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精选9篇)
严重多发伤 篇1
我院于2005年8月26日收治一车祸伤病人, 抢救成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 男性, 36岁, 已婚。因车祸伤后昏迷30min入院。查体:T36℃, 脉搏和血压测不到, 呼吸36次/min。重度昏迷, 皮肤粘膜苍白, 右侧颞额顶部头皮撕脱, 右侧瞳孔直径6mm,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左侧瞳孔直径3mm, 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时大时小。唇绀, 项强直3F, 左侧胸壁软化, 反常呼吸。腹部稍隆, 右下腹诊断性穿刺抽得5m L不凝固血液, 左上肢广泛皮肤挫裂伤, 左小指离断, 四肢伸直, 肌张力增高, 阵发性角弓反张, 双侧病理征 (+) , GCS评分4分 (E1V1M2) 。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50g/L, 红细胞压积20%, 白细胞16×109/L, 中性90%, B型血, Rh阳性。床边B超示:脾破裂伴腹腔积液, 左侧胸腔积液。入院诊断: (1) 创伤性休克; (2) 特重型脑外伤: (1) 原发性脑干损伤; (2) 原发性视神经损伤; (3) 头皮撕脱伤; (3) 胸腹联合伤: (1) 外伤性脾破裂; (2) 肋骨骨折伴血气胸; (4) 左小指离断伤; (5) 多外软组织损伤。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另加: (1) 弥散性轴索损伤; (2) 颅骨骨折; (3) 脑挫裂伤; (4) 外伤性空肠穿孔; (5) 腹膜后血肿; (6) 肺挫裂伤; (7) 左肩胛骨折。
入院后处理: (1) 迅速开通3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抗休克, 同时床旁作气管插管、持续吸氧, 作“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 (约800m L血液及大量气泡冒出) 及导尿术。 (2) 急症手术, 立即在全麻下分2组手术:一组行“头皮清创术、颅骨钻孔探查术、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 (见右侧颞顶部线形骨折, 硬膜外血肿约40m L) , 另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 入腹后吸除积血约2500m L, 脾脏粉碎性破裂, 左侧腹膜后血肿, 胃壁挫伤, 空肠有一破裂口约1.5cm×1.0cm, 即行“脾切除术、空肠修补术”, 因腹膜后血肿渗血明显, 予以纱布压迫止血, 放置腹腔引流管2根, 关腹。再行左上肢清创术, 行气管切开术, 术毕上鼻胃管以胃肠减压, 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为150min, 术中输血3500m L。 (3) 术后继续抗休克、补液、输血、脱水、止血、抗炎 (头孢哌酮+舒巴坦, 甲硝唑) 、激素、护脑等综合治疗, 术后24h行头颅CT检查示:右颞额顶部术后改变, 脑挫裂伤, 眼眶及视神经孔处未见骨折, 弥散性轴索损伤及脑干损伤可能。胸片示:左侧第5、6、7、8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左肩胛骨骨折, 左侧胸腔少许积液积气。术后第3~4天逐次拔除压迫的止血纱布, 未再出血, 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 第6天复查胸片无积液积气, 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因持续中高度发热于第六天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对丁胺卡那霉素及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 及时更换抗生素。患者持续昏迷38d, 经治疗, 病情逐渐好转, 治疗效果满意, 术后顺利拆线, 甲级愈合, 住院120d后出院。出院时:神志清楚, 记忆力差, 生活基本上自理, 左眼视力消失。随访半年, 记忆力有所恢复, 生活基本上自理, 左眼视力未恢复。
2 救治经验
(1) 早期抗休克补充血容易维持心脑肾肺的功能, 为进一步抢救奠定基础。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抗休克和复苏的重要措施, 床边立即行气管插管及胸腔闭式引流术为救治成功创造了条件。 (3) 早期气管切开术对于脑干损伤, 长期昏迷尤其合并有胸部损伤的患者至关重要。 (4) 腹内脏器损伤致内出血及颅脑外伤均危及生命时, 分组同时手术是必要的, 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5) 入院时病情危重, 不便作头颅CT, 术中先作颅骨钻孔探查术发现有硬膜外血肿再扩大骨窗作相应处理, 术后再行头颅CT以全面了解病情, 这是一个应该牢记的处理经验。 (6) 腹膜后血肿渗血面大, 而手术时间又不能拖长, 故在基层医院选择纱布压迫止血, 仍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7) 对于严重复合伤, 多发伤, 术后作血培养应该作为一项常规检查, 便于及时调整用药, 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8)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相当重要, 任何疏忽均可导致抢救失败。
严重多发伤 篇2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护
近几年交通事故频发,导致的创伤发生率也是逐年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医院的急诊人数中,创伤发生率几乎占到了人数的一半,针对这一现状,作为医院如何更好的、更加及时的抢救伤员的生命,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尽早的对救护过程中进一步探讨,我院结合多发伤患者115例和大家探讨。
1 患者资料
1.1 选取患者的病例共有115例,男性83例,女性32例,年龄11-65岁,平均36.5岁。
1.2 依据伤情情况 交通伤68例,坠落伤17例,重物砸伤11例,挤压伤6例,刀刺伤5例,其他8例。所有伤员损伤严重度评分均大于21。
1.3 救治措施及预后 所有伤员到达急诊后进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在急诊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后立即转入急诊监护室继续治疗。
2 对患者进行急救
2.1 医护人员在接受患者后,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氧气治疗,保证病患呼吸通道的畅通,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气管插管,这样让伤者得到呼吸机的辅助呼吸可以大大的提高伤者的生还率。
2.2 在伤者来到急诊室后要迅速的输入500ml的平衡液与500ml的代血浆,并且尽快的给伤者输入新鲜的血液,让伤者在30分钟之内恢复血容量,保证生命。要建立2条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早期留置疏导尿液,并且随时观察并记录尿量的变化,除此之外,要对伤者的呼吸、血压和血氧的饱和度的变化,针对实际的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伤者进行抢救。
2.3 在创伤救治中紧急控制出血是抢救的关键,在接触过的案例中有13例伤者出现了大量出血的情况,伤者的大血管被损伤,当时医护人员采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进行缝合出血,这就为伤者赢得了时间。在抢救的过程中,如果伤者没出现严重的颅脑损伤或者是呼吸困难的,面对伤者因为疼痛休克,此时可以针对当时的情况对伤者进行50-100mg的杜冷丁。
3 讨 论
3.1 坚持统一指挥,部门的协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多次的抢救过程中,我们发现快速的为伤者建立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可以为伤者争取更多是时间,我们在多次的抢救经验中总结了一条经验,就是几人协调,一人负责测定伤者的最初的生命体征,用最快的速度向急救室提供病情数据,并且实时的记录伤者的变化的和抢救的过程。第二人进行后续工作的各项治疗,用最短的时间放置导尿管,建立多条静脉流通的通道。第三个人对设备进行监测,协助第二个人对患者进行针刺,这样的密切配合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条不紊的进行。
3.2 伤者在到达医院后的最短时间内,医护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呢对伤者的病情进行并作出评估,并尽快的启动抢救救护程序。因为尽快的恢复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医护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对伤者进行输液和输血,有效的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急救。在伤者的早期救治中要尽量的保证伤员的原始状态,在保证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床旁B超、X线检查,对一些特殊检查如CT、血管造影等,除非抢救的需要,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进行。
