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骨科患者

2024-10-17

急诊骨科患者(精选7篇)

急诊骨科患者 篇1

大多数骨科患者因严重创伤急诊收入住院, 要求快速输液且用药复杂, 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1]。近年来输液已不断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优良的护理对骨科患者健康恢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做好骨科急诊输液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是实施输液给药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利于预防各种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提高骨科急诊输液的护理效果, 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骨科急诊输液患者,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共收治骨科急诊输液患者4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普通护理, 试验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1]。 (1) 输液前。护士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教育, 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取得患者的配合。护士还应保持态度诚恳热情,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及既往病史[2], 同时向患者说明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 认真检查药物和输液器具的质量。与患者交流, 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及时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和不安等负性心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 输液期间。输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动作沉稳, 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按时巡视。 (3) 输液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处理输液用物, 再次做好查对工作。教会患者注意输液部位的保护, 介绍输注药物的注意事项, 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估急诊输液患者护理效果。并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护理态度、护理效果3项。调查表经我院护理部专家审定, 效度合理, 信度可靠。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DS与SA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组在满意度方面, 试验组满意度高达9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3.1 骨科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系统护理干预是以护理操作规范和患者需求制定的, 包括了规范的宣教用语、执行时间和执行标准[3], 在对患者进行宣教时可遵照此标准执行。明确了对患者该做什么, 怎么做, 什么时间做, 避免了护士宣教上的随意性, 按照此标准的操作路径表, 护士可以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不仅培养了护士的责任感和主动意识, 还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与所用药物, 输液用具, 操作不当, 个体差异等有关系。所以, 对骨科急诊患者进行有效输液的同时, 要从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护理, 以降低医院内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达到提高骨科急诊输液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本文治疗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内比较, 治疗后2组SAS、SDS评分均降低明显 (P<0.05) , 与相关文献[4]报道一致。

3.2 骨科系统护理干预的进一步优化

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 是优质护理服务一直关注的焦点。在本试验组中, 就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先评估患者, 再制定计划, 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 切实落实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在护理骨科急诊创伤患者的过程中, 首先要使患者能对自身伤情有客观的认识, 学会自护, 才可能提高救治的效果。让患者充分参与到治疗和护理计划中来, 从而建立起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综合本组结果可以看出, 传统的护理干预只是简单地与患者沟通, 缺乏临床相关诊治经验的配合, 是被动的医疗指导, 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护理效果。而骨科系统护理干预是对患者有针对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目的性明确的先进护理方法。本文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系统护理干预得到了患者的普遍支持和赞同。此外, 护理干预的实质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的综合体现, 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时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注重患者的个体化及差异性, 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 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骨科急诊输液患者实施干预, 可有效减少患者的输液风险, 对于骨科急性创伤的抢救和治疗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同创伤, 由于救治手段不同, 需要患者配合的内容也不同, 所以救治效果和预后也不同[5]。系统护理干预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目的明确性的优点, 但其推广应用和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思考, 以使患者有良好的就医感受。

参考文献

[1]Holdgate A, Cao A, Lo KM.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ranasal fentanyl for children in a mixed adult and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reduces time to analgesic administration[J].Acad Emerg Med 2010, 17 (2) :214-217.

[2]曹青, 焦薇, 急诊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9) :138.

[3]Kostic MA, Gutierrez FJ, Riet TS, 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intravenous prochlorperazine versus subcutaneous sumatriptan in acute migraine therap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Ann Emerg Med, 2010, 56 (1) :1-6.

[4]Schechter J Stone MB.Emergency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lobar consdidation[J].Acad Errerg Med 2010, 17 (4) :27.

[5]Richer LP, Laycock K, MillarK, et al.Treatmmt of children with migrain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national practice variation study[J].Pediatrics 2010, 126 (1) :150-155.

