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2024-06-01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共10篇)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1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由溃疡侵蚀血管导致破裂出血[1]。长期消化道溃疡患者未进行系统治疗时,溃疡逐渐增大,一旦大血管破裂出血极易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笔者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30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60例,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各30例。兰索拉唑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7~65岁,平均(41.5±3.6)岁,奥美拉唑组,男24例,女6例,年龄25~69岁,平均(42.7±3.1)岁;全部患者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兰索拉唑组:将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溶解于5m L注射用水,再使用100m L生理盐水进一步稀释后,使用装有过滤装置的输液器静滴至少30min,每日1次,7d1个疗程。(2)奥美拉唑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mg用10m L专用溶剂溶解,然后将溶解后的药液加入100m L生理盐水稀释,静滴至少30min,每日2次,7d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面愈合、大便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溃疡面基本消失、大便转黄;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溃疡面缩小、大便微有血色;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溃疡面未见缩小或病情加重[2]。

1.4 观察指标

治疗一个疗程后评价患者疗效,治疗中观察记录患者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注:与奥美拉唑组比较,*P>0.0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均有效,见表1。

2.2 2组止血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比较

兰索拉唑组止血时间及上腹痛消失时间均略短与奥美拉唑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2组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口干,均不影响治疗,停药后恢复正常,兰索拉唑组出现1例皮疹,未经过特殊治疗,1周后消失。2组均为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胃酸是导致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因此抑酸治疗是消化道溃疡主要的治疗方法。奥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消化道溃疡药物,属于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抑酸能力强大,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兰索拉唑是在奥美拉唑钠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溃疡治疗后的又一突破性发现,是一种较新的性能较强的质子泵抑制剂,它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去,以致胃液中胃酸量大为减少,相对于其它质子泵抑制剂,其抑酸作用更快、更强、更持久。并且,兰索拉唑及其代谢物对Hp也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适合于临床使用。

本文2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2组疗效、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不良反映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陈穗,洪文扬,李秋泉.奥曲肽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9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1,11(4):56~57.

[2]尚爱民.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28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7):1987~1988.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2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手术前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2-02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常表现剧烈腹痛、黑便、便血等症,临床常给予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后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顺利开展手术,及促进患者早期康复[1]。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38.6±2.3)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和胃镜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复合溃疡4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体位护理 患者入院后,采取头足抬高20°体位,以保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供血,预防器官缺氧,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避免误吸造成窒息。

1.2.1.2 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瞳孔、神志等,若患者主诉头晕、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暴躁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休克迹象,若有休克表征应及早发现判断,通知并协助医生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病情恶化。

1.2.1.3 出血量观察 严密观察并测量患者出血量,若出血量>5ml时,大便试验检查呈阳性;>60ml者有大便呈黑色;>300ml者有黑便或呕血症状;500-1000ml者表现脉搏加快、心悸等循环代偿症状;>1000ml者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1.2.1.4 实验室监测 加强患者实验室监测护理,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电解质等,其中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可判断出血程度,一般早期出血,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善,待后期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开始下降,因此需持续性动态监测。

1.2.1.5 心理护理 患者因见呕血、黑便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负性心理,同时也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担心。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并通过简单易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并让其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此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消除恐惧不安心理,并讲解手术配合要点,争取患者的配合。

1.2.1.6 术前其他准备 为患者采血配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输血输液,并做好备皮、置胃管和尿管等,为及早开展手术治疗做好前提准备。

1.2.2 术后护理

1.2.2.1 体位护理 待患者术毕送至病房后,及时了解麻醉剂手术方式,并妥善固定引流管、氧气管、输液管等管道,对全麻患者去枕保持患者平卧6h,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预防舌下坠,待血压平稳后方可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减轻切口张力,促进呼吸通畅,预防膈下脓肿。

1.2.2.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隔30min监测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若出血量较多或术前有休克的患者,应每隔15min测量一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每1h监测一次。监测期间,预防静脉通道弯折、脱落,及早恢复血容量,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监测体温时,一般在37-38.5℃,无腹部症状,可给予物理降温。

1.2.2.3 胃肠减压护理 ①严密观察胃管24h引流的色、质、量,术后多为陈旧性血液,待术后24h后转为草绿色胃液;②持续胃肠减压,促进减少胃内积气、积液,促进吻合口吻合,降低腹胀、吻合口梗阻并发症发生;③预防胃管堵塞,若堵塞查明原因,并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疏通胃管管道。

