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2024-09-30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通用11篇)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 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 治疗以手术为主。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 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 术后鼓励早期活动, 应严密观察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笔者临床护理180例, 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80例, 其中男128例, 女52例, 平均年龄32岁。

1.2 护理措施及方法

(1) 嘱患者屈膝将躯体稍向床右边移动, 然后屈膝右侧卧位, 并将两下肢放下床沿。 (2) 患者左手按住床头桌一角, 右肘支撑在床面, 起身坐于床沿。 (3) 嘱患者双手按住切口, 眼睛看前方同时做深呼吸运动, 并将弓着的躯体逐渐挺直, 如此在床周围来回踱步1次。 (4) 上床指导。踱步结束后患者坐于床沿, 臀部尽量往后挪, 左手再次按住床头桌一角, 右肘支撑床面, 顺势将上身躯体成右侧卧位躺下, 后将垂于床沿的下肢呈屈曲状提上床, 最后转为平卧位。 (5) 患者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的整个过程, 以病人自主活动为主, 护士在身旁指导, 必要时予以协助。以后的下床活动视病人情况由护士或家属协助, 使病人对下床活动无恐惧心理, 且不感觉切口疼痛为宜。

1.3 结果

180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 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2 体会

以往急性阑尾炎术后由于患者下床姿势不正确, 往往导致切口疼痛, 从而加重患者对下床活动的恐惧心理, 不能按时下床活动, 不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 且易发生肠粘连。阑尾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是医护人员、家属、病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而鼓励病人术后24h下床活动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床活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 防止肠粘连, 促进血液循环及伤口愈合。然而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素质和认知程度不同, 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益处往往认识不足, 虽然在术前已做过术后宣教和训练, 但因害怕下床活动时切口疼痛仍使患者望而生畏, 恐惧心理较重。护士在场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增强了患者的心理安全感。阑尾炎术后加强活动可以防止肠粘连, 但要注意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特别是增加腹压的活动, 防止形成切口疝。 (1) 根据不同麻醉, 选择适当卧位, 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h, 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 观察生命体征, 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 连续测量3次, 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 则考虑有出血, 应及时观察伤口, 采取必要措施。 (3) 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h, 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 如置有引流管, 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 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4) 手术当天禁食, 术后第1天流质, 第2天进软食, 在正常情况下, 第3~4天可进普食。 (5) 术后3~5d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 以免增加肠蠕动, 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 如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 (6) 术后24h可起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恢复, 防止肠粘连发生, 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 加速伤口愈合。 (7) 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 经常拍背帮助咳嗽, 预防坠积性肺炎。 (8)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1) 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 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术后3~5d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重又升高, 病人感觉伤口疼痛, 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 则提示有切口感染。 (2) 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 病人表现面色苍白、伴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 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必须立即平卧, 镇静, 氧气吸入, 静脉输液, 同时抽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准备手术止血。 (3) 腹腔残余脓肿病人表现术后持续高烧, 感觉腹痛, 腹胀, 有里急后重感, 进而出现中毒症状。应注意采取半卧位体位引流, 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 减轻中毒现象。 (4) 粪瘘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 均可导致粪瘘。粪瘘通常为结肠瘘, 形成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 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威胁, 体温不很高, 营养缺失亦不严重, 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多能自愈。

3 讨论

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一个盲管, 它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 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一定作用。阑尾的粘膜深部有嗜银细胞, 是发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同时, 阑尾在化脓和穿孔时, 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而术后发生出血甚至休克, 患者则会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腹胀痛、血压下降、引流液出血迅速等情况。粘连性肠梗阻多与局部炎症重、损伤、术后缺乏活动等因素有关。放线菌阑尾炎在临床上非常少见, 一旦发生, 则危及患者生命。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 由于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 几年来, 通过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我们体会到, 任何一个手术患者, 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 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他们作为危重病人来看待, 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 加强巡视, 善于发现异常情况, 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52例重症胰腺炎,男25例,女27例,年龄在28~54岁之间。本组患者均行胰坏死组织清除,胰床引流,胆总管T管引流,胃肠减压,手术后住院时间最长40天,最短14天,平均住院25天,51例痊愈,1例死亡。

2 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当BP≥100次/min,收缩压≤80mmHg,脉压差≤20mmHg时提示血容量不足和休克,此时需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2)体温曲线的观察:体温超过39℃或持续低热说明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动向医师反映,提高重视,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3)呼吸情况:注意呼吸频率和深度,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呼吸频率≥30次/min,应警惕肺部感染,ARDS发生。(4)尿量及24h出入水量的观察:护理上需要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并根据病情调节补液速度和量,低血容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保证尿量在30ml/h以上。(5)要加强监测项目:如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及时发现胰外病变和全身病变。