3.3 早期实施紧急确定性抢救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濒死和危重伤员原则上急诊科早期进行“救命性”手术,以避免出现伤亡的情况。目前认为92%以上危重伤员需早期实施确定性抢救措施。包括综合复苏和各种“救命性”手术。把抢救由二线手术室推到一线急诊科,对于危重的创伤病人,在抢救的同时迅速进行术前准备。把手术黄金1小时作为抢救的中心,调动一切因素,创造一切条件,保证手术尽快开展并顺利完成。此时,抢救护士要对病人实施快、准、细的抢救,实施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如伤员来院后即将皮试、备皮、导尿、插胃管等术前准备工作与抢救工作同时进行。护士在静脉穿刺的同时,采集血液标本,及时与血库联系,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输上新鲜血液,同时固定专人提血、认真执行各项医嘱、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证“紧急救命性手术”顺利进行,使伤员的生命得以维持,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本组11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综合复苏的同时,早期积极实施各种救命性手术83例,成活率达60.2%。
3.4 重要脏器的功能监测是抢救成功的保证。多发伤救治过程中,应尽早将伤员转入EICU密切监护,其中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神志监测、心电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监测、呼吸系统监测及呼吸机运行情况、定期血气结果分析等。当检测指标发生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予以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置,不失时机地抢救生命,正确维护治疗平衡,以减少对其他器官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3.5 心理护理 处在抢救过程中的伤者在此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是非常复杂的,实施相应的医疗护理工作计划,因为此时的患者不仅是患有疾病躯体的人,而且是一個伴随着复杂心理活动的人。由于创伤、出血、疼痛、肢体缺损及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使伤员受到强烈的心理刺激,所以更要保证护理的质量,避免伤者产生绝望与轻生的念头。医护人员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急救护理中。对于早期的伤者,因为此时伤者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所以要耐心的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帮助伤员脱离死亡的威胁,使家属和单位同事感到欣慰,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于中期伤者,此时的伤情已经逐渐平衡,并且有医院去关心自己的伤势,但是不要和伤者说明伤势,以免让伤者有更多的顾虑。针对后期的伤者:此时伤者差不多已经了解了自己的病情,此时医护人员要了解伤者的处境,对伤者宽容,并且对伤者进行心理辅导,使得伤者情绪稳定。
4 小 结
通过对伤员的救护工作,我们认为紧急的救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掌握一定的急救技术和熟练的保护措施,也要有统一并且迅速的指挥,这样可以尽最大的可能使得重病伤员脱离生命危险。同时要注意抢救的最关键的步骤,医护人员在平时也要做好演习工作,这样在出现了紧急情况时可以确保伤者的气道是顺畅的,在伤者出现休克时也要能及时的进行快速的输血,这样就为伤者提供了
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体会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入院救治的24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男169例,女79例,年龄11~73岁,平均33.7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8例,交通事故伤151例,其他伤39例。损伤部位(一位患者可能有多处损伤,分别统计):颅脑101例,胸部49例,腹部48例,四肢、骨盆65例,脊柱及其他部位41例。损伤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为(34.73±4.78)分,格拉斯哥评分(GCS)为(8.03±0.89)分。
1.2 治疗方法
1.2.1 院前急救方法
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要迅速观察伤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周围环境,并向目击者询问,估计损伤程度。对伤情做出初步判断后明确处理要点,简单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并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送往医院。注意,在撤离事故现场时,应尽量将伤员保持原体位,避免重复损伤或加重损伤。第二,在护送到医院的途中,应该给患者有效供氧,保持其呼吸通畅。对颅脑损伤或多发伤休克的患者,要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紧急情况下可用纱布清理,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舌头,或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对于呼吸骤停的患者,要进行气管插管或面罩通气[1]。第三,要及时为患者止血,并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严重复合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防治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积极止血同时要为患者补充平衡液,为进一步入院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1.2.2 院内急救方法
首先,估计伤情之后,应优先处理严重威胁生命的损伤。依据Freeland提出的“CRASH PLAN”[2]原则实施评估,对于伤情严重的患者应简化术前准备,执行紧急手术。第二,要为患者全面检查,避免漏诊、误诊。由于严重多发伤病情复杂,因此要为患者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胸、腹部X拍片等,必要时进行CT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漏诊、误诊,延误病情。第三,请相关科室会诊。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及时组织会诊,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第四,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治患者感染。严重多发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在处理伤情过程中,根据伤情早期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的出现。
1.3 研究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急救成功率。
2 结果
治愈216例,死亡32例,成功率87.10%,病死率12.90%。死亡原因多见于严重颅脑损伤(7例,占2.82%)、心脏与大血管损伤(13例,占5.24%)、高位脊髓损伤(8例,占3.23%)及严重肝、脾、胰损伤(4例,占1.61%)等。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早期急诊救治是影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但是,严重多发伤往往包括了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或脏器的损伤的多发性创伤,常见并发体内大血管破裂、腹部外伤所致的肝脾破裂、颅内出血及骨盆骨折等复杂多变的病情[3]。这使得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十分复杂、棘手。加之外科专业病房往往更多的重视自己科室专业,而对其他专业甚至全身状况评判治疗不够全面,很容易导致在严重多发伤诊治中,出现延误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4]。
对于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准确判断伤情。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发生后,1h内的处理是决定患者生命的关键时间[5],也正是所谓的“黄金1小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危重,若伤后早期能够得到正确及时地诊断与救治,尤其是伤后“黄金1小时”内得到有效正确地诊治,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2)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严重多发伤易导致患者休克,因此要在入院后应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补液,在30min内输入2000mL晶体液,再酌情输入代血浆、新鲜血浆或全血。同时应积极处理血管出血。(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患者中有意识障碍、反常呼吸、低氧血症者,要常规行气管内插管,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4)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由于多发伤是一种变化多端的动态损伤,因此急救状况下初步估计得出的结论是可能不全面的,必须进行动态观察,防止误诊漏诊。
