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2024-10-05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精选11篇)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1

目前,我国在高血压的防治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总体控制效果普遍较低。全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防治高血压中,广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1],确保较高的血压达标率,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本院将门诊的13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单纯采取西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社区13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58.41±4.52)岁;病程1~10年,平均(5.62 ±2.34) 年。对照组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51~79岁,平均(58.64±4.23) 岁;病程2~11年,平均( 5.82±2.13) 年。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药物过敏、肾肝功能不全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适当休息、低盐低脂饮食等。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2次/d,联合贝那普利5 mg/d,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其中石决明18 g,钩藤、牛膝各12 g,天麻、山栀、黄芩、杜仲、茯神、益母草、桑寄生及夜交藤各9 g,加水浓煎至200 ml,每次100 ml,2次/d,早晚分服,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为8周。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为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有效为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但未降至正常;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取 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内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较长等特征,导致其他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高血压指南表明[3],联合用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案,强调降压与靶器官保护,有效改善代谢紊乱,以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死亡率。贝那普利可对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产生抑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防止血小板凝集, 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硝苯地平作为新型的钙拮抗剂,有利于降低患者血压,有效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供氧量。相关文献表明,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在起到良好降压作用的同时,从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心、脑、肾等血管疾病风险。

天麻钩藤饮来源于《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此药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之功效,适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方中天麻入肝经、与钩藤共为君药,有平肝熄风之效。药理表明[4],石决明具有清热、镇静、降血压和拟交感神经等作用,方中石决明为臣药,与天麻、钩藤共用,加强平肝息风、安神定志之功效。杜仲、桑寄生具补肝肾、强筋骨和降血压等功效; 山栀、黄芩有利于清热燥湿、降血压;益母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夜交藤、茯神共为佐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渗湿、健脾和宁心之功效。川牛膝微苦,利于引血下行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平肝潜阳、清热泻火、补益肝肾之效。天麻钩藤饮联合贝那普利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保持稳定的降压效果, 加强靶器官保护,避免心肌重构,且预防产生咳嗽等副作用。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综上所述,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托普利、硝苯地平等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天麻钩藤饮合用,疗效切确,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2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资料,对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之后,5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获得有效治疗出院。同时也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护理盲区加以避免,将护理的质量显著提高。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意义,同时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腹型过敏性紫癜作为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在小血管沉积,进而导致的一种胃肠道广泛性毛细血管炎,常伴有胃肠道的基本症状,并伴有消化道的出血,临床上常常误诊为外科急腹症[1,2]。本院旨在提高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将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30例(60%),女40例(40%);年龄最大12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30例(60%)伴有脐周痛,10例(20%)为右下腹痛,5例(10%)为全腹痛,5例(10%)为上腹痛。25例(50%)伴有呕吐,10例(20%)伴有腹泻,10例(20%)伴有黑便,5例(10%)伴有腹胀。30例(60%)患儿是先出现腹痛之后出现的皮疹,20例(40%)患儿主要是先出现皮疹,进而出现的腹痛。

1.2综合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心理因素作为患儿疼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院通过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心理进行分析,并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效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和患儿认真交流,向患儿讲解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以及其治疗特点,并对成功事例加以介绍,将患儿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加以消除,进而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皮肤护理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卧床休息时,对患儿皮肤受压情况仔细观察,并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干燥,对皮肤破溃、感染以及出血情况加以避免,患儿皮肤瘙痒处用少量的止痒剂,患儿应着装宽松的棉质内衣。

1.2.3胃肠道护理对患儿的病情密切关注,并查看患儿的面色、体位、表情以及腹痛的程度等,查看患儿是否出现不良表现,观察患儿肠型以及包块大小,并取标本进行检验,对肠套叠并发症加以预防。

1.2.4饮食护理本院护士通过对患儿讲解饮食控制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严格的控制患儿的饮食,对患儿进行个性化的预制饮食计划,基于一些营养含量高,同时易于消化的蛋白饮食,禁止患儿服用一些致敏性的药物,患儿在发病的初期,尽量服用一些素食。严格控制饮食,限制异种蛋白进入患儿体内,使抗原不能与抗体相结合,进而避免高敏变态反应的发生。

1.2.5药物治疗护理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药物治疗护理过程中,首先对患儿应用钙剂治疗护理,患儿采取过敏治疗的.过程中,推注钙剂时保证针头在患儿的血管内,保证药液没有外渗,并及更换将患儿的注射部位。其次对患儿进行激素治疗护理,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并消除患儿的紧张顾虑心理加以。

2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之后,5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获得有效治疗出院。同时也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护理盲区加以避免,将护理的质量显著提高。

3讨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多发于幼儿,其主要的症状多为消化道症状,常伴有腹痛、头图、便血、恶性以及感染等症状,该病发病的过程中,容易被误诊,同时在实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更要进行积极彻底的治疗,治疗期间患儿常伴有各种各样的病痛,为了更好的保证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是关键[3,4]。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中西医;肝性脑病;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00-01

肝性脑病(HE)过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PSE)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肝病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其治疗原则以醒脑、降血氨、促进代谢为主。我科采用护理干预配合中西医治疗肝性脑病且给予针对性护理,使其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近几年来,我科收治肝性脑病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3岁,平均54岁。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1]。

