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2024-10-26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精选12篇)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

脑出血是指非创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主要是脑内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脑实质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 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其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占80%左右, 其他病因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动脉炎等[2]。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大多数有高血压、头痛病史, 常在白天情绪激动, 活动用力而诱发。病死率、致残率极高, 给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伤害。我院脑病科近期收治86例脑出血患者, 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06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的86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性57例, 女性29例, 发病年龄在41~72岁之间, 平均54岁。住院时间2~76d, 平均41d。其中, 桥脑出血5例 (5.8%) , 丘脑出血31例 (16.0%) , 小脑出血15例 (17.4%) , 内囊出血17例 (19.8%) , 其他出血18例 (20.9%) 。86例脑出血患者中无意识障碍的3例, 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失语、呕吐、偏瘫、大小便失禁等。

2 护理策略

2.1 早期护理与基础护理

(1) 提供较好的病房环境, 保持病室安静。保持空气新鲜, 室温在18~22℃, 相对湿度50%~60%[3]。护士协助患者满足其各种生活需要; (2) 正确观察瞳孔和眼球活动变化:瞳孔是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 当脑出血或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发生改变[4]; (3) 早期护理还包括:早期观察意识变化, 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记录血压变化, 防治血压急剧变化;注意呼吸改变, 尤其是脑干出血压迫延髓导致呼吸骤停;观察体温, 做好高热的防护, 同时防治冰袋、冰帽降温时造成冻伤; (4) 必要的治疗:安全的体位, 保持呼吸通畅, 20%甘露醇, 125ml静点或静推速尿40mg, 降低颅内压、舌下含服心痛定, 控制高血压, 吸氧止血, 护脑对症治疗[5]。

2.2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多有失语、言语不清、偏瘫等, 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 尤其是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者, 往往拒绝或不配合治疗。因此,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排除心理障碍, 做好卫生宣教, 让他们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指导家属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使病人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心理状态, 增强治愈疾的信心[2,6]。

2.3 饮食护理

食疗一直是脑出血患者康复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脑出血病人的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 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收为原则。头晕目眩者宜多食萝卜、白菜、油菜、黄瓜等蔬菜以及梨、西瓜、柑桔、苹果等, 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 伴有高脂血症者忌食动物内脏、少食花生米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 必须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少肉多菜、清淡为主[7]。对鼻饲患者要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 以及鼻饲的量、温度、性质及灌注的速度和鼻饲的时间, 同时进食环境要安静轻松, 不要催促病人, 食物以糊或固体为佳, 液体应以茶匙喂食, 但应避免引发咳嗽而使病人无法控制[5]。

2.4 康复指导

脑出血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 恢复期主要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8]。具体方法是按摩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 以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和减轻肌肉挛缩, 维持关节及韧带活动度。按摩痉挛性肢体手法要轻, 迟缓性瘫痪按摩手法应适当加重。肢体被动活动时, 要按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做被动运动, 一般先活动大关节, 再活动小关节, 幅度从小到大。失语患者应进行语言训练, 从单字、单词发音再到讲短句、短语[6]。

3 结果

86例脑出血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积极治疗和护理, 其中, 治愈出院者46例 (53.5%) , 好转31例 (36.0%) , 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者5例 (5.8%) , 死亡4例 (4.7%) 。本例中, 治愈好转率占89.5%, 病情恶化病死率占10.5%。

4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 护理和康复治疗工作是细致而繁重的, 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过硬的专科技能, 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制订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与目标, 以达到最佳的护理及早期预防与治疗并发症的效果, 从而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9]。

本文总结我院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 通过早期护理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康复指导, 极大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入院后86例脑出血患者中有77例经过护理后治愈好转, 治愈好转率高达89.5%。可见, 积极正确的护理在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降低治疗无效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阐述脑出血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6-2009.12月住院的86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 治愈出院者46例 (53.5%) , 好转31例 (36.0%) , 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者5例 (5.8%) , 死亡4例 (4.7%) , 治愈好转率占89.5%。结论 积极正确的护理在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

参考文献

[1]曹峰.浅析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 2009, 24:154.

[2]钟凌英, 刘凤琳.浅谈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J].新医学学刊, 2008, 5 (11) :2051-2052.

[3]赵洁.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7) :78-79.

[4]安得仲.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6-370.

[5]袁愿, 张雪梅.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2:137.

[6]李春玲.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 2009, 30 (9) :124-125.

[7]徐速, 孙巍.脑出血128例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8) :1919.

[8]张天益, 何碧军, 罗文新, 等.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 13 (6) :427-428.

[9]张晓华.脑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疗, 2009, 16:137.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2

科别:综合科 时间:2013.11.21 参加人员: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护理部主任 主查者:护理部主任*** 查房目标:

1、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2、难免压疮的申报条件 查房记录:

主查者***现场评估:患者毛**,男,61岁,诊断“脑出血术后、高血压病Ⅲ级极高危组,脑梗塞后遗症、压疮”。脑出血术后6月余,10月5日从人民医院转入我院继续治疗,现神清、偏瘫、极度消瘦,压疮评分7分,带入压疮2处,新发压疮3处,敷料清洁、干燥,包扎固定,目前血压控制稳定。

