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多发伤

2024-07-24

并多发伤(精选10篇)

并多发伤 篇1

多发伤不是各种创伤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种对全身状态影响更大, 病理生理变化极为显著的合并伤, 是一种直接威胁生命的创伤[1]。 该研究就60 例多发伤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特选择了该院收治的60 例多发伤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了常规护理和全面护理, 其中采取全面护理的30 例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 年5 月—2014 年7 月该院收治的60 例多发伤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 例。

实验组患者中, 共有男性患者23 例, 女性患者7例, 年龄在24~78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6.32±10.45) 岁。 其中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 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13 例及胸部外伤患者6 例。

对照组患者中, 共有男性患者22 例, 女性患者8例, 年龄在25~77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5.12±10.21) 岁。 其中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 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11 例及胸部外伤患者5 例。 另,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抢救, 在医生的指导下, 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和呼吸机抢救, 抢救过程中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 如发生异常情况, 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

1.2.2实验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 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 无菌吸痰:①吸痰的时机。 放弃“定时吸痰”, 选择“必要时”吸痰为指征, 不必要的频繁吸痰和常规的按时吸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 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 加重低氧血症, 增加感染和出血的危险[2]。

以听诊痰鸣音、气道压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咳嗽、发绀作为吸痰指征。 掌握吸痰指征, 既可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又可避免频繁吸痰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②吸痰的方法。 选择的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 也不能过细。 太粗易致缺氧以及产生吸引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 而使肺泡陷闭或肺不张, 若过细则吸痰不畅[3]。

③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放置导管形成的呼吸通道。 人工气道导致气管过滤、加温和湿化气体的作用降低或消失。 干冷气体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 气道自净功能下降或消失, 诱发支气管痉挛;人工气道使咳嗽功能受限, 气道失水增多, 造成痰栓阻塞气道;最终导致肺顺应性下降, 缺氧加重和肺部炎症。 因此, 适当的气道湿化能稀释痰液, 保持气道温湿度, 维持气道生理功能。

气道湿化的方法包括:主动加热湿化器;温湿交换器;雾化加湿;气道内滴注加湿等。 无论采用哪种气道湿化方法, 目的均以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于吸出为目标。 判断湿化程度:吸痰管从气管导管内抽出, 管壁上无粘稠痰黏着, 即痰液稀薄;若有稠痰黏着则为湿化不够, 需加大湿化量及次数;若患者频繁呛咳为湿化过度, 则需减少湿化次数和量[4]。

④胸部物理治疗。 是用物理的技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治疗方法, 包括体位引流、拍背、震颤、咳嗽、吸引、呼吸练习[5]。

(2) 评估: 通过望诊、 触诊、 听诊了解患者生命体征, 神志, 面色, 伤口位置, 呼吸情况, 各类导管情况, 配合程度, 呼吸音, 有无啰音、哮鸣音等, 痰液颜色、黏度及量, 咳嗽能力。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①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SPO2变化, SPO2在90 以%下立即停止治疗;②头低脚高等体位引流能使颅内升高, 影响患者的病情, 因此颅脑术后、颅内压高的患者应避免;③对易发生胸骨骨折的患者, 避免胸部叩打和震荡, 如果必须操作需特别慎重[6]。

(3) 步骤: 运用护理程序对胸肺情况评估- 雾化吸入-扣拍-振肺-咳嗽运动-体位引流-吸痰等物理措施维持机体正常肺通气和换气。 实施过程中关注患者主观感受精神状况、呼吸频率、节律、血流动力学状况及氧合情况, 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紫绀、SPO2下降至90%以下则须停止治疗。

(4) 体位引流: 根据胸片结果及听诊采取适当体位, 利于分泌物引流清除, 促进肺通气和灌注。 半坐卧位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 俯卧式通气能改善通气灌注失调, 促进肺再扩张。 平卧臀高位引流双肺上叶前段、右肺中叶、左肺下叶前段分泌物;右侧臀高位引流左肺中叶、 左肺下叶分泌物; 左侧臀高位引流右肺中叶、右肺下叶侧面分泌物;膝胸卧位、俯卧臀高位引流引流左、右肺下叶后侧部分泌物。 2 例患者因长期卧床多采用俯卧式体位引流, 取得良好效果。

(5) 振动排痰法:使用振动排痰机叩击头振动胸肺部进一步促进痰液排除。 患者于餐前1~2 h或餐后2 h进行治疗。 取半坐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 选择适当的叩击头, 调节治疗频率25~45 Hz, 单侧治疗时间5~10min;在患者背部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治疗, q6h或q8h, 20 min/次。 应注意:皮肤及皮下感染、肺部肿瘤、肺结核、气胸、肺脓肿、肺部血栓、肺出血、咯血、凝血机制异常、不能耐受振动的患者禁忌使用[7]。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部分泌物及痰液积聚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复张、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天数、生存质量评分及ICU救治水平评分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95%作为可信区, 使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 使用率 (%) 表示计数资料, 用 χ2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 P<0.05 的前提下, 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研究对比可以得知,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和护理后, 其肺部分泌物及痰液积聚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复张、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天数、生存质量评分及ICU救治水平评分均处于较好的状态, 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表2 所示。

3 讨论

多发伤是临床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之一, 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将导致患者直接死亡。

无菌吸痰护理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手段, 有效减少了呼吸道的黏膜损伤; 吸痰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肺部分泌物及痰液的积聚; 适当的气道湿化是稀释痰液、保持气道温度和湿度处于最佳状态的重要方法, 对气道的生理功能也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肺部物理治疗和护理, 通过呼吸练习、体位引流、拍背等手段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少了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缩短了患者ICU病房的住院时间; 体位引流法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状态, 较好地清除了分泌物, 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该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1) 肺部分泌物及痰液积聚:实验组患者的肺部均不存在分泌物及痰液积聚的情况, 而对照组患者中, 有4 例患者的肺部存在分泌物, 1 例患者的肺部存在痰液积聚情况, 即发生率为13.22%。

(2) 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 未出现感染、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低血压、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并发症事件, 对照组患者中, 共有2 例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现象, 恶心、呕吐、低血压患者各1 例, 即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共5 例。