1.2.2.4 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给予静脉补液,待术后72h胃肠恢复蠕动后,给予少量饮水,待无不良反应后,给予牛奶、蛋汤等流食,每次100ml,4-8次/d,并减少输液量。待给流食无呕吐、腹胀后,逐渐过渡到米粥、面条等半流食,2-3周后无异常,可给予易消化的普食,切忌生冷刺激饮食。

2 结 果

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治愈27例(96.43%),死亡1例(3.57%),死因失血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3例,分别为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梗阻1例。

3 讨 论

对于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控制溃疡出血,为进一步提高手术预后质量,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监测,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之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手术治疗;术后在加强常规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应做好胃肠减压、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以此提高手术治疗质量[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愈27例(96.43%),死亡1例(3.57%),术后并发症3例,占11.11%。结果提示,加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开展,保障手术预后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金英,郑喜春.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36例的急救及术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5(12):158-160.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HP感染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 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26例, 年龄28~54岁, 平均年龄 (35.8±1.2) 岁, 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和HP感染检查证实均属HP感染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胃镜检查结果见表1。患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黑便和呕血, 可伴其他如乏力、头晕、胸闷、腹痛等症, 临床排除严重脏器官疾病患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31例,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本次采取对照性试验研究, 将选取的6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 对照组31例单用奥美拉唑治疗, 观察组31例在给与奥美拉唑治疗后加用阿莫西林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静滴融于100m L生理盐水的奥美拉唑粉针剂80mg, 控制滴速保证在12min内滴完。对照组患者单独口服奥美拉唑20mg, 1次/天, 14d为1疗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 1次/天, 同时加服0.5g阿莫西林, 3次/天, 14d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不服用其他药物。

1.4 疗效评价标准[2]

止血疗效评定:显效:患者治疗1d内停止呕血, 休克症状得到改善, 2d内黑便停止;有效:患者治疗2d内停止呕血, 3d内黑便停止;无效:治疗3d后仍出现呕血和黑便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溃疡愈合判定标准:愈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溃疡灶由活动期变成疤痕期;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溃疡面减小超过50%;无效:患者症状基本不发生变化, 溃疡面减小不足50%。

HP检测:取溃疡周围黏膜组织两块, 一块进行常规Giemsa染色, 一块进行尿激酶检查。两种检测结果均呈阴性表示彻底转阴。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采用SPSSl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100%, 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3.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的溃疡愈合率和HP转阴率均要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不良反应, 1例出现皮肤瘙痒, 另2例轻度恶心, 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两组的止血疗效比较情况见表2, 两组的溃疡愈合率和HP转阴率比较见表3。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HP感染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3]表明胃酸和HP对抗生素的效果影响较大, 减少胃内酸液的分泌, 可以使抗生素作用得到更好的释放。观察组病例应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止血有效率高达100%, 溃疡愈合率和转阴率分别达到90.32%和87.10%。奥美拉唑作为抑酸剂效果明显, 大大减少了胃酸的分泌量, 同时它还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通过阻滞质子泵是胃内的酸性物质减少, 抑酸效果十分明显。然后加用阿莫西林类抗生素药物治疗, 大大提升了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起到了更好的HP杀灭效果。

注: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 χ2=3.28, P<0.05

注:两组的溃疡愈合率和HP转阴率差异明显, P<0.05

综上所述, 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HP感染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明显, 止血疗效明显, 联合使用增强了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HP感染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儿受治的62例HP感染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将其平均分成两组, 对照组31例单用奥美拉唑治疗, 观察组31例在给与奥美拉唑治疗后加用阿莫西林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100%, 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3.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的溃疡愈合率和HP转阴率均要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不良反应, 经调理后消失, 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结论 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HP感染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明显, 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HP感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参考文献

[1]区卫林, 尹合坤, 李启祥.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埃索美拉唑针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1, 17 (2) :224-225.

