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分流术

2024-09-07

脑室分流术(精选8篇)

脑室分流术 篇1

目前, 脑室腹腔分流术已经被神经外科广泛应用于治疗脑积水, 对某院120例脑积水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并进行观察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 男89例, 女32例, 年龄2~62岁, 平均35岁, 儿童7例, 成人113例。其中, 梗阻性脑积水9例, 交通性脑积水43例, 其中, 感染后脑积水5例, 颅脑损伤及手术后脑积水34例, 分流管堵塞复发脑积水2例。儿童主要表现为颅脑增大、囟门扩大、紧张饱满、颅缝开裂逾期不合、落日目、呕吐、抽搐、语言及运动障碍, 智力低下;成人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头痛、头胀、头沉、头晕、耳鸣耳堵、视力下降、四肢无力等。

1.2 方法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 其方法多样。就脑室的穿刺点而言, 可采用额角穿刺、枕角穿刺、侧脑室三角区穿刺;就腹部引流管机时言, 有将引流管放置到肝上的、有置入盆腔的、有置入输尿管的。目前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脑室后角穿刺, 腹腔管置入到盆腔的方法最佳, 但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佳选择。

1.3 观察指标

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 运用相对数中的构成比来描述恢复良好者、症状改善者以及失败者的构成比重或分布, 大体评估脑室分流技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2 结果

根据术后复查CT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自理并能参加简单工作者评定为恢复良好;症状有所改善, 生活能自理, 但不能工作者评定为症状改善;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评定为无效。本组恢复良好50例, 症状改善63例, 无效7例。

3 讨论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 压力增高, 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 从而继发颅压增高和脑室扩大[1]。目前常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是现在最常用的分流手术。即将分流管脑室端置于侧脑室的额角, 分流泵置于颞部腹腔端经胸腹皮下隧道引至右上腹部后经腹直肌切口送于腹腔, 置于30cm左右, 不作固定, 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 简称V-P分流术。主要适应证为交通性脑积水、先天性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NPH) 、颅后窝占位引起脑积水和肿瘤切除后脑积水未解除。 虽然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有很好的疗效, 但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并发症。如 (1) 脑室内出血; (2) 分流管脑室端穿刺迷路, 当穿刺过深或方向错误错误时发生; (3) 损伤腹腔脏器; (4) 气胸; (5) 分流系统阻塞或过度引流; (6) 分流手术后感染可分为两类, 即外周感染及内部感染。外周感染是指发生在分流系统腔外, 分流管所通过的组织间隙感染, 极少波及到脑脊液 (CSF) 系统, 局限性好。内部感染是指分流系统的阀、管、贮液囊等管腔内发生感染, 可导致化脓性脑室炎或腹膜炎。一旦发生感染, 须拔除分流管; (7) 分流管的通道表面皮肤破溃坏死, 尤其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病人; (8) 癫痫:额部穿刺后癫痫发生率较顶枕部穿刺高, 脑室穿刺时最好一次成功, 尽量减少反复穿刺脑室, 降低术后感染, 可以减少癫痫的产生; (9) 腹腔并发症:分流管移行入肠腔, 分流管远端引起腹腔囊肿 (或假性囊肿) , 因肠粘连引起肠梗阻、腹腔脑脊液囊肿、腹腔积液, 以及肠扭转和肠绞窄, 分流管端移动, 可引起腹股沟疝、鞘膜积液、内脏穿孔 (肠穿孔、膀胱穿孔) , 或穿过膈肌; (10) 脑肿瘤的颅外转移:颅内肿瘤合并脑积水的病人, 分流手术后可能发生肿瘤腹腔种植转移, 最常见脑肿瘤是髓母细胞瘤, 其次为松果体生殖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 也可引起恶性胶质瘤、脑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 因此, 在术中必须严格操作步骤, 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做好术后护理, 预防并发症各种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以及实用性。方法 对某院120例脑积水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然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 其中50例恢复良好, 63例症状得以改善, 7例分流失败。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方法, 具有创伤小, 手术方法多样、简单以及效果立竿见影的特点, 只要严格控制好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脑积水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张齐龙, 叶琳, 肖绍武, 等.Ommaya囊植入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临床转归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2) :4210.

