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2024-09-10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精选8篇)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篇1

翠峰中心小学青春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案

为推进青春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项目的延伸和发展,促进项目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引导青少年提高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一代青少年,为实现江川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指导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普及知识为主。

3、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加大环境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学校要充分突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环境宣传,以设立图文并茂宣传栏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宣传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理念和知识,做到舆论先行、氛围浓厚、知识渗透,广泛普及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科普知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阵地建设,提供多元服务。示范点以设立“一室”(生殖健康教育室)、“一长廊”(人口质量、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宣传长廊)为平台,配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宣传品、图书角、影像制品、人体模具等宣传读物和用品,购置适宜示范点的基本设施、教学用具,丰富宣传形式和传播方式,提升示范基地建设标准,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和多种服务。

(三)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成效。各校根据本方案有关要求,将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确保有计划、有师资、有教案、有考核。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问卷调查、主题班会、专家讲座、演讲比赛、美术作品展、影视录像、撰写文章、家长培训等方式开展系列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性困惑问题解答、性保健知识咨询,及时关注和倾听青少年心声,并进行心理和生理指导。

(四)建立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示范点以“素养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为队伍建设价值目标,选取基层教师和卫生、计生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辅导,系统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促进教育方式方法研究,建立一支由青春期性与健康教育教师、女工委员和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五)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示范点加快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咨询服务等制度,坚持组织评估、跟踪督查,满足青少年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确保宣传教育有序实施,取得实效。

四、实施步骤

(一)项目启动阶段(2014年7月—12月)。成立江川县“青春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提高对宣传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开展青春健康抽样问卷调查,了解服务人群实际需求;根据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生育关怀—青春健康”五年工作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实用教案,分期分批组织培训;逐步建立江川县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师资库,为全县全面开展青春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夯实基础。

(二)项目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1、开展青春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各学校将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通过讲座、班会、观看科教片、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保证小学高段学生每学年接受4—6课时教育。同时,加 2 强与思想政治、科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机结合,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开展生活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特点,由经过培训的教师根据不同服务人群,有选择、有重点的选取培训内容,结合实际,在示范基地开展以迎接青春期、人际交往、性行为与决定、预防性传播疾病、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远离毒品、预防意外怀孕、计划未来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开展同伴教育,让具有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历、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3、开展青春阳光服务。各学校成立青春阳光室,开设青少年同伴教育、亲师合作、私密交流等互动、参与式培训服务项目,开展青春阳光服务。利用校园网、论坛、QQ群,开设青春健康咨询热线,通过电话和网络等载体,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交流沟通平台。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5年7月)。开展教育活动绩效评估、总结,迎接云南省计划生育协会评估检查验收。

(四)逐步推进阶段(2015年7月—12月)。根据江城中学示范点建设取得的经验,适时开展青春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项目经验交流及研讨,逐步推进学校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全覆盖。

五、加强学校宣传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领导。

为做好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特设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 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总务主任 成 员: 各完小校长及主任、各班主任

六、工作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领导和协调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2、抓好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

3、检查、指导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4、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课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做到有教案和学生笔记,开课率要达到100%。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合我校实际,坚持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健康教育的重点为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禁毒等知识。

5、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各学校可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预防艾滋病作文评选、参观图片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队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要充分利用板报、校刊、广播、校内电视、校内墙报等宣传媒介,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要在每年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和世界禁毒日前后集中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声势,提高效果。

6、把预防艾滋病教育和其他教育相结合起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要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多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发挥综合效应。

7、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专人分管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主动开展有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江城镇翠峰中心小学

2015年3月15日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1], 随机抽取3类娱乐场所内的CSW人群, 进行现况调查。

1.2方法

1.2.1所有参与调查人员事先均由市疾控中心统一培训;

使用统一设计的《CSW人群艾滋病防治分析量表》 (下称分析量表) 进行调查, 其项目主要包括一般项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等内容。

1.2.2体格检查及标本采集

所有对象均进行妇科检查, 并取其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 同时采集血液标本, 供实验室检测。

1.2.3实验室检测

(1) 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进行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筛检, 以免疫印迹 (WB) 法确认;梅毒抗体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 (RPR) 筛检, 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 确认[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筛检丙型肝炎 (HCV) 抗体,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 确认[3]。 (2) 阴道分泌物标本, 采用霉菌、滴虫湿片法镜检。 (3) 宫颈分泌物标本, 进行淋球菌培养。

1.2.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 并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4]。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项目及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分析量表402份, 无拒答现象发生, 均为有效量表。娱乐场所分布:低档场所 (发廊、洗头房、洗脚房等) 77人, 占19.2%;中档场所 (洗浴中心、按摩和桑拿院等) 287人, 占71.4%;高档场所 (宾馆、舞厅、酒吧、KTV、夜总会等) 38人, 占9.4%。婚姻状况:在婚203人, 占50.5%。户籍状况:本省86人, 占21.4%;外省316人, 占78.6%;外省籍中以四川籍为最多, 占16.8%;其次是安徽、湖北、浙江籍, 均占9.2%。民族则以汉族人为多 (387人) , 占96.3%。文化程度:文盲占2.3%, 小学占10.9%, 初中占62.9%, 高中及中专占21.9%、大专及以上占2.0%。年龄分布:最小年龄16岁, 最大年龄46岁, 平均年龄 (26.6±5.6) 岁。

