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缺损

2024-11-22

手部缺损(通用8篇)

手部缺损 篇1

手部创伤中皮肤缺损较为常见, 其修复手术看似简单, 效果却常不尽完美。经手外科医生不断探索创新, 近年跗外侧皮瓣技术已成熟应用于临床。我科2011年3-10月学习并开展此技术, 成功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2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20~48岁。缺损部位:手背皮肤缺损4例, 手指指腹缺损6例, 指背皮肤缺损2例。损伤原因均为机器挤压撕脱损伤, 缺损面积不超过4cm×5cm, 受伤至手术时间3~7d。

1.2 术前准备

肥皂水清洗外周皮肤, 用过氧化氢溶液 (双氧水)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 消毒, 创面清创后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泡10分钟, 显微镜下二次清创, 并标出准备吻合的动脉、静脉、神经, 计算缺损大小及形状。

1.3 手术方法

(1) 皮瓣设计:以踝间连线与足背动脉远处2.6cm点、第5跖骨基底为轴线, 皮瓣长度达6~8cm, 宽度以轴线两侧3~4cm为宜。皮支穿出点位于外踝与第5跖骨头腓侧连线中点。 (2) 皮瓣切取:以缺损形态大小设计皮瓣, 以轴线切开皮肤, 近侧显露足背动脉, 在足背动脉近端找到跗外侧动脉起始部, 解剖游离, 切取层面为深层深筋膜, 向外牵开趾长伸肌腱, 于其下向远侧游离。同时, 切开皮瓣向内侧掀起, 切取层面为浅层深筋膜, 保护好皮支血管, 于骨膜表面小心游离, 在趾长短伸肌下方与近端会师。注意解剖跗外侧动脉及其皮支时, 连同周围组织一起包含于皮瓣蒂内, 并携带足背外侧皮神经。切取皮瓣后, 供皮区取中厚游离植皮。游离移植手背皮肤缺损, 皮瓣血管、神经与桡动脉浅支及桡神经皮支吻合, 手指则与一侧指动脉、指神经吻合, 静脉均吻合2根。

1.4 术后处理

术后绝对卧床1周, 烤灯保暖, 给予抗生素等治疗, 术后疼痛者酌情镇痛处理。出现血管危象及时处理, 必要时探查血管。

1.5 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示皮瓣外

形、血供良好, 感觉部分恢复, 手指活动不受影响, 供皮区皮肤愈合。

2 讨论

2.1 手部皮肤缺损传统修复方法

包括游离皮瓣、前臂岛状及指根岛状皮瓣、腹部任意皮瓣等, 均有不足之处。如游离皮瓣瘢痕组织增生严重不耐磨, 感觉、外观均差, 且不能解决肌腱、骨组织外露问题;前臂岛状与指根岛状皮瓣对前臂及手指损伤大, 影响功能, 供皮区瘢痕影响美观;腹部皮瓣臃肿且带蒂, 病程长, 需Ⅱ期断蒂、Ⅱ期整形, 皮肤光泽与手部相差极大。

2.2 解剖基础

足背动脉在距骨头颈交界处附近发出跗外侧动脉, 起始处口径1.5mm, 于趾长伸肌腱、趾短肌腹深面沿跖跗关节走行, 分前外、后外两支, 前外侧支为终末支, 止于第5跖骨基底, 后外侧支在外踝前动脉吻合形成足背外侧弓。跗外侧动脉平均长度为6cm[1], 跗外侧皮瓣常以前外侧支为血管蒂皮瓣的静脉回流有深浅两组, 皮瓣的感觉由足背外侧皮神经支配。

2.3 跗外侧皮瓣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跗外侧皮瓣与手部皮肤质地接近, 术后外形良好, 因其携带足外侧皮神经, 术后感觉、触觉恢复满意, 还可带趾长伸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另外, 跗外侧动脉解剖恒定, 管径较粗, 蒂部长, 吻合通畅率高, 静脉回流有两组, 保证了皮瓣成活率, 符合手部皮瓣要求。缺点:供皮区有骨外露, 植皮有坏死风险。本组病例皮瓣均成活, 供皮区皮肤愈合。

2.4 手术注意事项

(1) 游离皮瓣穿支时一定要紧贴骨面, 保留趾短伸肌覆盖骨面, 利于术后植皮成活。 (2) 血管蒂游离时带周围组织稍宽, 以保护伴行静脉。 (3) 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内外侧支, 尽量带内侧支, 外侧支予以保留足背外侧缘与第4~5趾背感觉。

参考文献

[1]蔡锦方, 丁自海, 陈中伟.显微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533-534.