脑室分流术 篇2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针刺疗法 中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10

2007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针刺、中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患者3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0~67岁,平均39.8岁。交通事故伤、跌打伤、坠落伤所致的重型颅脑损伤。入院时GCS评分<8分20例,8~12分10例,>12分8例。所有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痛头晕、呕吐、痴呆及步态不稳、尿失禁等为主要症状。

辅助检查:术前CT及MRI检查均提示脑室系统不同程度扩大,所有患者术前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基本正常,术前侧卧位腰穿检查颅内压,CSF压力高于正常24例,正常范围14例。

治疗方法:①VPS治疗:因颞叶颅内血肿、硬膜下血肿行急诊开颅手术各2例,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5例。随后全部病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手术在首次发现脑积水后3~35天内进行。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选择脑室额角穿刺,应用美国PS分流管,其压力类型根据脑室内压力而定,脑室端置管深度5~6cm,分流泵置于颞部,腹腔端经胸腹皮下隧道、上腹部正中切口游离于腹腔,置入长度30~35cm。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进行针刺及中药治疗。②中药治疗:以健脾利水、补肾益髓为治疗原则,以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药组成:黄芪30g,熟地15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20g,白术15g,石菖蒲10g,远志12g,肉丛蓉10g,牛膝10g,桂枝10g。共10剂,每剂约200ml水煎煮内服,100ml/次,2次/日,小儿用量酌减。③针刺疗法:以补肾利水、益髓健脑为治疗法则,选取百会、四神聪、风池、肾俞、悬钟穴位。操作方法:百会、四神聪平刺0.5寸,风池直刺0.3~1寸,得气后留针,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1.5寸,得气后用捻转补法1分钟,悬钟直刺1寸,气后捻转补法1分钟。1次/日,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10次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结 果

参照《神经精神疾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头部CT复查脑积水消失,第三、四脑室无扩张;②有效:症状基本消失,第三、四脑室轻度扩张;③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第三、四脑室继续增宽,随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38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随访0.5~2年,其中痊愈12例(31.58%),有效22例(57.89%),无效4例(10.53%),其中无1例死亡,总有效率89.47%。

讨 论

脑积水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伤性脑积水是其中之一,有报道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10%,且一旦处理不当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1]。一旦确诊为外伤性脑积水,则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公认的治疗方法,无论是颅内高压脑积水还是正常颅压脑积水都应采用单向阀门分流管行分流术。有报道认为,当外伤后脑积水引起的精神障碍未见好转或逐渐加重或神经功能缺失不能用局部脑损伤解释及脑脊液流体动力学障碍并有颅内压增高,应及时CT复查,脑室持续扩大或脑室周围间质性水肿带持续扩大者应考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Licata等报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疗效良好[3],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Tribl等报道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有效率52.1%[4],效果与分流前患者的临床状况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5],脑为髓之海,血瘀窍闭,髓海受伤而神明受扰。百会为督脉穴位,为诸阳汇聚之处,并调节阳经之气。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具有醒脑开窍之功。风池有益智醒脑之作用。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具益髓补脑之功。肾俞为肾经之气汇聚之处,具有调气行水,补脑益髓之功。从方药角度而言,方中重用黄芪、熟地、山药,取其补气利水、益髓填精之功。泽泻、白术、茯苓健脾利水而运化水湿,肉苁蓉、桂枝温阳化气。诸药相合,共奏温阳化气利水、补肾益髓之功。

本研究中,38例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针刺、中药治疗,随访0.5~2年,痊愈12例(31.58%),有效22例(57.89%),无效4例(10.53%),其中无1例死亡,总有效率89.47%,表明脑室-腹腔分流术、针刺、中药三者结合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武军,谭德彩,谭远光,等.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32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2):104-105.

2 邵秋波.48例外伤性脑积水临床治疗观察[J].2010,4(9):76-77.

3 Licata C,Cristofori L,Cambin R,et al.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J].J Neurosurg Sci,2001,45(3):141-149.4 Tribl G,Oder W.Outcome after shunt implantation in severe head injury with 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J].Brain Inj,2000,14(4):345-354.

5 孙忠人,徐先伟.针刺与中药并用治疗脑炎后脑积水47例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4):14-15.

