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性溃疡

2024-06-02

化性溃疡(共12篇)

化性溃疡 篇1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临床多发的一种胃肠外科急腹症,是由胃蛋白酶、酸性胃液引起的,其多发于十二指肠及胃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腹式呼吸消失、上腹剧痛、全腹压痛等,常伴有一定的胰腺炎,且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重,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脓毒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治疗以修补手术为主,但手术方式较多,疗效参差不齐,因此选取科学、有效的手术方式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本院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对比探讨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81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并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6.68±6.22)岁,其中餐后穿孔16例,空腹穿孔2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6.66±6.24)岁,其中餐后穿孔17例,空腹穿孔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给予快速补液,纠正酸中毒、休克等治疗。观察组行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于患者上腹正中行切口,对腹腔病变进行仔细探查,确定穿孔位置,将腹腔胃渗出液、内容物吸除干净,经胃管将胃内残留液排空,采用干纱布对穿孔口进行压迫,采用氯化钠注射液(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715)冲洗腹腔。术前15 min溶解医用胶,并注入2支容积为5 ml的注射器内,于支架上放置备用。采用干纱布对干燥创面进行压迫,将注射器中的医用胶快速喷洒于穿孔周边及穿孔口,并于穿孔口周边进行缝合至牢固,约缝合3针,放置引流管于膈下,术后5 d查看病情恢复情况并将引流管拔除。对照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采用BillrothⅡ术式对患者远端胃组织进行切除,行空肠上端与残胃端侧吻合,将十二指肠残端留置,术后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后溃疡症状复发分级。溃疡症状复发分级标准[3]: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无需治疗为Ⅰ~Ⅱ级;有严重症状、溃疡复发为Ⅲ~Ⅳ级。对比两组再穿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2.02±5.88)ml、手术时间为(78.28±10.2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18±1.12)d,对照组分别为(34.28±6.12)ml、(110.58±14.32)min、(11.12±1.04)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95、11.707、12.235,P<0.05)。

2.2 两组溃疡症状复发分级对比

两组经随访3个月,无一例脱落。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33例(80.49%)、Ⅲ~Ⅳ级8例(19.51%),对照组症状复发Ⅰ~Ⅱ级19例(47.50%)、Ⅲ~Ⅳ级21例(52.50%),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Ⅲ~Ⅳ级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再穿孔1例、腹腔脓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5/41);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再穿孔1例、腹腔脓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4]消化性溃疡穿孔占所有消化性溃疡患者的7%左右,其中中老年人约为70%,且有资料显示[5],若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治疗拖延>24 h会使其死亡率增加,且延长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增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传统的胃大部分切除术,通过切除大部分胃,进而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有效治疗溃疡,减少溃疡的发生,阻滞幽门螺杆菌(Hp)感染避免溃疡复发,但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易引发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贫血,甚至引发残胃癌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预后。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危险性小、操作简单,近年来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无法根治溃疡,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预后效果极差。有学者指出[6]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效果更为显著,为此本研究对41例患者行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另以4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比例(80.49%)高于对照组(47.50%),Ⅲ~Ⅳ级比例(19.51%)低于对照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说明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疗效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于手术过程中敷贴蛋白胶闭合穿孔,并于溃疡穿孔位置覆盖带蒂大网膜,围绕穿孔缝合固定,弥补了传统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缺憾,改善溃疡症状;且医用蛋白胶可对组织创面进行封闭,进而有效避免创面渗出,从而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2.20%、1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说明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溃疡症状,其Ⅲ~Ⅳ级溃疡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欣,郭建昇,贾文斌,等.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安全性与有效性Meta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5):422-427.

[2]李起来.消化性溃疡穿孔经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后联合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探讨.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2.

[3]邓炜琳.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治疗方式的选择(附78例报告).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19(1):17-20.

[4]李红涛.改良式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56-157.

[5]呼振波.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61-62.

[6]张保远,曹素琴.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68例.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5):84-86.

