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024-11-22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精选10篇)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1

胃十二指肠溃疡 (gastroduodenal ulcer) 出血是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之一, 大多由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后壁出血所致[1], Quan S等[2]研究发现胃出血继发的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显著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并且具有地域性, 与时间紧密相连, 给患者生活带来较大痛苦。治疗的同时加以科学护理, 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3]。本文对已选定的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并对效果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孝感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1.1岁;出血量100~700 m L, 平均400.27 m L;其中47例有胃溃疡病史。

1.2 方法

两组均行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病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若出现头晕、心悸、四肢乏力等休克前兆, 及时处理;若发生休克及时遵医嘱输血、输液, 并加强对重症患者监护。 (2) 生活护理:协助患者翻身, 确保其被褥清洁, 以免出现压疮或感染;告诫患者禁食, 期间吸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消化液分泌, 并记录胃液颜色与性状;以冷盐水多次清洗胃液及胃内血块直至洗净, 必要时以含去甲肾上腺素的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 再观察便血情况。 (3) 心理干预:耐心与患者沟通, 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针对其心理问题积极疏导, 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健康宣教: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册, 面对面解答患者疑惑。 (5) 饮食习惯指导:告诫患者禁食刺激性饮食, 并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3 疗效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况, 两表均采取1-4分四级评分:SAS自评量表<50分无焦虑, 50~59分轻度焦虑, 60~69分中度焦虑, >70分重度焦虑;SDS自评量表<53分无抑郁, 53~62分轻度抑郁, 63~72分中度抑郁, >72分重度抑郁。同时记录护理后患者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

护理前患者SAS和SDS评分为 (65.28±3.72) 和 (67.46±4.18) ;护理后分别为 (46.35±3.26) 和 (48.56±4.06) , 护理后值均低于护理前 (P<0.05) , 如表1。

a为与护理前比较P<0.05。

2.2 患者出血情况

护理后60例患者中58 (96.67%) 例无出血, 2 (3.33%) 例出血量为 (28.36±2.58) m L, 较护理前出血量明显减少 (P<0.05) 。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的结果, 患者心理波动较大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需在科学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 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减轻患者病痛[4]。本研究选定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 均行护理干预, 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护理干预从患者实际病情、心理状态、家庭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出现的生理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因此可加强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经研究可得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和护理后出血情况, 其中分析前者可知, 护理后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这表明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提高治疗配合度。护理干预一方面通过以患者易于接受的语气行心理疏导, 降低患者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健康宣教等, 使患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5]。同时, 分析后者可知, 护理后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护理前, 这表明护理干预可使大部分患者出血停止, 并有效缓解呕血、贫血、休克、柏油样便等症状。分析原因主要是护理干预通过对症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 使患处所受刺激减轻, 降低了因过度刺激造成二次出血的可能性, 从而促进症状的改善[6]。本研究由于受样本量等因素制约, 未对护理干预对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负性情绪, 促进其治疗后康复。

摘要:目的:探究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均予以护理干预, 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oale, 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出血量明显少于护理前 (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负性情绪, 促进其治疗后康复。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护理干预,效果,SAS评分,SDS评分

参考文献

[1]李晓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0) :75-76.

[2]Quan S, Frolkis A, Milne K, Molodecky N, et al.Upper-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secondary to peptic ulcer disease:Incidence and outcom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 20 (46) :68-77.

[3]陶选彩.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1) :18-19.

[4]李亚雪.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5) :95-96.

[5]李巧香, 原天香.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2) :21-22.

[6]陈娜, 刘翠琴.护理干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2) :153.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2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手术前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2-02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常表现剧烈腹痛、黑便、便血等症,临床常给予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后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顺利开展手术,及促进患者早期康复[1]。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38.6±2.3)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和胃镜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复合溃疡4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体位护理 患者入院后,采取头足抬高20°体位,以保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供血,预防器官缺氧,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避免误吸造成窒息。

1.2.1.2 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瞳孔、神志等,若患者主诉头晕、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暴躁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休克迹象,若有休克表征应及早发现判断,通知并协助医生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病情恶化。

1.2.1.3 出血量观察 严密观察并测量患者出血量,若出血量>5ml时,大便试验检查呈阳性;>60ml者有大便呈黑色;>300ml者有黑便或呕血症状;500-1000ml者表现脉搏加快、心悸等循环代偿症状;>1000ml者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1.2.1.4 实验室监测 加强患者实验室监测护理,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电解质等,其中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可判断出血程度,一般早期出血,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善,待后期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开始下降,因此需持续性动态监测。

