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临床护理干预(通用12篇)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平均寿命普遍延长,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老年病人的护理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 2009年6月-2011年5月我院通过对566例老年病人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探讨,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5月我院对566例老年病人进行了临床综合护理干预, 其中男230例, 女336例, 年龄60~99岁, 平均年龄71岁。
2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
2.1 提高对老年病人相关知识的认识
老年人伴随年龄的增长, 机体器官、系统、结构及功能均出现退行性改变和衰退, 体力、耐力、灵敏度、适应、抵抗能力等均下降, 易患病。随之社会机能也降低, 老年人的依赖性也增加, 情绪不稳。因此, 对住院老年病人的护理、沟通、宣教等诸多方面都需给予特殊关怀和照顾。
2.2 加强护士对老年病人护理能力的培训和提高
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 重视护理人才的培养。针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制定护士继续教育年度计划, 分批、分层次提升专业护理水平, 通过自学、护理查房、参加各类学习班等方式, 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 护士能以较高的护理技能和职业情商, 从事临床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
2.3 加强老年病人人性化护理管理
2.3.1 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护理流程、护理措施。护士根据病人需求、病情需要等,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将整体护理的理念、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法律、法规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 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2.3.2 老年病人自我保护能力差, 易发生意外, 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措施。如护士要热情、耐心, 反复地讲解住院安全相关知识, 病区地面防滑、防跌倒等设施应齐全;光线充足, 温、湿度适宜;便民措施完善, 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2.3.3 家属陪伴及探视应根据病情、医嘱执行, 探视老年病人日期和时间可适当灵活。医护人员可通过多种渠道让病人和家属、亲朋好友、同事等保持联系。如告知他们根据病情, 发送鼓励、安慰信息, 委托送一束鲜花等, 达到稳定病人情绪、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2.4 采用多元化护理机制, 拉近护患关系
2.4.1 老年病人易表现性情急躁、恐惧, 对环境的变化敏感等, 因此应在病人入院第一时间, 做好入院接待, 主动沟通, 找准病人的需要。护士应妥善、合理安排住院床单元, 尽量给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 完善病人住院各项信息等, 给病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2.4.2 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 找准老年病人的需要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等十分重要。病人往往希望尽快明确诊断, 希望得到较高水平和较好条件的治疗, 需要安全感, 需要支持、安慰、尊重和热情关怀等。护士要仔细分析每位病人住院不同时期的需要, 并给予适时帮助。
2.4.3 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用关怀、亲情的形式进行更易接受。帮助老年人改变健康观念,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 指导病人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促进健康方法和康复知识, 增强遵医依从性等。要有针对性, 用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方法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2.4.4 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也可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护士要具备多元化护理理念, 与病人、家属适时深入的沟通。切实关心老年病人生活, 倾听老年病人心声, 帮助老年病人解决实际困难,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5 基础护理要贴近老年病人
2.5.1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要善于倾听老年病人的诉说和要求, 指导其学会自我调节, 消除因环境、人员陌生导致的孤独、恐惧感, 避免各种可能导致病人精神紧张、心理焦虑的因素, 使其情绪、心理稳定。
2.5.2 老年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照顾是一个动态过程, 涵盖了现代化服务观念和护理管理模式。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 基础护理流程要符合、贴近老年病人, 如护士要有耐心, 注意老年病人反应和舒适度, 协助活动不便的病人摆一个舒适卧位, 既满足了病人需要, 也体现了一种护理关爱;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可保证老年病人充分休息与睡眠。
2.5.3 老年病人往往多病集一身, 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长、恢复慢, 易发生并发症, 个别病人理解、表达能力差, 主诉不清或反应迟钝等。因此, 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情绪波动, 注意检查、用药、治疗等反应, 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为治疗、护理提供动态信息。
2.5.4 合理适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要根据老年病人的病种、病情、治疗上的需要, 遵医嘱决定饮食种类和适宜的进食方法, 以保证老年病人营养需求和治疗的需要。
2.5.5 老年病人的出院指导。认真、详细告知病人、家属遵医嘱复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便于老年病人的记忆, 可给其留一条记录, 定时信息联络提示, 随身携带治疗情况卡等, 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 及时治疗。根据病情, 鼓励其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 以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
总之, 对老年病人住院期间, 给予正确、及时、全程、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可拉近护患关系, 达到病人心理稳定, 使各项治疗、检查、手术等进行顺利, 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减轻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2
