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急诊患者

2024-11-22

多发伤急诊患者(精选10篇)

多发伤急诊患者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措施, 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7例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7例多发伤患者中死亡24例, 占6.72%, 主要死因为特重型颅脑损伤、严重肝脾破裂伤、严重心肺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高位脊髓损伤、感染性休克。结论:急诊科在最短时间内对多发伤病情作出评估, 合理把握抢救顺序, 抓住急救时机, 实行一体化救治, 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多发伤,急诊救治,损伤控制手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高速公路、高层建筑物的涌现以及机动车辆增多, 使得严重多发伤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严重多发伤常合并创伤性休克, 病情凶险、伤情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现对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多发伤患者3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究多发伤的急诊救治措施,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57例, 男226例, 女131例, 年龄4~79岁, 平均年龄41岁。其中车祸伤198例, 高空坠落45例, 机械辗轧伤38例, 斗殴刀伤33例, 爆炸伤20例, 严重烧伤11例, 挤压伤10例, 火器伤2例, 交通事故车祸伤占55.46%。2个部位受伤者32例, 3个部位受位者168例, 4个部位受伤者127例, 超过5个部位受伤者30例。应用TI (创伤指数) 评分进行病情评估。轻伤 (≤9分) 36例, 重度伤 (10~16分) 72例, 危重伤 (17~20分) 190例, 极危重伤 (21分以上) 59例。

1.2 抢救方法

1.2.1 院前急救:

急诊医生迅速到达现场后, 首先对病情全面评估, 了解患者目前最危及生命的损伤, 确定出对于伤者的处理要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现场施行心肺复苏术。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血凝块, 通过放置口咽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供氧或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严重多发伤多合并有创伤性休克, 须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进行补液, 予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羟乙基淀粉等晶胶体扩容。对开放性外伤者立即行止血包扎, 必要时上止血带止血;骨折予固定。开放性颅脑损伤应给以保护脑组织, 避免加重脑损伤;开放性气胸应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腹部开放性损伤肠管外露者应用合适的盆、碗保护外露组织。密切监测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安全转送医院。对于怀疑有脊柱、骨盆损伤者, 为避免继续损伤, 采用铲式担架床。

1.2.2 院内抢救:

进入抢救室后, 继续心电监护。再次对伤情进行评估, 边抢救边询问病史、查体, 做出初步诊断。继续建立多条补液通路充分扩容。在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的同时积极行术前准备、配血准备。急诊科通过电话及时联系各临床专科急会诊, 及早通知辅助检查科室做好准备。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 我急诊科经常呼各相关专科在CT室会诊, 对患者行头、颈、躯干等重要部位检查, 节省检查时间, 同时各专科医生及时阅片了解病情, 找出最危及生命的问题, 确定收治科室, 尽早行急诊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受伤至入院前平均时间为48min, 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平均为33min。早期诊断正确率95.23%。抢救成功333例 (93.28%) , 死亡24例 (6.72%) 。其中院前死亡6例, 在抢救室死亡5例, 术后死亡13例。主要致死原因:特重型颅脑损伤9例, 严重肝脾破裂伤5例, 严重心肺损伤2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 高位脊髓损伤3例, 感染性休克2例。

3 讨论

3.1 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严重多发伤主要是指患者在同一个损伤因素影响下, 机体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器官功能受到损害,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严重多发伤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 伤情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和多部位, 存在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伤情严重、复杂、容易漏诊等特点。

3.2 多发伤的诊断

多发伤伤势严重而复杂, 伤情变化快, 及早准确的诊断伤情是救治严重多发伤、提高抢救或存活率的关键。诊断时要求在遵循“边查边治”的原则下做到快、准、全。首先简明扼要地询问病史;牢记“CRASH PLAN”有重点的对头、胸腹、四肢、脊柱进行查体:心脏及循环系统 (cardiac) 、胸部及呼吸系统 (respiration) 、腹部 (abdomen) 、脊柱 (spinal) 、头部 (head) 、骨盆 (pelvis) 、肢体 (limb) 、动脉 (arteries) 、神经 (nerve) 。运用“一看, 二摸, 三穿刺”这一简单、快捷的临床实践体会, 避免误诊漏诊。一看:看面部及结膜颜色, 瞳孔大小, 呼吸情况, 伤部情况;二摸:摸皮肤, 脉搏, 气管, 压痛及反跳痛, 异常活动;三穿刺:对可疑有胸腹部脏器损伤或昏迷患者, 进行胸腹腔多部位穿刺。系统评估, 重复体检是减少漏误诊的重要措施[1]。及时组织相关科室会诊。X线、CT、MRI、B超等对多发伤诊治不可缺少, 但应掌握时机, 尽量做到就地、就近检查, 始终关注生命体征, 检查时有医护人员监护[2]。须密切注意的是, 颅脑损伤昏迷者极易出现漏诊, 常见漏诊多发生于合并胸腹脏器损伤内出血;合并颈髓损伤高位截瘫;脊柱骨折、锁骨和肋骨骨折等情况。

3.3 早期急救

早期有效的急诊救治是抢救严重多发伤成功的关键。严重多发伤患者是与时间赛跑, 应抓住伤后“白金10min”、“黄金1h”给予积极有效地救治, 可以大大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3]。严重多发伤患者首先主要问题是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障碍, 早期实施有效的气道开放和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患者关键, 主要以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为主, 建立人工气道后, 才可以进行机械通气, 同时为下一步手术做好准备。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通过建立多条外周静脉输液通路, 或者直接建立中心静脉通路, 改善组织微循环及组织供氧, 力图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 尽早转送入院治疗, 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对于颅脑严重外伤患者进行抢救时, 除要纠正循环休克状态外还要注意降低颅内压。随着创伤救治时间窗观念逐渐受到重视, 缩短院前时间, 早期确定性救治, 实施院前、院内和重症监护治疗全程一体化的创伤救治模式, 成为创伤救治的有效途径。

