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2024-07-12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共8篇)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篇1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患者由于腹腔脓液对肠管的炎性侵蚀, 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 术中妥善处理是关键, 但术后的治疗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术后应用生长抑素能否加速患者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呢?基于这个思路, 我院设计了本次研究, 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经过术前结合病史、体征、血常规、腹部彩超或CT, 术中探查所见及术后病检等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穿孔患者64例, 男35例, 女29例;年龄18~64岁, 平均32.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63 h, 平均39.7 h;其中根部穿孔27例, 中段穿孔20例, 尖端穿孔1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32例, 两组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病例数相近, 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患者或近亲属自愿参与并对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无腹部手术病史者; (3) 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 (4) 年龄>18岁。

排除标准: (1) 有腹部手术病史者; (2) 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手术禁忌证者; (3) 合并妊娠、哺乳者。

方法:本次研究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前常规导尿。术中采用气管插管麻醉, 患者仰卧位, 在脐上缘做1 cm长弧形切口, 气腹针穿入腹腔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12 mm Hg, 置入10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 按三角交叉法建立主副操作孔, 常规三孔法操作。先行腹腔探查, 证实阑尾穿孔, 吸尽腹腔脓液;再调整患者体位为头低约30°, 左倾约15°, 找到阑尾并分离其周围粘连, 显露阑尾;使用超声刀或者电凝钩分离阑尾系膜, 以可吸收夹夹闭系膜并离断之, 完整游离出阑尾。如为根部穿孔, 则剪断阑尾, 清除坏死组织, 间断全层缝合关闭残端;如为中段或尖端穿孔, 阑尾根部则常规丝线结扎。用10 mm Trocar将阑尾标本取出, 这是在阑尾置入标本袋后完成的, 对腹腔进行彻底冲洗, 采用生理盐水, 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观察组术后即开始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0.9%氯化钠注射液50 m L+生长抑素0.6 mg静脉微泵泵入2 m L/h, 持续时间24~48 h, 生长抑素奥曲肽 (8肽, 规格0.1 mg/支) ;对照组不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 使用生长抑素的时间是在确诊出现阑尾残端瘘或肠梗阻后才应用 (与观察组的方法相同) 。两组术后均常规行抗炎、止血、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6 h后拔除尿管, 腹腔引流管一般3 d无引流物后即可拔除。

观察指标及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首次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如腹腔脓肿、肠梗阻及阑尾残端瘘等进行比较。肠梗阻判断标准:术后患者出现腹痛、腹胀, 症状严重程度不同, 或伴恶心、呕吐, 肛门一直不排气、排便, 肠管扩张或有液气平面可在腹部平片中存在。腹腔脓肿判断标准:术后患者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 腹部压痛, 且腹腔存在积液或混合型包块, 可被超声证实。阑尾残端瘘判断标准:黄色或深褐色粪臭渗液或粪液可在引流管中出现, 有发热、腹痛或腹膜炎体征。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研究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腹腔脓肿、阑尾残端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讨论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一旦确诊, 需要立即急诊手术, 手术方式目前以腹腔镜手术为主。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和开腹手术相比阑尾根部的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仍有肠梗阻、腹腔脓肿、残端瘘等并发症发生, 因此加强术后处理可能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新途径[2]。本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 (P<0.05) , 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使用生长抑素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

生长抑素具有使消化液分泌减少、使肠壁循环改善、促进炎症吸收等作用[4]。阑尾穿孔时由于肠管存在感染和炎症, 可导致肠麻痹、肠梗阻。尽管腹腔镜手术已使感染灶去除, 但肠管的炎性改变仍然存在, 炎症反应也可因手术创伤而加重, 因此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减轻肠道负担的同时, 还能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加速肠壁炎症消退, 减少细菌和毒素的吸收等多种作用。肠壁炎症消退快, 肠道运动功能恢复就快[5]。本研究中, 观察组无阑尾残端瘘和肠梗阻发生, 这可能与其应用生长抑素能更快地恢复胃肠运动功能有关。胃肠功能恢复后可以减少细菌在肠腔积聚和毒素吸收, 使首次进食时间缩短, 为机体提供丰富的肠内营养, 促进机体炎症反应消退和免疫功能恢复, 进而加速腹腔炎症的吸收[6]。术后24 h内机体炎性反应程度最重[7], 因此, 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的时间不宜过长, 本次研究中常规应用24~48 h, 在患者肛门排气或排便后结合腹腔引流情况即可停用。而且生长抑素对儿童患者的应用不明, 因此本次研究对象为超过18岁的患者。

综上所述,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减少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 进一步提高了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梁承友, 罗毅, 刘顺顺, 等.复杂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及术后处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 (3) :281-282.