手部缺损 篇2

【关键词】外科皮瓣;手损伤;显微外科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 27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42- 01减少肺部感染机会。25例病例均自觉禁烟,家属亦能配合到位。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该组病例均采用臂丛麻醉,术后给予气枕或软枕抬高手术肢体15-30°,利于静脉回流,亦不影响动脉供血。向患者强调绝对卧床7-10天的必要性,使患者自觉遵从医嘱。

2.2.2 皮瓣血运观察 术后48h是血管危象发生的高危时期。术后2天内每30-1h观察1次血运情况,根据情况术后2-4天改为2-4h观察1次,4天后改4-6h观察1次,7-10天后血运良好停止观察。通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肿胀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时间来综合判断是否发生血管危象。动脉危象: 皮瓣颜色苍白、灰暗,皮纹加深,皮温降低,皮瓣张力下降、软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静脉危象:皮瓣颜色紫暗,皮纹变浅或消失;皮温早期增高,后下降;皮瓣张力增加,高度肿胀,甚至出现水泡;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一旦发现出现血管危象,立即汇报医生,协助积极处理。本组病例未发生血管危象。

2.2.3 功能锻炼指导 患者因术后伤口疼痛、卧床活动不便常常忽略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手术成功仅仅是手外伤康复的第一步,最大限度的恢复手的功能才是成功的治疗。使患者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主动参与锻炼。术后即指导家属轻柔按摩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患者舒适感。早期活动未制动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伴有肌腱、神经修复者石膏固定3-4周后解除石膏,逐步活动,防止肌腱、神经粘连。骨折克氏针固定者4-6周拔除克氏针后,加强主、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废用。告知患者皮瓣感觉恢复较慢,注意保护皮瓣,防止烫伤、冻伤、碰伤等意外损伤发生。

3 小结

手指皮膚缺损且伴骨、肌腱外露是手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路来金等[2]首次在临床上应用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取得成功。与前臂其他带蒂岛状皮瓣(如尺动脉皮瓣、桡动脉皮瓣)相比较,该皮瓣的优点是:不损伤主要动脉,皮肤色泽、质地接近手部,故得到得到广泛应用。但穿支皮瓣[3]管径细小(0. 5~0. 8mm),术中血管容易被牵拉或扭曲,术后更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对术者及围术期的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术前重视心理支持,做好皮肤准备,体位训练,戒烟宣教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前提,术后做好体位放置,细致观察皮瓣血运变化,适时做好功能锻炼指导是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执大,钟李峰,管裕强,张晟,等.带肌腱的骨间背动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J].中外健康文摘,2010,1(7):35- 36.

[2] 唐举玉,李康华,廖前德,何洪波,等. 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8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3):189- 188.

手部缺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66例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3人。对照组中男23人, 女10人, 年龄16~65岁, 平均年龄 (29.7±0.8) 岁, 其中包括由于挤压伤12例, 擦伤10例, 锐利伤11例。试验组中男20人, 女13人, 年龄14~67岁, 平均年龄 (28.3±0.6) 岁, 其中包括挤压伤10例, 擦伤13例, 锐利伤1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程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于手部创伤手术前应先清创, 将伤口外部坏死组织进行清除, 根据患者情况及医师的诊断清除伤口, 因为有些患者的伤口清除需要保留一部分残余组织。使用重新植皮、重新创造新的皮瓣植入以及吻合血管缝合, 先进行Ⅰ期伤口愈合的恢复及Ⅱ期伤口愈合的修复。本次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手部组织缺损少的部位进行手术再植皮修复15例, 手指缺失进行吻合皮瓣植皮12例, 并指再造并结合皮瓣植皮6例。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手部创伤外形伤口完全恢复并且手指功能恢复很好;有效:手部创伤外形伤口恢复状况好;无效:手部功能未恢复或者手部组织伤口坏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 (96.9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63.63%)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严重情况及受伤程度有很大不同, 大多首先受伤的组织是皮肤, 神经和骨骼的受损程度相对较轻, 若大面积的缺失, 组织的修复具有一定难度, 很容易造成手部组织的坏死或手指功能恢复障碍[3]。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手部组织的恢复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是医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常规治疗会采用创口处覆盖较为完整的皮瓣, 在此基础上对手部组织进行修复, 传统方法经常会产生皮肤粘连、肌肉萎缩及瘢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科技的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许多科研人员对于显微技术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因此, 科研人员把显微技术运用于手部复杂组织的缺损的治疗中, 能有效的恢复手部功能。对于手部创伤组织不仅要严格要求对于手部表皮的修复, 也要十分注意皮肤组织神经的功能修复, 若出现手指的断裂或者锐器伤所致断指, 在运送患者的途中必须妥善处理, 同时需要注意在对手部组织内部血管的缝合。本研究显示, 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用于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总有效率 (96.96%) 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 (63.63%)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中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将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用于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比单独进行常规治疗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效果好, 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提高了手指运动功能, 无并发症发生, 安全可靠, 在临床上可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潘希责, 管同勋, 李亮, 等.前臂掌侧及腕部复杂性损伤的分期救治[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2, 35 (3) :186-188.

