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2024-05-14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通用10篇)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

随着我国艾滋病 (AIDS) 的发病进入快速增长期,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医院收住的AIDS病人逐渐增多, 现将本科自2005年6月~2009年5月收住的134例病例的临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1.2 临床特征

本组134例病例均合并多种有机会性感染, 其中口腔霉菌感染115例 (85.82%) 、发热98例 (73.13%) 、肺部感染56例 (41.79%) 、活动性肺结核33例 (24.62%) 、丙型肝炎21例 (15.67%) 、乙型肝炎17例 (12.68%) 、腹泻15例 (11.19%) 、带状性疱疹17例 (12.68%) 、血小板减少13例 (9.7%) 、脑炎 (结核性4例、弓形虫2例、隐球菌性3例) 9例 (6.71%) 、肾功能损害4例 (2.98%) 、下肢细菌感染1例 (0.74%) 。

1.3 诊断

首先由我院的检验科免疫室采用ELLSA法初筛, 抗HTV阳性者, 经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检验中心复检阳性者为确诊。诊断符合中国HIV/AIDS的诊断标准[1]。

1.4 治疗结果

本组134例经系统科学的治疗护理, 出院患者有105例 (78.35%) , 转入门诊抗病毒治疗, 死亡29例 (21.64%) , 死亡原因为未行抗病毒治疗, 合并严重的多重机会性感染。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关系到社会安全问题[2],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是一种情感支持护理, 对稳定病情, 减轻痛苦起重要作用[3], 本组患者134例, 因吸毒感染71例 (52.98%) , 他们为青壮年, 生活贫困, 得不到家人、朋友的支持, 很难面对丧失家庭、工作和生命的威胁, 极易产生各种负性心理;因性感染62例 (46.26%) , 感染患者恐惧、孤独、悲伤抑郁、沉默寡言、多疑敏感;因冶游感染的患者, 他们悔恨、内疚、对家人有负罪感。护士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 用理解、包容的态度与患者进行真诚沟通, 唤醒患者对生命的依恋, 建立良性护患关系, 及时掌握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 因人而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心理咨询, 引导患者倾诉、宣泄负性情绪, 尊重患者的权力,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帮助患者通过自我心理调适度过危机, 接受现实, 调整生活, 重新找回自尊和希望。

2.1.2 家属的心理护理

目前艾滋病仍为不可治愈的疾病, 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歧视性, 当家属得知患者的病情后, 情绪变得低落, 大部分家属产生恐惧感, 不敢接触患者的物品。这无形中给患者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 使患者非常孤独、寂寞, 从而产生被家庭遗弃的感觉。在护理工作中应以家庭为中心, 将家属视为护理对象, 患者家属往往比患者有更多更持久的精神负担, 需要不断给予帮助, 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支持, 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协助他们处理好心理危机, 使家属接纳患者,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可以缓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危机。鼓励患者家属多探视, 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每个人都在关心他, 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生活护理

2.2.1 加强营养支持

艾滋病发生营养障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即经口摄入减少;物质代谢改变及营养成分吸收障碍[4], 因此, 在积极控制感染缓解机体分解代谢的基础上和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应该积极进行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 为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提供必要的营养, 贮存能量, 维持人体器官功能。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无刺激性食物, 保证足够的热卡和营养供给,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2.2 加强皮肤、口腔的护理

患者长期发热、消瘦、皮肤营养差、抵抗力下降, 容易发生皮肤感染。应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擦浴、勤换衣服、对皮肤有破损的, 严格遵守操作常规和隔离防护措施, 给患者涂药、换药时戴双层手套。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障碍, 口腔常发生霉菌感染、溃疡、鹅口疮, 加强口腔护理, 每餐前后, 睡前醒后用口泰溶液或2.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抑制霉菌生长, 对白斑较多者加服抗真菌药物。生活不能自理者, 每日2次常规口腔护理, 并根据感染的不同局部用药。

2.3 对症护理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的机会性感染, 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的症状,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问题, 应用护理程序, 辨证施护, 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的宗旨是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精神上的痛苦, 维护人的尊严;注意患者的安全, 消除不安全因素, 防止发生意外及自伤。

2.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5]。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的疾病防治知识, 表现的迷茫和不安, 护士应根据患者和家属的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个性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提供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艾滋病基本常识、发病机制、传播途径、消毒知识、防护措施、家庭护理知识,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自觉采纳健康行为, 减少和改变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 减缓艾滋病蔓延的速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危害。艾滋病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疾病, 也是一种社会问题, 健康教育必须关注社会学和伦理学方面的内容, 关注疾病对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关注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2.5 临终护理

临终关怀近年来在中国已有较大发展[6]。面临死亡,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而艾滋病患者除了像其他人一样感受恐惧和痛苦之外, 还要承受悔恨、愤怒、孤独以及被人冷淡、歧视、疏远等折磨。医护人员在患者临终期间, 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信仰, 满足其合理要求, 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问题, 给予同情、劝解并予以合理解决, 使患者减轻肉体痛苦及心理恐惧, 安详、舒适、有尊严而无憾地走到生命终点。2.6家庭护理指导家庭是艾滋病患者最重要的生活单元, 艾滋病患者只要条件允许, 一般愿在家里护理而不愿意去医院, 这不仅是经济原因, 患者更愿意寻求家庭和朋友温心照顾。自己可以在家中更无顾虑地宣泄心中的情感, 表达内心的感受。平静、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对患者来说, 是保持较长时间生存的重要条件。家庭护理不仅对解除艾滋病患者病痛有帮助, 同时能考虑到患者的情感需求, 并能给予心理支持, 使患者在生命的末期, 得到较好的照顾。护理工作中应根据家庭成员不同需求进行指导, 特别是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污染物的消毒处理等, 消除不必要的担心与误解, 培训家庭护理人员, 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 使患者离开医院后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延长生命。