1.1基础治疗:消除诱因:慎用镇靜剂,有躁狂症状可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物;减少肠内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饮食:严重的肝性脑病应严格限制甚至停止蛋白质摄入,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尚应补充足够的多种维生素。随着病情好转可给少量豆浆、牛奶、肉汤或蛋类,可隔日增加10~20g,直至每日40~60g,因植物蛋白质含蛋氨酸、芳香氨基酸较少,对肝性脑病患者较适用。

1.2西医治疗

1.2.1抑制肠菌生长: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甲硝唑。有肾功能损害或忌用新霉素的患者,或需长期治疗者,乳果糖(经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降PH,减少NH3吸收)为首选药物。乳梨醇 经结肠细菌分解成乙酸、丙酸也可用于酸化肠道;乳酶生也有减少肠内产氨作用,但不能与抗菌药物同服。

1.2.2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降氨药: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 每次用4支,总量23g左右,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2次。尿少时慎用钾剂,明显腹水和水肿时慎用钠剂。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系碱性;精氨酸:能促进肝内鸟氨酸循环,增加尿素的合成而降低血氨。为酸性,适用于硷中毒。L-鸟氨酸-L-天门冬氨酸、γ一氨酪酸:每次2—4g,稀释后静滴。对兴奋和躁动者治疗效果较好;复方氨基酸溶液:口服或静脉输注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复方氨基酸溶液,可纠正体内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

1.2.3 对症治疗:保护脑细胞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出血;积极防治各种感染;加强护理,防止褥疮;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等。

1.2.4其他:人工肝、肝移植;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3灌肠疗法:灌肠或导泻以清除肠内积食或积血,口服或鼻饲25%硫酸镁30~60ml导泻,灌肠禁用碱性肥皂水,而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生理盐水100ml加白醋:30ml作保留灌肠,保持肠道呈酸性环境;采用单味大黄30g,煎汤200ml,待温后保留灌肠,每日l~2次,以10d为1个疗程。

二、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灌肠为防止因多次肛管刺激引起不适,我们采用了常洲医疗器械厂生产的直径为0.4cm的一次性肛管,连接输液器,排气后,拔掉输液器针头,换上一次性灌肠管。用石蜡油润滑灌肠管前端,取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轻轻插入肛门,肛管插入深度为20~30cm,灌入中药的温度为39~4l摄氏度,灌时的温度为38摄氏度,调节滴速,40滴/min,保留2h为宜。本法可改善肠道血液循环,清除肠道血氨、改善病人腹胀,进而促进病人苏醒。

2.2皮肤护理:多次灌晒患者排便次数增多,会引起肛周皮肤湿疹,故应做好肛周皮肤护理,预防湿疹以至褥疮的发生。

2.3病情观察:在肝性脑病的抢救中除观察生命体征外,应重点观察:①禁止给病人用安眠药和镇静药,以避免药物掩盖病情,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坏。②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从而加重脑病。③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防止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④防止感染,如发生感染因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与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⑤大便次数及质量:是否有腹泻、中药样便,以保证大便每日3~4次稀水样便为度。⑧血氨恢复正常数值。⑦有无矢气。

2.4饮食护理:清醒患者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每日保证热量在6.3~8.4MJ。全日蛋白质小于30~40g,给与支链氨基酸为好。显著腹水者水入量一般为尿量加1000ml/d。食物配置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K及维生素E。

2.5心理护理:肝性瞄病发病急、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治疗和护理比较到难,患者表现出忧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所以我们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做好心理护理。

2.6疗效标准[1]治愈:神志清醒,其他症状减轻3周以上。好转:昏迷程度有所减轻,或神志恢复清醒但不巩固。未愈:神志不清,其他症状无改善。

2.7治疗结果:治愈6例,占20%;显效18例,占60%;未愈6例,占20%。总有效率80%。

三、 讨论

中医认为,肝性脑病多为正虚邪陷所致,正虚即阴竭阳脱,邪陷即痰热秽浊蒙心。其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目前主要认为是由于来源于肠道和体内的一些有害的代谢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通过灌肠清除肠道毒物,降低血氨,恢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大黄的功效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2、3、4]等,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减少内毒素的吸收作用比较好。

参考文献

[1]朱文峰,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99:407.

[2]陈福来,中药灌肠治疗重症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30例[J] 陕西中医,l 999,20(4):157- l 58,

[3]陈鸿芳,王小荫.肝性脑病57例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l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9):1 268.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6例,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为(39.5±15.2)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患者均符合罗马III的诊断标准:餐后出现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最近3个月有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8例患者采用多潘立酮为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和多潘立酮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0mg/次,3次/d。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用药同对照组)和柴胡疏肝散(柴胡10g、枳实10g、陈皮10g、川芎10g、香附10g、厚朴10g、半夏6g、白芍6g、甘草5g)口服,1剂/d,分两次服用。