(3) 肺复张: 经治疗后, 实验组中所有患者的双肺下叶有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出现肺复张情况, 对照组中有25 例患者出现肺复张情况。

(4) 呼吸机使用时间:经护理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度回到正常范围, 呼吸机使用时间仅为 (2.03±0.95) d, 而对照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 (12.45±1.07) d。

(5) ICU住院天数:实验组患者为 (4.02±1.32) d; 对照组患者为 (13.89±1.28) d。

(6) 生存质量评分及ICU救治水平评分:实验组患者分别为 (76.32±10.32) 分、 (87.21±10.79) 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 (60.89±10.16) 分、 (72.43±10.16) 分。

综上所述, 多发伤患者因病情导致长期卧床, 有效的胸部物理治疗能降低肺部分泌物及痰液积聚, 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促进肺复张, 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 降低ICU住院天数,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体现ICU救治水平, 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徐丽华等[8]学者在《重症护理学》一文中也明确表示, 给予多发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与该研究的观点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刘瑞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9) :29-30.

[2]刘瑞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9) :29-30.

[3]庄一渝, 周艳, 陈香萍, 等.灯塔奖标准对我国重症护理专业化建设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2) :105-108.

[4]胡其秀.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6) :39-40, 46.

[5]孙晓红, 朱振男.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 2012, 26 (2) :105-106.

[6]戴宁军, 邓素红, 王维红, 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2) :1146-1147.

[7]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7) :336-337.

[8]徐丽华, 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73-474.

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体会 篇2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损伤控制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3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车辆的增多,建筑业的壮大,由交通事故或建筑意外引起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多发性创伤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其伤情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致残率高,并涉及临床多个科室,所以一直是急诊科医生的重点和难点。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中男60例,女42例,其中老年人15例。年龄12~85岁,平均年龄39岁。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矿井砸伤,以车祸伤为主,占95%。均合存在两处以上解剖或器官损伤,其中有一处为危及生命损伤,按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均≥16分。其中以颅脑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178例,以胸部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123例,以腹部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152例。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均≥16分。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打架斗殴,以车祸伤为主,占90%。损失部位均合存在两处以上解剖或器官损伤,以颅脑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58例,以腹部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24例,以胸部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20例。

1.2 临床表现

多发伤损伤部位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临床表现可根据损失部位的不同侧重表现不一样:合并颅脑外伤者早期多有意识改变;合并胸部外伤时常有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难;合并实质性脏器破裂者早期多以失血性休克为主,腹部表现可不明显;合并肠道破裂损伤者早期常以腹膜刺激征为主。又因多发伤多由高能量的损伤造成,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折。

1.3 治疗方法

1.3.1院前急救:根据车、评估、处置、转运4个环节。在事故现在,进行初步评估,予以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对症处理,病情危重者由院前急救医生通过电话向本院通报患者病情,作好准备。

1.3.2 急诊科治疗:患者送入急诊室后立即予心电监护,测血压、脉搏,迅速开通两条外周静脉通道,常规进行生化检查及配血;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予心肺复苏术;对于呼吸不规则、氧饱和度明显偏低者行气管插管,尽早行机械通气;存在休克者,进行液体复苏,而对于伤员出血早期未控制时,采用限制性补液,收缩压维持在90mmHg左右,争取尽快手术止血,出血控制后再给予进一步容量复苏;为避免过多搬动引起的病情变化,必要的辅助检查均在床边进行(包括心电图、B超、拍片等),必须要搬动的检查(如CT),一定要评估患者病情后再行检查。边抢救边诊断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并根据病情严重等级,启动本院的多发性创伤抢救小组,进行创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收住相关科室或者重症监护室。

1.4 结果

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抢救成功88例,死亡14例,抢救成功率86.3%,早期死亡的原因:特重型颅脑损伤、心脏损伤及大血管破裂出血、严重肝脾破裂、张力性气胸、高位脊髓损伤,以特重型颅脑损伤及胸腹腔大出血为主,占死亡的2/3。

1.5讨论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1]。其存在伤情严重、复杂、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容易漏诊等特点。在抢救的同时容易只注意明显的症状而忽略了被掩盖了的其他并发症及远处脏器损伤,所以对于高能量致伤患者,一定要注意全面查体,入院后要从头到脚,切实细致检查,应常规行X线片、CT、B超检查以避免漏诊。例如对于骨盆骨折者应常规行诊断性导尿、腹腔穿刺、直肠直诊指检,避免漏诊合并伤。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必要检查尽量都在床边完成,以避免过多搬动引起病情变化,本院除了CT以外均在床边进行,但CT检查可以短时间扫描全身各个部位及脏器的基本情况,有助于诊断及更合理的质量,所以我们在行CT检查前均评估患者情况,病情允许下由医护人员陪同完成检查。

对于严重的多发伤患者首先面临的主要是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障碍,医师往往还未还得及明确损伤情况,患者可能呼吸停止和发生重度休克,故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所以早期治疗要遵循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的三边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是否有致命的损伤,并且要优先救治对伤患有致命危险的损伤。Richards等提出伤后分3个阶段进行诊断观察:①需马上处理的致命性损伤;②应优先行确定性治疗的严重性损伤;③容易被漏诊的隐匿性损伤[2]。在紧急情况下耗时的辅助检查不应做,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检、胸腹穿刺等,需作出是否手术的判断,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积极术前准备,以提高伤患的抢救成功率。其次,严重多发伤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休克,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有效灌注是早期抢救的另一个重点。故早期应予积极液体复苏,但对合并活动性大出血患者,应该实施限制性复苏,以收缩压80-100mmHg为复苏目标[3],避免过度补液致肺再灌注损伤及引起凝血机制改变,导致出血增加。并积极进行损失控制性手术以止血。同时应注意予患者保暖、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对于呼吸功能不全者尽早开通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及时检查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功能异常,予成分输血),以及早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异常致死三角。

多发伤的抢救不仅仅是一个急诊科室单独就能完成,需多学科协同性的参与、共同完成(包括各个外科、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技科室)。本院目前除了加强急诊科的建设,还建立了多发伤抢救系统,系统包括院前120、急诊科、多发伤抢救小组(组员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的医生)及相关其他科室,这大大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锦山. 56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26-127

