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共11篇)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 篇1
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 (应激性溃疡) 是机体在应激状况下胃黏膜组织出现的一种以胃黏膜糜烂或浅表性溃疡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 并可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是儿科危重症之一, 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 加强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的治疗护理, 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62例急性胃黏膜出血的新生儿, 所有患儿呕吐物、粪便潜血试验均为阳性, 呕吐或胃管抽出的咖啡色或鲜红色液体, 均排除咽下综合征, 其中男32例, 女30例;体重2 600g~4 100g (3 250g±650g) ;胎龄37周~41周 (38.6周±3.2周) ;自然分娩38例, 剖宫产24例;发病日龄为3d~7d;原发病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 新生儿肺炎22例, 颅内出血5例, 新生儿败血症7例,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8例;经过治疗与护理, 除3例放弃治疗, 其余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取右侧卧位, 抬高头肩部10°~15°, 备齐急救用物, 随时吸出口鼻腔部呕吐物及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防止误吸、窒息。予头罩吸氧6L/min~8L/min, 密切观察缺氧改善情况。
2.2 保暖以减少新生儿机体能量消耗, 各种诊疗和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2.3 早期留置胃管
(1) 洗胃:采用8号硅胶胃管经口腔插管, 插入长度为前额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16cm~20cm) , 需严格掌握长度, 防止胃管插入过浅引起胃液反流或过深将药液注入十二指肠影响观察效果。检查胃管进入胃内后, 用20mL注射器接胃管末端抽吸胃液, 再注入4℃温生理盐水, 如此反复冲洗, 直至洗出胃液澄清为止。注意冲洗时动作要轻缓, 防止损伤胃黏膜, 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心率、面色的变化。避免刺激引起大出血、窒息及呼吸暂停[2]。 (2) 鼻饲:将0.5kU巴曲酶经胃管注入胃内, 轻柔的变换患儿体位, 右侧卧位, 左侧卧位, 仰卧位交替以使药液与胃黏膜充分接触。夹管30min后行胃肠减压, 注意保持胃管引流通畅, 防止胃管滑脱,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目的:可以减低胃内压力, 改善胃黏膜循环;使胃黏膜局部血管收缩, 达到止血的目的;清除胃内容物后利于药物吸收;便于动态观察出血情况。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患儿反应、面色、口唇、甲床、皮肤颜色、四肢温度, 有无腹胀、尿量, 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性质、量。每小时<1mL/kg为少尿, 每小时<0.5 mL/kg为无尿。监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定期监测患儿的血常规、电解质、血尿素氮等,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特别注意观察小儿全身情况, 如哭声弱、进乳差、反应低下, 则常提示病情危重。
2.4.1 正确评估出血量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3 mL时可有黑便, 当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或出血量较大时, 呕出的血性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出血量较小和/或血液在胃内停滞时间较长, 由于胃酸使血红蛋白变性, 呕吐物呈咖啡样黑色。一般呕吐物呈棕黑色时病情多严重, 如为红色血便, 提示出血量常达40mL以上, 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1/5以上时, 即可表现失血性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2.4.2 正确评估休克程度
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新生儿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 (1) 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灰; (2) 肢端发凉, 上肢达肘部, 下肢达膝部; (3) 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足跟部大于5s, 前臂大于3s; (4) 股动脉搏动减弱, 甚至摸不到; (5) 心音低钝, 心率增快超过160/min或低于100/min。此5项为休克早期轻症; (6) 反应低下、嗜睡或昏睡, 先激惹后抑制, 肌张力减弱; (7) 呼吸增快, 安静时超过40/min, 出现三凹征; (8) 周身出现硬肿; (9) 血压下降, 足月儿收缩压<50mmHg (1mmHg=0.133kPa) , 早产儿收缩压<40mmHg, 脉压差变小;因为新生儿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血管收缩, 故休克早期血压可以正常。 (10) 尿量减少, 连续8h尿量<1 mL/kg, 表示肾小球滤过率减低, 肾小管上皮受损, 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2.4.3 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
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心率增快、股动脉搏动消失、哭声弱、反应差、尿少、排黑色或柏油样便、血压下降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2.5 迅速建立双重静脉通路
及时输液、输血是抗休克观察的重要措施, 一条液路用于止血, 另一条液路用于补充血容量。做好输血前检查, 必要时输血, 首次剂量10 mL/kg~20 mL/kg, 30min输完。输液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避免引起皮下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 CVP<0.4kPa为扩容指证, 扩容纠酸一般为4h~6h, 观察开始时1h内液体量可在20mL/kg以内, 以后4h~5h内液体量控制在10mL/ (kg·h) , 但扩容量不宜超过60mL/kg。常用生理盐水一般能补充血容量和液量, 避免过量应用碳酸氢钠, 以防呼吸性酸中毒。使用盐酸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升压药物时, 应用微量注射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血压调整速度。如患儿反应好、皮肤颜色转红润、血压上升、心率平稳、每小时尿量>1mL/kg、尿量是肾功能好转的重要指标, 则提示扩容有效, 病情好转。2.6饮食护理出血期间严格禁乳、禁水, 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待出血停止, 病情稳定后可鼻饲少量温凉开水。如无呕吐、腹胀, 可拔除胃管进行母乳喂养, 并根据病情、个体差异掌握奶量, 防止喂养不当而诱发胃黏膜出血。
2.7 口腔护理在禁饮食期间, 保持口腔清洁, 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口腔内残留血液。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 每日2次。
2.8 患儿家长心理护理
在患儿出血期间, 护士应陪在患儿身边, 同情理解家长, 适时讲解疾病的相关观察、护理知识。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为抢救患儿所付出的努力, 并且自己的知情权受到重视。减轻家长焦躁不安、恐惧情绪, 增进家长的信任, 提高其遵医行为。
3 讨论
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病的常见并发症,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3]。因此护理的重点在于采取及时、准确、快速、有序的急救护理措施, 建立有效的双重静脉通路, 予止血、输液、输血是预防或纠正休克的重要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 正确评估出血量及休克程度, 对提高患儿的救治及预后至关重要。严格遵医嘱给药, 做好洗胃、鼻饲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暖, 指导正确喂养等护理措施, 无误吸、窒息、皮下水肿、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护理并发症。从而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治愈率。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的护理, 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通过对62例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的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正确评估出血量、及时发现休克早期临床表现、早期留置胃管、洗胃, 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等护理措施。[结果]无误吸、窒息、皮下水肿、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的护理, 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出血,新生儿,护理
参考文献
[1]汪惟实.新生儿消化道181例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 1998, 13 (2) :60-61.
