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2024-06-24

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精选8篇)

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篇1

由于交通意外事故或其他高能创伤的日益频发, 常可造成手部严重软组织损伤, 导致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由于上肢尤其是手部组织解剖和功能复杂的特点, 其修复和功能重建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其临床传统治疗多采用常规换药后植皮、单纯血管蒂皮瓣或肌皮瓣修复缺损, 但效果并不理想, 愈合时间长、创面感染、费用高、并发症多。随着创伤治疗研究的发展。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 结合高压氧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为此, 本文进行研究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如下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2 年2 月至2015 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96 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8 例。试验组男31 例, 女17 例, 年龄21~60 岁, 平均 (31.5±11.7) 岁;对照组男30 例, 女18 例, 年龄21~60 岁, 平均 (31.6±11.2)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患者基础条件良好, 符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适应证; (2) 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潜在风险, 要求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治疗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排除标准: (1) 患者存在末梢循环障碍、创伤、骨折等手部功能障碍性疾病; (2) 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等内外科基础疾病。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 首先给予手术创面清创术治疗, 若患者伴有骨折则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 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剪裁进行封闭负压吸引治疗, 使泡沫放置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 再将其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 用生物透性薄膜将封闭负压吸引管和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封闭。并于术后3-48 h根据病情程度给予高压氧治疗, 治疗压力0.2MPa, 加减压各25 min, 戴面罩吸纯氧30 min, 中间休息10 min。术后3 d每日2 次, 随后每日1 次, 连续治疗10 d。

对照组仅给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治疗, 治疗方法同试验组。

1.3 评价

本研究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治疗前后创面运动功能DASH评分和感觉功能单丝法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统计。创面运动功能DASH评分根据患者治疗1 周后相关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 包括写字、开瓶盖、开门、打羽毛球等日常生活工作是否受到影响, 满分100 分, 0 分表示手足运动功能完全正常, 100 分表示手足运动功能极度受限。感觉功能单丝法评分:要求患者双眼遮蔽, 采用不同粗细尼龙丝检测患者感觉功能, 本研究尼龙丝自1.65 mm至6.65 mm, 将游离端的尼龙丝放于患者手部创面, 置于皮肤上1.0~1.5 s, 提起1.0~1.5 s为1 次, 当丝线弯曲而患者仍无感觉时换较大一号丝线再试, 直到连续2次丝线弯曲患者即有感觉为止, 记下丝的号码。

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 显效:患者游离皮片移植后成活, 创面愈合良好, 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正常;缓解:患者游离皮片移植成活, 创面愈合较好, 运动和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游离皮片移植后不成活或成活后创面愈合较差, 运动和感觉功能持续异常。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常见不良预后结局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感染和瘢痕增生等[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位数表示, 选择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均相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 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1、2、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预后结局分析

试验组不良预后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随着皮瓣移植治疗技术在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治疗研究的发展, 有研究陆续发现并报道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可有效减少细菌繁殖, 控制感染, 改善血运, 有利于创面的愈合[2]。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 最先用于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 封闭式负压引流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 可覆盖和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 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 并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创面[3]。

本研究对照组单纯使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观察效果表明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研究认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采用医用泡沫作为中介, 利用高负压可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促进创面愈合。此外, 在引出渗液的同时可诱导引流腔壁内陷, 有效预防残余脓腔和死腔形成, 保证了软组织正常修复, 为合并有骨折的创面提供良好的血供和皮肤及软组织条件。同时有效促进了骨痂的生长、骨折的愈合, 防止了骨髓炎和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4]。

与此同时, 随着高压氧在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日益显现, 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进一步针对高压氧治疗进行研究, 由于高压氧导致创伤组织内储氧量增高, 可增强移植皮瓣存活活力, 促进局部肉芽组织生长。尤其在移植皮片或皮瓣与受皮区血液循环尚未建立之前, 组织内高氧条件可有效缓解移植皮片或皮瓣因缺血所致的乏氧状态, 有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 保证皮瓣移植术成功[5]。

本研究针对患者疗效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预后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而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结果符合预期, 充分肯定了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预后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晓明, 陈宏, 王晓峰, 等.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治疗前臂及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R]//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196-198.

[2]韦贵珠, 韦孟怀.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治疗对手部创伤皮瓣移植术病人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1, 9 (9) :2358-2359.

[3]游玉芳, 熊秉刚, 黎润超.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存活率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 2013, 34 (2) :393-394.

[4]徐敏超, 郑琼, 陈明, 等.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55-10062.

