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手部皮肤论文(共7篇)
护士手部皮肤论文 篇1
根据临床资料表明, 护士在外科、内科等科室工作的时候, 手部受到污染的几率高达80.00%, 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还对护士自身的情况有所影响[1]。因此, 在工作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手部皮肤护理, 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现象, 也能够避免护士因为自身原因而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本研究中主要针对我院内科、外科护士在皮肤护理前后的细菌超标情况进行比较。详细报道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内科、外科等科室护士中选取100名, 100名护士均为女性, 年龄26~51岁, 平均年龄为 (29.68±2.22) 岁。
1.2 采样方法
对我院100名护士在工作后, 洗手前后手部细菌进行采样, 准备两支无菌的生理盐水采样液棉拭子, 分别用于100名护士洗手前及洗手后, 让护士五指并拢, 将棉拭子在护理人员的手指曲面从根部再到指端进行涂擦, 次数为2次, 之后转动棉拭子, 剪去用手接触的部位 (棉拭子下面的棍子) ,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2 m L采样液的试管内, 贴上洗手前后的标签, 对其进行送检, 检验后, 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2]。
1.3 观察指标[3]
观察100名护士在工作结束后, 洗手前、洗手后的细菌超标情况、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工作结束后洗手前、洗手后的细菌超标情况比较
100名护士工作结束后, 对护士洗手前、洗手后的细菌超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护士洗手前的细菌超标计数明显高于洗手后的细菌超标计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护士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医源性感染情况比较
洗手前100例患者中, 11例出现医源性感染, 感染率为11.00%;洗手后100例患者中, 2例出现医源性感染, 感染率为2.00%, 改进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几率低于改进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4, P<0.05, 表2) 。
3 讨论
手部交叉感染是临床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护士手部未清洗造成交叉感染的几率也在逐年上升, 因此, 护士在对每一名患者结束治疗、护理工作后, 需要立即洗手, 从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现象[3]。工作后洗手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感染、除菌消毒。相关资料表明, 护士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洗手措施, 能够有效地降低因为接触患者所出现的感染现象, 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护士作为交叉感染源的几率[4,5]。本研究结果表明, 100名护士在工作结束后, 洗手前的细菌超标计数明显高于洗手后的细菌超标计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在护士结束工作后, 需要进行洗手消菌杀毒, 从而有效降低医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还能够让更多的护士认识到手部皮肤护理的重要性。
临床上, 护士通过手部接触患者会产生一定的细菌感染,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应为双手进行消毒杀菌, 若没有及时进行洗手, 很有可能会造成医源性感染, 从而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 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6,7]。未能够及时洗手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最为常见的还是因为护士的专业性感染知识并不是十分熟练, 因此在对上一个患者结束工作后就立即进行下一个患者的护理、治疗, 很容易产生大量的细菌残留, 从而引发医院交叉感染[8]。因此, 护士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洗手消毒杀菌是十分有必要的。相关研究表明, 部分护士都是在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后再进行洗手, 而在一般的情况下, 所有的工作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中途很有可能因为较多的患者挂诊而又继续进行治疗、护理, 从而造成患者出现感染现象[9]。