化性溃疡 篇2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常见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消化性溃疡复发常见的因素,总结防治措施。方法 对该院1月D12月收治的326例消化性溃疡的病例患者愈后定期随访或复诊,依据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吸烟、维持用药、经济收入)回顾分析。结果 复发114例,占34.97%,未复发212例,占65.03%。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吸烟、维持用药、经济收入、季节等因素有关。结论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对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防治措施,比如:健康教育、指导饮食、心理疏导、指导用药等等。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复发;防治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05(b)-0023-02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多发于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具有规律性、长期性、周期性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如何防治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是消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1],该研究对201月D月在该院收治的3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3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年龄18~89岁,平均56.28岁,男性207例,女性119例,病程1.5~,胃溃疡199例,十二指肠溃疡98例,复合溃疡29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10例。 1.2 方法 进行常规抑酸、保护胃wwW.粘膜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治愈后,每月复诊或随访,持续1~3年,经胃镜确诊复发114例,为复发组;212例未复发者为未复发组。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良饮食习惯(酗酒、生冷、辛辣食物、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等)、精神因素(工作压力、家庭不和谐、人际关系差、焦虑、失眠等)、药物因素、吸烟、维持用药、经济收入、复发季节等差异进行比较。 1.3 统计方法 应用SSP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复发114例,占34.97%,未复发212例,占65.03%。其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吸烟、维持用药、经济收入、复发季节等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低、男性、文化程度低、不良饮食习惯(酗酒、生冷、辛辣食物、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等)、精神因素(工作压力大、家庭不和谐、人际关系差、焦虑、失眠等)、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吸烟、未维持用药、经济收入低、春秋季节等为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高危因素。相关因素两组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4]。消化性溃疡好发于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主要的病理机制为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自体组织,造成粘膜受损。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泛酸、嗳气、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呕血、黑便等。消化性溃疡治疗原则为消除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以及避免并发症。随医疗技术发展,大部分患者经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正规治疗,可以治愈,但其复发率较高,故对其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对该院收治的3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观察到年龄低、男性、文化程度低、不良饮食习惯(酗酒、生冷、辛辣食物、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等)、精神因素(工作压力大、家庭不和谐、人际关系差、焦虑、失眠等)、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吸烟、未维持用药、经济收入低、春秋季节等为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高危因素。这表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非单一因素作用结果,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年龄高的患者不容易复发,这可能与年龄高的人胃酸分泌活动下降,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降低有关;②男性患者容易复发,这可能与男性分泌胃酸的壁细胞多于女性密切相关,加上面临的压力大,而且具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等人数也高于女性;③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自身保健意识差,不能很好遵守医嘱,故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比率也较高;④不良饮食习惯,比如酗酒、食生冷、辛辣食物、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等,直接刺激胃粘膜,并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故容易引起溃疡的复发[5];⑤精神因素,长期的不良情绪体验,可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机体皮质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增加胃酸分泌;同时胃十二指肠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增加,平滑肌痉挛,易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诱发溃疡[6];⑥服用非甾体类药物,降低胃粘膜防御能力,诱发溃疡[7];⑦吸烟,香烟中尼古丁可兴奋迷走神经,刺激胃酸分泌,从而增加溃疡复发的几率;⑧未维持用药,使得胃粘膜修复不完善,胃粘膜防御屏障能力低,促进溃疡的复发;⑨经济收入低,使患者没有能力维持用药,而导致溃疡复发;⑨春秋季节,气候变化大,人体不易适应,导致迷走神经功能失调,胃肠功能紊乱,诱发溃疡复发[8]。 针对上述高危因素,临床医师应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指导用药、季节性预防、心理护理支持等措施,提高治愈率,并对个体找出其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治疗,从而在真正意义上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叶晓芬,蔡建庭.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国际消化病杂志,,28(2):130-133. [2] 张希全.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预防[J].中国社区医生,,8(1):11. [3] 龙春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效预防消化阵溃疡复发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5):1-5. [4] 鄢振琼.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7(8):2066 [5] 黄寅,杨拯,曾理,等.生话方式对胃溃疡的发生与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8,10(3):122-123. [6] 吕振雷,蒋颖,华敏峰,等.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47-349. [7] 刘铁夫,薄挽澜.加强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3(4):197-198. [8] 马先槎.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季节性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1(3):305. (收稿日期:2013-03-14)

如何选用消化性溃疡药 篇3

【医生点评】

H2受体拮抗剂:现在共有3代H2受体拮抗剂用于临床,即第一代的西咪替丁;第二代的雷尼替丁;第三代的法莫替丁。不同的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的强度不同,根据剂量要求分次或睡前一次服。因为夜间胃酸分泌多,近年来多主张睡前1次服用,可使药物发挥最大效果。一般十二指肠溃疡4周和胃溃疡6周疗程的愈合率能达到50%~70%,随疗程延长愈合率增加。西咪替丁由于用药量大,副作用多,已较少应用。

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能力强大而持续时间长,可使胃内pH>3达18小时,因此给溃疡修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十二指肠溃疡2周与4周愈合率分别达80%和95%。在治疗胃溃疡方面,疗效也较H2受体拮抗剂好,但疗程长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列4种药物疗效相近,由于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强而持续,是当前治疗消化性溃疡最理想的药物。

粘膜保护剂:增强防御因子的药物主要是一些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药物。通过增加胃的粘液中碳酸氢盐的分泌和增加粘膜血流量,以及隔离胃酸和胃蛋白酶,达到保护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目的。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溃疡病发病和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故应积极给予根除治疗。根除治疗方案较多,最常应用的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或一种铋制剂+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服用1~2周。

诱发溃疡的相关药物:水杨酸类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及各种止痛药是溃疡病发病和复发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溃疡病患者或有溃疡病史者应禁止服用水杨酸类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不得不服用者宜同时加大治疗溃疡用药。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搜集644例我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 均确诊为 (PU) 。其中男363例、女281例, 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39.3岁。全部病例包括十二指肠溃疡359例、胃溃疡233例、复合性溃疡52例, 均经胃镜确诊为活动期溃疡, 检查HP阳性598例 (92.86%) 。

1.2 治疗方法

嘱患者按医嘱服药, 不可漏服。奥美拉唑20 mg或雷贝拉唑10 mg, 早晨空腹和睡前服用;克拉霉素250 mg和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 2次/d;甲硝唑200 mg早、晚餐前服用, 均需要连服7 d。服用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应和抗生素服用时间分开, 至少间隔30 min, 宜在3餐前和晚上服用。以上三联治疗服药1周, 继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 mg或雷贝拉唑10 mg, 1次/d继续服用14 d。治疗结束后4~8周复查胃镜, 以了解HP根除状况。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先行止血处理, 待出血停止后再按上述方案治疗[2]。1.3定期随访在598例HP阳性患者中, 0.5年及1年后复发而再次入院治疗的32例PU患者, HP阳性30例、占93.8%, 可以认为PU复发的关键是没有根除HP。

2 护理对策

PU复发有多方面因素, 针对以下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1 服药指导

按医嘱服药, 不能漏服。服用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宜在3餐前和晚上给药, 且应与服用抗生素时间分开, 因很多常用的胃药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大多数药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可能被上述药物吸附而不能被胃肠黏膜吸收, 从而影响药效。因此俩者之间至少间隔30 min服用。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和根除HP的三联治疗服药1周, 继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 mg或雷贝拉唑10 mg, 1次/d继续服用14 d[2]。治疗结束后4~8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 以了解HP根除状况。

