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写作的新闻稿

2024-06-19

校园新闻写作的新闻稿(精选12篇)

校园新闻写作的新闻稿 篇1

校园新闻稿的一般写法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那么校园新闻也就是学校里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它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新闻稿件有好几种格式,每种格式应用场合不同。在这里简要说一下常用的格式。即标题——导语(可省略)——正文——结尾

标题是新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人们看新闻一般都是先看标题的,好的标题最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标题一般要起概括全文的作用,下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标题展开的。通常我们写标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即采用活动的标题(一般活动都会用横幅写明活动内容的)来做新闻稿的标题。或者在活动标题的基础上适当修改一下就成了新闻标题。

导语是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是引出新闻的一个铺垫,导语可有可无,一般我们写网站的稿件时可以不写,可以不写引文,但写了会更好。以简要说一下。如要写一个关于学校召开运动会的,就可以先写强学生身健体的重要,从而引出运动会。

正文是新闻的中心部分,一定要写,而且尽量要写得生动一些。结构一般呈“倒金字塔型”,即先陈述事件结果,点明重点,后逐渐展开陈述。陈述的内容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里活动的主要目的要详细说明,最好放在正文开头或者结尾。比如写一个开学典礼,可以这样写:某年某月,在何地、举行了开学典礼,参加的主要人物是哪些,此次开学典礼的主要目的等。

结尾主要是写新闻事件的意义。比如写召开运动会,结尾可以简要说明一下召开运动会的意义所在。开学典礼,参加的主要人物是哪些,此次开学典礼的主要目的等。

学生记者写校园新闻应把握的几个角度:

(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或者说你能知道明年发生的事那更算得上是新闻了,只不过是会遭到很多人质疑的超前新闻啊,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是取得了很大新闻效应的新闻啦。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比如咱们学校有女生向男生表白了,在咱们学校可能算是新闻可在焦作师专可就不一样了//再比如音乐学院的某某同学被某煤矿录取了在音乐学院可以算是哥头号新闻,但如果你在能源学院的报纸上把这个作为新闻别人都会把你当成神经病);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校园新闻写作的新闻稿 篇2

重大事件发生、重要领导视察, 这些很明显的新闻, 学生一般也会发现, 难就难在当没有这些重大事件的时候, 还有没有新闻?如果在平常的新闻写作教学中, 教会学生以下几点, 对解决“校园无新闻”现象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寻找变化出新闻

校园不像街市, 车水马龙, 变化多端。往往是教室、操场、食堂三部曲, 单调而乏味, 一成不变。因此, 很多学生苦于找不到新闻。这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不变中的变化, 通过细微的观察, 在熟视无睹的平常中找出变化的不平常, 发现新闻价值。

如学校的各类比赛, 都要打一些横幅标语, 这是看似不变的, 但近来有了变化, 在横幅的右下角, 多了“动感地带”、“如意通赞助”之类的文字, 在中学里, 还是头一回, 这就有文章可做、有新闻可写了。

二.新旧对比出新闻

对所报道对象作新旧对比。新闻是在事物变化进程中即时发生的, 原有基础是新闻的生长基点, 新闻所以为新, 是以旧事作参照系的。能不能及时把握这种对比, 察觉这种变动, 是发现新闻的关键, 也是锻炼、打磨、培养新闻敏感的极好办法。每年的校运会, 都是固定的程序, 开幕式、领导讲话、裁判员、运动员讲话, 团体操比赛, 然后正式开始其他项目比赛。这时候, 要教会学生多和前几届运动会比较, 看今年的校运会哪些方面和过去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样, 就能通过新旧对比, 写出好新闻。

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对校园的各类现象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哪些报过, 哪些没报过, 哪些是旧招子, 哪些是新举措, 先过筛子, 新旧反复比照, 遴取老师同学们欲知未知的新信息。实际上, 对新旧材料过筛子的过程, 就是培养强化新闻敏感的过程。

三.整合线索出新闻

对同一类型的新闻线索进行整合, 揭示出最近一个时期事件的发展走向。新闻忌讳就事论事的报道, 既报道现象, 还要敏锐地揭示事件的本质、发展趋势,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落点要找好。如每年都过教师节, 每年的教师节都有很多报道, 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可能都是单个老师、或单个班级、年级的慰问活动的报道, 能否以“他们这样过教师节”为题, 做一个综合的报道呢?例如, 把这些现象分类综合起来写, 就可以写出一条整体地体现教师们过自己节日的好新闻了。

