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缺损

2024-07-12

视野缺损(共3篇)

视野缺损 篇1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眼病, 也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开角型青光眼起病隐蔽、病程长、早期症状轻甚至无明显症状, 往往患者就诊时已是疾病晚期, 视力恢复无望。因此, 开角型青光眼的危害更大, 更需要早期诊断及治疗。但由于其以上特点, 确诊十分困难, 需要依靠许多辅助检查及长期随访观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检查有OCT和标准自动视野。OCT主要针对青光眼的结构的改变, 标准自动视野检查则是明确青光眼的功能损害。研究青光眼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的关系, 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本文研究了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参数及视野缺损的相关性, 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开角型青光眼提供一定的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49只眼。其中男23例41眼, 女4例8眼;年龄9~69岁, 平均 (40.15±17.14) 岁。入选条件: (1) 裸眼或矫正视力≥0.5; (2) 至少有两次眼压≥21mmHg; (3) 房角镜检查证实房角开放; (4) 视盘发现青光眼性改变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持续损失; (5) 屈光不正球镜≤±3DS, 柱镜≤±1DC; (6)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视神经和视野损害; (7) 检查时瞳孔直径3~5mm[1]。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视盘参数的测量采用日本生产的TOPCON 3D OCT-1000, 软件版本为Version 2.20.0.5。视野使用德国生产的Octpus自动视野计, 软件版本为Peri 1.0.2.610。

1.2.2 方法

OCT使用OCT-1000视盘扫描模式, 检查时被检查者不散瞳。通过视盘分析模式自动分析得出视盘结构参数, 包括:视盘面积 (DA) , 视杯面积 (CA) , 盘沿面积 (RA) , 视杯容积 (CV) , 盘沿容积 (RV) , 杯盘面积比 (CDR) , 线性杯盘比 (LCDR) , 视盘竖径 (DV) , 视盘横径 (DH) 。

视野检查采用静态视野检查中的G2策略, 得出平均视野缺损 (MD) 。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双变量相关系数r值。r临床意义为:数值越接近于1, 相关性越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得出49眼中每只眼的9个视盘参数及平均视野缺损 (MD) 。将49只眼的每个视盘参数的数值分段后与平均视野缺损 (MD)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表9。

注:*在P<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在P<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在P<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在P<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在P<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在P<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在P<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在P<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在P<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在P<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在P<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在P<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3 讨论

青光眼早期诊断是防治青光眼的关键, 也是现代青光眼研究的重点。虽然标准化静态阈值视野检查仍被认为是评价青光眼各种诊断指标的“金标准”, 视盘盘沿面积减少、视杯以及杯盘面积比的扩大是青光眼视盘形态学改变的主要特征, 但由于青光眼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形态学改变早于视野缺损, 在神经纤维病变早期, 临床上尚查不出特征性的青光眼视野缺损。而且, 标准化静态阈值视野检查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 主观、费时, 使诊断的可靠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OC可长期追踪观察视盘及其周围形态的变化, 可检测视盘及周围的早期结构损害, 是用于青光眼筛查的重要工具。利用OCT可获取视盘参数, 是一种非接触、无损伤、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 监测指标完全量化, 便于随访比较[2]。但有的患者视盘及视杯边界不太清楚, 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由于青光眼患者甚至正常人的视盘参数变异大, 正常人与早期青光眼患者视盘参数又有较大重叠, 因此也给诊断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3.1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得出, 视盘参数中的视盘面积 (DA) , 视杯面积 (CA) , 视杯容积 (CV) , 杯盘面积比 (CDR) , 线性杯盘比 (LCDR) , 视盘竖径 (DV) , 视盘横径 (DH) 均与平均视野缺损 (MD) 有较大的相关性[3], 并且随着数值的增大, 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也越大, 说明出现视野损害的可能性与损害程度也越大, 这一结论与以往的文献报道及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相一致。各个视盘参数中以杯盘面积比 (CDR) 、视杯面积 (CA) 和线性杯盘比 (LCDR) 的相关性最大, 分别为0.527、0.423和0.398, 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相关性。临床中也经常以这三个参数来诊断青光眼。这与以往的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吻合。