2.2 抗感染

有助于HP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 (1) 使HP穿透黏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 (2) 对胃上皮细胞等有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 (3) 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 (4) 抑制免疫反应的物质。HP是一种感染能力很高的细菌,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经过粪-口或口-口传播。要彻底根除HP必须先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排泄物对食物的污染是降低PU发病率及复发率的主要护理措施: (1) 住院的急性期患者应同病种住同室, 嘱在固定的大小便器内排便, 不消毒处理不可排入管道。 (2) 病室、洗手间及便器每日必须消毒处理。 (3) 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必须按要求洗手。 (4) 用具、吃过的食物、呕吐物等必须经消毒后处理, 以免播散传染源。

2.3 饮食要求

2.3.1 饮食原则

急性期少量多餐, 缓解期和恢复期定时定量。过去为保证患者胃中有适量的食物中和胃酸, 常嘱患者少量多餐以缓减症状。根据研究发现, 少量多餐形成无规律饮食, 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 但又刺激胃酸分泌, 使胃处于持续应激状态, 胃酸侵蚀胃黏膜, 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故除急性期或有并发症时需少量多餐外, 平时一日三餐均要定时、定量, 适当在中间加餐为最佳。

2.3.2 细嚼慢咽

咀嚼可使唾液分泌增加, 不仅帮助消化, 还中和胃酸, 提高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如食物被切得细碎、煮得软烂, 不仅破坏了食物中的营养素, 致营养缺乏;而且缺乏咀嚼, 使PU更易复发。

2.3.3 PU患者宜多吃紫菜和卷心菜

以往认为粗纤维会导致胃蠕动加快而不利于PU恢复。据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 卷心菜中含一定量的维生素U, 对消化道黏膜细胞起保护作用, 对PU预防效果满意;卷心菜还含一种硫化物成分, 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紫菜中维生素U是卷心菜的70倍。故多吃卷心菜和紫菜有益于溃疡的修复。

2.3.4 多吃富含锌的食物

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锌是重要的溃疡愈合因子, 故好转期易多吃富含锌的食物, 如瘦肉、虾、鱼、苹果等。

2.3.5 适量吃辣有益

据研究表明, 低浓度辣椒汁 (浓度<10%) 能使消化道血流速度加快, 并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 而阻止有毒物质对胃黏膜的损害, 起到了屏障作用。但高浓度辣椒汁 (浓度>30%) 对消化道有直接损伤作用。大蒜对胃内HP杀灭效果明显。故吃适量的辣椒、大蒜等对溃疡有益, 但切勿过量。

2.3.6 不提倡牛奶疗法

研究表明, 牛奶中含丰富的钙, 不仅促进胃泌素分泌, 还增加胃酸的分泌。饮牛奶后患者暂感舒适是因为牛奶中和了胃酸, 但不久缓冲胃酸的作用就被其明显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所抵消, 不利于溃疡愈合。

2.3.7 食物中纤维素应充足

引起本病难愈和复发重要原因之一是食物中纤维素不足。研究发现饮食含丰富纤维素组 (30 g/d) 的溃疡复发率为45%, 而低纤维素组 (15 g/d) 高达80%。因为纤维素能增加食物黏稠度, 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还可直接中和胃酸、降低胃内胆酸浓度、加快胃排空;纤维素中含有一种脂溶性保护因子和多种营养因子, 可防止溃疡的发生和复发。但在急性发作期, 尤其有上消化道出血倾向时不应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2.4 加强PU患者心理护理

PU的发生发展与精神紧张、不良情绪反应及个性特点与行为方式等心理和社会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压力与PU发生的关系, 教会患者放松的技巧, 自觉避免精神因素的影响。让患者认识到正确的饮食习惯可减轻食物对溃疡面的直接刺激, 抑制并中和胃酸, 以促进溃疡愈合, 并有针对性地对其饮食方面的心理顾虑进行干预[3]。

2.5 健康教育

(1) 多与患者沟通, 增加战胜溃疡的信心。解释HP感染是PU的根本病因, 患者只要遵医嘱服药, 就能彻底根除HP。 (2) 嘱患者坚持服药HP才能彻底杀灭, 但要掌握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三联治疗方案虽根除HP率高, 但发生不适、恶心、腹泻、喉痛、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率为30%。 (3) HP的感染是引发溃疡病的罪魁祸首, 让患者知道如只按疗程服完药, 不复查HP不能表明彻底治愈, 即便暂无症状, 也有复发的危险。 (4) 在溃疡治愈前禁用致溃疡病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药物, 以防溃疡出血。 (5)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让患者明白HP的传染性, 谨防家庭内感染。餐具洁具彻底消毒。家庭成员中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2.6 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识别溃疡复发及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以便及时就医。指导患者在出院后必须按疗程带药, 坚持用药, 完成治疗周期。嘱患者停药后1个月、0.5年时应回院复查, 以达到彻底治愈。

3 效果评价

我们以往对PU的治愈率为81%, 复发率为44%。本次研究中, 采取新的护理对策后发现PU治愈率为95%, 明显高于以往的治愈率;而复发率为6%, 明显低于以往的复发率, 而且复发的患者中多数是因不遵守服药原则和未及时回院复查所致。因此认为新的护理观念收到满意效果。

4 小结

以前对PU护理的重点为饮食护理。现在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护理理念, 包括健康教育、复查HP、切断传播途径, 其中健康教育能增加患者战胜疾病信心、使患者规范用药, 复查HP是根除溃疡和防止溃疡复发的重点[4]。

参考文献

[1]凌江红, 陈业强.炎症在消化性溃疡复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10) :790-792.