2.2 各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1)胰床引流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术后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行胰床灌洗,引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一个主要环节,有效地冲洗能清除胰腺坏死组织,防止胰床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的产生:①了解双管在腹腔内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②连接好注水管与吸水管保证注入液体有效地吸出,以免腹膜吸收产生水 钠潴留。③灌洗温度在39℃左右,特别是冬季,防止冷刺激诱发寒战。④防止双管折叠、扭曲、受压及被坏死组织堵塞等情况的发生,尤其在变换体位时更应注意引流管脱出。⑤准确记录灌洗与引出量,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3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护理

对于急性阑尾炎这种疾病而言,实施阑尾切除术,其在普通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其手术风险相对较小[1]。但在进行阑尾炎手术后,较易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其为常见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做法,各级医生各不一样,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增加切口一期愈合率,本文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及护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176例阑尾炎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在患者年龄分组中,10岁以下者16例,占9.1%,10~20岁者19例,占10.8%,21~40岁者67例,占38.1%,41~60岁者55例,占31.25%,60岁及以上者19例,占10.8。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4±9.8)岁。

在患者性别分组中,男性患者102例,占57.95%,女性患者74例,占42.05%。

在患者术前伴发病中,18例为高血压病,占10.23%,6例为妊娠,占3.41%,4例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占2.27%,12例为冠心病,占6.82%,9例为糖尿病,占5.11%。

在患者的病程中,不高于1d者为116例,占65.91%,1~2d者为42例,占23.86%,2d以上者18例,占10.23%。

在患者切口类型分组中,136例为麦氏切口,占77.3%,40例为探查切口,占22.73%。患者的病理分组中,44例为单纯性,占25.0%,92例为化脓性,占52.27%,40例为坏疽性,占22.73%。在白细胞分组中,30例为WBC 4.0~10.0×109/L,占17.05%,102例为WBC 10.0~20.0×109/L,占57.95%,44例超过20.0×109/L,占25.0%。

在发现切口感染时间分组中,39例为术后1~2d,占22.16%,106例为术后2d~1周,占60.23%,21例为1周以上,占11.93%。

176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膜刺激征,发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

1.2 方法

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处理、术中处理和术后处理。对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切口的选择,急诊干预的时间,疾病发病年龄,起病的时间,白细胞高低,引流管留置,及病理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76例患者中,9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11%,急性阑尾炎術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的时间,切口的选择,病程的长短,及病理的类型,和白细胞分组等,均密切相关,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的术前处理,即经完善检查后,安排手术,176例患者在术前30min,全部经静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主要是头孢3代,与甲硝锉100ml。在进行手术前,不采用常规抗胃肠痉挛药物,强调禁食水。对术前备皮,及医患沟通,加以足够重视。

进行术中处理。通常采取麦氏切口,以压痛最重点,作为中心即可。对于诊断不明确,或者考虑穿孔,需要进行探查的患者,则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或者腹正中探查切口。同时,进行常规保护皮肤切口。通常使用干纱布,覆盖切口保护。阑尾应进行保护,以避免对腹腔及切口,造成继续污染,同时,钳取阑尾后,使用纱布覆盖,缠绕一周。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阑尾钳,夹住阑尾后,避免手触阑尾。寻找阑尾前,将脓液吸净,清除残余脓渣。对于已穿孔阑尾,其通常会合并粪石,并且穿孔的部位,有明显红肿且易烂,应使用纱布缠绕保护。处理阑尾时,采用卵圆钳固定,或者其系膜后,使用阑尾钳夹住,处理系膜血管,简单而又细心,常规处理残端,在必要的情况下逆行切除。处理残端时,一般采取外加浆肌层8字缝合。关腹应逐层[2],腹膜层采取间断缝合,如切口较小,可采取U型缝合数针。如患者腹腔具有明显污染,则腹部的切口,采取可吸收的缝线,进行缝合。肌层向外各层,全部采用碘伏,进行反复冲洗和浸泡。腹腔内使用的吸引器,避免用于外层吸引,采用干纱布擦拭消毒碘伏。手术使用器械,在原则上应进行更换,如患者有明显穿孔,或者化脓明显时,应更换手套。原则上不留置引流管[3],如阑尾残端处理后,对术后可产生的吻合口漏,不满意时,可另行戳孔,以引出胶管。在进行引流管拔除时,拔除的时间,应按照引流情况进行决定,如引流量、性质等。

进行术后处理。在患者排气后,进食流质饮食。在排气前,给予静脉营养[4],及抗生素支持。对切口换药频率,加以重视注意。若怀疑切口感染,则定期进行换药,1次/d,确诊切口感染的视情况,进行缝线拆除。在换药时,采用酒精纱布湿敷。

参考文献:

[1] 戴先鹏,秦春宏,熊国祚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64-65.