[2]鄢定芝, 庞巧娟.鼻饲思密达观察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7B) :43
[3]姚玉娟.思密达管饲观察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22例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 2003, 25 (2) :291-292.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 篇2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内科护理,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策略: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科收治的2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等一系列内科护理措施后,208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30例转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体会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2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 男158例, 女80例, 年龄在18~88岁之间,平均年龄(42.2±3.5)岁。出血后就诊时间为3~18h。其中消化系统溃疡106例,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62例, 胃黏膜损伤50例, 胃癌20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出现呕血、黑便、血压降低和休克等临床症状。
1. 2 相关标准 上下消化道以十二指肠空肠曲, 即屈氏韧带为界, 屈氏韧带以上部分为上消化道,以下为下消化道,其上的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
1.3临床症状:一般为恶心、呕血、便血、上腹痛、头晕、软弱无力、精神萎靡,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少数患者症状较重,有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缩小(<4 kPa)及脉搏快而弱(脉率>120 次/min)等[2]。
1.4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卧床休息,积极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止血,抑酸,合理饮食等治疗。其中痊愈120例,好转88例,3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好转,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2 护理措施
2. 1 一般护理
密切关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病情严重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晕倒。呕血时患者的头应该偏向一侧,避免发生窒息。如果出血量大, 应该将患者下肢抬高30°并平卧,在不增加患者腹部压力的情况下保证脑部供氧。大部分患者出血体温会升高,在数天后会逐渐下降,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不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抽取血标本的过程中检查血常规,并确定患者血型以便于配血[3]。睡觉注意保暖,不可使用热水袋等高温取暖物品。
2.2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及患者的末梢循环情况、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次、量,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等,并做好详细记录。特别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呕血、便血的量。一般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若出血量在50~70ml,可出现黑便;若出血量达500~1000ml时,则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心悸、乏力等,发现异常及时请示医生并配合抢救[4]。
2. 3 急救护理
2.3.1建立及维持静脉通道通畅,保护肾功能。轻度出血者可用一组静脉通道,重者需两组至多组静脉通道。或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积极补充血容量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有效循环血量。大量出血后机体处于低血压状态,肾动脉收缩,肾缺血,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故应严格观察记录尿量、尿液的颜色及输入量,血压的波动情况。特别在补钾前,先观察尿量,防止盲目输入造成高钾血症。
2.3.2静滴止血药可选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垂体后叶素、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善得定等。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的分泌,当胃内pH值降到6以下时已经形成的凝血块才不被胃液溶解,从而达到止血目的[5]。如果患者出现少尿或者无尿等情况, 应立即给予20~40 mg呋塞米静脉滴注, 或者250 ml甘露醇静脉滴注。
2.3.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果出现大出血,必须立即使用凝血酶或云南白药等止血剂注入患者胃部,也可以使用冰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管喂, 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在止血药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体质和药物的性质用药,掌握各种药的禁忌证,以免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2. 4心理护理
因为突然发生大量呕血和(或)便血,而患者又对所患疾病缺乏了解,及担心治疗效果及费用理由,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快消除血迹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讲解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等。另外,护士应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适当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使他们感到舒适、安全,从而减轻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推动康复。
2.5饮食护理
让患者了解有利于疾病康复的食物种类。如果处于急性大出血期应该要求患者禁食1 d以上。停止出血后才能再次进食,并且首先选择温凉的流质食物,等病情好转后再改为软食。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尽量不吃或少吃粗纤维食品, 禁食冰冷和辛辣食物,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避开患者发生胃窦部扩张。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避开因进食过快导致食管损失,进而引起出血。
2.6基础护理
2.6.1口腔护理:由于出血患者抵抗力低,尤其呕血后口腔内会有残留血液,给口腔内细菌生长创造条件,细菌增加,分解糖类、发酵和产酸的作用增强,易引起口腔感染。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口腔护理,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平时每日两次。
2.6.2皮肤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循环较差,尤其是便血,易污染床褥。因此,必须避开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经常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局部组织,保持皮肤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并涂抹少量滑石粉,或用棉垫、气圈等垫起;保持床褥平整干净,避开拖拉患者;使用便器时,动作要轻,注意有无破损,以免损伤皮肤。
3 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严重时极易造成休克导致死亡。一方面,患者在患病后普遍存在消极、恐慌心理,结果导致出血症状加重,病情严重恶化。另一方面,患者对病因、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不了解,经常会出现不合理饮食、吸烟等现象,非常不利于临床的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做到对症用药,对症护理。护理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 并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以此减少和消除各种出血的诱发因素,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要确保患者能够康复,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不仅需要医生具有高超的治疗水平,还需要护士掌握良好的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心理上、生活上关心患者,使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雅琴.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与健康教育.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08(02):78-79.