1.2.2 护理方法

护理干预内容为: (1) 心理护理。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病症,护理人员要与其进行及时沟通,给予其关心、鼓励、支持,尽量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其可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 饮食指导。患者存在胃窦低开、排空延缓、活动异常等病况,要多给予其适合胃肠道的柔软食物,减少对消化部位的刺激。 (3) 健康教育。多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临床知识,进行医院常规知识教育,使患者掌握保暖方针、调养方法,指导其进行适度运动,有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 (4) 按摩护理。推脾土和三关,推背部脊柱两侧,推两侧季肋部,推足三里穴等部位可以改善胃肠道蠕动,缓解病症。 (5) 针灸护理。给予患者有效穴位的针灸刺激,可以改善胃电频率和波幅、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进而改善临床病症。

1.3 评定标准

(1) 显效:患者临床病症完全消失。 (2) 有效:患者临床病症偶有不适,但不频繁。 (3) 无效: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且临床病症频繁发生。 (4)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表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精神因素的改变,属于身心疾病,进而可诱发机体发生一系列躯体症状,在进展过程中会进一步刺激精神因素,加重心理病症。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不仅要给予药物控制,还要进行心理干预,利用中医情志相胜疗法对机体进行五志调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思想状况。

护理干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减少了对机体胃肠道的刺激,明显缓解了临床病症。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护理,从思想上改变了患者对治疗的态度,能够积极主动开展治疗,有助于扩大治疗的临床效果。给予患者按摩和针灸治疗,从中医方面疏通经络,改善患者机体内循环。给予患者了解疾病的空间和时间,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的机体免疫力,并在今后生活着制定和采用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再次发生。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从中西医两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扩大治疗的效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了患者临床病症,操作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值得患者信赖,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满足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同时改善患者病症,疗效显著。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操作简单且见效快,易为患者所接受。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6例, 随机分为两组, 38例患者采用多潘立酮 (口服, 10mg/次, 3次/d) 为对照组, 38例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 (口服, 1剂/d, 分两次服用) 和多潘立酮为观察组, 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 (5.4±1.2d) 明显少于对照组 (6.7±2.5d)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 (94.7%)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3%) , 观察组总有效率 (97.4%) 明显高于对照组 (84.2%)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操作简单且见效快, 易为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鞠丹.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志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8) :395-396.

[2]Rocco MZ, Graham RL, Lorenzo F, et a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Subgroups in the Italian General Population:An Endoscopic Study[J].Gastroenterology, 2010, 138 (4) :1302-1311.

[3]Branka F.F, Tomislav R, Nada K, et al.Laboratory parameter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J].Eur J Int Med, 2011, 22 (3) :300-304.

[4]邢红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4) :95-96.

[5]何晓莉, 柏冰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10) :52-53.

呃逆的中西医综合护理 篇5

1 情志护理

呃逆可见于正常人或疾病的各个阶段,对初次发生呃逆的病人,转移注意力,消除心理负担,常可使呃逆在不知不觉中减轻或消失。情志抑郁或暴怒的病人,要加以安慰、关心和体贴,使情志转舒,心平气和,呃逆自除

2 简易除呃

神志清晰者,可嘱其做屏气动作,或以一棉签刺激鼻腔使打喷嚏,反射性地解除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

在病人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大声恐吓,有时可立即见效(适用于新病轻症病人)。

二氧化碳刺激法,用2千毫升大小的塑料袋置于鼻及口部,使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再吸入,直到病人发生呼吸急促约一分钟为止,呃逆可随之而消除。

以人指甲卷成煙卷,燃烧后吸其烟,可立止呃逆。

如过食生冷的瓜果之品,或突然受凉,而出现呃声连连,徐缓深沉,口淡不渴,纳食纳少,可给于喝热水或热粥,以调和胃气。或用热水袋(瓶子里装热水亦可),用布包裹,放在胃脘或胸部行热敷,一般十分钟左右呃逆可缓解,注意切勿烫伤皮肤。

如过食油炸,煎炒食物之后,出现胃脘部烧灼痛、口渴、不思饮食,伴见呃逆声音响亮急促,宜相应地给食稍温,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口里含冰(冷)水(有条件时含冰棒)持续3-5分钟,尽量憋气,必要时更换冷水,重复进行,直至呃逆停止。

3 饮食宜忌

饮食不宜过量。若有积滞中阻、可饮半流或流质饮食。方式上应少食多餐。

宜食新鲜之蔬菜、食品,清淡为佳。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慢性乙肝患者36例, 其中男23例, 女13例, 年龄25~74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对于其他精神障碍及疾病患者均不在这个范围之内。3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8例。观察组男11例, 女7例, 年龄25~71岁, 平均年龄 (59.15±5.45) 岁;文化程度: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例, 高中以下学历占13例。已经结婚生子的占15例, 未婚的占3例。对照组男12例, 女6例, 年龄26~74岁, 平均年龄 (59.36±5.78) 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4例, 高中以下学历的占14例;已结婚生子的占17例, 未婚的1例。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学历、婚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方法指导、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生活干预、以及养生方法指导等内容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调节心态情绪, 增强患者信心

