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干预

2024-07-17

艾滋病防治干预(精选11篇)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1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病毒) 引起的疾病, 其危害性非常大, 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本文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以我院所在地区从事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经济活动>6个月的40例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个体经营者、厂矿的雇佣工人、建筑工地的工人以及服务行业的务工人员等, 其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0~60岁, 平均 (40.5±1.5) 岁。所有流动人口均没有接受过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教育。

调查方式及内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选取的40例研究对象进行匿名方式的问卷调差, 调查问卷可自行设计, 其内容应主要包括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艾滋病自愿咨询的态度、艾滋病的基础知识等。被调查人员填写完调查问卷之后, 应当场收回。

方法: (1) 由政府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关于艾滋病的防治进行干预。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在公共场所设立免费的艾滋病咨询点, 倡导流动人口对艾滋病进行自愿咨询。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 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艾滋病的传播进行预防控制。 (2) 由医疗卫生机构指派专员到流动人口聚居地, 如人口服务站、劳务市场、工地等, 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咨询、医疗等服务。 (3) 在流动人口的聚居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活动, 如, 流动宣传车、发宣传单、文艺表演等。

认知率的评判标准:在调查问卷中, 关于艾滋病方面的10个基础知识问题中, 被调查人员答对其中8个可评定为认知, 认知率计算方式是用知晓人数除以接受的调查的总人数再乘以百分比。

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 16.0软件实现。其组构成比较用χ2检验, 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1]。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前、后, 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实施干预模式前, 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率37.5%, 实施干预模式后, 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率75.0%, 明显高于实施干预模式前,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实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前、后,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咨询率的结果比较:实施干预模式前,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自愿咨询率7.5%, 实施干预模式后,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自愿咨询率25.0%, 明显高于实施干预模式前,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实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前、后,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的结果比较:实施干预模式前,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45.0%, 实施干预模式后,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85.0%, 明显高于实施干预模式前,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使得流动人口的数量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2,3,4]。目前, 流动人口已经被大多数国家列为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 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应将基层卫生服务和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流动人口及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防治干预, 实施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 对艾滋病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 同时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实施, 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这种方法的可推广性和可行性, 今后, 在实施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使, 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财力和人力方面加大投入, 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5,6,7]。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实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前, 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率37.5%,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自愿咨询率7.5%,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45%;在实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后, 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率75%,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自愿咨询率25%,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85%。实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后, 流动的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对艾滋病的自愿咨询率以及对艾滋病的认知率明显高于实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前, 表明通过实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 增强了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 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 并明显提升了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自愿咨询率, 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符[8]。

综上所述, 实施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具有可推广性和可行性, 效果十分显著, 值得广为推广。

摘要:目的: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建立以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主体, 医疗机构作为依托, 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 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结果:通过建立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 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由37.5%增强到75.0%,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由45.0%提高到85.0%,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咨询率由7.5%提升到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有效可行,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流动人口,方法,效果

参考文献

[1]季和平, 徐会利, 周庆逸, 等.流动人口中实施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45 (23) :26-29.

[2]霍伟, 姚晓明.石家庄站车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14, 20 (4) :32-35.

[3]宋明学, 田本淳, 王全意, 等.全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13, 29 (8) :11-13.

[4]林新勤, 农全兴, 徐永芳, 等.娱乐场所流动青年艾滋病集中式宣传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 2012, 69 (12) :51-53.

[5]钟球, 蒋莉, 李建伟, 等.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研究[J].广东医学, 2013, 72 (2) :63-65.

[6]左连东, 吴伟雄, 赵如青, 等.广州地区男性流动人口性行为及性相关认知度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 33 (7) :46-49.

[7]蔡洁灵, 徐萍, 张琴, 等.天津市汉沽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3, 22 (2) :19-21.

[8]丁贤彬, 唐仁, 廖和平, 等.我国农村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思考[J].社区医学杂志, 2012, 46 (15) :3-5.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2

宣传材料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VCT门诊

VCT门诊即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够使他们对于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的选择的过程。这一决定必须完全是求询者自己的选择,这一过程是完全保密的,检测要求实名制;严格遵循自愿、保密、实名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对艾滋病咨询的定义是:艾滋病咨询是求询者和咨询员之间在保密情况下的谈话,目的是使求询者能够应付HIV感染带来的紧张压力,能作出自己个人的决定。咨询过程应包括对个人感染危险的评价并帮助其实施预防行为。

VCT门诊就是指各级疾病控制中心成立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目的是:预防艾滋病传播、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治疗和关怀;是为那些打算进行HIV检测的人们提供心理情感上的支持。这包括帮助他们做出是否进行检测的决定,以及在检测后提供支持和促使作出行为改变的决定。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作用是:许多HIV感染者在感染早期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治疗与照料,使得他们较早地离开人世,增加了对他人、家庭、社会HIV传播的危险性(如不能及时预防家庭内、性伴间和母婴传播;不能采用抗病毒治疗降低传染性等),这对预防控制艾滋病十分不利。因此,开展HIV抗体检测可使感染者争取在早期就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治疗与照料,有利于个人(延缓发病,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家庭和社会(降低传染性及在社会上的传播)。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原则上建议选择专门的场所,也就是说需要在专门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查诊室(VCT诊室)进行,同时参考求询者的需求、人数、经费及交通是否方便等因素确定是否必须到VCT诊室接受免费咨询服务。由于艾滋病咨询常涉及个人的隐私及敏感问题,因此,应选择一个保密、安静、无干扰的地方。如果求询者要求单独咨询,场所的选择应保证求询者的面部不被人看到,交谈的内容也不会被其他人听到,那么则必须到医院或者疾控中心的VCT诊室来完成这项工作。如果需要提供检测服务,需要有经过按国家规定审批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支持。

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咨询人员建议由专门的医生担任,主要是有感染疾病科的专门医生来担任;在社区或其它场所也需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来担任担任,而且这些人员应具备有较强的责任心、尊重、接纳对方,平等待人等素质,并且还需要为咨询人员保守秘密。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应提供的服务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保密、方便和规范的HIV抗体检测服务(基层主要是做HIV抗体初筛试验);(2)规范的咨询服务(包括检测前后咨询、支持性咨询、特殊需求咨询等);(3)有效、方便的卫生保健、治疗和预防服务;(4)有效、灵活的转诊服务;(5)持续的关怀、照料服务;

(6)有效的技术支持/援助服务(包括艾滋病咨询、检测、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专业培训、专家指导等)。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洁性交、吸毒/静脉注射、母婴传播。

三、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四、一旦感染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

1、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2、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经验。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

●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

●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梅 毒

梅毒是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以阴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一、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传染源: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2 年后基本不通过性传播。

2. 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约占其95%以上。如果是显性梅毒,可发生性行为接触的任何部位的硬下疳,如生殖器、肛周、直肠、乳头、舌、咽、手指等部位的硬下疳。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2年以上性接触就不再有传染性。

二、预防

梅毒螺旋体也可以间接接触传染,如通过接吻、哺乳和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裤、被褥等

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首先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反对不正当的性行为,其次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配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

(2)对可疑病人均应进行预防检查,做梅毒血清试验,以便早期发现新病人并及时治疗;

(3)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

(4)对可疑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男女病人,未经治愈前不能结婚;

(5)对已接受治疗的病人,应给予定期追踪治疗。

(6)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提倡洁身自好。若万一不慎,有了可疑梅毒接触史,应及时作梅毒血清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7)对性伴侣,应全面了解其性生活史和健康状况,若有可疑症状,应敦促其检查治疗。

(8)出门在外,应注意用具的消毒,可随身携带“肤阴洁”等进行清洗。

(9)正常性生活前,注意阴部清洗、消毒。

(10)发现患病后要隔离治疗,治愈前严禁性生活。对患者的性伴侣要进行检查或预防性治疗。

(11)晚期梅毒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康复。

(12)如需献血,要去正规采血点,在献血前需做全面的血液检查,预防交叉感染;如需输血,需要输血单位出示所输血液的检查证明,放止不必要的麻烦发生。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哪些人比较容易感染艾滋病?

