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策划

2024-06-24

新闻报道策划(共12篇)

新闻报道策划 篇1

新闻策划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新闻报道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经济不发达,人们对信息需求量低,媒体之间几乎没有竞争。现在经济快速发展,媒体增多,信息传递的速度也逐渐加快,人们对信息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报道策划能很好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增强媒体竞争力。

1 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1.1 实事求是原则

新闻报道就是对某件事进行播报。新闻报道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原则,对一件事进行新闻报道时,首先要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将事件真实的展现出来。如果新闻报道不能保证事件的真实性,那么策划的再好也是对这件事的炒作,这样就失去了新闻报道的意义。

1.2 创新性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还要打破传统思维,融入创新性原则。没有创新性的新闻报道策划存在性将大大降低[1]。对新闻报道策划要尽量能够吸引受众,创新要考虑策划实行时的可行性,对策划方案进行有效分析。

1.3 灵活性原则

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做的越好,整个新闻报道才更有质量。但是,事情发展是不可预见的,任何事情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化,所以对新闻报道策划时还要有应急预案,根据新闻事件的变化随时修整策划方案,进而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

1.4 效益性原则

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时还要保障效益最大化。这里的效益是指社会经济效益和读者效益,所以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时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对策划的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思考,使新闻报道之后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还能满足普通读者的经济需求。

2 新闻报道策划的类型

2.1 按照报道课题发生状态进行划分

2.1.1 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

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就是能够提前知道事件的发生,比如重大会议、体育赛事等[2]。可预见性新闻报道可以事先知道事情的发生,因此可以进行提前策划。但是这种报道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提高观众或者读者的积极性。

2.1.2 不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

不可预见性新闻的报道策划就是对突发的、预想不到的事情进行报道策划,比如地震、火灾、泥石流等。由于事件发生的比较突然,策划也会比较困难。不可预见性新闻一经报道一定要很能吸引读者或者观众阅读兴趣。

2.2 按照新闻报道策划运行时态进行划分

2.2.1 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

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就是新闻采集部门对日常新闻报道进行常规的策划,这种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比较规范化,制度明确,在执行时要求明确,也能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保障。

2.2.2 非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

非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和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有着明显不同,非周期性新闻报道在策划时要根据需要对策划内容进行临时修改,比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增加了灵活性。

2.3 按照新闻报道策划运行方式进行划分

2.3.1 独立型新闻报道策划

独立型新闻报道策划就是指策划者不介入新闻事件,只对新闻进行策划,报道者通常是以第三人称进行报道,保证事件报道的客观性。

2.3.2 参与型新闻报道策划

参与型新闻报道就是新闻报道者让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到事件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新闻报道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既是参与者也是报道者。

3 新闻报道策划出现的问题

3.1 内容倾向娱乐低俗化

新闻报道策划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在报道时偏向娱乐低俗化。这种策划方式虽然能被受众所关注,但是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所以这种以不正当方式吸引受众的策划方式应该摒弃。

3.2 将新闻策划等于捏造新闻

很多新闻报道策划者认为新闻策划就是捏造新闻,为了吸引受众,将新闻事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改变,使事情的真实性被扭曲。这种现象的弊端很大,十分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报道策划者必须摒弃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坚持真实客观的报道。

3.3 忽略形式策划

很多新闻报道策划只对新闻的内容进行策划,而忽略了报道形式的策划,这种策划方式存在报道弊端[3]。这种只注重内容不注重报道形式的策划表达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所以在策划时应该综合策划。这样才能在报道时将策划内容全部展现出来,突出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

3.4 缺乏可行性

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时,只有将策划内容落实,策划效果才会凸显出来,新闻报道策划的可行性也是能够进行新闻报道重要的一步。许多新闻报道策划看起来很好,但是可行性不足。不能很好地将新闻报道想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所以对新闻报道策划以前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新闻报道的可行性。

4 新闻报道策划中问题的优化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对于新闻报道策划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许多新闻报道策划者钻法律空子,做出对国家不利的事情。想要有良好的新闻报道策划环境,必须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报道策划的方向正确。

4.2 提高策划者专业素养

经济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新闻报道策划者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专业素养,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更好的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策划出受群众喜欢的新闻报道,避免娱乐低俗化新闻出现。

4.3 加强受众属性研究

新闻报道在策划时往往没有目的性,没有明确的针对对象,所以报道的新闻不能很好激发受众的兴趣,因此在新闻报道策划之前,应该加强受众属性研究,使策划出来的新闻更能被目标人群接受。

4.4 健全新闻报道反馈机制

新闻报道策划完成之后还应该接受群众的反馈,通过群众的反馈,了解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与否,还能了解新闻报道策划完成之后的产生的影响。只有收到合理的反馈,才能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改进,使新闻报道策划体系更加完善。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现在信息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对新闻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提高。所以新闻媒体应该加强报道策划能力,良好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获取信息,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群众的支持,新闻媒体在激烈竞争中才能更好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新闻报道如何吸引受众也成了需要讨论的问题。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章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研究,以求增强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关键词:新闻,报道,策划

参考文献

[1]刘洋.浅析新闻报道策划[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3):37-39.

[2]张秀芸.浅析新闻报道策划[J].新闻传播,2013(6):55-56.

[3]刘永浩.浅谈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原则[J].新闻传播,2013(9):302-303.

新闻报道策划 篇2

近期,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副市长谭栖伟先后到忠县调研,对忠县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系列指示;我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县委书记刘贵忠,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熊世明在各种场合就忠县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忠县新闻》将推出“工业强县大家谈”、“工业强县民营富县进行时”两个专栏,以新闻的形式唱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二、节目形态。

“工业强县大家谈”为新闻访谈,访谈对象为工业经济领域有代表性人物,采访的地点一律不得在办公室,而应选择与访谈内容相关的地方,穿插一些工作性、生产性、图表、文件等镜头。访谈内容为现状如何、措施如何、目标如何,切忌大话、空话。每位采访对象一般设计两段同期声,之间作必要的转述、过渡。每条控制在2分钟左右。

“工业强县民营富县进行时”为新闻深度报道。要围绕特色做文章。重点报道我县十大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生产、销售、利税、就业、工人工资、技改、创新、发展规划、目标等,也可以报道一些民营企业、微型企业的发展情况。提倡从小处入手,细节入手,故事化开头,强调现在进行时,既有今年前9月的成就回顾,也有未来一段时间目标的展望,采访生产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车间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等,提倡记者现场出镜采访、串接。每条稿件4分钟左右。后面配发100字左右“编辑感言”。

三、任务分解。

胡军华:(访谈)发改委、经信委

(深度)海螺水泥、东方农药

袁明琼:(访谈)园区办、汝溪镇

(深度)云河集团

黎晓华:(访谈)投促办

(深度)华亚拖拉机、星博化工

熊安英:(访谈)电力保障

(深度)金龙电子、金龙船业

马英杰:(访谈)乌杨镇

(深度)天地药业、海新运业

熊 浩:(访谈)忠州镇

(深度)恒达玻璃、一胜特

外 宣:(访谈)质监局、东溪镇

四、稿酬及奖惩:

