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2024-07-22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精选10篇)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1

胃溃疡穿孔属于急症, 在普外科中十分常见, 是由于胃蛋白酶和胃酸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 溃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胃蛋白酶与胃酸只是其中的一种,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衡所造成。胃溃疡穿孔常常发生在慢性溃疡的病理基础上, 疲劳、情绪紧张、饮食、药物等因素作用, 均可能逐渐加深胃溃疡活动期病变, 侵蚀胃壁, 造成穿孔。胃溃疡穿孔多位于前壁, 其穿孔大多数都位于小弯前部或前上部。患者出现溃疡穿孔后, 其胃内容物就会溢入腹腔而引起化学性腹膜炎, 经过6 h左右发展就可能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胃溃疡穿孔临床主要症状为突发性上腹剧痛, 如刀割一般剧烈, 可能放射到肩部, 并且很快就会扩散至全腹。本文旨在探讨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 为今后临床上胃溃疡穿孔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单纯胃溃疡穿孔患者34例, 其中男19例, 女15例, 年龄31岁~69岁, 平均年龄52.4岁。所有患者穿孔时间均小于8 h, 全身情况较好。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7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7例患者行溃疡切除修补术, 同时联合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手术之前, 对患者置胃管、输液、禁食、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正中切口, 对腹腔进行仔细探查, 穿孔的位置要根据患者胃内渗出液、炎性反应、胃内容物等来确定。将腹腔胃内渗出液和胃内容物吸尽, 将胃内残留液用胃管排空, 穿孔口要用干纱布压迫, 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胃壁全层的缝扎在距孔边缘2 cm周围的地方进行, 溃疡组织的切除在穿孔边缘1 cm周围进行。标本送病理检查, 然后用细线于穿孔处沿胃纵轴间断缝合修补, 覆盖网膜然后打结。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 以及放置引流, 引流管在术后4 d~5 d后拔除。同时, 应用奥美拉唑联合治疗, 治疗时间为8周, 每天口服3次, 每次于餐前30 min吞服, 剂量为奥美拉唑20 mg, 硫糖铝0.8 g。对照组17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同时应用奥美拉唑联合治疗, 治疗时间也为8周, 每天口服3次, 每次于餐前30 min吞服, 剂量为奥美拉唑20 mg, 硫糖铝0.8 g。治疗疗程结束, 对2组患者胃黏膜活组织进行经胃镜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

1.3 疗效判定

治愈:经过治疗, 患者食欲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有效:经过治疗, 患者胃酸分泌接近正常、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经过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愈加有效为总有效。

2 结果

2 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 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本文对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及胃大部切除术治疗2组患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对胃溃疡穿孔的治疗到底是行治愈性手术还是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存在分歧, 其主要争论的焦点是单纯穿孔修补术后, 有超过1/2的患者溃疡复发, 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行治愈性手术[1]。而国外很多报道称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过后, 高达60%以上的患者都会复发, 其中40%的患者需要行治愈性手术。在我国, 相关资料显示, 急诊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所占的比例也非常高, 大约为47%~78%[2]。因此, 很多专家均不主张行单纯修补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 溃疡切除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相比较, 前者没有后者彻底, 但是应用药物联合治疗后, 弥补了这项不足, 提高了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本组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其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 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 通过使胃酸分泌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失去活性, 抑制胃酸[3]。它对幽门螺杆菌也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 有力弥补了溃疡切除修补术的不足。因此, 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奥美拉唑辅助治疗弥补了修补术的不足, 避免了胃大部切除术操作复杂、损伤大的缺点, 同时还能取得同等的治疗效果。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 效果显著, 病情恢复快, 手术简单,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永坚.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4) :149-150.

[2]王朝荣.胃溃疡急性穿孔局灶性切除联合药物治疗[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3 (12) :35-36.