责任护士***汇报病史:患者毛**,男,61岁,有高血压病史12年,有脑梗塞病史5年,在人民医院治疗平稳,曾多次出现脑梗,20年前曾患过甲肝,已治愈,否认糖尿病及甲亢等,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模糊,呼之不应,左侧肢体活动受限,无恶心、呕吐,由家人急送人民医院求诊,急查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出院,但仍遗留言语含糊、口角流涎、头晕乏力、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因素 无头痛、无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咳嗽咳痰、无返酸腹痛。为进一步治疗,于10月5日来我院,门诊拟“脑出血术后”收治入院;入院以来,神清、精神萎靡、少言语、形体消瘦、进软食尚可、二便失禁,骶尾部皮肤有2*2cm皮肤破损,左手、左足背皮肤水肿,右侧大腿内侧有2*2cm破损,现愈合中; 现左腿有2处、右腿有1处新发压疮,需继续治疗和护理。

主要治疗和护理措施:

治疗:给予降压、营养脑细胞、补血、养血、活血等支持对症治疗。护理:执行内科护理常规、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

遵医嘱用药;

压疮护理、使用气垫床;

勤擦洗、勤更换、保持床单、被服清洁、干燥无碎屑、无褶;

翻身拍背Q2h,使用三角护理垫;

防坠、跌;

红外线照射。。

护士长***补充病史:现在这个病人多了个病史:压疮。

责任组长***下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与肌力下降、肢体偏瘫有关;

自理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

潜在并发症:便秘、肢体废用性萎缩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营养不良有关; 有误吸的危险:与脑梗塞后遗症、吞咽功能下降有关; 有坠床的危险:与脑梗塞有关; 营养失调:与吞咽困难有关。

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

一、患者左足、左手背皮肤水肿,中度,有再发皮肤破损、压疮的风险,全身其他受压部位也不排除此风险;

二、此病人极度消瘦,精神差,吞咽困难,有营养不良的风险;

三、难免压疮申报需要哪些条件?应该什么时候申报?

参加查房人员分析讨论:

该病人年龄不是很大,但病种多,术后恢复期胃纳差,形体极度消瘦,加上脑出血所致的左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活动受限于病床上,大小便失禁,ADL四级,属完全生活护理病人,需医生、护士、护理员付出更大的耐心和努力,从治疗、临床护理、生活护理三方面共同做好相关措施,才能收到疗效。

此病人入院时已达到难免压疮的条件:必备条件:偏瘫;可选条件:极度消瘦、大小便失禁,其他条件还有:带入压疮,压疮评分7分,高危。填表时在相应提示条目后划勾,及时上报。我院对难免压疮管理实施的是报告制度,病区护士长上报后,护理部会派质控小组成员下病房审核,符合条件的,与家属沟通,并提示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发生护理纠纷和事故。

护士长对护理措施进行了归纳:

1.病室要求:安静、整洁,定时通风换气,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防止受凉。

2.基础护理:每2小时给予翻身把扣背1次,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按摩骨突处及受压部位,防止新发压疮。患者腰背部皮肤有抓痕,查右手指甲过长,应及时修剪过长的指(趾)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洗漱口腔2次,预防口腔溃疡。加强压疮护理,防止感染。3.功能锻炼:由护理员协助在病床上作四肢被动运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应循序渐进锻炼。4.饮食护理: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适当进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5.健康宣教:正确摆放肢体功能体位,配合服药、输液,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压波动。

6.防坠跌:患者神清,但言语含糊沟通障碍,加上偏瘫,为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应及时宣教跌倒的风险及预防措施,躁动不安时应给予约束带约束、床栏保护,加强看护,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主查者对查房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次查房责任护士病史汇报完整,要是再注意一下辅助检查结果就好了。责任组长给出的护理诊断名称较准确,发生的原因相吻合。说明了大家查房前准备充分,用心去学习了相关知识才能对整体护理有全面的认识。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患者;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95-02

在医学领域当中,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不需要花费太多成本就能得到高品质和高效的护理干预办法,其实际应用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工作当中,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尽快恢复健康[1]。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非常好的价值,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有脑出血的患者80例,其中包括48例男性患者和32例女性患者,年龄都在45岁到80岁之间,平均数为(68.21±5.86)岁。将全部患者按照床号单双号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包括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上都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行以常规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则行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首先要制定出护理路径的流程表,具体如下:(1)初入院:在患者入院之后的第一天,医护人员就要及时地向患者本人以及家属详细地描述医院的环境以及各项人事安排,保证患者以及家属能够清楚地了解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起静脉通道,保证吸氧机正常使用,随时检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2)各项检测开始之前:医护人员详细说明检测的目的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检测的精确时间以及安排陪同人员;(3)在患者入院之后一周: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保持亲切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得到信任,之后解释脑出血的常识;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如果患者本人处于意识不清醒的状态则需要对其家属展开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保证患者在药物使用以及饮食结构等方面均合理;(4)患者入院之后2周:假如此时患者的身体情况比较好,则帮助患者展开适当的复健运动,随时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5)出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叮嘱家属帮助患者控制饮食,禁止随意调节药量。另外,医护人员要随时保持随访。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医院的医护工作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长、花费的费用。其中满意程度选择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将70分以上记录为满意,统计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的研究当中,主要借助的是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来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对于患者满意程度的计数資料用(n,%)来进行表示,并行卡方来检验;对患者住院时长以及花费费用的计量资料则用( ±s)来表示,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包括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长和费用等各方面都要明显地优于参照组,具体数值见下表(表1):