[2]王吉耀.现代消化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3] 舒叶.对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体会.中外医疗, 2011, 10(03):45-46.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 篇3
关键词:急诊手术 急性胃出血 患者 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7-01
最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出血病症就是急性胃出血,在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大約占据70%。从总体上来看,常见的导致急性胃出血疾病为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癌以及口服考的松、阿司匹林等药物所引发的急性溃疡、大手术和严重烧伤等引发的应激性溃疡等等,而临床治疗中以胃溃疡引起的出血居多,然后便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出血[1]。临床上主要的急性胃出血症状是便血及呕血,通常患者会出现恶心和眩晕等不良症状,甚至会有晕厥的发生,若治疗不及时则必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急性胃出血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5例胃切除术后急性胃出血患者,其中,女性患者4例,男性患者11例;在15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0周岁,最小年龄为43周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5周岁,绝大多数为老年胃切除患者。15例患者在胃出血24小时到48小时内入院治疗,经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符合急性胃出血诊断。
1.2 方法。在治疗过程当中,首先及时的对急性胃出血造成休克或低血容量状态的患者进行输血补液处理,使患者的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0.67千帕,最大限度的维持血压的平稳,进而缓解乏力和头晕等不良症状;其次对胃腔仔细的进行探查,正确的将出血部位找出,按照出血的程度和出血部位创伤的大小确定所需采取的手术方法[2]。本研究的15例患者当中,有13例患者行十二指肠球部与全胃切除加胃体窦部切除,2例患者行单纯结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常规隐血检查诸如大便、消化液、唾液、尿及血等。出血停止指标:血红蛋白无进行性降低,无咖啡色胃液,无大便隐血阴性或柏油样便。
2 结果
15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中,13例进行十二指肠球部与全胃切除加胃体窦部切除,并且出血得以停止且痊愈;2例患者进行单纯结扎,并未出现停止出血指征,于三天后患者治疗无效死亡,86.6%的治疗有效率。
3 讨论
3.1 急性胃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标准。胃大部切除术再次出血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胃小弯侧残端缝合及胃肠吻合口出血,绝大多数都是因连续缝合线收紧不足、止血不完善和粘膜回缩导致的。在诊断胃出血的过程当中,本研究所根据的诊断标准为:切除胃大部后又新鲜的血液不断的流出,24小时后出血仍然未停止,并且出血量大于300毫升。15例患者通过急诊纤维胃镜检查得以确诊[3]。
3.2 临床特点。在本研究的急性胃出血临床特点方面,15例患者有如下特点:便血及呕血前循环系统不稳定且有剧烈的疼痛;无严重的创伤、肝肾功能及手术不全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疾病、烧伤、休克等重症疾病史;有长期饮酒史,发病前有过量的饮酒。
3.3 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在完成胃肠吻合以后,应当在吻合口置入胃管,对胃管引流物详细的进行观察,若出现新鲜血液的严重堵塞,需要及时的拆开吻合口并认真的检查,全面彻底的止血,防止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生,避免术后出血再次手术;②慎重的采取手术操作措施,手术过程中要仔细探查,无论手术前诊断明确与否,在切除胃以前要确定病变位置,严禁匆忙的采取胃切除手术方式,要准确及时的进行诊断。缝合胃断端时要严格的避免胃粘膜收缩滑脱;③熟练的掌握切除胃大部手术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若出现大量出血并伴有梗阻、穿孔、癌变者或者年龄大于50周岁者,有心肾疾患和动脉硬化,经长时间治疗出血仍然不止,以及溃疡长期不愈合、大出血、短时临床休克、出血不易自至者,则应当选择手术治疗;④手术后监护应当严格、认真及合理的听从医生的嘱托和要求,但凡出现可疑性或者发现胃出血,要及时的对合理有效的诊疗措施加以采取[4]。
总而言之,急性胃出血是危急重症,在发病后如果患者未及时的得以治疗,势必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以及过量饮酒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会加重胃的负担,这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胃部疾病的几率。胃切除后出现胃出血的诊治中,通常会以保守治疗的方式对患者加以止血,比如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诸如输液、扩容等,常用的药物有生长抑素和H2受体阻滞剂。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记录呕血及便血的量,但是此类药物有着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极易导致胃粘膜坏死及缺血,引起出血的加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况,医务人员应当适当的选取手术治疗,以避免手术时机的错失。本研究中15例患者为不同程度及不同病因的急性胃出血,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后达到86.6%的手术治疗成功率,充分的表明对急性胃出血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汝明,邱水波,刘闽华,杨慧君,庄少育.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和栓塞治疗[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10期
[2]刘翼.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0(27)
[3]翟金林.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5)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7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
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中, 男32例, 女8例。胎龄分布32~37周4例, 40周20例, >40周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占50%, 颅内出血12例占30%, 化脓性脑炎4例占10%, 败血症4例占10%。发病时间出生24h内4例, 3d30例, 7d6例。对照组36例中, 男28例, 女8例。胎龄分布32~37周2例, 40周14例, >40周20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占55.6%, 颅内出血10例占27.8%, 化脓性脑膜炎2例占5.5%, 败血症4例占11.12%。发病时间出生24h内4例, 3d内30例, 7d内2例。2组病例年龄、病种、发病时间、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常规补液、输血浆、静脉滴注止血敏、维生素K, 对出血及有休克者输血。同时2组均插胃管用0.9%冷生理盐水100md加去甲肾上腺素2mg洗胃。治疗组经胃管注入思密达1.0~1.5g加盐水10ml, 1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呕吐、便血停止, 症状消失, 经胃管抽、取胃液清亮, 大便隐血试验阴性为治愈;24h治愈为显效, 3d治愈为有效, 3d出血减少或症状体征无改善为无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和校正X2检验。
1.5 结果
治疗组中, 24h内出血停止16例占40%, 3 d内出血停止20例占50%, 总有效率占90%, 另4例出血量减少, 因早产儿颅内出血预后不良, 家属放弃治疗。对照组中24h内出血停止4例占11.1%, 3 d内出血停止16例占44.4%, 总有效率占55.56%, 出血减少8例, 无效8例。
2 护理
2.1 洗胃及鼻饲液选择
洗胃液:生理盐水100md加去甲肾上腺素2mg;鼻饲液:思密达1~1.5g加生理盐水10ml;温度5~I0℃, 温度过高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过低刺激胃引起痉挛及腹泻, 鼻饲次数1次/d。
2.2 操作步骤