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现真
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2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该院门诊儿科就诊的30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方式的护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穿刺时的合作率为77.33%、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7.33%、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67%,对照组依次为64.67%、15.33%、77.3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Cushing’s综合征;医源性
【中图分类号】R5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09-02
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合理应用GC,在一些疾病,特别是以变态反应或炎症为特点的疾病治疗中有独特的功效。但如果滥用或应用不当,则利少弊多,甚至带来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因此,正确选择适应症,合理运用GC,减少其副作用。并发症及必要的护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因在外院使用GC不当,引起的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患者的诊治情况、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在外院不恰当使用GC引起Cushing’s综合征的患者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34~65岁。
1.1.2 用药情况 27例患者均有长期服药GC史,用药时间半月至1年,其中9例患者未经医生而骤然停药,18例患者因症状缓解而自行减量。用药原因均为不明原因关节疼痛。单纯用地塞米松者12例,开始用4.5~10mg/d,疼痛缓解后改为4.5~6.75mg/d,用药时间为1月至1年。单用泼尼松者7例,开始用30~120mg/d,疼痛缓解后改为5—30mg/d,用药时间为2月至1年。混合用药7例,开始用地塞米松10~30mg/d静点,7天至半月后改为泼尼松10~45mg/d口服,用藥时间为1月至3月。另1例开始用氢化可的松100mg/d静点,1周后改为泼尼松30mg/d口服2月。
1.1.3 临床表现 本组27例患者中,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紫纹、痤疮者27例(100%);多毛10例(37.04%);水肿12例(44.44%);高血压17例(62.92%);低血钾20例(74.71%);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22例(81.48%);肾上腺危象1例(3.70%)。2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包括低血钾、高血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
1.2 方法 采用剂量递减法进行GC的撤停。以泼尼松为例,可每2—4周减少原维持量的10%;当减至10mg/d后,每月减少1~1.25mg;当减至生理量(5~7.5mg/d)后,每月减少0.75mg至停药。对于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5u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8小时滴完,共7~10天。1例出现肾上腺危象者,给予氢化可的松100rag静滴,每8小时一次,同时进行其他对症治疗如补液、抗感染,待病情缓解后氢化可的松逐渐减量,每天递减50~100mg,最后改为等量泼尼松口服(30mg/d),并逐渐减量停药。
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27例患者在主要症状(全身症状发生率、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水肿)以及代谢异常指标(血钾、平均血糖、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代谢异常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症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护理干预
1.4.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嘱准确执行 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首先,以静滴给药的患者,护士给药前应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保证药物剂量的准确性,药物滴注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药物外溢。以口服方式给药的患者应确保给药剂量准确的同时,看服药到口,防止因漏服、服药剂量不准确引发应激反应。
1.4.2 用药知识宣教 27例患者有长期服药GC史,用药时间从半月至1年不等,且均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紫纹、痤疮症状,以及多毛、水肿、高血压、低血钾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代谢紊乱等症状,给患者心理造成一些影响,根据患者用药的时间采用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知识宣教。
1.4.3 心理护理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特征观察与分析,主动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安慰与劝解、鼓励与赞扬、举例与比较、调整环境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
2、结果
2.1 本组病例中,治疗后全身症状、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水肿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本组病例中,治疗后血钾、平均血糖、CHO、TG、LDL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L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超生理剂量的GC可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盐、电解质紊乱。外源性GC不仅抑制CRH、ACTH以及肾上腺自身激素的分泌,而且可引起垂体ACTH分泌细胞与肾上腺皮质细胞形态变化和萎缩。外源性GC引起的Cushing’s综合征与内源性GC过多引起的Cushing’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雷同。但高血压、多毛、月经失调、阳萎等症状较多见于内源性皮质醇增多症(主要是Cushing’s病)。而青光眼、后囊下白内障、良性颅内高压、脂膜炎、胰腺炎以及无菌性骨坏死则多见于医源性(外源性)Cush-ing综合征。
应用GC治疗后,若病情已获好转,或疗效不确切或出现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必须减量或撤除GC。为减少或避免撤药或减量过程中的反应,需酌情选择撤停GC的方法。GC撤除过程中或撤药后的一段时间内,应注意防止应激反应障碍的发生,在此期间如有感染、发热或手术,则需要重新给予氢化可的松等制剂,以防肾上腺危象的发生。
