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精选12篇)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1
摘要: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为切入点, 阐述某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对改革前后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认同度进行分析, 并就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卓越医生,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
2012 年以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 教育部、卫生部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 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 皮肤性病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应积极实施教学改革, 为探索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 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 二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 而临床医学是生命科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以认识和防治各种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为任务的科学, 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 与其他临床学科一起, 共同构成了临床医学的主要内容[1]。
在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强调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及教学方法改革, 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
2 改革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式
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围绕课程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展开: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手段方法的革新。课程是构成教学计划的基础, 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并不断完善, 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所提出的要求, 结合学科特点, 对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同时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安排,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主要进行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
3 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实践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
皮肤性病学是直观性强, 以形态学的判断为主要诊断手段的临床学科, 其病种繁多, 临床表现复杂, 需要在大量对皮损形态的观察中获得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思维[2]。同时, 该学科需要有扎实的“内外妇儿”、急诊、预防及人文医学等学科作为支撑。梳理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强调早期接触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以临床实例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 对疾病的讲授以临床实例或案例为先导, 引导学生思考, 不断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以学科特点为蓝本建立病例资料库, 将典型皮损及病理学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将病例资料库电子化、数据化、信息化。
3.2 教学手段方法的革新
病例一般都是通过综合或复杂性的表观展现, 病人之所以得病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3]。在医学教育中, 案例通常指临床病例, 案例教学法即以案例为导向的学习 (Case-Based Learning , CBL) , 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 并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根据临床课程的共性和皮肤性病学课程的特性,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CBL教学改革。譬如在围绕某个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疾病的教学中, 先将病例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和概括, 直到学生彻底掌握。
3.3 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
某医学院从2013 年起, 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 在2010 级学生中开展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 现已在3 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4 教学改革实践初步评价
4.1 教学改革前后的成绩分析
某医学院自2010 年起逐步开展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为对教学改革进行初步评价, 采集了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前后6 个年级的课程考试成绩, 分为改革前和改革后两组进行t检验。运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0.0, 结果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 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皮肤性病学课程考试成绩高于教学改革前 (P<0.05) 。
4.2 学生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 (对改革后教学的认同程度) 。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认同度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 实施教学改革的3 个年级对改革的认同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说明教学改革逐步被学生所接受。
5 讨论
5.1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课程整合
皮肤性病学涉及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内科学、急诊医学、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 上述课程的讲授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 课程之间缺乏关联, 按学科分类分别授课, 教学缺乏与临床的联系,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记忆。皮肤性病学开展课程整合的尝试和实践, 不仅减少了课程间相同内容的重复, 精简了教学内容, 强化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 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还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 打造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皮肤性病学以形态学诊断为主要诊断手段, 海量的皮损图谱和病例资料可通过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法向学生推送, 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譬如建立皮肤性病学微信公众号, 设置各种栏目, 包括学科前沿、学习图库、病例学习及师生互动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加之微信等功能的逐渐丰富, 为学生提供了内容更为海量、更为便捷的学习渠道。
5.3 及时分析反馈教学信息,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生命线, 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改革能够取得成功, 加强对教学改革的过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教工作, 及时梳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修正。将各类评教信息与学生考试成绩结合起来, 综合分析, 不断完善教学改革方案, 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范星, 肖凤丽.浅谈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7) :297-298.
[3]李竞, 王振维.医学教育中整合学习的理论基础与促进因素[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 (10) :1490-1492.
[4]Srinivasan M.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的比较——基于两种教学法的转换在临床课程学习上的效果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09, 7 (5) :88-91.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2
《糖尿病的预防保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初步理解糖尿病发病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健康地生活。
学习重、难点:
1、青少年糖尿病预防措施。
2、应用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学习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上海居民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并已成为威胁上海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慢性病发病的原因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这些慢性病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糖尿病及其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体内糖、脂肪 蛋白质、水和盐代谢紊乱的全身慢性疾病。如果长期不能把血糖在 常水平,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冠心病、中风和肾功能衰竭等并 症。
二、哪些人易患糖尿病糖尿病主要与下列情况有关:
A、有糖尿病家族史 B、肥胖的人
C、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 D、不良的饮食习惯
三、如何发现糖尿病
早期:经检查发现空腹和餐后血糖和尿糖升高
多饮——经常感到口渴,饮水多 多尿——排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 多食——经常感到饥饿,食欲明显增加 消瘦——体重明显下降 晚期:
眼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也可能引起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四肢——上下肢尤其是下肢出现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甚至出现麻木感,夜间或寒冷季节加重。
皮肤——面色红润,皮下出血或淤血,甚至发现浅表溃疡,多见于足部。
其他——慢性腹泻或便秘、阳萎、阴道炎;少数病人出现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四、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忧虑,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卫生,膳食结构要合理,粗粮、细粮,荤、素搭配要合适。
3、控制饮食,防止肥胖。
4、保持心境开朗,排除心理障碍。
五、总结: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40-02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慢性病呈上升趋势,人类的疾病谱、死亡谱也在发生着转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病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主的慢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慢病患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各种慢病的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在社区内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预防慢病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慢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采用有效地社区慢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法,使社区居民参与进来,对提高慢病病人的疾病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1.1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行为的危险因素
健康的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改变自身的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能有效的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吸烟、酗酒、吸毒、性乱、缺乏体力运动、高脂饮食习惯、过咸饮食习惯、不良就医行为、心里不平衡、心理压力大等这些行为正是健康教育干预的目标行为。
1.2 普及慢病防治知识 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许多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防治等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对于自我保健的相关知识更是缺乏,因此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事情,更是现代人们的迫切要求。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播,重要的是树立信念和健康行为的形成。例如控油、控烟、控盐、有氧运动等日常生活行为就需要社区居民全家所有人员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 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这些有共同特征的人当中的一个人或数人向同伴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或体会,唤起其他同伴共鸣,从而影响他们的态度、观念,乃至行为。其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伴教育常可采用与教育内容有关的生动活波的参与性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讨论等,并可辅以幻灯、图片、录像,再加上鼓励参与的激励机制。非常符合成人终身学习的特性,是学习者自动自发自我的学习。以自我导向学习法训练在社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的卫生人员与义工们,从事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结果反应十分热烈。
3 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的主要途徑
3.1建立完整的个人、家庭健康档案,即医疗记录、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接受健康教育培训记录等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合同式健康全程管理,片医根据社区诊断,对不同的慢性患者分级、分类管理、采取电话咨询、家庭访视等形式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请医院有关专家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社区义诊、专家会诊等。
3.5健康管理 就是知道自己的健康,管理自己的健康。以“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为目标,通过对参与者的个性化健康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健康、减少疾病,同时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就医成本的目的。
3.6家庭保健员培训 家庭成员相似的遗传背景和共同的生活习惯,导致慢性病常出现家族多发现象,因此以家庭为单位防治慢性病必然会有更高的效率,并且有利于改变以往完全由医务人员被动应对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的情况,真正做到慢性病群防群治,健康自我管理,克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困境 。家庭保健员是指掌握了较多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能够承担起家庭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指导以及医患互动联络作用的家庭成员。
4 结论
健康教育是解决当今健康为题的首选对策,是当今社会预防和控制因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所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有利有段,是一项投资最少、收益最高的活动,是降低国家巨额医疗费用的最有效的措施。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已经深入到社区中,我们都能在参与中受惠,积极参与对疾病的干预过程,从而享受行为干预后的成果,使我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有一个健康的家庭、有一个生活美好的生存环境。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在卫生领域的成功应用,也为其他行业的参与是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编著.健康教育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
[2]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健康教育指导分册,北京市卫生局编.
