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随访

2024-11-10

艾滋病患者随访(共10篇)

艾滋病患者随访 篇1

随访艾滋病患者经验交流

在一个非常的时期,我很被动的接受了这项既熟悉又陌生的随访工作,熟悉的是这个病已经家喻户晓,陌生的是面对如此繁多的随访工作表格我一头雾水,非常茫然,从来没参加过培训的我匆匆上阵了。在短时间内,我完成了的随访任务,在疾控反馈下来的结果较前阶段工作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也给足了我继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通过疾控艾滋病科各位老师的指导,我们关上街道办事处的艾滋病随访工作较以前的各项指标率有所提高,不存在有啥经验,在坐得都是老师,大家相互学习。现总结我在随访工作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加强学习关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

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首先要用大量的知识武装自己。与患者交流他们更多关心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他目前到那个阶段?有啥反应?等千奇百怪的问题,你要站在医生的角度给他解释他们才会信任你,因为他们只知道的艾滋病是绝症且不可告人,所以生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矛盾中。在整个社会尚对这种病恐慌的情况下,他(她)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融入这个社会,就必须对自己的病严格保密,一旦泄露那将比疾病发作还致命。通过我们的合理的解释,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加上心理疏导使他们不在颓废,树立 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在这真正体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论断。

2、把政府上给患者的关爱深入延续落到实处

每次的随访我的心灵都会被一些人一些事所震撼,有残缺不全的家庭面临窘境;有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没做阻断的婴儿;有被机会性感染缠身而连医药费都无法负担的无奈者;有因病被男朋友无情抛弃还带着孩子的未婚女;有不堪抗病毒治疗反应的自杀者......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救助了些生活困难的人,协调相关的部门为他们开启办理低保的绿色通道,他们非常感谢我们为他(她)们所做的一切,没有华丽的言表只有两个字“谢谢”及满眼眶的热泪。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3、用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消除歧视

在随访过程中一句具有亲和力的日常交流语气;一个充满阳光的微笑;一个给力的握手;一个亲拍肩头的举动;足以让这些特殊人群在你面前敞露心扉,在你面前放下刺猬般的戒备心里,和你坦诚交流,有家庭、情感伦理、甚至感染途径他(她)们都回娓娓道来,他(她)们需要有人倾诉,有人倾听,因为他(她)们也压抑了太久,他们没有倾诉的对象,我们无形中成了他(她)们忠实听众,每次看着他(她)们神情凝重、心情忐忑而来,经过交流面带满意微笑离开的时候,我觉得我所做只是在关爱政策上的释义;只是把社会 上对他们的关爱传递给他(她)们,却能他(她)们自信满满,树立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我觉得他(她)们的奢求确实很少,因为他(她)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在他(她)们活着的时候让他(她)们感觉到这个大家庭没抛弃放弃他(她)们,让他(她)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是他(她)们最幸福的事。

3、随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单阳家庭配偶的检测动员:引起家庭矛盾(2)首诊医师对患者首次接触患者提供的信息要准确

总之,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所以,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尤为重要,另外,对于艾滋病患者,应该从药物治疗、临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三个方面一起进行,最大限度地做好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工作,让每一位艾滋病患者能够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是我们每一位随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是漠视和逃避。

谢谢!

艾滋病患者随访 篇2

1 原有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困境

1.1 省外流动人口是绍兴县主要的感染人群, 也是随访管理的重要人群

由于流动人口特殊的文化、经济等社会学特征, 流动人口感染者使得流入地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流动人口HIV感染者发现难、检测难、流行病学调查难、随访难、管理难, 大大增加了预防控制的复杂程度[4], 病例主动脱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一旦失访, 县级疾控中心很难直接再次建立联系。尽管提高随访密度可一定程度降低脱失概率, 但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人力。

1.2 病例分布范围广, 管理成本和难度较大

病例分布于全县16个镇 (街) , 范围广, 地域面积大, 交通不便利;部分被管理患者因年龄较大、身体残疾等原因外出行动不方便;流动人口工作时间较长, 请假较难等原因, 难以花费更多的时间等均成为县疾控中心统一随访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既往的工作中, 被管理人员对获得更便利的随访、治疗服务的意愿较强。

1.3 随访管理任务重, 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绍兴县于2009年7月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国家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浙江省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2010年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在绍兴县开展。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相继展开, 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和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上升, 工作进一步细化, 随访工作量日益加大, 县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不足现象更为突出。

2 转变思路, 实行分级管理

2.1 进行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的可行性调查

为探索示范区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模式,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技术支持下, 绍兴县示范区对全部艾滋病患者进行了一次调查, 以此来建立自愿随访队列;同时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模式进行了可行性评估。

2.2 分阶段实施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

2.2.1 试点单位的选择

以可行性调查阶段建立的自愿随访队列为基础, 挑选医护人员责任心强、人员素质较高、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较多且能提供较好随访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选出3个单位包括1个街道、2个乡镇作为示范区开展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的试点。

2.2.2 开展对试点单位的随访管理培训

为使试点单位医护人员掌握艾滋病随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的工作指标, 县疾控中心专门召集了试点单位负责随访管理的医护人员, 详细讲解了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阳性告知、随访干预、CD4和病毒载量检测、母婴阻断、结核病筛查、个案随访表以及抗病毒治疗随访表填写等工作要求, 要求试点单位每月开展对艾滋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2.2.3 开展全县范围的随访管理培训