[5]孟春明, 张春生.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并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 2010, 22 (3) :490-491.

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篇2

方法:对52例髂腹股沟带蒂皮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工作采取对患者主动配合的综合化护理,发挥患者的主动性,严密观察皮瓣血运,预防创面感染,以提高皮瓣存活率。

结果:52例患者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50例达到一期愈合,手功能恢复。

关键词:手外伤皮瓣移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46-02

手是人类生活劳动的重要工具,致伤机会较多,各种外伤引起的严重手部外伤,多伴有肌腱、骨组织外露,临床上常采用各种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后期手功能的重建。由于腹部带蒂皮瓣术后3周左右才能断蒂,将手和腹部分离,期间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精心的护理对于皮瓣的顺利成活至关重要。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采用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2例,男38例,14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3.6岁。其中电击伤3例,压砸伤21例,爆炸伤6例,热压伤5例,撕脱伤17例。手掌皮肤缺损12例,手背皮肤缺损24例,虎口缺损7例,拇指脱套状缺损3例,食指脱套状缺损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外露和骨外露。皮肤缺损面积(8.0×7.0)cm2~(3×3)cm2。

1.2方法。首先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污染、坏死组织,待创面干洁、无感染迹象后,约3-7d后再行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移植皮瓣后妥善固定。手术分期进行,一期手术:在髂腹股沟处根据创面大小设计髂腹股沟皮瓣,在深筋膜浅层分离,形成皮瓣。修剪皮瓣的皮下脂肪,预留蒂部长约3-5cm并将其制成管型,将皮瓣转移至手部创面上,抗菌纱布内敷,包扎固定。二期手术:一期皮瓣手术后21-24天,经皮瓣阻断试验证实血供良好后行皮瓣断蒂术。期间与患者积极沟通,精心护理,并发挥患者主动性,积极功能锻炼,确保皮瓣顺利成活,手部功能最大恢复。

2结果

52例皮瓣均成活,其中50例皮瓣一期愈合。感染3例,予抗感染、换药治疗后伤口愈合;皮瓣远端坏死2例,后经换药痂下愈合。手指功能活动正常者49例,功能差者3例。

3护理与讨论

人类的手具有复杂、精细、灵巧的功能,手部的严重外伤后,常导致肌腱、骨或关节裸露,直接影响手部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腹部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术是修复手部创伤组织缺损较为有效的方法,因其手术简便、较大地改善了手指的功能和外观,已成为手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术后固定妥善与否,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1。对于手术,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严密护理,与患者积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术后患者体位要有利于皮瓣的动脉充盈及静脉回流通畅,并应防止皮瓣受牵拉、受压和皮瓣张力过大,需调整患肢至皮瓣蒂部,不过度扭曲影响皮瓣血运,保证皮瓣远端稍高于蒂部,选择尽可能舒适的体位。要求患者术后1周绝对卧床休息,1周后可下床做适度活动。夜间加强巡视病房,防止睡眠时无意识的动作致皮瓣蒂部扭转或影响固定,必要时用枕头垫托肘部及手臂,以增加肢体血运,减轻肌肉疲劳与不适。

皮瓣的局部护理:术后皮瓣局部用神灯持续照射,烤灯距创面30~40cm,保持局部温度在25~30℃,既可以观察血运,又能起保温作用。较健侧温差在3℃以内,每次测量前应移去烤灯,记录室温。一般带蒂皮瓣需保留3~4周,由于长时间的姿势固定,病人被固定的关节会感到酸痛难忍,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与患者积极沟通,给予有效的热敷、按摩等物理措施以缓解疼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期间鼓励患者经常小范围活动手部,使手部与腹部保持一定空间,有利于空气流通,尽量保持皮瓣蒂部干洁,防止皮肤糜烂及感染。及时观察创面敷料有无渗出、出血,观察皮瓣的颜色。皮瓣颜色微红或鲜红表示血运好,皮瓣颜色灰白或苍白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如有水泡或发紫多由于静脉回流不畅或蒂部受压引起,应及时通知医生處理。观察皮瓣的张力,正常皮瓣质地柔软且有弹性,如果发现皮瓣肿胀、发亮,说明张力太大,应打开敷料解除压迫或局部按摩皮瓣,以排除皮瓣下淤血,促进血液循环。皮2瓣术后18天左右,需行夹蒂试验,判断移植皮瓣血液循环建立情况。进行断蒂训练时护理应注意在蒂部垫一块无菌纱布,用橡皮筋绕皮瓣蒂部拉紧,用止血钳夹紧,皮瓣的血液供应即被阻断,若皮瓣颜色无改变,第1天可夹1h,以后逐日延长阻断时间,直至夹住1.5h无皮肤颜色变化或水肿,可行断蒂手术3