2.2实验室检测结果

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 共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5例, 阳性率3.7%;HCV抗体阳性2例, 阳性率0.5%;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

2.3生殖道疾病感染情况

通过体格检查及实验室相关检测, 发现26人感染多种生殖道疾病, 总患病率为6.5%。现患疾病的构成情况见表1。

2.4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通过对402份分析量表的分析, 显示该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较为完整, 知识知晓人数为385人, 知晓率95.8%;该人群中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 安全套 (全程) 使用率达93.4%, 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每次均使用者亦达80.2%, 而未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客人不愿意使用。如果客人提出不使用或不愿使用安全套, 则选择提供其他性服务、但拒绝发生性关系者280人, 占69.7%。性接触方式仅有阴道交的167人 (41.5%) , 口交和阴道交均有的197人 (49.0%) 。

3讨论

根据现况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CSW人群具有其职业特殊性, 使得该人群的性病感染占一定比例, 梅毒阳性率为3.7%, HCV阳性率为0.5%, 且存在多种生殖道疾病感染状况, 总患病率为6.5%, 未检出HIV阳性者, 提示向该人群及时提供规范的性病与生殖健康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已突现其重要性及紧迫性;通过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认知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 显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8%, 知晓程度较高, 且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能全程使用安全套的人数占较大比例, 安全套使用率达93.4%, 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每次都使用的, 达80.2%, 高于其他地区的报道[5], 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这与当前我市艾滋病疫情尚处于低流行趋势及连续3年在不同的娱乐场所开展高危行为干预有很大关系。

综上所述, 由于艾滋病、性病经性途径传播在疾病流行中占有重要位置, 且CSW人群在频繁的无保护的性活动中极易被感染和传染他人, 因此, 遏制艾滋病、性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防止其向一般人群扩散, 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工作的一项极其艰巨任务, 有必要把及时、有效地为该人群提供规范的性病与生殖健康服务摆上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干预, 必将会对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真正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丕焕.医学统计方法.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400-401.

[2]吴志华.皮肤性病学.3版.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39-141.

[3]谷金莲, 祁自柏, 王尊文, 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试剂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6) :580-583.

[4]马斌荣.SPSS for Windows Ver.11.5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98-118.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教育,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10-02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每天全球大约有1.5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年我国以40%的速度发生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并且大多数都是青壮年。抑制艾滋病发生与流行的重点是对艾滋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故当前最好的疫苗仍是健康教育[2]。为改善中学生知晓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水平,探讨对中学生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我所于2014年3月选取本市某中学100名学生,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影响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所于2014年3月选取本市某中学100名学生进行中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单纯分析,其中男生52名、女生48名,年龄14-18岁,平均年龄(14.6±2.8)岁。其中初中生46名,男生25名、女生21名,年龄14-16岁,平均年龄(14.6±1.5)岁,高中生54名,男生27名、女生27名,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6.1±2.3)岁。

1.2 方法

1.2.1 宣传教育

对选取的100名中学生实施多媒体专题讲座与健康教育课,发放性病/艾滋病相关的健康健育宣传画与册子等, 内容主要有性病/艾滋病的致病机理、正确的求医行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措施与意义、避孕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作用及安全性行为等知识。

1.2.2 调查问卷

首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艾滋病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及对待艾滋病态度等。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由卫生宣教老师与校医协助发放给100名中学生,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填完调查问卷后收回。

1.3疗效指标

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艾滋病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及对待艾滋病态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比较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各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干预前后艾滋病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的比较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的各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干预前后对待艾滋病态度的比较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的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各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性病的认知国际上发生了观念上的变化,定义为只要是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均称为性传播性疾病,概念比以前更广泛,不但有常见的一些性病,还包括了我们比较熟悉的,通常认为不属于性病的一类,像乙肝,丙肝等也可由性接触途径传播。近二十年来,艾滋病成为威胁生命健康比较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核中生存、繁殖、传播,对免疫功能进行攻击,对CD4细胞细胞造成直接杀伤,逐渐降低人体免疫功能逐。目前全球对其投入大量研究,直接参与防治工作,但因艾滋病仍无法治愈,目前为止都没有研究出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的疫苗,使得艾滋病的传播控制不理想。预防治疗好性病,对减少艾滋病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在我国性病/艾滋病流行已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目前预防AIDS最有效的措施仍是向全社会普及预防AIDS的相关知识,指导其了解预防AIDS的健康行为[3]。青少年中大多数处在中学阶段,对各方面有着好奇心且缺乏经验,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中学生也是性病/艾滋病传播中的易感人群,因此了解该类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与态度对全社會预防STD/AIDS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4]。

这次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是专家讲课,再加上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及播放录像等多种形式,同时按照中学生特点将艾滋病的专业知识编制为直观性好、纪实性强、通俗易懂的音像制品与读物。本次研究在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协调下对中学生给予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施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对该类病预防知识有了很大提升,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及对待艾滋病等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大部分同学渴求熟知更多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也支持开展类似的活动,说明相关部门应将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中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中去[5],认真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艾滋病的能力。

此次实施健康教育,不但使学生自身学到了预防性病/艾滋病比较系统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态度与信念,而且还有利于主动向同学、家长、朋友宣传,起到显著的幅射与同伴效应。在中学实施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最佳时段,所以应将投资小,效益大的实施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学生中持续进行下去,发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疫苗作用[6]。

参考文献:

[1] 张帆,朱志南,刘普林,等. 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芒市探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329-331.

