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

2024-09-09

艾滋病病毒感染(共12篇)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剖宫产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经HIV确认阳性孕妇18例, 均给予产前与产后的护理干预。结果:18例HIV阳性孕产妇皆行剖宫产, 所产婴儿无一例感染HIV, 无一例医护工作者感染。结论:加强HIV孕产妇及婴儿合适的护理, 是有效保障母婴健康及控制新生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孕产妇,HIV感染,护理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是指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过程中将HI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传播方式[1]。全国历年的感染病例报告中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比例已由原来的0.1%上升到了现在的0.8%[2]。加强HIV母亲的监管尤为重要。现总结本院住院HIV阳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的母婴阻断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孕妇18例, 年龄18~32岁, 平均 (25.3±0.4) 岁, 初产妇14例, 经产妇4例, 所有产妇实行剖宫产。

方法:对全市孕妇进行HIV抗体筛查, 采集抗凝血液5 m L, 分离血浆送广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实验室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 试剂为有效期内使用。均在孕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血清HIV抗体筛查, 阳性标本全部送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实验室做确认试验。按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3], 进行判断。

护理

加强HIV阳性孕妇的监管:经产前检测共发现HIV阳性孕妇18例, 由专业人员采取1对1艾滋病咨询服务, 告知孕妇国家关于艾滋病的相关政策及其他一些信息。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征得孕妇同意后将情况告知其丈夫及家人。让孕妇及丈夫保持手机畅通, 实行1对1的跟踪服务。

心理疏导:主动与HIV阳性孕产妇沟通, 态度和蔼, 以减轻孕产妇的心理压力, 消除思想上的障碍, 并通过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阻断成功率[4]。

接受指定生产方式:目前认为HIV的母婴传播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分娩期间, 由于此期间进行阴道分娩、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术、破膜延长 (>4 h) , 胎儿直接接触母体血液及阴道分泌物, 传播风险增加。

合理喂养方式:HIV母婴传播约20%~30%发生在哺乳期 (产后) [5]。经过健康教育, 18例产妇皆采用人工喂养, 经电话随访18例产妇一直保持人工喂养。经实验室检测结果无一例婴儿感染HIV。

规范操作流程, 严防职业暴露: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 当进行的操作接触或者可能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及阴道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 接产及手术人员应戴防护目镜、双层手套, 穿一次性隔离衣。接产及手术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材料及胎盘应该在术后单独放入黄色垃圾袋, 并扎紧袋口, 贴好标签, 送指定地点焚烧。手术中或接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器械用含10%氯消毒剂浸泡1 h后, 清洗干净上油再高压灭菌。手术室层流消毒、并对产房进行通风、空气消毒、地面消毒, 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用20%漂白粉乳液搅匀放置1~2 h后倒入下水道。

行为训练:通过进行极限训练, 激发患者潜力, 提高抗压能力和意志力, 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强大的心理[6]。

实施健康教育:普及宣教HIV相关知识, 做好心理咨询。倡导健康性生活方式, 若性伴侣一方HIV阳性, 另一方须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对高危性行为者进行定期检查, 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对确诊为HIV感染的产妇, 应帮助其对艾滋病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及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 反复就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药物等治疗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疾病, 使患者知道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对艾滋病的进行治疗和恢复的前提条件[7]。

结果

18例HIV阳性孕产妇皆行剖宫产, 所产婴儿无一例感染HIV, 无一例医护工作者感染。

讨论

近年来, 中国艾滋病的发病率仍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孕妇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一项重要传播途径, 如何预防母婴传播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对妊娠合并HIV阳性的产妇在孕产期全程实施有效的母婴阻断护理, 防止艾滋病的传播。专业系统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母婴阻断率, 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对HIV阳性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护理产妇婴儿, 同时应进行自身防护, 并妥善处理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生活垃圾, 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8]。

参考文献

[1]王万民, 陈昭云.河南省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1) :4.

[2]杨华明.新特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感染与消毒[J].现代医院消毒学, 2008, 7 (14) :315.

[3]WS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胡健女, 陈蓉, 叶满婷.HIV感染的孕产妇全程母婴阻断的护理体会[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 12:905-906.

[5]桂希恩.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46.

[6]郭芳, 周沛林, 金晓舟, 等.随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10) :1978-1980.

[7]颜道金.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 2006, 10 (9) :514.

[8]滕玉英.HIV阳性孕妇产时产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9) :205.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2

近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尚未发现

昨天是第二十五个世界艾滋病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出席宣传活动时介绍,由于部分高危人群不愿或不主动接受检测,导致我国预计有近一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被发现。他指出,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遇到了干预难度加大、传播风险增加、药品经费需求增长、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等四个新挑战。

全国累计报告49万例

陈竺指出,性途径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传播方式更加隐蔽,干预工作难度更大;由于社会歧视存在,有高危行为的人不主动寻求或不愿接受检测,导致我国有近一半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增加了传播的风险;发现的感染者逐年增加,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耐药病人增多,对治疗药物品种和经费的需求不断增大;社会组织参与发展不平衡,能力还十分有限,支持环境有待改善。

截至10月,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49万例,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约38万例。陈竺说,近10年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艾滋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遏制,总体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病死率明显降低,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卫生人员更应反歧视

针对日前报道的天津肿瘤医院拒绝医治患有肿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事件时,陈竺指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更应减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应该站到反歧视的前面去,不能拒绝任何患者的医治需求,要把国家意志转化为医务人员的实际行动。要加大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尤其是加大定点医院的能力建设,同时综合性医院也要做好随时为艾滋病患者的各种疾病提供治疗的准备。