3 体会

艾滋病患者不但要承受疾病的痛苦折磨, 同时还承受着强大的社会、家庭压力, 通过对134例艾滋病患者护理, 我们体会到护士不仅要注重治疗, 更要强化对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人文关怀, 重视对艾滋病患者、家人及亲友的健康教育工作, 家庭护理指导,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做好对症护理, 减轻患者生理痛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医源性感染, 实现医疗护理安全,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面对中国艾滋病的不断增长, 特别需要全社会都来关爱这个特殊群体, 要求人人皆知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摘要:回顾性总结了134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护理方法和具体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和家庭护理指导等。认为科学、优质的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的病痛, 降低心理压力, 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从而延长生存期限。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护理

参考文献

[1]曹韵贞.艾滋病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149.

[2]黄燕琼.189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21) :3226.

[3]李玉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3) :574.

[4]程晓红, 林剑国.艾滋病患者营养不良问题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 :56.

[5]孙福滨, 宋楚滨, 胡平, 等.国外预防艾滋病的社会人口学研究概况[J].中国性病艾滋病的防治, 1997, 3 (6) :280

[6]丁淼.临终关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0) :620.

老年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篇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免疫缺陷性传染病。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1],形势十分严峻。尽管青壮年是艾滋病患者的主体,但老年艾滋病患者的人数也不少。2010年我院收治艾滋病病人1296例,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142例,所占比例为11%。与其他艾滋病感染人群不同的是,他们大部分是因婚外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老年艾滋病病人除了要承受机体痛苦症状之外,还有复杂的心理神经因素与疾病相关[2]。自卑感、羞耻感、负罪感、被遗弃感、恐惧感使得他们情绪低落,表现为焦虑与抑郁等,影响了治疗,若处理不当甚至会给社会造成威胁及隐患。

本文探讨老年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护理对策,希望为老年艾滋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帮助。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2例老年艾滋病患者中,男性122例,女性20例,年龄60——91岁,感染途径基本上是性传播,有130例,另12例感染途径不明。135例病人均患两种以上合并症,其中合并口腔念珠菌65例,PCP及肺部感染25例,肺结核40例,视网膜炎9例,卡波氏肉瘤12例。死亡12例,合并症好转出院64例,合并症治愈出院12例,自动出院1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4.2天。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HIV确认阳性而确诊。

2 心理状态

老年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社会、家庭、经济以及疾病本身各方面的因素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和悲伤。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年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其中以抑郁焦虑心理表现最为常见,抑郁、焦虑心理的发生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2.1与婚外性行为有关。老年艾滋病患者发病后一般都有强烈的负罪羞耻感。130例经性感染艾滋病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一部分是丧偶或离异后寻找性伴侣而感染,另一部分虽有配偶,但對配偶不忠诚,有不良婚外性行为。他们感染艾滋病后觉得难以向家人、单位启齿,羞耻感使患者不知如何面对家人,特别是妻子。他们顾虑重重:一怕传染家人;二怕不能治愈,人财两空;三怕亲属、邻居、单位知道真情而身败名裂。种种压力使他们陷入难以挣脱的恐惧、悲伤、愤怒及抑郁之中,以至一些患者出现艾滋病合并症后,也没有及时到医院诊治,即使去医院也是用假名。老年艾滋病患者一旦断了生路或没有了精神寄托,其攻击和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而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2.2老年艾滋病人健康状况的下降严重影响其生产及生活。在老年艾滋病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只能维持其基本生活,随着艾滋病症状陆续出现,病人支出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借钱治病成为不少老年艾滋病病人为了维持生命和生活而不得不选择的手段。一方面,他们希望生存,另一方面,可能借钱无门,从而对治疗失去信心,使抑郁、焦虑情绪随病程延长而加重,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3合并症的折磨使病人痛不欲生。口腔念珠菌感染使病人吞咽困难、疼痛,甚至不能进食。肺部感染表现为高热、咳嗽、胸痛、呼吸衰竭,如并发PCP, 死亡率达50%以上。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加重了老年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

2.4社会的歧视普遍存在。社会歧视是影响艾滋病感染者获得医疗服务及社会救助的障碍。人们因对艾滋病恐惧而害怕和躲避艾滋病感染者,不和他们接触,甚至不和他们的家属接触。有的感染者到综合医院诊治时,医护人员的过度防护措施、异样的眼光及询问口气使他们无法倾诉自己的痛苦,耻辱和无助感导致他们觉得没有自尊,精神倍感压抑。

3护理对策

3.1对老年艾滋病患者在进行规范性治疗的同时必须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关怀。这有助于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认真配合治疗,也有助于患者对他人取一种负责的态度,在社会上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和控制艾滋病地传播。

3.2心理支持和关怀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老年艾滋病患者心态复杂,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保护患者隐私和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争取家属共同参与,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其认知功能,使其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减轻、解除患者抑郁、恐惧、自卑、焦虑等情绪,使其愉快地接受治疗。