[2] 钱伯建,耿柳娜. 同步教育在艾滋病中的应用[J]. 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84-287.

[3] 黄巧云,韩云涛,李伟明. 昆明市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分[J]. 医学信息,2010,5(6):1555-1556.

[4] 国家禁毒委员会. 2009年中国禁毒报告[A],2009,(5).

[5] 黄雷丽. 中学生性道德观念教育现状研究[J]. 科教文汇,2009,(3):98-99.

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4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全面落实省、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及艾滋病防治宣传及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指标,扎实工作,为乐陵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建立起一道牢固的健康屏障。现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常规监测

(一)外来妇女检测:积极与民政局、计生等部门配合,建立并完善了外来妇女艾滋病检测机制。完成299人检测,涉及云南、贵州、四川、新疆、重庆等省区。

(二)被监管对象检测:监测46次,检测332人。

(三)男性同性恋人群高危行为干预检测: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男性同性恋人群干预工作。在德州市CDC王壮业主任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德州市彩虹小组的参与下,对男性同性恋人群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工作。发展同伴教育员7人,为190人提供咨询干预服务,首次接受干预172人,43人接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85份,安全套2190只,润滑剂460代。

(四)吸毒人员高危行为干预检测:积极与公安局治安大队协调,对其收审、羁押的有吸毒行为人员进行干预检测。完成对8名有吸毒行为人员宣传干预、HIV和梅毒抗体检测。

二.自愿咨询检测:

根据德州市有关规定,在我市建立完善了三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具体为乐陵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站。并召开各单位分管负责人和医务科长会议进行了专项部署。上述三家医疗卫生单位,设立专门诊室,专人管理按时上报咨询检测报表(通过网络),市疾控中心做好技术指导,确保了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自愿咨询检测共533人(市人民医院咨询点16人、市妇幼保健站咨询点25人、1市疾控中心咨询点492人),其中提供转介服务13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72份,为445人次提供3570个安全套。

三.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一).重点公共场所: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对重点公共场所进行新的基线调查,我市现有重点公共场所57家,估计目标人群150人。为目标场所内的暗娼提供艾滋病性病防治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安全套,印发联系卡等。发放小媒体(如折页、张贴画、女性保健手册等)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目标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并改变高危行为和求医行为。干预51个场所,对725人次开展行为干预工作,121人次接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发放宣传画190套、宣传材料1431人份、安全套4710个。

(二).大型建筑工地:大型建筑工地务工人员的干预活动。通过外展工作和同伴教育方式,以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提供免费安全套。有14个大型工地,外来务工人员约有1470人。外来务工人员约占45%。进入10个工地,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2629份、安全套3830只,为2345人次提供咨询,48人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

四、感染者及病人管理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人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为有效开展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根据卫生部《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卫医发[2004]106号)和《关于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

[2005]1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卫生局就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

一是明确了职责。市卫生局以乐卫疾控字[2010]25号文出台了《关于做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通知》,规定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对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费咨询和抗机会性感染;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为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孕妇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做好母婴传播阻断;疾控机构负责抗病毒药品管理及信息技术支持。

二是成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组。下设临床治疗、母婴阻断和信息管理三个专业小组,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按现住址统计,截至到2010年11月30日,我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例,其中感染者4例、病人3例,报告死亡1例,转出2例。2010年新增感染者和病人4例。完成随访7人14次,完成CD4检测10人次,并按时进行网络上报。1例在治病人完成抗病毒治疗前的资料整理及录入,6次服药随访,1次病毒载量送检。

五.宣传教育

(一)学校宣传:经与教育局协商,在全市19处初中以上学校开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课程、专题讲座、换水游戏、发放健康处方、张贴宣传画等活动。共发放换水游戏光盘20张、健康处方1600份、宣传画580套。

(二)社区宣传:进入2个社区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410份。

六、全球基金项目管理情况

根据德州市统一要求,加强了项目管理力度,成立了乐陵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王宪亭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孟庆华任执行主任。负责整合后的中央、省财政和国际合作艾滋病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事务。负责艾滋病各防治项目资源整合、实施计划制定并指导执行;具体组织开展项目管理和技术督导工作,收集整理项目信息资料;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包括项目工作、设备和财务管理。协调联系市直相关责任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母婴阻断、性病规范化管理和H I V / TB双重感染等工作。其次制定了可操作性

较强的全球基金项目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了项目基金安全高效有效运作。截至到11月30日,已完成全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按照德州市有关要求,借鉴先进县市的经验,使防治不断向纵深推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

2010

新余市艾滋病性病防治领导小组 篇5

办公室文件

余防艾办字„2006‟7号

转发省防艾办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

督导考评工作的通知

县(区)艾滋病性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艾滋病性病防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省防艾办“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督导考评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按照市防艾组下发的《市直有关部门(团体)防治艾滋病工作职责》、《2006年各部门(团体)防治艾滋病应完成的工作指标》的要求,对照本次检查的内容认真进行自查,并于11月24日前将书面工作总结和后附的自查表(县、区需报完整表)一起报市防艾办,同时将电子文本发市防艾办邮箱。市防艾办联系电话及传真:6442008电子邮箱:xywsjjkk@tom.com