[3]社区医生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编.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1.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 篇4
1 冠心病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官腔阻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1.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偏高;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缺少运动锻炼;缺乏微量元素。
1.2 冠心病的预防要点
(1) 普及冠心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 提高心理素质, 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防止情绪激动, 保持心理平衡; (2) 均衡膳食, 做到少糖少盐,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减少脂肪摄入, 不吃高胆固醇食物, 保持正常体质量; (3) 及时正确治疗高血压、糖尿病; (4) 少饮酒, 不吸烟, 少喝浓茶和咖啡; (5) 促使大便顺畅, 不要用力排便; (6) 注意保暖, 改善睡眠, 夜间不可独居, 冠心病发作时及时舌下含服急救药; (7) 避免剧烈运动, 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2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 (或) 舒张压增高 (≥140/90mmHg) , 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2.1 高血压的病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精神应激;其他因素: (1) 体质量:肥胖者发病率高; (2) 避孕药; (3)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 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5) 食盐:摄入食盐多者, 高血压发病率高; (6) 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2 高血压健康管理措施
(1) 定期测量血压, 至少1~2周测量一次。 (2) 定时服用降压药, 不随意减量或停药, 防止血压反弹。 (3) 科学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4) 老年人降压要缓慢, 防止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 (5) 老年人和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患者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3 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血中葡萄糖含量异常升高及尿中出现葡萄糖。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质量减少, 且伴有疲乏无力。
3.1 常见病因
(1) 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缺陷、遗传因素,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2)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肥胖;年龄;现代的生活方式。 (3) 妊娠型糖尿病:激素异常、遗传基础、肥胖症。
3.2 治疗提倡“五驾马车”原则
(1) 平衡膳食:控制总热量、平衡膳食, 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少量进餐, 定时定量进餐, 不吸烟。 (2) 科学运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原则。 (3) 随时监测:经常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肾脏、眼底等项目, 至少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同时做好自我监测。 (4) 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 要接受事实, 正确对待。首先要和医务人员配合, 掌握基本的糖尿病知识和注意事项, 其次要认识到糖尿病的严重性及治疗的必要性。 (5) 科学合理用药。
4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特征为气道炎症, 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哮鸣音。
4.1 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
过敏体质以及支气管对各种外部刺激的反应性过度增高;遗传因素;外源性哮喘与过敏源有关;内源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因素有关。
4.2 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方案
(1) 积极就诊, 查清与个体有关的致敏原; (2) 出现严重哮喘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3) 有婴儿湿疹和过敏性鼻炎病史者应密切防治哮喘的发生; (4) 为减少哮喘发作, 平时应积极防治呼吸系统的感染; (5) 杜绝食用引起过敏的食品或药物; (6) 净化居室和生活环境, 减少或避免接触致病原; (7)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如练太极拳、跑步、气功等; (8) 膳食中多食用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C的食物, 以增强呼吸道上皮的抗病能力。
5 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突然终止, 该供血区缺血、缺氧, 致使相应部位的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坏死软化。
脑梗死患者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 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能够有效改善疾病症状并达到不再复发。康复保健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高胆固醇食物;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食物宜多样摄取, 充分获得营养。 (2) 锻炼: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不宜剧烈运动, 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 用药:不能中断治疗药物。中医: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类中药, 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 适用于脑梗死患者症状恢复防止复发的治疗。拜阿司匹林: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 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 预防血栓形成。缺点是有47%的患者会产生耐药性。 (4)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
健康教育是慢性病治疗的一项主要措施, 也是控制慢性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 应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循序渐进地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参与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与护理中来,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医嘱遵从性, 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 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是无法立刻使用药物加以治愈的疾病。慢性病病发病时间长、患者负担重, 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质量。本文笔者总结了几种常见慢性病的特点及健康教育要点以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为参考。
学校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5
一、学生防肥胖工作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肥胖危害性知晓度。针对学生家长,开展学生合理营养的健康宣教,利用家长会等机会,进行多方面内容的专题讲座;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肥胖危害知晓度。
(二)加强体育锻炼,帮助肥胖学生增强体质。认真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进行评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认真组织做好广播操,上好体育活动课,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加强肥胖监测,掌握学生肥胖发生状况。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并对体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学生肥胖发生总体情况,建立超重或肥胖学生档案,作为肥胖干预的重点对象。
(四)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长落实配合工作。对肥胖学生或有肥胖趋势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同步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并督促学生适量运动。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控制学生体重。
