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共11篇)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1
2008年1~12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脑出血患者54例, 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5例, 女9例;年龄41~84岁, 平均62.8岁。其中壳核-外囊出血24例, 丘脑内囊出血8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 硬膜外血肿5例, 硬膜下血肿4例, 脑桥出血4例, 小脑出血2例, 大面积脑叶出血2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5例, 行气管切开1例。
1.2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准确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鼻饲食谱和鼻饲方案, 并且有依据地适时调整, 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加强鼻饲的观察、评估及护理, 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的摄入以支持机体的消耗和康复的需要。
1.3结果
本组存活42例, 存活率75.86%;死亡12例, 7例为脑疝, 4例为器官功能衰竭, 1例为严重肺部感染。
2鼻饲的护理
2.1一般护理
人体是一个整体, 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注重患者的每个方面。因此, 护士需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病情观察及体位护理、皮肤护理、气道护理、口腔护理、二便护理、睡眠护理等一般护理。
2.2专科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 医生下达医嘱只有鼻饲、禁食水、胃肠减压等, 而观察和执行此类医嘱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护理水平的高低, 所以此时专科鼻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2.1评估患者
准确而及时的评估患者是决定鼻饲效果的关键。评估患者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鼻饲时机和鼻饲方案。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发病48h内应予禁食, 此后若无上消化道出血可予以鼻饲流食。若患者无恶心呕吐症状因吞咽障碍而无法由口进食, 也应鼻饲进食[1]。当意识转为清醒、咳嗽反射良好、能吞咽时可拔除胃管, 经口进食。由于重症脑出血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且并发症较多, 因此病情往往在急性应激与好转之间反复。护理中我们可以通过患者对疾病的反应及其各种监测数据的变化、意识及精神状态变化、生命体征变化、残余胃液情况来初步判断。脑出血患者初期多有颅内压急剧增高的表现, 可见痛苦表情, 剧烈头痛、反复呕吐, 此时宜30min回抽胃液, 观察胃液性状及残余量。意识状态迅速恶化时要首先排除再次脑出血, 明确病情后方可考虑鼻饲。血压过高 (超过200/110mmHg) 或体温过高 (>39℃) 、血糖过高多提示全身应激反应严重。在这几种情况下均不适宜鼻饲。排除以上几种情况后可以谨慎地开始鼻饲。因为,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身体对食物的反应不同、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不同, 所以, 要制定特异性的鼻饲食谱, 并且及时修订。这些全部都应在正确及时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评估患者还包括对鼻饲效果的评估, 以反馈性的调整鼻饲, 在不间断的评估———鼻饲———再评估———再鼻饲的过程中完成整个鼻饲。
2.2.2患者的安置
安置患者于舒适的卧位, 调节适宜的光线和音量,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温湿度适宜。体位安置:鼻饲前至鼻饲后15~30min头部抬高45°并减少活动, 脑室引流者头部抬高15~30°为宜, 按要求进行翻身拍背和局部按摩, 并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增加舒适度。
2.2.3鼻饲液的选择
患者每餐鼻饲液种类和量都应根据病情和对食物的反应来调整。患者在正确安置好胃管后首先评估其胃液的性质 (包括颜色、酸碱度、延展性) 和胃内的残余量, 当胃内残余量大于100mL时应暂停鼻饲。1h后再次评估, 同时结合颅压变化, 生命体征及有无恶性呕吐、烦躁等表现, 如单纯胃残余量大于100mL, 小于200mL, 可给予50mL含电解质温水鼻饲;如残余量大于200mL, 或者颅压过高均应暂停鼻饲。如抽出大量咖啡色胃液时, 应立即对症治疗, 抽出积血, 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并每2h评估一次, 如出血停止可开始鼻饲;如抽出少量或浅色咖啡色胃液, 也应对症治疗, 同时减少减稀鼻饲液, 并注意胃液变化。如胃残余液过于粘稠 (即延展性过长) 也是胃肠功能减弱的反映, 需适当减少鼻饲量。一般来说胃酸过多可提高鼻饲液中氯化钠含量, 胃酸过少反映胃肠功能减弱, 应减少鼻饲量。脑出血急性期给予清热化痰, 温散淤血的清淡饮食;恢复期给予清热养阴, 健脾和胃为主, 忌食高脂不易消化之食物。
2.2.4鼻饲方法
每次开始鼻饲时均应从20mL温水开始, 从少到多, 从稀到稠, 逐渐过度, 一般在24~48h后达到身体需要量,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温度在38~40℃, 不宜过低, 鼻饲时可将鼻饲液容器置于温水容器中以保温。同时须注意至少2h观察一次胃液情况和患者的全身状况, 在不断反馈过程中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量。有些患者以高颅压为主要表现的须少食多餐, 注意恶逆及胃残余量, 切勿盲目注入造成呕吐或误吸。气管切开和发热者应注意观察尿液的变化, 考虑额外排出量 (如大量痰液或汗液) , 痰液过粘或尿色过深者注意补充水分。患者发热期间以清淡液为主, 大汗后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液。
3讨论
重症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 在临床医疗中医务人员多注重药物和手术治疗, 但并发症仍较多。我们从护理的关键环节入手, 即早期鼻饲护理入手, 对患者进行最适宜的营养支持, 应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 结果显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2]且操作简便, 危险性低, 治疗成本低, 效果明显, 患者不适感少, 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鼻饲过程中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在客观掌握病情的基础上, 注意病情变化, 随时调整, 以保证鼻饲的安全顺利, 最终达到提供机体足够营养, 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提高机体免疫力, 减少感染类并发症, 减少全身应激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9。
[2]余辉。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6, 13 (12)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2
一、引言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CE)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约占脑梗死的20%~3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 %,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该病属中医学卒中、中风、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
二、一般资料
患者:lijingqi,男,65岁,主因“头晕10天,伴口角歪斜3天” 于2014年7月10日10:05以“脑梗死急性期”收入院,入院时血压:150/80mmHg。现患者头晕,无视物旋转,口角歪斜,口角流涎,双下肢无力,无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无胸闷憋气,纳食可,眠可,二便调。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现口服替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尚可。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患者针灸科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
三、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 与疾病偏瘫及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偏瘫,肢体乏力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4、有受伤的危险 与疾病致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5、语言沟通障碍 与患者吐词不清有关
6、潜在并发症:脑疝 与脑梗塞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护理计划
1、患者能够适应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的状态,能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生活得到满足,情绪稳定,舒适感增强
2、能配合进行语言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掌握进食的适当方法,维持正常的营养供给,语言表达能力,躯体活动能力和吞咽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3、能描述可能导致受伤的原因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不发生受伤,误吸,压疮
五、护理措施
1、躯体活动障碍 与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预期目标:使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一定的活动能力。1)、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抓形手,足下垂等后遗症。2)、经常按摩肌肉,做被动关节运动,不使肌肉萎缩,关节僵硬。3)、定时翻身排背,防止压疮。