3.3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3.3.1为病人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为老年艾滋患者的病情包括感染途径严格保密,特别是当患者要求向家属保密时,更是要格外小心,这是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为此,采用责任制专人护理的办法,以减少泄密的可能性。其次,要注意对老年艾滋病患者曾经有过的不良性行为不要评论,不要指责,更不能因此而歧视患者。第三,要避免防护过度。必要的防护是不可少的,但防护过度却大可不必,不仅不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症状,而且可能强化患者被歧视的感觉。

3.3.2做好老年艾滋病病人的工作,让其及早将实情告知性伴侣,以便性伴侣及时检查HIV抗体。如果感染了,可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如果还没有感染,则可以采取措施,预防HIV的进一步传播。

3.3.3利用科普小册子等宣传资料向老年艾滋病人讲解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向他们介绍艾滋病防治的新成果、新进展。要让他们明白:只要采取预防措施,他们就不会把病毒传给自己的亲人;只要积极治疗,坚持与艾滋病病毒作斗争,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3.3.4耐心倾听老年艾滋病患者的诉说,多与他们交流。认真倾听才有可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有可能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倾听和交谈是帮助患者摆脱寂寞、沮丧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福生.国际艾滋病滋病研究的新进展.传染病信息.2002.15(3):100-101.

[2]施辛.马维祥.苏玉华.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3):152-153.

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的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64例,共包含男患者35例,女患者29例。其中观察组共计32例患者,包含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22~49岁,平均年龄为(34.84.23)岁,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3.814.23)年;对照组共计32例患者,包含男患者16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22~47岁,平均年龄为(31.84.73)岁,病程为1~14年,平均病程为(3.764.13)年。64例患者均无其他影响实验的疾病;所有患者意识清楚,表达明确;且均签署知情协议书。综上所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常伴随焦虑、抑郁[8]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因此在护理期间,需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的加以疏解,同时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为患者增强自信心,使之能够真正的信任医护人员,从而自发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护理;2健康教育。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严格禁止食用一切甜品、刺激等食物;为患者详细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自主的关注自身的血压、血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积极的进行治疗;3运动护理。由专业的医护人员针对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有计划的帮助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等,同时严格控制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4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需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包括用药指导与复查指导。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症状对比情况

由表1可知,64例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症状对比可知,经护理后的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可见,良好的护理有助于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比较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效果好于对照组,其护理有效率高达96.9%,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仅为75.0%,两组对比可知,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由表3可知,观察组中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的占总人数的71.9%,总改善率高达100%,而对照组中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的占总人数的34.4%,总改善率仅为78.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

由表4可知,观察组中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38%,而对照组中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χ2值为19.553,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艾滋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极易感染病毒[9],还有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的难度较大,治疗时间较长,对患者自身各方面的影响也较大。

该文研究了艾滋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情况,研究表明,64例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症状对比可知,经护理后的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减少;观察组的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效果好于对照组,其护理有效率高达96.9%,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仅为75.0%,两组对比可知,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的占总人数的71.9%,总改善率高达100%,而对照组中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的占总人数的34.4%,总改善率仅为78.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38%,而对照组中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χ2值为19.553,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利于其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有效降低了,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讨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的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64例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症状对比可知,经护理后的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减少;观察组的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症状总改善率高达100%,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其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利于其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有效降低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周德婵,蒋坤琼.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J].内科,2015,10(2):276-277,284.

[2]郎学莲.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7-98.

[3]潘淑茹,曾咏梅,曾丽敏.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65-66.

[4]黄霞,王月华,周国艳.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期间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2):192.

[5]王熙娟.探讨综合中医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7):8-9.

[6]赵树菊,翟爱玲,赵青松.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期间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4-5.

[7]韩翠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132-133.

[8]杨少勇,李必迅,刘式棋,等.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脑出血疗效探讨[J].广西医学,2002,24(3):303-304.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4

【关键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68-02

艾滋病是因感染HIV病毒引起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导致[1],其主要特点为免疫功能损害,是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后,条件致病菌即可乘虚而入[2],侵入人体后导致各种疾病。诱发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3],笔者对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26例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其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感染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发生机会性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7例,女49例,年龄23~57岁,平均(36.13±5.25)岁。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52例,性传播感染38例,输血感染31例,途径不明5例。

1.2 方法

1.2.1 病原学检测 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取肺泡灌洗液、穿刺物涂片或毛刷液,六胺银染色后进行镜检,发现有包囊;②结核杆菌与鸟型分枝杆菌复合物:痰涂片检查,寻找分枝杆菌和抗酸杆菌,对肺外结核可结合病理诊断;③疱疹病毒(HSV):对血清中HSV抗体进行检测;④弓形虫:对血清中弓形虫抗体进行检测;⑤其他真菌及细菌感染: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

1.2.2 CD4+T细胞计数 采集患者抗凝全血送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机会性感染种类;分析CD4+T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 126例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06例次,主要的机会性感染种类为细菌性肺炎、PCP、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具体见表1。

2.2 CD4+T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降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增加。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7.30%,较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12.70%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咳嗽、消瘦乏力、记忆力下降等[4],机会性感染往往会加重病情,影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患者预后极差,死亡率较高[5]。故艾滋病强调综合性治疗,分析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因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全面下降,各類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感染可同时出现,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口腔、淋巴结、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等。本研究结果显示,126例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06例次,主要感染类型为细菌性肺炎、PCP、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其中不少患者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6],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实践中可依据本研究结果对部分诊断不明确患者进行筛查与诊断,以降低治疗的盲目性[7]。