急诊骨科患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0年7月~2011年4月于我院骨科急诊就诊的、并行石膏固定的360例患者,其中,男220例,女140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平均(42.8±9.5)岁;受伤部位为四肢骨折,其中上肢骨折134例,下肢骨折226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有正常的语言及独立思维能力。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所用石膏材料是浙江安吉华埠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奥林王正骨矫形护理石膏(石膏绷带粘胶型),医用石膏棉纸为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生产,医用纱布绷带为北京康宇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1.3.1 石膏固定方法

固定前应向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将待固定的肢体置于功能位,皮肤应清洗干净,伤口及时处理。将浸透的石膏绷带自下而上围绕固定肢体均匀缠绕,保持内层平整,并缠绕绷带包扎,密切观察固定部位循环、感觉、运动状况,如有压迫缺血,应尽快处理。

1.3.2 护理需求调查和护理干预方法

根据以往护理经验自行设计调查表,以了解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针对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护理需求的状况和护理干预后两组石膏折断率、相应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情况。

1.3.2. 1 对照组

给予传统的石膏固定护理措施,包括石膏干固之前的护理、患者的整体搬动、石膏绷带的松紧度、皮肤护理和石膏清洁、一般并发症的预防、相应受损部位的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等。未组织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石膏固定后护理的宣教和示教指导。

1.3.2. 2 研究组

在传统石膏固定护理措施基础上,根据患者护理需求调查结果,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手段,加强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的正确认识,并使之掌握基本的护理常识。

1.3.3 干预方法

(1)在患者石膏固定后,护士针对自己所负责的患者和家属演示正确的肢位、不良的姿势,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功能锻炼方法,包括石膏在治疗中的作用、整体搬运的注意事项和康复指导等。按照个体化原则实施护理干预,护理中注意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反复教育。(2)急诊骨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掌握相应的治疗及护理知识的程度有关。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相关知识,改变以往模糊、错误的想法,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如石膏固定的原理、治疗效果,石膏的保护以及在固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3)引导家属积极参与,通过家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环境,降低石膏折断的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

1.3.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石膏固定后第3、7和14天回院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部位愈合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

2.2 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情况

结果显示,360例急诊骨科患者的主要护理需求集中在固定后搬运注意事项、家属配合治疗及石膏凝固和易折断的时间等方面。见表2。

2.3 两组护理干预后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石膏折断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3 讨论

石膏具有可塑性及吸水后硬固的特点,因而常常用来作为骨科急诊患者肢体固定制动的辅助治疗手段,它具有维持、固定、保持患肢的特殊体位、减轻或消除患肢负重等优点,其缺点为干固后缺乏弹性,不能随时调节松紧度。患者在石膏固定治疗过程中要保证石膏的完整,确保石膏治疗效果,其行为必须与医生或健康建议相一致[2]。目的在于减少石膏折断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石膏固定效果。

大部分患者由于遭受骨折伤害,毫无思想准备,对石膏有恐惧心理;小部分患者因缺乏护理知识而害怕对关节恢复不利,担心遗留残疾,情绪变得焦虑不安。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主要集中在体位转换和整体搬运的注意事项、家属的配合治疗及使用石膏的一般特点的了解,对于心理、饮食和正确体位等知识也有很高的需求,但对于家庭护理和医护人员的随访较为轻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贴和安慰,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惧焦虑情绪,让其初步掌握石膏固定的原理和治疗效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针对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既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又要保证患者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的充分摄入,加强钙摄入,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心理方面,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潜在的恐惧心理,已达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目的。治疗期间可让患者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阅读报纸等来有效减轻疼痛感觉[3]。石膏固定患者由于活动受限而易导致急于活动而石膏折断,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出发,降低家属对患者不正确的态度,减少患者心理应激[4],减少患者由于枯燥单一的生活而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护士还应示范正确的体位姿势和康复训练方法,配合推拿、按摩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损伤肢体和关节恢复正常的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性化服务,更新护理理念,细化服务内涵,从而使护理干预融入到服务意识中[5]。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石膏的折断率,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达到了医患双赢的大好局面。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着力于为患者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治疗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6,7,8]。护理干预手段还应该从患者扩大到家属,从病房扩展到家庭,明显改善骨科急诊石膏固定的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0-466.

[2]Kaveh K,Kimmel PL.Complianc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multidi-mensional measures in search of a gold standard[J].Am J Kidney Dis,2001,37(2):244-266.

[3]正淑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术前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杂志,2004,10(10):920.

[4]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413.

[5]孔祥燕,张燕,关文也.完善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57.

[6]李冬梅,王琳,刘玉珍,等.健康教育在降低骨科急诊患者石膏固定折断率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069-1070.

[7]韦华燕,刘潮梅,许喜崇,等.健康教育在降低下肢石膏固定折断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110-111.