3讨论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包括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长和费用等各方面都要明显地优于参照组,分别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比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在临床中对患有脑出血的患者行以临床护理路径效果非常理想。而这一研究成果也和黄月勤[2]老师等在其著作当中的研究成果基本保持一致。

最近这些年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发加重,因此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发作概率也在不断地提升,其中脑出血属于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具有极高的致死和致残概率,而少数幸存患者也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机能障碍[3]。如果能在患病的早起及时给予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出血死亡的概率,而且能够降低患者住院的时间以及费用,在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时还可以减轻经济压力,因此具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如今在临床护理当中,传统的干预模式渐渐地已经不能与现实情况相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是一种新型模式,它能够很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工作的盲目性,提升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另外,它不但能够在大型医院中使用,在基层医院中同样可以使用。

结语:

经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在临床中,针对患有脑出血的患者行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因此这种模式值得在医疗护理行业进行更广泛的推广以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胡英,温建清,张小玲,等.脑卒中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9):1024-1026.

[2]黄月勤,李翠娥,张玉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547-548.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 满足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存在意识障碍及严重心肺并发症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 21例男性, 女性19例, 年龄39~74岁, 平均年龄 (61.2±2.4) 岁, 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0.3±10.5) 分;观察组中, 22例男性, 18例女性, 年龄41~73岁, 平均年龄 (62.8±2.4) 岁, 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1.5±10.6) 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 自愿加入本研究; (2) 能够积极配合主治医师开展相应的治疗, 并且严格遵循医嘱服药; (3) 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稳定; (4) 患者在进入医院开展治疗时, 其脑出血的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 (5) 患者不存在既往脑出血病史; (6) 通过相关的诊断证实患者为脑出血。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绝对卧床休息, 头部抬高30°,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偏向一侧,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根据医嘱辅助患者进行降压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具体如下。 (1)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 为患者制定出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计划, 成立包含主管医师、护士长、科主任、责任护士在内的临床护理小组, 参照临床主治医师的意见, 将诊疗计划、护理程序、功能锻炼等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确定, 将健康教育、功能康复、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入院检查、出院计划等在临床路径表上进行排列, 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来开展操作, 能够有效地避免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及遗漏等方面的问题。此外, 为了保证路径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及时做好路径表的更新工作, 并要组织护理人员开展路径表的学习[3,4]; (2) 在患者入院之后, 主管医师及当班护士要及时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不仅要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全面性, 同时还要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临床路径护理的目的及优点, 指导其签订知情同意书; (3) 在具体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由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格上的内容开展护理工作, 并及时对护理执行情况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护理工作中强化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临床路径中的不足之处, 并及时对护理路径表进行更新; (4) 每天由主管护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一起开展护理查房, 对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患者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强化与补充[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护理质量评分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是采用护理评价量表及健康知识量表进行评价, 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的护理质量越好、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临床上一种严重的疾病, 其并发症较多, 若不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 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通过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 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但是为了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还需要在有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 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与其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相比, 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诸多的优点, 其在整个护理工作中,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把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工作应用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 并且在整个护理工作中, 不断地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保证所有应用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措施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针对性。并且, 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建立责任护理小组, 该团队包含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 整个责任小组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高的, 其在护理工作中, 注重患者护理措施的针对性, 护理流程的规范性, 并非常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患者整体护理效果的提升[7]。在开展整体护理服务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具体情况及临床护理目标, 患者在了解到自身情况及护理目标后, 会积极主动参与护理服务计划当中, 这对于患者自身护理意识、护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而有利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身体及心理状态能够调整到最佳状态。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不需要盲目地按照医生的各项医嘱开展护理工作, 而是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需求, 为患者开展有计划性的、预见性的护理服务, 这对于整体护理工作高效的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 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 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也有利于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同时, 临床护理路径很好地改善了传统护理工作中被动护理的不足, 变被动护理模式为预见性护理, 整个护理工作是有计划的开展, 使患者能够获得综合性的、全面的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完成路径表上的护理内容,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锻炼自身的操作技能, 不仅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同时也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 其护理积极性及工作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 其临床上具有病情重、发病急、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 为患者引进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可见, 在为脑出血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 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健康知识的掌握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凤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8 (14) :747-748.

[2]曾萍.临床护理路径在56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8) :175-178.

[3]闫文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 :263-264.

[4]张芹.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 (2) :256-257.

[5]刘春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3) :111-112.

[6]李燕艳.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5) :140-141.

孕妇产后出血的护理与临床分析 篇5

摘要: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目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及病理妊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孕产妇出血的原因,早发现、早治疗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首要措施。

关键词:产科并发症;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盘因素

正常分娩一般出血50~200 ml,胎儿娩出后24 h之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 ml或更多者为产后出血。产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现将55例确诊为产后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月~ 2月在我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患者52例,外院转入3例,共55例。其中50例为足月妊娠,5例为大月份(7个月以上)引产后出血。初产妇10例,经产妇45例,有2次以上流产史者42例,年龄23~39岁,平均26.36岁。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中产后24 h出血量500~ 800 ml者由于自身代偿作用,患者无明显症状;产后短时间内出血迅速均达800 ml以上,其中11例很快出现不同程度休克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子宫收缩乏力者还表现为宫体柔软、轮廓不清。

