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测

2024-12-30

艾滋病检测(共11篇)

艾滋病检测 篇1

据《2014 年上半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通报》显示,北京市累计报告的17 383 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非北京市户籍占75. 6%[1]。青少年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性质具有流动性、临时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多处于性活跃期[2],使得该人群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重点人群[3],因此在流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艾滋病抗体检测是防控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4]。因此,笔者于2014 年对北京地区流动青少年的艾滋病抗体检测率、检测意向等进行调查,为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中,流动青少年是指离开户口所在地到北京打工超过3个月,年龄在16~24岁,主要从事饮食及公共服务行业的流动青少年。选取北京市城乡各1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证体检中心作为调查点,分别为海淀区和顺义区。使用时间地点抽样方法,即在调查时段内,所有前来体检中心接受从业人员健康证体检者都被邀请参加匿名问卷调查。经过知情同意,当场填写问卷并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3 708份,其中符合本研究入选条件问卷2 182份,占总问卷的58.8%。入选率较低原因是调查时,为了便于现场管理,人群年龄进行了扩大化选择,即不分年龄全部体检对象均在知情同意后参加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采用自行制定的经过预实验的半开放式结构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抗体检测行为和检测意向。检测行为使用“你是否做过艾滋病抗体检测?”测量,设定“是,否,拒绝回答”3个选项,若回答“是”即认为该研究对象做过艾滋病检测,若回答“拒绝回答”则情况待定。

检测意向使用4 个题目测量,分别是“我很想确定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我想做艾滋病检测、我打算做艾滋病检测、我有做艾滋病检测的意向”,每个题目5 级评分,很同意、同意、一般、反对、很反对分别赋分2,1,0,- 1,- 2。4 个题目得分总和除以4 为检测意向得分。得分在( 0,+ 2]的为具有检测意向,得分为0 的为检测意向不明,得分在[- 2,0) 的无检测意向。

1. 3 质量控制和伦理学考虑问卷的制定经过回顾文献、定性调查结果分析、专家评估、预实验4 个过程,反复修改完善而成; 现场调查前取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和体检中心医生的支持,保证现场调查顺利实施; 在调查过程中,为保护调查对象隐私,采取问卷匿名、填表时座位隔开并避免相互讨论及被填问卷装入统一的信封等信息保密措施。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 4 统计分析问卷回收后,首先进行清理,剔除不合格问卷,合格问卷进行编码,并使用Epi Data 3. 0 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建立过程中,为保证录入质量,采用逻辑检错和双录入技术。使用SPSS 20. 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 χ2检验等,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1. 17 岁,男性占42. 9% ( 936 /2 182) ,女性占57. 1% ( 1 246 /2 182) ;流出地为城镇人口者占19. 0% ( 401 /2 105) ,为乡村人口者占81. 0% ( 1 704 /2 105) ; 已婚者占24. 7%( 537 /2 174) ,31. 6% ( 686 /2 174) 有男/女朋友。调查对象目前工作以餐饮业为主,占51. 9% ( 1 122 /2162) ; 其次是服务业,占24. 4% ( 528 /2 162) 。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40. 7% ( 883 /2 169) ; 其次是高中( 23. 9% ,519 /2 169) 、大学及以上( 17. 4% ,378 /2169) 。居住场所以单位宿舍和自租房子为主,分别占43. 7% ( 937 /2 146) 和43. 4% ( 932 /2 146) 。

2. 2 检测意向城乡流动青少年艾滋病检测意向4个题目的测量结果见表1。59. 9% ( 1 252 /2 092) 的调查对象得分在( 0,2],表明其具有检测行为意向;13. 8% ( 289 /2 092) 的调查对象得分为0 分,表明其检测意向不明; 26. 3% ( 551 /2 092) 的调查对象得分为[- 2,0) ,表明其没有HIV检测意向。

2. 3 艾滋病抗体检测现状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部分数据有缺失值。

调查对象的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为2. 4% ( 52 /2 182) ,拒绝回答者占3. 5% ( 76 /2 182 ) 。按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层,用 χ2检验分析各层之间的艾滋病抗体检测情况,结果发现,调查对象在有无男女朋友、从业工作、教育程度等因素上检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但在城乡、不同性别、家庭住址和居住场所等因素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

3 讨论

城乡流动青少年存在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5],这使得该人群被界定为艾滋病传播中的重点人群和脆弱人群[6]。艾滋病抗体检测可以帮助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延缓发病,减少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仅59. 9% 的流动青少年具有艾滋病抗体检测意向。检测意向是检测行为的重要预测因子,因此若要提高流动青少年艾滋病抗体检测率,就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其检测意向。Vermund等[4]指出,对艾滋病风险行为缺少认知是人们积极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的一大障碍。因此若要提高城乡流动青少年艾滋病抗体检测意向,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评估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其他人群的相关研究显示,在促进HIV检测的各种因素中,社会工作宣传动员起绝对主导作用。白玥等[7]在妇科门诊就诊者中的调查发现,曾经考虑过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者占22. 6% ,未接受检测者中89.2% 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检测。本研究中调查对象所处城乡两地流动人口所具有的特点,加剧了流动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因此建议采取适宜措施,加强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城乡流动青少年的风险意识,从而提高艾滋病抗体检测意向和检测率,减少艾滋病对城乡流动青少年的危害。

本研究结果提示,城乡流动青少年中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为2. 4% ,与以往相关人群的研究结果相比偏低。常进锋等[8]在城乡流动青少年男男性行为者(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中的调查发现HIV抗体检测率为38. 1% 。邓敏莉等[9]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交友的MSM最近1 a HIV抗体检测率为32. 8% ,其中53. 5% 因担心自己有感染风险而去做检测。刘霞等[10]研究发现,农村居民HIV抗体检测率为11.8% ~ 14. 8% 。白玥等[7]在妇科门诊就诊者中的调查发现,8. 7% 既往接受过检测。提示需要重视城乡流动青少年中艾滋病抗体检测的问题。

检测是一种预防手段,同时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干预手段[4]。检测的作用不仅是及早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使其获得适宜的诊疗、关怀支持与帮助,同时还可以提高检测对象的艾滋病防控知识,降低危险行为的发生,减少艾滋病的传播[4]。丁贤彬等[11]研究发现,在MSM人群中,曾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者比从未进行过艾滋病抗体检测者的艾滋病知晓率高,不安全性行为低,感染率也较低。因此,通过综合措施扩大检测覆盖面,可以提高城乡流动青少年艾滋病抗体检测率,降低城乡流动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北京城乡流动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艾滋病抗体检测意向,但是艾滋病抗体检测率偏低,提示应采取适当措施,制定可行的艾滋病抗体检测策略,扩大检测覆盖面,减少流动青少年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城乡流动青少年艾滋病抗体检测意向及检测行为,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海淀区和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为调查地点,对前来进行从业人员健康证体检的16~24岁流动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错和双录入,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 182份问卷,有艾滋病检测意向者占59.9%(1 252/2 092),无检测意向者占26.3%(551/2 092)。调查对象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为2.4%(52/2 182),检测率在教育程度、从事职业、有无男女朋友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400,17.495,12.418,P值均<0.05),在城乡、性别、家庭住址和居住场所等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北京城乡流动青少年中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低,检测意向不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采取适宜措施,提高检测意向,扩大检测覆盖面。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行为,青少年,卫生调查

