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好新闻报道

2024-10-11

组织好新闻报道(精选7篇)

组织好新闻报道 篇1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组织新闻报道, 是每个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闻报道组织工作的内容很多, 它需要整个新闻报道中心和重点的明确, 报道内容的确定, 报道力量的部署, 报道形式的安排等。

一、组织好新闻报道步骤

1. 提出报道思想。

就是提出一个时期里, 或者某个重大问题上的总的报道方针。比如宣传什么, 不宣传什么;支持什么, 反对什么;针对什么倾向, 解决什么问题等等。报道思想要明确, 要全面。

2. 制订报道计划。

报道计划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报道组织工作的总谱。报道计划有阶段计划、专题计划、周计划、日安排等。

报道计划要切实可行, 要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

3. 组织计划实施。包括组织力量选题、选稿、改编稿件和编排节目的全部工作。

二、组织新闻报道的方法与类型

组织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是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相结合。综合宜少, 典型宜多, 以典型带动一般。组织报道的种类有:

1. 典型报道。

典型报道对教育、鼓舞、团结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 有重要作用。典型指的是那些能够说明一般事物的本质, 而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先进人物, 先进事物, 先进单位, 先进经验等。

典型必须真实, 不许假造, 不能拔高。要防止典型报道中的脸谱化, 模式化。没有共性, 不成其为典型;没有个性, 也不成其为典型。

2. 重点报道。

对重大事件、重大问题所进行的突出报道。这类报道, 主题鲜明, 针对性强, 效果好。要搞好重点报道, 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做到有的放矢。

3. 连续报道。

对重大事件、重要典型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所进行的不间断报道。迅速及时, 短小精练, 仿佛一列动画片, 不断深入。

4. 批评性报道。

所批评的对象是具有警世意义的坏典型, 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批评性报道要注意社会效果, 有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 有利于推动中心工作的开展。要与人为善, 以理服人。批评性报道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稿件必须送上级审查。事实必须准确, 报道之前要和当事人核实。批评性报道要注意内外有别;注意选择适当时机;要一抓到底, 有始有终, 注意报道批评后的效果。

二、新闻报道选题的选择

如何选择好新闻的选题是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要摸准时代的律动, 感应听众的心声。选题的选择必须符合下面几个标准:

1.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说, 所选稿件的内容, 要有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符合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这是选题的政治标准、政治方向。

2.要有新闻价值。新闻有自身的特殊规律。政治标准只能衡量稿件的政治方向是否正确, 不能确定它是否就是好新闻。判断稿件是否是好新闻, 还要看它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由新闻的真实性、重要性、新鲜性、广泛性、可读性等因素构成的。

3.体现广播特点。广播不同于报刊, 它以声音为表达手段。因此, 选稿时要注意发挥声音表达的优势, 如果遇到两则内容相同的报道, 应先选择带音响的。适于登报的, 不一定适于广播。

三、新闻报道要处理的关系

1. 中心与一般的关系。

要围绕中心任务选稿, 对重大问题、重大典型的报道, 要敢于突出。抓住中心, 就抓住了重点, 抓住了主要矛盾, 报道就能深入人心。没有重点就没有辩证法, 也就没有强大的力量。

但是, 如果一次节目只报道一件事, 一个时期的报道, 都是政治性很强的中心任务, 会给人单调之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听众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在保证突出中心的同时, 要适当选择其它方面的稿件, 以吸引更多听众。

2. 先进与后进的关系。

对于先进地区、先进行业、先进单位应该多报道, 以先进带动后进。但是不能忽视对后进地区和单位的报道。后进地区、后进单位也有先进的人和事。因此, 选择稿件要适当注意工区、行业间的平衡, 以中央台为例, 要注意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平衡;注意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科学、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平衡。

3.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第一, 形式第二。内容形式都好的稿件, 优先选用;内容不好, 形式虽美, 不能选用;形式不美, 如角度不好, 主题不突出等, 但内容好, 或者部分事实有可取之处, 应以满腔的热情加工改写, 充分发挥来稿的价值。这样, 既可使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又是对投稿人劳动的尊重, 对加强电台与听众联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宣传光明与揭露阴暗面的关系。