[3]杨彦民, 侯杰, 国麟祺.胃部分切除加内科治疗与胃大部切除对胃溃疡治疗效果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7) :215-216.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1例,男28例,女3例,年龄18~72岁,平均38岁,均因突发上腹剧痛就诊。有胃镜明确溃疡病史16例,有腹痛、反酸、嗳气病史9例,无临床症状6例。穿孔直径0.3~1.1cm,胃窦部前壁小弯侧穿孔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9例。2例有糖尿病史,1例伴有胆囊多发结石。穿孔到手术时间5~21小时,平均12小时。18例空腹穿孔,10例餐后穿孔,不能明确提供3例。腹腔内积液200~1100ml。术前有膈下游离气体28例,无游离气体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弥漫性腹膜炎,均无感染中毒性休克、无幽门梗阻及消化道出血,均为首次穿孔,均无腹部手术史,能够耐受全麻手术。

手术方法:术前留置胃管、尿管,患者经气管插管全麻后头高右侧高位,术者站于患者左侧,脐下缘1cm弧形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压力维持13mmHg左右,插入10mm套管、30°腹腔镜。探查腹腔,初步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cm置入0.5cm trocar做操作孔,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左侧约6cm处置入0.5cm trocar为另一操作孔。暴露欠佳时加用右腋前线脐水平上打孔,协助暴露手术野。置入相应腹腔镜器械,尽量吸尽腹腔、盆腔液,进一步明确穿孔的部位和大小,全部病例均在穿孔边缘取活检组织,常规行胃幽门螺杆菌(HP)染色试剂盒-硼酸亚甲蓝法做HP密度半定量测定。根据穿孔病灶的大小,十二指肠穿孔直接以3-0吸收线沿十二指肠纵轴全层间断缝合1~2针,胃穿孔取组织行术中冰冻病理排除恶性后全层间断缝合2~3针,并用大网膜覆盖穿孔处。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全腹腔,尽量清除外溢之胃肠道内容物及脓苔,冲洗毕确认穿孔处无消化内容物外溢后,于溃疡穿孔处附近放置多孔胶管引流,盆腔视污染情况确定是否放置引流。

结果

31例患者均镜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50~130分钟,平均80分钟。住院时间5~9天,平均7.5天。术中出血量<10ml。术后少数疼痛耐受性差者肌注1次镇痛药物即可。术后肛门排气且胃管引流量<200ml/日后拔除胃管,3~5天开始流质饮食。1例伴有胆囊结石者同时行胆囊切除术。各引流管视引流情况1~3天拔除,平均2.5天,有盆腔引流管的先拔盆腔引流管,穿孔旁引流管进食后无渗出液增多后拔除。2例胃窦溃疡穿孔经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恶性肿瘤细胞。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腹、盆腔脓肿、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均经过内科正规治疗,HP阳性者正规治疗HP感染。术后8周31例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26例获得电话随访,25例复查胃镜无溃疡复发,3例仍发现有浅表性溃疡,3例不同意复查胃镜,均未见明显远期并发症发生。

讨论

1990年法国医生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成功治疗消化道溃疡穿孔以来,这种微创手术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2]。

手术技巧:由于穿孔病灶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腹腔镜下溃疡穿孔修补要求有娴熟的镜下缝合打结技巧。腹腔镜单纯修补术在进针深浅以及对笼打结等方面相对稍难把握,进针过浅修补效果不佳,进针过深则有缝至对侧胃肠壁的可能,采用从穿孔的一侧进针从穿孔处出针,再从穿孔处进针从穿孔的另一侧出针,完成1次或2次缝合后才打结,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其次,对于主操作孔的选择也很重要,经中线左侧戳孔置入持针器缝合符合多数右手操作者的习惯,对一些胃窦和十二指肠经无创肠钳钳夹牵拉移动度不大,右手用持针器难沿肠管长轴方向缝合穿孔位置的病例,可经脐右侧戳孔插入持针器,左手握持针器缝合穿孔,缝合方向平行于肠管长轴方向,这样可以不违背“纵切横缝”的要求,减少十二指肠狭窄的发生率。

手术注意事项:①主操作孔的选择应依据穿孔的部位及胃十二指肠所在腹腔位置的高低而定,可选剑突下、左上腹;②探查可疑恶性溃疡穿孔,一定要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术中可疑恶性溃疡穿孔而快速冰冻病理结果为良性可在治疗后复查胃镜。③修补前须排除幽门梗阻,大网膜勿填塞过多及避免缝合对侧胃十二指肠壁致胃流出道梗阻。④手术者可能在操作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中转开腹术仍是最佳选择,并不意味着手术的失败。

手術的评价:对溃疡病穿孔采用腹腔镜治疗是近10多年来的趋势。目前,在国内大部分有条件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医院运用相当普遍,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手术的创伤、恢复及并发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修补术。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既往无溃疡病史、腹部透视或立位片无膈下游离气体、术前不能确诊的病例,腹腔镜探查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行手术修补[3]。

总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既符合微创发展趋势,符合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现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手术视野开阔、腹腔冲洗引流彻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安全可行,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三元.腹腔镜临床诊治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4.