(五)开展重点干预,力争降低肥胖检出率。针对肥胖学生或有肥胖趋势的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矫治训练活动,增加学生活动量,合理膳食,积极帮助学生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二、学生防龋齿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儿童龋齿防治工作。龋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龋齿的高发期为6-14岁。龋病已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卫生部已将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列为开展牙病防治、促进口腔健康的重点人群。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推广应用科学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对改善中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真组织,落实龋病防治措施。一是在小学开展集体刷牙培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选用牙膏和牙刷,提高正确刷牙率。二是加强龋病监测与干预治疗,定期组织对学生进行龋齿检查,对查出的龋病患者及时进行填充治疗。三有条件的并在学生、家长知情自愿的原则下,开展滴涂氟保护漆防龋工作。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6
【关键词】性病;临床资料;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33-01
性病全称为性传播疾病(STD),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目前,国际上列入性病范畴中的有20多种,均通过性行为引起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性病的流行状况,降低性病的传播率,本文选取100例性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性病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性病患者。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上述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建档保存。
1.2 监测性病种类
本文主要监测的性病种类分别为:淋病、梅毒、NGU(非淋菌性尿道炎)、GH(生殖器疱疹)、CA(尖锐湿疣)等进行监测。
1.3 疾病诊断标准
本文选取的性病患者的诊断标准全部按照我国卫生部中关于性病的诊断标准《性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疾病病种构成分析
本文选取的100例性病患者的病种构成,发病率最高的性病为尖锐湿疣,总共有52例,占研究总例数的52%;其次为生殖器疱疹,总共有20例,占研究总例数的20%;接着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总共有13例,占研究总例数的13%。
2.2 疾患者群特征分析
2.2.1 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状况
选取的100例性病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1岁(女性淋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3岁(男性梅毒);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性病发病年龄中,发病高峰年龄在20岁与40岁之间,该年龄段的性病患者总共有79例,占研究总例数的79%,并且,该年龄段的性病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在20岁与29岁之间,总共有47例患者,男性患者29例,占研究总例数的29%;女性患者18例,占研究总例数的18%;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61∶1。
2.2.2 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状况
100例性病患者中,有16例患者文化水平為小学,比例为16%;有51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初中,比例为51%;有3例患者文化水平为高中,比例为3.0%;有18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大专及以上,比例为18%;其余12例患者为文盲,比例为12%。
本文选取的患者职业分布状况如下:有28例患者为农民,比例为28%;有23例患者为个体户,比例为23%;有14例患者为工人,比例为14%;有12例患者为干部,比例为12%;有6例患者为无业者,比例为6.0%;有4例患者为驾驶员,比例为4.0%,其余13例患者为其他职业,比例为13%。
2.2.3 患者的婚姻状况分析
本文选取的100例患者中,已婚患者有74例,比例为74%;未婚患者有26例,比例为26%。
2.2.4 患者的传染来源分析
100例性病患者中,有82例患者为非婚性接触传染,比例为82%;有8例患者为配偶传染,比例为8.0%;4例患者为间接传染,比例为4.0%;其余6例患者传染来源不详,比例为6.0%。
3讨论
性病是人类中发病最广泛、传播速度快、危害性较大的一种传染病,不但会对患者的个人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性病患者家属产生严重影响。如果患者在感染性病后没有及时进行彻底治疗,不但会损害患者的生殖器官,导致患者无法生育,严重的还会损害患者的心肝脾肾脑等脏器,导致患者死亡;并且,有些性病一旦发生,就不能痊愈,如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性病患者的病种构成从发病率高到发病率低依次为尖锐湿疣(CA)、生殖器疱疹(GH)、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梅毒,排名最后的性病病种为淋病,本文的研究结果与龚向东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尤其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远远比淋病的发病率高,充分说明本市性病流行模式开始发生转变,并且,近两年来,梅毒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高于淋病,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也是其中一个传播途径。另外,本研究结果统计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各个年龄段均有性病患者,但是,性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20岁与40岁这个年龄段之间,该研究结果与我国性病报告中的统计结果相一致,因此,在20岁与40岁这个年龄段之间的人群为性病发病高危人群,需要给予这个年龄段的居民重点性病预防与控制措施,针对这一年龄段人群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及生活状况等),给予他们相应的性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开展完善科学有效的性病防控工作,全面传播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使居民能够提高对性病的相关知识及防控措施的知晓率,同时,也了解性病的危害性,有效降低性病的传播率。另外,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性病传染来源中,超过80%的性病患者均为非婚性接触传染,而配偶间性病传染的比例仅为8.0%,这充分说明,预防性病的最佳措施为洁身自好;并且,研究结果中还显示,性病患者中,男女患者性别比为1.61∶1,发生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为嫖娼。
参考文献
[1]张晓东,赵玉铭.梅毒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895.
[2]龚向东,叶顺章,张君炎等.1999~2009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35(11):178182.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教育体会 篇7
1 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1.1 健康教育方法
(1) 设立教育橱窗、宣传资料等书面形式、讲座, 根据不同的季节利用宣传橱窗刊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知识, 将教育内容交给居民自己阅读。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设点宣传, 如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红十字日等, 积极开展咨询活动。 (2) 利用公众传媒进行健康教育。组织专家到电视台、电台讲座, 定期开办退休老人专题讲座, 开办老年门诊健康咨询热线, 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出谋划策。利用公共传媒提供有关信息, 指导老人按时收听广播、收看电视, 提供有关刊物上的卫生保健文章供老人阅读, 并组织老人们集中学习。 (3) 采取个别教育的方法, 对特殊个体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自我监测及家庭照顾教育。 (4) 定期征求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及内容的意见或建议;随时询问社区居民对防病保健知识的知晓度, 以指导健康教育工作。
1.2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乡镇社区老年人健康观念陈旧, 参与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不强。乡镇社区老年人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文化程度偏低, 导致他们的健康观念陈旧, 绝大多数的社区老年人还只是持有“有病才去就诊”的陈旧意识, 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去减少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很少有人注意到通过自我生活方式的控制来维持健康, 自我健康责任意识淡薄, 缺乏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这种低文化素质状况可能给健康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即较低的文化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2) 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人际关系。许多家庭反映, 由于疾病引起家庭经济困难者有两个原因:一是收入不足;二是特殊治疗费用昂贵。当子女因照顾老人减少工资收入时, 经济困难加重, 不少老人因增加了儿女负担感到内疚。 (3)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行为, 老年人容易存在偏执情绪。老年患者年龄大、反应迟钝、容易遗忘, 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易理解, 尤其是有的患者性格固执, 即使理解, 也不愿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