本次活动正式发布了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该片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呼吁更多人关爱、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为抗击艾滋病做出贡献。

■现场

“我怀孕了,宝宝六个月,很健康”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本报日前采访过的来自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坐在会北京万泰艾滋病检测试纸网()北京万泰艾滋病检测试纸网()

场最醒目的位置,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学生们身着大红色毛衣说说笑笑。在公益短片中,这些学生成为小演员。涛涛说长大了想当笑星,而所有孩子的愿望则是二三十年后,大家还在一起。孩子们真诚的表演让现场很多嘉宾泪水涟涟。当主持人邀请20多名孩子走上舞台时,现场所有观众起立鼓掌欢迎,以最高的礼遇迎接这些不幸染病的无辜孩童。

除了可爱的孩子,曾经被温家宝总理接见过的艾滋女孩楠楠昨天也来到现场。此时的楠楠已经没有几年前的内向、羞涩,细心的观众们发现:今年的楠楠有些不一样。楠楠幸福地告诉所有人:“我怀孕了,宝宝六个月,很健康。”楠楠说,怀孕前她也曾犹豫过,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孩子会健康吗?但是成熟的母婴阻隔技术让楠楠实现了当妈妈的梦想。当楠楠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大屏幕上播放着楠楠的结婚照,照片中的楠楠穿着美丽的新娘妆,在爱人的呵护下笑容甜美。

■相关新闻

男同性恋病毒感染率近1/10 北京对十万名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调查显示,吸毒、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同性恋的发病率却远高于此,其中以男同性恋为主。昨天,市科委和市卫生局举行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通报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首都十大病科技攻关情况。目前,北京已建立了我国首个大规模男男同性恋高危人群动态随访队列,人数已达到6000人。

据首都艾滋病科技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北京佑安医院教授吴昊介绍,本市男同性恋的艾滋病感染率接近1/10,也就是说,每10个男同性恋中,就有一个感染艾滋病病毒。

另外,本市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HIV急性期感染者队列,规模达到400人。吴昊解释说,目前本市对艾滋病的提前干预已经从原来的以发放避孕套为主向控制病源转变,而急性期病源的艾滋病病毒传染率是慢性期的1000倍以上。如果对急性期病源进行阻断,保护得当,会使北京的艾滋病病人数量明显下降。

据介绍,本市艾滋病科技攻关的二期(从2013年到2015年)目标是使HIV新发感染数和艾滋病病死率比2010年分别降低25%和30%。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3

方法:研究讨论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4例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进行护理过程的回顾性分析,从而总结对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患者剖宫产术后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对4例产妇的精心护理,严格操作规程,控制感染途径,无一名产妇出现并发症,术后愈后良好。

结论:从2009年以来,我院对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孕妇成功实施了剖宫产手术,术中顺利,术后辅以精心护理,无一例产妇出现感染及并发症,无院内感染及医院性传播的发生,产妇及婴儿均已康复出院。

关键词:妊娠 艾滋病病毒感染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4-02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性传播疾病,也是一种血液传播疾病以及母婴传播疾病,其临床病死率极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法,但可对艾滋病进行有效的预防。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艾滋病患者数量急速上升,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及家属造成了极大地心理压力,已成为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问题,且护理人员在对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护理时若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现象,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科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心理护理

首先医护人员应充分掌握艾滋病的知识及传播途径,消除恐惧心里,不歧视患者,给予超越一般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尊重,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HIV后,常产生焦虑、绝望、恐惧、忧郁、自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交流,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为患者做好保密工作。

2 母婴传播

也称围生期传播,即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胎盘,经产道分娩,哺乳等途径传染给新生儿,所以尽量选择剖宫产,术后除按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以外,需按传染病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工作。

2.1 住单独病房,通风良好,并保持病房内部环境舒适安静,保证患者绝对的休息。无论患者进行何种手术,均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影响临床效果。因此在对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前,应耐心对患者讲解有关分娩的临床知识,使患者了解将要进行的剖宫产手术内容以及可能发生的各项突发情况,从而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配合产妇接受手术,并给与患者及家属适当的自信心,从而使患者及家属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剖宫产手术治疗。艾滋病患者由于本身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心理压力较大,有时会发生抗拒护理及治疗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隐私进行必要的保护,同时给予热情接待,主动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切身实际的感受到被接纳的状态,从而降低防卫心理和自卑心理,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措施。

2.2 注重个人防护。如皮肤有伤口,破损,不参与手术及护理工作,不接触污染过的器械,不参与手术者,应注意个人防护,一般穿(从里到外)洗手衣+专用连体塑料防护衣(带帽)+一次性洗手衣(内层为不渗液的塑料薄膜),双层手套,口罩,眼罩,穿高筒胶鞋,防止羊水,血液可能对眼睛面部造成污染。

2.3 一次性用品,敷料,直接放入黄色专用垃圾袋内,密闭运输直接焚烧,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殺灭HIV。WHO推荐的逆转酶灭活方法是100℃20min,被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械,物品应消毒,清洗,再消毒三步。使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干粉消毒等方法。①浸泡: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消毒液中加盖浸泡30分钟以上。②擦拭: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液浓度2000mg/L—5000mg/L。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30分钟以上,对经血转播病原体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与喷洒,作用60分钟以上,喷洒后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④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加入排泄物,有效氯1000mg/L作用2—6小时,对医疗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排放。

2.4 HIV病毒携带,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易发生继发感染现象。因此产妇术后饮食应加强营养支持,指导患者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则,并给与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从而增强机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膳食纤维以便预防便秘。必要时对患者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以补充能量。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从而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增进患者食欲。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及时更换,留置尿管保持通畅,每日用1%新洁尔灭液冲洗尿道口及会阴2次,24小时后拔管。