人们经过研究分析,已清楚地发现了哪些人易患艾滋病,并把易患艾滋病的这个人群统称为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又称之为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

1.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由于肛交,所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吸毒者 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

3.血友病患者 第三大易感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占1%左右。因为血友病是一种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还有其它因子缺乏者,主要且最多的发病者是因子凝血因子Ⅷ或Ⅸ)而得的疾病,如 果不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Ⅸ),则病人可以在受轻微外伤后就流血不止。

4.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 胞、血小板、冷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关。首 次报告的与输血相关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婴儿,该婴儿接受 了1名艾滋病病人提供的血液后发病。所以受血者受染与否与供血者是否艾滋 5.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 与上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易感人群。与同性恋者、血友病患者、受血者、静脉吸毒者等高 危人群发生性关系都可能染上艾滋病,因而成为艾滋病传播 的易感人群。

6.艾滋病的其他高发人群 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但真正的艾滋病 易感人群主要为上面所提的五类人群。从年龄上,艾滋病虽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事实说明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其中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20~40岁的 成人组和婴幼儿组。由于患有艾滋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产道、乳汁传播给出生前或出生后的婴幼儿,因而由患有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小孩,也是艾滋病的易感者。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病 人或是否属艾滋病危险人群有关。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但是HIV的传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上节中所述的三个基本条件不能全部满足时,HIV的传播就不会发生。

二十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对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性、血液及母婴三种传播途径以外,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HIV能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因此,以下这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1.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就餐或共用餐具;

2.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水源;

3.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交通工具; 4.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房间;

5.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马桶、洗脸池/盆或其他卫生设备(不包括易造成出血的设备如牙刷、剃须刀等);

6.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电话、电脑以及其他办公设备; 7.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游泳或淋浴; 8.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握手、拥抱; 9.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礼节性接吻; 10.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近距离交谈; 1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打喷嚏、咳嗽; 12.蚊虫叮咬。

总之,只要掌握HIV传播的三个途径,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是安全的。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远离艾滋病给女性撑起保护伞

根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艾滋病正在从高危人群中的性工作者、静脉吸毒者和男男性行为者,转向低危人群、流动人群,特别是女性流动人群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从艾滋病防治的角度来看,流动人口又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易感染群体,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女性预防艾滋病十大建议❤

一、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虽然通过性行为传播HIV 的机会只有0.03%-0.05%;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危险。

二、远离毒品。

一次吸毒,终生难戒。由于毒品已经蔓延全世界每个角落,吸食毒品可以改变人性。毒瘾发作时容易不顾一切寻找毒品,非常容易因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

三、避免有多个性伴侣。

要洁身自好,对自己和伴侣保持忠诚。

四、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

如美容、文身、扎耳朵眼、修脚、整形手术、牙科手术、静脉输液等操作行为。这些均有血液暴露,应尽量避免这些操作。如果必须进行

上述操作行为,不要图价格低廉的操作室或没有卫生合格证的机构做这种高危操作行为。如果这些用具不进行严格消毒,很容易造成HIV病毒感染。

五、避免共用牙膏、牙刷、刀具等物品。

女性朋友,尤其是外来打工妹生活条件可能比较艰苦,为了节省费用,常常几个或多个人一起居住同一个居室,难免相互之间共用物品,这就有可能会埋藏感染HIV的隐患。

六、月经期要注意卫生。

不要将用过的卫生巾乱仍,造成血液污染。

七、遇到外伤情况注意保护自己。

在救护伤病员时,避免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八、不让别人给自己的孩子哺乳。

艾滋病病毒非常容易经母乳传播,有一些孩子就是在母亲生产初期,没有奶水,让邻居或好友哺乳,不知道邻居和朋友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结果孩子被传染。

九、多学些健康保健知识。

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与恐惧,因此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和改变不良行为,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十、生病要在正规医院治疗。

就医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科学就医,不要到非法诊所,不然会贻误病情并有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而危害健康。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专线:xxxx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

你必须知道的十条防艾知识

1.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危险。

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艾滋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积极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97-04

中图分

类号:R 512.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7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传染病。艾滋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严峻的问题,截止2003年底已累计6 900 万人感染,2 300万人死亡[1]。而我国最新资料显示,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 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 838例;死亡22 205例 [2]。因此,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异性性传播已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而女性性服务者(FSW)在异性性途径传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她们不仅是性病和艾滋病的受害者,而且是非常危险的传播源,其传播和感染的危险性主要是不用安全套的情况下与多个异性发生性关系导致的。2007年7月在南非举行的第十三届艾滋病大会达成了“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的基本共识。目前,从世界卫生组识到我国各级政府、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都关注和重视女性性服务者危险性行为及干预问题,该问题已成为医学、公共卫生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3],本文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开展艾滋病危险行为干预模式作简要概述。

一、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传播途径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当中。它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的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经过大约8~10年的潜伏期,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最后完全失去抵抗力,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机会性感染,病人表现的症状无特异性,病死率极高。2003年,卫生部公布的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人,其中AIDS患者8万人[4],而2007年的最近数字显示,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22205例。我国目前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等特点[2]。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经性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我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显示,2007年新发5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异性性传播占44.70%,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0%,母婴传播占1.1%[2]。广西2008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异性性传播占56.50%,注射毒品传播占21.4%[5]。说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已转为性传播为主。

二、对FSW危险行为干预的必要性

有学者调查发现[6,7],FSW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在县城仅有45.9%的人听说过艾滋病,而这些听说过艾滋病的人,对艾滋病的认识也很不全面,能完全回答出HIV传播途径的人更少。彭传轮等[8]在对部分娱乐场所的169名FSW进行了行为因素和性病患病情况分析中发现,169名FSW性病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梅毒患病率高达14.7%,淋病患病率1.18%,非淋球菌性尿道患病率1.78%。笔者对864例暗娼行为性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虽经三年外展干预,FSW对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也仅为65.68%,而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也仅为79.63%;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到专科性病门诊就诊的仅占15.16%,到综合医院就诊的占30.94%,而到私人诊所就诊或自己买药治疗的比例达40.6%[9]。因此,由于不正规的求医行为,FSW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增加,并容易传染给其性伴,从而加剧FSW在传播STD/AIDS中的桥梁作用[10]。通过以上文献数据说明:①FSW既是安全套使用率非常低的人群又是多个性伴人群;②FSW是STD和HIV的高感染人群;③STD的高感染率又造成FSW成为HIV最危险的传播源。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危险行为、女性性服务者和HIV感染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和性疾病传播的主流人群,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FSW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成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首要任务。

三、FSW危险行为干预模式

1.自愿咨询检测(VCT) 艾滋病(性病)自愿咨询检测是指人们通过咨询后,在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做HIV(STD)检测自愿做出选择的过程。目的是使求询者能够应付HIV感染带来的紧张压力,能作出自己个人的决定。在美国和非洲进行的大量随机分组的控制实验研究显示,VCT干预效果在降低STD发病率和HIV长期的降危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单纯健康教育的效果[3]。李雷等[11]对中山市2002年至2006年接受VCT人员的情况进行动态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VCT者总数逐年增加,其中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增加;VCT者年龄的离散程度有加大的趋势;VCT者类型和咨询原因也更加多样化。管文辉等[12]对艾滋病低流行区(江苏)VCT三年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三年共接受咨询检测4 439人,重复检测1 342人;HIV阳性检出率为1.01%,男女之间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30岁的求询者中为1.57%,在<30岁的求询者中为0.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在首次咨询检测者中阳性检出率为0.97%,重复检测者中为1.1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45例HIV感染者100%接受阳性结果告知和首次随访,作者认为在低流行区,VCT服务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CT点已成为发现HIV感染者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窗口。因此,在FSW中开展VCT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有助于减少或阻断艾滋病的经异性途径传播;②有助于提高艾滋病咨询资源的利用效率;③是对HIV阳性的FSW提供关怀及抗病毒治疗的切入点;④有助于了解FSW中的艾滋病感染率。

2.健康促进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去寻找和建立一个有效方法去宣传艾滋病知识。主要内容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预防措施,安全套使用,妇女卫生保健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孕期保健,有病何处就医,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等。虞晨等[12]对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收集相关中国流动人口

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的文献,干预的手段为健康教育,采用Meta方法对艾滋病传播知识、预防知识和对艾滋病病人态度三个方面的各一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是否由性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和“对艾滋病病人和一般人一样”的态度转变率,分别提高了16%、22%、19%。提示在中国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邹云东等[13]采用同伴教育、多部门合作、目标人群参与等多种形式对FSW进行综合干预,结果目标人群艾滋病传播知识正确知晓率、通过医生或卫生工作者宣传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的比例、最近一个月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明显提高,认为通过同伴教育的影响,增强了暗娼使用安全套的意识,提高其与嫖客协商使用安全套的技巧。因此,通过建立同伴教育登记表及对场所中新来者问卷调查来对同伴教育进行评估,表明同伴教育省时、省力、效果明显,但在FSW中寻找一位称职的同伴教育员并非易事,而同伴教育者的流失往往给干预造成一定的影响。

