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综合干预

2024-06-11

性病综合干预(共3篇)

性病综合干预 篇1

性病恐惧症 (venereophobia) , 指的是无性病者害怕自己患某种性病或患性病者虽然已经治愈, 但仍千方百计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还患有某种性病。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毫无意义, 却无法控制恐惧情绪[1], 病患近年来有增多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门诊共收集48例性病恐惧症患者。其中男35例, 女13例;年龄19~65岁;病程1周~1a;职业:民工20例, 自由职业15例, 无业6例, 工人4例, 干部3例。文化程度:初中30例, 高中10例, 大专以上8例。病种:淋病20例, 非淋9例, 尖锐湿疣6例, 梅毒5例,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3例, 有五例未患任何性病。冶游情况:43例有性接触史, 其中有35例有婚外性接触史, 有5例否认性接触史。据此可以看出有些病例根本无性经历, 总体病例文化程度不高。

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先叙述生殖器有不适, 如: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生殖器有异物, 下腹部、会阴部坠涨, 隐痛。同时又会有全身不适的叙述, 如:心情烦躁, 注意力不集中, 性格改变, 头晕乏力, 失眠多梦, 纳差, 心悸, 手足发热或发冷, 出虚汗等症状。把躯体轻微不适或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成严重疾病常常多次就诊, 纠缠不休, 以反复絮叨为主要表现, 甚至出现自杀、自残, 怨恨医生, 要报复医生、医院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表现。患者均经过多次针对性的临床性病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测, 结果均未发现性病病原体及阳性依据。

1.2 方法

首先, 把患者所有检测报告真实的展现在患者面前, 并具体作解释, 强调其目前无器质性疾病。其次, 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 深刻揭露社会上某些传媒对性病危害的宽大宣传, 以及某些行医者以赚钱为目的滥诊、滥治, 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接下来, 尽量和患者沟通, 使患者信任自己, 提高患者的信心, 使其相信医学、全面了解性病的知识, 不要把自己对号入座, 乱下诊断。能让患者顺着医师的思路走。最后, 可给患者进行暗示治疗, 最好是有针对性的暗示治疗。如失眠者予安眠药;思想及生活不稳定者, 酌情辅以多虑平、谷维素等治疗。

2 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 一年内, 接受调查的48位病例有43位不良症状及行为消失。有5例病例中途失访。

3 讨论

性病恐惧症系一种精神疾病, 属于恐惧性神经官能症。

近代的研究证明, 中枢神经结构在情绪发生中起着极大的作用, 特别是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的机能, 任何因素影响到这些结构, 均会引起患者情绪变化, 甚至出现强迫症[2]。

总体而言, 性病恐惧症患者心理健康差于健康人群, 与住院治疗的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相当, 以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为主要表现。调查中交谈观察也发现, 性病恐惧症患者容易烦躁、坐立不安、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对人及对事情存有猜疑, 对检查结果反复追问。许多患者表示当得知自己为性病恐惧症患者时, 感到不知所措,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存在不自在与自卑感, 容易对他人产生敌对情绪, 他们明知这种想法不对, 却无法摆脱, 感到非常苦恼。在躯体化因子得分中, 性病恐惧症患者得分低于住院治疗的性病患者, 次于健康人群, 说明心理情绪障碍是性病恐惧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而躯体化症状并不明显[3]。

性病患者之所以出现各方面的心理障碍, 除患者自身因素外, 与医务人员的治疗过程有很大关系: (1) 一些江湖医生缺乏医德, 利用患者对性病缺乏知识, 把其他疾病或生理现象说成性病, 夸大其危害性, 使患者背上沉重的首先包袱。 (2)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与患者缺少沟通, 缺少细致的解释, 导致患者误解和疑虑。 (3) 有的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未做仔细检查, 凭着主观臆断, 结果误诊误治, 造成患者心理伤害。

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就必须针对上述情况一一予以解决。综上所述, 在临床工作中, 应劝导患者到正规医院治疗, 不要迷信电视、报纸上的不规范医疗广告。大家要建立相互信赖的医患关系, 因人而异的开展健康宣传, 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 防止或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早期的心理干预定能解除患者的性病恐惧症。

参考文献

[1]程秋生.常见皮肤病性病的心理治疗[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286~291.

[2]姚树桥, 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8.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

慢性病的防治和护理干预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240例慢性病患者, 所有入选人员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次研究, 自愿同时能够连续1年接受护理干预。将其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的120例患者中, 52例为男性, 68例为女性;年龄在54~86岁之间, 平均为 (74.1±3.4) 岁;文化程度:78例为小学, 42例为初中。观察组的120例患者中, 6 4 例为男性, 56例为女性;年龄在56~84岁之间, 平均为 (72.6±2.5) 岁;文化程度:76例为小学, 44例为初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 未见明显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实施任何措施,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1.2.1 防治方法:

(1) 为每个慢性病成员建立一份详细的个人档案; (2) 对患者患病情况进行了解, 同时定期培训患者及其家属, 对其采取集中授课的方法; (3) 定期邀请知名慢性病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讲座, 组织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加讲座, 学习慢性病的防护知识以及相应的健康教育, 同时积极的进行讨论, 让大家相互学习和探讨。