将配好的洗胃及鼻饲液抽入玻璃注射器中备用;患儿取头高脚低斜坡 (15-20℃) 左侧卧位。用内径为3.0mm, 外径4.2mm的硅胶管, 总长度50cm。经鼻插管长度为由鼻尖经耳垂到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用石蜡油润滑胃管, 经鼻腔插管至胃内。插入后证实胃管在胃内后, 将洗胃液注入10~20ml/次, 并等量回抽, 反复抽洗3~5次, 直至抽洗液清亮后。治疗组经胃管注入鼻饲液, 然后拔出胃管。
2.3 护理人员在洗胃鼻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呼
吸、心率、面色的改变, 切忌粗暴, 避免刺激引起大出血、窒息及呼吸暂停。仔细观察患儿呕吐、排便次数、量和性质并详细记录, 以判断鼻饲思密达效果。
2.4 注意无菌操作, 使用一次性手套。因为新生儿出生
时消化道尚无细菌, 操作不当易致细菌感染。洗胃及鼻饲用具每次用后均要清洗、消毒备用。
3 讨论
急性胃黏膜出血 (应激性溃疡) 多有严重缺氧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浅表性糜烂、坏死、溃疡及出血, 主要发病机制为应激状态下: (1) 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挛、缺氧、缺血而致胃黏膜损伤; (2) 缺氧缺血时代谢降低、胃黏膜屏障破坏; (3) 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核, 致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逆向弥散, 进一步刺激胃壁组织胺大量释放, 胃酸分泌更加增多, 从而加重受损的黏膜, 临床上呈急性经过, 突然呕吐咖啡样或鲜红色液体, 常伴有腹胀、肠鸣音减弱, 多在出生后3d内发病。本组病例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为多, 2组共58例占76.32%, 提示与缺氧有关, 符合该病的发病机制。
探讨胃出血围术期护理 篇5
【关键词】 围术期;胃出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5-02
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例的45例胃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详细情况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组共45例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35岁,以患者出现黑便及呕血的症状对出血进行判定,其中便血患者20例,呕血患者18例,便呕血患者7例。其中9例患者为消化性溃疡出血,11例患者为胃癌出血,25例患者为硬肝化门脉高压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本组患者中共有18例患者进行大部分胃的切除术,12例患者进行了胃根治术,15例患者进行了脾切除加贲门血管离断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 观察患者是否有再出血的危险现象,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尿量和意识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通过尿量可对肾血流和全身循环的情况进行判断,是对出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观察的重要指标。对患者的腹部体征进行观察,确定其是否有肠鸣音亢进的现象,定期的对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等进行复查。若患者为老年人,则应根据其情况选择心电监护措施进行。对患者的行为举动、语言意识进行观察,若护理的过程中若患者的意识逐渐模糊、出现嗜睡的情况或反应较为迟钝,则应及时向报告采取相关措施。
1.2.2 术前血容量的补充与止血药的应用 为患者创建良好的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的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液治疗,采取输注胶体溶液、输血的方式使患者的血容量维持在正常水平。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少,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2mg和20ml的0.9%NaCI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日共三次;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大可将4-8mg的去甲肾上腺素加入100ml0.9%NaCI溶液中口服或进行胃内注入。在进行注入前先将胃液抽筋,然后注入后进行30min的夹管,最后吸引出来,此注入治疗方式每5小时进行一次。使用醋酸奥曲肽进行静脉滴注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此药物的浓度、使用的时间和滴注的速度进行控制。
1.2.3 术前呼吸通道的通畅护理与口腔的清洁 患者休息时在保持卧位的情况下最好采取头高较低的状态,从而对其颅内的循环起到改善的作用,且在休息时尽量保持安静。保证患者的呼吸通道通畅,从而表面呕血出现吸入血液的情况造成窒息,患者发生呕吐时应将其头部向一侧偏向,必要时可采取吸氧措施。若患者处于昏迷或休克的状态,则要检查其口腔内是否存在血块等异物,若发现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除,以避免呼吸道堵塞,每天为患者进行两次口腔护理。处于活动性出血期的患者应避免饮食。
1.2.4 术前压迫止血 临床上常选择三腔二囊管对患者的胃底和食管的中段、下段等处进行填塞止血。每次进行5-30分钟的放气后进行注气,从而避免黏膜出现长久的压迫出现缺血性坏死。其次还要每隔两个小时用水对胃腔管进行一次冲洗,以防治空洞被血凝块堵塞,对胃腔管的使用造成影响。
1.2.5 术前心理护理 通常胃出血发作较为反复,且拥有相对较长的病程,所以患者多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不稳定的情绪,因此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应用语言艺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采取劝慰、疏导、解释、鼓励等方法;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看守,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护理的过程中,及时的清除血迹,避免患者看见血迹出现恐惧、担忧心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生理需要并及时满足,以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1.2.6 术后护理与观察 术后每2小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一次监测,直到术后8小时停止;采取留置胃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胃肠持续减压,直至其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对患者胃液量和性质进行观察记录,并了解其术后是否再次发生出血,嘱咐患者切勿自己将胃管拔出,因为若重新插置胃管会出现安全风险;使患者了解术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告知其饮食合理可起到促进康复、止血的作用,在患者胃功能恢复正常之前要禁止饮食,恢复初期可以流质的食物为主,温度切勿过高或过低,如食用适量的豆浆、牛奶等,饮食保持少量多餐的规律,并逐渐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食物的分量。
1.3 效果判定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便血、呕血及便呕血三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后,44例患者手术止血成功,1例患者手术后再发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胃出血有40%的可能是因急性胃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引起,而其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情绪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饮食长期的不规律或过度劳累等。通常以上因素所引起的胃出血多在进行常规的治疗后便可痊愈。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大,一般情况下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病情变化严密的观察、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精心的护理均可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病死率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精心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愈率,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凤灵.胃出血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97.