[2] 蘇远红、姚锦辉等. 严重多发伤232例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4):144-145

并多发伤 篇3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4岁,2015年11月12日11:10因“车祸外伤后意识不清30 min”由120救护车送入我院急诊抢救室。入院体检:体温36.3℃,脉搏84次·min-1,呼吸18次·min-1;血压193/87 mm Hg;Sp O298%;GCS评分5分,E1V1M3,昏迷,呼吸不规则,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迟钝,双侧外耳道活动性出血,颈部无畸形,胸廓左侧塌陷,触及骨擦音,两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四肢无明显肿胀、畸形。

1.2 抢救及治疗

抢救按ABCD法则进行,积极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维持循环及骨折固定等,同时完善各项检查。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为开放性颅脑损伤,神经外科会诊后认为无手术指征。胸部CT示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肺血气胸,予左胸腔闭式引流。期间患者血压最高时达195/130 mm Hg。12:15放射科电话通知,CT提示患者存在主动脉夹层。此时患者血压突然下降至97/73 mm Hg,心率140次·min-1,立即A级领血输血、动脉监测血压。初步诊断:(1)主动脉夹层;(2)急性开放性特重度颅脑损伤;(3)急性闭合性胸部损伤;(4)全身多发性骨折;(5)全身多发性软组织挫裂伤。经心胸外科、介入科、神经外科综合会诊后,急诊行主动脉造影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支架放入后复查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及开放良好,升主动脉处破口及假腔消失,未见明显内漏,远端动脉血流灌注明显增多,左锁骨下动脉显示清晰。

2 结果

患者术后转入ICU,予以去甲肾上腺素120μg·kg-1·h-1、肾上腺素120μg·kg-1!h-1静脉泵入维持心率和血压,输注血制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碍,但患者循环仍不能维持稳定,于入院18 h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考虑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多发伤出血致失血性休克。

3 讨论

本例患者为车祸致多发伤合并主动脉夹层,回顾分析本次抢救过程发现,虽然救治过程按ABCD法则进行,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1)气管插管成功后应常规行床边胸片检查,这样可看到血气胸影像,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得以提前。(2)发现主动脉影增宽时加做增强CT或CTA,可及早做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并予以治疗。(3)对这类患者应及时启动创伤小组,可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1]。本例患者未行增强CT检查,使主动脉夹层确诊时间延迟。对于重症多发伤患者,任何一个重要损伤的漏诊均可能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急诊诊断时间延长几分钟可能错过手术时机,导致患者死亡[2]。

多发伤具有病情危急、复杂,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休克率、漏诊率、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抢救[1,3]。多发伤的致死率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2%[1]。研究[4]显示,GCS评分<8分、头颈部骨折及异常的脉搏是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主动脉夹层是最灾难性的疾病之一[5],其年发病率平均为每10万人中有0.5万~1万人发病,50~7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比为2~3∶1[6]。在外伤致主动脉损伤的大样本调查统计中,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为11%[7],50%的患者在48 h内死亡[8]。多发伤合并的主动脉夹层中以De BakeyⅢ最常见,内膜破口常位于降主动脉及主动脉峡部[8]。本例患者主动脉破口位于胸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约2 cm处,与报道相符,提示本例主动脉夹层可能是创伤所致;其发生机制与降主动脉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相关[8]。

多发伤合并主动脉夹层因患者昏迷缺乏主诉或被合并的创伤症状掩盖而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而不易诊断。通过文献复习,笔者认为,对于多发伤患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早做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1)受伤机制。研究表明,90%的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由闭合性钝挫伤引起,损伤机制为减速损伤,所以对于经历减速损伤或高能损伤的患者,应注意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可能。(2)临床表现及查体。主动脉夹层特点为症状重而体征少,患者常表现为胸背部持续性撕裂样剧痛,而昏迷患者缺乏主诉但血压会升高,因此,对多发伤出现血压异常增高患者须警惕主动脉夹层发生,尤其是血压异常增高的男性患者。双侧肢体血压、脉搏存在明显差异是主动脉夹层较特异的表现,对多发伤患者可通过常规测量其双上肢或上、下肢血压及早发现是否合并主动脉夹层。(3)D-二聚体水平。有文献报道,发生主动脉夹层时D-二聚体水平会升高,且病变范围越大,D-二聚体水平越高,且提示预后,可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指标[9]。(4)影像学检查。增强CT对于确诊主动脉夹层具有决定性意义,CTA被公认为是无创、安全、快速和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通过增强扫描,CTA及CT三维图像重组能准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位置及累及的范围,判断主动脉夹层的分型,测量原发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之间的距离等[7],对指导进一步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外科学院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提出,对所有经历高能损伤且合并有骨折的患者均应常规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明确是否存在一些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合并主动脉夹层[10]。

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要点 篇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在发生变化,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病情严重,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8-01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抢救多发伤病人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79岁。受伤部位有头部、胸腹部、脊柱、四肢、骨盆等,其中以颅脑损伤为主12例,胸部损伤为主24例,腹部损伤为主1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5例,经抢救好转28例,需手术治疗15例。

2概念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1],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变化快,各部分损伤互相影响。有报道,受伤2个、3个、4个、5个部位的死亡率分别为49%、60%、68%和71%,因此为了提高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的护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专科进一步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3急救护理

3.1现场急救 现场救护原则是立即使患者脱离险区,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治病;争分夺秒,就地取材;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加强途中监护详细记录。急救护理必须迅速、果断、准确、有效主要是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控制外出血等,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

3.2途中转运 途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要迅速解开或剪开衣服,立即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呕吐物及分泌物,舌根后坠者可放置口咽管。血压平稳无禁忌的患者,可取半卧位,休克或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充分給氧(持续低流量)。控制外出血,伤处用敷料压迫加压包扎。多发性肋骨骨折出现反常呼吸时,用胸带固定,胸部有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厚无菌敷料封闭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3.3病情观察

3.3.1胸部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有节段性多发性肋骨骨折由此引起的反常呼吸,张力性或开放性血气胸。

