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好小学体育课(共12篇)
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1
小学生活泼好动, 自制力比较差, 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 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 组织好教学是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关键。那么, 怎样才能组织好小学体育课呢?
(一) 根据体育课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 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 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 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 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使其变成自觉行动, 以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
2.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 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 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 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 为上课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 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 采用趣味游戏, 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 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 语言生动, 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 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 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 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 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 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 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 保持学生兴趣, 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 同时做好课堂的小结。
(二) 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1.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 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 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 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 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 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 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 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 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 随着课时的变化, 教师可采用“打靶”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 达到激趣的目的。
2.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 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 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潜力, 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 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 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 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 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 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 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 一节课中, 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 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 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 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 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 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 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 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 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 教材之间的衔接, 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 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 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 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 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 顺利过渡。
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 即用“手势指挥, 眼神暗示, 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 具有其他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 教师用眼神暗示, 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 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组织方法,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2
首
其次是教会要用善意的谎言来骗。就是要他们知道不管是什么组织都有它的纪律,人人都必须要遵守。要他们知道体育课是为了能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部分,谁不遵守纪律谁就破坏整个班级的学习的环境。
如何组织好幼儿的体育活动 篇3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安全,因材施教,教师,兴趣,满足感
一、现状
在现有的幼儿园五大领域中,教育学者们都把健康领域放在了首位,这确切反映了幼儿健康的重要性。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是符合幼儿园教育特点的,它是基于无数人对于幼儿的研究所得出来的结果。
但是在现实的幼儿园环境中,我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老师并没有把健康领域的活动贯彻到位。今天我要阐述的观点是针对幼儿的体育活动。众所周知,体育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活动中,幼儿是最真实的,最开心的,也是最享受的。然而很多老师在体育活动中的教学方式只有一种——自由式。也就是说老师自己在那里聊天或者晒太阳,幼儿无目的的在那里玩。在我看来,这样的体育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可以说,既是教师教育上的失败,也是幼儿教育的失败。