二者要辩证地统一。以下面宣传为主。多报道改革中出现的新闻、新事、新观念、新经验, 对揭露坏人坏事的报道不能没有, 也不能太多、太集中。光明是主流, 是基本方面。阴暗面是支流, 是次要方面。只报道大好形势, 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 会使人觉得电台报喜不报忧;阴暗面报道太多, 又会给人造成错觉, 仿佛生活中尽是阴暗面, 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我国社会的真实。而那些被批判、被揭露的人, 如果不感到孤立, 也就没有转化的动力。

还必须注意的是, 报道阴暗面时, 对反面行为不宜多描述。心理科学证明, 人们普遍有一种模仿他人行为的心理趋势, 既模仿好的行为, 也模仿不好的行为。广播报道中, 如果具体地描写不良行为的特征, 就可导致部分听众特别是心理定势较弱的青少年听众模仿, 造成不良的社会效果。广播报道中, 对反面观点的引述也不宜过多, 应以阐述正面观点为主。

5. 遵守纪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做好选稿工作, 要发挥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令行禁止, 和党的步调保持一致, 不允许在广播中出现和中央决定相反的议论。要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分清哪些事可以公开报道, 哪些事只能内部报道, 哪些事根本不能报道。

另外, 选稿还要注意一视同仁, 在选稿标准面前, 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作者是领导、名人、熟人, 就降低标准;也不能因为作者是凡人百姓, 就刻意苛求。■

(作者单位:孙宏白山人民广播电台

薛为哈尔滨电视台)

组织好新闻报道 篇2

青岛 付春英

学校的新闻报道会把学校的发展动态、及时、快速地反映出来,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了解学校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也对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起着积极地作用,因此很多学校都很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可新闻宣传离不开新闻稿件,新闻稿件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新闻宣传质量。

新闻稿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写作题材,虽然它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需要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要想写一篇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稿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对这些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学校通讯员来说。那么如何写好学校新闻报道? 第一、必须先掌握新闻报道的类型和特征。

1、消息: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2、通讯: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但是比消息详细深入。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3、特写: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细节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般的印象。

4、深度报道:关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第二、要知道新闻的结构:一篇完整的新闻有以下五部分构成: 1.标题 : 标题力求富有吸引力,要吸引读者的眼球,要突出报道最重要的内容,让读者从题目就可以了解到报道的主要内容。因此,题目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读者的地方表现出来,同时语言要简洁。有时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往往写得富有诗意、富有韵味、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如果感觉对报道的主要内容体现得还不够,这就需要在标题下面再加上一条副标题,交代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如主标题是“让爱洒满校园”,提炼并升华了该篇新闻报道的主旨,副标题是“全校师生献爱心捐助患病学生”,则点明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2.导语 :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这样,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了解所报道事情的情况,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产生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的兴趣,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1)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2)提问式。把新闻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3)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4)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5)引用式。引用新闻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3.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1)主干突出。新闻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2)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5.结语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新闻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新闻,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第三、要把握住新闻的特点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新闻真实的基本含义就是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其具体要求是:新闻来源必须真实可靠,报道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人物、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所用的数字、资料和描写细节,都必须确有其事,实实在在,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不得加以主观想象、拔高、夸张或隐瞒。

2、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新闻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3、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新闻的价值,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新闻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4、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第四、学校新闻报道必须把握的七个主要因素

1、新闻性。既然是新闻就要有新闻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对学校周围发生的事物必须有新闻敏感或新闻判断力。

2、重要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件本身重要,比如我们学校管理方面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大成就等;二是事件本身虽然不大,但可能引起的效应很大、从小事谈起,以小见大,引申的涵义很深或延伸思考的问题很多,这样内容的稿件也很重要,并且也是学校新闻报道最多的,因为学校发生惊天动地、催人泪下的事情很少。这样的稿件如果写得透彻、有理有据,会更加感人至深,对工作的指导性会很强。

3、特殊性。就是要写这件事的理由,为什么不写别的,而偏偏写这件事。就是要抓住新闻点,选取最有价值的一点,不泛泛而谈。

4、关联性。指的是新闻中的事实与读者心理上的接近的程度。人们总是关心同自己有关的事物,越是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就越能引起注意。