2.5 术中及术后使用留置针,尽量减少穿刺机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避免被污染针头刺伤。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统一处理,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合在一起。

3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除进行常规新生儿护理外,应立即对新生儿清理口腔,鼻腔内部杂物,用流动的清水清洗新生儿全身皮肤,护理人员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新生儿造成创伤,防止新生儿发生二次污染,避免对新生儿进行盆浴,为新生儿进行擦拭时使用的毛巾应妥善处理,避免应用吸痰管为新生儿清理呼吸道。对新生儿行人工喂养,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喂养指导,常规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并及时按体重给予抗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啶等)进行喂服,降低孩子被感染的机会,12个月后对新生儿进行复查。

4 出院后,病房按《医院感染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4

随着全球艾滋病毒的蔓延,慢性丙型肝炎病患的增多,艾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亡病因,笔者通过工作中的治疗护理实践及复习文献对合并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以期更好的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1 院内护理

1.1 临床护理

本病患者经常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抗病毒治疗后出现的药物副作用,故在院期间的护理工作重点集中在配合主治医生治疗并且提供症状护理,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目前国外这类报道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国外对症护理手段已经较为成熟,并已开始制定相应规范。而国内的本病的相关护理的文献也大多着眼于此部分,结合临床实践,本病涉及最多的是呼吸道管理。由于常合并肝损害以及免疫系统的破坏,患者常常合并严重的呼吸问题。常用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体位的调整;对病房的隔离,减少探视,减少感染几率;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1];以及对患者本身的指导。同时对于已有症状患者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严重时可使用麻醉剂。再有就是对皮肤损害、口腔、高热的护理,由于本病患者的肝功能常一定程度受损,对于本病的护理常以物理手段为主,如皮肤药外用,冰块冷敷降温等等。

1.2 心理护理

1.2.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入院后,医护人员应有同情心,责任心,热情主动及时的与病患沟通,介绍同室病友,以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生活,并详细告知患者的患病情况及治疗措施,尽量使用中性词语,清晰明了避免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同时妥善安排治疗日程,让患者建立信心,信任,主动配合治疗。

1.2.2 引导病患积极参加活动

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常存在悲观抑郁心理,害怕与人接触,对治疗信心不足,甚至消极避世,放弃治疗。医护人员应尽量鼓励患者不要总呆在病房,多做户外运动,积极参与病房义工活动,使患者享受帮助他人的乐趣,感觉到被需要。

1.2.3 争取家人及社会的理解配合

患者虽表面消极被动但内心深处仍渴望家人社会的关怀,或感觉愧对家人,但仍想为家人尽一份力。对此医护人员应及时与病患家人联系,帮助家人与病患沟通,争取亲人、朋友的理解、原谅,用友情亲情帮助患者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心理阴影。同时也应加强宣教,多做讲座,让患者及家属对丙肝及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传播途径、治疗措施、预后转归等方面有个全面的理解,让群众明白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不会传染,避免社会对其的疏远歧视[2]。

2 院外护理

2.1 定期复查

本病患者应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自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感冒发热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检查中如果发现异常,必须到定点正规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2.2 切断传播途径

本病患者的血液及精液中含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可以通过血液精液将病毒传播,应尽量做好防护,防止传染他人。嘱患者不要参加献血,也不要从事餐饮行业和幼儿教育等工作。平时保护好身体,避免外伤,一旦发生出血时要妥善处理伤口,被血污染的器物及时焚烧,以防其对周遭环境的污染。同时应节制性生活,使用安全套,避免性伴侣的感染[3]。

2.3 合理膳食

本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应是“三高一低”,即应该多吃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和脂肪低的食物。因为碳水化合物是机体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而维生素、蛋白质则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提高免疫力故多食;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在肝脏的协助下进行,增加肝脏的负担故少食。因此,合理膳食对本病患者的肝脏修复,提高免疫力极为重要[4]。

3 结论

艾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医护人员不仅应具有熟练的业务水平,扎实的技术功底,还应有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详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文化程度、职业背景、经济条件、家庭成员、感染途径等,与患者沟通时态度诚恳,主动热情,同时细心观察,多途径了解病患,对病患性格特点有大致了解。在治疗过程中把握病患心理的动态变化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对策,帮助患者身心恢复。

参考文献

[1]AlterMJ.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IV co-infection.JHepatol, 2006, 44:6-9.

[2]马建新.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微生物与感染, 2006, 1 (4) :207-208.

[3]王敏.范长沙地区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的调查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8, 7 (3) :194.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5

一、目的

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公安机关、司法行政等部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 防护工作,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141号)要求,结合我 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本 预案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随访、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三、工作原则

㈠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属地管理、部门负责,确保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

㈡ 各医疗卫生单位、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㈢ 各医疗卫生单位、公安机关、司法行政等部门应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本预案制定有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工作制度,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

第二部分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与处理

四、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后,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应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同时采取急救处理措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职业暴露事件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组织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进行暴露确认和采取措施,并报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㈠ 急救处理

1、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㈡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

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1、预防性用药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由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根据职业暴露情况确定。

2、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 露级别与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注意事项

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最好在1-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由于服用4周AZT才有一定保护作用,如果无很大的副作用,预防性治疗 用药时间应持续4周。⑵ 暴露后72小时内应当考虑对暴露者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获得了新的暴露情况资料时。如果证实暴露源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则应当立即中断暴露后预防。如果用药后出现毒副作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减少剂量或换用药物,并详细记录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⑶ 育龄妇女使用AZT作为预防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⑷ 采取预防性用药,应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采取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应进行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检测。

