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2024-09-24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通用12篇)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1

最新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0最新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及传播途径。

2.使学生明确知道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及人类生存的危害性。

3.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教学重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内容分析:

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2.经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也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纹身、穿耳、针灸、与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播。3.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迅猛地传播,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突破3600万。至今年9月,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0711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3%。专家估计,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接着,感染者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被称为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其长短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当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称有症状期,这时,感染者被叫作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AIDS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人一般在6至24月内死亡。

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对艾滋病来说,我们主要还是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预防方法有下列几种: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艾滋病知识,让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知道它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保护自己,形成全社会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态势。

2、禁止进口和禁止使用进口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应对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归国人员、性病病人以及高危人群(如吸毒、卖淫者)进行血液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病人。

3、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4、查禁毒品,禁止吸毒,打击嫖娼、卖淫。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在输血、验血、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不去消毒不严的诊所、医院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不到消毒不严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去理发或美容。

6、妥善做好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工作。应劝告他们不要同非感染者有性关系,不能作为供血者。妊娠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应终止妊娠。哺乳母亲受HIV感染应停止母乳喂养婴儿。

7.不歧视、刺激艾滋病毒携带者及患者,以免造成其性情暴烈,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空气饮水、食物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游泳池;吸血昆虫和蚊子、跳蚤、虱子等,目前还没有发现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吸血昆虫;有防护的照料、护理艾滋病人;蹲式厕所及小便池。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武汉市武昌、汉口、汉阳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分别抽取四类目标人群:社区管理人员120人,娱乐场所休闲管理人员180人,外来务工人员120人,社区居民6 000人。

1.2 方法

1.2.1 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模式

建立“市CDC→区CD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四”级工作网络,确立市疾控中心全面组织督导,区疾控中心协调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落实,社区配合执行的工作模式。该模式整合优势资源,便于工作层层推进,有效落实。

1.2.2 宣传教育内容与措施

宣传教育的内容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艾滋病相关国情国策、社会伦理等。采取大课堂与小讲座并举,重点辅导与广泛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1)举办师资培训班;(2)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3)编印并发放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材料;(4)举办艾防知识竞赛;(5)在社区公共场所播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片,悬挂横幅,编办墙报,制作展牌。整个宣传活动过程为6个月,并于宣传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1.2.3 宣传教育传播材料

为提高健康传播效果,采取多种传播媒介的组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1)《社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读本》;(2)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折页;(3)艾滋病防知识宣传片(DVD光碟);(4)《艾防知识》挂历式讲义;(5)印有项目LOGO的小礼品。

1.2.4 评价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性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情况;(2)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包括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非感染途径;(3)防御技能;(4)对HIV/AIDS的态度。

1.2.5 测试方法

在干预对象中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分别在宣传教育活动前后抽取500人进行基线调查,抽取400人进行终期评估调查。调查问卷共10道题,在通常采用的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的8个问题(国八条)上,又增加了“我国实行艾滋病免费咨询和初筛检测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吗”这两个问题。但为了知晓率的横向可比性,仍以国八条中答对6道题为知晓。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1软件完成调查资料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基线调查组522人,其中女性340人,男性182人。25岁以下组118人,25~49岁286人,50岁以上组118人;城市居民125人,管理人员119人,娱乐场所人员177人,外来务工人员101人。终期评估组406人,其中女性280人,男性126人。25岁以下组87人,25~49岁组213人,50岁以上组106人;城市居民89人,管理人员106人,娱乐场所人员128人,外来务工人员83人。

2.2 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基线调查显示,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预期的低。对“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吗”这个问题,回答正确的还不到50%。从调查的人群看,娱乐场所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知晓率较低。

干预活动后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由73.95%提高到97.2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355,P<0.05),说明项目开展的全方位多形式干预活动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有非常切实的效果。每项基本知识知晓率上升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⑴社区是由若干社会群体在一个特定地域内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生活共同体,社区居民都拥有对社区的认同感[3]。他们在社区居住、交流、休息、活动,并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接受健康信息并传播健康信息,所以社区已具有影响社区成员艾滋病相关态度与行为的能力[4],是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最有效的场所。