1.2.2 护理干预 (1) 饮食干预:多为患者选择易消化、清淡、低脂、低碳水化合物、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纤维素的食物, 少食多餐, 不可使用刺激性食物。同时向患者反复强调饮食治疗对慢性病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 长期坚持, 有效的配合治疗[2]。 (2) 行为干预:提高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识,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3) 用药指导:如果运用非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的效果, 应实施药物治疗。由于慢性病以老年人居多, 老年患者的记忆力不佳, 医护人员应多次叮嘱服药的重要性, 也可告知其家属具体的服药方法, 由家属进行监督[3]。 (4) 口腔护理:每隔一段时间对口腔进行检查, 每隔半年或者1年洗牙一次, 嘱咐患者勤漱口、沙哑, 坚持早晚刷牙, 每次至少3min。 (5) 心理干预:慢性病患者因长时间患病, 需要长期服药, 而且无法得到治愈, 在心理上会出现失望、悲观、焦虑的情绪, 护士应尽快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 通过其周围的环境及家属的配合, 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

1.3 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 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 用X2表示计数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 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未见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干预措施后, 观察组患者对防止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文通过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 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未见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干预措施后, 观察组患者对防止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两组患者差异。说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让患者更多的了解慢性疾病,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 使其能够担当其家庭健康教育的义务, 同时积极参与护患联络以及对患者实施健康生活指导的作用。

慢性病的防治应以家庭为单位, 通过对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培训, 让其熟练掌握慢性疾病相关防治知识及技能, 能够督促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健康, 积极实施健康管理及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主要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5]。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进而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目标。护士应根据制定的教育计划, 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 (如身体条件、年龄、认知情况、病情、患者的治疗渴望度) 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综上所述, 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相应的防治及护理措施, 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 对患者的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病的防治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240例慢性病患者, 将其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的120例患者为实施任何措施, 观察组的120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通过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 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未见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干预措施后, 观察组患者对防止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相应的防治及护理措施, 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 对患者的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病,防治,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义红, 田青.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 24 (11) :145-146

[2]任力, 高前进, 张彦霞, 李小林.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 20 (06) :102-103

[3]周君桂, 李亚洁, 钟小红.老年病专科护士预防患者跌倒的工作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0, 36 (03) :712-713

[4]俞玲玲, 缪文英.22例老年天疱疮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 23 (03) :572-573

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驻马店市解放社区60岁以上老人。该社区总人口20867人,60岁以上老人有3106人,占总人口的14.58%。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2006年8月免费为解放社区1012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心理状态、经济情况、患病及就医情况等)和体格检查.

1.2.2 组织形式:

我院成立了社区医疗服务小组,有医师、护士各10人。由护理部和门诊部负责社区护理工作质量的监控,解放居委会负责老年人的组织和联络工作。

1.2.3 建立健康档案:

为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病种制定一览表,以便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追踪和监测[2]

1.2.4 义诊:

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每周3次到居委会为老人义诊,对老年人各种慢性病进行系统治疗。义诊涉及十几种病种,重点对200例高血压和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调节和心理疏导。

1.2.5 社区护理干预:

对需上门服务的老人进行个案护理,建立家庭护理记录单,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列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社区护士定期上门服务,主要实施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并定期进行护理评价。

1.2.5. 1 基础护理:

为各种原因不能住院的老人进行注射、换药、导尿、褥疮护理等。

1.2.5. 2 康复护理:

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手术后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康复指导。

1.2.5. 3 心理护理:

对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我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地疏导,对因疾病、衰老造成的忧郁、焦虑的老人,我们为其介绍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引导同类已愈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并鼓励老人到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各种活动,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

1.2.6 做好社区健康教育:每月为社区内老人举行1次健康教育讲座,受教育老人有2330人,

占老年人总数的75%,讲解老年常见病的防治及健康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并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为老年人灌输健康知识。

1.2.7 许多研究表明,部分老年人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和健康意识较差的现象,具有不良行为的老年人对其危害认识不深刻,

同时存在知识与行为脱节的现象,老年人并没有从整体上保持健康,患疾病后,才被动改变自己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3]。因此,我们主要以双向交流的健康咨询为主,帮助老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老人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保健意识。

2 结果

2.1 调查发现,82%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按顺序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关节炎等,30%有心理障碍,这些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差。

2.2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康复情况(见表1)

干预前后比较P<0.01

2.2 社区老年人糖尿病康复情况(见表2)

干预前后比较P<0.01

3 讨论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有利于老年慢性病的康复

3.1 对解放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普查结果显示:

82%老人患有2种以上的疾病,基本特征是多种病共存,涉及体内多个系统,最多者同时患有8种慢性病,诊治这样多的疾病如果逐一到各科就诊,势必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容易造成重复检查、重复用药。而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送医上门,对老人实行综合性诊治,配合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方便患者又节省了开支。

3.2 由于社区护士进入社区和家庭,

与患者距离贴近了,感情沟通了,使患者更容易将内心的情感向护士坦露,便于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和疏导。如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4],耐心倾听其诉说,根据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3.3 开展社区护理提高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基本了解老年期生活、心理特征和老年常见病的防治及护理措施。部分老人学会了测量生命体征,糖尿患者学会了注射胰岛素,饮食和运动调整及自测尿糖,通过近两年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和上门服务,老年人逐渐形成自我保健参与意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得到矫正,社区人群的保健能力大幅度提高,护理干预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渗透到社会和家庭各个领域,真正达到了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丛秀.社区服务护士的潜在性法律问题[J].护士进修杂志, 2000,15(2):144.

[2]王育珊.广州地区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3):181.

[3]王彦.社区卫生服务对城区老年人生活方式疾病进行干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4(6):348-350.

上一篇:图书借阅服务下一篇:农业保险与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