5、导向性。也就是指的有思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要与我们倡导的要一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可试着加大对教学报道的比重。不只局限于对学生日常活动的报道,要捕捉校园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那感人的事迹作为报道的内容并加大报道的比重。

6、知识性。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要求我们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同时还要强烈的求知愿望,更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如果我们对所报道的事物还是一知半解,又怎能写出让人看懂的东西呢。所以说在学习知识方面不能浅尝辄止,而要剖根探底。

7、趣味性。这主要是指在写作手法上要注重创新,力求灵活多样,否则,再好的新闻背景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五、如何提高自己的新闻宣传素质。

1、多阅读:阅读报刊杂志上的信息、通讯、评论。

2、多思考:比较别人发表的新闻,思考身边有无同类体裁,提高新闻感悟能力。

3、新闻报道要写深、写活、写透,就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就需要多观察:身边新鲜人,新鲜的事,新鲜的现象,带来了什么影响,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采访,占有大量的材料,才能写出新鲜活泼、有事实、有观点、有分析,能帮助读者认识事物、启迪思想、指导行动的好新闻作品。深水之中有大鱼啊。

4、多实践:通过写作来提高,多与老师、报刊负责人交流。

5、重视自己给自己修改稿件:检查最精华的部分是否表达出来,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等。

新闻报道中如何用好细节 篇3

所谓细节, 就是指事物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细小的、局部的过程。他就如万花丛中的片片绿叶, 浩瀚无边大海中的朵朵浪花。正是由于绿叶的衬托才使鲜花更加鲜艳, 正是由于大海中的巨浪才显示出大海的无比宽广和神奇。因此, 作为新闻工作者, 善于掌握和运用细节十分重要。而深入细致的采访, 则是获得细节的关键。因为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活动, 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就必须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访问, 对于采访者来说, 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人和事, 而不同的人和事, 则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这就要求采访者要深入细致的了解采访对象, 和采访对象交朋友, 使他 (她) 能把事件发生的每个环节和详细的过程告诉采访者, 以便记者能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找出最能体现事物典型性和独特典型性的元素, 即我们所说的细节。记者在采访中多发现细节有哪些好处呢?笔者认为至少三条好处, 一是细节能起着塑造典型的作用, 二是对主题起着强化和提升的作用;三是细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那么, 记者在采访中如何运用好细节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用小细节去反映大主题。

衡量一个新闻作品的优劣, 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在“新”字的表现的手法上, 或是角度新、或是表现手法新、或是主题新。无论是消息、专题、还是特写, 如果用官话、套话、很难吸引受众, 在当今信息十分发达社会, 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就必须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 选择令人信服的事实, 这就给记者提出了在写作中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去吸引受众眼球的问题, 而从小事入手, 用小细节去反映大主题, 是一种较好的表现手法, 近年来, 许多在国家和省级台获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采用这样的表现手法。例如, 《洗衣绳高高挂出了墙外》, 这是一篇八十年代初期新疆台在国家获奖的一篇消息, 表现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新疆牧民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过去由于买买提一家由于生活困难, 家里几个人盖一床被服, 孩子衣服, 老大穿完老二接着穿, 因衣服破旧, 洗后不好意思凉在外边, 党的富民政策使买买提家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家里不仅有了家用电器, 衣服也都是新的, 不再担心别人笑话了, 晾衣服的绳子高高的露出了墙外。在这片作品开头, 作者没有刻意的说什么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如何好, 而是通过这个洗衣绳挂出了墙外这个细节入手, 让买买提自己去说, 自然引出了党的政策给新疆农牧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起到了以小见大, 用小细节去反映大主题的巧妙表现手法。