对艾滋病患者而言,无论是否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机会性感染加以预防和治疗都可减缓病情,延长生命。CD4+T细胞计数的高低反映了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本研究发现,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占12.70%,而<200个/μl的患者发生率则高达87.30%,且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降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增加,提示CD4+T细胞计数的急剧下降预示着艾滋病的进行性发展,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诊断的重要指标。因此,对艾滋病患者应定期进行CD4+T细胞计数监测,加强对机会性感染的一级、二级预防,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作用[8]。

综上所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难治性特点,以细菌性肺炎、PCP、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较为多见。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降低,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增加。临床加强早期诊断,及时预防与治疗各类机会性感染,对患者治疗与预后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志海,杨华玲.晚期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死亡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127-128.

[2] 奚菊梅,付乾坤.澂江县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监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391-392.

[3] 何盛华,周锐锋,刘大凤,等.四川地区1465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5):592-593,596.

[4] 杨峰,杜磊.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6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1-3.

[5] 毛莉萍,徐建中.169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23(2):293-295.

[6] 韩居才.168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20(10):766-768,773.

[7] 张文霞,张广军,梁文霞.成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92例特点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3):425-426.

[8] 刘莉,张仁芳,沈银忠,等.首次住院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特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2):97-100.

21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5

1 资料与分类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 男性15例, 女性6例, 年龄19~52岁, 平均33岁。已婚14人, 未婚4人, 离婚3人。经性传播者15例, 占71.4%;吸毒共用静脉针头传播者5例, 占23.8%;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者1例, 占4.8%。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盗汗、腹泻、消瘦、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经实验室ELISA法查HIV抗体阳性确诊。

1.2 心理反应的分型

依据21例AIDS病人的心理反应, 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恐惧型9例、焦虑型7例、抑郁型5例。

2 心理护理体会

AIDS一旦确诊后, 患者不仅身体受到影响, 而且心理方面也受到影响。社会上多数人歧视排斥AIDS患者 (特别是性传播者) 。疾病的严重症状、隔离治疗, 使患者感到恐惧、焦虑、抑郁, 甚至有些患者拒绝治疗, 等待死神的降临。针对这些负性情绪, 护士必须加强品德修养,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体谅患者, 缩短距离, 取得信任, 帮助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2], 让其从思想上接受AIDS的事实,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 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 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和支持。

2.1 恐惧型的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的严重症状及隔离治疗, 使病人感到紧张、恐惧, 甚至对治疗缺乏信心, 拒绝治疗。针对这类病人的心理, 我们列举一些AIDS病人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存活5~10年的例子。与病人接触时尽可能不要戴口罩、护目镜及围裙等, 消除病人的恐惧感, 同时向病人解释一次性用品的必要性。以诚恳的态度与他们交谈, 帮助病人恢复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病人的交往中, 注意人际关系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使病人从思想上真正接受AIDS的事实, 积极配合治疗。

2.2 焦虑型的心理护理

经性行为特别是滥交、婚外性行为等不洁性行为传染上AIDS病人, 其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唯恐被家人及同事、身边的朋友知晓, 担心自己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及公众的歧视, 甚至身败名裂, 焦虑情绪较为突出。他们生活单调又压抑、感觉惶恐不安, 时刻提防他人, 同时对自己轻率的行为悔恨内疚, 认为患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耻辱和不幸, 既想倾诉, 又难于启齿。针对这类病人的心理状况, 我们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 有效地为他们排忧解愁, 以热情真挚的态度支持患者, 并为他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护理, 取得其信赖, 促使患者倾述。因倾述本身具有心理治疗作用[3], 把压抑在内心的感受、想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精神得以轻松、愉快。同时以朋友的立场给患者支持鼓励, 使他们树立信心, 与病魔抗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认真对待AIDS, 积极配合治疗。

2.3 抑郁型的心理护理

由于AIDS的转归是死亡, 令人可怕, 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IDS患者躯体极度虚弱, 经济耗费较大, 亲朋好友的疏远, 使患者心情极度低落、抑郁, 情绪消极悲观, 患者感觉异常敏感, 常常会半信半疑, 不时翻阅一些医学书籍, 一知半解, 似懂非懂, 甚至将病情盲目对号入座。由于过分抑郁, 往往并发神经衰弱、消化功能紊乱, 加重病情。部分患者甚至产生死的念头。护理人员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安慰疏导患者, 尊重患者的人格, 合理安排家属及朋友来探视, 使他们受到乐观、热情、健康的生活态度的感染, 并主动针对其疑虑的心理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 严格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稳定情绪, 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对21例AIDS病人的心理分型护理, 恐惧型由9例降为4例;焦虑型由7例降为1例;抑郁型由5例降为3例。总之, 心理护理对AIDS患者是一种情感支持护理, 对稳定病情, 减轻患者痛苦起到重要作用。目前, 对AIDS治疗尚无特效疗法, 也没有可预防的疫苗, 唯一的办法是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每一可能的传播因素, 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制约人们的行为, 阻止AIDS的传播[4]。

参考文献

[1]尹显贵.应对全球性AIDS的预防和护理工作的挑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89, 18 (7) :312.

[2]王玲娣.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86, 6 (21) :283.

[3]玲木美惠子.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56.