1.3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内发生的阴道大量出血,持续小量或间断出血总量在500 ml以上者。采用容积法和目测法相结合测定产后出血量。若剖宫产则根据负压瓶内刻度作为依据,返病房后卫生纸用电子称称重。

2、结果

2.1 产后出血主要因素

产后出血主要因素构成情况:依次为宫缩乏力28例,占50.91%,其中产程延长产妇衰竭16例,双胎子宫肌纤维过度伸长7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因素12例,占21.8%,此次妊娠前人流或多次刮宫引起产后胎盘胎膜粘连和部分残留8例,妊娠早期有阴道出血4例;妊娠并发症及病理妊娠10例,占18.2% ;软产道损伤4例,占7.27%,其中宫颈裂伤1例,阴道裂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82% 。

2.2 产后出血量

产后出血量<500 ml 16例,占29.1%;500~1 000 ml 15例,占27.3%;1 000~2 000 ml 14例,占25.4%;>2 000 ml 10例,占18.2%。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以美国~为例,孕产妇死亡原因排位为妊高征(24%)、栓塞(23%)、出血(21%)、感染(12%)。但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原因仍主要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高征及产褥感染。

近年来产妇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巨大儿的发生率在逐渐增高,巨大儿和羊水过多等造成子宫肌纤维过度拉长,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全身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程延长,体力衰竭,子宫过度膨胀等,均可以引起产后出血。影响胎盘正常剥离和娩出的因素,都会导致胎盘滞留或剥离不全,如使用麦角或催产素后宫缩过强使子宫下段形成狭窄环导致已剥离的胎盘嵌顿,蜕膜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炎、刮宫过深、术后疤痕均可发生部分胎盘植入,以上因素均可发生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常由于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软产道没有经过充分的扩张,胎儿过大,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未做会阴侧切,或因会阴侧切口过小、胎儿分娩出时致软产道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包括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在护理过程中,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首先安慰产妇不要紧张害怕。使其保持安静,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发生休克者应立即采取平卧、保暖、吸氧、输血输液等抢救措施,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积极寻找病因止血。如为宫缩乏力,可行子宫按摩或应用宫缩剂,以促进子宫收缩。如为胎盘因素,应在严密消毒下手取胎盘或行刮宫术。如为软产道裂伤,应快速准确地予以缝合。如为凝血功能障碍,应根据不同病因酌情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新鲜血并做好其他抢救准备,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吸氧可加大肺泡及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采用双鼻导管,流量为4~6 L/min,吸氧过程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正常。还有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对患者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

通过5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使我们体会到在临床工作中,要增强急救能力,医护密切配合,早发现、早治疗,措施得力才能挽救产妇的生命,同时产后应加强指导,做好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伟.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17(6):716.

[2]潘琢玉.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5):261.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911.

[4]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

[5]许崇云,王文相,杨霞.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28-29.

[6]郝明瑛,孙芹.5年间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的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2):137-138.

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护理观察 篇6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9-01脑出血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致残率高,选取2008年2月——2012年3月收治脑出血患者80例,脑出血患者加强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选取住院患者80例脑出血为观察对象,所有80例患者均行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4岁-76岁,平均年龄为(61.5±2.3)岁出血量为15-80毫升,平均出血量为(42.0±2.0)脑叶出血8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6例,基底节出血62例。其中意识障碍69例,昏迷29例,意识障碍18例,嗜睡16例,有高热12例,尿失禁或者尿潴留52例,肺部感染16例。2护理措施

2.1入院护理患者进入病房立即摆放体位将头偏向一侧,垫软垫,促使患者口腔、气管分泌物有效排出,避免吸入性肺炎发生,吸氧,注意观察瞳孔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患者昏迷瞳孔改变,有高颅压脑疝形成,病情加重,立刻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2住院期间护理

2.2.1认真执行医嘱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照医嘱给予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压上升,心率变慢、呼吸节律改变。注意患者有呼吸循环衰竭,立刻通知医生积极准备抢救。患者有发热情况,住院后3天,体温未恢复正常。通知医生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2.2.2呼吸道护理脑出血病人早期卧床,吸入性肺炎发生几率上升,必须重视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協助家属给患者翻身拍背、意识不清患者,多次吸痰清除口腔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病情重,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2.2.3消化道护理脑出血病人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合并症,消化道出血较多见,一般发生在病后3-7天,病人出现呕血、黑便。出现血量多,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胃肠减压,及时给与药物治疗,吸出胃液口腔分泌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2.4做好皮肤护理尿道护理。脑出血患者卧床,做好常规护理,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并发症。护士应该协助家属,做好记录,翻身拍背,保证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患者皮肤受压状况,及时清洗按摩。患者有尿失禁,留置导尿,导尿无菌操作,每日清洗会阴,防止尿路感染发生。保护患者膀胱。并作膀胱功能练习。

2.2.5做好心理护理脑出血发病急,患者由健康状态,转为瘫痪状态。心理上产生一定压力。自己对疾病产生恐惧,忧虑心里。担心疾病不能完全康复,担心影响将来生活。产生悲观情绪,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3出院护理患者脑出血治疗结束出院,说明这一段治疗结束,不证明不需要治疗。做好出院指导,向患者交代病情,告知复诊时间。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各项检查指标。做好肢体语言康复练习。促进身体机能,早日恢复。护理人员掌握脑出血护理知识,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指导患者饮食、生活。进食困难食量少。尽早鼻饲饮食。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水果,蔬菜,富含粗纤维食物,排便困难使用缓泻剂,防止呛咳。戒烟酒,禁食辛辣生冷刺激食物。不宜过度劳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检测。3结果