[2]王彪.浅析基层医院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 2014, 27 (8) :543.

[3]黎朝良, 方兰, 黄建朋, 等.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5, 9 (4) :573-576.

[4]杨琼柳, 韩必亮, 林进喜.生长抑素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5 (5) :124-126.

[5]陈正权, 梁小香, 周昕, 等.非手术治疗8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 39 (3) :306-309.

[6]Emmanuel Orocio-Rodríguez, Guillermina Ferro-Flores, Clara L Santos-Cuevas, et al.Two Novel Nanosized Radiolabeled Analogues of Somatostatin for Neuroendocrine Tumor Imaging[J].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15, 15 (6) :4159-4169.

[7]陈桥, 顾剑峰, 顾芯烨.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对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4, 24 (3) :425-426.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篇2

[关键词]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外科手术;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5-01

急性阑尾炎属于临床上多发、常见的外科疾病,由于患者病情具有较明显的个体化差异,在阑尾切除手术处理中会有较大的区别。就病情而言,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重型阑尾炎,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扩散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2]。如果处理不当,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了于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2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使用外科手术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共26例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32.5±8.5)岁。在发病时间方面具体如下:发病1到3天的达21例,发病3天以上10天以下的患者为3例,发病时间为12小时的只有2例。临床症状具体表现:有19例患者右下腹疼痛,有5例患者为持续性的下腹疼痛,有2例患者为持续性的腹部疼痛。通过手术前诊断发现:患者均有阑尾穿孔现象,其中有20例患者为急性腹膜炎,另外6例患者阑尾脓肿。

1.2 手术治疗及相应措施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之前应将抗生素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抗生素應确保足量。由于在手术中易造成切口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切口,行手术时宜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选择切口时应从患者的临床实际表现出发,切口一般位于右下腹直肌,长约5-7cm。切开腹壁进入腹腔后吸尽其内的脓液,分离粘连之后暴露出阑尾,对其系膜至根部进行分离、切断以及结扎等处理。具体处理:努力清除阑尾坏疽组织后,阑尾残端行荷包内翻缝合包埋或浆肌层“8”字缝合包埋,并放置引流管,然后缝合好腹膜层,使用甲硝唑和生理盐水仔细清洗切口。如有脂肪组织已被污染应加以清除。手术结束后,还应做好抗感染治疗、进行切口后续处理等工作。

2 结 果

对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本次研究的26例患者均达到了手术目的,没有发生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并顺利出院。

3 讨 论

作为普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急性阑尾炎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基本都能治愈。在外科手术中,阑尾切除术的应用频率较大,是一项最为基本的手术类型。目前,阑尾炎的病死率为0.1%-0.5%[3-4]。这种手术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大,据报道,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在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比例为9%左右[5]。切口污染是导致切口出现感染的直接原因,为了减少此类感染发生的几率,在术中对腹腔和切口进行反复的清洗是十分关键的,可以使用甲硝唑以及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彻底的冲洗以降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后采取红外理疗等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腹腔脓肿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经过手术处理后较易出现的并发症,右下腹放置硅胶管引流,引流出残余的腹腔炎性或脓性渗液,及部分坏死组织,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根据引流情况一般3-7天拔管,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研究显示,在无菌环境下对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并辅以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小,值得在外科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珩焜.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110-111.

[2] 邱军,王雪清,张波.腹腔镜治疗坏疽穿孔性阑尾炎87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1,34(33):243-244.

[3] 刘振涛.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9):129-130.