3.推广安全套 安全套可以阻止精液进入阴道,一直以来被用作避孕工具,可以阻止性交时男女双方体液的互相接触,防止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已经有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安全套可以阻止包括HIV在内的病原体通过。曹洪涛[14]总结安全套在防制AIDS的作用中提到,针对HIV的性传播途径,世界各国都在推广使用安全套,如针对女性性服务者所实施的泰国“100%安全套项目”及澳大利亚的“89%项建议”都有效的控制了HIV在目标人群的蔓延,毫无疑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HIV感染和其它性病传播的一种有效方法。一项在欧州各国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追踪了304对HIV血清异性伴(夫妻一方感染HIV,而另一方未感染)平均20个月,并对其中245对夫妻进行了分析。这些夫妻在研究后3个月继续发生性生活,结果显示124对血清阴性者每次性交都使用安全套(>2年)的性伴侣无一感染HIV,而在121对间断使用安全套的夫妻中,有12对感染了HIV。胡波等[15]通过在娱乐场所中采取强制放置安全套等行政干预手段后,目标人群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40%上升到干预后的23.57%;淋病的发病率由干预前的3.57%下降到2.55%;衣原体的发病率由11.03%下降到6.63%;梅毒的发病率由7.58%下降到4.35%。李永振等[16]在流动民工中实施STD/HIV干预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供并鼓励使用安全套,结果显示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由0.00%提高到17.36%,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干预措施有效可行。林鹏等[17]在社区女性性服务者推广安全套的工作中发现,安全套的使用率虽有所增高,但能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其中文化程度低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由于不少性工作者存在侥幸心理、“客人不愿意用”和“固定熟客”的缘故,而没有使用安全套[18],笔者[9]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商业性行为不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是“客人不愿意用”占77.27%。王晔等[19]在广东省的研究表明,尽管干预后服务小姐中85%的人表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安全套使用率却较低,只有42%的人每次发生商业性性交易时都使用。可见艾滋病知识知晓与安全套的使用并不同步。尽管安全套是一种方便有效的避孕方法,且有预防STD/AIDS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免费发放或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推广使用安全套策略已经在不同的AIDS高危人群中取得了控制艾滋病的良好效果,但是仍有许多人缺乏使用安全套的主动性。推广使用安全套策略的实施往往受到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是对安全套的认识缺陷,认为自己不存在感染STD/AIDS的危险,不知道使用安全套对STD/AIDS的预防作用,不了解STD/AIDS的危险性,不知道那里可以获得安全套,觉得购买或者获取安全套难为情等因素。因此,推广使用安全套是预防与控制STD/AIDS的一个重要策略,使干预对象接受使用安全套的观念,并保证被干预者能够获得并正确使用高质量的安全套是推广实施的关键。

4.提供性病与生殖健康服务 FSW是生殖道感染率较高的人群,其原因与特殊职业性质和特殊的就医方式有关。研究发现,FSW患病后多数选择自己买药,或去私人诊所,实际到医院就诊者仅有49.5%。此结果导致不规范诊断、治疗等问题,以至延误病情,产生后遗症和并发症。因此,干预活动向FSW提供规范、方便、可及的性病与生殖健康服务,促进健康,切断FSW向其他人传播疾病的可能。为FSW提供规范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咨询服务,在国外已被公认为有效成熟的STD/AIDS预防措施[20]。周月娇等[21]曾采用预防干预和治疗服务相结合的策略措施,建立妇女健康中心(WHC),一方面深入服务场所,利用行为改变理论为暗娼及业主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引导正确的求医行为和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另一方面在WHC和诊所内提供性病病征处理服务,此措施将STD/HIV/AIDS防治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了妇女生殖健康问题,能较全面地解决了妇女提供性服务面临的健康问题,不但容易被妇女所接受,而且效果也比较显著。

5.综合干预模式 综合干预方案,主要指减少危险行为的健康教育、提供个人健康咨询、发放IEC资料、安全套使用推广、同伴教育和改善性传播疾病的治疗和管理等措施。昆明市在实施对高危女性的性病艾滋病干预项目中,以高危女性活动中心和规范性病门诊为平台,结合对目标人群的行为干预和性病诊疗服务,对女性性工作者开展综合干预,有效地提高了目标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降低了目标人群的不安全性行为,促进了昆明地区对艾滋病的有效应对能力[22]。黄丽花等[23]对大理市区暗娼人群采用分层同伴教育、外展及规范诊疗服务、VCT、推广安全套等综合性干预手段后,暗娼人群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由2003年的75.5%上升到2005年的88.3%;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知晓率由2003年的5.9%上升到2005年的41.4%。目标人群与商业性伴安全套的使用率得到提高,与商业性伴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由89.40%提高到97.22%,在1个月内坚持使用安全套率从71.27%提高到81.48%。

6.开展外展服务 外展服务是指健康教育宣传员、性病诊疗服务和咨询人员深入到商业性性交易场所进行健康咨询,发放宣传材料和安全套等艾滋病/性病的健康宣传活动,或者提供相应的性病诊疗服务。以外展服务作为干预“切入点”,便于接近FSW增加她们信任感,甚至可促进她们主动参与到干预活动中,促进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潘瑞胤等[24]对FSW人群开展外展服务干预(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安全套的免费发放和免费诊疗等),结果性病艾滋病和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个体诊所就诊率由29.6%下降至9.7%,正规医院就诊率由59.2%提高到78.2%,性传播疾病感染率从74.3%下降至60.8%,提示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求医行为的改变,可降低部分可治愈性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此外,外展服务的最大优势是高干队员又是VCT人员合二为一深入目标人群,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极大地增强了相关服务对于目标人群的可及性,如外展人员可以根据干预场所的不同级别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外展服务,选择在安全套使用率比较低的场所实行安全套推广,而在安全套使用率高的地方进行其他干预内容等[25]。综上所述,FSW预防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只靠一个部门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努力,其中卫生、文教部门可以开展AIDS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以及AIDS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管理部门可以加大对卖淫嫖暗、吸毒贩毒和其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社区可以和教育、卫生部门紧密合作,深入到家庭教育、举办社区居民学校。实践证明,只有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探索推广有效的预防干预模式,才能真正解决我市日益严重的AIDS问题。

参考文献

[1]汪 宁.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28(5):291-292.

[2]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 http://www.chinacdc.net.cn/n272442/n272530/n275462/n275477/n292888/20531.html.2007-11-29.

[3]赵 然.危害与拯救、高危妇女艾滋病危险行为现状及干预研究[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9.

[4]卫生部.高强副部长在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的发言[R].2003-09.

[5] 张若凡.广西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46例性传播成主要途径.http://www.safecap.cn/article/article227.htm.2009-01-01.

[6]肖 云,张红波,卫 星,等.201名暗娼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特征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5):296-298.

[7]谭学筠,易辉容,王志勇,等.266名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2): 253-255.

[8]彭传轮,邝富国,徐世明,等.169名暗娼性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2):160-163.

[9]潘新莲.864例暗娼行为性病调查分析[J].右江医学,2009,37(1):10-12.

[10]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等.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158-160.

[11]李 雷,雷纪丽,王锦瑜,等. 中山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开展情况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69-70.

[12]虞 晨,孙业桓,孙 良,等.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5):232-327.

[13]邹云东,何成友,杨家恒.楚雄市开展暗娼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项目效果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6,20(3):245-248.

[14]曹洪涛.推广使用安全套策略及其在防制AIDS中的作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3):185-186.

[15]胡 波,林经盛,冯元贵,等.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4,4(4):658-659.

[16]李永振,唐桂林,李 伟,等.在广西南宁市流动建筑民工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的初步效果[J].广西医学,2006,28(6):816-819.

[17]林 鹏,孙宝山,梁立环,等.社区女性性工作者性行为特征与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5):4-6.

[18]程 峰,陈 虹,栾荣生,等.暗娼安全套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7,20(1):72-73.

[19]王 晔,林 矛,林 鹏,等.在娱乐场所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C].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论文集,2001-11,13-16.

[20]Perkins R, PRESTAGE G,SHARP R,et al.Sex work and sex workers in Australia[M].Sydney: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1994,279-2913.