㈢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

1、暴露级别 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致伤物体上附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级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六、随访和咨询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后对暴露人员进行随访和提供咨询。随访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暴露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暴露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在随访的同时,向暴露人员提供咨询。

不采取暴露后预防用药措施者,也要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时间同前。

第三部分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登记、监测、报告与保密

七、职业暴露登记和监测

㈠ 职业暴露事件登记: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单位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认真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1),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日期、项目和结果),并按统一规定保存和上报。

㈡ 暴露源监测:如果暴露源没有阳性或阴性的血清学化验结果应立即做快速检测。如果暴露源有急性艾滋病病毒综合征的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

㈢ 职业暴露者监测:艾滋病病毒确认实验室在收到送检的血样后应以最短时间做出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及时反馈。

对职业暴露者的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1/2抗体检测(包括做快速试验),该血清留样备查。如果职业暴露者以前已有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暴露后1年内要定期监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监测。结果填写在“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内。

八、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和保密

㈠ 报告:各医疗卫生单位、公安机关、司法行政等系统应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24小时内将填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报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逐级上报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半年进行一次汇总(附表2),上报至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1月10日和7月10日前,县疾控中心汇总本县职业暴露情况,填写“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汇总后报至县防艾办、县卫生局,抄报市疾控中心。

㈡ 保密: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参与事故处理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其姓名、住址和家人情况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四部分 应急药品储备库(点)的建立及管理

九、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药品储备库的建立

应 急药品储备库(点)的建立和药品的供应参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用药的通知》执行。应急药品储备库(点)要完善药品更换机制,确保供给,避免浪费。公安机关、司法行政等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艾 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所需的抗病毒药物统一纳入药物储备计划。

象山县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药品储备点设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药品由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第五部分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管理机构与职责

十、应急药品储备库点的管理

㈠ 药品的入库:经药品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入库单,入库单一式二份,药品管理人员和财务科各一份。

㈡ 药品的储存:入库后,按照药品包装上要求存放。

十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管理中心

县防艾办组织成立县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卫生、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和部署本县职业暴露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监督、协调和联络、落实职业暴露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卫生、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均应设立本系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接受县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管理。

十二、管理职责

㈠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职责

1、负责职业暴露预防与应急处理的监督和管理,组织检查和督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规划抗艾滋病病毒应急药品储备库,防止和控制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3、负责协调有关部门保障应急预防性药物、检测试剂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4、规划、调整抗艾滋病病毒应急药品储备库(点)的设置。

5、研究制定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㈡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的职责

1、负责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等。

2、保证药品及时供应,避免浪费。

3、为管理人员和医务等相关职业暴露人员提供并完成与工作相关的充足有效的技术培训,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

4、职业暴露登记和监测。收集管理各单位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监测暴露源和职业暴露者,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5、应急药品储备点的管理,做好药品的使用、发放、更新和管理以及事件的登记、处理和跟踪检测等工作。

6、事件后的咨询、技术指导、分析总结等工作。

7、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职业暴露者心理辅导工作。

第六部分 附则

当家人染上艾滋病病毒…… 篇6

心理呵护至关重要

当一个人在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应,如震惊、拒绝、愤怒、孤独、恐惧、自惭、 厌世等。出现这些过激情绪是正常的,但若长期不能自拔对身体却是有害的。虽说被感染的现实不可改变,但从感染到发病还有很长时间,而生存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自己把握。

一个家庭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后,给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是巨大的,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亲属们的情绪。人们有时会无意识地在言谈中流露出不耐烦或不满的情绪。需要提醒的是:要努力克服这种情绪,至少应避免在感染者或患者面前流露这种情绪。因为他们都很敏感,对家庭成员或同事好友的态度格外留意。一些无意识的情绪流露,很可能破坏彼此之间的融洽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感染者或患者离家出走或自杀等严重事件的发生。营养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加强营养可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强抵抗力以预防各种机会性感染。由于患者常发生口腔感染,以致不能顺利进食而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还要非常注意饮食卫生。要鼓励他们按时吃饭,不要偏食,尽量避免吃生的海鲜以及未煮熟的鸡蛋、肉类等食物。如果食用固体食物有困难,可吃些半流体或流体食物;有习惯性腹泻者,应给予口服补液或每日喝淡盐糖水,以维持其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值得提醒的是,补充营养对感染者或患者固然重要,但如果亲属能与他(她)一起进餐,这种亲情在某些时候可能比食物的营养更有价值。

健康人的自我防护

任何人在最初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生活时都会感到紧张。作为护理者,您有双重责任,第一是努力使自己护理的感染者不发生感冒及其他的机会性感染,第二是在护理工作中要防止自己及其他家庭成员受到感染。在护理感染者或患者过程中,接触污染物最多的是手,因此保持双手皮肤的完整或使用手套,是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最佳防卫方法。用肥皂仔细地洗手,仍然是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您接触了感染者或患者的体液或被体液污染过的物件后,或者帮助患者上厕所后,或者自己上厕所后以及准备食物前,一定要洗净双手。如果您的皮肤有破损,或者皮肤发炎或有湿疹,在处理患者的体液和开放性创口时,一定要戴上橡胶手套。在接触患者意外泄露出来的体液及尿、粪便、呕吐物之前,也要戴手套。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不必戴手套,如做一般的室内清洁工作、给患者喂饭、搀扶患者走动或在患者的皮肤没有损伤时替病人沐浴等。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还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护理者必须有同歧视做斗争的心理准备。在目前情况下,对外界实施保密仍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您感到自己护理的对象或家里的其他成员受到了外界的歧视和压力,您可以向一些社团组织寻求帮助,如本地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也可以打电话向本地的艾滋病热线咨询,了解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以及到哪里寻求帮助。