肋骨节段性多发骨折,体征明显,常发生反常呼吸,每多一条肋骨骨折,胸腔脏器伤的发生率可增加10%;注意观察呼吸运动时有无胸廓塌陷等;半卧位;给氧(持续低流量吸氧);血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按闭式引流护理),注意观察血性引流的量;闭合损伤:用胸带固定,止痛,有利于呼吸;并发症:肺部感染,应给予定时雾化吸入,以利于排痰,协助抗炎治疗。

3.3.2 颅脑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 ,伤员的神志是清楚还是昏迷是判断伤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来院时清醒,伤后有昏迷史,应检查有无脑神经的病理反应,更应注意颅内损伤体征的继续出现; 每15-30分或1小时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博、呼吸; 如果伤后清醒,来院昏迷或伤后立即昏迷,并持续加重,则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果伤后出现昏迷,症状持续不变,则有脑干挫伤的可能;如果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软瘫或痉挛,脉博沉而慢,表示颅内压增高到危险程度,有紧急开颅的指征。

3.3.3腹部外伤为主伤员的护理观察要点

吸氧,开通二条静脉通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氧分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判断休克程度,一看:看面色、粘膜、皮肤颜色及发绀程度;二摸:摸脉博,摸肢体温度;三测:测血压。采用床旁B超、床旁摄片,减少搬动;密切注意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如在B超或腹穿得以证实有腹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者,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避免延误手术时机。[2];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及性状,记录每小时出入量,判断循环血量及血容量补充情况,尽快补足血容量,为手术创造条件。

4. 小结

多发伤不是单独伤的相加,而是指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创伤,因此,如不及时抢救,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我院急救科抢救的伤病员采取快速早期诊断、抢救治疗、急救护理等治疗方法,其治愈率达到90%.因此,快速早期诊断、抢救治疗、急救护理成为治愈严重胸腹多发伤患者的主要手段。在急救护理方面,我们的经验是要提高对严重胸腹多发伤的认识。创伤死亡有3个高峰,第2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3 h内,为提高存活率,关键的一点是要能抓紧伤后“黄金1 h”内的紧急救治[1]。加强救治中的护理环节,提高护士对伤情观察的敏锐性和预见性,主动、及时、有效的进行医护配合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2]。

参考文献

[1]王一镗。大力加强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2):7778.

重度多发伤急救护理体会 篇5

本组58例, 男37例, 女21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5岁;其中2处损伤12例, 3处损伤23例, 4处损伤18例, 4处以上损伤5例;车祸伤28例, 坠落伤12例, 塌方砸伤5例, 刀伤9例, 其他4例, 受伤部位以四肢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五官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等为主。接诊时心跳呼吸停止8例, 其余均处于休克状态。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快速评估病人的伤情

患者入急救室后配合医师尽快实施问、看、测、摸、穿刺的检诊程序, 及早准确诊断、明确护理重点, 通过相关专科全力配合抢救。问即问患者外伤史, 外力的方向, 受伤部位, 伤后表现和初步处理。如患者不能主诉受伤情况, 应尽可能询问目击者或陪送人员。看即看面色、呼吸、瞳孔、伤部情况。测即测血压, 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摸即摸脉搏、皮肤的温湿度、气管的位置、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有无异常活动。穿刺是指对疑有胸膜腔损伤应立即进行诊断性胸腹腔穿刺, 必要时重复穿刺, 对穿刺阳性而可疑有腹腔损伤者行腹腔灌洗。同时做好各项记录。严重者致心跳呼吸骤停, 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伤势较轻者可做一般护理。

2.2 充分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度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致窒息。其原因多数为异物、血块、分泌物等。必须及时清除。迅速取出口腔内活动性假牙、碎牙、血块等异物, 呼吸道分泌物 (痰液、血液等) ;舌后坠者可应用舌钳。常规放置口咽通气管;呼吸快, 呼吸困难者立即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氧流量4~6L/min, 以提高组织血氧含量,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潮气量维持10~15mL/kg, 吸呼比值为1∶1.5, 吸入40%混合氧。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扩容, 维持有效循环

本组创伤合并不同程度休克43例, 达82%。快速扩容、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患者入院后根据休克程度立即建立2~3条静脉通道。头胸部创伤建立下肢通路;腹腔脏器、骨盆及下肢损伤, 选用上肢、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为宜, 以免输入的液体在损伤部位分流, 加重损伤部位的充血水肿而不能有效扩容。采用16~20G静脉留置针, 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其中1条静脉通道用输血器, 为输血作准备。对穿刺有困难者应进行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置管。首先快速输入平衡液, 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随时调节滴速。收缩压在90/60mmHg者, 争取在30min内输入平衡液1500mL, 收缩压<52.5mmHg者, 应在30min内输入平衡液2000mL, 然后输入胶体液, 全血。晶体液、胶体液之比为3∶1, 使其休克得以复苏, 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时间。但是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 如无休克征象应限制入量。本组31例以快速补液, 休克得以改善为手术的后继治疗创造了条件。

2.4 对活动性出血及时处理

重度多发伤患者的出血非常常见, 控制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有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 快速控制伤口出血, 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指压法。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 配合医师清创缝合止血, 骨折用夹板固定。

2.5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

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针、导尿等术前准备。对伴有血气胸者及时配合医生置胸腔闭式引流, 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护理观察。

2.6 监护仪监测,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本组患者常规持续心电图, 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 并根据伤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测项目。呼吸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者, 监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气道压力等;对循环功能紊乱或衰竭者监测中心静脉压等。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尿量、面色、末梢循环、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有助于判断病情, 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患者, 提示可能为继发颅脑血肿、脑疝。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7 要做详尽的抢救记录

每次抢救的患者都要作详细记录, 记录会诊人员的到达时间、诊断及治疗执行时间、输液种类、出入量。在防止液体不足的同时, 慎防液体量过多。抢救结束不超过6h及时完整地填写抢救记录。

2.8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对突发性致伤打击都无思想准备, 但要面对可能或已经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的残酷现实, 因病人在躯体上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创伤。在救治过程中, 要兼顾患者“紧急的疾病”和“焦虑的心情”。护士根据其心理特点关心安慰患者并以沉着、有序、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高质量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注意环境对病人的影响。主动与病人家属沟通, 及时提供抢救信息, 力求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3 护理心得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交通的拥挤及各种劳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重度多发伤患者病例居高不下, 急诊科在长期的实践中, 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 合理的分工协作, 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 行之有效;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重视心理支持可提高急救护理效应。总之, 多发伤患者的伤情是多种多样而又复杂的,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 采用成熟的救治技术和更多的科学协作精神, 才能有一个合理的救治整体,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红玲, 胡晓军.多发伤患者的院内急救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4, 1 (4) .