[2]丁科枫.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4) :418-419.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4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护理干预;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26-02

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等所致[1-2]。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3]。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8-69岁,平均(41.5±5.8)岁。患者出血量为90-750ml。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与出血量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予以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表如下:

住院第1天: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科室人员、病房环境、设施、设备;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做好护理记录;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情况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住院第2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情况等。患者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防治感染等。患者因为与对疾病缺乏了解,担忧预后,往往具有恐惧、焦虑的心理,因此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住院第3-5天: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完成护理记录。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进食半流质食物,少食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忌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逐渐减少进餐次数,增加每次进餐量,直至恢复正常饮食。继续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同时在输液中加入抗生素控制感染。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尿量。保证患者的休息。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促进术后恢复,防止肠粘连。

住院第5天:协同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完成护理记录。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嘱咐注意劳逸结合,戒烟、酒,合理饮食,合理用药。定期门诊随访。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所有患者均随访一年,记录一年内溃疡愈合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内观察组有25例患者溃疡愈合,对照组为8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并发症人数愈合

观察组295.5±2.1025

对照组298.6±3.238

3 讨 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因为溃疡基底部血管被侵蚀破裂所引起。多数为动脉出血,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失血的量和速度[4]。患者呕血与便血常同时存在,呕血前患者常感觉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随即大量吐血。若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口渴、脉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患者查体时上腹部可有轻微压痛,轻度腹胀,有肠鸣音。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护理,首先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禁食、胃肠减压,維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防治感染等。患者大量呕血或便血后,情绪高度紧张,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镇定,避免慌乱,保持病室内安静,并防止对患者有任何不良的语言刺激[5]。当病情好转时,及时告诉患者,以安定情绪。烦躁不安者,应给适量的镇静药,并安置床档,以防坠床。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每15-30分测量1次。如出血较多,应随时测量。患者呕血时,应让患者头歪向一侧,床头放置肾形弯盘或床旁放置痰盂,防止血液溅在被服及地面上。以便血为主的患者,肛门括约肌控制不良,血便常污染被服。要及时擦洗,保持局部干燥。患者便血或呕血后,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出冷汗、肢端发凉等,要及时通知医生,立即输血[6]。

临床路径护理是护理工作新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外提出的一种诊疗护理新模式,它通过个性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诊疗护理方案,兼顾效益—成本,达到预期的诊疗护理效果。本研究显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唐建姣.护理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3(4):16.

[2] 董立国,蒲永东,朱志东.228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6):26.

[3] 张建霞.护理宣教干预消化道溃疡治疗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14):1972.

[4] Wilhelmsen I,Berstad A.Reduced relapse rate in duodenal ulcer disease leads to normal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twelve-year follow-up [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4,39(8):717-721.

[5] 张连荣.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3):216.

胃溃疡并出血的护理干预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有明显反复发作的胃溃疡病史, 出血前及出血后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无肝硬化、慢性肾衰及血液病史。男32例, 女8例;年龄最大52岁, 最小23岁, 平均41岁。呕血伴便血人数28例, 少量黑便者12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42岁, 以呕吐暗红色液体及排黑便10 h入院。入院时, 血压70/40 mm Hg, 脉搏110次/min, 神志清楚, 面色苍白, 四肢发凉, 根据病史初步诊断为胃溃疡并出血, 立即安置患者取平卧位, 给予补液、抗休克、纠酸、输血、静脉滴注止血药物等治疗, 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进行插胃管, 从胃管内注入凝血酶6 h后血压上升至100/60 mm Hg, 从胃管内抽出少量咖啡色液体, 5 d后大便颜色转为正常,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住院11 d, 未发生再次出血。

3 护理要点

3.1 严密观察出血先兆

出血前, 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 剧烈上腹疼痛突然缓解、恶心、出冷汗等先兆, 个别患者可有全身皮肤瘙痒, 背及手、足心发热等。

3.2 准确判断出血程度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的变化, 呕血及黑便的量、性质、次数。如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提示失血量在600~1000 ml, 脉搏超过120次/min提示失血量在1000 ml以上, 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一般失血400 ml。血红蛋白下降1g/L, 短时间内多次呕血及黑便, 则出血量较大。

3.3 对单纯黑便量小者所采取的措施

给予维生素k1 10 mg静脉推注, 3次/d, 雷尼替丁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 2次/d, 止血敏2 g加入静脉点滴, 1次/d, 去甲肾上腺素8 mg+冷盐水40 ml口服q6 h, 进食少量无刺激冷流质饮食, 以服药后2 h进食为宜。

3.4 对呕血者所采取的措施

立即平卧,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配血, 在全身用药的同时插置胃管。选用柔软硅胶管, 操作者动作熟练轻柔。用凝血酶2000U+生理盐水10 ml (温度33℃~37℃) , 溶解后从胃管注入, 夹管30 min, 帮助患者轻轻转变体位, 每2 h灌注1次。每次灌注前应抽出胃内积液积血, 并用0.5%~2.5%的冰碳酸氢钠反复洗胃。