1.2.1.5 心理护理 患者因见呕血、黑便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负性心理,同时也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担心。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并通过简单易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并让其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此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消除恐惧不安心理,并讲解手术配合要点,争取患者的配合。

1.2.1.6 术前其他准备 为患者采血配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输血输液,并做好备皮、置胃管和尿管等,为及早开展手术治疗做好前提准备。

1.2.2 术后护理

1.2.2.1 体位护理 待患者术毕送至病房后,及时了解麻醉剂手术方式,并妥善固定引流管、氧气管、输液管等管道,对全麻患者去枕保持患者平卧6h,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预防舌下坠,待血压平稳后方可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减轻切口张力,促进呼吸通畅,预防膈下脓肿。

1.2.2.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隔30min监测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若出血量较多或术前有休克的患者,应每隔15min测量一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每1h监测一次。监测期间,预防静脉通道弯折、脱落,及早恢复血容量,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监测体温时,一般在37-38.5℃,无腹部症状,可给予物理降温。

1.2.2.3 胃肠减压护理 ①严密观察胃管24h引流的色、质、量,术后多为陈旧性血液,待术后24h后转为草绿色胃液;②持续胃肠减压,促进减少胃内积气、积液,促进吻合口吻合,降低腹胀、吻合口梗阻并发症发生;③预防胃管堵塞,若堵塞查明原因,并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疏通胃管管道。

1.2.2.4 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给予静脉补液,待术后72h胃肠恢复蠕动后,给予少量饮水,待无不良反应后,给予牛奶、蛋汤等流食,每次100ml,4-8次/d,并减少输液量。待给流食无呕吐、腹胀后,逐渐过渡到米粥、面条等半流食,2-3周后无异常,可给予易消化的普食,切忌生冷刺激饮食。

2 结 果

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治愈27例(96.43%),死亡1例(3.57%),死因失血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3例,分别为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梗阻1例。

3 讨 论

对于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控制溃疡出血,为进一步提高手术预后质量,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监测,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之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手术治疗;术后在加强常规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应做好胃肠减压、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以此提高手术治疗质量[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愈27例(96.43%),死亡1例(3.57%),术后并发症3例,占11.11%。结果提示,加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开展,保障手术预后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金英,郑喜春.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36例的急救及术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5(12):158-160.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3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胃大部切除术,胃肠减压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具有发病急促、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等特点[1]。大出血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并发症, 相关调查表明,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约有15%~25%发生过1次或1次以上大出血[2]。目前药物治疗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 然而药物治疗同时存在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等问题, 因此手术治疗仍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河南省孟州市人民医院在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展开治疗时, 均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7月~2013年9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32例, 所有患者均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临床症状相符, 且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19例, 女13例, 患者年龄为21~71岁, 平均为 (42.8±2.6) 岁;发病部位:十二指肠溃疡15例, 胃溃疡12例, 复合性溃疡5例。患者发病前均有慢性溃疡病史, 其中无溃疡病史者11例, 有溃疡病史者21例。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黑便、头晕、心悸乏力、呕血、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患者发病后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2~16 h, 平均时间为 (8.1±2.3) h;患者出血量为380~1100 ml, 平均为 (860.2±18.4) ml。

1.2 方法

32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镇静与补充血容量等常规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生长抑素与H2受体拮抗剂, 根据实际病情确定患者为择期手术或急诊手术治疗。在手术中采取常规方式做胃窦前壁切口, 对患者胃、十二指肠进行探查, 将胃中积血消除, 在确诊后将胃窦切口缝闭。对残端进行开放式处理后展开胃大部切除术, 插入胃管并于残端四周进行引流管放置。若术前患者未接受内镜定位, 术中无法对出血部位进行确定, 手术过程中可现将胃窦前壁切开, 通过术中胃镜探查对出血部位进行确定。若患者是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大出血, 手术中不可将十二指肠近端一起切除。在对溃疡底部出血动脉进行贯穿缝扎时, 或对十二指肠残端进行闭合时, 需对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进行结扎处理。在治疗过程中禁止吸烟、禁止饮酒, 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抗感染、禁食、胃肠减压与营养支持, 待其胃肠功能彻底恢复后将胃管拔除, 遵循流质、半流质、固体原则进食。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减压持续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复发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均治愈, 临床治愈率为100%。32例患者手术用时为38~72 min, 平均为 (51.6±7.2) min;术中出血量为94~158 ml, 平均为 (126.8±1.8) ml;胃肠减压持续时间为2~6 d, 平均为 (2.8±0.3) d;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5~49 h, 平均为 (32.1±2.8) h;患者住院时间为5~11 d, 平均为 (7.6±1.2) d。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吻合口瘘1例, 切口感染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现象。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属于高发性疾病, 起病急促且病情进展较快, 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抢救与有效护理, 则其生命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3]。因此, 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给予患者输血补液, 对其血容量进行纠正, 同时应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严密观察, 对出血部位进行明确, 以便通过姑息治疗实现暂时止血的目的。