慢性乙肝患者多存在孤独、悲观、焦虑、抑郁、多疑心理[2], 这些心理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干预。因此, 作为护理人员应多方面收集患者资料, 其中包括年龄、学历、家庭背景、婚姻情况等, 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劝导患者要注意情绪波动, 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 要保持情绪稳定, 心情放松, 达到肝气条达, 气血流畅, 使患者早日康复, 同时, 平时多与患者沟通, 根据其具体情况适当告知病情取得患者信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慢性乙肝患者常常感到自卑、孤寂, 那么, 作为责任护士就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 多多给予患者理解和同情, 多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 使其逐渐消除孤单寂寞的心情。同时, 患者常常因病而伴有焦虑和抑郁心理, 加之, 慢性乙肝这种特殊病变存在病程长、难根治、易发作的特点, 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 使其苦恼不断, 或者是因为治病花去大量的金钱, 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 从而滋生出焦虑和抑郁。那么, 责任护士就要具体分析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原因, 然后教会患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有些患者, 因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是典型的因身体疾病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病, 这种情况, 就需要心理治疗, 比如, 音乐治疗法[3]可以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在音乐的享受当中得以释放, 以此来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 缓解心理的应急状态, 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 焦虑和抑郁心理会大大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人在发怒时会伤肝脏[4,5], 所以要通过倾听、解释、指导、建议、鼓励等心理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具体可以做到: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情绪变化, 同时对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的疏导和安慰, 鼓励和支持, 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树立信心。同时, 家庭要予以支持, 家属对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着巨大的调节空间, 于是, 作为护理人员要教育家属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患者, 从经济、心理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生活中做好患者的饮食生活护理, 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适应能力。也要告诉患者一些成功治愈病例, 从而使患者认识到患上慢性乙肝并不可怕, 只要积极配合和治疗, 病情是可以控制的。良好的心态可以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1.2.2 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认识, 走出病态思维

慢性乙肝这种特殊的疾病患者, 作为中西医护理干预人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采用具体的健康教育方式, 比如针对患者进行个别讲解, 还可以进行集体授课以及发放宣传手册和板报等方式, 使中西医护理干预相结合。具体来说是根据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患者对这种特殊病源知识的渴求程度, 把一些慢性乙肝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 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种病源做到心里有数。同时, 作为专业健康教育工作人员, 对于慢性乙肝相关的消毒情况、隔离技术都要很耐心的向患者一一解答。在用药过程中, 告诫患者切忌滥用药品, 也不能频繁更换药物, 特别注意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并且要有规律的定期的监测肝脏功能。要把健康教育植入患者心中, 启发患者思考领悟, 提高对慢性乙肝的认识水准, 走出病态的思维, 正确对待慢性乙肝。

1.2.3保健方法——锻炼放松身心, 调摄气畅领会

由专业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向患者传授太极拳、太极剑、八卦拳等中医保健运动方法。在一些视野比较开阔、安全并且安静的场所进行培训, 每天早上在早餐之前召集患者集中锻炼30 min。在锻炼的过程中, 要求患者要着宽松的衣裤, 身心要完全放松, 要排除一切思想杂念, 并注意对气的领会和调摄。

1.2.4 用药护理——科学用药很重要, 切忌“有病乱投医”

要加强患者用药的指导和教育, 使患者明确接受正规、系统治疗的重要性。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 可直接抑制HBV-DNA聚合酶、掺入病毒DNA链引起不可逆的合成终止以抑制病毒复制[6]。患者用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同时用药前要评估患者状态询问有无干扰素应用禁忌证, 告知患者要按时服药, 避免擅自减量或者停药, 用药的种类和疗程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能盲目相信那些所谓的宣传偏方以及“特效药”。此外还要进行常规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病毒学标志、血压及心电图等。总之, 护理用药方面很关键, 切忌有病乱投医, 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1.2.5 饮食指导——饮食结构应合理, 蔬菜水果最有利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促进其肝细胞的修复, 延长其生存期。应指导患者按时就餐, 根据其口味提供清淡、富含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适量的瘦肉、鱼肉以及兔肉等。多进食新鲜的蔬菜, 比如黄瓜、西红柿、菠菜等。尽量避免用煎、炸等方法烹饪食物, 忌酒、忌烟、忌肥、忌厚、忌腻、忌辛辣。如果患者条件许可, 告知患者一些常用且简便易行的养肝食疗方, 如以疏肝理气、健脾养胃的食疗方, 以活血养阴、补肾益肝的食疗方。通过干预, 使患者明确饮食的宜忌。做到五味调和, 顺应四时。饮食结构一定要科学合理, 做到少食多餐。同时, 告知患者不要熬夜, 定时休息, 睡前不要听音乐或看刺激性的电影, 也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减少体内耗氧量, 这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1.2.6 养生方法——四季养生长见识, 防患未然应先知

春善病鼽衄[7], 仲夏善病胸胁[8],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秋善病风疟, 冬善病痹厥, 给患者指出季节不同发病也不同这一特点。如春季是肝病多发季节, 故春季更应该注意避风寒, 慎起居, 适劳宜, 作息要有规律。注重防病治病, 防患于未然。

1.3疗效评定标准[9,10]

(1)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在治疗过程中完全遵医嘱, 护患关系融治;一般依从:治疗过程中在护士监督下遵医嘱, 护患关系一般;不依从:治疗过程中对医嘱存在抵触心理, 甚至拒绝执行, 护患关系差。 (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肝功能指标 (HBV-DNA转阴、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 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人们注重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发生、发展、治疗、康复中的影响和作用。首先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才能使治疗的效果有所提高, 对此,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信心。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方法、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养生方法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评估, 提示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0]。因此, 在疾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采用多途径多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说明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能够减轻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方法。

综上所述, 对慢性乙肝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过程中, 可提高患者及家属认识程度, 使其懂得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肝) 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3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方法指导、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生活干预、以及养生方法指导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干预12周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疗效

参考文献

[1]彭根英, 刘惠芳, 钟翠莲, 等.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护理研究, 2003 (10A) :1139.