二、解决策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园长和教育界人士已经认识到幼儿体育这块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并且能很好的调节幼儿心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此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着手培养男性体育老师。在社会对于幼儿体育越来越来重视的今天,到底该如何组织好体育活动呢?
(一)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言语举止
真正带动幼儿活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一位教师的素质。这种素质在体育活动上的表现就是教师应该具备带动幼儿活动积极性和热情的能力。而做到这一点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老师必须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去感染幼儿。同样是简单的手脚热身运动,如果教师加上一些夸张的言语和肢体动作,那效果就会不一样。我曾见过一些老师上的体育课,有些老师就在那里站着无精打采的引导,幼儿可想而知也是有气无力的应付。所以说,作为一位老师,特别是幼儿老师,你的精神面貌和言语举止直接影响到幼儿。
多一点阳光,多一点激情,幼儿就多一份活动兴趣。
(二)运动器械材料的选择
在运动器械材料的选择上,我提倡根据活动本身特点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和提供。教具不需要多,多了老师不易组织活动,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当然也不能没有教具,空手空脚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运动材料的选择上,新颖和华丽美观是次要的,关键还是在于简单的一种材料,教师是否能让幼儿产生兴趣,能否让幼儿激发出 玩法的探索欲望。《纲要》指出:要注重各领域间的有机结合,各领域要相互渗透。所以在上体育课时,我们老师要注重渗透其他领域。让幼儿在玩好玩的体育器械材料时,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让简单的游戏材料变成充满想象力的魔术棒。这也就是“一物多玩”体育活动的精髓。不仅让幼儿喜欢玩,更要注重让幼儿自己探索怎么玩,,除了这样还能怎么玩。
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直接忽略探索这环节,直接给幼儿运动材料,让幼儿模仿教师一起做。这其实是一种抹杀幼儿想象力的做法。《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是幼儿的观察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我们老师在任何领域的活动中都应该尽力使自己成为活动的配角,把活动的机会和表现能力交给幼儿。
多一点观察,多一点引导,幼儿就多一点新奇玩法。
(三)活动中的指导,参与,
许多幼儿喜欢上体育活动,不仅因为体育活动有趣,自由,更多的则是在于体育活动给他们一种挑战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而这种感觉有一部分是幼儿自己从中体验到的,有一部分是教师给予的。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应该旁观者的身份,而是应该深入幼儿的活动中去,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且能和他们融入一体,和他们一起玩,一起思考,并鼓励和赞扬他们的表现,使他们有更强烈的挑战欲望和活动激情。作为幼儿教师,当幼儿无法跨越栏杆时,你应该给于鼓励,并且协助他一起跨越障碍,而不是置之不理。当幼儿胆小畏惧时,你应该面带微笑,弯腰去和他交谈,让他感受到温暖,并且帮助他克服心里障碍。
总之,在活动中,你要观察,引导,鼓励。尽力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
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肯定,幼儿就多一份自信。
(四)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
每个幼儿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思维,语言和习惯,在运动能力的差异也很明显。有些幼儿能跳的很高,但有些幼儿却不行。有些幼儿很喜欢运动,也有的幼儿对于运动不感兴趣。也有些高个子幼儿的运动能力却不如小个子幼儿强。这些都是教师需要了解并且针对性给于指导和帮助的。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挑战更多更好玩的游戏方式。而对于一些胆小不太喜欢运动的幼儿要从他们的兴趣点着手,努力让他们也能很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逐渐喜欢上体育活动,促进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总之,体育活动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活动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尽力让每个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组织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幼儿的体育游戏,并在游戏中注重难度的适宜性。
三、经验反思
真正组织好体育活动是有很多因素组成的,以上三方面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教师容易忽视的。当然,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于体育活动有不同的喜好。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因此老师们在课堂中应该融合一些有趣味的模仿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模仿情境中锻炼身体;中班幼儿的身体协调和自我意识能力都有所发展,他们既喜欢模仿老师做动作,也喜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针对中班幼儿,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适当让幼儿发表观点,给他们自由思考玩法的空间;大班幼兒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对于体育活动 的追求已经不单是简单的模仿老师做动作,他们更渴望的是以竞赛的形式来开展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以适当开展分组比赛,让幼儿体验到体育竞赛的乐趣,满足幼儿的兴趣。
幼儿体育课不单单是幼儿自己在那里瞎玩,它需要的是一位阳光激情的教师的参与和引导,让幼儿在轻松自在的游戏中体验到挑战苦难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它需要的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教师的耐心教导,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有趣;它更需要的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让幼儿在自信和大胆尝试中体验到体育活动所蕴含的魅力所在。
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4
一、提高学生耐久跑练习兴趣必须从两方面求新
1. 内容求新
针对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既然学生怕跑,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单一跑的练习,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改变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消除惧怕感。
2. 方法求新
新颖、有趣、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 常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活动中放开手脚, 自然进入课堂, 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针对以上两个方面, 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改进耐久跑教学的成效:
二、改进耐久跑教学成效的具体实施方法
1. 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提高练习兴趣
(1) 创设人际情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使学生在学与玩中和教师建立起深厚感情, 调动学生情感, 形成最佳心理。实践证明, 当你放下教师的身架与学生一起练习时, 学生会以一种不一样的心态投入到练习中去, 兴趣盎然。