有关物件消毒

餐具:艾滋病病毒并不会通过食物和餐具传播,感染者或患者可以与家人一同进餐。用常规的洗涤方法(用热水或用市场上出售的餐具洗涤剂)洗涤餐具已经足够了。如果发现某餐具被体液污染,则单独清洗。

床单、衣物:为感染者或患者选择柔软的衣物和床单,易于洗涤。脏的衣物和床单,应将其放在2%漂白粉溶液内浸泡30分钟,然后在洗衣机内洗涤。如果衣物或床单上沾有污物(体液或排泄物),应先戴上手套除去污物再单独洗涤。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7

1 一般资料

1.1 基本情况

患者, 女, 30岁。已婚, 小学文化。家住山区农村, 交通不便, 家庭贫困。于2002年3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疲乏、咳嗽、咳痰、嗜睡、全身皮疹、高热 (体温在39~41℃之间) , 伴明显消瘦 (体重由55 kg降至32 kg) 左右等症状, 于同年6月5日就诊于我县人民医院, 以“肺部感染”入住内科治疗。查体:T 39.5℃, 心率较快、无杂音, 肝脾未触及, 无压痛, 腹部平坦, 无压痛及反跳痛, 意识清楚, 身体极度消瘦, 面色苍白, 全身皮疹, 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部X线片显示, 两肺有高密度阴影, 报告为“肺部感染”。住院期间给予抗菌消炎、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同年8月9日由山西省艾滋病抗体确认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知道情况后自动出院, 于2002年10月18日在家中死亡。

1.2 流行病学调查

经调查, 患者于1995年10月18日结婚, 1996年2月怀孕第一胎, 同年12月29日因胎位不正 (横位) 在我县某乡镇卫生院做剖宫产时, 因在手术中大量出血造成贫血, 术后输全血400 m L.经多次单独询问患者和其丈夫均否认有供血史、静脉吸毒史和性乱史。调查发现, 给患者供血的某有偿供血员, 在当时给其他几位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后, 通过检测这几位患者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该有偿供血员已死亡。随后将患者丈夫及女儿的血样送山西省艾滋病抗体确认实验室检测, 确认两人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经多次调查和知情人证实患者的丈夫没有供血史、静脉吸毒史、性乱史等高危行为, 同时患者和丈夫均说明夫妻性生活很少使用安全套。目前患者的丈夫和女儿已接受国家开展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 效果较好。

2 讨论

2.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可以认定患者因输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经过5年10个月的潜伏期, 免疫力大大降低, 因肺部感染而死亡。患者的女儿因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 患者的丈夫因夫妻之间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是性传播所致。这是我们首次发现在一个家庭内由3种传播途径而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2.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因不规范采供血而引起艾滋病的传播, 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的实施, 我县切断了经有偿供血和输血的途径传播艾滋病。因艾滋病有7年~10年的潜伏期, 故近几年陆续暴露出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病例。近几年, 根据疫情的发展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 性传播已经成为当前艾滋病进一步传播的主要方式, 同时伴随着母婴传播增多。随着我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丧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再婚现象越来越多, 使得艾滋病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已经成为我县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2.3 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检测和筛查工作, 全面开展自愿咨询检测, 及早发现经血传播和经其他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观察其行为变化趋势, 分析原因, 提出针对性强的干预策略,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已经成为有效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1]。

2.4 在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 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大众和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掌握科学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知识, 同时加大娱乐服务场所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力度, 推广100%使用安全套措施。特别是对于暗娼来说, 安全套使用率必须达到90%以上, 才能阻止艾滋病的传播[2]。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

参考文献

[1]汪雁鹤, 吕繁, 王岚, 等.中国艾滋病行为监测现状与建议[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 (5) :371-373.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8

1 临床资料

3例孕产妇均是采用快速检测法 (试纸条) 检测发现, 经省疾控中心确认HIV抗体阳性孕产妇。1例发现较晚, 在分娩后发现, 母亲未能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 小儿用抗病毒药物及指导协助家庭护理。2例在孕晚期发现, 按程序给予母婴阻断及指导协助婴儿家庭护理、育儿知识。在医护人员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 3例婴幼儿均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得以健康成长。

2 阻断与护理

2.1 健康教育

对3例孕产妇给予预防艾滋病知识、艾滋病母婴阻断知识等的宣传教育, 使其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母婴阻断的意义, 以得到孕产妇的积极配合, 使阻断工作顺利进行。

2.2 阻断药物应用

1例在分娩后筛查出HIV抗体阳性, 母亲未用药, 新生儿在娩出后48 h及时给予NVP (奈维拉平) 混悬液0.6 mL口服。1例发现在孕38周后, 采用艾滋病母婴传播推荐使用的预防用药方案四 (维乐命方案) :产妇于术前2 h口服NVP 200 mg 1次, 新生儿出生后10 h口服0.6 mL NVP混悬液1次。1例在孕36周发现, 分娩方式采用剖宫产, 采用方案三AZT (齐多夫定) +3TC (拉米夫定) 联合用药:孕妇36周开始口服AZT 300 mg加3TC 150 mg, 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AZT 300 mg, 每3 h 1次;加3TC 150 mg, 每日2次至分娩结束, 产后产妇服用同分娩前, 持续服用1周, 新生儿AZT 4 mg/kg加3TC 2 mg/kg, 每日2次, 持续1周。