[2]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临床精神病学杂志, 1994, 4 (2) :184.

[3]周佳.伙伴关系有利于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 (2) :77.

[4]周达杰, 姚华庭.医学系统上程与遵守研究.中国医院管理, 1995, 15 (2) :37.

[5]杨涛, 谢幸尔, 朱听, 等.肝炎病人健康需求调查.护理研究, 2001, 15 (4) :206.

[6]蔡卫民.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健康研究, 2011, 31 (3) :161-165.

[7]万利.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2) :28-29.

[8]唐小云.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1) :203-205.

[9]陈桂凤, 李静娣, 张四凤, 等.PDCA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8, 23 (7) :32-34.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0~2013年到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80例, 进行中西医结合社区综合干预。

纳入标准:符合1997年WHO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年龄在40~65岁, 在三元里街社区居住满5年者, 至少一名家属同意并全程参与管理者, 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同意建立健康档案者。

排除标准:根据Wagner分级法糖尿病足诊断达到1级以上者 (即足部出现皮肤破损者) , 伴有其他系统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伴有精神障碍等无法配合干预者。

1.2 干预方法

1.2.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记录患者姓名、陪同家属姓名、患者及家属联系方式、住址、药物使用情况、接受教育内容、病情 (餐前血糖、餐后血糖状况、生活质量) 等。

1.2.2 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 要求家属陪同患者共同参与。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知识、自我监测、足反射区按摩等。

1.2.2. 1 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介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体征、进展预后、并发症表现、血糖监测标准、并发症的护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等, 让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 调整心态, 积极参与疾病的控制及自身管理。

1.2.2. 2 饮食控制教育

饮食控制教育包括食物交换法、血糖指数 (GI) 、血糖负荷 (GL) , 家属与患者可根据自身理解程度选择不同饮食控制法, 同时参与的患者及家属可相互交流学习, 亦可电话或单独咨询饮食控制方法。

1.2.2. 3 运动教育

主要针对运动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及注意事项进行宣讲。建议家属陪同患者在餐后90 min后散步,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对运动的逐步适应, 每次持续时间从最初的20~30 min/次逐渐增至40~60 min/次, 最长应限制在60 min内, 以免对膝关节和下肢肌肉造成损伤。频率从每周至少3次逐渐增至每日2次。运动强度以靶心率作为指标 (靶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50%) 。

1.2.2. 4 用药教育

包括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说服患者遵医嘱用药, 并指导其合理用药。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方法, 了解低血糖作为胰岛素使用的不良反应, 掌握其紧急处理措施等。

1.2.2. 5 自我监测教育

要求患者及家属建立餐前餐后血糖、血压、体重、用药、饮食、运动等项目的监测记录本, 要求家属监督患者进行血糖等项目的监测及记录, 复诊时附带作为血糖控制等参考。

1.2.2. 6 足底反射区按摩方法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讲中医经络腧穴及足底反射区的理论, 及足底按摩的操作方法。主要选取的足底反射区包括:基本反射区 (肾上腺、肾、腹腔神经丛、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 胰腺、血糖代谢区, 心、肺、肝、脾等反射区。手法要求柔和平稳, 摩、揉等法以足部发热为度, 按法以微感疼痛为度。顺序为基本反射区5 min, 胰腺血糖代谢区5 min, 其他反射区各点按50次, 基本反射区5 min结束[2]。

1.2.3 转诊指标

社区转医院:血糖控制不良, 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感染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情况严重复杂者。医院转回社区的标准为病情稳定。

1.3 观察周期及评价指标

患者共参与糖尿病管理1年, 至少每3个月复诊1次, 复诊时记录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干预1年期间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患者生存质量变化情况。

1.3.1 血糖控制标准

理想控制:空腹血糖4.4~6.1 mmol/L且餐后2 h血糖4.4~8.0 mmol/L。良好控制:血糖水平得到控制, 但未达到理想控制水平, 空腹血糖≤7.0 mmol/L, 且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未控制:血糖仍处于较高水平, 空腹血糖>7.0 mmol/L, 和 (或) 餐后2 h血糖>10.0 mmol/L[3]。

1.3.2 生存质量

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 (DQSL) 进行生活质量评定[4]。量表分为4个维度: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关系和治疗的影响。共27道题目, 分5级评分, 每道题目最低分1分, 最高分5分。得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由专人采用SPSS 22.0 for Mac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脱落与基本情况

干预1年期间, 家属坚持参与完成管理的患者共171例。脱落的9例患者均干预不足半年, 2例患者因迁移住址中止参与管理。2例患者因工作原因中止参与管理, 5例患者因家属无法继续参与而中止参与管理。