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主题词:艾滋病防治督导检查2006年通知抄送:县(区)卫生局,市疾控中心,设性病、产科的市管医疗卫生单位,市健康教育馆新余市艾滋病性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11月17日印发共印35份

1关于开展2006年全省艾滋病防治督导考评工作的通知

赣防艾办函[2006]6号

各设区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为了解全省各地多部门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进展,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防治工作经验,推进我省艾滋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省防艾委拟定在11月底对各地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考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市、县(区)防艾办组织自查(11月15日到25日)各市、县(区)按照“2006年全省艾滋病防治多部门联合督导考评自查表”(见附表)和2006年1月份省政府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布置的部门工作任务要求开展自查,形成本设区市2006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上报省防艾办。

二、省防艾办组织督导检查(11月26日至12月1日)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将组成联合督导考评组对各设区市(含1个县)2006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联合督导考评。督导考评内容:

1、听取当地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汇报;

2、召开多部门座谈会,卫生、教育、宣传、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汇报本部门2006年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3、现场考察市、县(区)1-2个政府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领导要重视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考评工作,充分认识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对履行我国政府承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好自查与设区市督导检查工作,如实评价艾滋病防治效果,查找不足,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推动各项工作的实施。

省防艾办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附表12006年全省艾滋病防治联合督导考评自查表 填表单位名称: 江西省市县(区)/部门

说明:

1、表内各项指标的收集时间均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底。

2、经费单位为万元。

3、表格内不能存在空项,若没开展,填无。

附表22006年全省艾滋病防治督导考评分组

1、南昌、九江、新余

2、赣州、吉安

3、宜春、萍乡

4、上饶、景德镇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篇6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建立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后召开的第二次会议。现在我向会议汇报当前艾滋病的流行形势、近两年全省的防治情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

一、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的传染病,该病具有潜伏期长、隐蔽性强、传染途径多、临床表现多样化的特点,目前既无有效预防疫苗,也无有效治愈的药物,预防控制非常困难。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全球已有210多各国家和地区发现该病,到2002年底,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5740万人,其中2180万人已死亡,并且还以每天1.6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5092例,其中艾滋病病例3532例。据今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累计感染者和病人达105万人,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发病人数8万,居全球第十四位,亚洲第二位。艾滋病传播之快、流行之广、危害之严重,令世人震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给其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我省1992年在归国劳务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累计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40例,其中外省49例,外国人5例,另外,其他省在我省外出人员中检出HIV感染者20例。目前已有50例HIV感染者发病,死亡27例,自杀3例。我省已由原来的低发省份,上升之居全国第十四位。分析我省艾滋病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发病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2000年以前呈零星散发状态,共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2例,发现艾滋病病人2例。近几年,艾滋病感染者和发病人数快速增长,2000年检出20例;2001年检出26例;2002年发现41例,今年1月至9月底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01例,是去年同期的2.9倍(101/35),新发病人数是2002年全年的1.93倍(27/14)。二是疫情波及面广,目前全省17市中除莱芜外,其他16个市均有疫情报告,流行相对呈聚集性分布,菏泽、青岛、济南、泰安占全省已报疫情的55.8%。三是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至50岁者占87.9%(211/240)。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1.5:1,但近期女性感染者比例明显增加,这是艾滋病加速传播的一个信号。四是感染者以农民为主,占总数的65%,但城市感染者所占比例增加(除当年献血员和劳务输出人员外,城市高危人群开始感染)。五是感染者以血液传播为主,占总数的62.5%,但性途径传播的比例不断增加,在今年开展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共调查性病病人839例,检出HIV阳性者3例,感染率为0.36%。我省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发省份之一,每年登记性病病人46000例左右,估计实际性病病人数在25-40万人,这一数据应引起高度重视。六是今年我省发现两例HIV母婴传播病例,表明我省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已出现,预示着HIV在我省的传播有可能进一步加快。究其原因,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与我省毗邻的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区存在一些非法采供血机构,菏泽、聊城、德州、泰安、济宁等市的部分农村出现了大量以卖血或血浆为业的有偿献血员,在非法卖血或血浆过程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经过8-10年的潜伏期,部分感染者已经发病。尽管卫生部门对部分非法卖血(浆)的人群加大了监测力度,部分感染者虽未发病也被监测出来,但是,由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艾滋病的检测工作还没在各地全面开展,有些地区(主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偿供血及HIV感染状况尚不十分清楚。我省HIV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女性所占比例逐渐增多,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艾滋病的传播逐渐由高危人群转为一般人群,从而导致传播速度加快。另外,90年代初参与非法卖血(浆)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广泛散在社会,短期内很难彻底查清,形成潜在的传染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导致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如开放的社会环境增加了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难度,大量的流动人口为艾滋病的传播增加了机会,卖淫嫖娼、吸毒等丑恶现象,对艾滋病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省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已进入了关键时刻,如不果断地采取强有力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我们将失去最佳防治时机,艾滋病大面积流行可能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由此引发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二、近两年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防治艾滋病协调单位密切配合,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防治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我省自发现首例H I V感染者以来,省委、省政府就十分重视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分管领导同志多次视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具体指导,并要求采取严厉措施,做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严防艾滋病流行蔓延。2001年建立了省政府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设立了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省政府及时颁发了《山东省贯彻实施〈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意见》和《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制定了《山东省有关部门和单位预防遏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省卫生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大了防治措施,制定印发了《山东省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山东省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方案》、《山东省艾滋病监测实验室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加强了督导检查。有关部门与卫生厅联合下发或转发了关于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文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及专项治理等项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5个市成立了艾滋病协调会议组织或领导小组,16个市转发了国务院“防治规划”和省政府的“贯彻实施意见”,10个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实施方案”,8个市将艾滋病防治经费纳入了当地财政预算。全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级卫生防疫机构为主的防治队伍,开展了艾滋病监测、宣传培训、健康教育、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治疗、随访等工作。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初见成效。各地和有关部门每年围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坚持经常性宣传与12月1日的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相结合,开展了艾滋病预防知识竞赛、电视讲座、科普展览、公交车站艾滋病知识宣传,广场宣传及“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志愿者签名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两年来,共印发25种、近百万份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品。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部分市开设了艾滋病咨询电话。使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防治意识不断增强。为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不断加强艾滋病的科研培训工作,我省组织编写了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专门培训教材。自2001年以来,在全省举办了各种艾滋病预防知识、检测技术、治疗、管理等师资培训班,培训了一批业务骨干和师资。与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了4期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负责人、业务技术人员师资培训班。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与香港艾滋病基金会合作,选派从事艾滋病的业务骨干赴香港参加艾滋病项目管理培训。各市也逐级进行了辖区内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普遍提高了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防治水平。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艾滋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证实了我省HIV存在以泰国B亚型为主的8种亚型,提示我省感染者来源极其复杂。同时,我省还开展了艾滋病感染现状调查研究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查明我省部分地区90年代有偿献血员HIV感染率很高。