[2] 翟金林.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80.
急性胃出血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4月,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出血患者120例, 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 (60例) 和试验组 (60例) 。对照组男39例, 女21例;年龄30~68岁, 平均 (44.2±11.4) 岁;43例由胃溃疡引发, 10例由门静脉高压引发, 4例由胃癌引发, 3例由急性胃炎引发。试验组男40例, 女20例;年龄31~63岁, 平均 (43.9±11.6) 岁;42例由胃溃疡引发, 11例由门静脉高压引发, 5例由胃癌引发, 2例由急性胃炎引发。临床表现均存在恶心、呕吐、眩晕、黑便等症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补液、止血和护胃等保守治疗, 在其病情得到控制后再择期行内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急诊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针对性地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胃部分切除术、单纯结扎术、十二指肠球体及胃窦切除术。若患者在手术中发现为广泛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休克、应激反应等, 必须视情况立即停止手术, 同时进行补血治疗和止血治疗。
1.3 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并与试验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1) 痊愈: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 大便隐血阴性, 且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 (2) 有效: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显著缓解, 大便出血量减少; (3) 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测指标均存在异常[4]。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8.086, a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 饮酒过度、不规律饮食或者暴饮暴食都会加重胃部的负担, 并影响患者的胃部功能, 引发多种胃部疾病的出现, 而胃血管异常、胃炎、胃溃疡等病变都已经被证实为急性胃出血的主要诱因[5]。由于急性胃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呕血、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昏厥、休克等危象, 因此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十分关键。
在本研究中, 对试验组6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尽早采用了急诊手术治疗, 经对比分析研究可知, 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有研究发现, 虽然保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缓解患者的痛苦, 但是仅仅适合胃出血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6]。而尽早手术治疗则具有部位明确、对症、效果精确等优势, 能够根据患者的出血点及其实际病情采用针对性的术式, 因此治疗的效果更加直接和迅速, 患者的痛苦能够得到尽快缓解。值得注意的是, 若患者胃出血的点位较多, 且面积较大, 在治疗时应首先将患者胃部的内容物排空, 从而保证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 在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尽早急诊手术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痛苦, 提升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康复, 使患者更加受益,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旭, 高佩刚, 李东.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8) :87-88.
[2]冯日祥, 陈耀华, 唐志均.急诊手术与保守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4) :84-85.
[3]王立, 黄早申.急诊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2, 3 (36) :127.
[4]程海军.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31) :111-112.
[5]吕风国, 吴瑞强.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5) :123-124.
内镜下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 男性27例, 女性16例, 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4岁, 术前出血量>1000m L的患者21例, 其中9例为失血性休克。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按照急性胃镜检查程序, 对低血容量状态或休克病例, 给予适当的输血补液, 使收缩压≥10.67k Pa (80mm Hg) , 头晕、乏力等症缓解。16例在胃镜操作时继续补液。胃镜插入胃腔后, 寻找出血灶, 确定诊断, 然后从胃镜活检孔插入治疗仪器进行紧急内镜止血治疗。
2.2 方法一
用钛夹夹住出血的小血管, 然后将4000U疑血酶稀释成5m L局部喷洒, 适用于胃部小血管出血。
2.3 方法二
微波治疗, 工作时把微波功率调至60~80m A, 3~5s/次, 可操作数次。然后将4000U疑血酶稀释成10m L局部喷洒, 适用于胃内小斑点状出血。
2.4 方法三
首先抽净胃内容物, 然后喷洒8mg%去甲肾上腺素盐水50~100m L后, 再喷洒凝血酶4000~12000U。适用于胃内弥漫性出血。
用3种方法止血治疗后, 均需继续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d, 以及对症治疗。
2.5 疗效判断标准
(1) 镜下止血, 胃镜直视下, 观察3min未见出血; (2) 临床止血, 止血程序治疗后未再呕血或排血样稀便, 状况好转。
3 结果 (表1)
表1显示, 采用第一、二种方法止血治疗, 点状、斑片状出血病灶立即止血 (镜下止血) 。采用第3种止血方法治疗弥漫性出血病灶临床止血。本组43例急性胃出血患者, 镜下止血治疗成功率100%。表1急性胃出血紧急内镜止血方法治疗表
胃镜诊断例数止血方法疗效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血管出血) 91镜下止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渗血) 122镜下止血胃溃疡 (渗血) 62镜下止血急性胃黏膜病变92临床止血胃底静脉曲张 (渗血) 22临床止血胃癌32临床止血胃平滑肌母细胞瘤22临床止血
4 讨论
目前, 内镜技术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急性胃出血在胃镜下黏膜表现各异, 而且具有起病急, 病因复杂, 进展迅速, 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应尽快查明病因和出血病灶, 以便正确应用止血方法, 方法1:应用钛夹治疗, 止血确切、直接、迅速;方法2:应用微波生物学的原理达到热凝固止血;方法3:采用联合止血药物止血。去甲肾上腺使胃黏膜小血管收缩, 利于血栓形成, 凝血酶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 使其转变成纤维蛋白, 加速血液凝固。
本组43例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急性胃出血患者, 应用以上3种方法进行紧急镜下止血治疗成功率100%, 表明内镜下对急性胃出血的紧急止血疗效迅速、确切。并且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适应证广泛等特点, 特别适合广大的基层医院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治疗急性胃出血的效果。方法对43例急性胃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有效止血。结论急诊胃出血患者及早行胃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可提高止血效果,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胃出血,急诊,胃镜
参考文献
[1]陈富菊, 李贵芳, 黄燕飞.泮托拉唑钠静滴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体会[J].云南医药, 2008, 29 (1) :106.
[2]李楚强, 王连源, 文卓夫, 等.紧急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00, 16 (3) :190.