4)、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积极主动关心患者。 评价:患者能无需他人帮助在床上活动
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偏瘫,肢体乏力有关
预期目标:生活能逐步自理,或回复原来的日常生活水平。1)、将患者使用的用物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患者随时取用。2)、嘱协助做好洗漱,进食,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3)、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4)、教患者如何使用床头铃,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及帮助解决。5)、指导家属定时协助患者排便。
6)、鼓励患者用健侧手进食,消除患者依赖心理。7)、恢复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评价:生活部分能自理—-可自己穿衣、吃饭。
3、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护的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护理措施。1)、讲解疾病过程及发生表现。
2)、告之治疗方案及用药的必要性。遵医嘱按时给患者规则服药。3)、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4)、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6)、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烦躁不安。
评价:患者表示理解,配合治疗,家属表示理解相关注意事项。
4、有受伤的危险 与疾病致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无受伤
1)、加强对患者的看护,加护床头栏。
2)、在床头挂醒目标识予以提醒,防止患者坠床。3)、转移周围的危险物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予以保护。4)、指导患者家属做好陪护,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5)、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评价:患者无受伤。
5、语言沟通障碍 与患者吐词不清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恢复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
1)、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2)、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以利于促进语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评价:患者的吐词不清较前有所改善
6、潜在并发症:脑疝 与脑梗塞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预期目标:无脑疝发生
1)、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及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避免引起脑疝的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 3)、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多吃水果蔬菜 4)、控制摄入量,输液不宜太快 5)、脑疝发生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脱水降压药,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评价:目前无脑疝发生。
六、体会
此次的个案护理,可以说是把整体护理的理论付诸于实践,我们按照护理程序,从入院评估患者的病情资料,在给出护理诊断,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再实施护理计划,再评价护理效果,运用先进的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从入院至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其中不仅包括对患者的生理护理,而且还从心理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各个方面对患者进 行整体护理,不仅让我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的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此次的护理实践过程也将会对今后的临床工作产生重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3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临床分析;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45-0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神经外科中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为高血压脑出血,而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主要原因为患者的情绪激动等使血压突然升高,其主要的特点为发病较迅速,有较差的预后效果,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等[1-2]。有效的护理对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有重要意义。对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给予个体化优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特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将88例患者按抛硬币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有44例患者。试验组中女:14例,男:30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为(53.4±4.3)岁;对照组中女:16例,男:2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4.1±4.6)岁。两组患者入院时通过影像学表明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并且出血量平均在30ml以上。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的区别,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方法
试验组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给予个体化优质护理护理,术前的护理措施为:(1)给予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包括病室的设置等;(2)心理护理。术后的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肢体的功能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对引流液量、颜色、性质进行密切观察、记录等,必要时要报告医生等。②指导患者采取卧位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术后患者为了使引流管保持通畅需在术后将头部抬高15至40度的仰卧位并且将头部偏向患侧等。③调控血压:预防术后出血的关键是对血压进行调控,使血压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等。④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压疮等。⑤指导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只进行常规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中便秘的患者有4人,肺部感染的患者有5人,压疮的患者有4人,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55%),而试验组中便秘的患者有1人,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人,没有患者发生压疮,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55%)显著少于对照组(29.55%),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探索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试验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63.64%),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术后对于昏迷的患者,极容易会产生压疮,所以要求责任极强的护士来护理昏迷、长期卧床等的患者来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引流管发生阻塞或操作不当,会发生逆行感染,因此对引流管进行护理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每日的更换,在更换前后要严格消毒引流管周围的皮肤,严格控制好无菌操作,冲洗的过程中要遵守先抽取后冲洗的严格步骤,引流管的通畅要保持等[3] ;消化道出血是术后最常見的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对术后的患者的呕吐物、大便颜色等要密切观察,若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治疗等。个体化优质护理对脑出血在急性期的患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4]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55%)显著少于对照组(29.55%),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63.64%),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个体化优质护理对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娟,盖全武,孙宏敏,等.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特点与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1,8 (6):19-20.