2 郑树森,主译.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7.

3 廖伟春,罗宇芳,卢爱华.腹腔镜在急腹症诊疗中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1):28-29.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81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并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6.68±6.22)岁,其中餐后穿孔16例,空腹穿孔2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6.66±6.24)岁,其中餐后穿孔17例,空腹穿孔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给予快速补液,纠正酸中毒、休克等治疗。观察组行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于患者上腹正中行切口,对腹腔病变进行仔细探查,确定穿孔位置,将腹腔胃渗出液、内容物吸除干净,经胃管将胃内残留液排空,采用干纱布对穿孔口进行压迫,采用氯化钠注射液(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715)冲洗腹腔。术前15 min溶解医用胶,并注入2支容积为5 ml的注射器内,于支架上放置备用。采用干纱布对干燥创面进行压迫,将注射器中的医用胶快速喷洒于穿孔周边及穿孔口,并于穿孔口周边进行缝合至牢固,约缝合3针,放置引流管于膈下,术后5 d查看病情恢复情况并将引流管拔除。对照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采用BillrothⅡ术式对患者远端胃组织进行切除,行空肠上端与残胃端侧吻合,将十二指肠残端留置,术后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后溃疡症状复发分级。溃疡症状复发分级标准[3]: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无需治疗为Ⅰ~Ⅱ级;有严重症状、溃疡复发为Ⅲ~Ⅳ级。对比两组再穿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2.02±5.88)ml、手术时间为(78.28±10.2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18±1.12)d,对照组分别为(34.28±6.12)ml、(110.58±14.32)min、(11.12±1.04)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95、11.707、12.235,P<0.05)。

2.2 两组溃疡症状复发分级对比

两组经随访3个月,无一例脱落。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33例(80.49%)、Ⅲ~Ⅳ级8例(19.51%),对照组症状复发Ⅰ~Ⅱ级19例(47.50%)、Ⅲ~Ⅳ级21例(52.50%),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Ⅲ~Ⅳ级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再穿孔1例、腹腔脓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5/41);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再穿孔1例、腹腔脓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4]消化性溃疡穿孔占所有消化性溃疡患者的7%左右,其中中老年人约为70%,且有资料显示[5],若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治疗拖延>24 h会使其死亡率增加,且延长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增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传统的胃大部分切除术,通过切除大部分胃,进而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有效治疗溃疡,减少溃疡的发生,阻滞幽门螺杆菌(Hp)感染避免溃疡复发,但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易引发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贫血,甚至引发残胃癌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预后。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危险性小、操作简单,近年来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无法根治溃疡,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预后效果极差。有学者指出[6]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效果更为显著,为此本研究对41例患者行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另以4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比例(80.49%)高于对照组(47.50%),Ⅲ~Ⅳ级比例(19.51%)低于对照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说明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疗效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于手术过程中敷贴蛋白胶闭合穿孔,并于溃疡穿孔位置覆盖带蒂大网膜,围绕穿孔缝合固定,弥补了传统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缺憾,改善溃疡症状;且医用蛋白胶可对组织创面进行封闭,进而有效避免创面渗出,从而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2.20%、1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说明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溃疡症状,其Ⅲ~Ⅳ级溃疡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欣,郭建昇,贾文斌,等.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安全性与有效性Meta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5):422-427.

[2]李起来.消化性溃疡穿孔经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后联合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探讨.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2.

[3]邓炜琳.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治疗方式的选择(附78例报告).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19(1):17-20.

[4]李红涛.改良式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56-157.