正确的功能锻炼对手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断蒂前应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健指;按摩患者固定的肢体及关节,以改善血液循环,锻炼时避免皮瓣牵拉。皮瓣断蒂伤口拆线后,练习用力握拳和手的伸曲、内收、外展等活动,鼓励患者下床活动,练习肩关节旋转外展活动,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等动作,练习手指屈伸、对指动作,使皮瓣移植术后部位的功能恢复到最佳水平3。需注意皮瓣修复部位感觉迟钝,在生活中应加强自我护理,防止烫伤、冻伤、刺伤。使患者主动配合的综合化护理,发挥患者的主动性,是保证皮瓣移植成功和手部功能恢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余莉.腹部皮瓣修复手指及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881-1882

[2]顾玉东.皮瓣的静脉危象及其处理[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6,12(3):131-134

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 女5例;年龄20~56岁。绞榨伤8例, 车祸伤7例, 热压伤3例, 均伴有骨关节或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5.0cm×4.0cm~8.0cm×7.0cm。行急诊手术6例, 择期手术12例。

1.2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以同侧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搏动处与髂前上棘顶点作连线, 并沿髂棘向后延伸, 此线即为设计皮瓣的轴心线。皮瓣的长和宽一般较创面各大2cm, 长度还需加上5~7cm以便卷成皮管作为蒂。按手部创面形状大小设计皮瓣并划线标记。沿设计划线先从外侧切开皮肤, 顺深筋膜之下向蒂部解剖分离, 直至蒂部并能观察到旋髂浅血管位于切取皮瓣内, 皮瓣近端形成长约5~7cm, 宽约5cm的皮蒂, 并确保血管包括在蒂内, 卷成皮管缝合, 本组病例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将所切皮瓣转移至经清创后的手部创面, 皮瓣下放置橡皮片引流。患侧上臂及前臂用宽胶布与躯干固定, 术后患侧膝下垫枕, 使髋关节屈曲, 以减少腹壁张力, 减轻伤口疼痛。术后3周左右断蒂, 断蒂时间在24~28d。

2 结果

术后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创口I期愈合。患者均随访3~12个月, 皮瓣外形、颜色与周围组织相似, 无明显臃肿, 皮瓣质地柔软, 手功能恢复良好。典型病例见图1~3。

3 讨论

3.1 腹股沟皮瓣的应用解剖

腹股沟皮瓣是以旋髂浅动脉为轴设计的皮瓣。旋髂浅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5cm处, 自股动脉起始后, 行向髂前上棘, 其主干较短, 平均不到1.5mm, 即分为浅、深两主支, 两支走行方向基本一致, 浅主支在深筋膜深面走行5mm后穿出阔筋膜至皮下浅层。深主支在深筋膜下行走, 在髂前上棘下2cm处穿出深筋膜进入皮下。旋髂浅动脉血管口径较粗, 本干外径平均1.3mm, 深支为1.0mm, 浅支为0.8mm。皮瓣可供切取的范围:皮瓣下界距轴线5cm, 上界距轴线10cm, 远端可达整个髂骨翼。

3.2 手术注意事项

(1) 切取皮瓣时, 应随时将皮肤与深筋膜缝合固定几针防止二者脱离, 以免影响皮瓣血运。 (2) 皮瓣断蒂前应常规在皮管蒂部行夹管训练, 夹管时间从短到长, 开始训练时夹管15min, 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皮瓣的颜色及温度改变, 每日1~2次。以后逐日增加时间, 直至夹管持续到1h, 如皮瓣颜色不变, 即可断蒂。这样还可促进皮瓣和创面更快建立循环, 使断蒂后蒂端皮瓣血循环良好, 伤口能正常愈合。 (3) 作皮管两端与皮管下创面折合处缝合时, 应作对合式褥结缝合法或Z形切口缝合法, 以消灭死腔, 减少感染发生, 有利于创缘的顺利愈合。 (4) 术中皮瓣、手部及供区创面应彻底止血, 以免血肿引起皮瓣坏死。 (5) 将患肢固定于恰当位置, 使皮管处于无张力、无折叠状态, 皮瓣不受压, 以保障良好血循环及侧支循环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顾玉东, 王澍寰, 侍德.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85~187.