3.5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选择大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 以备快速补液、输血、输液开始宜快, 应在1~3 h内补充丢失量的1/3~1/4。

3.6 出血停止的判断

呕血停止黑便次数明显减少, 肠鸣音不亢进, 血压平稳, 血红蛋白稳中有升, 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从胃管抽出清亮胃液或淡黄色胃液。

3.7 心理护理

患者见到呕血及黑便往往会产生紧张不安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熟练进行各项操作的同时, 要关心患者疾苦, 用安慰、体贴、鼓励性语言向患者做耐心解释、疏导、清除病室内一切血迹, 使患者产生安全和信赖感, 从而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3.8 加强饮食管理

对少量便血者给予冷牛奶、冷豆浆等碱性流质食物。对明显出血者应禁食, 病情稳定, 出血停止, 先给予鸡汤、鱼汤、精肉骨头汤加豆粉、鸡蛋、葡萄糖等配合而成的流质饮食, 每次量不超过300 ml, 间歇2~3小时一次, 饮食温度37℃~40℃, 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宜, 少量多餐, 不吃生、硬、酸、油炸、含粗纤维多、带刺的食物。

4 结果

40例胃溃疡并出血患者在住院一周内全部达到止血目的, 住院期间未发生再次出血。

5 护理体会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98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38例,年龄24~76岁,平均(38.2±4.2)岁。将该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路径

每位患者均配备责任护士,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每天进行不少于半个小时的护理干预。干预的内容为:经常巡视病房,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并据此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宣讲良好心态对救治效果的影响,通过鼓励、暗示等方法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及安全性,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通过过硬的护理操作赢得患者的信任;重视与患者家属的交流,通过家属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向其家属灌输正确的护理常识和注意事项,使其正确照顾患者并积极督促患者配合治疗。通过图片、讲座、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消除或减少诱因,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评价指标

通过观察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生并发症的人数以及随访过程中一年内溃疡愈合的患者数,评价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护理过程中的效果。

1.4 随访

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随访内容为:对照组患者由医院信息科专门回访人员对患者不定期的电话回访,实验组由所管床的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以后每隔3个月回访一次。内容为: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情绪、用药等情况,及时记录回访信息。病情痊愈以复查胃镜示溃疡形成白色瘢痕。98名患者均参与随访,2名患者因变更住址而失访,随访率为97.96%。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0.05说明有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随访过程中,共有42名患者在一年内溃疡愈合,其中实验组33例,对照组9例,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的主观因素以及依从性在溃疡的发生以及愈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一种身心疾病,其病因既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吸烟、急性应激、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及遗传等客观因素,也包括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等主观因素。常规护理偏重对客观病因的治疗,护理干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对患者心理精神等主观病因的纠正,真正、彻底从病因上治疗该病。通过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患者有心理诱发因素,如沉重的学习、生活压力,生活受挫,家庭生活不和谐或是遭受变故,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且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这些心理精神因素可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十二指肠黏膜缺血、缺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液分泌不足,致使黏膜被破坏。同时,心理因素也是溃疡复发的重要原因[3]。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帮助其调节情绪对该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接触,分析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结,向患者讲明主观因素在该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教授患者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如适当的体育锻炼、听音乐、看书等。通过护理干预,绝大部分患者意识到不良情绪对该病的影响并积极调节情绪,对于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有显著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需服药4~6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不少患者经过一定的治疗,自觉症状好转便急于出院并擅自停药,也有的患者盲目乐观,将医护人员的嘱咐抛到脑后,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或是抽烟、饮酒[4,5],不利于该病早期、彻底愈合,致使部分患者反复因溃疡出血来医院就诊,增加了患者的精神、经济负担。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我们主动向患者讲解该病发生、发展、愈合的过程以及影响溃疡愈合的因素,帮助患者了解该病并充分认识到坚持长期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利于溃疡的彻底愈合。在随访过程中,我们利用电话、信函等手段,敦促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行胃镜复查,对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病因复杂,复发率高,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从生理、心理、近期、远期多方面综合治疗该病,在该病的护理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科近1年9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溃疡愈合情况较好,两组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极大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丛性,促进疾病的痊愈。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常文.930例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腹部疾病杂志,2001,1(6):503-504.

[2]董立国,蒲永东,朱志东.228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6):26.