[2]田纪渭, 田纪青, 焦利斌, 等.应用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伴尺桡骨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0, 33 (3) :232-233.

手部缺损 篇4

随着我国农村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手部创伤性皮缺损日益增多, 如处理不当, 将会影响肢体功能或引起其它严重后果。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5年3月, 应用皮瓣再植修复手部创伤性皮缺损13例, 获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例, 男12例, 女1例, 年龄最小13岁, 最大50岁, 平均3 2.4岁。

1.2 皮缺损部位

拇指脱套伤5例, 食指脱套伤4例, 小指脱套伤2例, 虎口处皮肤缺损2例。

1.3 皮瓣种类

除虎口处皮肤缺损用小腿内侧皮瓣外, 其余经用原脱离皮瓣。

1.4 治疗方法

先用盐水冲洗皮片, 然后将皮片在0.1%新洁尔灭液内浸泡5min放置生理盐水中待用;将创面上的污染组织, 无生机组织彻底清除, 严密止血, 修复肌肉, 肌腱等损伤, 消灭死腔, 最后将皮片植于创面上, 覆盖创面, 间断缝合皮肤边缘, 若为较大皮片中央散在固定数针, 以防皮片滑动, 并戳孔以利引流, 不放置引流条。最后用厚敷料加压包扎。

1.5 治疗结果

本组皮瓣再植、修复创面, 除原皮肤挫伤严重有1例发生部分坏死外, 余全部成活, 且坏死皮肤面积仅为再植皮肤面积的4℅。

2 讨论

手部开放性损伤, 急诊清创修复深部组织后, 便要解决皮肤覆盖问题, 严重的挤轧撕脱伤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皮缺损, 应该根据情况决定选用植皮, 带蒂皮瓣, 岛状皮瓣, 游离皮瓣等方法修复。原则是能近不远, 能易不难, 能简不繁, 并且要考虑皮瓣的颜色、毛发、质地、厚度、神经、可复合性及有无功能障碍等。原脱离皮瓣既能满足上术要求, 又能满足1982年陈宗基[1]报告应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肤游离移植术。

对于皮肤挫伤未丧失生机者, 应尽可能保留原位皮瓣。本组除虎口处皮肤缺损2例外, 其余11例脱套伤都用原位皮瓣, 保留了真皮下血管网, 所以感觉恢复快, 功能好, 颜色、毛发、质地、厚度符合原位皮肤, 术后无皮肤挛缩, 外观接近正常, 有良好的色泽和弹性[2]。对这11例脱套伤患者术后进行了严密观察, 发现3周即有触觉恢复, 4周后皮肤浅感觉即完全恢复。皮片内神经末梢的保存对感觉的恢复进程起重要作用[3]。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肤移植能较完整地保荐皮肤内的各种神经小体和末梢感觉器, 使其神经功能得到较早和较完全的恢复。

摘要:目的对手部创伤性皮缺损皮瓣再植临床分析。方法本文通过13例病例论述了手部创伤性皮缺损皮瓣再植。结果除原皮肤挫伤严重有1例发生部分坏死外, 余全部成活。结论皮瓣再植对手部创伤性皮缺损疗效显著。

关键词:手部创伤,皮瓣再植

参考文献

[1]陈宗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肤游离移植术的临床就应用和机理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 1982, 20 (9) :552.