[3]陈凡, 周萍, 杨希宁.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567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 16 (3) :184.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96例, 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8例。其中, 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2:16;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 (57.50±5.28) 岁;患者发病的时间为1~6 h, 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8:20;年龄44~74岁, 平均年龄 (59.00±5.38) 岁;患者发病的时间为1~8 h, 研究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住院后, 对其进行常规的生化指标检查, 如大便、血、消化液等;再对其出血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 让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0 mg/粒) 进行治疗, 2次/d, 1粒/次。研究组则进行手术治疗, 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在内镜下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 为避免患者发生休克的情况, 治疗过程中应该对其血容量进行扩充, 及时给予患者输液及输血。48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 32例患者通过将部分胃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9例患者通过切除十二指肠球部和切除胃体窦部的方法进行治疗, 3例患者将胃全部切除, 4例患者通过单纯的结扎进行治疗。手术完成之后,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展开常规的检查,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确保患者无出血的症状:无咖啡色的胃液、大便中的潜血呈现阴性[1]。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者恶心、呕吐等相关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黑便、呕血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大便潜血的测定为阴性;有效:患者黑便、呕血症状减少, 大便中的出血量也相应减少, 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效:患者黑便、呕血等相关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92%,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道疾病中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较高的危险性,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 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如今, 因为人们暴饮暴食、过度劳累、饮食缺少规律性、饮酒过度等, 致使胃出血疾病的发生较为普遍, 所以健康的饮食可以有效避免胃出血疾病的发生, 可以对胃进行养护[2]。目前, 急性胃出血疾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一旦患者发生胃出血症状就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这样才能使患者生命健康得到保证。对急性胃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 既可以进行保守的治疗, 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让患者服用相应的治疗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 且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观察,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本研究中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手术, 医护人员在进行该手术时, 必须注意观察患者镜下胃部的病变情况, 医生应该准确判断患者出血的具体位置, 进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对急性胃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在进行手术之前,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病情进行仔细了解、掌握, 并对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确定[3]。且应该检查胃管中的引流物质, 若发现新鲜的血液应该及时将其堵塞, 避免术后出现出血症状。其次, 进行手术时, 医生应该对患者的胃部进行仔细检查, 一定要准确地、详细地对胃部情况进行了解, 防止出现胃黏膜脱离的情况, 否则就会使患者的胃黏膜遭到损坏。最后, 手术结束后, 严密观察患者胃肠减压的引流液、尿量、腹部的情况及生命体征;如果术后患者再次发生出血的症状, 必须立刻对其进行止血及检查, 确定出血的原因。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让患者生命健康得到保证, 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急性胃出血患者96例,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8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2%,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合理的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进而提高急性胃出血疾病的治愈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旭, 高佩刚, 李东.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8) :87-88.
[2]於国平.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30) :85.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1 ~ 88岁,平均( 49. 6 ± 13. 5) 岁,均为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静脉出血; 肝硬化病程10 d ~20年,平均( 2. 28 ± 1. 23 ) 年; 出血次数1 ~ 7次,平均( 1. 8 ± 1. 3) 次。所有患者按照赵保民等[3]编著的《上消化道出血教程》中的相关标准,采用内镜、上消化道钡餐等检查,确诊为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排除标准:入院时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无法进行内镜检查者、肝脏疾病者。
1. 2 方法
1. 2. 1分组及相应的止血方法根据所采取的止血方法分为单纯药物止血组( A组) 和药物联合内镜组 ( B组) 。A组48例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 年龄22 ~ 87岁,平均( 49. 3 ± 13. 6 ) 岁; 肝硬化病程12 d ~ 19年,平均( 2. 26 ± 1. 14 ) 年; 出血次数1 ~ 6次,平均 ( 1. 7 ± 1. 4) 次。B组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 年龄20 ~ 88岁,平均( 49. 8 ± 13. 2) 岁; 肝硬化病程10 d ~ 19年,平均 ( 2. 15 ± 1. 44 ) 年; 出血次数1 ~ 7次,平均( 1. 9 ± 1. 2) 次。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A组采用生长抑素 + 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或垂体后叶素 + 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止血, B组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并辅以药物止血。
1. 2. 2分析方法观察记录止血失败患者与止血成功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入院时收缩压、总胆红素、 肝功能分级( 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有无腹水、止血方式、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出血程度、有无内镜检查、死亡时间等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P < 0. 05的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分析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程度。
1. 3 判断标准
有以下1项或多项视为止血失败: ( 1) 观察时段内鼻胃管吸出新鲜血液; ( 2) 持续呕吐新鲜血液;( 3) 再次呕吐新鲜血液; ( 4) 失血性休克; ( 5) 患者死亡。出血程度判断标准: ( 1) 出血量少于400 ml的视为轻度出血; ( 2) 出血量400 ~ 1 500 ml视为中度出血; ( 3) 出血量大于1 500 ml的视为重度出血。收缩压以≤90 mm Hg和 > 90 mm Hg计。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 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 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Logistic回归结果采用Wald检验,P < 0. 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OR <1则为保护因素,OR >1则为危险因素。