1.3 健康教育内容
(1)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注意生活规律, 早睡早起, 按时睡觉, 定时吃药, 戒烟酒; (2) 饮食指导, 合理膳食, 选择低盐、低脂肪、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 少食多餐; (3) 加强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测量体温、血压、血糖, 自我监测病情, 掌握应急措施; (4) 运动指导及心理护理:患者掌握适度的运动方式, 如步行、打太极拳, 运动强度因人而异, 以不引起疲乏为宜; (5) 随身携带保健药盒, 以免意外发生; (6)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和个性特征进行心理干预。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适当的安慰;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保护患者隐私, 维护患者尊严;保持冷静的态度, 控制情绪, 忍受患者言语紊乱。
2 体会
2.1 制订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疾病的特点、原因及其危害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时检测血压。正确认识非药物治疗与长期随诊的重要性和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
2.2 因人施教, 按需施教
采取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 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2.3 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能力
在社区护理中, 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 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不同患者对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需求, 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掌握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的基本知识,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讲解,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2.4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证
老年人健康教育要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有少数患者不愿配合, 经耐心解释、劝说才得以成功。必须有良好的护患沟通作基础, 使护患双方共同建立起一种指导-合作的关系, 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我们同时应该了解到老年人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协助个人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认识, 培养其自尊心, 建立责任感;另一方面, 能促进社区的健康责任感, 对提高老年人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让老年人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 减少病痛, 增进健康的关键。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2.5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
健康教育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2010年8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12例, 男68例, 女54例;年龄20~75岁, 平均 (35.8±3.5) 岁;疾病种类:湿疹42例, 荨麻疹31例, 白癜风20例, 银屑病12例, 过敏性皮炎7例。所有患者意识清楚, 既往无精神疾病史, 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收集上述病例资料112例, 随机选择其中56例作为对照组, 在就诊时给予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其余56例作为观察组, 征得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全程健康教育措施。
1.2.1 评估:
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家庭情况、躯体功能和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以此根据患者不同生理、心理状况制订相应的、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案。
1.2.2 内容:
(1)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皮肤病的防治、激光美容和药物使用方法等知识, 使其了解健康教育和积极防治的重要性。 (2)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把与患者相关的疾病制成卡片, 注明疾病成因、症状特点、治疗方法、不良反应以及用药、生活和饮食注意事项, 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同时, 注明门诊电话, 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对于患者的疑问要认真、耐心地回答。 (3) 开办皮肤病知识专题讲座, 发放课程表, 每月两次。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教学互动, 组织小组讨论, 相互交流经验,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对病情特殊的患者, 针对其文化层次、心理特点和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 给予一对一个别指导。 (5) 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 强调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给予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支持, 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
1.2.3 评价:
对两组患者定期进行随访, 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满分为100分。用药依从性采取1~4级法, 1分为做不到, 2分为偶尔做到, 3分为基本做到, 4分为完全做到。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 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56例, 其中男36例, 女20例;年龄20~75岁, 平均 (35.8±3.5) 岁;小学15例, 中学29例, 大专及以上12例;医保26例, 公费10例, 自费20例。对照组56例, 其中男34例, 女22例;年龄21~72岁, 平均 (36.2±3.8) 岁;小学14例, 中学28例, 大专及以上14例;医保28例, 公费9例, 自费19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及皮肤病种类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知识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比较
由表1可见,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 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 它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3]。近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逐步增强, 对医疗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 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能也日益突出。我院的健康教育由传统的卫生宣教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逐步发展, 在促进疾病康复、防止疾病复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疑难杂症较多,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高度缺乏, 而且由于大多数是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病程漫长, 其诱发因素与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 患者如果不注意, 常引起病情反复发作, 不仅造成患者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还有较大的社会传染危害性[4,5]。因此, 在皮肤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的背景下, 对皮肤科门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为使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果, 我科采取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专题讲座、一对一交流和小组活动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皮肤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皮肤病知识普及、用药及生活饮食指导,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有益和有效的作用。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在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皮肤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使患者认识到健康教育和积极防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同时, 健康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护患交流,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改善了护患关系, 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口碑和影响力。
