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教育(精选12篇)
艾滋病教育 篇1
江川县地处滇中, 县城驻地距省会昆明102km, 总面积850km 2, 总人口271 355人。自1997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 至2009年HIV感染者累计查出131例, 其中96例为性传播 (94例为异性传播, 2例为同性传播) , 17例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传播, 母婴传播1例, 不详17例。目前, 艾滋病并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贫乏[1], 而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2]。为此, 为减少艾滋病在我县的传播, 2008年6月—2009年4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城区的女性性工作者 (CSW) 实施同伴教育模式进行艾滋病健康促进与干预, 现将实施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干预对象
干预对象为县城内的26家娱乐场所、发廓CSW, 根据干预前的摸底调查, 估计干预对象约200人。
1.2 干预方法
采用同伴教育者培训、同伴教育核心骨干培训、直接培训、外展服务、性病诊疗服务、发放安全套等方法对CSW进行综合干预。
1.3 干预的主要活动与进展
1.3.1 开展同伴教育
在自愿的原则下, 选择有一定文化素质和在该人群中有一定号召力的CSW作为同伴教育者, 然后由专业人员对她们进行培训, 再由同伴教育者对其他同伴 (CSW) 进行培训。在同伴教育者的基础上建立了同伴教育核心小组, 并对核心小组成员建立档案, 与她们签订协约书, 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 给予一定的报酬和制定奖励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与国际艾滋病防治联盟组织的合作项目, 组织同伴教育核心小组成员到省内外进行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说服嫖客使用安全套的技能等培训和交流。为保证同伴教育的质量和管理, 制定了同伴教育者的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奖励机制、同伴教育宣传活动记录表、工作进度一览表、考核制度等。
1.3.2 组建“红丝带之家”、发放安全套
针对CSW经常更换服务场所、流动性大的特点, 在固定场所成立了以同伴教育核心小组为核心的“红丝带之家” (提倡尊重艾滋病患者, 推广艾滋病预防观念, 以CSW为主要人群的, 集咨询、教育、活动、办公等的场所) 持续开展宣传工作, 采取集中培训和以片为单位的分散式培训。实施干预期间, 共培训同伴教育骨干136人, 共713人次, 流失75人;通过同伴教育接受同伴教育的CSW2144人次;本县电视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8次, 发放宣传材料27 050份。通过同伴教育核心小组成员利用培训和外展服务时, 分发给CSW安全套32 436只。
1.2.3外展服务
工作人员与同伴教育核心小组成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各个娱乐场所, 为CSW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解答她们提出的相关健康问题。
1.3.4 性病门诊诊疗服务
通过性病门诊诊疗服务接近目标人群, 为该群体提供规范的性病诊疗服务和免费发放安全套。工作人员和同伴教育核心小组成员利用培训和外展服务时机, 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求医观念。制定CSW患病报帐优惠制度, CSW患病后在项目指定的医疗点就诊, 有该场所同伴教育者和医生的签名, 就可报销30%的医疗费。
1.4 问卷调查及统计方法
参加调查的人员均由同伴教育核心小组成员组成, 经由省、市、县项目专家进行培训, 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干预前后两次调查表均采用云南省中英项目办设计的“行为监测问卷Ⅰ”表进行问卷调查, 均采用1对1无关联匿名调查, 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填写。调查过程中, 调查人员仅询问、记录、解释题意, 对所选内容不做任何评判。每调查完1份问卷后, 由审核员 (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组成) 进行审核, 对存在缺项的问卷及时补充调查, 审核员对合格问卷进行编号, 并将编号告知被调查者, 以区分是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后使用Foxplus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干预前基线调查各娱乐场所26家, 随机调查目标人群131人, 其中卡拉OK厅45人, 发廊86人;干预后评估调查各娱乐场所26家, 随机调查目标人群125人, 其中卡拉OK厅43人, 发廊82人。
2 结果
2.1 干预对象人群特征
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均以本省和本市居多。干预前调查对象年龄最小17岁, 最大38岁, 平均年龄23.12岁;干预后调查对象年龄最小17岁, 最大35岁, 平均年龄22.32岁。干预前后调查对象民族均以汉族居多。干预前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分别为文盲2人, 小学50人, 初中75人, 中专4人;干预后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分别为文盲12人, 小学42人, 初中69人, 中专2人。干预前调查对象婚姻状况为未婚110人, 已婚8人, 离婚12人, 丧偶1人;干预后调查对象婚姻状况为未婚109人, 已婚3人, 离婚13人, 无丧偶。见表1。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 CSW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及防治知识较为模糊, 正确掌握率仅为31.0%, 通过综合干预, CSW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正确掌握率上升为68.0%;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7.3%变为干预后的72.8%;单项传播方式中, 血液传播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8.0%变为干预后的73.6%;性交传播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0.2%变为干预后的81.6%;母婴传播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9.5%变为干预后的72.8%。
通过对干预前后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后, 干预前后的艾滋病传播方式的知晓率均有了明显提高, 艾滋病3条传播方式的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项传播方式中, 血液传播的知晓率、性交传播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
2.3 其余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在其余艾滋病知识认识情况中, 干预前后的知晓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感染者能从表面看出来吗、与病人或感染者共餐会传染吗、共用注射器会传染HIV、与病人或感染者握手会传染吗、口服避孕药可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4 CSW对艾滋病的自我认知情况
干预前调查的131名CSW中, 有126名认为可怕, 有72名认为自己不会感染HIV, 有48人知道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院询问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干预后调查的125名CSW中, 有116名认为可怕, 有80名认为自己不会感染HIV, 有92人知道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院询问有关艾滋病的知识。
2.5 高危行为改善情况
干预前后CSW最近1次用套率由64.5%上升为84.6%, 最近3次用套率由43.5%上升为63.2%。经χ2检验, 干预前后的最近1次用套率和最近3次用套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SW其余各项自我保护意识均有增强, 但对客人多付钱而不愿用套的比率有所上升。见表5。
3 讨论
(1) 本次调查表明, 干预对象大多数来自农村, 年龄偏小, 处于性活跃期, 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干预前96.9%, 干预后98.4%) 和汉族为主, 她们绝大多数没有其他劳动技能, 经济来源较少。多数干预对象在干预前听说过艾滋病, 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安全套的保护作用并不太清楚。对蚊虫叮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和从外表不能看出HIV感染者等防治知识认知较为模糊。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大 (干预前后流失率达55.1%) 、人员变换较快、隐蔽性强等。加之, CSW在商业性行为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用套率为64.5%, 最近3次用套率仅为43.5%, 与固定性伴 (男朋友/丈夫) 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率极低, 固定性伴又有其他性伴, 极易造成艾滋病的感染。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有效地预防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3]。艾滋病主要是由无保护性性行为和静脉注射毒品传播, 改变人们的危险行为是有效的保护方式, 而CSW是艾滋病从高危人群传播到一般人群的桥梁人群, 其危险行为的改变是有效预防艾滋病疫情蔓延的关键。因此, 通过同伴教育健康促进与干预措施, 提高CSW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提高CSW在其高危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通过干预, CSW对艾滋病传播方式的认知率均有了明显提高, 艾滋病3条传播方式的掌握率、知晓率明显提高, 单项传播方式中, 血液传播的认知率、性交传播的认知率、日常接触不会传播的认知率也有较大改善。但CSW中仍有一部分人心存侥幸, 在干预后仍有64% (80/125) 的CSW认为自己不会感染艾滋病, CSW对自身的高危行为所具有的潜在危险性认识不足, 存在侥幸心理, 也未意识到通过其固定性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据报道行为改变只有知识是不行的, 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4]。因此, 在促进CSW行为改变的同时, 关注CSW周围的其他影响因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以同伴教育核心小组为主的同伴教育模式在CSW中开展对艾滋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由于核心小组成员均来自目标人群, 所以其被认同的程度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好, 容易获得目标人群的信任, 从而使同伴教育核心小组在同伴教育工作中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在目标人群心目中, 日常所接待的嫖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男性工作人员并没有多少区别, 只不过工作人员是可开发的消费者。为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直接从目标人群中所获得的部分信息会含有不真实性, 但通过核心小组成员的直接参与将有效改变这一情况, 从而使我们获得准确信息通过同伴教育模式干预, CSW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高危行为都有了明显改善, 说明同伴教育模式实施效果良好, 具有可行性。但如何使核心小组在同伴教育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需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4) 全球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以性传播为主[5], 资料显示, 我县91.8%的HIV感染者均是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 而开展同伴教育活动是一种容易被目标人群所接受的干预手段, 并且是一种经济实用、能够有效遏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干预措施。同时, 通过同伴教育小组还可随时掌握CSW的流动信息, 有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目标人群自我教育体系, 提高CSW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的推广使用率, 达到遏制艾滋病在多性伴人群中的流行目的, 也使得嫖客这一隐匿人群得到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逐步使嫖客主动使用安全套, 减少嫖客宁愿多付钱而不用套的现象, 最大限度的降低了CSW和嫖客的发病率, 从而减少将性病、艾滋病传播给他的配偶、性伴和他人。
4 对策与建议
(1) 多部门合作, 共同参与。艾滋病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 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仅靠卫生部门难于实现, 必须是多部门齐抓共管, 政府支持、政策保证、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 特别是关键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因此, 要以三年“人民战争”为契机, 充分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积极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 使之形成常规工作, 以保证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2) 在今后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中, 一旦国际援助项目结束后, 必须在目标人群中继续深入开展同伴教育活动, 将CSW的干预活动列为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政府应提供必要的防治经费。 (3) 积极营造支持外环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性服务人群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卖淫属于非法行为, 暗娼的性交易活动除了要受社会舆论的谴责, 受群众歧视外, 还有可能因违法而受到打击。针对这一现象, 如何进行宣传、如何使目标人群乐于接受干预、如何营造干预措施所需的外环境, 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辛美哲, 王凡, 张家喜.肇东市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1, 2 (3) :211-213.