[21]周月姣,梁绍伶,刘 伟,等.暗娼健康风险减少干预策略与方法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2):1472-1473.

[22]崔 明.把行为干预和性病诊疗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降低危害-昆明市对女性性工作者(CSW)的综合干预[J].卫生软科学,2006,20(1):51-52.

[23]黄丽花,刘宇珠,陈志娟,等.对暗娼人群进行综合干预有效遏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J].卫生软科学,2006,20(3):271-273.

[24]潘瑞胤,兰亚佳,杨 凭,等.外展服务对女性性工作者的干预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04-2806.

[25]王素芹,余桌君,贺 琳,等.不同类别高危场所暗娼STD/AIDS防治需求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5):359-361.

(收稿日期:2009-08-20 修回日期:2009-08-11)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4

1 主要做法

1.1 进一步摸清低档暗娼基本情况, 制定《建水县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干预综合管理实施方案》

2012年5月由县卫生局牵头, 在县公安局、崇正社区等部门的配合下, 组织县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低档暗娼的基本情况开展进一步调查评估工作。建水县有暗娼614名, 结合2012年云南省暗娼哨点监测数据表明, 建水县暗娼人群的HIV感染率达4%。全县有低档暗娼106名, 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临安镇崇正社区。崇正社区位于建水县古城区, 交通便利, 周边有朝阳楼、朱家花园等名胜古迹及东门花园、小桂湖等公共休闲娱乐场所, 平时流动人员较多。社区内建有数十间路边出租屋和小旅店, 其内住有低档暗娼82名, 占建水市低档暗娼总数的77.36% (82/106) 。82名低档暗娼分别来自7省16州市30县, 最小年龄15岁, 最大年龄56岁, 平均年龄 (38±2.9) 岁;初中学历22人, 占26.83% (22/82) , 初中以下学历57人, 占69.51% (57/82) ;艾滋病知晓率仅为24.39% (20/82) , 最近一次和最近一个月每次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56.10% (46/82) 、20.73% (17/82) , 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0.96% (9/82) ;最近1周性交易次数最少者9次, 最多者70次, 平均交易次数为 (22±2.6) 次;其交易对象以建筑工地工人、老年人为主。根据调查结果, 决定在崇正社区开展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干预综合管理模式探索工作, 并制定了《建水县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干预综合管理实施方案》。

1.2 建立项目协调领导结构

项目启动前, 成立了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 县公安局、计生局、文广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崇正社区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干预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组织和协调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疾控中心, 负责项目执行的日常工作。

1.3 召开项目启动会, 明确部门单位工作职责

于2012年7月初召开项目启动会, 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县疾控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崇正社区低档暗娼干预管理人员以及片区民警参加了会议。会上, 分管副县长作了动员讲话, 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 分解了任务指标。其中, 崇正社区负责辖区内低档暗娼的建档和日常干预管理;县疾控中心负责提供艾滋病知识培训工作的师资、HIV抗体检测咨询、告知以及阳性病例后续随访管理的技术支持;片区民警协助崇正社区做好低档暗娼管理工作;从县卫生监督所、公安局、计生局、文广局和疾控中心抽调工作人员10名, 组成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 (简称高干队) , 定期对低档暗娼接受艾滋病知识培训以及HIV抗体检测卡持有情况进行检查。

1.4 开展项目工作队伍能力培训

1.4.1 对社区低档暗娼干预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从崇正社区抽调妇女主任、计生专干等社区干部3名作为社区低档暗娼干预管理工作人员。由县疾控中心负责对其开展艾滋病防治、如何与暗娼沟通及取得信任、安全套推广使用、HIV抗体检测转介及抗病毒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 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低档暗娼开展干预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

1.4.2 开展高干队员能力培训工作。

由县疾控中心负责对高干队员进行艾滋病防治、暗娼行为干预、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建水县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干预综合管理实施方案》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队员的艾滋病综合干预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

1.5 开展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干预综合管理工作

1.5.1 召开低档暗娼干预管理培训会。

为进一步推进低档暗娼干预工作, 由县疾控中心专家、片区民警联合分别对路边出租屋、小旅店业主、低档暗娼和其中的骨干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⑴召开业主培训会。对业主开展了艾滋病防治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片区民警要求各位业主要主动将出租屋、小旅店内新来的以及既往常住的暗娼上报崇正社区, 由社区进行备案登记管理。若存在不报、瞒报、漏报的, 将进行严重处罚。同时, 要求业主要积极动员组织暗娼参与社区和疾控中心召开的各种培训会, 支持配合高干队开展的各种检查工作。⑵召开骨干暗娼培训班。在低档暗娼中挑选了10名学历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人员作为艾滋病防治干预骨干和同伴教育员, 并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后由其负责在低档暗娼中开展同伴教育工作, 以提高同伴的艾滋病知晓率。⑶召开低档暗娼培训会。由县疾控中心专家, 定期对低档暗娼开展艾滋病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建水县艾滋病流行趋势及正确使用安全套方法等知识培训, 旨在提高其艾滋病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以减少其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1.5.2 社区低档暗娼干预管理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干预管理工作。

社区低档暗娼干预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低档暗娼建立了详细的登记管理记录, 做到情况清、底子明。社区管理人员着重做好以下工作:⑴开展面对面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⑵对低档暗娼免费发放安全套, 提高其安全套使用率。⑶对新进入社区的暗娼及时开展HIV抗体检测转介工作, 了解其健康状况;对既往常住的暗娼, 每3个月开展一次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暗娼, 由县疾控中心发给HIV抗体检测卡。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暗娼, 纳入建水县HIV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网络管理, 并及时转介至建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

1.5.3 高干队开展督促检查。

分别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轮流牵头, 组织高干队一个季度对社区低档暗娼干预工作开展一次督促检查。对业主重点检查出租屋、小旅店内居住的低档暗娼上报社区的情况;对低档暗娼重点检查HIV抗体检测卡持有以及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情况。通过高干队开展督促检查, 促进业主和暗娼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2 成效

项目实施18个月后 (2012年7月-2013年12月) , 建水县崇正社区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 以县疾控中心为技术支持, 以县卫生局、公安局、计生局及文广局等相关部门为组织保证的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干预综合管理模式。社区内低档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4.39%提高到干预后的98.52% (P<0.01) , 最近一次和最近一个月每次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率, 分别由干预前的56.10%、20.73%提高到干预后的96.30%、93.33% (P<0.01) 。对132名低档暗娼开展了HIV抗体检测, 检测率达97.78%, HIV抗体检测卡持卡率达97.78%, 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病例5例, 均为新进入社区的暗娼, BED检测结果提示这5例病例均非近期感染。基线调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发现HIV感染者/病人14名, 对其中的10名成功实施了抗病毒治疗转介, 其余4名要求回户籍所在地治疗, 建水县疾控中心将感染者个人信息转至当地疾控中心。

3 讨论

低档暗娼具有组成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学历层次低、艾滋病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低及HIV感染率高的流行病学特点。目前, AIDS疫情正由高危人群经桥梁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而暗娼正是这一桥梁人群[3]。建水县艾滋病监测资料显示, 近年新发报告的HIV感染者/病人中, 90%以上的感染途径都是异性性传播, 所以做好暗娼, 特别是低档暗娼的艾滋病防治干预管理工作, 对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传播意义重大。切断性传播途径是防治艾滋病成功经验的核心, 安全套推广使用是成功经验的灵魂[4]。通过对低档暗娼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 提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这是有效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干预措施。艾滋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 及早发现和有效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即是传染源) 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5]。对新进入社区的低档暗娼、常住低档暗娼定期、及时开展HIV抗体检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对检测发现的HIV抗体阳性暗娼, 纳入建水县HIV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网络管理, 并及时转介至建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通过告知、随访管理工作的开展, 让病人及时、科学地认识了自身的身体状况, 增强了卫生意识及保护意识, 一方面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另一方面减少传播HIV的高危行为, 从而减少艾滋病的二代传播[6]。建水县崇正社区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干预综合管理模式集HIV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告知、干预、随访及抗病毒治疗转介等工作为一体, 各相关部门的参与, 特别是公安部门的参与, 保证了低档暗娼综合干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了低档暗娼接受并参与干预工作的依从性。通过召开低档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会、同伴教育员开展同伴教育工作以及其社区暗娼干预管理人员开展的日常干预工作, 逐步取得了业主和暗娼的信任, 增强了低档暗娼的艾滋病防病意识, 灌输了安全性行为观念, 从而提高了安全套使用率;对发现的HIV抗体阳性暗娼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可降低病人体内的病毒载量, 减低其传染性, 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二代传播。

参考文献

[1]陆林, 贾曼红, 马艳玲, 等.云南省1989—2005年艾滋病流行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 (6) :517-519.