(2) 创设环境、角色情景。运用障碍环境创设情景, 既锻炼了身体, 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例如, 创设“小侦察兵”的环境情景, 使本来单一重复的练习, 在各种学生自己想象的过障碍过程中变得丰富有趣起来。用语言创设故事角色, 如, 在草原上小兔子与饿狼相遇时, 一个要活命, 一个要生存怎么办呢?让学生自愿选择扮演小兔子和狼进行练习。
(3) 创设“胶圈、足球、篮球”等游戏情景。如, 利用体育场地进行小足球运球抢球游戏, 随着学生在满足球场的跑动, 让学生无形中进入与耐久跑差不多运动强度的游戏中去, 从而把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练习兴趣无形地转嫁到耐久跑练习中去。
2. 让学生自主结伴合作练习, 降低个体心理负担, 让学生的练习兴趣维持一定的水平状态
合作练习的好处在于通过几个人之间的相互帮助、鼓励减少个体在练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 从而能继续保持练习兴趣。就如在各种灾害的救灾中, 解放军战士、消防官兵们, 他们在极度劳累的情况下, 靠着相互的鼓励、合作创造着一个个救生的奇迹。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自主地选择合作伙伴, 选择内容进行小群体练习, 从而让学生在相互信任与支持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耐久跑的成绩。
3. 鼓励为主, 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重复练习的积极性
赏识教育的提出者周弘在书中这样说道:孩子都很在意大人对自己的眼光, 你给他投去一点点赞许的目光都能让他幸福好一阵子。所以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 在公平的机会奖励下, 都能体会坚持就是胜利的成功体验。如耐久跑测试, 学生虽然具有力争上游的心理特点, 但在现实成绩面前很容易受挫折, 所以及时的鼓励是学生重复练力的最大动力。可以改革测试计分办法对学生多次测试。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每次重测就可以加分, 能保持原来成绩者加5分, 成绩每上升0.2秒加10分, 即便低于原有成绩也加2分。鼓励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加, 均有获胜加分机会, 减轻了学生心理压力, 学生马上就有了继续练习的兴趣。
小学体育新教师课堂组织现状论文 篇5
小学生都是喜欢变化和新鲜,因此创新组队形式,增加多种不同队形,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并且,当新教师能为小学生带来新鲜体验感之后,会增加小学生和新教师之间的信任度,能帮助新教师更好地管理好课堂。创新组队形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观察总结,也可以在网上学习其他学校的队形变化。例如,字母队形,让小学生排列成各种字母,或是汉字队形。虽然这种队形在跑步和走的练习上存在一定难度,但是新的队形会为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小学生对如何在跑步中保持队形不变也会产生兴趣,这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跑步练习也变得有趣起来。除此之外,新教师还可以听取小学生的意见,让小学生自己来设计队形,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也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此一来,队形的设计和练习,就会变得有趣很多,每次上体育课,小学生都会充满期待和热情,而且为了能练习更多有趣的队形,小学生也会变得听话很多,这有利新教师课程的顺利进行。
3.2加强对学生课堂状态的观察,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体育课基本在户外,再加上小学生好动,因此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新教师加强对小学生的观察,包括对小学生行动、情趣、身体状况、课堂氛围的观察。如果小学生在活动中存在危险行为,要及时制止;发现小学生情绪低落,要及时了解情况,关心小学生的心理,最好疏导和调节工作;在开始体育活动之前,要先询问小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在确定大家都没有身体不舒服后再开始讲课,如果在课程中有小学生身体出现状况,要及时进行急救,这也就要求新教师熟悉掌握体育课急救常识;课程进行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情绪状态,如果对某项活动产生反感,或在活动中存在困难,新教师要及时对调整活动形式。在提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方面,新教师要提前对体育课上各种突发状况有所了解,以便在遇到意外的时候,能够及时处理。可以和学校的校医室提前做好沟通,在体育课期间,尽可能使校医不外出,以在小学生突然生病的情况下,能及时得到治疗。
3.3加强对队伍调整的.练习
新教师加强对队伍调整的练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规划好体育课上的队伍练习内容,并进行多次熟练;向学校其他体育教师学习,在其他体育教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在一旁观察,学习调整队伍的方式以及顺序,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多做调整队伍的练习,新教师可以在镜子前自己进行练习,观察自己的情绪和动作,模拟体育课堂。熟能生巧,相信很多遍的练习之后,教师队伍调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3.4做好和小学生的沟通,活跃课堂氛围
体育课可以说是一个互动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新教师要尽可能避免严肃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上解放自己的天性。做好和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根据体育项目设置一些小游戏,在游戏中增加和学生的亲密度;通过灵活多变的队形,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小学生主动和新教师交流;新教师要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和小学生一起体验课程,将自己当成学生的一份子,拉近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老师”的角色转变成“朋友角色”。如此一来,小学生会很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课堂氛围也会因此得到活跃。
3.5创新多种组织方法,根据小学生性格练习队形
新教师意味着教师的年龄低龄化,更容易进行创新和改革。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创新组织方法。例如,对于队形的练习以往都是不断重复。这种练习方式有效,但是小学生却会对重复练习产生反感。因此新教师可以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让小学生练习队形。第一关需要练习1遍,第二关需要练习2遍,第三关需要练习3遍等等,而每闯过一关,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并且闯关次数越多,奖励就越大,队伍练习最为整齐,且全部闯关成功,不仅能得到第一名的奖状,还能得到教师准备的礼物。这样一来,队形的练习就变成了游戏,小学生也就不会觉得枯燥,练习的效果也会更好。这也是利用了小学生喜欢竞争的性格。因此,在队形的练习中,练习的方法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来制定,最大化地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小学生愿意参与到队形的练习中来,也使练习方式更为合理。
4结语
教师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因此学校应该关注新教师的工作。本文对当前小学体育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新教师工作的展开起到一定的帮助作,也希望小学体育新教师能更多的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王硕.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常爱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观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3]刘志红.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4]詹晓红.低年级小学生体育课堂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7.