艾滋病检测 篇2

自我国有艾滋病的官方统计以来,截止到2011年底,已有78万人感染了艾滋病,因此病死亡93003人,今年1至10月,又新增艾滋病病人数为34157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2.7%。实际情况要比这个糟糕的多,因为这也只是官方记录数据,还有很多民间的数据根本没有收集到,特别是在云南这些偏远地区和流浪吸毒人群中。

据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27日通报,截至2012年10月底,云南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超10万例。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疫情基本稳定。其中,艾滋病的性传播比例继续上升,农民和无业人员占新发现感染者的大部分。这个现象要引起重视,因为艾滋病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属于无法根治的绝症。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等于收到死亡通知书,最先进的疗法也只是缓解病毒对肌体免疫系统攻击程度,延缓死亡时间而已。因此,如果不安顿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情绪,让他们能有个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病,看待生活,极易滋生他们绝望情绪继而报复社会的倾向。

艾滋病病毒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母婴传播、性行为传播和血液传播。现在孕妇待产九成以上都选择了医院,都会做孕期检查产前检查,母婴传播的可能被大大减少,在所有的艾滋病病毒传播中,只占1.1%,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下降中。这是个可喜的现象,医疗行业的贡献值得肯定。

其次是性行为传播,这就涉及到了洁身自好。如果自己性伴侣固定唯一,染上这病的几率微乎其微。因为现在虽然不强制婚前体检,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婚前体检的,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方负责,对将来下一代负责。

提到了性行为传播,不得不说一个现象,就是男同性行为引发的艾滋病感染。今年广东省艾滋病疫情感染数和发病数分别上升12.6%和18.1%,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珠三角男同性恋感染率攀升至10%,东莞最高,为22.9%。男女阴阳调和是自然之道,违背自然规律,就会付出代价的。

最后一种就是血液传播,这其中医院输血感染的概率极低,最让人揪心的血液传播是吸毒行为造成的!毒瘾大时都是扎针,那个针头针管共用,能不感染吗?更何况毒瘾大到要扎针时,有几个人身体是健康的?各种疾病的可能都有,再共用这些针头针管,真是饮鸩止渴。

患了艾滋病后的各种凄惨,不再赘述,希望健康的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要洁身自好要尊重自然规律,不乱交男女关系,非自身天生性取向有异,不要盲目以同性恋为时尚乱搞,不轻浮以为吸毒酷就尝试吸毒,远离那些白色魔鬼,才不会变成鬼。

同时希望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的朋友,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健康的生活。深圳市艾滋病 http:///

深圳市艾滋病 http:/// 人活百年终有一死,没有必要对早点离开就愤恨不平,其实患其他疾病和意外,早离人世的也多着呢。感染了艾滋病虽然死亡率高,但是也不是速死,只要还活一天,那就把握一天,让自己这一天没有白过,开开心心过,不用计较他人的眼光,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生活,会发现也能收获很多,没白来人世一遭。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就这三种,大家只要谨守了自己行为,没有必要谈艾色变,对艾滋病人歧视,更何况很多艾滋病人的感染是被动的,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对他们宽容相待,平等相看,让他们感觉到人世温情,也是为我们自己创造安全,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共建!

1984年,HIV病毒首次被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它像一个表面被小刺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松果

1981年,科学家们在美国加州的同性恋男子身上发现了人类第一例艾滋病。1984年,这种病毒首次被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它像一个表面被小刺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松果。当时,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玛格丽特·赫克勒对艾滋病疫苗充满信心:“我们希望大约两年内能够有可用来测试的艾滋病疫苗。”

然而,30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没有找到一款能像接种牛痘预防天花那样有效的艾滋病疫苗。2008年,最早进行艾滋疫苗研究的一位诺奖获得者大卫·巴尔迪摩甚至绝望地认为:“基于艾滋病病毒复杂的变异性,研究者们至少在25年或30年之内不可能找出有效的、适用于人类的艾滋病疫苗来?甚至人类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这种艾滋病疫苗了。”

最近,上海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宣布,他们在艾滋病疫苗研发中取得突破。他们在果蝇的S2细胞上,构建了新型HIV-1病毒样颗粒(VLP)的表达系统,这是一种制造疫苗的新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病毒学杂志》上。

但是,艾滋病本身的传播特性决定了疫苗开发的难度很大,果蝇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希望,还是未知数。

果蝇带来的希望

周保罗是这项研究的带头人,但他并不太乐意多谈他们的“重大发现”。事实上,除了国内媒体,几乎没有外媒对这项成果作出任何评价。

所谓“病毒样颗粒”,是没有遗传物质RNA的艾滋病病毒。它不能自主复制,但在形态上却和真正的艾滋病病毒相同。(编注:病毒的遗传物质要么是DNA要么是RNA,相对于DNA病毒,RNA病毒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因此可能产生的变种更多,也更难杀灭。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能在进入人体后让人产深圳市艾滋病 http:///

深圳市艾滋病 http:/// 生相应抗体,进而使人体能对艾滋病毒免疫,那就意味着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发取得了成功。

要得到这种病毒性颗粒,并制成给生物体用的疫苗,需要用动物细胞做表达,换句话说,就是用动物的细胞去生产它。

周保罗他们选择的是果蝇细胞。其实,不只是艾滋病病毒样颗粒,很多东西,比如干扰素都可以用果蝇的S2细胞“生产”出来。美国Life Tech公司甚至将其做成了产品。巴斯德研究所很早就将这个系统构建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只是近两年才引入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领域。

果蝇是科学家的亲密伙伴,它是重要的动物模型。人们曾用果蝇来研究疟疾在体内寄生发展的过程,也绘制出了果蝇的基因图,使人们能够方便地研究基因突变。果蝇细胞有很多优势,它可以高密度地悬浮无血清培养,而且细胞可以悬浮生长,每毫升可达1000万到1亿个,一般哺乳动物的细胞每毫升只能培养100万个,培养起来更复杂,价格更昂贵。

周保罗的团队用果蝇的细胞,采用了包括克隆在内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得到纯化后的病毒样颗粒后,注入到小鼠体内,结果不仅成功诱导出广谱中和抗体,也诱导出人体免疫细胞T细胞的免疫反应。

下一步,他们打算在猴子身上做实验,看能否在猴子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如果成功的话,就会进行人体试验。如果这项试验最终成功,人们可以用相对低廉而高效的方式生产艾滋病疫苗。

但从他们发表的论文来看,用果蝇制备疫苗,有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比如,果蝇的S2细胞系统并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用于药用蛋白的表达,这就意味着,即使将来临床实验成功,FDA也不能批准这种疫苗,FDA不批准,世界上没几个国家敢用。另外,在用果蝇细胞表达病毒样颗粒的过程中,需要用重金属铬离子来诱导,这样的生产方式用在蛋白产品上很难被人认可。