虽然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正逐步提高, 然而手术治疗仍是该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诸多临床实践证实, 胃大部切除术是这一疾病主要治疗方法。这一术式可将患者溃疡处出血部位予以彻底切除, 同时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予以有效治疗, 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再次出血。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中, 胃大部切除术具有一定适应症, 主要适应症为: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或经姑息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患者出血量大, 对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在近期患者虽无出血, 但有大出血潜在危险;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症等。这些患者确诊后应立即展开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若择期进行手术也应在7d内完成治疗。在完成手术治疗后, 患者身体状况一般较差, 此时应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 每日确保患者可摄取充足的蛋白质与氨基酸, 促使其免疫力提高。同时, 在术后应给予合理抗生素, 避免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 32例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临床治愈率为100%。患者手术用时 (51.6±7.2) min, 术中出血量 (126.8±1.8) ml, 胃肠减压持续时间 (2.8±0.3) d,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32.1±2.8) h, 住院时间 (7.6±1.2) d,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经随访, 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现象。由此可见, 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中, 胃大部切除术具有显著疗效, 可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聂晶.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95例临床治疗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8) :116.

[2]王伟.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医药前沿, 2012, 17 (8) :131.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4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及吻合口溃疡大出血处理

【中图分类号】R656.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84-0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大量抗体以及治疗药物的引进和发明,胃十二指肠及吻合口溃疡大出血已经较少出现,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并不是很常见的手术尤其是急诊处理仍然有着很大的难度,内科治疗无效,手术并发症较多就是典型的代表。如何更好的治疗这类患者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急诊处理依然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也已经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因此研究胃十二指肠及吻合口溃疡大出血的病情特点,分析其急诊处理办法仍然是很有必要的。我院2001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治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36例,现将其诊断和急诊处理讨论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胃十二指肠及吻合口溃疡大出血患者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0~68岁,出血病史最长20年,最短3年。出血次数2~8次。临床表现为呕血9例,黑便5例,呕血合并黑便22例。全组依据典型溃疡病史、胃镜检查或钡餐检查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复合性溃疡6例,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溃疡3例。方法:12例经药物及内镜下非手术治疗止血;24例以止血为目的兼治溃疡等并发症行急诊手术。

二、结果

本组12例十二指肠溃疡及1例胃窦部溃疡非手术治疗止血后,胃镜显示溃疡浅小,出院后继续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随访3年以上无复发。24例手术治疗者痊愈23例,占97.6%;其中1例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行穿孔修补加出血血管缝扎术后1周死于再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为2.4%。

三、讨论

1.溃疡大出血时的紧急处理

首先应迅速明确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重点了解呕血和便血发生的时间、次数、出血量并结合有关辅助检查结果,大多可与胆道出血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鉴别。对于无典型溃疡病史及体征难以确诊者,我们主张纤维胃镜检查。有休克及血压不稳者经积极补充血容量,待血压稳定后行急诊纤维胃镜检查得到确诊。胃镜检查若发现黏膜浅表性活动出血可予以局部止血治疗,既安全简便又有即刻止血的效果。

1.1热探头治疗和硬化剂注射等内镜治疗能减少出血性溃疡的急诊手术率

1.2溃疡病大出血的术前治疗原则是抗休克及迅速止血。我们遵循的处理程序如下:①首先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积极有效的输血、输液,给予止血剂及H2受体阻滞剂;②立即置胃管清除积血并定时多次注入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凝血酶等,同时抽吸胃内液体监测出血情况;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诸措施中迅速扩容是急诊治疗的关键,既往我们首选平衡盐溶液多量快速滴入,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最初30min输入1000~2000ml,可获良好的扩容效果。近年采用高渗氯化钠少量注入对失血性休克有明显疗效。