20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6

1 临床资料

1.1 艾滋病传染途径:

已经证实,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3条: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发生未保护的性交、输入受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共用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头、针具或其他锐器等途径传播, 还可通过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间传播给婴儿。

1.2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主要是男性同性恋患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 接受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

1.3 患者的一般资料:

1性别比例:根据病历资料, 20例患者中, 中、青年患者17例, 占85%, 男性患者15例, 占75%, 其中老年男性患者3例, 占15%;女性5例, 占25%。2传染途径:2例为男性同性恋传染患者, 占10%;1例为血友病患者, 占5%;5例为静脉吸毒传染患者, 占25%;12例为性接触传染患者, 占60%。

1.4 心理、情绪变化:

3例老年男性患者中有2例患者怕把疾病传染给家人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占10%;另1例患者感觉脸上无颜而不配合治疗, 等待自生自灭, 占5%。15例中、青年患者中有4例中年男性患者家属已经疏远甚至不照顾患者, 占20%;有2例男性青年患者心理严重畸形, 有报复社会的念头, 占10%, 5例年轻女性患者因惧怕家庭破裂而导致严重的羞愧、罪恶心理, 占25%, 另8例患者认为艾滋病是一种不治之症, 抱着治疗与不治疗都是等死的悲观心态, 占40%。

1.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此病患者多为青壮年, 自尊心强, 且艾滋病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违反社会伦理而又不光彩的病, 被大多数人所歧视、排斥。医务人员不应以道德观来衡量患者, 而是应以正常的医学观看待患者, 把艾滋病患者当成普通的患者一样, 既不歧视, 也不过分关注, 做好患者病情保密工作, 严禁向外泄露患者的隐私。医务人员主动、亲切地与患者交谈, 用心倾听患者的自我表达, 让他感到倾听者能够明白他的处境和想法, 感到有人理解他, 给他一种舒畅、释然和满足的感觉, 也有利于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防止语言中无意伤害患者, 尽可能了解患者的思想和情绪变化, 作必要的安慰开导工作。艾滋病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 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歧视, 因此常常出现情绪异常, 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等不愉快的情绪, 甚至自杀倾向或报复社会的畸形心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注意倾听患者诉说,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关爱是一副良药, 能鼓励不幸者面对疾病, 面对现在和未来, 鼓起生活的勇气。关爱、理解和沟通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医护人员合作, 积极接受治疗, 促进康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强调一般的接触并不会传染艾滋病, 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以解除患者及家属担忧会传染疾病的顾虑;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 也提醒我们常人给予艾滋病患者患者更多的关爱, 消除偏见和排斥, 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 以消除家庭成员与患者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提供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有关艾滋病方面的新进展、新消息, 使他们减轻心理负担, 并运用心理暗示, 鼓励、诱导患者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2.2 饮食护理:

艾滋病患者体质虚弱, 消化力弱, 每日摄取足够的能量, 需肉、蛋、奶等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 尤其不进食生冷肉食。对于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者应保持足够水分摄入, 多进食液体食物。戒烟戒酒。适当锻炼, 以增强抵抗力。保持良好情绪, 以减轻心理压力。

2.3 生活护理:

患者住处应注意通风, 但避免风直接吹到患者, 保持空气新鲜, 注意患者保暖但不要过热。尽量避免烟雾的异味刺激, 在室内的患者或其他人员绝对禁止吸烟。如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咽干、干咳, 可适量增加湿度, 如用加湿器。

2.4 护理结果:

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20例艾滋病患者均能消除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自杀倾向或报复社会的畸形心理等不愉快的情绪。20例艾滋病患者均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并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 积极配合治疗, 使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经过1年的随防观察, 20例患者均有保护别人、维护社会和懈的意识, 17例中、青年患者能注重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 有固定的性伴侣, 避免了传染给社会的健康人群;3例男性老年患者掌握了饮食要点, 注重环境卫生。患者与家属之间有效沟通, 消除家庭成员与患者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3 结论

1例艾滋病患者继发感染的护理 篇7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总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 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最终导致机体极度衰竭而死亡。

白城市传染病医院于2006年4月收治1例因外伤后输血所致的艾滋病患者, 且继发感染, 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 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现将护理体会做如下汇报。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6岁, 于1995年因车祸后曾输如大量全血。200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 休息后症状好转, 大便时而溏, 病程时轻时重。3年来体质量减轻约20kg。于2006年4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便, 右手持物脱落, 右腿行走拖拉, 伴头晕。遂到白城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治疗10余天, 病情不见明显好转。且相继出现带状疱疹及结膜炎。给予抗HIV筛查, 结果阳性, 经省CDC做AIDS确诊实验, 确诊为AIDS。积极给予抗病毒, 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终因AIDS引起并发症脑梗死、心力衰竭而死亡。

2 心理护理

2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410013)

2.1 消除恐惧心理

由于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 听到感染后表现惊慌。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故而忧心忡忡。而对这种情况, 我们耐心, 细致的向患者介绍有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保护家人健康, 已消除他的恐惧心理。

2.2 悲观、孤独心理

面对死亡, 社会的孤立, 患者的反应都非常敏感和脆弱, 使患者处于无助的状态。我们这时多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他急需解决的问题, 尽快的适应所改变的种种环境, 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取得患者的信任, 争取家属的合作, 为治疗创造一个乐观向上的良好环境气氛。