2 用细节去表现主体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它要表现的主体和主题, 而主题的表现是靠主体来完成的, 人作为社会主体, 在新闻的五个W要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无论在任何事物、任何事件发展过程中, 都离不开人的因素, 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中如何把握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常言说, 自己说好不如叫别人说自己好, 新闻也是如此, 记者不必要在表现新闻主体时强调主体在事物或时间发展中多么的重要, 起着多么大的作用, 而要通过你选择的事实, 让受众去体会到主体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事实的选择最为重要, 笔者认为, 能否找到事物发展过程中那些小而细腻的事实对表现主题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 去年我台获国家二等奖的作品《城市打工族》一文, 就很好的运用了细节在表现主体中的作用, 文章说的是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入, 一些国有企业的职工相继下岗, 而乡镇企业由于体制活、机制新, 得到快速发展, 吸引了许多下岗职工来乡镇企业打工, 他们不仅为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思想, 也给这里带来了文明。文章通过几个细节来表达:一位镇企业老板家接打电话非常不文明, 脏话连篇;家里洗漱共用一个毛巾, 炎热的夏季, 家里人几天不洗澡, 饭菜每顿做很多, 吃不了就倒掉, 儿子从家里来了一位城里的女保姆后, 彻底改变了老板家过去生活工作中的许多不文明习惯。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 反映了在农村, 虽然经济发展比较快, 但精神文明明显滞后, 通过这位女职工的帮助, 老板行为和家里日常生活的变化, 来反衬城乡居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大主题。使文章既有深度, 又自然得体。

3 用细节去提升稿件的整体感染力

新闻是靠事实说话的, 而具有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冲击力的细节, 不仅是事实的一部分, 而且因它在运用的过程中被展示和放大, 刻意突出, 被特别交代的、因此, 细节就更有独特的魅力, 更能震撼人心。尤其是在人物的拍摄或描述过程中, 运用特写来表现一些面部表情和眼神等部位的细节变化, 可以反映出人物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 传达各种情绪、情感和思想、渲染气氛、创造氛围, 物体的特写同样也可以起到隐喻、暗示、强调的作用。例如, 笔者去年拍摄的《好媳妇——李忠风》, 在全省优秀纪录片评比中获一等奖, 就多处运用了细节方面的特写镜头, 来表现一位农村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如何贤惠、能干、和善良。通过给瘫痪在床13年的82岁的爷爷用温水慢慢洗脸、用嘴吹温热饭后在喂老人等特写, 来表达她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通过给两个残疾叔公洗衣和两个叔公干净整洁衣服的特写, 充分表现了一位聋哑、一位智力有缺欠的叔公在这个特殊家庭中得到的温暖, 而通过对这个只有32岁李忠风面部皱纹和粗糙双手的特写, 就能把这位普通的农村青年妇女那种勤劳、贤惠、淑女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善良品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正是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细节画面, 感动了观众, 也感动了评委。

总之。细节作为新闻事实不可或缺的要素, 充分把握和运用好这一要素, 对提升新闻的感染力, 增强报道的深度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新闻工作者能否运用好采访中的细节, 不仅关系到采访工作能否成功完成, 而且是直接影响稿件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一件新闻作品来说, 细节能起着塑造典型、强化和提升主题、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的作用。善于抓住和运用好细节, 既是对记者采访能力的考验, 也是对记者撰写稿件能否提升稿件质量的重要标志, 学会用小细节去反映大主题;用细节去表现主题、主体。就会使稿件质量有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新闻报道,细节

参考文献

[1]张振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论.

如何组织好演讲比赛? 篇4

(1)演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没有普及性的演讲活动就没有演讲比赛。演讲比赛的组织者一定要在演讲活动中投入力量。a.请专家、演讲团进行指导

b.举办演讲与口才以及公共关系讲座

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并认识演讲与口才对于人生成功的意义,它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我们的工作与学习的促进作用。

c.课前、岗前十分钟演讲

学校团组织、企业团组织可利用课前、岗前十分钟进行演讲训练,每个人讲五分钟。长期坚持,定有收效。

d.介绍有关演讲与口才的书籍及著名的演讲稿

e.听专家的录音、看录像资料

f.在演讲活动的基础上建立演讲团

(2)演讲比赛的组织

①确立组委会和评委会

a.设计演讲比赛的方案;

b.评委一般由五人或七人组成;

c.制定评分标准(见评分表)。②确立主题

a.专题性比赛

比如:人生与成才、环境与人生、友谊万岁、战胜孤独、爱情、婚姻与家庭等。这种比赛的目的在于锻炼队伍,发现人才。

b.综合性比赛

比如“十佳青工大赛”,以青年先进事迹为主,由各基础层推荐。这种形式一方面是比赛,一方面要推出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奋发上进的斗志。