[5]呼振波.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61-62.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4

关键词:胃穿孔;腹腔镜 修补手术;围术期;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32-02

胃穿孔是胃溃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急性?重型并发症,严重者治疗不及时可以导致生命意外?既往主要通过剖腹探查实施胃穿孔修补术,此手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阶段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体现出了更大的优势?我院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后,胃穿孔修补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围术期对患者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护理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程度[1]?现在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12月期间同一时间段住院的60例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患者,对其护理状况?疗效进行调查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60位患者,其中男性38名,女性22名,年龄分布53岁-68岁,平均年龄59.2岁,患有胃溃疡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并发胃穿孔29名,胃溃疡并发胃穿孔31名,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名,观察组30名,现对照组使用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加人性化护理方式[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长,钻孔部位,手术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对照组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常规护理,首先是术前的准备,对病人进行胃部吸压处理,按照医生嘱咐输液,然后准备好手术器械,检查所有的器具是否完备,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剔除整个腹部的毛发,以免术后的感染,手术的环境准备,温度和湿度都保证在标准范围内?手术之后对于病人的病情定时观察,肛门排气等步骤也要进行,发现有异常及时给医生汇报[3]?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健康知识教育,术后针对性护理,疼痛护理这几个方面?心理健康护理是指病人本来就由于身体不适,在情绪方面难免会出现激动,暴躁,恐惧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该态度热情和善的对他们详细的讲解手术的便捷性,以及手术原理,此前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其次是健康教育的知识讲解,对于术后的胃部恢复调养,护理人员可以给出合理的饮食方面建议,以及术后应该做哪一些恢复的准备[4]?术后针对患者的排便,排气排尿方面经常性的观察询问,避免因为过早排泄或是留置器械带来感染,甚至是并发症,疼痛护理是指对病人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抚慰,但是腹腔镜的手术创口小,一般不需要特别护理[5]?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3.讨论

腹腔镜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胃穿孔病人来说有一系列的优势?首先这项手术对病人的损伤小,恢复时间很快,后遗症或是并发症很少 ,在围手术期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没有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例如,病人术后排便排尿的常规护理,如果出现排便?排尿不畅对病人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还有可能会增加其他的并发症发病率,对病人的健康恢复极为不利[6]?而优质的人性化护理则是通过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消除其恐惧感,使患者心情得到放松?同时给予胃部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针对性的术后护理,以及术后疼痛感的护理等?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又减少了一部分住院费用,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这使得病患和家属的住院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当前医患之间的关系处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林荣,曹春菊.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的优质护理[J].全科护理,2013,09:817-818.

[2]刘玉霞.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人性化护理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01:204-205.

[3]曹春莲.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7:4082.

[4]孙丽娟.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7:107-108.

[5]尹芬.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围术期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5:68.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手术患者, 男28例, 女7例, 年龄21~64岁, 平均45.5岁。穿孔至就诊时间10~60 h。全部患者均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和X线提示膈下有游离气体。在腹腔镜下, 检查发现35例患者均为胃穿孔, 并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1.2 主要症状体征

①腹痛: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剧烈腹痛, 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 一般为持续性, 但也有阵发生性加重;② 休克症状:穿孔初期, 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状;③恶心、呕吐:约有半数患者有恶心、呕吐;④腹部触痛:穿孔早期上腹部或偏右上腹或右下腹有触痛;⑤腹肌紧张:腹肌有明显紧张强直现象, 常呈所谓“板样强直”;⑥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⑦其他症状:在穿孔后数小时出现发烧、脉快、白细胞增加等现象。腹膜大量渗出, 部分腹腔积液超过500 ml时, 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1.3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在站立位X线检查29例患者膈下见到半月状的游离气体影, 19例行腹腔穿刺可抽得胃液以及胃容物, 对诊断帮助很大。

1.4 手术方法

参照《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2,3,4], 35例患者均具备手术适应证, 选择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修补缝合术, 缝闭穿孔灶。术前采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 在脐上1 cm及剑突下5 cm分别穿入10 mm穿刺鞘, 行CO2气腹, 根据探查到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补, 以此终止胃肠内容物继续外漏, 并较彻底清除腹腔内的污染物及渗出液, 此种手术对溃疡穿孔所引起的严重急性腹膜炎有确实疗效, 创伤较小, 对患者的危险较小, 因此至今仍是治疗溃疡急性穿孔的主要手段。

1.5 术后治疗

术后通过胃管注入庆大霉素以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禁食, 补液, 西咪替丁抑酸, 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破坏, 缓解疼痛, 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治疗等全身综合性治疗。密切观察, 确保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行正规的消化性溃疡治疗, 予患者口服洛赛克并正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5]。

2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术后无并发症, 住院时间最短5 d, 最长15 d, 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 出院后定期随访, 随访期限为1~2年, 均未发现胃溃疡恶变。