3.4 手术抢救

多发伤患者由于伤及多个部位, 伤情复杂, 在危及生命需要手术的时候, 由于各科责任的问题手术顺序存在着矛盾, 此时医务人员应注重各科会诊意见, 以保命第一, 质量次之的原则来决定手术顺序, 要坚持多科密切合作, 切忌“踢皮球”。手术抢救的顺序和方式应视损伤部位的不同来定, 常用手术治疗有开颅清除血肿减压、胸腔闭式引流术、剖胸剖腹探查术、心包切开术、清创缝合等等。如果存在2种或2种以上影响生命的因素, 手术应分组同时进行。对于伤情严重、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 可采取损伤控制外科策略, 目的为控制损伤、减少出血、降低肠源性污染、避免致命三联征 (即低体温、凝血功能异常、酸中毒) 的发生, 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 再施行二次确定性手术。本组所有病例都遵循上述理念, 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 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特别强调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急救人员须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入院前急救-入院抢救-手术治疗”的急救模式, 并与多个急救科室进行合作, 做好急救准备, 以提高急救效果。具备条件的医院应当成立创伤救治中心进行创伤一体化治疗。建议医院各级领导关心重视急诊工作, 完善急救配备, 为伤员生命支持、安全转送创造条件。同时强化首诊负责制, 增加医师的学习机会, 让急救人员练就良好的应急能力、沉着冷静的态度、熟练精湛的技术。

参考文献

[1]Williams BG, Hlaing T, Aaland MO.Ten-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delayed diagnosis of injury in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at a levelⅡtrauma center[J].Pediatr Emerg Care, 2009, 25 (8) :489-493.

[2]Sampson MA, Colguhoun KB, Hennessy NL.Computed tomography whole body imaging in multi-trauma:7years experience[J].Clin Radiol, 2006, 61 (4) :365-369.

[3]杨欣, 李能平, 卢小兵.1 020例重度创伤早期急诊救治的回顾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30 (13) :53-54.

多发伤急诊患者 篇2

【关键词】 多发伤;救治

随着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车祸、坠落伤、工伤等创伤患者日渐增多,而对伤员生命威胁最大的是多发伤。多发伤往往伤情复杂、病情重、来势凶、抢救难度大和死亡率高,已成为我国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接诊的79例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治疗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救治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51例,女28例。年龄4~86岁,平均年龄40.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1例,坠落伤10例,其他伤(挤压伤、砸伤)8例。

1.2 救治过程 接诊后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监测生命体征,边抢救边诊断,询问受伤病史,查看病人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和氧饱和度以及受伤部位情况,清理气道血液及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如存在低氧血症或呼吸道梗阻,立即给予吸氧及气管插管,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合并休克者,快速输液抗休克治疗,急查血定型,备血等做好术前准备,同时进行相应的包扎止血、胸壁或四肢外固定等处理,并请相关专科会诊。待病情相对平稳,血压上升至90/60mmHg以上时,医护人员护送下行必要的影像检查如CT 等,检查后直接送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复苏成功者送入ICU进一步生命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多发伤患者中有71例收住ICU进行手术、监护等综合救治,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

无效死亡,占11.3%。

3 讨论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1]。多发伤是可以发生在机体任何部位的一种严重创伤,伤情复杂多变,对多发伤的救治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因而早期急诊救治措施正确与否是影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3.1 准确判断伤情 在伤员刚送到急诊室时,急诊医生应迅速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首先对伤员进行快速全面的粗略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测,了解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出血情况,排除患者有无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征象。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神志昏迷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道梗阻者,应开放气道、气管插管。

3.2 诊治并重、同步进行 对多发伤患者要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由先诊断后治疗变为抢救、诊断、治疗同步或穿插进行。详细的诊断和确定性治疗必须是抢救工作获得一定成效后再进行,决不能因诊断而延误抢救时机。伤后60分钟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刻,被称之为抢救的“黄金时间”。必须抓住“黄金时间”把主要精力、复苏措施投入在抢救上,切忌把宝贵时间花费在繁琐的可做可不做的检查上。如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伤员可边补液扩容抗休克边做进一步检查。全面的、精细的辅助检查,除非十分必要,不一定在创伤早期实施,特别是需要搬动伤员到特殊场所的更要慎重,过多的辅助检查必然浪费伤后宝贵的抢救时间,不利于挽救生命。做特殊检查的必备条件:危及生命的原因暂时得到控制,伤情相对稳定,搬动不会加剧伤情恶化,检查对诊治又很有必要,即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若伤情虽不稳定,但辅助检查对诊疗特有意义,可创造条件立即做,不要耽搁,如气管插管后球囊辅助呼吸做头颅CT,但应做好意外抢救准备,并向伤员家属讲清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取得患者家属理解认可并签字。同时要充分运用床边检查技术如床边B超、床边X线及胸、腹腔穿刺术等诊断方法。

3.3 抗休克治疗 多发伤患者常伴有休克,及时纠正休克是抢救多发伤的基本原则[2]。目前多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即在手术彻底止血前通过控制液体的量、速度使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收缩压在80~90mmHg)既可适当恢复组织灌流,又不过多干扰机体内环境,手术彻底止血处理后再进行充分有效的液体复苏[3]。这样不会影响血管收缩反应,造成破损处凝血块脱落,增加出血量;也不会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组织氧供。

3.4 避免漏诊 多发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休克,若不按抢救常规进行重点检查,或闭合性伤及内脏损伤在伤后短时间内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稍不注意即可漏诊。为了不遗漏重要的伤情, Freeland等建议急诊医生应牢记“CRASH PLAN”以指导检查:C=cardiac(心脏),R=respiration(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脊髓),H=head(头颅),P=pelvis(骨盆),L=limb(四肢),A=arteries(动脉),N=nerves(神经)[4]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容易漏诊的情况:昏迷或意识不太清醒病人,不能准确表达伤情;老年人,反应迟钝,体征、伤情严重度与表述不符;合并有内脏损伤的多发伤,病灶深在隐蔽,有的症状延迟出现等。

总之,急诊科作为创伤病人院內救治的第一关,急诊医生接诊多发伤病人后,快速评估伤情、早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避免漏诊是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沈洪.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121.