[3]Wilhelmsen I,Berstad A.Reduced relap se rate in duodenal ulcer disease leads to normalization of p sychologicaldistress:twelve-year follow-up[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4,39(8):717-721.

[4]刘庆春,张鸣青,王爱民,等.消化性溃疡2981例胃镜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3):43-44.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7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85岁, 因“突发上腹部疼痛5 h”于2013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主诉5 h前突发上腹部疼痛, 呈持续性痛, 并向全腹扩散, 伴恶心、呕吐, 为胃内容物, 腹痛持续不缓解。入院时体温 (T) 36.9℃, 脉搏 (P) 66次/min, 呼吸 (R) 19次/min, 血压 (BP) 115/72 mm Hg。既往患脑梗死病2年, 前列腺增生5年, 无手术史。腹平片提示双侧膈下游离气体。以“腹痛待诊:空腔脏器穿孔伴弥散性腹膜炎”诊断收住入院。入院后给予半卧位, 禁饮食, 心电监护, 吸氧, 胃肠减压, 建立静脉通路,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准备行手术治疗。查体:腹平坦, 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全腹均有压痛, 以中上腹压痛为著, 全腹腹肌紧张, 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弱, 未闻及气过水声。心电图回报:异位心律, 心房颤动, 标肢导低电压。胸片回报:右侧胸膜腔积液伴胸膜肥厚, 考虑肺底积液, 双膈下游离气体。胸腔穿刺抽出1 000 m L淡黄色、清亮胸腔积液, 鼓励主动咳嗽咳痰。B超提示:动脉硬化心血管改变;室间隔及左室下壁运动幅度及收缩期增厚率减低, 考虑为心肌缺血所致, 二尖瓣返流少量。主动脉瓣返流;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血气报告:呼吸性碱中毒, Ⅰ型呼吸衰竭, 低血钠, 低血钙, 高血氧。胸腹水常规:未见细菌。手术指征明确, 于2013年10月24日急诊在全麻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 腹腔清理术。术后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 持续胃肠减压, 止血, 抗感染, 抑酸, 支持补液治疗。病情恢复顺利, 于2013年11月15日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 发病急, 痛苦大, 病情危重, 须迅速救治, 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急躁甚至绝望心理[3], 对手术成功与否持怀疑态度。护士要取信于患者及家属, 服务主动热情, 态度要温和, 生活上要多关心, 要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 介绍手术的目的、效果及安全性, 从而消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 使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快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4]。本例患者为老年患者, 意识清, 表情痛苦, 对疾病知识了解有限, 术后且处于呼吸机辅助呼吸状态, 加上周围仪器报警声的刺激及医务人员较多, 使患者感到孤独、紧张、焦虑及恐惧。针对这一情况, 护士在做各种治疗及操作时, 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并介绍此病成功治疗的实例,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除患者的忧虑。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 多进行非语言沟通, 包括书面沟通、微笑、抚摸及提供写字板等, 了解患者需求, 促进情感交流, 并消除患者恐惧情绪。如患者疼痛不适, 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 进行药物治疗, 减轻其不适。

2.2 病情观察

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腹部体征的变化, 每15 min~30 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 注意观察患者腹痛范围是否加大及呼吸情况等, 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每15 min~30 min测量血压、呼吸、脉搏1次, 至意识清醒, 病情平稳后, 改为每1次/h, 测体温4次/d, 同时观察患者意识, 体温, 尿量, 切口渗血、渗液和引流液情况等, 并做好记录。如出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对症处理。

2.3 人工气道护理

(1) 畅通气道。通过包括听诊呼吸音, 了解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是否增加;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 (PCV) 时潮气量 (VT) 是否减少;是否能进行有效咳嗽, 气道内可否见到分泌物等各项指标, 及时评估呼吸道内是否有分泌物, 给予人工呼吸道清理。吸痰前启动呼吸机纯氧呼吸键, 预防低氧血症;吸痰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的吸痰管大小适宜, 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 s,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除吸痰外, 联合应用物理疗法, 如胸部叩击、震颤、体位引流等, 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2) 气管湿化。采用温控加热湿化器, 使近端气管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 相对湿度100%, 以防气管黏膜干燥, 减少溃疡的发生, 维持纤毛正常功能, 保持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气管分泌物排出。

2.4 卧位护理

术后一般先取平卧位, 待患者血压平稳后给予低半卧位, 以保持腹肌松弛, 减轻腹部切口张力, 减轻疼痛, 也有利于呼吸和循环[5]。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变化, 以免发生意外。