完成管理的171例患者, 男69例, 占40.35%, 女102例, 占59.65%。平均年龄53.78±10.35岁, 平均病程8.92±6.77年。

2.2 中西医综合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血糖控制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 发现参与管理前后, 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改善 (χ2=34.159, P<0.001) 。两两组间比较共进行10次, 故P≤0.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发现与基线相比, 干预3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有一定改善, 但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Z=-1.027, P=0.304) 。干预6个月后出现明显改善 (Z=-2.910, P=0.004) , 且9周和12周均较基线明显改善 (P<0.001) , 详见表1。

2.3 中西医综合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

171例患者参与管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5.62±8.09, 参与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0.41±7.36, 前后差值平均数为5.21±5.88, 配对t检验发现t=11.102, P<0.001。即参与管理1年后171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性提高。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综合症, 长期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可引起全身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 可导致患者皮肤、骨骼肌、神经、肾脏、眼底等病变性[5]。为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提出5项基本措施: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 即“五驾马车”综合治疗[6]。社区管理作为糖尿病终身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 分别从以上5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宣讲教育及管理。Samuel等[7]提出向家庭成员寻求帮助是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患者依从性, 本研究要求患者至少有一名家属全程参与管理, 从旁督促监察。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教育, 提高了其对糖尿病危险因素、发展预后、并发症表现及护理的认识。饮食控制及运动教育不仅对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也促使患者家属改变生活方式, 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药物使用教育使家属及患者了解到规律性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自我检测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更了解患者疾病的变化, 促使患者尽早就医。

在祖国医学中, 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 其病因病机多为耗伤肺、胃、肾之津液, 与肝、脾亦有相关, 所生之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现代研究认为糖尿病病位在胰腺, 为血糖代谢障碍的内分泌疾病。故足反射区疗法在基本反射区的基础上选用疾病相关区域胰腺、血糖代谢区, 及中医整体理论之相关脏腑、心、肺、肝、脾区, 通过按摩手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家庭自我疗法为主, 配合家属监督, 必要时寻求社区医师的规范化治疗与培训, 能够保证患者进行足底反射区按摩的时间, 避免因患者无法就诊而减少治疗次数。尽管患者自我按摩的强度及准确度不及医师, 但在保健预防方面仍有一定效用。

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发现, 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对患者及至少一名家属进行规范控制饮食、运动、指导合理用药、监测等健康教育, 配合足底反射区自我按摩, 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至少一名家属参与的健康教育配合足底反射区按摩的中西医结合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纳入180例居住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通过对患者及至少一名家属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及足底反射区按摩培训, 观察比较干预1年前后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患者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剔除未完成管理的患者后分析数据发现, 经过健康教育配合足底反射区按摩的中西医结合社区综合干预措施, 171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 (χ2=34.159, P<0.001) , 且干预6个月后出现明显变化 (Z=-2.910, P=0.004) , 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亦明显提高 (t=11.102, P<0.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对患者及至少一名家属进行规范控制饮食、运动、指导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等健康教育, 配合足底反射区自我按摩, 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健康教育,足底反射区,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YANG W, LU J, WENG J,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 362 (12) :1090—1101.

[2]武义华, 章合生, 张星辰, 等.中药足浴、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7) :604—606.

[3]唐国宝, 杨叔禹, 陈友兰, 等.糖尿病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 (1) :74—76.

[4]张雪芹, 魏欣芝, 高英丽.社区不同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3) :69—70.

[5]林垦, 郭羿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8) :2028—2030.

[6]许岭翎.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策略—五驾马车详解[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6) :2—5.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资料选自该院诊治糖尿病低血糖患者9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其中研究组男女比为20:28,年龄22~77岁 ,平均 (49±4.61)岁 ,对照组男女比21:27,年龄23~78岁,平均(50±4.32)岁。

1.2 方 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督促患者进行每日必要锻炼, 讲解和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研究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模式:1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2西医膳食,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金酸每日总热量并合理分配餐次,节制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和高淀粉食物;中医饮食指导,根据不同证型予以相应饮食护理[2]。3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病情和局部皮肤状况选择相应的护理技术,常规护理技术包括刮痧术、拔罐疗法和按摩疗法等。4患者需要选择适宜自身的运动处方,避免长时间或者剧烈地运动,此外还需避免在重视餐前、胰岛素注射后和降糖药物作用的高峰期运动。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检测, 该量表包含生理、社会、心理、依从性和自身影响等6项目,最低1分,最高5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观测患者空腹血糖情况并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