[2] Zelenak J,Hutan M,Kalig K,et al Injuries of the intraabdominal organs at patients with polytrauma[J].Bratisl Lek Lisy,2003,104920:82-86.

[3] 陈强,赖西南,葛衡江.失血性休克的新认识[J].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3):201.

[4] 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2.

多发伤急诊患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71例, 其中男51例, 女20例。最小年龄16岁, 最大年龄71岁, 平均 (31.2±1.7) 岁;致伤原因:49例交通事故伤, 13例坠落伤, 9例其他伤;损伤部位:51例颅脑, 22例胸部, 14例腹部, 37例四肢、骨盆, 15例脊柱及其他部位;其中2个以上脏器损伤49例 (69.0%) , 3个以上脏器损伤35例 (49.3%) ;损伤程度评分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为 (32±9) 分, 格拉斯哥评分 (GCS) 为 (8±5) 分。

1.2 救治方法

(1) 准确判断病情:多发伤复合伤多合并损伤性休克, 患者病情危急, 须迅速观察伤者的一般情况、体位、意识和有无活动性出血、骨折、脱位、烧伤以及周围环境, 并向目击者询问简要病史。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颅脑损伤或多发伤休克的患者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 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 及时给予高流量吸氧, 紧急情况下可用纱布清理, 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舌头或放置口咽通气管, 呼吸骤停者行气管插管或面罩通气。 (3) 止血:严重复合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 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 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 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 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 (4) 维持有效循环:多发伤往往容易出现出血性休克, 平衡液是初时救治失血性休克的首选扩容液体, 安全高效, 对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者, 积极止血同时有条件在现场至少用套管针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快速大量输液, 补充血容量, 逆转休克过程, 为进一步入院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5) 判断病情:首先注意患者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 其次观察意识、面色、血压、脉搏、瞳孔、出血、体位、肢体温度、伤肢姿势、有无呕吐物及呕吐物性状, 有无大小便失禁等。心电监护, 吸氧, 注意保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交叉配血、凝血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血气分析等。 (6) 抗休克治疗:多发伤休克多因有效血容量不足, 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应注意大剂量补液可能引起肺间质水肿, 故输入一定量的晶体后应及时补充白蛋白或血浆, 注意凝血因子的补充, 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从而指

2 结果

71例患者经急诊抢救, 死亡5例, 收入病房66例;入院后死亡7例, 抢救成功59例, 抢救成功率为89.39%。早期死亡原因多见于严重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与大血管损伤及严重肝、脾、胰损伤。

3 讨论

多发伤是单一创伤因素造成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损伤且至少1个部位威胁生命, 不是各部位创伤的简单叠加, 而是伤情彼此掩盖、有互相作用的症候群。

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 因而早期急诊救治是影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抢救患者首先着眼于稳定循环功能, 改善组织灌注, 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 在严密的循环监测下进行容量复苏, 纠正休克。对于所有患者, 我们一开始就用套管针建立2条静脉通路, 对腹腔以下部位的创伤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 腹腔以上部位的创伤选择下肢静脉通路, 避免补充的液体进入损伤区内, 影响有效循环容量。多发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发生率高, 且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 致死率高[2]。预防ARDS发生的重要措施是尽快纠正低氧血症, 及时采用正确的机械通气以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建立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以减轻肺损伤。早期足量合理应用广谱抗菌素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严重多发伤死亡主要发生于重度失血性休克以及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者, 漏诊主要存在于意识不清的患者, 可能存在脊柱、骨盆损伤, 腹腔脏器损伤。对意识清楚的患者漏诊主要在于实质性脏器破裂, 如肝脏、脾脏, 且未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实施腹腔穿刺、床旁X线及B超胸腹检查, 对胸腹多发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总之, 多发伤的伤情复杂, 作为急诊医生不仅应熟悉其临床特点, 同时要重视早期急诊处理对整个救治过程的重要性, 始终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 救治应立求于及时、快速、准确, 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后致残率及死亡率, 大大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措施及经验。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抢救的严重多发伤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经急诊抢救, 死亡5例, 收入病房66例;入院后死亡7例, 抢救成功59例, 抢救成功率为89.39%。结论重视早期急诊处理对整个救治过程的重要性, 救治过程及时、快速、准确,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后致残率及死亡率, 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黄惠娟, 马钦丽.严重复合伤的急救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2) :274~275.

多发伤急诊患者 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71-01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2013年1月21日我科病房收治一例多发伤合并双下肢毁损伤的患者,通过及时的救治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吴瑞美,男,48岁,因“车祸致双下肢毁损、出血伴不省人事5小时”入院。全身CT检查示:1.右侧小脑半球钙化灶,建议必要时MRI进一步检查;2.左侧颧弓多发骨折;3.双侧副鼻窦炎;4. 右侧血气胸;5. 右侧多发肋骨骨折;6.全腹部及盆腔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7.双侧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积气。入科查体:双下肢毁损、畸形严重。左下肢大腿中段肿胀,周围皮肤无破溃,左小腿可见两创口,创区出血,创缘分别从左膝髌下斜向内侧延至小腿中段以及左小腿中段后侧向内侧延至内踝,创口内可见外露的粉碎胫腓骨骨折块以及挫烂、坏死、丧失弹性的肌肉、肌腱组织。右小腿可见一大创口,创缘从右小腿前侧近端1/4处向外侧延至外踝处,创面内可见严重污染并挫烂、坏死、丧失弹性的肌肉、肌腱组织以及胫腓骨骨折端。双足趾末梢血运均较差。入科后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急诊在全麻下行双下肢毁损双大腿截肢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入科后,护士在通知医师的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评估询问患者家属受伤的原因及经过,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吸氧,评估患者的神志、面色、皮肤色泽,判断出血量、肢体毁损的严重程度,迅速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

