内感染、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点,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增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铸型18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8 (1) :33.
[2]零达尚, 刘远来, 张晓峰, 等.侧脑室并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铸型23例[J].广东医学, 2011, 32 (8) :1036.
[3]马现启.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液化血肿引流治疗脑室出血[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291) :163.
[4]何国星.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在外伤性脑室内出血中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7) :528.
[5]刘生华, 戚建国, 康伟, 等.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溶液对口冲洗治疗脑室内出血32例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4 (13) :45.
[6]程林贵, 张培军, 包柳明, 等.双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治疗脑室铸型出血[J].浙江创伤外科, 2011, 16 (3) :450.
[7]冯国栋, 冯晓丽.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溶解-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治疗原发性脑室铸型出血26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17 (10) :587.
脑室积血铸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13例, 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10例, 单纯脑室出血3例, 男6例, 女7例;年龄37~72岁。其中60岁以上10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11例, 糖尿病病史3例。入院时3例深昏迷, 8例浅昏迷, 2例嗜睡。双侧脑室铸型3例, 单侧脑室铸型10例。
1.2 治疗方法
(1) 行头颅CT检查, 定位穿刺点, 双侧脑室铸型行双侧侧脑室穿刺, 单侧脑室铸型行血肿侧侧脑室穿刺。 (2) 手术方法:选择前角穿刺:常规消毒术野头皮, 穿刺点位于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2.5cm, 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 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 头皮切口, 颅椎钻颅, 然后置入带针芯硅胶引流管约5cm, 可见血性脑脊液流出, 拔出针芯, 接三通和颅脑外引流袋, 固定引流管于头皮上防止脱出, 生理盐水冲洗使积血流出, 并注入尿激酶4万U, 关闭引流管4h后开放引流, 引流管应置于高于头部10~15cm。术后根据复查CT情况和引流液情况调整尿激酶用量及夹管时间, 并注意监测ICP。 (3) 待颅压平稳后, 行腰大池穿刺引流:病人取侧卧位, 于L3~4椎间隙为穿刺置管处, 常规消毒术野,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注射后, 用一次性腰椎穿刺包内16号穿刺针穿刺成功, 引流出脑脊液后, 置入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导管, 通过三通管接引流袋, 术后通过调整引流袋高度, 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在250ml/d。 (4) 据脑室内积血情况, 引流量和色泽变化确定尿激酶使用及引流天数, 一般3~7天拔除脑室内引流管。1~2周左右观察腰大池引流的脑脊液明显变清亮后, 拔除腰大池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13例病人, 痊愈7例, 轻度残疾3例, 重度残疾2例, 死亡1例。脑室引流管拔除时间3~7d, 腰大池置管保留时间7~15d。无颅内感染发生, 无脑积水发生。
3 讨论
脑室铸型出血属于脑出血危重病症。临床一般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昏迷、针尖样瞳孔或瞳孔不等大、两眼球分离斜视或眼球浮动、四肢迟缓性瘫痪或肌张力增高、偏瘫、去大脑强直、双侧病理征、呼吸声且有鼾声等。合并下丘脑损害可有中枢性高热、面红、大汗、应激性溃疡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脑室出血越多, 患者生存率越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脑室内积血, 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 形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使颅内压迅速升高, 脑疝形成, 中线结构破换, 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 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血细胞破坏后, 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激肽、缓激肽、凝血酶等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 引起脑血管痉挛,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 组织缺血缺氧加重, 使脑组织产生不可逆性损伤。由于开颅手术创伤较大, 患者遗留后遗症往往较多, 而单纯的脑室穿刺引流清除脑室积血过慢, 不能迅速解除脑组织受压状况, 且无法直接清除三、四脑室积血, 致使脑脊液循环通道不能尽早畅通, 而影响治疗效果。采用脑室引流加腰大池置管引流后, 可解决这一问题。
优点: (1) 脑室引流加腰大池置管引流, 可以建立完整的冲洗引流通道, 保障引流通畅, 颅压稳定; (2) 通过腰大池置管引流, 可以有效降低蛛网膜下腔的压力, 在脑室端冲洗时由于压力作用, 冲洗盐水可以顺利通过第三、四脑室, 清除脑室内积血, 使脑脊液循环通路畅通, 使用尿激酶溶解的血肿顺利经腰大池引流管排出; (3) 也可以通过腰大池引流管向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 溶解血块, 扩张蛛网膜下腔, 防止蛛网膜下腔的粘连及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 (4) 腰大池置管引流创伤小, 不需特殊器材及技术, 并且避免了反复腰穿剌给病人增加的痛苦及风险和较长时间穿刺后椎管内粘连, 腰穿成功率下降问题。