[2]陈宗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肤移植术远期随访观察[J].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89, 3 (2) :76.

手部缺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取的2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 男性168例, 女性47例, 年龄在19~5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0±4.5) 岁。其中63例为机器损伤, 72例为交通事故损伤, 12例为烧灼伤, 46例为电锯、电击损伤, 22例为指蹼畸形或咬伤。损伤具体情况有手掌、手背皮肤撕脱109例, 手掌、手背皮肤缺损51例, 虎口皮肤缺损26例, 手指指腹、指甲、指背皮肤缺损29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手部软组织缺损程度以及患者的意愿选择适当的皮瓣移植修复手术。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进行常规全身检查, 确定患者身体状况, 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 告知一些手术细节以及术后的功能性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且要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缺损情况, 面积大小及部位以及患者的自身要求合理选择皮瓣供区, 确定好供区皮瓣的情况并依据创面大小在供区设计画出需要的皮瓣面积。

1.2.2 手术前处理

麻醉处理, 对预手术的部位进行常规麻醉。然后对患者手部软组织缺损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用适量的3%过氧化氢液体及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洁净、消毒。

1.2.3 皮瓣移植手术

首先对创面进行清创手术, 即沿着手部创面的外缘皮肤切开, 露出深筋膜, 切除坏死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组织, 注意保证肌腱及骨骼正常。止血, 清理消毒, 测量创面的大小, 对创面进行抗生素湿敷。然后在选定好的皮瓣供应区进行解剖, 根据创面的大小及形状切开皮肤, 显露出血管蒂, 明确血管存在与否后切取皮瓣, 止血, 观察皮瓣远端血液运行情况, 若无缺血情况发生即可缝合创面并固定。将切取的皮瓣移植覆盖至创面, 缝合固定。注意保证皮瓣的血液循环通畅, 应确保皮瓣下的神经、动静脉血管完全吻合[2]。

1.2.4 术后处理

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注意引流并及时换药。术后进行皮瓣血液循环训练, 确定实施断蒂手术的具体时间。待手术伤口愈合, 及早进行术后功能性康复训练。

1.3 统计方法

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2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后的皮瓣成活情况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2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有20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不良反应少, 且经充分引流、换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等处理后创面愈合良好, 但有7例患者的皮缘坏死, 成功率可达96.7%, 具体不良反应表现见表1。术后的随访结果表明进行皮瓣移植修复后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 手部知觉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基本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3 讨论

软组织包括表层皮肤, 较厚具有丰富的毛囊和腺体;浅、深层筋膜, 厚且密脂肪丰富, 并且连接有许多结缔组织等;皮及皮下神经;浅血管, 包括静脉和动脉;以及肌肉、韧带等组织结构。软组织损伤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活, 手部软组织缺损影响尤其严重。造成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原因有很多, 扭、挫以及碾压均会损伤软组织。多数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是由急性外部损伤或慢性劳损而引起的, 急性外部损伤包括意外事故、机械损伤、车祸、烧伤等, 慢性劳损一般是由长期重复的工作劳动而造成的。手部软组织缺损会表现出明显的局部性疼痛, 咳嗽或剧烈呼吸疼痛会加剧, 而且手部创面会发生肿胀、出血。治疗时要尽可能的恢复手部外形及功能,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创面进行治疗, 都要保证创面清洁无其他异物, 烧伤等造成的软组织缺损还需要去除干净坏死组织, 消毒止血后, 采用适当方法进行修复[3]。皮瓣移植手术即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的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皮瓣是由皮肤及皮下组织组成的组织块, 可以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移植愈合。皮瓣下需连接有蒂部, 这样才能保证移植后的血液供应、营养供给, 确保移植皮瓣成活。再建立起新的、正常的血液循环后即可以切断蒂部, 达到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目的。皮瓣移植要先选取好适当的皮瓣供区, 可以根据软组织缺损的程度及创面大小选择合适部位切取皮瓣, 进而移植到软组织创伤部位。皮瓣供区可以是胸侧、肩胛区、股内外侧、足部背侧、胸肩峰、前臂、下腹及髂腰部等处的皮瓣。皮瓣供区的选取要保证供区皮肤外观正常、质地柔滑、皮瓣正常, 皮瓣移植手术适用于增强局部血运能力、洞穿性缺损、器官再造及修复创伤等。皮瓣移植手术后应注意保温、预防感染、尽量减轻疼痛、保证血液循环通畅血容量充足, 术后体位的安置也至关重要, 保证体位正确是确保皮瓣供血和静脉回流的关键, 是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4,5]。还需在术后进行适当的皮瓣整形, 根据皮瓣愈合情况去脂、吸脂, 恢复手部的外部形态。该研究证实, 2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有20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 7例患者皮缘坏死, 成功率高达96.7%, 术后随访结果表明, 皮瓣移植修复后患者的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 手部知觉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综上所述, 皮瓣移植手术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皮瓣色泽及质地恢复良好, 手部外形及功能基本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水发, 于国中, 刘均墀, 等.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临床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9, 22 (2) :104-106.