[2]郑和平, 林建华, 林海滨.中国人皮瓣血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6.

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8月到2014年8月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6例,所有患者都为外伤导致,患者进入到医院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选择急诊修复、亚急诊修复和择期修复,患者手部皮肤缺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手背、手掌、鱼际和手指部位,缺损的面积在2.5cm2到136cm2。

1.2 方法

患者进入到医院后,立刻彻底清洗受伤的部位,去除被污染和没有生机的组织,根据患者的病情,尽量选择一期皮瓣修复术,如果患者并发骨折、肌腱断裂等,自身的情况很差,可以在7天左右进行二期皮瓣修复。对于手指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手指背部皮肤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进行皮瓣修复,如果手指腹部的皮肤受伤比较严重,受伤的面积较大,可以选择足拇指腓侧指腹的皮瓣,如患者受伤部位的血管情况较差,选择蒂髂腹股沟的皮瓣。手掌、手背和虎口等部位受伤面积一般的情况,选择手臂的非主干血管进行修复;对于手掌等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的患者,可以选取游离手臂外侧的皮瓣等采用移植修复,通常情况下,切取的皮瓣面积在6平方厘米到200平方厘米之间。在实际的皮瓣修复术中,要遵循无创的原则,术后使用一定的抗生素和防凝解痉药物,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2 结果

本文选取的96例手部皮肤软组织患者,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19例,手指固有动脉蒂岛状皮瓣17例,手指背部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12例,手掌背动脉逆行筋膜蒂皮瓣11例,拇指的桡掌和桡背侧逆行筋膜蒂皮瓣9例,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足拇指腓侧趾腹皮瓣7例,股前外侧皮瓣13例。有6例患者出现了静脉回流障碍,都是由于蒂部扭转受压或张力等导致,采用拆除缝合线、小切口引流等措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余90例皮瓣修复都成活,出院随访的2年中,患者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的非常好,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手部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在外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受损中,通常会伴有肌腱、关节外露等,在手术治疗中,修复手部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还要恢复手部的正常运动功能。手部显微血管神经解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出现了很多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1],而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影响很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普及应用。皮瓣修复术的类型有很多,每种皮瓣修复术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皮瓣修复术类型的选择,要遵循尽量简单、近距离、优先带蒂等原则,只有选择最佳的皮瓣修复类型,才能够保证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必须清除所有的坏死组织,适当的扩大创面的范围,为皮瓣修复手术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皮瓣的切取时,要尽量保护皮瓣的营养支。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腹部带蒂皮瓣的切取,通常会由于蒂部处理的效果较差,导致静脉回流等静脉危象,需要及时的拆除缝合线、调整患者的体位,让皮瓣保持松弛的状态[2]。筋膜蒂岛状皮瓣有很多动脉供血,手术的难度较大,对医生熟练度的要求较高,这样才能对轴心血管进行有效的保护,保证手术后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正常。本文的6例部分坏死患者中,有2例是因为手术后患者的体位不当,导致蒂部扭转,4例筋膜蒂皮瓣的患者,都是由于血管蒂通道的张力过大,导致静脉回流危象。为了防止手术后血管蒂的受压,在筋膜蒂的切取时,可以携带1厘米左右的皮蒂等,这样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静脉回流等血管危象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游离皮瓣的解剖,熟练应用血管的吻合技术,保证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晓华,时华静,张思民,等.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挛缩[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0,5(5):642-646