为更好的、全面的开展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 县卫生局会同县疾控中心召开了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培训班, 为试点结束后全县全面开展社区化管理奠定基础。

2.3 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指导

县疾控中心与试点单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对艾滋病患者的首次流行病学调查、阳性告知以及个案随访工作, 同时定期对试点单位开展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的指导, 评估试点单位工作完成情况, 评价试点效果。

2.4 加强对试点单位的质量控制

试点单位在随访结束后3天内将随访原始表格上送至县疾控中心, 县疾控中心对表格的完整率、实验室数据一致率比对后, 录入至专报系统内, 并随机抽取几个被随访者, 进行电话回访, 确保随访管理的质量。

2.5 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县疾控中心每月组织一次试点单位座谈会, 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进一步提高社区随访管理的质量和规范性。

3 改革成效

3.1 艾滋病患者得到及时随访和诊治

患者在当地进行随访管理后, 使其可以获得更便利的医疗资源, 有利于患者主动向医疗机构求询。2010年, 某试点单位在定期随访的过程中, 发现一位艾滋病患者在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 出现了药物诱导的血小板急剧下降至极限值, 有出血倾向, 试点单位立即汇报县疾控中心后, 通过疾控中心与县艾滋病定点治疗单位的会诊, 及时将病人转送至杭州六院, 有效缩短了病人从发现到抢救的时间, 使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3.2 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效率

2010年, 自设立了3个试点单位以来, 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由以往的县疾控中心全盘包办, 转为由试点单位负责随访, 县疾控中心负责信息录入的县镇两级管理模式, 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率由2008年的48.6%提高到2010年的97.9%, CD4检测率由2008年的28.6%提高到了2010年的74.5%。县镇两级随访管理模式的建立, 提高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的效率, 提升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的服务质量, 促进了我示范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工作。

3.3 为国家探索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提供了借鉴

试点单位在县疾控中心与“国家重大专项”负责单位浙江大学支持与指导下, 积极开展对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社区医生在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通过总结、交流与相互共同探讨, 为全面实施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提供了借鉴, 为国家探索在低流行地区的艾滋病患者社区化随访管理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 问题与对策

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是目前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集中体现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关怀救助政策的重要环节。为HIV感染者/AIDS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同时规范管理也是依法管理和科学防治的需要[5]。有效规范的管理能切实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寿命, 降低主动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实现艾滋病的二级预防, 有利于控制艾滋病疫情在本地的扩散。

4.1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绍兴县艾滋病患者社区随访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感染者病人的随访管理中, 可能存在由于管理经验的不足, 难以百分之百保证艾滋病患者信息的保密性, 导致艾滋病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 担心病情被泄露。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施随访过程中, 可能无法为艾滋病病人提供血常规、肝功能、结核病筛查等项目的免费检测, 导致病人经济负担加重, 容易造成失访。

部分基层医护人员由于对艾滋病知识和相关政策了解较少, 艾滋病患者在就诊时易受到歧视, 导致艾滋病患者在就诊时得不到较好的治疗。

4.2 对策措施

加强对基层社区医生的指导和培训, 使基层医护人员掌握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的主要内容, 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隐私保护的认识, 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加强疾控中心、社区医生和病人三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提高艾滋病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度。

县疾控中心为开展艾滋病患者随访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一定的经费, 支持其开展艾滋病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等常规项目的免费检测, 提高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率。

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积极深入基层社区, 对广大群众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偏见与歧视。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EB/OL].2010-11-29.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3582/201011/49893.htm.

[2]曹广华, 支玉红.农村社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级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 (3) :270, 267.

[3]王居一.浅议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对艾滋病的防控[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 22 (4) :504-506.

[4]张玉润, 刘勇鹰, 林鹏.流入地流动人口中的HIV感染者管理:原则和框架[J].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 (6) :1-5.

艾滋病患者随访 篇3

【摘要】目的:探索宁夏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随访干预模式,为艾滋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给予HIV感染者补助激励接受随访并支持生产自救,定期培训干预专业技术人员并建立考核机制,卫生医疗共同参与干预工作。结果 建立了2个感染者组织,随访干预比例由2005年的32.3%上升到2011年的81.9%,符合条件的81例HIV感染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疫情严重地区随访干预技术人员数量需要增加。结论 医疗机构参与,疫情严重地区由社区承担,建议激励机制,继续加强随访干预工作。

【关键词】艾滋病;医学随访;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13-01

宁夏为艾滋病低流行地区,1994年在劳务输出归国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随着监测检测范围的扩大,近几年,报告人数上升明显。医学随访是指对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定期的追踪调查,以获得其行为学、免疫学及临床症状等变化情况相关信息,为进一步采取治疗、救助关怀等措施,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过程。是防治艾滋病的一项关键管理措施[1]。为阻断二代传播,遏制艾滋病蔓延,我们采取以提高干预人员素质为基础,适当激励措施为手段,发挥医疗机构优势,提高病例管理比例为目标的HIV感染者干预模式。