本组27例患者有长期服药GC史,病史在1月至1年,均未在医生的指导下而自行减量或骤然停药,故出现了一系列Cushing’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并迫使患者再度延长GC的使用时间。因此在GC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适应症及副作用的发生。
对于需长期服用GC的患者,需采用正确的减药方法和步骤,避免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的发生。如果发生了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应积极、正规的治疗。本组病例针对27例医源性Cushing’s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了剂量递减法撤停GC,同时针对的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使得27例患者的症状以及代谢指标都得以缓解(P<0.05)。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4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男132例, 女108例, 年龄3个月至4岁, 平均 (1.1±0.5) 岁;病程3~18 d, 平均 (11.2±2.3) d。纳入标准[1]:结合症状, 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符合麻疹合并肺炎诊断标准;患儿家长了解研究内容, 签署入组协议。遵循随机原则, 将2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4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1) 皮肤护理。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颜色、皮疹分布及色泽, 若皮疹颜色鲜艳, 足底、手心位置有皮疹, 提示病情转归。若皮疹颜色浅, 呈成片状, 故病情加重, 需及时上报积极处理。要求家长监督患儿, 不要抓、挠, 避免感染。 (2) 病房护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定时通风, 保持空气通畅, 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减少看望患儿次数, 避免交叉感染。 (3) 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剧烈咳嗽者, 可通过鼻饲, 结束后采用温水冲洗管道, 减少残存食物变质。鼓励患儿多饮水, 便于排出毒素。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 了解家长心理状况, 详细介绍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成功案例及我院在此方面的治疗经验、成果等, 缓解家长负面情绪, 使其主动配合临床工作。通过讲故事、看图书、动画片等形式,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儿信赖护理人员, 利于后续工作开展;针对无法交流的患儿, 可通过眼神交流、抚触等形式, 增加患儿的安全感。 (2) 健康教育。详细介绍疾病治疗方法、治疗过程、自我护理技巧, 教会患儿及家长正确洗手方法, 提高家长认知水平, 共同为患儿服务。向家长详细讲解减少探视次数的重要性, 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嘱咐患儿多休息, 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减少感染发生。 (3) 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 保障呼吸道通畅, 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 加快分泌物排出。密切监测患儿病情, 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 控制氧流量为2~4 L/min, 避免干燥气体吸入, 损伤呼吸道黏膜[2]。若患儿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 应及时上报做好处理工作。排痰困难患儿, 轻柔叩击患儿胸部和背部, 利于患儿排痰, 并定时更换体位。 (4) 发热处理。出疹高热时, 每4小时测量1次体温, 若体温过高, 可选择物理降温方法, 如减少遮盖物、温水擦拭身体等, 利于扩展毛细血管。若患儿体温大于等于40℃, 遵医嘱给予退烧剂, 多饮水, 及时退烧。
1.3 评价指标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 皮疹消退, 无咳嗽、咽痛症状;好转:体温基本正常, 大部分皮疹消退, 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或病情恶化[3]。有效率= (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详细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住院时间: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8.12±0.78) d,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11.42±1.20)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69, P<0.05) 。
3 讨论
肺炎是麻疹常见并发症, 是导致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麻疹患儿机体免疫力降低, 易发感染, 增大了肺炎发生风险, 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麻疹并发肺炎患儿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降低病死率[4]。过去采用的常规护理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发展需求, 需探寻一种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基于常规护理, 更加注重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恢复[5], 加强心理疏导, 可缓解负面情绪, 取得信任与合作;做好健康教育, 可提高临床依从性, 获取相关护理技巧, 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加强呼吸道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必要时进行排痰、吸氧处理, 保障呼吸道通畅;有效控制患儿体温, 利于皮疹消退, 减轻患儿不适。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临床症状, 提升治疗效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可降低死亡风险, 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 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患儿生命质量,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 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3%, 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有利于缓解症状, 提高治疗有效率, 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麻疹,肺炎,综合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王敏.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36 (16) :249-250.
