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

2024-06-02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共8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 篇1

牛流感是由牛流感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眼结膜充血、流泪有眼屎、流涎、鼻漏, 呼吸迫粗, 低头弓背, 有时咳嗽。口腔黏膜发红, 流延, 有舌苔, 食欲减少, 反刍迟滞或停止, 偶尔并发瘤胃臌胀, 耳、四肢发冷。四肢交替跛行, 后腿强拒或跛行。该病多为良性经过, 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 2~3天即可恢复, 流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和跳跃性。由于大批牛发病, 严重影响牛的产奶量、出肉率以及役用牛的使役能力, 尤其对牛牛产乳量的影响最大, 且流行后期部分病牛因瘫痪常被淘汰, 故对养牛业的危害相当大, 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牛流感病例36例, 治愈32例。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牛, 其中以奶牛和黄牛最易感, 水牛的感受性最低。在发病的年龄上可见3~5岁牛多发, 1~2岁牛及6~8岁次之, 犊牛及9岁以上牛很少发生, 膘情较好的牛发病时病情较重, 母牛的发病率略高于公牛。

患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

牛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出现于蚊蝇滋生的夏季, 北方地区于7~10月份;南方地区可提前。

该病的传播能力强, 传播迅速, 在短期内可以使很多牛发病, 呈现流行性或大流行, 但通常于发病初期, 传播较为缓慢, 发病一周后才出现流行高峰;在牛群中该病呈跳跃传播, 同一牛场或牛棚内的牛不一定同时发病。此外, 该病的发生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2 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是突然发病, 病初体温升高40~42℃, 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 被毛逆立, 弓背, 四肢活动不灵活, 不愿行走。肌肉颤抖, 角跟、耳、鼻镜发凉, 呼吸迫粗。

肠胃型:目光无神, 眼球凹陷, 鼻流清涕, 体温升高保持2 d左右。有腹痛症状, 两后肢交替站立或踢腹, 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 排少量干黑色粪便, 并带有肠粘膜。

瘫痪型:四肢运步困难, 臀肌震颤, 呻吟、不愿行走, 强迫活动时, 步态不稳, 后驱摇摆。有的发病后第二天卧地不起, 四肢缩于腹下, 但有食欲。

肺炎型:病情发展很快, 常常在病后半天内呼吸喘息, 显明显的腹式呼吸, 呼吸次数每分钟80次以上, 肺泡音高亢, 支气管音粗厉。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

安痛定20~30 m L、清热解毒注射液20~40 m L, 分别肌肉注射, 1日2次;青霉素800~960万单位、链霉素400~500万单位、氨基比林20~30 m L, 肌肉注射, 1日2次;病情较重的, 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 L、红霉素1 000~2 000 mg、1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 L、维生素C 250~1 000 m L, 一次静脉滴注, 1日1次。若粪便稀泄者,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痢菌净各20~30 m L;跛行者, 静脉注射水杨酸钠溶液50~150 m L, 或肌肉注射镇跛痛20~30 m L。

3.2 中药治疗

方剂1:加味荆防败毒散:荆芥30 g、防风30 g、石膏45 g、知母30 g、柴胡30 g、前胡18 g、川芎18 g、竹叶24 g、茯苓18 g、薄荷24 g、桔梗30 g、丹皮30 g、赤芍30 g、枳壳18 g、生姜15 g、甘草12 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加减:行走困难者加羌活、独活各30 g;热盛者加连翘、黄芩、栀子、各30 g;肺音粗厉有啰音者加鱼腥草18 g、瓜蒌24 g、贝母15 g;排污黑色稀便者加地榆、侧柏叶炭、炒蒲黄各30 g。

方剂2:柴胡40 g、黄芩30 g、大青叶30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薄荷25 g、甘草20 g、大枣10枚。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侯温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加减:胃肠型加黄连、穿心莲各30 g;瘫痪型加牛膝30 g、续断30 g、红花20 g;肺炎型加桔梗30 g、蒲公英30 g、葶苈子24 g。共为细末, 葱头5个, 萹菠花10枚为引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4 典型病例