3 讨论

胃溃疡穿孔是医院较为常见的急腹症, 在溃疡病急性穿孔的患者中, 约70%有长期的溃疡病史。穿孔前常觉溃疡病症状加重;约10%患者没有溃疡病史, 而突然发生穿孔。穿孔前常有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自1990年Mecuret首次报道了腹腔镜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 近年来, 随着医学器械和技术的发展, 此项治疗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单纯的修补术适用于时间长, 腹腔内有明显感染及脓性渗出液, 炎性水肿明显, 患者并发其他系统器官疾病, 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腹腔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用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行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避免了盲目开腹, 气腹增加了腹腔的空间, 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吸净穿孔溢出的胃内容物及脓液, 手术切口小, 视野开阔, 并可广泛冲洗腹腔, 最大限度地清除腹腔感染灶, 住院时间短, 术后患者康复较快, 术后肠粘连发生率降低, 痛苦轻[6]。但研究表明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术后容易复发, 因此要特别要注意术后的治疗, 积极预防并发症, 进行常规消化性溃疡药物维持治疗, 有效地防止复发及恶变[5]。故作者认为选择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时,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并且做好手术后的复查与随访, 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1]。

摘要:目的 探讨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经验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总结35例腹腔镜胃溃疡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 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 随访一到两年, 均无恶变。结论 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安全可靠, 术后并发症少, 费用便宜, 恢复快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参考文献

[1]王明俊, 潘裕国, 卫智强, 等.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治疗59例.中国中医药, 2009, 7 (11) :117-118.

[2]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27.

[3]梁涛.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 17 (1) :37-38.

[4]赵红岩, 袁咏梅, 陈友静.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17例报告.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6, 12 (3) :30-31.

[5]朱宪刚, 那孜尔, 陆俊国, 等.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1例报告.新疆医学, 2007, 37 (1) :144.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6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疗效

消化道溃疡穿孔是消化道活动期的溃疡逐渐向深部侵蚀,穿透浆膜的结果。绝大多数穿孔只是1处,多为幽门附近的胃或十二指肠前壁穿孔,穿孔的直径一般在0.5cm左右。位于后壁的溃疡在侵蚀浆膜层前多与邻近器官发生粘连,形成慢性穿透性的溃疡。因而很少出现急性穿孔。溃疡急性穿孔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溢腹腔内,由于高度酸性或碱性液体引起化学性腹膜炎,以剧烈腹痛、休克为主的一系列症状。经6~8h后,由于病原菌的滋长转为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多见[1]。消化道溃疡穿孔极易导致急性腹膜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救治不及时易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即为行溃疡穿孔修补术,本文就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和开腹穿孔修补术做出相关比较,以期能选择更好的手术方法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丰顺县人民医院及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开腹组)各63例,观察组63例患者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32~79岁,平均45.6岁;溃疡病史1~14年,平均6.5年;本组所有患者均有腹痛症状,其中弥漫性腹膜炎者54例,伴恶心呕吐者17例,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者24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33例,X线检查见膈下有游离气体阴影者59例;穿孔距手术时间1~32h,平均18.9h。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31~76岁,平均44.8岁;溃疡病史1~13年,平均6.2年;本组所有患者均有腹痛症状,其中弥漫性腹膜炎者52例,伴恶心呕吐者21例,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者26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31例,X线检查见膈下有游离气体阴影者54例;穿孔距手术时间2~28h,平均16.4h。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穿孔表现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直视下溃疡穿孔修补术,具体方法如下:常规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头高足低15°~20°,左倾20°,于脐下作10m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设定12mm Hg,置入腹腔镜。分别在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处做5mm、10mm切口,置入操作器械,探查腹腔,明确诊断。尽量吸尽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及脓液,持针器夹针后沿胃、十二指肠纵轴距离穿孔边缘10mm的正常组织进针,根据穿孔大小缝合1~3针即可。对于溃疡瘢痕较大、水肿较重、胃壁或十二指肠壁因炎症韧性不好时,于右腋前线肋缘下再做1个5mm的切口,放入无创伤钳,在溃疡穿孔处依前法逐层缝合3针,无创伤钳提起一片游离好的网膜固定在穿孔之上[2],并挤压胃体检查修补处是否符合要求。用加入甲硝唑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于穿孔修补处下方放置一腹腔引流管。术后行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无任何不适者48h内拔除胃管。溃疡患者仍需常规抗溃疡治疗。