[2]邵新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35) :271-272.
[3]张春霞.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24 (18) :103.
[4]梁钰英.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6, 10 (4) :297-298.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5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月~1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与用药方案之后,对盆腔炎患者采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环境护理、运动护理、预防感染等一些综合性护理方式,而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与用药方案之后,进行一般的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对比,可以发现,护理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大2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盆腔炎患者在常规的治疗与用药之后,采取临床护理性干预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临床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的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临床疗效;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是女性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女性生殖系统有着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可以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到了妇女的健康状况,因此,本次研究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护理性干预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6月~1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9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中,护理组患者45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5.8±13.12)岁,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6.8±12.7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治疗方法 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与用药方案之后,对盆腔炎患者采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环境护理、运动护理、预防感染等一些综合性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摄取营养是提高治疗效率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采取饮食护理干预,让盆腔炎患者严格按照规定的饮食方案进食,进食以营养丰富、均衡且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多吃水果与蔬菜,尤其是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与富含维生素或矿物质的饮品。在患病期间,严禁食用冰冷食物、油炸烧烤、辛辣等食物,对于小腹冷痛怕凉的盆腔炎患者应该适当的进食红糖水、姜汤等温热性食物。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每天不定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障碍,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心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同时,还可以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盆腔炎患者的想法。让患者放松的听歌或开电视给患者看,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心情质量,减轻患病期间的痛苦。
1.2.3健康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对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到一个很好的健康宣传护理。
1.2.4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在盆腔炎患者入住病房之前,首先要主动的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告知病房设施的使用方式,以及周边的环境等等,让患者以及家属能够尽快的了解到病房的设施以及医院周边的环境。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2.5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安排盆腔炎患者定期的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加患者对未来生存的信心。
1.2.6预防感染 由于盆腔炎症患者患病之后体质下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实施临床干预护理,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如贫血、心力衰竭等等,提高并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以及用药方案之后,采取一般性常规护理方式,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定时定量监察患者的盆腔炎症状。
1.3评价指标 护理期间,采用临床表现疗效以及最后观察结束后的各项指标作为标准,经过6个月的护理之后,对比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表现以及各项指标的差异性。显效: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明显表示盆腔内的炎症已经消失或几乎没有。有效: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表示患者盆腔内的炎症明显有所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结果相差不大,且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好转,依旧是与治疗前相同。炎症没有丝毫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过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比例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24.45%。其中,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为43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为32例,总有效率为71.11%。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三、讨论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以及其他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炎症发病的部位不同,可能发病为一个位置,也有可能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而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等等。随着生活的变化,患上盆腔炎病症的女性也逐渐增加,而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却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医院相同的治疗方案[1,2],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严重影响了患者对盆腔炎病症的缓解以及康复。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3],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以及饮食等预防的能力,还需要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
所谓临床护理干预[4,5],是指护理人员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方式,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护理方式[6],让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治疗过程有着充分的了解,消除盆腔炎患者的鼓励,积极配合护理人员。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6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急诊输液;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97-02