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66例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3人。对照组中男23人, 女10人, 年龄16~65岁, 平均年龄 (29.7±0.8) 岁, 其中包括由于挤压伤12例, 擦伤10例, 锐利伤11例。试验组中男20人, 女13人, 年龄14~67岁, 平均年龄 (28.3±0.6) 岁, 其中包括挤压伤10例, 擦伤13例, 锐利伤1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程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于手部创伤手术前应先清创, 将伤口外部坏死组织进行清除, 根据患者情况及医师的诊断清除伤口, 因为有些患者的伤口清除需要保留一部分残余组织。使用重新植皮、重新创造新的皮瓣植入以及吻合血管缝合, 先进行Ⅰ期伤口愈合的恢复及Ⅱ期伤口愈合的修复。本次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手部组织缺损少的部位进行手术再植皮修复15例, 手指缺失进行吻合皮瓣植皮12例, 并指再造并结合皮瓣植皮6例。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手部创伤外形伤口完全恢复并且手指功能恢复很好;有效:手部创伤外形伤口恢复状况好;无效:手部功能未恢复或者手部组织伤口坏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 (96.9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63.63%)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严重情况及受伤程度有很大不同, 大多首先受伤的组织是皮肤, 神经和骨骼的受损程度相对较轻, 若大面积的缺失, 组织的修复具有一定难度, 很容易造成手部组织的坏死或手指功能恢复障碍[3]。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手部组织的恢复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是医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常规治疗会采用创口处覆盖较为完整的皮瓣, 在此基础上对手部组织进行修复, 传统方法经常会产生皮肤粘连、肌肉萎缩及瘢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科技的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许多科研人员对于显微技术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因此, 科研人员把显微技术运用于手部复杂组织的缺损的治疗中, 能有效的恢复手部功能。对于手部创伤组织不仅要严格要求对于手部表皮的修复, 也要十分注意皮肤组织神经的功能修复, 若出现手指的断裂或者锐器伤所致断指, 在运送患者的途中必须妥善处理, 同时需要注意在对手部组织内部血管的缝合。本研究显示, 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用于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总有效率 (96.96%) 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 (63.63%)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中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将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用于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比单独进行常规治疗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效果好, 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提高了手指运动功能, 无并发症发生, 安全可靠, 在临床上可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潘希责, 管同勋, 李亮, 等.前臂掌侧及腕部复杂性损伤的分期救治[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2, 35 (3) :186-188.

[2]田纪渭, 田纪青, 焦利斌, 等.应用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伴尺桡骨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0, 33 (3) :232-233.

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篇6

关键词:手部,组织缺损,急诊,外科修复

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指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肌肉组织、血管、神经的缺损, 假如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延误病情, 耽误手指的恢复。以往的治疗方法是在患者的创口位置覆盖完整的皮瓣, 并进一步促进手指的恢复, 但容易引起皮肤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运用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就能够有效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我院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手部复杂组织缺损,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 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 其中男23例, 女10例, 年龄16~65岁, 患者受伤情况主要是12例挤压伤, 10例擦伤, 11例锐利伤。试验组的男患者20例, 女患者13例, 年龄在14~67岁之间, 受伤原因主要是10例挤压伤, 13例擦伤, 10例锐利伤。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行创伤手术前一定要清洁创伤口,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留下患者的残余组织。然后对患者进行植皮、植入完整的新皮瓣, 然后根据要求缝合伤口, 为I期及II期伤口的愈合修复做好充分地准备, 试验组中出来常规治疗外还要对那些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再植皮修复, 手指缺损的患者还要进行皮瓣植皮。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就是指治疗后手部受损部位完全恢复, 手指功能没有受损, 有效是指治疗后手部受损部位恢复良好, 无效是指受不受损部位没有好转或者是病情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采用χ2 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33例手背复杂组织缺损患者, 均采取显微外科修复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 33例患者经重新植皮、重新创造新的皮瓣植入以及吻合血管缝合以后, 显效患者19例, 显效率达57.57%, 有效患者13例, 有效率达39.39%,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96%, 相比试验组而言,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就相对较低, 仅仅达到了63.63%, 33例对照组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之后, 只有14例患者有显著疗效, 占42.42%, 7例患者有效果, 占21.21%。

经治疗,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 (96.9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63.63%)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 手部复杂组织受损的病情具体情况各有不同, 一般情况下是手部皮肤受损, 受不得神经与骨骼受损情况较轻, 但是如果是受损面积较大的情况下, 手部组织修复起来较难, 很容易导致手部组织坏死或手指功能缺失。因此, 临床上针对手部复杂组织受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上能够修复手部组织或者恢复手部功能的才是好办法, 这也是目前摆在医疗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运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运用完整的皮瓣覆盖到患者的创伤口, 促进患者手部组织的修复, 但是这样容易引起皮肤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 医学上的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对患者进行显微外科修复治疗, 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组织修复成功率。我们一定要放正心态, 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对待每一例手部组织受损患者的修复情况, 不仅要关注手部组织的修复, 还要注意手部神经以及表皮的修复状况, 如果患者的手指出现断裂情况, 一定要处理好断裂位置再进行运送, 还要格外注意对患者断裂部位血管的缝合问题。通过上述研究得出, 运用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手部复杂组织受损患者的总有效率96.96%, 远远高于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 (63.63%) , 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而言之, 经过上面的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针对手部复杂组织受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手部恢复情况就不同, 使用常规方法不如在此基础上运用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的治疗效果好, 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 手指功能的恢复率较高, 没有出现并发症, 使用起来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希责, 管同勋, 李亮, 等.前臂掌侧及腕部复杂性损伤的分期救治[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2, 36 (3) :186-188.