(三)艾滋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2001年在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山东省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今年完成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建设,并投入了使用,为艾滋病的病原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002年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0个有艾滋病监测试剂评估资格的实验室之一,今年又被国家纳入艾滋病诊断方法研究单位。目前,全省已有18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正进行县级以上防疫站,市级以上血站和综合医院艾滋病筛查网络实验室考核评估,考评结束后,我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将达到108个。在完成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工作的同时,2002年17市及大企业共设计了21个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以监测我省艾滋病流行趋势。

(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按照国家《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和HIV感染者所在的市、县(市、区)防疫站,分别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建立了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期随访,为他们提供部分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消毒剂及一定数量的安全套。由于保密、防止歧视等原因的限制,目前我省艾滋病的管理仅局限在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机构。为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预防工作,今年我厅印发了《山东省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方案》,使广大医务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药物预防,减轻了艾滋病从业人员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

今年上半年,国家在全国确定了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我省的成武县、菏泽市牡丹区、新泰市、平度市等四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首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该项目周期为3年,每年国家拨给每个示范区经费为25-30万元。国家还为示范区配备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设备,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免费供应抗病毒药物,同时开展以治疗和关怀为主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努力使示范区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得到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其合法权益,阻止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目前该项工程已经启动。经过积极争取,最近曹县、邹城市又被国家批准为第二批示范区,并将获得与首批示范区同样的资助。

(五)国际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省在艾滋病培训、宣传教育、流行病学、科研、感染者管理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卫生部和国家CDC的肯定和赞许。把我省列为艾滋病重点项目省,安排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合作项目。如在重点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的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期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项目,已于今年10月28日在牡丹区正式启动;该项目实施周期三年,每年资助25-49万元人民币。联合国计划开署-中国“开发领导层动员多部门合作防治艾滋病项目”,经考察已选择我省为合作省份,获资金25万美元(不需要配套资金),该项目将于今年12月实施;我省被列为全球基金7个艾滋病项目省之一,该项目总资金9000万美元,预计2004年实施;中美艾滋病重点合作项目“美国CDC-中国CDC艾滋病监测合作”已于2002年通过美国专家的现场考核,我省作为三个项目省之一,即将开展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对我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些方面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回顾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当前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艾滋病流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重视不够,有些地方领导担心影响当地经济建设、投资和旅游环境等,对艾滋病疫情遮遮掩掩、不敢正视,甚至阻止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活动的开展。二是预防知识尚未在城乡广泛普及,群众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仍然很低,对艾滋病缺乏正确认识,大众媒体和城乡其他宣传教育网络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局面尚未形成,虽然各部门具有明确的分工,但许多部门职责还没有落实到位。四是艾滋病防治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多数市、县没有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医疗保健能力有限,配套的保障条件不完善,许多有效的干预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据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内,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还将大幅度增加。如果投入不足、控制不力、不尽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有效工作机制,将可能导致艾滋病大规模流行的严重后果。另外,防治机构不健全,防治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些困难和问题不同程度的制约了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关系到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面临艾滋病防治的形势,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政府负责、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管理的防治原则,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趋势,最大限度减少艾滋病给人民群众的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今后一个时期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破重点,全面落实以宣传教育、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目前情况下,预防艾滋病的最佳“疫苗”就是宣传教育——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要以中宣部等九部委共同下发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为纲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把经常性、规范性宣传教育与重要时期、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动员全社会参与。认真组织好“世界预防艾滋病宣传日”前后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现有的健康教育网、计划生育网,广泛宣传艾滋病危害和科学防治知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培训,逐级办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是预防控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措施,积极宣传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高危人群中宣传、推广使用避孕套。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和其他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阻断传播途径。