关键词:健康教育,皮肤科,门诊
参考文献
[1]虞满明, 张美玲.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3) :100-101.
[2]赵云, 陈伦刚, 王开华.皮肤病患者饮食护理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 13 (31) :3064-3065.
[3]浦建芬.皮肤病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J].医院管理论坛, 2010, 27 (3) :54-57.
[4]涂平, 陈喜雪, 朱学骏.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治体会[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 16 (6) :351-353.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9
1 妊娠期特有瘙痒性皮肤的特点
传统的疾病分类包括妊娠疱疹 (PG) 、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天疱疮、妊娠期结节性红斑 (PFP) 、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 (PFP) 、妊娠期多形疹 (PEP) 、妊娠痒疹 (PP) 、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瘙痒症 (PP) 、环形痒疹等, 但由于对其病因和病理缺乏深入了解, 分类存在重叠现象, 因此, Roger等 (1994年) 建议将妊娠期特有皮肤病分为三类: (1) 妊娠疱疹 (PG) ; (2) 肝内胆汗淤积症 (ICP) 又称妊娠瘙痒症; (3) 妊娠期多形疹 (PEP) , 包括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 (PFP) 、环形痒疹、妊娠早期瘙痒 (PP) 及迟发瘙痒 (PP) 、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团块 (PUPPP) 和妊娠中毒性红斑。
1.1 PC是一种罕见 (发病率约1/40000) 的发生在妊娠期和产后的红
斑、丘疱疹或疱疹样皮疹, 本病最早可于妊娠头3个月发病, 但多数发生在妊娠4个月之后至足月, 分娩后缓解, 于产褥期消失者居多, 最晚于产后8个月消失, 且再次妊娠时又复发[1]。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已知道本病与疱疹病毒无关,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皮疹常出现于四肢, 尤其是手和足, 也可累及躯干前表面, 头和颜面, 但很少累及黏膜, 皮损呈多形性, 开始为红色荨麻疹样红斑, 以后成为丘疱疹, 直至形成疱壁紧张, 排列成环形的大疱, 常伴有严重的烧灼感或瘙痒, 致使孕妇坐卧不安, 大疱破溃后结痂, 愈后遗留色素沉着。皮损常新旧并存。本病对胎儿的影响, 与正常妊娠相比, 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比例增加, 但原发流产和胎儿死亡的机会并未增加, 对患病孕妇的治疗, 病情较轻, 瘙痒重者, 可选用对胎儿无害的抗组胺药或镇静药, 严重者可选用口服泼尼松, 但长期服用对胎儿不无影响, 皮损局部可涂擦外用药, 如止痒水、止痒酊或芦甘石洗剂等, 糜烂面可涂1%龙胆紫液。
1.2 ICP其发病机制不清, 可能与孕妇产雌、孕激素作用及遗传因素有关。
不同种族、地域其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ICP高发国智利的发病率约为4%, 其他国家约为0.1%~0.2%再次妊娠复发率47%[1]。临床特点如下: (1) 伴或不伴黄疸的全身瘙痒, 常起病于28~32周, 亦有早于12周者, 常最先发生于手掌和脚掌, 可波及全身, 无原发性皮疹; (2) 黄疸:发生在瘙痒后2周左右, 发生率20%, 黄疸程度较轻; (3) 符合胆汁淤积的生化异常, AST、胆汁酸、胆红素等均可出现轻到中度升高; (4) 分娩后缓解。皮肤瘙痒的程度与血清胆酸水平并不平行, 低胆酸水平的患者也可出现严重的瘙痒, 而在血清胆酸水平很高的情况下, 瘙痒也可得到缓解。本病不引起孕妇死亡, 但严重病例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对胎儿的影响[2]:早产率高达30%, 胎儿病死率可为0%~37%, 胎儿未成熟率为29%~33%, 新生儿体质量<2500g者占30%, 可能因为ICP时, 在胎盘绒毛间隙狭窄致胎盘氧储备力降低的基础上, 由于宫缩、羊水胎粪污染等应激因素的作用, 而致胎儿急性血氧灌注不足, 发生严重缺氧而死亡。未见胎儿异常报道。治疗上本病尚无有效疗法, 新近有报道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效果良好[2], 对严重皮肤瘙痒病例可试用抗组胺药较安全, 若无效可改用离子交换树脂消胆胺, 但停药后瘙痒易在复发, 同时予对症处理, 改善胎盘的微循环、降低雌激素水平等。同时, 应加强胎儿的监护, 有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窘迫者应及时终止妊娠, 应以剖宫产为宜, 经阴道分娩会加重胎儿缺氧, 甚至死亡。
1.3 PEP妇女妊娠后3个月或直接在产后突然发生。
其中: (1) PUPPP的发病率为1/130~1/3001[2]。多见于初次妊娠, 妊娠7~9个月发病。发病机制不明, 有研究认为, PUPPP与初产妇妊娠期间体质量增长过快和多胎妊娠有关, 腹壁的过度膨胀造成了腹部结缔组织损伤, 从而引致了炎性反应。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性丘疹、斑块、水疱和靶形损害, 数天内可发展至大腿、胸部、臀部, 但面部及掌趾一般不受累。根据其临床表现, 可分为3个类型:a.荨麻疹性丘疹和斑块型;b.非荨麻疹性红斑、丘疹或水疱型;c.混合型。治疗上, 必要时外用止痒剂、皮质类固醇及口服抗组胺药能控制病情, 严重病例可短期口服泼尼松。 (2) PP病因不明, 发病率为1/300, 可见于妊娠任何时期, 表现为四肢伸侧红色丘疹及结节, 表面有抓痕及血痂, 亦可见于腹部, 病程长, 可持续到分娩后数周甚至数月, 再次妊娠时复发率不一。对孕妇及胎儿健康无影响。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 可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中效皮质类固醇。 (3) PFP发生于妊娠4~8个月, 损害为分布广泛的红斑性毛囊性丘疹, 病因不明, 与PUPPP不易鉴别, 许多学者认为PFP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不是一种特有的妊娠皮炎, 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PFP预后良好, 分娩时或产后可自行缓解, 本病能减轻胎儿出生体质量, 对孕妇和胎儿病死率没有影响[2]。治疗上, 外用皮质类固醇、过氧苯甲酰类药物治疗有效。
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应涵盖心理指导、疾病知识、皮肤瘙痒的应对方式、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2.1 心理指导
妊娠期特有瘙痒性皮肤病, 常突然发病, 患者多无心理准备, 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针对这种情况, 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 精神神经因素对疾病康复的不良影响, 帮助患者消除顾虑, 以增其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疾病知识指导
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学习接受能力选用适宜的宣教方式, 重点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见诱因、临床表现、发生、发展及转归, 主要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对理解接受能力强的患者通过办墙报、专栏等形式进行宣教, 并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 让其仔细阅读, 不理解的地方为其解答, 对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知识直至患者完全理解。
2.3 皮肤瘙痒的应对方式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向患者说明有可能引起和加重瘙痒的有关因素, 如不以热水或盐水烫洗患处, 穿棉质、宽松的贴身衣物, 瞩患者尽量避免搔抓, 应耐心说明搔抓与瘙痒之间恶性循环的关系, 让患者自觉克制不良的搔抓习惯。
2.4 用药指导
要做到正确用药, 一定要在相关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选取在临床上使用时间较长, 相对安全, 对胎儿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时间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并让患者知道所用药物的药理知识。
2.5 饮食指导
合理的营养是增进皮肤健康和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根具妊娠不同时期发病情况及营养成分需要的不同, 为孕妇提供科学、合理、富有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营养评估和指导, 以降低母亲孕期营养不合理对胎儿及疾病康复的影响。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患者健康观念明显更新, 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护、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健康教育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 已受到各国护理界的普遍重视[3], 让孕妇知道妊娠期特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健康行为的应对方式, 安全用药, 合理饮食以及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等知识的重要性。对培养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 努力防止孕期各种疾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妊娠期特有瘙痒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此疾病的大部分患者, 缺乏相关疾病知识, 因此根据患者的知识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母儿安康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妊娠,瘙痒性皮肤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曹锐峰.妊娠期皮肤病[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2, 13 (2) :74-75.