总而言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应强调“及时、快速、准确”。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并非每个医师能独立完成抢救,而是要求众多学科医师协同完成的救治过程,应尽可能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积极构建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手术室(或ICU)-专科康复治疗的一体化的救治模式,严格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止血为先,修补在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后致残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32-35.
[2]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4-845.
[3]黄惠娟,马钦丽.严重复合伤的急救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74-275.
[4]刘小红,白建萍,唐莹.现代创伤的特点与院前救护[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1):33-34.
严重多发伤 篇4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手术评估;护理分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7-02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往往非常严重,伤情一般都会涉及到患者两个以上的脏器,在实施急救手术过程中患者就可能因并发症或伤情严重而死亡,因而需要对患者急救手术进行准确的评估,并给予分级护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1]。本文对采用手术室病情评估和分级护理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治疗护理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急诊室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共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为19-52岁,平均为41.2±6.6岁;其中腹腔胸腔脏器联合伤的患者有22例,脑外伤并四肢骨折的患者有17例,脾肾破裂的患者有4例,多处力伤并气血胸的患者有9例,多处刀伤并气管断裂的患者有3例,膀胱破裂并骨盆骨折的患者有3例,颈外动脉断裂的患者有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多发伤类型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常规包扎治疗,并针对患者受伤情形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手术期间也是接受常规护理;评估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手术评估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对患者呼吸道阻塞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呼吸频率及动度等方面进行记录,对患者的血压、脉率以及末梢循环等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检查,最后对患者肢体形状和活动功能进行检查,在这些都完成之后,综合以上检查记录内容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然后将评估报告交由上级医师,由上级医师再次进行评估后对患者伤情进行诊断。在分级护理方面,主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医护人员要及时用吸引管或手将患者口中的异物清除干净,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放置,以免口咽中的异物阻塞呼吸道;二是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患者补充体液和血液,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进行;三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出血量、瞳孔等;四是及时为患者止血,控制或减少活动性出血;五是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工作,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1.3 观察项目 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计算相关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记录,并计算相关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观察项目数据运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两组各自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说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常规组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发生并发症的共有10例,其发生率为33.33%。评估组30例患者在接受评估和分级护理后,发生并发症的共有5例,其发生率为16.67%,评估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共有4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死亡率为13.33%。评估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6.67%,评估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急救手术是目前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手术对患者的机体伤害较大,风险性过高,在手术中患者可能并发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因而为了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2]。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是分为五个步骤,在按照五个步骤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过程中,有时为了观察伤情需要将伤处暴露出来,这时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以防止患者受凉加重病情。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手术评估和分级护理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手术评估和分级护理的患者组其在并发症和死亡率上都明显小于常规患者组,这说明手术评估和分级护理方法能够明显减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通过五级手术评估医生能够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地判断,减少误诊或漏诊的发生,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治療患者疾病,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再者,分级护理方法主要提出了多发伤患者护理的五个方面,包括呼吸系统方面、体内循环方面、止血方面、体征观察方面以及手术配合方面等,对这些方面的护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得护理人员对多发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有序合理,也更加全面[3],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固了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手术评估和分级护理能够及时对患者伤情进行诊断,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风琳,何治平.应用骨科DCO概念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554-555.