[2]吴尊友.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8 (4) :221-223.
[3]王红方, 陈仲丹, 周旺, 等.外展服务方式对公共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行为转变之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10 (4) :286-288.
[4]吴尊友.如何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1) :990-993.
[5]蔡纪明.常见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预防和控制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205-206.
艾滋病教育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5个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一)什么是艾滋病
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小组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1、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2、小组讨论总结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1、小组讨论: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危害?
2、小组代表发言
三、课外延伸 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3)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4)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5)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艾滋病教育 篇3
1.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目前静脉吸毒和有偿供血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
3.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1)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等);
(2)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抽血、美容、文身或治疗等;
(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4)不安全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同性(尤其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肛门性交、多个性伴侣等;
(5)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在孕期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
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2)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
感染。
(3)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4)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5)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5.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1)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仅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2~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3)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2.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1/3。
(2)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前死亡。
(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
境遇。
3.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3)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4)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5)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6)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高。此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1.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2.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3.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4.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母乳感染给胎儿。
5.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6.决定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7.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8.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头吸引、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9.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0.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1.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避免混合喂养。
12.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时候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3.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14.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监测。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2.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以免对方感染。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
4.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因为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5.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6.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艾滋病教育 篇4
1 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医护学生自身行为的影响
1.1 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医护学生行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人健康行为的形成。
高职护生正处于性成熟期, 更有必要加强AIDS健康教育以及有保护的性行为教育, 使之学会正确使用安全套, 提高AIDS的防范意识和技能[2]。性观念调查中, 发现有10%的学生性观念相当开放, 赞成婚前性行为, 而这些婚前性行为和无保护性交正是AIDS的高危行为[3]。因此有必要对医护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 安全套的使用、安全性行为是重点, 还包括远离毒品、安全的静脉输液、输血及血制品、安全的纹身、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多方面, 养成个人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 远离艾滋病。
1.2 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医学生个人行为的影响还体现在良好执业行为习惯的形成。
1.2.1 通过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力开展, 让医护学生具备全面的艾滋病防治知识, 在执业过程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降低医护学生就业后HIV职业暴露的危险。
1.2.1 通过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让医护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因素、安全性行为及艾滋病的危害有深刻的了解后, 能使医护生在今后执业过程中减少及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平等优良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医护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社会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的防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前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根治的方法, 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4]。健康教育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 在预防艾滋病流行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医护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 其就业后将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力传播者, 不仅能使预防艾滋病的健康行为影响家人和同伴, 也能向群众宣传, 是社会有关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对医护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久关系个人对艾滋病预防的成效, 而且还关系到群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促使健康行为的形成, 从而达到全民行动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综上所述, 通过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能促使医护生获得艾滋病自我防护知识和法方,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能使医护生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及歧视, 使艾滋病患者得到平等的待遇, 接受优良的医疗救治服务, 也是艾滋病预防的健康行为在群众中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 从而能有效的促进艾滋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张聘年, 吴寿青, 陈有明, 等.学校健康教育对提高社会健康教育水平的促进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6) :83.
[2]黄铁牛.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22) :4244-4245.
[3]习青华, 周小军, 洪鹰.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4) :4828-4830.
[4]郑钟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行为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3) :235-237.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篇5
自我介绍: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认识那么多的朋友,我是艾滋病同伴教育者,我的名字叫李红霞。我们今天的课与平时课堂上的课有所不同,我不是专家也不是教授,而是大家的朋友,我们是同伴,因此大家不必拘谨,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我们的讨论与游戏。我们同伴教育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所以今天我还要交给大家一个小任务哦,“如果你觉得我讲得好,请告诉你的朋友、你的同伴,如果觉得讲得不好,请告诉我!”OK?
传话游戏:在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运动----传话游戏。我们请10位同学上来和我一起完成这个游戏。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呢?等游戏结束后再告诉你!