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篇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改变。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安排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保证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来进行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育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的常规组织教学。体育课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如:整体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课堂纪律等常规训练。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行动,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种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记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充分地准备。上课开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利用趣味游戏等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地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使学生的情绪放松。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的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做好课堂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组织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时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时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形式,起到巩固和亏大体育课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外活动要积极投身到学生活动中去,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尊重你,支持、配合你。坚持“两操两课”活动。课间操、眼保健操,不光要强调学生快速到场做操,而且要不间断地提醒他们,做操不光是为锻炼身体,更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绩。这样学生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课间十分钟和课外活动也离不开老師的参与指导。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篮球友谊赛、举办运动会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添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也有效地巩固率体育教学效果,促使他们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信念。
四、组织教学与管理如何贯穿于课堂
在体育课中,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根本保证。课堂常规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竟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之外,教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者也是很关键。所以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同时,应具有更高达组织管理能力,要巧妙地、科学地组织学生自主、有序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地实施有效教学。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比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组织好小学高年级课堂纪律 篇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高年级,课堂纪律
以往我们对课堂纪律的认识就是要让学生怕老师, 老师必须有绝对的管理权, 通过对学生严厉的惩罚来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控制。正是由于这种认识让以往的课堂少了一些活力, 学生内在的个性得不到发展。随着行为的受限制, 他们的思维也有了局限性。新课改后,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静下来思考的时间少了, 我们要如何把握课堂的动与静, 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专家们提出在课堂纪律上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 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自由。我们的课堂应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 理解学生的需求, 分析学生的课堂心理反应, 了解他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走向成熟, 他们更加希望老师关注他们的情感, 希望和老师平等对话。那么如何组织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呢?
一、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认识课堂纪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但对学习不感兴趣;2、注意力差, 容易走神, 虽然人在课堂上, 但心思却不在课堂上。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调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课后, 多和学生交流, 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 增进师生的感情, 也有利于教师维持课堂纪律。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只要和孩子有了感情基础, 我相信在课堂上他们也会听老师的话, 替老师着想。
二、以科学理论为依据, 有针对的组织调控课堂, 增强课堂组织的有效性
首先, 课堂组织要以教师的威信作为基础。作为一名教师, 无论是从人品还是学识, 都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一言一行。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 一旦他们认可了一名教师, 就很容易以教师的话为行动指南。反之, 如果他们不认可这名老师, 也就对这名老师所教课程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有的学生故意和老师作对, 不去学习, 造成很坏的影响。
其次, 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对他们严格要求, 要把对他们的尊重和信赖和对他们思想、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我们经常提到要严格要求学生, 这里的严格是针对思想、行为和学习的。如果思想上和行为上犯了错误, 就一定得去教育使其改正。但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现在的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和理解, 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互相理解、以诚相待, 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有帮助的。我们班有个孩子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所以思想和行为都比较独立, 比别的孩子成熟很多。他在课上和平时的生活中都表现的比较大胆,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觉得他比较难管理, 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批评他。私下里我听到他说老师偏心, 不理解他, 太自以为是。后来我和他的父亲认真谈话后, 才知道他在父母的心目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所以我反思我的管理方式, 觉得应该和他好好谈一次。通过用心交谈, 他明白了老师的想法和难处, 他也敞开心扉, 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从那以后, 在课堂上, 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出来一个孩子对老师的信赖和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满足感。
再次, 在管理的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要做到严慈相济。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一节课都是用言辞或巡斥来维持课堂纪律是不可取的, 这样更容易让高年级的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对于课堂上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 如果是影响了其他同学就可以稍微停顿一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他们能从老师的眼里读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是对的。课堂上有一些事不是学生故意做的, 我们要用幽默的语言去化解, 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最后,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时老师要全身心投入, 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 用眼神和他们交流, 形成一种默契。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想法比较多, 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 即使想法与教材的初衷有不符, 但也要考虑他们生活的年代特点和生活条件, 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去交流, 就会产生共鸣, 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高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二十到三十分钟, 他们都喜欢故事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有效的辅助手段, 比如:使用多媒体听课文录音或播放视频, 效果更好。
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提高课堂组织的实效性。
小学课堂组织调控的作用很大, 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 重视知识、情感、态度的统一, 要以传授知识为主, 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师情感融为一体。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持学习的毅力。对学生多鼓励, 多表扬, 培养自信和学习兴趣。
2. 课堂组织要把握好度, 我们不能为了组织而忽略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不能一气之下放弃了讲究教学艺术。
太情绪化只会导致教学效果更差。以前我在教学时就把很多时间浪费在了课堂纪律的组织上, 即使组织了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经反思后, 我发现孩子最不愿意听到老师命令和训斥的语言。所以, 我不再命令他们, 而是用幽默的方式提醒他们, 效果较好。这样, 既不耽误时间, 又能让课堂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 课堂组织调控要讲究方式方法。
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 和学生在情感上交流、沟通, 能把课文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增加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也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刚接高年级的班时, 首先要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名新老师, 要花费一些时间, 和学生达成共识:上课遵守纪律, 尊重老师;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去做。