因此, 需要针对洗手的问题加强护士的培训教育, 让护士能够清楚的明白洗手的重要性, 每周定期开办一次讲座, 让护士知道不洗手的危害, 从而让护士明白洗手是在保护患者, 保护自身, 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医源感染的几率, 还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在工作结束后自发洗手的自觉性, 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提高护士洗手卫生的依从性[10,11]。针对卫生洗手方面, 医院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洗手措施, 如加强医院护士的洗手管理力度, 从而减少护士因为患者太多而造成忘记洗手的现象, 另外, 还需要在每一个科室设置一个或两个比较完善的洗手设备, 水龙头开关应该采用自动感应装置, 避免因为手动而传播细菌[12,13,14]。另外, 还需要在洗手池周边准备消毒杀菌的洗手液, 从而有效清除细菌, 减少细菌的滋生感染[15]。
综上所述, 护士手部皮肤护理较为重要, 可有效避免医院出现感染的现象, 从而保护患者及护士自身, 提高治疗效果, 可应用推广。
护士手部皮肤论文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20~48岁。缺损部位:手背皮肤缺损4例, 手指指腹缺损6例, 指背皮肤缺损2例。损伤原因均为机器挤压撕脱损伤, 缺损面积不超过4cm×5cm, 受伤至手术时间3~7d。
1.2 术前准备
肥皂水清洗外周皮肤, 用过氧化氢溶液 (双氧水)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 消毒, 创面清创后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泡10分钟, 显微镜下二次清创, 并标出准备吻合的动脉、静脉、神经, 计算缺损大小及形状。
1.3 手术方法
(1) 皮瓣设计:以踝间连线与足背动脉远处2.6cm点、第5跖骨基底为轴线, 皮瓣长度达6~8cm, 宽度以轴线两侧3~4cm为宜。皮支穿出点位于外踝与第5跖骨头腓侧连线中点。 (2) 皮瓣切取:以缺损形态大小设计皮瓣, 以轴线切开皮肤, 近侧显露足背动脉, 在足背动脉近端找到跗外侧动脉起始部, 解剖游离, 切取层面为深层深筋膜, 向外牵开趾长伸肌腱, 于其下向远侧游离。同时, 切开皮瓣向内侧掀起, 切取层面为浅层深筋膜, 保护好皮支血管, 于骨膜表面小心游离, 在趾长短伸肌下方与近端会师。注意解剖跗外侧动脉及其皮支时, 连同周围组织一起包含于皮瓣蒂内, 并携带足背外侧皮神经。切取皮瓣后, 供皮区取中厚游离植皮。游离移植手背皮肤缺损, 皮瓣血管、神经与桡动脉浅支及桡神经皮支吻合, 手指则与一侧指动脉、指神经吻合, 静脉均吻合2根。
1.4 术后处理
术后绝对卧床1周, 烤灯保暖, 给予抗生素等治疗, 术后疼痛者酌情镇痛处理。出现血管危象及时处理, 必要时探查血管。
1.5 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示皮瓣外
形、血供良好, 感觉部分恢复, 手指活动不受影响, 供皮区皮肤愈合。
2 讨论
2.1 手部皮肤缺损传统修复方法
包括游离皮瓣、前臂岛状及指根岛状皮瓣、腹部任意皮瓣等, 均有不足之处。如游离皮瓣瘢痕组织增生严重不耐磨, 感觉、外观均差, 且不能解决肌腱、骨组织外露问题;前臂岛状与指根岛状皮瓣对前臂及手指损伤大, 影响功能, 供皮区瘢痕影响美观;腹部皮瓣臃肿且带蒂, 病程长, 需Ⅱ期断蒂、Ⅱ期整形, 皮肤光泽与手部相差极大。
2.2 解剖基础
足背动脉在距骨头颈交界处附近发出跗外侧动脉, 起始处口径1.5mm, 于趾长伸肌腱、趾短肌腹深面沿跖跗关节走行, 分前外、后外两支, 前外侧支为终末支, 止于第5跖骨基底, 后外侧支在外踝前动脉吻合形成足背外侧弓。跗外侧动脉平均长度为6cm[1], 跗外侧皮瓣常以前外侧支为血管蒂皮瓣的静脉回流有深浅两组, 皮瓣的感觉由足背外侧皮神经支配。
2.3 跗外侧皮瓣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跗外侧皮瓣与手部皮肤质地接近, 术后外形良好, 因其携带足外侧皮神经, 术后感觉、触觉恢复满意, 还可带趾长伸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另外, 跗外侧动脉解剖恒定, 管径较粗, 蒂部长, 吻合通畅率高, 静脉回流有两组, 保证了皮瓣成活率, 符合手部皮瓣要求。缺点:供皮区有骨外露, 植皮有坏死风险。本组病例皮瓣均成活, 供皮区皮肤愈合。
2.4 手术注意事项
(1) 游离皮瓣穿支时一定要紧贴骨面, 保留趾短伸肌覆盖骨面, 利于术后植皮成活。 (2) 血管蒂游离时带周围组织稍宽, 以保护伴行静脉。 (3) 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内外侧支, 尽量带内侧支, 外侧支予以保留足背外侧缘与第4~5趾背感觉。
参考文献
护士手部皮肤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8月到2014年8月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6例,所有患者都为外伤导致,患者进入到医院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选择急诊修复、亚急诊修复和择期修复,患者手部皮肤缺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手背、手掌、鱼际和手指部位,缺损的面积在2.5cm2到136cm2。
1.2 方法