周保罗坦言,要研制出真正可用的疫苗,还需要解决大量问题,不过他并未对上述其他问题作出回应。

艾滋病疫苗为什么那么难

20世纪,免疫学的诞生是人类的巨大福音。人们对付天花的办法,是将减毒的天花病毒接种给牛犊,再取含有病毒的痘疱制成活疫苗,人被接种,局部发生痘疮就可以对天花病毒产生免疫。于是,人们清晰地认识了疫苗的工作原理:将一个存活的病毒减毒注射进健康的人体,引发一次轻微的疾病,就能唤醒人体自然的免疫力,从而对病毒产生免疫。后来,许多威胁生命的恶性疾病都能通过疫苗接种的办法得以预防。

深圳市艾滋病 http:///

深圳市艾滋病 http:///

艾滋病在当年刚出现时,人们并没当回事,想着或许能够通过类似的方法很快开发出疫苗。但事实证明困难得多。

艾滋病毒和别的病毒相比,太不一样了。首先,它进化很快,且过程非常不精确。它拥有一个没有校正功能的逆转录酶,复制过程中有大量的错误,因此它每天大约能产生1000亿个新病毒粒子。此外,艾滋病毒的表面包裹着厚厚的糖衣,就像一层盾牌,阻碍抗体和病毒发生中和。另外,HIV的传播方式也很奇特,两个细胞挨得很近时,能够形成细胞突触,病毒通过突触就可以传染,这两个细胞的接触,抗体是无法插入的。

总之,艾滋病毒总是能有办法完全骗过人类的免疫系统,在一种自然环境中,免疫系统对艾滋病毒根本无效。而且,艾滋病毒还会侵蚀免疫系统的细胞,包括接受疫苗后产生的免疫细胞。

2007年9月,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宣布,其耗时10年研制的艾滋病疫苗中期临床试验失败;同年9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在最后一刻决定停止一项耗资达1.3亿美元的艾滋病疫苗试验。这两项疫苗在动物实验阶段都表现良好,进入临床实验却惨遭重创。艾滋病的复杂性,使得确认一种疫苗有效或者无效都要花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

这两项被寄予厚望的研究给人们泼了冷水。不过2009年,美国和泰国的一项旨在激发抗体免疫的联合研究让人们看到希望。他们研制的RV144疫苗被称为“联合疫苗”,由两种有过失败前科的旧疫苗联合而成。它的设计初衷是能使机体未雨绸缪,并在遇到HIV时发挥强力的抵抗作用;另一部分用来增强免疫反应、加强攻击力度。

一开始,业界并不看好这项研究,后来他们历时三年对16400名泰国人进行了跟踪调查,接种这种疫苗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降低了31%。

虽然31%的效率就疫苗来说,效果差得出奇,但仍然启发了科学家们,最原始的抗体免疫或许仍然是艾滋病疫苗最有希望的一条道路。

2010年,《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从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中分离出能够对抗大约90%的已知艾滋病毒毒株的强力抗体。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盖里·纳波尔博士。他的团队用大海捞针的方式,在一直未发作的艾滋病毒携带者体内找到了3个有效抗体,并最终分离出两个强劲的抗体VRC01和VRC02。它们能够抑制近90%全球流行的艾滋病毒毒株。

去年,又有一个美国的研究小组,分离出17种能广泛中和艾滋病病毒变种的新抗体,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这些强效抗体的意义在于,如果疫苗可以在人体暴露于艾滋病毒前就促进人体产生广谱强效中和性抗体,抗体就能够深圳市艾滋病 http:///

深圳市艾滋病 http:/// 附着在病毒上,病毒就无法感染其他细胞。科学家们即可以在体外大规模生产这种抗体,用于艾滋病治疗;也可以通过表达这些抗体的重组病毒,感染患者,把抗体转入患者体内。

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虽然盖里·纳波尔博士仍然表示:“目前测试的疫苗尚不能对病毒产生完全的免疫,它们并不成功。”但人们仍对此寄予厚望。盖里·纳波尔博士自己也认为,这是新的希望。

艾滋病检测 篇3

【关键词】 监管场所HIV监测;VCT;MSM;阳性检出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6-02

监管场所HIV监测:监管场所是相对封闭的高危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艾滋病病毒(HIV)传播隐患,其HIV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监管场所HIV监测是指为了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播所进行的监管场所HIV监测。

VCT(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够使他们对于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的选择的过程。这一决定必须完全是求询者自己的选择,并且这一过程是完全保密的。

MSM:“男性性接触人群”,主要指男同性恋者,广义上也涵盖了在男性之间发生性接觸、性行为的异性恋者和双性恋者。

沈北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筹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于2007年经辽宁省卫生厅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验收合格,取得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资质。2008年以来开展了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工作,主要包括监管场所HIV监测、VCT和一项专项调查(MSM)。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监管场所HIV监测、VCT和一项专项调查(MSM)的不同人群每人采集静脉血4-5ml,分离血清分装于有盖的离心管内,-20℃保存备用。

1.2 检测仪器 生物安全柜,酶标仪(带电脑)、电脑洗板机、恒温水浴箱、加样器等。

1.3 检测方法 2010年以前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2],2010年以后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进行检测。VCT采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进行快速检测,胶体金法快速检测阳性者采用ELISA法(珠海丽珠试剂)进行检测,再阳性者采用ELISA法进行复测(采用两种不同试剂,珠海丽珠,英科新创或科华生物),所有试剂均通过国家“批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其它HIV检测采用ELISA法(珠海丽珠试剂)进行检测,阳性者采用ELISA法进行复测(采用两种不同试剂,珠海丽珠,英科新创或科华生物),所有试剂均通过国家“批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初筛HIV抗体阳性血清统一送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B)进行确证[1]。

1.4 质量控制 内部对照血清为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和阴性血清对照,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为临检中心的对照血清,经稀释至试剂盒临界值(cut-off)的2-3倍备用。

2 结果分析

2008-2011年对监管场所、VCT和一项专项调查(MSM)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具体的检测结果如下:

2009年一项专项调查(MSM),共检测404人,HIV抗体待复查数7人,确认HIV抗体阳性数7人,阳性检出率1.73%。

3 讨论

从表1、2中,监管场所HIV监测2103人,阳性检出率1.19%,是VCT检测的23.8倍。由于监管场所里的在押人员吸毒人员较多,呈团伙犯罪,这些人员常有聚集注射吸毒史,并共用注射器,造成阳性检出率呈集中趋势,这些从2008年的1.80%及2009年的2.55%的阳性检出率看出,所以对这类人群普及艾滋病知识和使用洁净注射器是预防本类人群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从表1、2中,对专项调查(MSM)从数据上2009年VCT检测545人中,阳性检出率0.18%,MSM检测404人中,阳性检出率1.73%,是VCT检测的9.6倍。说明MSM是本区高发人群,和异性性行为不同,男男性行为时更容易损伤,精液成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目前比较有效的防范办法就是使用安全套。遗憾的是,较低的安全套使用率无法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所以对这类人群进行行为干预(例如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是预防本类人群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2008-2011年VCT监测结果阳性检出率0.05%,基本在我国的普遍感染水平[3]。开展VCT服务是进入艾滋病预防、治疗、心理社会支持和关怀工作的切入点和枢纽.在预防HIV的传播,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减少对HIV感染者的歧视以及为感染者提供合适的治疗转诊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艾滋病,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目前该病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HIV抗体的检测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及时发现感染者能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传播。

参考文献

[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S].2009.

[2] 孔凡琴,谭臻,孙艳萍,姚茂银.凯里市2007-2008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8):1924.