四.挖掘关联出新闻

有些事件看似很小, 但背后隐藏的关联事件却耐人深思。故事背后的故事, 往往也是读者最喜闻乐见的。从运动的角度说, 任何一件新闻都是动态的, 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从新闻受众的角度来说, 大家总想了解新闻报道后有什么下文和最新进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事件发生后还要关注新闻之后产生的影响、事件的最新进展、发展走向, 对有最新进展, 有价值的及时进行后续报道。另外, 一些反向关联也能写出好新闻。例如, 一件很隆重、精彩且反映强烈的新闻背后找出不和谐音, 找出冷思考, 或在新闻发生后不久, 再杀一个回马枪。比如《中学生交谊舞热现象的冷思考》等。

校园新闻的发现与写作 篇3

重大事件发生、重要领导视察,这些很明显的新闻,学生一般也会发现。难就难在当没有这些重大事件的时候,还有没有新闻?如果在平常的新闻写作教学中,教会学生以下几点,对解决“校园无新闻”现象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寻找变化出新闻

校园不像街市,车水马龙,变化多端。往往是教室、操场、食堂三部曲,单调而乏味,一成不变。因此,很多学生苦于找不到新闻。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不变中的变化,通过细微的观察,在熟视无睹的平常中找出变化的不平常,发现新闻价值。

如学校的各类比赛,都要打一些横幅标语,这是看似不变的,但近来有了变化,在横幅的右下角,多了“动感地带”、“如意通赞助”之类的文字,在中学里,还是头一回,这就有文章可做、有新闻可写了。

二新旧对比出新闻

对所报道对象作新旧对比。新闻是在事物变化进程中即时发生的,原有基础是新闻的生长基点,新闻所以为新,是以旧事作参照系的。能不能及时把握这种对比,察觉这种变动,是发现新闻的关键,也是锻炼、打磨、培养新闻敏感的极好办法。每年的校运会,都是固定的程序,开幕式、领导讲话、裁判员、运动员讲话,团体操比赛,然后正式开始其他项目比赛。这时候,要教会学生多和前几届运动会比较,看今年的校运会哪些方面和过去的不同,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就能通过新旧对比,写出好新闻。

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对校园的各类现象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哪些报过,哪些没报过,哪些是旧招子,哪些是新举措,先过筛子,新旧反复比照。遴取老师同学们欲知未知的新信息。实际上,对新旧材料过筛子的过程。就是培养强化新闻敏感的过程。

三整合线索出新闻

对同一类型的新闻线索进行整合,揭示出最近一个时期事件的发展走向。新闻忌讳就事论事的报道,既报道现象,还要敏锐地揭示事件的本质、发展趋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落点要找好。如每年都过教师节,每年的教师节都有很多报道,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可能都是单个老师、或单个班级、年级的慰问活动的报道,能否以“他们这样过教师节”为题,做一个综合的报道呢?例如,把这些现象分类综合起来写,就可以写出一条整体地体现教师们过自己节日的好新闻了。

四挖掘关联出新闻

有些事件看似很小。但背后隐藏的关联事件却耐人深思。故事背后的故事,往往也是读者最喜闻乐见的。从运动的角度说,任何一件新闻都是动态的,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从新闻受众的角度来说。大家总想了解新闻报道后有什么下文和最新进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事件发生后还要关注新闻之后产生的影响、事件的最新进展、发展走向,对有最新进展,有价值的及时进行后续报道。另外,一些反向关联也能写出好新闻。例如,一件很隆重、精彩且反映强烈的新闻背后找出不和谐音,找出冷思考。或在新闻发生后不久,再杀一个回马枪。比如《中学生交谊舞热现象的冷思考》等。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事情从身边擦肩而过。没有引起注意,或者说随着人们警惕性提高了,许多现象伪装得也就更加深了。这就要求我们要训练学生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有价值的新闻来。这样,就能使“校园无新闻”问题得以解决。

校园新闻写作基本要求 篇4

(一)结构

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标题浓缩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有“南庄中心小学字眼”便于检索。

导语不宜冗长,要交代出新闻最重要的事实。

新闻主体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展开叙述。时间地点原则上准确(考虑到区教育信息网各校每天发布一条的缘故适当调整时间)。主体中,要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最前面,即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要做到凸显“重中之重”。新闻语言要客观,不要添加主观色彩。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力求准确无误。这才是一个新闻人的基本素养。

(二)要求 1.格式

标题(宋体二号)

副标题(三号宋体)

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2.相片另附电子相片,不要粘贴在Word文档,相片要用文字说明命名

3.保存地址:统一20170*0*标题命名,保存在FTP-办公室-学期-新闻报道文件夹

(三)范文

南庄中心小学

承办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

2月28日上午,由市科协、区科协及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2017年大手拉小手 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走进我校。来自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陈贺能科学家为我校的师生带来了关于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科普报告讲座,给师生带来一场科技盛宴。