好,现在10位同学已经依次排成了一列,我来讲一下游戏的规则:我的手里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的是传话内容,我把这张纸条给第一位同学看,让他小声地念给后面一位同学听,然后我要收回纸条,接下来依次将话传下去„
好,现在已经传到了最后一位同学了,我们请最后一位同学到讲台来,面向大家,大声地重复你所听到的内容。(幻灯片小纸条的内容)
小结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往往会被误传,艾滋病的信息也是一样,我们要学习掌握的不是被误传的信息,而是正确的信息,愿同学们在几个模式的学习之后能够掌握正确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习内容: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模式,我给大家讲的呢,是第一、第二模式,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模式的主要学习内容。(幻灯片“学习内容”)
什么是艾滋病 ?
既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关于艾滋病方面的知识,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又是什么?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艾滋病,它是一个简称,有谁知道它的全称是什么吗?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受损缺省为特征的传染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全称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是AIDS。
艾滋病病毒
我们请第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艾滋病病毒的全称什么?艾滋病病毒的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全称为: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缩写为HIV。HIV是引起AIDS的病原体,是一个很专一的病毒,它侵害、攻击免疫系统的CD4细胞,使得免疫系统的CD4细胞数量大幅度下降,临床表现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当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极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及肿瘤等,最后导致死亡。(幻灯片1-4)这是一张HIV的结构图,周围一圈象鸡蛋一样的是糖蛋白,它的作用是黏附在人体的CD4细胞上,中心是2条RNA,RNA可以进入CD4细胞。(幻灯片1-3)这是一张HIV附在CD4细胞表面的高倍扫描,大家可以猜一下那些是HIV病毒。细胞本身是一个非常小的物质,病毒更小,紫色一点点的就是HIV病毒。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HIV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我们制作了2副漫画,大家可以一起来看一下(幻灯片1-4,1-5)。刚刚大家已经看到了HIV是一种非常厉害的病毒,它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哦,它只能在细胞内才能存活,暴露在外界空气中或是一般的热力、消毒剂都可以将其杀灭。
传播途径
那么人体是怎么感染HIV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幻灯片Patrick一家),我想先问一下大家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印象?其实在这张照片上已经有三个人感染了HIV,大家可以猜一下是哪三个呢?讲述Patrick一家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人是怎么样感染HIV的呢?
Patrick,因为他是血友病病人,常常需要输血,因为输了含有HIV的血而感染。
Lauren因为与感染的丈夫有性接触而感染。Dweight从母亲那里感染。血——父亲——母亲——儿子。
Patrick一家的悲惨命运非常典型地反映出HIV的传播三途径:(幻灯片传播途径)
1、血液及血制品
2、性传播:阴道性交、肛门性交、口腔性交
3、垂直传播:母-胎、母-婴、怀孕期间、分娩时、哺乳期
小结
当前,世界上75%的HIV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这三个传播途径有共同点:HIV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发生体液交换而传染,也就是感染者的体液进入了未感染者的血循环中。那么人的体液有那些呢?小结:人的体液有:血液、精液、阴道液、母乳、尿液、眼泪等。在被HIV感染人的体液中都有可能存在HIV病毒,特别以血液、精液、阴道液中含量最多。
这个故事还说明了几个问题:
1、不管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只要通过以上途径都有可能被感染。
2、许多被感染的人长期无症状但能将HIV传给他人.3、Nicole是在母亲被感染之前出生的,所以她没有被感染
4、Nicole多年与已被感染的家人同吃同住,却并未因此而感染,说明一般的生活接触不是传播HIV的途径。
不传播途径 那么还有哪些途径是不会感染HIV的呢?(幻灯片1-120)
小结不会传播HIV的途径:1.接吻、握手、拥抱2.共用餐具、共用学习用品3.在同一个游泳池游泳、共用厕所4.蚊虫叮咬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证实,蚊虫叮咬可传播HIV。
小结 通过HIV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看到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靠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预防的,那么要改变行为就要先改变观念,要改变观念就必须要获得正确的知识,要进行健康教育,大家应该感到很荣幸,我们今天进行的是健康教育中的一种,通过健康教育,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些是高危行为,只要我们避免这些行为,就不太可能染上HIV。
临床症状 那么人感染了HIV以后会有那些症状呢?会有办法治吗?我们先看一下HIV感染的4个阶段:(幻灯片1-13)
第一阶段:1.常见症状2.窗口期3.有传染性 第二阶段:无症状,1~10余年
第三阶段:第一期的症状重新出现,还有鹅口疮、乏力、盗汗、体重减轻、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等。
第四阶段:出现各种严重症状,一年左右。(幻灯片1-
14、1-
15、1-
16、1-
17、1-
18、1-19)小结
这以上的四个阶段,要说明的是在四个阶段中应该特别注意哪几个阶段呢?其实在第一、二、三阶段的预防意义最大,因为绝大多数HIV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没有明显征兆,持续时间又如此漫长,而在当前的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中,往往较多地介绍第三、第四阶段的症状,而对第一、第二阶段的严重性强调不够。
治疗
科学发展到今天,艾滋病还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目前较好地治疗艾滋病的方法,称作:鸡尾酒疗法。那么什么是鸡尾酒疗法呢?就是用2~3中抗HIV药物联合使用。它只能减轻病人的症状,延长生命,但不能把提内的HIV全部消灭。大家可以猜一下鸡尾酒疗法意念的费用大概是多少呢?在1万美金左右。
流行趋势(幻灯片1-20)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趋势。(幻灯片1-21)这是一张乌干达的艾滋病病人葬礼的照片,每天在非洲这样的葬礼有5500个。
那么亚洲、中国、上海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呢?(幻灯片1-
22、1-23)总之,中国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
性病
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是性病的一种,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性病、我国性病流行趋势是怎么样的?(幻灯片1-25)
性病的种类有8种,分别是:艾滋病、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乙型肝炎在我国不属于性病范畴。
(幻灯片1-
26、1-27)
性病传播的途径:主要途径——无保护的性接触
次要途径——非接触性,如淋病、滴虫、疥疮等。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患梅毒,孩子可患“先天性梅毒”。
性病的治疗 细菌性的通常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治愈。病毒性的应及时治疗,预防继发感染,无法完全治愈。
艾滋病与性病的关系(幻灯片1-36): 1.性病患者对HIV的易感性。2.都有高危行为。3.HIV降低了免疫能力。
艾滋病教育 篇6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4-01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静脉注射海洛因共用注射器及性关系混乱是导致感染HIV的主要原因,约占46%,部分地区高达70%以上。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食、注射毒品的依赖者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理脱毒、心理矫正、适度劳动、身体康复和法律、道德教育的场所。近年来,在强制戒毒过程中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日渐增多,对他们的治疗、管理也困扰着各强制戒毒机构,为了探讨适合于强制戒毒中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管理模式,现将我所对32例HIV感染者、2例AIDS病人的管理教育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99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916例,全部进行HIV检测,查出32例阳性,均为男性,职业:个体、无业,年龄:22---36岁10例已婚,22例未婚,大多数有非婚性史,在性生活中不用或偶尔使用避孕套,其中1例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高热、疥疮诊断为AIDS病人,另1例高熱、体重下降、肺部炎症,抗菌治疗无效诊断为AIDS病人,出所二十余天死亡。
1.2方法 采用入所及所内管理与出所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1.2.1入所及所内管理 建立强制性HIV检测制度,所有强制戒毒人员入所时必须进行HIV检测,并以上大课的形式对所有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吸毒危害、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危险行为的识别,故意传播艾滋病应负的法律责任、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等教育。对确诊HIV抗体阳性的,由主管医生掌握情况,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医生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并与其他戒毒人员分区管理,分别治疗、不得串房。对入所前本人已知是HIV感染者的病人给予心理疏导,每日定时体能锻炼,管教定期找病人谈话,了解思想动态,严防消极自杀与报复行为,在我所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中有3例入所前已确诊为HIV感染者,为了逃避公安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入所后他们以患艾滋病为由寻衅闹事,我所在对其采取保护措施后,每日从生活上给予照顾,根据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并对他们进行毒品与艾滋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什么是危险行为、故意传播艾滋病应负的法律责任等教育,管教每日谈话、心理疏导,通过细致耐心的工作使3名戒毒人员安全渡过戒毒期。对HIV感染者的血、排泄物、分泌物及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医疗器械予以严格的消毒。