[2]李颖.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56-157.
[3]朱群仙.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 (9):124-125.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45~76岁, 经脑颅CT确诊为脑出血, 均合并糖尿病, 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7例, 丘脑出血8例, 小脑出血3例, 脑干出血2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测血糖,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对高血糖患者协助医生予以调控, 限制糖类物质的摄入, 及时运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内压, 止血、抗感染, 亚低温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加强营养,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结果
50例患者住院4~60 d, 除3例死亡外, 其余均安全度过危险期, 且血糖控制良好。
3护理
3.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皮肤及血糖变化, 是及时判意识障碍的原因, 争取抢救、治疗时间的有利保证。双侧瞳孔不等大, 呼吸不规则, 脉率减慢, 血压下降, 高热无汗等, 往往是脑疝的发生, 此时需紧急使用脱水药物, 持续快速、大量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在降血糖过程中, 如患者出现心率、脉搏细速、皮肤潮湿、多汗、面色苍白、抽搐、呼吸不规则等, 立即停用胰岛素并指测血糖1次, 血糖偏低者纠正低血糖。
3.2 监测血压
血压要控制在正常范围, 启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一般维持收缩压128~158 mm Hg, 舒张压75~90 mm Hg, 清醒患者给予含服心痛定和口服卡托普利, 如未能控制者, 根据医嘱给无菌生理盐水50 ml, 降压药如硝甘油或硝普钠微量泵静脉推注或输液泵滴注, 降压剂量以血压而定, 对神志未清者, 建立两条脉通道, 一条补充容量, 另一条静脉滴注降压药的输液管道静推, 以免引起血压与聚降。本组患者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3 监测血糖
因脑出血患者应用大剂量利尿、脱水剂, 加之患者往往不能进食, 导致伴有糖尿病患者严重的代谢紊乱, 所以要监测血糖值, 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衡和心、肝、肺功能, 如血糖值高, >10 mmol/L是微量泵静脉泵注胰岛素50 u加入无菌生理盐水50 ml, 按血糖值调整速度, 或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常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2 h保持<7 mmol/L, 保证血糖能波动在正常范围内。
3.4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雾化吸入定量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清醒患者指导并鼓励其自行咳痰, 对咳痰无力者及昏迷患者要及时吸痰, 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以免影响肺内气体交换, 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 当分泌物较多粘稠, 无法吸出时, 应尽早气管切开, 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给予氧气吸入, 提高血氧浓度, 减轻脑水肿, 保证脑组织供氧, 同时注意保暖, 保持病房内安静、空气新鲜。
3.5 饮食护理
早期静脉补充营养, 清醒者进少量流质, 无法进食者给予胃管插管, 根据营养调节糖尿病饮食, 给流质鼻饲;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口腔护理2次, 每天进食时间及量要基本固定, 防止服用降糖药后因进食时间不定引起低血糖反应。
3.6 亚低温脑保持护理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能抑制高糖血症, 减轻继发损伤, 33℃亚低温能显著抑制脑出血后高血糖, 减轻因高血糖所致的继发性损害[1]。亚低温治疗时应注意呼吸、循环、体温等监测, 尤其在停用亚低温治疗复温过程中, 应警惕有无血糖反弹现象[2]。
3.7 足部护理
血糖浓度高或波动大, 对血管和神经损害, 引起足部组织缺血性改变, 对外界损伤的防御性差[3], 一旦发生破溃或感染, 将难以愈合, 指导家属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 并行足部按摩,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8 预防泌尿系感染
脑出血昏迷患者多置尿管, 且抵抗力下降, 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因此, 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清毒尿道口, 定期更换尿袋, 发现尿色异常应及时行尿常规检查, 遵医嘱膀胱冲洗或尽早拔除尿管,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预防泌尿系感染, 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预防褥疮发生。
参考文献
[1]江楚尧, 朱诚, 罗其中主编.现代颅脑损伤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619.
[2]范翠玲, 孙洁.亚低温治疗脑损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 :87-8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护理要点 篇5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急?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与护理在整个治疗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为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经过不断观察和探索,我科在急性期采用预见性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60例,男35例,女25例?所有患者以急诊方式入院,入院后均在急诊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入住ICU,入科时GCS评分均小于10分?通过急性期预见性治疗与护理,56例患者病情稳定转出ICU,1例患者因病情过重死亡,3例患者自动出院?
2 急性期重点管理
2.1 血压的管理 高血压是脑卒中众多危险因素中持久?强力但可以纠正的因素,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明显升高多数是由于应激反应和颅内压增高,在发病早期多伴血压升高,这与疾病的预后很有关系,血压的管理不容忽视?应根据患者个人差异使降压幅度避免>20%?本组患者均使用输液泵泵入降压药,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血压动态调整降压药的剂量,将患者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避免大的波动?
2.2 血糖的管理 脑出血后由于脑出血引起中线移位,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导致皮质醇?生长素?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和T3降低,这些激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血糖的升高 ?而脑出血后的高血糖又可提高脑组织的葡萄糖浓度,通过加重乳酸酸中毒?自由基损伤?抑制缺血组织ATP的恢复,减少局部脑血流量等机制又会加重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后高血糖发生率高达41.82%?脑出血后的高血糖水平可加重脑出血后的脑损伤?血糖越高预后越差[2],故在探索期的护理中,这60例患者在急性期都加强了血糖的监测,根据血糖水平决定测量次数和时间?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将血糖控制在6.3~8.1mmol/L?