论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 篇3

那么,对新闻报道策划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新闻报道策划遵循的原则

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本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摒弃报道主体的主观意识而运行。所以,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客观性原则。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因为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新闻精品,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即使是策划社会活动与策划报道相结合,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操作,而非歪曲事实、强解民意。新闻报道方案设计也要以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

创新性原则。“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如果失去了创新,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变通性原则。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算和规划,新闻传播中的策划亦然。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注视各方面情况变化,随时对报道做出修正和调整。

实效性原则。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社会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并且是由良好的传播效果转化而来的。策划追求实效,客观上要求编辑把策划作为手段,而非目的。而且,除非有意宣传媒介发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策划手段越隐蔽,获得的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因为策划的成功的报道是那些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效果的报道,而不是那些由策划者跳出来表现自己或者强加于人的报道。因此,报道策划要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

可行性原则。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

新闻报道策划管理的实务环节

选题策划的要求及实施计划。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千头万绪,选题策划是龙头,作为整个策划工程的起点,作用至关重要,抓住这个龙头,以选题策划带动其他策划活动,良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纲举就目张了。

一般来说,新闻策划的选题有以下几个思路和注意事项:首先,新闻选题要围绕热点。看看我们的周围,热点很多,但报道热点却一定要审时度势,冷静观察,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热点报道“点”的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其一是新闻事业的历史使命,其二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新闻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原则,力求创新。不一定所有的新闻报道选题都是热点,有的新闻报道能从一件已经快被人们忘却的事件中挖出新意。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出奇制胜。再次,对新闻选题要有所取舍,权衡要与不要。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目的明确,不要杂乱无章;要推出精品,不要小打小闹;要详细具体,不要虚作空泛;要合情合理,不要脱离本质;要高瞻远瞩,不要目光短浅;要不断创新,不要固步自封;要贴近经营,不要新闻本位;要找点准确,不要含糊不清等。

新闻报道组织结构设计与执行

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对选题策划组织结构的贯彻落实了。策划的组织执行实质上就是把新闻报道策划这种精神抽象化的东西变成物质具体化的东西。报道的组织结构设计是根据报道所要实现的目标来操作的,报道追求不断创新是报道的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动力。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新闻报道的组织设计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策划报道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次,明确相关执行人员的分工。每期的主题策划提出来以后,所有的方案必须详尽,必须有自己的说服力和执行进度计划。在主题策划这些版面上,相关的版面要安排专于此项的记者负责采访写作,按策划提出的问题、策划的要求去把稿件做深、做透,最好在稿件上有更多的新东西为好。而在策划的营销版面上,同样要安排专刊部分主持人、记者参与采访、广告促销等相关工作,相关版面的编辑工作,也要具体到人。这样在采、编、经营的任务量上和人力的分工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搭配,做好主题策划的文章不再是难事。在执行上也不至于造成推三阻四的情况出现,能有效保证新闻策划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的科学领导与有效控制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中领导的管理必须企业化。要从直接的“人管人”过渡到更加注重“制度管人,规章管事”,这样保证了管理的科学和严密,也就为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新闻报道的特性,对于新闻报道的管理,领导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新闻媒体单位还要注重建立优胜劣汰、竞聘上岗机制。对一些重大选题或创新创优的选题,新闻报道策划的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记者的特长来安排任务。总之,新闻报道的领导艺术要遵循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管理原则。领导对新闻报道策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有充分的把握,并且对防止新闻报道策划异化成新闻炒作甚至是假新闻负有重要的责任,当然,也是避免新闻炒作从而杜绝假新闻的重要环节。

新闻报道策划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新闻报道最终是要体现新闻价值的,并且获得社会效益。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新闻报道策划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并不能自动地将新闻价值转化成社会效益,甚至稍有不慎会演变成新闻炒作而出现假新闻,因此,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确保新闻报道策划获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控制进行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一,政府对新闻报道的控制。目前对媒介新闻报道的控制基本是两种方式:一是政府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媒体进行控制,二是政府根据党政方针政策或纪律对媒体进行控制。“新闻”不仅是“受控者”,而且在社会这个特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地要充当“控制者”的角色。它是媒介,是中介。在这个层次上,一般的新闻报道策划是不会触及的,并且重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是由政府直接控制和支持的。第二,社会舆论的反馈控制。控制论中负反馈理论(即目的论)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央提出的“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的理解。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向着这个总目标、沿着这条总路线行进中,必然有来自外部的和来自内部的各种干扰,对干扰有两种不同的反馈:一种是正反馈。正反馈总是利用或放大这些干扰,使系统离开原状态或原结构,直到最后发生质变。另一种则是负反馈。负反馈是抗干扰的,它不断检出偏差,纠正偏差。我们新闻传播系统执行中央提出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正是一种不断选择适当地输出用来不断地校正误差使之不断减少而达到目标值的负反馈行为。第三,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这是保证新闻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一切新闻报道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机构来组织实施,成功的新闻机构内部控制能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现在新闻报道策划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前向控制在新闻报道计划、组织设计、领导管理中都要有所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后向控制也就是反馈控制应该在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后进行。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组织设计、领导管理各个环节都能体现新闻报道原则,对新闻报道策划效果的合理评估,把新闻报道策划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从而最终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

2.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年。

3.刘宪义:《新闻策划论》,泰山出版社,1997年。

4.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策划切不可以作秀为策划新闻 篇4

新闻策划立足于客观事实这一前提, 是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的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 其意义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新闻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 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其中包括媒体利用自身的公众影响力, 通过策划活动来丰富市民生活或为群众解决一些生活难题, 可见新闻策划重在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 表现出公益性。针对近年来小区楼道内乱贴乱画现象等严重问题, 2008年牡丹江新闻广播进行了周密策划, 对内实现新闻广播整体节目联动, 对外与职能部门联合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净化楼道, 美化小区"清除社区牛皮癣"》大型公益活动, 其舆论造势阶段利用一周时间在新闻广播《全市新闻联播》、《傍晚时分》、《新闻110》三档节目中播发专栏《透视小区牛皮癣, 记者在行动》, 反映小区乱贴乱画现象的严重性, 分析小区“牛皮癣”久清不绝的原因, 推介好的经验, 并在《法在身边》节目中请律师和城管部门负责人坐台直播间进一步加以剖析。清除社区“牛皮癣”阶段通过《全市新闻联播》、《新闻110》、《法在身边》节目推出《清除小区牛皮癣, 记者在记录》专栏, 利用一周多时间陆续报道集中活动日当天现场清理情况;通过巩固成果, 搭建平台阶段对清理完毕的小区各设立一个“便民服务张贴板”, 为供求双方搭建发布信息的平台, 《全市新闻联播》、《傍晚时分》节目推出《巩固成果, 搭建平台, 记者在监督》专栏, 跟踪报道张贴板设立和使用的情况, 实现“便民服务张贴板”与新闻广播生活服务节目《满盈在线》和大鹏新闻网服务信息的互动。在社区组织退休党员或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成立“小区乱贴乱画行为流动监督岗”, 通过监督队的日常巡查, 与城管部门联动, 及时制止新发生的乱贴乱画行为, 并将其形成常态管理。为了将这一活动引向深入, 新闻广播与市“城乡洁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四城区各街道办事处所辖居民小区推出“城乡洁净工程———清除城市社区牛皮癣”文明小区评比活动, 号召全市社区争做“无牛皮癣”文明小区。活动总结时, 报道评比结果以及挂牌仪式, 与各申报小区联合设置广告公示板, 公示板的供求信息与新闻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满盈在线》、大鹏新闻网均实现免费共享, 同时公布城管执法电话和《新闻110》热线电话, 以便于协助小区长期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策划, 楼道的乱贴乱画现象大部分被清除, 其中后期的策划活动与策划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而不是为了宣传而活动。