注意事项: (1) 严格全程无菌操作, 防止脑室内感染导致室管膜炎, 危及生命。 (2) 适应症:适用于脑室出血铸型患者, 引流血性脑脊液以减轻症状、降低颅内压。 (3) 禁忌症:脑血管畸形, 特别是巨大或高流量型或位于侧脑室的血管畸形患者, 脑室穿刺可引起出血。明显高颅压患者, 需等颅压平稳后再行腰大池穿刺, 腰穿部位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者禁忌。 (4) 进入脑室后, 放出脑脊液要慢, 以防止减压太快引起硬膜下、硬膜外或脑室出血。 (5) 注意复查CT, 根据CT情况调整引流量及尿激酶使用量, 决定冲洗方案, 防止副损伤。 (6) 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断裂及堵塞。 (7) 脑室引流管放3~7天后拔除, 腰大池引流管保留1~2周, 如需继续引流, 需换引流管。
综上所述, 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得出:脑室穿刺引流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控制颅内压和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有效措施。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及时清除脑室内的积血, 解除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 早日解除出血后对脑组织形成的压迫, 缓解脑血管痉挛, 改善缺血缺氧导致的二次损伤,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减少了并发症及病人的痛苦和后遗症, 降低了死亡率, 且操作简便、创伤小, 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以在此类型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顾征.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3, 11:408.
[2]张庆林.神经外科手术规范及典型病例点评[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蒋宇钢.神经外科手术及有创操作常见问题与对策[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9.
脑室积血铸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 (38 例) 和对照组 (36 例) , 其中, 男40例, 女34例;年龄53~66岁, 平均年龄 (57.6±2.5) 岁;出血量27~39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双侧脑室外引流或者单侧脑室外引流, 使用穿刺针在患者病侧发际内旁开约2cm位置额角进行穿刺, 穿刺针经过颅骨时, 会产生突然下降感, 进针6cm左右将会到达脑室内, 使穿刺针固定于颅骨上, 并将针芯拔出后即会流出血性脑脊液, 然后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 将5 万U尿激酶加入到5ml的0.9% 氯化钠溶液中, 将引流管关闭4h后开放, 冲洗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腰穿治疗, 每次置换量为20~30ml, 并将5mg地塞米松加入到5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注入, 2d注入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2]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ADL) 分级作为评定标准。Ⅰ级:不给患者的正常社会生活能力产生影响;Ⅱ级:患者有自理生活的能力, 但社会生活能力较低;Ⅲ级: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日常生活受到限制, 需要他人协助;Ⅳ级:患者意识清醒, 但没有自主活动能力;Ⅴ级:患者植物生存或者死亡;日常生活质量评定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表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对比治疗组患者存活36 例 (94.7%) , 死亡2 例 (5.3%) ;对照组患者存活26 例 (72.2%) , 死亡10例 (27.8%) , 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ADL级别对比治疗组患者 Ⅰ ~ Ⅱ 级29例, 占76.3% ;对照组患者 Ⅰ ~ Ⅱ 级7 例, 占19.4% 。治疗组患者AD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前, 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P>0.05)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脑室出血常发生于侧脑室, 然后逐渐扩展、蔓延到整个脑室系统中, 进而使脑室发生急剧性膨胀, 增高脑压, 使中线移位, 并导致发生缺氧、缺血以及水肿等症状。最佳治疗时间为患者发病7~10h后, 治疗以控制出血、清除脑室内的血凝块和积血、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组织压迫以及疏通脑脊液循环等为原则。对患者进行引流血液或者运用尿激酶溶解血肿, 能够有效去除脑室出血导致发生的恶性循环, 并能够有效降低颅高压, 畅通脑脊液循环;且与腰穿相配合后, 能够有效使蛛网膜下腔流入的血量减少, 并能够减慢血性脑脊液吸收, 另外, 能够防止代谢产物给脑组织带来损害, 并能够避免发生交通性脑积水[3]。本组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患者的AD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治疗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取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 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 并降低死亡率。
摘要:目的:对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 对照组给予微创侧脑室引流,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腰穿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ADL分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 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取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 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室铸型出血,微创,侧脑室引流,腰穿
参考文献
[1]赵伟, 王东明, 高苗苗, 等.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 2014, 36 (13) :1995-1996.
[2]崔元良, 陈霞.侧脑室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65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15)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