1.2.2 对照组

采用开腹行溃疡穿孔修补术,基本方法同。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8.4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9min,两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4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8d,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

2.2 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总计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占1.6%;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膈下脓肿1例,胃肠梗阻1例,总计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占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消化道溃疡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之一,一旦确诊需立即施行手术治疗修补。以前施行该手术均采用开腹法,但其创伤大、愈合慢且并发症较多。经腹腔镜观察可以诊断明确,了解其他腹腔脏器有无病变,确诊是否系胃或壶腹部溃疡穿孔及腹腔污染情况,避免了盲目开腹。腹腔镜引导下可吸尽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及渗液,清除脓苔,广泛冲洗腹腔。由于腹腔镜的视野开阔,膈下、肝下、盆腔都能清晰可见,可以将腹腔冲洗得很干净,最大限度地清除潜在感染。手术创伤小,病痛轻,较传统手术康复快,术后能早期活动,肠粘连发生率低,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年龄偏大者也能耐受,且费用较低[3],深受患者欢迎。近几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已经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开腹修补手术。

参考文献

[1]许俊峰,郭献廷.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36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6(1):68-69.

[2]谢伟.消化性溃疡穿孔35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991-5992.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7

关键词:腹腔镜,溃疡,穿孔

随着质子泵抑制剂以及H2受体拮抗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消化性溃疡患者住院治疗率和手术治疗比例都在逐渐下降, 但溃疡引起的穿孔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有明显降低[1,2]。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溃疡穿孔修补术对30例胃溃疡导致穿孔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胃穿孔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术前均经X线腹部平片、B超及相应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溃疡性胃穿孔。62例患者包括男39例, 女23例;平均年龄 (51.9±11.3) 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12 h。62例患者中有30例为腹腔手术治疗 (试验组) , 32例为开腹手术治疗 (对照组) ,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30例患者进行腹腔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后给予全麻, 人工气腹建立, 脐下置观察镜头, 两侧锁骨中线肋缘下约2 cm处行操作孔;首先探查腹腔内情况, 彻底清除腔内积液及其他内容物, 取穿孔周围少许组织作病理活检;用7号线在穿孔位置进行纵轴缝合, 再打结闭合, 用周围网膜组织覆盖穿孔处并进行固定,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 置入引流管, 最后用创可贴覆盖外部手术戳口。

1.2.2 对照组

32例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后逐层切开进入腹腔并进行彻底清理, 直视下用4号线缝合穿孔部位。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常规抑酸及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待恢复肠蠕动后拔除胃管, 予以流质、半流质饮食。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幽门梗阻、膈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试验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 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切口渗液、红肿, 2例并发粘连性肠梗阻, 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4例, 其中男46例, 女18例;年龄40~81岁;穿孔距手术时间6~39h, 平均13.8h;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其中前壁穿孔55例, 后壁穿孔9例。穿孔直径大小0.3~1.5cm, 平均直径0.6cm。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 取上腹正中切口, 常规进腹。进腹探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吸除腹腔内积液及食物残渣, 分别于穿孔两侧沿肠纵轴用7号丝线做全层三针缝合, 并分别于穿孔口边缘上方、中部、下方, 常规用附近的大网膜覆盖于穿孔处, 结扎缝线, 冲洗腹腔, 吸净积液。一般不需放置引流管。

1.3 注意事项

(1) 穿孔附近组织一般都有炎性水肿, 质硬而脆, 故缝合时应在穿孔周围较正常的肠壁组织上进针。进针要宽而深, 结扎时要在放松牵拉下慢慢进行, 但又不能扎得过紧, 以免缝线割裂组织。 (2) 因穿孔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加之有水肿。沿横轴缝合, 术后易形成肠腔狭窄, 应沿肠纵轴缝合以扩大出口, 避免肠梗阻形成。 (3) 术后禁食, 继续胃肠减压, 一般3d后胃肠功能恢复后, 可拔除胃管, 开始进流质饮食。 (4) 应用抗生素, 防止感染。 (5) 可疑的十二指肠溃疡术中取病理, 除外恶性疾病。 (6) 行穿孔单纯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广谱抗生素加甲硝唑、甲氰眯胍等, 能进食后正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持续用药2周。