[2] 干忠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19-2820.

[3] 王均,朱秀玲.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河北医药,2012,34(21):3267-3268.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4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阑尾炎为常见的外科疾病, 属于急腹症,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右下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 阑尾是细长管道, 一端与盲肠相连, 当阑尾发生梗阻后, 会使管腔内压增高, 积存内分泌物, 很容易造成感染等症状, 因此梗阻、感染等都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1]。其发病急、而病情有较快的发展, 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该疾病, 一般采取手术治疗, 为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 需选择良好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 可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愉快、舒适的状态。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 采取不同护理模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29例, 年龄12~67岁, 平均年龄为 (37.82±6.84) 岁。男性18例, 女性11例, 5例患者为单纯性的阑尾炎, 7例患者为阑尾周围脓肿, 10例患者为化脓性的阑尾炎, 3例患者为坏疽性的阑尾炎, 6例患者为穿孔性的阑尾炎。对照组患者17例, 年龄14~65岁, 平均年龄 (38.43±6.26) 岁。男性10例, 女性7例, 4例患者为单纯性的阑尾炎, 5例患者为阑尾周围脓肿, 4例患者为化脓性的阑尾炎, 1例患者为坏疽性的阑尾炎, 3例患者为穿孔性的阑尾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的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术后舒适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环境、身体护理:

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病室进行彻底打扫, 使病房保持干净整洁, 早晚开窗通风各一次, 并定期更换清洗床单被褥, 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可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2]。护理人员还可为其播放舒缓、轻快的音乐, 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情绪。并检查输液管、氧气管和引流管是否保持通畅。在麻醉没有清醒前, 要求患者采取半俯卧位, 避免呕吐物对呼吸道的堵塞, 造成窒息现象。当血压平稳后, 可使患者采取半卧位, 缓解切口的疼痛和肿胀, 促进切口的良好愈合。及时检查切口敷料的情况, 若有脱落或者渗液要及时更换药物。

1.2.2 病情和饮食护理:

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和脉搏每小时测量一次, 抑制到生命体征保持平稳。若有血压下降或者脉搏增快的情况, 有出血可能, 要及时告知医师。对患者的腹痛、腹胀等症状进行观察, 包括疼痛性质、位置、程度, 严重者使医师进行处理[3]。手术当天不可摄入食物, 肠蠕动恢复且肛门排气后患者可采取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保持流食, 第2天食用软食, 若没有不适情况, 在3~4 d可食用正常食物, 主要选择营养含量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禁止油腻、过甜、过咸食物的摄入, 保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减少胃肠负担。

1.2.3 引流管护理: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胃管和腹腔的引流管, 将各引流管进行位置的妥善固定, 避免脱出、扭曲、堵塞情况的出现[4]。对引流管定时挤压, 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所有操作都坚持无菌原则, 并对引流袋定时更换。当麻醉效果消失后, 会加重疼痛, 对睡眠造成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睡姿, 可缓解疼痛, 对于疼痛程度严重的患者可采取镇痛药物的使用, 若术后3 d依然有剧烈疼痛, 要告知医师, 看其是否有感染现象的出现。

1.2.4 并发症护理:

该类患者在手术后容易有腹胀、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的并发症, 因此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术后因为抑制胃肠功能, 呼吸的空气不能排到远端, 使其会有腹胀现象, 腹胀程度较轻的患者要进行腹部按摩和热敷, 缓解不适症状, 腹胀严重者要及时进行原因检查和处理[5]。使切口的敷料保持干燥和清洁, 采取敏感抗生素的使用, 并定期换药, 若切口出现较多渗液, 则立即更换敷料, 若在手术2~5 d有体温升高、切口疼痛、周围皮肤红肿的症状, 则可能为感染情况的出现, 对局部给予热敷, 以及清创、换药的处理。若患者突然有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腹痛加重等情况, 则可能有腹腔出血, 应使患者保持平卧位, 给予大流量的吸氧, 采用镇静药物。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采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实验组护理显效20例, 所占比例为69.0%, 护理有效8例, 所占比例为27.6%, 护理无效1例, 所占比例为3.4%, 护理有效率为96.56%;对照组护理显效5例, 所占比例为29.4%, 护理有效8例, 所占比例为47.1%, 护理无效4例, 所占比例为23.5%, 护理有效率为76.47%,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并发症:

实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为切口感染, 发生率为3.4%。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29.4%, 2例患者为腹胀、2例患者为切口感染、1例患者为腹腔内出血,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为常见疾病, 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安全有效, 但为避免术后身体的不良反应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 其中包括环境、身体护理, 病情和饮食护理, 引流管护理和并发症护理, 病房保持清洁安静的环境, 对身体指标和切口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 保持引流管通畅, 对患者经常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 一旦身体出现异常情况, 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意外情况。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舒适状态。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仅采取常规措施的护理, 定时更换敷料等, 护理效果较差, 且有5例患者都出现了并发症。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56%, 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6.47%, 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术后采取舒适护理, 可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良好的照顾和疏导,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有利于身体恢复, 效果显著, 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于清淮.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24 (18) :165-166.

[2]刘国平.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9 (15) :149-150.

[3]尹传青, 张细姣, 金灿发.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几种少见病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 2012, 34 (31) :166-167.

[4]Brown JJ, 杨立生.急性阑尾炎:放射科医生的作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12, 29 (11) :106-107.

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11-01

1 术前护理

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监测血常规。诊断不明的患者,禁用镇痛药,诊断明确的患者如腹痛剧烈,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介绍病区环境及主治医生及主管护士,说明病情及手术的必要性。通过交流,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的心理,使之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术前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等皮试,常规下腹部备皮,清洁手术野。术前忌灌肠,以免引起阑尾穿孔。

2 术后处理

首先在手术完成后,告知患者本人及家属手术情况,给予患者低流量的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保持SpO2在91%-95%。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患者术后的48~72h给予患者持续的低流量氧气吸入,能够防止患者心律失常,因为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腹痛,因此影响患者进食,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会发生紊乱,另外由于麻醉会造成区域组织的血管扩张,使血液供血量不足,容易诱发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症状,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持续给予患者低流量氧气吸人,能够有效的预防上述症状的发生。同时,由于患者手术时间过长,对肠蠕动会造成影响,术后容易发生粘连,因此,要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尽早排气,以预防患者发生肠粘连,减轻患者痛苦。患者一般在术前受疼痛影响,无法进食,术后一定时间内需要禁食,因此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切口感染的概率增加。对患者切口进行护理,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用0.15%甲硝唑100ml保留灌注;手术结束后,用氧化氢溶液对切口进行清洗,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概率。皮下置引流皮片,形成创口引流。如果腹腔内引流物从原切口引出,会增加切口的感染率,采用窗口引流,能够避免对切口的刺激,预防感染;增加换药的次数,根据切口情况,换药1~2次/d,同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化脓等现象,及时拆线引流,防止切口感染。术后3~5d,根据切口情况,可采用庆大霉素对切口进行处置。庆大霉素能够有效抗大肠杆菌,预防切口发生感染所引并发症。

3 术后并发症处理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手术污染、存留异物、血肿、引流不畅等所致。感染部位多在皮下,也可在腹膜外。表现为术后2 ~ 3 d 体温上升、切口局部红肿、胀痛或跳痛。处理为拆去缝线、清创、引流,定期换药至伤口愈合。出血常发生术后24-48h 内。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同时荷包缝合较紧时,出血可进人肠管内,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现出血征象,应立即输血、补液,纠正休克,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粪瘘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均可导致粪瘘。粪瘘通常为结肠瘘,形成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威胁,体温不很高,营养缺失亦不严重,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自行闭合痊愈。经久不愈者,应查明病变性质及范围,行相应手术治疗。阑尾残端炎由于切除阑尾时残端太长,术后复发炎症,出现阑尾炎症状。可采用X 线钡剂检查,以明确诊断。症状严重时,须行手术切除阑尾残端。粘连性肠梗阻由于手术损伤或阑尾周围脓液等因素,导致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为了防止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尽量减少工作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每日睡眠不少于8h,保持良好情绪。为了更好的恢复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选择高营养、易消化饮食,增进体质,多吃蔬菜水果,同时注意饮食的清洁,并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若病情变化,如出现腹痛、发热、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复诊,接受抗生素等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玉兰.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12):2634-2635.

[2]王晶,刘晓波.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3):98-99.