(二)增加投入,加强全省艾滋病检测防治网络体系和防治能力的建设。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政府行为,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分级承担、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加大防治艾滋病的投入力度。首先要加强防治能力的建设,按照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完善省、市、县三级疾病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和艾滋病防治监测网络建设。各市要设立专项防治经费、改善防治工作条件,力争用2-3年时间,在市级疾控机构建立艾滋病筛查中心,县级综合医院、卫生防疫站建立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实验室。同时加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的建立,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科研水平,发挥其对全省艾滋病防治的指导作用。要切实加强疾病控制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艾滋病防治设备和专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艾滋病防治人员待遇,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强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

(三)强化管理,切断艾滋病病毒传播渠道。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血液、母婴和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扩散的三条渠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渠道,是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尽快探索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有效机制,建立以农村乡镇和城镇为基础的医疗救助和社会关怀等服务网络,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以国家在我省实施的6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契机,以点带面,抓好对全省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按照卫生部有关要求,对艾滋病病人给予抗予抗病毒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家庭提供社会救济,保证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指导各市确定或建立一所收治艾滋病病人的定点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诊疗规程、严格隔离消毒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杜绝医院内感染。鼓励艾滋病病人较集中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艾滋病温馨家园,为艾滋病人提供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加强医院隔离消毒工作,遏制艾滋病经血液传播。加强对干细胞库、血库、单采浆站的临督检查,达不到卫生部要求的坚决给予关停、取缔。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大力推广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彻底杜绝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进一步规范性传播疾病的诊疗服务。依法加强性病诊疗市场监督管理,严格诊疗规程和资质准人,坚决取缔单纯以赢利为目的的性病诊疗机构。

(四)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艾滋病的蔓延不但是对人类生命、尊严以及人权的严重挑战,而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其影响涉及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人社会成员,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存亡。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防治是关系到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的势头。”温家宝总理强调:“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高度重视,已经研究并做了部署。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技术措施、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抓好。”

目前,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是我们工作的大局。但艾滋病的流行给我们带来了威胁,不但给部分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必然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艾滋病的流行,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艾滋病防治的关系,采取更加坚决、果敢、有效的措施,加大防治力度,阻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减少感染人数,增加对病人的关怀。艾滋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卫生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多部门通力协作,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传播。在防治工作中,可借鉴防治“非典”的工作思路与模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落实群防群控的防治措施。我们卫生部门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当好参谋和助手,按照国务院“中长期规划”、“行动计划”和省政府的要求,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加大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对艾滋病人的关怀与治疗服务体系,针对重点人群人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健全监测网络和报告制度,准确掌握疫情,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有效地遏制艾滋病传播趋势。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篇7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性病,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

全国艾滋病疫情资料表明,近年来性传播已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一个最重要途径,而暗娼就是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之一,同时起着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作用[1]。了解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有助于了解艾滋病流行的变化趋势,并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教活动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2]。 2009-2010年对茂名市娱乐场所从业人群进行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以掌握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行为特征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在茂名市市区桑拿 / 洗浴中心、夜总会、卡拉OK厅 / 歌舞厅 / 酒吧、宾馆 / 酒店、洗脚屋 / 发廊、路边店 / 小饭店和街头等娱乐场所从事商业性性行为的女性。

1.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使用统一方法、步骤、 标准,采用“广东省艾滋病哨点监测调查问卷”对该地区暗娼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并现场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婚姻、户籍、民族及文化程度等)、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接受检测和行为干预服务的情况等)、行为学信息 (安全套使用情况和吸毒行为等) 和血清学信息 (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信息)。

1.3检测方法按照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 L,分离血清。HIV抗体检测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初筛和复核,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初筛,阳性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进行复检并做滴度,以确定梅毒的现在感染情况;HCV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初筛和确认。

1.4质量控制此次调查对象特殊,调查问题较为敏感,为获得可靠信息,采取以下措施:(1)整个调查过程取得暗娼的知情同意后进行。(2)调查员经过专门培训,充分了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相应的调查技巧。(3)调查组设有督导员,负责每次调查问卷核对和调查现场的技术指导工作。(4)调查过程中,对不配合或不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即中止调查,资料作废,不计入最后的结果汇总。

1.5资料分析调查表经过核对后,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监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类资料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基本信息和人口学特征408名调查对象中,汉族占85.3%(348/408),少数民族占14.7%(60/408)。其中65.4%(267/408)来自高档娱乐场所(包括桑拿 / 洗浴中心、夜总会、卡拉OK厅 / 歌舞厅 / 酒吧和宾馆 / 酒店),34.6%(141/408)来自低档场所(包括洗脚屋 / 发廊、路边店 / 小饭店和街头)。调查对象中,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25.4±6.00)岁。 暗娼中外省籍人员占74.5%(304/408),以湖南、湖北、 四川和广西为主。未婚、在婚、同居和离异或丧偶分别占51.0%、29.2%和19.8%。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初中最多,占61.8%(252/408)。高、低不同档次场所暗娼的年龄、婚姻状况、本地工作时间和上一个工作地点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行为学调查结果

2.2.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暗娼对艾滋病的3个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共用注射器和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的认识较高,正确率均达85.0%以上;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和固定性伴的正确率也较高,均高于80.0%;但对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共同进餐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并且“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回答正确率特别低(49.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吗?”的回答正确率也比较低。除了蚊虫叮咬和母婴垂直传播,其他相关防治知识,高低档场所间的回答正确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见表2。