80例脑出血患者中其中13例出血量大,患者家属放弃治疗。8例脑出血经过抢救无效脑疝死亡。其余69例脑出血患者好转出院,52例患者回复较好,生活能自理。80例患者中12例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7例患者发生泌尿感染。经过积极治疗康复。没有1例褥疮发生。4讨论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急。抢救治疗及时,给与仔细,周到的正确护理,护士工作做到主动、有计划,针对性和预见性地对病人护理,鼓励护士主动学习脑出血疾病相关理论知识,护士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在护理工作中,对于病人应该做的辅助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病情发展及预后,出院时机,出院后指导注意事项,做到详细掌握和记录,对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摆放正确体位。吸氧,呼吸道通畅,皮肤、尿道护理,及心里疏通护理,监测意识状态,检测血压,监测生命体征。出院时给予正确指导,评价这些护理目标是否达到,提高护理工作使家属患者满意,患者病情恢复快,缩短住院日,节省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得到患者家属好评,提高了医患之间理解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专科疾病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彭芳.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6期.

[2]谢芳,李素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6年03期.

[3]徐辉.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碎吸治疗的术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18期.

[4]杨金玲,吴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9期.

[5]林小清,郑淑娟.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7年02期.

[6]朱新文,魏小惠,魏东宜.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2例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7年24期.

[7]白金红.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血肿碎吸术58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02期.

[8]林聪.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8期.

浅谈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7

1 基础护理

1.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相当关键。由于脑出血疾病起病凶猛突然, 发病后会发生肢体活动障碍, 失语, 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 常使患者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不利于疾病治疗。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来应对疾病。首先要保持室内安静, 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尽量减少家属探视, 避免一切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其次, 对患者采取零距离护理, 通过每日的晨晚间护理, 亲自为患者擦背, 换衣, 换被, 洗头, 梳头, 翻身拍背, 动作温柔, 积极主动, 让患者感到温暖。治疗时主动与患者交谈, 语气和缓, 语言清晰, 使用保护性、安慰性的语言, 让患者听觉上感到亲切。用古今中外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心理护理融合生活护理, 身心相互促进。了解家属对待患者的态度, 重视家庭成员的支持, 使之与医护人员共同关心、体贴、支持、疏导患者面对现实, 鼓起生活的勇气。护士要经常与患者谈心,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在谈心的过程中态度要诚恳, 亲切, 有耐心和同情心, 深切理解患者的粗暴无礼, 尊重病患, 不要勉强其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嗜好。让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鼓励其参加力所能及的个人生活。

1.2饮食指导

对起病24 h后仍昏迷不醒的患者给予39~41℃的留置鼻饲饮食, 速度25 ml/h, 通常4~6次/d, 200~300 ml/次。鼻饲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鼻饲后用温水冲洗胃管, 饭后抬高床头20~30 cm, 以防止鼻饲物返流。鼻饲前应翻身吸痰, 脑出血者鼻饲极易并发肺炎, 故神志恢复后应拔除胃管。清醒后应摄入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 要少量多餐。若病情许可, 尽量以半卧位或坐位进食, 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 min后恢复原体位。喂食时应从健侧送进, 进食量200~400 g/次, 温度40℃左右, 进食时间为20~40 min。每日食盐量在2 g以下, 少吃或不吃含盐多的食品, 多吃芹菜、白菜、韭菜等含纤维多的食物, 以促进肠蠕动, 预防大便干燥。蛋白质的补充可吃些鱼肉、瘦肉及大豆蛋白类的豆制品食物, 少吃油炸食物和肥肉。

1.3 排泄护理

为保持尿路清洁, 患者应多饮水。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并做好管路护理, 以避免尿路感染。由于脑出血需卧床休息, 大便容易秘结而排便过于用力又可诱发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为了保持大便通畅, 定时排便, 适当吃苹果、胡萝卜、水果等, 必要时可用果导片、开塞露等药物。

2 呼吸道、口腔和皮肤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为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 清醒者要充分深呼吸。定时翻身, 昼夜一般分别间隔2 h和3~4 h较为适宜。应缓慢将患者翻身至所需体位, 同时按常规拍背。在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呼吸的异常变化,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不能者立即人工或机械吸痰。意识障碍者, 要定时以正确的方法和频率刺激吸痰, 避免损伤喉部黏膜。密切观察昏迷者呼吸道是否通畅, 严格掌握吸痰指征。

2.2 皮肤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 时间较长会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 组织破坏和坏死, 加之肢体功能的程度不同损害, 使自主活动受限, 易合并压疮。首先要勤翻身, 以减轻局部受压, 动作轻柔, 加用海绵垫或垫橡皮圈于骨突起部位, 2~3 h甚或1 h翻身一次。对危重昏迷的长期卧床者, 床头应抬高30~40 cm, 用软枕置于骶尾部, 交替压迫软组织。勤换洗:及时清除两便失禁者的排泄物, 及时换洗衣物, 避免皮肤受到潮湿刺激。勤检查:翻身时要密切查看局部受压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相应措施。勤按摩:为保持皮肤清洁,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每天早晚各擦身1次, 便后用盐水擦洗臀和会阴部, 骨突部位用50%酒精按摩。