2.3 分娩方式

3例中有1例自然分娩, 2例剖宫产, 分娩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产科危险性操作, 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2.4 饮食护理

3例均是男孩, 采用人工喂养, 2例在6个月内以婴儿配方奶粉为主, 辅以鲜牛奶, 生长发育良好;1例以鲜牛奶为主, 生长发育中等。3例小儿均按时添加辅食, 注意营养搭配, 避免偏食与挑食。

2.5 日常护理

加强婴儿监护, 勤剪指甲, 避免皮肤破损, 母亲喂养小儿时要注意洗净双手, 测奶温时要避免用口尝试, 母亲皮肤有外伤喂养时要戴塑料手套双层或由其他家人临时代喂养。

2.6 儿童保健护理

定期对婴儿进行访视, 定期体格检查, 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疾病情况, 合理用药, 按时预防接种, 多进行户外活动, 增强体质。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

3 小结

研究表明, 在未干预的情况下, 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为25%~35%, 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可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1/3~1/4。本组3例小儿在采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药物及婴儿家庭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下, 均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阻断率100%。在对3例母婴阻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益的同时, 我们认识到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并对此项要持有高度负责, 及时参与的积极态度, 特别是注意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 使其能够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促进后代健康成长, 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它是一项利民、利己更利国的大事, 呼吁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卫生部《复方新诺明预防艾滋病主要相关机会性感染技术指南》的有关标准, 对新蔡县艾滋病疫情和抗病毒治疗数据库进行分析整理, 选取2008-2009年新入组抗病毒治疗的成人 (>15岁) 艾滋病病例, 其中干预组 (服用TMP-SMZ+HAART) 108例, 对照组 (未服TMP-SMZ, 仅服用HAART) 84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比服用与未服用复方新诺明的接受HAART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情况, 并计算出所花费的成本。调查表由河南省疾控中心设计, 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 , 一年内抗病毒治疗情况, 复方信诺明服用情况, 抗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门诊和住院就诊频次和费用等。对于疫情信息库和抗病毒治疗库无法获取的资料, 由新蔡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到患者定点治疗机构采用查阅处方、病例记录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医疗费用专用账户的方法进行现场补充调查。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 严格按照双录入的要求统一录入, 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192例病人, 其中男80例, 女112例, 男女之比为0.71∶1;已婚141例, 未婚16例, 离异6例, 丧偶29例;农民177例, 城镇职工11例, 学生4例。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等,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HAART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

干预组和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均数分别为187.8个/μL和266.6个/μL,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7, P<0.01)

2.3 HAART治疗方案及复方新诺明费用

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案是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RTI) 加一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NRTI) , 主要由5种抗病毒药物———司他夫定 (Stavudine, D4T) 、齐多夫定 (Zidovudine, AZT) 、拉米夫定 (Lamivudine, 3TC) 、奈韦拉平 (Nevirapine, NVP) 和依非韦伦 (Efavirenz, EFV) 组成治疗方案。192例病例中服用D4T+3TC+NVP方案65例, 占33.85%;服用AZT+3TC+NVP方案114例, 占59.38%;服用D4T+3TC+EFV方案6例, 占3.13%;服用AZT+3TC+EFV方案7例, 占3.6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10.09, P<0.05) 。其中3例因药物不良反应在年内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HAART治疗药物费用由国家免费提供。

2.4 经济学效益分析

2.4.1 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消耗的资源的价值, 用货币单位表示, 可分为间接成本 (劳动力丧失或下降的损失) 和直接成本 (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消耗的资源) 。此文中间接成本忽略不计, 直接成本主要体现在TMP-SMZ的费用上和干预组与对照组门诊抗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费用上。其中干预组108例患者, 在抗病毒治疗一年中服用TMP-SMZ共计57 564片, 平均每人服药533片, 按2008年的价格计算, TMP-SMZ每片0.05元, 人均26.7元, 共花费2 878.2元。复方新诺明由全球基金免费提供。

2.4.2 成本分析

2008-2009年间, 新蔡县所有艾滋病患者未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管理, 所有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检测费用由国家从艾滋病防治经费中全额支出。干预组与对照组门诊就诊频次、抗机会性感染和/或不良反应的成本分析比较见表2。

注:表内数字为样本均数, 括弧内数字为标准差。

3 讨论

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感染HIV时间的增加, 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 HIV感染者对各种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也逐渐增加。预防机会性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抗病毒治疗, 通过重建免疫系统, 提高机体免疫力, 达到预防的目的。但由于抗病毒治疗的复杂性及费用等方面的原因, 很难让所有适合治疗的病人都得到抗病毒治疗。与复杂且成本较高的抗病毒治疗相比, 很多机会性感染可以通过相对简单、便宜的药物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其中使用TMP-SMZ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 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此外, TMP-SMZ除对PCP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对其他多种机会性感染, 如弓形体、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PCP是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主要死因[2、3], 常见于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的晚期艾滋病病人, 复方新诺明可通过干扰叶酸代谢杀灭肺孢子菌[1], 是PCP治疗与预防的首选用药;HAART治疗可显著降低PCP的发病率, 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降低PCP死亡率15%~20%[4]。此文数据结果显示, 干预组的门诊就诊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通过使用TMP-SMZ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

AIDS造成的损失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 导致当地沉重的疾病负担, 竞争有限的卫生资源[5、6]。此文数据显示, 干预组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下降的同时, 他们机会性感染的治疗成本也同时降低, 干预组和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加强落实国家复方新诺明预防治疗的策略。