[2]彭国防.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疗效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0 (2) :155-157.

[3]侯书健, 程国良, 方光荣, 等.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07例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6, 22 (5) :259-261.

[4]徐亚非, 张德军, 曾国师, 等.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2) :916-917.

手部缺损 篇6

关键词:手部,组织缺损,急诊,外科修复

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指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肌肉组织、血管、神经的缺损, 假如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延误病情, 耽误手指的恢复。以往的治疗方法是在患者的创口位置覆盖完整的皮瓣, 并进一步促进手指的恢复, 但容易引起皮肤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运用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就能够有效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我院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手部复杂组织缺损,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 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 其中男23例, 女10例, 年龄16~65岁, 患者受伤情况主要是12例挤压伤, 10例擦伤, 11例锐利伤。试验组的男患者20例, 女患者13例, 年龄在14~67岁之间, 受伤原因主要是10例挤压伤, 13例擦伤, 10例锐利伤。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行创伤手术前一定要清洁创伤口,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留下患者的残余组织。然后对患者进行植皮、植入完整的新皮瓣, 然后根据要求缝合伤口, 为I期及II期伤口的愈合修复做好充分地准备, 试验组中出来常规治疗外还要对那些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再植皮修复, 手指缺损的患者还要进行皮瓣植皮。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就是指治疗后手部受损部位完全恢复, 手指功能没有受损, 有效是指治疗后手部受损部位恢复良好, 无效是指受不受损部位没有好转或者是病情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采用χ2 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33例手背复杂组织缺损患者, 均采取显微外科修复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 33例患者经重新植皮、重新创造新的皮瓣植入以及吻合血管缝合以后, 显效患者19例, 显效率达57.57%, 有效患者13例, 有效率达39.39%,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96%, 相比试验组而言,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就相对较低, 仅仅达到了63.63%, 33例对照组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之后, 只有14例患者有显著疗效, 占42.42%, 7例患者有效果, 占21.21%。

经治疗,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 (96.9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63.63%)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 手部复杂组织受损的病情具体情况各有不同, 一般情况下是手部皮肤受损, 受不得神经与骨骼受损情况较轻, 但是如果是受损面积较大的情况下, 手部组织修复起来较难, 很容易导致手部组织坏死或手指功能缺失。因此, 临床上针对手部复杂组织受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上能够修复手部组织或者恢复手部功能的才是好办法, 这也是目前摆在医疗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运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运用完整的皮瓣覆盖到患者的创伤口, 促进患者手部组织的修复, 但是这样容易引起皮肤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 医学上的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对患者进行显微外科修复治疗, 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组织修复成功率。我们一定要放正心态, 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对待每一例手部组织受损患者的修复情况, 不仅要关注手部组织的修复, 还要注意手部神经以及表皮的修复状况, 如果患者的手指出现断裂情况, 一定要处理好断裂位置再进行运送, 还要格外注意对患者断裂部位血管的缝合问题。通过上述研究得出, 运用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手部复杂组织受损患者的总有效率96.96%, 远远高于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 (63.63%) , 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而言之, 经过上面的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针对手部复杂组织受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手部恢复情况就不同, 使用常规方法不如在此基础上运用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的治疗效果好, 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 手指功能的恢复率较高, 没有出现并发症, 使用起来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希责, 管同勋, 李亮, 等.前臂掌侧及腕部复杂性损伤的分期救治[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2, 36 (3) :186-188.

