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性损伤

2024-10-23

严重多发性损伤(精选10篇)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1

多发性损伤是指在意外机械力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遭受创伤[1]。严重多发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具有伤情复杂、合并伤多、死亡率高等特点。致伤原因以车祸为最多,其次为坠落、砸伤、挤压伤等外伤所致的胸、腹、脑等损伤是最严重的多发性复合伤,常伴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急诊科护士在护理严重多发性损伤时,必须按照快速、准确、有效的标准进行抢救,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多发性损伤患者125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25例,男98例,女26例,年龄6~70岁,其中20~40岁85例,占68.0%。其中手术治疗43例,非手术治疗73例,9例死亡,生存率达92.8%。损伤部位按AIS.90九分法,其中头部10例(13.1%),面部15例(19.7%),颈部9例(11.8%),胸部11例(14.4%),腹部56例(73.7%),骨盆9例(11.8%),脊柱7例(9.2%),四肢8例(10.5%),平均损伤部位2.4处,其中腹部损伤为最多。

2 急救护理措施及体会

2.1 迅速预检分诊

严重多发伤患者入院,预检护士快速通过陪同者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合并伤因素,同时安排患者入急诊抢救室,开通绿色通道,通知并确认相关科室医生到位。

2.2 严密病情观察

2.2.1 心电、血压及氧饱和度监测

患者进入抢救室,护士立即予以心电监护,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及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在本组82例合并休克患者中,79%患者出现脉搏加快,脉搏在100~150次/min,94%患者发生血压下降,舒张压低于60 mm Hg。其中7例患者来院时为重度休克,脉搏细弱、不能触及,血压测不到。患者出现呼吸加快、变浅或不规则,提示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由于血容量锐减或肺损伤,造成气体交换受损[2]。

2.2.2 神智、瞳孔、尿量及肢体温度色泽的观察

对头外伤患者及时判断神智、瞳孔的变化,发生休克时,患者皮肤苍白,四肢远端皮肤湿冷、口唇紫绀,此时应立即做好保暖工作,迅速做好抢救的准备。对本组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均予留置导尿,使用精密尿袋,观察每小时尿量。

2.3 成人呼吸窘迫症的急救护理

成人呼吸窘迫症(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与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二者失衡所致[3]。严重胸外伤是诱发ARD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遇有合并头面部损伤者,使用机械吸引彻底清除呼吸道内的血块与异物,开放气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为及时改善缺氧状态,减轻重要脏器负担,创伤患者均第一时间给予氧气吸入,以40%氧浓度,3~5 L/min氧流量较为合适[4]。

2.3.2 早期应用机械通气

本组有20例合并颅脑损伤,为加速气体交换,立即行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患者体重调节潮气量,一般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其中2例无自主呼吸患者,采用压力模式,效果满意。

2.4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2.4.1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抢救室护士在医生到达前迅速测量生命体征指标并记录,遇心率快、呼吸表浅、脉压差小、血压下降等即证明有活动性出血,立即以静脉留置针建立2路以上有效静脉通路。其中一路用以输血补液,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另一路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对静脉穿刺困难者应及时静脉切开,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保证液体的输入。早期足量扩容是纠正休克的关键治疗在前30 min内输平衡盐液1500~2000 ml,以保证重要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然后输入胶体液或全血。

2.4.2 控制活动性出血

开放性外伤患者,出血多、出血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患者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因此应立即止血,及时用加厚纱布加压包扎,抬高伤口以减少出血,以便于进入手术室行探查手术。对闭合性损伤、骨盆骨折的患者,若经过积极抗休克治疗,患者血压仍出现进行下降,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送患者入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对四肢骨折及出血伤口均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初步固定伤肢,骨盆骨折患者严格制动[5]。

2.5 快速做好术前准备

当患者进入急诊,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的初步诊断需要手术者,为了缩短患者在急诊等候时间,为尽早手术争取时间,急诊护士立即完成各项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如予更换清洁病员服、皮试、备血、备皮、留置导尿、胃肠减压等。

2.6 检查及转运使用标准化风险评估流程

对本组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需外出检查或转运时,使用笔者所在科结合医院实际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编写的急诊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与转运的标准化风险评估流程。有效防范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急诊抢救患者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环境。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抢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相关检查,由抢救护士根据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风险项目评分,根据风险评分结果,确定风险等级: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在风险评估卡上填写患者的一般信息:床号、姓名、病情、检查项目、风险评估等级,并悬挂风险等级标识,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配备相应防范措施,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风险沟通,征得同意后进行外出检查。检查结束记录检查时间、有无不良事件发生及患者、家属反馈情况。若有不良事件发生记录处理经过及结果。通过应用标准化外出检查风险评估流程,规范护理行为,减少了危重患者外出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严重多发伤患者通常病情危机,在急诊抢救时,应做到快速,为患者生存赢得时机。护士要严密准确观察病情,为抢救提供依据,对危急并发症的处理要及时有效。在本组患者通过有序救治生存率达到了92.8%。

摘要:严重多发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具有伤情复杂、合并伤多、死亡率高等特点。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多发性损伤患者125例,损伤部位按AIS.90九分法,其中头部10例(13.1%),面部15例(19.7%),颈部9例(11.8%),胸部11例(14.4%),腹部56例(73.7%),骨盆9例(11.8%),脊柱7例(9.2%),四肢8例(10.5%),平均损伤部位2.4处。急诊科护士按照快速、准确、有效的标准进行抢救,生存率达92.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严重多发性损伤,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安舜,赵洪阳.多发性损伤245例临床治疗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4(6):444-445.