患者进入到医院后,立刻彻底清洗受伤的部位,去除被污染和没有生机的组织,根据患者的病情,尽量选择一期皮瓣修复术,如果患者并发骨折、肌腱断裂等,自身的情况很差,可以在7天左右进行二期皮瓣修复。对于手指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手指背部皮肤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进行皮瓣修复,如果手指腹部的皮肤受伤比较严重,受伤的面积较大,可以选择足拇指腓侧指腹的皮瓣,如患者受伤部位的血管情况较差,选择蒂髂腹股沟的皮瓣。手掌、手背和虎口等部位受伤面积一般的情况,选择手臂的非主干血管进行修复;对于手掌等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的患者,可以选取游离手臂外侧的皮瓣等采用移植修复,通常情况下,切取的皮瓣面积在6平方厘米到200平方厘米之间。在实际的皮瓣修复术中,要遵循无创的原则,术后使用一定的抗生素和防凝解痉药物,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2 结果
本文选取的96例手部皮肤软组织患者,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19例,手指固有动脉蒂岛状皮瓣17例,手指背部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12例,手掌背动脉逆行筋膜蒂皮瓣11例,拇指的桡掌和桡背侧逆行筋膜蒂皮瓣9例,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足拇指腓侧趾腹皮瓣7例,股前外侧皮瓣13例。有6例患者出现了静脉回流障碍,都是由于蒂部扭转受压或张力等导致,采用拆除缝合线、小切口引流等措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余90例皮瓣修复都成活,出院随访的2年中,患者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的非常好,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手部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在外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受损中,通常会伴有肌腱、关节外露等,在手术治疗中,修复手部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还要恢复手部的正常运动功能。手部显微血管神经解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出现了很多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1],而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影响很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普及应用。皮瓣修复术的类型有很多,每种皮瓣修复术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皮瓣修复术类型的选择,要遵循尽量简单、近距离、优先带蒂等原则,只有选择最佳的皮瓣修复类型,才能够保证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必须清除所有的坏死组织,适当的扩大创面的范围,为皮瓣修复手术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皮瓣的切取时,要尽量保护皮瓣的营养支。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腹部带蒂皮瓣的切取,通常会由于蒂部处理的效果较差,导致静脉回流等静脉危象,需要及时的拆除缝合线、调整患者的体位,让皮瓣保持松弛的状态[2]。筋膜蒂岛状皮瓣有很多动脉供血,手术的难度较大,对医生熟练度的要求较高,这样才能对轴心血管进行有效的保护,保证手术后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正常。本文的6例部分坏死患者中,有2例是因为手术后患者的体位不当,导致蒂部扭转,4例筋膜蒂皮瓣的患者,都是由于血管蒂通道的张力过大,导致静脉回流危象。为了防止手术后血管蒂的受压,在筋膜蒂的切取时,可以携带1厘米左右的皮蒂等,这样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静脉回流等血管危象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游离皮瓣的解剖,熟练应用血管的吻合技术,保证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晓华,时华静,张思民,等.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挛缩[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0,5(5):642-646
护士手部皮肤论文 篇4
关键词:手,足,皮瓣,显微外科
手部桡侧皮肤撕脱伤多需要皮瓣移植修复。对于皮瓣的要求为皮瓣薄、面积够大、能吻合神经恢复手的感觉。足背皮瓣是公认的较好的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 但其切取的面积因桡侧要再形成虎口和分指而变小。因此, 结合植皮术治疗手部的软组织缺损成为可能。我们自1995年3月至今共采用吻合血管的足背皮瓣移植加植皮术治疗手部桡侧皮肤撕脱后缺损17 例, 结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 例, 男13 例, 女4 例;年龄19~57 岁, 平均39 岁。左手5 例, 右手12 例, 均为拇指、示指伴大鱼际、虎口不同面积的皮肤撕脱伤。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0 cm×14 cm, 最小17 cm×12 cm。