[2]何义平, 杨友琼, 张敏, 等.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 1999 (6) .

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体会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入院救治的24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男169例,女79例,年龄11~73岁,平均33.7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8例,交通事故伤151例,其他伤39例。损伤部位(一位患者可能有多处损伤,分别统计):颅脑101例,胸部49例,腹部48例,四肢、骨盆65例,脊柱及其他部位41例。损伤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为(34.73±4.78)分,格拉斯哥评分(GCS)为(8.03±0.89)分。

1.2 治疗方法

1.2.1 院前急救方法

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要迅速观察伤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周围环境,并向目击者询问,估计损伤程度。对伤情做出初步判断后明确处理要点,简单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并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送往医院。注意,在撤离事故现场时,应尽量将伤员保持原体位,避免重复损伤或加重损伤。第二,在护送到医院的途中,应该给患者有效供氧,保持其呼吸通畅。对颅脑损伤或多发伤休克的患者,要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紧急情况下可用纱布清理,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舌头,或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对于呼吸骤停的患者,要进行气管插管或面罩通气[1]。第三,要及时为患者止血,并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严重复合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防治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积极止血同时要为患者补充平衡液,为进一步入院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1.2.2 院内急救方法

首先,估计伤情之后,应优先处理严重威胁生命的损伤。依据Freeland提出的“CRASH PLAN”[2]原则实施评估,对于伤情严重的患者应简化术前准备,执行紧急手术。第二,要为患者全面检查,避免漏诊、误诊。由于严重多发伤病情复杂,因此要为患者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胸、腹部X拍片等,必要时进行CT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漏诊、误诊,延误病情。第三,请相关科室会诊。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及时组织会诊,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第四,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治患者感染。严重多发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在处理伤情过程中,根据伤情早期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的出现。

1.3 研究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急救成功率。

2 结果

治愈216例,死亡32例,成功率87.10%,病死率12.90%。死亡原因多见于严重颅脑损伤(7例,占2.82%)、心脏与大血管损伤(13例,占5.24%)、高位脊髓损伤(8例,占3.23%)及严重肝、脾、胰损伤(4例,占1.61%)等。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早期急诊救治是影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但是,严重多发伤往往包括了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或脏器的损伤的多发性创伤,常见并发体内大血管破裂、腹部外伤所致的肝脾破裂、颅内出血及骨盆骨折等复杂多变的病情[3]。这使得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十分复杂、棘手。加之外科专业病房往往更多的重视自己科室专业,而对其他专业甚至全身状况评判治疗不够全面,很容易导致在严重多发伤诊治中,出现延误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4]。

对于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准确判断伤情。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发生后,1h内的处理是决定患者生命的关键时间[5],也正是所谓的“黄金1小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危重,若伤后早期能够得到正确及时地诊断与救治,尤其是伤后“黄金1小时”内得到有效正确地诊治,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2)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严重多发伤易导致患者休克,因此要在入院后应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补液,在30min内输入2000mL晶体液,再酌情输入代血浆、新鲜血浆或全血。同时应积极处理血管出血。(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患者中有意识障碍、反常呼吸、低氧血症者,要常规行气管内插管,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4)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由于多发伤是一种变化多端的动态损伤,因此急救状况下初步估计得出的结论是可能不全面的,必须进行动态观察,防止误诊漏诊。

总而言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应强调“及时、快速、准确”。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并非每个医师能独立完成抢救,而是要求众多学科医师协同完成的救治过程,应尽可能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积极构建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手术室(或ICU)-专科康复治疗的一体化的救治模式,严格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止血为先,修补在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后致残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32-35.

[2]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4-845.

[3]黄惠娟,马钦丽.严重复合伤的急救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74-275.

[4]刘小红,白建萍,唐莹.现代创伤的特点与院前救护[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1):33-34.

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 篇7

1 院前急救的工作重点

1.1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 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现场急救时间短促, 不允许耽误, 应做好现场观察, 了解伤因及外力情况;受伤确切时间;最初发现伤员时的体位;场地被血迹污染的范围大小;维持呼吸道畅通;止血, 尤其是活动性的大出血;准备呼吸骤停的抢救, 作好伤肢的外固定, 切忌将伤肢从重物下拖拉出来, 造成继发性损伤。

1.2急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面对来得急、伤势重、病死率高的多发伤患者, 急救人员要做到急、严、稳、准、灵五点。急:分秒必争, 一切动作要快;严:严密观察病情;稳:操作要稳;准:执行医嘱及时、药量准、时间准;灵:应急能力强, 应急措施使用灵活。同时救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如舌钳、吸引器、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加压包扎止血、伤肢外固定等技术, 不可盲目使用止血带。对失血不十分严重, 且在30 min左右到达治疗单位的伤员, 不一定在现场给予输液, 以免耽误更多时间。窒息是现场和转运途中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防止窒息的措施: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 用手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将舌拉出, 窒息多半可以缓解, 应把传统上对止血带的注意力转移到舌钳上来。

2 运送途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救护工作的连续性, 一旦伤情恶化, 在途中必须进行积极的处理, 车速要平稳, 不要急刹车或突然加速, 途中保持输液通畅, 及时补充血容量, 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转运途中一旦出现心搏停止, 立即停车就地复苏抢救, 切忌不做抢救继续转送以致失去抢救机会。

3 院内急救的注意事项

3.1 恰如其分的伤情评估

遵循“一看、二问、三检查”的顺序, 接诊者首先应注意伤员的意识、面色、呼吸、血压、脉搏、体位、出血、伤肢姿态、大小便失禁及患者主诉等直接情况, 同时根据患者衣服撕裂程度、血迹和呕吐物污染多少及询问目击者或陪送人员等间接情况来判断伤情。