2.1.2 在颈外或上肢大血管处快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可协助医师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同时留取各种需要的血液标本,做好交叉配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2.1.3 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创面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加压包扎。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低流量吸氧,全麻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24小时内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并在患者床旁备止血带,以备压迫止血用;肢体残端可用薄枕适当抬高,残端周围放置沙袋,以防局部出血或肿胀;创口如有发热、红肿、疼痛等,常为创口感染征象,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早做处理。

2.2.2 体位护理:截除术后残肢抬高不可超过2日,2日后使其保持伸展位,病人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长时间处于屈膝位;膝上截肢术后不要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易造成关节挛缩。

2.2.3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保证有效引流,需做到三勤“勤挤捏、勤观察、勤检查”,避免引流管因阻塞、扭曲、受压、折叠、脱出等原因造成的引流不畅。观察引流管水柱的波动,幅度为2~6㎝。保持引流管道的密闭与无菌,引流瓶及瓶内无菌生理盐水应每日更换,水封瓶液面要低于胸腔出血平面45~60㎝,引流管下口浸入液面下2~3㎝ 。密切观察引流物性状、颜色、量及引流速度并认真记录,以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以便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2.2.4 疼痛护理:截肢术后疼痛多为持续性,以夜间为甚,所以妨碍患者的休息,影响患者的康复。那么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痛苦,还能使患者舒适,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具体措施:①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进行准确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指导镇痛药物的使用。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焦虑程度,根据焦虑情况与患者进行交谈,通过解释、鼓励、暗示等心理支持治疗方法调整患者焦虑程度。③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护士有意识地轻握患者的手,以示安慰鼓励。④音乐疗法:选择患者喜欢的音乐,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

2.2.5 心理干预:患者从伤前的健康正常状态到突然的受伤致残,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發现患者心理极度的焦虑、恐惧、悲观、无助,所以责任护士利用一切为患者做治疗的机会,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心理问题,安慰鼓励患者正视现实,及时帮助患者应对处理疾病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同时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3 功能锻炼指导: 勤翻身,每日俯卧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下放置一枕,您应用力下压软枕,以增强残肢伸肌的肌张力,并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残肢用力向内挤压,以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挛缩。

2.4 出院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每日用中性肥皂清洗残肢,但不能浸泡或在残肢上涂擦冷霜或油,以免软化残肢的皮肤;应对残端给予经常和均匀的压迫、按摩、拍打,用残端踩蹬,先蹬踩在柔软物品上,由软至硬,如此可使残端收缩,加强肢体面的皮肤韧性及肌肉力量,通常残肢2-3个月缩至原来肢体大小,此时可适合穿戴假肢。

3 小结

多发伤急诊患者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96例, 其中男59例, 女37例, 年龄10~71岁, 均为健康人受伤, 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或病人就诊时间分别是伤后10min~3h。就诊时呼吸心跳停止7例, 处于濒死状态15例, 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休克。

1.2 损伤原因及部位

交通事故73例, 坠落伤16例, 刀刺伤6例, 爆发伤1例。两个部位损伤77例, 3个部位损伤13例, 4个部位以上6例。受伤部位以四肢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五官损伤等为主。

1.3 诊断标准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 机体有2个或2个

以上的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有一处或两处危及生命。严重程度按AIS90-ISS法评定[1], 凡ISS≥16者均为严重多发伤。全组均>16, 抢救处理后均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快速评估伤情

多发伤是一种变化迅速, 伤情复杂的动态损伤, 当多发伤病员送达急诊抢救室时, 护士应迅速评估伤情, 一般按ABBCS法进行检查病人。A (airway, 气道) 有无堵塞, 是否开放;B (breath, 呼吸) 动度和频率;B (blooding, 出血) 体表主要出血部位;C (circulate, 循环) 脉搏血压, 末梢循环;S (sense, 感知觉) 病人意识情况和刺激反应状态。

2.2 准确执行抢救程序

创伤后60min是"黄金60min", 应遵循危重病人"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 争取抢救时间, 按急救程序 (VICSO) 抢救病人, V (Ventilatian) 指通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障碍是多发伤病人早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清除呼吸道异物, 给予纯氧吸入, 必要时紧急心肺复苏, 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病人有15例行气管插管, 1例行气管切开, 其中9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I (infusion) 指输液抗休克, 防止休克的恶化。严重多发伤的病人伤势重, 休克发生率高, 死亡率高, 伤后6~8h内是第二个死亡高峰, 也是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2], 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抓紧伤后"黄金1h"内的紧急救治[3]。本组96例患者全部进行了输平衡液治疗。本组患者全部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全部符合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4], 抢救休克最关键的是建立静脉通道, 建立2~3条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快速输入, 采用静脉留置针或配合医生深静脉置管, 以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 是抢救严重多发伤的重要措施。液体扩容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C (control bleeding) 指紧急控制活动性出血。有明显的外伤出血, 给予加压包扎, 填塞, 钳扎等止血。S (supervise) 多功能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电监护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心肺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O (operation) 手术。需要马上手术治疗者, 应直接送手术室治疗。

2.3 预见性协调各科室间的工作, 缩短各项处置时间严重多发伤的

病人抢救工作涉及的科室范围广, 为使病人的抢救工作不受任何阻力, 赢得抢救的最好时机, 护士有预见性地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的工作, 在救治病人的同时通知有关科室, 使急救工作畅通无阻, 尽量缩短急诊B超、照片、CT等检查的时间, 使急诊科真正地成为生命的绿色通道。

2.4 有针对性做好术前准备

危重创伤病人的手术率79.35%[5], 在急诊室抢救的同时急救护士应积极做好紧急术前准备, 如配血、备皮、皮试、插胃管等, 并联系手术室, 护送病人到手术室。目前国内外为病人赢得时间, 降低死亡率。本组有1例在送往手术室途中死亡。因此,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开展急诊室手术势在必行。