[3]李晓燕,田苏,袁春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83-84.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女13例, 男23例, 年龄23~66岁, 平均年龄29.23岁。其中有1例阑尾脓肿, 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以及28例单纯性阑尾炎。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18例。在病情、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 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 采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 (1) 手术之前针对患者腹痛的性质以及时间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出现异常, 马上向主管医师汇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将患者的静脉通路开通, 使其水电解质平衡得到维持, 对其感染进行有效控制。 (2) 将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做好, 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对手术情况具有清晰的了解, 并且使其做好思想准备, 从而有效应对各种并发症;将阑尾炎手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 并且将成功的实例告知患者, 使其焦虑情况得以消除或减轻。 (3) 将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得到保证。 (4) 手术完成之后, 将患者送回病房, 以其不同的麻醉情况作为根据选择合适的卧位; (5) 手术当天禁止患者食用食物, 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通过对抗生素的应用对患者的感染进行控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定时对患者的脉搏以及血压进行测量。 (6) 对患者的早期活动进行鼓励, 使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得以增强。 (7) 采用双氯酚钠酸钠栓剂针对术后轻微疼痛的患者进行镇痛;合理的采用盐酸曲马多对疼痛强烈的患者进行镇痛。 (8) 加强护理和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工作, 防止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腹腔脓肿以及粪瘘等术后并发症[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用率 (%) 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78%, 并发症发生率为72.2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 并发症发生率为94.4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受到不同程度的细菌侵袭导致患者的阑尾壁出现化脓性感染, 这就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表现。急性阑尾炎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 大多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对之进行治疗。尽管属于一个小手术, 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阑尾炎术后并发症, 就很可能死亡, 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或者较小的患者。因此针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术前评估的时候需要做到客观认真, 并且在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细心详尽的观察, 能够有效的处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 针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能够使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并且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18例, 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 采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 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要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使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并且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刁燕琴.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黑龙江医学, 2012, 36 (11) :850-851.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 男68例, 女32例, 年龄21~64岁, 平均 (29.5±4.7) 岁, 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阑尾脓肿24例, 单纯性阑尾炎66例, 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0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 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 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患者病情急骤, 进程迅速, 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 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及预后的担心, 易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加强术前访视, 就疾病基础知识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优势、手术医师娴熟的操作技巧、术中需注意的要点,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简要讲解, 介绍同类型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 打消患者顾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并与家属建立良好沟通, 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以保持乐观情绪, 提高医护依从性[3]。 (2) 密切观察病情:对患者腹部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进行观察, 及时发现异常并向医师报告, 对意识、体温、脉搏、呼吸频次等生命体征变化行密切监测, 迅速静脉通路开放, 对水电解质平衡加以维持, 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剧烈疼痛较耐受时, 可给予解痉药物适当应用, 确诊者可用吗啡等麻醉药物止痛。 (3) 充分术前准备:注意加强患者肾脏、心脏、肺等重要器官的检查, 有中毒或脱水现象者可取电解质类溶液或葡萄糖盐水快速输入[4]。

1.2.2 术后护理干预

(1) 体位干预:依据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 对合适的体位加以选择, 通常待血压平稳, 手术结束6h后, 可取半卧位。 (2) 饮食指导: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时, 通常在手术第1d给予少量流食, 为防腹胀, 避免食用过多甜食和牛奶。手术结束后第2d, 可进半流食, 渐向正常饮食过度, 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时, 全面在术后禁食, 营养可经静脉输液补充, 并选择合理抗生素应用, 待胃肠功能恢复, 肛门排气干预后, 病情稳定, 可离床行走[5]。 (3) 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 发现异常需立即报告医师。 (4) 术后出血:术后出血, 通常在术后24~48h内发生, 发现切口渗血, 湿透敷料, 立即予换药。 (5) 脓肿、腹腔感染:以体温在术后持续升高或下降, 不正常变化, 或伴有肌紧张、腹胀、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腹腔感染的易有全身中毒症状, 故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腹部体征变化行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并救治不适。 (6) 运动指导:术后早期即鼓励患者运动, 以防肠粘连, 促使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并加快血液循环, 使伤口愈合加速。患者病情较轻时术后当日即可适当活动, 病情较重者可在床上行翻身运动, 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病情不再进展后及早离床活动。 (7) 疼痛干预:患者术后有轻微疼痛感觉时, 无须处理。年龄较大、疼痛较强烈者, 可取盐酸哌替啶适量应用, 建立规范的日常行为方式, 保证休息和睡眠充足, 保持乐观情绪, 以减少疼痛产生的不良反应。 (8) 其他: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粪瘘等并发症, 通常采用对症保守治疗即可治愈, 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1.2.3 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