急诊创伤骨科临床护理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患者90例,男67例,女23例,年龄13~70岁,平均(32.4±5.6)岁。创伤原因:交通意外伤52例,高处坠落伤28例,其他10例。疾病种类: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27例,骨盆骨折21例,颈胸腰骨折14例,其他骨折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5例仅采取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遵循渐近原则。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创伤多为突然发生,患者身心承受巨大痛苦,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及预后的担心,易存在焦虑、烦躁、紧张等负性心理情绪,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就创伤的基本知识、手术的必要性、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向患宣教,消除患者焦虑,积极乐观的应对治疗。(2)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者从创伤至入院多伴有程度不等的失血性休克表现,需密切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同时做血常规、血型、血气分析检查。扣持呼吸道通畅,行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积极纠正休克状态,若患者气道因阻塞原因无法自主呼吸时,需及时将气道内异物和呕吐物、分泌物清除,必要时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呼吸道,排除肋骨骨折和气胸造成的胸廓反常活动,以使患者病死率降低。设置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需加强对引流液量和性质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1.2.2 术中护理干预

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巧,迅速的配合医师行手术操作,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名称、用法、作用、注意事项、禁忌证。明确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正常值及与创伤疾病的相关性,全程实施无菌化操作,对患者的病情行全面监测,按医嘱行护理操作,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

1.2.3 术后护理干预

(1)疼痛护理:机体生理机能在骨折持续急性疼痛的影响下,会出现系列改变,可放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止痛,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并发症护理:a.压疮:患者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增加压疮发生率,临床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翻身,调整了解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床单需整洁干燥,并依据患者病情给予悬浮床垫在早期应用。以解除局部受压,预防褥疮发生。b.肺部并发症: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咳痰、扩胸运动的方法,有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术后病室需保持空气流通,按时消毒,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促进痰液排出。c.泌尿系感染: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受到限制,需较长时间的卧床,排尿因姿势的改变存在一定困难。需对患者在床上排尿的方法进行指导,以降低术后尿管留置率,并加强尿道口及导尿管外管的消毒,对尿液的量和性状进行观察记录,行膀胱舒缩功能锻炼,促进机体康复。d.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长时间的卧床,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加,加大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术后早期双下肢需抬高并置于功能位,按摩和挤压腿部肌肉,对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和血运情况做好观察,指导患者行早期主动功能康复杂锻炼。e.便秘:指导患者在床上排便,宜术前清洁灌肠,以降低便秘发生率,术后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对腹部进行按摩,以使便秘发生率降低。f.关节僵硬:骨折患者需较长的康复时间,需加强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g.肌筋膜室综合征:伤后24h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患肢肿胀情况、温度、末端皮肤的色泽、活动程度、感染,对肌筋膜室综合征进行预防。

1.2.4 生活及出院指导

术后依据患者骨折的部位对舒适体位进行指导,就牵引术和石膏夹板外固定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指导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方法,加强末梢循环观察,行有效功能锻炼。骨科患者需要的康复时间较长,多数在家完成,指导患者将全方位的护理延伸至家中,取得家属配合,行出院健康宣教。按时复查,行用药指导、掌握功能锻炼的步骤和方法、合理饮食,保持乐观情绪。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及自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精神状态、治疗依从性问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对护理效果加以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行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疾病掌握程度、精神状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针对骨科老年患者多、病情复杂、急诊手术多的特点,采用全方位针对性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体位指导,术中生活体征监测,术后疼痛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用药、生活、功能锻炼指导,环境舒适度的护理,为手术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疾病掌握程度、精神状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柳晓丹,恒秀成,王俊杰.骨科手术患者焦虑的心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7-78.

急诊骨科患者 篇4

1 骨科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或机械损伤因素

①锐器伤及针刺伤。骨科患者病情发展快, 到急诊科诊治的患者往往需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进行静脉注射、包扎固定、外伤缝合等治疗。如不注意自我防护, 各种利器极易损伤皮肤粘膜, 导致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②辐射损伤。骨科急诊护士经常需要陪护危重患者及无主患者做各项检查, 从而会不同程度的接触各种射线, 时间长了会有致畸、致癌作用。此外, 急诊护士经常用紫外线对治疗室、抢救间空气进行消毒, 常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也可导致眼炎、皮肤癌等。③自身的损害。急诊护士急救过程中, 要拎着沉重的出诊箱、医疗设备, 还需要动作迅速, 还经常需要搬抬患者, 体力消耗大, 极易发生肌肉和关节的损害。