脑室分流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中, 男8例, 女2例;年龄12~65岁;病程3~10年;阻塞性脑积水8例, 交通性脑积水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 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伴有肢体活动者4例, 伴语言障碍者3例, 伴癫痫者2例, 伴精神障碍者1例。

1.2 方法

全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步骤如下。

1.2.1 手术切口从耳廓上方1cm至乳突处作弧形切口, 于耳廓上方1cm处作颅骨钻孔, 脑室穿刺针垂直穿刺侧脑室三角区, 引流出脑脊液后, 置入脑室引流管并将阀门固定于颅骨钻孔处。

1.2.2 在乳突处凿开乳突气房, 往前方行进至鼓室入口处, 将入口处骨质磨至光滑, 以便引流通畅。

1.2.3 脑室外引流管置于腱膜下, 途中用7号丝线, 固定3~5处, 以防引流管位置移动, 逐层严密缝合腱膜, 皮下组织及皮肤, 加压包扎72h以上, 以防脑脊液渗漏至皮下。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自理并能参加简单工作者评定为恢复良好;症状有所改善, 生活能自理, 但不能工作者评定为症状改善;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评定无效[2]。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2~15d拆线, 术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或减轻;3例患者术后出现体温升高, 38.5℃以内, 经对症治疗后5d内恢复正常;2例患者皮下有少量积液, 均在10d内消失。全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 恢复良好7例, 占70%;症状改善3例, 占30%;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脑积水是各种原因导致脑脊液生成和吸收失衡而蓄积在脑室, 临床上常常引起颅内高压, 出现头痛、智力下降、步态不稳、行为失常等表现。脑积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儿童主要为先天性和炎症性, 成人多为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创伤。常常出现颅内高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部分患者病程较长, 常常出现智力障碍、行为异常、步态不稳等严重功能障碍[3]。根据脑脊液循环通路分类, 脑积水分为交通性脑积水与阻塞性脑积水两类, 交通性脑积水病变在蛛网膜下腔或脑脊液产生过剩, 脑室系统普遍扩大, 且与蛛网膜下腔之间仍保持通畅。阻塞性脑积水病变位于脑室系统内或附近, 导致脑室系统某一通道上发生狭窄或阻塞, 出现梗阻部位以上脑室系统扩大[1]。临床治疗积水的方法主要是手术, 且手术方法较多,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虽效果确切, 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如脑室引流管在腹腔容易引起堵塞, 且体表留有引流管痕迹, 对患者外现有一定影响;手术不在一个视野, 须多个切口, 操作相对繁琐等。近年来, 笔者科技创新, 采用脑室-鼓室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效果满意。笔者认为: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脑室-鼓室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 术前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明确脑积水的类型, 了解颅内压情况, 正确选择使用分流管类型, 使脑脊液引流速度及颅内压力维持在正常范围, 严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结果表明, 脑室-鼓室分流术操作相对简单、视野小、危险性小、并发症少、引流充分不堵塞,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郑树森.外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47.

[2]马笑宇, 陆朝晖.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8) :120.

脑室分流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 月-2015 年2 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VPS治疗NPH患者28 例, 其中男20 例, 女8 例, 年龄31~66 岁, 平均 (49.1±10.2) 岁;病程2~8 个月, 平均 (3.9±1.8) 个月;有脑内或脑室出血史者13 例,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者12 例,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者2 例, 病因不明者1 例;临床表现:步态障碍者25 例, 认知功能障碍者7 例, 排尿功能障碍 ( 失禁、夜尿≥ 3 次) 者5 例。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Evan’s指数 ( 侧脑室额角最大宽度/ 该层面颅内最大宽度) >0.3, 无明显脑萎缩, 提示额角周缘间质性水肿者20 例。侧卧位腰椎穿刺CSF测压<180 mm H2O。