2.3 患者求知、求治心理

患者得知患病以后, 对待治疗期间的诸多问题向我们求知、求治。对待这种情况, 应给予耐心解释。根据患者的心态情绪。回答所需的问题。保护他的隐私, 帮助他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确保单位时间内机体基本平衡。

3.2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患者晚期伴有全身多处感染, 加上偏瘫、失语, 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4 腹泻的护理

由于患者持续腹泻, 心情紧张而窘迫。护士应给予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 鼓励多饮水, 进流质, 半流质食物针对本病例我们嘱其卧床休息, 注意腹部保暖, 以减轻肠蠕动,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5 脑梗死的护理

5.1 偏瘫的护理

患者右侧肢体瘫痪, 有效的肢体护理和功能锻炼可减轻患者痛苦。

5.1.1 做局部按摩,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力的增强, 采用轻柔、捏

的手法, 协助家属依次活动各个关节, 幅度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 由弱到强的规律, 避免用力牵拉, 引起关节损伤。

5.1.2 失语的护理

失语给患者、医疗和护理上带来很多不便, 我们利用卡片、纸、笔的形式和患者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的身心的需要, 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

6 眼部的护理

由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患者相继患角膜炎、结膜炎, 虹膜炎。此时护理人员更应加强护理。每日用润舒滴眼液, 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4~6次。

7 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褥疮发生

患者背部、前胸出现水痘, 带状疱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被褥, 护士每2h给患者翻身一次, 50%红花油按摩受压部位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8 口腔的护理

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低, 饮水、进食量减少, 为细菌在口腔的繁殖创造条件。鼓励患者进食后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棉球每日2~3次擦拭。口唇干裂时涂液体石蜡护理。

9 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患者长期卧床, 尿失禁。留置导尿后, 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 每日及时用消毒碘消毒尿道口2次, 更换引流袋, 且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一次, 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和量。

1 0 消毒隔离

1 0.1 消毒隔离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其目的,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能自觉进行自我隔离和护理。

1 0.2 我们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每日进行通风2次, 每次1h。地面每日2次消毒, 清洁。有污染物污染时用有效氯1500mg/L擦拭。

1 0.3 患者病历。交班记录板上做明显的红色标记。

1 0.4 患者的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和止血带等用具供患者专用。用后常规消毒。

1 0.5 在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时带乳胶手套。

1 0.6 患者的排泄物, 生活垃圾倒入不透水的双层密封袋中。做好标记后, 送出病房由专人焚烧做无害化处理。

1 1 标本的采集

收集患者的血、尿、便标本时带乳胶手套, 并注明红色标志。送至检验科, 同时化验单上做好标志, 并及时与化验科取得联系。

1 2 体会

1 2.1 艾滋病的护理是我们护理专科中新的一课, 需要护士具有较高

的职业素质, 同时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 专业技能, 娴熟的操作, 来完成工作的需要。

1 2.2 对艾滋患者在采血、输血时做好防护工作外, 生活上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协助家属满足患者的需要。

1 2.3 指导患者家属做好自我防护, 避免交叉感染等。

同时呼吁社会的支持, 保障医疗费用,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全部31例观察病例为2009年8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12例, 年龄25岁~55岁, 平均年龄 (40±2.5) 岁;已婚19例, 未婚10例, 离异2例;感染途径:吸毒传播18例, 性途径传播9例, 两者都有4例。出现发热的有20例, 持续时间7 d~3个月, 其中高热39.5~41℃11例, 中度热38.5~39.4℃4例, 不规则或间断发热5例。咳嗽咳痰24例, 喘息胸痛12例, 乏力纳差20例, 体重下降明显消瘦19例。本组均为先确诊艾滋病后合并肺结核。

2 护理体会

2.1 常规护理

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发热患者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措施控制体温, 注意不宜降温过快, 以免产生虚脱等不良反应;出汗后及时更换干净衣物,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嘱患者多喝温开水, 注意卧床休息。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应定时监测血气情况;痰液黏稠者选用止咳祛痰药,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咳痰动作,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必要时选用超声雾化药物吸入或进行体位引流, 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护理也十分重要, 定期用生理盐水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同时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及舌苔情况, 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

2.2 心理护理

2.2.1艾滋病患者得知自身患病后, 因个人背景不同, 而心态各异、心情复杂, 除了要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外, 还要承受家庭、社会、治疗费用等各方面的压力, 大部分患者会产生恐惧、躲避、自我封闭、沮丧、抑郁、报复等负性情感。而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支持护理, 可有效稳定患者病情, 并减轻痛苦[1]。因此, 护士在工作中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状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式: (1)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思想动态, 生理及心理需求。 (2) 鼓励患者诉说, 耐心倾听, 尊重患者意愿, 维护患者自尊, 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怀, 使患者增加对社会的信任和对生存的期望。 (3) 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 帮助患者面对现实, 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转移情绪, 找到快乐的源泉, 积极配合治疗。 (4) 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团体心理辅导, 将具有同类问题的患者聚在一起, 进行共同商讨和指导, 交流和咨询。

2.2.2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因他们患的双重感染, 家属由于对疾病知识的欠缺, 认为两者都具有传染性, 且传染性更强, 往往会更疏远、嫌弃患者。因此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艾滋病、结核病的基本防治知识教育, 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这两种疾病的防治手段和隔离治疗的必要性, 使其了解结核病通过合理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艾滋病经过系统的抗病毒治疗, 可以大幅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从而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 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增强对生活与治疗的信心。