2.2.2不同年龄、场所档次、文化程度、接受干预服务和工作时间的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按照8道问题中能正确回答6道即为知晓的标准,调查的408人中,知晓人数为314人,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0%,全部答对率为24.8%。不同场所档次、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的暗娼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本次工作时间和是否接受过预防服务的暗娼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无统计学意义差异(χ2=0.728,P>0.05)。见表3。

注:a 包括同居、离异或丧偶。

2.2.3安全套使用情况暗娼人群中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有313人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使用率为76.7%; 高中及以上者使用率最高,为80.9%(80/99),不同档次场所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37.697,P<0.01)。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有259人, 占63.5%,不同档次场所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55.666, P<0.01)。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受场所档次、年龄分层、 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影响,其中高档次场所的安全套使用率明显高于低档次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4、、表5。

2.2.4不同文化程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和非高危性行为情况比较经检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最近一个月商业性非高危性行为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则没有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

2.2.5最近一年接受有关预防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接受过至少一项干预措施的覆盖率为42.7 %。在未接受过任何一项干预的238人中,工作时间不足一个月的占(33/238)14.7%,1~6个月者占(66/238)27.7%。其中40%(163/408)曾经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 / 艾滋病咨询与检测,3.9%(16/408)曾经接受过同伴教育,没有人接受过社区药物维持治疗 / 清洁针具提供 / 交换,接受干预服务非常有限,并且高低不同档次场所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26.2%(107/408)的调查对象承认最近一年自己曾经做过HIV抗体检测,其中70.1%(75/107)表示知道自己的检测结果。见表7。

注:预防服务是指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 / 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

2.2.6吸毒情况、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此次调查暗娼人群中无吸毒和注射毒品人员,4.2%(17/408)最近一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见表8。

2.3血清学检测结果408名暗娼均采血检测HIV、 梅毒和HCV,未检出HIV抗体阳性和HCV抗体阳性;检出梅毒阳性14例,阳性检出率为3.43%。低等娱乐场所的梅毒阳性检出率是高等场所的两倍,高危性商业性行为是保护性性行为的两倍,在婚的梅毒感染率高。见表9。

3讨论

茂名市在对HIV/AIDS流调及随访管理工作中, 发现经性传播途径的HIV感染比例逐年升高,性传播是导致艾滋病病毒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主要途径。

梅毒患者对HIV的易感性较正常人可增加2~ 10倍,而HIV合并梅毒感染者,生殖道排出的艾滋病病毒量远高于单纯HIV感染者[3];丙肝感染有高度的慢性化倾向,加之近年来中国丙肝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丙肝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坏也不容忽视[4]。暗娼的高危性行为使其成为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感染的脆弱人群和病人与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 其感染率和行为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流行强度。

调查显示,暗娼人群中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6.7%,最近一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3.5%,安全套的使用率较其他地方的低[4~5]。可见该地区仍需继续加大在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中100%安全套推广工作力度及告知暗娼与配偶或男朋友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加强宣传不使用安全套的危害,尤其是与常客、固定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的危害[6]。

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虽然茂名市某地区暗娼监测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但梅毒ELISA检测和RPR检测阳性率均为3.43%,低等娱乐场所的梅毒阳性检出率是高等场所的两倍,高危性商业性行为是保护性性行为的两倍,在婚的梅毒感染率高,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场所档次低的暗娼人群是传播艾滋病、梅毒等性病的主要高危人群。说明梅毒这一传统性病在暗娼中仍有一定的流行强度,并提示今后在暗娼干预工作中还应重视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大力推广安全套使用。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篇8

荨麻疹治疗不难,难在治疗康复的同时防范再次复发。因此需要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并知道如何预防。

致病因素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复杂,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有食物,一般以鱼、虾、海产品、牛羊肉最为常见;其次是某些香料、调味品;一些药物也可引起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例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痢特灵、阿司匹林、吗啡、维生素B。以及血清疫苗等;还有感染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感染、真菌及寄生虫感染等;还有动物以及植物等因素,例如因为昆虫的叮咬或者由于吸入了花粉、羽毛和皮屑等;以及一些物理因素,例如冷、热、强日光、摩擦或者压力等,都可以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此外,患有胃肠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内分泌障碍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也可以导致慢性荨麻疹。

由此可见,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因素很多,要从这些众多因素中寻找其发病机制十分困难。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每次发病前都有精神因素的影响,所以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和迁延不愈可能和患者本身的精神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遗传学说临床研究表明,很多慢性荨麻疹患者都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因素。有报道说健康人群7%有荨麻疹的家族史,而荨麻疹患者中有12%存在荨麻疹的家族史。

总而言之,慢性荨麻疹多数病因不明,与感染、免疫、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心理失常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发病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多与变态反应有关,某些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因素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细胞,使其释放组织胺或组织胺样的物质而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局限性水肿反应(皮肤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从风而起,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说:“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说:“凡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而数变,从而出现相应的风团发无定处、消退后再起等临床症状。风邪虽为主因,其致病最易兼挟其他病邪,然必兼见寒、热、湿、虚等,且有外风和内风之别。