[2]姜汝武, 陈海兵.某县城区娱乐场所女从业人员STD/AIDS相关知识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18 (2) :103.

[3]Yang Hong-mei, Stanton B.Heterosexualtransmission of HIV in china:a systematicreview of behavioral studies in the past twodecades[J].Sex Transm Dis, 2005 (32) :270-272.

[4]王陇德.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6:6.

[5]汤后林, 毛宇嵘.HIV感染者检测晚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44 (11) :1040-1051.

艾滋病防治新进展 篇5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成果可喜

“十二五”期间,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10个省(区)在组织管理、临床救治、病人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试点省(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数累计24 706人。

10个省(区)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制订并逐步完善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在医疗科研、病人管理、临床检测等方面促进中西医资源共享,探索了中西医协同治疗艾滋病的管理模式。如河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建立了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病例筛选、统一督导检查的中西医临床救治机制。

在临床救治方面,各省(区)完善了临床救治网络,根据艾滋病患者分布和治疗需求情况,设立了126个中医药治疗点,依托省级中医临床救治专家组,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指导和技术能力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01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 650人次。完善了中医临床技术方案,实行统一技术方案指导下的个性化辨证论治,专家通过巡诊为每一位患者辨证开具和调整处方,基层医务人员根据处方定期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送到患者手中,最大限度确保了服药安全。云南、安徽、四川、河南、广西、湖南等省(区)针对外出打工人员,研制了携带方便的中药院内制剂,受到患者欢迎。

以患者为中心,多样形式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已趋成熟。河南、安徽省采取专家定点定期巡诊、基层中医医师提供治疗等方式,对因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范围相对集中的农村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广东省中医药部门与司法部门密切合作,在当地监狱为300多名艾滋病人员进行中医药治疗。云南省在强制戒毒所为吸毒感染艾滋病人员进行治疗,摸索了适合吸毒群体的诊疗管理模式。

各省(区)坚持以临床研究为主带动基础研究、药物研发、疗效评价研究和标准化研究,参加和主持了160余项厅局级以上课题。10个省(区)中有8个作为临床科研协作组牵头单位,分别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相关常见病症总结归纳,形成了中医诊疗方案。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信息采集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和临床验证。河南、广西、云南、湖北等省(区)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2项、国家发明专利16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800余篇。

各地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注重国内外医学合作。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纽约阿尔巴尼医学院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与美国、泰国有关机构在中药、壮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方面开展研究;河南、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专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艾滋病防治学术交流,推介中医临床防治理论、方法和成效。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抗HIV新药克envoya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11月6日报道,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抗艾滋病毒(HIV)新药——克envoya,新药中含有一种强大的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tenofovir),这种新型的抑制剂进入人体细胞,可有效减缓体内病毒复制。

克envoya由吉里德科技公司研制及销售。获批前,吉利德进行了4次临床试验,共有3 171名艾滋病患者参与。在临床试验中,艾滋病患者被随机分配成两组,一组服用克envoya,另一组服用获FDA批准的其他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结果显示,克envoya有效降低了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血液中艾滋病病毒的数量,提高了血清脂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

每日服用一片克envoya即可抑制体内HIV-1。新药目前适用于两类艾滋病患者:⑴12岁及以上和体重超过35公斤(约77磅),未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治疗的儿童;⑵ HIV处于抑制状态的成年患者。但需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的患者禁用。

克envoya减少了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且能够改善肾功能和减轻骨质疏松问题。但需引起注意的是,服用克envoya可能会导致血液中乳酸的大量积累和严重的肝脏问题,两者都可能危及生命。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会有恶心现象;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引发肾脏问题、骨密度下降、免疫系统改变和脂肪重新分配等。

(摘自环球网)

科学家联手研发新型艾滋病疫苗获进展

通过生物矿化技术,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能逃避体内预存抗体的增强型疫苗,为包括HIV疫苗在内的疫苗优化与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基于该项技术研发的HIV疫苗目前已通过动物实验,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上。

人类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1983年分离到HIV并证实它是致病病毒以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研发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30多年以来,科学界进行了近200种艾滋病疫苗的初期临床试验,但多以失败告终。

2000年,美国默克公司研发了一种基于腺病毒载体的艾滋病疫苗,曾被行内专家认为最有希望成功,并在全球多地开展了多达6 000人的试验,但是2007年中期发现该疫苗没有取得保护效果。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增强型疫苗的第一发明人陈凌说:“失败的原因可能包括多个因素,但其中之一可能就是由于大多数人体内存在抗腺病毒中和抗体,它能‘中和’作为艾滋病疫苗的腺病毒载体,令疫苗失效。很有必要寻找能提高腺病毒载体疫苗有效性的方法。”

腺病毒已被广泛作为重组基因治疗和疫苗载体,包括用于研发新型的艾滋病疫苗和埃博拉疫苗。在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的实验室,针对携带艾滋病抗原的腺病毒载体进行了改造。从事这项研究的王晓雨博士介绍说:“我们尝试用生物矿化的方法,给疫苗‘穿上’一层磷酸钙的薄膜外衣,这样,腺病毒载体就无法被体内的免疫预存识别,以此提升疫苗的性能。”这种方法被称为病毒仿生矿化技术。

“‘武装’过的疫苗犹如把疫苗装进了‘特洛伊木马’,它可有效地突破机体内针对腺病毒本身的中和抗体的防线,成功进入细胞城堡内部。”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孙彩军博士说,一旦疫苗进入细胞城堡里面后,在体内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疫苗很快就从“木马”中破壳而出,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

如果没有这层外衣,腺病毒载体疫苗就如同在密布着抗腺病毒中和抗体的环境中裸奔,绝大部分疫苗在接触到细胞之前就被那些中和抗体中和掉,无法表达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

改造后的疫苗在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进行了动物实验。“我们发现,经病毒仿生矿化技术处理后的疫苗,在小鼠体内能激发更有效的免疫应答,显著地提高了HIV疫苗的免疫效果。”孙彩军说。

为了寻找到最终有效的HIV 疫苗,目前大多数科研工作者认为应该尝试多种不同类型的疫苗联合使用以期找到最佳组合。陈凌说: “这项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体内预存抗体规避策略,从材料学的角度为疫苗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但目前还是一个新概念,其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自《人民日报》 )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50例艾滋病患者,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甲、乙2组, 其中男92例, 女58例;年龄23岁~69岁, 平均年龄 (46±1.1) 岁;感染途径为:静脉注射毒品20例, 性传播123例 (同性传播15例, 异性传播108例) , 其他7例。职业:干部12例, 司机51例, 自由职业者75例, 工人12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干预: (1) 行为干预:对患者进行疾病传播知识的宣传教育, 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性生活中, 告知患者应采用安全套;妊娠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感染症状恶化, 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应做好避孕措施[2];叮嘱患者要定时复查、用药, 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并定期接受复查。 (2) 认知干预:告知患者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治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用药依从性以及定时接受复诊的意义;并严格叮嘱患者要按照医嘱要求用药, 不能随意更改;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视力变化、皮疹、呕吐、头痛、腹泻、咳嗽、发热等情况, 应高度重视;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 并做好个人卫生;少食多餐, 并注意饮食健康, 保证营养搭配的均衡[3]。 (3) 心理干预: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给予理解与同情,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并热情进行自我介绍,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了解患者具体情况, 并针对患者的具体社会环境, 制订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死亡5例, 失访9例, 转出6例, 乙组死亡1例, 失访3例, 转出2例, 乙组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明显低于甲组 (χ2=4.59, P<0.05) 。