1、对象方法

1.1 对象:1994年至2010年,宁夏地区报告的所有HIV感染者病例。

1.2 方法

1.2.1 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及时随访干预:获得确认的HIV阳性结果后,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医疗机构,疾控中心,血液中心等)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县(区)级疾控中心网络审核,10日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建立档案。做到三及时,及时上报,及时审核,及时建档。

1.2.2 政策支持,指标保证 :制定了《宁夏自治区艾滋病病例发现与管理实施方案》,并在重点地区将HIV感染者病例随访干预指标纳入到卫生机构目标考核内容,强化了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意识。

1.2.3 给予补助,鼓励积极性:对于主动前来接受随访干预的人员,报销路费,依据其接受服务的项目(免费咨询、安全套发放、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性病转介、抗病毒治疗等)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HIV感染者本人去影响周围的前来接受干预服务。对于提供随访干预工作的人员给予经费补助。

1.2.4 加强技能培训:组建主要有医疗卫生人员组成的防治专家队伍,定期开展随访干预人员的干预技巧培训及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培训,开展HIV/AIDS病例参与的自我管理培训。

2.结果

2.1 建立感染者组织,支持开展生产自救:在疫情较重的2个县区,建立了感染者组织,配合疾控医疗机构提供心理疏导,治疗转介。疾控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措施,支持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

2.2 随访干预效果:当年现存活的HIV/AIDS病例中,随访干预比例由2005年的32.3%,上升到2010年的81.9%,有统计学意义(x2=134.842,P<0.01)。2005年-2010年现存活HIV感染者随访干预比例比较见图1。

2.4 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人数逐年增加,截至到2010年底累计治疗81例。

图2 2005-2010年抗病毒治疗人数比较

2.5 工作中存在困难:异地报告的HIV感染者人员流动,报告信息不准确影响了随访干预工作,需要加强培训,提高疫情报告人首次获得信息的完整性及真实性;社会歧视现象的存在,HIV感染者的自卑心理也影响着随访干预工作;病例管理的激励经费及HIV感染者组织开展活动需要专项经费长期支持;随着报告人数增加,疫情严重县(区)专业干预人员数量需要增加。

3、讨论

3.1 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是实施随访工作的基础:艾滋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3],低流行地区的艾滋病防治专职医疗卫生配备人员较少,部分人员尤其是县级疾控机构人员既要承担艾滋病防治工作,又要承担其他防疫工作,同时,工作人员的流动,影响着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包括政策倡导,宣传教育,监测检测,HIV感染者随访管理,治疗转介的综合防治网络,实施激励机制,提高积极性,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到市、县卫生责任目标考核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3.2 社区参与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服务更多人群:HIV感染者组织在自我管理,积极接受随访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增加,仅由县(区)级疾控中心开展随访干预工作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在疫情较重地区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随访管理队伍[4]。

3.3 专业医师指导随访提高依从性:宁夏建立了艾滋病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每年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艾滋病治疗医生开展抗病毒治疗培训,医疗机构人员由于专业的优势,给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对健康状况的评定、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很好促进治疗的依从性,宁夏累计报告病例中有30%都是医疗机构发现的,由专科医生给予随访干预服务,不仅能避免病例的流失,同时,基于HIV感染者对于医生的信任,能保证更多的病例接受干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陇德,汪永清.艾滋病防治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HIV/AIDS病例报告网络直报工作指南[M],北京,2008.

[3]孙江平,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的长期性和复杂性[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12),859-861.

出院患者随访的PDCA持续改进 篇4

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医院特实施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P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发现存在存在问题如下:

(一)随访不及时

(二)随访病人不完全

(三)随访信息漏填

(四)随访方式单一

(五)随访内容简单

(六)随访率不达标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总结如下:

根据以上所分析原因制定整改的目标及措施 D 实施措施

1办理入院手续时有关工作人员应要求病人详细填写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业、联系电话等项目。

2.随访医师应认真填写随访患者登记表,详细询问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3.随访方式除了常用的电话随访外,还可以通过接受咨询、上门随诊、书信联系等方式来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5.“出院患者随访服务”不仅询问患者出院康复状况,还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综合满意度评价,征求患者对医院和室医疗服务及医德医风的意见建议。

6.回访获得的患者对医务人员提出有具体内容的表扬或者批评,按医德考评细则分别给予加分或减分,作为医德总评的重要依据。7.随访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一般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2-4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

8.科主任加强本科室随访工作的监管与督促。医务科应对各临床科室的出院病人

信息登记和随访情况定期检查,确保随访率不低于80%。C阶段(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检查)1.将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制订成册,科室留档。

2.定期开展科室质量管理会议,抽检随访病历,并找出其中的不足,同时修改,并记录。按季度做统计,列出常犯、易范错误,重点注意,修改。

3.质量小组每月记录出院患者随访管理总结报告。A(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效果自评)

经过以上的整改,我科出院患者的随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随访内容丰富,并且使得随访率提高到90%以上。

艾滋病患者随访 篇5

病人出院并不等于治疗完全终结,为使出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得到更专业、更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保持治疗过程的连续性,也为了进一步推进出院病人随访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平台,我院医务部组织人员就2016年下半年出院患者出院小结、出院指导以及随访情况,对全院临床科室进行监管。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监管采用查阅病历、随访记录本、电话随访的方式,通过检查科室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的出院记录,现场询问即将出院病人及家属出院指导情况,科室出院随访记录本内容,并在各科室出院患者随访档案中随机抽查10名患者电话联系,按照随访方式、随访时间、随访内容、是否满意等进行记录统计。