而策划新闻很多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的眼球, 它经常通过策划活动, 人为地制造事实, 然后当成新闻来报道, 它偏重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 对社会效果和社会责任感则考虑不多。一些企业或政府机构经常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表现出功利性, 也有媒体随之附和。或者是为了追求节目的好听好看, 而忽视了新闻本身具有的客观性, 一些电视新闻节目的通联编辑为了让片子更具冲击力, 经常向地方媒体约播坐在家里想象的情节和事实, 而地方台为了能在上一级媒体发片子也就按照上面的策划摆拍一些镜头画面或指定被采访对象做同期声内容。比如, 去年七·一建党90周年, 一家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组策划播发了一组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同唱一首歌的片子, 于是编辑部向地方媒体约本地党员干部在具有本地特色的背景前齐声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同期声镜头, 一家市级台临时组织一个部门的人员, 针对上级媒体需要的歌词拍了几个镜头就传到了上级媒体, 这样的新闻尽管呈现的画面很有可看性, 却遭到了新闻当事人的质疑, 自然也降低了社会对媒体人的可信度。

新闻报道策划[定稿] 篇5

一、报道主题:《延安印象》

二、报道背景:

古往今来,提起陕北人我们想到的是保守的头脑,健壮的身体。但我们浮于人们表面认识的表象真的是这样吗,以延安为例,除了淳朴的黄土高原汉子形象之外,它还有哪些与外人不了解的形象呢?

三、新闻报道的目的、意义和目标:

1、目的:本策划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印象中不一样的延安人,打破外界对延安的不同认识,了解延安人的精神风貌,了解延安人的与众不同。

2、意义: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延安人并不是粗糙的、不拘小节的“粗鲁”,不只是四肢发达、身体强健、固执保守的形象,延安人也有自己的灵活头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创着自己的未来。

3、目标:

(1)通过此次采访,让更多的民众更好的了解不一样的延安人。(2)打破对不同地域人的以往认识,更好的了解新延安。(3)宣扬社会正能量。

四、资源需要 :笔记本一台 照相机一架 录音笔一支 采访笔记

五、活动开展 :

1、采访要求:

(1)采访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不得片面截取他人语句,篡改他人用意,多用直接引语写作;(2)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以客观陈述事实为主;(3)记者采访要深入,写稿时要通过事实、人物、事件来体现,切不可空洞无物,泛泛而谈;(4)整个报道选择切入点要小要细,注重事情或事件及人物,点和面结合的报道。这样文章才有可读性,才不会落入俗套;(5)最后,高效的完成写作。

2、刊发设想:

(1)拟刊登在4月末《延安日报》头版,一篇评论和一篇通讯均独立成篇(不少于500字的采访稿件)。

(2)具体操作:

第一篇消息标题:《延安印象》

报道主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的地域造就不一样的个性,延安除了人们习惯的黄土高坡的汉子形象,也有她的柔情,对于外界对延安的不同认识做一个了解,对延安人进行一个全新的了解,除了众所周知的“国”字脸,高嗓门,延安人也有自己的奋斗不息。

评论标题:《地域阻隔后的认识,我们应该重新开始》

报道主线:不管是在曾经还是在现在,对于不同地域的人,人们的认识总会有误差。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的便利、信息传播的迅捷,人们不应该还停留过去的认识,应该好好了解一下,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人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而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现代社会下的人们的新形象。

3、媒体选择:报纸媒介 具体选择《延安日报》

4、报道方式:集中式报道

5、文体写作:组合式深度报道

6、报道收效:通过对陕北特别是延安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描述,让人们更乐于去参与其中。

六、经费预算 :交通费,摄像摄影及后期制作,票务

七、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将查阅好的资料整理归类;采访需要的器材设备要带齐;

2、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能在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前预想解决的办法;

3、提前联系好接受采访的人员、相关部门等。

4、本次采访需要分小组进行,针对不同地点分配,初步定为每小组二到三人,后期纠正,合稿人员为四人。

八、活动负责人及参考

资料来源:

“新闻策划”之我见 篇6

时至今日,策划行为虽然早已在各大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但“新闻策划”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颇有争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学术界在“新闻策划”方面的种种争议作一番概括,并提出自己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什么是“新闻策划”?“新闻”能不能“策划”?

之所以对新闻策划会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原因在于对“新闻”一词的不同定义。有些人认为“新闻”就是新闻(news)本身,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在前,新闻在后,“新闻是不能策划的,策划的东西决不是新闻”①,他们认为“新闻策划”中策划在前,新闻在后,所以不可接受。

而有些人则认为新闻是指新闻报道活动(journalism),即新闻媒介的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等具体工作,他们认为,对新闻报道活动的适当策划,有助于提升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和受关注程度,成为“新闻的新的生长点”。②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应用新闻报道策划,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的蔡雯教授则是从广义上来考量“新闻策划”,她认为,“新闻策划”应该指新闻传播的策划和组织,即媒介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决策和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活动。这项工作具体包括三个内容:一、媒介定位与新闻编辑方针的确定;二、媒介新闻单位(指媒介产品中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职能的那一部分)的设计与采编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三、新闻报道的设计与组织。③

到目前为止,有众多学者给“新闻策划”下过定义,但由于大家都有着各自的看法,所以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新闻策划”有何利弊?“新闻”应不应该“策划”?