3 讨论

HIV会损伤人体免疫系统, 并重点攻击人体重要的T淋巴细胞, 而导致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受损, 病死率高。在HIV感染后, 可潜伏至10年而无临床症状。该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较快的蔓延速度、较强的感染性, 一旦恶化发展到艾滋病, 患者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缺陷, 极易导致并发机会性感染。免疫缺陷包括补体系统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黏膜免疫缺陷。机会性感染是指因人体免疫功能下降, 寄生于人体内的一些非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发疾病, 或机体对环境中的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易感性而加重机体感染发生。若免疫功能正常, 则这些微生物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疾病。机会性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免疫抑制水平相关, 外周血细胞CD4+水平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 其数量水平影响着机会性感染发生。通过实施护理干预, 给予患者必要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以及心理干预, 让患者明确具体的艾滋病相关知识, 了解机会性感染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症状, 叮嘱患者按时用药, 并严格遵从医嘱, 一旦发现异常, 要及时复查, 减少机会性感染发生。患者遵医嘱进行复查以及用药,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 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采取措施处理, 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 减少机会性感染发生。本文中, 实施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艾滋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少机会性感染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同时相关卫生部门应加大艾滋病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50例艾滋病患者, 随机分为甲、乙2组, 甲组采用常规护理, 乙组采用干预护理,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艾滋病患者因其免疫功能下降, 极易受到外界感染因素的影响, 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

关键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护理干预,预防

参考文献

[1]李桂荣.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96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 (23) :1091-1092.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7

卫生部资料显示, 中国艾滋病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数逐年增加, 艾滋病疫情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截止2006年10月31日, 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 733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40 667例, 死亡12 464例。传播途径中异性性接触传播比例已经超过50%, 上升到第一位。哨点监测资料显示, 暗娼中的窗体顶端病毒感染率1996年为0.02%, 2005年有9个哨点暗娼的感染率超过1.0%。暗娼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38.7%。另外, 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情况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深圳毗邻香港, 两地经济和文化往来日益频繁。据口岸管理部门统计, 每日进出深港两地的人员有十几万人, 节假日期间可达到几十万人。由于交通便利, 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深圳已成为很多香港人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其中也夹杂一些商业性性消费活动。深圳娱乐场所的香港男性顾客是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和桥梁人群, 使得性病/艾滋病在两地间传播。

本项目通过与香港非政府机构"关怀艾滋"合作, 获得境外公益性基金支持的基础上, 自2006年9月-2009年9月间, 在社区设立教育中心 (基地) , 开展一系列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 旨在探索深港合作开展艾滋病高危人群社区干预的模式, 提高干预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降低高危险行为, 防止或减少艾滋病在两地的传播。

2 项目主要内容

2.1 建立教育中心, 招聘项目人员

项目干预点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和沙嘴两个社区, 两个社区仅相距几百米, 教育中心设在下沙社区。这里人员密集、交通便利, 紧邻深圳东西交通要道———滨河大道, 距离黄岗和福田口岸仅十几分钟车程。社区内有多家服装厂及其他加工类企业, 居民住宅楼以农民房和多层集体公司房为主。娱乐、餐饮及零售业极其发达, 高峰时有几十家卡拉OK和休闲中心。为开展项目工作, 在社区繁华地租用了一套两房一厅的民宅作为教育中心, 内设咨询室、接待室、办公室和HIV快速检测室。招聘了一男一女两名拥有大专学历和医学背景的人员作为全职员工和两名具有外展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员工, 与香港“关怀艾滋”项目经理和深圳市计划生育科研所项目管理者一起组成了项目团队。

2.2 员工培训

项目管理层对员工素质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 项目开始前三个月的工作主要以培训和熟悉周边工作环境为主。负责培训的教师有来自香港“关怀艾滋”的工作人员和项目经理、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市CDC和市计生科研所的有关专家等。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素质教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交流技巧、项目经验分享、社群经验分享、问卷培训和热线辅导训练等。

2.3 项目管理模式

该项目由香港“关怀艾滋”和深圳市计生科研所共同管理。香港“关怀艾滋”派专职项目经理1名, 负责培训和管理项目员工, 执行和督导项目计划;深圳计生所项目负责人负责招聘和协助管理项目员工, 负责财务支出, 协助执行项目计划, 协调与当地政府和预防机构的关系。

2.4 问卷调查

包括项目干预前的基线调查和干预后的评估调查, 两个阶段采用同一问卷, 便于进行干预效果的对比分析。

2.5 干预活动

开展的干预活动主要包括: (1) 到娱乐场所和暗娼工作场所为女性性工作者和管理人员 (妈咪) 、性服务顾客 (嫖客) 和娱乐场所管理者发放免费宣传资料和安全套; (2) 街头外展, 包括发放资料和正确使用安全套示范等活动; (3) 开放教育中心, 提供咨询、领取资料和安全套等服务, 开通咨询热线; (4) 对女性性工作者和顾客的培训; (5) 募集女性性工作者及其顾客中的同伴教育者并培训; (6) 提供免费HIV测试和常见妇科病咨询检查。 (表1)

3 项目实施成效

为了解项目实施成效,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 分别在项目实施前做基线调查和实施干预后做终末评估调查。男性顾客和女性性工作者问卷有所不同, 男性顾客问卷有13个问题, 女性性工作者问卷有59个问题。两个阶段调查的同一类人群采用的是相同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婚姻状况、艾滋病传播途径、防治方法、性行为特征以及是否接受过HIV测试等。

3.1 女性性工作者

基线调查了177人, 终末评估调查了200人。两组平均年龄为22.35±3.61岁和22.99±2.91岁, 平均年龄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男性顾客

基线调查155名, 其中香港男性顾客149人, 内地顾客5人, 一人籍贯不详, 香港男性顾客占总数的96.8%。终末评估调查对象200人, 香港顾客198人, 占总数的99.0%;2人为内地顾客, 占1.0%。两组年龄, 基线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3.86±9.08岁, 终末评估对象平均年龄为45.98±7.74岁,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由表2可见, 性工作者在干预前后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89.9%上升到97.0%, 差异显著;最近一次性交易中使用安全套比例由97.7%上升到99.0%, 两者均很高;对HIV传播途径有正确了解的得分由6.665上升到7.345, 差异显著;参加HIV测试的人数由16.1%上升到44.0%, 差异显著。

顾客方面, 最近一次交易中使用安全套比例由84.2%上升到91.5%;性交易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75.3%上升到93.2%, 差异显著。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比例轻微上升, 由36.1%上升到41.4%, 无显著差异。在对HIV传播途径正确了解方面, 得分由1.66上升到3.18, 差异显著。参加HIV测试的人数由23%上升到44%, 差异显著。

4 讨论

4.1 关于对高危人群的干预

干预前后调查问卷显示, 所干预的两个社区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都很高, 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前为97.7%, 干预后为99.0%。分析原因: (1)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艾滋病预防投入的增加, 宣传力度加大, 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 安全套使用率提高。 (2) 这两个社区是深圳比较出名的娱乐场所聚集地, 各类干预和调查项目在本地开展的比较多, 如中英项目、欧盟项目、世界卫生组织项目等, 也是深圳市CDC的监测哨点。因此, 该社区接受的各种不间断宣教和服务较多。但也发现了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 当询问一些暗场中的小姐, 如果出现顾客提出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她们将如何应付, 有小姐说会介绍给那些专门不用安全套的小姐, 她们自己不会提供服务。而项目人员对这类专门不用安全套的小姐的情况一无所知, 不知是否因为那些小姐已经感染了HIV或是因为某些特殊、经济原因而不采取防护就提供性服务, 比如吸毒或急需用钱等等。提示今后要重点关注此类小姐的情况,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另外, 发现在娱乐场所里面一些表面看起来不是性工作者的人也提供性服务。在对一个场所的十几个按摩女和工作人员体检时发现, 其中一个梅毒阳性者是场所的收费员, 不是按摩女。还曾经有一个40多岁的妇女到过教育中心咨询, 这个妇女看起来相貌平平, 甚至有些丑陋, 穿着也很普通, 项目工作人员以为她是场所里的卫生员, 后来她自我介绍是场所里的按摩师。她不但提供性服务, 而且还很受客人欢迎, 其中不乏一些很年轻的香港客人。由于她自己早已成家, 有丈夫和孩子, 所以很担心会把疾病传给亲人。上面这些人过去往往被排除在干预对象之外, 实际可能存在更高的危险性。

4.2 关于深港合作开展艾滋病干预模式

该项目是由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赞助, 香港非政府组织和深圳政府机构共同完成的一个在深圳社区开展的针对艾滋病高危人群, 尤其是娱乐场所跨境香港男性的干预项目, 这类干预项目在深圳甚至国内尚属首次, 因此探讨适宜的合作或工作模式对今后开展同类项目具有指导意义。参与项目合作的三方根据机构性质和所在区域的不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或起到不同作用, 发挥了各自优势。