2013年7月13日早晨, 安定区石泉乡中坪村农民张强来本站报告, 他家饲养的40头牛有20多头发病, 笔者同本站几位职工立即前往, 到达牛场后进行临床检查, 大部分体温升高达40℃以上, 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 饮食减少, 口色淡红, 眼结膜潮红、肿胀, 流泪, 被毛逆立, 弓背, 不愿行走, 肌肉震颤。有的牛有腹痛症状, 先便秘后腹泻, 或排暗黑色血样粪便;有的卧地不起, 四肢缩于腹下;有的呼吸喘息, 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季节, 笔者初步诊断为牛流感, 对场地彻底消毒, 对病牛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症状较轻者给予西药治疗:安痛定20 m L、清热解毒注射液30 m L, 分别肌肉注射, 1日两次, 连用2日;青霉素800万单位、氨基比林30 m L肌肉注射, 1日1次, 连用2日。对症状较重者用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 m L、红霉素2000mg、10%安钠咖20m L、维生素C1000m L, 一次静脉注射, 1日1次, 连用3日, 粪便稀污者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痢菌净各30 m L, 跛行者肌肉注射镇跛痛, 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对肠胃型用方剂1加地榆、侧柏叶、炒蒲黄各30 g, 对瘫痪型用方剂1加羌活、独活各30 g, 对肺炎型用方剂2加桔梗30 g、蒲公英30 g、葶苈子24 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1日1剂连服3剂。经过积极综合治疗, 有2头牛因瘫痪出售, 其余全部治愈。

5 小结

一旦发生该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及时隔离, 严格封锁, 彻底消毒。在该病流行期间,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消灭蚊蝇是减少蔓延的有效措施。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用中药辩证施治, 效果甚佳。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前胃弛缓 篇2

【关键字】中西医结合;牛前胃弛缓;治疗效果

牛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前胃的运动机能减弱,兴奋性与收缩性下降,且消化机能出现紊乱而引起消化障碍、食欲紊乱的一种疾病。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由饲养不当造成的,而继发性前胃弛缓则是由于瘤胃积食、臌气,创伤性网胃炎以及多种传染病等造成的。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对该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收治了138例牛前胃弛缓的病例,得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现将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我院2010至2011间年进行牛前胃弛缓的病例110例,此外还有一个典型病例,合朋溪复兴村冉某一头黄母牛与2010年5月20日发病,来我处求诊,主述:近日来,食欲下降、吃草减少、精神欠佳。经临床检查,该牛精神沉郁,被毛无光泽,反刍时有时无,粪便稀溏带酸臭味,鼻镜干燥,黏膜发绀、异嗜、舔砖吃土,摄食被尿粪污染的褥草和污物。鼻孔周围附有不洁的草沫和鼻分泌物。体温37.5℃,呼吸和脉搏无明显变化,听诊瘤胃蠕动音明显减弱,触诊瘤胃柔软,诊断为前胃弛缓,经用大黄120g,食盐250g,莱菔子80g,槟榔20g,共为末,3 000ml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同时用5%氯化钠液250ml,10%氯化钙液50ml,20%葡萄糖液500ml,20%安钠咖液10ml,一次静脉注射。21日上午检查,瘤胃蠕动音增强,精神好转,反刍次数增多,粪便有所变化,食草量增大,再用上述方法治疗一次,22日上午检查,反刍、食欲、瘤胃蠕动音及粪便等生理指标恢复正常。前胃弛缓的原因主要为体质衰弱,饲养管理不当,长期饲喂劣质、单一、细软的精料,且运动不足、劳役多度。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中药方为:大黄120g,食盐250g,莱菔子80g,槟榔20g,开水30 00ml。西药方为:5%氯化钠液250ml,10%氯化钙液50ml,20%葡萄糖液500ml,20%安钠咖液10m。将这两种药方结合进行治疗牛前胃弛缓,这些药物的功能主要是帮助增强瘤胃蠕动,调整前胃机能,促进反刍、增进食欲。而对照组则只是单一地采用西药进行牛前胃弛缓的治疗。

1.3 临床症状

这些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毛焦肷吊、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鼻镜干燥,黏膜发绀,鼻孔周围或鼻镜常附有不洁的草沫和鼻分泌物,嗳气酸臭、流涎、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瘤胃紧张度降低,轻度鼓气,粪便干小,表面附有黏液,病程稍长者,粪便稀溏并带有酸臭味

1.4 統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只采用西药治疗的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只采用西药治疗的效果比较

通过对两组病例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发现在治疗组55例中得到治愈的有52例,治愈率为94.5%;而对照组55例中得到治愈的有41例,治愈率为74.5%,得到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在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