正因为基于对“新闻策划”的不同认识,赞成者和反对者在“新闻策划”的利弊问题上态度鲜明。赞成者一方认为“新闻策划”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利用媒体的现有资源,对某些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取得轰动效应”。反对者一方则认为,“新闻策划”容易导致“假事件”(pseudo-events)的产生,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南京大学的宋新桂副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质问:“所谓策划者,计划打算之义也。新闻的本源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它怎么可以通过新闻传媒的主观策划,实行主题先行,自导自演而‘制造’出来呢?”④

关于“新闻策划”,在业界还有一种担忧,那就是媒体和企业以“新闻策划”之名行“公关策划”之实,滥用“新闻策划”,为自己和企业谋利。当前,有些媒体利用手中报道权,打着“新闻策划”的旗号,为企业策划活动并加以报道,从中牟利。反对者认为,“新闻策划”有个度的问题,媒体在策划活动时应避免此类的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

“新闻策划”之我见

就“新闻策划”这个名称而言,鉴于这个名称是早期时候暂用的称呼,而且大家对新闻和策划的定义有不同界定,这个提法存在着较大争议,因此,我想是不是可以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策划行为”来替换呢?我个人认为,这种提法既避开了新闻学术名称的争议,又涵盖了新闻媒体所进行的种种策划行为,是具有建设性的。

至于说要不要策划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当前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从媒体定位到版面设置,从媒介经营管理到产品营销发行,从媒体公关活动到具体新闻报道,都离不开一定的策划和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中的策划活动已经无处不在。

从理论上讲,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新闻传播活动中策划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就新闻规律而言,有组织的新闻报道策划活动能够提供更多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新闻资源,从而产生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经过必要和精心的策划,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agenda-setting)就难以发挥它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第二,就受众而言,他们倾向于或更愿意喜欢接受在选题上精挑细选,在写作上精益求精,在角度上推陈出新的新闻事件报道,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无疑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受众对综合和深度新闻的需求。在新闻接受上,受众一般有求新、求全、求奇的心理,这给予了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策划行为施展拳脚的空间。

第三,从媒体自身来讲,好的媒体定位和策划活动,能够使新闻报道避免内容同质化和平庸化,并在同其他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优势。同时,策划活动所形成的轰动效应和巨大成功,有利于改善媒体的公信力和提高媒体的知名度,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群体和广告客户,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从实践上讲,近几年来的一些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大型运动会、突发事故和战争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引人注目,反响巨大,这些报道的成功与新闻媒体的精心策划是分不开的。

在当前媒体市场空间有限、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形势下,只要是不违背新闻传播规律,不违反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不滥用和乱用策划行为,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活动都可以并且应该为广大媒体所用。

笔者认为,新闻传播中策划行为的运用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新闻媒体的任何策划行为都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符合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违背规律的策划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受到受众的反感和排斥,事与愿违。

第二,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一点很重要,新闻传播中的策划行为并不意味着可以“策划和制造”新闻,事实在前,新闻在后,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基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策划行为才能在受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才能在社会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第三,把握好新闻传播活动中策划的尺度。在新闻传播过程进行策划行为和活动是媒体的一项权利,但这并不是说媒体可以滥用这项权利。在现实社会中,媒体必须从社会和受众的角度出发,以媒体所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和人文关怀,从事新闻传播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策划。

对于“新闻策划”的种种争议,理论界和业务界都可以暂时搁置,因为在理论和实践都不完善的情况下,争议是在所难免的。相信将来到了一定阶段,我们会对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活动和行为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一致的观点。

注释:

①何光珽:《“新闻策划”析》,《新闻界》,1997(4)。

②任成海、尹洪东:《新闻策划:报纸新闻的生长点》,《新闻知识》,1996(2)。

③蔡雯:《“新闻策划”的学术争议与实践困惑》,新华网,2003-05-31。

④宋新桂:《新闻岂能“策划”》,《新闻记者》,1997(1)。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农村版)

南方周末新闻报道策划分析 篇7

《南方周末》自创刊以来迅速的发展, 并在传媒界独树一帜。《南方周末》在公民心中是排名第一位的首选报纸。《南方周末》有其自身的新闻报道策划特色和其重要的机制改革, 这两点足以成就《南方周末》的今天。本论文从《南方周末》的深入式报道和独特的组合式报道着手探讨, 分析《南方周末》的成功之道。

二、《南方周末》典型报道案例

1. 连续性报道策划——对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连续性报道

“三鹿奶粉”事件是发生在2008年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婴儿在食用三鹿集团的奶粉后发现患有肾结石, 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其奶粉中含有化学原料三聚氰胺。事件一经爆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南方周末》也第一时间对此事件做出了反应。

从9月18日到11月27日对于“三鹿奶粉”事件《南方周末》总共发稿16篇。9月18日《南方周末》时局版发表《三鹿奶粉事件备忘录》, 其中囊括了从11日到17日事件的发展情况。9月25日在时局版发布《永绝三鹿恶毒之花有待人心改造》, 10月16日的经济版发表《奶业巨头“刮骨疗毒”》, 10月30日的时局版发表《如此奶企何以取信于人》, 这三篇文章从奶制品企业的潜规则问题开始一直追溯到奶制品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再到生产线中的检测问题, 事件矛头直指奶制品企业, 以道德评估, 推因归论的方法全面剖析整个事件。10月9日的报道是对事件报道最为集中的一期, 用四篇文章组成了名为“中国奶业危机溯源”的专题。《一个乳业大省的“后三鹿”时刻速写》, 将事件曝光后乳制品大省陕西所受到的影响, 又通过不同的角度阐述全国乳制品企业的态度;《乱象回溯:“调奶人”, “关系奶”和“傻子牛”》一文则反映了当下中国乳制品各个环节的现状;《政府部门不能把检测单位变成收钱的“儿子”》结合前两篇文章, 提出了政府应放权让行业协会去管生产过程, 进一步引发思考, 将专题报道层面加深;《中国奶业:黄金八年、一地鸡毛》是对事件的深度报道, 深度挖掘和剖析了我国乳业的四个发展阶段。

2. 组合式新闻报道策划——“领域”主题的组合式报道分析

所谓组合式报道就是对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具有共同性的事件利用一组稿件进行报道。《南方周末》在2010年4月8日发行的绿色板块中, 以“领域”为主题发表了名为《油城已逝, 风城何在——玉门:兴衰一线两重天》《常德:躁动的中部之城——第三中国破茧而出》《中国城市化, 仓皇六十年》的三篇文章, 通过对玉门, 常德, 上海这三个城市的描写, 反应中国三十年城市化的得与失, 并根据这三个地方走城市化发展路子的经验, 对其他地方走城市化发展提出了可借鉴的建议。《南方周末》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选材注重社会的反应, 也力求新闻素材的深度挖掘潜质。

三、《南方周末》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1. 从选材上把握可深入的点

《南方周末》每一期的新闻报道策划都会选择一个值得深入的报道点。2003年, 是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 于是, 在2003年的新年特刊专辑上, 《南方周末》策划了“向西五十里”的报道活动, 派记者以沈阳、北京、宜兴、广州和上海这五个城市为中心点, 向西五十里左右, 沿途进行我国社会的发展报道, 这里的向西的方向和五十里的距离都是随性而定, 并没有特定的意义。这个题材密切结合了国家有关社会发展的政策决定, 并从沿途的每个基本点上都可以往深里探究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 这是一个及其具有深度意义的选题策划。此外, 在这一辑新年特刊中, 《南方周末》还专门采访高等学府以及有关机构的学者, 写有关社会公正和合理方面的稿子, 这些稿子从侧面, 多方位的展示给读者我国社会发展的合理性, 对这五个城市的发展报道是个横向的补充的作用, 此外, 《南方周末》还借鉴了国外城市发展的历程, 这对五个城市的发展报道在纵向处又做了补充的作用。