“十佳”选出后可以组成演讲团巡回演讲。

③设计范围与规模

(3)演讲比赛的准备

①演讲比赛征文通知

包括:征文主题、征文范围、征文的内容与要求、征文的评选办法与奖励以及征文的时间与地点。

如果征文的范围很大,要进行广泛宣传,可利用宣传媒介;范围小可通过行政手段,下发通知即可。

②比赛费用的筹集

③对参赛者的辅导以及演讲稿的审核

④确定主持人

⑤其他事宜

(4)决赛的组织工作

①制作评委评分牌和评分表

②精心设计会场

③安排录音与录像

④邀请贵宾与记者

浅淡如何把好新闻报道审查关 篇5

新闻报道中, 时常出现一些报道者初衷是积极的, 但严格用法律政策衡量, 却难以说完全正确, 甚至有些地方与法律政策相悖。这类报道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报道者的初衷是好的, 想引导社会的正能量。

2.报道者及时报道一些社会现象或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且该事件真实存在, 与人们熟视的事情存在反差, 积极方面应予肯定。

3.报道事件忽视了相关的法律政策或者报导者对相关的法律政策不了解、不熟知, 忽视了事件的负面作用或报道的负面影响, 事件报道角度似是而非, 经不起反思。

案例1:某区通讯员来稿, 内容是正面表扬某区党委开展为生活困难的老党员送温暖活动, 区财政为一批特困老党员代交了个人应承担医疗保险的“好”做法。

这是笔者在2010年审查新闻稿件中碰到的通讯员来稿, 报道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 很可能还不仅仅一起两起同样的事例。但是这样的稿件媒体应怎样审视?从新闻稿的各种要素要要来讲, 这条稿子报道的内容不仅是客观存在, 而且确是一条“新闻”。然而媒体的责任并不是消极地有闻必录、有录必报。这条稿子内容的重大缺陷在于区财政属于政府财政, 是社会的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所花销的每一分钱不仅要考虑让全社会成员所共享, 更应该要有法可依。从这篇来稿的内容看, 这个区财政的做法不宜推而广之, 也不宜做正面报导。按规定医疗保险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保险数额, 对个人承担确有困难的特殊情况, 应另行审批处理, 党委不能在没经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 安排财政部门支付某项费用。在这里, “生活困难的老党员”显然是一个少数人群的特殊群体。区财政擅自拿公共财政为本应该由个人承担费用的少数特殊人群服务, 显然是无法可依的。如果发表了这篇稿子, 媒体不仅要犯政策导向错误, 很可能还会产生其他的负面影响。这些“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应该得到帮助, 但帮助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符合法律和政策, 要从内容到程序上符合要求, 这样的报道, 从别一个角度讲是否让人想到了当地党委在使用地方资金方面是否越权, 当地财务管理是否存在不规范, 甚至混乱的现象。

案例2:某矿区通讯员来稿, 内容是秋季造林工作蓬勃开展, 为了使造林工作顺利进行, 他们为筹集秋季造林资金缓开职工工资。

“案例2”所反映的事实是秋季造林工作蓬勃开展, 报道者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为了造林去拖延给职工开工资, 是企业侵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法第五章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要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 为造林筹集资金不足成为拖欠职工工资的理由。造林固然重要, 但职工的生活也重要, 且不说违没违反法律, 就职工的利益这一点来说就足以显示这个企业没有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觉得这一举措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且与法相悖。如果这类新闻报道出去就会出现与政策法规相悖的导向错误。

还有比如曾有条通讯员来稿, 本是报道农业经济中集体“订单农业”给农民卖粮带来方便和实惠的, 但报道的内容却是某县农民刘某某春天没有与大豆加工龙头企业签订订单, 而秋天仍能卖出了好价钱, 比订单价格每斤多买3分钱, 这样的事件内容与其要报道肯定的订单农业完全相左, 再如报道税务部门加大税收力度, 现已让所辖企业提前交纳了下一年的应交税款, 警方加大打击力度、营造打击声势, 破案收缴的赃款赃物已返还失主, 行政部门为企业服务中给企业做贷款担保, 确立“重点保护企业”等等不一而足。这些, 有些似是而非, 有些是明显错误。