4.2.1 项目赞助方

嘉道理基金会是赞助方, 对于项目立项和经费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拨款每半年一次, 而且必须是在完成了上一个半年任务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下一个半年的工作需要严格按计划执行, 每一项支出都必须按项目书中的预算计划, 超出部分或预算中没有列出的部分必须说明理由并征得拨款人同意方能支出。这种管理的好处是开支有计划, 避免了乱花钱, 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陆和香港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编写项目书时有些需要支出的环节没有列入计划内, 因此, 在项目实施中很多方面需要调整, 调整的部分要详细说明, 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花费了项目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好在赞助方能够理解其中原因, 多数情况下都能够予以支持。

4.2.2项目主要执行方

香港“关怀艾滋”从三年的项目实施中获得很多在内地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的经验, 如再次申请同类项目应更顺利, 制定的计划应更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香港“关怀艾滋”是一个主要从事艾滋病干预和感染者/患者关怀的机构, 机构成立近20年已做了大量工作, 拥有很多经验, 尤其是在社区外展和与对象接触、交流和沟通技巧方面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们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认真、勤奋, 非常的敬业和不辞辛苦, 给内地的工作人员留下很深印象。他们管理规范, 包括对项目的执行和员工管理, 都有一套成型的管理模式。比如对员工的管理, 每年按时签订劳动合同, 合同内对员工的工作职责有很详细的说明, 合同期满要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上级领导评价三部分,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下一期是否继续留用。项目经理每两个月与员工做一次督导谈话, 指出员工过去一段工作中的不足和提出改进意见, 并分享成绩。员工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项目经理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种沟通方式, 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彼此加深理解, 双方的感情也得到增强, 有助于消除因文化和背景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隔阂。艾滋病干预工作本身是一项很困难、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所以这样的交流能增强彼此的信心, 可以互相鼓励。实践证明其效果很好, 值得我们借鉴。

4.2.3 项目的主要合作方

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前两个单位都是香港机构, 在中国内地没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包括人员招聘、挂牌服务、项目财务支出、HIV测试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因此三方合作是项目能够实施的必要条件, 资金、技术、经验和从业资格缺一不可。在合作过程中, 投资方的资金得到合理使用, 达到预期效果;香港“关怀艾滋”得到在内地开展项目的经验;深圳计生所学到了技术和项目管理技巧, 人才得到培养;项目点的干预对象得到了艾滋病预防知识, 提高了防治意识, 规范了安全性行为, 获得了一定的生殖健康服务。因此, 该项目是四方共赢和四方受益。

4.3 经验教训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为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8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4例, 高中45例, 大专及以上29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 (58例) 与研究组 (7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0:38, 年龄22~45岁, 平均年龄 (25.24±6.59) 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8:42, 年龄20~47岁, 平均年龄 (23.53±7.82)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保持病室干净卫生、饮食指导, 且出院时医生为患者制定后续治疗计划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因艾滋病目前无治疗药物与疫苗, 故加强对患者疾病认知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可通过视频宣教等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AIDS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告知其于抗病毒治疗期间应遵医嘱服药;说明用药期间容易引发的不良反应, 当不良反应出现时应及时就医。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并进行心理沟通, 针对性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方法, 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持。③卫生护理:嘱患者切勿共用可接触到体液、血液的日常用品;勿接触性乱、吸毒等带状疱疹、结核等感染性疾病者。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2]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情况。完全依从: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执行, 且坚持规范规律治疗;基本依从:治疗期间基本遵循医嘱执行, 偶有不规范治疗;不依从:治疗期间经常不遵循医嘱执行, 且无法坚持规范规律治疗或中断治疗;依从率= (完全依从+基本依从) /总例数×100%。采用WHO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 (WHOQOL-HIV) [3]予以评价, 主要包括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会关系、独立程度、环境、个人信仰等方面, 分数越高, 生存质量则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完全依从37例, 基本依从26例, 不依从7例, 对照组分别为17、23、18例, 研究组总依从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心理方面 (13.48±1.86) 分、生理方面 (14.23±2.31) 分、社会关系 (14.96±1.75) 分、独立程度 (12.55±1.39) 分、环境 (13.38±1.56) 分、个人信仰 (11.98±1.42) 分, 对照组分别为 (12.01±2.76) 、 (13.02±2.11) 、 (13.62±2.04) 、 (11.75±1.52) 、 (12.60±1.21) 、 (11.21±1.80) 分, 两组各方面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方式改变, AIDS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不仅对患者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给其内心带来巨大冲击, 因此, 寻找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 对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依从率90.00%比对照组68.97%高 (P<0.05) , 提示护理干预应用于AIDS患者, 可有效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分析原因可能为:艾滋病目前无治疗药物与疫苗, 故加强对患者疾病认知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通过视频宣教等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AIDS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告知其于抗病毒治疗期间应遵医嘱服药, 不可自主更改用药时间或停药, 并说明用药期间容易引发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并进行心理沟通,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真实想法与感受, 针对不通过文化水平与职业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方案[4]。指导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方法, 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持, 从而树立生活与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存质量各维度 (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会关系、独立程度、环境、个人信仰) 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P<0.05) , 提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AIDS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人员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指导, 并帮助其正视疾病, 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做好患者家属指导, 为其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通过网络及通讯获取有效信息, 提升其劳动能力, 以赢得尊严[5]。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应用于AIDS患者, 不仅可提高治疗依从性, 而且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艾滋病 (AIDS) 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28例AIDS患者, 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 (58例) 与研究组 (7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依从率90.00%, 比对照组68.97%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AIDS患者, 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艾滋病,生存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旭, 周明琴, 吴南屏.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0) :98-99, 107.

[2]杨茜, 李雨欣, 黄艳芳, 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 (15) :15-17.

[3]宋华婷.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2) :39-40.

[4]杨秀蓉.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 2013, 32 (8) :3153-3154.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9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

为了加强艾滋病 (AIDS) 防治,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笔者于2006年5月对来邹城市务工的部分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干预,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来邹城市市区内建筑工地、义乌商贸城人员以及饭店服务员、个体经商人员为目标人群。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干预人员首先召开建筑工地负责人、义务商贸城管理人员、平阳路各饭店经理和太平路工商管理所人员会议, 向他们讲明干预意义、方法及内容, 并发给宣传单, 让他们摸清外来人员 (外省、市及邹城农村) 。在登名造册的基础上, 干预人员到现场发放基线期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 负责人逐人发一份宣传单, 并根据条件进行宣传、讲解, 让目标人群对防治艾滋病知识有初步认识。此后干预人员深入工地、商场、饭店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讲解、答疑。

1.2.2 问卷调查:

参照国内同类调查的干预内容,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于基线期 (干预前) 、末期 (干预后1周) 、远期 (干预后1年) , 以相同问卷内容, 匿名填写, 当场收卷。

1.3 统计分析

全部问卷用EXCEL统计, 结果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共干预调查建筑工地5处, 工人1 201人, 义乌商贸城1处, 营业员397人, 大小饭店21个, 服务员243人, 个体经商60户, 经商人员188人, 总共2 029人 (以基线期有效问卷) 。其中男1 303人, 女726人。年龄最小17岁, 平均年龄27.1岁。

2.2 有效问卷

问卷发放:基线期2 037份, 末期2 036份, 远期2 037份;收回有效问卷:基线期2 029份 (99.61%) , 末期2 024份 (99.41%) , 远期2 020份 (99.17%) 。

2.3 基线期AIDS知识获得来源

从有效问卷分析, AIDS知识从媒体获得占30.06%、同事朋友交谈获得占20.75%、家庭人员交谈获得占15.28%。

2.4 不同人群三期AIDS知识平均知晓率比较

AIDS经性、输血及血液制品和母婴三大传播途径传播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 经检验, P<0.001, 但远期又略有下降 (详见表1) 。

注:P1系基线期与末期比较;P2系末期与远期比较。

2.5

不同人员对AIDS非传播途径 (与艾滋病人、艾滋病毒感染者共餐、握手、共用劳动工具及洗浴池、蚊虫叮咬等) 、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危险、没有有效防御针等) 干预前后正确回答平均人数及知晓率情况, 见表2。