1.3我们救治的患者的液体用量为500~1000ml,患者水负荷减少,组织水肿发生可能性减少,当微循环、组织灌注及血流动力学初步得到改善后再给予等渗液体、全血或浓缩紅细胞。我们体会输血以保证红细胞压积比为0.30~0.35较好,因为此时氧输送能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我们特别注意浓缩红细胞的输注,因为其提高血细胞压积比远较全血迅速,对于输全血易过敏者更适用。在扩容过程中密切观察用于纠正休克的有关指标,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2.急诊手术时机与术式选择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不必强求在术前作过多的辅助检查以确诊或等待彻底纠正休克,只要心肺等主要脏器功能无严重损害,有下述任一情况存在者均应急诊手术:①首次出血在短时内发生休克,采用止血措施并在8h内输液4000ml,输血600~900ml仍出血不止或不能维持循环稳定者,②出血合并幽门梗阻或穿孔者;③反复大出血,既往有钡餐或胃镜证实溃疡病者;④经非手术治疗出血停止1~2d后再出血,出血停止期间急诊胃镜证实为溃疡病者;⑤吻合口溃疡大出血。

溃疡病大出血手术的目的在于止血和治疗溃疡病,急诊手术以胃大部切除并力争切除溃疡为首选,十二指肠溃疡肠内旷置止血效果不可靠。穿孔合并出血时争取一期切除,无切除条件者应确切缝扎周围血管,再修补。本组例手术者中40例选用了胃大部分切除术,占97.6%。

3.吻合口复发性溃疡大出血的处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34例, 男女各17例, 年龄在15~82岁之间 (平均为52.4±1.7岁) , 患病在10d~30年之间 (平均9.4±1.3年之间) 。患者皆因大量呕血及柏油样便?失血休克人院。收缩压均在10k Pa以下, 红细胞1.04~3.30×l012L, 血红蛋白最高66g/L, 最低无法比色, 输血量1400~8500ml (平均5580ml) 。术中发现均为十二指肠后壁溃疡, 其中11例为后壁穿透性溃疡, 可见动脉血管喷血。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患入院后均需积极补充血容量、给氧、镇静等常规治疗, 同时使用H2受体拮抗剂及生长抑素,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时行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治疗。常规方式, 切开胃窦前需壁探查胃及十二指肠, 清除胃内积血, 确诊后缝闭胃窦切口。开放式处理残端, 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胃插入管l00cm, 并在残端周围置引流管。如果在术前未经内镜定位者, 在术中无法确定出血部位时可切开胃窦前壁, 以探查或术中胃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对于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出血者, 不能连同十二指肠近端一并切除而需行溃疡旷置时, 应切开十二指肠前壁。贯穿缝扎溃疡底的出血动脉或闭合十二指肠残端再加作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结扎。

2 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34例均治愈。平均住院8.6d左右 (极个别患者出院后定期拆线) 。术后症状复发, 自诉上腹胀痛, 食欲减退, 多次复诊患者9例, 做胃镜检查后, 有3例提示返流性胃炎。经中西药物治疗, 自觉症状消失。近几年仍未发现因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再进行胃手术。作结肠前顺蠕动胃全口空肠吻合, 对胃肠蠕动功能影响比较少, 可以预防术后胃排空障碍、碱性返流性胃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在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应于人院后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补液输血, 以纠正血容量, 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出血置和出血速度的变化, 尽量明确出血部位, 力争支持姑息治疗以达到暂时止血耳的[1]。在此基础上, 近期内虽未发生再次出血的情况, 但只要有手术指征者, 或采取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仍无效者, 应及时、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 应尽量在1周左右行择期手术, 若在准备和支持治疗中, 出血仍不停止者, 或有继续出血倾向者, 应在24~48h内行急诊手术治疗。但在临证时亦应视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如短时间内出血量大[2]。出现休克者, 近期内反复发生类似的大出血或合并穿孔者, 胃镜检查发现溃疡上有血管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曹恒海等研究证明在出血48h以内施行手术者, 残废发生率在4.26%以下, 超过此时限者, 残废率显著增高。有学者主张在距末次出血l2~24h进行, 95.74%可获阳性结果[3]。

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应根据患者溃疡出血部位、身体状况, 术者的习惯和对术方式的理解等决定选术方式。其目的应是在彻底止血的前提下争取病灶切除。切除出血的溃疡社是防止出血再次发生的最可靠的方法。目前大多学者普遍采用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但临证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低位的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 应切开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用丝线缝扎溃疡面的出血点, 再行旷置溃疡的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4]。李瑜元报道低位十二指肠穿透溃疡大出血的手术治疗, 目前仍以胃大部切除效果好, 其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术式处理残端[5]。