3 结果

全组96例严重多发伤的病人中, 抢救脱险81例, 抢救成功率为91%, 死亡8例, 死亡率9%, 死亡患者中急诊抢救室死亡5例, 院前死亡2例, 1例送手术室途中死亡。

4 讨论

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过程中, 时间性、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 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要有时间观念, 为赢得创伤病人急救"黄金1小时", 护士必须不断提高急救意识, 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 (2) 多发伤病人病情复杂, 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保持清醒的头脑, 及早发现伤情重点, 采取紧急措施抢救生命;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 准确性。 (3) 提高早期认症识症能力, 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多发伤病人的病情变化快, 护士不能单纯被动执行医嘱, 而应有预见性地提醒医生, 预见病情发展变化。严重多发伤特点之一, 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隐蔽性损伤与明显损伤同时存在。危而不显的隐蔽性损伤容易被忽视。该类伤情致残率、病死率虽高, 却可通过早期认症识症, 救治和挽救病人生命。在多发伤观察过程中, 应把各部位创伤看成一个整体, 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关系;将生命体征动态变化与各处创伤联系起来, 如颅脑损伤时, 由于昏迷、休克等易掩盖腹部表现;如骨折引起大血管破裂, 只考虑到骨折而未认识到大量失血的危险性。因此, 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应不间断动态地监测血压、脉搏、尿量。如果在大量快速输液条件下, 病人仍出现不能解释的低血压, 应高度警惕胸、腹腔脏器大出血的可能。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困难、紫绀, 提示伴有胸部损伤。闭合性腹腔内脏器出血有明显的"时相性"特点, 常需连续观察才能作出判断。不能一味地依靠B超、CT等仪器检查而定局, 因为B超、CT只能反映某一时间内伤情, 是静止的, 而伤情变化是动态的。应及时将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与病人全身状况结合起来作综合评估与分析, 为抢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 科学地运用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急救工作按VICSO程序, 可避免抢救混乱的局面。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 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 行之有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分清轻重缓急, 灵活、有的放失地执行急救程序, 对降低死亡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 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某院急诊科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 通过护理流程的优化、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高效配合、准确执行急救程序 (VICSO) , 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准备及科间协作等措施。结果 全组抢救脱险88例, 抢救成功率91.7%。死亡8例, 呼吸循环衰竭, 院前死亡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 急救意识的强化, 准确的判断伤情, 急救程序的科学应用是提高病员存活率的关键。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诊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潘成彪, 赵丽君.一个提升急救护理水平的模式--基于管理学的研究[J].护理学报, 2005, 12 (4) :97-98.

[2]张建波, 马俊勋, 何忠杰, 等.创伤急救白金十分钟--快速判断伤情启动创伤小组[J].中国急救医学, 2006, 17 (5) :85-86.

[3]赵珊.城市立体救护救援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9) :121-122.

[4]尹昌华, 徐世伟.急救部开展创伤急救手术1673例[J].中华创伤杂志, 2002, 18 (10) :583-585.

多发伤急诊患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诊治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处理组(一期手术后转入ICU) 和改良处理组(转入ICU后再一期手术),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5,明显代谢酸中毒症状(p H<7.25),体温<35℃,存在凝血功能障碍(PT>16 s、APTT>50 s),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40例传统处理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0.0~72.0岁,平均(45.0±6.0)岁,其中交通伤25例,坠落伤15例。40例改良处理组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1.0~73.0岁,平均(46.0±6.5)岁,其中交通伤26例,坠落伤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诊救治方法

传统处理组:一期手术后转入ICU。患者入院后,根据创伤部位,联系相关科室,直接送入手术室,进行一期简略手术治疗,完成手术止血、控制污染等治疗目的,术后进入ICU复苏,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改良处理组:转入ICU后再一期手术。患者入院后,直接进入ICU,由ICU急诊医师进行抢救,再由专科医生进行一期手术治疗,完成手术止血、控制污染等治疗目的,术后再回到ICU复苏,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临床疗效(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住院天数、ICU入住时间)、不同受伤部位与病死率相关性、不同损伤程度与病死率相关性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改良处理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住院天数、ICU入住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主要并发症为腹腔内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icorgan failure,MSOF)、腹腔感染及营养不良。改良处理组发生ACS 2例,DIC 1例,ARDS 1例,MOF 1例,腹腔感染1例,营养不良1例;传统处理组发生ACS 6例,DIC 4例,ARDS 3例,MOF 2例,腹腔感染2例,营养不良1例。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改良处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7.5% vs 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不同受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与病死率相关性

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改良处理组死亡率显著降低(5.0% vs 22.5%,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4~5个受伤部位、ISS值≥30时,其病死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5),见表2~3。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损伤程度由原发性损伤严重程度、机体应激反应、继发性损伤决定,而急诊救治的关键在于降低继发性损伤程度[4,5,6]。本研究中,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改良处理组患者直接转入ICU,经急诊救治后,再进行一期手术治疗,更加注重了生命的抢救和复苏,并且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充分证实了改良救治模式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本研究中,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改良处理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表明改良救治模式可以迅速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提高了救治的近期疗效。并且,改良处理组的住院天数、ICU入住时间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改良旧制模式的远期疗效也相对显著,并且ICU入住时机与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相关性。改良处理组7例并发症患者中,2例死亡,5例恢复(8.0%),而传统处理组18例并发症患者中,9例死亡,9例恢复(22.5%),表明改良处理组抢救,复苏率有所升高,这可能与直接转入ICU,及时抢救,专家手术,及时把握抢救、复苏时机有关。本研究中,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改良处理组在4~5个受伤部位、ISS值≥3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表明多发伤患者损伤程度较重时,改良救治模式能够更快地抢救患者,降低病死率。