[2] 杨维泽,王兰.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手术的评估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2,11(9):70-71.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护理 篇5
关键词:多发性损伤,急诊护理
严重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 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 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者。严重多发伤多由于交通事故、高速冲撞、高处坠落、严重挤压伤等引起。有报道, 受伤2个, 3个, 4个, 5个部位的病死率分别为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使得多发性创伤的威胁日渐突出, 目前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公害"。由于严重多发伤来势凶、发展快、伤情严重复杂, 病死率高而成为创伤急救中的难点, 也是当前急诊医学界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课题。因此, 做好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有助于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本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126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院前救治严重多发伤126例, 男88例, 女38例;年龄19岁~68岁;交通事故伤89例, 刀刺伤6例, 坠落伤21例, 挤压伤10例;伤及2处部位者80例, 3处者37例, 4处以上者9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67例, 休克80例, 呼吸衰竭23例, 骨折58例, 脏器出血77例次。转归:本组死亡12例 (入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经抢救无效者除外) , 急诊手术43例, 住院治疗109例, 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
2 急诊护理
护士除了配合医生抢救患者, 并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
2.1 快速评估伤情
多发伤是一种变化迅速、伤情复杂的动态损伤, 当多发伤病人到达急诊抢救室时, 护士应配合医生尽快实施一问, 二看, 三测, 四摸, 五穿刺[2]等程序进行检查, 作出初步判断, 根据轻重缓急, 安排抢救顺序。 (1) 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受伤部位、着地部位、伤后的表现及处理, 如果患者不能自诉时, 尽可能向目击者或护送人员询问。 (2) 看:看呼吸、面色、瞳孔、伤部情况、有无开放性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 (3) 测: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4) 摸:摸应从头到脚, 检查患者颈椎有无压痛及气管位置、颅骨有无塌陷、行胸部挤压试验,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检查骨盆挤压试验和四肢有无异常活动、骨擦音、压痛, 摸脉搏的强弱和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异常感觉。 (5) 穿刺:疑有胸、腹部损伤者立即进行胸腔穿刺、腹腔穿刺, 并行床边B超检查。
2.2 执行VIPCO急救程序
V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 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痰液等分泌物, 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吸机。气管插管是保证肺通气最迅速和有效的方式。I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快速输液、输血, 以扩充血容量, 维持血液循环稳定。静脉穿刺时宜取上肢或颈静脉穿刺。如静脉萎陷、穿刺困难, 即刻行静脉切开或颈静脉穿刺。至少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 使用动、静脉套管针, 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抽取。液体的输入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立即采集血标本, 及时做交叉配血及生化、肾功能、红细胞压积等检查。必要时及时的配血, 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P即心脏泵功能监测, 通过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 (CVP) 及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及时发现并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若发生心搏骤停, 立即行心脏复苏。C即紧急控制出血。创面广泛出血者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破裂时可用血管钳止血;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所致的严重内出血者, 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手术止血, 彻底清除出血灶。O即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 立即送手术室手术, 并注意送转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和保持。危重创伤病人的手术率达79.35%[3], 在急诊室抢救的同时急救护士应积极做好紧急术前准备, 如配血、备皮、皮试、插胃管、留置尿管等, 为患者入院后能尽快手术争取时间。
2.3 加强各类置管的护理
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时都有多条静脉置管, 要防止缠绕屈曲, 保证输液通畅。有气管插管的应注意呼吸道分泌物, 不致堵塞管道。一般均需留置导尿管,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尿量, 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疑有胃肠损伤患者则需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 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胸患者, 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保证引流通畅, 防止引流管扭曲、反折、受压和脱出, 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 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行开胸手术处理。
2.4 重视心理护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有外伤出血疼痛等症状, 以及受到不良的心理刺激, 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的恐惧交织在一起, 则会导致伤员急躁不安。因此, 应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 做好思想工作, 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抢救工作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 给患者和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及时提供抢救信息, 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取得理解与支持, 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5 预见性协调各科室间的工作, 缩短各项处置时间
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抢救工作涉及的科室范围广, 为使患者的抢救工作不受任何阻力, 赢得抢救的最好时机, 护士应有预见性地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的工作,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通知有关科室, 使急救工作畅通无阻, 使急诊科真正成为生命的绿色通道。尽量缩短急诊B超、拍片、CT等检查的时间。
2.6 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
需配备急救物品, 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 掌握搬运技巧, 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 做好转运监测, 发现病情恶化时, 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3 小结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 时间性、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急救成功的基石。 (1) 要有时间观念, 为赢得创伤病人急救"黄金1h", 护士必须不断提高急救意识, 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 (2) 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 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保持清醒的头脑, 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 (3) 科学地运用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急救工作按VlCPO程序, 可避免抢救混乱的局面。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分清轻重缓急, 灵活、有的放矢地执行急救程序, 降低死亡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这要求护士必须对现代创伤急救护理的概念有一个更深、更广的认识, 全面掌握创伤专科理论和技能,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力群, 蔡汝宾.严重多发伤在加强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8) :537.