选好新闻由头增强新闻时效性 篇6

“新闻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新闻的引子,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是使“旧闻”变成“新闻”的一座桥梁。有大量的新闻事件,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时间过去很久了, 或者前后跨度很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找一个最新的新闻由头,以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那么应当如何去寻找、挖掘最新的新闻由头,增强新闻时效性,使本快成为过去的“旧闻”变成新闻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粗浅地归纳出以下几点:

把握好总的原则。新闻由头首先要是新近发生的事件;要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要与所报道的主题有着密切联系 ;要有利于下文的展开延伸。

寻找最新动态

需要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特别是动态性的,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最新动态,作为新闻由头。如《安钢》报7月9日二版《炉卷二号加热炉烘炉进展顺利》一稿,原稿新闻由头为: “炉卷二号加热炉在厂部相关领导和轧钢一车间的精心组织下,经过放散、取样、防爆实验合格后于5月31日点炉成功,烘炉工作正式开始”。当时稿件见报日期为7月9日,以5月31日的事件作为新闻由头,显得晚了,就变成“旧闻”了。而下文还有另一个时间点为7月初, 以这个时间节点的最新动态为新闻由头, 这篇稿子的新闻时效性就明显增强了。

引用人物话语。引用新近时间点的人物话语作由头,可以有效弥补此类报道时效性不强、接近性不够等硬伤, 还能增强报道的真实感。如《安钢》报5月19日《“三维”管控促进备材消耗走低》一文:“‘夹板小改大项目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轧钢运行效果,而且降低了一大块备材消耗。’5月12日,第一轧钢厂260机组工艺技术员赵世海如是说。今年前4个月,该机组备材消耗较目标连续走低,确保了轧钢生产的低成本运行目标”。

选择现场见闻

如《安钢》报5月19日二版《防暑设备检修不外委》:“5月6月下午2时左右,在焦化厂配煤车间3号煤塔操作现场,只见两名人员正满头大汗地对该岗位空调室外机进行拆机检修。荡起的灰尘、细煤粉飘落在他们脸上,瞬间两人全变成了‘黑包公’。检修完毕,他们不肯休息一会儿,接着又对室内机进行全面‘体检’”。运用见闻手法,描写最近时间点的一个检修场面,仅用几个短句,就把新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待清楚了,并且生产现场描写真实形象, 有感染力。

交待新闻来源式。7月3日第二版, 《第一炼轧厂板坯质量实现大步飞跃》一文:“今年1至5月份,我们入库板坯19.54万吨,其中表面废品、协议材产生总量仅为84.61吨,同比降低770.23吨, 两者退废率由去年的0.32%降至0.04%, 降幅超过87%,基本实现了无缺陷铸坯生产的既定目标。”这是6月13日笔者从第一炼轧厂技术质量科了解到的板坯工序质量汇总数据。这里,通过交待了新闻信息的获取来源,引入了一个较新的日期,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

抓住某个方面通过实施一些办法后,取得显著成绩和效果的时机。7月13日《软管回收半年降本4万元》:一炼轧方坯连铸车间针对吹氩软管单月消耗量偏高的实际,通过出台管理制度,采取得力措施,使吹氩软管的消耗得到有效降低。截至7月6日,该车间今年累计约回收利用吹氩软管396根,节约资金4万元。

如何创作好新闻 篇7

结合从业经验从业12年, 大事小情写过2000余篇, 笔者觉得要想创作一篇好新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题材有分量

对于好新闻来说, 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对题材的驾驭与把握至为关键。纵观历年来的好新闻的评选, “题材重大”始终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只有题材即新闻事件有分量, 获奖才有可能。

那么什么样的题材是重大的, 是有分量的?就是新闻事件对整个社会大背景有一定影响和社会意义, 能够提供借鉴意义。

2010年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作品《面对金融危机唐钢职工工资不降反升》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分量的题材。