[2]田纪渭, 田纪青, 焦利斌, 等.应用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伴尺桡骨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0, 34 (3) :232-233.

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60岁以下, 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及精神疾病, 无手术禁忌症, 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史, 排除严重精神疾病和严重脏器官疾病患者。其中男9例, 女6例;年龄19~49 (28.9±2.1) 岁;创伤原因:热压伤3例, 机器绞压伤2例, 车祸致伤10例;缺损部位:手背及腕掌侧皮肤缺损4例, 手掌及手背损伤8例, 手背及虎口皮肤损伤3例;皮瓣切取范围在8cm×7cm~12cm×10c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术前行硬膜外联合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在彩超指导下, 确定游离小腿外侧最大皮穿支位, 测定外径。所有患者取侧卧体位, 探查头静脉、桡动脉腕背分支及桡神经浅支, 确定手部皮肤缺损区域, 后作固定处理, 并修复肌腱。并据患者手部创面大小、形状特点、小隐静脉走向、供区腓肠神经、皮支血管位置确定修复皮瓣大小及形态。自皮瓣前沿距外侧肌间隔2cm处切开, 将深筋膜自下后方游离, 于比目鱼肌、腓骨肌间隙确定穿支, 随后切开近端皮瓣, 并据小隐静脉位置、腓肠内侧皮神经位置作适当调整, 预留小隐静脉及腓肠内侧皮神经4~12cm作吻合备用。皮瓣远端则顺应腓肠神经走向, 从深筋膜下端切取皮瓣, 切断腓骨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附着点, 使之形成单一动脉皮瓣血管皮瓣, 分离皮瓣。放松止血带, 热敷, 血供满意后切除皮支。将皮瓣移至受区, 吻合皮支动脉与桡动脉背分支, 吻合腓肠神经、小隐静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 建立皮瓣循环, 并修复供区创面游离皮片。术毕应用抗血管痉挛药、抗凝血药及抗菌药物, 并给予镇痛及止痛处理, 2w后拆线, 4w后指导患者开始作功能性恢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 比较患指与健侧指甲外形、质地、色泽与两点辨别觉,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参照两点感觉辨别试验标准[3], 评估患者感觉恢复等级。其中S0:感觉缺失;S1:深感觉恢复;S2:部分触觉、浅痛觉、保护性感觉恢复, 但存在皮肤过敏表现;S3:触觉、浅痛觉恢复, 保护性感觉恢复, 无过敏;S3+:定位能力好, 两点分辨觉恢复好, 趋向正常;S4:复常。

1.4 疗效标准[4]

采取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皮瓣修复效果。优:手指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活动正常;良:患侧手指可正常活动, 但无法进行复杂活动;可:患者患侧手指明显改善, 但活动受限;差:患侧手指功能无任何改善, 手部功能丧失。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术毕所有供区均未发生感染, 其中14例患者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均完全成活, 创面呈Ⅰ期愈合, 1例患者修复术后小腿外侧皮瓣出现静脉危象, 给药控制后, 发生存在皮瓣尖端坏死, 给予清创及局部换药处理, 创面呈Ⅱ期愈合;12例患者皮瓣外观恢复良好, 有感觉, 且质地柔软。3例略臃肿, 经二次修复整形术后外观恢复良好;15例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随访调查, 其受体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 感觉功能恢复较好, 功能趋向正常, 供区局部有凹陷、畸形表现, 但并不明显, 无1例出现感觉功能障碍。

2.2 受区外形、质地、色泽、感觉恢复情况

外形:与健侧对照, 其中12例皮瓣外形恢复良好, 3例略臃肿, 需接受二次修复整形处理;色泽:患指皮瓣已于正常皮肤融为一体, 瘢痕无挛缩, 仅1例手掌及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游离小腿外侧皮瓣色泽与附近组织略有差异;质地:所有患者移植修复术后皮瓣质地良好, 柔软;感觉:S2级3例, S3级7例, S3+级4例, S4级1例。