切口感染为术后最常见并发症, 多因血肿、引流不畅、手术感染引起, 通常在术后2~3d内发生, 以切口局部跳痛、红肿为主要临床表现。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 抗生素应用:术前取抗生素合理应用, 坚持联合、足量、早期的原则, 以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因通常由压氧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切口感染, 故可针对性的选择敏感抗生素, 在较短时间内使血药浓度达高峰, 若术中创面出现渗血、出血情况, 即含大量抗生素, 由此形成的血肿、血栓、凝血块避免了细菌繁殖, 对切口感染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 (2) 严格无菌操作:术中需严格依据无菌原则操作, 及时更换污染后的手套及器械, 避免切口人为污染, 在对化脓性阑尾炎进行处理时, 器械、手套一旦污染, 需立即更换, 用甲硝唑或大量生理盐水对切口冲洗, 以减少和稀释细菌数量, 彻底清除切口内积液, 达到止血效果。 (3) 引流管入置:通常情况下, 术后可不行切口引流, 避免细菌滋生对切口造成污染, 若患者为坏疽穿孔阑尾炎, 且有较多腹腔脓液时, 可行引渡以管留置, 但需对放置位置进行观察, 通常在术后24~48h即行拔除操作。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 平均离床活动的时间, 术中出现的如腹腔脓肿、手术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 100分为满分, >60为及格。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是少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2。

3 讨论

临床普外科常见疾病类型中, 急性阑尾炎占有较高的发病比例, 以20~30岁为好发年龄, 临床主要以右下腹固定压痛点及转移性右下腹痛为特征, 早期明确诊断, 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 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减少复发。手术为有效且常用的方案,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确保医疗安全, 加速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加强术前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术前准备, 术后体位干预、饮食指导、出血及腹腔感染预防、运动干预、疼痛干预, 并加强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是少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加强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确保医疗安全, 加快术后康复, 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淑霞.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7) :74.

[2]徐斌.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的经验总结[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13) :163.

[3]衡素华, 刘嫒嫒.阑尾炎的术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6 (8) :122-123.

[4]魏建彬.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比较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8) :925-927.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门诊部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92例, 其中男78例, 女14例, 年龄12岁~73岁, 平均年龄 (32.4±8.9) 岁。均表现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伴随恶心、低热以及呕吐症状, 查体示患者麦氏点有固定的疼痛及反跳痛;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增加;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均满足第7版《外科学》中有关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治疗方案、年龄、性别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1) 粘连性肠梗阻。当手术损伤以及由于异物刺激、腹腔导管的使用不当等原因, 可导致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由于大网膜吸收功能降低以及脓肿不易包裹也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当持续性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以及恶心呕吐时, 对患者采用X线进行检查, 提示其有肠腔内积液, 可见孤立、胀大以及固定的肠袢, 从而提示患者为粘连性肠梗阻[1]。本组出现2例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时应对患者立即禁食, 取半卧位进行手法按摩, 并行胃肠减压, 密切关注病情, 必要时行动态腹部X线检查。应鼓励患者常翻身, 早期适当下床运动, 遵医嘱静脉补液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当患者出现明显腹胀时采用肛管排气或者热敷腹部。 (2) 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时阑尾残端切口污染, 存留血肿和异物, 引流不畅所致, 术后常有体温升高, 切口局部胀痛或跳痛, 局部有红肿压痛。此时需剪去缝线, 扩大切口, 排出脓液, 充分引流。为了预防感染发生应当做好术前准备, 充分备皮, 规范消毒, 使患者处于最佳生理状态, 控制血糖, 改善营养不良等。本组中无切口感染发生。 (3)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由于术后静脉血流速度降低, 导致血液黏度增加, 从而形成血栓[2]。帮助患者进行适当下肢活动, 可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 预防血栓形成。我们在术后8 h当患者无病情异常时, 鼓励患者实施足背屈伸以及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 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概率。对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要求其卧床, 将患肢抬高。 (4) 排尿困难。由于患者在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及伤口的疼痛, 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本研究2例患者排尿困难, 为保证患者术后可顺利排尿, 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排尿训练, 当患者排尿时对伤口进行按压, 降低其伤口的疼痛, 必要时对患者膀胱区热敷等, 从而预防和减少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 (5) 术后出血。当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异常及出现腹胀、腹痛、失血性休克时或有剧烈的咳嗽、呕吐等, 均会导致术后出血, 表现出休克等症状。在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同时, 术后进行床上活动以及下地活动时, 应防止患者用力过猛增加腹内压。当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时, 应及时对其进行输血补液, 纠正休克。本组患者未发生术后出血。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由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情况比较紧急, 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 其生理功能减退, 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特点, 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以及控制并发症,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排尿困难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尽快得到恢复, 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康复。本文试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低于对照组, 故认为对患者采用护理干预, 可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琦, 林文波, 胡爱霞.海军护航编队阑尾炎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激光杂志, 2010, 12 (2) :89.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资料, 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9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1例, 女18例;年龄10~70岁, 平均 (39.1±2.9) 岁;研究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20例;年龄11~72岁, 平均 (40.0±2.5)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 具体如下。