2.5 肺部护理

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首要措施。确保排痰通畅又是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 督促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 腹式呼吸, 并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嘱患者在咳嗽时取半卧位, 身体微前倾, 双手环抱枕头或家属协助用双手压住患者伤口处, 指导患者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后, 深吸气末屏气, 然后缩唇, 缓慢呼气, 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 s~5 s, 身体前倾, 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 使痰液咳出。如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黏稠, 可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氨茶碱、抗生素等药物行超声雾化, 以达到稀释痰液, 抗感染, 解痉的目的。

2.6 预防压疮的护理

本例患者为老年患者, 病情恢复慢且卧床时间较长, 定时翻身是缓解局部受压的主要预防措施, 一般间隔2 h1次, 或根据局部受压情况调整翻身的时间间隔。保持床单位整洁, 干燥, 平整, 无渣屑;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增加皮肤的抗摩擦能力;翻身及移动患者时动作轻柔, 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减少摩擦[6]。

2.7 引流管的护理

该患者术后留置有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 护理时须注意: (1) 妥善固定并准确标记各引流管, 避免脱出, 一旦脱出后不可自行插入。 (2) 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受压、扭曲、折叠等, 可经常挤捏各引流管以防堵塞;若堵塞, 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试冲洗引流管。 (3)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色、量等。此外留置胃管可起到胃肠减压的作用, 以减轻胃肠道张力, 促进吻合口愈合。护理时应注意:胃管接负压吸引装置, 避免压力过大损伤胃黏膜, 术后24 h内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液体, 若有较多鲜血, 应及时联系医生并配合处理;术后胃肠减压量减少, 肠蠕动恢复, 肛门排气后, 可拔除胃管。

2.8 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后当日可饮少量水或米汤;如无不适, 第2天进半量流质饮食, 每次50~80 m L;第3天进全量流食, 每次100~150 m L;进食后无不适, 第4天可进半流质饮食。食物宜温、软、易消化, 少量多餐, 开始时每日5~6餐, 逐渐减少进餐次数并增加每次进餐量, 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

参考文献

[1]邓嘉, 李晓敏, 莫焱, 等.健康教育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20 (5) :69-70.

[2]范巧玲.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11 (9) :90-91.

[3]杨梅, 恒灵芝, 武建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出血和狭窄EPCV术的护理173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20-21.

[4]邹文俊, 张磊.肺癌病人手术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 2006, 5 (3) :300.

[5]柯福珍.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感染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4) :30.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孝感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1.1岁;出血量100~700 m L, 平均400.27 m L;其中47例有胃溃疡病史。

1.2 方法

两组均行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病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若出现头晕、心悸、四肢乏力等休克前兆, 及时处理;若发生休克及时遵医嘱输血、输液, 并加强对重症患者监护。 (2) 生活护理:协助患者翻身, 确保其被褥清洁, 以免出现压疮或感染;告诫患者禁食, 期间吸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消化液分泌, 并记录胃液颜色与性状;以冷盐水多次清洗胃液及胃内血块直至洗净, 必要时以含去甲肾上腺素的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 再观察便血情况。 (3) 心理干预:耐心与患者沟通, 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针对其心理问题积极疏导, 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健康宣教: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册, 面对面解答患者疑惑。 (5) 饮食习惯指导:告诫患者禁食刺激性饮食, 并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3 疗效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况, 两表均采取1-4分四级评分:SAS自评量表<50分无焦虑, 50~59分轻度焦虑, 60~69分中度焦虑, >70分重度焦虑;SDS自评量表<53分无抑郁, 53~62分轻度抑郁, 63~72分中度抑郁, >72分重度抑郁。同时记录护理后患者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