在门诊治疗当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当患者出现了突发的疾病时,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会出现紧张以及焦虑的情绪。所以在患者接受门诊输液治疗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护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且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50例,并且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25例患者由12例男性患者与13例女性患者构成,年龄在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9±4.12)岁;对照组的25例患者由11例男性患者与14例女性患者构成,年龄在24-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6±5.01)岁。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需要进行输液治疗。其中患者需要输液治疗的疾病有以下几种:腹泻的患者为19例、腹痛的患者为20例、外伤的患者为11例。随机选取的50例患者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同时还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激动等不良情绪。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输液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进入急诊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接待,同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处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该简要的向患者的家属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简要的交代,同时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并且避免患者家属不必要的询问以及其他无关人员的围观[2]。(2)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告知患者本人其病情,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在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及时的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在药物的配备等方面一定要严格的遵医嘱[3]。(3)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展露自己娴熟的技术,通过自己的忙而不乱的举止感染患者,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在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例如饮食、康复知识等等。同时提醒患者应该及时的来院复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及提升患者的自我治疗意识,这样在患者出院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服务后,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100%,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有8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疗事业的逐渐发展,不仅为医生提出了严格的业务上的要求,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逐渐的增高。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以及健康意识的觉醒,很多患者在就医期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为护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在患者就医期间,不仅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以及相应的称心的护理服务。针对这种情况,综合护理服务的出现就大大的缓解了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护理服务可以从生理、心理两方面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排解患者的困扰以及紧张的情绪,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患者在门诊输液期间,会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所以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更为严重的患者会因为身体上的不适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过激的行为。综合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保证言语的缓和、态度的良好,所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并且有效的降低的患者的焦虑因素的影响,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汪继萍,何晓玲.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17):166-167.
[2] 孙云.护理干预在157例急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0):328-329.
[3] 张均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科输液患者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211-211.
[4] 虞琼,缪丽华.急诊输液患者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4):145.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患者39例, 女性患者21例, 患者平均年龄 (55.2±3.2) 岁, 主要包括:胸膜固定术9例, 肺叶切除术14例, 肺大泡切除术17例, 纵膈肿瘤切除术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包括: (1) 心理疏导, 结合研究来看, 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及治疗方法相关的病理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很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针对这种情况, 护理人员应该将该治疗方法的优势详细告知患者, 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并提高治疗依从性,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也应采用相对通俗的方式进行告知, 以消除患者的顾虑; (2) 术前指导, 在手术开始前1周左右的时间,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及深呼吸方法[1], 这样能够促进患者的分泌物排出;此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针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 护理人员首先要告知其吸烟对于疾病及治疗的影响, 并对其进行监督; (3) 术后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并观察患者的痰液颜色和黏稠度[2];接好胸腔闭式引流管, 并保证引流管不会出现扭曲、压迫、漏气和脱落;定时记录引流量, 并按时更换引流瓶;此外, 还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对输液的速度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观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慌气短等不良反应;观察患者在手术后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肺炎、低血压和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 使用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 并应用配对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资料整合, 观察组患者 (n=30) 出现各类术中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6例 (20.00%) , 包括血压升高2例, 血压下降2例, 心慌气短2例;术后并发症3例 (10.00%) , 包括心律失常1例, 术后出血2例;对照组患者 (n=30) 出现各类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12例 (40.00%) , 术后并发症6例 (20.00%) , 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结合临床实践来看, 胸腔镜手术由于不会涉及到撑开肋骨, 因此患者术后疼痛感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治疗效果也更为明显, 因此, 在临床实践中该治疗方法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但是从本次研究来看, 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和胸腔镜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情绪,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此外, 如果患者过于紧张和焦虑, 也会造成其呼吸急促和血压升高[3], 这将在无形中增加手术的难度, 因此, 对患者行术前及术后的综合护理干预, 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 护理干预组患者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明显更低,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我们得出研究结论, 针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进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书云, 郑荣坤, 张金文,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局麻下行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1 (2) :11-13.