1.2 手术病例筛选及分流管选择

首选腰椎穿刺CSF释放试验 (Tap试验) , 测压后缓慢释放25~45 ml, 共1~3 次, 症状无改善者进一步行腰大池置管CSF持续外引流试验 (ELD试验) , 匀速引流3 d, 每天引流量约240 ml。Tap试验或ELD试验阳性者给予手术治疗。选用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脑室- 腹腔分流管, 其中Tap试验阳性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选用定压或可调压分流管, ELD试验阳性者选用可调压分流管。选用定压分流管者, Tap试验所测CSF压力或其平均值<140 mm H2O者选用低压分流管, ≥ 140 mm H2O者选用中压分流管;选用可调压分流管者压力设定在低于所测压力20~50 mm H2O。本组Tap试验阳性患者24 例, ELD试验阳性患者4 例, 选用定压分流管者18 例, 选用可调压分流管者10 例。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全麻下VPS, 脑室端选择侧脑室额角或枕角穿刺置管, 成功后经皮下隧道至乳突后头皮切口, 腹腔端分流管经颈、胸、腹部皮下隧道至右上腹, 连接分流阀, 证实分流系统通畅后经腹直肌切口置入盆腔, 长度20~30 cm, 缝合切口。术后常规预防感染, 分流阀每日按压1~2 次, 3~5 下/ 次, 预防堵管。

1.4 疗效评价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以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 (TGA)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MMSE量表) 、排尿功能障碍 ( 失禁、夜尿≥ 3 次) 为疗效评价指标。随访3~12 个月, 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所有指标的2 项以上评价项目改善为显效, 仅有1~2 项改善为有效, 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2]。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

2 结果

术后头颅CT及腹部平片检查, 分流管脑室端、腹腔端位置良好。随访3~12 个月, 无堵管、颅内出血、VPS相关感染及死亡病例。选用定压分流管的18 例患者中, 2 例术后出现分流不足, 表现为症状无改善、脑室缩小不明显, 1 例出现分流过度, 表现为术后明显头晕、头痛及额颞部明显硬膜下积液, 均再次手术更换为可调压分流阀。术后显效19 例, 有效6 例,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89.3% (25/28) , 不同临床特点的术后效果, 详见表1。

3 讨论

NPH典型症状包括步态、认知及排尿功能障碍, 自1965 年Hakim和Adams等首次描述至今, 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根据静水力学原理, 随着脑室扩大, 脑室面积、曲率半径均增大, 相同颅内压下脑室壁承受的静水压 ( 颅内压 × 脑室面积) 、张力 ( 颅内压 × 脑室曲率半径) 也相应增大, 进而可能导致室周脑组织循环或代谢功能障碍[3]。脑室扩大与NPH典型症状的关系, 一般认为是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因侧脑室额角扩大受到牵拉, 导致该血管所支配的额叶、旁中央小叶的血液供应障碍, 而这些区域正是支配智能、下肢运动、排尿功能的高级中枢。

CSF分流术, 尤其VPS作为目前治疗NPH的首选方法, 临床实践中并非每例患者均能从中受益, 术前疗效- 风险评估至关重要[4]。相对于中脑导水管CSF流空和流速测定等无创的疗效评估方法, Tap试验或ELD试验更为简单、实用, 二者共同特点是通过体外引流CSF而直接模拟了VPS。据报道, Tap试验阳性预测手术有效率达100%, 但敏感性只有26%, 若仅根据这一试验决定是否手术则会漏掉可能从中受益的患者。与Tap试验不同, ELD试验通过持续外引流CSF以弥补Tap试验单次操作敏感性低的问题, 敏感性可达95%。近年有学者对传统Tap试验进行改良, 采用重复腰穿CSF放液试验 (RTT) 以降低假阴性率, 即每天或隔日一次经腰穿释放CSF, 每次30 ml以上, 共3 次, 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再行ELD试验, 取得良好效果[5]。本组资料显示Tap试验及ELD试验阳性患者分流术后总有效率为89.3% (25/28) , 说明作为筛选病例的Tap试验或ELD试验可较准确地预测分流术后效果。

临床症状与预后关系的评估既重要又困难, 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家属对术后效果的认可。NPH典型症状的发生率及与分流术后效果的确切关系尚未确定。文献[5] 报道, 步态障碍是特发性NPH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发生率为94%~100%, 其次是精神异常, 发生率为78%~100%, 尿失禁往往是晚期症状, 发生率为76%~83%, 三者分流术后有效率分别为72.7%、55.6% 和60.0%。本组资料显示, 28 例患者中步态、认知、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89.3% (25/28) 、25.0% (7/28) 、17.9% (5/28) , 分流术后有效率分别为96.0% (24/25) 、85.7% (6/7) 、80.0% (4/5) 。说明步态障碍在NPH患者中最为常见, 以步态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分流术后效果优于单独或伴发认知或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这种差异考虑可能与NPH所致的脑功能受损区及程度不同有关, 前者可能与早期脑积水直接累及室周白质纤维有关, 后者可能与脑积水引起的皮质功能损害或加重已有的亚临床皮质功能障碍有关。