2.3 手术前后患者皮瓣修复评价对比

术后患者手部皮肤整体优良率为80.0%, 明显高于术前的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 国内外植皮修复软组织损伤研究者提出, 人体小腿外侧上端部分皮肤血供主要源于腓肠动脉分支, 包括中央动脉、外侧动脉及内侧动脉。小腿内侧下端部分血运则主要源于胫后动脉与腓动脉, 提示在皮肤缺损组织修复中应用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 可满足血液供应要求。尤其针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言, 取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作修复移植处理, 对人体创伤小, 患者皮瓣成活率高, 且小腿外侧皮肤皮下组织薄、皮质优, 供区相对隐蔽, 术毕植皮成活率高, 属于较为理想的皮瓣供区[5]。

较常规术式中应用小腿外侧皮瓣, 切取皮支皮瓣, 设计较为灵活, 且不会对患者主干血管造成影响, 血供可靠, 可综合游离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皮支皮瓣的整体优势, 促进患指感觉功能的恢复, 同时可较好修复创面。相关研究报道证实[6], 采取游离小腿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治疗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 其患者修复后患指功能评定优良率可达89.0%, 提示采取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功能恢复情况相对理想。同时本组研究结果证实, 切取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的所有患者手术均基本成功, 所有患者供区未发生感染, 其中14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 创面呈Ⅰ期愈合, 占93.3%, 且术后患者手部皮瓣修复优良率为80.0%, 与报道结果一致, 进一步证实, 采取此种修复方案, 临床总有效率高, 术后感染发生率低。

综上, 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应用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移植术, 临床治疗有效率高, 患者恢复速度快, 受区功能恢复好,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接受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术治疗, 比较患者患指与健侧同名手指指甲外形、色泽、质地与感觉等指标变化情况, 评估患者手部修复效果。结果 外形与健侧对照, 12例皮瓣外形恢复良好, 3例略臃肿, 需接受二次修复整形处理;色泽比较15例患者患指皮瓣已于正常皮肤融为一体, 瘢痕无挛缩, 仅1例手掌及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游离小腿外侧皮瓣色泽与附近组织略有差异;质地比较, 所有患者移植修复术后皮瓣质地良好, 柔软;感觉比较:S2级3例, S3级7例, S3+级4例, S4级1例;术后患者手部皮肤整体优良率为80.0%, 明显高于术前的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应用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移植术, 临床治疗有效率高, 患者恢复速度快, 受区功能恢复好,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瓣,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参考文献

[1]隋圣敏, 肖红云, 于胜军, 等.游离移植腓动脉穿支双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0, 26 (1) :35.

[2]郭永强, 王剑利, 杨华山, 等.游离比目鱼肌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1, 34 (6) :441-443.

[3]张俊峰, 毋磊, 李钢, 等.应用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1, 34 (2) :143-145.

[4]庄加川, 李敏姣, 陈国荣, 等.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2, 28 (5) :265-266.

[5]甘干达, 唐继全, 扈克治, 等.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和手部复杂性软组织缺损[J].创伤外科杂志, 2010, 12 (5) :429-432.

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8~46岁,平均23.4岁。致伤原因:冲床压伤5例,撕脱伤3例,电烧伤6例,热压伤6例,合并骨质缺损2例,合并肌腱缺损1例。伤指即缺损部位:示指3例,中指4例,环指3例,拇指及小指各1例,拇指、食指为环形缺损,其中手背侧8例。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2例。缺损面积最小2.5cm×1.5cm,最大8.0cm×5.5cm。

1.2 应用解剖

第一跖背动脉均起源于足背动脉,分为三型:浅表型45%、肌内型46%和肌下型9%[1],其中浅下型及肌内型在行程中在跖趾关节及其近端发出多条皮支[2],供应拇趾背侧及足背腓侧的皮肤,其中跖背动脉平均内径为(0.81±0.19)mm[3],此动脉多能在简单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下简单探测,甚至在体表能触及。且此动脉有恒定的伴行静脉及较多的静脉可利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在解剖上较恒定,通常以其为蒂设计游离皮瓣,临床上使用起来较方便。术前应用简单彩色多普勒探测第一跖背动脉,更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风险,及为手术皮瓣设计带来确切因素。

1.3 手术方法

行臂丛及硬膜外麻醉,在气压止血带下手术,对伤指常规清创后找到指固有动脉、神经,对手背常规清创后找到桡动脉鼻咽窝支,神经浅支,及2~3条静脉,对合并骨质缺损者,先用髂骨移植克氏针固定。