艾滋病检测 篇4

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测,HIV抗体,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的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恐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改变高危行为、有效遏制艾滋病传播的综合防治措施之一,也是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工作的切入点和枢纽。通过VCT可以尽早发现潜在的HIV感染者,也可促使受检者减少危险性性行为[1、2],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有很大的益处。为了更好地开展VCT检测工作,将近5 年济南市的VCT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08 年1 月-2012 年12 月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人群的血清标本。

1.2 方法与试剂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第四代酶联免疫法(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实验(PA),试剂分别来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和日本富士瑞必欧。筛查结果阳性者进行确认试验,确认试验采用WB免疫印迹法,试剂来自新加坡Genelab Diagnostics公司。HI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判定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 版)标准进行。

1.3 统计与分析使用Epi Data 3.1 作数据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经逻辑检查核对;使用SPSS 12.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VCT人群及HIV抗体阳性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7 130 名VCT者中男性6 630 名(92.99%),女性500名(7.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HIV抗体阳性者除例女性外其余均为男性。检测者年龄范围在9~9岁之间,以21~30 岁青壮年为多,但是HIV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人群却出现在31~40 岁。经统计学分析,各年龄段的HIV抗体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χ2=6.10,P >0.05)。见表1。

2.2 VCT人群及HIV抗体阳性者的职业分布VCT人群的职业以学生、普通职员及农民工为主,但是HIV抗体阳性率最高的职业却是娱乐业。经统计学分析,HIV抗体阳性率职业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46.11,P<0.01)。见表2。

2.3 HIV抗体检测阳性率发展趋势2008-2012 年济南市VCT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由2008 年的1.47%增长到2012 年的7.60%。不论是该人群中的普通高危人群还是MSM人群均呈逐年增长趋势。见表3。

2.4 VCT人群中普通人群与MSM人群的特征比较7 130 名VCT人群中,普通的高危行为人群占43.45%(3 098/7 130),2008-2012 年HIV抗体阳性率为1.97%(61/3 098);MSM占56.55%(4 032/7 130),2008-2012 年HIV抗体阳性率为4.46%(180/4 03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33.40,P<0.01)。

3 讨论

通过检测发现,2008-2011 年济南市VCT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呈平稳增长的趋势,2012 年增长最为迅速,达到7.60%,这与MSM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快速增长是分不开的。

从人群构成来看,VCT人群以男性为主,占全部人群的90%以上,与石家庄[3]等地研究结果相近,可能与男性较女性的危险性行为高,男性的社会交往及日常活动较女性有更多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机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即女性本身的害羞心理等因素有关。从年龄结构来看,济南市VCT人群中学生所占比例巨大(18.78%),此人群正处于性活跃期,好奇心强,社会交往广泛,对于艾滋病的防护意识较低,导致其HIV感染人数也较多。但HIV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人群却出现在31~40 岁,此人群已脱离了学生时代,社会角色发生转变,行为的自由性增高,有机会寻求更多的性伴,导致该人群的HIV感染阳性率最高。从职业构成来看,公司职员、农民工及学生是主要的构成人群。但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却是娱乐业,由于种种原因,其自愿检测人数不高,仅占全部检测人群的7.41%。因此未来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应加强对此人群的关注度。

本艾滋病检测工作总结 篇5

这一年来,在中心领导大力支持和实验室人员的努力下,通过了省HIV 抗体检测实验室评审组的评定,从而正式启动了我县艾滋病检测工作。同时我县认真贯彻《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做好HIV初筛实验室的功能区建设、仪器设备装备、人员培训规章制度的建立等各项工作;编写了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规范操作管理,加强质量控制,落实生物安全措施。艾滋病检测工作进展顺利,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为筹建艾滋病抗体检测实验室,中心领导十分重视,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并将初筛实验室验收和工作计划列入“目标管理方案”进行考评,明确岗位,细化职责。为解决建设项目资金,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和县财政支持,到目前为止共取得上级给予15万元配套设备和县财政5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同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实验室建设工作,使我县HIV抗体检测初筛实验室建设目标终于能如期得以实现。

二、加强学习

今年实验室人员全部参加了省级上岗培训及复训,并取得了证书,组织学习了《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09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防护办法》、《HIV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相关业务知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生物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三、检测工作

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检测进行了全程质控,全年共检测HIV标本617人份,其中:自愿咨询检测 468人份,羁押人员检测149人份(阳性1人),参加了省CDC组织的两次HIV室间质控和一次盲样考核,结果全部合格。

四、规范管理

为确保实验室工作质量和生物安全,制订了《安全操作制度》、《反馈和报告制度》、《废弃物消毒处理制度》、《实验室技术规程》、《HIV抗体检测程序与流程》《生物安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验室制定了SOP手册,规范了实验中各项操作,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各类登记表格齐全;各项原始记录清晰、文字工整、双人签字,每一台仪器设备旁都有操作说明规程,一目了然,操作方便。各类检测资料记录完整,分开存放,建档保存,专人保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

五、存在问题

1、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仍有待提高。

2、实验室各种记录仍存在填写不规范现象。

3、实验室SOP文件及各种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总之,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缩短和其他兄弟单位的差距,认真做好艾滋病筛查工作,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疫情的上升趋势,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为保障人民健康继续做出应有贡献。

XX县疾控中心HIV筛查实验室

艾滋病检测 篇6

【关键词】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53-01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2010}48号文件中“五扩大、六加强”[3]的主要内容之一。2011年1-12月对全市开展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现状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了解昭通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情况,推动全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昭通市13家通过省卫生厅验收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187家通过市卫生局验收批准的艾滋病检测点(市级医疗机构3家、县级医疗机构3家及乡镇卫生院143家)。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查看相结合的方法。发放问卷份,收回200份,内容包括实验室基本设置、人员情况、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所用试剂、检测情况、质量控制、生物安全等方面。

2 结果

2.1 实验室分布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昭通市共建有一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市疾控);13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分别分布于疾控系统11家,医疗机构1家,采供血机构1家;有187家市、县、乡医疗机构艾滋病快速检测点。目前全市已形成确证实验室-筛查实验室-检测点的网络检测体系。

2.2 检测人员情况 13家筛查实验室共有检验人员46人,职称以中级为主,占56.52.1%(26/46),其次为初级和高级,分别为36.95%(17/46)和6.52%(3/46),均从事血清学检测工作2年以上,100%接受过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持有上岗证, 100%%实验室人员满足3人[1]。187家快速检测点(市、县、乡医疗机构)100%有2人以上接受过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持有上岗证,市级3家、县级31家均有2人以上专职检验人员;但143个乡镇卫生院中没有检测人员(妇产科医生兼职)占71.3%(102/143),有检测人员占29.7%(41/143)

2.3 实验室建筑及仪器设备 筛查实验室均有独立的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仪器设备包括酶标仪、洗板机、普通冰箱、水浴箱(恒温箱)、离心机、加样器、污物处理品消毒设备、实验室恒温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生物安全柜,符合管理办法要求[1]。市、县级艾滋病检测点均有检测台、普通冰箱、离心机、加样器、安全防护用品,实验室恒温设备3污物处理设备符合管理办法要求[1]