1.2.1 确定循证问题

确定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是循证护理的第一步, 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循证问题主要包括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等, 对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非常重要。

1.2.2 建立循证依据

针对了解的循证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检索, 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建立循证依据;对建立循证证据的真实性及实用性等进行科学评价, 最后确定最佳循证证据。

1.2.3 循证护理实施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经常翻身并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 以尽快恢复肠道功能。患者术后由于创口长时间暴露易出现细菌感染, 因此, 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 保持患者伤口干燥和清洁。由于患者创口的愈合时间较长, 早期下床活动易导致患者创口出血, 一旦发现出血、感染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对症措施[2];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下肢活动, 以改善血流速度, 有效预防血栓。

1.2.4 环境及心理护理

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安静, 帮助患者实现舒适的体位, 以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 通过亲切的态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等紧张情绪,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 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记录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情绪健康、总体健康水平、手术对阑尾炎患者的影响、个人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对感染的担忧) 。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及右下腹出现固定的压痛点等症状, 手术是当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3,4]。虽然急性阑尾炎手术具有时间短、操作简单等特点, 但若护理不当, 仍然会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疼痛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5,6]。因此, 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在术后一定要注意做好科学的护理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

循证护理是当前医学护理中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其基本护理途径是以科学护理研究作为护理依据, 通过确定患者的术后问题, 寻找相关证据, 制订相应的计划及实施护理[8,9]。同时, 护理人员以亲切的工作态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并及时给予患者关心、安慰、鼓励, 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 改变了传统临床护理中单凭经验进行护理的保守护理行为[10]。循证护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过程中, 能够有效改善护患的紧张关系, 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术后护理工作, 从而促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健康[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浅谈阑尾炎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 篇10

方法:从我院45例阑尾切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5例阑尾炎患者均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结论:在明确诊断为阑尾炎后,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应该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前术后要做好护理工作。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47-02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术前應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应严密观察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急性阑尾炎多见于年轻人,尤其以20-30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2009年7月-2011年9月,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45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2-13h,平均5.6h;体温37.5℃-39.6℃。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5.7-14.1)×109/L;中性粒细胞0.74-0.90。临床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均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1.2结果。45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未发现异常。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时间、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2.1.2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嘱病人禁食水,完善术前检查等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3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在接受麻醉、手术或术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使患者在出现并发症时,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宣传手术前后一些相关检查的重要性,防止遗漏某些疾病。

2.2术中护理。

2.2.1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h,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2.2观察生命体征,每一小时测量血压、脉搏一次,连续测量3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去枕平卧6h后取半靠位,减轻腹肌张力,减少切口疼痛,便于引流,使患者舒适。

2.3.2嘱患者禁食水至肠蠕动恢复。饮食: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一天流质,第二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3~4d可进普食。术后初期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二周后基本可以正常饮食。恢复期要注意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减少肠粘连的可能。

2.3.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3.4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h,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置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妥善固定引流管至床边,患者下床活动时,嘱其将引流袋置于膝关节以下,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引起逆行感染。

2.3.5严密观察腹腔引流及腹部情况,发现腹部膨胀明显,引流液渗血较多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注意稳定患者情绪。

2.3.6指导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发生肠粘连。

2.3.7肠蠕动恢复后,及时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禁食辛辣有刺激的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防止发生腹胀。

2.3.8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柔软衣裤,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3.9切口感染的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及伤口敷料情况,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3.10对特殊阑尾炎患者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2.3.11术后3~5d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如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

2.3.12术后24h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2.3.13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2.4出院指导。急性阑尾炎高发病的主要因素与缺乏日常的体育锻炼和饮食结构中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品缺少等有关。嘱病人日常进食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规律性的进食习惯,少食粗糙、坚硬、辛辣等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应在此类人群中宣传普及营养知识,鼓励学生多食用粗纤维较多的蔬菜及水果,少食油炸食品,使患者的饮食结构趋于合理。同时,应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课外活动和减少精神压力,以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的发病。