2. 从新闻事件上探讨事件本源

《南方周末》向来是以深度报道见长, 《南方周末》擅长从新闻事件的表象看本质, 透过新闻事件的本身看到事件的背后, 开发背景性信息, 预测前景性信息, 调查相关性信息, 这三个环节足以满足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2006年, 陕西发生“7.16”特大杀人案, 《南方周末》先后发表了七篇文章, 第一篇是《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讲了精神病专家刘锡伟为凶手邱兴华辩护的事情;第二篇《我不是为邱兴华一个人奔走》是刘锡伟帮助精神病人的从业历程, 并呼吁大家关注这些精神病人;还有四篇报道是向社会公开为邱兴华做精神鉴定的必要性以及全过程, 是为了让办案全过程更加透明化;最后一篇报道是在邱兴华案了解后发布的《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借助此稿, 为邱兴华案做了终结报道。这一系列的全程报道, 让我们了解了邱兴华案的始末, 并让我们将眼光更深一层的投入到了精神病患者群体, 这无疑是《南方周末》的成功之作。

参考文献

[1]陈艳.论我国报刊的新闻报道策划.浙江大学, 2007年

[2]肖燕雄, 方姝阳.新媒体事件中纸媒的新闻调度——以《南方周末》为例.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9月

[3]章丙悦.浅析《南方周末》的经营之道.摘自作者博客

主题策划与创新法制新闻报道 篇8

1 新闻报道策划的方法

1.1 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科学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这些社会信息都可被视为新闻线索,但将这些社会信息全部报道势必是不现实的,需要采编人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庞杂的社会信息中,捕捉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来进行报道,这就是新闻报道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在对新闻报道进行选择的时候,为了确保其科学性,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根据编委会每月制订的报道重点对报道目标的筛选,紧紧围绕本月重点对报道内容进行选取;(2)法制新闻报道内容的选取要尽可能贴近百姓生活,重点抓住百姓关注的焦点与话题,更好地引起共鸣;(3)做好突发新闻的筛选与策划工作,就突发新闻而言,不仅具有时效性和较大的新闻价值,且很容易受到群众的关注,因此,第一时间掌握突发新闻的发展态势,并对其进行精心策划,能使其收获出人意料的效果。

1.2 制定完善的报道方案

在确定好新闻的报道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结合报道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设计一套具有创意的报道方案。一般来说,为了确保制定的报道方案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首先,要对策划的指导思想进行充分明确,以此来让每位参与策划的人员了解搞这个策划报道的目的;其次,科学选取报道形式,必须确保其具有创新性,尤其是对过去报道过的内容,更应该注重形式的创新;最后,将报道方案的层次性充分体现出来,而且每一层次的内容、容量、版面设计、字数以及是否配照片等都应该进一步明确。同时,每一部分都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安排好实施时间,有序进行。

1.3 组织实施

制定好科学、完善的报道方案之后,接下来就是组织实施。首先,要对每一部门的责任人进行进一步明确,以便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对采访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其次,要对所有参与报道的记者进行明确分工,做好采访前资料的搜集和准备工作,以此来确保采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再次,部门负责人应该根据采访记录,帮助记者对采访素材进行提炼,讨论并明确写稿要求;最后,部门负责人对稿件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不符合报道主题的内容,应及时令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更改,直到最终合格为止,以此来确保报道的整体质量。

2 法制新闻报道的创新措施

2.1 新闻选题要与时俱进

创新是新闻宣传工作开展的活力源泉,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旋律,新闻工作者如果想要从主题多个方面实现法制报道的创新,就必须对社会动态信息进行密切关注,选择广大群众备受关注的问题,确保新闻选题能够与时俱进,敢于引导舆论导向。

2.2 扩大新闻报道的范围

扩大法制新闻报道的范围主要是指新闻选题不仅要抓“大”,而且还要注意抓“小”。前者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政法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抓“小”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地方政治、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采编人员在对新闻选题进行确定的时候,应该将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注重大事件报道的同时,还应该对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件进行报道。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事件,都应该确保其具备较高的新闻价值。同时,在报道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将报道中涉及到的人物请到报社开展座谈联谊,在联谊中,感动人物讲述自己的故事,释放自己美好的心情,也对报社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2.3 提高采编队伍的创新意识

采编队伍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对于法制新闻报道的创新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提高采编队伍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媒体首先应该加强对采编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明确创新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类创新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提高采编队伍的创新意识。其次,采编人员应该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的胜任岗位职责。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闻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新闻报道策划与创新的实现途径进行认真探索使非常重要的,除了能够使法制新闻报道的主题更加明确、角度更加新颖之外,还能够确保内容的集中性,提高报道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法制新闻报道的收视率,提高传统媒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主题策划与创新法制新闻报道 篇9

面对都市报和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冲击, 法制报作为专业性相对较强、发行渠道相对固定、覆盖面相对有限、读者群相对专业的传统报媒, 已经越来越紧迫地认识到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在同一报道领域内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最大差异化, 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法制事件的深刻内涵及其承载的社会意义, 如何给读者带来最切实有效的法制信息服务等, 值得深思。这就要求法制新闻人不断强化新闻策划意识, 特别是结合专业报特点, 加强大型系列主题策划, 努力探索创新法制新闻报道样式和内容, 以切实服务自己的受众群。近年来, 河南法制报坚持“服务政法机关、服务政法工作、服务人民群众”, 同时不断改善服务的方式方法, 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新闻策划, 取得了一些成效, 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专家的肯定。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服务政法中心工作的有效平台

自2006年以来, 我们坚持每年一到两个主题, 先后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系列主题新闻采访报道活动, 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法系统的肯定。

好的策划不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做好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 一定要选好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定要结合当地政法中心工作。

2006年2月, 《平安河南建设纲要》刚刚颁布, 报社领导敏锐把握, 决定启动《平安河南巡礼》大型系列报道:从省里刚刚表彰的政法工作先进集体中选定了60余个县 (政法单位) 作为报道对象, 以全省平安建设为大背景进行采访。并确定每篇报道发一个整版, 通过报道实践, 探索政法典型报道的创新和改革。经过精心策划, 2月下旬报社组织了精干的报道小组, 开始了河南法制报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采访活动。从当年3月1日推出首个整版, 此后每天一期, 至6月3日共推出《平安河南巡礼》62个整版24万余字。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 采访小组深入全省各省辖市中的基层单位, 走村串户, 深入全面报道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的做法。这一系列报道得到了省委、省委政法委以及各级政法系统领导的肯定, 并先后荣获河南省社会治安综治好新闻一等奖、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围绕平安河南建设, 报社紧接着又策划了《走百县, 看平安》系列报道, 10余个报道小组骑车深入100余个县 (市) 进行采访报道, 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建设舆论宣传氛围。