[2]许爱丽.循证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患者的综合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2 (4) :78-79.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8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慢性肺心病
本文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 均经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一致, 均排除脑血管病、精神病、语言表达障碍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男67例, 女30例, 年龄38~80 (61.82±11.45) 岁。将97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57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心理护理:强化与护理的沟通、交流, 及时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减少恐惧感, 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护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坚持少食多餐原则, 多进食水果、蔬菜等, 保证大便通畅, 以易消化、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3) 呼吸功能锻炼:协助长期卧床患者拍背排痰, 排出痰液, 完善肺泡通气功能, 强化肺康复呼吸锻炼, 提高呼吸肌力, 加强骨骼肌锻炼, 提高运动耐力, 增强呼吸运动效率; (4) 用氧护理: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及流量, 预防二氧化碳潴留, 避免出现呼吸性酸中毒。针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而言, 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 流量为1~2L/L, 供氧时间在12h/d以上。
1.3 观察指标
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价, 利用生活质量量表判定生活质量, 评分越高, 表明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 试验组HAMD与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附表。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社会活动能力评分上, 对照组依次为 (36.76±2.56) 分、 (19.78±2.54) 分, 试验组依次为 (46.33±1.70) 分、 (25.08±2.65)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结论
一般而言, 慢性肺心病主要是因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肺循环阻力, 导致出现肺动脉高压, 致使右心室扩大且肥厚, 最终诱发右心衰竭, 易发于中老年人群, 同时易反复发作, 往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1,2]。在临床治疗上, 因心悸、呼吸困难等致使患者社会活动能力与日常活动能力受限, 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 同时缺乏治愈自信, 过度依赖家人,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据相关研究表明, 慢性肺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较正常人高, 易加重病情, 影响后期治疗与转归[3]。由此可见, 必须要强化综合护理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HAMD、HAMA、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综合护理干预强化患者心理、饮食、用药、用氧等方面的护理, 重视疾病知识指导,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抗病能力, 有助于及时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 保证患者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柏翠.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7) :180-181.
[2]李中琴.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24) :1856-1857.
[3]李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 2013, 32 (12) :1880-1882.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8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80例, 其中男44例, 女36例, 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 (49.7±5.9) 岁;大学及以上学历28例, 中学学历41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11例;对照组100例, 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 (49.9±6.0) 岁;大学及以上学历35例, 中学学历51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学历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肝癌患者因为自身患有癌症, 对癌症的认识并不深, 只是单纯的觉得癌症会危及生命, 所以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且不愿意配合治疗, 自暴自弃。要以热情大方的态度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爱, 并认真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多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肝癌、肝癌介入治疗相关知识, 让患者及家属对肝癌更了解, 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可安排患者及家属住在一起, 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患者家属多找些患者的朋友前来探望, 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及鼓励。术后除了对症用药外, 可采取转移注意力法、放松法及倾诉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对患者家属及朋友说明, 为了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 积极配合手术, 避免传递不利消息。
1.3 观察指标
恐惧、焦虑及配合等评定标准[2]:0级, 未出现恐惧及焦虑, 且积极配合;Ⅰ级, 有轻度恐惧及焦虑, 但仍配合;Ⅱ级, 有较为严重的恐惧及焦虑, 配合不太顺利;Ⅲ级, 有非常严重的恐惧及焦虑, 不愿意配合, 需医院人员协助才能完成。术后疼痛程度评定标准[3]:采取视觉类比量表进行评分[3], Ⅰ级:0~3分;Ⅱ级:4~6分;Ⅲ级:7~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恐惧、焦虑及配合等情况
观察组0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Ⅰ级发生率、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Ⅲ级发生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观察组Ⅰ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Ⅱ级发生率、Ⅲ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肝癌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并且死亡率较高, 治疗预后欠佳[4]。目前适宜的治疗方式有介入治疗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等。肝癌介入治疗指股动脉插管注入抗癌药物以及栓塞剂, 是属于区域性化疗的一种[5,6]。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而介入治疗需要患者的配合, 这样对质量的效果有一定的社会体态, 也需要适宜的护理方式。常规护理在癌症患者护理中通常效果较差。由于癌症患者心理压力远超普通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对手术效果的担心, 对手术的焦虑等均可能影响患者术中的配合, 并且影响治疗效果[7]。癌症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心理应激远高于其他疾病[8], 当今对恶性肿瘤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 并且有着极高的死亡率, 因此患者通常谈癌色变, 加上手术产生的不良心理应激, 患者通常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 与医护人员难以形成有效配合[9]。并且癌症以及手术疼痛也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护理干预的采用十分必要。护理干预通过适宜的语言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并干预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同时还为一种非药物镇痛方式。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的调节, 心理状态更好, 可以更从容的应对手术。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说明护理干预的镇痛效果也十分确切, 具有高度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8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恐惧、焦虑及配合等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 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并起到镇痛效果,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龚美霞, 李惠, 陈川, 等.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35) :4260-4262.