[2]詹蔚琳,洪雪云,崔丽霞.76例外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80-81.

[3]李士光.肺外性、外伤性ARDS的影像学表现(附11例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2):95-97.

[4]肖越英,赵京莲.吸氧方式的等效性比较和选择[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0-1741.

[5]张立群,林建华.多发性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处理[J].国际骨科杂志,2012,33(1):39-40.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2

关键词:损伤控制骨科技术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69-02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之所以在医学领域中被推广与其自身的作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损伤控制是针对严重创伤、大量失血的病人进行正规手术前的辅助治疗。在治疗时根据病人的生理承受能力,以分阶段治疗的方式,即首先采取急救生命的措施,只后进行ICU复苏,最后待病人身体机能稳定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损伤控制最大的作用是避免病人的生理行为而加剧病情的恶化,从而提高患者的死亡率。经常长期的临床治疗严重创伤患者表明,在进行确定性手术前通过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相较直接进行确定性手术更能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本文将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应用在医院中患有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现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的选取是从2012年2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患有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取当中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患者为31例女患者为19例,他们的年龄在20~61之间,平均年龄为(29.5 8.26)岁,5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受伤的主要原因是被重物砸伤11例;由于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21例;因某些原因从高空坠落而造成的是18例。在同期住院中因为一般交通事故、斗殴、打架而患有一般多发伤的患者随机抽取50例与之相比较。

1.2 方法

将两组患者都送入ICU病房中。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患者首先进行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其及进行治疗,当然先观察患者受伤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固定骨折的部位,对患者进行具体的损伤控制治疗,详细的记录患者各项生理指标,便于观察和对比。当患者整体病情趋于稳定时对患者进行确定性的手术。而对一般多发伤患者直接进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在手术后及时的记录患者各方面生理指标。

2结果:

5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通过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及相应的确定性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有44例治愈,3例死亡,3例截肢,治愈率为88%。与50例一般多发伤患者的治愈率相似。从统计学角度对患者手术后生理指标进行比对和分析(如下表一),基本无差异。但从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能够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

3讨论:

在近几年,我国医院中经常出现严重创伤的患者,其主要是各种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安全问题而造成重大创伤;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车,而很多人的驾驶技术不够熟练,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人们因为交通事故而受到严重创伤的概率增加;人们被重物砸伤而造成严重创伤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人们受到严重的伤害,如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救治,将会加重病情,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害到生命。

对此情况,我国借鉴外国先进是技术,对严重创伤后病理变化,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角度对其进入深入的研究,逐渐发现最佳的治疗时机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非常重要。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研发对于及时治疗严重创伤患者非常有效,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能够简化手术,加快病情的恢复,有助于正式手术的实施。损伤控制骨科技术以“先救命后治疗”为原则,在针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进行治愈时,首先确定患者是受伤程度,稳定患者情绪的同时了解患者生理接收能力,及时 控制患者出血部位,避免流血过多导致患者休克,在固定骨折的部位,降低生理消耗潜能,稳定患者的病情,待患者各项生理机能有所恢复进行确定性手术。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是因为某种原因受到重创或打击,导致体内多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的创伤,可能引发颅内组织坏死,胸部多处器官功能的丧失,腹部大出血或内脏器官破裂等病症的发生。通常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生理特征是凝血障碍、体温低、新陈代谢中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促使患者大量出血,身体的各项生理技能逐渐衰退,不及时进行治愈患者将会有生命危险。严重多发伤合并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相较于先进行损伤控制治疗治疗时间上慢,影响患者病情的控制,患者可能因为失血过多或其他原因而死亡。先进性损伤控制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控制大量出血问题,缓解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在进行确定性的手术,能更加准确的进行治疗。从本文中两组患者通过手术后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没用明显的差异,患者的体温、凝血功能等方面几乎相似,可以充分的体现严重多发伤患者恢复的较好,死亡率低。

综上所述,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及时的处理患者的危机情况,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理机能,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周贤杰,罗从风.创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多伤中的应用[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29(3):142-145.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的复合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患者为26例, 男患者为23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6岁, 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9岁, 平均年龄为 (46.3±2.8) 岁;体质量40~86 kg, 平均体质量为 (67.2±1.3) kg;其中有12例患者因交通事故所致, 有13例患者因从高处坠落所致, 有15例患者因打击所致, 其他所导致受伤的为9例。

1.2 复合伤类型:

其中腹部闭合性损伤主要包括:有4例患者为后腹膜血肿、有6例患者为肾损伤, 有5例患者为胃肠破裂, 有14例患者为脾破裂, 有16例患者为肝破裂, 有18例患者为膀胱破裂, 有13例患者为脊椎骨折, 有16例患者为骨盆骨折, 有34例患者为四肢骨折, 有7例患者为锁骨骨折, 有8例患者为肋骨骨折, 有9例患者为锁骨骨折。其他类型损伤包括:有10例患者为颌面损伤, 有11例患者为尿道损伤, 有6例患者为血气损伤, 有9例患者为脊髓损伤, 有35例患者为休克。