[2]黄碧红.实用重症监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5:771.
严重多发伤96例早期救治分析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 0 0 8年1月至2 0 0 9年1 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严重多发伤96例, 男65例, 女31例;年龄6~74岁, 其中16~50岁75例 (78.1%) 。受伤后来院就诊时间:1h内, 56例 (58.3%) ;1~6h, 22例 (22.9%) ;>6h, 18例 (18.7%) 。闭合性损伤85例 (88.5%) , 开放性损伤11例 (11.5%) 。多发性肋骨骨折76例 (79.2%) , 血气胸58例 (60.4%) , 肺挫伤16例 (16.7%) , 重型颅脑损伤74例 (77.1%) 。
1.2 致伤因素
交通事故5 7例 (5 9.4%) , 高处坠落伤1 9例 (19.8%) , 爆炸伤5例 (5.2%) , 刺伤5例 (5.2%) , 刀砍伤6例 (6.3%) , 其他伤4例 (4.2%) 。
1.3 诊断标准
本组严重多发伤的标准是指由单一致伤因素所造成的多部位、多脏器严重损伤。凡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法 (ISS) 评≥16分者定为严重多发伤[2]。本组16~20分44例, 21~30分19例, 31~40分18例, 41~50分7例, 5 1~6 0分5例, >6 0分3例。
1.4 救治措施
(1) 对严重多发伤员要按照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有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者要清除口腔异物或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循环衰竭者要进行心肺复苏。 (2) 积极抗休克, 立即开通2~3条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血容量, 可在1h内输入平衡液1000~2000ml。 (3) 对开放性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者必须进行加压包扎止血。 (4) 对骨折进行有效临时固定。 (5) 抢救的同时, 与病房有关科室取得联系, 以协助抢救。
1.5 结果
9 6例经急诊室抢救后, 病情平稳送入病房或直送手术室87例 (90.7%) , 9例 (10.3%) 因休克不可逆和特重多发伤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早期救治是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的关键, 强调“白金10分钟, 黄金1小时”[3]。接诊时应按伤情轻重、急缓来决定对伤员处理先后;原则上先救命后救伤。
由于严重多发性损伤伤情凶险, 患者神志改变, 病史由陪伴人代述, 常不能正确反映受伤部位, 因而出现漏诊、误诊。这就要求急诊科医师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克服直观现象和麻痹思想, 遇到严重创伤患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估计伤情、损伤部位和器官, 按头、胸、腹、四肢、脊柱的顺序进行细致的体检, 迅速找出危及生命的创伤部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抓住主要出血部位进行快速手术探查止血, 遵循控制性外科手术的处理原则, 对威胁生命较缓或较少的受伤部位先做简单处理, 以确保重伤的优先处理, 而且要坚持多科密切合作, 切忌“踢皮球”。
严重多发伤的救治顺序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氧;开通静脉通道, 快速输液, 制止活动性出血;将骨折进行临时固定。本组有45例严重颅脑损伤深昏迷并其他部位伤做气管插管, 2例因下颌骨多发骨折, 做气管切开, 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颅脑损伤合并休克, 多由脑外伤所致, 本组35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伤, 9例出现休克。没有颅脑损伤的, 一旦出现休克, 应虑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 而输入过多的晶体液又可导致颅内压升高, 增加脑细胞的损伤, 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矛盾。对此, 我们认为: (1) 适当选用多巴胺血管活性药物, 以减少输液量。 (2) 优先抗休克, 休克纠正后立即加强对脑水肿的处理, 用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 预防脑水肿。 (3) 输血、血浆和白蛋白, 提高血浆渗透压, 减少晶体入量。
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 总结出简单、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即“一看, 二摸, 三穿刺”。一看:看面部及结膜颜色, 瞳孔大小, 呼吸情况, 伤部情况;二摸:摸皮肤, 脉搏, 气管, 压痛及反跳痛, 异常活动;三穿刺:对可疑有胸腹部脏器损伤或昏迷患者, 进行胸腹腔多部位穿刺。
参考文献
[1]王一堂.急诊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178-210.
[2]陈维庭.首届全国多发伤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创伤杂志, 1997, 13 (1) :62-63.
