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2024-06-05

2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

2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1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班会背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速度让人震惊,据统计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为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高一(8)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普及活动。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班会准备】: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的影响和危害。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整理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班会过程】:

一.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同学讲解

(一)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 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

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

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分别介绍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四)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提问:刚才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_输血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

游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你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了解无论是什麽职业只要是有良好的行为方法,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艾滋病并不可怕。(五)宣传与关爱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游戏目的:预防艾滋病要大家携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班会结束了,班会主要是以六大步进行的,通过同学有步骤地讲解,一目了然的让同学们了解关注到艾滋病,中间播放同学自演的短片和游戏环节先是带动了气氛再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同学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

提问:刚才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_输血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

游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你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了解无论是什麽职业只要是有良好的行为方法,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艾滋病并不可怕。(五)宣传与关爱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游戏目的:预防艾滋病要大家携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班会结束了,班会主要是以六大步进行的,通过同学有步骤地讲解,一目了然的让同学们了解关注到艾滋病,中间播放同学自演的短片和游戏环节先是带动了气氛再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同学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

2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或含有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部分。(2)研究对象:我国大陆在校学生。(3)干预方法: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参与式的具体方法、形式不限。(4)评价指标: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这两方面评价。由于各文献知识点繁多,评价指标各不相同,本文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是否能感染HIV”(知识点1)、“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知识点2)和“是否愿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上课学习”(知识点3)3个知识点进行评价。

1.2 文献排除标准

(1)不能提供完整的四格表资料,或通过计算仍无法得到相应的四格表资料;(2)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样本不是来自于同一总体。

1.3 文献检索

1.3.1 检索数据库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1995-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学校艾滋病预防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献。

1.3.2 检索式

(1)CBM:在缺省字段下检索(学生 OR 学校 OR 中学 OR 大学 OR 中专 OR 高中 OR 初中 OR 小学)AND(艾滋病OR 爱滋病OR AIDS OR HIV)AND(参与式 OR 参与性)AND(教育 OR 干预),限定年限为1995-2011年;其他中文数据库参照CBM的检索式进行检索。(2)PubMed:#l students OR school OR college OR university;#2 AIDS OR HIV OR 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 OR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3 intervention OR education;#4 participatory OR participation ;#5 China OR Chinese;((((#1) AND #2) AND #3) AND #4) AND #5。

1.4 统计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选取固定效应模型(P≥0.05)或随机效应模型(P≤0.05)对干预前后各知识点率差(RD)进行合并,求其效应合并值及95%CI。然后分别按各文献知识点基线率、重测时间以及学生类型进行亚组分层分析,以寻找存在异质性的原因。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过程

初检获得英文文献24篇(PubMed),中文文献223篇(CBM 48篇、VIP 52篇、万方49篇、CNKI 74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重复、无关和肯定不适合的文献179篇;初筛获得中文文献64篇,英文文献4篇;阅读全文,排除非干预性研究、干预手段非参与式的健康教育、非自身对照研究和非相关人群的研究文献44篇,资料不完整和不能应用的文献7篇,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7篇。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所有纳入文献除1篇外,均为自身对照研究。对非自身对照的1篇文献[6],取其自身对照部分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中的学生类型主要有中学生[5,6,7,8,9,10]、中专生[11,12,13]和大学生[14,15,16,17,18,19,20,21]3类,各个研究的重测时间从1 d[5]到1学期[11,16]不等。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见表1。

2.3 Meta分析结果

经异质性检验,3个知识点率差(RD)均存在显著异质性,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知识点1和知识点2的回答正确率以及知识点3的正确态度率分别提高了23%(95%CI:9%~36%),31%(95%CI:17%~45%),28%(95%CI:19%~38%)。

2.4 异质性分析

由于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所以需要进一步进行亚组分层分析。本研究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基线率、重测时间和学生类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率越低,干预效果越好;重测时间越长,干预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增长。知识点1中学生和中专生干预效果较好,知识点2中学生的干预效果较好,知识点3大学生干预效果较好。结果见表2~4。

注:知识点3纳入的文献由于大部分都没有报告重测时间,所以在此没有进行分层。

注:纳入的文献中,由于没有对中专生知识点3的评价,故知识点3只比较大学生和中学生。

2.5 发表偏倚的评估

从对知识点1和知识点2指标所做的漏斗图可以看出,漏斗图对称性不好,说明存在一定发表偏倚。知识点3由于纳入文献较少,未做漏斗图分析。见图1~2。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校采取参与式健康教育的干预形式后在校学生对“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是否能感染HIV”、“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回答正确率和“是否愿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上课学习”的正确态度率分别提高了23%,31%和28%。表明在校学生利用参与式教育的形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研究异质性分析发现:(1)按基线率分层,基线率低的组干预效果比较明显,表明对知晓率低的学生群体进行参与式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对相关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按重测时间间隔分层,知识点1各组之间的干预效果差异较大,知识点2各组差异较小,但大部分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比较发现,不同文献干预重测的时间跨度较大,其中最少的是1 d,最多的是1个学期,这使得本研究不能很好地进行分组界定;同时很多文献没有报告研究的重测时间,因此存在很多缺失项,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存在。但从分层后各组的差异可以初步认为,干预重测的时间长短与干预效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提示今后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干预的重测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应根据具体的宣教内容以及实际资源、环境情况,制定适宜的干预时间。(3)按学生类型分层,中学生在“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是否能感染HIV”、“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两方面干预效果较好,可能是由于一方面中学生在干预前的平均水平就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中学生相对于大学生、中专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维比较活跃、单纯,可塑性较强,通过参与式的形式,可以很快地融入到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更容易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干预效果较好。然而在对待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上,大学生的干预效果较好,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平时接触的信息较多,更容易理解艾滋病的相关信息,对艾滋病病人也较容易接受,更愿意与他们一起上课学习。提示今后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参与式方法和侧重点,加大对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通过分层分析后,大部分组异质性并没有得到消除,提示影响在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如研究对象的性别、家庭环境以及干预实施者的培训水平等。