讲座一开始,陈教授就引用了“鞋带上的尼龙搭扣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并让同学们懂得了“仔细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接下来的讲座里,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举例讲述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科学研究的新进展。陈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和新奇的事例介绍科学家是如何开展研究的,同学们认真聆听,并积极向陈教授提问,现场氛围非常活跃。丰富的视频资料、广博精湛的知识及其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风格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中受益匪浅。

我校历来重视科技教育,近几年每年均承办科普教育讲座,有力推动了我校科学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师生受益,拓展眼界,激发探究科学的欲望和无限的科幻想象力。

创新评价 阳光成长

——南庄中心小学举行省级课题中期汇报会侧记

3月16日下午,南庄中心小学隆重召开省级课题“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与实践”中期汇报会,邀请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首席专家李季教授、区教育局教育一科科长谢燕妮及德育专干袁小红、区教育发展中心质量监测研究室主任李海燕参会指导,并做课题中期检查及鉴定。我校班主任及家长代表约200人参加,并认真聆听,彰显我校教师和家长的优秀素质。

首先由课题主持人叶伟军副校长作研究中期汇报。简介了研究背景是基于校情考虑,结合区域教育环境和教育创新改革的需要提出课题,于2015年4月成为省级课题。围绕“构建一整套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养成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促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阳光教育”研发评价工具,设计与使用纸质评价手册暨成长档案;探索电子评价系统”四个重点开展研究,课题组依据“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框架图”设计了精美且内容丰富的新版纸质评价手册《成长阳光树——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使用三个学期得到广泛好评,家长和孩子满意度超过95%。课题组同时也提出了后续研究设想,结合最新的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进一步完善修订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与方法,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纸质和电子形式的评价工具,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策略。汇报结束后,专家组认真审阅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查看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在专家点评环节,李海燕、谢燕妮、李季教授先后发言,充分肯定了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组织管理工作扎实有效。从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到研究成果的总结提升都做到了规范科学,研究成果有价值值得借鉴推广。同时对课题后续研究提出高贵的指导意见。

校园新闻写作的新闻稿 篇5

一、校园新闻素材的挖掘

要挖掘校园新闻写作素材,突出新闻价值,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熟悉掌握学校有关情况,把握新闻事实。

(1)学校概况。学校地址,学校规模(班级数、建筑面积、师生人数、教学设备等),学校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学校品牌(学校荣誉)等。

(2)学校理念。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歌、校标、校徽。(3)学校领导。校级领导,中层领导。

(4)学校组织机构。学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大队部。校长:办公室、副校长、工会。副校长: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总务处:食堂、卫生室。政教:设保卫科、生活指导。

(5)学生会干部(纪检、卫生、文体、学习)。班干部(班长、副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高中增设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寝室长。

(6)学生社团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篮球协会、文学社、广播台等。

2. 面向全体师生,充分挖掘校园新闻写作素材。

(1)记录校园大事,传播校园动态。每天所发生的重大的新闻如实加以记录报道,包括各种会议,比赛,活动。如:《某某中学开展学雷锋活动有特色》、《某某中学创建花园式学校》、〈〈某某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免费为农民培训电脑技术〉〉

(2)关注师生学习生活,让每天都是阳光灿烂。改革、时代与英雄的交响。信息、观念与多元的生活。亲情、家庭与沁人的心香。阳光、大地与自然的回归。青春、活力与生命的旋律。启迪、警示与黑白的人间。历史、未来与纷繁的世界。通过以上方面全面反映师生学习生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求知、教书育人环境。

(3)拓宽校园新闻写作素材,用心写出高质量的新闻。这里列举几则: ①反映中小学生对美的追求。创造洁净、舒适的文明寝室,绚丽多彩的床头设计,追求个性风采的服装打扮。

②反映中小学生热爱运动,朝气蓬勃。痴迷足球、篮球运动,看球赛通宵,课余谈论姚明精神,课外野外探险、野营、旅游等。

③粮食问题。面对餐桌的剩菜冷饭,反映部分中小学生的落后精神风貌,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④安全问题。封闭式管理就是安全吗? ⑤舞弊现象。作弊得来的分数值得吗? ⑥聘任问题。聘任班主任是喜还是忧? ⑦考核问题。是择优选择还是择优淘汰? 写作新闻的素材很多,面对发展变化的事实,作为通讯员要勤劳,学会探索、分析,有价值,高质量的新闻才会应运而生。应当说要写的东西很多,就看会不会去挖掘,不断发展变化的事情永远报道不完。有时自己觉得应该去写一下,却缺少素材,这时就要主动,去调查了解:处理每一件事都要有魄力,高效率。

二、校园新闻主题的深化

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它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却又不能拔高。作为通讯员,脑子里要常想的问题有:这次我要写的是什么?该取个什么标题?怎样使材料生动有新意,使主题集中、眉目清楚,从而吸引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化主题的问题。