[2]孙荃荟, 何艾.妊娠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9 (5) :77-79.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10
1 慢性病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
1.1 慢性病的危害
目前慢性疾病每年在全球夺走3600多万人的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估计, 到2030年, 全球每年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人数将增加到5200万[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病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1~2000年, 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从73.8%上升到80.9%, 慢性病病死率在城市为85.3%, 农村为79.5%, 贫困地区为60%。癌症、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几种主要慢性病占总死亡的35.7%。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2], 目前估计我国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病患者已达2.3亿, 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而且我国城乡居民的心血管病发病和病死率仍呈增长趋势, 慢性病正在走向“井喷”时代。慢性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巨大, 患普通慢性病的年住院费用是城市居民年收入的一半, 农村居民年收入的3倍[3]。慢性病的“严重性”和“长期性”, 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1.2 慢性病危险因素
1.2.1 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情况:
目前我国成人 (15~69岁) 的吸烟率为31.4%, 79.2%的人没达到WHO推荐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2004年卫生部膳食健康状况调查, 全国食盐摄入量平均12.0克/ (人/天) , 超过我国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每人不超过6g盐的标准, 居民的饮酒率为21.0%, 男性饮酒率为39.6%, 明显高于女性的4.5%, 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超重率为22.8%, 肥胖率为7.1%[4]。我国各省市开展的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发现:北方的沈阳市30~70岁居民吸烟率为39.52%, 饮酒率为20.23%[5];北京昌平区18岁以上居民吸烟率为36.13%, 饮酒率为49.6%, 54.3%的人缺乏体育锻炼, 血脂异常率为46.1%[6]。南方的安徽省芜湖市15~69岁居民吸烟率28.2%、饮酒率30.0%, 口味偏咸占29.1%, 超重率26.3%、肥胖率6.5%[7];湖北随州市3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8.87%, 饮酒率8.72%, 超重占27.49%, 肥胖占4.65%[8]。东部的浙江省金华市18岁以上居民吸烟率为33.68%, 男女饮酒率为37.11%和8.27%, 每天静坐时间>6h的占12.13%[9];上海市金山区15~69岁居民吸烟率为32.2%, 饮酒率为28.4%, 食盐平均摄入量>6g (天/人) 的占64.1%, 油脂平均摄入量>30g (天/人) 的占73.8%, 有29.2%的人缺乏体力活动, 超重者占27.5%, 肥胖者占4.6%[10]。西部的内蒙包头18岁以上居民吸烟率30.01%, 饮酒率为25.41%, 牧区嗜盐者占29.8%[11];四川省危险因素监测点15~69岁居民吸烟率为33.79%, 饮酒率为44.93%, 体力活动不足的比例为17.24%, 饮食中烟熏食品摄入频率高, 居民超重率为17.60%, 肥胖率为7.22%[12];广西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点18-69岁居民吸烟率25.92%, 饮酒率33.75%[13]。以上各调查点除了湖北随州市调查的吸烟率与饮酒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 其它调查点吸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沈阳市、北京昌平区、芜湖市、金华市、上海市金山区、包头、四川;饮酒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昌平区、芜湖市、金华市、上海市金山区、包头、四川、广西, 其中吸烟率以沈阳市最高为39.52%, 饮酒率以北京昌平区最高为49.6%。在各地的调查中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运动不足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1.2.2 消除危险因素是降低慢性病的根本措施
WHO公认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占60%, 生物遗传因素占15%, 环境因素占10%,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占8%, 气候影响因素占7%[14]。很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 只要减少和消除了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健康风险, 健康状况改善在一年或数年内就能见成效, 而并非人们所通常认为的需要数十年[15]。研究资料表明, 通过对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行为引导和干预, 可以使该人群在8~10年内的患病率降低30%以上[16]。科学研究表明, 针对人群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 , 采取行动对于减少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率是一个有效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和可持续的解决途径[17]。
2 慢性病危险因素健康教育
2.1 慢性病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 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 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各种健康问题时, 有能力做出正确抉择,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的方法有: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媒体网络宣传、知识竞赛、健身操比赛、平衡膳食烹饪比赛等。近年来有些地方也尝试开展了一些结合本地情况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如深圳与居民签订“家庭健康契约服务”合约, 注重个性化的健康指导[18];上海市徐汇区建立了“一个社区、两个系统、三级健康教育网”的社区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注重社区与居民参与活动[19];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 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 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珠海市通过采取“知己”的健康管理模式, 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的健康理念发展为量化管理的技术手段, 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建立与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 从而实现对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20];随着商业健康险的逐步推进和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 目前已有提出我国保险业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全民健康保险制度, 将“健康管理”引入健康险领域, 健康保险应以促进投保人的健康为最终目的, 而不应仅仅是在疾病发生后给予费用补偿, 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目的[21]。
2.2 慢性病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上海市徐汇区自1998年-2000年, 采取文字、语言、声像等多种形式在社区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活动, 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如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由11.06%上升到63.71%, 成人每日食盐摄入标准知晓率由22.18%上升到80.64%;糖尿病诊断标准知晓率由2.82%上升到52.77%。人群中各种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前后发生改变, 如吸烟率下降 (44.39%, 37.71%) 、每日食盐摄入量下降 (11.0g, 5.0g) 、饮食不规律减少 (17.34%, 6.27%) , 参加体育锻炼者增加 (36.72%, 52.31%) [19]。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对社区居民采取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强调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量化运动、心理治疗等为期12个月健康教育干预, 人群高血压由原来的19.85%下降到15.60%、脂肪肝由13.33%下降到10.14%、高血糖由7.64%下降到5.62%, 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 (P<0.05) [22]。
新疆克拉玛依市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集中授课、健康处方、个体指导、板报宣传、患者之间介绍成功经验等多样化教育方式对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 干预前后情况改变明显:慢病知识知晓率提高 (43.3%, 96.1%) 、油类平均摄入下降 (47.2g, 40.1g) 、食盐平均摄入下降 (7.1g, 5.9g) 、吸烟率下降 (23.6%, 10.5%) 、白酒摄入下降 (53g, 26g) [23]。