2.3 用药护理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往往需要同时服用抗病毒药和抗结核药, 其服用方法的特殊性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常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护士应注重做好用药指导, 解释清楚病情, 介绍治疗方案, 药物剂量、用法, 用药的目的和作用, 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应对措施等, 重点阐明坚持规则用药的意义和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同时科学设计给药时间, 避免药物间配伍禁忌, 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患者休息和进餐造成影响。一般抗病毒药物服用时间为09:00和21:00, 要求餐前30 min服用, 而抗结核药应在早餐后30 min服用, 用药过程中要定时检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 并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4 消毒隔离

除了已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可住同一间病房外, 原则上要安排患者单人单间;护士在实施治疗护理时, 要完善必要的自身防护措施;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谨慎, 接触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2], 务必确保自身的安全。病房每天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痰液、呕吐物及排泄物按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处理。室内每日紫外线照射, 2次/d。所有用物应专用, 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非一次性物品尤其是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与一般同类物品统一清洗。

2.5 饮食护理

本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 大多合并贫血、营养不良甚至低蛋白血症等消耗性疾病, 加之各种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导致患者食欲低下, 易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反过来又直接导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 增加了感染或疾病恶化的概率。护理人员首先要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根据营养不良的原因及饮食嗜好, 鼓励患者进食;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不能进食者, 可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 小结

由于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艾滋病还是无法治愈的疾病,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程长, 病情重, 病死率高。因此, 除了严密观察病情, 加强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外, 还应该重视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力和对药物治疗的配合,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方面要以人文护理为主, 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和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 在执行各项操作时, 一定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职业暴露和职业性感染。

参考文献

[1]罗永艾.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的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0, 23 (11) :656-658.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9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53-01

引言

艾滋病是因为HIV病毒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用药指导等。艾滋病非常容易引发肺结核,据统计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0倍,[1]严重的影响着艾滋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2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滋病合并肺结核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3~48岁,平均33岁,已婚19例,未婚1例。职业分布:无业2例,農民18例。HIV感染途径:性接触19例。静脉吸毒1例。

1.2 临床表现

20例患者均出现持续发热,高热(39℃以上)为主,明显消瘦19例,咳嗽、咳痰17例,胸闷呼吸急促3例,2例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

1.3 护理方法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肺部CT检查20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5例行肺部CT检查,两肺弥漫性粟粒阴影为13例,肺部斑片状阴影7例,肺部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加强患者的护理,提供护理保障。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的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症状护理、用药依从性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2.5天,15例坚持抗结核治疗,症状改善,X线胸片病灶吸收好转,最终完成疗程,3例因重症感染,持续高热,全身衰竭而死亡,2例在抗结核化疗期间由于艾滋病进展死亡。

3 讨论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发的一种严重的综合型免疫缺陷症,而且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 。

HIV病毒主要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主要侵犯了T淋巴细胞中的CD4细胞,并在其内复制,导致CD4细胞破坏,造成细胞免疫严重缺陷,而结核感染主要为细胞介导免疫,尤其是CD4细胞在结核免疫中起主导作用,故结核病是艾滋病病人最常见的最先发生的机会感染[3]。肺结核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机会性感染之一,往往是艾滋病的首发症状,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死因。

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上升的过程中,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研究也在增多。加强护理,尤其是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其生命延长。

(1)心理护理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需要承受疾病、社会、家庭、治疗费用等多方面的压力,进而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因为文化知识、职业等条件不同,所以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程度不同。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影响治疗效果,为此需要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与其病情相关的知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程度,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并加强患者家属的思想教育,让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症状护理

对于发热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体温在38 ℃以下应给予物理降温(温开水擦拭全身大血管处;冰块冷敷等);超过38 ℃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退热药物。注意及时更换湿被褥及衣物,防止着凉;咳嗽、咳痰多者,给予止咳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口腔溃疡者可给予碳酸氢钠混合液漱口。

(3)用药的依从性护理、消毒护理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为双重感染,服用药物多,疗程长,病人负担重,往往不能坚持治疗。许多研究发现依从性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即依从性越好,治疗的效果越好[4]。要向病人强调大于95%的服药依从性对治疗的重要性。通过直视下督导、床头贴纸条、设置闹钟、家人提醒等方法,指导病人按时正确服药,确保服药依从性,同时还要密切观察药物副反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象,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主要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并做好病房的总末消毒。

(4)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

针对艾滋病感染肺结核病的患者因为长时间的厌食,再加上结核的高消耗,会出现营养不良,消瘦,需要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根据患者喜好合理的为患者搭配食物,鼓励患者进食。患者在出院以后,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都需要继续,指导患者不能过渡劳累、酗酒。要加强营养,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还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艾滋病的传播率。

参考文献

[1]任钟贤.艾滋病和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与预防.中国防癌杂志,1996,16:31-41.