出院小结调查科室运行病历15份、终末病历60 份,内容规范71份,出院医嘱内容详实,涉及药物应用、生活指导以及复查时间等,4份出院小结医嘱内容过于简单笼统,分别为“建议院外继续治疗”“不适随诊,按时复查”“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未能具体到详实的院外治疗计划、复查时间和具体的上级诊疗医院等。出院指导询问患者或家属20人,告知用药知识、生活养生知识及康复指导17人。科室随访记录本记录完整,但内容千篇一律,简单相似,出院患者少有的建议未能及时汇总和上报。随访出院随访调查30人,失访2人,实际随访25人,其中电话随访25人,出院1周内随访19人,出院2周内随访4人,出院一月内随访2人,主治医师首次随诊10人,对随访内容满意 25 人。

针对此次监管督查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出院病人随访工作,完善患者出院随访制度:

1、出院指导中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口头交待与书面指导,尽量通俗易懂,详细详尽,如药物的应用时间、剂量、持续时间,具体的复诊时间,具体的上级诊疗医院的某某科室,具体的良好养生习惯,利于疾病的具体食物等等。

2、科室应对随访的患者有追踪,及时、准确、完整记录患者出院随访记录本。同时科主任应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进行督促。

3、随访时,随访医师应仔细听取患者或家属意见,诚恳接受批评,采纳合理化建议,做好随访记录。随访中对患者的询问、意见,如不能当即答复,应告知相关科室的电话号码。随访后对患者再次提出的意见、要求、建议、投诉及时逐条整理,与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并有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

艾滋病患者综合管理模式 篇6

探索少数民族农村贫困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模式。方法

2009年在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项目的支持下,选择布拖县九都乡作为试点,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综合防治工作,采取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属地化管理,全面落实政府主导、目标考核管理、分级分类管理责任制,经过摸索、总结经验后,在全县30个乡镇全面铺开。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流调率2009年93.3%,2010年的91.6%,均较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的随访干预比例从2009年的45.34%上升到2010年的90.6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检测比例从2009年的15.14%上升到2010年的37.75%;新报告HIV/AIDS配偶HIV检测率从2009年的37.16%上升到2010年的68.9%,既往HIV/AIDS的非HIV阳性配偶的HIV检测率从2009年的21.43%上升到2010年的92.53%。结论

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开展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属地化管理,全面落实政府主导、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可以有效管理传染源,减少新发感染的发生。

艾滋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对其传染源(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是控制艾滋病病毒(HIV)进一步传播的重要措施。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37万例,据2007年全国疫情估计,到2007年,估计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70万(55万~85万)人[1]。其中大部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分布在农村,因此,探索如何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管理非常重要[2]。布拖县自1995年6月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12-31,累计报告7154例HIV/AIDS,(其中艾滋病患者971例),死亡723例。从年龄看以15-34岁年龄组为主,占76.55%(5477/7154),35-45岁18.2%(1302/7154),15岁以下2.2%(158/7154),45岁以上3.03%(217/7154);其中男性5656例,占79.06%,女性1498例,占20.94%,男女性别比为3.8:1。

艾滋病感染传播途径注射毒品传播占54.1%(3870/7154),异性传播占23.7%(1694/7154),性接触+注射毒品占15.6%(1116/7154),母婴传播占1.6%(113/7154),异性传播、家庭配偶间相互传播、母婴传播相继发现并迅速增加,形成由过去单一的静脉吸毒传播发展到三个传播途径并存并重的态势,并且出现了艾滋家庭,疫情形势极为严峻。

通过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监测检测体系、预防干预体系、抗病毒治疗体系、关怀救助体系等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充分利用党委、政府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总结出了适合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以卫生三级网络为平台,政府行政为推力,全面落实目标考核管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综合管理工作模式。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分析资料来源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布拖县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利用2009年及2010年布拖县累计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网络直报定时数据以及HIV单方阳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配偶的检测数据。1.2 方法

1.2.1建章立制,突出党委政府的防艾主导地位

建立“一把手责任制”、“联络员制”、“包点联系责任制”、定期督导考核制”、“工作例会制”。

1.2.2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建立宣传教育体系、综合管理体系、监测检测体系、预防干预体系、抗病毒治疗体系、关怀救助体系。1.2.3卫生部门分级分类管理

1.2.3.1分级管理

一级管理由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抗病毒治疗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心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乡镇卫生院(二级)进行管理。二级管理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目标人群的信息收集、资料整理与上报。三级管理由村卫生员对目标人群采取“人盯人”的工作机制。

1.2.3.2分类管理

①HIV感染者的管理:县疾控中心按月分发“未随访人员名单”,由村卫生员协助乡镇卫生院完成随访工作,及时将发病的HIV感染者订正为艾滋病患者[3]。由村卫生员协助乡镇卫生院完成CD4细胞检测、配偶检测、子女检测等工作。②艾滋病患者的管理:由县人民医院抗病毒治疗中心负责对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按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手册》,由村卫生员协助乡镇卫生院完成目标人群的随访工作,并填写《个案随访表》,完成目标人群的CD4细胞、病毒载量等检测工作。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的督导工作,由村卫生员和家属共同负责,乡镇卫生院负责患者服药记录和服药依从性教育工作。③HIV单阳配偶的管理:HIV单阳配偶的随访,由村卫生员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随访,填写《个案随访表》,乡镇卫生院审核后上报县疾控中心开展网络直报。HIV单阳配偶每6个月做一次HIV抗体检测。对需要做检测的目标人群,三级责任人协助二级管理机构通知检测对象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检测。2 结果