[2]李振联, 潘分乔.肝癌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常见护理问题及中西医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7) :3474-3476.
[3]刘会杰, 邓飞, 黄延玲, 等.肝癌介入术的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 (12) :228-229.
[4]谭李军, 廖春燕, 尹秀芬, 等.腹部热敷联合饮食干预在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2, 26 (14) :1304-1305.
[5]滕丽莹, 黄桂敏, 黄秋环, 等.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7) :1472-1474.
[6]李海峰.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5) :66-67.
[7]马益敏, 肖玲, 马姗, 等.肝癌介入术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8) :4-6.
[8]平春霞, 孙盈红, 封莉, 等.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合理选择肝癌介入术后镇痛药注射时间[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0) :955-956.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系统重症患者122例, 均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确诊为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61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 女29例;年龄49~73岁, 平均 (67.3±3.1) 岁;病程1~3年, 平均 (1.5±0.5)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 重症肺炎21例, 重症支气管炎14例。对照组男31例, 女30例;年龄49~73岁, 平均 (68.1±3.2) 岁;病程1~3年, 平均 (1.6±0.4)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 重症肺炎21例, 重症支气管炎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呼吸内科护理, 主要有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 而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有 (1) 对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4]。一般来说呼吸系统重症疾病发病时间较短, 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较快,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并发症, 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及呼吸困难等情况, 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 并采用问诊等方法对患者的意识等情况进行相关评估,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对症护理, 缓解患者痛疼, 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稳定。 (2) 对患者呼吸道采用综合护理[5]。呼吸系统重症患者呼吸道常产生较多分泌物, 这些分泌物均可导致患者呼吸道阻塞, 进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而死亡, 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 及时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 以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必要时可对患者采取吸氧, 在气管插管时需小心谨慎, 避免气管插管对患者呼吸道黏膜产生损伤, 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 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3) 其他护理。呼吸系统重症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等不良反应, 因此护理人员需对这类患者采取氧疗, 在对患者进行氧疗时, 应注意气管插管的操作及相关器材的消毒, 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加重患者病情。
1.3 效果评价
对两组患者Pa O2、Pa CO2、心率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生命体征稳定, 呼吸通畅且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 生命体征较稳定, 肺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未改善, 甚至恶化。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a O2、Pa CO2及心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Pa O2高于对照组, Pa CO2及心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一大难题[6]。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反复发作, 而且病程较长, 重症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 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给予有效护理以辅助疾病的治疗, 促进疾病的恢复。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内科的常规基础护理, 主要有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等, 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又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有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的严密监测及对呼吸道进行的综合护理等。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的严密监测以帮助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进展情况及评估患者的病情, 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及时恢复。通过对患者呼吸道的综合护理, 可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避免患者因呼吸受阻而导致肺功能受损。治疗和护理后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所改善, 而观察组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差达95.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 这些结果均可说明综合护理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 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满意,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促进患者恢复, 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系统重症患者12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均行常规呼吸内科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及心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 PaCO2及心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满意, 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体征和症状, 呼吸系统,护理,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妙芝.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1) :30-31.
[2] Morris AC, Hay AW, Swann DG, et al.Reduc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Impact of implementing a care bundle[J].Crit Care Med, 2011, 9 (6) :123-124.
[3] 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2 (2) :778-779.
[4] Gan WQ, Senthilselav A.Ae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a recta-analysis[J].Thorag, 2004, 59 (7) :574.