1.2.2出所管理 对于所内检出HIV抗体阳性者,于戒毒期满出所时告知检测结果,同时告知AIDS病人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对于2例AIDS病人经过抗菌、对症治疗,效果差,由于病情严重,办理了所外就医手续。出所的通知常住、暂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及卫生防疫部门,定期随访。
2 结果
2.1通过以上所内管理措施的实施,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了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1例出现消极自杀、报复行为,未产生医源性传播事故。
2.2两例AIDS病人因病情严重,办理了所外就医手续,一例出所后情况不明,一例出所二十余天后死亡。
3 讨论
对戒毒人员的管理分入所、所内及出所管理
吸毒人群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凡入所的所有强制戒毒人员必须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对所有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加强体能锻炼,对入所后发现HIV抗体阳性者应隔离治疗、分区管理,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对症治疗,为了戒毒所的管理安全,防止其因思想波动,给所里安全工作造成影响,在其出所时告知检测结果。对所外已确诊的HIV感染者入所后掌握其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所内传播。在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掌握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思想动态,防止消极自杀、报复心理,严防所内传播。
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武汉市武昌、汉口、汉阳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分别抽取四类目标人群:社区管理人员120人,娱乐场所休闲管理人员180人,外来务工人员120人,社区居民6 000人。
1.2 方法
1.2.1 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模式
建立“市CDC→区CD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四”级工作网络,确立市疾控中心全面组织督导,区疾控中心协调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落实,社区配合执行的工作模式。该模式整合优势资源,便于工作层层推进,有效落实。
1.2.2 宣传教育内容与措施
宣传教育的内容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艾滋病相关国情国策、社会伦理等。采取大课堂与小讲座并举,重点辅导与广泛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1)举办师资培训班;(2)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3)编印并发放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材料;(4)举办艾防知识竞赛;(5)在社区公共场所播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片,悬挂横幅,编办墙报,制作展牌。整个宣传活动过程为6个月,并于宣传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1.2.3 宣传教育传播材料
为提高健康传播效果,采取多种传播媒介的组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1)《社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读本》;(2)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折页;(3)艾滋病防知识宣传片(DVD光碟);(4)《艾防知识》挂历式讲义;(5)印有项目LOGO的小礼品。
1.2.4 评价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性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情况;(2)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包括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非感染途径;(3)防御技能;(4)对HIV/AIDS的态度。
1.2.5 测试方法
在干预对象中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分别在宣传教育活动前后抽取500人进行基线调查,抽取400人进行终期评估调查。调查问卷共10道题,在通常采用的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的8个问题(国八条)上,又增加了“我国实行艾滋病免费咨询和初筛检测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吗”这两个问题。但为了知晓率的横向可比性,仍以国八条中答对6道题为知晓。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1软件完成调查资料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基线调查组522人,其中女性340人,男性182人。25岁以下组118人,25~49岁286人,50岁以上组118人;城市居民125人,管理人员119人,娱乐场所人员177人,外来务工人员101人。终期评估组406人,其中女性280人,男性126人。25岁以下组87人,25~49岁组213人,50岁以上组106人;城市居民89人,管理人员106人,娱乐场所人员128人,外来务工人员83人。
2.2 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基线调查显示,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预期的低。对“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吗”这个问题,回答正确的还不到50%。从调查的人群看,娱乐场所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知晓率较低。
干预活动后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由73.95%提高到97.2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355,P<0.05),说明项目开展的全方位多形式干预活动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有非常切实的效果。每项基本知识知晓率上升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⑴社区是由若干社会群体在一个特定地域内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生活共同体,社区居民都拥有对社区的认同感[3]。他们在社区居住、交流、休息、活动,并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接受健康信息并传播健康信息,所以社区已具有影响社区成员艾滋病相关态度与行为的能力[4],是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最有效的场所。
⑵建立一个高能高效的工作执行网络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组织基础。根据武汉市的情况,建立“市CDC→区CD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四级工作网络,以社区居委会为平台,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抓手,以区疾控中心为纽带,以市疾控中心为牵头,既扩大了艾防工作队伍,改变了过去疾控部门大包大揽,力不从心的被动局面,又能将艾防工作最有效地落实到社区,推进到老百姓中间去。在这个四级网络中,市疾控中心牵头,负责组织实施与技术支持,包括制订工作方案,培训工作人员,部署工作任务等;区疾控中心协调,负责工作督导与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与落实;社区居委会配合,负责协调活动场地与组织各类人群参与活动。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的人际优势和卫生服务的专业优势使其在四级网络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⑶加强骨干队伍培训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技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贴近群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长期服务于社区居民,与其建立了朋友亲人般的信任,最能有效地组织发动、教育社区各类人群,所以要想把防艾健教工作切实推进到社区必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虽然具有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基础,但其艾滋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某些人员甚至对艾滋病仍然有一些知识误区[5]。针对基层社区有关人员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心理伦理及工作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让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提高他们致力于艾防工作的责任感及工作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⑷开展有效的社区组织动员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环节。居民是社区活动的主体,动员居民参与社区艾滋病防治活动是人本主义取向的基础。社区有效组织和广泛动员,可增强社区成员归属感、认同感和互助感,增强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精神,形成浓厚氛围,使社区成员充分认识艾滋病危害,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并能采取不同措施预防感染,达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社区动员还可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发社区有效资源进行艾滋病防治的综合干预。
⑸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有效手段。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应与需求相匹配,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社区居民、社区干群都愿参加健康讲座、知识竞赛、观看宣教DVD等公众活动,而外来务工人员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因其文化素质偏低和较为特殊的生存状态更适宜进行小型访谈和发放宣传资料,同伴教育也是针对这类人群较为理想的方式。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既要关注艾滋病传播途径,更要强化非传播途径,澄清认识误区。教育中,还要注意树立权益观念,逐步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从而达到教育干预和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艾滋病病人的社区支持与家庭关怀服务:国外的实践及经验[EB].http://chinaids.cn,2001-09-01.