总而言之,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转入ICU后再进行一期手术的改良救治模式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及转入ICU时机。方法 将该院急诊收治的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处理组(一期手术后转入ICU)和改良处理组(转入ICU后再一期手术),每组各4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不同受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与病死率相关性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改良处理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住院天数、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转入ICU后再进行一期手术的改良救治模式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体会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入院救治的24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男169例,女79例,年龄11~73岁,平均33.7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8例,交通事故伤151例,其他伤39例。损伤部位(一位患者可能有多处损伤,分别统计):颅脑101例,胸部49例,腹部48例,四肢、骨盆65例,脊柱及其他部位41例。损伤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为(34.73±4.78)分,格拉斯哥评分(GCS)为(8.03±0.89)分。

1.2 治疗方法

1.2.1 院前急救方法

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要迅速观察伤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周围环境,并向目击者询问,估计损伤程度。对伤情做出初步判断后明确处理要点,简单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并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送往医院。注意,在撤离事故现场时,应尽量将伤员保持原体位,避免重复损伤或加重损伤。第二,在护送到医院的途中,应该给患者有效供氧,保持其呼吸通畅。对颅脑损伤或多发伤休克的患者,要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紧急情况下可用纱布清理,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舌头,或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对于呼吸骤停的患者,要进行气管插管或面罩通气[1]。第三,要及时为患者止血,并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严重复合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防治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积极止血同时要为患者补充平衡液,为进一步入院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1.2.2 院内急救方法

首先,估计伤情之后,应优先处理严重威胁生命的损伤。依据Freeland提出的“CRASH PLAN”[2]原则实施评估,对于伤情严重的患者应简化术前准备,执行紧急手术。第二,要为患者全面检查,避免漏诊、误诊。由于严重多发伤病情复杂,因此要为患者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胸、腹部X拍片等,必要时进行CT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漏诊、误诊,延误病情。第三,请相关科室会诊。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及时组织会诊,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第四,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治患者感染。严重多发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在处理伤情过程中,根据伤情早期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的出现。

1.3 研究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急救成功率。

2 结果

治愈216例,死亡32例,成功率87.10%,病死率12.90%。死亡原因多见于严重颅脑损伤(7例,占2.82%)、心脏与大血管损伤(13例,占5.24%)、高位脊髓损伤(8例,占3.23%)及严重肝、脾、胰损伤(4例,占1.61%)等。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早期急诊救治是影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但是,严重多发伤往往包括了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或脏器的损伤的多发性创伤,常见并发体内大血管破裂、腹部外伤所致的肝脾破裂、颅内出血及骨盆骨折等复杂多变的病情[3]。这使得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十分复杂、棘手。加之外科专业病房往往更多的重视自己科室专业,而对其他专业甚至全身状况评判治疗不够全面,很容易导致在严重多发伤诊治中,出现延误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4]。

对于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准确判断伤情。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发生后,1h内的处理是决定患者生命的关键时间[5],也正是所谓的“黄金1小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危重,若伤后早期能够得到正确及时地诊断与救治,尤其是伤后“黄金1小时”内得到有效正确地诊治,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2)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严重多发伤易导致患者休克,因此要在入院后应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补液,在30min内输入2000mL晶体液,再酌情输入代血浆、新鲜血浆或全血。同时应积极处理血管出血。(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患者中有意识障碍、反常呼吸、低氧血症者,要常规行气管内插管,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4)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由于多发伤是一种变化多端的动态损伤,因此急救状况下初步估计得出的结论是可能不全面的,必须进行动态观察,防止误诊漏诊。

总而言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应强调“及时、快速、准确”。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并非每个医师能独立完成抢救,而是要求众多学科医师协同完成的救治过程,应尽可能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积极构建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手术室(或ICU)-专科康复治疗的一体化的救治模式,严格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止血为先,修补在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后致残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32-35.

[2]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4-845.

[3]黄惠娟,马钦丽.严重复合伤的急救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74-275.

[4]刘小红,白建萍,唐莹.现代创伤的特点与院前救护[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1):33-34.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护理 篇8

关键词:多发性损伤,急诊护理

严重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 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 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者。严重多发伤多由于交通事故、高速冲撞、高处坠落、严重挤压伤等引起。有报道, 受伤2个, 3个, 4个, 5个部位的病死率分别为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使得多发性创伤的威胁日渐突出, 目前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公害"。由于严重多发伤来势凶、发展快、伤情严重复杂, 病死率高而成为创伤急救中的难点, 也是当前急诊医学界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课题。因此, 做好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有助于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本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126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院前救治严重多发伤126例, 男88例, 女38例;年龄19岁~68岁;交通事故伤89例, 刀刺伤6例, 坠落伤21例, 挤压伤10例;伤及2处部位者80例, 3处者37例, 4处以上者9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67例, 休克80例, 呼吸衰竭23例, 骨折58例, 脏器出血77例次。转归:本组死亡12例 (入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经抢救无效者除外) , 急诊手术43例, 住院治疗109例, 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

2 急诊护理

护士除了配合医生抢救患者, 并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

2.1 快速评估伤情

多发伤是一种变化迅速、伤情复杂的动态损伤, 当多发伤病人到达急诊抢救室时, 护士应配合医生尽快实施一问, 二看, 三测, 四摸, 五穿刺[2]等程序进行检查, 作出初步判断, 根据轻重缓急, 安排抢救顺序。 (1) 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受伤部位、着地部位、伤后的表现及处理, 如果患者不能自诉时, 尽可能向目击者或护送人员询问。 (2) 看:看呼吸、面色、瞳孔、伤部情况、有无开放性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 (3) 测: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4) 摸:摸应从头到脚, 检查患者颈椎有无压痛及气管位置、颅骨有无塌陷、行胸部挤压试验,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检查骨盆挤压试验和四肢有无异常活动、骨擦音、压痛, 摸脉搏的强弱和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异常感觉。 (5) 穿刺:疑有胸、腹部损伤者立即进行胸腔穿刺、腹腔穿刺, 并行床边B超检查。