1.2 化学损害因素

急诊科护士经常性的接触各种消毒剂, 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职业性哮喘及皮炎。

1.3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1]。骨科急诊护士处在抢救的第一线, 有时, 为了在第一时间抢救患者的生命, 护士常常来不及做好防护便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1.4 心理因素

骨科急诊工作量大、病情凶险, 需与各科协调, 人际关系纷杂, 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 言辞激烈, 护士常处于暴露之中。急诊工作无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 护士经常处于应急状态, 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免疫功能低下, 引起生物钟紊乱。另外, 随着业务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 以及患者要求也越来越高, 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工作和学习上的双重压力。从而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疾病。

1.5 社会因素

由于个人社会地位、道德品质、素质涵养的不同, 急诊护士往往遭受到无理取闹的言语和行为的攻击, 精神、身体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 防护对策

2.1物理机械因素的防护

①首先加强急诊科护士关于锐器和针刺伤的职业化教育, 使其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锐器的处理要非常注意。如不慎被污染的针刺伤,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应立即处理, 必要时进行化验, 随时跟踪。疑有特异性感染上报院感染科, 必要时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进行早期预防[2]。②紫外线消毒尽量选择在夜间。消毒时人员要离开消毒场所。陪护危重、无主患者做辅助检查时可根据病情暂时回避或穿防护服。③培训急诊科护士搬运患者的技巧, 应用合理、省力的方法, 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 减少腰肌劳损、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2.2 化学因素的防护

护士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熟悉各种消毒剂的性质, 熟练掌握其配制方法, 浓度要准确。在更换消毒液, 取用消毒液中的物品时尽量带手套, 以免对皮肤造成损害。

2.3 病原微生物因素的防护

急诊科的护士了解各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洗手、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时要配戴手套, 如皮肤有损伤时更应该加强自身防护, 必要时注射疫苗。

2.4 心理因素的防护

急诊科护士高强度的工作及压力, 复杂的人际关系, 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 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3, 4]。定期举办心理学讲座, 使急诊科护士学会自我心理疏导, 不断提高心理承受力。多举行如郊游、唱歌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 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另外, 急诊科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 以便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

2.5 社会因素的防护

我院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设置24 h专职保安, 设置急诊报警监控系统, 阻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确保护士的人身安全。给予护士更多的理解、支持, 提高护士的地位。建立健全职业防护规章制度。急诊科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 将职业危险降到最低。

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 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增强护士防护意识及掌握防护方法。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 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骨科急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徐荣贵.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6﹚:717-718.

[2]戴琴, 冯正直, 谢刚梅.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488-490.

[3]康齐力, 周郁秋, 胡静超.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护理研究, 2008, 22 (6C) :1601-1603.

急诊骨科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均来自我院骨科急诊收治的锁骨外端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其中38例因车祸所致, 22例为跌倒所致, 7例为高处坠落所致。分为两组:普通组27例中, 男16例, 女11例;其中锁骨外端骨折19例, 肩锁关节脱位8例;年龄10~46 (平均31.2±3.8) 岁。AO组40例中男24例, 女16例;其中锁骨外端骨折22例, 肩锁关节脱位18例;年龄16~49 (平均32.4±2.7) 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用颈浅丛加臂丛麻醉。取头高足低的仰卧位, 于其后肩下放置一约5cm高的垫枕, 将患者头偏向健侧。确定麻醉生效后, 于其肩锁关节处取一锁骨外端至喙突的弧形切口, 充分暴露锁骨骨折端以及肩锁关节, 先后复位肩锁关节和锁骨骨折端。据患者骨折或脱位情况选用六孔或者四孔的锁骨钩钢板, 锁骨外端骨折患者所用钢板据患者的锁骨形态而预弯或者不预弯, 肩关节脱位患者所用钢板均预弯。待一切准备就绪后, 贴肩峰下缘缓缓将钢板钩端插入肩峰下, 后并上举或者外展患者的肩关节, 以便锁骨和钢板紧密贴合[2]。选用合适规格的螺钉固定锁骨和钢板, 修复肩关节处各韧带和关节囊, 并常规关闭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使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悬吊保护。拍摄X光片观察患者骨折、脱位的复位情况。5d~2w后嘱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并定期随访。