[2]王莉.潘托拉唑、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7 (3) :24.

[3]王翠玉.消化性溃疡病的护理现状[J].现代护理, 2003, 9 (12) :980-981.

化性溃疡 篇5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du)较胃溃疡(gu)为多见。前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后者的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l0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致溃疡因素)和黏膜保护因素(黏膜抵抗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

(一)损害因素

1.胃酸和胃蛋白酶

2.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

3.饮食失调

4.吸烟

5.精神因素

6.幽门螺杆菌感染(hp)

(二)保护因素

1.胃黏液-黏膜屏障

2.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

3.前列腺素

(三)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

2.全身疾病

三、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为特点,一般春秋季节易发作,容易复发。

(一)症状

1.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其疼痛性质、部位、疼痛时间、持续时间等依溃疡部位的不同而有其特殊性。

2.其他——胃肠道症状 可表现为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以gu较du为多见。

走出消化性溃疡的膳食误区 篇6

病例一:某28岁男性青年,因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住医院治疗,在应用药物进行充分治疗的情况下,辅以输液、禁食。结果该男性青年每隔3~5天便大出血一次,一直不停。后来经会诊建议病人恢复正常膳食,大出血很快就停了。溃疡也很快愈合。

病例二:某43岁中年女性,多年的消化性溃疡复发,上腹部疼痛不止。经过药物治疗,禁食,疼痛稍有减轻了。医生建议其正常饮食,但该妇女因怕疼痛复发,只吃稀饭、藕粉等半流质饮食。疼痛反而未再进一步减轻,并出现头昏乏力,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正常饮食几天后,腹部疼痛便消失了,身体有力,活动也正常。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近年来,随着制酸剂的开发运用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取得长足进展,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病人的痛苦也大大减轻了。但消化性溃疡依然是困扰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

目前医学上通过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和成熟,几乎能使所有的溃疡愈合,症状迅速消失。但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同时采用合理的膳食治疗。膳食治疗对消化性溃疡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是补充患者的营养。任何疾病都必须有足够营养来促进机体愈合、恢复,营养不足就会使愈合困难。消化性溃疡当然也不例外。

第二个方面,食物对于溃疡和胃肠粘膜也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胃内会产生胃酸(主要是盐酸,负责杀灭进入胃内有害的微生物)和胃蛋白酶(功能是消化蛋白)。当在身体患病虚弱时,会出现胃酸增高。高胃酸和胃蛋白酶联合起来,就会损伤胃肠粘膜,从而造成溃疡。而采取合理的膳食治疗,按时进餐,使胃中不空,食物覆盖在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面上,免遭其受损伤,而便于溃疡愈合。

临床实践中,经常有患者因忽视膳食治疗,导致消化性溃疡久治不愈的实例。前文两个病例就充分说明了膳食治疗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消化性溃疡合理的膳食治疗,主要有下列内容:

1.营养平衡,各种营养物质配合适宜。

2.按时进餐,保持胃内有食基本不空。

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与食物的性质有关:脂肪时间最长,约4小时;蛋白次之,约3小时;碳水化物约1小时,水约1分钟。通常成分齐全的混合性食物在胃内存留的时间约为3~4个小时。所以,为要保持胃内基本不空,消化性溃疡患者最好每隔3~4小时就要进餐一次。当然,其中还要考虑食物成分及进食量多少的问题。如果前一次进餐的是脂肪、蛋白高多些的食物,或者一餐进餐量很大,则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就比较长,进餐的时间间隔也就应该长些;前一次进餐的碳水化物食物多些,或者进餐量小些,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也较短,两次进餐的时间间隔也就应相应缩短。通常进餐都在白天,如果夜间睡晚或工作超过4小时,应考虑加餐一次。

3.应避免禁食、少食、不规则进食,或只吃单纯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如今,膳食治疗被简化成“按时用餐”即可。

4.夜间黎明时(晨1~2点钟左右)出现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特征,它与胃酸和胃内没有食物有密切关系,立即小量进食(例如半两馒头、一片面包、或一杯牛奶等)能使疼痛立刻消失。

5.消化性溃疡出血(表现呕血、黑粪)时,除非正在呕血,否则不要禁食,应该按常规进食。因为常规进食可使出血停止、溃疡愈合加速,非常规进食则对出血、溃疡不利。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 篇7

1 发病机制

1.1 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一修复因素之问失平衡有关。"无酸, 无溃疡"的观点得到普遍的公认。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损害作用一般只有在正常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遭受破坏时才发生。许多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存在基础酸排量 (BAO) 、夜间酸分泌、五肽胃泌素刺激的最大酸排量 (MAO) 、十二指肠酸负荷等增高的情况。胃溃疡患者往往存在胃排空障碍, 食物在胃内潴留促进胃窦部分泌胃泌素, 从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由于瘤体大量分泌胃泌素, 导致高胃酸分泌状态, 过多的胃酸成为溃疡形成的起始因素。

1.2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其致病能力取决于引起组织损伤的毒力因子、宿主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的HP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而根除HP以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由此认为HP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不同部位的HP感染引起溃疡的机制有所不同。在以胃窦部感染为主的患者中, HP通过抑制D细胞活性, 从而导致高胃泌素血症, 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同时, HP也可直接作用于肠嗜铬样细胞 (ECL细胞) , 后者释放组胺引起壁细胞分泌增加。这种胃窦部的高酸状态易诱发十二指肠溃疡。

1.3 NSAID乃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而且在上消化道出血中起重要作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凝药的使用也可诱发消化性溃疡病, 也是上消化道出血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另外, 吸烟、饮食因素、遗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与心理因素等在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中也起一定作用。