作为通讯员,在报道时,要从大局和报道对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观察。

要使主题深化,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着手: 横的方面即广度,如展开扇子,扇面绚丽多彩。纵的方面即深度,如进入宫殿,各殿别有天地。要写好通讯,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比较。校园通讯写的是学校各方面的新成就、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而这些,只有通过和它的对立面相比较,才能表现出来。

无论你写的是消息、通讯,还是评论,都忌讳一个“平”字,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除结构、语言等协助技巧上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思路窄,见识浅,从而陷于一般化。因此,在深化主题时,要撒得开一些,视野开阔一些,要“立体化”,要有起伏,有跳跃。这就需要一点联想。而比较就是最基本的联想方法之一。一是左右的比较,二是前后的比较,也可以说是横的比较和纵的比较。如高一教材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就是用精巧的视角——突破零度写作,精彩的细节——以情入景,精炼的语言——优美、凝练。写出了获美国最高新闻奖的新闻。

深化主题,一个常见的方法是以小见大,大中见小。我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报道一个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单位,完全可以反映一项政策,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侧面。如营养餐,如遏制大吃大喝。

在别人眼空无物时你能独具慧眼,在他人认为只能这样写而你却能那样写,就可以使主题深化,达到“见人之所皆见,思人之所未思”的境界。因此,在写通讯时,要改变思维定势,善于换位思考,不能只停留在别人所提供的现成的书面材料上,靠抄材料去写通讯。大家看到的是普遍性的东西,当你通过个性化处理,化成个别的、感性化的东西后,才是你独具魅力的通讯。

写通讯,只要善于从小处着手,以独特的视角组织材料,写好细节,再现情节,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有血有肉,有说服力和生活气息。

新华社电 昨晚十点,北京新华路中段一家KTV发生特大火灾,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较严重。目前,还不清楚火灾原因,警方正在全力调查。

明确:写作视角是客观报道、零度写作。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现在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陈述。但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多见于新闻写作。也就是客观报道。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领 篇6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正确处理好下列三方面的关系,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

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怎么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报纸体:“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7月10日对我们说。

电视体: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

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二、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钱。如何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则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人们通常称“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所以,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政府部门的公告、科学技术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例如《我县基本完成晚造插秧任务》:

我县各地抓紧备耕,立秋前后大部分秧苗已插完,并迅速转入田管阶段。据悉,Ⅱ优3550、协优3550、华优86等优质高产常规良种占了晚造总面积的4成多,抛秧面积近6 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亩。

——8 月11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因而,有些记者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

然而,我们应当知道,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事实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占路为市交通混乱——县城市容和环境综合治理见闻》:

据了解,每晚11点半左右,长廊两岸还成了摊点大摆酒席的“好地方”。粗略统计,两岸长廊景点周围布满大大小小摊点有89处,其中小炒、夜宵的摊档就有35处之多。有人说,在长廊景点饮酒赏月,乐在其中。然而,一夜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串串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赚钱而不顾公共环境和交通秩序;又有的人口口声声埋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但自己又在不断地糟蹋公共环境和破坏交通秩序,制造脏乱差现象?

——7月3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文稿在综合有关材料之后,提出了一连串的让人深思的话题,旨在唤起人们重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井然的交通秩序。这样的议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点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撰写还涉及到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就电视新闻稿撰写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电视新闻稿是电视新闻的剧本,新闻稿完成,才据以编辑,过音剪辑播出,美国ABC新闻主播普林克烈(David Brinkley)指出,撰写新闻稿是是电视新闻业最重要的本领。

希望在电视新闻业表现出色的人必须自己写稿,否则没有风格,没有个人色彩,如果记者不撰稿就应该辞职去卖保险,写不好新闻稿就不要进这行。

掌握电视新闻的特色,新闻声光画面不断前进,直线性的动线,一去不回,观众如果错失其中一些资讯就无法回头看,不像报纸可以前後页反覆翻阅,因此电视记者必须依照一套结构撰写新闻稿。

原则:简洁清楚,结构分明合乎逻辑,方便观众了解新闻意义。

电视新闻结构

开头导言(Lead in)引发高潮

凸显某一新闻事件的变化或突变情况,起观众注意及兴趣,这是新闻事件的高潮

本体(body)解释原因,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或解释原因。

结尾(ending)证明效果,向观众解释实际的或可能的影响。

口语对话的写作风格

记者用活的语言,讲话的语音,多用短句与直述句以求精简,凸显快节奏,强调动作感,舍弃不著边际的文句,删掉不能增加资讯的文句,少用形容词。

使用口语化写新闻稿并非完全抄袭日常会话,人们平常谈话会带有脏字,不连续不合文法,满嘴俚语。

一则电视新闻是由旁白(Voice—over)加上画面(Video picture),加上现场原因(natural sound)(包括访问)所构成。

电视新闻强调视觉媒介,以画面为重,以影像取胜,好画面可以凸显好新闻,但新闻画面无法单独存在必须有文字旁白扮演从属角色。不代表记者可以不顾画面,埋头撰写文字稿,相反,文字记者必须与摄影记者充分沟通,充分使用现场音:新闻影像的现场音最具有临场感,原音的价值使得观众目睹聆听新闻现场或人物,直接感受其音调,表情与姿势活生生呈现,展现戏剧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