2.1领导重视,局面有力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艾滋病防治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涉及民生、民意的重大工程来加以落实,提出“艾滋病防治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兴亡”的重要论断,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有力局面。

2.2管理制度化,落实得保障

①建立了“乡镇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并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组织、协调本乡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②县、乡、村、组、户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党委政府与包村干部、卫生院院长、学校校长、村委会负责人等签订目标责任书。③实行“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分级管理责任制。④各乡镇安排落实艾滋病防治联络员,具体负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信息撰写报送。⑤实行了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包片区,县级各部门包乡以及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工作模式,组建“艾防工作队”。解决防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形成上下的共同责任。⑥成立了以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为组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等为成员的防艾督导检查考核组,负责组织开展对乡镇一年一次的督导考核。⑦乡镇党委、政府每月召开一次艾滋病防治会议,总结上月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⑧通过开展年终考核,对工作不力,甚至造成不良影响的乡镇“一把手”,在全县范围实行通报批评,提出补救措施,对提出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相关行政处分,直至撤销职务。⑨突出了党委、政府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主导位置,改变了以往艾滋病防治工作卫生部门一肩挑、实施难、落实难的局面。2.3工作规范化,程序流程化

县艾工委为各医疗单位制作了常规检测服务流程图、抗病毒治疗流程图、抗病毒治疗“人盯人”流程图、HIV/AIDS随访管理流程图、HIV/AIDS随访管理网络组织示意图等,改变了以往工作程序、流程不规范的现象。

2.4关怀支持动真情,促和谐保稳定

①为感染者/患者及家属发放了新农合医疗服务补助,将确认的有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纳入农村低保予以救助;②成立了30个HIV/AIDS互助小组;③在30个乡镇建立了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关怀服务中心,为艾滋病感染者建立完整的家庭档案,定期开展追踪随访,对感染者的阴性配偶开展定期检测和干预;④在“12.1”艾滋病宣传日对艾滋病感染者及其患者开展关爱、慰问活动;⑤开展艾滋病感染者“机会性感染”免费治疗,怀孕的艾滋病感染者妇女“零付费”住院分娩[4]。2.5综合管理指标得提升 2.5.1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调率

2010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流调率与2009年相比,流调率均较高,超过国家规定75%的指标要求(表1)。

2.5.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检测比例

2010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检测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22.61%。详见表3。

2.5.3 单阳配偶检测率

2010年新报告HIV阳性感染者的阴性配偶HIV抗体检测比例从2009年的37.16%上升到2010年的68.9%,既往HIV阳性感染者的阴性配偶HIV抗体检测比例从2009年的21.43%上升到2010年的92.53%(表4,表5)。3 讨论

HIV感染者可以存活数年或数十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难度也非常大。布拖县通过近二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采取政府主导,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防治工作体系,分级分类管理的综合防治模式,通过县、乡、村三级卫生防护网为基础,政府行政为推力,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随访干预、CD4检测、宣传教育和关怀支持的综合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政府、行政资源,保证了各项工作在政府主导下稳中有序地进行,各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的工作指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通过落实“九项防艾制度”,各级、各部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工作效率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政府主导,建章立制,目标考核,分级分类管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防治模式。

脑卒患者出院随访的护理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为我院神经内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治疗好转出院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本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60例患者,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龄介于50~73周岁,平均年龄为64.2周岁;实验组有60例患者,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介于48~72周岁,平均年龄为63.3周岁。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恢复情况、瘫痪侧别、年龄以及性别等诸多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在出院时,对两组患者都进行Barthel、运动能力评分,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患者每月进行1~2个月的家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出院后自行修养或者锻炼。具体的措施包括:(1)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家庭患者进行改造,比如卫生间安装扶手及坐式马桶,地面防滑无坎平坦,以便于与偏瘫患者肢体的需要相适应;(2)正确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将康复训练做好,比如保持站立及坐位平衡的方法,上下楼梯及步行训练的方法,床上活动指导(关节活动、体位摆放、翻身方法),帮助简单的训练器具诸如平行杠、沙袋等;(3)利用现有的家庭条件对患者进行作业疗法训练指导,比如画画、搭积木、写字等;(4)护理人员要将自我护理指导做好,比如学习使用支具、轮椅、矫正器和助行器等,教会患者怎样避免自我损伤及防止滑倒,使其掌握及遵循饮食与休息的原则,并且将病情突然变化的处置做好等;(5)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将日常的生活能力训练做好,比如拧毛巾、进食、刷牙、洗澡、入厕等;(6)护理人员应当在健康训练指导中切实的贯穿卫生宣传和心理疏导。

1.3 评定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在出院之前,对实验组患者评定1次,在干预过程中每月复评1次,取半年后和初次的结果加以评定。在半年后和出院前对对照组患者各进行1次评定。统计结果应用t检验。