1.3 GCS评分:

所有患者在受伤后处于昏迷情况, 入院时GCS评分, 3~5分的患者占22.25% (11例) , 6~8分的患者占77.55% (38例) , 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有22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有27例, 单侧瞳孔扩散有11例, 双侧瞳孔扩散有4例。

1.4 急救方法:

所有患者均依照自身情况, 在入院后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工作, 如:抗休克、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气管插管等有效合理的抢救措施。其中49例患者均进行颅脑手术, 有12例合并伤的患者未进行手术治疗, 有11例合并伤的患者将手术延期。有21例患者进行了胸腹部手术。对于休克的患者治疗措施包括:快速的补液、输血、合理的使用活血药物等。颅脑损伤合并严重的复合伤具有伤情复杂、变化迅速等特点, 待患者进入急诊室中, 护理人员需要第一时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对患者的意识、呼吸、瞳孔、四肢的温度、伤口出血、血压等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 例如:气道是否出现堵塞情况、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幅度、血压、末梢循环、脉搏、血氧饱和度、判断出血部位等。

1.5 急救护理措施

1.5.1 保持呼吸道畅通:

通气障碍是导致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导致患者发生窒息的原因有很多种, 如:呕吐物、血凝块、黏痰阻塞、舌后坠。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用手或者是吸引器对患者口腔中的残留物进行及时的清理, 并取出患者的假牙, 对于舌后坠的患者要使用舌钳拉出, 然后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发生误吸情况。并且给予患者吸氧面罩缓解窒息情况。如果应用上述情况患者均为缓解, 可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

1.5.2 抗休克:

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休克或者脑疝, 首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深静脉置管, 确保患者大量输液与输血, 建立4条静脉通道, 通过补充血容量而达到抗休克的目的。然后选用甘露醇 (浓度为20%) 与利尿剂进行早期的降颅压而改善脑疝。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利尿、升压等治疗, 在维持患者血压的情况下, 对液体的输入量进行控制, 避免患者发生肺水肿与脑水肿等。

1.5.3 控制活血性出血:

对于闭合性损伤的患者需要尽快的进行手术, 而开放性损伤的患者需要使用敷料填塞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钳止血等工作。在止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压迫部位的血流情况, 防止肢体坏死。颅底骨折的患者会出现鼻、耳出血、脑脊液溢出等情况, 需要保持患者的鼻腔清洁、外耳道清洁, 禁止对患者鼻冲洗与塞耳。腹部存在刀伤的患者需要观察有无肝脏损伤, 若出现肠管脱出情况, 禁止将肠管回纳腹中, 需要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后, 送进手术室中。

1.5.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除了对患者的瞳孔、意识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还需要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血样饱和度与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然后根据患者测得的血氧饱和度对患者的缺氧程度进行判定, 随时对患者的吸氧程度进行调整, 然后在根据尿量与中心静脉压情况掌握患者的滴速与补液量。严格观测患者的胸部及腹部的体征变化, 如果发生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向医师汇报。

1.5.5 骨折的急救:

护理人员不能随意的搬动患者, 避免出现不适当的搬动而导致患者二次出血情况。患者在进行翻身时需要顾及到身体所有的受伤部位, 避免压迫患肢。骨盆骨折的患者会出现膀胱、子宫、尿道损伤, 需要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痛、血尿等情况发生, 及时排除尿道损伤的可能。然后留置导尿管,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泌尿损伤, 同时也可以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尿量。

2 结果

49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急救护理后, 抢救成功的患者占89.8% (44例) , 死亡的患者占10.2% (5例) 。其中5例患者的死亡原因为:有1例患者因为脑干功能衰竭, 有2例患者出现休克, 有1例患者为多脏器衰竭, 有1例患者发生脑疝晚期。在44例抢救成功的患者中, 有8例患者出现残疾, 其中轻残的患者占8.16% (4例) , 重残的患者占6.12% (3例) , 植物人占2.04% (1例) 。

3 讨论

颅脑损伤合并严重性复合伤具有发病迅速的特点, 护理人员应有预见性, 需要及时发现, 尽早的急救、合理的护理才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的发生。接诊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反应速度与良好护理质量, 在极短的时间内为患者安排相关治疗, 如果延误治疗时间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 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在多发性伤病中比较严重的是颅脑损伤, 其中脑部病情较为复杂, 会引发各种器官功能出现紊乱, 最终因无法抑制而死亡。待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后, 需要第一时间汇报医师拟定救治方案。在抢救的过程中需要一名护理人员清理患者的呼吸道, 另一名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记录好病情。抢救的思路要清晰, 避免出现抢救混乱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具有灵敏的反应、娴熟的操作技能, 同时还需要具有合理的急救护理程序, 才可以确保抢救成功率。

总之, 对于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复合伤的患者必须要进行及时、正确、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才可以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秀霞.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性复合伤的急救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8) :319-320.

[2]陆治强, 强群, 钱良涛, 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31例救治体会[J].贵州医药, 2013, 42 (9) :796-797.