第一,要认真采访、选题,注意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在精选之后出现在画面上的信息,文字绝不可以再行同一重复。

第二,最新消息的开头、结尾、过渡常常是独白式的,对于人名、数据、结果等要素必须处理得体,文字精警,表达清晰,文图一致。

第三,撰写电视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一定要有结构提纲,其中包括中心观点、主要论据及次要论据、组织结构方式等。要阐明画面含义,丰富画面内容,承上启下,交代思想,烘托气氛,文字要简炼、深刻,富有文采。

校园新闻写作的新闻稿 篇7

1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内涵

1.1 报纸新闻写作的内涵

报纸新闻主要是以报纸为载体进行新闻的传播, 例如《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等等都是著名的报纸新闻代表[1]。报纸新闻写作具有报道深入、分析透彻等方面的特点, 方便与保存和查找, 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

1.2 网络新闻写作的内涵

欧洲粒子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 提出了万维网 (World Wild Web) 设想, 主要是借助网联网实现超文本信息的传送, 这一设想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媒体[2]。网络新闻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 进行新闻的传递。随着“微时代”的到来, 网络媒体逐渐进入到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以及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

2.1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主要是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新闻工作者, 通过实际调查而撰写新闻内容, 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发文, 报纸编辑新闻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是一种较为权威的新闻传播方式[3]。

网络新闻主体具有多样化特点, 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在“7.23温州动车事故”当中, 不少网友通过网络传播信息, 为这场事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依据。但是网络新闻写作由于其“低门槛”特点, 使得网络新闻写作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高低不等, 这也为一些思想素质较低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4]。例如各类假新闻的频繁出现, 不良思想或者行为作风的融入等等, 使得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弥漫, 这也是网络新闻的缺点所在。

2.2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较为重视大众的实际需求, 在国家的领导下, 尽量报道一些以民众所切实关心的问题, 解百姓之难, 听百姓之声, 是一种主流媒体[5]。但是报纸的篇幅有限, 不能面面俱到, 这也是报纸新闻写作的劣势所在。

网络新闻写作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人们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各类信息的搜索, 使新闻传播更加富含针对性特点, 满足不同人对新闻的各类需求。同时, 人们可以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当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观点。

2.3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的方式主要是现行写作, 结合报纸排版进行文字和图片的最佳整合, 记者的思想模式通常是固定的, 在新闻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写作方式较为正规[6]。

网络新闻写作更加注重二次创作, 结合受众的参与性, 凭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信息掌握程度进行重新组合, 更加彰显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的思想观念。网络新闻写作主要是通过链接进行呈现, 不同的链接标题会收到不同的点击量和搜索量。

3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融合发展

网络新闻的发展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使得传统的报纸新闻写作方式受到影响, 而网络中众多的不良元素及思想又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进行适当的新闻写作模式创新。

报纸新闻是较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平台, 具有固定的读者群, 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 报纸新闻写作应该更加彰显其优势, 注重新闻真实性及有效性, 更多的倾听百姓心声, 传达国家的重要思想, 加强对新闻写作质量的控制。

网络新闻写作传播的迅速性特点, 传播主体的多样化特点都为网络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势, 当前时代背景下, 可以加强对网络新闻写作的管理, 大力打击不良网站或者非法网站, 形成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网络传播平台, 可以适当增加新闻传播交互平台, 增加与百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真正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价值, 使新闻传播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4 结论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均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 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以及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该正视网络新闻写作和报纸新闻写作各自的价值及缺点, 促进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融合, 使新闻传播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露.快节奏、自由感与深度性的生命追求——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叙事写作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3 (4) :1-56.

[2]钱淑芳.新闻写作中“包裹式”技巧分析报纸新闻与电视新闻写作方法比较系列研究之一[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28 (8) :124-126.

[3]邓建国.管窥美国新闻传播院校媒介融合课程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南加州大学新闻系的试错为例[J].新闻大学, 2011, 15 (3) :106-109.

[4]黄也平.“第三种新闻”:选择与可能——新10年中国新闻“评论化转向”现象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20 (5) :135-136.

[5]肖鲁仁.创新与实证:新闻理论研究的利器——读《新闻传播艺术论—报纸新闻写作魅力探索》[J].新闻天地, 2012, 20 (12) :165-167.