3.2 视盘的盘沿为视网膜神经纤维进入视盘的部位, 盘沿面积 (RA) 与盘沿容积 (RV)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视网膜神经纤维的数量。盘沿面积 (RA) 与盘沿容积 (RV) 越大, 说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越厚, 存在视野缺损的可能性越小。临床上也常以盘沿面积的减少而高度怀疑为青光眼性改变。但在本次研究中, 这两个视盘参数却与视野缺损的无明显相关性, 与以往的文献报告相悖[4]。这一结果, 可能因为本次研究所收入的样本例数较少及这两项指标的变异较大有关, 还需进一步研究。

3.3 视盘参数代表了青光眼中结构的变化, 而视野缺损代表了青光眼中功能的损害。由本次研究可以得出, 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有较大的相关性, 由此可推断出青光眼中结构的改变与功能的损害有较大的相关性。这一结论对有利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从而提高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5]。

摘要:目的 探讨青光眼中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 为临床诊断青光眼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测量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49眼的视盘参数及平均视野缺损, 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视盘面积 (DA) , 视杯面积 (CA) , 盘沿面积 (RA) , 视杯容积 (CV) , 盘沿容积 (RV) , 杯盘面积比 (CDR) , 线性杯盘比 (LCDR) , 视盘竖径 (DV) , 视盘横径 (DH) 与平均视野缺损 (MD) 的相关性r分别为0.313、0.527、-0.273、0.366、-0.100、0.432、0.398、0.258、0.359。结论 在开角型青光眼中, 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有较大相关性。

关键词:青光眼,视盘,视野

参考文献

[1]黎静, 陈晓明.HRT视盘参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9) :1690-1692.

[2]钟珊, 李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HRT-Ⅱ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 (24) :3832-3835.

[3]魏红, 王慧博.视盘形态分析在基层医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5) :955-956.

[4]韦柳, 江春光.盘沿容积与盘沿面积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作用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28 (6) :79-82.

[5]成云翠, 段宣初.OCT3检测视盘参数与视野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8 (8) :1612-1614.

视野缺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1年7月本院共收治76例CACG患者,年龄18~65岁,所有患者眼压均≥22 mm Hg MD≤15 d B,行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3个;所有患者未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未见对所用药物过敏反应。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6.8±1.7)岁,眼内压平均值为(23.7±1.9)mm Hg,MD平均值为(6.74±2.39)d B,左眼17只,右眼28只,总眼数45只,病程平均时间为(25.1±3.4)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6±1.5)岁,眼内压平均值为(24.2±1.8)mm Hg,MD平均值为(6.53±2.62)d B,左眼21只,右眼22只,总眼数43只,病程平均时间为(23.8±2.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先给予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用药1周后,联用布林佐胺滴眼液,联用3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肝郁气滞型患者口服疏肝理气活血汤剂,肝肾阴虚型患者口服滋阴清热汤剂,脾气虚弱患者给予健脾益气方剂[3],服用中药汤剂时间同西药治疗时间,并随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汤剂组方进行相应的加减味。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对于眼压持续升高不能缓解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内压变化及MD平均值变化,同时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根据以上检测指标结合视力和视野检查结果评价临床疗效[5]。

1.4 疗效判断

临床疗效分为3类:显效即国际对数视力表检查提高2行以上,视野扩大5°以上,眼内压及MD显著改善;有效即视力表检查提高2行,视野扩大2°~5°,眼内压及MD值明显改善;无效即视力和视野未见变化,眼内压及MD值未见改善甚至恶化[6];将显效和有效视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引起视神经损伤的眼部疾病,眼内压病理性升高被认为是导致视神经损伤的重要诱因,因而临床治疗均以降低眼内压为首要原则[7],闭角型青光眼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CACG临床表现为反复性、间歇性的眼压升高及眼痛,严重患者还常伴有充血和虹视,当眼压≥35 mm Hg时,房角就会部分关闭,但眼压下降恢复正常时,房角又恢复正常,由此产生眼压的反复性升高,临床治疗不及时患眼的眼底及视野相继出现青光眼性改变,视野和视力出现不可逆损伤[8];对于眼压≤25 mm Hg症状较轻的患者临床上多给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缩瞳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高渗脱水剂,临床上一般将两类以上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9],中医辨证CACG属“乌风内障”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致病原因为脾湿生痰、阴阳失衡、肝气阻滞等导致的气血失和,经脉不畅,进一步引起玄府闭塞,神水阻滞不畅,这一辨证结果与西医对CACG是由房角闭塞导致房水无法排出的诊断一致[10,11],因此中西医治疗的原则均是降低眼压保持房水通畅为根本治疗措施。