[2]张宗云.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心理护理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10-812

[3]罗永艾.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的诊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656-658.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5名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2 2~4 1岁, 平均2 8岁, 均为初筛和确证试验H I V阳性患者。其中合并肺结核3例, 患者均间断发热, 最高达3 9.4℃, 咳嗽, 咳痰, 为黄白色粘痰, 喘憋明显, 给予H R Z E抗结核治疗;合并支气管结核1例, 合并淋巴结核1例, 患者间断发热, 最高达4 0℃, 咳嗽, 咳痰为白色粘痰, 给予2 H R Z E S/1 0 H R E抗结核治疗。5例患者均服用齐多夫定 (A Z T) /司他夫定 (D 4 T) +拉米夫定 (3 T C) +依非韦伦 (E F V) 抗病毒治疗。

2 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特殊性, 白班固定责任护士, 尽量减少护理人员的频繁轮换给患者带来的陌生感。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宣教、心理护理均由责任护士主管。

2.1 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后, 由分管的责任护士接待患者, 向患者作自我介绍, 介绍病房环境及住院期间的规章制度, 以尽快消除患者住院的恐惧心理, 熟悉责任护士。

2.2 加强基础护理

2.2.1 消毒隔离

本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将患者安置于单间病房, 为其准备常用医疗用品, 如体温计、血压计, 听诊器等, 专人专用。加强消毒隔离, 病房每日开窗通风2次, 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3 0 m in, 床、床头桌、地面等用含有效氯5 0 0 m g/L消毒液早晚各擦拭一遍。告诉患者不能串他人病房, 不能对他人咳嗽, 痰吐入痰杯, 统一收回处理。

2.2.2 生活护理因患者免疫功能底下, 做好患者

及病室的保暖, 避免着凉。减少亲属的探视, 避免交叉感染。协助患者做好自身卫生, 每周二协助患者洗头, 周四协助患者剪指甲, 每周更换床上用品一次, 以保持身体的舒适。

2.2.3 高热护理措施

本组有4例患者出现高热, 遵医嘱用药后均出现周身大汗, 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家属用干燥毛巾及时擦拭头颈、腋窝等出汗较多部位, 以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并及时给予更换汗湿的床单、衣服。嘱患者饮适量淡盐水, 并严密观察发热的症状、时间特点, 绘制好体温单, 以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2.3 咳嗽、咳痰的护理

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 温湿度适宜, 协助患者有效咳嗽, 排出痰液, 本组2例患者给予雾化排痰,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呼吸深度、节律的变化, 观察有无发绀。

2.4 饮食指导

艾滋病和结核病都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告知患者加强营养饮食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提高自身对药物的耐受性, 减少药物副反应及机会性感染。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如蛋类、奶类等, 戒烟戒酒, 除按时正餐外, 应增加点心及零食, 并进食足够水果, 蔬菜等。

2.5 用药护理

2.5.1 加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在不影响患者休息和进餐又可避免药物间配伍禁忌的前提下, 为患者制定抗结核药先服用, 2 h后再服用抗病毒药[2]。抗结核药和抗病毒药的服用方法特殊, 每种药物在血液中必须维持有效浓度才能杀灭细菌或病毒[3]。我们告知患者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强调定时、定量、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切忌自行停药或减药, 在患者住院期间, 所有口服药均用无菌药盒分次分装, 责任护士用闹钟或手机提醒服药并监督患者服下, 避免漏服。

2.5.2 用药不良反应的护理

告知患者服用抗结核药和抗病毒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药物副反应如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耳聋耳鸣、视力减退、手足麻木、过敏、神经炎、肝肾功能损坏等,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身体的变化, 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师, 以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责任护士按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 查看患者服药后的反应, 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 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本组2例患者均出现恶心等胃肠道不适, 给与对症处理后, 均明显好转。

2.6 心理护理

由于受到双重疾病的折磨和来自社会歧视的压力, 患者常出现焦虑、孤独、抑郁和恐惧等多种不良心理问题, 表现为孤僻, 不愿与人交流, 不配合治疗等。针对这种情况, 安排固定的责任护士护理患者, 以尽快消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 责任护士做到不歧视患者, 保护其隐私,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语气平和, 态度诚恳, 以得到患者的信任, 让患者自愿说出心理的感受, 并给予及时疏导。多与患者的家属沟通, 消除心理阴影, 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2.7 做好职业防护

护士长组织大家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学习正确执行标准预防和呼吸道隔离, 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具, 以做好职业防护: (1) 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组织粘膜或收集化验标本时, 带双层乳胶手套, 送检标本明确传染标识, 专人送检, 标本经消毒后统一处理; (2) 进行有关血液、体液相关操作时, 要加穿一次性隔离衣, 戴防护镜及口罩、帽子、手套、鞋套, 做到不污染环境, 静脉输液采用留置针, 以减少针刺伤的机会; (3) 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及污染的防护用品均装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内, 统一处理; (4) 患者出院后,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及床单位均进行终末消毒。

2.8 出院指导

由于所服药物的特殊性, 出院时, 加强服药依从性的教育, 按医嘱每月到医院复查肝肾及血常规、X线、B超及痰液检查等, 以免治疗前功尽弃。告知患者发现以下情况立即返院就诊: (1) 经常性头晕, 恶心; (2) 进行性体重下降; (3) 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4) 不明原因发热达一个月或体温3 8.5℃以上; (5) 出现口腔黏膜白斑。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特别是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面对他人咳嗽的习惯。

3 小结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 加重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和损害, 在治疗过程中, 因病情重, 疗程长, 副反应严重以及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冷漠, 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体不适和精神压力, 在护理过程中, 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 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的服务, 以使患者重视对生活的希望。我们发现工作中有少许年轻护士对艾滋病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抗拒对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 我们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 让其了解只要防护得当, 就能将危险降到最低。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从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 自身防护等方面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5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 能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的服务, 从身心两方面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徐新平, 李先平.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0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 (1) :231.

[2]张春兰.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5) :313-314.

上一篇:野趣运动下一篇:控制策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