2 临床治疗研究

2.1 一般治疗

消化性溃疡病是自愈性疾病。在消化性溃疡病活动期, 要注意休息, 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避免刺激性饮食, 但无需少量多餐, 每日正餐即可。

2.2 抑酸治疗

根据Scbuartz的"无酸无溃疡"的观点, 胃酸是主要的黏膜损伤因素。如果抑制胃酸分泌, 使胃内p H值升高≥3, 每天维持18~20 h, 则可使几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在4周内愈合。消化性溃疡病治疗通常采用标准剂量的PPI, 1次/d, 早餐前半小时服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程为4周, 胃溃疡为6~8周, 通常内镜下溃疡愈合率均在90%以上。

2.3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根除HP以应为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治疗, 它是溃疡愈合及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无论对于成人或是儿童, 根除HP后溃疡复发率均有明显下降。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将消化性溃疡列为必须进行根除HP治疗的首位适应证。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根除治疗组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方面优于非根除组 (RR=0.66) 。由于PPI能增强抗生素杀灭HP的作用, 目前推荐的各类根除HP治疗方案中最常用的是以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 (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 三种药物均采用常规剂量, 疗程7~14 d。HP一根除率在70~90%。对于首次根除失败者, 应采用二、三线方案进行治疗。二、三线方案常用四联疗法, 可根据既往用药情况并联合药敏试验, 采取补救治疗措施 (PPI+铋剂+2种抗生素) 或选用喹喏酮类、呋喃唑酮、四环素等药物, 疗程多采用10~14 d.所有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不管是否处于活动期, 过去有无并发症史, 都必须进行Hp根除治疗, 这是国际共识。细菌未根除的患者应更换药物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直至检查Hp转阴为止。尽管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但是HP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检出率正在下降, 而NSAIDs相关性溃疡及非HP非NSAIDs溃疡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对患者决定根除HP之前必须首先确认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根据患者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来决定治疗方案。

2.4 其他药物治疗

联合应用黏膜保护荆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病的愈合质量, 有助于减少溃疡的复发率。大量报道证实采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是可信赖的有效方法。有专家认为,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 分为肝胃不和型、火郁犯胃型, 结合西药泰胃美治疗56例, 治愈22例 (39%) 、有效25例 (45%) 、无效9例 (16%) , 总有效率84.0%。崔保生将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服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 两组治疗均为4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5.7%, 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愈率48.6%, 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综上所述, 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要努力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根据个体情况、溃疡部位和病因不同, 治疗侧重点也应有异, 从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根除HP方面联合用药。胃溃疡通常疗程6~8周, 十二指肠溃疡4~6周。同时祛除损伤因素和病因, 避免复发诱因:如精神紧张、刺激性食物、过劳、受冻、饮酒、吸烟等应尽量避免。减少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是治愈、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2003.中国) [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 4 (1) ∶33~35.

[2]周丽雅, 林三仁, 沈祖尧, 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溃疡病及再感染的五年随访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 2002;22:76~79.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探讨 篇8

1 辨证法的虚、实证观点

中医观点认为, 消化性溃疡常表现为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横逆犯胃, 多形成肝胃不和之“气痛”。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牵及两胁、胸满腹胀、嗳气、口苦或伴泛酸、呕恶、便秘, 多因情志不畅而加重, 舌苔淡黄或薄白, 脉弦或沉弦、弦滑。根据《内经》“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张仲景以“芍药甘草汤”治疗腹部疼痛, 《本草》中“甘草治疮疡痈毒”,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香苏散以苏梗易苏叶, 去苏叶之辛散, 取苏梗之理气和中, 不腻不燥, 不寒不热, 既能理气导滞, 又能疏肝解郁等功能。我们根据消化性溃疡的特点, 采用杭白芍、甘草、香附、苏梗、陈皮等为主要方药, 其中杭白芍味苦、酸, 微寒, 性平无毒, 可泻肝火, 安脾和血, 缓中止痛;甘草味甘, 性平无毒, 生肌止痛, 疗诸痈疮疡, 通行十二经;故芍药甘草汤可酸以收之, 甘以缓之, 柔肝理脾, 缓急止痛, 加以香附辛、微苦、平, 入肝、三焦二经, 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之功效, 乃血中气药;苏梗辛、温, 归肺、脾经, 行气宽中、和胃止呕;陈皮辛、苦, 温, 归脾、肺经, 行气健脾、降逆止呕。全方辛通和营, 治疗肝胃不和“气痛”之消化性溃疡, 疗效较好。实中兼虚者, 加黄芪或党参、白术;兼寒者, 加良姜、肉桂或熟附子;兼热者加蒲公英、黄连或黄芩、黄柏;腑实者, 加焦大黄、枳实;吞酸者加吴茱萸、黄连;痛甚者加延胡索;呕吐者加半夏或竹茹;便秘者加郁李仁或火麻仁;便稀者加黄连或炒白术;出血者加藕节炭、三七粉。溃疡形成, 多有气血不调, 治疗时应注意调气和血, 调气可加玫瑰花、绿萼梅, 和血应加当归或丹参。我们通过以上方法共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55例, 包括3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和18例胃溃疡患者, 都是经过西医治疗后又复发的患者, 经过中医中药1个月的治疗后有48例患者胃痛明显好转, 另外7例也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55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中医的阴阳失衡学说