2.3 口腔护理

适用于危重患者。要密切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发生异常改变, 根据口腔酸碱度选择口腔清洗液, 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和呕吐物要及时清除。

3 功能锻炼

根据具体恢复情况, 制定训练计划。

3.1 按摩

为预防或减轻关节挛缩, 按摩20 min/次, 2次/d。

3.2主动运动

健肢主动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持同侧肢体肌力, 恢复患侧肌力;患肢主动运动应遵循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由简单到复杂、幅度由小到大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般上肢多锻炼伸肌, 下肢多锻炼屈肌。

3.3 被动运动

开始范围宜小, 不超过90°。

3.4 坐起训练

随着病情好转, 可练习坐起, 从半坐卧位开始, 逐渐增加高度和坐起的次数一周内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可坐直。

3.5 出院指导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8~72岁,平均(53.6±8.7)岁。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0~73岁,平均(54.2±8.5)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组织护理小组,依照观察组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综合参考国内外现阶段的脑出血护理规范及标准,依照治疗方案来制定护理计划。当患者入院以后,安排责任护士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综合参考《护理人员评估表》来开展系统评估与护理检查工作,相应的内容包含生命体征、意识形态、瞳孔、肢体肌力、皮肤情况、失语以及饮水呛咳等内容。每日安排责任护士基于临床护理路径与患者疾病发展来实施评估,并针对护理计划的实施动态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需求在路径上将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标记,针对没有标记的项目需要在接下来的护理工作中进行落实。安排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主管护师公共参与病房的管理工作,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与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只要发现护理工作中没有遵循临床护理路径,则必须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在患者即将出院时,应当评估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情况,详细记录相应的偏差情况。

1.3 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并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评分。健康知识评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有关脑出血疾病知识的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对脑出血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病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部分幸存的患者也会存在程度各异的功能性障碍。临床中早期、及时地治疗及护理配合是降低患者病死率与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所在。大量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保障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与针对性,对护理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得临床护理工作获得最佳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对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护理体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各32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帮助患者更好掌握健康知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疗效

参考文献

[1]谢建芳,张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136-137.

[2]于欣,尹安春,周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2):4358-4360.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9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2月~ 2014年6月所收治的110例脑出血患者, 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在对照组中,男患者有29例,女患者有26例; 年龄在65 ~ 76岁,平均年龄为( 70. 1 ± 3. 2 ) 岁; 在发病之后2 ~ 10小时入院,平均入院时间为( 6. 6 ± 2. 2) 小时。在观察组中, 男患者有28例,女患者有27例; 年龄在65 ~ 76岁,平均年龄为( 70. 1 ± 3. 2) 岁; 在发病之后2 ~ 10小时入院,平均入院时间为( 6. 6 ± 2. 2) 小时。

本文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共90例。在这个9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范围在8 ~ 13岁。平均年龄为( 10. 28 ± 1. 21) 岁。把9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两组的患者在年龄、 性别等临床基础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对于所有的患者都让其接受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传统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中接受的是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的做法是: 护士对入院的患者给予足够的接待,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向患者进行脑出血方面的知识教育,对于患者病情、治疗上所需要的服务要求进行了解。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置专门的监餐人员随时跟进患者的病情。护理路径的具体内容有: 对于每位脑出血患者配备相应的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和护士长; 整理好患者住院期间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主要就是床铺和洗具等;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护士的态度应当是温和的,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的不安情绪、不良情绪降至最低,对于传授正确呼吸方法,结合音乐疗法的使用,使患者的注意力转移,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 对于用药的常识和各种安全的检查,护理人员也应当向患者讲解清楚; 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也应当时刻关注,尤其在头痛性质和疼痛程度方面,并进行临床记录。每天都应当对病房进行卫生清洁, 重点工作就是杀菌和清扫; 确保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防止便秘出现; 为了预防压疮的出现,也要注意更换患者的体位; 因为脑出血患者多数都是老年人,护士在护理期间就应当有足够的耐心,懂得尊重和包容; 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营养组合,合理进行伙食搭配,提倡食疗,协助增强患者的棉衣功能和抵抗力,改善当前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出院之前有必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但是过程必须要有护理人员在旁进行指导,患者也应该配合医生的工作,不能过于疲劳和出现违规问题; 在医嘱下用药,一旦出现药物过敏或者不良反应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进行补救; 患者出现后,也要做好定期随访工作,对其病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临床护理路径中,要设置好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实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序性,还可以结合登记表和岗位交接表的使用,确保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就能够直接找到负责人。护士做好带头作用,重视监督工作,将一部分护士组成监督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巡查,保证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1. 3疗效评判标准

对于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记录。在患者出院之后通过电话访问和家访的方式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考察,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解。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 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结合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 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短于对照组,在住院费用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 0% ,明显低于对照组( 8. 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 100% ) 比对照组( 80% )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讨论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也在相应地得到转变,人们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加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说几乎适用于所有疾病的临床治疗,要求护理人员在展开护理工作的时候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能预见护理内容的动态,明确护理的目标,将人道主义关怀放在患者身上,通过最科学、最经济的治疗方式获取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段、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这就反映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治疗效率,控制医疗费用的增加,对于患者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也是有利的; 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地,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除此之外, 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护理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提高护士的职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其在接受治疗期间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并让其保持一颗积极的心。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重视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率,控制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同时,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所以,临床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价值,但是仍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加以完善。