1.3 疗效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按Lazzcano标准判断疗效, 即术后患者无疼痛感, 其骨折或脱位达解剖复位 (外观无畸形) , 患肩的活动自如, 无肌力减弱, X线显示其骨折愈合标准者为优;术后患者有轻微疼痛感, 患肩活动轻微受阻, 骨折外观轻微畸形, 肌力轻微减弱, X线显示肩锁关节有轻度脱位者为良;术后患者疼痛明显, 患肩活动明显受限, 肌力减弱明显, 有外观畸形, X线显示肩锁关节出现再脱位者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附表。两组优良率相比较, P<0.05, 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3.1 AO锁骨钩钢板原理

AO锁骨钩钢板是近年来逐步在临床推广使用于急诊骨科创伤中的较新材, 其原理为杠杆作用, 即肩峰下钢板钩端与锁骨远端钢板构成杠杆效应, 使锁骨远端受向下的压力作用而避免向上的脱位, 并能较好的恢复肩锁关节和锁骨断端的解剖位子, 不仅能为组织和骨折的愈合创造一个稳定且无张力的环境, 同时还保留了肩锁关节的生理微动, 从而提高了肩锁关节处韧带、关节以及骨折组织的修复质量。

3.2 AO锁骨钩钢板优点[3]

(1) AO锁骨钩钢板是按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设计而成的, 较好的匹配了锁骨的“S”外形。 (2) AO锁骨钩钢板使用时可以按需预弯成不同的形状以便与患者锁骨达到最紧密的贴合, 其设计还符合肩锁关节周围的解剖特点。 (3) AO锁骨钩钢板的钩突在肩峰下可活动, 不但保留了肩锁关节的生理性微动, 减轻了钢板剪应力, 有利于肩锁关节功能的恢复, 还可以避免肩锁关节炎的发生。

3.3 手术要点及术中注意事项

(1) 为避免患者术后出现疼痛, 操作中应将肩峰放置钢板钩突处的的骨膜剥离。 (2) 应尽量修复肩锁关节以及骨折端周围的韧带、肌肉、关节囊等。 (3) 若发现肩锁关节处有血肿或骨、软骨组织碎片, 应当彻底清除。 (4) 放置钢板时注意要外展或上举患者患肢肩关节。

摘要: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急诊骨科诊治的67例锁骨外端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为观察对象, 将其随机分作两组 (普通组、AO组) , 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普通锁骨钩钢板和AO锁骨钩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 采用Laz-zcano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普通组优、良、差依次为8、14、5例;AO组则分别为17、20、3例。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1.5%、9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骨科急诊锁骨外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能较普通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取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关键词:AO锁骨钩钢板,普通锁骨钩钢板,急诊骨科

参考文献

[1]慕晓东, 柳国海.AO锁骨钩钢板在急诊骨科创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3) :183.

[2]顾军, 王明海, 唐坚, 等.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J].中国临床医学, 2009, 16 (1) :136-137.

急诊骨科患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心功能分级 (ASA) Ⅰ~Ⅱ级, 年龄16~65岁, 在腰麻或神经阻滞下行急诊骨科手术患者30例。其中肱骨骨折5例, 桡骨骨折5例, 手外伤4例, 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 显效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清创缝合术。下肢股骨干骨折6例, 胫腓骨骨折4例, 双踝骨骨折6例, 均在腰麻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 监测HR、SP、DP、MAP、Sp O2。Ⅰ组在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显后开始麻醉, 并记录麻醉后10 min HR、SP、DP、MAP、Sp O2情况。麻醉方法:上肢手术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注射3%氯普鲁卡因20ml+0.5%左旋布比卡因10ml;下肢手术腰麻注射0.75%左旋布比卡因15~20mg。Ⅱ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 监测HR、SP、DP、MAP、Sp O210min后开始麻醉, 并记录麻醉后10min HR、SP、DP、MAP、SpO2情况, 麻醉方法同Ⅰ组。

1.3 统计分析

所测数据采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W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Ⅰ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min后, SP、DP、MAP均降低, SpO2无变化。Ⅱ组HR、SP、DP、MAP、SpO2无变化。Ⅰ组SP、DP、MAP均明显低于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肌体前, 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手术引起的损伤刺激向中枢传递及中枢神经过敏化, 达到术后镇痛或疼痛减轻的目的, 以增强镇痛效果[1]。氟比洛芬酯是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合酶 (COX) 减少前列腺素合成, 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 其脂微球制剂药效更强, 起效更迅速, 持续时间更长, 且不易引起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2]。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手术损伤及炎性组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减弱损伤附近组织的伤害感受器的敏感性, 抑制痛觉过敏, 使其作用时间可能超过其药理学上镇痛的药效时间, 显示了其超前镇痛作用[3]。故骨科急诊手术于麻醉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可降低患者血压, 降低患者疼痛, 易于摆放患者体位。