生命在于运动, 胃肠产生功能, 预防疾病, 也在于运动。如果胃肠没有动力, 食物就不能消化, 废物不能排泄, 营养便不能吸收, 能量也就不能产生, 人体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所以胃肠道的正常动力是生命能存在的基础, 好像阳光、空气、水分、营养一样重要。在胃大部切除术中, 必须注意手术方式和方法, 要认真减少影响改变动力的各种因素, 不断提高治疗效果。胃肠动力学, 是保护人体身体健康, 防治胃肠道疾病的一门科学。要适当处理胃大部切除术中影响胃肠蠕动力的关系。但影响动力学改变的因素还很多, 如内分泌功能紊乱, 饮食卫生, 水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梗阻等等。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文溪.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50~451

[2]吴在德.外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5~488

[3]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345~1349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6

关键词:保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止血

消化道溃疡 (Peptic ulcer) 临床上比较常见, 其致病因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的感染[1], 胃、十二指肠溃疡比较常见, 以青年人居多, 多数患者以出血为第一症状就诊, 如何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救治的关键。近年来, 我们采用保守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患者40例, 幽门螺杆菌均阳性,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例。观察组男12例, 女8例, 年龄18~66岁, 平均43.3岁, 病程8个月~2年, 平均1.6年;对照组男13例, 女7例, 年龄18~65岁, 平均43.1岁, 病程6个月~2年, 平均1.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120mg, 4次/d, 法莫替丁片40 mg, 1次/d, 同时让患者卧床休息、规律饮食、放松精神、戒烟戒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30 mg+100 m L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 2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7例, 显效率85.0%, 有效2例, 有效率10.0%,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2例, 显效率60.0%, 有效3例, 有效率15.0%, 无效5例, 总有效率7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随访3个月, 复查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观察组随访1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5例, 转阴率75.0%;随访2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8例, 转阴率90.0%;随访3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9例, 转阴率95.0%。对照组随访1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7例, 转阴率35.0%;随访2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1例, 转阴率55.0%;随访3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3例, 转阴率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 十二指肠的前壁比较常见, 上腹痛是其主要的症状体征, 呈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特点, 一般为空腹痛或者午夜痛, 性质多为灼痛, 钝痛、胀痛、不适感也可出现。溃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溃疡累及基底部血管时, 出血量相对较少;当溃疡累及动脉血管时, 出血量较大, 会危急患者生命。机体在发生出血时, 会自动启动体内的凝血系统, 而胃酸过高则会阻碍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液凝固。当胃内p H=7.4时, 机体凝血状态呈最佳状态, 若p H<5.9, 血小板会完全丧失凝血功能, 若想启动血小板的凝血机制, 胃内p H应保持在>6.0。因此, 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关键。

注射用兰索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PPI) , 通过抑制H+、K+-ATP酶的活性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同时还可以提升胃内p H, 保护胃黏膜, 从而起到稳定血凝块的作用[2]。兰索拉唑还能根除幽门螺杆菌, 不良反应少, 没有其他质子泵抑制剂造成视力损害的不良反应。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7例, 显效率85.0%, 有效2例, 有效率10.0%,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2例, 显效率60.0%, 有效3例, 有效率15.0%, 无效5例, 总有效率7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随访1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5例, 转阴率75.0%;随访2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8例, 转阴率90.0%;随访3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9例, 转阴率95.0%。对照组随访1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7例, 转阴率35.0%;随访2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1例, 转阴率55.0%;随访3个月幽门螺杆菌转阴13例, 转阴率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止血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红莉.致康胶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 2014, 30 (1) :64-66.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1.0±4.3)岁。其中35例患者有既往溃疡病史,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呕血、便血症状和腹部压痛,其中46例以呕血为主,39例便血为主,其余15例两种症状均有表现。发病部位:十二指肠溃疡73例,胃溃疡20例,合并两种溃疡7例,经常规检查发现患者穿孔部位组织情况较差,穿孔的直径在0.5cm以上的患者有71例,出血量在500ml以上、1000ml以下的43例,1000ml以上的28例,间断性休克者3例,在保守治疗下无效均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00例患者入院后全部进行常规治疗,并进行常规检查,确定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合进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

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在胃窦前壁切口探查胃十二指肠溃疡,清除胃内积血,确诊患者出血的原因为溃疡穿孔,切开胃窦,进行残端处理,将胃大部切除,放置引流管。63例患者在急诊手术时要尽快确定出血位置,如是后壁穿透性出血患者需要切开十二指肠前壁进行缝扎止血,不能一并切除十二指肠的近端。术后进行禁食和胃部减压,给予应用支持,常规抗生素使用预防感染,胃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2]。