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篇4

【摘要】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文章结合临床资料,探讨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措施。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抢救

【中图分类号】R60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64-01

多发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严重多发性创伤是指在一种致伤因素作用下,多部位或多系统器官受伤,且其中一处为威胁生命的严重伤或并发休克者。严重多发伤由于存在多部位、多系统的创伤,患者生理紊乱严重,病情危急,需紧急救治,所以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急诊科在2005~2008年12月出诊现场救护并安全转送60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7~60岁,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占85%;意识清醒44例,昏迷16例,其中生命体征平稳2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39例(血压在0~80/50mmHg),开放伤出血42例,闭合内出血18例。病人受伤至得到救治时间为5-90分钟,平均15.8分钟。

1.2受伤原因及损伤部位交通事故48例,刀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2个部位伤34例,3个部位11例,4个部位以上3例;以颅脑伤为主6例,以胸部损伤为主8例,以腹部损伤为主6例,以骨折为主27例,其中四肢骨折19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5例。

2急救措施与体会

2.1现场急救的措施护士协助医生使病人平卧,尽快全身检查,查出危及生命之所在,同时做到:①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异物,平卧头偏向一侧,这对严重多发伤的病人尤为重要,特别是颅脑损伤与严重创伤性血气胸,防止呼吸道内血性分泌物阻塞而发生窒息,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使用口咽通气管。②给氧:及时给氧,氧流量6~8L/分钟,以改善脑组织及全身组织缺氧,改善呼吸困难症状。③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开放2条以上静脉通路,选择18号静脉置管针,开放靠近心脏部位上肢大血管或颈外静脉,进行静脉复苏,尽快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及平衡液500ml,及时纠正休克状态。一般创伤性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疼痛性休克等。

2.2颅脑损伤的特殊护理①观察意识: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颅脑外伤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唤、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②瞳孔、血压观察:瞳孔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窗户。如果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血压持续升高,提示可能有脑疝发生,应尽快加压静滴20%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速尿,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③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对于颅脑开放性损伤的病人,要控制伤口出血,使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伤口。如有锐利物品刺入头部,切忌在现场拔出,以免大出血使病人迅速死亡。有颅内容物膨出者需用无菌或干净碗覆盖伤口并加压包扎,禁止还纳内容物,以免造成颅内感染。④伤员的转运:先上颈托,伤员宜固定在木板上,切忌推拉、翻转或摇动伤员的头颅或肢体,因为颅脑外伤者大多伴有颈髓损伤。在转运过程中,保持安静,切勿翻动病人,搬运应保持平直体位,如情况危急可舍远求近,暂送附近抢救站缩短急救半径,对及时有效抢救发挥积极作用,平稳后才考虑回院。

2.3胸部损伤的特殊急救①胸廓外形与呼吸的观察以胸部损伤为主的病人伤侧胸廓呼吸运动都明显减弱或消失,叩诊鼓音,应特别注意呼吸变化及胸廓起伏以及听诊呼吸音变化。②创口的处理:开放伤者立即用5~6层凡士林油纱布封闭伤口,外用无菌敷料严密包扎,使开放性伤口变成闭合性。③气胸的处理:闭合性气胸者,如确定是张力性气胸,空气随着呼吸由破裂的肺伤口或胸壁小伤口进入,随之伤口闭合与外界隔绝,容易发展成张力性气胸。应立即利用无菌9~16号针头作穿刺针,使病人平卧位,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间第四、五肋间刺入胸膜腔应急排气。并给予双鼻高流量吸氧,以改善缺氧状态。④病人转运: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均保持平卧位,头部稍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缺氧情况,一旦呼吸困难加重、脉搏细速血压迅速下降,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给予处理。伤员转运时救护车需减慢行驶。

2.4以腹部损伤为主的特殊急救①注意神志、血压及腹痛的变化:早期腹痛比较局限,随着渗出液增加,腹痛持续加重,同时向腹部弥漫,常伴有腹胀、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肠鸣音消失、休克加重,因此,应注意神志、血压及腹痛的主要症状。②腹部内脏膨出物的处理:如腹部内脏膨出,应用无菌换药碗覆盖保护包扎,禁止还纳以防感染。③伤员转运:在转运的同时应注意掌握其症状体征,及时补充液体,抗休克,并保证呼吸循环支持。重度休克病人还应取抬高头部15度,下肢抬高30度平卧的休克体位,以利于呼吸及增加回心血量。禁止给病人喝水,必要时还需使用简易呼吸器。

2.5以骨折为主的特殊护理①确定骨折部位:听病人主诉并做全身检查,确定四肢或可疑骨折部位。②闭合损伤处理:用夹板固定闭合损伤部位,以减轻疼痛,防止继续损伤神经血管。③开放伤的处理:对开放性骨折的外露断端,不要复位,只作消毒敷料创面包扎。④可疑特殊部位骨折的处理:对可疑脊柱骨折及骨盆骨折可疑者,保持仰卧于硬板床。禁止弯腰和抬腿,防止脊髓损伤造成瘫痪。⑤活动性出血的处理:有活动性出血者,应给予加压包扎。需上止血带者,必须标记上带时间,并每隔1小时松开1次,每次1~2分钟。并随时观察出血的情况及呼吸、脉搏、血压。⑥病人的转运:在搬运及转运过程中,必须有最少3人在同一侧平衡抬起,放置在长阔木板架上,固定好后嘱救护车不宜颠簸。

3讨论

多发伤伤情严重,常危及生命,是常见的危急重症,病人创伤后前1h在临床上称为“黄金1h”,这个阶段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急诊救治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病人的救治结果。而开始10min又是决定性时间,被称为“白金10min”,因此“120”急救组织、设备、药品要随时处于戒备状态,接到呼救电话后,值班人员在1~3min内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事故现场。迅速安全地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并根据不同伤情进行相应处理,急救中医护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行驶院前急救的职能,保证院前急救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杂志,2002,11:79.