⑵建立一个高能高效的工作执行网络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组织基础。根据武汉市的情况,建立“市CDC→区CD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四级工作网络,以社区居委会为平台,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抓手,以区疾控中心为纽带,以市疾控中心为牵头,既扩大了艾防工作队伍,改变了过去疾控部门大包大揽,力不从心的被动局面,又能将艾防工作最有效地落实到社区,推进到老百姓中间去。在这个四级网络中,市疾控中心牵头,负责组织实施与技术支持,包括制订工作方案,培训工作人员,部署工作任务等;区疾控中心协调,负责工作督导与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与落实;社区居委会配合,负责协调活动场地与组织各类人群参与活动。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的人际优势和卫生服务的专业优势使其在四级网络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⑶加强骨干队伍培训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技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贴近群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长期服务于社区居民,与其建立了朋友亲人般的信任,最能有效地组织发动、教育社区各类人群,所以要想把防艾健教工作切实推进到社区必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虽然具有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基础,但其艾滋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某些人员甚至对艾滋病仍然有一些知识误区[5]。针对基层社区有关人员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心理伦理及工作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让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提高他们致力于艾防工作的责任感及工作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⑷开展有效的社区组织动员是做好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环节。居民是社区活动的主体,动员居民参与社区艾滋病防治活动是人本主义取向的基础。社区有效组织和广泛动员,可增强社区成员归属感、认同感和互助感,增强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精神,形成浓厚氛围,使社区成员充分认识艾滋病危害,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并能采取不同措施预防感染,达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社区动员还可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发社区有效资源进行艾滋病防治的综合干预。

⑸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有效手段。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应与需求相匹配,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社区居民、社区干群都愿参加健康讲座、知识竞赛、观看宣教DVD等公众活动,而外来务工人员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因其文化素质偏低和较为特殊的生存状态更适宜进行小型访谈和发放宣传资料,同伴教育也是针对这类人群较为理想的方式。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既要关注艾滋病传播途径,更要强化非传播途径,澄清认识误区。教育中,还要注意树立权益观念,逐步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从而达到教育干预和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艾滋病病人的社区支持与家庭关怀服务:国外的实践及经验[EB].http://chinaids.cn,2001-09-01.

[2]朱元芳,刘益民.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6):60-61.

[3]孟敏元.艾滋病防治中的社区组织职能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3):334-335.

[4]徐丹,熊志伟,杨旭丽.社区组织资源配置及其参与艾滋病防治能力评估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8,9(5):112-120.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3

1.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目前静脉吸毒和有偿供血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

3.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1)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等);

(2)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抽血、美容、文身或治疗等;

(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4)不安全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同性(尤其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肛门性交、多个性伴侣等;

(5)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在孕期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

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2)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

感染。

(3)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4)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5)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5.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1)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仅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2~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3)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2.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1/3。

(2)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前死亡。

(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

境遇。

3.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3)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4)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5)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6)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高。此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1.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2.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3.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4.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母乳感染给胎儿。

5.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6.决定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7.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8.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头吸引、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9.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0.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1.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避免混合喂养。

12.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时候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3.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14.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监测。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2.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以免对方感染。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

4.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因为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5.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6.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总结 篇4

今日2015年12月10日星期四15物流专1班开展了预防艾滋,了解艾滋的主题班会 以告诫各位班里的同学艾滋病的严重性,也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在了解艾滋病的同时,我们班还向各位同学发放了关于艾滋病知识的书籍,供同学们观看和学习,让同学们印象更深刻,形象的了解艾滋病。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同学们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性,谨慎交友,洁身自爱。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光明。我们应该预防艾滋,了解艾滋。让艾滋病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15级物流管理专科1班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篇5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五(2)班学生。

三、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3、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4、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5、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6、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7、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8、预防措施 :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

9、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6

高二(1)班

教学目的:

1、什么是艾滋病;

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4、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教学对象:全体学生。

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艾滋病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持人: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知道的艾滋病。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2、加强治安管理。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

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7

为提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我们于2006年开始在全县中学推行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 本文对项目实施以来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旨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干预对象

选择辖区内所有中学的学生为干预对象。

1.2 教育干预

1.2.1 培训师资:

与教育局合作举办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班, 每所中学至少有一名教师接受培训。

1.2.2 开展同伴教育:

选择10%的有代表性 (有影响力和向心力) 的学生为同伴教育员并培训, 一般选择班干部、团员或活动积极分子, 利用其在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对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们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产生同化作用, 从而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技能。

1.2.3 召开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班会或活动:

以班级、小组或全校学生为单位,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如演讲、游戏或案例讨论。号召学生参与或互动,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1.2.4 开设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专题教育大纲》要求, 以《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生活技能教育指南》为蓝本, 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初中6学时, 高中4学时, 做到有教学计划、教案、课表和测试。

1.3 评估内容与方法

1.3.1 内容:

中学生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

1.3.2 方法:

采用抽样评价的方法。根据国家项目办规定的调查方案,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专题调查。分别抽取在读的高中或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抽取的调查对象使用查员讲解填写方法后, 请被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由于男女学生的危险行为水平不同, 男学生的样本量为400~500人, 女学生的样本量为300~400人。抽样步骤: (1) 抽取学校:向县教育局了解本县所有学校及班级的分布情况, 建立抽样框架, 对学校进行抽样, 入选的学校样本数不少于7~10个; (2) 抽取班级:在入选的学校内按年级排列出各学校的班级名单, 对班级进行抽样, 要求每个学校抽取2~3个班级; (3) 选定样本:将入选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3.3 统计学分析:

资料录入采用Epi Data 3.0软件, 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 对干预前后数据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6年2—3月开展2005年度专题调查, 共调查中学生777人, 调查结束后, 借助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对教育部门提供支持, 培训师资, 举办试点, 并借助试点经验在全县实施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 共支持中学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7所, 培训师资31人, 累计受教育学生20 084人。按照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每年一次专题调查要求, 于2008年12月抽样调查中学生730人, 项目实施前后调查对象年龄均为14~21岁, 男女性别比为1.06∶1和1.32∶1。

2.2 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 (表1) , 中学生能够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错误观点者:干预前8.49% (66/777) , 干预后85.75% (626730) , 干预前后有极显著差异 (χ2=901.08, P<0.01) 。

2.3 对艾滋病的态度正向回答情况比较

干预前未调查对艾滋病态度的问题, 用2008年度与2006年度 (2006年12月) 调查数据比较, 干预对象对艾滋病态度的正确回答率明显提高 (χ2=27.87, P<0.01) , 2006年调查810人, 正确回答745人, 正确回答率为91.98%;2008年调查730人, 正确回答716人, 正确回答率为98.08% (表1) 。

3 讨论

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 我国健康教育课仍以正规课堂授课为主,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对于掌握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却不利于良好态度、行为的培养, 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学生对知识掌握、对课程内容是否有兴趣等方面的反馈, 也不利于技能的学习和锻炼[2]。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使学生通过讲座、举办专栏、张贴宣传海报、召开主题班会和同伴教育等形式, 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师生间、同伴间及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 提高学习效果。

本次干预评价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显著提高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水平, 促进了学生态度的转变。说明该教学方法可行有效。

我国中小学生有78%~99%在校读书[3]。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 乃是保证大多数青少年健康成长, 免受艾滋病危害的最根本而有效的途径。

青少年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他们掌握艾滋病预防关爱知识和技能, 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不受艾滋病侵害, 而且可以将学到的艾滋病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到家庭和社会, 进而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知识和水平, 提高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因此, 加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 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他们抵御艾滋病侵扰的能力, 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致谢:在项目执行中得到了竹山县教育局黄敏、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文骏、董雷等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关键词: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联合国呼吁重视艾滋病低龄化趋势[J].携手, 2008, 38 (5) :5.

[2]马迎华, 季成叶.学校生活技能教育与艾滋病预防[J].中国校医, 2004, 18 (4) :378.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8

关键词 预防艾滋病 农村妇女面对面 问卷调查 宣传教育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5

资料与方法

从莒县23处乡镇中先选取了一个中楼镇为启动点,中楼镇全镇各村妇女主任、农村妇女100名,其中村妇女主任中男性5名,其他均为女性。年龄26~56岁,小学2人,初中103人,高中88人,中专7人。