[2]朱元芳,刘益民.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6):60-61.
[3]孟敏元.艾滋病防治中的社区组织职能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3):334-335.
[4]徐丹,熊志伟,杨旭丽.社区组织资源配置及其参与艾滋病防治能力评估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8,9(5):112-120.
艾滋病教育 篇8
一、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 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HIV/AIDS) 约74万人, 其中, 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目前, 中国艾滋病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同性间的传播, 上升速度明显, 并且全国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 流行模式多样化, 我国艾滋病的年龄分布具有年轻化的特点。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由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可以看出, 患艾滋病的人群集中在20~49岁, 如果减去艾滋病的潜伏期7~10年, 那么这些患者感染艾滋病的年龄最低是10岁。这说明艾滋病的传播具有低龄化的特点。同时,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会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产生一些迷茫, 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又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 文化的多元化, 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以及青少年不能认清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等都导致了青少年成为艾滋病易感人群。
因此, 在青春期开展艾滋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又由于青春期的孩子, 还处于接受中学教育阶段, 因此, 在学校开展艾滋病教育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3.国家对艾滋病教育的要求
国家对于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给予了重视, 提出了相应的要求。2001年,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1-2005) 〉的意见》 (教体艺8号) , 对初中以上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2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 (教体艺[2002]5号) 对学校艾滋病教育提出了更为详尽的要求, 并附上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在要求中规定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 还附加了一些教学资源。
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中小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规定从2003春季开学起, 在中小学开设预防艾滋病的专题教育课, 艾滋病教育的课程主要在初一到高二年级进行, 按照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因此, 初中总计6课时, 高中总计4课时。为了进一步做好针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印发《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的通知” (卫办疾控发[2007]92号) 。
(二) 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由于不同地方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 面临的艾滋病流行的形式和特点不同, 面临的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挑战不同, 因此, 将艾滋病教育纳入统一的国家课程可操作性不强。同时, 不同的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 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不同, 进行青春期教育、性教育、预防毒品教育等健康教育的程度不同, 因此, 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当前学校教育中的艾滋病教育现状
尽管很多研究都表明开展艾滋病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但学校对于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意识比较淡薄, 教育的形式单调, 教育方式比较乏味, 教育人员单一, 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状况不很理想。
对北京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知道艾滋病传播的三个途径, 但是对于哪些日常生活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没有清楚的认识, 在态度和行为技能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研究表明, 中学生对于基本的常识问题回答正确率较高, 但是稍微深入的问题例如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 知晓程度不高。在云南的一项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还认为日常的生活行为就会传染艾滋病。中学生普遍存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 并且中学生中存在着多种危险行为, 如抽烟、喝酒等, 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危险行为的转化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有效的加强。调查显示在中学时期受过艾滋病教育的高校学生在UNGASS指标知晓情况调查中得分明显高于中学时期未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越早的接受预防艾滋病知识, 就越有可能在早期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 并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三、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知识、动机、行为技巧模式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IMB) 是由Fisher J.D.和Fisher W.A.于1992年针对艾滋病预防提出的一个行为干预模式, 这个模式认为影响人采纳预防艾滋病的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 知识因素:主要是指使教育对象获得与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相关的知识。 (2) 动机因素:是指教育对象产生改变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动机。这个因素与人对待预防艾滋病的态度 (个人动机) 以及对预防艾滋病行为的主观道德判断 (社会动机) 有关。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动机, 比如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 感受到HIV的易感性, 预期采纳预防艾滋病行为的价值和收益所在等, 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如性工作者, 性伴侣也会影响其动机。 (3) 行为技巧因素:主要是指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客观技能, 如拒绝不安全性行为的能力、躲避危险行为的能力等。
IMB模式指出 (见图1) , 知识和动机之间会相互影响, 只有获得了知识才能使人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预防艾滋病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社会道德判断从而提高预防艾滋病的动机, 当人们预防艾滋病的动机提高的时候就会促使其去学习更多关于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当人们知识水平和动机都提高的时候, 可以通过已有的行为技能来实现预防艾滋病, 在一些情况下知识和动机也可以直接影响艾滋病预防行为, 例如如果一个禁欲者则不需要与伴侣讨论安全性行为的技能也能做到预防艾滋病。
四、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 目标
艾滋病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 进而形成预防艾滋病的技能,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爱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由IMB模式可知, 这三方面的目标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知识是基础, 学生只有获得了艾滋病相关的知识, 才能对生活中的行为或者发生的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 形成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级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正确态度, 提高其预防艾滋病的动机和意识, 继而才能形成预防艾滋病的行为习惯。因此, 笔者根据大纲, 为本课程设定了以下课程目标 (见表1) 。
(二) 内容
笔者以Fisher J.D.和Fisher W.A.于1992年针对艾滋病预防提出知识、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为理论基础, 以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3月正式下发的《中小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为依据, 根据实验学校的基本情况, 设计了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框架 (见图2) 。
笔者参考马迎华编写的《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方法》、齐建国和马迎华主编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教程》、张伯源和周子军主编的《初中健康教育教学参考书 (第二册) 》以及WHO编写的《School Health Education to Prevent AIDS and STD———A resource package for curriculum planners》, 设计了“初中预防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 (见表2) 。
(三) 实施
笔者设计的课程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外, 还采用了游戏/活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 旨在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
在涉及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时, 多采用讲授式教学, 穿插其他教学方式。例如, 在“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这堂课中, 就用讲授式教学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进行讲解,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游戏/活动
笔者设计游戏/活动教学是希望学生能在参与到课堂中时, 能通过自身的体会来改变态度, 提高预防艾滋病的动机。本课程中所用到的游戏/活动有的是借鉴的已有的运用于艾滋病教育的经典游戏方案, 有的是借用的心理学上的游戏, 有的游戏是自创的。
野火游戏就是艾滋病教育中比较经典的游戏方案, 此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艾滋病病人可能与常人看起来一样, 如果不注意预防随时都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而且艾滋病传播速度很快。
生命链游戏就是一个心理游戏, 旨在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 思考自己的价值观, 学会做选择, 类似的心理游戏还有拍卖游戏等。这个心理游戏是放在“拒绝毒品”和“拒绝过早性行为”两个内容之后的, 是对前面两个内容的一个总结, 希望学生能通过探寻自己的内心来学会如何做决定。
在第一次课中团结起来预防艾滋病的游戏灵感来源于杀人游戏, 笔者将其改编后运用到教学中, 旨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要预防艾滋病需要大家团结起来。