中医认为, 人之为患, 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具体而言, 就是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证候有或寒或热, 或虚或实, 或寒热共存, 或虚实夹杂等不同。证不同, 治法亦不同, 同样的消化性溃疡, 各人证候不会完全相同甚或完全不同, 有的属实热, 有的属虚寒, 有的则为虚实夹杂。如病机是湿热证, 处方就以清热解毒化湿药为主;病机是虚寒证, 处方就以补气温阳药为主, 而慎用清热解毒之剂。如胃部疼痛, 有冷痛、胀痛、隐痛、刺痛之别, 它们所揭示的疾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 我们知道这分别是脾胃虚寒、脾胃气滞、脾胃虚弱、脾胃瘀血所造成的, 在治疗上应该分别采用温胃散寒、理气和胃、培补脾胃、活血化瘀等不同方法, 万不可一个方子包治百病。至于疾病本身是不是消化性溃疡 (中医称之为“痞满”、“胃痞”、“胃脘痛”等) , 相对于“证”的概念倒不是显得那么重要。可以说治疗消化性溃疡, 中医的手段比西医主用抗生素再加点制酸药显得更为丰富、全面、稳妥, 所以疗效自然比西医更具优势。很多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都有这样的感受, 即如果消化性溃疡痊愈了, 其它的一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等也就自然而然地好了, 这是因为其鼻炎或气管炎等与他的消化性溃疡同属一个证型。

3 体会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西医观点认为胃酸起重要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胃排空延迟引起的胃滞留, 而胃滞留又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和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 因此, 治疗时需加强胃窦部的蠕动, 加速胃排空, 消除胃滞留, 减少反流。这些西医学上的观点均和中医学的“胃以通为用, 以降为和”的观点十分相似, 中医辨证还认为, 胃失和降, 不通则痛, 还要责之于3点: (1) 胃之阴血不足, 失去运动的基础; (2) 脾气亏虚, 无力推动运化升清; (3) 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的停滞。其中, 第 (1) 、 (2) 点是发病之本, 第 (3) 点是发病之标。现代药理学证实:党参、枳壳、陈皮、厚朴、木香、苍术等可通过加强胃的气血运行而提高胃动力的功能;黄连、白芨、三七、乌贼骨等不仅可以祛湿化瘀, 入胃后与胃黏膜直接接触, 还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锦坤.消化性溃疡的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 1999, 10 (2) :728-729.

[2]庄林, 谭晶.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J].中国中西医杂志, 1993, 10 (4) :23-24.

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救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 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 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33 例患者, 男19 例, 女14 例, 年龄62.1~88.8 岁, 平均 (75.7±3.1) 岁, 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2 周~1.0 年, 平均 (4.2±1.1) 个月;对照组33 例患者, 男21 例, 女12 例, 年龄62.0~90.9 岁, 平均 (75.0±3.3) 岁, 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1.2 周~1.1 年, 平均 (4.4±1.6) 个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急救, 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奥美拉唑 ( 石药集团中诺药业 ( 石家庄)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206) , 口服, 20 mg/ 次, 1 次/d, 连续服用4 周;羟氨苄青霉素 (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006) , 口服, 0.5 g/ 次和甲硝唑 ( 吉林一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558) , 口服, 0.4 g/ 次, 2 次/d, 连续服用2 周。

1.2.2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芎嗪注射液 ( 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0125) , 静脉注射, 160 mg/ 次, 1 次/d, 连续使用4 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的急救效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 周腹痛程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95.0% 患者对急救方案疗效显著,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0.05) ;试验组95.0% 对疗效满意,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 周腹痛程度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 两组治疗前腹痛程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治疗后3 d、治疗后1 周后腹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为胃酸、胃蛋白酶打破了胃黏膜自身的抵抗能力所导致, 从而对胃壁以及十二指肠的黏膜组织产生破坏作用。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但是近年来该疾病在多个年龄段儿童中发生率也比较高[6]。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很多患者发病到医院后临床症状不明显, 在表述其临床症状时也不够清晰, 多数患者由于纳差、呕吐或不明原因贫血等就医, 这种症状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着十分相似的症状, 导致患者临床误诊率或漏诊率较高[7]。多数患者等到疾病恶化, 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才得到确诊, 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 综合性急救在临床上广为使用, 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95% 对急救方案疗效显著,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P<0.05) ;试验组95% 对疗效满意,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 (P<0.05)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时在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和单一三联疗法治疗方案相比优势较多, 能够发挥不同治疗方案优势, 达到优势互补。医师在对患者急救过程中可以根据其病情、出现的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性治疗, 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 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更加符合当前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急救方案。当然,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急救还与其尽早到医院急救有关, 对于出现临床症状、病情较轻时到医院急救效果理想, 急救困难也相对较低, 能够对炎性反应以及溃疡面给予快速控制, 并且促进患者消化性溃疡早期愈合, 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且患者选择药物时尽可能选择中成药物, 避免对肝肾功能等产生影响, 减轻患者疼痛[8]。本次研究中, 两组治疗前腹痛程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治疗后3 d、治疗后1 周腹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综合性急救方法治疗效果理想, 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症状,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救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 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急救,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95.0%对急救方案疗效显著,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95.0%对疗效满意,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前腹痛程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治疗后3 d、治疗后1周后腹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在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效果理想,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救方法,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燕.三种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 :39-40.

[2]张雪芹.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 :14-15.

[3]赵先群.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四联疗法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 :59-60.

[4]应丽娜, 王晓冰.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 :105-106.

[5]黄贤, 雷圣贤.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2) :53-54.

[6]冯东升, 菅书明, 张庆辉.腹腔镜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 :110-111.