1.4 统 计方法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 生存质量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各项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 组患者 空腹血 糖指标 变 化 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标为(10.84±0.87)mmol/l低于护理 前的 (9.72±0.96)mmol/l,且低于对 照组的 (5.66±0.5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该研究可得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标变化和生活质量两项结果,其中分析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指标的变化发现: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标均有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表明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严格把控降糖药物的计量, 重视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应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指导患者预防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胰岛素用量相对或绝对过多、进餐时间延迟或者食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均是诱发糖尿病低血糖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患者的健康生活理念和饮食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3]。该研究可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调节和健康教育的方式,将患者的日常行为指导和养生保健方法予以融合,可培养患者的健康生活理念和饮食习惯, 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4]。关于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是另一有效指标,该研究未对其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2例, 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28例, 女23例;年龄45~82 (58.8±9.2) 岁;病程1~8d (3.6±2.8) d;皮疹分布为头面部15例, 躯干30例, 肢端部位6例。观察组男29例, 女22例;年龄48~83 (56.3±8.9) 岁;病程2~8 (3.3±2.6) d;皮疹分布为头面部18例, 躯干29例, 肢端部位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疱疹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片, 每次0.3~0.5g, 每天3~4次) , 若疼痛明显可给予止痛药物应用, 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 包括中药内服 (自拟清血汤, 主要成分为蒲公英、板蓝根、苦参、丹皮、赤芍、丹参、五灵脂和黄芪等) 、中药外敷 (将季德胜蛇药30g和冰片3g混合研末后用麻油调成糊状涂在患处, 每天3次) 以及针灸和穴位治疗 (穴位注射足三里、阳陵泉, 给予艾灸神厥提高免疫力, 每天1次) 。同时均给予优质护理措施。疗程7~14d, 比较2组间治疗14d后的临床效果差异。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烈疼痛[3]。

1.3 临床效果评价

按照参考文献[4]中的方法判断临床效果。 (1) 治愈:皮疹全部消失, 疼痛、瘙痒症状完全缓解; (2) 显效:大部分皮疹消失, 疼痛、瘙痒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3) 有效皮疹部分消失, 疼痛、瘙痒症状较前稍缓解; (4) 无效:皮疹消失不明显, 疼痛、瘙痒症状较前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82.4%和100.0%高于对照组的51.0%和9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例 (%)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 平时隐藏于神经细胞内, 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大量繁殖引起感染症状。中医上称带状疱疹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丹”等。中医认为本病的机理在于肝胆火盛、脾湿内蕴导致毒邪火化、阻于经络致气血不通, 而不通则痛[5]。传统的西医治疗以口服或者静脉应用抗病毒药物为主, 部分药物难以达到病灶而发挥作用, 我院采用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外用治疗, 同时给予穴位注射和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内服可发挥清热解毒、疏肝调气及化瘀止痛的效果, 而中药外敷则可以疏通经络、透达腠理、调和气血, 达到内外双治的目的。而针刺和穴位注射又可以调和气血, 激发体内内啡肽类物质的释放达到镇痛效果[6]。

带状疱疹护理措施: (1) 心理疏导:带状疱疹常会造成患者皮肤出现大量疱疹及剧烈疼痛, 患者及家属往往对病情过于忧虑, 带有明显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作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作必要的病情解释, 给予心理疏导, 告知其治疗预后, 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皮肤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 注意消毒和通风, 避免患者与儿童和抵抗力较低的人员接触;保持患者皮损处干燥, 穿着柔软、宽松的衣服, 避免衣服与皮疹粘连。告知患者及家属皮疹瘙痒明显时勿用手抓, 防止皮疹破溃引起感染。有水泡者先抽出泡内液体, 再将调治好的中药均匀涂抹在皮疹处, 冬天覆盖无菌纱布并固定, 以减少摩擦产生疼痛, 夏天无须覆盖无菌纱布;带状疱疹化脓感染者, 先将脓液抽出, 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再将中药均匀涂抹在患处。严密观察皮疹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出现。告知患者外敷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协助医师和患者用药。 (3) 饮食护理:告知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不利于病情恢复。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 多使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增强免疫力。对于牙齿脱落以及有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要格外注意, 必要时将食物切碎煮烂, 少食多餐。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要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 (4) 疼痛护理:大多数患者会合并严重的疼痛, 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在向患者解释病情的同时要给予心理安慰, 记录疼痛时的心率、血压等情况, 疼痛难忍时告知医师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5)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带状疱疹治愈后是终生免疫, 但由于住院时间短, 残余毒素在体内未全部排除, 嘱患者出院2个月内饮食易清淡不吃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 并注意定期复诊。

综上所述, 中西医联合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显著, 配合优质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 (中药内服和外敷以及针灸穴位治疗) , 疗程714d。2组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间治疗14d后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医联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显著, 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护理

参考文献

[1] 孔婧研.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9 (3) :548-549.

[2] 钟萍, 冯丽谦.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 2008, 28 (11) :808-810.

[3] 李静.胸胸骨多处肋骨骨折4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6) :70-71.

[4] 黄海龙.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4) :166-167.