2.4所用试剂 13家筛查实验室主要用ELISA(丽珠、万泰、科华),快速(雅培、SD)。187家医疗机构主要用快速(科华、英科新创、雅培、艾康等)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管理办法》要求。

2.5检测对象 13家筛查实验室中11家疾控中心主要是VCT、监管场所、娱乐场所、哨点监测、新兵体检和专题调查等;34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主要针对手术、输血前、孕产妇筛查、性病门诊、婚检及其他就诊者;采供血机构主要针对无偿献血人员;143家乡镇卫生院主要是孕产妇筛查和新婚登记免费检测为主。

2.6质量控制及年度考核 在13家HIV-抗体筛查实验室中100%实验室设立了内部对照和外部对照,并建立了质控图,开展了较好的质量控制。2011年12月在市确证实验室组织的考核中,所有实验室对下发的HIV-抗体盲样检测的正确性达到了100%,其中优秀实验室8家,良好实验室4家,合格实验室1家。187家医疗机构的检测点100%参加一次质控考核,100%合格。

2.7 生物安全 13家筛查实验室均建立了生物安全制度,检验人员每年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均使用生物安全柜,并建立了工作人员年度健康体检档案(HBV,抗HIV检测),废弃物处理经高压或化学消毒后再进行焚烧,实验室工作人员未发生HIV职业暴露。从现场查看,个别检验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尤其是医疗机构,2家实验室均没有高压灭菌器,在操作過程中不穿防护服,个别实验室存放废弃物未使用医用垃圾袋。187家检测点中34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部分实验室制度,但不健全;143家卫生院均没有制度,现场发现部分人员检测不在实验室,直接在医生办公桌上检测,并且检测时不带手套。

3 讨论

昭通市1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3家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187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已形成确证—筛查—检测点这一比较完善的检测网络,各实验室基本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2],网络运转状况良好。基本能满足市-县-乡人民群众对艾滋病检测的需要,也符合国务院提出的五扩大、六加强的要求[3]。

3.1 检测网络已初具规模,覆盖面广,规范管理有待加强:1个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和13家筛查实验室主要分布在疾控系統,中心血站和县医院和1家,187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全部分布市—县—乡医疗机构,许多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尚未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筛查实验室覆盖面不广。从日常确证实验室接收的可疑标本中,可了解到许多医疗机构正在开展HIV抗体检测,他们的病人流量多,检测对象多[3],但工作很不规范,从标本采集、运输、送检、试验过程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艾滋病检测点的监督管理工作[3],使艾滋病检测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

3.2 检验人员能力需要加强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006年版)的要求,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人员至少由3名医技人员组成,检测点2人以上。经调查,部分筛查实验室(2家)人员未达到要求,原因是原有人员调离后,人员补充不上,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缺少检验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建议有关部门制订相应政策,借助医改的东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建设,增加检测人员,提高待遇,稳定检验队伍。

3.3 提高质量控制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不同于其他疾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对被检测者造成不良的影响。为防止漏检、误检,HIV筛查实验室应建立较完善的质量体系[4],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因此,提高质量控制,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2],是网络实验室今后的工作重点。通过调查,实验室生物安全还存在薄弱之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保障[5],在实际工作中,检测样本无论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2]。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与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2006.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48 号.2010年12月31日.

[4] 史晓林,史荣秋.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弱阳性血清制备及其应用.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647.

专家谈“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篇7

1.什么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指人们通过咨询, 在充分知情和完全保密的情况下, 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改变危险行为及获得相关服务的过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 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方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做初筛检测, 如果结果为阳性, 再做确证检测, 确证检测阳性才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3.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1) 曾经有过高危险行为, 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 如婚外性行为、多性伴、男性同性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等;2) 曾经在血液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接受过输血或输用血液制品;3)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妇女所生的婴儿;4) 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的配偶或性伴。4.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有哪些好处?通过咨询, 求询者可以得到更多有关艾滋病的医学指导与心理支持。通过检测, 可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 未感染者可以解除心理疑虑, 感染者可以得到关怀救治, 预防母婴传播。通过转介服务, 使求询者及早获得适宜的诊疗, 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Q d、“·ffl·_......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 D·····D D D D D D·D D D D D D;.我国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有何规定?《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 我国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检测。6.哪些机构可以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设立的自愿咨询检测点可以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保护自3爱护金家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体会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自愿来白银市疾控中心VCT室的801例求询者。

1.2 方法

对801例求询者全部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 并抽取5 ml静脉血送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做HIV抗体检测, 初筛阳性者再用另一种试剂做复检, 出现阳性或者出现一阴、一阳都送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2 艾滋病咨询基本状况

在801例咨询者中, 全部按照《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 》、VCT手册及我中心自制的艾滋病咨询流程卡提供咨询服务, 使用《咨询个案登记表》登记, 录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整个服务过程严格按照我国政府提出的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执行, 并全部实行匿名制。从艾滋病求询者的需求来讲, 咨询形式主要有:热线电话咨询、门诊 (面对面) 咨询、信函咨询、网络咨询、个体 (一对一) 咨询、性伴/同伴咨询和集体/小组咨询等[1]。常用的是个体、夫妻或小组的面对面咨询。咨询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基本知识的咨询服务和心理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从咨询检测种类来讲, 可分为HIV检测前咨询、HIV抗体检测、检测后咨询、预防性咨询、支持性咨询、特殊需求咨询、社会精神上支持以及治疗、关怀等相关转介服务[1]。由于性服务、人们性观念的改变以及婚前性行为, 为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土壤[2]。因此, 求询者的类型也逐年多样化, 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由于人们的风俗习惯、个人阅历、文化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及性道德观念等因素的不同, 使得各类求询者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存在很大差异, 其所面临的困惑、疑虑、求询的问题和所需的支持和帮助也各有不同。在咨询者中女性高于男性 (1∶0.93) , 这主要与我市开展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 广泛开展暗娼人群健康教育活动有关;求询者主要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 (88.90%) 。这部分人群处于性活跃期, 社交比较广泛, 且有过自认为危险行为。这些危险行为包括83.00%的人有过异性或同性性接触, 2.00%的人接受过血或血制品, 0.07%的人有过有偿献血, 14.93%的人自认为有过危险行为。801例求询者中有788例接受了HIV抗体检测, 检测率为98.00%, 且都能主动索取检测结果。笔者通过2年的艾滋病咨询工作体会到, 近年来,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使人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仍然存在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和盲目恐慌的现象。在我国, 不仅普通人群对艾滋病存在“反应过度”, 甚至临床医生、护士因缺乏艾滋病防护知识也存在惧怕乃至歧视的心理。据我市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调查显示, 基层医务人员有49.40%的人对艾滋病存在惧怕心理, 29.80%的人不愿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提供帮助, 20.80%的人不同意给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 和国内的相关报道相似[3]。因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的歧视, 使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只能隐蔽在人群中, 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少数人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有意去伤害他人、感染他人。