总之, 小学高年级课堂纪律组织是一门艺术, 如果我们能让每堂课都生动有趣, 让每堂课都气氛活跃, 那么教师就和学生有了一种默契, 会共同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效率必定会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 创建有序、高效、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范君.浅议新课程下小学的课堂纪律管理[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2009年04期.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工作 篇8
关键词:体育课,组织教学工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 教无定法, 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 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 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 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 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 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使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 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个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授课与训练、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 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 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 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 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 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 采用趣味游戏, 如:“请你跟我这样做”, 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 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 语言生动, 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 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 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 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 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 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 保持学生兴趣, 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 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2 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 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投掷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 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 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 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 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 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 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 随着课时的变化, 教师可采用“打靶”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 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 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 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潜力, 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 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 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 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 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3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 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 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 一节课中, 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 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 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具有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 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 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 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 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 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 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 教材之间的衔接, 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 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 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 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 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 顺利过渡。
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 即用“手势指挥, 眼神暗示, 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 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 教师用眼神暗示, 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 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9
1. 动作讲解准确、生动
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确精炼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地理解和掌握动作。
2. 示范动作准确、优美
教师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生在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为后继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3.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1 教师必须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与鼓励,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反之,教师如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满的情绪或严加指责,学生就会加重已有的心里负担,降低兴奋性,就更难完成任务了。
3.2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
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兴趣爱好、特长等不尽相同,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有快慢之分。教师少批评、多表扬,这对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分组练习中,常会遇到个别调皮的学生讥笑练习动作不协调的同学。此时教师应对其适当批评,要求其尊重同学。这样既能促进同学间的谅解和团结,又能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一举两得。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心情舒畅地上好体育课。
4. 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采用能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教师可暂时不讲,而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具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由慢到快)体会动作,再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教师可把学生的回答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脚前内侧,左臀离身前后拍摆,摆臂幅度外大内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5. 教学形式、方法生动活泼、有竞争性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要用两到三节课才能完成;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学生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的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不认真练、不愿练。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积极练习。例如:跑步练习,可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绕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交换一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跑、后蹬跑等。由于跑姿和运动路线不断变化,学生会始终保持很高的兴奋性。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最多。投篮比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很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6. 运用形象比喻,提高兴趣
形象比喻是直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在室外上课,学生的精力难以集中。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动作要领进行生搬硬套的解说,学生不会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运用直观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例如:教跳远腾空步时,场地布置和讲解示范都可以充分运用形象比喻的手法来进行。场地布置在沙坑、踏跳板、跳箱盖之间,在跳箱盖上写上醒目的大字“水沟”。教师先讲解,用“好似战马过壕沟”来比喻腾空步,再通过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练习充满信心,跃跃欲试。这样不但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运用形象比喻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应明确目的性,要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比喻语言的方法。第二,语言要精练和生动,要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而言之,要组织实施好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掌握教材的特性与学生的特点,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此才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
[3]李和东.怎样的准备活动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田径, 2004, (3) .