深圳对4个社区的居民采取健康教育处方、专题讲座、与广播电视台合办“四季养生”节目、家庭访谈、居民座谈会、热线电话、版报宣传栏、播放录像等多种方式, 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并进行调查问卷评估, 干预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 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在干预前后的改变情况:如高盐摄入下降 (17.2g, 9.4g) 、吸烟率下降 (41.1%, 37.1%) 、不运动率下降 (61.1%, 39.3%, ) 均有显著变化[24]。
以上各地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开展的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表明, 用健康教育手段干预慢性病的行为危险因素, 是有效的防治措施[25]。
3 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目前我国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表现在体力活动明显不足, 健康膳食问题明显, 烟草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等。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决定了人的健康, 而改变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最有效的手段是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干预除了常规的知识传播方法外, 各地也纷纷探索适合当前发展与切合本地实际的多种方法, 如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 防“未病”、治“未病”的理念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认可与遵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新需求, 手机、网络的普遍使用其作为“新媒体”的作用受到重视, 利用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具有受众广、多点对多点、传播快等特点, 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开展健康教育。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投入少、效益高的消除慢性病等健康危险因素、维护及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导致慢性病发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干预措施、是一项投入低效益高的维护健康的有效手段。
皮肤老化和老年皮肤病 篇11
皮肤随年龄而老化
皮肤的外观宅要决定于皮肤里层(即真皮)中的胶原和弹力纤维。皮肤老化时,胶原和弹力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人从二十岁起,每年约有1%的胶原发生变性。这时,前额开始出现皱纹。到三、四十岁时,皱纹渐渐增多,并且变深、增厚;同时,鱼尾纹出现在双眼外侧;接着是围绕上下眼睑,并向口周围延伸。五十岁后,自口至颚部有深沟,皮肤松弛,又因为重力关系,眼睑、耳及颚部皮肤下垂。四、五十岁时,下眼睑呈袋状,这是因为局部组织向下膨起,并有水份潴留,当同时有静脉淤血及色素沉着时就成黑色,但该袋可自行消失。八十岁后,上眼睑易下垂。由于汗腺萎缩和皮脂腺功能减退,老年人的皮肤变得干燥,并起皱萎缩。老年人身上还可出现淡黄色或褐色、黑色、白色的斑点(所谓老人斑),以及血管瘤(“红痣”)、毛细血管扩张,头发则变自、变细或渐秃发,指甲也呈钩形改变。
怎样减慢皮肤老化
衰老是逐渐累积、加重,而且在现在是不能再恢复的。但每个人的皮肤和各器官的老化速度有很大差异。为了尽量减慢皮肤老化,一方面可从皮肤本身着手,同时也应注意整个身体的状况。下面是减慢皮肤老化的一些办法:
避免日光过度曝晒诸如“水手皮肤”、“农民皮肤”及“目光性弹力组织变性病”等皮肤病,实质上都是长期曝晒太阳而引起的老年性皮肤改变。
美国盛行日光浴以使皮肤健美,但研究老年皮肤病的学者则呼吁人们要复古到十八世纪时的长衣袖穿戴,以免皮肤直接遭受日晒。这虽是风趣话,却说明了日光对皮肤老化有重要的影响。
经常洗热水浴这可加速皮肤和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营养和功能。但常用过热的水或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洗澡,可导致皮肤粗糙及发痒。
坚持皮肤按摩这能使皮肤组织的某些生理功能得到锻炼,并且能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因此有减慢皮肤老化的作用。可以在洗澡时将湿毛巾拧干后轻擦全身皮肤;或在早、晚时间将手掌轻轻揉擦面和手部等处皮肤,可来回揉擦也可顺一个方向反复揉擦2~3分钟,稍息片刻后再作一次。按摩方向应与皮纹(皮肤上很密的细小沟纹走向)一致,以免使皮肤皱纹增多。
某些药物的运用 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半胱氨酸、巯基乙胺等,对随年龄而增加的组织衰老有减轻作用。尤其维生素E,对胶原和弹力纤维有恢复作用,也能改善皮肤的弹性。如果同时口服维生素E、A和B6,或维生素E、B2和谷维素,则对老人的衰老能明显改善。但是长期大剂量地应用维生素E或A等也有一定副作用,因而是不适宜的。祛风解表中药(即风药)能解除皮肤小动脉的痉挛,活跃血液循环;如果配伍养血药则能改善皮肤营养。更引人注意的是风药多含有特殊成份,能够保护皮肤及附属器官如毛发和皮脂腺等,其中像川芎能抗维生素E缺乏,减慢组织细胞的衰老。蜂王浆、珍珠、人参,据云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化学元素,适当使用也有较好的作用。
积极防治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可以加速皮肤老化。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与年老人有一些相同的表现,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毛发稀疏,和对寒冷的耐受性降低等等;糖尿病病人的细胞和组织在有些方面与老年人也相似,皮肤衰老的发生也提早。因此,应积极防治全身性疾病,特别是慢性病。
增强金身的抵抗力 注意合理的营养、适量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以及生活要规律、精神舒畅、戒烟酒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延缓全身及皮肤的衰老。
常见老年皮肤病的防治
老年疣常发生在面、颈、胸、背等处。如黄豆到蚕豆大小,淡黄色到棕黑色,表面可附着油腻样的痂皮。它可以仅有一个,或在躯干部多达几百个。老年疣一般可以与皮肤癌相鉴别,如有必要,可请医生检查。老年疣一般不需要治疗。
皮肤瘙痒症每到冬季,或因频繁洗澡及过多使用肥皂,老人皮肤更显得干燥,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容易引起瘙痒。瘙痒症在皮肤上只见搔抓的痕迹和血痂。全身瘙痒也可因阻塞性黄疸、贫血、糖尿病、尿毒症、药物、恶性肿瘤等病而引起;局限在肛门或外阴的瘙痒可与前列腺肥大,自带过多、使秘、腹泻、蛲虫病、痔疮或脱肛有关。治疗:如因其他疾病引起,则治疗疾病后瘙痒便减轻或消失。无特殊原因的皮肤于燥可用温水洗澡(使用碱性弱的肥皂如硼酸皂等,浴后不要以毛巾用力擦干,以保持皮肤角质层的柔韧性及含水量);外搽凡士林或含有薄荷、樟脑等止痒药配成的软膏或乳剂;剧痒时可外搽强的松等激素软膏。口服安他乐等抗组织胺药也有助于减轻瘙痒。
郁滞性湿疹多发生在小腿,常常同时有下肢静脉曲张。皮肤为暗红褐色,或粗糙变厚。如果此处皮肤再受外伤,便不易愈合,形成慢性溃疡。治疗:休息时抬高患腿;外涂氧化锌糊剂等,用弹力绷带包扎。溃疡面应注意清洁,外涂2%土霉素软膏或以紫草、当归和黄蜡配制的紫云膏,然后绷带包扎;照射紫外线或激光也有较好疗效。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数群密集的小水疱常分布在身体的一侧。发生在老年人时病情较重,水疱中可含血液,或水疱发生坏死,或水疱呈全身广泛分布,特别是疱疹消退后遗留的神经痛较剧,且可持续半年或更长时间。老年人患此病,可能提示内脏器官有恶性肿瘤病变;若先发现癌肿,后发生本病时,则是肿瘤恶化的信号,因此值得警惕。治疗;水疱勿擦破,涂2%龙胆紫溶液;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或“201”(板蓝根注射液);口服止痛药。口服强的松能显著缩短神经痛后遗症的持续时间,安全,而且效果好,必需在发病的头7天内开始服药,第1、2、3周分别每天服60、30、15毫克,连服21天。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12
一、皮肤病学教学的特点
(一) 皮肤科病种多。
与其它临床学科相比, 皮肤科涉及的病种非常多, 临床常见的皮肤病性病有数百种, 在《临床皮肤病学》 (赵辩主编, 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1年) 一书中收录的皮肤病种达1500种, 而《皮肤病及性病学》 (王光超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收录的皮肤病性病也有1200余种。
(二) 具有大量的图像。
信息多数皮肤病具有直观性, 有时需要结合疾病的皮肤外在表现才能做出诊断, 学生很难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想象和记忆该病的临床表现教学过程中, 有时再多的文字叙述, 还不如一幅典型的临床照片更易使人接受。
(三) 皮肤病性病患者对隐私权要求迫切。
皮肤病特别是性病的临床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与内外生殖器有关, 性病患者往往对隐私权极为敏感, 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现场集体示教往往难以实现。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皮肤病学教学存在的主要瓶颈