方法:参照卫生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答卷方式,内容除年龄、性别、学历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包括AIDS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AIDS的相关政策、心理接受度4大类22项。培训前后均现场发卷,有答卷人员自行填写,不留姓名,当场收卷,统一评价各项指标,比较培训前、后正确知晓率。通过进行培训宣传后问卷调查,掌握该人群对艾滋病认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了解该乡镇妇女目前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回收有效试卷200份。共调查了200名农村妇女暨计划生育主任。

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

结 果

一般知识:发放试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初中以上对AIDS全称、AIDS损伤人体哪些功能回答正确率:初中以上分别是98.1%、97.14%,小学以上分别是81%、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面对AIDS能否预防能否传染、能否治愈,两者回答正确率:村计生主任分别为99.05%、98.10%、97.14%,村妇女人群分别为96.84%、95.79%、94.70%,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AIDS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两者对主要传播途径认知率均较高,但对日常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传播AIDS病毒、对AIDS非传播途径认识不足。

AIDS防护知识:对初中学历农村妇女有关AIDS防护知识回答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方面的知识,只有少数村妇女不清楚。调查中发现,对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该项知识了解人数较少,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强化。见表2。

心理接受度:初中以上农村妇女对AIDS的心理接受度中,对心理上厌恶AIDS持肯定态度6人(3.0%),以为对AIDS患者不能歧视21人,较同情输血或献血而患AIDS 171人(85.5%),对患有AIDS的人是否能正常接触31人(15.5%),在道德上接受艾滋病感染持肯定态度4人(2.0%),接受AIDS为朋友持肯定态度30人(15.0%),担心接触AIDS患者受感染持肯定态度186人(93.0%)。

讨 论

进一步加强AIDS一般知识的全面教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及农村妇女,做为全县妇女面对面艾滋病宣传教育培训为启动点,来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的流行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刻不容缓。经培训后的各村妇女主任,要求回各村后负责对本村的育龄妇女等人群,进行走门串户面对面宣传教育,还可以利用村“留守媳妇”进行宣传。由于农村妇女相对来说较保守,健康宣传时需要苦口婆心让宣传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本次调查结果还发现,农村妇女虽然属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一个群体(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8.75%),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尚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较高92.3%。对于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有一定的正确认识。结果较其他地区相关调查结果要高[1],表明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人群对艾滋病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但相比预期目标和“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规定的目标仍有差距。

加强有关AIDS传播途径的知识教育:调查结果比较显示,文化素质高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提示文化程度较低者应是今后干预的重点[2],调查也发现,被调查对象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措施还是认识不够,尤其对蚊虫叮咬,共用毛巾、衣物等日常接触是否会导致传播的问题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等的正确回答率只有40.6%、46.8%,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3,4],这些正确认识会增加她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加深歧视,客观上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本次调查还发现,调查妇女人群中有的不知道用安全套会杜绝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示我们今后在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开展安全套能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功能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5]。还要加强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宣传工作,让受教育既能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与歧视,又能正确认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从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控制莒县艾滋病疫情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尊友,祈国明,张家鹏.艾滋病流行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9-56.

2 杨放,吴尊友,徐臣,等.农村地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流行情况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4,30(1):10-13.

3 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9-30.

4 郑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31-134.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9

班会设计者:刘海琴 主持人:杨苓 徐慧

班会主题:

预防肺结核、艾滋病。主题流程:将班会分成2段进行。

1、首先对肺结核展开班会。

2、其次对艾滋病展开班会。

活动要求:班会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但保持较高整体素质,通过本次班会对班会主题有所认识,达到会议主要目的。主持人需注意班会流程时间安排。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肺结核、艾滋病吗?它们离我们不远,可以说,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要举行与大家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一个班会,预防传染病(肺结核、艾滋病)。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阶段一(对肺结核展开班会):

一、开场白(主持人)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一段资料: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类疾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肺结核和艾滋病都属于传染病。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约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简称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死亡约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二、同学展示

经过上面一段资料与自己所对传染病的认识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传染病一般都有哪些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便传播、血液传播等。

2、同学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得了肺结核?