电视新闻稿写作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8

要注意口语化,避免词藻华丽、实功虚做

电视新闻报道应该以最通俗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使观众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是电视新闻人不懈的追求。但是,有的稿件却刻意堆砌华丽词藻,稿件看似文采斐然,却和画面结合起来如画蛇添足。比喻和描述性语句并不是电视新闻的语言。

不可形似报告,缺乏活力

电视新闻本应采用与画面匹配互补的语言来说明和阐释新闻事实,语言应追求新鲜灵活,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而有些报道却形似报告,毫无鲜活灵气。有的甚至用好多枯燥无味的数字指标,完全泯灭了观众解读新闻的乐趣。

避免思维混乱,漫无边际

电视新闻稿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即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层次分明。力戒表里不一,声东击西。有些稿子声画两张皮,而有些则是表里不一,甚至连题目和内容都难做到一致。

要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线。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字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則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到,摄像机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所以,撰写电视稿件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科技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

要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有些记者为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等几方面来进行组稿。其实更要注意的是:挖掘其会议或活动的深层含义,报道其民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准确无误地加以解释。

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观众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的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

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一定要在文字方面狠下一番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作为记者和编辑人员,应该认真领悟电视新闻稿件要传达的新闻事实的内涵,更准确、更通俗地加以表述,使电视新闻稿件更好地服务于画面,以期产生良好的收视效果。

新闻稿的格式及写作要求 篇9

(一)、题目:

大新闻(600字左右)

主标题:择取亮点,简述内容,力求上口,夺人眼球。

(建议:引用宣传语,组织对偶句、长短句等)副标题:正式介绍主题与内容。

小新闻(300字左右):

一个标题:简单、正式介绍主题与内容。

(二)、新闻稿格式:

主标题

————副标题

鲁网讯—————(内容)----------------

作者XXX

(三)、内容:

注意层次鲜明,注意段落顺序,注意梳理新闻事件叙述。

运用简单明练的语言概述事件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要当事人、事件等,也可简单加入事件的意义。

时间:XX月XX日上午(下午)或XX月XX日XX时,可使用“近日”“近期”等词语。

地点:如“XX学校”“XX路”等

人物:事件参与者。人数较多时择重而写,绝对不可出现职位、名字错误。事件:概述时注重顺序、言语、逻辑、标点,要体现主题,紧扣新闻标题。意义:以新闻事件产生的寓意为主,做简要点评。

1.将具体事件、具体时间、地点进行补充说明。

2.整段介绍事件流程,并以重点及可吸引读者的焦点为重,详略得当。3.当事人的重要言语、事件的重要细节、可圈点的重要过程等,要重点突出,可简单概括的,不要华丽表述。

4.公正、客观叙述,不得表达个人观点和掺杂个人感情。“我”“我们”之类的词语不得出现,尽量减少修饰语句的使用,适当描述事件现场气氛。5.避免口语化,避免华丽语言,用词准确。

6.做好涉及法律法规的事件或某言语的法典出处查证工作,并原文引证。7.末段予以总结、点评,说明意义。

(四)、新闻稿类型: 1.消息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2.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3.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4.新闻专访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5.新闻评论

校园新闻写作的新闻稿 篇10

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如刚才我们说的关爱流动女孩行动,我们做的工作是全国都在做的,但我们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有特色,做得有成效,因此,我们石景山就是这方面工作的典型。

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把工作当事业干,做出一番让大家刮目相看的工作业绩来,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想要做到的,但是真正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十分地不容易,因此,谁做到了,谁就有可能就是典型。

谁做了与当前的宣传教育主题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比如,当前全国人口计生系统都在学习中央的新“决定”,哪个单位哪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有创新,有成效,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一较短时间内的典型。

把上述的一些典型的工作或事迹报道出去,就是通常意义上所称的典型报道。

典型报道的一个容易产生的错误理解,就是把一般的好人好事或者履行应尽的职责或任务当做新闻事件来报道。

做好新闻写作的技巧和体会 篇11

一、信息要对称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要写新闻首先解决写什么,也就是找新闻写作素材。新闻顾名思义,要新要实,不能过时,不能闭门造车。平时提高抓住新闻敏锐性:一是从文件中找,方针政策、重大决策措施、当前工作重点、具体事情开展多通过文件、通报、简报反映,多读文件能有收获;二是多看报刊,掌握“晴雨表”,了解当前形势和新闻关注重点、要点,更要多看行业内部报刊,结合工作实际找亮点;三是留心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关心关注热点问题;四是在各种形式的会议中找,看领导讲什么、强调什么,领悟当前行业、领导关心什么,哪些是大事情。掌握丰富信息,经过过滤处理,就有了写作的点子和由头。