1.2 手术方法
1.2.1 皮瓣的设计与切取
右手皮肤缺损在左足设计皮瓣, 左手皮肤缺损在右足设计皮瓣。皮瓣远端在趾根部, 两侧可达足内外中线, 近端在踝上依据皮瓣所需长度而定。先切开皮瓣内缘, 将大隐静脉包括在皮瓣内, 在其深面向中线游离。再切开皮瓣的其他边缘, 近侧边缘需游离出可供吻合的皮神经。在趾伸肌浅层保留腱周膜向中线切开。在足背动脉分出足底深支周围仅保留骨膜小心解剖以保护好进入皮瓣的主要皮支。至此皮瓣完全游离, 同时放松止血带观察皮瓣的血供。解剖出胫前血管, 暂不断蒂。
1.2.2 手部创面的闭合
皮瓣移植前首先将示指的末节切除, 拇指末节部分切除。将切取下的足背皮瓣移植到受区, 首先进行皮瓣的缝合固定。缝合时以拇指为主, 首先固定。再将皮瓣下拉与虎口处暴露的肌肉组织缝合固定, 另一侧皮瓣向远端折起包裹示指, 以此形成新的虎口处皮肤。也可将虎口处皮瓣成“V”形剪开, 两尖端分别向前包裹缝合固定, 以形成较大的虎口。胫前动、静脉与桡动、静脉吻合, 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 皮瓣的皮神经与桡神经浅支吻合。将撕脱下的皮肤修剪成中厚皮片植于大鱼际处, 四边分别与创缘和皮瓣缘缝合固定, 打包压迫。如果撕脱下的皮肤因压轧不能再利用, 可切取股部中厚皮片移植。足背创面取股部中厚皮片移植, 打包压迫。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皮瓣下放置引流条3 d。供、受区均石膏外固定。局部烤灯照射保暖, 应用抗生素、解痉、扩张血管的药物。定时观察皮瓣血运, 注意及时换药避免烤干的血痂压迫吻合口。
2 结 果
本组皮瓣移植后完全成活12 例, 5 例在重建的指端处有小面积的皮肤坏死, 其中3 例换药后表皮脱落指骨无外露, 2 例经坏死组织切除、缩短指骨后闭合创面。重建后的虎口外形良好, 但均有Ⅰ~Ⅱ度的挛缩, 能满足生活需要。拇、示指对掌功能良好。皮瓣在术后半年左右开始恢复保护性感觉, 但最终两点辨别觉稍差, 为7~9 mm。典型图片见图1~6。
3 讨 论
3.1 损伤的特点及该手术的临床意义
手部桡侧皮肤撕脱伤多是操作中受伤, 常为拇指伴有示指及大鱼际和部分掌背侧的皮肤缺损, 与单纯手指的皮肤撕脱与分叶皮瓣移植相区别[1]。又由于多为压轧损伤, 往往不能通过单纯吻合撕脱皮肤的动、静脉来使皮肤成活[2]。手指的缺损为骨骼和肌腱的外露, 需要皮瓣移植或转移修复。而大鱼际部由于肌肉组织多, 单纯植皮可以解决问题。又由于是手部桡侧的皮肤撕脱, 因此, 虎口的重建成为关键。这需要很好地设计皮瓣和植皮。既要重建良好的宽度, 避免以后的挛缩, 又要解决供区可提供面积有限的问题。拇指和示指是重要的功能指, 需要有良好的感觉恢复。足背皮瓣既能提供较大的面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又能提供感觉神经供吻合, 还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虎口, 其皮肤质地和厚薄与手部相似。因此, 足背皮瓣移植加植皮术是这种损伤的良好修复方式。
3.2 皮瓣设计与切取的注意事项
皮瓣的设计要考虑到移植的方便和神经、血管吻合的部位。足背皮瓣设计时以交叉设计为好, 即左手外伤在右足设计皮瓣, 右手外伤在左足设计皮瓣。因为足背皮瓣主要吻合的血管是胫前动脉和桡动脉、大隐静脉和头静脉, 大隐静脉靠足的胫侧, 与靠桡侧的头静脉吻合较为方便。而交叉设计可以避免血管的相互交叉, 避免相互压迫。
皮瓣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虎口重建的宽度, 因此不能过小, 宽度以不小于12 cm为宜。皮瓣出现静脉危象的机会要远远多于动脉危象, 切取时要包括大隐静脉和胫前动、静脉以便多重建回流通道。考虑到供区创面闭合时可能出现的植皮不成活, 切取时腱膜要保护好。在皮支入皮瓣处要细致解剖, 勿使损伤, 也不能过深解剖造成植皮失败。
3.3 手部创面闭合的注意事项
尽管切取的皮瓣较大, 但在移植时往往有嫌小之虞。切除拇、示指的末节是明智之举, 可以大大减少重建后虎口的张力, 也可以减少指端皮瓣的坏死机会。虎口重建有两种方法固定和设计皮瓣。一是将皮瓣下拉皮下与虎口处软组织缝合固定;二是将皮瓣呈“V”形切开, 自后向前包绕指根, 其切开处用植皮覆盖。植皮前将皮瓣的大鱼际缘皮下固定后再与皮片边缘缝合, 可以减少皮瓣的牵拉张力。而将皮瓣皮下组织与受区多缝合固定能减少皮瓣肿胀、坏死、感染的发生机会, 促使早期建立微循环。
参考文献
[1]许亚军, 寿奎水, 张全荣, 等.足背三叶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 26 (1) :14-16.
护士手部皮肤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45岁,平均30岁。指别:拇指9例,食指5例,中指3例,环指2例,食中二指4例,中环二指2例,食中环三指1例,伴有手掌撕脱的示、中脱套伤2例。伴有手掌及拇手指撕脱伤3例。伤情:拇手指脱套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等已毁损,无再植条件,无指骨骨折,关节活动正常,伸屈肌腱外露但尚完整,末节指骨外露。全手脱套伤中手掌部皮肤缺损,有环小指缺损,拇指完好的手部脱套伤。另有拇手指脱套伤伴手掌部皮肤脱套伤肌腱外露。
1.2 修复方法
1.2.1 取单距母足甲皮瓣加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拇指脱套伤9例,皮瓣面积6.0 cm×3.5 cm~6.0cm×2.5 cm不等。
1.2.2 取距母腓侧皮瓣加第二趾甲皮瓣瓦合修复手指脱套伤10例,皮瓣面积5.0 cm×3.0 cm~5.0 cm×2.5 cm不等。