2.1 在艾滋病咨询工作中, 要根据不同群体的人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对有过高危行为 (如嫖娼、卖淫、静脉吸毒、男男同性恋和有偿卖血) 的人, 由于社会歧视使他们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且常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批判。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全球范围内85.00%的成人艾滋病感染是通过无保护性性行为而感染的, 其中异性性行为占70.00%, 同性性行为占5.00%~10.00%, 其次则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 感染者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大约需要7~10年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 感染者本人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 表现出极度恐惧、绝望, 甚至自杀以求解脱, 或者采取报复他人和社会的过激行为。因此, 对于求询者首先应该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帮助感染者增强个人行为的责任感, 保护配偶或性伴免受感染, 强调采取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对病人而言, 应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当然还需要政府、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静脉吸毒、卖血和献血者, 一方面对艾滋病缺乏正确的了解;另一方面害怕受到社会的歧视而不敢面对。因此, 在国内和国际合作艾滋病项目的支持下, 我们发放免费安全套和一次性注射器。在性活跃人群中, 推广在性行为时, 能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针对静脉吸毒人群宣传使用清洁的注射器,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对性病患者, 针对其常因有羞愧、恐惧的心理而难以启齿和可能引起的家庭情感危机、暴力和歧视以及性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等问题, 不但要告知其及时治疗各种性病, 正确求医, 提高性病治疗依从性, 还要告知其性伴双方同治的利弊。同时传递使用安全套预防家庭内传播及改变危险性行为, 防止将来再感染和传染他人的信息。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 男男同性恋人群越来越活跃, 其活动场所众多、分布及联系广泛, 且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普遍存在着多性伴、更换性伴频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性行为风险大和严重的侥幸心理, 对真实姓名、身份、职业和年龄等都比较敏感的特点。因此, 在工作中, 保密原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用真诚、友好的态度来打消他们内心的顾虑, 强调可不改变男男同性恋性行为方式, 但应强调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其次, 在医疗用血中, 由于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和实验室误差的问题, 总是存在残余危险度, 单纯筛查血源, 只能降低传播HIV的危险, 难以确保血源安全。有的人在发生危险行为后并未感染HIV, 对身体出现的某些症状如腰酸背痛、肌肉跳动、包皮龟头红斑、低热、腹泻和淋巴结肿大等则认为是已感染了HIV。对HIV检测的阴性结果, 也总是怀疑, 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 到不同的地方反复咨询检测, 有的人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调, 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少数人甚至发展成“恐艾症”。这类因恐惧导致心理障碍的人会随着艾滋病疫情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对这一类人群仅给予艾滋病咨询是不够的, 往往需要让其接受心理专业人员咨询并进行心理治疗等转介服务。良好的咨询服务可以为人们提供有关艾滋病知识和心理情感的支持, 让求询者看到生活的希望, 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存质量。帮助人们在艾滋病的预防、诊疗等 (如是否接受检测, 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地相关服务信息, 更好地采取预防行为, 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 方面做出更积极、有益的个人决策, 对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有着积极的意义。

2.2 对于普通人群应着重讲解艾滋病的常识和预防方法

在普及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同时, 针对不同阶层的人群特点, 以最能接受的方式将有关内容的各种信息传递给他们, 使他们真正了解艾滋病, 正确认识艾滋病。尤其是对婚前体检人群和孕产妇的咨询, 要强调艾滋病经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的信息, 和保持单一性伴、遵守性道德的意义。由于存在以往曾发生两性关系或妊娠、流产等个人隐私问题, 咨询时应分别进行[4]。尽管绝大多数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但咨询仍然是重要的。对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改变危险性行为的重要性。让人们知道在性行为时全程、正确地使用安全套阻断艾滋病传播, 采取健康积极的生活行为方式, 是完全可以预防感染HIV的。依此也可消除公众对艾滋病过分的恐惧、歧视和偏见。

3 结论

目前, 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恐惧还普遍存在, 求询者的羞愧心理、传统观念和怕遭遗弃的顾虑都可能影响到他们进行主动咨询和检测的意愿。在801例求询者中, 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健康过分担心, 产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过分担忧、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深、对事物不感兴趣、经常责怪自己和感到苦闷等抑郁症状;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以及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而苦恼等精神症状;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的焦虑症状;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症状。总之, 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艾滋病的遏制需要政府、医疗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等的共同努力。政府对艾滋病的高度关注和强有力的措施对于艾滋病的流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艾滋病还没有被彻底治愈的今天, 要预防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只能是以预防为主。与其他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不同, 行为因素在HIV感染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 预防艾滋病主要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交往入手, 在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 需要通过开展咨询这种与之互补的服务方式, 来对人们的基本知识、态度、心理困惑和精神压力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咨询服务来影响其对艾滋病的态度、信念与行为, 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并通过提供有关信息以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选择。因此, 积极拓展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 帮助求询者能及时获得有关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 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将会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惠, 杨凭, 王晓春, 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

[2]李明奎, 王万海, 张小燕.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性病艾滋病, 2010, 16 (1) :78-80.

[3]杨文东, 赵世军, 赵志敏, 等.弥渡县192名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J].中国健康教育, 2001, 17 (3) :139-141.

艾滋病检测 篇9

1 艾滋病相关咨询检测

艾滋病相关检测咨询是开展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由于绝大多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并不知道自身感染状况, 这对有关艾滋病预防控制、治疗关怀等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来说是一个严重障碍, 非常不利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而艾滋病相关检测咨询则可以成为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工作的切入点和枢纽。

1.1 艾滋病自愿检测咨询 (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 英文简称VCT)

这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积极倡导的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2]。它是指需要进行HIV检测的人们, 经过咨询, 在充分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 对是否作HIV检测自愿做出选择的过程。一般包括检测前、检测后咨询、支持性咨询以及相关的治疗、关怀等转介服务。

VCT广泛并有效地展开, 有利于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可以使更多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 及时得到治疗和关怀等必要的服务;同时通过咨询和提供转介服务, 还有利于降低危险行为, 避免新感染发生。

1.2 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咨询和检测

2006年11月27日, UNAIDS和WHO又发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对所有病人提供咨询和检测 (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 and Counseling PITC) 的详细指南。PITC强调, 医务人员积极鼓励就诊者接受HIV检测和咨询, 而不再是中立的态度。检测和咨询服务的内容包括检测前信息提供、HIV快速检测和检测后咨询。PITC的实施原则与VCT相同, 遵循完全自愿和3C原则, 3C分别指的是知情同意 (Informed Consent) 、咨询 (Counseling) 和保密 (Confidentiality) 。PITC的提出是基于:一, 研究表明约一半的感染者不是去VCT点做咨询检测, 而是在医院看病时被动检测出阳性结果[3]。二, 求寻者对去VCT点可能会心存顾虑, 担心隐私会暴露, 而日常诊疗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及心理等状态特别适合开展艾滋病相关行为咨询。患者来医院的时候正是对自己健康状况最为关注的时刻, 因而也愿意采纳医生的建议[4]。三, 就咨询者而言, VCT是一种坐堂待诊、被动提供咨询的服务方式;而对大多感染者而言, 只有当他们已有临床症状时才会去做咨询检测[5], 容易延误诊断。为此, 要想全方位防控艾滋病, 咨询和检测工作必须调动所有医疗卫生人员。