2008年到2009年, 河南省委政法委按照中央政法委的要求, 结合全省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 在建立执法巡视制度、开展执法巡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省委政法委把开展执法巡视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有效手段, 通过深入执法巡视, 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全省政法机关的执法活动予以监督。报社随即策划实施了《关注执法巡视》系列报道, 很好地服务了政法中心工作。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创新法制报道方式的有益尝试

经验报道、典型报道难做, 难就难在创新。创新是新闻宣传的活力源泉, 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 [1]如何在深入、融入中贴近实际、把握主题、抓住重点、满足读者的新需求新期待, 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几年来, 河南法制报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和政法机关报特色的定位,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注重策划, 力求从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破解“新闻报道四难”的要求, 积极地配合平安河南建设和全省政法中心工作, 创新性地做好报道, 得到了省委政法委和全省政法系统的肯定和欢迎, 报纸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是中央2010年年初对全国政法稳定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围绕这一中心任务, 结合实际,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0年下半年以来, 河南法制报启动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建设平安和谐河南》大型系列报道, 组织报道了全省各级政法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 记述我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生动实践。从2010年7月开始至年底,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建设平安和谐河南》大型系列报道先后刊发了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18个省辖市以及部分政法工作先进县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度报道66个版面。

为了切实做好此项报道工作, 河南法制报制订了详细的报道方案, 明确由编委会成员分头带领骨干记者深入一线, 扎实采访,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报道任务。为凸显报道效果, 河南法制报对于该策划报道, 每篇都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导读及核心提示。同时, 在版面处理上做到了精心、美观、大方、图文并茂。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锻炼采编队伍的有力途径

要搞好法制新闻报道, 就要有一支过硬的采编队伍。优秀的采编队伍是提升新闻质量的基础。而通过大型系列报道活动的组织实施, 又进一步锤炼了队伍。

河南法制报一直认为, 积极抓好彰显民主法治特色的新闻报道, 才能够实现使政法综治、社会稳定的报道生动活泼、部门满意、群众爱看、效果良好的目标。2006年9月, 为进一步创新报道形式, 改进采访作风, 提高记者的综合素质, 开阔新闻视野, 更真切地感受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平安建设进程中的新观念、新风尚、新思维, 我们又策划、组织了《走百县看平安》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报社的领导班子成员和采编中层分期分批带领1至2名记者, 组成10余个报道小组, 骑自行车深入全省100个县 (市) , 以平安建设为主题, 走进田间地头, 接触千家万户, 采访各地的平安状况, 倾听群众的呼声, 然后以讲故事的手法、特写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报道写作。为了把报道做深、做透、做好、做活, 让群众喜闻乐见, 在策划方案上明确提出必须实现报道思路上的创新, 要求写出的稿子一人一面、一街一景, 特色鲜明, 生动形象, 必须写出“人人心中有, 人人笔下无”的东西。事实也证明, 记者采取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不拘泥于体裁和篇幅的限制, 使报道生动活泼, 面目清新, 主题抓住了, 个性彰显了, 文字可读了, 领导满意, 读者爱看。

2008年4月, 河南法制报开辟了一个迄今坚持每天一期的《记者蹲点日记》专栏。报社每个月派出一名记者到最基层的政法单位 (乡镇综治办、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 蹲点, 以“深入、贴近”为基本要求, 与基层政法干警同吃、同住、同工作, 切实体验基层政法工作, 每天写出一篇日记式报道, 采写最真实最新鲜的新闻,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年多来, 作为河南法制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效果最好的一次策划报道活动, 报社的全体记者、编辑都轮流蹲点一到两次, 有的甚至蹲点三到四次, 老记者获得了最基层的信息, 新记者和见习记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不仅要善于抓“大”, 还要注意抓“小”

抓“大”是配合政法中心工作, 抓“小”同样是为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也是实现法制新闻“软着陆”的一个很好载体。

多年来, 我们坚持发现身边的“感动”, 坚持以内容为王, 经常策划组织实施一些小而精的栏目。2007年下半年, 我们开辟的《发现身边的感动》专栏先后刊发稿件52篇, 52个鲜活的场景、52个感人的场面都在这里展现。在这些“感动”之中, 有对他人的无私帮助、有对子女的悉心呵护、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有对朋友的忠诚友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动”, 构成了我们美好和谐的社会, 鼓舞了我们快乐生活的信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动”, 既感动了我们的记者, 也感动了我们的读者———读者来信说:“这个专栏突出了时代主题, 从细微之处展示了我们这个社会积极向上的美好事情, 所写的事儿朴实深厚, 不华丽但却很珍贵。”

在报道活动结束之际, 我们还把报道中涉及的“感动人物”请到报社座谈联谊。应邀参加联谊活动的20名感动人物, 来自各个战线, 有公安民警, 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有治安巡防队员, 有公交车司机, 有交通协管员, 有普通市民, 有打工人员, 也有在校学生。在联谊中, 感动人物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对社会的责任, 释放自己美好的心情, 也对报社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要与时俱进, 做舆论“及时雨”、工作“风向标”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要与时俱进, 敢于引领舆论导向。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第一年。如何起步, 怎样发展, 何以融入, 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系统都在思考和探索。政法系统如何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如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春节刚过, 报社主要领导就组织大家讨论选题, 反复酝酿, 进行策划。

2011年3月以来, 我们组织启动了《河南政法护航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型系列主题策划报道, 连续刊发了18个省辖市的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在护航中原经济区建设中, 努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的典型报道,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一系列报道有深度、很给力。一些专家和读者反映, 中原经济区建设刚刚上升为国家战略, 河南法制报就组织策划了这组报道, 在舆论引导上可谓“及时雨”, 报道对各地政法工作在护航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如何主观能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有着“风向标”意义。一些资深报人评述说, 河南法制报的这组报道深入阐述了各地政法系统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该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站得高, 看得远, 不仅从理论高度助推了中原经济区建设, 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借鉴意义。

总的来看, 这些经过策划组织实施的大型系列主题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同时也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近年来, 全国各地的法制报也都在积极寻求新闻质量的提升, 特别是从大型系列主题策划着手, 力求创新法制新闻报道, 以较高的新闻报道质量服务特殊的政法和行政执法读者群。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 但也存在着有的记者作风不够扎实、采访不够深入、写作不够精细, 导致个别报道大而无当, 失之于空泛, 以及策划不够到位, 针对性还有待提高、组织和指导不够有力等问题。这些都是今后我们需要注意并加以改进的。