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

2.2 疗后护理

对病例进行了药物治疗后,应给以大量的饮用水,并且适当增加运动,促进瘤胃蠕动;同时要食用柔软且易于消化的草料。

3 讨论

在本次的研究中分别对两组的病例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后的结果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牛前胃弛缓的效果要好于只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且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只单一地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牛前胃弛缓,不但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疗后还易复发,而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牛前胃弛缓进行治疗,则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病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大多数得到治愈,恢复了胃消化功能,这是由于处方中的大黄破结泻热,食盐消化积食,莱菔子消食导滞、理气,槟榔消积行气,配合西药氯化钠、氯化钙、葡萄糖、安钠咖,促进瘤胃蠕动,恢复反刍,从而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不过基于这些病例的出现,就要求饲养员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要正确地选择饲养并做到有效保管这些饲料,防止存放不当而出现霉变,同时,饲养员要保证圈舍内的安静与卫生,事先预调好适宜的温度,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对牛的干扰,此外,饲养员还应做到定期对圈舍进行杀菌消毒,做好牛的预防接种工作,从而能及时发现牛群经常出现的疾病,从而有效降低因这些疾病而造成的牛前胃弛缓,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养牛场的经济损失。在进行药物治疗后,也要加强护理工作。避免因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复发,降低手术治疗的治愈率,饲养员还要充分考虑影响牛前胃弛缓的相关因素,进而加强护理工作,从多方面提高治愈率,恢复病牛的胃消化功能,增强牛的食欲,从而使养牛场减少损失,提高收益。研究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前胃弛缓疗效显著,值得进行广泛地采用。

参考文献

[1] 陈秀群,邓维金. 中西结合治疗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体会[J]. 福建畜牧兽医,2011(04):220.

[2]韦风琴,覃海明,苏治玲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前胃弛缓的报告[J]. 广西畜牧兽医,2010(02):49-52.

[3]张东风.牛前胃弛缓的鉴别与治疗[J]. 吉林农业,2012(08):33-34.

[4]田文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前胃弛缓[J]. 养殖技术顾问,2012(11):27-29

中西医结合防治孕牛春季流感 篇3

1 病原及症状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性毒科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凝集牛的红细胞, 主要存活于牛的呼吸道黏膜细胞内, 以空气飞沫传播方式为主。该病潜伏期通常在1~3d之内, 一头牛突然发病, 便可在牛群中快速传播、相互感染, 流行性较强。

2 早期预防工作

春节牛流行性感冒发病原因除病毒感染外, 还和牛的饲养环境有关。要加强饲养环境管理, 要注意牛舍的保温, 不要让孕牛受凉, 而且要防止“贼风”侵袭, 要勤铺垫草, 确保孕牛能够在卫生、干燥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休息, 使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提高妊娠期母牛的免疫力;要加强病牛的饲喂管理, 要对发病的孕牛进行隔离治疗, 并及时对圈舍、食槽等用具用5%的漂白粉或3%的火碱水进行消毒, 以防病情蔓延。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牛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目前还没有效果较好的疫苗, 和特效药物。除加强饲养管理外, 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针对病牛的实际情况及早治疗, 治疗越早, 效果越好。

3.1 感冒初期, 对于仅出现打喷嚏、流涕及轻咳症状的病牛, 只需用一些脱敏药物。如异丙嗪 (25mg/次) 或苯海拉明 (500g/次) 即可。或者用葱须250g、生姜200g、萝卜300g、大蒜150g、橘子皮100g, 水煎温服。一般连服3~5d能很快痊愈。如果伴有发热症状, 可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静脉滴注, 300~500m L/次, 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0~2500m L, 1次/d。

3.2 对患流感发生高热的病牛, 可用解热镇痛和有消炎作用的水杨酸钠片, 15g/次, 加水灌服, 服2次/d;用盐酸吗啉胍1.0~2.5g拌料, 3次/d, 连用3d。或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芪多糖, 2~5g/次·头, 拌料喂服, 1次/d, 连用3d。

3.3 患咳嗽型流感的病牛通常表现为:剧烈咳嗽、喘粗气、耳耷、流鼻、竖毛、皮热、口色红、喜饮水。此时, 可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来对病情加以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5日~2013年3月6日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症状、表述及化验室、X线检查均符合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治疗组75例,女29例,男46例,病程1~6 d,平均病程1.8 d;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44.6岁;体温>39℃33例。对照组75例,女28例,男47例;病程1~7 d,平均病程2.3 d;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41.2岁;体温>39℃29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淋巴细胞基本正常或低于正常值。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0.9%Na Cl 150 ml+炎琥宁稀释后静脉滴注,0.16~0.4 g/d,1~2次/d,0.9%Na Cl 150 ml+头孢呋辛钠稀释后静脉滴注,3~4.5 g/d,1~2次/d。对头孢呋辛钠过敏者给予克林霉素0.6~1.2 g/d,0.9%Na Cl1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双花桂枝汤,1剂/d,水煎分两次服,两组疗程均为5 d。双花桂枝汤组成:金银花15 g、桂枝9 g、芍药9 g、甘草6 g、生姜9 g、大枣3枚。