2 结果

患者出院前Barthel指数和FIM指标在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6个月以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的康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相对较为漫长的一个过程,但是因而患者多种多样的原因,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无法真正的做到在医院进行长期的治疗。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在出院以后,因为正确、连续训练及指导的缺乏,在出院一段时间以后,极易发生功能器官的减退,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废用综合征。所以,脑卒中患者出院以后,将出院随访工作做好是至关重要的,密切关系到患者日后生命质量及生活质量的高低[2,3,4]。而康复训练效果增强的有效措施就是自我护理,同时也是体现自我价值、避免依赖心理的重要途径。借助于出院随访护理的实施,实验组脑卒中患者与出院时相比,其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转移能力均得以明显改善,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及交流能力均得以进步。由此可见,介入出院随访护理,能够提供正确且及时的康复训练指导和护理指导,并且为患者及其家属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和预后效果的加强。

参考文献

[1]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患者日记结合护理随访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指导的依从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9-11.

[2]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2):74-76.

[3]洪金玲.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抑郁状态的原因及护理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969.

舒适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治疗的影响 篇8

关键词:艾滋病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在现代医学护理当中,舒适护理是一种具备高效性、整体性以及创新性的护理工作模式,且已经被普遍运用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笔者将对我院所收治的50例艾滋病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月到202月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34.5±4.2)岁。感染途径:78例同或异性接触,22例不明理由。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传播途径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策略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即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具体措施为:

(1)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普通大众依然存在一定的误区,且在面对艾滋病患者时,往往会带有歧视、害怕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也会对艾滋病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艾滋病患者害怕在他人知道自己患有艾滋病之后,会被社会抛弃或歧视,再加上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进而使得艾滋病患者常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绝望、恐惧等负面情绪。因而,护理人员应当以亲切、热情、真挚的态度与艾滋病患者沟通、交流,以便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以情感上的支持,并且给患者提供发泄情绪的机会,积极鼓励患者与他人交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心理压力。

(2)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休息与治疗环境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极为有利。因而,应当给艾滋病合理布置的病房环境,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且使其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另外还应当保持充足的光线。对病室的噪音进行制约,即日间噪音应小于45分贝,晚间小于40分贝。此外,护理人员还可鼓励患者多听音乐,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降低心理障碍。

(3)饮食护理:患者在感染艾滋病之后,往往会出现食欲下降与消耗综合征,进而引发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使患者在兼顾自身饮食喜好的同时,尽可能多的摄入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的食物。另外,在饮食上还应当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在每天的营养餐中,应当包含奶制品、肉类、豆类、新鲜蔬果等,以提升其机体的抵抗力。

1.3疗效判定

依据Likert Scales标准中的五级计分法,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5分为十分满意,4分较为满意,3分一般满意,2分不太满意,1分十分不满。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治疗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3.81±0.71)分,而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为(2.61±0.30),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作用(P<0.05)。

3.讨论

艾滋病,是因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我国卫生部通过调查发现,在面对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时,人们往往带着恐惧、害怕以及歧视等心理;另外,在加上依据现代医疗技术无法有效治疗艾滋病,进而使得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产生各种不良心理,进而对其疾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

在对艾滋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引入舒适护理,能够使患者在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产生舒适感与满足感,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进而在心理与生理上获得满足,进而提高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与配合度,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干预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其在满意度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可见,对艾滋病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里英.舒适护理在艾滋病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15-116.

[2]陆怡辛.舒适护理在艾滋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 ,24(2):770-771.

艾滋病患者随访 篇9

广西龙潭医院

曾文凤

曾慧频

【摘要】目的 探讨正压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颈外静脉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98例艾滋病病人在住院期间使用正压留置针行颈外静输液治疗的效果;分析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建立安全护理管理制度。对病人及家属健康教育;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结果 98例病人均能按时、按量用药,顺利完成输液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及护士针刺伤。结论 正压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颈外静脉输液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准确可靠、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效防止护士针刺伤。

【关键词】 正压留置针 艾滋病 护理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1],涉及临床疾病的治疗、危重病人抢救、输注化疗药物及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液体及药物有效、快速进入体内发挥作用。是临床治疗疾病常用手段。正压留置针设计原理是拔出输液装置产生正压,避免血液回流、减少堵管[2]。本组98例艾滋病病人用正压留置针进行输液,取得满意疗效,减少并发病,保证病人输液安全及护士安全。现将使用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62例、女36例。年龄24~74岁。吸毒者导致周围静脉炎破坏血管弹性24例,合并马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红斑、皮疹、脓疮30例。年老、体弱、恶液质及周围循环不良20例。其他24例。采用上肢穿刺失败50例。其他部位穿刺失败48例。静的脉20%甘露醇、50%葡萄糖注射,西药交替使用18例。静滴二性霉素B20例。输注血液制品28例,脂肪乳等营养制剂12例,补钠钾能量18例,其他2例。2 操作方法