[5] 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杂志, 2013, 6 (1) :114-115.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11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高血压;治疗效果;依从性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的、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一旦患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必须终身服药维持治疗,临床效果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密切关系。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择了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258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8例门诊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1],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高血压1级106例,2级152例;患者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60.4±7.1)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等患者。患者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31例,初中106例,小学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等级、文化水平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医生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异。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面对心理问题,保持良好心态应对疾病,通过讲述成功治疗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2]。
1.2.2 疾病教育 通过讲解高血压病因机制、危险因素和疾病危害性等疾病知识,让患者充分调动其能动作用,认识到及早治疗、坚持治疗的意义。使患者了解常用降压药的种类、作用、服用方法和剂量、注意事项等,认识到降压药等药物对于疾病治疗的意义。讲解正确的血压监测方法,督促患者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1.2.3 饮食和运动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膳食模式,采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和豆制品,并戒烟限酒[3]。进行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根据年龄、全身状况和体质指数等情况合理选择慢跑、散步、健身操、羽毛球等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結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对治疗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详见表1、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是致残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全有效地控制血压是治疗的关键,其中以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为当今高血压治疗的最大问题,由于患者缺乏高血压知识,血压一旦降下来就自行停止用药,或是短期内用药效果不够显著,自己放弃治疗,从而导致治疗无效,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4]。本研究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消除患者的错误观念,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活动,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对治疗的依从率,建立正确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挥患者自身能动性,发掘患者在治疗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从而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总之,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张丽芹,杨文东,史建,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9-11.
[3]崔培峰.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388.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8例,女7例,患者年龄在43-79岁,平均年龄(54.8±1.4)岁。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患者年龄在42-80岁,平均年龄(53.9±1.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其他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让患者按照医嘱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增加对右肺恶性肿瘤的了解,减少心理压力[1]。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会存在严重的压力,多数患者的心理情况比较复杂,悲观、绝望及恐惧的心理情况十分普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其引起重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和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积极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障碍。此外要同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进行互动,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感动患者,进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饮食护理。右肺恶性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在临床研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异常的情况,因此需要控制饮食量,尽量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及时补充热量和蛋白。患者必须注意禁止食用辛辣食物,避免对呼吸道造成刺激,进而产生不良影响[3]。
(3)健康指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做好健康指导工作,从当前护理现状入手,结合已有形式的具体要求,制定有效的教育方式,告知患者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让患者引起重视。此外要叮嘱患者加强休息,进行适当的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
1.3 效果评价机制
在本次研究中以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为诊断标准,对临床具体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食欲、疼痛情况、认知度、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情况如表1。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满意人数有9例,满意率为60%,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有13例,满意率为86.7%,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情况如表2。
3 讨论
右肺恶性肿瘤是当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本身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在临床研究中必须及时对该病进行治疗。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也随之提升,在临床治疗阶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减少不良反应[4]。
在护理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做好临床检查工作,将具体干预措施落实到实践中。其中涉及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医护人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患者的个性化差异,将具体干预措施落实到实处,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为了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要对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分析,达到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医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断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在综合护理的要求下,要做好患者家属的辅导工作,患者家属要及时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增加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食欲、疼痛情况、认知度、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有9例,满意率为60%,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有13例,满意率为86.7%,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右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形式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在右肺恶性肿瘤患者干预中优势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的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形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食欲、疼痛情况、认知度、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有9例,满意率为60%,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有13例,满意率为86.7%,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右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模式,右肺恶性肿瘤,临床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丽芳.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0(01):99-100.
[2]史雪辉.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12(13):59-60.
[3]贺小兰.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01):99-100.
[4]张淼.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及围手术期自我管理干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02(14):145-148.
[5]韩晓静.全程护理干预改善药物临床试验中恶性肿瘤受试者依从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14(01):68-72.
【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推荐阅读:
临床综合干预08-04
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07-06
临床综合素质06-28
临床综合课程11-06
血糖综合护理干预05-11
长期综合护理干预06-16
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06-29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08-11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07-03
临床犬中毒综合诊治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