2 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其中紧急手术63例,择期手术37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患者手术时间为45~75分钟,平均51.49分钟,术中出血量90~150ml,平均125.35ml,术后2天内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持续进行胃肠减压3天,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周,平均9.12天。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术后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痿2例,无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无复发。

3 讨论

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和十二指肠的抵御间失去平衡就会引发十二指肠溃,出血、穿孔是其常见并发症,作为临床上的常发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患者呕血、便血,出血量普遍大于500ml,通常情况下出血量大于800ml患者就会出现休克,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有效手段就是手术治疗,经过临床验证,胃大部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手术将出血部位切除,在治疗的同时也预防了再次出血[3,4]。

选择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一般是出血量较大或合并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有潜在大出血危险,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这些患者根据其实际病情选择急诊治疗和择期治疗。择期治疗的患者应在术前进行纠正血容量、镇静等常规治疗,务必将患者的状态调整到最适合手术;急诊患者应及时确定出血部位,止血、输血[5,6]。本次研究中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除了术后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痿2例,无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

通过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我院认为进行胃大部切除术需要注意的有:对于患者腹腔内的积血等杂物要清除干净,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放置引流管作有效引流,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技巧,避免对其它部位造成损伤,减少对周围血运的干扰,促进患者术后的愈合,术后常规抗生素使用预防感染,并进行胃肠减压和禁食,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营养支持,确保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患者恢复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和鹏忠.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02):69.

[2]何元.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5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20):94-95.

[3]李晓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0):75-76.

[4]徐绍俊.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68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11):107-107.

[5]欧定武.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1):363-364.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 男15例, 女4例;年龄16~80岁, 平均41.9岁;病程:10d~30年, 平均8.5年;胃溃疡7例, 十二指肠溃疡9例, 复合性溃疡3例;溃疡出血合并穿孔3例, 合并幽门梗阻2例;具有典型溃疡病史者16例, 溃疡病史不典型者2例, 无溃疡病史者1例;以呕血为主者7例, 以黑便为主者5例, 二者兼有者7例;失血量500~1000mL11例, 1000mL以上6例;出现休克7例;发生2次以上出血史者4例。全部病例均以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排柏油样大便、头晕、心悸、多汗、乏力等急诊入院。其中4例出现冷汗、脉搏细数、呼吸浅促、血压下降 (收缩压10kPa以下) ,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危重表现。

1.2 诊断标准[2]

突然大呕血或解柏油样大便, 迅猛的出血则为较鲜红的黑便;多有典型溃疡病史或过去检查已证实。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给氧、镇静的同时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及生长抑素, 并及时行急症手术或择期手术治疗:常规切开胃窦前壁探查十二指肠, 清除胃内积血, 确诊后缝闭胃窦切口, 开放式处理残端, 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 胃管插入10cm, 残端周围置管引流。如术前未经内镜定位, 术中无法确定出血部位时, 可切开胃窦前壁, 以探查或术中胃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对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出血, 不能连同十二指肠近端一并切除而需行溃疡旷置时, 应切开十二指肠前壁, 贯穿缝扎溃疡底的出血动脉或闭合十二指肠残端再加作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结扎[2]。本组19例中急诊手术17例, 择期手术2例。

2 结果

术后18例痊愈出院 (94.74%) , 死亡1例 (5.26%) 。死亡1例均发生在出血过多, 救治不及时。术后并发症:吻合口屡2例, 切口感染1例。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入院后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补液输血, 以纠正血容量, 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的变化, 尽量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 力争支持姑息治疗达到暂时止血目的。在此基础上, 虽无近期内的再次出血, 只要具有手术指征, 或采取积极的内科治疗措施后仍无效者, 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 应在1周左右择期手术, 若在准备和支持治疗中, 出血不停止, 具有继续出血倾向者, 应在24~48h内作急诊手术为宜。但有时亦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短时间内出血量大, 出现休克, 近期反复发生类似的大出血或合并穿孔者, 胃镜检查发现溃疡上有血管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3]。据报道, 在出血48h以内施行手术者, 残废率在5%以下, 超过此时限者, 残废率显著增高[4]。有学者主张在距末次出血12~24h进行, 90%可获阳性结果[5]。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术前应根据患者溃疡出血部位、身体状况, 术者的习惯和对术式的理解等决定选术式。其目的应是在彻底止血的前提下争取病灶切除[6]。切除出血的溃疡社是防止出血再次发生的最可靠的方法[3]。目前大多学者普遍采用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但临证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低位的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 应切开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用丝线缝扎溃疡面的出血点, 再行旷置溃疡的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有研究表明低位十二指肠穿透溃疡大出血的手术治疗, 目前仍以胃大部切除效果好, 其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术式处理残端[7]。

总之临证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可有效的提高痊愈率, 止血效果确切, 无术后再出血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文溪.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50~451.