摘要:传统媒体正面临发展的瓶颈, 突破和创新是唯一通道。法制报如何不断强化新闻策划意识, 特别是结合专业报特点, 加强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 努力探索创新法制新闻报道的样式和内容, 切实服务受众群体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 河南法制报坚持“服务政法机关、服务政法工作、服务人民群众”, 同时不断改善服务的方式方法, 推出了一系列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 取得了一些成效。笔者通过对系列新闻实践进行阐述, 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服务政法中心工作的有效平台, 是创新法制报道方式的有益尝试, 也是锻炼采编队伍的有力途径;还着重论述了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以期以河南法制报的具体新闻实践为全国法制报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大型主题策划,服务,政法,法制新闻

参考文献

浅谈科技新闻报道策划的“度” 篇1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度”。作为宣传科技的——科技新闻, 也不例外, 也有其自己的“度”。科技新闻策划的“度”, 是规定媒体及采编人员对所要报道的科技新闻事件进行策划的范围、策划的量的界限。科技新闻策划一定要在“度”的范围内进行。科技新闻策划要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 且不能超过科技新闻策划的“度”的界限。否则将引起科技新闻报道的质的变化。只有把握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度”, 才能使科技新闻报道达到理想的目的, 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1 把握科技新闻策划的“度”, 是科技新闻宣传报道的根基

科技新闻的策划是科技宣传实践活动中的新生事物, 它的产生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宣传工作的需要。目前各大媒体及采编人员在科技新闻报道上广泛的应用策划进行宣传报道,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知道, 采编人员在接到一个关于科技方面的新闻报道任务后, 特别是重大题材、重要内容、重大活动的报道, 就会在头脑中进行思考, 诸如怎样采访、选择什么角度、以什么为切入点、采用何种形式、手段报道等等。这些问题经过采编人员的思考和反复推敲, 形成了一个方案后, 采编人员就会在精力、物力、行为上按照方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准备并实施, 这种从思考——计划——实施过程, 是一次报道策划的完成过程, 如果这个科技新闻策划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量的积累, 不超过一定的界限, 即一定的“度”, 那么这个策划就是一个成功的科技新闻策划, 会产生与科技新闻策划相匹配的报道效果, 科技报道的质量就能得到保障, 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传播氛围。

科技新闻报道不能“过度”或达不到一定的“度”, 过度的策划就会造成以点带面, 以偏盖全, 夸大事实、脱离实际的失实的报道和假新闻。反之, 如果重要题材, 重大内容不去有目的的策划而没能达到一定的“度”, 那么所报道的科技新闻是呆板、平淡无味, 失去科技新闻应有的鲜活的生命力, 受众是不会爱看的, 更谈不到保证质量。所以说“注意分寸”、“掌握火候”科技新闻策划就能够发挥报道的主动权。就能够为科技报道取得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掌握好科技新闻报道策划的“度”是科技类新闻报道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 是科技报道的必要准备。报道前的策划, 可以对可知的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的重大题材、重要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 缜密思考研究, 做充分精细的思想、物质、行为准备, 使报道的科技新闻主题突出, 特点鲜明;更具有针对性, 导向性和正确性。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 能拓展报道领域, 科技新闻报道是为受众提供生动的、形象的受众愿意接受的科技信息, 科技新闻策划在科技报道中的作用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科技新闻报道丰富多彩, 同时适度的策划, 能够及时的发掘、发现与科技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和科技新闻事实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及科技新闻背后的新闻, 从而使科技新闻报道的领域更加宽阔。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 是媒体发展的需要。目前, 我国科技发展迅速, 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推广日新月异, 这也为各个媒体提供了良好的新闻报道素材, 但是目前我们媒体竟争相当激烈, 都在争抢有利的要地。媒体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信息占有量和发布的速度的竞争, 就是争夺听众和观众, 媒体都想在第一时间得要重大新闻, 并发布出去, 在激烈的竞争中, 谁都没有把握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重要新闻, 但可以通过对科技新闻事件进行“适度”的策划, 寻找科技新闻的其他落点, 最佳的角度, 在做精、做细、做深上下功夫, 同样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3 影响科技新闻策划“度”的几个关健因素

1) 编采人员的素质。编采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及主动性和创造性, 决定着科技新闻策划的“度”。提高编采人员的两个素质和编采人员对科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成度, 是做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前提

2) 科技新闻事件的价值。一条科技新闻是否能策划, 关键要看这一新闻是否有策划的价值, 也就是说事件的价值决定了策划。如果没有价值的科技新闻事件, 硬要去策划, 就可能是策划出一些失实的东西, 也就严重的违背了新闻报道规律。

3) 宣传纪律。宣传纪律这把尺子, 是度量科技新闻策划的重要工具, 编采人员在运用新闻策划时, 要具备较强的宣传纪律意识。否则将对受众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4) 策划者的实力。掌握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度”, 策划者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 量力而行。盲目的不切实际的策划不仅收不到效果, 只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易圣华.新闻公共策划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45-80.

“议程设置”与“新闻策划” 篇11

中国的新闻媒体作为党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肩负着神圣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只有责无旁贷地致力于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的不断创新,精心策划组织,提高引导艺术,才能出色完成宣传任务,形成良好品牌优势。

我国传统的新闻学理论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讲,“新闻”作为事实信息,是由事实本体的存在及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新闻事件是不能人为策划的。近两年来国内新闻界围绕新闻策划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基本上肯定了新闻策划的存在。