2.3 颅内压的管理 本组 60例患者术后均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方法,能直接?动态反应颅内压的方式?颅内压的监测既能很好的观察病情又可以指导临床脱水剂的运用,李娟[3]认为:当ICP在2.10~2.67KPa时,一般预后较好,可根据医嘱适当给予脱水剂;当ICP在2.67~5.33KPa时,应及时给予脱水剂控制颅内压,如果ICP无明显下降,要注意有无颅内病变如迟发性出血等,护士密切观察颅内压波动?患者意识有无变化,是否出现躁动,血压?脉搏?呼吸或瞳孔是否改变,并及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检查?
2.4 电解质与内环境的管理 急性期应控制液体的输入量,注意患者出入量不平衡等症状,通过血气分析及时了解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本组患者在ICU期内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有异常者及时处理,持续关注?
2.5 气道管理 本组患者入科时GCS评分均<10分,故均不同程度存在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护理上给予加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吸氧等措施,结合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5%以上?若痰多不易吸出,氧饱和度差者,尽早行人工气道,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本组有50例患者在术后3天内行气管切开?
3 急性期护理
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颅内压?肢体活动情况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严密观察瞳孔是否有再出血?血压升高?颅内高压?高热或引流不畅等情况?
3.2 并发症的预防
3.2.1 肺部感染的预防 因患者自我咳嗽能力减弱及人工气道的建立等,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我科采用综合护理技术预防肺部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即通过将体位?机械振动排痰?有效吸痰?膨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系统?连续的操作,将单一技术进行整合,克服了单一技术的不足,如有效吸痰后及时给予膨肺技术可有效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快速的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氧合?同时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减少外源性感染机会,加强气道管理?
3.2.2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边缘系统?脑干?丘脑下部的损伤,约25%左右的病人发生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現呕吐及便血症状[4],本组患者病情稳定者术后第一天即留置胃管,进食流质饮食?留置胃管能及时的观察患者胃液颜色及有无返流,测定胃内的PH值,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为患者提供能量需求?本组仅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3.2.3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深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本组患者采用肢体气压治疗每日2次,每次6部位,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充气过程,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循环中,加速肢体静脉血流速度,消除水肿;促进淤血静脉排空及肢体动脉灌注,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血栓形成,同时产生振动按摩效果?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
3.2.4 再出血的预防 手术过程中的止血不彻底?血压的重复波动和骤然升高?脑肿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等都可能引起再出血,除去手术因素外,要避免血压的大范围波动,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镇静和镇痛处理,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遵医嘱按时执行脱水药,控制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 粱仕英.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109-110
[2] 韩志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6(10):586
[3] 李娟.重型颅脑损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意义[J].当代护士,士,2007,(11):18-19
[4] 金仙妹,王海燕,兰美娟,等.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回顾性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共108例, 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4例。研究组男女比32∶22, 年龄35~71岁, 平均 (46.57±2.81) 岁;对照组男女比33∶21, 年龄36~73岁, 平均 (47.82±1.46) 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 其主要包括患者体征检测和病情发展情况判断, 针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报告。观察组予程序化护理干预:第一, 依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特征等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第二, 设计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 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进一步明确制定护理干预计划。第三, 护理措施的实施, 轻中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予以吸氧、冰敷等处理, 重症患者首先安排于重症病房并予以紧急临床处理;依据患者不同情况予以药物护理。其四, 其他护理, 合理分配流质饮食, 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疏导, 并指导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采用FIM、FMA评分评定两组护理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 两项评分的分值与生活、运动能力呈正相关;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2]。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 一般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完成表示, 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 (%) 表示, 以χ2完成检验, 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FIM、FMA评分情况:两组护理后FIM、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 且研究组FIM、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 (95.23±2.13) 分, 对照组为 (77.22±1.23) 分,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脑出血作为一种危重症, 其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急, 起病快, 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而辅助于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3]。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08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予以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发现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发挥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的目的, 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通过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两组护理前FIM、FMA评分无显著差异, 护理后研究组FIM、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生活和运动能力。推测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程序化护理干预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理念, 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不断增加患者的配合程度, 进而达到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程序化护理干预模式下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上述结果产生可能与程序化护理干预主张进行针对性预防, 通过定期翻身, 受压部位按摩等措施降低压疮发生率;通过在病床附近安置呼吸系统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可为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进而达到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的目的[4]。受到样本量等因素影响, 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论证。
综上所述,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肢体运动能力, 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共108例, 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4例予程序化护理干预, 对照组54例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FIM、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期脑出血,程序化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月琴, 蒋丹凤, 宫晔.程序化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5) :92-97.
[2]程华.临床护理干预对10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34 (24) :143, 149.