2 我国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现状及问题

2.1 工作现状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VCT工作。2004年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文件, 如《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管理与操作指南》等, 政府各项优惠和救助政策的不断提出, 保证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合法权益, 为广泛开展VCT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证。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 目标在2007年底每个县 (市) 至少要建立2~3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 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为此, 从2003年首个VCT中心在成都建成后, 全国各地VCT服务点在不断增多, 现在如疾控中心门诊、皮肤性病门诊、综合医院的泌尿科和妇产科、计生门诊、妇幼保健院等符合条件的相关机构都可以设立VCT门诊。截止2008年底, VCT点达到6 000个, 但我国目前艾滋病相关检测咨询服务还主要只限于VCT, 同时咨询点对医疗机构的渗透面不够;而PITC尚待起步, 目前仅在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河南等部分省份开始有了一些培训。

2.2 存在的问题

VCT在我国普遍开展是近几年的事, 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国在服务覆盖面及人员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尤其是在项目地区为求询者提供了服务并及时发现了感染者[7], 但总体而言我国VCT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许多地区还缺乏经验。

2.2.1 服务的可及性问题。

现有VCT门诊绝大多数设于地方疾控中心, 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渗透面不够;再加上VCT本身是一种被动地等待求询者前来咨询检测的方式, 求询者极其有限, 目前医务人员提供的检测仅仅针对那些前来就诊的、已经表现出艾滋病相关疾病或体征/症状的患者, 对高危人群的咨询检测覆盖率低。

2.2.2 服务的利用率问题。

由于许多人还不了解接受VCT服务的益处, 甚至根本不知道VCT服务等原因, 导致已建VCT点利用率不高。据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 (中部7省72个艾滋病高发贫困项目县) 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地VCT服务利用率普遍很低, 平均每咨询点月均提供服务仅7.58人次, 说明咨询点远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6]。

2.2.3 服务的规范化问题。

咨询员在提供服务时, 操作过程缺少规范化程序, 往往重检测轻咨询。Delva W等在评估肯尼亚Mombasa地区母婴传播阻断项目产前HIV咨询的数量和质量时, 使用UNAIDS出版的VCT评估工具评估咨询员的社会和交流技巧、检测前后的咨询持续时间和涉及到的话题, 结果发现不仅咨询的次数少、咨询持续的时间短, 一些重要的话题, 如窗口期、性伴参与和随访只是随便简单的涉及, 信息很少得到总结或重复利用[7]。虽然目前我们未进行类似评估, 但根据观察这些问题在我国同样普遍存在。

2.2.4 服务的队伍问题。

现有咨询员队伍不稳定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低下, HIV咨询检测队伍面临着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 艾滋病相关的行为内容繁多、影响因素错杂, 相关咨询不仅是要提供必要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促进求寻者危险行为的改变, 此过程需要遴选和整合多方面的信息, 需要巧妙设计多种沟通途径与流程, 因而工作的技术性很强, 对咨询员素质和咨询技能的要求非常高。而另一方面, 目前由于主动到VCT中心寻求检测服务的人数较少及一些其他原因, 大多数中心并没有专职的咨询员, 即现有的 (尤其是基层) 咨询人员大都不是专业从事咨询工作, 且兼职咨询员接受过专业培训者也不多如某地仅15.15% (5/33[8]) , 至于接受过系统的咨询训练者则更少, 咨询检测相关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 也缺少方便有效的咨询服务手段, 尤其是临床医生。

此外, 在咨询环境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咨询文化及制度氛围, 对咨询检测工作也缺少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督导/评估及反馈机制与手段。

基于现状, 我国咨询检测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不佳[9]。鉴于欲充分发挥业已建立的性病/艾滋病咨询检测体系的作用、改善性病/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相关部门研制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郭雷, 韩孟杰, 余东保.高危行为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需求分析[J].疾病监测, 2006;21 (7) :355-357.

[2]UNAIDS, WHO.UNAIDS/WHO policy statement onHIV testing (2004) [DB/OL].http://www.unaids.org/en/Policies/Testing/HIVtesting UNAIDS policies.asp.

[3]Nakanjako D et al.Acceptance of Routine Testing for HIVamong Adult Patients at the Medical Emergency Unit at aNational Referral Hospital in Kampala, Uganda[J].AIDSand behaviour, 2006; (Epub ahead of print) .

[4]Barbara Gerbert, Candace Love, et al.“Making all thedifference in the world”:How physicians can help HIV-seropositive patients become more involved in their healthcare[J].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1999;13 (1) :29~39.

[5]Dabis F, Schechter M.Egger M.Mortality of HIV-1-infected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potentantiretroviral therap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atabasesfrom low-and high-income countries[J].Lancet, 2006;367:817-24.

[6]张治英, 周文丽, 陈仲单, 等.艾滋病项目地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现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7;23 (12) :1412-1414.

[7]Delva W, Mutunga L, et al.Quality and quantity ofantenatal HIV counsellig in a PMTCT programme inMombasa, Kenya[J].AIDS Care, 2006, 18 (3) :189-193.

[8]区博文.江门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现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13 (3) :275-276.

艾滋病检测 篇10

1 材料和方法

1.1 考核样品

本次能力验证活动的考核样品为5 份, 每支考核样品含量300 ul是由北京中生可利检验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制备, 7 月份厂家按照WH0 要求的三级包装, 运送到14 个市、 州的艾滋病确证和中心实验室, 然后由14 个市、 州的艾滋病确证、 中心实验室按规定发放运送至辖区内的参评实验室。

1.2 参评单位

本次活动由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发文, 性病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具体实施。 参评单位是甘肃省卫生厅批准的全省227 个艾滋病确证、 筛查实验室。 其中有2 个实验室未参加本次活动, 实际参加本次活动的实验室有225 个单位。

1.3 方法

要求各参评实验室在2012 年8 月15—20 日开展梅毒学清学检测, 8 月21—25 日上报检测数据及ELISA方法打印原始记录复印件等相关资料。 使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库并采用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检测试剂为依据, 分组进行统计分析。

2 考评内容及标准

2.1 能力验证标准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各参评实验室的检测情况, 能力验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梅毒 (非特异性) 血清学考核样品共份, 检测预期结果, 2 份阴性、 3 份阳性 (其中3 份阳性的抗体定量滴度分别为1∶2~1∶4、 1∶4~1∶8 和1∶8~1∶16) , 各参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每份样品20 分满分100 分; 二是梅毒 (特异性) 血清学考核样品共5 份和实验室内部质控, 检测预期结果2 份阴性3 份阳性, 各参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每份样品16 分, 5份样品80 分, 实验室内部质控20 分, 包括提供ELISA方法打印原始记录 (5 分) 、 阳性对照 (5 分) 、 阴性对照 (5 分) 和临界值计算 (5 分) , 满分为100 分。 梅毒非特异性血清学检测和特异性血清学检测两部分结果分别占50%, 两项合计总分100 分。

同时对梅毒 (非特异性) 血清学考核的3 份阳性样品的反应强度 (抗体滴度) , 以使用的检测试剂为依据分组统计, 使用同一试剂的为一组, 比较其抗体滴度是否在预期值范围, 如果不在预期值范围, 综合分析原因做出合理判断。

2.2 考评标准

参评实验室成绩82 分 (含82 分) 以上为合格, 81 分以下为不合格。

3 结果

3.1 考核成绩

本次活动参评实验室有225 个, 其中疾控中心97 个、 综合医院88 个、 妇幼保健院 (站) 20 个及采供血机构20 个。 参评实验室2012 年梅毒血清学能力验证活动考核成绩, 见表1。