1.2.3 取双足距母腓侧皮瓣加第二趾甲皮瓣瓦合修复手指脱套伤6例12指,皮瓣面积5.0 cm×3.0 cm~6.0 cm×3.5 cm不等。
1.2.4取双足距母腓侧皮瓣加双侧第二趾甲皮瓣瓦合修复环指和食指脱套伤、足背皮瓣加足外侧皮瓣瓦合修复中指脱套伤1例3指,皮瓣面积分别为5.0cm×3.0 cm和9.0 cm×3.5 cm和7.0 cm×3.0 cm。
1.2.5取双足距母腓侧皮瓣(面积6.0 cm×3.5 cm)加双足第二趾甲皮瓣(面积6.0 cm×3 cm)带双足背皮瓣(面积8.0 cm×6.0 cm)修复示、中指和手背皮肤缺损加股前外侧皮瓣(面积16.0 cm×13.0cm~17.0 cm×15.0 cm),修复手掌2例。
1.2.6 距母甲瓣(面积6.0 cm×3.5 cm)和第二趾胫侧皮瓣(面积6.0 cm×3 cm)修复拇指加距母腓侧皮瓣(面积7.0 cm×3.5 cm)和第二趾甲瓣皮瓣(面积7.0 cm×2.5 cm)修复示指,带双足背皮瓣(面积8.0cm×6.0 cm)修复手背和股前外侧皮瓣(面积16.0cm×12.0 cm~18.0 cm×14.0 cm)。修复手掌和虎口3例。
2 结果
本组31例44指91块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供趾甲稍小于手指甲但成活指甲生长良好,手指外形满意,仅有1指未能修复指甲。该例术后6h出现背侧一块趾甲皮瓣血管危象,趾腹皮瓣血供好,经探查血管蒂损伤而栓塞,切除此段血管重新修复,但仍坏死,经换药及全厚皮片植皮愈合。另1例1指于术后12 h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主干血管扭曲引起栓塞,切除吻合口,重新吻合成活。另1例全手脱套伤中组织移植成活因示指指骨感染,将示指指骨切除,创口愈合畸形。另4例全手脱套伤因手掌皮瓣臃肿均行整行术。足部供区植皮后有2例植皮区部分皮片坏死,再次植皮愈合,其余病例植皮一期愈合。其中22例31指随访6个月以上,各关节活动接近正常。两点分辨觉5.0~8.0 mm。其中29指末节指骨切除,指甲于DIP关节背面,而DIP关节不能活动,但PIP和MP关节经过理疗和功能锻炼均获得良好的功能,所有患者对修复指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的足趾数正常,步态及弹跳正常,不疼痛,足趾伸屈活动良好。
3 讨论
3.1 足趾皮瓣瓦合的可行性
拇手指和全手脱套脱伤处理较为困难,采用皮管等方法治疗,术后指外形及感觉不够理想,我院采用足趾皮瓣瓦合修复,解决了拇手指脱套伤皮肤创面的覆盖,恢复了手指的外形和功能。利用组合移植一期修复全手脱套伤,恢复了手指的外形及手掌皮肤的修复,改善了部分功能。供趾全厚皮片植皮保留了距母趾和第二趾的趾数和外形,因保留了跖侧皮肤及一侧神经,故不影响功能。因足趾和手指皮肤质地、结构近似,韧性强,修复后指耐磨,具有指甲功能并能恢复精细感觉。因此,是解决拇手指套状脱套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3.2 手术适应证
为了使修复后的拇手指更好地恢复患指外形,供甲大小选择比较合适的趾甲作为供体。(1)拇指脱套伤:采用同侧足距母甲瓣加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距母甲与拇甲大小较接近同时且拇指尺侧动脉与趾底总动脉血管口径相对应,便于血管的吻合。(2)单指脱套伤:采用第二趾甲皮瓣与距母趾腓侧皮瓣瓦合修复,第二趾甲与手指甲大小接近,行指-趾动脉吻合较方便。(3)2个指脱套伤:选择双侧第二趾双足趾底总动脉分别与手指的二个指总动脉吻合。(4)三个(或四个)手指脱套伤,带趾甲的瓦合皮瓣修复食指和环指,双足趾底总动脉分别与第1指总动脉和第3指总动脉相吻合,足背皮瓣和足外侧皮瓣瓦合包裹中指(或小指)足背动脉与桡动脉腕背支吻合,另一个手指无指甲修复有待研究。(5)全手皮肤脱套伤:带趾甲的瓦合皮瓣修复食中指,利用足背皮瓣修复手背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掌,改善了手指外形,恢复部分手指功能;伴有拇指皮肤撕脱的全手脱套伤采用带距母甲的瓦合皮瓣修复拇指和带趾甲的瓦合皮瓣修复手指,带双足背皮瓣修复手背创面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掌,不但解决了拇,手指脱套伤的皮肤覆盖,而且利用足背皮瓣覆盖手背,不需整形,恢复了拇手指的功能和外形。仅手掌部皮瓣臃肿需要整形,但对于多个手指套脱伤的修复指甲有待进一步研究。虎口的建立:全手脱套伤中虎口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对再造手的外形与功能起关键作用。为防止术后内收肌的的挛缩,术中用2枚克氏针固定第1、2掌骨,使拇指处于对指位,同时用皮瓣覆盖,增大指蹼的跨度,使拇指有良好的功能和外形。(6)手指末节解剖学特点:全指脱套伤,血管血供仅支配中节远端,手指末节血供欠佳易坏死,手术中应将手指伸屈肌腱止点以远的末节指骨切除。将趾甲覆盖于DIP关节的背面恢复指的外形。
3.3 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由于指脱套伤骨关节肌腱无损伤或轻微损伤,修复术后应争取早期康复训练,本组病例均在术后10~14 d即血管吻合后渡过危险期开始康复治疗,先在医师指导下行轻微主动伸和被动屈活动,第3周开始作掌指关节CMP机功能锻炼。恢复MP和PIP功能。