严重多发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 共210例, 列入研究组, 男性118例, 女性92例;年龄 (12~65) 岁, 平均 (42.3±11.2) 岁;致伤至入院急救时间最短20min, 最长2h, 平均 (43.8±15.2) min;致伤原因:车祸伤144例, 坠落伤22例, 压砸伤18例, 钝器伤8例, 锐器伤12例, 其它6例;致伤情况:气胸58例, 血胸42例, 肋骨骨折168例, 肺部挫伤122例, 肝破裂98例, 脾破裂88例, 肾破裂46例。另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00例列入对照组, 男性112例, 女性88例;年龄 (15~68) 岁, 平均 (43.8±10.6) 岁;致伤至入院时间30min~2.5h, 平均 (52.6±13.2) min;致伤原因:车祸伤138例, 坠落伤18例, 压砸伤16例, 钝器伤10例, 锐器伤10例, 其它8例;致伤情况:气胸55例, 血胸46例, 肋骨骨折159例, 肺部挫伤125例, 肝破裂101例, 脾破裂86例, 肾破裂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自2010年1月起开始实施多发伤患者综合急救措施, 具体步骤如下所述。而此前对多发伤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常规转运急救方式。
1.2.1伤情初判与分类急救无论患者是直接被送入急诊室, 还是120急救到达现场, 在见到患者的第一时间, 首先对其损伤程度进行估判, 根据轻重缓急判断优先处理的内容。患者如无明显的危急生命的征象, 则快速给患者实施全身检查, 观察面色、神志、血压、呼吸、脉搏、出血量等情况, 迅速清理影响患者呼吸的因素以保证正常呼吸。患者如出现致命伤, 则应先进行对症抢救, 比如大量失血患者及时给予扩容和补液, 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 随后进行全面检查, 避免漏诊, 以便于为下一步救治提供充分准备。
1.2.2院前综合急救首先, 对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各类因素立即处理, 包括大咯血、呼吸或心跳骤停、窒息等, 维持有效呼吸, 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其次, 快速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除补液外,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液体复苏、抗菌、扩容等药物应用。注意控制患者收缩压在 (80~90) mm Hg、心率低于120次/min、动脉压 (50~60) mm Hg范围内, 以维持重要器官的供血水平[4]。第三, 对存在开放性气胸患者进行气胸封闭, 活动性出血进行包扎止血, 断离肢体做好保留和断处止血, 骨折部位行初步固定。所有多发伤患者均行颈部制动。
1.2.3迅速转运和与科室沟通基础处理结束后, 将患者伤情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于科室内提前做好手术准备。患者迅速转运, 由于胸腹部严重创伤, 搬运患者时应注意身体平直, 减少进一步的创伤。转运过程中注意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 保证其呼吸通畅和有效给氧。休克患者口咽置通气管, 注意预防舌咬伤及舌后坠。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面色、尿量、出血量等, 做好记录[5,6]。意识清醒患者, 对其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 用温和的语气进行心理安慰, 并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以尽可能减轻病情进展, 给院内施治争取时间。转运过程中与院内相关科室保持紧密的联系, 随时将伤者病情变化通知科室人员。
1.2.4院内抢救将患者迅速转至相应的急症外科, 持续维持患者呼吸、血压、生命体征等的稳定, 血容量不足或持续出血者继续给予输血和补液。缓解休克和心脏骤停等症状。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 可进一步行临床的相关检查, 包括X线片、CT、胸腹穿刺等, 以确定抢救方案。需手术治疗者立即给予急诊手术以改善病情, 危重症患者转入ICU治疗, 存在各类并发症患者在抢救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包括抢救成功、死亡、致残、住院等情况, 同时记录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t检验, 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治疗情况
研究组210例患者中, 行深静脉置管者182例, 气管插管78例, 机械通气122例, 胸腔闭式引流142例次, 胸腔穿刺262例次, 腹腔穿刺302例次。B超检测282例次, X线检测388例次, CT检查368例次。并发症:应激性溃疡15例, 肺不张和肺部感染32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2例, MODS收42例。行胸腹部手术治疗165例, 其中12例因腹腔内脏器损伤延迟诊断, 于伤后32 h后方实施手术治疗。转入ICU患者15例。
2.2 疗效情况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性伤具有伤情复杂、救治困难、病情进展和变化快、并发症多、危险性大等特点, 如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早期致死率较高[7];同时, 该类患者的救治还应注重步骤和有序性, 对创伤的治疗应遵守“先重后轻、先院前后专科、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传统的紧急救治方法由于设备、器械、医疗管理水平等的不完善, 一般于院前不进行较细致的病情综合判断的抢救, 而直接转运到院内实施治疗。在这个过程中, 一些直接危急生命的症状, 比如休克、大量出血、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等[8,9], 都可能进一步加大患者致死和致残疾的危险性, 从而影响预后。综合急救措施关注于急救的有序性和专业性, 无论患者是直接被送入急诊还是120现场救援, 都需于第一时间综合评价患者病情程度, 对直接威胁生命的症状进行积极的救治, 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实施心肺复苏, 补液和扩容, 宗旨是延缓病情加重, 为专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第二, 要控制患者的血压、心率、动脉压等在一定范围内, 以获得有利条件将患者迅速转运并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治疗[10]。第三, 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应时刻监测生命体征, 并积极的与院内相关科室联络, 保持对患者病情信息的传递, 以便于院内及时做好相应的治疗和抢救准备。第四, 院内急救重点是对症, 在积极进行生命的抢救前提下, 对并发症进行治疗, 同时将不同情况的患者送入相应的处置科室, 比如危重症患者送入ICU等。
在本组研究中, 采用综合急救措施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 提示综合急救措施对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性。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紧急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10例列入研究组, 实施多发伤患者综合急救措施;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00例列入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常规转动急救方式。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综合急救措施对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具有较好的紧急救治效果, 抢救应注意有序性。
关键词:严重胸腹伤,多发伤,紧急救治
参考文献
[1] 温景柱, 徐春霞, 隋金华, 等.多发伤早期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 (5) :699~7012万华, 吴瑛辉.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6 (24) :124~126
[3] 郑昆仑.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 (8) :1261~1263
[4] 杨军.多发伤患者院前综合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 (35) :19~21