[4] 岳明.68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0(7):116-117.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患者, 男74例, 女26例, 最大年龄为71岁, 最小年龄为9岁, 平均 (45.3±2.1) 岁, 其中合并有中、高度发热的患者81例, 查体发现患者出现了反跳痛、压痛、肌肉紧张等临床表现, 腹腔脓液量80~2 000 ml。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中有19例行腹直肌切口手术, 81例行常规的麦氏切口手术, 均为一期阑尾切除。国内外很多学者均推荐不冲洗腹腔, 但我院认为应采取个体化综合处理, 视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定。若患者脓液较多, 则应先将脓液吸除, 再擦拭, 最后再冲洗患者腹腔, 冲洗液采用0.5%甲硝唑, 用量200 ml。若患者的脓液较少, 则不冲洗腹腔, 只需用湿纱布擦拭即可, 而后缝合伤口。术后, 嘱患者取半卧位, 用甲硝唑+第三代头孢进行抗感染治疗[3]。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仅3例由于阑尾根部坏疽严重而置烟卷引流, 其余患者均未采用引流物, 也未出现任何的腹腔脓肿, 术后有4例 (4.0%) 患者出现切口感染, 本组全部患者均治愈后顺利出院。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于是否能够应用腹腔引流争议较大[4,5,6], 理论上, 患者由于急性阑尾炎所致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具有病变范围较广与脓液较多的特点, 若术后不进行引流, 则易因脓液的滞留而引起腹腔脓肿发生并发症。而这同样也是目前外科医生于临床上对发生穿孔的急性阑尾炎术后进行置放腹腔引流的主要依据。但本文并不如此看待, 医生的个人认识直接决定了是否应该在术后进行常规的置放引流管, 但文献表明, 腹腔引流也并非完全是有益无害, 也有可能会使得腹腔感染率进一步增加, 发生肠粘连的现象, 而患者腹膜的吸收能力较好, 若采用病灶清除+阑尾切除, 能够对腹腔进行彻底地清理, 术后嘱患者取半卧位, 用甲硝唑+第三代头孢进行抗感染治疗, 能够尽快地消退患者体内的炎症。本组有97例患者未采用引流物, 也未出现任何腹腔脓肿。

合理置放腹腔引流管其原则主要有四点:第一, 阑尾切除后, 阑尾脓肿较大;第二, 术后患者渗血较多、止血不彻底;第三, 残端处理不可靠;第四, 未切除阑尾, 或未找到阑尾, 但患者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局限性脓肿。

总之, 若急性阑尾炎患者出现坏疽穿孔, 只需在手术过程中妥善处理阑尾残端, 将脓液擦洗干净, 并进行预防感染控制, 则患者在手术后无需置放腹腔引流管。

参考文献

[1]Temple L K, Litivin D E, Mcleod R S, et al.A meta-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in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acute appendicitis[J].Canadian Journal of Surgery, 1999 (42) :377-383.

[2]Takeuchi H, Awaji M, Hashimoto M, et al.Reduction of adhesions with fibrin glue after laparoscopic excision of large ovarian endometriomas[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 1996, 3 (4) :575-579.

[3]高海德, 赵荣宇, 张佩禹.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手术中的盆腔引流 (附173例报告) [J].中国厂矿医学, 2004, 17 (4) :317-318.

[4]杨熙平, 王宇夫.阑尾穿孔不同病理阶段的诊治原则[J].实用外科杂志, 1992, 12 (2) :97-98.

[5]范康川, 郭吉生, 周惠彬, 等.腹腔冲洗不置引流在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中的应用[J].腹部外科, 1996, 9 (1) :20-20.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篇4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急性穿孔性阑尾炎,住院时长,并发症