注意事项:(1)本手术操作难度大,需要有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才能开展。(2)解剖血管时要细心,血管蒂与皮瓣结合部需细心保留血管蒂周围组织。在二块组织瓦合时,需保护好血管蒂,防止二块组织血管蒂的扭曲、卡压而影响血供。受区多组织组合移植应组合血管的搭配,可利用并联或串联法以保证多块组织的供血系统的完整,尽量不破坏尺动脉。(3)足部皮片植皮需打包,加压包扎压力应适当,防止植皮或足趾坏死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及第二趾皮瓣瓦合修复拇、手指及全手脱套伤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多种不同手术方法修复拇和手部脱套伤。①采用距甲瓣加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9例。②采用趾腓侧皮瓣加第二趾甲皮瓣修复手指16例22指。③采用双侧腓侧腹皮瓣加双侧第二趾甲皮瓣带足背皮瓣加足外侧皮瓣修复示、中、环指1例。④双侧第二趾甲皮瓣加双趾腓侧皮瓣加双足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2例。⑤采用甲瓣加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再造拇指,带足背皮瓣覆盖手背,趾腓侧皮瓣与第二趾甲皮瓣瓦合再造手指带足背皮瓣覆盖手背和股前外侧皮瓣覆盖手掌创面3例。结果31例44指91块皮瓣中有一块坏死,经重新植皮后愈合,另1例组合移植中再造示指骨感染经切除指骨创口愈合,另1例拇指成勾甲,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共22例31指,29指除DIP关节外余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指甲生长尚好,外形接近正常,两点分辨觉5.0~12.0mm。供区足趾数不缺少,无明显功能影响。另一指因指骨感染切除骨而皮瓣成活。全手脱套伤中,手掌皮瓣两点分辨觉10.0~15.0mm。结论距趾腓侧皮瓣(或甲瓣)与第二趾甲皮瓣(或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拇手指和全手脱套伤,功能好,外观满意,供区无明显功能影响,是治疗拇、手指和全手脱套伤较好的术式。
关键词:趾甲瓣,组织移植,指,手,脱套伤,显微外科
参考文献
[1]MORRISON WA,O'BRIEN BM,MACLEOD AM.Thumb recon-struction with a free neurovascular wrap-around flap from the big toe[J].J Handsury(Am),1980,5:576-583.
[2]张全荣,芮永军,施海峰,等.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4:265.[2]ZHANG QR,RUI YJ,SHI HF,el al.Treatment of total avulsion of fingers[J].Chin J Microsurgery,2004,4:265.Chinese
[3]张全荣,寿奎水,施海峰,等.改良甲瓣和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拇指套脱伤[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23:3666-3667.[3]ZHANG QR,SHOU KS,SHI HF,el al.The modified wrap-round flap combined with tibular sider flap of the second toe to repair the degloving thumb[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6,23:3666-3667.Chinese
[4]芮永军,施海峰,邱扬,等.部分距母甲瓣和第二趾腹皮瓣联合修复指脱套伤[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4:295-296.[4]RUI YJ,SHI HF,QIU Y,et al.The wrap-round la flap with part toenail combined with the second simepulp flap for repair of total avulsion of fingers[J].Chin J Microsurgery,2005,4:295-296.Chinese
[5]侯瑞兴,王海文,冯连银,等.第二趾甲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脱套伤[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3:271-273.Chinese[5]HOU RX,WANG HW,FENG LY,et al.Transplantation of nailskin flap from the second toe for repair of degloving injury of fingers[J].Chin J Microsurgery,2000,23:271-273.Chinese
[6]张全荣,寿奎水,施海峰,等.双侧足趾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手部脱套伤并再造手指[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419-421.[6]ZHANG QR,SHOU KS,SHI HF,el al.Combined implantation of bilateral flaps of toe on reconstruction of thumb and other fingers in the skin degloving injury of the hand at one stage[J].Chin J Microsurgery,2006,29:419-421.Chinese!!!!!!!!!!!!!!!!!!!!!!!!!!!!!