[5] 郭爱仙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13;11 (1) :240~242
[6] 杨祖清, 付守芝, 张继业, 等.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急诊救治[J].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27 (3) :239~241
[7] 林玉藤, 祁铭春.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2;20 (10) :106~108
[8] 叶建军.以严重胸腹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紧急救治[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10 (6) :502~503
[9] 许淑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19 (1) :152~153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1例, 男59例, 女32例, 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37岁, 全部患者符合严重多发伤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1.2.1 伤情评估与一般护理
通过“一看、二问、三检查”的原则判断严重程度。护理重点为: (1) 呼吸道护理, 保证呼吸道通畅, 准备吸引装置、气管插管盘, 便于急用; (2)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变化, 观察皮肤颜色, 防止二氧化碳蓄积; (3) 循环系统护理, 心电监护, 严密观测心功能状态; (4) 尿量监测, 常规留置导尿, 监测肾功能, 了解抗休克的效果。
1.2.2 急救护理程序
提出快速实施:给氧、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配血、皮试、包扎。具体内容: (1) 给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有效给氧, 确保Pa O2>92%。 (2)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快速扩容: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应选择上肢、颈内 (外) 静脉、锁骨下静脉为宜, 用16~18号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 操作简单, 穿刺速度快, 容易固定, 管径粗, 输液方便。目的是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和及时给予药物。 (3) 配血: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应立即常规行血液标本采集进行化验检查。 (4) 皮试:青霉素及奴夫卡因过敏试验。 (5) 包扎:对开放性骨折及出血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初步固定伤肢。
1.2.3 急救系列护理
对严重多发伤病人实施急救系列护理。即初步评估病情及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评估的主要内容有:脉搏、血压、神经系统、肢体活动情况、有无畸形、维持有效循环、观察病情变化;急救护理措施为:控制活动性出血和密切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 使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伤情得以迅速、准确地判断, 及时解除威胁生命的症状, 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
1.2.4 心理护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多伴有休克的表现, 原因是严重的创伤后, 组织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 强烈的疼痛刺激, 血管破裂体液丢失, 酸碱失衡都可导致休克的发生[2]。因此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很重要, 如果处理不当, 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各项护理的基础上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 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是抢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休克的强烈刺激, 抢救措施繁多而紧张, 加之仪器的使用, 易使患者倍感病情危重, 面临死亡而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等现象。因此医护人员要稳定患者的情绪, 详细的解释各种治疗的必要性, 消除其恐惧心理, 取得他们的信赖感。同时还要保持室内安静、环境整洁, 减少噪声对患者的刺激, 待病情稳定后, 及时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 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了患者的心理工作, 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还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提高治疗效果
1.2.5 饮食护理
很多患者认为疾病的恢复快慢只和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药物治疗有关。其实在恢复阶段, 饮食也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一方面, 有些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 而有些饮食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延缓或者阻碍病情的好转。因此患者的饮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应该多食用一些赤小豆、猪骨头、黄豆、猪脊骨、红枣、乌雄鸡、鲜湖蟹和新鲜蔬菜及水果等。 (2) 忌偏食: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 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 而机体修复组织化瘀消肿主要是靠各种营养素配合, 由此可知, 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就是营养。 (3) 忌食难消化之物:食物既要营养丰富, 又要容易消化, 忌食山芋、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的食物。 (4) 忌过多食用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 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 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 这时, 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 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如此钙的大量消耗, 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2 结果
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91例, 治愈51例, 有效3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90.11%。
3 讨论
准确判断伤情及恰当的救护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中, 实施严重多发伤救护的原则, 应用有关急救护理程序, 根据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 同时以整体护理为指导, 以熟练的抢救技能为基础, 以提高抢救质量为目的全程负责制进行护理。并能在“黄金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评估伤情, 及时实施急救护理, 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病人生存质量, 减少了严重多发伤的并发症及死亡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高慧.256例创伤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 2005, 18 (16) :703.