全身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少数可出现高烧等; 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咯血及胸痛、呼吸困难等。

3、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艾滋病、肺结核)

主要有 1.对传染源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阶段二(对艾滋病展开班会)

三、主题班会阶段二。

剩下一段时间,与同学们谈谈艾滋病有关的主题内容。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2.请同学们谈谈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灸,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纹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胡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3.艾滋病治疗

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传染病。需终生服药治疗。现在有非常好的抗病毒治疗药。

一般早期治疗活30-40年没有问题。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1)性接触传播:(主要方式)(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5.下列情况不传播艾滋病

一般接触不传播:握手、共餐、共用办公用品等

共用公共设施不传播:马桶、电话、卧具、游泳池、公共浴池等 咳嗽、打喷嚏不传播 蚊虫叮咬不传播 6.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传播迅速广泛,病情凶险,并且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所以艾滋病患者死亡率极高。7.避免艾滋病的最好办法:

是通过教育改变个人行为,养成防止染病的生活方式。8.小组讨论(你说我说:大家说)(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2)、如何判断自己得了肺结核?

四、班主任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预防结核与艾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对结核与艾滋说不。让我们携手,控制传染,共享健康!

五、预防艾滋病誓言(全体起立,共同宣誓)我宣誓:

预防传染病、从你我做起;洁身自爱、遵守道德;坚持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六、结束语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10

为了预防流感,维护班级卫生,保持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周一班会课上为孩子们普及《预防流感》安全知识。通过此次的活动,学生详细的了解到流感的症状、传染方式等等,现总结如下:

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在1小时以上。通风时间安排在中午及上下午班级(室)外活动时。

2.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定时进行紫外线灯照射等空气消毒措施。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教育学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4.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5.衣、食细节要注意。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为学生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6.严格晨午检制度。晨检中除常规内容外,还应关注学生头面部及躯干是否起痘,有无痒、痛感。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隔离、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同时班内做好即时消毒,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做好家长工作。传染病高发时节,与家长做好沟通,尽可能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体弱儿,尤其要注意。另外对有不舒服、发热学生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隔离、及时进行治疗,并在家休养,排除传染性方可送学校。对学校内的防病措施,涉及到需要家长配合的,应及时告知家长。

总之,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隔离的措施,希望可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安民学校东八间校区

四一班:朱淑芳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11

关键词:中职班会课 概括理论教学法 中国梦主题教育 简析

笔者借助中央和省级党报党刊,在班会课上不断对学生开展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借助南华大学罗成翼、黄秋生两位教授发表在光明日报2015年11月29日07版上的文章《“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谈谈笔者借助概括理论法对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心得体会。现分析如下: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罗成翼、黄秋生两位教授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笔者认同两位教授的观点,引导班集体的学生理解领会习近平关于“四个全面”理论的领悟。

一.引导学生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谋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一是覆盖人群全面,即全面小康不仅是城市的小康,更重要的是农村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涉及领域全面,即全面小康不仅要有经济的富裕,而且还要有政治的民主、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公正和生态的良好。由此,罗成翼、黄秋生两位教授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关键步骤,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引导学生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罗成翼、黄秋生两位教授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就目标任务而言,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基本内容而言,就是要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三.引导学生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是执政兴国的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罗成翼、黄秋生两位教授认为,面依法治国,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造制度保障。

四.引导学生感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预防艾滋教育主题班会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抽取河南省某农村乡镇的8所小学362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等待教育组。其中教育组学生210名,等待教育组学生152名。删除漏答题数大于等于10%的问卷,最后合格问卷为291份,合格率为80.7%。其中教育组学生176名,占60.3%;等待教育组学生115名,占39.7%。教育组学生年龄为(9.50±0.74)岁,等待教育组学生年龄为(9.50±0.70)岁,两组学生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0,P=0.478)。

1.2 方法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6个课时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等待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艾滋病知识(21题)、态度(3题)和相关行为(3题)。将预防艾滋病知识题赋分,答对1题计1分,答错、不知道或不回答计0分;将预防艾滋病态度题赋值,每题赋值范围1~5分,分数越高,表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越不歧视。以班级为单位,问卷当场发放,答完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运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探讨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知识

教育后,教育组学生有20个知识题目的知晓率提高了20%~70%。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知识知晓率较教育后1周有所下降,但大部分知识题目的知晓率仍显著高于自身基线水平。见表1。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教育前,两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知识得分均高于等待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学生知识得分减去教育前得分,计算得分增长值。结果显示,教育组学生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艾滋病知识得分增长值(分别为11.00和6.87)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分别为1.00和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注:教育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