2 结果

治疗组75例患者中有48例医学检测正常,流感症状完全消失,有20例患者医学检查正常,流感症状减轻,有7例患者流感症状没变或加重;对照组75例患者中有31例医学检测正常,流感症状完全消失,有23例患者医学检查正常,流感症状减轻,有21例患者流感症状没变或加重。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4%、好转率27%、无效率9%;对照组治愈率为42%、好转率30%无效率2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很好疗效。伤寒论认为流感又称“重伤风”,是风寒感冒,通常秋冬春季发生比较多。其特征症状为:脑后部疼;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舌无苔或薄白苔。本文西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流感的药物,治疗组加服双花桂枝汤,是在传统的桂枝汤的基础上添加金银花,增加了桂枝汤的抗病毒、消炎的疗效。此方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害表虚证,增加了患者的免疫力。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流行性感冒,治愈率高,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症状,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门诊流感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门诊流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治疗组75例,对照组给予0.9%NaCl 150 ml+炎琥宁稀释后静脉滴注,0.16~0.4 g/d,1~2次/d;0.9%NaCl 150 ml+头孢呋辛钠稀释后静脉滴注,3~4.5 g/d,1~2次/d。对头孢呋辛钠过敏者给予克林霉素0.6~1.2 g/d,0.9%NaCl 1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双花桂枝汤,1剂/d,水煎分两次口服。两组持续治疗均为5 d,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4%、好转率27%、无效率9%,对照组治愈率为42%、好转率30%、无效率2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行性感冒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好、病程较短,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门诊,流感,中西医结合,效果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子宫脱出 篇5

1 病因

牛子宫脱出的原因主要是怀孕期运动不足, 母牛老龄体瘦, 元气衰弱, 胎水过多, 胎儿过大, 子宫过度伸张, 宫肌弛缓, 子宫因分娩时间过长, 产道干燥, 助产时迅速拉出胎儿或剥离胎衣时拉力过猛。

2 症状

母牛产后约8小时, 子宫翻出于阴门外, 子宫脱出初期为鲜红色, 随着时间延长和瘀血的发展, 表面呈暗红色, 水肿, 甚至破烂。病牛表现精神倦怠, 不断努责, 食欲减退。色淡白, 脉迟细。若不及时治疗, 子宫组织发生坏死, 并发败血症而表现全身症状。

3 治疗

3.1 手术整复

先把牛前低后高站立保定, 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子宫, 并用温生理盐水洗涤和浸泡, 然后涂上碘甘油, 检查子宫颈是否扭转, 如有扭转先进行矫正。用消毒好的毛巾兜起子宫略高于阴门, 待牛不努责时进行整复。术者从靠近阴门处着手, 将手握成拳头顶住子宫角尖端的凹陷处, 小心地用力向骨盆腔内推送子宫。为防止子宫重新脱出, 术者和助手要如此反复, 直至子宫整复到正常位置。为防止感染, 在子宫内撒布1 600 万IU青霉素和1 000万IU链霉素粉剂。最后在阴门上2/3处进行2针纽扣状缝合固定, 然后用2%碘酒冲洗缝合后的阴门。同时肌注脑下垂体后叶素10 ml, 促进子宫收缩。治愈后拆除缝线。

3.2 中草药

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炙黄芪55 g, 炙甘草25 g, 党参55 g, 当归15 g, 陈皮55 g, 升麻35 g, 柴胡55 g, 白术25 g, 煮沸30分钟, 去渣灌服, 每天1剂, 连用2天。本方在发病当天结合手术的基础上服用效果较好。若子宫脱出伴有全身症状, 可用大剂量青、链霉素肌注。在治疗中为减少胃肠对子宫的压迫, 在服药当天给予充足的饮水, 少量的青饲料, 然后视其机能恢复情况, 逐渐增加精料和粗饲料。