2 结果

64例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进入腹腔, 引起急性腹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 腹肌紧张, 全腹压痛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阳性,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部X线见气腹征, 明确诊断一般不困难, 但部分患者无上述典型表现, 特别是老年人, 机体反应迟钝, 症状不典型, 给诊断带来困难, 容易导致误诊。笔者认为以下方法有助于综合判断: (1) X线检查:多年以来, 临床上常以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作为上消化道穿孔的依据, 约70%~80%的病例能看到膈下游离气体 , 本组阳性率72.4%, 对于气腹征阴性者有学者认为可考虑留置胃管注入空气后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2) B超检查:B超对腹腔积液检出率高, 可提示盆腔、肝腹面、肝肾隐窝及肠绊等处积液, 给腹膜炎提供了有力证据。 (3) 追问病史可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 或病前有服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制剂, 消炎痛等非激素类抗炎制剂等病史。 (4) 密切观察病情, 反复腹部听诊, 可发现大部分病例肠鸣音逐渐减弱或消失。 (5) 腹腔试验穿刺, 根据抽出液性质可帮助明确诊断。

近10余年来, 由于H2受体阻滞剂和离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应用, 且随着强效抑酸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溃疡病需要行择期手术治疗的病例已明显减少。对溃疡病穿孔患者仅施行简单的穿孔修补术并辅以抗酸药物及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 已成为趋势[1]。并且近年来已证实幽门螺旋杆菌 (Hp) 是消化性溃疡产生的中心环节, 穿孔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高比例的感染率。合适的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或受体阻滞剂的联合药物治疗, 90%以上病例可以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Hp) , 可迅速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2]。王宁等[3]认为对老年人, 合并症多、心肺功能不好、腹腔污染严重、穿孔时间大于24h等的患者以简单易行,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为宜。而行单纯穿孔修补缝合术加术后正规的抗Hp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单纯十二指肠穿孔修补缝合术及常规采用附近大网膜覆盖, 无1例十二指肠肠瘘发生, 疗效确切, 也支持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加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及抗Hp治疗的效果较满意, 减少了溃疡症状的发生及溃疡的复发率。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费时少, 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确定性手术 (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 及其所带来的并发症。因此, 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穿孔修补缝合术加术后正规的抗Hp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历史与现状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6, 9 (6) :546.

[2] Donovan AJ, Berne TV, Donovan JA.Perforated duodenal ulcer:an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plan (J) .Arch Surg, 1998, 133:1166.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9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单纯修补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67-0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发生原因较多,如药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患者初期可为炎症,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穿孔等严重后果[1]。临床对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方法较多,多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单纯修补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本实验。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穿孔至就诊时间1~15 h,平均(8.2±1.5)h。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上腹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同时伴恶心、呕吐、肠鸣音弱或消失。腹部X线检查示膈下有游离气体,腹部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全部患者均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2~75岁,平均(43.23±10.43)岁。包括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实验组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5~78岁,平均(44.45±10.63)岁。包括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具体措施包括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采取半坐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腺体分泌,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如有腹膜炎体征者采用腹腔灌洗。实验组给予单纯修补手术。通过活检排除恶变。较小的溃疡可使用丝线缝合、结扎等,再使用网膜覆盖穿孔处,使用原结扎丝线进行固定。较大的可在溃疡周围给予间断缝合,不结扎,将网膜覆盖在溃疡表面,闭合穿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注入甲硝唑[2]。术后给予胃肠减压、防止感染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溃疡灶消失;好转: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有所缓解,胃镜检查后,其溃疡面积缩小在50%以上;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胃镜检查溃疡面积缩小在50%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经治疗,24例痊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总有效率为62.5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胃蛋白酶的过度分泌等因素有关[3]。目前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穿孔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等方式,防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保持胃肠空虚状态,以利于穿孔的自行闭合,防止发生和加重腹膜炎。采取半坐位,使腹腔渗液较多聚集于盆腔,利于后期引流,避免发生膈下感染和肠间脓肿。加之维持水电解质、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抑制胃酸分泌、腹腔引流等综合措施,促进穿孔愈合。