室周水肿被认为是神经影像学上存在室周透光现象的原因之一, 文献[6] 表明, 存在室周透光现象的患者分流术后效果优于不存在室周透光现象的患者。本组资料显示, VPS后脑室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其中伴额角周围水肿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5.0% (19/20) , 额角周围无明显水肿者总有效率为75.0% (6/8) 。说明对于Tap试验或ELD试验阳性的NPH患者, 室周水肿可作为预测术后疗效的参考指标。

VPS后易出现感染、堵管、CSF分流不足或过度等并发症, 完善的术前检查、选用合适压力的分流管、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本组资料显示, 术后头颅CT及腹部平片检查, 分流管脑室端、腹腔端位置良好, 治疗及随访期间无颅内出血、手术相关感染及堵管等并发症, 但18 例使用定压分流管的患者中, 2 例术后出现分流不足, 表现为症状无改善, 脑室缩小不明显, 1 例出现分流过度, 表现为术后明显头晕、头痛及额颞部明显硬膜下积液, 均再次手术更换为可调压分流阀。10 例使用可调压分流管者均未出现分流不足或过度, 但其中7 例术后经历了1~4 次的调压, 术后随访显示, 选用可调压分流管者的临床效果优于选用定压分流管者。可调压式分流管是专门针对分流不足或过度而设计的, 相对于固定压力分流管, 不必再次手术即可在体外根据患者的状态调节设定压力。由于NPH分流术后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于NPH, 尤其Tap试验阴性而ELD试验阳性患者, 选用可调压式分流管以实现最佳的个体化压力调节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 由于目前尚不完全清楚NPH的病理生理机制, 也未建立统一、规范的诊疗及预后评估体系, 对于考虑为NPH的患者, 应综合分析以筛选手术患者, 使能够通过VPS改善症状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同时避免分流欠佳的患者承担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和痛苦。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 (VPS) 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 (NPH) 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NPH患者VPS前后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本组资料中无堵管、颅内出血、VPS相关感染及死亡病例。18例选用定压分流管者, 术后出现分流不足2例, 分流过度1例。随访312个月, 显效19例, 有效6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89.3% (25/28) 。结论:VPS可有效改善NPH患者的预后, 手术病例的选择需要综合分析临床资料, 选用可调压分流管可避免分流不足或过度。

关键词:正常压力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预后

参考文献

[1]Toma A K, Papadopoulos M C, Stapleton S, 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outcome of shunt surgery in idiopathic 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J].Acta Neurochirurgica, 2013, 155 (10) :1977-1980.

[2]Tinetti M E.Performance-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 problems in elderly patients[J].J Am Geriatr Soc, 1986, 34 (2) :119-126.

[3]李金库, 李仙锋.正常压力脑积水[J].医学综述, 2012, 18 (18) :2998-3000.

[4]李祥富, 王七玲, 赵东刚, 等.分流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57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5) :128-130.

[5]左常阳, 刘晓东, 赵洪卫, 等.改良的脑脊液放液试验在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分流手术效果预测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18) :8487-8489.

脑室分流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 合计80 例。 患者均符合手术标准, 知晓该次研究目的, 参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划分入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0 例, 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2 例, 女性患者18 例, 年龄范围分布在21~37 岁之间, 年龄均值 (34.5±3.7) 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16 例, 高处坠落伤13 例, 重物砸伤7 例, 其他4 例;受伤部位:额部15 例, 顶针部10 例, 枕部9 例, 颞部6 例;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3 例, 女性患者17 例, 年龄范围分布在22~36 岁之间, 年龄均值 (35.4±3.8) 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17 例, 高处坠落伤13 例, 重物砸伤5 例, 其他5 例;受伤部位:额部14 例, 顶针部11 例, 枕部10 例, 颞部5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受伤早期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术后3 个月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而后再过3 个月行颅骨修补术, 实验组则在术后3个月时接受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于患者的侧脑室三角区选择穿刺点, 选用进口中压抗虹吸管, 置入导管7~9 cm, 将引流管置入腹腔内, 位置约为肝上约15 cm, 并妥善固定于肝圆韧带上, 尔后将分流泵放在患者的枕部位置。