[3]刘惠勤, 魏万梅.程序化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 (2) :282-283.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 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2]。其中, 内囊出血45例, 蛛网膜下出血21例, 丘脑出血31例, 桥脑出血12例, 其他11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发病后1周内入院治疗, 排除心肝肾等功能病症和消耗性病症, 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研究知情并同意。按入院治疗时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60例。观察组:男38例, 女22例;年龄41~75岁, 平均 (64.7±2.4) 岁;对照组:男36例, 女24例;年龄39~77岁, 平均 (65.5±3.4)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 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 包括体征监测、规范护理、镇静用药、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 由受过程序化护理培训的3名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临床需要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病情评估及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 系统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生理状况及意识状态,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掌握护理所需资料, 再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结合科室临床经验, 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护理小组成员系统化、特定化明确临床护理干预中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须首要处理的问题, 对收集的资料、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归纳, 制定和患者病情相符、医嘱相应的护理方案, 并严格落实。
(2) 护理方案执行。 (1) 接诊处理。对于急性轻中症状患者须第一时间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静脉通路创建、留置导尿管等处理;对于危重病症者要送入重症监护室, 此类患者往往存在呼吸困难情况, 如患者血氧饱和度降到90%、呼吸音大时, 在实施上述处理基础上, 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此外,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通常下丘脑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症状, 进而会诱发心律不齐、心衰等脑源性心电图变化。所以, 还须持续加强心电监护, 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电图变化。同时, 强化意识监测。意识状态是反映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个主要指标, 意识状态的变化一般要先于体征指标变化。对伴有意识障碍者, 在入院后需要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测评, 再依照得分情况对患者病情开展系统评估, 并准确记录, 依照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 (2) 用药护理。严遵医嘱时先明确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 患者用药后须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合理安排输液, 依照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对于多通路输液救治者须密切监测心肺功能, 明确药物配伍禁忌,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 (3) 特殊护理。为减少脑耗氧量和脑细胞代谢须应用冰帽、在大血管部位放置冰袋进行降温处理, 在帽内衬垫薄毛巾确保干燥, 每4 h进行一次体温检测, 确保在35~36℃。做好保暖工作, 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自然复温。另外, 指导患者每日进行3次口腔护理, 用诺氟沙星眼药水滴眼, 6 h/次。 (4) 饮食护理。给予流质饮食时先要对患者每日的热量予以估算, 进行鼻饲插管, 夜间不进食以确保生物钟的规律性。 (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临床因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以确保度过危险期, 而长期卧床往往会累及多个器官而导致机体系统功能障碍, 早期需要对长期卧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开展针对性预防。 (6)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出血相关知识,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以缓解患者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息,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7) 康复锻炼。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被动性功能锻炼, 循序渐进地过渡到主动运动。具体而言, 必须明确康复护理中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时机、最佳康复方式、训练内容、持续时间等,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严格遵循“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平衡坐起-起身、坐下-站立平衡-增强分离动作-步行”的顺序逐步进行训练, 在康复训练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心率、呼吸等体征变化, 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强度及时长。对于失语者还须进行针对性的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先从单音节开始, 再到多音节, 循序渐进地进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 根据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具体分为: (1) 治愈, 神经功能恢复基本正常, 病程0级; (2) 显效, 神经恢复50%以上, 病残度在1~3级; (3) 有效, 神经功能恢复50%以下; (4) 无效, 神经功能未得到明显改善,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及有效率之和。另外, 应用运动量表 (FMA) 和功能量表 (FIM) 测评患者生活能力情况, 均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7%, 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和FIM评分比较
通过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的FMA、FIM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 (P<0.01) ,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注:与干预前相比, *P<0.01;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 临床医学模式逐步从传统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结合的模式转变, 临床医疗的目的不应仅仅在于保全生命, 更应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3,4]。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 不单单是用药治疗或者缓解症状, 更应重视并加强心理治疗、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等工作。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开展系统的健康宣教、临床管理, 以提升临床用药的效果, 促进患者康复。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危重病症, 以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最高, 该病一般是由非创伤性脑实质内动脉、静脉等局部血管破裂引发的一种病症。在急性期因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以及颅内压大幅升高往往易引起脑水肿、脑疝等并发症, 所以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系统的护理可有效减缓病情发展, 减少并发症发生。
近年来, 程序化护理在临床上逐步应用开来, 已成为新的护理理念, 不仅丰富了护理模式, 也促进了临床护理的发展, 是优质护理的一种。该方式主要应用综合、动态及连续护理程序, 以患者护理需求解决针对性问题, 进而提升护理效果和质量, 主要包括病情评估、诊断、护理方案制定及落实。临床实践表明, 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 须重视并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加强健康宣教[5]。此外, 要积极落实用药护理, 根据临床治疗药物的性质, 结合患者情况, 及时调整输液速率, 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等情况, 还需避免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姚丽等[6]人明确表示, 在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过程中, 需加强特殊护理, 采取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法, 加强切开气管护理。患者每天需接受3次口腔护理, 加强长期卧床护理,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此外, 陈爱萍等[7]人通过临床研究指出,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 要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监护, 在各项体征稳定后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早期康复模式, 掌握时机, 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内容, 并积极做好示范动作的讲解, 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 对训练计划及时调整。总之, 新型护理理念的实践, 须依照程序化护理开展, 重视临床护理的综合性、连续性、针对性及动态性, 对护理中的难题及时进行解决, 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实施了程序化护理, 在病情评估基础上做好接诊护理, 同时开展用药护理、特殊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功能康复训练,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临床护理总有效率、FMA评分及FIM评分均要优于常规专科护理的对照组。可以看出,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 不但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还可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和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8]。
综上所述,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良好, 有助于患者康复,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对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 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 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7%, 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和护理前相比, 两组FMA、FIM评分均得到改善,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对促进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急性脑出血,FIM评分,FMA评分
参考文献
[1]李彩燕, 陈彬彬, 施丽华, 等.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 (10) :220-221.
[2]林宝珠.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防便秘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 :205-206.
[3]程华.临床护理干预对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24) :143, 149.
[4]徐秀君.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 (3) :173-175.
[5]杜晓丽.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24) :83-84.
[6]姚丽.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20) :91-92.