二、写作有技巧

专业才能专注。新闻写作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在能写的基础上多练习,最终进入会写、擅写的境界,成为专业人才。平时加强新闻写作培训,学习新闻写作、标题艺术等专业知识,增强新闻写作技能。还应该掌握一些诗词、贤文、对联、声律等国学知识。一是标题写作要有意趣。标题好比人的眼睛,要有新意,要鲜活、简洁、吸引人,让人过目不忘。对一些新名词和网络流行语要学会拿来使用,比如“给力、正能量、吐槽、不差钱、气场”等等新名词,往往用在标题上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主体写作变简报为讲故事。切忌语言描述枯燥,按照新媒介技巧,对“五个W”灵活处置,避免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顺序固化,千篇一律,可采取倒叙、顺叙、插叙、引用、抒情等多种写作手法,服务于新闻主体,使新闻稿件更灵活、更跳跃、更有悬念、更吸引人。三是学会模仿他人。通过多看其他报刊和向老新闻人学习,结合行业特点,对别人好稿从肩题、主标题、副标题、导语、主体、结束语等进行剖析,吸取精华,进行模仿,“依葫芦画瓢”,先学会写小稿件,待“手脚灵活”后再逐步写深度新闻,做到“画虎画皮能画骨”。四是抓住灵感。在各种机会和场合中,听到、看到、想到的新鲜由头,要立即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标题或者一个提示词,便于后续写作。五是形式要多样。根据不同刊物的“胃口”,写作不同特点的稿件,可以通过文字新闻、图片新闻、随笔评论、诗歌散文等多形式写作和宣传,注重收集新闻报刊的电子邮箱,专发、群发尤为方便,被采用稿件多起来,通过与编辑后删改部份对比,学习领会写作技巧便有立竿见影效果。

三、内容重务实

新闻写作的内容要严格遵照本行业宣传工作要求,贴近工作、贴近群众、贴近事实。一是写会议稿件,切忌就会议而写会议,应该深刻挖掘会议的意义、作用和影响效应等方面的内容,会场具体的程序、参会规模、议题等,则只是新闻报道的从属部分,避免木本倒置。二是写领导调研的稿件,应该按照省联社转变作风和关于新闻报道要求,尽量写领导调研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指示和工作要求以及清新工作作风等重点内容,对领导行程、陪同等从属报道或不报道。三是写研究类稿件,要在深入调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体现研究主题、存在哪些问题矛盾、解决方法建议等内容,要言之有物、语言简洁、符合逻辑、参谋实用。

四、创作有激情

一个新闻写作人员确保新闻写作的激情尤其重要,只有爱好才能激发兴趣和保持常态创作。一是要嘴勤:多问多记,刨根问底,旁敲侧击,意外收获。二是要手勤:勤于写作,大小皆宜,日积月累,自见华章;三是要腿勤:深入调研,多跑现场,多接地气,方有由头;四要脑勤:夜有所思,强化记忆,心动行动,立成所文。

五、机制促长效

一个单位要保持长效的、员工积极写新闻的氛围,需要有领导重视、人员落实、培训跟进、考核到位。省联社绵阳办事处一直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明确了分管领导、科室部分、新闻通讯员,订阅各种报刊,加强与新闻部门的勾通协调,搭建了展示新闻宣传工作的各类平台,出台了信息新闻考核管理办法,对新闻写作有功人员和优秀新闻稿件,按照不同层次奖励,每年至少1-2次新闻写作专业培训。同时,畅通写作人员的职业生涯通道。

校园新闻写作的新闻稿 篇12

1把握新视角, 将民生与政策结合

民生是社会新闻报道的重点, 而民生与国家颁发的民生政策息息相关, 因此, 社会新闻采访写作应摒弃“民生”或“政策”单线叙述的方式, 把握新视角, 将民生与政策相结合, 一方面为国家宣传民生政策, 另一方面也让受众对民生政策有充分地了解。

以吉林省集安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为例, 作为中国的人参之乡, 集安市的人参产业历来是当地的经济支柱, 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 受到人参种植广阔前景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人参种植行列,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导致人参的质量受到影响, 使集安市的人参种植产业面临了危机。面对这样的状况, 集安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记者为了了解发生人参产业危机的症因, 一方面采访专家听取意见, 另一方面进入参农家庭了解实际情况。通过长时间的调研, 栏目记者掌握了制约当地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此基础上, 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先后撰写了《万良人参启示录》《推广老参地、 农田地重茬种植人参》《人参娃娃移居山下林间参农平地致富》等新闻稿件。新闻一经播出, 对当地人参种植产生了巨大影响, 很多参农参考社会新闻栏目提出的建议, 改变了人参种植的模式, 最终, 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更推动了集安市人参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上述案例中, 集安市社会新闻栏目将地方民生问题与民生政策结合起来, 为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种新闻采访写作把握了社会新闻报道的新视角, 不仅解决了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 同时也全面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 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2体现新思路, 重视新闻采访的再创作