[7]MI GS,WU MY,XIANG Z,et al.Extending by bone grafted combined transferring dorsal flap of index finger for repairing part of defection(8cade report)[J].China Joural of Modern Medicine,2005,21:3343-3344.Chinese
护士手部皮肤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6~38岁;左手16例,右手9例;致伤原因:机器碾轧撕脱伤21例,车祸伤4例;损伤部位:单纯2~5手指近节以远皮肤撕脱伤18例,合并手指骨折脱位伸屈肌腱损伤4例,另有3例合并单个手指断离,伤口污染严重,本组病例均给予急诊手术一期修复。
1.2 手术方法
1.2.1 手部受区准备
手部彻底清创,取出无生机组织,分别用3%的双氧水、生理盐水、稀释碘伏冲洗,浸泡,合并骨折、神经肌腱损伤时力争一期修复,用克氏针纵向穿入固定手指于伸直位,防止屈曲移位,有单个手指断离时给予断指再植手术。
1.2.2 皮瓣设计
根据各手指缺损范围设计出髂腹股沟皮瓣总面积,一般选用同侧为宜。用墨蓝标记出切口线,以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的搏动点为旋转轴点,分别向脐部及髂前上棘外后侧连线,两线相交呈“V”型,以两线为轴,设计成为共蒂双轴型皮瓣,皮瓣范围外缘可达腋中线,上缘近脐部,内缘达腹中线,皮瓣总蒂宽5~7 cm,皮瓣长12~16 cm,远端宽15~17 cm,皮瓣远端根据伤指周径和皮肤缺损长度形成分叶瓣,一般长8 cm,宽5 cm左右。
1.2.3 操作
切开皮瓣远端皮肤至深筋膜,从皮瓣远端向蒂部分离,暴露蒂部旋髂前血管浅支及腹壁浅血管,保留血管蒂部周围组织,最后形成一个长约5 cm左右总皮管,两血管蒂的双叶皮瓣。再根据伤指的多少在双叶基础上再进行分叶,分叶瓣远端修薄成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瓣,保留1~3 mm厚脂肪层,各分叶瓣分别缝成管状,于相应伤指近侧皮缘缝合,皮瓣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将患指贴胸位固定,注意避免皮管旋转或牵拉,给予抗感染及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皮瓣血液循环,若出现血管危象应及时正确处理,2两周后开始行皮管训练,3周后皮瓣断蒂,进行功能锻炼。
2结果
本组2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手指外形基本正常,皮瓣厚薄适中,无瘢痕挛缩,掌指关节及近指间关节屈伸活动接近正常,远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差,伤指能与拇指对掌,触觉均已恢复,痛温觉恢复差。
3讨论
多手指套状撕脱伤的处理一直是手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以往方法多采用腹部皮瓣包埋,后期行多次手术分指,外形及功能恢复差,本组采用下腹部多叶皮瓣修复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运安全可靠,术后治疗及护理相对容易,且皮瓣质地可,供区隐蔽,切取后无功能障碍。我们认为本皮瓣为分叶皮瓣,供血动脉为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故设计皮瓣时应按选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的走形来设计,切取皮瓣后,前端分开成2叶,分叶以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为轴心血管。如为三指损伤,应将其中一叶皮瓣设计大一些,再剪开分成两叶,剪开时应按长宽比1.5:1的比例剪开,不能大于这一比例,否则容易引起皮瓣坏死,这样不能达到完全分指,于断蒂时再将残余部分分开。因此该皮瓣适用于2指或3,4指的皮肤套脱伤,或单独掌侧或背侧的皮肤缺损。其优点在于:①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剔除了大部分皮下脂肪故减少了营养的损耗,降低了皮瓣的组织代谢,提高率皮瓣的成活率。②有利于手指创面和薄皮瓣的帖附,断蒂后可早期开始功能训练。③该皮瓣血管恒定,变异小,切取方法简便。④在修复2指或3指套脱伤时,可一次性完成分指术。但值得一提的是该皮瓣对手指的痛、温觉不能很好的恢复,可以考虑第二期神经植入,促进感觉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以腹股沟轴形血管或腹壁浅动脉为蒂,髂腹股沟多叶皮瓣在多手指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髂腹股沟轴形带蒂多叶皮瓣转移,对25例手部多指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25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断蒂后皮瓣不臃肿,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带血管蒂下腹部多叶皮瓣是修复多手指软组织撕脱伤的理想供区,多手指套状撕脱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下腹部,多叶皮瓣,移植
参考文献
护士手部皮肤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15例, 男性10例, 女性5例, 年龄17~50岁, 平均 (34.6±7.1) 岁, 全部患者均为外伤所致, 损伤性质:5例为机器挤压伤, 3例为重物砸伤, 3例皮肤撕脱伤, 2例爆炸伤, 2例皮肤瘢痕挛缩。缺损面积为4.0 cm×4.0 cm~6.0 cm×10.0 cm。
1.2 方法
麻醉方法:臂丛+硬膜外麻醉。
受区处理:根据患者一般状况, 是否能耐受长时间的手术, 判定行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 针对存在严重的复合伤患者, 仅行简单清创后采取VSD负压技术引流治疗5~7 d, 待患者病情平稳后二期再进行皮瓣移植术。行急诊手术者, 严格按顺序及层次彻底清创, 仔细结扎出血点, 除用细丝线结扎较大动脉外, 其他出血全部使用双极电凝止血,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异物存留, 对合并有肌腱断裂者进行常规缝合, 有骨折者进行常规内固定, 针对血管神经损伤患者有条件修复者也尽量进行修复。