3.1.1多发伤的特点是损伤部位多, 开放伤与闭合伤同时存在, 明显伤与隐蔽伤同时存在;不同系统受伤的症状与体征相互影响, 伤员多半不能自诉伤情, 医护人员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开放伤, 漏诊、误诊机会多:颈椎骨折合并颅脑颌面伤, 颈椎骨折容易漏诊;骨盆骨折容易合并膀胱、尿道损伤;股骨近端骨折可合并髋脱位;低血容量休克可能与心源性休克同时存在, 部分伤员呼吸困难表现不明显, 而以躁动不安为主, 认真观察可发现低氧血症。

3.1.2伤员到达急救室后的抢救效率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措施是否得力, 针对性是否强, 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个专科。因不论哪个部位的伤情多么复杂, 威胁生命安全的主要是:呼吸道阻塞和呼吸功能紊乱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大出血造成的循环功能衰竭。

3.1.3骨关节、胸膜及腹膜等部位的损伤容易误、漏诊, 其主要原因是明显创伤与隐蔽伤共存, 大多数伤员不能诉说伤情, 急诊医生缺乏全面检查诊断的经验, 未严格按照抢救常规对各部位逐一检查或影像学技术应用不当。救治人员必须遵循先救命后治伤、边检查边急救的原则, 在检查中防止一味追求某种特殊的检查而发生检查中死亡的现象。因此医务人员要根据各部位的伤情严重程度累及脏器不同和组织深浅来决定救治顺序, 以免贻误抢救时机。对病情急、危、重的多发伤患者, 在实施有效的医疗措施保证生命安全的基础上, 快速初步评定伤情、确定分类、组织专科抢救。

3.2 急救护理措施

快速实施一给氧、二通道、三止血包扎、四配血、五心电监护、六留置尿管、七皮试。

3.2.1 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 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 应迅速给予清除并将头偏向一侧, 防止胃内容物误吸;对舌后坠患者应将舌体暂时拉出外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准备吸引装置、气管插管盘、气管切开包于床旁, 便于急用。

3.2.2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快速扩容

立即建立2~3条以上静脉通道输液、输血, 应选择上肢、颈内 (外) 静脉、锁骨下静脉为宜, 用16~18号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 操作简单, 穿刺速度快, 容易固定, 管径粗, 输液方便。另一路使用输血器, 注意输血速度, 同时记录监测中心静脉压。

3.2.3 止血包扎

严重复合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 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 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出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 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 及时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 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 若病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止住活动性大出血, 紧急闭合开放性的胸部伤, 组织有关专科会诊, 明确哪些部位必须手术, 哪些部位可以暂缓处理, 哪些可延期处理, 这是外科急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护士要协助医师做初步的清创缝合, 与抗休克必须同时进行。

3.2.4 配血

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立即常规进行血液标本采集, 以便及时做交叉配血及生化、红细胞压积等实验室检查, 重危伤员的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等对观察伤情有重要价值, 应及时进行。

3.2.5 连接心电监护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变化, 严密观察心功能状态, 及时发现异常。

3.2.6 导尿、留置尿管

抢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导尿, 准确记录尿量, 以便观察组织的灌注量, 作为调整输液速度的依据之一, 监测肾功能, 了解抗休克效果。

3.2.7 皮试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做青霉素及麻醉药物过敏试验, 备皮、剃头做好术前准备。

3.3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反映血压、颅内压的变化, 可以指导使用脱水剂及护理过程中怎样输液, 输什么液, 争取抢救时间;通过对肢体活动的观察可以提示颅脑病变或是否存在骨折移位,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因此, 病情观察尤为重要。

3.3.1 胸部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

由节段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引起的反常呼吸, 张力性或开放性血气胸。肋骨节段性多发骨折, 体征明显, 常发生反常呼吸, 每多一条肋骨骨折, 胸腔脏器伤的发生率可增加10%;注意观察呼吸运动时有无胸廓塌陷等;半卧位;给氧 (持续低流量吸氧) ;血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 (按闭式引流护理) , 注意观察血性引流液的量;闭合损伤:用胸带固定, 止痛, 有利于呼吸;并发症:肺部感染, 应给予定时雾化吸入, 以利于排痰, 协助抗炎治疗[2]。

3.3.2 颅脑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

伤员的意识是清楚还是昏迷是判断伤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运动情况。意识状态的改变能反映病情的轻重,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通过观察患者是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入嗜睡, 应提高警惕病情是否恶化及早处理。而瞳孔是反映颅脑变化的窗户, 密切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 典型的脑疝瞳孔改变:伤后一段时间一侧瞳孔一过性缩小或双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如伴有对侧肢体瘫痪, 意识障碍加重, 则进一步提示脑疝形成。应及时快速滴注20%甘露醇+地塞米松5~10 mg, 同时通知医生。但应与脑干损伤相鉴别, 脑疝:瞳孔不等大, 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神经或眼神经损伤后立即一侧瞳孔散大, 一般是进行性改变不伴有意识障碍, 通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来院时清醒, 伤后有昏迷史, 应检查有无脑神经的病理反应, 更应注意颅内损伤体征的继续出现;每15 min~30 min或1 h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1次;如果伤后清醒, 来院昏迷或伤后立即昏迷, 并持续加重, 则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如果伤后出现昏迷, 症状持续不变, 则有脑干挫伤的可能;如果一侧瞳孔散大, 对侧肢体软瘫或痉挛, 脉搏沉而慢, 表示颅内压增高到危险程度, 有紧急开颅的指征。抗休克应尽量使用胶体液或全血、人血代用品, 既补充血容量又不加重脑水肿, 同时可酌情使用脱水剂。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 使用冰帽、冰袋、冰毯以降低大脑耗氧量,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及对光反射, 头痛、呕吐的情况, 观察伤员的昏迷程度, 意识状态, 注意防止脑疝发生;注意观察有无口、耳、鼻腔血性渗液;准确及时使用脱水剂, 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组织供血给氧, 对躁动患者不宜给镇静剂, 以免掩盖病情。