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均属于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常见术式,尽管2种术式各有优势,其应用价值却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进一步提升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预后及疗效,对腹腔镜手术方案的临床可行性进行客观评定,笔者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00例进行重点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予以不同手术方案,观察所有入选患者疗效,再选出适合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式,具体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女22例,男2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27±2.57)岁。对照组50例,女21例,男29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28±2.13)岁。所有入选患者都出现白细胞数异常升高、腹部疼痛感剧烈以及高热等症状,均已确诊。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1)选择三孔方案作切口,观察孔选择患者脐部上缘,作弧形切口,长度控制在1cm左右。(2)将气腹针置入观察孔中,并创建二氧化碳气腹,将患者腹腔组织的压力值控制在12~15mmHg(1mmHg=0.133kPa)。(3)将长为10mm的套管针置入其中,再置入腔镜镜头,对患者腹腔组织进行全面观察。(4)于脐部、耻骨连接处的中点左侧约2cm处设置主操作孔,长度约10mm。(5)取患者脚低头高位,朝着左侧适度倾斜,约30°即可。选择左麦氏点再做手术切口,设置为副操作孔,长度约5mm,用以全面探查患者腹腔组织,并对病灶组织进行定位。(6)将患者腹腔组织中脓液吸除,并对其阑尾粘连组织进行分离,提起阑尾后,对其动脉组织进行游离,并用钛夹将其夹闭,再用电凝设备将阑尾动脉直接剪断。(7)采取双极电凝方案夹住患者系膜,并对其进行电凝,直至系膜组织处于苍白状后,再予以单级电钩嵌处理。(8)轻夹患者阑尾根部,将根部粪石排出后,用专业丝线对其进行双重套扎,同时予以钛夹夹闭,并于套扎线以外约0.5cm处对阑尾进行切除,再进行电凝止血[1]。(9)术后用甲硝唑对患者右髂窝进行重复冲洗,并查看患者腹腔组织中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点,消除气腹后,将套管针拔出,并予以无菌缝合。

1.2.2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实施麦氏切口,对患者阑尾残端组织的荷包进行包埋。手术完毕后,用甲硝唑对患者腹腔组织进行冲洗,若分泌物对患者腹腔组织造成污染,还需在盆底处放置乳胶管进行引流。

1.3临床评定指标对入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长、术后进食时长以及排气时长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选择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征比较所有入选患者均已配合完成手术治疗,予以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入选患者在住院时长、排气时长、下床活动时长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比较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有1例(2.00%)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9例(18.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王有利等[2]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腹腔镜手术有并发症较少、创伤较小以及恢复速率快等优势,用于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可行性:(1)该方案可避免并发症出现。腹腔镜手术方案的切口面积较小,而且需要用套筒进行隔离,防止穿孔组织中的脓液以及患者切口进行直接接触,可防止感染症状出现。不仅如此,由于该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可对患者腹腔组织的脓液进行充分冲洗,可避免残余脓肿、肠梗阻以及肠瘘等症状出现[3]。本文中,治疗组入选患者中未出现肠梗阻症状以及肠瘘症状,对照组中有2例(4.00%)肠梗阻和2例(4.00%)肠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该术式创伤较小,不仅能避免患者脏器组织长时间暴露,还能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其恢复时间,促使患者加快排气。不仅如此,该方案还可以充分保护患者肠管,防止其脏器受损[4]。本文中,治疗组入选患者住院时长、排气时长以及下床活动时长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该方案可提升患者创口美容效果,通过进行皮内缝合,可有效缩小瘢痕面积。(4)腹腔镜方案还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在扩大患者术野的基础上,防止误诊现象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3]。本文通过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陆欢华等[5]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结果表明,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治疗中,推行腹腔镜手术方案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水平,促进患者康复。但是,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由于腹腔镜方案操作时间较长、手术费用普遍较高,因此其使用效果仍然存在限制性影响因素,且阑尾组织恶性肿瘤患者、孕产妇患者、出血症状严重患者、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有副损伤症状患者以及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等,均不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所以在展开治疗工作时,建议医务人员深入分析患者临床指征,及时排除禁忌证,并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手术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疗效,避免不良症状出现。

参考文献

[1]李龙振,齐红海.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51-152.

[2]王有利,刘凡,叶颖江,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疗效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2):93-95.

[3]曹李明,徐冰,杨纲,等.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的手术方法及策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3):131-132.

[4]滕廷鹏,张春皎,李胜,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B):2670-2673.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 均为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外科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男38例, 女30例, 年龄27~66岁, 平均36岁, 发病时间:12h 5例, 1~3d 55例, 3~10d 8例。

1.2 临床表现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9例, 全腹持续性疼痛2例, 下腹持续性疼痛7例, 伴发热43例, 恶心、呕吐47例, 伴腹泻10例, 反跳痛60例, 腹肌紧张63例。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 (10.0~20.0) ×109/L 50例, >20.0×109/L 8例, <10.0×109/L 10例。腹部B超检查:36例未行B超检查, 30例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 最小1.5cm×1cm, 最大10cm×5cm, 均诊断阑尾穿孔, 阑尾周围脓肿, 2例未发现异常。术前诊断:60例诊断为:急性腹膜炎, 阑尾穿孔。8例诊断为阑尾穿孔, 阑尾周围脓肿。术中探查情况:15例末端穿孔, 13例基底穿孔, 17例中段穿孔, 17例仅留残端约5cm, 6例未找到阑尾。术后病理诊断与术中相符。