[2]田纪渭, 田纪青, 焦利斌, 等.应用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伴尺桡骨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0, 34 (3) :232-233.

手部缺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8月到2014年8月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6例,所有患者都为外伤导致,患者进入到医院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选择急诊修复、亚急诊修复和择期修复,患者手部皮肤缺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手背、手掌、鱼际和手指部位,缺损的面积在2.5cm2到136cm2。

1.2 方法

患者进入到医院后,立刻彻底清洗受伤的部位,去除被污染和没有生机的组织,根据患者的病情,尽量选择一期皮瓣修复术,如果患者并发骨折、肌腱断裂等,自身的情况很差,可以在7天左右进行二期皮瓣修复。对于手指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手指背部皮肤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进行皮瓣修复,如果手指腹部的皮肤受伤比较严重,受伤的面积较大,可以选择足拇指腓侧指腹的皮瓣,如患者受伤部位的血管情况较差,选择蒂髂腹股沟的皮瓣。手掌、手背和虎口等部位受伤面积一般的情况,选择手臂的非主干血管进行修复;对于手掌等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的患者,可以选取游离手臂外侧的皮瓣等采用移植修复,通常情况下,切取的皮瓣面积在6平方厘米到200平方厘米之间。在实际的皮瓣修复术中,要遵循无创的原则,术后使用一定的抗生素和防凝解痉药物,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2 结果

本文选取的96例手部皮肤软组织患者,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19例,手指固有动脉蒂岛状皮瓣17例,手指背部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12例,手掌背动脉逆行筋膜蒂皮瓣11例,拇指的桡掌和桡背侧逆行筋膜蒂皮瓣9例,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足拇指腓侧趾腹皮瓣7例,股前外侧皮瓣13例。有6例患者出现了静脉回流障碍,都是由于蒂部扭转受压或张力等导致,采用拆除缝合线、小切口引流等措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余90例皮瓣修复都成活,出院随访的2年中,患者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的非常好,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手部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在外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受损中,通常会伴有肌腱、关节外露等,在手术治疗中,修复手部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还要恢复手部的正常运动功能。手部显微血管神经解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出现了很多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1],而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影响很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普及应用。皮瓣修复术的类型有很多,每种皮瓣修复术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皮瓣修复术类型的选择,要遵循尽量简单、近距离、优先带蒂等原则,只有选择最佳的皮瓣修复类型,才能够保证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必须清除所有的坏死组织,适当的扩大创面的范围,为皮瓣修复手术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皮瓣的切取时,要尽量保护皮瓣的营养支。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腹部带蒂皮瓣的切取,通常会由于蒂部处理的效果较差,导致静脉回流等静脉危象,需要及时的拆除缝合线、调整患者的体位,让皮瓣保持松弛的状态[2]。筋膜蒂岛状皮瓣有很多动脉供血,手术的难度较大,对医生熟练度的要求较高,这样才能对轴心血管进行有效的保护,保证手术后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正常。本文的6例部分坏死患者中,有2例是因为手术后患者的体位不当,导致蒂部扭转,4例筋膜蒂皮瓣的患者,都是由于血管蒂通道的张力过大,导致静脉回流危象。为了防止手术后血管蒂的受压,在筋膜蒂的切取时,可以携带1厘米左右的皮蒂等,这样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静脉回流等血管危象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游离皮瓣的解剖,熟练应用血管的吻合技术,保证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晓华,时华静,张思民,等.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挛缩[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0,5(5):642-646

手部缺损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2例, 男9例, 女3例;年龄16岁~56岁;均为外伤所致手部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10例急诊创面, 2例由于手部严重压伤后术后皮肤坏死遗留创面;8例为同手2指皮肤缺损, 4例同手3指皮肤缺损, 每指皮肤缺损面积在0.8cm×4.9cm, 均有深部组织外露。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下进行手术。 (1) 受区准备:常规清洗消毒患肢、清创、止血, 肌腱或骨折的常规处理, 量取皮肤缺损的面积, 做好样布的剪裁。 (2) 皮瓣切取:以肱骨外上髁至尺骨头桡侧缘的连线的中下段为骨间后动脉的体表投影作为皮瓣轴线, 设计好皮瓣并用甲紫标记好, 仔细切取皮瓣。 (3) 创面修复:皮瓣按设计方向放置, 通过明道调整相连皮瓣的轴心血管, 并缝合伤口。然后根据皮瓣血管蒂的情况, 选择距离、体位最为理想的指总动脉作血液来源的供区, 与骨间后动脉吻合, 选择与伴行静脉管径相匹配手背静脉相吻合。 (4) 皮瓣供区创面的修复:创面彻底止血, 拉拢皮肤直接缝合伤口, 个别情况如皮肤缺损过多时可植皮修复。1.3结果术后12例28指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其中2例发生过血管危象, 经及时处理后血液循环转正常, 其余无短期并发症, 供区、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病人住院期间心理状况良好, 精神饱满, 无全身其他并发症, 良好配合医务工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1]