[7]陈爱萍, 刘杨燕.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肺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5, 59 (9) :1775-1776.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9岁,平均45.12±3.56岁,病程1~5天,平均2.5±0.6天,丘脑出血15例,壳核出血12例,小脑出血13例,脑叶出血5例,脑干出血5例;观察组男2 8例,女22例,年龄22~78岁,平均48.12±3.65岁,病程1~5天,平均2.7±0.6天,丘脑出血16例,壳核出血14例,小脑出血12例,脑叶出血5例,脑干出血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出血部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基础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①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等基本体征,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其主治医师尽快处理。②保证室内环境清洁,保护患者口腔,保持呼吸道通畅;每隔1~2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使其保持正确体位;体位干预时使用气垫床,帮助患者伸直肘关节、肩部上抬、腕关节背伸、髋关节内收、足底放托足板使踝关节保持90°;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通畅。③时刻关注患者血压变化,正确有效地调控血压,使其保持在略低于发病前的水平;血压突然升高者可使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温和降压药物;保证脑组织血氧供应正常。④适当使用脱水剂,防止脑疝形成,可快速静脉滴注速尿、20%甘露醇、高渗葡萄糖、激素等,交替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
1.2.2 观察组
基础治疗后予预防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病情较严重,可能出血失语、瘫痪等不可预料的情况,短时间内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接受,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失落甚至绝望等情绪;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语气温和、耐心地告知其相关病情及预后情况[2],让患者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式缓解焦虑心情,减轻疼痛,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与家属一起多关心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②营养护理干预:护理期间注意营养摄入,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食物,限制盐摄入,防止低钠血证,以免加重脑水肿,禁酒类、浓茶、咖啡、刺激性食物;需要特殊照顾的患者可在入院2~3天后予鼻饲流质饮食,如菜汤、牛奶、稀粥等,每次控制在200mL,间隔2小时左右。食物温度要适宜,过热的食物会烫伤口腔黏膜,影响吸收。可以输入白蛋白提高血浆蛋白浓度,减轻肺间质水肿,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③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在护士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一些简单运动以活动四肢,失语症患者需加强语言训练,锻炼神经功能。④皮肤护理干预:坚持每天为患者擦澡1~2次,每隔1~2个小时患者翻身1次,确保床单干净;骨隆突出的皮肤应加强检查,防止压疮。⑤并发症护理干预: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消化道出血要认真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等,防止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护理过程中需加强监测胃液pH,pH<3.5提示患者可能有消化道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予药物抑制胃酸,以减少消化道溃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较危险,可能增加致死、致残、并发症的几率[3,4],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压疮、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压疮主要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体位不变,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受压缺血所致[5];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消化道出血也是脑出血严重的并发症,又称应急性溃疡,其并发与出血部位有关。研究表明,预防性护理与临床有效治疗有同等重要的作用[6];而常规护理方法不能有效预见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是根据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特点采取的针对性护理方案[8]。研究表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历.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11.
[2]高萍学.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23.
[3]于淑芹,张晓艳,赵晓丽.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5(10):178-179.
[4]欧阳惠芳,陈刘珍,梁锦笑.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28-29.
[5]李成霞.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191-3192.
[6]林宝珠.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防便秘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3:205-206.
[7]杨翠萍,刘晓梅.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1-24.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91例确诊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 均经头颅CT或MRI等检查确诊, 符合杨莘著[2]《神经疾病护理学》中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和分期标准, 排除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治疗不完整和无法评价疗效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分为对照组和预见组。预见组45例, 其中男28例, 女17例;年龄31岁~58岁, 平均年龄 (44.5±5.1) 岁;首次出血38例, 再次或多次出血7例;基底节出血26例, 丘脑出血11例, 脑叶出血7例, 其他部位1例。对照组46例, 其中男28例, 女18例;年龄31岁~61岁, 平均年龄 (44.6±5.1) 岁;首次出血38例, 再次或多次出血8例;基底节出血26例, 丘脑出血12例, 脑叶出血6例, 其他部位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急性期保守治疗,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照组严格按照神经内科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护理常规进行干预。预见组针对入院检查和疾病情况, 全面评估潜在风险后制定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 (1) 疾病评估:根据影像学和实验室等检查结果, 结合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制定个体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 (2) 降低颅内压: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立即使用气垫床以预防压疮, 加用床旁护栏, 对于急性期患者可将翻身时间延长至12 h, 通过手伸入受压部位按摩预防压疮的产生, 然后每隔2 h~3 h翻身、叩背1次, 双人协作轴线翻身, 降低翻身过程中对输液管的压迫, 适当抬高床头15°~30°, 对侵入性操作或手术采取镇痛措施以降低血管紧张, 避免二次出血。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降压不宜过快, 预防脑灌注不足[3]。 (3) 控制发热:采用冰帽、冰毯或物理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在37℃以下, 配合氯丙嗪或异丙嗪等药物静脉滴注, 促使患者进入冬眠状态以维持生命体征, 严格控制药物输注速度。 (4) 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 紫外线消毒2次/d, 消毒时间不低于1 h, 床栏、桌面和窗栏等位置用消毒水擦洗, 强化口腔护理, 必要情况下行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5) 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长度比预测长度增加4 cm左右, 自主进食困难者给予喂食, 喂食前抽吸胃内容物, 在喂食后30 min翻身, 预防食物误吸[4]。 (6) 尿管护理:定时消毒会阴和尿道口, 定期更换尿袋, 保持引流管通畅, 降低膀胱冲洗次数, 同时嘱咐患者适量饮水。 (7) 预防便秘: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 嘱咐患者适量吃水果和多纤维蔬菜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预见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5.56%、便秘发生率8.8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 32.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指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情况, 全面评估并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一种护理模式, 为后期救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尤其适用于发病急、进展快和预后差的危急重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脑血管疾病, 预后差, 致残率高, 救治期间极易发生脑疝、吸入性肺炎或便秘等严重并发症, 若预防不及时或措施不当, 并发症容易加重病情而影响预后[5]。