3.3.3 腹部创伤为主伤员的护理观察要点

(1) 吸氧, 开通两条静脉通道,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氧分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判断休克程度, 一看:看面色、黏膜、皮肤颜色及发绀程度;二摸:摸脉搏, 摸肢体温度;三测:测血压。采用床旁B超、床旁摄片, 减少搬动;密切注意腹部体征, 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如在B超或腹穿得以证实有腹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者, 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 避免延误手术时机。 (2) 给予留置导尿, 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及性状, 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判断循环血量及血容量补充情况, 尽快补足血容量, 为手术创造条件。

4 病员转运, 收住入科

经急诊室处置病情稍稳定后, 根据患者病情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危重患者的准备, 由专业医师和护士护送入专科继续治疗, 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做好交接班。转科途中防止活动性大出血未按压住、电梯故障等, 同时应携带便携式急救箱, 以备转科途中病情突变, 能够及时有效就地抢救, 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只有掌握了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要点, 迅速有效地采取救治措施, 才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得以挽救生命。同时必须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及急救仪器的使用, 使急救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我们这样忙而不乱的护理救治程序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 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些实践体会仅供同仁们参考。

参考文献

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60例, 女性39例;年龄6~78岁, 平均41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 :ISS>16分194例, ≥25分10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78例, 工矿事故伤51例, 坠落伤28例, 跌打伤25例, 其他伤17例。意识丧失21例, 双侧瞳孔散大18例, 单侧瞳孔散大10例, 呼吸、心跳停止24例, 面部严重毁损9例, 严重大出血48例, 呼吸困难143例, 四肢畸形163例, 胸腹腔穿刺阳性166例。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由急诊外科医师统一协调, 依“ABC”预案积极组织抢救, 行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及必须的术前准备, 同时请相关科室紧急会诊, 多专科积极协同治疗。本组急诊手术191例, 择期手术85例, 介入治疗5例, 保守治疗18例。经全力抢救治疗269例治愈, 死亡30例, 31例遗留不同程度残疾, 治愈率为89.97%, 死亡率10.03%。

3 讨论

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 紧急情况下不应行耗时性辅助检查, 常靠病史、体检、胸腹穿刺等简便快捷的方法, 即可迅速作出是否需开颅、剖胸、剖腹的决定, 准确的脏器损伤定位则并非必需。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 力争在病人伤后10min内 (白金时间) 给予救命性治疗, 伤后1h内 (黄金时间) 给予准确诊断, 并采取手术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救治。

建立“院前创伤急救-急救室-手术室-ICU的绿色通道”在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个过程由经验丰富的急诊外科医师统一指挥,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院前急救应特别注意“A (airway) 、B (breathing) 、C (circulation) ”的维持, 积极抢救休克,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有脑疝征象者迅速给予脱水治疗, 有条件者予院前微创清除血肿, 对大出血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压迫、填塞或结扎止血。急救室迅速查体, 积极抢救休克, 维持生命体征, 尽快完善必须的检查项目及术前准备工作, 同时请相关专科紧急会诊, 对出现严重脑疝、心跳骤停胸外按摩无效、心脏压塞及严重大出血危及生命者可在急救室行手术救治。手术室麻醉师及手术护士应积极予以协助, 迅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手术原则是在抢救生命的前提下, 尽量保留器官, 同时避免漏诊及不必要的损伤, 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damage control sugery) ”挽救生命。

多发伤涉及多个系统, 病情复杂严重, 需多个专科协作配合, 共同努力。若有两处以上危及生命的损伤时, 可分组同时手术。整个协调过程需由急诊外科高年资医师全方位负责,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严重多发伤来势凶猛, 且多是隐匿性的内在脏器严重损伤, 易造成漏诊。可依Freeland建议的“CRASH PLAN”顺序进行检查[1]。要始终坚持救命在前的原则, 同时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完善各种辅助检查, 以避免迟发性损伤的发生。

积极防治并发症, 严重多发伤常见的并发症有严重感染、MODS、ARDS、SIRS、急性肾功衰竭、应激性溃疡等, 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可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发生严重感染后, 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急性肺损伤可能是MODS首先受累的器官, 呼吸功能支持是预防和治疗MODS的关键;对SIRS的早期诊断和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是改善危重症病员预后的关键;小剂量甘露醇与速尿交替应用可降颅压的目的, 且明显降低急性肾功衰的发生率;尽早采取鼻饲或全胃肠外营养, 可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减少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救治1例多发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9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6-01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能危及生命。其特点是:1.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2.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3.严重低氧血症;4.容易漏诊和误诊;5.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58岁,汉族,因“车祸致伤全身多处疼痛约20分钟”由120救护车于2014-2-14 19:43送入急诊科。于20:30送入ICU。诊断:一、失血性休克;二、多发伤:1、骨盆骨折2、后腹膜血肿3、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头皮血肿;4、闭合性胸部损伤。 入院时患者神志淡漠,测体温不升、P130次/分、R30次/分、BP90/50mmHg、血氧饱和度93%,快速血糖8.5mmol/L,EWS评分7分。

1.2 效果

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

2、急救护理 2.1 评估伤情 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进入抢救室后,首先进行快速、全面的初步评估,评估患者的气道、呼吸、 循环情况;意识水平、瞳孔情况、GCS评分;到达时间、生命体征、疼痛评分;受伤时间,损伤机制,有无现场昏迷史;充分暴露,检查全身的受伤情况;性别、年龄、过敏史、既往病史等。

2.2医生进行快速评估的同时,护士快速准备抢救器材用物并剪去患者的衣物,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生命体征,快速建立2-3路的静脉通道如:颈外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必要时给予中心静脉置管,这一过程应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为后续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快,除常规观察生命体征、CVP、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周围循环的变化;随时检查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尿等各管道的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尿量应大于30ml/h,同时测尿比重和尿的颜色,提示休克程度及微循环灌注情况;血压不稳定前不要搬动患者,确定手术方案后配合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若生命体征稳定后,由医生、护士及护工陪同下行各项检查,检查途中携带心电监护仪、呼吸皮囊、便携式吸引器、抢救药品等给予送检。