消化性溃疡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单纯修补术和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指迷走神经切断加胃引流术、胃大部分切除术及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修补术等。据相关文献报道,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术式选择,早期治疗通过主张单纯缝合修补术,由于溃疡病穿孔是一种急腹症,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抢救生命。术前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年龄及穿孔时间等皆是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高危因素,尽快处理、尽早预防感染是抢救的关键,而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是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中,使用单纯修补术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93.75%,单纯修补术具有适应性广泛、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的优点。此术式仅仅是修复溃疡及其并发症,对溃疡本身并不进行治疗,可协助患者术后平稳渡过急性期,并且能同步联合内科抗溃疡治疗,进一步加速溃疡的愈合,防止复发。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篇10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8例患者均为我院2005~2011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术并获得随访的病例。其中男106例, 女22例, 年龄20~81岁。胃溃疡穿孔为31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7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直径<0. 5 cm者78.2% (68/97) , >0.5 cm者19.5% (17/97) , 胃溃疡穿孔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者为27例, 十二指肠溃疡既往有溃疡病史为85例; 其中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18例。 既往有胃溃疡病史病程在33个月~7 d。溃疡穿孔后就诊时间0.5 h至18 h。

1.2 临床表现

本组128例均有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 呕吐。体检全腹肌紧张, 压痛反跳痛111例, 老年患者部分可无明显腹肌紧张。X线腹部立位平片见隔下游离气体者126例, 诊断性腹腔穿刺51例, 腹腔穿刺结果阳性45例, 术前诊断明确。

1.3 治疗方法

全组均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术后禁食期间给予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 1次/d, 治疗3~5 d。进食后正规内科治疗者给泮托拉唑40 mg, 2次/d。胶体铋剂100 mg, 3次/d。用药6~8周。选用下列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中的两种。服用2周。

2结果

本组128例均为获得随访病例, 随访时间0.5~2年。术后2~3个月常规行胃镜检查, 正规内科治疗者溃疡愈合率92.3 % (60/65) , 未按疗程未正规治疗者为50.8% (32/ 63) , 溃疡复发率正规内科治疗者1年后溃疡复发率, 8.3% (2/24) 。未正规治疗者, 经胃镜检查证实复发者为66.7% (24/36) 。正规内科治疗组的术后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未正规治疗组 (P<0.05) 。并发症及再手术率正规内科治疗组术后1年内无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及再手术者;未正规治疗组发生并发症2例, 再手术1例。

3讨论

溃疡病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以前观点认为, 胃酸增多是发生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发病如不到12 h, 腹腔污染较轻, 心肺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者, 一般行胃大部切除术, 或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以消除产生胃酸原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因为多数病例因溃疡复发而行再一次彻底手术。然而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以来,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数可经药物治疗而获得痊愈, 己很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1]。临床研究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中有高达92. 0%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1,2]。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用于溃疡病的治疗。另外, 新型强效的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的使用, 使溃疡病的内科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王俊[3]认为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溃疡效果显著,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越来越倾向于保守治疗或穿孔修补。正规内科治疗者给泮托拉唑40 mg, 2次/d。胶体铋剂100 mg, 3次/d。用药6~8周。选用下列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中的两种。服用2周。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单纯修补术后经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等治疗, 1年后复发率仅为8. 3 % (2/ 24) 。

消化性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 时间短, 安全、简单有效, 术后并发症较胃大部切除术和选择性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少, 住院时间短。特别是高龄、身体条件差的患者更适用[4]。因此, 单纯缝合修补加术后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案。

摘要:目的 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等正规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行单纯修补术后, 联合泮托拉唑抗酸抗幽门螺杆菌等内科治疗。结果 本组1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 术后正规内科治疗组1年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是:为8.3% (2/24) ;术后未正规内科治疗组1年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是66.7% (24/36) ;术后未正规内科治疗组与正规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正规内科治疗组, 未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在未正规内科治疗组为4.5%。结论 溃疡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术后联合泮托拉唑正规的内科治疗, 效果满意。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幽门螺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Glyn G.Current status of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in peptic ulcer disease.World J Surg, 2000, 24 (3) :256-258.

[2]Cecilie S.Trends in perforated peptic ulcer:incidence.etiology.treatment, and prognosis.World J Surg, 2000, 24 (3) :277-283.

[3]王俊, 王辉, 陈正平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疗效的比较研究.河北医学2008, 14 (9) :1023-1026.

上一篇:隧道位移反分析研究下一篇: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