[2]剡海宁.实用急诊抢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13.

[3]周文,伍俊松,马岳峰.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救治中的地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51.

[4]江爱国,57例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72.

[5]何忠杰,白金10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观念与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24(10):745-746.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7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其中, 男性20例, 年龄在16~58岁, 平均年龄为33.7岁, 女性18例, 年龄在19~63岁, 平均年龄为34.5岁。导致患者出现损伤的原因有:压塌伤14例, 交通伤10例, 坠落伤4例, 斗殴伤10例。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颅脑、胸部、腹部、四肢等。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进行治疗, 评估患者的治疗结果。

1.2 方法

根据损伤治疗标准, 主要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治疗, 首先对于患者采取止血治疗, 并实行液体复苏处理, 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伤情检查, 对于危及生命者优先处理, 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稳定患者病情, 以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稳定, 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以免伤口感染[2]。其次, 等到重症患者复苏后, 要及时采取复血容量处理, 并实行酸中毒纠正治疗, 再对患者实行复温治疗, 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同时对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 改善患者病情。最后一个阶段, 当确保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稳定后,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手术治疗。

1.3 诊断标准

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三天对患者实行PH监测, 每天2次, 对患者再实行体温监测, 每天4次, 同时还要对患者实行APTT监测和PT监测, 每天进行2次[3]。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对于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 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于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出现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的有9例, 在治疗早期对患者实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进行治疗, 出现骨盆骨折的有8例, 对患者采取早期的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治疗, 其中有1例患者伴有大出血, 对其再实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出现四肢骨折的有17例, 对患者实行早期的简单外固定治疗, 有4例患者属于开放性损伤, 对患者采取清创缝合术进行治疗。38例患者中, 死亡4例, 占10.5%, 其余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病情均好转并逐渐痊愈出院。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对于患者的危害较大, 如果治疗不及时, 则会导致患者病情不断发展, 最终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 对于此种疾病需要患者给予及时的对症治疗。损伤控制外科是一种应急性的分期手术方法, 主要遵循优先救治的原则, 首先保住患者的性命, 然后再进行伤情治疗, 以最终达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还应当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并有效控制患者的生理损耗, 从而为患者赢得手术时间[4]。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患者实行紧急的止血治疗, 并对危及生命的患者实行优先处理,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在第二个阶段主要对患者实行复血容量处理, 并纠正患者的酸中毒情况, 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第三个时期, 确保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维持稳定,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对症手术治疗, 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由此可见, 此种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5,6]。

摘要: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进行治疗, 评估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38例患者中, 死亡4例, 占10.5%, 其余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病情均好转并逐渐痊愈出院。结论 应用损伤控制骨科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曾明军, 朱立新, 刘成龙, 等.损伤控制骨科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58 (24) :78-79.

[2]李永刚, 唐海.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41 (11) :36-37.

[3]曾湘林.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84 (1) :77-78.

[4]马卫星, 向辉, 薛骅, 等.严重多发伤的加强诊疗[J].浙江实用医学, 2011, 94 (1) :55-56.

[5]刘建崇.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0 (9) :48-49.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6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 男13例, 女7例。年龄10~75岁, 平均30.5岁,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 (40%) , 坠落伤6例 (30%) , 打击伤5例 (25%) , 其他伤1例 (5%) 。

1.2 伤情

本组患者入院均呈昏迷状, GCS评分均为3~8分, 均属重型颅脑损伤, 其中脑挫裂伤13例, 脑内血肿2例, 硬膜外血肿4例, 硬膜下血肿1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 颅底骨折11例, 颅盖骨折6例, 小脑幕切迹疝7例。合并胸腹伤, 肺挫裂伤10例, 血气胸9例, 多发肋骨骨折6例, 肝破裂6例, 脾破裂8例, 肠破裂3例。

1.3 急救措施

遵循一给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的急救护理程序[1]。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同时抽血配血, 留置尿管, 然后剃头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休克患者采用16~18号静脉套管留置针建立2~3条深静脉通道, 快速输液、输血, 积极抗休克治疗。

2结果

本组20例, 随访1~6个月, 恢复良好11例 (55%) , 中残4例 (20%) , 重残2例 (10%) , 植物生存1例 (5%) , 死亡2例 (10%) 。

3讨论

3.1 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意义, 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准确、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

3.2 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快速系统而又有重点的检查评估, 对事关生命的头胸腹应重点检查, 初步判断伤情种类与严重程度, 早期抢救以救命为主[2],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重点注意解决威胁生命的征象, 如呼吸道阻塞、休克、大出血等情况, 进行生命的支持。