参考文献

[1]Kissin I, Dadson N, Bradley EL Jr.Pefineural resiniferatoxin pre-vents hyperMge8ia in a rat model of postoperative pain[J].Anesth AnaLg, 2005, 100 (3) :774-780.

[2]陈宁, 杨程, 余剑波, 主编.镇痛药物实用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49-155.

急诊骨科患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 年1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128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4 例, 男34 例, 女30 例;平均年龄 (41±12.12) 岁;致伤原因:33 例车祸伤, 11 例坠落伤, 13 例砸伤, 7 例其他。观察组64 例, 男32 例, 女32 例;平均年龄 (40±11.72) 岁;致伤原因:36 例车祸伤, 12 例坠落伤, 10 例砸伤, 6 例其他。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一般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头抬高, 采取全身麻醉或者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 沿着锁骨方向一直向肩峰进行弧形切口, 彻底清理血肿及碎骨;进行复位处理, 先复位关节, 后复位骨折, 紧贴着肩峰向后下方插入适宜的AO锁骨钩钢板, 螺钉进行固定, 再对关节韧带进行修复, 用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冲洗, 最后进行切口缝合。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 在锁骨中央以外1/4 位置进行切口, 暴露肩峰和骨折部位, 从外侧钻入克氏针, 使肩峰和锁骨远侧端联接, 穿出后用钢丝固定, 冲洗切口后缝合, 一端抬高。

1.3 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治疗后2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伤口愈合时间, 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标准 (AESE) 进行评分。出院前询问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 (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表) , 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 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接受治疗后, 对照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 例、损伤性骨化5 例、关节僵硬5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31%;观察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 例、损伤性骨化1 例、关节僵硬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93, P<0.05) 。

2.2 AESE评分、伤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AE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33 治治疗疗满满意意度度比比较较观观察察组组患患者者满满意意率率为为9922..1199%%, , 显显著著优优于于对对照照组组的的8822..8811%%, , 差差异异具具有有统统计计学学意意义义 ( (PP<<00..0055) ) 。。见见表表22。。

3 讨论

锁骨外端骨折以及肩锁关节脱位是骨科创伤急诊中最常见情况之一, 多由暴力导致或上肢间接暴力造成[2]。肩锁关节损伤在治疗时重点在于恢复关节正常的功能和保持关节稳定性, 但往往忽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性。临床上多以切开复位后固定方法进行治疗, 传统方法多采用普通钢板和克氏针进行固定, 但是克氏针易弯曲或畸形, 甚至移位, 而普通钢板则因远折端过短而无法进行可靠固定[3]。

AO锁骨钩钢板是一种新的特殊类型的钢板, 目前被广泛运用于锁骨外端骨折以及肩锁关节脱位等急性创伤, 其根据肩锁关节解剖结构, 形成一侧带钩的巧妙设计, 既可向外勾住肩峰, 内侧钢板也可固定锁骨外侧。优点在于在固定时不易造成关节损伤和肌肉、关节的粘连;此外, 还可以保持肩锁关节微动, 能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有利于恢复, 研究表明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采取AO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4]。本研究比较了AO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针固定用于骨科急诊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AESE评分和伤口愈合时间) 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可能是由于AO锁骨钩板特殊的S形结构, 对组织损伤较小, 固定后在微动情况下不会出现不良效果;而克氏针固定后在各种因素作用下, 容易出现松动及脱落, 不利于关节的正常协调。此外, 从患者主观满意度而言, 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AO锁骨钩钢板较克氏针固定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舒适程度, 缓解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 采用AO锁骨钩钢板对骨科创伤急诊患者进行固定治疗, 能够加快伤口愈合, 促进患者康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 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有效缓解医患关系, 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雷.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4) :50-51.

[2]李凌岳.骨科创伤急诊应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3) :181-182.

[3]吴静.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 2014, 33 (13) :112-114.

上一篇:我国高考英语教育改革下一篇:原型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