视野缺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选取了20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共有患眼320 只。 全部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主要是Ⅰ、Ⅱ、Ⅲ期几种类型, 并没有Ⅳ、Ⅴ、Ⅵ期的的患者, 且患者的年龄均低于70 岁, 筛除了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Ⅰ期患者出现了微小出血点或者有轻微动脉瘤症状, Ⅱ期患者有出血斑以及硬性渗出物存在, Ⅲ期患者有白色软性渗出物和出血斑。 全部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有男性患者60 例, 女性患者40例, 最小患者40 岁, 最大患者67 岁, 患眼170 只;观察组有男性患者60 例, 女性患者40 例, 最小患者43 岁, 最大患者68 岁, 患有150 只。

1.2 治疗方案

该研究为观察组的患者使用了450 mg的血栓通经脉滴注治疗以及氯化钠注射治疗, 每天进行1 次点滴治疗[1], 和胰岛素治疗相结合进行, 单疗程是14 d。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胰岛素治疗, 单疗程是14 d,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 使用诺和灵30R来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 经过1 个疗程治疗, 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测量, 主要是监测和收集患者的尿酸、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肌酐、谷草转氨酶、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为临床对比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1.3 视野检测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视野情况, 对患者的视野丢失方差、平均缺陷值、刺激丢失方差等进行计算机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视力超过1.0, 裸眼视野提升超过4 行。 眼底出血减少, 渗出量减少;有效:经过治疗, 患者的视力提升超过2 行, 眼底出血和渗液减少;无效:患者眼底出血和渗液无改善, 视力无提升, 或者有恶化趋势。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进行 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尿酸、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肌酐、谷草转氨酶、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86.67%,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67.64%,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 视野平均缺陷值是 (4.05±2.91) db, 对照组是 (7.74±3.27) db,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其他检测指标, 组间以及治疗前后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现在全球的糖尿病患者总数大约是1.5%, 因此该类患者的数量非常庞大, 他是世界常见代谢疾病之一。目前,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日益增加, 因为糖尿病有众多的合并症, 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一种, 患者发生该并发症后, 会出现失明的情况, 临床治疗难度大, 治愈率低[3]。 糖尿病导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会让患者丧失视野, 在所有疾病中, 它的致盲率是最高的。 该类患者的眼底血管以及发生了病变, 血液循环失常, 经常有缺血的症状出现, 而且含有较高的山梨醇, 血液内该物质水平持续上升。 山梨醇对人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的危害性很大, 会导致患者眼部发生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异常, 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了病变, 缺血和缺氧情况严重, 根据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退概率是普通人的25 倍。 现在西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认为是高血脂和高血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血流出现异常, 对该疾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临床治疗时, 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眼部视网膜附近发生, 当患者的视力有所降低时, 表明其视网膜病变已经恶化, 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控, 并且结合手术、激光和中药等多种治疗方式和综合治疗。

此次该院研究分析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血栓通和胰岛素联合治疗后的视野缺损改善情况, 患者接受治疗后, 其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要优秀, 因此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在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接受了血栓通治疗, 该药物能够抗凝血、活血化瘀[6]。 血栓通在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于眼内疾病、 视网膜静脉堵塞等疾病的治疗, 其治疗效果突出, 糖尿病早期患者接受血栓通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方式, 可以让患者的眼底出血量以及渗出量获得改善, 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不会受到影响[7,8,9,10,11,12,13]。 血栓通和胰岛素联合使用应用于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高, 安全性高, 治愈率理想, 是非常合适的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 临床中得到了推广和使用, 获得了较大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血栓通和胰岛素联合治疗后的视野缺损改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的200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 我们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使用血栓痛和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治疗方式, 催照着使用胰岛素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血常规、肝肾功能、视野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质量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86.67%,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67.64%,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 (P<0.05)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 视野平均缺陷值是 (4.05±2.91) db, 对照组是 (7.74±3.27) db, 两组结果存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其他检测指标, 组间以及治疗前后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胰岛素和血栓通联合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早期治疗中具有比较高的有效率, 血栓通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方式, 可以让患者的眼底出血量以及渗出量获得改善, 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不会受到影响, 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也比较高, 所以临床中推介使用。

上一篇:高中英语强调句下一篇:科学探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