3.3 遵循一给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的急救护理程序[4]。严重多发伤, 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常因舌根后坠、呕吐物误吸等原因导致呼吸困难, 加重脑缺氧, 影响预后。因此首先必须及时清理呼吸道, 头侧偏, 放置口咽通气管,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对严重颅底骨折、脑干损伤、广泛脑挫裂伤、昏迷深短时期内不易苏醒患者, 应积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4 待病情稍稳定后, 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以防漏诊。据加拿大迈克尔创伤研究中心统计表明, 多发伤漏诊的发生率高达8.1%[3]。多发伤病情的临床观察要与多脏器联系起来, 脑外伤昏迷患者容易掩盖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症状, 难于观察腹部的压痛和反跳痛, 应注意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及移动性浊音体征, 有怀疑者可在床边行腹腔穿刺。如有呼吸困难应考虑是否有胸部挫伤或脑干损伤, 两者均可有呼吸困难, 可以从听诊呼吸音是否减弱来初步判断有无血气胸, 胸穿可明确有无血气胸。单纯脑外伤血压一般不低, 如有合并血压低, 需考虑有胸腹脏器损伤出血可能, 必须注意观察伤情的变化和发展, 及时汇报处理。然后再作进一步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对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血压低严重休克时, 不宜过多搬动, 必须立即抗休克, 可作床边B超对胸腹内脏创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血压回升条件许可, 尽可能一次性行头胸腹CT检查, 减少搬动。

3.5 多发伤往往病情复杂, 变化快, 而且常有迟发颅内血肿的发生。重视颅脑损伤神经系统的观察, 昏迷患者应密切观察瞳孔及GCS评分, 及时作出颅脑损伤的分型诊断, 判断病情的轻重。注意伤员意识的改变, 如果意识清楚则问题不大, 但如果意识由安静转为烦躁, 或由烦躁转为嗜睡, 多是脑部情况加重的表现, 或有迟发颅内血肿的出现。同时注意瞳孔的变化, 警惕脑疝的发生。

摘要: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6个月, 恢复良好11例 (55%) , 中残4例 (20%) , 重残2例 (10%) , 植物生存1例 (5%) , 死亡2例 (10%) 。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应快速及时抢救, 密切观察病情, 重点注意解决威胁生命的征象, 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发伤,护理

参考文献

[1]杨惠娥, 张世明, 郑志琴.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抢救与护理[期刊论文]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2003 (3) .

[2]黄显凯, 蒋耀光, 周健, 等.严重多发伤救治程序探讨[期刊论文]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2002 (1) .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7

入院诊断:前臂严重挤压伤合并多发骨折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急诊手术欲救肢体保功能;彻底清创后, 首先重建骨结构。将尺骨骨折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 以恢复旋转轴心, 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也用加压钢板固定, 而桡骨下段骨折用交叉钢针固定。探查到背侧及掌侧肌群碾挫伤, 肌肉多数断裂, 部分暗红缺血并水肿, 有失活的迹象。彻底切开各个肌间隔;术后骨筋膜间隔不缝合, 以减压彻底预防骨筋膜室综合症。探查尺桡动脉, 深、浅掌弓、手指固有等动脉均呈挫伤暗红状, 缩小挤压变扁, 无明显搏动。术中即刻以低分子右旋糖甘500 mL加丹参20 mL针静滴扩容改善血循, 每8小时1次肌注罂粟碱30 mg解痉, 肝素盐水 (生理盐水120 mL加肝素12 500 U) 冲血管溶栓等。术中探查到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无明显断裂, 但是尺神经暗红水肿, 严重挫伤。由于挤压创伤严重, 血管神经大面积严重碾挫伤, 术后前臂、腕及手掌指坏死率极高, 术后伤残率也较高。二期手术处理骨关节及功能重建的必要性, 需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最后将下尺桡关节、腕关节脱位复位后, 石膏固定前臂旋后、腕关节功能位置。返病房后, 24 h保暖, 术后继续低分子右旋糖甘500 mL加丹参20 mL静脉点滴, 2次/d, 肌注罂粟碱30 mg, 8 h/次, 654-2针10 mg加葡萄糖500 mL静滴解痉, 阿司匹林肠溶片、潘生丁等扩张血管、抗凝等。给予肌注维生素B1 0.1 g及每天1次维生素B12100 mg、甲钴胺等营养神经, 二联抗生素防止感染, 给予洛赛克、胃舒平等护胃制酸药物, 预防应激性胃溃疡。补足血容量的同时给予每天1次碳酸氢钠125 mL静滴, 碱化血液, 预防急性肾衰。24 h密切观察指端血运、皮肤感觉及温度, 记录24 h尿量及出入量等。术后第2天, 患侧左上肢体及指末端均恢复血运, 桡尺动脉搏动恢复, 手指末节甲床血运良好, 感觉麻木明显减轻, 可自主活动手指。