摘要:目的:旨在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110例脑出血病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个组有50个病例。在对照组中,给予的是常规护理手段,在观察组中给予的是临床护理手段,并对两组患者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费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情况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为2.0%,明显比对照组8.0%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于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100%)比对照组(80.0%)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在确保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罗山县人民医院接受脑出血治疗的50例患者, 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精神疾病等其他疾病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0例;年龄52~75岁, 平均 (60.2±2.4) 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25分, 平均 (23.2±10.0) 分;出血部位:基底核区出血10例, 小脑出血8例, 丘脑出血7例。观察组中男14例, 女11例;年龄53~76岁, 平均 (60.4±2.4) 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25分, 平均 (23.3±11.1) 分;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12例, 小脑出血7例, 丘脑出血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出血部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 包括止血、控制感染、降低颅内压以及营养脑细胞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常规体征检查、环境护理、协助医生治疗等。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如下。

1.2.1 建立专业实施小组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长、护士长、科主任共同组成, 其中责任护士按照护士长、科主任交代的护理工作要求进行护理, 并且严格遵循和执行。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 最大限度上协助医生共同治疗。同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培训, 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执行培训工作, 并协调临床与手术室、医技科室以及后勤保障科室间的工作。

1.2.2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规章制度表

针对脑出血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目的是保证护理安全, 确保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表格内容制定包括入院指导、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 并要求责任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表认真执行, 记录患者每天的护理内容, 以及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责任护士结合护理人员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对临床护理路径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1.2.3 具体实施方法

(1) 患者住院期间, 责任护士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 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意义和目的, 并告知其在院期间注意事项, 通过一系列沟通和护理工作后, 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评估, 以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 责任护士在日常护理中, 应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了解其心理变化, 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不同处理策略。如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太少, 常会感到恐惧、焦虑等, 责任护士可向患者介绍此类病症的发病机制以及病情发展, 多给予患者鼓励的话语和精神上的安慰, 并告诉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有利于帮助其恢复健康, 引导其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3)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监测其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 并仔细检查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瞳孔变化等。同时, 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 控制来访人数, 以防加重患者病情。 (4)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身体功能有所下降, 因此责任护士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帮助患者翻身、捶背按摩等, 也可以指导患者自己活动筋骨。以此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也有利于缓解病情。 (5) 在实施护理路径的过程中, 责任护士需遵循患者的要求和病情特征调整工作, 明确执行内容, 认真记录患者入院期间的疾病诊断内容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问题, 以确保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同时, 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临床护理进行严格的指导和监督, 并定期考核和检查。 (6) 患者术后恢复期间, 责任护士应注意其饮食标准, 给患者制定特殊的食谱, 实现营养均衡, 保证其身体健康。另外, 告知患者及家属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并提醒家属患者出现问题时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1.3 评价标准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疾病认知情况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等相关指标来评定护理效果, 其中运动功能评分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ugl Meyer) 进行评定。同时,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疾病认知情况、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 低于对照组的4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9,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0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 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5例、满意4例、不满意6例, 满意率为76.00%。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5, P<0.05) 。

3 讨论

脑出血引发的头痛、恶心等临床症状随着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改变, 甚至随着病程的迁移出现呼吸衰竭、血压升高等严重症状, 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运功功能和躯体功能等, 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5,6]。目前, 临床上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脑出血效果较为显著, 但是部分患者因得不到较好的护理而影响术后恢复和预后。因此, 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对保证患者恢复身体健康非常必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种疾病制定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该模式具有严格的执行标准, 增强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时的目的性和规范性, 保证其护理工作的连续性[7]。同时, 该护理模式在短时期内培训护理人员并掌握相关护理知识, 提高其护理能力, 从而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还能有效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疾病认知情况、运动功能评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可见,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罗山县人民医院接受脑出血治疗的50例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疾病认知情况、运动功能评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参考文献

[1]龚美红, 杨丽艳.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3, 19 (32) :129-130.

[2] 程珞.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 (11) :102-103.

[3] 薛守霞.奥美拉唑治疗30例脑出血致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5, 2 (15) :3089-3090.

[4] 赵艳艳.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7) :147-148.

[5] 张锐芝, 王静梅, 李红霞,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1A) :135-136.

[6] 祁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健康之路, 2013, 12 (4) :229-230.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 篇11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0-02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min观察1次,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应用。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其原因主要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变化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快速有力,休克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患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在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大多≤38.5℃,持续3-5天。发热可能是出血后分解产物被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有关。一般患者出血量在循环血容量的5%以下则无明显临床症状,如出血量在5%以上可以出现眼花、口渴、眩晕等,出血量在20%以上时,患者可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四肢湿冷等休克现象。消化道出血每日>50ml即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味。如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如出血量>250-300ml时,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如出血量大于400-500ml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四肢乏力等,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大出血后,患者可出现少量或无尿,尤其在补钾前要观察尿量,所以应正确观察24h出入水量,尤其是尿量的变化。