传播学创始人之一的拉文认为,信息的传播,由于一些规定或是某些“门区”的“守门人”个人的意见而流动。新闻媒体是受众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人们对新闻事件形成的看法,大部分依据来自新闻媒体提供的材料,媒体解读新闻事件的能力、制造新闻形象的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信息时代的人们面对狂轰滥炸的信息冲击,要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只好借助于新闻媒体对外界信息的过滤与筛选。从媒体的角度讲,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不可胜数,把新近发生的事件都予以报道,不仅无必要,而且也不可能。这就需要媒体及时对新闻进行选择处理,然后告诉人们哪些值得关注,哪些则不必费神。受众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研究者认为:就物理视野和活动范围有限的一般人而言,这种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是一种比喻的用法。其本意是经过安排的会议程序,喻为传播媒体对所选传播内容的次序排列与设置。作为一种理论假说,议程设置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题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其中心思想是:公众通过媒介了解事件或问题,依照媒体提示的角度思考事件或问题。议程设置的目的基于两种假设:之一即传媒在改变人们的看法方面虽然效果不大,但它却能够成功地引导人们关注什么,忽略什么。这都是由于传媒的把关人——编辑在起作用。媒体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何时报道,怎样报道,无不围绕着编辑预先设置的议程进行,它决定着新闻从选题策划到制作发布的整个流程。表面上看,一张报纸或一本刊物,上面发表什么,不发表什么,发表在什么位置,用几号标题等,纯属编辑业务问题,但决定这些问题的是编辑的编辑方针和策划方案,通过编辑方针对报道定调、设定自己的议程,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社会公众舆论。议程设置的另一假设认为,一个新闻信息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评价这个信息或议题的主要依据。传播的频率越高,击中目标受众的概率也越高,传播的效果也就越好。媒介的这种影响舆论的作用,既可以是媒体的特征自然决定的,也可以用十分明确的意图来引导。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直接得到的或本身较为复杂的信息,一般地需要依赖大众媒介提供,于是大众媒介无形中为人们建构着现实社会。2003年9~10月,《大河报》成功策划了“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的大型特别报道,在大河报的办报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值得研究和借鉴。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特殊民系,史学家普遍认为,客家先民源自中原汉人,从西晋末年陆续迁移南方,逐渐形成汉民族中具有独特文化、鲜明个性的族群,继而再向海内外分散迁移。2003年10月26日,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在郑州举行,世界各地的客家团体云集中原,省亲祭祖。2002年11月《大河报》的决策者闻讯后思考,拿什么奉献给海天四万里回家的亲人。在近8个月时间里,他们多方采访、查证,在2003年7月形成大型报道思路,决定派出特别报道组,从河南洛阳洛阳桥出发,途经安徽、湖北、江苏、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在福建泉州洛阳桥终结,记者以进行式和集束式的报道方式,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传递给中原广大读者。2003年9月24日,6名特派记者、2位特邀专家乘3辆越野汽车,携8台手提电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特别报道行动。既追踪了历史,又记录了现实。他们循着客家先民的迁移足迹,探索客家文化的脉络。10月29日,更用了整整10个图文并茂的版面,对恳亲大会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强势报道,给读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第十八届恳亲大会的成功,《大河报》功不可没。这次成功的新闻策划活动也充分证明了只要我们遵循新闻策划规律,精心组织,精心制作,完全可以打造出新闻精品,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传播效能。

但是,由于新闻传媒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策划”正在被滥用,其中一个典型的表现是策划新闻。

电视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策划 篇12

新闻报道的策划简单地说, 就是重点报道计划和战略安排, 对报道计划时间、内容、形式、主题等进行有序布置, 突出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对于电视体育赛事新闻来说, 就是新闻编辑选择某个选题, 对该活动主动进行预先设计和规划, 以便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特别是一些重大热点体育赛事, 从新闻组织报道和编辑管理上, 推出贴近受众和生活的新闻作品, 不但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也提高了节目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新闻报道策划传播效应, 在媒介传播竞争中起到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从媒体竞争看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策划

电视相对于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而言, 竞争力涉及各个方面, 集声、像、字、色于一体, 具有覆盖面广, 传播速度快, 现场感强等特征。这是其它媒体不能具备的, 构成电视媒介在体育赛事中的核心竞争力。体育赛事通过电视在传播体育文化给受众的同时, 也传播了体育精神文化内涵, 特别是体育赛事自身的刺激性、悬念性和团队精神, 是吸引受众观看的重要支撑。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电视媒体的发展也离不开策划, 对待一场赛事的新闻报道活动, 对新闻事件如何报道, 选择怎样的方式报道, 传播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对于电视而言, 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注重参与性, 连续动态的图像画面显然要好过于单纯的文字, 特别是通过卫星传输设备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现场直播, 可以使受众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现场感, 获得体验赛事刺激和可观行的视觉感受。相对于报刊、广播等媒介传播手段来说, 对于大多数手中来说, 电视自然成为他们关注赛事动态, 感受赛场氛围的首要选择。

其次, 电视互动性传播特点也是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策划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提高电视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竞争优势。在电视体育带上传播过程中, 受众不仅能从电视画面上了解诸多的体育轶事, 感受体育文化的乐趣, 还可以通过参与评论等多种手段来发表自己对体育节目的看法和观点。此外, 电视制作单位还可以通过频道资源, 制作受众喜闻乐见的栏目, 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从而通过立体式、全方位的报道, 给受众来精彩的收视体验。

现代生活与体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体育赛事传播速度和广大也随之加快。电视体育媒体在体育赛事表现的强势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但是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电视媒体不再是一枝独秀, 这就需要新闻报道的策划必要性, 很多电视台为了获得自身发展, 不惜巨资购买赛事转播权, 增强自身在体育运动发展中的影响力。因此, 电视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必须要重视策划的作用, 利用体育赛事的平台促进自身市场化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离开新闻报道的前期策划, 电视媒体就无法获得巨大的市场和利益, 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进一步提高根据自己的需要报道赛事的权利和自由。

三、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策划应以内容和形式为抓手, 强化创新

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策划首先要明确需要报道什么, 重点在什么地方, 采取什么样的形式, 达到怎样的传播效果, 以便在节目的编排上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突出。当然, 体育赛事面对报纸、网络等同质化的新闻报道, 策划时要寻找独家视角, 在大同小异的新闻报道环境中另辟蹊径, 尤其是对一些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上, 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和比赛结果, 要求新, 有独特的视角, 采取何种报道形式, 这些都很关键。电视在速度上比不上网络, 文字上比不上报纸, 但是画面直接, 现场感强, 所以新闻报道策划上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选好切入点, 捕捉精彩的镜头和感人的画面, 并运用包装推介的方式展开对报道的预告, 包括字幕美食涉及等具体形式进行创意规划包装, 做活做深新闻。

在内容和形式上, 新闻报道策划要突破赛场内的新闻, 策划上要挖掘对赛事的前瞻、赛后的分析总结、体育项目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外围题材, 让受众不仅能享受体育赛事的乐趣, 也带给他们深层次的思想碰撞。此外,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目前一些电视体育频道只能都局部或者影响力较小的体育赛事进出转播, 此时, 在新闻报道策划上就要注重赛事项目的选择考虑上, 新闻报道策划要选择本地区或者有实力的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和体育现象进行宣传报道, 观赏性强, 也能体现认同感。在编播方式的策划上, 要统一协调录播、直播和插播的关系, 用电视技术手段将内容和形式不同的节目片段实现最为优化的组合播出, 制作节目流程表, 通过制作体育专题、发表赛事评论增加体育节目的深度与内涵, 采取分段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不同方式, 对体育赛事的新闻事实, 进行全面而多角度的展示, 形成内容丰富、衔接恰当, 风格及形式的统一的新闻节目。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 电视在对体育赛事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优秀的体育赛事报道策划在电视体育发展上至关重要, 其根本性特征是对新闻报道策划的“异化”, 因此报道效果追求目的性、最优性和趋异性等特征, 这就是强化策划的创新性。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 传播渠道和载体日益多样化, 受众传播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电视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要体现自身的优势, 发挥自身的特点, 有效向目标受众提供产品和服务, 做好报道策划十分重要。基于此, 从媒体竞争入手, 对如何做好体育赛事新闻报道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电视,体育赛事,新闻,策划

参考文献

[1]张虹.大型体育赛事现场报道重要环节探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 (5) .

[2]韩军.试论体育新闻报道策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

上一篇:围术期护理管理下一篇: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