除了游戏以外, 课程还设计了活动, 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增加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之心。例如, 在心系红丝带这堂课中, 教师在介绍了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 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以及我国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后, 让学生参与一个“我的世界艾滋病日”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一个世界艾滋病日的海报和口号, 最后上台展示。
3.案例
案例教学主要是用于“拒绝毒品”和“拒绝过早性行为”这两部分内容中, 旨在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意识到吸毒和过早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 提高学生拒绝毒品和过早性行为的动机。此处的危害不仅仅是指可能感染上艾滋病, 同时也指这些行为可能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的其他的危害。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均来源于网络。
4.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基本贯穿于整个课程中, 很多教学内容均需要用PowerPoint进行展示, 另外在教学中给学生放映了关于艾滋病的公益宣传片《爱在阳光下》。这个公益片是在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已经完成之后播放的, 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的同时, 也为后面一节课“正视艾滋病, 远离歧视”做铺垫。
5.小组合作
在“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心系红丝带”等主题中, 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 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也让学生产生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之心。
6.模拟实验
由于学生对于献血知识不太了解, 而要讲清楚献血知识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 因此, 就用了一个模拟实验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非法采血站采血的过程, 解释这样的采血形式可能引发艾滋病大范围感染的原因。果汁模拟实验是参考的一个氢氧化钠的模拟实验, 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危险性以及载玻片检验不易于展示, 因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
(四) 评价
在进行了13课时的艾滋病教育课程之后, 对参与课程的1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1.课时安排
对于课时, 有的学生表示课时偏多, 这可能是因为每周只上一个课时, 导致一学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关于艾滋病教育的内容, 学生觉得偏多。也有学生表示觉得课时少, 至于原因学生没有说, 当问及课程内容还应该增加些什么时, 学生表示还想了解艾滋病的起源, 还想增加一下急救的知识以及青春期的知识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变化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
在访谈过程中, 学生表示对教学内容整体而言比较满意, 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部分, 以及播放的艾滋病宣传公益片《爱在阳光下》和案例。有一名女生同时表示对在急救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那部分内容印象最深。对于内容中涉及到性的部分, 大部分学生表示不会觉得尴尬, 仅有2个女生表示有男生在会觉得尴尬。对于教学内容的难度而言, 八年级学生普遍反映没有问题, 有1个七年级的学生表示在病毒传染部分觉得有点难, 这与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学课程中病毒相关的知识有关。
3.教学形式
关于教学形式, 学生表示喜欢游戏 (特别是心理游戏) 、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 也有个别学生表示喜欢老师讲授, 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这也能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出来。在做“生命链”游戏的时候, 几乎每个学生都很专注, 似乎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真实的人生抉择, 同时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说“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 对于播放的艾滋病公益宣传片《爱在阳光下》学生曾多次要求再看一遍。但是, 在“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危害”这一节课中, 学生则表现出对于材料以及小组学习不感兴趣, 组内几乎没有进行讨论。
4.课程意义及其他建议
访谈中, 很多学生均表示参与课程的收获在于知道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知道了如何预防, 以及如何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还一个学生表示在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越来越喜欢生物学课程。
艾滋病患者的人性化健康教育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患者84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42例, 观察组:男37例, 女5例, 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3.7岁。对照组:男35例, 女7例, 年龄35~54岁, 平均年龄38.8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由责任护士将入院宣教、病因、临床表现、传播方式、饮食指导、治疗和护理, 采用口头随机教育法教育。观察组采用因人、因时、因需的人性化健康教育方法教育, 由责任护士实施, 教育方法为口头随机教育、现场指导、动作示范、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实例介绍等。
1.2.1 因人教育。
患者由于年龄、性别、职业、个人经历、文化程度、所处环境、接受能力的不同, 对护理看法也不同。因此, 必须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 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新发病患者, 艾滋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在教育中, 尊重关爱患者, 耐心、细致地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做最详细的介绍, 消除患者疑虑、自卑、压抑、孤独的心理,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疾病过程中亦可能遇到许多新的问题, 要根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对文化程度较高且对护士信任的患者, 不需要反复教育;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用通俗易懂、简明易记的语言, 向他们阐述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提示正确引导患者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能洁身自爱来维护自己极为重要[2], 告知日常接触, 如拥抱、接吻、握手、共同进餐、共用洗漱间、浴室、打麻将不会传播疾病, 经常巡视病房, 关心、安慰患者, 因为病程中, 医务人员一句安慰关心的话语, 给患者带来的是对生命的渴望, 更是战胜疾病最有效的良方[2], 和患者一起畅谈人生, 使他们渐渐变得自信, 终于从疾病的阴霾中走出来;对部分对护士存在偏见、信任度低的患者, 用热情的服务, 精湛的技术, 出于工作需要, 适时、适度的抚摸患者的双手, 实现情感“零距离”, 可融洽护患关系, 拉近护患距离, 增加他们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使健康教育顺利进行。
1.2.2 因时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需掌握沟通技巧, 把握好教育时机[3]。患者最乐意接受健康教育方法是结合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4]。有报道显示, 在非治疗护理时的教育优于治疗护理时的效果, 疾病缓解期的教育优于发作期的教育效果。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患者刚入院时, 这个时候症状都比较重, 告知患者卧床休息, 保持情绪稳定, 对口腔内出现鹅口疮、溃疡和疮疹, 告知患者每次用餐后刷牙, 经常用温盐水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减少口腔问题;对有皮肤瘙痒症状, 指导患者穿透气性良好的棉质衣服, 避免用指甲抓挠皮肤伤口或发痒的地方, 因皮肤干燥引起瘙痒, 可用护肤品湿润皮肤, 减轻瘙痒, 其他原因引起的瘙痒遵医嘱用抗过敏药物;对出现高热、寒战、四肢发冷的患者, 这个时期向其宣教如何降低体温, 保持身体温暖和补充水分;对有腹泻症状的, 指导患者如何做好皮肤卫生, 保持肛周和生殖器部分皮肤清洁干爽, 嘱咐每次排便后喝一杯水, 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并少吃多餐, 尽量保持或增加体重, 腹泻痊愈前, 千万不能进食油炸食物和新鲜水果。
此期还介绍用药的重要性, 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引导患者将病情与用药联系起来, 增加用药的依从性, 辅助检查、特殊治疗、标本采集前告知患者配合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缓解期告知患者合理的饮食, 说明休息、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恢复期着重讲解疾病的预防和抗病毒治疗。出院时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回归正常生活, 遵守社会公德, 避免传染他人, 定期复查, 坚持治疗, 控制疾病的发展, 远离黄毒行为, 洁身自爱, 追求阳光幸福。
1.2.3 因需教育。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护理评估, 找出患者存在的问题, 收集与健康疾病有关的资料, 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围绕患者的病情, 心理反应侧重点, 一定要注意倾听并分析患者所表达的意愿, 鼓励其直接向护士咨询, 与护士双方互动, 通过回答的方式将教育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 帮助患者有效掌握教育内容。针对患者的健康情况明确健康教育方向, 进行随机和有的放矢的教育, 分为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阶段, 根据病情不断调整计划, 全方位地关爱生命, 把患者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目标落实到实处。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仅在患者住院时进行一般性教育, 教育方式较为笼统, 千篇一律, 流于形式, 教育形式单一, 教育时机不当, 阶段性健康教育不到位, 教育时间短, 内容少, 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也忽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 表现为灌输多、反馈少、单向传播、双方交流少[5], 虽然健康教育普及已达到较高的程度, 但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教育效果不够满意。采用人性健康教育, 护士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和情感的服务, 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工作中, 从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 体现“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 针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及时提供人性健康教育, 可以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 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觉温馨、舒适和满意, 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专业素质, 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姿之, 常春.打破沉默共同行动——来自第三十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声音 (J) .中国健康教育, 2000, 16 (9) :551.