[5] 赵桂华, 刘维荣, 孙娟, 等.带状疱疹150例护理体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 (7) :661-662.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10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急诊输液;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97-02

在门诊治疗当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当患者出现了突发的疾病时,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会出现紧张以及焦虑的情绪。所以在患者接受门诊输液治疗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护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且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50例,并且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25例患者由12例男性患者与13例女性患者构成,年龄在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9±4.12)岁;对照组的25例患者由11例男性患者与14例女性患者构成,年龄在24-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6±5.01)岁。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需要进行输液治疗。其中患者需要输液治疗的疾病有以下几种:腹泻的患者为19例、腹痛的患者为20例、外伤的患者为11例。随机选取的50例患者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同时还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激动等不良情绪。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输液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进入急诊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接待,同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处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该简要的向患者的家属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简要的交代,同时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并且避免患者家属不必要的询问以及其他无关人员的围观[2]。(2)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告知患者本人其病情,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在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及时的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在药物的配备等方面一定要严格的遵医嘱[3]。(3)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展露自己娴熟的技术,通过自己的忙而不乱的举止感染患者,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在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例如饮食、康复知识等等。同时提醒患者应该及时的来院复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及提升患者的自我治疗意识,这样在患者出院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服务后,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100%,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有8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疗事业的逐渐发展,不仅为医生提出了严格的业务上的要求,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逐渐的增高。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以及健康意识的觉醒,很多患者在就医期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为护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在患者就医期间,不仅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以及相应的称心的护理服务。针对这种情况,综合护理服务的出现就大大的缓解了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护理服务可以从生理、心理两方面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排解患者的困扰以及紧张的情绪,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患者在门诊输液期间,会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所以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更为严重的患者会因为身体上的不适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过激的行为。综合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保证言语的缓和、态度的良好,所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并且有效的降低的患者的焦虑因素的影响,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汪继萍,何晓玲.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17):166-167.

[2] 孙云.护理干预在157例急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0):328-329.

[3] 张均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科输液患者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211-211.

[4] 虞琼,缪丽华.急诊输液患者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4):145.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 篇11

护理因素对宫颈癌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围手术期康复均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护理策略影响患者疾病进程及其围手术期康复的效果。研究表明, 实施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宫颈癌患者较快地恢复健康, 同时也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3]。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治疗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上存在独特的优势, 因此, 针对宫颈癌患者制定一套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案, 是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适应医疗发展而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迸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 经阴道检查宫颈组织活检确诊为宫颈癌, 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2~63岁, 平均 (48.1±5.6) 岁;Ib期34例, Ⅱa期2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3~65岁, 平均 (49.3±5.2) 岁;Ib期35例, Ⅱa期28例。2组患者均有生育史。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1.2 干预方法

观察组由研究人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 实施宫颈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实施宫颈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表1) 。

1.3 资料处理和分析

将收集的资料准确录入SPSS数据库,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24及48 h全身症状、体征积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患者住院满意度采用、频数、百分数、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对功能领域各维度和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入组时和术后1周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术后24及48 h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术后1周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24及48 h全身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24 h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术后48 h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但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 (表2) 。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2.2.1 两组患者入组时和术后1周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的组内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和术后1周的功能量表、总体生活质量量表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术后1周得分均低于入组时得分;观察组患者入组时和术后1周各症状量表及单项量表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术后1周得分均高于入组时得分。对照组入组时和术后1周各症状量表及单项量表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术后1周得分高于入组时得分 (表3) 。

2.2.2 两组患者术后1周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的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周在躯体功能量表、情绪功能量表、社会功能量表、总生活质量量表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而疲乏量表、疼痛量表、睡眠障碍量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 (表4) 。

2.3 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住院满意度的“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总体评价”及满意度总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 (表5) 。

2.4 安全性评价

护理干预前后, 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发生异常变化, 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安全性评价为1级。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 h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术后48 h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但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术后24 h全身症状、体征, 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48 h全身症状、体征。分析结果主要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术前实施情志护理、穴位按摩安神宁志、系统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在术后有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 能够迅速适应术后不适的症状, 而术后及早采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内关穴按摩又能够预防患者不舒适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连续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使其能够积极应对术后24 h可能的不适症状, 有效减轻24 h症状体征。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 人们逐渐认识到, 医疗护理的目的不只是注重寿命的延长, 更应注重其生活质量[4]。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 手术虽能为患者解除病灶, 减轻痛苦, 但其本身存在创伤性, 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 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 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组时和术后1周的功能量表、总体生活质量量表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术后1周得分较入组时均降低;观察组患者入组时和术后1周各量表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术后1周得分较入组时升高。对照组入组时和术后1周除腹泻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外, 其他症状量表及单项量表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术后1周较入组时升高。因此疾病治疗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目前研究的方向, 而作为医务人员更应关注患者早期生活质量, 以便能够在治疗期间采用及时有效地措施来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情志因素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宫颈癌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 随着手术临近, 应激反应更明显, 而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反应[5,6,7]。本研究观察组运用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理念, 术前根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频率、不同方法的情志护理, 给予良好的心理辅导, 安慰, 同时采用穴位按摩安神宁志, 耳穴埋豆促进睡眠, 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活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 说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术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情况。中医情志护理方案贯彻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 通过借情、移情、安神静志、穴位按摩等一系列的情志护理方法, 调畅患者气机, 改善患者抑郁状态[8]。而情志护理与穴位按摩配合应用能疏导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活血祛淤、理筋整身, 使患者抑郁情绪得到释放, 恢复体力, 消除疲劳, 达到手体合一、情智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效果, 逐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

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 它真实地反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一系列服务的体验[10], BECK等[11]发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高度相关, 接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亦可增加其所接受的全部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在“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总体评价”各维度得分及满意度总得分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不仅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下渡过围手术期, 也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及总体评价的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质量。

上一篇:中频感应电炉下一篇:旅游使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