首先, 皮肤病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时少, 多的班级不过45学时, 而少的班级仅有20学时, 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非常有限, 部分内容实习时难以见到, 而不少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 可大课却不讲, 以至于大班课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发生脱节。另一方面, 患者日益增强的自我维权意识, 包括“肖像权”, “隐私权”等, 以及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直接用病人作案例进行教学演示也越来越困难, 使得临床教学质量大受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虽然教学的手段多样化, 但是教学目标、教学组织结构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教师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牛进行“满堂灌”, 目的只是要学生记住课本上的知识, 这仍是一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集中授课模式, 其最大的缺点在于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其次, 皮肤病学是一门形态科学, 其本质是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图像图形组合, 但是多年来的考核内容仍以记忆性文字知识为主, 试卷考核仍是考察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 能否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手段对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进行创新,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是衡量教学改革成果的关键。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的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教育教学手段进行临床课程的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皮肤病学教学更为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传统皮肤病学临床教学提供有益的补充, 是当前皮肤病学教学改革一项核心目标和任务, 为此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皮肤病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 多媒体教材的制备。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使得形态学教学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图片信息, 建立形象思维, 认识疾病的共性和个性,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大量观看到疾病的I临床照片, 我们整理了皮肤科平时临床工作中收集到的大量数码图片资料, 建成图片库, 把要讲授疾病的临床知识与临床表现结合起来, 并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图片, 制作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多媒体教材;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演绎, 制作出相关的视频、动画。比如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过程, 这部分内容讲授起来往往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加入形象生动的动画或视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并能让其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加深记忆。
(二) 实施多媒体课件与网络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利用校园局域网实现学校内部网络共享, 建立起皮肤病学专业互动学习主题网站, 开通网络教室, 内容设置包括教学计划, 教学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提示, 重要知识点提示, 相关电子书籍, 习题, 并开设有讨论区, 便于师生进行一对一的知识讲解。在网络氛围中,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文字、图片、声音、电影视频等形式出现的知识内容、目标检测、信息反馈、在线咨询等,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刚络互动的模式下, 学生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共同讨论, 提出各自的看法、疑问等,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或集中辅导, 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并反馈信息, 让学生尽快了解老师对他们学习情况的评价。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围绕教师引入的知识点, 学生可自由浏览网页, 自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计算机寻找学习伙伴, 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三) 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
授课前教师们共同备课, 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加入到教学素材中, 并结合大课内容在课件中加入多个问题, 便于学生思考。根据自己的思路与教学艺术设计一些善意的陷阱, 让学生不觉察的掉进去学习目标所要求的主要内容。如讲授系统性红斑狼疮时, 就以一典型的临床病例为例, 引出要讲解的课程, 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该病在临床上出现的症状。结合在内科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讨论, 可以进行哪些相关的化验检查, 根据得到的检查结果又可以制定哪些治疗方案等, 使既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 变成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其自学, 提出见解, 调动课堂气氛, 让学牛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理论知识,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皮肤病学的知识, 还能让学生把诊断学、内科学等其他学科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横向联系起来。在学生临床实习巾, 教师也努力调动本科室医生的力量, 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相关病例,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共性及多样性, 灵活地掌握知识。
(四) 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单一考核模式为强调临床应用和分析能力的考试模式。
皮肤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的临床学科, 学生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不仅是书本上专业性的文字描述, 更重要的是能将文字转化为图形, 具备“看图说话”的能力, 从而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光通过“死记硬背”完成一纸试卷是不够全面的。据此, 我们的学习考核成绩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闭卷考试占70%;二是临床能力考试占30%。闭卷试卷主要针对的是学乍对基础知识, 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临床能力考试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临床图片或病历制作成考卷进行上机答题, 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灵活应用, 以及是否能与相关学科, 尤其是内科学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四、结语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网络教学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 有着显著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病学的学习需要临床实践及形象思维, 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 不仅能够生动直观地显示教学内容, 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而且教师容易讲清楚,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在实习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部分解决临床典型病例缺乏、学生人数多, 有限的病人不能满足实习需要, 部分病人不能接受实习学生的反复检查与示教等问题;二是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临床教学中, 强调实践教学, 更应当注意对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展示图片, 加强其对疾病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反过来, 通过临床图片可以检测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三是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利用网络互动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及时上网查询学生们的留言或疑问, 加入到讨论区参与学生们的讨论, 可以及时得到反馈, 容易做到因材施教, 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随时调整教学目标, 对自己的授课形式和方式进行调整, 有利于教学相长。
摘要: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医学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帮助。本文分析了当前皮肤科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瓶颈, 提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 即搜集整理齐全的资料库, 建立完善的皮肤病学临床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网络, 构建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同时改革教学形式和考试办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为皮肤病学教学提供有益补充。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皮肤病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庆成.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7
[2].杜娟, 蔡林, 陈周.多媒体技术在皮肤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3].王申生, 陈小音, 寿咏梅.医学教学资料库和多媒体网络考试系统的研制和应用[J].医学教育,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