3讨论

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一个盲管,它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一定作用。阑尾的粘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同时,阑尾在化脓和穿孔时,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而术后发生出血甚至休克,患者则会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腹胀痛、血压下降、引流液出血迅速等情况。粘连性肠梗阻多与局部炎症重、损伤、术后缺乏活动等因素有关。放线菌阑尾炎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一旦发生,则危及患者生命。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试验组, 男28例, 女22例。年龄18~66 (50.2±4.5) 岁。同期抽取5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 男27例, 女23例。年龄19~67 (55.4±5.3) 岁。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包括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合并恶心、呕吐以及发热。体检显示右下腹麦氏点存在固定压痛以及反跳痛,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1.2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指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总结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如下:患者切口存在红肿、疼痛、热感或者脓性分泌物;深部切口引流出现脓液或者穿刺抽到脓液;自然裂开切口或者医生作的切口, 出现脓性分泌物或者合并发热, 局部存在压痛感;再手术探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切口出现脓肿或者其余感染依据;或者在诊断基础上具备病原学诊断依据, 如分泌物培养显示阳性。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包括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切除方法、手术时间, 同时对结果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以及切口长度比较上均相仿,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的体质量指数、非单纯型率、探查切口率、逆行切除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在临床上,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外科急腹症, 在治疗方法上一般采取手术切除阑尾。急性阑尾切除后患者容易出现术后切口感染, 作为一种常见并发症, 其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王建新[1]在研究中指出, 阑尾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性较高, 疗效相对理想的手术方法, 在外科手术中十分常见。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 加之抗生素的种类不断增加, 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 术后切口感染率也有所下降, 但依旧无法完全避免, 这也使得术后切口感染成为医师的一个难题。国外有学者[2]在研究中指出, 术后切口感染与众多因素有关, 包括全身因素以及局部因素。有学者[3]认为, 穿孔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相比未穿孔阑尾切除患者更高, 其指出, 起病时间长、炎症严重的患者, 其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 另外, 手术时间也决定了切口的暴露时间, 对切口的挤压以及牵拉太频繁也会导致切口组织出现水肿, 影响切口的修复, 诱发切口感染。

此次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以及切口长度比较上均相仿,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的体质量指数、非单纯型率、探查切口率、逆行切除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体质量指数较高的患者, 皮下脂肪相对较厚, 不利于手术的显露, 因此增加了手术的操作难度, 延长了手术时间。术野显露不充分还会导致术中冲洗受到影响, 导致切口感染率增加。脂肪层肥厚还会出现死腔, 引起脂肪液化, 导致感染。阑尾炎患者的病理变化不同, 其切口感染发生率也会出现差异。病程长以及病理变化严重的患者, 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阑尾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 发展为化脓或者坏疽时, 阑尾腔内部的细菌会不断增加, 分泌物会沉积, 增加阑尾腔的压力, 容易出现穿孔。阑尾在穿孔后阑尾浆膜层会受损, 导致腹腔感染。探查切口的感染率相比麦氏切口更高, 这是因为选择探查切口的患者术前大多诊断不明确、炎症较严重且手术时间较长等, 因此术后切口感染较高。逆行法在对阑尾进行切除时, 一般阑尾的位置较深, 牵拉力度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 因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相比顺行法更高。而手术时间较长会增加切口的显露时间, 导致空气中的细菌的侵袭机会, 加之手术长时间的牵拉, 导致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从而削弱了局部组织的抗菌能力, 因此手术时间越长, 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对于阑尾炎, 在临床上要求实施急诊手术。王成泉[4]在研究中指出, 医师在手术中需要加强无菌操作, 减少对阑尾的触碰, 阑尾钳夹后需要加强对切口的保护。及时对手套和器械进行清洁和更换, 减少污染。手术完成后, 需要采用碘伏稀释液或者抗生素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 腹膜外组织逐层关闭时, 需要采用碘伏进行浸泡。皮下组织缝合时, 要防止出现缝合过紧或者残留死腔。医师尽可能减少多余的腹腔引流, 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切除方法、手术时间存在密切联系, 临床上需要加强控制和干预, 从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

摘要: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试验组, 同期抽取5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的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切除方法、手术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切口长度比较上,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密切联系, 临床上需要实施针对性控制措施, 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建新.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4) :152-153.

[2]Jain KA, Quam JP, Ablin DS.Imaging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right lower quadrant pain:alternative diagnosis to appendicitis[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2012, 12 (10) :693.

[3]Saad M.Fishermans&apos;technique, introducing a novel method for using the umbilical pert for removal of appendix during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eh, 2012, 17 (4) :422-424.

上一篇:电子商务物流战略下一篇:黑龙江省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