体会:首先, 医治风险大。由于肢体创伤极其严重, 血管神经严重碾挫伤并延续到末端手指, 多骨多段粉碎骨折合并关节脱位。要达到既能救肢体又能救功能是我们的愿望, 但是实际存在较大难度, 有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这类严重病情预后是目前预防医疗纠纷的有利措施。其次, 前臂多段或者双重粉碎性骨折, 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有多样化, 而加压钢板有利骨折愈合。若在其远、近骨折处均分别用钢板固定, 可能将该段骨的软组织附骊完全剥离, 将使骨折愈合困难[1]。为减少创伤, 提高骨折愈合率, 对于多段桡骨下段骨折, 可采用交叉钢针内固定, 以减少对骨膜的剥离, 尺骨则用加压钢板内固定。再次, 这类严重挤压伤的病例, 前臂及手掌部骨筋膜室均须切开减压, 不缝合, 是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2], 减少缺血性坏死的最佳方法。最后, 笔者认为多段桡、尺骨骨折在中、上段用加压钢板固定和下段用交叉钢针固定的联合固定方式, 比单纯钢板或者单纯钢针固定会更加有利于骨折愈合, 不过有待临床更多类似病例研究、探讨和证实。

参考文献

[1]李鸿儒.骨科手术失误及处理[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8:76.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在17~5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5.45±8.12) 岁。其中有13例是由于高处跌落造成的, 18例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 9例是由于重物砸伤的。伤势比较严重。同时抽取在此期间的一般多发伤患者40例, 男18例, 女22例。平均年龄为 (22.45±8.45) 岁。伤势是由交通、坠落、斗殴等造成的, 伤势程度比较轻。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要住进ICU病房, 对患者的伤势作紧急处理, 全面了解伤势的严重程度, 首先要应对患者出现的休克现象, 控制出血量, 外固定好骨折的部位, 对患者其他器官的组织损伤做控制性手术[2]。然后调节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到正常范围, 包括有改善凝血功能、保持体温以及维持酸碱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进行骨折内固定治疗, 如果骨质缺损严重要进行植骨治疗。

1.3 观察指标

总结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治愈情况, 同时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各项生理指标 (包括酸碱值p H、体温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3]。分析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进行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治愈情况

治愈35例, 死亡3例, 截肢2例, 治愈率87.5%。

2.2 表1数据显示, 两组的生理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2数据显示, 两组的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如表1、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国内外对严重创伤后病理变化以及对基因学说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 逐渐改变了治疗方式与选择的最佳治疗时机, 控制损伤的概念深入到治疗理念中, 主要是简化手术、ICU恢复和正式手术[4,5,6]。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治疗原则是先救命后疗伤, 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患者, 送进医院后首先立即检查患者伤势的程度[7], 对于早期患者要紧急控制流血量与外界细菌污染、保全受伤肢体、外固定骨折部位, 避免耗竭生理潜能[8], 确保最终有目的性的手术的进行。如果病情十分严重, 以简单、省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式优先对威胁到生命的损伤进行处理, 送到ICU重症病房进行监护, 直到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基本恢复后再进一步确定手术和后续治疗的问题。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患者由于出现体温低、凝血障碍和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的生理特征, 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 患者就会大量流血, 全身组织灌注不足, 不断的恶性循环, 生理潜能慢慢耗竭, 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9]。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没进行处理前,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严重多发伤组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异常。经过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处理后的患者的凝血功能、体温和酸碱平衡情况与一般多发伤患者基本相同, 无明显差异[10]。说明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可以及时的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 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蒋涛, 彭加英, 冯敬.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在严重多发创伤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09, 38 (20) :2542-2543.

[2]刘波, 史忠, 陆海华, 等.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 16 (3) :170.

[3]周贤杰, 罗从风.创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 29 (3) :142-145.

[4]唐伦先, 孙志扬.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J].中华创伤杂志, 2007, 23 (4) :309-310.

[5]陈新, 日旭, 王凯, 等.微创稳定系统 (LISS) 和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10, 30 (3) :261-264.

[6]任警, 黄晓峰.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5) :536-537.

[7]曾明军, 朱立新, 刘成龙, 等.损伤控制骨科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 (24) :534-535.

[8]杨越涛, 叶永根, 柳振华.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 (5) :421-422.

[9]王文, 闫国章, 周振宇, 等.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儿童开放性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 (2) :536-537.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9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多发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所谓多发伤即由机械所致的、创伤部位叠加的、严重复杂的病症。此病由于严重导致患者生理紊乱,因此容易发生感染,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较高[1]。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医生的急救以及有关护理人员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现将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6~77岁,平均(40.5±0.5)岁。160例患者中有88例由车祸导致,18例由打架斗殴导致,26例由高处坠落导致,19例被砸伤,其他9例患者致伤原因不明。160例患者均符合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标准[2]。患者主要的受伤情况包括:颅脑损伤、五官损伤、四肢部分骨折、脊柱盆骨损伤、肝脾损伤、软组织损伤、腹部损伤等。其中,颅脑损伤、脊柱损伤、四肢损伤患者有116例,占全部患者的72.5%;有65.63%的患者合并休克和昏迷。

2 急救处理与护理

2.1 迅速接诊 由于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并且伤势很严重,医护人员应本着先救人后治伤的原则,对多发伤患者迅速接诊,并且接诊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伤势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有针对性地通知医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