2.2 执行VIPCO急救程序

V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 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痰液等分泌物, 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吸机。气管插管是保证肺通气最迅速和有效的方式。I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快速输液、输血, 以扩充血容量, 维持血液循环稳定。静脉穿刺时宜取上肢或颈静脉穿刺。如静脉萎陷、穿刺困难, 即刻行静脉切开或颈静脉穿刺。至少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 使用动、静脉套管针, 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抽取。液体的输入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立即采集血标本, 及时做交叉配血及生化、肾功能、红细胞压积等检查。必要时及时的配血, 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P即心脏泵功能监测, 通过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 (CVP) 及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及时发现并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若发生心搏骤停, 立即行心脏复苏。C即紧急控制出血。创面广泛出血者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破裂时可用血管钳止血;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所致的严重内出血者, 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手术止血, 彻底清除出血灶。O即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 立即送手术室手术, 并注意送转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和保持。危重创伤病人的手术率达79.35%[3], 在急诊室抢救的同时急救护士应积极做好紧急术前准备, 如配血、备皮、皮试、插胃管、留置尿管等, 为患者入院后能尽快手术争取时间。

2.3 加强各类置管的护理

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时都有多条静脉置管, 要防止缠绕屈曲, 保证输液通畅。有气管插管的应注意呼吸道分泌物, 不致堵塞管道。一般均需留置导尿管,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尿量, 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疑有胃肠损伤患者则需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 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胸患者, 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保证引流通畅, 防止引流管扭曲、反折、受压和脱出, 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 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行开胸手术处理。

2.4 重视心理护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有外伤出血疼痛等症状, 以及受到不良的心理刺激, 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的恐惧交织在一起, 则会导致伤员急躁不安。因此, 应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 做好思想工作, 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抢救工作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 给患者和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及时提供抢救信息, 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取得理解与支持, 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5 预见性协调各科室间的工作, 缩短各项处置时间

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抢救工作涉及的科室范围广, 为使患者的抢救工作不受任何阻力, 赢得抢救的最好时机, 护士应有预见性地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的工作,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通知有关科室, 使急救工作畅通无阻, 使急诊科真正成为生命的绿色通道。尽量缩短急诊B超、拍片、CT等检查的时间。

2.6 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

需配备急救物品, 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 掌握搬运技巧, 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 做好转运监测, 发现病情恶化时, 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3 小结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 时间性、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急救成功的基石。 (1) 要有时间观念, 为赢得创伤病人急救"黄金1h", 护士必须不断提高急救意识, 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 (2) 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 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保持清醒的头脑, 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 (3) 科学地运用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急救工作按VlCPO程序, 可避免抢救混乱的局面。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分清轻重缓急, 灵活、有的放矢地执行急救程序, 降低死亡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这要求护士必须对现代创伤急救护理的概念有一个更深、更广的认识, 全面掌握创伤专科理论和技能,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力群, 蔡汝宾.严重多发伤在加强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8) :537.

[2]黄碧红.实用重症监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5:771.

多发伤急诊患者 篇9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手术评估;护理分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7-02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往往非常严重,伤情一般都会涉及到患者两个以上的脏器,在实施急救手术过程中患者就可能因并发症或伤情严重而死亡,因而需要对患者急救手术进行准确的评估,并给予分级护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1]。本文对采用手术室病情评估和分级护理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治疗护理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急诊室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共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为19-52岁,平均为41.2±6.6岁;其中腹腔胸腔脏器联合伤的患者有22例,脑外伤并四肢骨折的患者有17例,脾肾破裂的患者有4例,多处力伤并气血胸的患者有9例,多处刀伤并气管断裂的患者有3例,膀胱破裂并骨盆骨折的患者有3例,颈外动脉断裂的患者有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多发伤类型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常规包扎治疗,并针对患者受伤情形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手术期间也是接受常规护理;评估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手术评估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对患者呼吸道阻塞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呼吸频率及动度等方面进行记录,对患者的血压、脉率以及末梢循环等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检查,最后对患者肢体形状和活动功能进行检查,在这些都完成之后,综合以上检查记录内容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然后将评估报告交由上级医师,由上级医师再次进行评估后对患者伤情进行诊断。在分级护理方面,主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医护人员要及时用吸引管或手将患者口中的异物清除干净,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放置,以免口咽中的异物阻塞呼吸道;二是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患者补充体液和血液,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进行;三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出血量、瞳孔等;四是及时为患者止血,控制或减少活动性出血;五是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工作,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1.3 观察项目 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计算相关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记录,并计算相关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观察项目数据运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两组各自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说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常规组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发生并发症的共有10例,其发生率为33.33%。评估组30例患者在接受评估和分级护理后,发生并发症的共有5例,其发生率为16.67%,评估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共有4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死亡率为13.33%。评估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6.67%,评估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急救手术是目前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手术对患者的机体伤害较大,风险性过高,在手术中患者可能并发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因而为了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2]。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是分为五个步骤,在按照五个步骤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过程中,有时为了观察伤情需要将伤处暴露出来,这时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以防止患者受凉加重病情。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手术评估和分级护理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手术评估和分级护理的患者组其在并发症和死亡率上都明显小于常规患者组,这说明手术评估和分级护理方法能够明显减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通过五级手术评估医生能够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地判断,减少误诊或漏诊的发生,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治療患者疾病,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再者,分级护理方法主要提出了多发伤患者护理的五个方面,包括呼吸系统方面、体内循环方面、止血方面、体征观察方面以及手术配合方面等,对这些方面的护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得护理人员对多发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有序合理,也更加全面[3],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固了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手术评估和分级护理能够及时对患者伤情进行诊断,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风琳,何治平.应用骨科DCO概念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554-555.

[2] 杨维泽,王兰.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手术的评估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2,11(9):70-71.