严重多发伤的ICU监护及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 Severity Seore, ISS) , ISS>16分, 属于严重多发伤。选择该院急诊收治并入院监护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34例, 其中男108例, 女26例, 男女比例4.15∶1。年龄16~69岁, 平均 (34.6±14.3) 岁。创伤原因:车祸伤:46例, 坠落伤25例, 工矿事故伤21例 (砸伤11例, 挤压伤10例) , 刀 (砍) 伤9例, 摔伤19例, 其他伤14例 (机器绞榨、群殴及爆炸等伤) 。创伤部位:头颈部伤为主68例, 多发性骨折24例, 胸、腹部伤为主42例。损伤部位2处43例, 3处26例, 4处35例, 5处及以上30例, 合并休克38例。
1.2 救治方法
1.2.1 急救措施
应立即评估患者伤情, 确定分类, 以抢救生命为首要目标, 采取急救措施, 对心跳骤停者立即予以有效的心脏按压, 必要时实施电除颤。对合并有开放性伤口者, 应迅速止血, 骨折处采用充分固定方式, 有手术适应症的应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在整个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和检测病情发展, 充分预见突发情况, 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或疏导。对暂无手术指征的严重患者送人ICU进行下一步的抢救治疗。
1.2.2 I CU监护及治疗
进入ICU的患者首先对于有大量体液损失的患者应补充液体, 进行积极容量复苏;然后立即进行心电、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监测及必要的常规检测及分析, 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需要进一步进行手术治疗的积极安排实施手术。
1.3 数据记录
记录进入ICU监护及治疗患者与未采取ICU监护及治疗患者的死亡、致残人数, 计算死亡率与致残率,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IC U监测中出现的问题情况
通过分析, ICU监护和治疗组中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13例,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23例, 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7例;对应的治愈率分别为76.9%、56.5%及82.4%。见表1。
2.2 IC U监护及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统计发现, 进入ICU监护及治疗后 (ICU组) 发生死亡率为10.7%, 致残率为18.8%;而未采取ICU监护及治疗 (非ICU组) 的死亡率为27.3%, 致残率为31.8%。见表2。
注:与非ICU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对多发伤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 但对下列情况的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存在即可确定为多发伤:头颅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等多处骨折、软组织伤。但是, 对生命不构成严重威胁的伤情如单纯的四肢骨折不伴休克或单纯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情况一般来说并不属于多发伤范畴。多发伤的主要特点是伤情变化快, 会导致生理紊乱的出现, 在超急性期常常伴有大出血、休克等情况, 非常危险。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伤情变化快, 死亡率高。多发伤会严重影响机体生理功能, 易出现病情的突然恶化, 从而增加了死亡率, 死亡原因以严重的颅脑外伤和胸部损伤为主。 (2) 伤情严重, 休克率高。由于伤情严重, 伤处多, 且面积大, 易出血多等, 很容易引起休克。 (3) 伤情复杂, 容易漏诊。多发伤的伤情复杂, 数量多, 多数伤员不能述说伤情等原因导致漏诊概率加大。 (4) 伤情复杂导致处理矛盾。多处损伤往往导致手术次序上存在矛盾, 若无经验很容易弄错先后顺序从而错过抢救时机。 (5) 抵抗力低, 感染率高。多发伤员处于应激状况时易激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导致机体免疫功能, 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机体易感性增高。且伤口多是开放性的, 更容易感染。由于伤情重、变化快, 如不及时得到正确全面的诊断和处理, 易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严重多发伤在ICU监护及治疗中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严重多发伤由于致伤因子可同时或先后作用于人体多个部位、不同系统、多个器官, 易出现SIRS情况, 严重休克还可发展为MODS乃至死亡。除SIRS与MODS, 常见的内脏并发症还有应激性溃疡伴出血。该研究统计发现, 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13例,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23例, 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7例;对应的治愈率分别为76.9%、56.5%及82.4%。可见一旦发生上述情况, 其治愈情况不容乐观, 所以早期的干预治疗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在ICU应加强与创伤外科医生的协作, 更重要的是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减少内脏并发症等的发生。同时还应该防治伤后继发感染。严重多发伤伤后继发性感染不但加重病情, 而且也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ICU监护和治疗对严重多发伤的治疗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ICU可以争取到最佳的手术时机, 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病人度过术后危险期, 并能够通过监测而及早发现和治疗并发症。这比在普通病房要有很大优势, 能够提高伤员的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该研究结果发现, 进入ICU监护及治疗后 (ICU组) 发生死亡率为10.7%, 致残率为18.8%;而未采取ICU监护及治疗 (非ICU组) 的死亡率为27.3%, 致残率为31.8%。在ICU监护及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低于未进入ICU监护及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ICU监护及治疗对严重多发伤的治疗及预后都产生重要作用, 可以有效提高伤员的救治效果, 从而产生满意结果。
参考文献
[1]杨维泽.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手术的评估与护理[J].急救护理, 2012 (9) :70-71.
[2]齐志伟, 于学中.多发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 2010, 30 (3) :208-210.
[3]Pate1R V, Delong W Jr, Vresilovie E J.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injuries in the patientwith polytrauma[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4 (429) :348-349.
[4]刘向东.严重多发伤在ICU的诊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11 (4B) :108-109.
[5]吴文友, 郑捍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ICU监护及治疗[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7, 5 (30) :429-430.
【严重多发伤】推荐阅读:
严重多发伤救治体会01-05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护理08-26
严重多发伤的处理体会10-08
严重多发性损伤10-23
并多发伤07-24
严重挤压伤11-09
多发伤急诊患者11-22
ICU多发伤休克11-07
多发伤患者护理查房05-17
多发伤急救护理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