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移,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阴性和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章常常难以发表,而Meta分析只能收集到公开发表的文献;(2)本次研究的对象纳入范围较大,所纳入文献的对象特点不相同,且干预效果也有较大差别;(3)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由于只选取了其中的3个知识点,也可能造成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简报 篇3

为向青少年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青少年防治艾滋病的能力和意识。近日,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防艾知识教育活动。

首先,由德育处主持召开班主任会议,详细就如何“预防艾滋病”专题学习展开讨论。随后各班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在专题学习中,介绍艾滋病的致病原理、发病状况、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让学生们深刻地了解了艾滋病的`危害,并认识到有效防治艾滋病的具体措施及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消除了大家恐惧心理,掌握了预防知识和基本方法,真正认识到文明、健康有序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另外向全体同学发放《抓紧,只有72小时》学习手册。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预防艾滋病知识真正走进了校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包括设计思想、思路和设计思路的理论基础):

以县级有关部门为中心,充分发挥共青团及学生会的作用,在县、校级领导的安排下做好配合工作,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增强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以预防为主,全面做好艾滋病预防工作,从而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校园的安宁,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结合各种教育,渗透防治艾滋病教育。使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过程中,既要面向所有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所有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又要重点加强思想道德行为偏常学生的教育工作,将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结合起来,努力做好预防教育工作。此外我校还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多管齐下,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提高防治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包括本课教学活动在专题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等):

教学活动目标:

描述本活动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如纸张、图画材料、卡片等):

教学活动步骤(包括教学活动注意事项):

教学小结(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对活动的总结和活动意义的提升):

对其他使用该活动老师的建议(如是否考虑班级学生数量、男女比例等问题):

2: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主题建议

以下是关于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的参考主题,一个主题最多只能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教师围绕其中一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并实施。1.初中教育主题及知识点 主题1 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3.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主题4 识别危险行为

1.日常生活不会传播艾滋病 2.哪些行为安全,哪些行为危险

3.如何判断生活中是否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主题2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2.艾滋病的症状

3.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主题5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避免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犯 3.远离毒品,从拒绝吸烟开始

主题3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传播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主题6 反对歧视 1.什么是歧视

2.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2.高中教育主题及知识点

主题1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1.艾滋病基本知识

2.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3.窗口期、潜伏期的概念 4.艾滋病病毒检测

主题3 反对歧视、提倡关爱 1.反对歧视

2.正确对待、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3.相关政策与法规 4.青少年的责任

主题2 认识高危行为 1.哪些行为是危险的 2.吸毒与艾滋病 3.无偿献血与输血 4.如何帮助流血的人

主题4 生活技能与做出安全决定 1.从容自信,适度异性交往

2.学会拒绝是对人生负责任的表现 3.合理使用网络,拒绝网恋

附件3: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报送表 序号

单位

作者

题目

报送单位(盖章)年月日 附件4: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专家评审意见表 所属地区

省市县(市、区)学校

教学活动题目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授课年级

学生人数

行政职务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办公电话

职称

教龄

研究专长

E-mail

手机

通讯地址

邮编

专家点评意见: 专家签字:

2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5

贵州省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优秀教学活动

征集评选获奖名单

一等奖:(6名)

学 校 姓 名 题 目

贵阳市十六中 朱 珠 行为有风险、换卡需谨慎 贵阳市金阳新区实验学校 吕 兰 正确认识艾滋病,反对歧视

艾滋病人

遵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付 华 探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铜仁地区印江县罗场中学 骆 莎 艾滋病离我有多近贵阳市幼儿师范学校 马 宁 反对歧视,相互关爱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 杨 唯 了解艾滋 关爱自己

二等奖:(9名)

贵阳市三中 陈静文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 贵阳市三十七中 牟 娟 识别不良行为——猜词分类

游戏

黔南州福泉市实验学校 李帮雪 关爱生命 珍惜生活 黔西南州安龙县第二中学 周亚丽 反对歧视

黔东南州天柱县凤城镇中学 杨满芳 预防艾滋病 识别危险行为 安顺市镇宁县一中 熊安莉 艾滋病基本知识

贵阳市十二中 陈张媛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

案 贵阳市白云二中 李 炜 播撒爱的种子——反对歧

视、提倡关爱

遵义市第五中学 刘海燕 关注艾滋 与爱同行

三等奖:(15名)

黔西南州安龙县第一中学 黄春燕 生活技能与做出安全决定 黔东南州天柱县第二中学 蒋光华 珍爱生命 预防艾滋病 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 刘燕青 换水游戏

黔西南州兴义一中 刘婷婷 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消除

艾滋病歧视

贵阳市女职校 解 筑 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遵义市十六中 刘体堂 艾滋病基本知识 黔西南州普安县楼下中学 贺妮亚 珍惜生命 预防艾滋病—青

春期主题教育

黔西南州安龙县钱相中学 何 勋 识别危险行为—体育游戏 黔西南州安龙县第三中学 邱 龙 识别危险行为 黔西南州安龙县龙广三中 芩 彬 艾滋病基础知识 黔西南州安龙县戈塘中学 贺克娅 预防艾滋 珍爱生命

铜仁地区印江县永义乡九年制学校 任敏兰 怎样预防艾滋病

上一篇:发教学论文下一篇:失禁性皮炎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