[2]叶海, 李深.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分析 (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 27 (6) :55-56.
[3]徐鸣鸿.把握护患沟通的契机 (J) .当代护理, 2006 (3) :22-25.
[4]辛少芳.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75.
艾滋病教育 篇10
关键词:孕妇,艾滋病健康教育,HIV感染
艾滋病在母婴之间的传播也是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之一, 体内感染了HIV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对孩子的哺乳过程中都有可能把HIV病毒传染给婴儿, 导致胎儿和婴儿也感染的现象。近几年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者数量的上升, 艾滋病在母婴之间的传染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能够降低母婴之间的感染概率, 所以进行适当孕期艾滋病健康教育非常的必要, 针对孕妇在整个孕育期间行为和哺乳方式做出正确的指导, 以此来降低艾滋病在母婴之间的传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1225例孕妇进行HIV病毒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成阳性的孕妇进行艾滋病孕期的健康教育, 其中检测出HIV成阳性的孕妇15例, 占总数的1.2%, 在15例中有感染征象的2例, 占0.2%, 没有感染征象的13例, 占1.0%。对这15例患者进行孕期的健康教育, 并且跟踪观察, 定期对婴儿进行HIV病毒感染的检测。婴儿出生时就检测HIV呈阳性的1例, 占孕妇感染人群比例的6.7%, 3个月后再次检测, 有新增HIV阳性婴儿1例, 占孕妇感染人群总数的6.7%, 1年后在进行检测, 结果没有变化。这些人群都是经过孕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
1.2 方法
在孕妇怀孕期对孕妇进行HIV检测, 对于检测结构呈阳性的孕妇进行孕期艾滋病健康教育, 在通过对婴儿的跟踪检测观察, 了解婴儿的感染情况, 最后针对孕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出有建设性的措施[1]。
2 结果
在HIV检测成阳性的孕妇中, 通过孕期艾滋病健康教育, 降低了婴儿HIV感染的概率。结果统计如表1。
3 讨论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是儿童患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所以要通过正确有效的措施, 来减少艾滋病在母婴之间的感染, 在艾滋病感染的儿童中有大约90%是通过母婴途径传播获得[1], 艾滋病多是通过体液进行传播, 妇女在哺乳婴儿过程中很容易对婴儿造成传染, 在孕期实施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有效的降低艾滋病在母婴之间的传染。
孕妇在孕产期要做好保健工作, 医院或者相关机构要对家属和孕妇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 提高家庭中所有人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知识, 了解艾滋病对患者本和周围人的影响和危害, 如果能在怀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 可以让当事人正确的选择妊娠结局, 减少不必要的隐患。对于愿意主动终止妊娠的艾滋病感染孕妇, 应该为其提供免费的流产手术, 并且要尽早进行, 以减少流产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为其分析艾滋病的危害, 进行避孕方面知识的指导。对于要求继续妊娠的孕妇, 要提供完善的孕期保健, 并对其做定期的检测观察, 这个阶段孕妇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这时医护人员应该增加对孕妇的照顾和关怀, 多进行孕期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 为其以后正确的哺乳婴儿打下良好的基础[2]。
在检测出带有艾滋病病毒并要求继续妊娠的孕妇, 要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为婴儿的出生创造一个好的出生环境, 对孕妇进行关于优孕、优育的健康教育, 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感染艾滋病的孕妇要格外加强营养的补充, 避免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 一旦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很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给婴儿的出生带来巨大隐患[3]。整个孕期中密切关注孕妇的健康状况, 对于一些可能因为病毒感染或者怀孕出现的并发症做及时的防范治疗。
鼓励感染孕妇到正规的医院分娩, 正规的医院有相对完善的卫生设备, 可以减少婴儿在出生过程中感染的概率, 住院分娩对于很好的保护产妇和婴儿有着很好的显著的作用, 在分娩期间内对产妇提供免费的咨询, 解决其心理问题, 并对产后婴儿的哺育做出正确的指导, 让婴儿在一出生时就能收到正确的哺乳方式, 从而降低了艾滋病的感染概率。另外在分娩时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采用剖宫产, 这样就避免了在分娩中胎膜早破等现象, 在实施剖宫产时要适当服用抗病毒性的药物, 一些针对的HIV的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病毒对母婴的危害。
在孕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中应该强调产后的预防工作, 随时为产妇提供免费的咨询和服务, 保证产妇能够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 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督促产妇在哺乳期内要多补充营养, 确保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最后就是监测婴儿生长发育的情况, 定期对婴儿进行艾滋病毒的抗体监测, 确保婴儿健康生长。
医院应该注重对于艾滋病感染孕妇在孕期中的健康教育问题, 正确的哺育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婴儿的艾滋病感染率, 做好对于艾滋病孕妇的引导、咨询和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潘莲花, 李才英.31例HIV感染剖宫产术的自我防护[J].广西医学, 2007, 13 (11) :33-34.
[2]郑磊.深圳市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控制项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D].武汉:中南大学, 2007.
艾滋病教育 篇11
【关键词】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保健;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21-01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病毒能摧毁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感染全身疾病,最终发生死亡[1]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以18-45岁为主,具有极强的传染能力,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由于艾滋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为8-9年,患者发病时已并发严重感染及多器官衰竭,且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而病死率极高。有研究报道,健康教育能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2]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分别进行了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发现健康教育组患者的效果更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1.54±4.36)岁;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0.89±5.2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心理教育:患者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通常难以接受,存在抑郁、恐惧等悲观心理,这时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患者接受现实,减轻心理负担,从而积极配合相关的治疗。(2)运动教育:为了避免患者入院后情绪低落,一直处于卧床状态,医护人员应指导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适宜的学习、工作及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3)药物教育:由于艾滋病不能治愈,药物等对症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且患者免疫力低下或丧失,因而在应用药物时应嘱咐患者不能擅自更改药物用量及方法,以免产生药物的毒副作用。(4)生活方式教育:嘱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保证正常的营养供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机体负担[3] 。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學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3±1.01)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74±1.4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37,P<0.05)。
2.2两组患者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加重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重大危害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青壮年群体已成为高发人群。艾滋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可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临床上没有发现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大部分艾滋病患者的预后不良,且死亡率极高[4] 。经调查研究发现,艾滋病发病率的提高与人们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疾病认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有关,尤其是流动务工人口[5] ,因此,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做好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群的保健意识是当前十分迫切的工作。
艾滋病已成为全世界的医疗卫生难题,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当前临床上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且对艾滋病的防治及投入缺乏力度,致使艾滋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健康教育是降低艾滋病发病的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能显著减少不良生活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艾滋病的目的。通过宣传疾病知识,使人们了解其传播的途径、预防的方法,进而提高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并消除某些误解,这对于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积极意义。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有关部门需利用适宜的媒介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比如在学校、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处播放艾滋病知识及预防视频,增加人群的关注度与知晓途径等,从而达到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效果,使人们真正意识到艾滋病的危害,进而规范自身的行为[6]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加重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康教育能明显缩短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较好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结语
总之,艾滋病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患者死亡率,而健康教育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因此做好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促进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因而值得临床加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凤美.浅析健康教育在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5):430-433.