1.3 方法

手术术前60min均经静脉滴注足量抗生素 (一般应用甲硝唑, 氨苄青霉素) , 术中做好切口保护,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取麦氏切口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 切口长约3~5cm, 常规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 吸尽腹腔内脓液, 分离周围粘连, 显露阑尾, 常规分离、切断、结扎阑尾系膜至阑尾根部时, 13例坏疽穿孔处距盲肠壁5cm以上者, 盲肠壁水肿较轻, 则常规切除阑尾, 7号丝线"8"字结扎根部, 常规行荷包结合包埋残端;32例坏疽穿孔处离盲肠壁不足5mm者, 盲肠壁炎症水肿明显, 先切除阑尾, 清除坏疽失活组织, 间断结合阑尾残端处盲肠壁, 闭合阑尾残端, 并放大网膜一小块, 覆盖残端处, 结扎固定, 放置胶管引流1根。23例整个阑尾根部完全坏疽仅留部分残余, 直接清除残留的阑尾坏疽组织, 放置胶管引流1根。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腹腔, 关腹, 腹膜层缝合后, 用生理盐水加甲硝唑反复清洗创口, 并清除少许被污染的脂肪组织, 彻底止血。术后常规抗感染, 切口每日红外线等理疗及75%酒精湿敷。

2 结果

68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均经病理证实, 留置腹腔引流管者于术后48h观察引流管无引流液引出, 并行腹部B超检查证实右侧髂窝染, 腹腔脓肿及粪瘘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穿孔的阑尾切除术后, 切口感染率为7%~9%, 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时, 切口感染率高达30%以上,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其原因多为污染切口残端引流不当所致。为了预防切口感染, 在术中用生理盐水加甲硝唑注射液等抗厌氧菌药物反复冲洗腹腔及创口, 清除病灶, 术后切口每日红外线灯理疗, 75%酒精湿敷等预防切口感染等措施, 术后68例全部一期愈合。

腹腔脓肿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另一个常见并发症, 以盆腔脓肿多见, 发生率4%~18%。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腹膜炎范围大, 术中腹腔渗透出多, 术中彻底清除腹腔脓液, 并用甲硝唑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对于坏宜穿孔距盲肠壁5mm以上者, 盲肠壁水肿较轻, 残端处理满意者, 不放置引流管, 对于坏宜穿孔距盲肠壁5mm以下, 盲肠壁水肿明显者, 则放置引流管, 术后6h取半坐卧位, 12h后即可下床活动, 以预防腹腔脓肿形成, 本组68例病人, 无病人术后出现腹腔脓肿。

根部坏疽伴严重盲肠壁炎症的急性阑尾炎是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粪便瘘的重要原因, 本组68例病人, 有55例病人为根部坏疽穿孔, 阑尾残端需缝合或根部完全坏疽无法辨别及处理阑尾残端, 采用大网膜覆盖于残端处, 大网膜对于防止阑尾残端瘘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 治疗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病例, 在术中注意无菌操作, 减少术中污染, 术中创伤及失血, 缩短手术时间, 正确应用引流, 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 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经治疗68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均治愈, 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粪瘘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切除并采取相关措施可有效治愈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残端瘘等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篇6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 75岁, 主因“腹痛1 d”于2015年3月23日以腹痛待查收入我院内科。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 自服药物不详, 具体诊治不详, 院外未服药。住院后给予奥硝唑抗感染, 以及补液、改善微循环等治疗, 入院后心电图检查, 提示心房纤颤。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特殊异常。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外科分别于3月25日及3月26日各会诊1次, 均以不全性肠梗阻给予灌肠等保守治疗, 效果差, 腹痛无缓解。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从16×109/L, 逐渐升高到24×109/L, 于3月27日突然出现腹痛加重, 查体提示全下腹部均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以右下腹麦氏点明显, 肠鸣音减弱。白细胞计数升至28×109/L, 再次请外科会诊, 初步考虑急性弥散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穿孔?转入外科急行手术治疗。急诊剖腹探查, 术中查见空肠中段肠壁散在青紫瘀斑, 其中明显的瘀斑, 最大约2 cm×2 cm, 肠管轻度扩张。往回肠方向1 m左右, 约“蚕豆”大小的青紫瘀斑, 肠蠕动减弱, 探查余脏器 (包括阑尾) 无异常。术中确诊为缺血性肠病。术后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抗血栓、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营养支持等治疗。病情逐渐加重, 于3月31日转上级医院。后经随访, 患者病情继续加重, 患者家属放弃继续治疗, 死亡于回家途中。