护理前患者SAS和SDS评分为 (65.28±3.72) 和 (67.46±4.18) ;护理后分别为 (46.35±3.26) 和 (48.56±4.06) , 护理后值均低于护理前 (P<0.05) , 如表1。

a为与护理前比较P<0.05。

2.2 患者出血情况

护理后60例患者中58 (96.67%) 例无出血, 2 (3.33%) 例出血量为 (28.36±2.58) m L, 较护理前出血量明显减少 (P<0.05) 。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的结果, 患者心理波动较大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需在科学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 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减轻患者病痛[4]。本研究选定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 均行护理干预, 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护理干预从患者实际病情、心理状态、家庭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出现的生理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因此可加强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经研究可得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和护理后出血情况, 其中分析前者可知, 护理后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这表明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提高治疗配合度。护理干预一方面通过以患者易于接受的语气行心理疏导, 降低患者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健康宣教等, 使患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5]。同时, 分析后者可知, 护理后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护理前, 这表明护理干预可使大部分患者出血停止, 并有效缓解呕血、贫血、休克、柏油样便等症状。分析原因主要是护理干预通过对症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 使患处所受刺激减轻, 降低了因过度刺激造成二次出血的可能性, 从而促进症状的改善[6]。本研究由于受样本量等因素制约, 未对护理干预对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负性情绪, 促进其治疗后康复。

摘要:目的:探究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均予以护理干预, 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oale, 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出血量明显少于护理前 (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负性情绪, 促进其治疗后康复。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护理干预,效果,SAS评分,SDS评分

参考文献

[1]李晓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0) :75-76.

[2]Quan S, Frolkis A, Milne K, Molodecky N, et al.Upper-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secondary to peptic ulcer disease:Incidence and outcom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 20 (46) :68-77.

[3]陶选彩.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1) :18-19.

[4]李亚雪.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5) :95-96.

[5]李巧香, 原天香.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2) :21-22.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9

【摘要】 目的 对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68例,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 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行大部切除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均已痊愈出院, 其总有效率高达100.00%, 且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 予以大部切除术治疗, 不仅能提升治愈率, 还可最大程度挽救机体生命, 对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55-01

本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了6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予以常规对症治疗与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 男女比例为10:7;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61±2.15)岁。其中, 25例胃溃疡, 43例十二指肠溃疡, 17例混合型溃疡。临床症状:26例出现呕血症状, 42例出现黑便症状。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4例, 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对比性。

1. 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 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行大部切除术治疗, 具体治疗对策如下:①术前给予患者补充血容量及吸氧,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确定手术时间。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需予以急诊手术, 若患者相对较缓, 则可予以择期手术。②给予所有患者全麻, 切开其胃窦的前壁之后, 仔细查看胃、十二指肠, 并清除机体胃中的所有淤血。待淤血清除完毕之后, 即可对胃窦切口进行缝合处理。在处理残端时, 以开放式手段作为主要形式, 待残端处理完毕之后, 即可实施大部切除术。③确保胃管置入胃中, 并在残端的周围放置引流管。如果术前未对患者实施内镜定位, 其出血部位往往无法直接确定, 则需直接切开患者的胃窦前壁进行探查。④手术完成后, 给予患者禁食的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胃肠减压等措施, 待其肠胃功能已完全恢复正常后, 即可拔除胃管, 并给予患者正常进食。

1. 3 疗效评定标准 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已完全消失, 止血十分成功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已有明显改善, 且出血量已明显降低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 且出血情况仍然非常严重则为无效[1]。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100.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35%。且实验组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而对照组有7例(20.59%)并发症病例,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基础性病症, 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不利影响。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即指十二指肠、胃部发生急性、溃疡性疾病, 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等特征[2]。十二指肠溃疡极易出现出血等情况, 表现出血压低、呕吐、黑便等临床症状, 而如果机体未得到及时治疗, 轻则影响其正常生活, 严重的会导致休克症状的发生, 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必须予以患者及时治疗。

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保守治疗, 尽管该治疗方式可降低患者出血量, 但如果患者的出血量偏大, 其效果并不显著, 难以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此情况之下, 许多医师选择大部切除术作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主要手段。该手术方式除了能够彻底切除溃疡病灶之外, 还能够达到最佳止血效果, 因此临床疗效显著。但是, 必须强调的是, 并非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都适宜大部切除术治疗, 只有患者符合相关手术指征, 才能采取该手术进行治疗, 而具体手术指征包括以下几种:①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②出血情况无法控制, 已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③尽管近期未出现出血症状, 但仍然潜伏着大出血的威胁;④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穿孔等症状[3]。

作者将6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予以常规对症治疗与大部切除术治疗。采取大部切除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 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以大部切除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同时还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浩.开腹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对比分析.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0(9):135-138.