1.3.1 皮瓣设计

按手部组织缺损面,或坏死组织清除后的缺损面及血管损伤情况,在同侧或对侧以跖背动脉及其腓侧分支为轴设计皮瓣,根据受伤部位需要吻合的动脉为参考灵活设计。修复效果好。如有伸肌腱缺损则在皮瓣切口处取出部分趾长伸肌腱做游离移植。皮瓣包含部分跖背动脉主干及其多条腓侧皮支、腓深神经终末支,2~3条足背侧静脉,必要时可带跖背动脉的伴行静脉。用龙胆紫按受区形状画线,面积比受区略大约8%。

1.3.2 皮瓣切取

沿第一跖背动脉近端及远端找出其主干,在皮瓣近端处找出2~3条静脉,标记结扎,结扎皮瓣内第一跖背动脉远端。其中供区处第一跖背动脉用血管夹固定管口。并在皮瓣切口近端处就近取出一段静脉用于吻合移植在第一跖背动脉切取后的缺损处。于深筋膜层浅面解剖,从腱膜浅层掀起皮瓣,逆行解剖至蒂部,断蒂。

1.3.3 皮瓣移植

将皮瓣的远端缝合数针后固定,显微镜下将跖背动脉与相应动脉吻合,腓深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吻合,吻合静脉2或3条,及将取出一段静脉经颠倒近远端后移植缝合在第一跖背动脉切取处,并将其置于深筋膜下层,供瓣区取小腿上段或腹股沟处全厚皮片游离移植。

2 结果

术后出现静脉危象3例,2例经间断拆线减张等处理后缓解,1例电烧伤患者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无缓解后送手术室探查再次吻合静脉。所有皮瓣成活后,伤口Ⅰ期愈合。供足植皮全部成活,伤口稳定后早期行功能锻炼。随访3到24个月皮瓣色泽弹性好,外形接近正常。两点辨别觉5~8mm,功能良好。无关节僵硬、骨萎缩及肌腱黏连等现象。

3 讨论

手部缺损经常以腹部带蒂皮瓣,邻位皮瓣为主,但给患者本来已创伤的手部再次带来创伤,且瘢痕形成明显,感觉功能恢复欠佳等因素严重影响手部功能,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故足部为公认修复手部受伤的最佳供区。但如足背动脉游离皮瓣,足趾底动脉游离皮瓣等以牺牲主要动脉为代价,且无法再修复。给供足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故如何在尽量减少供足造成破坏的同时,使手部创伤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是目前创伤外科的研究方向。如果以不结扎皮瓣远端的第一跖背动脉,可以用做桥接动脉段与受伤手指的动脉近远端缝合,这样可以很巧妙的解决伴有血运障碍的半环形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而以第一跖背动脉主干及腓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同时移植静脉修复切取的第一跖背动脉主干,不破坏足部主要的血管神经无论外观及功能均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因手部关节及肌腱较多,常同时损伤,术后需进行专业的功能锻炼,游离皮瓣移植能在缩短治疗时间,为手部康复赢得宝贵的功能锻炼最佳时机。范启申主张[4]在手术医师经验及医院条件许可下,对手部创面修复首选吻合血管皮瓣。

3.1 适应证

该皮瓣主要适用于手指背侧、腹侧和手背部软组织缺损,因该皮瓣切取面积可较大,最大可达8cm×5.5cm,基本可达整个手背,且带有神经,还可切取伸肌腱修复后有感觉,故对手背部皮肤肌腱缺损的尤为适应。同时还可以解决伴有血运障碍的手指近中节的皮肤缺损。

3.2 皮瓣的优点

(1)皮瓣厚度,弹性与手部相近,修复后外形功能效果好,为手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优良供区。(2)足部静脉较多,动脉蒂恒定,变异少,切取方便,应用安全。(3)可一次修复肌腱骨质缺损,减少手术次数及恢复时间,可以尽早性功能锻炼。(4)对足部供区损伤小,基本对供足的活动感觉功能不影响。

3.3 皮瓣的缺点

(1)皮瓣需要显微镜下吻合血管,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而且还需要丰富的解剖知识。(2)适应证较窄,因要有对应管径的动静脉,对手掌部、腕部和前臂缺损修复较困难。

3.4 注意事项

(1)尽量找出与之相对应的管径相同的动静脉吻合。(2)皮瓣设计尽量靠近足部腓侧,但不要超过第一跖骨侧正中线。(3)对老年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及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需慎重!

参考文献

[1]顾玉东.手的修复与再造[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45.

[2]钟世镇,徐达传,丁自海.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02-544.

[3]朱家安,胡兵.正常人第一跖背动脉超声探测方法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杂志医学杂志2000,16(2):129-131.

上一篇:新闻报道策划下一篇:稳定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