颅脑修补术:选择合适的钛合金网颅骨, 小心分离皮瓣, 充分暴露颅骨损伤部位后, 对钛合金网进行消毒后与颅骨骨窗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密切监测体温、切口与分流情况, 若有异常状况则要及时对症处理。

1.3 评定标准

参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4], 内容包括言语反应、睁眼反应及肢体运动等, 总分值为15 分, 评分在13~15 分表示优, 评分在9~12 分之间为良, 评分在8 分以下的表示为差;优良率即为得分为优、良病例数之和在组别总病例数中所占比率[5]。

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6]评估患者的术后伤残情况, 评估维度共分为5 个等级, 恢复良好:评分为5分;中残:评分为4 分;重残:评分为3 分;植物生存:评分为2 分;死亡:得分为1 分。 恢复良好率即为恢复良好者在组别总病例数中所占比率。

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评估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7]展开;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感染、脑脊液漏、分流管阻塞、颅内血肿、皮下积液及头皮坏死。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获取的数据均通过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 表示, 则运用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GCS评分优良率为87.5%, 相较于优良率为65.0%的对照组显著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相较于对照组, *P<0.05。

2.2 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为57.5%, 相较于恢复良好率为32.5%的对照组显著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相较于对照组,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HIS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 相比下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 (P<0.05) 。 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 相较于病发率为30.0%的对照组显著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注:相较于对照组, mP<0.05。

3 讨论

随着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术式———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去骨瓣减压术的合理应用, 脑外伤的抢救成功率近年来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 临床领域公认常规外科术式对患者脑组织的医源性刺激及破坏较大, 即使对患者的疾病实施了有效的治愈, 然而术后一系列显著的并发症在临床上也非常棘手, 会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降低其生活质量[8]。 目前临床上多以脑室腹腔分流来应对此类问题, 并进行颅骨修补术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 但对于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手术时机, 临床尚存在较大争议。

既往观点普遍认为应行分期手术, 即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积水与脑膨出进行缓解, 分流术后3~6个月再进行颅骨修补。 随着临床研究及大量试验的总结, 发现脑外伤患者在伤后有一个最佳恢复期, 即为伤后3 个月内, 在这个时间段内合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最快恢复, 而传统分期手术方案则避开了这个最佳恢复时机, 造成不可逆损伤[8], 而且单纯分流术会导致脑组织的局部塌陷, 引起脑移位加重, 脑神经损伤只会更为严重, 另外, 分期手术患者必须承受多次痛苦, 加上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

该次研究尝试早期联合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 患者预后良好, 实验组患者术后GCS评分优良率为87.5%, GOS评分恢复良好率为57.5%, 缺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仅为7.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顾国山等[9]对73 例颅脑外伤患者在不同时期接受修补手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颅脑修补手术施行越早, 患者预后效果越好。 由此可见, 早期联合应用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避免二次手术, 且能避免分流术后脑组织移位,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对脑外伤患者早期施以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尽快改善脑组织局部血流, 以免受损脑组织再次损伤, 进而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均得到改善, 且术后并发症少, 总体疗效良好, 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慧, 涂博, 秦振宇, 等.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2013, 10 (18) :117-119.

[2]党伟, 李明, 陈雪江, 等.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6) :52-56.

[3]丁有才.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 23 (1) :74-78.

[4]Gouello G, Hamel O, Asehnoune K, et al.Study of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ased on a series of 60 consecutive cases[J].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4.

[5]喻厚丰, 查晓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6) :65-66.

[6]Cavuosglu H, Kaya RA, Turkmenoglu ON, et al.Value of early unilateral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 2010, 16 (2) :119-124.

[7]周志国, 朱青峰, 陈静, 等.早期颅骨修补并脑室-腹腔分流术与分期单项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9) :51-52.

[8]杨红星.颅脑外伤后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外伤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 2013, 32 (22) :73-74.