多发伤急诊患者 篇10

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质量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摩擦、不和谐等却也在成正比例的上升着。多发伤在交通事故、打架斗殴、意外伤害中更是比比皆是, 严重多发伤更能危及生命, 病死率上升, 也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此, 医院急诊科的任务就更加艰巨, 医院急诊科医师就要有更精湛的技艺, 积极治疗多发伤, 延长患者生命, 降低病死率。为此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将近一年所收此类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 现将紧急救治分析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共600例多发伤病例, 其中450例男性, 150例为女性;按照损伤部位分为:头颅伤200例, 胸部外伤143例, 腹部外伤109例, 四肢伤95例, 脊柱及其他伤53例。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交通事故390例, 高空坠落伤110例, 其他伤害99例, 救治无效死亡的11例。这其中还包括伤及内脏的120例。

1.2 临床诊断

具备以下伤情2条以上者, 可以定位多发伤: (1) 头颅:骨折、昏迷、颅内血肿, 脑挫裂伤、颌面骨折; (2) 颈部:外伤伴有大血管损伤、血肿, 颈椎损伤; (3) 胸部: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 肺挫伤, 纵膈、心脏、大血管和气管损伤, 膈肌破裂; (4) 腹部:腹腔内出血内脏损伤, 腹膜后血肿; (5) 泌尿生殖系统:肾破裂, 膀胱破裂, 子宫破裂, 尿道断裂, 阴道破裂; (6) 盆骨:骨折伴有休克; (7) 脊柱: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 (8) 肩胛骨骨折:上肢长骨骨折; (9) 下肢骨骨干骨折; (10) 四肢广泛撕脱伤[2]。目前在评价诊断多发伤时, 大多术学者及研究学家均采用ISS评分标准, 在国内外别充分认可, 并广泛应用。ISS标准: (31±7.3) 分。

1.3 治疗计划

根据病情合理进行开颅手术150例, 开胸手术120例, 腹部手术89例, 其他抢救手术50例。进行紧急救治的病例450例, 其中气管插管的90例, 心包填塞5例, 胸部闭式引流67例, 胸腔积液引流88例, 石膏外固定术120例, 四肢部明显外出血包扎止血150例。见表1。

2 结果

死亡11例, 紧急救治成功率80%, 手术成功率70%。

3 讨论

多发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 已成为城市和农村致病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损伤作用于人体后各损伤系统间复杂的相互影响, 使病情变化多端, 发展迅速, 早期判定伤情困难, 病死率高[3]。通过对本次回顾性调查研究, 我们对多发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多发伤在急诊科是种常见的病例, 发病率并且多发伤要求抢救先于一切, 诊断与伤情评估同时进行, 绝对不允许因为诊断而耽误有效急救时间, 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接受患者头颅外伤居多, 手术成功率以胸部外伤为主。由于患者出血过多、脑供血不足、缺氧、严重休克、送往医院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头颅外伤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休克、低氧血症、昏迷仍然是主要的临床症状, 急诊科医务工作者在急救的时候要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呼吸阻塞,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呼吸、脉搏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在活动性出血处进行包扎压迫止血。总之, 多发伤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 采集积极有效的救治原则进行抢救, 在做了必要的急救措施, 例如:胸部闭式引流, 气管插管等, 急诊科医师要按照“VIPCO”的原则, 即:保持气道通畅,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加强监护, 控制活动性出血, 与其他科室共同救治。在控制急症病情之后尽早的安排下一步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手术成功率在本地区相对较高, 手术室病死率在不断下降, 但仍然需要不断进步。

因此, 在急诊科治疗多发伤时要清楚把握其鲜明的特点: (1) 部位多; (2) 病情发展快, 病死率高; (3) 易发生漏诊; (4) 重点处理易发生矛盾; (5) 并发症及感染率发生率高;第六, 致残率高。临床医师, 特别是急诊科医师如果能够掌握此类疾病的特点方能有效的进行紧急救治。急诊科医师时刻做好准备, 提高警惕, 在掌握患者的同时, 做好救治准备, 将“CRASHPLAN”铭记于心为患者做检查, 然后进行手术安排,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可以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法。严重的多发伤, 导致患者出现昏迷, 休克, 低血氧症, 生理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因此, 严重的多发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关键是早期, 有资料显示, 因创伤而死亡的伤员50%死于现场, 30%死于创伤早期, 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4]。

所以, 早期救治是关键, 国外强调“黄金1小时”, 而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还不能达到这个标准, 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最早。另外, 改进医院管理水平, 给予治疗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医师绝对的最终决定权, 对其充分信任, 各个医务工作者及各个部门要齐心协力, 救死扶伤。对于此类患者需要一级护理, 护士要按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报告, 另外, 在努力提高临床医师的医术的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好医院医疗设备, 好的仪器可以更好的检测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 如对患者的呼吸心跳停止或衰竭检测, 腹压检测, 以及CT检测等, 否则容易出现漏诊, 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带来不便, 更为严重的是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与此同时, 在良好的环境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 尽快让患者恢复到健康状态。患者病情被有效的控制, 治疗成功率提升, 让医院及医师有了更加昂扬的斗志, 为将来的救治工作充满信心。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 分析其原因, 积极有效的在急诊科进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0例多发伤患者的紧急救治, 其中急诊手术10例, 联合手术270例, 紧急救治32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效果, 总结经验教训, 心得体会。结果 紧急救治成功率80%, 手术成功率70%。结论 严重多发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十分重要, 护理工作更治疗到位可以降低病死率。其余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应安排好时间及顺序, 尽最大可能的减少风险, 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诊科,紧急救治

参考文献

[1]夏必顺, 成广, 徐春福, 等.严重多发伤在急诊科的救治原则[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3, 25 (2) :96.

[2]李力群, 蔡如宾.严重多发伤在加强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急症杂志, 2003, 12 (8) :573.

[3]侯连英, 侯连玉, 龙辉.多发伤在急诊科的急救与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 (21) :99.

上一篇:高师课堂教学概率统计下一篇:内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