2 结果
2. 1 止血情况
80例患者中止血失败33例,占41. 25% ,止血成功47例,占58. 75% 。A组止血失败20例,B组止血失败1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19,P > 0. 05) 。死亡7例,占总病例数的8. 75% ,占止血失败病例数的21. 21% ,其中A组死亡5例,B组死亡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052,P >0. 05) 。由于止血失败和死亡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我们在统计治疗失败时不考虑分组因素,不区分止血方式。33例止血失败患者的死亡情况见表1。
例
注: 括号内为百分率与出血控制时间≤2 h 比较,a P < 0. 05
由表1可见,止血失败多集中在≤2 h时段,占止血失败总数的66. 67% ( 22 /33) ,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而在≤2 h时段未能止血成功的,在其后的止血过程中病死率较高,在≤2 h时段病死率为0% ,而在2 h < T≤6 h时段为14. 29% 。
2. 2 影响预后效果单因素分析结果
止血成功患者与失败患者在入院时收缩压、总胆红素、有无腹水、肝功能分级、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出血程度、有无内镜检查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纳入多因素分析。
2. 3 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Logistic条件回归模型进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注: 自由度均为 1,回归系数为默认值; OR > 1 的为危险因素,OR < 1 的为保护因素
3 讨论
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危害极大,止血难度很大,病死率很高。治疗原则是尽早治疗、积极止血,严防止血后早出血。按照预防级别,在临床上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的预防分一级预防( 也叫首次出血预防) 和二级预防( 也叫再次出血预防) 。目前,一级预防临床上多主张采用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4],而二级预防临床上多主张采用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联合硝酸酯类[5]。从治疗方式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方式主要有单纯药物止血、内镜止血、药物联合内镜止血、三腔二囊管。从止血效果上分析,有研究指出各种止血方式的有效率差异不大[6,7]。也有研究认为内镜联合药物可以提高止血成功率[8,9]。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止血药物主要有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及类似物和抗生素。有研究认为,内镜比药物更能有效减少再出血的风险,但食管溃疡等不良反应也更为常见[5]。单忠元等[10]则指出,静脉滴注头孢曲松比、口服诺氟沙星等抗生素更能有效预防细菌感染,从而提高止血的有效率。本研究单纯药物止血与药物联合内镜止血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内镜与药物联合止血的有效率略高,这一结论与杨文斌等[6,7]的研究结论一致。
本研究提示,止血失败多集中在≤2 h时段,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2 h时段未能止血成功的,病死率较高,在≤2 h时段病死率为0%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有内镜检查为保护因素外,其他几项均为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重度出血、中度出血、肝功能分级提升、有腹水、总胆红素升高、入院时收缩压≤90 mm Hg、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la Mura等[11]报道,首次出血的严重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内镜下活动性出血、腹水、门脉高压的严重性及胆红素水平是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的危险因素。而Gluud等[12]、GarciaPagan等[13]报道,HVPG检测( 肝静脉压力梯度检测)是预测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 再次出血) 最好的指标。本研究的结论与其具有一致性。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找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控制出血所用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评价止血方式与有效率、病死率的关系。结果:不同控制出血时间治疗失败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收缩压≤90 mm Hg、总胆红素升高、肝功能分级提升、腹水、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出血程度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内镜检查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食管胃静脉出血患者控制出血时间≤2 h时,失败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死率逐渐增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效果。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 篇10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手术前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2-02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常表现剧烈腹痛、黑便、便血等症,临床常给予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后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顺利开展手术,及促进患者早期康复[1]。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38.6±2.3)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和胃镜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复合溃疡4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体位护理 患者入院后,采取头足抬高20°体位,以保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供血,预防器官缺氧,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避免误吸造成窒息。
1.2.1.2 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瞳孔、神志等,若患者主诉头晕、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暴躁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休克迹象,若有休克表征应及早发现判断,通知并协助医生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病情恶化。
1.2.1.3 出血量观察 严密观察并测量患者出血量,若出血量>5ml时,大便试验检查呈阳性;>60ml者有大便呈黑色;>300ml者有黑便或呕血症状;500-1000ml者表现脉搏加快、心悸等循环代偿症状;>1000ml者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1.2.1.4 实验室监测 加强患者实验室监测护理,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电解质等,其中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可判断出血程度,一般早期出血,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善,待后期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开始下降,因此需持续性动态监测。
1.2.1.5 心理护理 患者因见呕血、黑便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负性心理,同时也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担心。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并通过简单易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并让其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此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消除恐惧不安心理,并讲解手术配合要点,争取患者的配合。
1.2.1.6 术前其他准备 为患者采血配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输血输液,并做好备皮、置胃管和尿管等,为及早开展手术治疗做好前提准备。
1.2.2 术后护理
1.2.2.1 体位护理 待患者术毕送至病房后,及时了解麻醉剂手术方式,并妥善固定引流管、氧气管、输液管等管道,对全麻患者去枕保持患者平卧6h,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预防舌下坠,待血压平稳后方可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减轻切口张力,促进呼吸通畅,预防膈下脓肿。
1.2.2.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隔30min监测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若出血量较多或术前有休克的患者,应每隔15min测量一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每1h监测一次。监测期间,预防静脉通道弯折、脱落,及早恢复血容量,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监测体温时,一般在37-38.5℃,无腹部症状,可给予物理降温。