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与CD4T淋巴细胞数密切相关, CD4T细胞数在不同水平机会感染种类和频率不同, 国内外已达成共识[7、8]。因此, 在治疗机会性感染的同时, 要积极及时地进行HAART治疗, 这对抑制HIV复制, 促使免疫重建有很大作用。同时要定期监测CD4T细胞, 判断HAART的疗效, 及时了解病人免疫水平, 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尽可能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

不足之处:由于当地艾滋病医疗救治体制的原因, 导致患者就诊次数较为频繁。疫情信息库和抗病毒治疗库只显示部分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各个治疗机构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专用账户底卡也只显示抗机会性感染费用, 而不显示机会性感染的疾病名称。其次, 此研究样本量较小, 研究对象观察时间较短 (一年) , 192例病例年内无死亡发生。所以只能从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减少抗机会性感染费用上进行效果分析, 不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复方新诺明预防性治疗对降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选取108例服用 (干预组) 与84例未服用 (对照组) 复方新诺明的艾滋病病例, 对其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年中的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费用进行经济学效益评价。结果 两组间年内门诊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就诊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1, P<0.05) ;两组间门诊治疗费用 (t=4.17, P<0.05) 和住院费用 (t=14.48,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用复方新诺明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机会性感染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并且减少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治疗费用。

关键词:复方新诺明,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效益评价

参考文献

[1]王维真, 刘康迈, 危剑安.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30-60.

[2]张彤, 吴昊, 张可, 等.AIDS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 (2) :148-150.

[3]何云, 赵清霞, 孙燕, 等.46例AIDS死亡病人机会性感染分析[J].传染病信息, 2008, 21 (6) :369-370.

[4]张可, 黄春, 邢辉, 等.艾滋病临床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2-44.

[5]杨红梅, 吴尊友.AIDS流行对中国社会及经济的影响[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 6 (4) :254-255.

[6]高省, 汪宁, 王璐, 等.中国9个市 (县) AIDS相关死亡回顾性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8, 42 (12) :884-887.

[7]郜桂菊, 张福杰, 姚均, 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对应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 (4) :241-243.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0月-2013年11月《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HIV/SIDS抗病毒治疗资料。将符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手册》标准[1]。经患者本人同意, 治疗前签署免费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 进行服药依从性教育, 且接受HAART治疗满1年的14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确定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119例, 女28例, 男女比4.25:1;年龄17~73岁, 平均 (40.35±12.08) 岁;婚姻状况中未婚32例, 已婚或同居90例, 离异或分居16例, 丧偶6例, 不详3例;感染途径中输血1例, 单采血浆2例, 静脉吸毒3例, 同性传播62例, 异性传播76例, 尚不明确3例。观察期内无死亡病例。

1.2 方法

选用符合国家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方案, 选择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 加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s) , 初始方案共分为7组, 最终方案共分为9组。所用药物为:拉米夫定 (Lamivudine, 3TC) 、齐多夫定 (Zidovudine, AZT) 、司他夫定 (Stavudine, d4T) 、克力芝 (Lopinavir and Ritonavir, Kaletra) 、替诺福韦 (Tenofovir, TDF) 、奈韦拉平 (Nevirapine, NVP) 、依非韦伦 (Efavirenz, EFV) , 药物组合使用方案, 详见表1。服药方法:3TC, 300 mg, 1次/d;AZT, 300 mg, 2次/d;d4T, 30 mg, 2次/d;Kaletra, 200 mg, 50 mg/片, 2片, 2次/d;TDF, 300 mg, 1次/d;NVP, 14 d以前, 即导入期200 mg, 1次/d, 14 d后200 mg, 2次/d;EFV, 600 mg, 1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 治疗1年后病毒载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抗病毒治疗情况

按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规定结合治疗前体检结果、有无合并机会性感染等确定6种初始治疗方案, 治疗中根据药物副反应及耐药情况更换治疗方案, 最终治疗方案为9种。初始和最终方案均以NVP+AZT+3TC为主, 各治疗方案及其构成比见表1。

例 (%)

2.2 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

147例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7~449个/μl, 平均 (212.72±108.25) 个/μl其中≤50个/μl者14例, 51~200个/μl者49例, ≥201个/μl者84例;治疗6个月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6~884个/μl, 平均 (336.95±165.55) 个/μl, 其中≤50个/μl者1例, 51~200个/μl者32例, ≥201个/μl者114例;治疗12个月后,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6~1045个/μl, 平均 (344.81±169.28) 个/μl, 其中≤50个/μl者2例, 51~200个/μl者30例, ≥201个/μl者115例;各时间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F=109.99, P=0.000) , 详见表2。

2.3 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

HAART12个月后, 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HIVRNA<50copies/ml者115例 (78.23%) , 50~1000 copies/ml者6例 (4.08%) , >1000 copies/ml者26例 (17.69%) 。

3 讨论

艾滋病 (AIDS)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以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最终因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继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死亡。HAART治疗虽不能根除体内的HIV, 但可使被HIV破坏的免疫功能获得恢复或部分恢复, 而使艾滋病患者长期存活[2]。临床上主要是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检测来了解抗病毒治疗的效果[3]。本组147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HAART治疗6个月后均值为 (336.95±165.55) 个/μl, 较基线平均上升124.23个/μl, 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 (344.81±169.28) 个/μl, 较治疗6个月后平均上升7.86个/μl, 3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结果表明经抗病毒治疗后CD4+T细胞数在6个月内增加最快, 以后增加缓慢, 经HAART治疗后, HIV可以快速有效的得到控制, 使破坏了的免疫系统得到一定的重建[4]。