2.1 用物准备 选择合适型号正压留置针,透明贴膜,其余同一般输液相似。2.2 患者准备 经评估后向患者解释穿刺留置目的、方法、体位、注意事项及取得配合。

2.3 穿刺留置方法 认真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输液药物等相关信息。洗手、戴双层手套及口罩,叮嘱病人去枕平臥头徧向一侧,暴露颈部的血管,选中段处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的血管、常规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 8X8CM。待干,选择20~22G正压留置针并连接输液器乳头并排气,左右松动针芯后左手绷紧皮肤(消毒范围1/2~1/3处)以15~30度角沿向心方向直刺静 本课题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科研项目(Z2010171)

脉。进针速度慢,见回血后降低到5-10度角再进针0,2CM。将针芯后撤0.2~0.3CM。送导管,右手持针及白色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内(应保证导管全部在血管中)打开调速器调节滴速。穿刺成功后左手固定针座,右手撤出针芯,以穿刺点为中心用透明贴膜固定(保证穿刺部位无菌及便于观察穿刺点)延长管以U型固定以减少血液回流。降低堵管发生率。记录日期,操作者姓名,便于控制留置时间。2.4 护理方法

2.4.1心里护理 多数病人对留置技术认识有偏差,留置时家属不在场会使得病人产生焦虑情绪并紧张恐惧担心置管并发症等。因此详细介绍置管的目的意义以及穿刺者的相关信息和置管经历。讲解留置针的构造特点、优点、留置期间注意事项、目的、必要性,使用中的配合要点,取得病人信任。2.4.2留置管维护 输液完毕分离输液器,分离后打开小夹子并用无菌纱布包好正压接头妥善固定好。每次输液前用75%酒精棉签消毒正压接头3遍。再与排好气的输液器接头连接即可输液。穿刺部位皮肤隔日消毒一次并更换贴膜,每日更换输液器并记录。每次输液前检查穿刺部位皮肤及刺点有无红肿、渗液、过敏等。输液过程中,经常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不适,经常观察是否通畅、速度快慢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穿刺。

2.4.3 健康教育 输液过程中告诉病人液体总量、瓶数、次数、所需时间,叮嘱家属绝对不要自行调节速度。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勿使针眼处进水预防感染。留置期间劲部活动应缓慢,动作幅动不要太大,躺下起床翻身时尤其小心,以免脱落,拔针后按皮肤及血管针眼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结果 本组研究病例留置2~14天,平均8天,每天治疗输液2~6次,速度40~50滴/分,留置期间并发症及发生率见下表: 并发症 例次 % 输液不流畅 4 4.08 输液速度慢 2 2.04 穿刺部位红肿 6 6.12 疼痛 5 5.10 脱管 1 1.02 4 讨论

4.1 血管的正确选择是保证穿刺成功和输液顺利的重要环节,特别很多艾滋病人都是吸毒者,血管损坏严重,穿刺非常难,对于细小屈曲,弹性差,反复穿刺不能保证输液治疗的上肢及下肢静脉,尽量采用劲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高达98%。颈外静脉易定位、粗直、血流丰富、无肢体活动限制,不用扎止血剪带,避免造成病人肢体麻木及静脉过度充盈导致穿刺失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4.2 有效减少病人疼痛,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穿刺部位的疼痛反应,红斑、肿胀。可触及静脉血栓,要继续治疗必须重新穿刺,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有物理和化学因素。如导管材质和穿刺部位。留置时间长短,刺激性药物和液体,本研究病例中,保证病人输液前提下,选择最小型号,最短的正压无针留置管,减少留置管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减少疼痛,对浓度高的液体如甘露醇,血液制品,脂肪乳营养液等不可在最后输入。如必须在最后输入,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4.3 减少血管穿刺次数,本组病人吸毒者占62.3%,由于体质消瘦,皮肤松弛,合并马尼菲感染者头屑脱落、红斑、疹子、血管弹性差,病情复杂。治疗方案复杂、疗程长,劲外静脉置管输液流畅,速度可控制调节,保证病人治疗连续性,可重复多次按时间输液,从而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痛苦,有效保护了病人的血管,对艾滋病治疗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4 减少渗液发生,正压留置针长短适当与穿刺的血管壁街接紧密,减少液体渗透机会且留置管采用先进的塑料制成。管壁光滑,平整,对血管壁刺激小,有利于延长置管时间 何秀菊[3]等研究指出,使用无针正压输液接头输液能有效降低堵管的发生,有效预防再通障碍,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效延长了置管时间,本组病例使用甘露与高渗糖交替使用时间长达3~5天无渗漏现象。4.5有效减少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发生。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液是无针静脉接头,完全克服有针输液连接弊端,明显优于一般留置针。避免了针头反复穿刺肝素帽堵塞或在穿刺过程中误扎伤。我院2006年~2010年发生职业暴露35人,其中护士28人占80%。发生职业暴露后对护士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是艾滋病一线防治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组无护士发生针刺伤,说明了正后静脉留置针增加了护士职业安全性保护护士自身安全,有效降低针刺伤造成职业暴露风险。

参考文献

艾滋病患者随访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5]中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取病历资料、个人信息完善的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21例,男性125例;年龄为45~82岁,平均(61.25±8.42)岁。