2.2 止血措施 严重多发伤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出血,而出血过多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接诊患者后第一时间进行止血控制,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一个关键因素。止血的方式有很多,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以及伤势,采取合适的止血方式。例如对于患者四肢动脉出血的情况,要采取加压包扎的方式止血;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也应辅助止血药物进行止血。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一般会导致呼吸系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缺氧,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是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关键措施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一般是清除患者口鼻腔、呼吸道的分泌物[3]。对于休克或昏迷的患者,应将患者下颌开放,必要时采取气管切开手术。

2.4 补充血容量 患者的伤势比较重,失血量也比较多,对患者及时进行血容量补充,也是抢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措施。最好在0.5h之内对患者实施静脉输血,这样才能恢复患者本身的血容量,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5 娴熟的急救技术 医护人员具备娴熟急救技术以及敏锐的反应能力,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必要前提。在抢救前应迅速准备好抢救过程中有可能用到的呼吸机、气管插管等仪器,并要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护理人员还应熟练应用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各种仪器,在急救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2.6 严密观测病情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检测,包括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护理人员要随时清楚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出现情况,应立即反馈给有关医生。

2.7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伤势比较严重,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煎熬,在心理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有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关心,让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

2.8 评判标准[4] 评判标准分为无效、好转、痊愈。无效是指患者对所接受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好转是指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达到平稳,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未达临床痊愈标准;痊愈是指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功能型障碍和并发症。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 结 果

本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120例痊愈,26例有效,有效率高达91.25%;14例由于失血过多以及呼吸循环严重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8.75%。

4 小 结

多发伤患者伤势一般比较严重、发病急,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因此对患者进行急救、保住患者的性命是抢救的重中之重[5]。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以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而在抢救过程中,医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很重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也是急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总之,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以及适宜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郑月巧.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经验交流,2013,17(18):2443-2444.

[2] 王巧莲.严重复合伤患者62例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1026-1027.

[3] 高丽虹,张娟.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14-215.

[4] 帅艳常.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9(2):110-112.

严重多发性损伤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进行急诊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8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采用传统模式救治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进行早期诊治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11~75岁,平均(43.7±31.3)岁,原因:车祸患者32例、高处跌落患者19例、锐器损伤患者7例以及钝器损伤患者6例;观察组男40例,女24例,年龄11~75岁,平均(43.9±31.0)岁,车祸患者31例、高处跌落患者20例、锐器损伤患者8例以及钝器损伤患者5例。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尚未对急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因此对照组采取的治疗为传统模式:多学科专家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会诊观察,相互协商讨论,再决定是否由本院收治,收治的患者采取急诊手术。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对急诊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快速给予患者进行早期诊治:(1)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当患者被送至医院的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严重者进行心肺复苏的紧急抢救措施,直至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恢复并保持稳定;(2)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通过开通的急诊绿色通道将患者快速送至检查室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X线和CT检查);(3)抗休克和止血: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最常见的情况为失血过多和休克现象的发生,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以及抗休克的救治,从而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4)了解患者的受伤史:清楚了解患者的受伤原因以及既往受伤史;(5)准备急诊手术:通过绿色通道将病因清楚以及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推至已准备齐全的急诊手术室,给予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5]:将经过早期诊治后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分为3个等级:(1)治愈:经过急诊治疗以及住院观察3个月后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并出院;(2)好转:经过急诊治疗和住院观察3个月后患者未能出院,需要再配合后续治疗;(3)死亡:患者在急诊救治的过程中甚至术后出现死亡。成功率=治愈率+好转率。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成功率(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对于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早期诊治的临床价值较高,有效治愈急诊患者的机体多处损伤,减少死亡现象的发生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对于其原因进行分析:现如今交通事故频发,车祸导致的急诊患者越来越多,同时高处坠落以及意外的锐器和钝器损伤等均可导致多发生现象,严重者可当场死亡[6]。严重的多发伤患者均需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急诊治疗,2014年1月后本院为使急诊患者可以及时、有效地接受治疗而开通了绿色通道,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治: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抗休克和止血、了解患者的受伤史以及准备急诊手术等[7]。整个急救过程全部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行,与传统模式相比明显缩短了诊治时间,从而减少了延误诊治现象的发生,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和抗休克治疗步骤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8]。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上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进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抗休克和止血,了解患者的受伤史以及准备急诊手术等早期诊治过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转归情况,有效减少急诊患者的死亡现象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早期诊治后,患者的临床转归状况。方法:收治进行急诊救助的患者128例,运用传统模式进行急诊救治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救治的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成功率(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6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治,可以有效治愈患者的腹部损伤,减少此类损伤引起的死亡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腹部损伤,严重多发伤,早期诊治,临床转归

参考文献

[1]龙舟,徐招柱,李向阳.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2010,5(8):757-758.

[2]宗立永,寇会玲.B超和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49.

[3]王道铨.严重多发伤168例急诊抢救体会[J].山东医药,2013,53(16):79-80.

[4]王小蓉,徐飞荣,王营营,等.十二指肠血肿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6):435-436.

[5]王连,张茂.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欧洲指南(2010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8):795.

[6]孙士锦,李陈成,李英才,等.腹腔扩容术防治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3):240-243.

[7]朱维铭.腹腔高压病人腹腔开放的术式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47-50.

上一篇:放弃制度下一篇:方剂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