供区处理:设计皮瓣面积, 以同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5 cm股动脉搏动点以及髂前上棘的连线做为皮瓣的轴线, 依照受区组织缺损情况来确定皮瓣的大小和形状。按照设计先把皮瓣的上缘和两侧缘切开, 再将腹股沟皮肤切开, 仔细分离, 找出旋髂浅静脉, 当看到有动脉进入皮瓣后将皮瓣周围皮肤切开, 在深筋膜平面将皮瓣掀至血管蒂, 当看到皮瓣血运良好后, 将血管蒂切断, 完成皮瓣切取, 行血管吻合后再缝合皮瓣, 确保皮瓣与创面接触良好。
术后处理:术后确保卧床1周, 患肢制动, 使用常规止痛、解痉、抗凝、抗生素药物, 护理人员要定时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状况, 术后3周进行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
2 结果
该组15例皮瓣均成活, 1例由于供区缝合张力大, 有缝线反应发生, 通过微波理疗以及间断拆线后愈合良好, 1例因皮瓣下血肿压迫导致皮瓣供血障碍, 将部分缝线拆除后血运恢复;随访6个月~2年, 平均 (14.2±4.5) 个月, 皮瓣质地及弹性均良好, 厚度适中, 外观满意, 供区愈合良好, 手外形恢复满意率为80%, 功能恢复满意率为73.3%, 见表1。
3 讨论
手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复杂, 多种原因导致的手部创伤不仅皮肤有缺损, 还经常伴有软组织损伤, 目前手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随着手部显微血管神经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用于其修复的手段不断增多, 皮瓣移植修复已成为手外科医师治疗该病不可缺少的方法[3]。全身可选用的游离皮瓣非常多, 髂腹股沟皮瓣是典型的轴形皮瓣, 由皮肤动脉旋髂浅动脉供血, 该皮瓣轴心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设计不受长宽比例限制、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术后患肢可适当活动、供区创口一般可直接缝合[4],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不失为修复手部软组织皮肤损伤的优良皮瓣。目前, 临床上常用两大类髂腹股沟皮瓣, 即带蒂的转移皮瓣与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 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一定的优势, 该研究对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形状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 结果显示, 皮瓣质地及弹性均良好, 厚度适中, 外观满意, 供区愈合良好, 手外形恢复满意率为80%, 功能恢复满意率为46.7%。
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存在的不足:①皮瓣的血供有一定变异, 血管径较小, 故要求术者具备较高的显微外科基础, 掌握微小血管缝合技术, 保证吻合通畅, 通常处理血管口径小血管影尽量靠近股动脉切取, 以多吻合血管提高皮瓣成活。②皮瓣的血管蒂相对较短, 通常可以采用扩大皮瓣切取面积来增加皮瓣的蒂长。③皮瓣的后期臃肿问题, 该组有1例由于皮瓣下血肿压迫出现皮瓣供血障碍, 对此要在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皮瓣的皮温、皮色、毛细血管返流, 拆除部分缝线, 调整体位, 使皮瓣处于较为松弛状态[5]。④皮瓣修复后患者感觉恢复不理想, 对感觉要求较高的部位不合适。
为确保皮瓣成活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必须将手部创面彻底清创, 手部软组织缺损属于细菌侵入开放的伤口, 应当把细菌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因此, 术前和术中施以广谱抗生素非常重要, 确保患者血液中抗生素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以便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6]。②在解剖供区、受区血管时应注意无创操作, 不要做过度牵拉, 避免血管损伤以及出现痉挛而影响血供。③如术中发现髂浅动、静脉变异, 则不能进行游离皮瓣移植, 需改为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④牢固固定伤肢, 因为肢体制动对皮瓣的成活产生直接影响, 固一旦肢体固定不妥, 将会对蒂部产生牵拉或扭转, 影响皮瓣的血运, 严重者可致皮瓣坏死[7]。
总之, 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符合皮瓣外科“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创伤损失小”的原则, 是修复手部大面积创面的较好方式。
参考文献
[1]郭松, 尤永峰, 张涛.髂腹股沟皮瓣在急诊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 24 (2) :135-136.
[2]吴强, 李康华, 贝抗胜, 等.神经端侧缝合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21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 (29) :136-138.
[3]庞水发, 常湘珍, 张方晨, 等.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9, 32 (3) :177-180.
[4]苗存良, 谢广中.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10) :156
[5]丰波, 武宇赤, 张霄雁, 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12, 7 (4) :24-27.
[6]官士兵, 孙文海, 李淑媛, 等.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股部皮瓣带蒂瓦和移植在手部大面积脱套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9, 25:81,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