[2] 桑安民.单纯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3):354-355.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篇10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均为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男性55例, 女性35例, 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其中l5例住院期间再出血。根据胃镜检查和症状确诊, 其中有1例发生2次再出血, 1例发生1次再出血, 15例均为男性, 年龄30~50岁10例, 50~70岁5例。

1.2 导致再出血的原因

饮食不当5例, 不当饮食为吃油炸食物、暴食、喝洋参肉汤;受气候影响受凉5例;活动性再出血3例, 无明显诱因2例。

1.3 不同原因导致再出血及预后情况

受气候因素受凉5例, 出血量均小于1 000ml;饮食不当致再出血5例, 出血量大于1 000ml;活动性再出血3例, 出血量大于1 000ml;无明显诱因出血量小于1 000ml。其中2例病人生命征平稳后转外科手术治疗, 13例病人经治疗及预防护理后无再出血, 康复出院。

2预防性护理

2.1 合理饮食, 预防再出血

指导病人正确饮食, 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时期给予饮食指导。对急性大出血病人应禁食。对少量出血、无明显活动出血者, 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 这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尤为重要, 因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 促进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 如米汤、菜汤、稀粥直至软食, 但应注意饮食的温度, 因过热食物会引起血管扩张易致再出血。少量多餐, 病情稳定时让病人及家属掌握哪些食物易再出血, 如油炸食物、坚硬水果、醋、辣椒、蒜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严禁饮用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酒等。平时饮食定时进餐, 避免过饥过饱, 避免粗糙食物。本组病例15例, 再出血5例与饮食不当有关, 且出血量较大。其中有1例病人已经治愈, 因当晚喝了一碗洋参肉汤后出现了大出血, 后经抢救, 生命体征才趋于平稳。因此加强病人饮食知识宣教, 帮助他们掌握疾病饮食的有关知识, 对预防性再出血尤为重要。

2.2 注意休息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重者绝对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可将下肢略抬高, 以保证脑部供血。呕血时头偏向一侧, 避免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运。出血停止1周后可在床上或床边进行活动, 以后根据疾病恢复情况增加活动量和范围。可在病区内或走廊散步, 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切忌突然剧烈活动或感到疲劳。医护人员一方面要告知病人合理休息能够促进疾病恢复, 另一方面要指导病人在什么时候可进行活动。

2.3 病室环境

保持病房安全、舒适, 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流通, 保持床铺干净、平整, 指导病人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以防受凉发生再出血。本组中有5例因气候变化不适应而发生再出血。

2.4 采取多种形式耐心宣教

病人长期饮食受控制, 对本疾病因认识不够, 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 往往对护士的饮食教育认为夸大其词, 造成随意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而造成再出血。有的病人出血刚停止, 护士嘱其卧床休息, 病人觉得自己的病已经好了, 便随意起来活动, 结果导致再出血。本组15例均为男性且大多数中年人、老年人, 其中工人8例。因此在护理工作中,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指导和监督。如开病员座谈会、图片教育、请病人现身说教。给病人治疗和护理时可抓住机会进行指导教育。多次宣传有关疾病病因和知识讲解或跟病人交谈, 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认识疾病, 克服生理上的障碍, 提高自己生活质量。

2.5 加强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精神状态、脉搏血压变化, 并注意观察病人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如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脉搏加速、皮肤湿冷, 提示机体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有出血先兆, 应及时报告医生, 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补充血容量, 合理应用止血剂、备血等处理。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及性状, 准确记录出入量, 必要时留置尿管, 定时测量每4h的尿量。定期复查血红蛋白, 监测血尿素氮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

2.6 心理疏导

病人再次出血时往往出现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要根据病人不同情绪、不同年龄进行疏导, 介绍疾病与情绪的关系, 待病人出血停止、病情相对稳定时, 合理安排他们的娱乐活动, 组织他们听音乐、看报、下棋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使病人保持良好情绪, 及时配合治疗。

2.7 出院指导

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本疾病的基本知识, 以减少自发出血的危险。告知病人遵从医嘱, 不要滥用处方以外的药物。注意饮食合理, 同时教会病人自我护理和保健, 使之减少再出血的危险, 从而使病人的身体状况维持在最好的健康水平。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治疗上虽然重要, 但预防性护理更重要。通过预防性护理后可以减少病人再次出血, 提高治愈率。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收集9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 其中有15例住院期再出血, 对发病原因进行讨论, 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性护理, 这对减轻病人痛苦、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结果:15例病人因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 无出血现象, 治愈效果提高。结论:只要掌握病人发病原因,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判断、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 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再出血,预防性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全珍, 徐晓路.现代老年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100-105.

上一篇:传输监测下一篇:新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