急性期给予适当降压药物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过高, 但降压过快或过低, 可影响正常脑血流的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 极易诱发低灌注损伤或脑梗死, 而持续高血压能够使脑水肿持续恶化,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控制和降低颅内压能够阻碍疾病进行性加重, 减轻脑水肿和保护脑细胞, 预防脑疝的发生。控制发热能够阻碍急性期炎症物质损伤脑细胞, 挽救半暗带脑组织, 促进后期脑组织功能的恢复[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制订科学的膳食计划能够保证营养支持, 同时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定时翻身、叩背能够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胃管护理和口腔护理能够阻碍病菌下行侵袭, 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多数患者胃肠功能较差, 排便用力极易诱发脑组织二次出血, 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能够预防便秘的发生, 降低出血风险[7]。本文预见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5.56%、便秘发生率8.8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 32.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 疾病评估、降低颅内压、控制发热、呼吸道护理、胃管护理、尿管护理和预防便秘等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在保护脑组织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91例确诊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编号、分组, 单号46例 (对照组) 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 双号45例 (预见组)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见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5.56%、便秘发生率8.8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 32.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结论疾病评估、降低颅内压、控制发热、呼吸道护理、胃管护理、尿管护理和预防便秘等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在保护脑组织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预见性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晓娟.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4) :323-324.
[2]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79.
[3]刘肖红, 黄德燕.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 2012, 10 (18) :1653-1654.
[4]李冬.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5) :198.
[5]甘玉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3, 24 (5) :778-779.
[6]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30.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篇10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09—01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它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本文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3例,女19例,年龄39~76岁。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34例,先天性脑动脉瘤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不明原因的大面积脑出血3例。
1.2结果 本组52例病例中治愈、好转45例,未愈4例,死亡3例。
2 急救与护理措施
2.1迅速接诊,紧急处理 1) 接诊后迅速准确判断病情,积极配合医生及时抢救,避免不必要的搬动。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及气管分泌物,吸氧。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及时用药,按医嘱正确使用脱水药及利尿药等。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等病情变化。5)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起病原因、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
2.2严密观察病情
2.2.1意识观察 意识状态是判断脑出血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意识障碍分为嗜睡-昏睡-昏迷(昏迷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多呼唤患者、予疼痛刺激、观察瞳孔灵敏度以判断意识变化。
2.2.2瞳孔观察 瞳孔变化对判断病情及脑疝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应密切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瞳孔缩小如针尖样,是脑桥出血的表现,瞳孔缩小伴四肢阵发性抽搐是脑室出血的表現,若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常为脑疝的迹象,若两侧瞳孔散大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则为濒死的表现。【1】
2.2.3生命体征监测 对患者进行持续动态心电监测,监测心率、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15-30分钟测量1次血压,血压过高和波动太大均易再出血,一般将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较为安全。若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大,血压升高的“两慢一高”现象。要注意观察并及时报告医生。
2.2.4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易呕吐、误吸、舌后坠而影响呼吸,须及时清除口、鼻腔和气管分泌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3对症处理
2.3.1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急性脑出血病人常伴有消化道出血,要尽早留置胃管观察胃液的性质,若有消化道出血行胃肠减压,根据医嘱予止血药鼻饲。应在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基础上,观察胃管内回抽液及大便的颜色、数量,记录24小时尿量,预防应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2】
2.3.2高热的护理 患者多为中枢性高热,用解热剂效果差,可予物理降温,降低脑耗氧量。可选择头部戴冰帽、置冰枕,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腘窝置冰块,身下置冰毯等方法,必要时配合冬眠低温疗法。在降温期间密切观察降温效果,防止冻伤皮肤和压疮发生,定时翻身、更换冰块位置,观察患者皮肤、生命体征、肢体循环情况。
2.3.3防止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尽量避免刺激患者。稳定病人情绪,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勿用力排便,急性期禁食。
2.4心理护理 急性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和家属非常恐慌,接诊时要迅速且有条不紊,主动关心、同情、安慰病人,同时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的严重性。