2护理

严格执行抢救程序,提前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以备抢救时需要,从而使各项抢救工作即使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有条不紊地尽快实施。对待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迅速建立两至三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一开始要加快滴速,但也要避免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严格遵医嘱用药,熟练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如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时,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腹痛、心律失常和诱发心肌梗死等,及时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剂,遵医嘱补钾,输血及其他血液制品。出血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大量呕血引起窒息。口腔护理:由于出血患者抵抗力低,尤其每次呕血后口腔内会有残留,给口腔内的细菌生长创造条件,细菌增多,分解糖类,发酵和产酸的作用,易引起口腔感染,另外呕血后口腔中的血腥味可引起患者呕吐,引起再次出血,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因患者出血后,血循环较差,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经常更换体位,按摩受压皮肤,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洁用物。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状态。消化道出血对患者是不良刺激,易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反复出血,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患者感到前途暗淡,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医疗人际关系,医务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解答,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加强巡视,都可给患者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同时告诉家属不远离患者,允许家属陪伴,使患者有安全感。

3体会

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貯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致使粪便变黑如沥青,又称柏油样便。出血量超过60ml即可引起黑粪。急性大量出血或出血持续不止,则出现心悸、冷汗、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以及昏厥等循环衰竭现象,若短期内失血量超过总循环血量的1/3,可危及生命。在出血后数小时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变化不大,不能用以评估出血的严重性。出血后3-4小时到数日内,组织液进入循环血内以补偿其血容量,即使出血已停止,可见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并见骨髓刺激征象,表现为晚幼红细胞、嗜多染色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后者在出血后4-5天可达5-15%。如在出血后2周,网织红细胞持续增多,提示有继续出血。大出血后数小时白细胞数增高,约在3-4天后恢复正常。血尿素氮增高,可达40mg/dl,由于肠内血液蛋白消化产物的吸收以及休克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所致。出血停止,血尿素氮在2-3日内降至正常。如病人无呕吐或失水,肾功能良好,血尿素氮不断增高则常提示有继续出血。发现上消化道出血,要对出血的程度作一估计,以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2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价值

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疾病,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 与常规护理流程比较, 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 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优质的临床服务, 明确护理目标, 提高护理水平[1]。我院为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接收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现将其相关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 ,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27例, 女13例, 最大年龄85岁, 最小年龄53岁, 平均 (68.5±17.5) 岁,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 (20.9±10.7) 分;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 最大年龄82岁, 最小年龄为51岁, 平均 (67.9±16.9) 岁,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1.1±10.5) 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 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首先建立临床护理小组, 主要由科主任、责任护士、护士长以及主管医师等医护人员组成;其次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 将临床医师意见作为参考依据, 将护理程序、功能计划以及诊疗计划等内容用表格的形式确定下来, 随后将上述内容安置在护理路径表中, 其中包括患者的出院计划、饮食指导、入院检查、治疗、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功能以及健康教育等[2]。在临床实践中, 全体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护理路径, 完善不合理部分。 (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 主管医师与当班护士应当先对其进行评估,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完成对患者与其家属的入院指导, 帮助患者与其家属了解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家属同意后签订执行同意书, 且由分管护士对其跟踪观察, 反复对其教育、评价、评估, 直至实现护理的最终目标[3]。主要评估内容有以下几点: (1) 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肺不张评价表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评估, 将肺叶影像学的改变以及听诊出现啰音等作为评判标准;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将患者出现尿路刺激症状或中段尿培养呈阳性为判断标准。护理人员要不断更新护理路径, 且确保该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合理的应用;护士长要定期进行查房, 监督护理工作实现其预期目标。如果护理工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在征求患者、家属、医师与护理人员的意见后, 认真分析原因, 修改或重新制定护理计划。 (2) 专科体征以及阳性资料。主要对患者的饮水呛咳、皮肤状况、失语、尿便失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并发症以及肢体肌力等阳性资料进行专科护理体征评估。 (3) 入院3周后的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出院时均填写我院设计的“健康知识量表”与“护理评价量表”, 随后对所有患者的各项评价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分数、患者与家属护理评价分数。

1.3 疗效判定: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 可视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可视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可视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出现加重者, 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其中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价: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 (4857.2±891.5) 元, (11328.5±1098.3) 元;住院时间分别为 (21.2±6.9) d, (32.1±8.5) d;健康知识掌握分数分别为 (77.9±13.1) 分, (62.1±10.3) 分;患者护理评价分数分别为 (90.2±6.1) 分, (79.9±6.5) 分;家属护理评价分数分别为 (88.9±8.1) 分, (77.5±6.4) 分。比较得知, 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分数、患者与家属护理评价分数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临床疗效比较, 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10例 (25.0%) , 6例 (15.0%) ;显著进步分别为19例 (47.5%) , 11例 (27.5%) ;进步分别为8例 (20.0%) , 14例 (35.0%) ;无效分别为3例 (7.5%) , 9例 (22.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 改革了以疾病为护理中心的理念, 能够为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制定一套科学、健全的护理方案, 且在护理实践中,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4]。临床护理路径对医疗水平、护理水平与护理人员素质都有较高要求, 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制定完善的护理标准, 控制医疗成本, 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在具体实践中, 护理人员要有主动性、针对性、计划性以及预见性的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 积极主动的学习脑出血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 提高专业水平, 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病情指导, 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5]。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且致残率较高的临床疾病, 给予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 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 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曾萍.临床护理路径在56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8) :176-177.

[2]闫文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0 (1) :263-264.

[3]周海娟.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0 (10) :175.

[4]罗凤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4) :747-745.

上一篇:职业相关病下一篇:冬季肉鸡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