病人受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心理负担。如第一次手术担心手术风险过大、术后手的外观及功能不良、遗留畸形等。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的疑惑、需求, 耐心配合医生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病人本科医生擅长该类手术, 并且手术成功率很高, 同时把过去康复出院的病人照片给病人过目, 以此说明手术后的功能及外形, 让病人对手术有初步的了解, 减轻病人恐惧的心理。

2.1.2 术前准备

协助完成常规术前检查、术前备皮、避免在皮瓣供区穿刺、抽血、涂外用药、绑止血带等, 并做好标记, 备皮[3]时避免损伤皮肤造成创面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的心理护理[2]

术后前3d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因为手术后伤口的疼痛, 病人心理负担加重, 无法入睡, 无法进食, 无法安静地平躺在床上, 这对皮瓣的稳定性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护士尤其要关心病人的内心世界, 与病人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使病人保持平静的心态, 稳定情绪, 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耐心倾听病人的内在心声,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2.2 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

有专门的病房, 控制室内温度恒定在25℃~28℃, 术后用60 W烤灯照射皮瓣区域, 高度在30cm~40cm持续7d~8d[4]。告诉病人绝对卧床7d~8d, 禁止房内吸烟、喧哗等。

2.2.3 皮瓣的观察[5]。严密观察皮瓣颜色、皮肤温

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等情况, 术后24h应30min观察1次, 24h~72h应1h观察1次, 5d后每4h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本组1例病人术后5h皮瓣出现颜色稍白, 温度较低, 立即给予活动体位, 遵医嘱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局部保暖, 持续烤灯, 3h后皮瓣颜色逐渐恢复正常。另1例病人术后38h有2页皮瓣出现肿胀、暗红色, 毛细血管反应明显加快, 皮瓣张力明显升高, 遵医嘱即予拆开部分缝线, 降低皮瓣的张力, 促使皮瓣边缘静脉出血, 3d后皮瓣逐渐转红润。

2.2.4 疼痛护理[6]

(1) 营造舒适病房环境。冬季维持室温20℃以上, 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新鲜。夏季注意消灭蚊蝇, 禁止吸烟, 保持病室整洁, 光线柔暗。在夜间护理病人时, 一切治疗处置力争集中, 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操作动作轻, 减少一切噪声, 同时协助做好保暖工作。 (2) 自我放松。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 以减轻疼痛, 如看电视、看书、与他人交流。做深呼吸以减轻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 也可以缓解疼痛。 (3) 心理疏导。术前为病人简单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 术后应多关心病人、问候病人, 主动向其说明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鼓励其增加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4) 止痛药物的应用。要有超前使用镇痛药的理念。针对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轻度疼痛可使用非阿片类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 中度疼痛可使用弱阿片类的药物 (如可卡因) , 重度疼痛可使用强阿片类的药物 (如吗啡、哌替啶) 。

2.2.5 康复护理[7]

皮瓣血液循环稳定后协助病人逐渐离床活动, 首先让病人半卧位、然后坐位, 逐渐的下地在床边活动, 经过慢慢地适应后再行远离创面的慢走训练, 逐渐转入正常活动, 此过程中均需护理人员旁边扶持, 以防摔倒。同时除了观察病人全身状况外, 还要注意皮瓣的血液循环。