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风暴中, 许多企业裁员减薪, 将危机以最简单的方式转移给职工, 而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唐钢却最大限度的保护员工利益, 与员工共度时艰。面对金融危机, 唐钢职工工资不降反升这样一个举动, 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尤其对于唐山这样一个钢铁大市来说, 这篇获奖作品的意义和分量不言自明。那么, 有这样一个好的题材, 并不等于就是好新闻, 还要有新颖的立意, 去切入, 去把握好节奏。在采写过程中, 从2009年唐钢职工工资不降反升的事件切入, 提出疑问, 然后层层铺垫, 答疑解惑, 用翔实的内容、精当的采访、令人信服的数据, 充分印证主题, 体现新闻的真实性。而唐钢职工主动挖潜增效, 为企业增效30亿元使得这条消息更具有延续性, 深化作品主题。

2 时机要得当

所谓新闻, 常常突出一个“新”字, 这就届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当天, 由于开幕式定在晚上八点, 为保证新闻事件的时效性, 我们团队协作, 分组拍摄, 并冒雨赶回台里制作消息, 终于赶在当晚新闻首次重播时, 用“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这一形式, 把这个全市关注的大事播报出去, 也开创新闻节目的又一播发形式。

但有的新闻事件, 并不适合“快”, 反而更适合厚积薄发、蓄势待发。还以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作品《面对金融危机唐钢职工工资不降反升》为例。这条消息记者追踪策划半年时间。2009年6月, 温家宝总理到唐钢视察, 充分肯定唐钢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做法, 记者敏感的捕捉到这一信息。但当时唐钢的做法刚刚实施, 尚未产生效应, 采访时机还不成熟。2010年1月20日, 全国总工会和谐企业关系现场会在唐钢召开, 将唐钢这一经验在全国推广, 此时采访时机成熟, 记者迅速出动, 挖掘唐钢2009年应对危机的措施, 从而采访出消息《面对金融危机唐钢职工工资不降反升》, 并于当天在《唐山新闻》节目中播出, 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3 现场感要强

可以说, 现场感是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人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那么在好新闻中, 强烈的现场感能带来什么优势呢?河北省电视好新闻一等奖《如此“质询”》是其中的生动范例。近年来, 为推进行风建设, 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唐山市各职能部门每年都要召开一次质询会, 邀请服务对象、各界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会, 面对面提意见, 找问题。这本来是让政府有关部门更好地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以改进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工作形式, 但记者在采访唐山市环保局召开的质询会时发现, 市环保局负责人用40多分钟的时间总结工作, 进行自我表扬, 与会代表们的发言大多是对环保局工作的表扬, 本来是提意见的质询会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表扬会”。记者敏感的观察到这些反常现象, 用摄像机抓拍到与会人员睡觉、剪指甲、玩手机等生动镜头, 在文稿中只用简短的话语交代背景、现场, 凭借这些生动的镜头语言, 创作出一篇现场感十足的电视新闻。节目播出后, 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4 形式要灵活

电视不同于报纸、广播等媒体, 声音、形象、解说、字幕等等, 有机的结合起来, 成为一个立体的媒体工具。只要能充分利用和调动这些表现形式, 电视新闻作品的魅力就出来。

一般来说, 一篇新闻报道抓到一个好题材, 还要让表现形式灵活起来, 才能做出一篇生动的好新闻。近年来, 随着学校布局的逐步调整, 唐山市丰南区在校学生上学路程渐远, 乘坐各类机动车辆上学的人数逐年增加。为解决安全隐患, 2011年1月, 丰南区委、区政府经过全面调查和研讨, 决定为全区上学路途较远的小学生开通免费校车, 在河北省率先实现农村小学生专用校车全覆盖。这无疑是一个好新闻的坯子, 那么如何切入, 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记者到丰南区一家小学进行这样一个现场采访。“记者:我问问同学们, 你们喜欢坐校车吗?众:喜欢记者:为什么喜欢?一个一个说——甲、跑得快, 保管上学不迟到。乙、冬天在车里不冷。丙、夏天有空调, 不热。丁、不用自己家里花车钱。戊、比骑自行车安全。己、刮风、下雨下雪的时候骑自行