[2]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85~488.

[3]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345~1349.

[4]曹恒海, 曹恒平, 张伟锐.胃十二指肠溃疡紊乱的特征与手术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20) :109.

[5]李瑜元.上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J].新医学, 2001, 32 (7) :43 5.

[6]吕仕银, 邓洪基, 任文烈, 等.外科救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大出血67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 2005, 17 (1) :53.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下表现 篇9

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局限性组织缺损改变的底部,超过了黏膜肌层者称溃疡,而未超过黏膜肌层者称糜烂。溃疡的内镜下表现为破损较深、多有白苔(见图1a);糜烂的内镜下表现为破损较浅、多无白苔或有薄白苔(见图1b)。

图1a 溃疡破损较深,多有白苔

图1b 糜烂破损较浅,有薄白苔

按发生部位不同进行溃疡分类

胃溃疡还可以根据部位不同再细分为:胃窦溃疡、胃角溃疡(见图2a)、胃体溃疡、胃底溃疡、幽门溃疡及贲门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还可以根据部位不同再细分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见图2b)和十二指肠降部溃疡。

图2a 胃角溃疡

图2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按照良恶性进行溃疡分类

溃疡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溃疡的溃疡底部较平坦、均匀,边界清晰,活检质软(见图3a胃窦溃疡);恶性溃疡的底部凹凸不平,周边为堤坝样改变,活检质硬(见图3b胃癌)。

图3a 胃窦溃疡

图3b 胃癌

1 活动期(又分为A1期和A2期)见图(A1,A2)。A1期:初期溃疡,底部有白苔或血凝块,周边充血水肿明显;A2期:底部多为清洁厚白苔,周边充血水肿减轻,开始出现皱襞集中的表现。

2 愈合期(又分为H1期和H2期)见图(H1,H2)。H1期:溃疡缩小、变浅,白苔变薄,溃疡边缘出现明显的红色再生上皮;H2期:溃疡明显缩小,白苔进一步变薄变少,红色再生上皮范围增宽。

3 瘢痕期(又分为S1期和S2期)见图(S1,S2)。S1期:又称红色瘢痕期,白苔消失,表面被红色再生上皮覆盖;S2期:又称白色瘢痕期,被覆的再生上皮与周围黏膜的颜色几乎相同。

图(A1,A2) 良性溃疡活动期

图(H1,H2) 良性溃疡愈合期

图S1

图S2

溃疡的Forrest分级

Ⅰa:喷射状出血;Ⅰb:活动性渗血;Ⅱa:血管裸露;Ⅱb:附着血凝块;Ⅱc:黑色基底;Ⅲ:基底洁净。

图Ⅰa 喷射性出血

图Ⅰb 活动性渗血

图Ⅱa 血管裸露

图Ⅱb 附着血凝块

图Ⅱc 黑色基底

图Ⅲ 基底洁净

图4a 胃角溃疡

(H1期,Forrest分级Ⅲ)

图4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Forrest 分级Ⅰb)

图4c 胃角癌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完整内镜诊断书写格式

胃角溃疡(H1期,Forrest分级Ⅲ)(见图4a);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Forrest分级Ⅰb)(见图4b);

胃角溃疡(性质?),或写成胃角癌(见图4c)。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近几年收治的3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9例, 女8例;年龄22~60岁, 平均 (42.2±9.6) 岁;患者中患溃疡病史最长的为25年。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和胃镜检查, 最后确诊为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23例、复合性溃疡8例。

1.2 研究方法

对3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且与疾病相符合的体位。 (2)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如生命体征、神志精神情况、出血量和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3) 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

1.2.2 术后护理

(1) 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2) 麻醉后应需要做的各种护理工作。 (3) 胃肠减压及各种管道的护理。 (4) 饮食护理。

2 结果

通过对3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在围手术期里通过完善优质的护理服务, 有36例患者痊愈, 1例高龄患者因术后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急性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 抢救护理及时得当对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其重要意义。通过本组研究结果, 现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3.1 术前护理