2.4对症治疗及护理 对于多发伤而言,手术往往是决定性治疗措施,在抢救病人的同时,有大出血的创伤必须立即处理,由于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手术风险大,因此要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同时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 2.5预防感染,正确用药 感染是创伤3d后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及時完善的清创术,是预防感染和成功修复组织的基础,应争取6~8h内尽快做好清创术,去除污染异物、失活及坏死组织,以防感染。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尽可能在创伤后3~4h静脉应用。

2.6 心理护理 多发伤多属意外伤害,是一种突发性灾害,伤员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加重原有病情。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应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从容镇静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稳重的姿态,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尊重病人的隐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 护理体会 (1)快速抢救生命除了院前及医院内部各科室的协调外,护理配合是节约抢救时间的重要的一环。(2)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我科根据多发伤的特点,制定了规范化的抢救程序及抢救分工;一名护士重点维持循环系统,一名护士负责呼吸道的管理及巡回,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忙而不乱、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的宝贵时间。(3)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平时要定期培训、模拟训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4)在抢救过程中,始终保持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技术,稳重姿态,整洁仪表,给予患者及家属信任与安全感,并取得他们理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护理 篇10

关键词:多发性损伤,急诊护理

严重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 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 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者。严重多发伤多由于交通事故、高速冲撞、高处坠落、严重挤压伤等引起。有报道, 受伤2个, 3个, 4个, 5个部位的病死率分别为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使得多发性创伤的威胁日渐突出, 目前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公害"。由于严重多发伤来势凶、发展快、伤情严重复杂, 病死率高而成为创伤急救中的难点, 也是当前急诊医学界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课题。因此, 做好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有助于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本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126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院前救治严重多发伤126例, 男88例, 女38例;年龄19岁~68岁;交通事故伤89例, 刀刺伤6例, 坠落伤21例, 挤压伤10例;伤及2处部位者80例, 3处者37例, 4处以上者9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67例, 休克80例, 呼吸衰竭23例, 骨折58例, 脏器出血77例次。转归:本组死亡12例 (入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经抢救无效者除外) , 急诊手术43例, 住院治疗109例, 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

2 急诊护理

护士除了配合医生抢救患者, 并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

2.1 快速评估伤情

多发伤是一种变化迅速、伤情复杂的动态损伤, 当多发伤病人到达急诊抢救室时, 护士应配合医生尽快实施一问, 二看, 三测, 四摸, 五穿刺[2]等程序进行检查, 作出初步判断, 根据轻重缓急, 安排抢救顺序。 (1) 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受伤部位、着地部位、伤后的表现及处理, 如果患者不能自诉时, 尽可能向目击者或护送人员询问。 (2) 看:看呼吸、面色、瞳孔、伤部情况、有无开放性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 (3) 测: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4) 摸:摸应从头到脚, 检查患者颈椎有无压痛及气管位置、颅骨有无塌陷、行胸部挤压试验,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检查骨盆挤压试验和四肢有无异常活动、骨擦音、压痛, 摸脉搏的强弱和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异常感觉。 (5) 穿刺:疑有胸、腹部损伤者立即进行胸腔穿刺、腹腔穿刺, 并行床边B超检查。

2.2 执行VIPCO急救程序

V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 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痰液等分泌物, 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吸机。气管插管是保证肺通气最迅速和有效的方式。I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快速输液、输血, 以扩充血容量, 维持血液循环稳定。静脉穿刺时宜取上肢或颈静脉穿刺。如静脉萎陷、穿刺困难, 即刻行静脉切开或颈静脉穿刺。至少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 使用动、静脉套管针, 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抽取。液体的输入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立即采集血标本, 及时做交叉配血及生化、肾功能、红细胞压积等检查。必要时及时的配血, 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P即心脏泵功能监测, 通过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 (CVP) 及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及时发现并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若发生心搏骤停, 立即行心脏复苏。C即紧急控制出血。创面广泛出血者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破裂时可用血管钳止血;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所致的严重内出血者, 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手术止血, 彻底清除出血灶。O即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 立即送手术室手术, 并注意送转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和保持。危重创伤病人的手术率达79.35%[3], 在急诊室抢救的同时急救护士应积极做好紧急术前准备, 如配血、备皮、皮试、插胃管、留置尿管等, 为患者入院后能尽快手术争取时间。

2.3 加强各类置管的护理

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时都有多条静脉置管, 要防止缠绕屈曲, 保证输液通畅。有气管插管的应注意呼吸道分泌物, 不致堵塞管道。一般均需留置导尿管,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尿量, 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疑有胃肠损伤患者则需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 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胸患者, 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保证引流通畅, 防止引流管扭曲、反折、受压和脱出, 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 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行开胸手术处理。

2.4 重视心理护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有外伤出血疼痛等症状, 以及受到不良的心理刺激, 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的恐惧交织在一起, 则会导致伤员急躁不安。因此, 应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 做好思想工作, 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抢救工作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 给患者和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及时提供抢救信息, 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取得理解与支持, 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5 预见性协调各科室间的工作, 缩短各项处置时间

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抢救工作涉及的科室范围广, 为使患者的抢救工作不受任何阻力, 赢得抢救的最好时机, 护士应有预见性地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的工作,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通知有关科室, 使急救工作畅通无阻, 使急诊科真正成为生命的绿色通道。尽量缩短急诊B超、拍片、CT等检查的时间。

2.6 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

需配备急救物品, 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 掌握搬运技巧, 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 做好转运监测, 发现病情恶化时, 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3 小结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 时间性、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急救成功的基石。 (1) 要有时间观念, 为赢得创伤病人急救"黄金1h", 护士必须不断提高急救意识, 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 (2) 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 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保持清醒的头脑, 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 (3) 科学地运用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急救工作按VlCPO程序, 可避免抢救混乱的局面。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分清轻重缓急, 灵活、有的放矢地执行急救程序, 降低死亡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这要求护士必须对现代创伤急救护理的概念有一个更深、更广的认识, 全面掌握创伤专科理论和技能,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力群, 蔡汝宾.严重多发伤在加强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8) :537.

[2]黄碧红.实用重症监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5:771.

上一篇: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下一篇:舒适护理服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