2.6 不同务工人员对HIV/AIDS的态度

务工人员干预前对HIV/AIDS有恐惧感, 不愿接触的较多, 愿意往来的较少。干预后, 愿意往来人员增多, 详见表3。

注:P1系基线期与末期比较;P2系末期与远期比较。

3 讨论

邹城市系新型快速发展的城市, 流动人口较多, 外来务工人员多系浙江、江苏等省以及山东省南方县市的人员, 多达几万人。对邹城市来说, 这些人是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在艾滋病蔓延的时期, 对他们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增强自我约束, 对预防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对外来务工人员基线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 他们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知晓率和正确对待HIV/AIDS态度的比例都较低, 在50%和40%以下, 这对预防艾滋病十分不利。为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 专业人员对他们采取干预措施, 向他们发放宣传单、讲解、答疑等宣传教育后, 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干预后1周 (末期) 知晓率人数增至88%和90%以上, 对HIV/AIDS认识态度大大改善, 70%以上的人不恐惧、不害怕, 愿意和他们来往, 与基线期相比, 差异显著。从而显示这种干预措施行之有效, 可以推广。

干预1年 (远期) 后, 再次以同样问卷调查原目标人群, 不论相关知识知晓, 还是正确对待HIV/AIDS的态度人数均有所减少, 这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再采取干预措施, 对原知晓的知识和正确对待态度就要淡化, 甚至忘掉。由此提示, 为了强化对艾滋病的预防, 每年对高危人群都要进行健康教育 (干预) 1~2次, 这种干预方法, 亦可由目标人群代表 (培训骨干) 进行, 上级干预人员可定期督导, 这样, 上下联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会更好、更巩固。

参考文献

[1]关吉吉, 白春玉, 张迪, 等.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预前后效果比较[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 (6) :412-414.

[2]武俊青, 姜中敏, 余冬宝, 等.流动人口中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与建议[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 (6) :575-576.

浅论艾滋病防治教育 篇10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流行情况;防治措施

当前,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不足,在宣传方面做得也不够,政策的落实还不平衡,还存在监测与检测的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也难以全面控制危险因素。我国各个部门坚持以政府为组织,不同部门负责加强防治工作,在以政策组织为保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及宣传的基础上,通过母婴阻断及综合干预政策做了许多工作。

一、艾滋病的影响

1.艾滋病对个人、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成员中有一位得了艾滋病,就会有疼痛与死亡的危险,也会从精神上受到创伤,并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会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导致家庭的解体,还会出现艾滋孤儿的死亡、孤老赡养以及孤儿扶养问题,给家庭加重负担,使生活难上加难。

2.艾滋病对人口的影响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调查中得知,因为艾滋病的流行,此地的人均寿命缩短到了45岁,人均寿命减少了14年。海地的人均寿命减少了6年,在亚洲的柬埔寨人均寿命减少了4年。

对艾滋病最为严重的国家而言,死亡率急剧增长,从2000至2020年期间可能有6800万人受艾滋病之害而缩短寿命。

3.对社会的影响

艾滋病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因为出现了许多无人抚养的孤儿与老人,加大了贫富差距,使得贫困人口急剧增长。

艾滋病的传闻随意性较强,出现了夸大和扭曲的问题,甚至使得人心惶惶。因为对艾滋病的极度恐惧,艾滋病的谣传对社会稳定与安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艾滋病的传播导致了社会恐慌,再加上人们对艾滋病病人有歧视现象,也存在偏见,感染者在社会上受到了排斥,导致感染发作,子女们不能上学,家属也被人孤立的现象。因为存在社会歧视,导致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仇视社会,仇视健康人,进一步诱发了犯罪。

二、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1.艾滋病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此病的增长率大幅度上升。最近几年,在我国对艾滋病加大宣传教育的情况下,在咨询检测与抗病毒治疗力度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感染者与病人还在增多。但通过一段时期的治疗以后,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根据每年的统计,我国的感染者与病人数的增长率也在降低。

2.性传播也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男性的同性恋者的传播速度也在上升。在多年的报告病例中,对于异性传播者来说,他们的染病比例也在逐步上升;在男性同性恋者中上升率较高。当带病毒的血液或者体液到了不同的人身上时,有可能从体内传入另一个人的体内。它与乙肝病毒相同,在进入消化道以后,还会受到消化道内的蛋白酶的影响。

3.在局部与特定人群中所占比重较大。河南、四川以及新疆等地的感染者与病人数占了较大比率。

三、艾滋病的防治策略

1.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切断传播源

做到洁身自爱,对自己的伴侣忠贞不贰,当有危险发生时,可以正确使用避孕套,对性病进行及时治疗。

2.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防止血液传播

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不能乱用,不能吸毒,认识共用针具吸毒的危险性。进行穿耳或者身体穿刺及文身时,要通过针刺疗法以及侵入性的方法加以治疗,及时防治艾滋病。

3.母婴传播的预防

在怀孕、分娩以及孩子出生后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病毒,甚至在母乳喂养过程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患有艾滋病的患者要避免怀孕,如果已经怀孕了,要做人工流产,可以对孕、产妇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以降低母婴传播问题,如果采用了人工喂养,可以有效地减少艾滋病所导致的危险。但是艾滋病毒会见缝就钻,如果他们在血液与体液中传播时,会有活的细胞产生,这种病毒不会在空气中、水中以及食物中存活,脱离了血液与体液,这种病毒终将死亡。

4.学校教师积极承担艾滋病防治教育的重担

大多数家长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还有认识上的不足,不能承担对子女进行相应的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工作。这使得家庭教育工作转移到了学校,学校要承担较多的教育责任,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并预防艾滋病。学校教师还要着眼大处,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及其现实意义,勇于承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传统课程中,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相近科目的教师(比如在生物及健康教育工作者)及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学生中宣传与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

5.开展助学关怀活动

我们的益达助学关怀项目对58个家庭进行了资助,其中有68名在校学生参加。工作人员为受助儿童的家庭赠送200元的米、面、油、牛奶等一些生活用品,不定期地走入社区进行家访,进入学校参加走访,对受助家庭及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解。自从这一项目启动以后,资助者在生活用品费用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并相应地发放了生活补助。

总之,要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以及艾滋病病人进行扶持,还要鼓励他们做好力所能及的生产及工作,并长期坚持下去。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作为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要从自身做起,进一步认识艾滋病,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保护自己,使自己远离艾滋病,并教育周围的人,正确认识艾滋病,有效地防治艾滋病,并能够有效地带动社会成员防止艾滋病的蔓延。要以正确的态度应对所遇到的问题,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不能歧视病人,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尊重,让他们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中,好好治病,好好生活。

参考文献: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8(6):1062-1063.

艾滋病防治干预 篇11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 仍然是健康的, 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 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 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终生都具有传染性。所以我们的个人卫生很重要, 尤其是在“性”方面。艾滋病传染主要就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 当然还有母婴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如眼泪、唾液和汗液, 存在的数量很少, 一般则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所以我们只要稍稍注意, 做到预防还是没问题的。

由于外出务工农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 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在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正呈逐年增长趋势。在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中, 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近年来, 我县有大量农村人口和企业下岗工人外出打工, 这部分人群大多文化水平较低, 在外务工时接受教育机会少, 且多为青壮年男女, 正处于性活跃期, 流动性大,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是艾滋病传染及传播的高危人群。2006年我县做了专项抽样调查, 这份调查表明外出务工农民工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不高,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这不得不让人担忧。让每一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接受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力争外出务工农民工人手一份健康手册, 免费获得一次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各地劳动、卫生、工会等部门和群众团体还要深入农民工集中场所, 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方式, 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 主动为他们提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工作势在必行。

因此, 针对调查发现开展本县外出务工农民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十分重要。2007年, 禄丰县外出务工农民艾滋病干预工作在县农业局、县社保局牵头下开始实施“阳光工程”项目, 我县将全面开展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艾滋病干预工作。

该项目由县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实施, 选择本县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的乡镇实施, 与劳动、计生、乡村医疗机构合作, 通过岗前培训、计生服务宣传、行为干预、VCT和PITC等形式, 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提高他们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提倡安全性行为, 从而减少艾滋病感染。通过项目活动, 整合多部门艾滋病防治力量, 营造一个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会环境。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 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 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由于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有:

1.坚持洁身自爱, 不卖淫、嫖娼, 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6.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7.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 切断其传播途径。

预防艾滋病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次性交的时候, 为了避免有体液的交流, 一定用安全套。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 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 是能够预防的。

参考文献

[1]沈洁、李建华主编《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督导评估手册》,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9

上一篇:电流测量环下一篇:好莱坞眼中的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