[7]邱丽静.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8) :23.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 篇10

一般治疗

PU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促进愈合, 预防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所以一定注重整体, 合理休息, 生活规律。注意饮食规律, 戒烟戒酒, 禁食损伤胃黏膜的药物。避免情绪紧张、波动, 饮食要定时定量, 进食不宜太快, 避免过饥过饱, 避免粗糙的、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 如香料、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因PU发病与身心因素有关, 胃酸分泌以及胃的节律性运动, 亦受精神状态影响。必须调节情绪, 保养身心。

药物治疗

从病源理论上讲, PU应同时用几种药物治疗, 包括抑酸剂、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几种药物同时应用并不一定能增加PU治愈率, 相反有时单用一种药物却能使治愈率大增。因此应认真选择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抗酸剂:抗酸药胃必治、乐得胃中镁泌离子除中和胃酸外, 还有促进碳酸氢盐分泌, 加强上皮间连接, 提高黏膜保护作用。此类药物使用方便, 对一般溃疡病有较好疗效, 可做首选一线药物。氢氧化铝、磷酸铝、铝碳酸镁、氢氧化镁、碳酸钙、三硅酸镁能结合或中和胃酸, 减少氢离子的逆向弥散, 并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对缓解疼痛症状有一定效果, 但要促进溃疡愈合则需要大剂量及多次服药。

抗胃酸分泌药: (1) H2阻滞药:胃酸分泌过多与PU的发生密切相关。作为有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剂, 对PU有显著疗效, 是目前治疗溃疡病的重要药物, 多数病例用药后5~7天内症状改善、2~4周症状消失。三代药物有西咪替丁、雷敏替丁、法莫替丁、罗莎替丁、民扎替丁, 临床抑制胃酸分泌能力以法莫替丁最强。 (2)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一步, 即抑制H+-K+-ATP酶对胃酸合成及分泌的促进作用, 使作用于壁细胞上的任何活性物质均受抑制, 制酸作用强而不作用于内脏血管。代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胃酸分泌抑制剂, 开启了治疗PU的新纪元。 (3) 抗胆碱药:抗胆碱药可抑制迷走神经而减少胃酸分泌, 对血管痉挛产生作用而改善黏膜血运, 并能松弛平滑肌延缓胃排空, 如阿托品、山茛菪碱、普鲁本辛, 可取得一定疗效。近期的哌比氮平疗效也较明显, 但目前一般不单独应用该类药物, 与其他药物的配合应用效果较好。 (4) 促胃液受体拮抗剂:如丙谷胺, 是通过阻滞胃泌素受体而产生作用, 对症状轻或溃疡面相对较小的患者应用。

目前临床上应用前二者, 后者因治疗溃疡疗效不够理想, 已较少应用。

保护胃黏膜药物: (1) 铋剂:有关资料表明, 铋剂可通过刺激黏膜细胞分泌黏液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使其灭活。可以与肉芽组织结合阻滞H+反弥散, 此外, 尚有刺激PG2合成和消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如胶体铋胶囊、枸橼酸铋钾口服溃疡愈合效果很好, 该药常作为首选, 硫糖铝、胃膜素及盖胃平也可选用。 (2) 前列腺素E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E及其衍生物中部分对胃酸分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抗胃酸作用时间长。 (3) 氨基酸类药:氨基酸类及麦林的主要成分是L-谷氨酰胺, 该药通过局部作用而产生抗溃疡作用, 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作用, 对低酸、无酸性溃疡及阿司匹林造成的溃疡均可奏效。该药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 而且对预防复发也有重要意义。该药是适应范围广的PU治疗药。 (4) 钙拮抗剂:可以阻滞胃黏膜血管平滑肌上的钙通道, 使血管相对扩张, 有增加黏膜血液供应和抑制正肽胃泌素促胃酸分泌的作用, 促进溃疡的愈合, 如硝苯吡啶。

抗生素:近期临床表明, 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和PU关系密切。PU患者Hp的检出率为84.1%, 杀灭和消除Hp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更具有重要意义。Hp对多种药物敏感, 如安宫青霉素、呋喃唑酮、链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及土霉素等。理想的抗生素应能在广泛的PU值范围内保持稳定和活性, 并能在胃黏膜内达到较高浓度。安宫青霉素可达到上述要求, 清除Hp效果良好。

其他, 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能促进胃排空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增加幽门括约肌张力, 防止胆汁反流, 用于胃溃疡。碳酸镁抑制剂可改变p H调节机制, 减少胃酸分泌, 乙酰唑胺为有效的抗溃疡药物。

心理疗法

消除精神紧张因素, 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 篇11

28岁的涂兰儿是陈大婶的小女,聪明、伶俐、漂亮,又孝敬父母,令妈妈特别喜爱。但是在婚姻大事上,她和一个自己深爱、母亲却不喜欢的男子结秦晋之好。从此,有说有笑的陈大婶变得忧郁寡欢,闷闷不乐。银发多了,进食少了。一天,因突然呕血住进医院。胃镜检查发现胃体有一个直径13毫米的溃疡。尽管胃镜下不像恶性溃疡,但毕竟是近70岁的老人,溃疡颇大,既往无溃疡史,又长在胃体部,医生不敢麻痹大意:在溃疡处取黏液做了仔细的细胞学检查,钳取溃疡周边10多块黏膜做病理学检查,都没有找到癌细胞和可疑癌细胞。胃液检查胃酸不低,乳酸不高,只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未选择手术治疗,给予消化性溃疡的三联抗菌治疗。经劝说疏导后,陈大婶情绪也好了许多。疗效不错:胃出血止住了,进食增多了,人也长胖了。4周后胃镜复查溃疡明显缩小了,9周后胃镜下溃疡完全愈合了。

1年过去了。一次陈大婶又因和女婿生气解黑便。做胃镜检查,原来胃体部溃疡复发了,溃疡缺损比较小,经联合抗菌用药疗效满意。显然,兰儿妈妈胃溃疡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诱因是负面情绪。