3 讨论

3.1 血液循环的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游离骨间背侧多叶皮瓣修复手部多指皮肤缺损是难度比较高的手术, 因为游离皮瓣的血管蒂管径较细, 经过血管吻合后易发生血管危象的情况。所以术后血液循环的观察尤其重要。如果及时发现皮瓣血液循环的异常, 及时处理, 抢救皮瓣的机会极大, 反之亦然。严密观察皮瓣颜色、皮肤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等情况是皮瓣术后7d~8d的重要指标, 务必重视, 给予及时的处理也是成功的关键。 (1) 皮瓣颜色。受皮区的肤色与供皮区周围肤色相似, 如为红润, 毛细血管反应较快, 则血液循环良好;若为苍白、发紫、皮纹加深或增多则提示血液循环循环不良。 (2) 皮肤温度监测。先测健指皮肤温度后测皮瓣温度, 进行多点测定、多点记录、比较、分析。若移植皮瓣温度高于或等于正常皮肤温度则表示良好, 若皮肤温度相差低于正常2℃, 经保暖后常在3h内恢复常温, 若皮瓣温度不能恢复正常, 提示可能潜在血循液环障碍;如皮肤温度突然增高超过正常, 且局部有刺痛感或疼痛持续加重, 提示有感染可能。 (3) 张力观察。新移植的皮瓣, 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若肿胀不明显, 皮瓣干瘪、皮纹加深, 多为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栓塞;若皮瓣肿胀明显或出现水疱, 皮纹不明显或消失, 多为静脉回流受阻或栓塞;而动静脉同时栓塞时, 皮瓣肿胀程度不发生改变。本组1例病人术后皮瓣下有渗血、肿胀较明显并有水疱形成, 立即给予保暖, 抬高患肢并在皮瓣上划一小切口, 用肝素盐水 (100mL盐水+12 500U肝素) 局部湿敷, 效果好。 (4) 毛细血管充盈实验。如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 时间超过5s, 指体由紫色变为暗紫, 则可能是血液循环中断。本组1例发生动脉危象, 给予肌肉注射罂粟碱60mg, 并予镇痛治疗, 同时加强保温, 严密观察30 min后动脉痉挛未解除, 效果不佳, 立即手术探查取出血栓, 经精心护理, 皮瓣最终成活。 (5) 多叶皮瓣的血液循环观察与普通皮瓣的血液循环观察有所不同。因为该手术是通过一个血管蒂供应多个皮瓣的血液循环, 所以观察血液循环时每个皮瓣的血液循环都要认真观察及做好详细记录。如每个皮瓣都发生血液循环的障碍, 考虑是血管蒂部的受压或血管吻合口的痉挛或栓塞, 此时需要从整体考虑。如某一叶皮瓣血液循环障碍, 其余良好, 考虑皮瓣局部受压可能性大, 处理的方法也相应不同。

3.2 心理辅导是病人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因素

疼痛与躁动是诱发血管痉挛的因素之一, 每个人的痛域及意志力均不相同, 相信每位病人的主诉, 及时解除病人的困难, 消除焦虑, 更能使皮瓣顺利成活。护士可以通过耐心的解释、体位的调整、病房周围环境的改变、重新包扎以及适当的用药等, 尽量让病人处于舒适的状态, 极有利于皮瓣的血液循环稳定。

3.3 肠梗阻是诱发血管痉挛的因素之一

肠梗阻是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腹胀、腹痛是常见症状, 是诱发血管痉挛的因素之一。告诉病人少喝牛奶等产气类食物,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有利大便通畅的食物, 并适当做腹部按摩, 促进肠道蠕动。做好床上大便的宣教也非常重要, 很多病人强忍排大便, 是导致肠梗阻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总结游离骨间背侧多叶皮瓣修复手部多指皮肤缺损的护理。[方法]对12例 (28指) 手部多指创面病人给予以骨间后动脉为血管轴心的多叶皮瓣游离修复,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并发症的处理、体位及饮食指导、康复锻炼等。[结果]术后12例28指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其中2例发生血管危象, 经及时处理后血液循环转正常, 其余无短期并发症, 供区、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结论]加强游离骨间背侧多叶皮瓣修复手部多指皮肤缺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多指皮肤缺损,骨间后动脉皮瓣,多叶皮瓣,修复,护理

参考文献

[1]谢虹.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效果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4) :153.

[2]李辉.浅谈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 (13) :146-146.

[3]汤玉英, 程岚.手术部位皮肤处理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8) :8.

[4]王澍寰.手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95;1916-1917.

[5]罗姜.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90例围手术期观察和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5) :909-910.

[6]王灵晓.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8 (1) :91-92.

上一篇:中小企业集群特征论文下一篇:抗渗混凝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