脑室分流术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男10例, 女15例, 年龄25~60岁, 平均 (36.35±1.45) 岁。对照组男15例, 女10例, 年龄27~60岁, 平均 (37.57±2.47) 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日常护理和常规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出现感染时, 及时回医院复诊。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 (1) 术前护理:术前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解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有利于减少患者对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恐惧心理, 术前8 h患者应禁食水, 手术前护士应检查患者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和凝血功能, 术前30 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和鲁米那。 (2)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体温高于38℃, 护士应给予患者冰枕、冰敷、冰袋等放置两侧颈部以及腹股沟, 患者昏迷时, 护士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在患者血压稳定情况下, 护士应抬高患者床头15°, 有利于静脉回流, 减少颅内静脉淤血, 护士应定时挤压分流管, 以保持分流管通畅, 应避免患者头部剧烈活动, 注意患者切口敷料有无弄湿情况, 有弄湿情况护士应及时更换敷料, 若患者头部曾做过去骨板减压术,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颅骨减压窗部分是否胀起。 (3) 切口感染护理:为了防止术后感染, 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观察患者切口的渗液渗血情况, 应定时更换敷料,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护士应定时更换患者体位, 防止手术部位长期受压, 若患者切口感染时, 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师, 同时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 (4) 饮食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 患者应排气以后方可进食, 给予患者易消化流质饮食, 患者病情稳定时再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5) 心理护理:由于个别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患者产生了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以脑积水治愈案例给予患者详细讲解, 增加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 舒缓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6) 出院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将制定的联系卡片发放给患者, 把信息、年龄、性别、住址、当前病情情况等进行存档, 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每月会进行回访, 一般采用电话、信息或者家访等方式, 告知其回访的目的, 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制定实施方案, 并给予患者制定引流管护理计划, 告知患者出现头疼、恶心和呕吐时, 应及时回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 (2例) , 其中消化系统疾病1例, 引流管阻塞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 其中消化系统疾病2例, 感染1例, 引流管阻塞3例。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 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分泌过多和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 脑室系统扩大的一种病症[2]。其临床症状为呕吐、头痛、视力模糊等, 临床上一般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早期的治疗及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还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常规护理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相关医学为基础, 应用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水平, 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3]。常规护理是一种临床上较普遍的护理模式, 据相关医学资料显示, 常规护理效果不及优质护理效果可观。

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整体提升护理水平,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4]。优质护理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 把患者放首位, 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 保证患者的安全, 减少患者的心理情绪, 使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不仅获得较好康复, 并且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5]。优质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由此可见观察组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采用的优质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 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郭健凌, 傅玉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4) :652-653.

[2]苏燕娟, 翦辉娜, 陈少凤, 等.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13) :2045-2047.

[3]何海燕.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 2015, 28 (7) :148-149.

[4]姜国英, 余国峰, 封苏平, 等.创伤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 :40-41.

脑室分流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3 月~2014 年3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证实为外伤性脑积水, 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呕吐、反应迟钝、头痛、嗜睡、肌张力增高等,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 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1 例, 女9 例;年龄18~66 岁, 平均年龄 (42.36±11.10) 岁。对照组中男20 例, 女10 例;年龄18~68 岁, 平均年龄 (42.47±11.40)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固定压力式分流管治疗, 为患实施全身麻醉后, 于侧脑室额角实施常规穿刺, 完成后经颈至胸腹皮下隧道, 置入分流管于远端腹腔。根据患者的颅内压情况, 选用相应的分流管, 若腰椎穿刺压力<140 mm H2O (1 mm H2O=0.0098 k Pa) , 选用低压分流管;若140 mm H2O< 腰椎穿刺压力<250 mm H2O患者, 则选用中压分流管;若腰椎穿刺压力>250 mm H2O, 选用高压分流管。于术后7 d, 复查患者的头部CT以及平片, 了解患者脑积水的改善情况, 并以此来调整分流管阀门的压力。

观察组患者实施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 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 于侧脑室额角实施常规穿刺, 完成后经颈至胸腹皮下隧道, 置入分流管于远端腹腔。根据患者颅内压情况, 预设90~150 mm H2O的可调节分流管阀门压力, 于术中再根据患者颅内压情况和分流管滴速, 适当调节阀门压力值, 最后妥善安置分流管。术后7 d, 复查患者CT。