1.2.2.3 胃肠减压护理 ①严密观察胃管24h引流的色、质、量,术后多为陈旧性血液,待术后24h后转为草绿色胃液;②持续胃肠减压,促进减少胃内积气、积液,促进吻合口吻合,降低腹胀、吻合口梗阻并发症发生;③预防胃管堵塞,若堵塞查明原因,并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疏通胃管管道。
1.2.2.4 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给予静脉补液,待术后72h胃肠恢复蠕动后,给予少量饮水,待无不良反应后,给予牛奶、蛋汤等流食,每次100ml,4-8次/d,并减少输液量。待给流食无呕吐、腹胀后,逐渐过渡到米粥、面条等半流食,2-3周后无异常,可给予易消化的普食,切忌生冷刺激饮食。
2 结 果
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治愈27例(96.43%),死亡1例(3.57%),死因失血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3例,分别为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梗阻1例。
3 讨 论
对于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控制溃疡出血,为进一步提高手术预后质量,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监测,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之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手术治疗;术后在加强常规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应做好胃肠减压、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以此提高手术治疗质量[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愈27例(96.43%),死亡1例(3.57%),术后并发症3例,占11.11%。结果提示,加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开展,保障手术预后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金英,郑喜春.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36例的急救及术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5(12):158-160.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 篇11
本组125例患者男性83例, 女性42例, 年龄14~87岁, 中位年龄49岁。
1.1 病因
本病多在原发病基础上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其中因服用水杨酸钠制剂和解热止痛剂等引起者3 5例, 肺心病伴呼吸衰竭而诱发者1 6例, 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继发14例, 酒精中毒而致胃粘膜糜烂出血14例, 胃大部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严重感染所致大出血各5例, 因慢性胃炎、类风湿病服用激素发病10例, 因脑外伤、风心病诱发出血各3例, 肝硬化门脉高压诱发者8例, 因烧伤、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各6例。
1.2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症状外, 呕血或便血为首发症状, 常导致失血性休克。本组125例中97例 (77%) 有失血性休克, 其次病人感到上腹不适或隐痛, 无剧烈腹痛。
1.3 胃镜下特点
出血性胃炎, 胃镜下见广泛密集的点片状出血, 多发性浅表糜烂, 病灶由针尖大小~0.4cm大小不等, 粘膜触之易出血, 病灶分布以底体同时受累多见25例, 其次发生在胃体者21例, 体窦同时受累12例, 全胃10例, 胃底8例, 残胃5例, 胃窦4例, 十二指肠球部3例, 应激性溃疡常见于远半胃, 但胃体近端及胃底并非罕见, 溃疡多为单发, 亦可为多发性溃疡, 直径0.3~1.0cm不等, 溃疡周围无硬结或纤维化, 病变累及粘膜下层, 深达肌层。
1.4 治疗
125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 纠正休克和代谢紊乱, 应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及局部或全身应用止血药物, 94例出血在48h内得到控制, 平均输血600mL。有12例病人输血1500mL以上, 休克得不到纠正而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88例出血性胃炎死亡13例 (15%) , 其中死于多脏器衰竭8例, 死于出血5例;37例应激性溃疡死亡11例 (30%) , 其中死于多脏器衰竭7例, 死于出血4例。
3 讨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理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胃的急性浅表糜烂或溃疡, 有时波及十二指肠和食管下段, 可能为原发病及手术引起胃壁血流状况的改变, 胃粘膜上皮细胞功能受损, 其屏障作用降低, 胃酸直接损伤胃壁之缘故;另外在人体正常防御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白细胞, 由于致病因子刺激、在胃微血管内过度聚集、粘附、激活, 释放活性氧和蛋白溶酶造成胃微血管损伤出血, 亦为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之重要原因[1], 急性胃粘膜病变常见诱因可分为七类: (1) 药物或酒精刺激引起胃粘膜损害; (2) 大手术或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大出血及休克; (3) 肺心病而至呼吸衰竭; (4) 胆汁返流; (5) 颅脑疾患; (6) 严重烧伤; (7) 肝硬化、门脉高压。
3.2 治疗
诊断明确后应首先采取积极有效的非手术治疗, 尽可能去除导致本病的病因, 及时纠正代谢紊乱、呼吸衰竭、休克、控制感染, 消除或减少各种能降低胃粘膜抵抗能力的有关因素。约有90%的患者可暂时止血, 约有10%~2 0%需手术治疗。
3.2.1 非手术治疗
目的在于防止急性胃粘膜病变继续发展和为粘膜的修复创造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各种综合措施: (1) 改善组织血流灌注及时补充血容量, 有休克者积极抗休克治疗; (2) 放置胃管调节胃内酸碱度, 防止胃扩张, 并可从胃管内注入碱性溶液, 或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洗胃, 或注入孟氏溶液; (3) 生长抑素[2]的应用, 具有选择性减少内脏血流, 降低门脉压力, 抑制门脉压力,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作用。
3.2.2 手术治疗
(1) 手术时机的选择:在全身情况极为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会导致很高的手术死亡率, 也有人认为早期手术是降低病死率唯一有效的方法。多数临床工作者认为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手术治疗: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 1h输血600mL以上方使中心静脉压维持不降者;年龄在50岁以上, 8h内已输血500mL而循环状态仍不稳定者, 或在24h以内已明确其出血量1000mL以上者;3d内每日输血1000mL以上仍未止血者;凡伴有其它疾患及应激现象者, 在24~48h内每小时输血100mL, 胃管内仍见鲜血者,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仍无上升者。 (2) 术式选择: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前意见仍不一致, 疗效也极不一致, 故很难说明哪一种术式最为理想。对于早期出血者, 宜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 此种手术方法既适用于出血性胃炎, 也可用于应激性溃疡。全胃切除适用于病变范围广泛, 累及全胃, 而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者。
本组急性胃粘膜出血手术者12例, 其中应激性溃疡8例中施行胃次全切除术5例, 术后1例死亡于多器官衰竭;迷走神经断切, 溃疡缝扎加幽门成形3例无死亡。出血性胃炎4例中3例施行胃次全切除, 术后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 另1例术后发生再出血死亡;1例施行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形术, 术后恢复顺利, 出血性胃炎手术死亡率较应激性溃疡高。而未手术病例组应激性溃疡29例, 因多器官衰竭死亡7例, 死于出血3例;出血性胃炎84例中, 因多器官衰竭死亡7例, 因出血死亡4例。未手术组应激性溃疡死亡率高于出血性胃炎。
因此, 我们认为急性出血性胃炎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而应激性溃疡出血, 先试行内科治疗, 效果不佳者, 就积极施行手术, 否则会失去手术良机。
摘要:我院近10年来经电子胃镜或手术探查确诊为急性胃粘膜病变而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125例, 其中出血性胃炎88例, 应激性溃疡37例, 本文就其病因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急性胃粘膜病变,上消化道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28.
【急性胃出血护理论文】推荐阅读:
脑干出血急性期护理11-13
急性脑出血的护理07-13
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06-03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12-10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论文05-22
急性出血05-27
急性脑干出血09-09
急性大出血09-19
胃癌急性大出血10-14
急性颅内出血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