教育组学生同意“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参加学校课程学习”观点和愿意与HIV感染者在同一教室上课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4%,15.3%分别提高到教育后1周的53.1%,61.0%,教育后5个月的48.0%,42.9%。等待教育组学生持有这2种态度的比例教育前(11.3%,7.8%)、教育后1周(13.9%,10.4%)及教育后5个月(8.7%,6.1%)没有明显的变化。

教育前,教育组学生愿意继续与HIV感染者做朋友的比例(39.5%)明显低于等待教育组学生(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持有此态度的比例(42.9%,49.7%)与等待教育组学生(48.7%,53.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教育前,两组学生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态度得分均高于等待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态度得分增长值(均为2)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预防艾滋病行为

教育后1周,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朋友交流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9%,10.9%分别上升到27.1%,18.1%。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朋友交流的比例继续上升,分别为38.6%和32.0%,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等待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朋友交流的比例分别为7.1%,8.1%;23.0%,22.1%;17.7%,13.3%。

教育前、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玩废弃注射器的比例(70.3%,65.7%,61.8%)与等待教育组(72.1%,69.9%,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6个课时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教育组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育后5个月与教育后1周比较虽然知识知晓率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自身基线水平,且与教育前相比,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表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显著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这与廖巍等[5]对海南乡镇小学五年级学生和陈晶琦等[6]对辽宁某城市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也与李金奎[7]在大学生和张越新[8]在中学生中的研究结果相似。

教育后学生不歧视HIV感染者态度的比例明显增加。王信[9]对职业技校学生的研究也表明,健康教育增大了学生对HIV感染者的宽容度和接受程度,教育前同意“HIV感染者不需调离工作岗位”和“HIV感染者不应退学回家”2种观点的比例分别为35.97%,61.22%,教育后分别升高至74.22%,92.19%。林毅等[10]对中学生的研究也显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使学生同情、帮助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比例由教育前的74.8%上升到教育后的91.0%,进一步证实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促使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态度的形成。

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交流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也有利于通过学生向周围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Gallant等[11]对11篇以非洲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项目的文献分析显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与他人(家长、同伴、其他社区成员及男朋友/女朋友)交流HIV/AIDS知识。本研究也显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促进学生与家长、同学/朋友之间交流预防HIV/AIDS知识。这与陈晶琦等[12]对北京、沈阳中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生与家长及朋友谈论HIV/AIDS的比例分别由教育前的31.1%和39.6%上升到44.2%和59.2%。

教育后5个月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教育后1周相比有所下降。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需要适当的复习以巩固和提高教育效果。

志谢

感谢所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同学和对本研究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老师!

摘要: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在中国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某农村地区8所农村小学全体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等待教育组。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等待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得分增长值(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9%和10.9%分别上升到教育后1周的27.1%和18.1%及教育后5个月的38.6%和32.0%,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P值均<0.05)。结论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显著提高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有关预防艾滋病问题的交流。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农村人口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从数字看全球艾滋病现状,全球感染者3320万[EB/OL].[2008-08-06].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8/06/content 8998322.htm.

[2]刘胜新.性虐待:儿童获得性二期梅毒:附1例报告[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6,2(4):176.

[3]李德茹,周玲,蒲萍,等.5例受性虐待儿童感染性病分析[J].重庆医学,2000,29(1):51-52.

[4]周园,曾春娥,黄水群,等.儿童STI/STDs感染途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7,16(1):16-18,21.

[5]廖巍,杨斌,曾欣,等.海南省基层地区小学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21-2023,2033.

[6]陈晶琦,叶广俊.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研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7,3(2):67,77.

[7]李金奎,刘建波,彭金玲,等.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1):839-842.

[8]张越新,褚文文,张晓霞.对初中生开展生活技能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2):1184-1185,1189.

[9]王信.2006年郯城县2所职业技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8):693-694.

[10]林毅,赵发存,马言超.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4):68-69.

[11]GALLANT M,MATICKA-TYNDALE E.School-based HIV preven-tion programmes for African youth[J].Soc Sci Med,2004,58(7):1337-1351.

上一篇:女孩作文550字下一篇:车辆通行证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