1. 3 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定, 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改善, 脑室系统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脑室系统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变化, 脑室系统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 ( 显效+ 有效)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大多数外伤性脑积水, 主要是因脑部外伤而导致的去骨瓣减压与外伤后的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等, 从而引发脑组织移位、嵌顿、外膨等, 还可能引发高颅内压, 致使蛛网膜与脑膜产生粘连等, 随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以往临床上常使用去骨瓣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 但该治疗方法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使患者致残率增高。脑室- 腹腔分流术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且已广泛应用于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中, 该治疗方法的目的主要是为脑脊液建立循环通道, 以改善患者脑脊液的积存, 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作用, 该方法还可使患者的脑部血流量减少, 使脑血管收缩力得到提高, 并减轻患者脑水肿情况, 降低其颅内压, 重新恢复脑脊液分泌与吸收之间的平衡, 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由脑水肿造成的细胞损伤, 使患者病情迅速恢复。有研究表明, 将脑室- 腹腔分流术用于治疗外伤性脑积水, 可有效提高引流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预后情况良好[4]。

本研究中, 观察组实施了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后,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8%, 高于对照组的6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有关报道一致[5];说明对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实施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 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 在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方面, 脑室- 腹腔分流术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帅群.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观察.吉林医学, 2014, 35 (1) :67-68.

[2]于亮, 石少婷.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3) :109-110.

[3]赵旭, 王树凯, 杨波, 等.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 (1) :41-42.

[4]刘军, 陈治标, 蔡强, 等.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成人外伤性脑积水分流管的选择.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 18 (5) :268-270.

脑室分流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积水患者80例,其中,男5例,女3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为(41.5±1.3)岁;车祸致伤患者48例,高处坠伤患者32例;患者受伤时GCS评分<8分。入选的研究对象均经CT检查确诊。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受伤原因、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给予治疗,对照组给予固定阀门阈值的抗虹吸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两组患者实施完手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7 d,术后1周后则对患者实施CT复查,按照临床检查结果对患者调整阀门压力,并随访0.5~3年。

2 结果

研究组40例患者术后1周后,全部患者的减压窗张力明显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经CT复查显示,全部患者术后脑室系统比治疗前明显缩小,颅内没有出血。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6例,良好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5%。在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但是经妥善处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访期间每例患者平均调节阀门压力2.2次,最多调节次数达5次。

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1周后,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消失抑或症状大部分得到缓解。经CT复查显示,有5例患者出现颅内积液或者颅内血肿,其中有3例患者是通过钻孔引流术治疗得到恢复,1例实施保守治疗得到恢复,另外1例术后发生死亡。末次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0例,良好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在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感染,发生赌管3例,但是经妥善处理后全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 讨论

外伤性脑积水属于颅脑损伤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此病主要的临床特征就是患者脑室系统逐步扩大,往往会伴随颅内压逐渐增高的现象[2]。当前临床治疗外伤性脑积水主要方法是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多年的临床实践显示[3],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外伤性脑积水疾病治疗虽然疗效比较好,然而在手术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感染、堵管与分流过度等多种并发症。不过,近年来人们发现,诱发感染、堵管与分流过度等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为可调式分压管设计存在不足[4]。鉴于此,在临床上我们将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引入到外伤性脑积水手术治疗中。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6例,良好1例,差1例,优良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0例,良好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研究提示,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效果优于运用固定阀门阈值的抗虹吸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

我们的体会是,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可以实现无创、精确的调压,能有效避免因为分流过度所诱发的颅内积血与颅内积液,同时经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低颅压临床症状比较轻。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在临床上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在随访期间得到了肯定[5]。此外,过去对一些由于脑积水比较严重所引发的脑皮层菲薄的患者,常常是使用中压分流管进行治疗,但是在术后容易发生脑皮层塌陷与硬膜下血肿等一系列并发症[6]。而运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则可以较好地实现在置入患者体内时调成为高压,而随着手术不断深入则可将压力逐渐下调,使患者的脑室逐渐变小,进而可以避免因为分流过度所诱发的多种并发症。综上所述,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疗效显著,可减少手术感染与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外伤性脑积水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积水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固定阀门阈值的抗虹吸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6例,良好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0例,良好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外伤性脑积水,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任平,高建国.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51例诊治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7):634-635.

[2]赵旭,王树凯,杨波,等.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41-42.

[3]王哗晖,罗湘辉,何佳宏,等.改进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创伤性脑积水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93-3594.

[4]李越,欧海荣,文上康,等.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3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12):1448-1450.

[5]刘冬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在92例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07.

上一篇:地质钻探下一篇:子网划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