根据Hill等[5]报道, 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 (<50 copies/ml) 即达到病毒学治疗目标, 可以作为治疗终点。本次观察147例治疗患者, 经HAART12月后, 有78.23%的患者病毒载量<50copies/ml, 达到了病毒学治疗目标, 高于姚正林等[6]67.57%的结果, 但与刘小利等[7]的80.00%相仿, 可能与病毒载量的检测时治疗时间长短有关。17.69%的患者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 较汤恒等[8]的32.63%要低, 可能与抗病毒治疗监督管理, 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时间等不同有关。文献[9]报道治疗后病毒载量的检测>1000 copies/ml时, 病毒耐药性增加, 这提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病毒载量的监测, 对于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患者须要进行耐药检测,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摘要:目的:评价HIV/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方案的疗效。方法:对治疗满1年的14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AART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在6个月后有了明显的升高, 6个月、12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 (336.95±165.55) 个/μl、 (344.81±169.28) 个/μl;HAART的患者病毒载量12个月后, 有78.23%的患者<50 copies/ml。结论:HAART疗效明显, 但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病毒载量的监测, 对于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患者要进行耐药检测,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关键词:艾滋病,HAART,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

参考文献

[1]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34.

[2]肖明英, 毕志刚, 等.艾滋病免费治疗疗效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 2008, 7 (12) :48-50.

[3]林旭东, 徐莲芝, 冯毅, 等.病毒载量和T淋巴细胞计数在HIV感染者临床治疗疗效观察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2, 16 (3) :211-214.

[4]富志南.53例HIV患者抗病毒治疗一年后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9) :183-184.

[5]Hill A, Miralles D, Vangeneugden T, et al.Should we now adopt the HIV-RNA<50 copy endpoint for clinical trials of antiretroviral-experienced as well as naïve patients?[J].AIDS, 2007, 21 (12) :1651-1653.

[6]姚正林, 苏慧勇.148例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J].传染病信息, 2009, 22 (6) :359-361.

[7]刘小利, 王少杨.HAART治疗20例艾滋病患者疗效评估[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 (2) :101-116.

[8]汤恒, 鲁发先.湖北省2006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18 (5) :26-28.

科学家让艾滋病病毒自杀 篇11

老鼠怎么也会得艾滋病呢?老鼠和人类有80%的基因相同,用它做实验不仅便宜,而且容易照料,易于喂养。但对艾滋病研究人员来说,老鼠却是个特例。这种病毒在人类或猴类细胞中能快速繁殖,却无法使老鼠细胞得到感染。研究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发现一种人类蛋白质可以使艾滋病毒在老鼠细胞中复制。加入这种蛋白质后。老鼠细胞即能携带艾滋病毒。这使得老鼠也能用于治疗艾滋病研究。

卡琳表示,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人造遗传物质,它可以让患艾滋病的老鼠体内的病毒大量减少。这种人造遗传物质还可以制作成疫苗,注射到健康老鼠的体内,然后让这些健康老鼠和艾滋病老鼠接触、交配,结果发现这种疫苗对艾滋病毒有抵抗力。这种人造遗传物质为何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这得益于对艾滋病毒机理的研究。科学家们在数年前发现,艾滋病毒通过复制遗传信息来繁殖后代,而且艾滋病毒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特性,那就是繁殖完后母体会自杀。卡琳利用了艾滋病毒的这种特性。制造了一种遗传物质。这种物质会“欺骗”艾滋病毒的母体,在艾滋病毒还没有繁殖的时候就让它“误以为”这个过程已经结束,于是艾滋病毒就提前自杀了。

卡琳说:“这种遗传物质就像是结束艾滋病毒生命的哨声,而这种哨声则是拯救艾滋病患者的福音。全世界有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他们终将能够因此而得救。”早在30年前,卡琳就开始了让艾滋病毒自杀的研究。最近终于有所突破。尽管如此,制成能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药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大概是3年。

艾滋病病毒感染 篇12

1 医院职业暴露的定义

医院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 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临床资料

本院是重庆市急救中心, 就诊患者不是病情危急就是满身血污的外伤患者, 不可能等到艾滋病病毒筛查后才对患者进行抢救, 往往是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抢救, 患者脱离危险后才知道患者是艾滋病患者或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此时, 所有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已经发生了职业暴露。

例如, 去年有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与人打架, 被对方砍伤大腿, 当被送到急诊部时全身被鲜血浸透, 为了争取时间, 患者被直接由急诊部送到手术室进行手术。由于患者大腿股骨被砍断, 创口有很多碎骨, 医生在清创时被碎骨刺破手指, 患者的血液污染了医生的手术衣, 造成医生体肤的污染,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台上递送手术器械或清理手术器械时缝针刺破了手套伤及手指。这次职业暴露就涉及5名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幸运的是这5名医护人员经过服用预防药物后进行了半年多的追踪观察, 未发现有感染情况。

3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紧急局部处理

3.1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玷污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

3.2 如有伤口

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和流水冲洗。

3.3 受伤部位的消毒

伤口应用消毒液 (如75%酒精、0.5%碘附) 浸泡或涂抹消毒, 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黏膜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4 艾滋病病毒的防护措施

4.1 医护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4.2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护人员的面部时, 医护人员应当戴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到医护人员的身体时, 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3 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 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讨 论

职业暴露后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性, 但是实际感染的概率是很低的。有研究资料表明, 医务工作者刺伤后感染率0.33%, 黏膜感染率0.09%, 2 712名无破损皮肤暴露者无1例发生HIV感染。但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在抢救患者的同时, 又不要忘记做好自己的职业防护, 把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降至最低, 努力完成医院的“以患者为中心, 以急救为特色”的宗旨, 做人民健康的保护者。

上一篇:情境与思维导图下一篇:构建良好的家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