“民生”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左传》里, 意思就是“百姓的生计”。“民生”是一个带有明显人文关怀的词语, 渗透了一种大众的情怀。而民生新闻, 就是从一种大众情怀出发, 去关注人民的生计、关心百姓的生存生活问题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 但从具体内容上, 民生新闻锁定的是百姓的具体生活状况、生活空间, 关注的是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 如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的问题, 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解决的好不好, 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 民生新闻的原则必须是“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本取向”。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越发明显凸现, 民生问题也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民生的新闻报道也越发增多。再者, 由于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种媒体样式百花齐放, 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 强烈地冲击和瓜分着传统媒体的势力范围。基于以上两点,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民生新闻报道, 如何更好地反映百姓生活、正确引导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 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生新闻的题材, 包括大民生和小民生。大民生是广义上的, 包含着“国计”, 是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所谓小民生, 可以看作是狭义的民生新闻, 就是传统的关乎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方面的新闻, 为百姓提供资讯和服务。民生新闻应该以小民生为基础, 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 还要以大民生为突破口和发展出路, 更充分地发挥新闻守望环境、进行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1当前报纸民生新闻报道

出现的新问题

但是, 当前很多报纸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诸多的不足, 加上媒体之间竞争的加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 传统的报纸媒体在民生新闻报道

论如何做好报纸民生新闻报道

文丨舒萍

摘要:新形势下, 报纸的民生新闻报道内部面临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外部需要应对同质媒体及多媒体业态的挑战,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切实背负起媒体的道义和责任、做百姓想看百姓爱看的民生新闻, 这将是传统报纸媒体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报纸;民生新闻;报道;问题

车特别累、可以减轻爸爸妈妈接送的负担。”就是这样一个场景的设定, 让新闻《丰南区:免费校车解决小学生上学难题》一开场就是一个大亮点, 不但把校车的好处通过孩子们的嘴说出来, 还一下子吸引观众的眼球。接下来, 记者还设计这样一个场景, 以小学生刘祎晨上学工具的变迁和一天的学习作为线索, 在刘祎晨早晨收拾书包准备上学的空隙进行采访, “记者:你每天都这么早起床吗?刘祎晨:没校车的时候比这起得早。”采访生动真实, 又成为新闻的一个亮点。接下来, 记者出境介绍校车的性能, 把观众急需了解的信息直观的进行讲述。

可以说, 任何一部优秀的新闻作品都应该有这样的亮点。否则, 任你题材再好, 时间再新, 都不能称为成功的作品。

而电视专题片《我们的好书记史明星》则利用时间、空间的转换, 通过村民讲述, 将唐山迁安市一名普通村党支部书记的不平凡一生有血有肉的展现出来。片尾最后, 村小学退休教师史明广情不自禁的唱起来, “一唱史明星, 我们的好书记, 无限忠于共产党, 鞠躬尽瘁为人民, 豪气长存;二唱史明星, 我们的父母官, 百姓的事情挂心上, 无怨无悔来帮忙。”发自肺腑的吟唱, 飘荡在层叠大山中, 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不久前, 记者去采访三条道路集体开工建设这样一条新闻, 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均到现场参加仪式。这本来是一条普通的项目开工、市领导出席的时政消息, 但记者充分利用现场的工程展示图板, 拿起话筒, 现场说这样一段话, “我身后就是今天开工建设的三条道路的平面示意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规划一路从北新道向南一直贯通到南新道。站前路南延则把原有的站前路和南新道交叉丁字路口打通, 一直向南延伸。友谊西路从西电路一直向西延伸到西外环。这三条道路建成后, 将进一步完善唐山市新火车站区域路网结构, 对提升城市形象, 迎接2016世园会起到重要作用。”短短一段话, 不但说清新开工道路位置, 灵活形式, 还提炼主题。消息播出后, 收到很好反响。

“米粒之珠, 也放光华”。只要平时注意积累, 勤思考, 好的新闻素材信手拈来。

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好新闻, 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追求。好新闻, 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 需要记者具备识别的火眼金睛, 把握驾驭的能力, 更要有筛选剔除的舍得。具备这些, 好新闻就可遇又可求。

上一篇:补肺化痰汤下一篇:语文教师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