2讨论

缺血性肠病或缺血性肠炎是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 是肠血管功能或形态变化所致的疾病, 其病因主要为动脉痉挛或血栓栓塞, 其他病因尚有静脉闭塞性疾病、小血管疾病、肠壁低流量或低灌注状态、肠腔内压升高等。缺血性肠病比较少见, 大多数起病急, 本病可累及全消化道, 根据栓塞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同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一般有剧烈腹痛且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腹痛位置不定, 并伴有恶心、呕吐、呕血、血便、腹泻, 且腹痛剧烈程度和体征不相符。大多数患者由于诊断不明而采取保守治疗, 直到出现腹膜炎、肠梗阻、休克时方采用手术治疗, 以致延误时机, 造成很高的病死率。由于此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或被原发疾病的表面现象所掩盖, 以致延误病情。通过此病例, 吸取了如下教训。

缺血性肠病是近些年重视的一组独立性疾病, 是肠血管功能或形态变化所致的疾病, 其病因主要为栓子栓塞、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低灌注等情况造成。多见于老年人, 尤其伴有心房纤颤、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另外常继发于腹腔内化脓性感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造成的静脉充血和淤滞;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异常;静脉本身的炎症;创伤或手术造成的损伤等。导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诱发缺血性肠病。还有一些疾病, 如败血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不齐等形成的低流量灌注, 导致肠管血流灌注不足, 肠管缺血坏死。有一些长期卧床, 长期服用激素及糖尿病患者, 血流缓慢, 也可引起肠缺血坏死。缺血性肠病可累及全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小肠及结肠, 根据肠系膜血管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和发生的缓解方式, 临床表现不一。腹痛位置不定, 并常伴有恶心、呕吐、呕血、血便、腹胀、腹泻等症状。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或被原发疾病的表面现象所掩盖, 以致延误病情, 甚至出现了肠管坏死、穿孔, 才采取手术治疗, 故误诊率高, 也易造成高病死率。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肠梗阻、急性细菌性痢疾等。此病例就是因右下腹部疼痛, 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如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餐后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腹痛, 体重减轻, 突然出现剧烈腹部绞痛、腹泻或频繁呕吐;腹部平坦, 柔软, 可有轻微压痛;腹痛剧烈程度和体征不相符的患者, 应想到本病;遇有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腹痛, 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另外, 缺血性肠病的辅助检查结果也缺乏特异性。临床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常升高, 易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腹部X线检查, 可见腹部大小不等的液平现象, 肠道积气, 易误诊为肠梗阻;还有因查有泌尿系结石, 误诊为肾绞痛者;即便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CT检查, 阳性率也不高;结肠镜检查, 可用来诊断结肠缺血的患者, 但临床上往往因腹痛因素, 延迟检查, 而且对小肠病变不能诊断;肠系膜动脉造影是缺血性肠病的金标准[3], 可以显示病变部位、受累血管数, 还可以显示病变的程度, 是否有血管痉挛、变细等, 但临床上对此病缺乏主观认识, 往往延误诊治。

关于缺血性肠病,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也是提高生存率的保障。在临床工作中, 对老年患者, 尤其伴有心房纤颤、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 出现腹痛症状, 特别是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腹痛, 或者腹痛剧烈程度和体征不相符的患者, 应想到本病。对于早期缺血性肠病的患者, 可以给予抗凝、溶栓、扩张血管等非手术治疗, 如发生腹膜刺激征、消化道大出血、症状性缺血性肠管狭窄等, 可积极行手术治疗[4]。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314-315.