消化性溃疡是古老病、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10%左右。一般说来,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有某些特点:(1)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以胃体部溃疡尤多见。有人报告,老年人胃体溃疡占消化性溃疡的40.3%。(2)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胃溃疡多为进食后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饥饿痛和夜间痛。老年人上腹痛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疼痛症状。溃疡出血者多见,呕血比黑便者多。(3)一般消化性溃疡直径在9毫米以下者多,而老年人多数溃疡较大,直径多为10~19毫米。(4)一般十二指肠溃疡经2~4周,胃溃疡经4~6周可治愈,甚至治愈时间更短。老年人溃疡较难愈合,愈合时间更长,因此,必须与恶性溃疡(癌性溃疡)仔细鉴别(应在胃镜下动态观察)。(5)消化性溃疡治愈易复发,经三联、四联抗菌治疗后复发率降低了,但仍有复发可能。老年人溃疡复发率更高。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 篇12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 男48例, 女32例;年龄21~52岁, 平均33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65例, 胃溃疡13例, 复合性溃疡2例, 全部病例均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期溃疡, 并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 胃黏膜Giemsa染色, 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Hp感染状况。

1.2 方法

连续性维持治疗:即溃疡愈合后剂量减半。间歇全程给药:即出现症状时给4~8周的全治疗量。症状性自我疗法症状出现时服药, 症状消失即停药。在药物选用上, 凡对溃疡病治疗有效的药物均可用于维持治疗, 包括硫糖铝、H2-RA、PPI等[2]。

2结果

经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 治愈患者76例, 复发4例, 治愈率为95%, 复发患者中, 绝大多数是不服从服药原则, 未回院复查者。

3护理

3.1 饮食护理

应选择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的食物,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避免过饱、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 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规律[1]。主食应以面食为主, 或软饭、米粥替代;适量蛋白质和脂肪, 如脱脂牛奶, 宜在两餐之间饮用, 但不宜多饮。避免食用机械性刺激性强的食物 (生、冷、硬、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 葱头、芹菜、韭菜、粗糙的米、面、干果等) 和化学性刺激强的食物 (浓肉汤、咖啡、巧克力、油炸食品、味精、酸辣、香料、酸醋、碳酸饮料、酒类等) 。症状得到控制, 应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规律。

3.2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的规律, 与饮食、服药的关系;对突发性腹部剧痛, 应注意有无穿孔的发生;注意观察呕吐物及粪便颜色、性质和数量, 若有呕血、黑便、突发性腹痛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3 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胃溃疡一般疗程为6~8周, 十二指肠溃疡为8~12周。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①抗酸剂, 如氢氧化铝凝胶, 应在餐后1 h和睡前服用。片剂应嚼碎服, 乳剂给药前应充分摇匀, 避免与奶制品同服;②H2受体拮抗剂, 可引起头痛、嗜睡和腹泻, 宜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 或将一日剂量在睡前服用。如与抗酸剂联用时, 则两药应间隔1 h以上。静脉给药应控制速度, 避免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西咪替丁尚有抗雄激素作用, 长期应用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和阳痿, 服药期间还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③奥美拉唑可引起头晕, 在用药初期避免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④硫糖铝宜在进餐前1 h服用, 可出现便秘, 偶有口干、恶心、胃部不适、腹泻、皮疹、瘙痒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由于铝能被少量吸收, 故肾功能不良者不宜久服。因其含糖量较高, 糖尿病患者慎用;⑤前列腺素类药 (米索前列醇) 可引起轻度腹泻、腹痛, 应餐前0.5 h口服, 睡前加服一次, 服药前1 h至服药后0.5 h内不应进食, 尤禁牛奶, 忌与制酸剂同服;还能引起子宫收缩, 孕妇禁用。

3.4 上腹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腹痛部位, 性质, 时间并记录, 观察是否有规律性。向患者解释诱发腹痛的原因, 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嘱患者卧床休息, 为患者创造舒适良好的休息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保持患者良好的精神状态。指导患者进流质饮食, 中和胃酸, 减轻疼痛, 如牛奶, 豆浆等。平时进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 以免加重或诱发腹痛。遵医嘱应用解痉、制酸剂, 如雷尼替丁、1%普鲁卡因100 ml加链霉素2 g口服, 3次/d, 每次10 ml, 以减少胃酸分泌, 减轻炎性水肿, 缓解患者腹痛症状。

3.5 心理护理

患者对自身疾病反复发作失去信心。缺乏疾病的知识向患者解释胃镜检查的意义, 方法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要求, 解除顾虑。指导患者密切配合, 避免精神紧张, 告诉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恶心、腹胀等不适感觉。加强与患者沟通, 鼓励患者提出有关疾病的问题, 向患者解释发病的原因, 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 消除患者的顾虑。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消除焦虑, 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 如精神放松, 转移注意力。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组织患者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讨论

溃疡病患者应科学地安排好作息、锻炼、饮食, 劳逸结合, 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戒烟、酒, 忌食酸辣、生冷、油煎油炸食物及浓茶、咖啡等, 避免过饥过饱。发作期间应少量多餐, 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 待疼痛缓解、症状好转后再由半流过渡到正常饮食。气温骤变时要注意保暖。溃疡病治疗要达到一定疗效, 必须坚持一定的疗程, 为了预防复发, 许多学者还主张当溃疡初治愈后继续给药作维持治疗。护士应向患者说明用药的意义、方法, 并作定期检查, 以使患者配合。此外, 要告戒患者慎用皮质激素及解热镇痛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在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07.

上一篇:电视新闻故事化下一篇:发动机转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