[4]如何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组织游戏教学 篇10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是以课程目标导向来选编游戏内容、组织教育活动、实施教育评价的“主体性”游戏。这些游戏是以自身锻炼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通过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 我认为在组织游戏教学中, 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合游戏特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内容, 教学时要结合游戏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开始, 要使学生明确游戏的目的、意义、要求, 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表露出来的各种行为和情绪, 运用表扬、批评、激励、鞭策等手段, 及时进行教育。结合游戏规则, 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结合奔跑、跳跃、投掷等各项游戏, 向学生说明掌握这些基本活动技能的实用意义, 启发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锻炼。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游戏教学的全过程。
二、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游戏比较简单, 但必须做好各项组织工作,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进行新内容时, 教师要讲清游戏的方法、规则, 做必要的示范后, 可先让学生试做一遍, 教师给予指正后, 即进行游戏或正式比赛。在学生练习时, 要纠正错误,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 要用最简单省时的方法调整队形, 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 要针对不同的游戏采用不同的队形, 要做好游戏的分组。分队比赛的游戏, 要做好人数不等的处理以及做好体育骨干和裁判员的训练和使用等等。如, 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过去就是利用沙池, 学生排队练习, 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 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 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子的耳朵, 然后双脚向前跳, 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 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 谁最像小兔子。”这样, 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调动他们的好胜心理, 最后再进行练习, 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 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 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如, 耐久跑教材 (50×8往返跑和400米跑) 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积极进行锻炼, 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 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行便步走, 走成圆圈, 再进行一个“找伙伴”的游戏, 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 用一个唱游来代替, 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游戏的分组十分重要, 分组要考虑到游戏时要有适当的密度和运动量, 要根据游戏的激烈性、对抗性和运动强度的大小, 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 掌握和调节运动量, 对体弱多病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于竞赛性较强的分组, 一般情况可以把男女生分开进行。在分组时, 要做到各组人数相等, 实力相近。如果各组人数不等, 可以让多出的学生当裁判。游戏规则要明确, 裁判要准确、公正, 并用最快的办法宣布成绩。教师要注意安全教育, 预防伤害事故。
三、以传统的游戏教材为主要资源, 进一步开发、创新
游戏内容浩如烟海, 但不是一切游戏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游戏, 主要以具有我国民族特色作为教学内容, 如“老鹰捉小鸡”“破渔网”等。根据这些游戏名称了解其方法、过程、功能、重点难点、教育内涵, 以及与其他游戏及活动教材的纵横关系等, 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育方案, 提高教学效率。此外, 这些游戏具有进一步开发、创新的余地, 在这些游戏原做法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多变化开发出一系列新颖做法, 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尽情参与, 积极动脑, 不断领悟游戏内涵和提高活动技能, 使学生越“玩”, 兴趣越高、思路越广、自信心越强, 学生在游戏中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使课程标准和各项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 使小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锻炼热情, 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锻炼小学生的身心,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体育游戏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小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 小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 倡导小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在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教材的教学内容提炼成“儿歌”“顺口溜”等, 并且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特别在讲解游戏的时候, 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语言艺术, 生动形象, 简明扼要, 准确讲解游戏的过程, 关键环节处可以改变音调、语言, 结合手势重复讲述, 使学生尽快明确游戏的方法, 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四、充分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保证游戏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做好对游戏教材的选择, 确定课的基本任务, 根据任务来选择教材。还要做好场地、游戏器材和教具的准备, 布置要合理规范。教师要充分做好游戏教材的选择, 选择游戏教材时, 应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为出发点, 确定课的基本任务, 根据任务来选择教材。还要充分做好对游戏场地、游戏器材和教具的准备, 布置要合理。
五、游戏的总结
总结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游戏结束, 教师要做出总结, 对整个游戏作出评定, 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团结协作和遵守规则方面, 在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方面的优缺点。对游戏中表现好的要表扬, 对游戏中的失败者不应指责, 而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 克服缺点, 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11
关键词:教学常规 课堂效率 示范作用 表扬 激励
一、制定明确的制度,形成教学常规
杜威在教学中主张实行适合儿童兴趣的原则的同时,也提出了“符合社会生活的原则”。美国当代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斯金纳的认为:教学中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具有逻辑性的特质,要求学生上课时能够在思维上跟上老师的步伐。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形成教学常规。
这些规定可以具体到很小的细节,例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要把各种有关数学的学习用品摆放在桌面的指定位置;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应起立致敬,师生互相问好;教师提问时,学生应先举手再发言;上课时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要学会用眼去看——看老师、看屏幕、看观察物,还要用耳去听——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如果具备了较好的教学常规,教师会轻松驾驭整个课堂,不用花时间来强调纪律,更不会出现无法上课的情况。