[2]侯家祥,张少华,李连花.试论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艾滋病中的作用及其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04):430-433.
[3]李健,赵黎明.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J].口岸卫生控制,2008,13(06):41-42.
[4]吴多韬.青少年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中的作用及其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096-4097.
[5]周爱萍.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82-84.
艾滋病教育 篇12
1 医学生艾滋病预防与反歧视教育的必要性
1.1 艾滋病依然肆虐, 医学生任重而道远
在艾滋病防治事业中, 医学生任重而道远: (1)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 将直接面对艾滋病人, 他们所掌握艾滋病的知识、对艾滋病人的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2,3]; (2) 在未来的工作中, 医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高危的职业,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象不断出现。浙江省2002-2005 年共接到职业暴露个案44起, 涉及56 人, 其中有27起发生在医院, 有2起发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因此, 医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艾滋病自我保护技能同样影响我国防艾、抗艾事业。
1.2 艾滋病教育应从医学生抓起
我国医务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艾滋病基本知识, 但艾滋病专业知识不够, 如艾滋病基本理论知识、诊断、预防等, 对艾滋病的认识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 对艾滋病的社会性和流行性了解不清楚[5,6,7]。在实际医务工作中, 由于医护人员缺乏对AIDS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正确理解, 造成对AIDS及其患者的恐惧心理[8]。一些医务人员恐惧艾滋病, 排斥艾滋病人, 不愿意到和艾滋病有关的地方工作, 导致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相关工作的歧视。医疗机构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的不良行为和态度, 将会强化歧视, 影响愿意治疗和护理的其他医护人员, 也会对社会应对艾滋病挑战产生严重负面影响[9]。此外, 由于医务人员可能直接接触医疗废弃物和污染物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等, 医务人员职业危险要远远高于其他职业, 因此医务人员是HIV/AIDS 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10], 而医务人员缺少职业暴露防护知识, 自身防护意识淡薄[11]。要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在艾滋病预防中的现状, 艾滋病教育应从医学生开始抓起。
目前, 大多数医务人员需接受性病艾滋病专业培训[12]。在开展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 应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专业化培训, 加强对乡镇医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13], 把艾滋病教育放到医学院校开展, 从根本上缓解艾滋病培训需求增加的问题。
2 医学生艾滋病教育现状
(1) 部分院校没有专门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或教材。调查表明, 医学生从学校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比例较低、专业深度不够和实用性不强, 不能区分科普式教育与专业性教育[14]。 (2) 医学生了解艾滋病的途径多为网络 (电视) 、广播和报刊杂志等[15], 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通过课堂教育学习的医学生艾滋病知识也不多[16]。 (3) 医学生艾滋病专业知识匮乏[17,18]。在观念和态度培养上, 反歧视只有形式而无内容, 更无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医学生在艾滋病基本知识上掌握较好, 但对某些方面的认识仍不深刻, 尤其是对我国流行现状的严峻性认识不容乐观, 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够, 达不到医务工作职业的要求。 (4) 在医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教育存在一些困境和矛盾, 如活动形式的丰富性与内容的专业性、活动的广泛性与持久深入性等。在行为上, 只有口号而无行动, 没有向周围、向社会传播艾滋病知识, 自己也并未主动关注艾滋病, 更未积极参加到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中。
3 专业教育的内容
3.1 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
(1) 艾滋病基础专业知识, 包括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发病机理、艾滋病与性病; (2) 艾滋病临床知识, 包括艾滋病传染源、艾滋病传播条件和传播途径、艾滋病易感人群、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 (3)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包括艾滋病流行形势、艾滋病防治措施、对HIV的消毒、艾滋病预防、与艾滋病人相处; (4)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 包括艾滋病暴露危险、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处理案例; (5) 艾滋病相关知识, 包括艾滋病常用术语、艾滋病相关政策和法律。
3.2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 反歧视教育, 包括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对艾滋病相关工作的态度; (2) 医学生职业感的培养, 培养医学生防艾、抗艾的责任和意识, 加强医学生的职业感和使命感。
3.3 医学生行为观教育
(1) 培养正确的行为观, 包括关注艾滋病, 主动提升个人艾滋病知识和技能, 关心病人, 同情、接纳艾滋病患者[19], 主动投身于艾滋病防治事业中; (2) 促进行为的形成, 培养医学生积极向社会宣传艾滋病知识的意识, 主动参与艾滋病宣传防治活动。
4 专业教育策略
4.1 把握专业性, 区分宣传与教育
艾滋病宣传是指向社会普及艾滋病基本知识, 属于科普式教育;艾滋病教育指与艾滋病有关的各个人群全面、深入的学习艾滋病知识、技能, 属于专业性教育。
专业性教育是医学生艾滋病教育的特点。在对医学生开展的艾滋病教育中, 应把握专业性, 深刻理解专业教育的内容和意义[20], 区分艾滋病教育专业性与科普性的差异。
4.2 注重知识性, 兼顾实践性
对医学生进行艾滋病专业教育应该注重知识性, 加强艾滋病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 包括艾滋病的基础专业知识、临床知识、预防与控制、职业暴露及其他相关知识。
艾滋病是一个社会问题, 有其独特的社会性, 对医学生艾滋病教育要加强艾滋病社会性教育, 加强实践性, 应组织医学生走向社会、向社会普及艾滋病知识[21]。
4.3 以知识教育为主, 加强态度、行为的教育
艾滋病教育并不完全遵守知识—态度—行为模式, 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使态度和行为必然提高[22]。对医学生应以知识教育为主, 在一定的知识水平上, 加强态度的改变和行为的形成,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医学生的职业感和使命感, 培养正确的行为观。
4.4 融专业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 艾滋病教育必须注重专业性;作为青少年群体之一, 艾滋病教育也要注重趣味性, 教育形式以活泼、丰富、多样及新颖为主[23]。在实际的艾滋病教育中, 应融专业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在专业性中体现趣味性, 在趣味性中体现和融入专业性。
5 专业教育意义
【艾滋病教育】推荐阅读: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09-10
艾滋病健康教育资料09-12
小学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案06-18
世界艾滋病日教育活动总结感想07-16
2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06-05
潘塘中学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计划10-20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演讲稿11-22
学校关于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06-16
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07-04
实验中学“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