2.5为手术做准备 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选择手术方式,开颅清除血肿或行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一旦医生确定手术方式,应立即进行术前准备,为手术赢得时间。
急性脑出血的抢救和护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熟练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重视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脑疝的形成和再出血;能有效降低发病后的致死率和伤残率。
参考文献:
[1] 蒋 .4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2,(15):90.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肿扩大的诊断
继续出血是指脑内血肿在病程早期持续活动出血, 使血肿不断扩大。血肿扩大的标准确定为体积至少增加33%以上[1], 血肿量π/6×长×宽×层面。CT证实为脑出血首诊时间为30min~6h, 平均 (3±0.25) h, 于症状加重时复查头颅CT。复查头颅CT为4~24h, 平均为 (12±2) h。
1.2 一般资料
由2004年8月至2010年8月入我院的120例脑出血患者, 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 排除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脑疝、病情危重、脑干出血、血管畸形等疾病者。以入院24h内头颅CT复查有无血肿扩大分为两组: (1) 血肿扩大组60例, 男38例, 女22例, 年龄41~80岁, 平均 (60.5±2.3) 岁, 入院24h复查头颅CT, 较首次CT检查时血肿体积增大>38%。 (2) 无血肿扩大者60例,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39~81岁, 平均 (60.2±1.1) 岁。
1.3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1.4 血肿扩大危险因素
两组发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无明显差异, 而与病程、舒张压、首次出血量血肿形态、出血部位、呕吐、肝功异常及过早应用20%的甘露醇有关。血肿扩大组首次出血量大、舒张压高、血肿不规则、呕吐、肝功异常、过早应用甘露醇。
1.5 两组病的预后
血肿扩大组5例外科手术治疗、8例内科微创手术治疗, 其余内科保守治疗, 8例死亡。对照组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1例死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 讨论
脑出血在传统的观察中是一瞬间的过程, 由于血液凝固, 压迫而出血很快停止, 随着CT的问世, 现发现有1/3的患者存在血肿继续扩大并导致病情恶化, 严重影响预后, 血肿扩大常在6h内最达48%, 24h后很少再继续出血。
血压:关于血肿扩大的机制, 目前无一致意见。临床中发现, 与血压升高有关, 且与舒张压密切相关。陈娣[2]研究认为如此, 其原因: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增快, 舒张期缩短, 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小动脉外周血流较少, 因而心舒张期末, 在主动脉存留的血流量增加导致舒张压升高, 使外周阻力增大, 易引起出血。本组资料表明, 血肿扩大组的舒张压相对偏高, 病情恶化增加。
病程:Kazui等[3]及周俊山[4]研究发现, 血肿扩大常发生于24h以内, 6 h以内最多, 24h后很少。本研究通过CT及临床表现发现病程越短的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机率较高, 与上述过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血肿形态:血肿形态对继续出血有一定影响, 以不规则形最易发生血肿扩大。血肿不规则意味着多根血管活动出血[5], 圆形、椭圆形、肾形少见。密度不均使血肿周围压力差不均衡, 易致血液继续外渗, 血肿扩大。体积大的出血, 表明大的动脉受累更易发生继续出血可能性。Sarr[6]的研究认为, 血肿体积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而血肿形态是与活动性出血有关的真相, 本组资料与以上的观察基本吻合。
部位:脑内血肿扩大主要发生在丘脑、壳核, 发生在皮层下者少见, 本组资料血肿靠近中线, 40例占60%, 主要是该部位血肿易破入脑室或局部有更大的顺应性相对增加了局部的压力梯度, 而更难以止血。本组资料表明, 患者在丘脑, 基底节区继续出血多见, 而脑叶继续出血者发生率较低。
呕吐:呕吐频繁脑出血易扩大与以下原因相关: (1) 呕吐反射性引起血压急骤瞬时升高, 造成破裂血管再出血。 (2) 呕吐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 高颅压可同时使血压增高, 导致出血, 二者互相促进, 形成恶性循环。凝血功能障碍:Fujii等[7]研究发现肝功能异常者及长期饮酒患者血肿扩大率大大增加。这可能与其肝功能损害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徐江涛[8]发现血肿扩大者纤维蛋白原水平, 抗凝血酶Ⅲ、α2抗纤维蛋白酶活性及血小板技术显著降低, 显著低于无血肿扩大者。
甘露醇的应用: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单纯地利尿, 而且使组织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原因:使血肿外地脑组织脱水后, 可是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 脑组织支撑力下降, 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另一方面, 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而发生短时间的高血容量, 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加重活动性出血, 尤其是在6h内血肿扩大达40%左右。
综上所述,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多种因素有关, 与患者本身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肝功能异常有关外, 不恰当使用甘露醇可使血肿进一步扩大, 本组资料中, 血肿扩大组死亡占8%, 无血肿扩大组1.5%, 两组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有血肿形态不规则、烦躁、呕吐者要积极复查头颅CT, 观察有无血肿, 争取最佳疗效, 挽救患者的生命。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0例急性脑出血血肿扩大者和60例无血肿扩大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 (特别是舒张压) 、血肿形态、再出血发生时间、血肿量、出血部位、呕吐、血浆纤维蛋白原、应用20%甘露醇情况、肝肾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脑出血早期存在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有舒张压增高、血肿体积大、靠近中线、血肿形态不规则、频繁呕吐、肝肾功能异常、早期应用20%甘露醇情况。46%发生血肿扩大在6h内。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诸晓凡, 曲松淀, 石锋.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问题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5 (1) :25-26.
[2]陈娣, 唐州本.脑出血血肿扩大与肾功能及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7, 2 (3) :157-159.
[3]Kazui S, Naritom H, Yamamoto H, et al.Enlargema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ncidence and time course[J].Stroke, 1996, 27 (10) :1783.
[4]周俊山, 张卫东.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4, 17 (1) :48.
[5]吴智平, 蒲传强.脑出血血肿扩大[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 12 (9) :672-674.
[6]Sacco S, Marini C, Carolei A.Medical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logical Sciences, 2004, 25 (1) :6-9.
[7]Fujii Y, Tanaka R, Takeuchi S, et al.Hematoma enlargement in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surg, 1994, 80 (1) :51-57.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推荐阅读:
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08-25
脑出血患者个案护理12-11
脑出血患者救治与护理05-11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10-26
脑干出血急性期护理11-13
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10-3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10-08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06-09
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07-13
脑出血术后癫痫患者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