3.1.1 帮助患者选择与疾病相符合的体位, 可以促进回心血量的增加。在入院时采取“V”型仰卧即将头和脚各抬高20度, 使其重要组织器官 (脑、肾、肝等) 的供血不足得以缓解, 防止缺氧造成损害。头部朝向一侧有助于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的清除,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阻塞气道和误吸入肺部。

3.1.2 严密监测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 (1) 随时观察患者的瞳孔和神态有无变化, 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患者有无休克的征象, 有助于医生及时给予抢救措施。患者在整个过程开始恶化的表现:由出血早期的感觉心悸、头晕、恶心等, 转变为为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等症状, 最后严重的可出现休克。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都应该及时、准确地观察患者的瞳孔和神情的变化情况, 早发现, 早判断, 早采取措施, 才能控制病情以防恶化发生。 (2) 定时观察出血量变化情况。若患者出血量在五毫升以上通过隐血试验大便其显示阳性;若患者出血在60 ml以上大便会呈黑色;若患者出血量已在300 ml以上就会出现呕血或黑便情况;若患者出血量高达500~1000 ml则会出现心悸或脉快等循环代偿现象[2];当发生大出血或循环血量20%以上丧失的情况, 患者就会出现脉搏减弱、血压下降等表现。 (3) 注意观察血红蛋白的变化动态。在患者刚发生出血症状时, 血红蛋白浓度会由于脱水血液浓缩而发生下降情况, 但也有可能下降的程度不是很明显, 因此, 需要短期根据病情反复测试, 就会发现血液被稀释后血红蛋白浓度开始下降, 通过这种反复测定就会得到一个连续的动态观察, 帮助判断出血程度。

3.1.3 帮助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消除心理紧张情绪。通过药物治疗无效后其临床表现无改善的患者应尽快做好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备皮、置胃管及尿管等术前准备。溃疡急性穿孔患者, 由于疼痛剧烈, 常常焦虑恐惧, 不愿手术[3], 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也恐惧手术且担心愈后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交流, 告诉患者手术的重要性及其需要配合的要点, 简单让患者了解整个手术的过程,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其患者能够主动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3.2 术后护理

3.2.1 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常规护理, 在患者保持平卧6 h后, 等到患者意识清醒且血压平稳后, 让患者再改为半卧位, 减轻切口张力和疼痛感。

3.2.2 观察生命体征表现 (血压、脉搏、呼吸、术前和术中出血量等) 的变化情况, 术后每隔半小时测BP、P、R一次, 如未发生休克现象其生命体征比较稳定, 可改为间隔2 h测BP、P、R一次。

3.2.3 注意胃肠减压护理, 持续进行胃肠减压对胃内的积气和胃液都有促进吸出的作用, 避免腹胀, 护理人员要定时巡视、挤压管道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保证胃管通畅。如果术后24 h内出现胃管大出血 (>300 ml) 且血压脉搏发生变化, 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手术过程中由于缝合伤口不当或伤口再次撕裂造成出血。 (2) 有些没有得到治愈的溃疡再次出血。 (3) 由于手术过程中血压较低, 小血管萎缩, 等到手术完成后血压回升造成血管充盈破裂出血现象。 (4) 由于大出血会造成凝血因子丢失, 而输血中的血液中成分有所改变 (丢失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 这样就会使凝血机制受损, 造成创面渗血。 (5) 由于负压吸引力过大容易吸住胃黏膜, 而导致出血现象。

3.2.4 对于术后饮食要非常注意, 手术结束后由于胃肠功能还处于抑制状态, 蠕动功能还没有恢复, 因此不能直接进食而需要用静脉补充营养使其电解质平衡。72 h后排气, 胃肠蠕动恢复, 停止胃肠减压, 先饮水少许及流质饮食, 不可以食用牛奶、甜食及易胀气食物。如无副反应可进适量流食 (主要以稀米汤、蛋汤或稀藕粉为宜) , 同时逐渐减少静脉输液量。若进流食3 d后情况良好, 无副反应, 可饮食易消化的食物 (烂粥、软面等) 。3周后如无不适, 可改进易消化且富含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少量多餐忌食生、冷、硬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综上所述, 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围手术期进行护理, 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本院近几年中37例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对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后的康复疗效情况。结果:对3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均施行手术和术前术后的优质护理服务, 其中治愈36例 (97.3%) , l例因术后肺部感染致死。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促进康复具有促进意义。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 (一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社, 2005:434-36.

[2]项北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志, 2005, 5 (11) :214-215.

上一篇:延迟线法下一篇:工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