社会新闻因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新闻采访写作在用词上具有抽象性、政策性以及专业性等特点, 很多信息都很抽象, 例如一些数字、政策、 评论、预测等, 这些无法通过形象而具体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信息使社会新闻的线条普遍“偏硬”。因此, 社会新闻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标新立异, 博取更多受众关注, 就要在“软化”报道主题的基础上, 在新闻采访写作的形式上追求突破与创新, 体现新思路, 重视新闻采访的再创作, 力争以最通俗的形式将新闻“改造”的有趣生动, 简单易懂。

1) 要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

记者的专业素质与新闻采访的再创作有着直接的联系, 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新闻栏目的整体质量。 因此, 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 是体现新闻采访写作新思路的重要举措。新闻稿件是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资料符合新闻事实, 能够表现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但新闻采访写作却不能照抄新闻原稿, 而必须要对原稿进行整理和再创作。一方面, 这是因为新闻媒体必须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其中, 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公共利益和社会义务, 政治责任则需要媒体坚持党性原则, 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以及弘扬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因此, 坚持新闻采访的再创作, 是新闻媒体落实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 社会新闻栏目在播报时有着时间、 空间、内容等很多的限制, 而新闻原稿或篇幅冗长, 或口语化严重, 因此, 必须要对新闻原稿进行再创作, 才能使新闻稿件符合社会新闻栏目播报的要求。 新闻记者是新闻稿件再创作的主体, 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才能满足新闻稿件再创作的要求, 从而不断提升新闻质量, 并提升新闻栏目的社会影响力。

2) 要通过新闻采访的再创作赋予新闻更深刻的内容。

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样化, 它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对社会中突出的问题予以报道, 使受众产生共鸣, 通过受众的关注、聚焦从而形成社会舆论, 来影响或消除社会问题。因此, 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应摒弃浅白的描述, 避免直述新闻事件, 而是应当通过再创作赋予新闻更为深刻的内容, 以期能够引起受众共鸣。

例如, 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在报道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新闻时, 新闻记者可通过对新闻稿件的再创作, 将留守儿童事件转化为小故事、议论文或评论文等形式, 在表达出核心事件的同时, 对事件予以渲染, 使新闻富有情感。

这种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将单纯的新闻事件演变成带有情节和强烈情感色彩的短文, 既表达了核心事件, 又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同时, 理性的评论也能够代表大众思想, 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使受众关注新闻事件, 从而在社会新闻栏目的带领下形成社会舆论。

3阐述新观点, 营造社会新闻品牌形象

要重新审视并定位社会新闻的职能, 表现新闻栏目的新观点, 就必须要对媒体职能与当前现状进行对照、分析并评价, 探索两者之间的差距, 首先确立社会新闻报道的可提升空间, 其次履行职能, 以敏锐的视角探求对受众具有实际意义的新闻题材。

首先, 媒体职能要求的核心是真实、全面与快速, 在新形势下, 社会新闻不能局限于家长里短以及一味娱乐化, 而是应当聚焦于关系到民众生活质量、生存权利乃至生命安全等方面, 扩大和利用资源, 强化社会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例如,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会议或活动都是围绕党的政策方针所开展的, 都与社会息息相关, 而新闻记者要转变采访作风, 不能把焦点仅放在采访领导方面, 而是要注重细心观察和深入发掘, 提取会议或活动的主题, 并在节目中真实而准确的报道相关的内容。

其次, 社会新闻栏目是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此, 从整体来说首先要打造思想厚度, 制作有内涵的新闻节目。面对当前竞争激烈、新闻资源有限的状况, 所谓独家资源、独家报道越来越难以成为现实。因此, 社会新闻栏目就要转变思想, 推行转嫁策略, 如从新观点、新视角的角度开展新闻报道, 从而提升社会新闻节目的品质。

4结束语

总之, 新闻采访写作是社会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 不仅关系着媒体品牌, 更关系到了新闻媒体能否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 新时期的新闻采访写作应积极转化思路, 同时转化媒体本位, 在开展新闻传播的同时投入相应的受众行为研究, 运用新视角、新思路和新观点, 让新闻传播与受众行为的步调保持一致, 让传播内容能够满足受众需求, 从而体现新闻栏目的存在价值, 创设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剑.深度报道中的采访心理研究——以《新闻调查》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9) :143-143.

[2]陈潮亮.电视社会新闻深度报道的突破[J].新闻前哨, 2011 (2) :83-84.

[3]董志浩.谈新闻的深度报道与社会共鸣[J].琼州学院学报, 2007 (S1) .

上一篇:非公企业党建方案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