1.2 方法

1.2.1 随访护理

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6]中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我社区中心选取的24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为期1 a的随访护理,随访期间均采取统一模式,并对随访护理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具体护理方法为:(1)随访内容:饮食、生活、运动、心理等各方面执行情况,用药反应,血压控制效果,日常注意事项。(2)随访方法:(1)分组授课:对246例患者个人信息进行整理,并根据文化程度、年龄、病史等将其分为6个小组,每组41例;每月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1次集中授课,授课内容应包括膳食干预、用药指导、心理支持以及规范活动等,授课老师由我中心心血管科医生或者高血压专科护士负责,每次授课时间持续一二个小时,在授课期间均采用形象生动或者现场演示等方法开展。每次在安排授课前,社区护士必须通过上门通知、电话等方式直接通知到本人,在授课结束之后,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到场情况进行登记[7];(2)电话随访:每2周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重点对患者近期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血压控制效果,判断是否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类型以及护理方法等;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判断是否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情绪郁结的情况,通过启发、劝解、发泄等方式给予其干预和疏导;(3)家庭随访:同样由专人负责,每月对患者进行1次家庭随访。主要对患者饮食、用药等进行了解,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对控制效果较佳的患者给予充分肯定;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为患者提供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4)建立QQ群:组织病友或者其家属加入到病友QQ群,医护人员可通过QQ群及时发放高血压治疗、护理最新消息,及时解答患者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助于病友之间相互交流。

1.2.2 调查方法

选取6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员,所有参与调查工作的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本研究所采用调查问卷由我中心自行设计,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和专家审批通过。调查均采取现场调查,调查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询问,仅为患者解释调查目的、方法及内容解答,严禁暗示或左右患者想法。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Excel 2003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的246例患者均无脱离病例,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武汉市汉阳社区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例(%)]

2.2 随访护理效果

结果显示,86.18%的患者心理调整一般,54.88%用药规律,82.93%遵医行为一般,53.25%表示对随访护理不满意。见表2。

表2 武汉市汉阳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护理效果[例(%)]

2.3 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心理调整与年龄、职业、居住情况、病程、并发症有关(P<0.05或P<0.01),用药依从性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有关(P<0.05或P<0.01),遵医行为与年龄、职业、居住情况、病程有关(P<0.05或P<0.01),随访护理满意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并发症有关(P<0.05或P<0.01)。见表3~6。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随访护理效果作为因变量Y,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病程、并发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X,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业、居住情况、病程会对随访护理效果造成影响。见表7。

表3 武汉市汉阳社区高血压患者心理调整的单因素分析

[例(%)]

表4 武汉市汉阳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

[例(%)]

3 讨论

高血压在学界一直有着“无形杀手”的称呼,这与高血压病特征有着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特别是针对新发病例,不少患者都是通过体检才发现自己患上高血压,一部分患者除表现眩晕、头痛等症状外,并无其他不适症状,而另一部分甚至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仅仅表现为血压升高;由于长时间以来人们对高血压预防意识的淡薄,导致我国高血压患者表现出“三低、三高、三不”的特点,即治疗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致残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长期服用药物,不重视非药物治疗。随着国内外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尽管高血压无法彻底治愈,但却能够实现有效控制[8]。此外,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除与遗传因素有关之外,患者的生活习惯与高血压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9]。为此,要实现对高血压的有效控制,除了需要加强高血压药物治疗之外,长时间坚持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也非常关键,而这项工作就需要依靠社区随访护理来实现。我中心通过分组授课、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建立QQ群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为期1 a的随访护理,并从心理调整、用药依从性、遵医行为和随访护理满意度四方面评价随访效果,结果发现,9.35%的患者心理调整良好,54.88%用药规律,9.76%遵医行为良好,46.75%对随访护理表示满意。该数据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随访护理效果的因素,我们首先对4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心理调整与年龄、职业、居住情况、病程及并发症有关,用药依从性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有关,遵医行为与年龄、职业、居住情况、病程有关,随访护理满意度与性别、年龄、并发症有关。另外,通过二元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职业、居住情况、病程及并发症均会对随访护理效果造成影响。该结果表明,在实施随访护理中,针对不同患者会出现明显差异,为此,我们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随访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患者评估,从各方面对患者进行了解,从而提供最佳的随访护理指导,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血压的有效控制。

表5 武汉市汉阳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例(%)]

表6 武汉市汉阳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护理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例(%)]

表7 武汉市汉阳社区随访护理效果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所选取病例较少,社区中心根据研究需要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故所有患者均能够得到较好的随访护理。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中心高血压患者多,但护理人员却非常有限,若要实现随访护理的有效开展,未来必须加强专业护理人员的配置,并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才能够确保随访护理发挥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瑞,田莉梅.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层随访干预的效果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3(1):59-61,66.

[2]李小红.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1(3):153,156.

[3]张松飞.定期随访卡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27(3):614.

[4]OSAWA H,DOI Y,MAKING H,et al.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marked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ssociated with high serum resistin concentration in a general Japanese population;the Hisayama study[J].C'ardiovasc Diabeto1,2009,18(8):60.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EB/OL].(2011-04-25)http://www.gov.cn/zwgk/2011-05/241comtent_1870181.com.

[7]UNADIKE BC,EREGIE A,OHWOVORIOLE AE.Prevalence of hyper tension amongst person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Benin City,Nigeria[J].Niger J Clin Pract,2011,14(1):300-302.

[8]王志军,周建芝,张放,等.女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1(8):780-783.

上一篇:省调考试试题下一篇: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