3.2 参评单位能力符合情况

本次梅毒能力验证活动有225 个参评实验室做了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217 个参评实验室做了非特异性抗体定量和定性检测 (其中8 个参评实验室未做) 。 2012 年梅毒血清学能力验证检测活动符合率, 见表2。

3.3 能力验证试剂符合情况

本次能力验证活动225 个参评实验室试剂使用情况分别是: 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RPR、 TRUST, 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ELISA、 TPPA和其他方法。 2012 年梅毒血清学能力验证检测活动试剂符合率, 见表3。

4 讨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计划 (2010—2020) 》的精神, 加强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疗系统和采供血机构检测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的质量保证,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决定从2012 年起对全省艾滋病确证、 筛查实验室开展一年一次的梅毒能力验证活动。

实验室的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 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通过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验证活动, 帮助实验人员尽可能地发现常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 给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提高梅毒临床诊断和病例报告的质量。

我省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验证工作参照了国家性病中心的方案,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改进和优化了方案[1], 但更重要的是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 不仅参照了从考核样品的定性、 定量结果考评, 而且改进了包括定性、 定量结果, 如用ELISA方法需要提供酶标仪打印原始记录。 通过提供酶标仪打印原始记录可以详细分析本批次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临界值公式设置、 计算和波长是否符合本试剂盒要求的综合质量考评标准, 使得考评指标更敏感、 更客观地符合我省梅毒检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考评结果显示, 改进和优化后的方案能够及时发现实验室在实验过程和判断结果中存在的一些质量控制问题, 通过结果反馈有利于及时改正, 真正起到对下级实验室考核和指导的作用。

个 (%)

本次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参评单位有225 个实验室, 其中224 个实验室取得了合格的成绩, 通过了能力验证, 1 个实验室未取得合格成绩未通过能力验证; 经核实这1 个实验室将考核样品放4 ℃冰箱1 个月后做的检测 (未将样品放-20 ℃以下保存的要求) , 造成能力验证阳性样品抗体滴度下降, 出现假阴性结果。

本次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验证活动225 个实验室按要求做了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参加率为100% , 符合率为99.51%; 217 个实验室做了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参加率为96.4% , 符合率定性检测为100% , 定量检测率为35.95% ; 有8 个实验室未参加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占3.60%。 根据 《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要求, 梅毒检测实验室必须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只做其中一项不能给临床提供诊断依据[2]。 出现定量符合率为35.95% , 可能与检测人员对判断定量滴度用肉眼判断经验不足、 观察不仔细有关。

本次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验证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部分实验室检测时未按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做好质量控制: 如部分实验室未理解设置双波长或者单波长和空白之间的关系, 酶标仪打印原始记录不设置临界值计算公式、 或有公式无计算值、 或临界值计算错误; 部分单位的实验室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OD值不符合要求或不按说明书要求设置阴性、 阳性孔数。 今后我省将通过每年一次的能力验证及时发现各实验室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馈及时改进。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保证常规检测质量。

本次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同时发现, 实验室的检测试剂基本相同。 建议各实验室应选择参加国家性病中心参比实验室组织的梅毒血清学诊断试剂临床应用评估且质量好的试剂, 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新凤, 郁华, 石林, 等.甘肃省2008年HIV抗体检测能力验证 (PT) 结果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9 (5) :357.

艾滋病检测 篇11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调查分析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甘肃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 , 自兰州市199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者以来, 截止2008年底, 累计发现HIV感染者237例, 其中艾滋病患者 (AIDS) 43例, 累计死亡15例;2008年新发现HIV感染者91例, 其中AIDS 15例, 死亡3例,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17%。男男同性性接触者占检出HIV感染者总数的36%, 居兰州市同期报告首位。近年来, HIV感染者中经性接触传播的比例快速上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指需要进行HIV检测的人们, 经过咨询, 在充分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 对是否做HIV自愿检测做出选择的过程。为进一步规范、促进2009年兰州市艾滋病VCT工作, 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室对2008年所有求询者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自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所管辖三县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VCT室, 主要包括2008年HIV自愿咨询登记表及相关问卷。

2 结果

2.1 HIV自愿咨询检测情况

截至2008年12月底, 兰州市所有VCT室共接待HIV自愿求询者13 430人, 其中自愿接受检测的12 995人, 占96.76%;曾经接受过检测的855人, 占6.37%;HIV抗体检测阳性者43人, 阳性率为0.33%。

2.2 性别和年龄分布

在所有求询者中, 男性求询者6 301人, 占46.92%;女性求询者7 129人, 占53.08%, 男女性别比为0.88:1。求询者中年龄最小的5岁, 最大的82岁, 大部分集中在20~40岁之间的性活跃期年龄段, 共有10 626人, 占求询者总数的79.12%;而20岁以下的有763人, 占5.68%;40岁以上的有2 041人, 占15.20%。

2.3 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

在所有求询者中, 以初中学历者最多, 占48.87%, 其次为高中或中专学历者, 占27.05%, 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10.19%, 具体见表1。

在求询者中未婚者6 705人, 占49.93%;已婚者6 224人, 占46.34%;离异或丧偶者354人, 占2.64%;不详者147人, 占1.09%。

2.4 求询者类型

求询者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 具体见表2。

2.5 HIV抗体检测情况

13 430名求询者中曾经接受过HIV抗体检测的有855人, 占6.37%;此次咨询后接受检测的有12 995人, 占96.76%, 43人检测结果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0.33%。其中33人为男男同性性接触者, 占所有阳性人数的76.74%。

2.6 求询者获得艾滋病检测信息的主要来源 (见表3)

3 讨论与建议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 的资料: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患者以来, 艾滋病在全球广泛流行。截至2008年9月30日, 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 302例, 其中AIDS 77 753例, 2008年1~9月共报告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 44 839例, 报告死亡6 897例。专家估计我国共有HIV感染者和AIDS 70万人, 报告数仅为估计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绝大多数HIV感染者和AIDS不知道自身感染状况, 这阻碍了我国有关艾滋病预防控制、治疗关怀等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不利于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阻碍人们自愿接受HIV检测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HIV检测能否带给受检者益处, 同时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也是导致人们不愿接受HIV检测的原因。艾滋病VCT是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工作的切入点和枢纽。艾滋病VCT广泛、有效的开展, 有利于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 使更多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 得到及时的治疗、关怀等必要的服务;同时通过咨询和转介服务的提供, 有利于减少危险行为, 避免新感染发生, 减少HIV的传播, 控制流行。

2008年兰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的特征: (1) 2008年兰州市艾滋病VCT人群主要由20~40岁处于性活跃期的未婚非婚异性性接触者构成。如何说服和教育他们洁身自爱, 遵守性道德或促使他们积极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主要措施, 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2) 兰州市艾滋病VCT人群中, HIV抗体阳性者43人, 其中男男同性性接触者33人。男男同性性接触HIV感染者将HIV传染给其他人的危险性大, 他们组成了HIV传播的桥梁人群, 因此对这部分人的宣传教育必须加强。

(3) 艾滋病VCT信息来源中, 免费宣传材料居第一位, 医生居末位, 因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消除医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 使求询者能够有机会得到医生的咨询, 医生也有能力、有信心为他们提供有力的关怀与帮助。

上一篇:Ni-P镀层下一篇:智慧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