[2]楼国春, 杜勤, 懂向毅, 等.缺血性肠病17例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 (1) :49-50.

[3]范建高, 沈峰.提高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认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 20 (6) :491-494.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 其中男性37例, 女性46例;发病年龄7~57岁, 中位年龄3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h~2d, 中位时间7h;体温38.0℃~39.9℃, 平均 (38.9±0.5) ℃;WBC (12.7~28.5) ×109/L, 平均 (17.2±4.7) ×109/L。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硬膜外麻醉, 切除阑尾、清除脓液后, 用吸引器将患者腹腔内的脓液吸出, 并用湿纱布擦拭。此后, 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稀碘伏液局限区域冲洗, 首先, 置患者于头高脚低位, 使患者躯干呈30°~35°位, 右侧半卧位30°~35°;然后采用稀碘伏液冲洗患者腹腔2~3次。而我们仅给予对照组患者生理盐水局限区域冲洗, 首先, 置患者于平卧位, 然后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 所有患者均在右下腹放置烟卷引流。

1.3 仪器和试剂

白细胞计数采用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C-3000plus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均值之间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类型包括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各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类型包括切口感染5例, 粘连性肠梗阻2例, 腹腔脓肿、盆腔脓肿各1例。结果见表1。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 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中病情较为严重的类型, 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最常用的方法[2], 但术后我们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限区域冲洗。在本研究中, 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以稀碘伏液局限区域冲洗, 给予对照患者以生理盐水局限区域冲洗。此外, 在冲洗过程中, 为避免倒入的冲洗液再次污染腹壁切口, 我们在局限区域冲洗的同时将患者的壁层腹膜提起来, 并使其覆盖、保护切口, 并边倒入冲洗液边吸引。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中稀碘伏液局限区域冲洗能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 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备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局限区域冲洗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中局限区域冲洗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2个组:观察组43例, 我们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稀碘伏液局限区域冲洗;对照组40例, 我们在手术过程给予生理盐水局限区域冲洗。现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中稀碘伏液局限区域冲洗能加快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 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关键词: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术中局限区域冲洗,疗效

参考文献

[1]Antonopoulos P, Constantinidis F, Charalampopoulos G, et al.An emergency diagnostic dilemma:a case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colitis mimicking acute appendicitis in a beta-thalassemia major patient:the role of CT and literature review[J].Emerg Radiol, 2008, 15 (2) :123-126.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9月一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16.1±2.2)岁;开腹组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15.6±1.9)岁;患者都有右下腹持续性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穿刺抽脓液显示有积液,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开腹组

该组采用开腹术进行阑尾切除,在手术前,让患者将尿排尽,应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切口经过右下腹麦氏进行探测并切除阑尾,应用双重结扎将阑尾残端进行封闭,并用荷包缝合进行包埋,对右下腹以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1.2.2 腹腔镜组

给予腹腔镜组患者与开腹组相同的手术前准备工作,在脐部下方做1厘米的弧形切口,气腹针穿刺将二氧化碳注入,从而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mmHg。后将气腹针拔出,将套管和腹腔镜放入,检查穿刺口下面的器官和组织是否有损伤,同时对整个腹腔进行检查。确诊以后,在左右两个麦氏点都放置5 mm的套管来作为操作孔,将腹腔内的积液和积脓吸干净,右侧的反麦氏点放入肠钳找到阑尾,无齿抓钳从麦氏点进入将阑尾末端的系膜提起,应用双极电凝来出来系膜,肽夹扎住阑尾尾部,将阑尾切断,电凝灼烧残端,不进行包埋。用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将伤口缝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小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主要是通过切除术,传统的方法是开腹术,该方法效果显著,但同样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创伤面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等,有研究显示,患者在开腹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30%[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该方法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进行操作,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由于视野较为开阔,因此可以确保切除阑尾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将腹腔内的积液和积脓等进行比较彻底的清除,腹腔镜切除术切口小,恢复较快,同时并发症少,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

本文对100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开腹切除术,另一组进行腹腔镜切除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显著小于开腹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小于开腹组,P<0.05。表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明秋,宋希江,姜成文,等.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9(20):3155~3157.

[2]李俊贵.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1):105~106.

上一篇:社会人下一篇:主现场+第二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