外风见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失养导致表虚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外袭,客于肌表,致使营卫失调而发病。内风常因饮食不节、过食腥荤发物、机体素有蕴热等,疏泄透达不能,可化热动风;或者劳倦内伤,房事不节,冲任不调,致阴血亏虚,血虚生风生燥,阻于肌肤而发病;或者忧思郁怒太过,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生风,风热之邪,郁遏于肌肤腠理,与气血相搏,则发为风团、瘙痒等。若病程日久致脾肺气虚,运化功能失常而化生湿邪;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风与湿合,则风邪难去,以致皮疹反复发生。

目前荨麻疹治疗西药常选用抗组胺药物,一般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激素类药物虽然有快速明显的效果,但是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服用。抗组胺药只是针对慢性荨麻疹的病理过程进行治疗,并未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因此只能控制临床症状,难以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中药辨证施治可以有效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从根本上起到治疗作用。在治疗见效后可以逐步停用抗组胺药物,避免本病的复发。慢性荨麻疹的中药治疗比较理想,但需要一个过程,由于本病证候复杂,辨证时需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疗程长。除了合理用药,日常生活需谨记以下几点。

寻找病因耐心寻找自己的发病原因,从饮食到环境因素逐项查起。注意有无家族发病现象,有无急慢性感染史、用药史,以及职业、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等。

避免诱发因素寒冷性荨麻疹患者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患者应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患者应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等。如发现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对可疑致敏原尽量避免接触。

保持健康心态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由于神经系统一免疫系统一内分泌系统三者有着共同的传导通路,因此精神状态严重影响该病的发病及治疗,保持愉快的心情,对预防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非常有利。

注意个人卫生穿棉质衣裤,勤剪指甲,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或者感染加重病情。不要热敷,热刺激会使血管扩张,释出更多的过敏原,很有可能诱发荨麻疹反复。

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勿过度疲劳,保持正常作息规律,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养成每天排大便的习惯。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不要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于不良环境及虫毒之类,要避而远之。橡胶手套、染发剂、消毒液、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过敏性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接触。

饮食禁忌和调理

nlc202309090348

饮食禁忌荨麻疹患者应避免食用食品添加劑,应注意避免膨化食品、饮料、糖果、糕点、面包等所含有的人工色素、防腐剂、香精等成分。有条件的话,可去正规医院做过敏原试验,明确自己究竟是对哪些食物过敏或不宜吃。要多喝开水。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咖喱、洋葱、生葱、蒜等。因这些食品可助热动风,诱发本病发生。

少吃油炸肥腻食物如各种油炸、煎烤、熏腌肉制品,动物内脏、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因为这些食品容易生痰助火或聚湿生热,使湿热内蕴郁于肌肤而诱发本病。

慎食发物所谓“发物”就是指动风生疾、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虾蟹、牡蛎、海蛤、甲鱼、带鱼、鳝鱼、猪头肉、公鸡、牛羊肉、蘑菇、竹笋、香菇、韭菜、芒果、荔枝等,这些食物容易生风化热,可能会诱发本病。

此外,宜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热带水果慎食)。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芹菜、藕、西兰花、柿子、苹果、苦瓜、绿豆、薏苡仁等。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饮食限制,特别是在“发物”方面要适度,不宜盲目长期限制饮食,不然容易导致营养缺乏。因为慢性荨麻疹的原因较急性荨麻疹更复杂,食物因素不是最主要的。顽固的慢性荨麻疹大部分都是自身免疫性的,和食物过敏的关系并不太大。平常如果发现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皮疹加重现象,以后就尽量不要食用。如果试过不过敏,即使是新鲜的海产品和牛羊肉,也是可以少量食用的。不新鲜的食物要坚决回避。总之,急性荨麻疹限制饮食是必须的,慢性荨麻疹其他因素更常见,最好不要过分、盲目地限制饮食。

常用食疗药膳

黄芪党参山药白术粥生黄芪30克,党参40克,山药30克,生白术15克,小米100克。同熬粥服食,每日1次,连用1~2周。益气固表御风。适用于卫外不固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常恶风自汗,汗后着风则出皮疹,色淡或同肤色,常成批出现,瘙痒不止,反复发作,舌质淡苔薄,脉浮虚。

大枣枸杞芝麻桂圆粥大枣10枚,枸杞30克,黑芝麻40克,桂圆30克,小米100克。同熬粥服食,每日1次,连用1~2周。养血健脾散风。适用于气血亏虚型慢性荨麻疹。风团色淡或皮肤干燥,常伴饮食不香,睡眠不佳,神惫力乏,面色不华,舌质淡苔少,脉细。

莲子茯苓薏苡仁芡实粥莲子lO枚,茯苓40克,薏苡仁30克,芡实30克,小米100克。同熬粥服食,每日1次,连用1~2周。益气健脾除湿。适用于气虚夹湿型慢性荨麻疹,全身反复出现淡红色风团,瘙痒剧烈,夜间尤甚,伴食少,腹胀,便溏,身体困重,舌淡胖苔白润或腻,脉滑。

丝瓜络赤小豆薏苡仁黑豆粥干丝瓜络20克,赤小豆40克,薏苡仁30克,黑豆50克,粳米100克。同熬粥服食,每日1次,连用1~2周。凉血清热疏风。适用于血热型慢性荨麻疹,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常由日晒、受热、运动出汗等因素诱发,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上一篇:合作社工作报告下一篇:消防知识大奖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