二、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备好课,课前我们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在明确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明确每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巩固双基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低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共性的同时还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学时还要因材施教;精心的做好教学设计,将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到,备好应对措施。
其次,要上好课,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不同的问题留给不同的学生,这样既让优等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让后进生能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长期组织好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班内个别的差异与统一的教学之间永远不会吻合,总会有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后进生”。他们的困难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便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发增多,严重的会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认真批改好作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好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发挥教师魅力,起到示范作用
正因为低年级学生处于易模仿的阶段,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我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教的是二年级,第一节课的内容是连加、连减,在一年级时小朋友都已经养成了竖式中的直线要用直尺靠着画的习惯,但由于我教学经验贫乏,虽然强调了一定要用直尺画直线,但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便随手画了直线。后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只有少数人是用直尺画的直线,其他的人都是随手画的。从这个例子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低年级的学生具备最大的能力便是模仿能力,要想让他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也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在平时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不修边幅、口无遮拦、随意挖苦讽刺学生。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学生从内心尊重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四、表扬、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延长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次表扬、鼓励,都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他们都能从中体验到喜悦,这种喜悦会使学生的兴趣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持久且浓厚。
此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所以老师语言情感流露的多少将直接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会随着老师极具激情、幽默的语言情感慢慢产生学习兴趣,会随着老师启发、鼓励的语言情感投入到学习认知过程中去,还会随着老师表扬、激励的语言情感沉浸到成功的喜悦中去。
综上所述,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形成教学常规;在实施教学前,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课堂上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不断激励启发学生融入课堂,低年级课堂教学便会秩序井然且轻松和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4):6.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 篇12
一、有针对性地做好体育课前准备
要上好课, 必须在课堂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这是上好课的基础。比如说, 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 做好备课工作,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性别差异、身体状况差异等, 与体育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 对要进行的体育课综合设计, 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体育教学。室内体育课与室外体育课的备课有很大的差别, 要区分开来。室外体育课以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出发点加强组织教学。而室内课是丰富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 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的好处、如何锻炼等知识, 是打牢体育基础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类型小学体育课的特点, 合理运用教学设备, 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要科学进行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精心搞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力求场地安排图形化、器材布置卡通化, 突出儿童特色,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比如, 在“小青蛙找家”游戏时, 可以在操场上画上一条小溪, 布上水草、荷花、小鱼等,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既有教师的参与指导, 又有学生的参与学习, 还要有合理教材内容, 三者结合起来, 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 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发展的活动大舞台, 这样,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就会得以实现。如何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是关系到小学生是否服从组织全身心学习的关键一步, 体育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参与活动, 通过多种练习, 实现体质的增强与思维的发展, 通过大脑的思考与身体的参与, 感受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不同体验,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改进, 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所以, 体育教师要根据室内外授课的特点, 科学地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通常是分为几个阶段的, 教师要把这几个阶段结合起来, 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内容, 运用灵活的组织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 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 积极性调动起来。上课前, 体育教师除了备好课外, 还要巧妙布置好场地器材, 了解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为上课作好准备。在上课开始时, 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的准备活动, 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兴奋状态, 可以采用小游戏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游戏时间不必过长, 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就可以了。在基本部分要把握课的重点实施教学, 留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少讲或者精讲, 语言简明生动有趣。在结束部分, 不要忽视学生的放松活动练习, 要把学生兴奋的情绪慢慢缓解, 达到上课前水平, 恢复体力, 保持学生的兴趣, 并做好课堂的小结。
三、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组织好小学体育课】推荐阅读:
组织好初中体育课06-20
浅谈开展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11-09
课堂组织小学数学07-28
黄道小学工会组织机构10-27
小学少先队组织建设08-25
盘石小学消防安全组织机构07-04
大宇小学电教工作组织机构09-11
中小学的组织文化建设09-25
房山小学信访工作组织机构07-12
小学少先队工作组织机构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