3.3 针灸

在进行手术整复和中草药治疗的同时, 针刺交巢穴或阴俞穴。

4 讨论与小结

(1) 子宫脱出手术治疗要及时, 结合内服补中益气汤调补益气, 升阳益气。手术整复后要避免起卧上坡, 2两天内暂时限制运动, 以防努责再脱, 1周内要保持大小便通畅。给病畜多喂青饲料、多饮水。 (2) 术者应注意安全, 一定要将母牛保定好, 否则因母牛挣扎不但不利于手术, 且易造成术者受伤, 手术完毕后, 术者一定要将手臂清洗干净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清洗。 (3) 注意鉴别诊断, 切勿将胎衣不下误诊为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垂于阴门之下脱出物体无充血症状 (呈灰白色) , 针刺不易出血, 且有腥臭液体及胎衣组织碎块从阴门流出, 而子宫脱出的脱出物体上有许多呈暗红色的母体胎盘且易出血, 针刺易出血, 母牛无频频努责症状。 (4) 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病初期, 尽量选择保守疗法。灌服补中益气汤。保守疗法的优点是防因手术不慎伤及子宫, 影响下次母牛配种和妊娠。病重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其优点是疗效快, 且易开食通乳, 便于及时为犊牛供应母乳。 (5) 治疗的同时应加强饲养管理, 给母牛垫干草, 给予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饲料, 增强母牛体质;运动与劳役要适当, 在手术整复后2天内不要让患畜走上坡路, 尽量让患畜走下坡路或平地路,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对母牛下次配种及正常妊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W.T.休伯特, W.F.麦卡洛克, P.R.施努伦贝格尔主编.魏曦, 刘端三, 范明远主译.人兽共患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428~429.

[2] 北京农业大学.家畜寄生虫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1.13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子宫脱出 篇6

1 病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因素

多因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单一、营养不良 (钙缺乏等) 、运动不足、母牛体瘦无力或劳役过度等, 导致会阴部组织肌肉和韧带松弛, 无力固定子宫, 特别年老和经产母牛易发生。

1.2 生产因素

在分娩时, 由于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等因素使母牛持续强烈努责, 诱发子宫内翻脱出。在难产过程中助产不当、产道干燥、强力拉出胎儿等亦易引起。

2 症状

子宫脱出于阴门外, 呈椭圆形的袋状物, 其末端有时分两支, 有大小两个凹陷, 且可下垂到跗关节。脱出的子宫黏膜上往往附有部分胎衣, 表面常有污染的粪便、垫料等异物。脱出的子宫起初呈深红色, 逐渐变为桔红色, 如时间较长则变为紫红色, 水肿增厚, 呈肉冻状, 表面发裂, 流出渗出物。

3 治疗

3.1 手术整复

3.1.1 术前准备:

(1) 保定:患牛站立保定, 置于前低后高的体位, 以减轻腹压和强烈怒责。 (2) 麻醉:用2%普鲁卡因8~10 m L后海穴注射麻醉。 (3) 止血:整复前15~30分钟肌肉注射维生素K38 mL (0.4 g/mL) 。整复后约5小时再注射1次。 (4) 清洗:用0.1%高锰酸钾温热 (约38℃) 溶液冲洗脱出表面及其周围污物, 剥离残留胎衣以及坏死的组织, 再用3%~5%温明矾水冲洗。脱出部分水肿明显的用消毒针头刺黏膜挤压排液, 遇有少量出血喷洒0.1%肾上腺素, 若有小裂口可涂擦碘酊, 出血较多或裂口深而大要进行结扎或缝合。

3.1.2 整复:

术者剪短指甲, 磨光滑并进行消毒, 站在患牛后侧用两手捏住脱出子宫基部。助手站正后方, 用已消毒的布巾提起脱出子宫略高于阴部。整复从子宫角的顶部开始, 五指并拢伸入子宫角的凹陷中, 顶住子宫角尖端, 趁母牛不努责时, 小心将子宫向阴门两侧一部分一部分往阴道内推送。术者换手时, 助手要压住已推入部分, 直至将子宫推到腹腔内的正常位置, 注意检查不要发生套叠。

3.2 术后处理

(1) 整复后用0.1%高锰酸钾温热 (约38℃) 溶液1 000 mL冲洗子宫, 将青霉素粉 (560万IU) 撒布于子宫内。 (2) 为了防止子宫复脱, 在阴门上2/3处做4针纽扣缝合。肌肉注射缩宫素100 IU (20 mL) , 每日1次, 连用3天。 (3) 全身疗法:用青霉素1 600万IU、链霉素300万IU、5%葡萄糖1 000 mL、10%葡萄糖酸钙500 mL混合静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天。 (4) 中药辅助治疗:黄芪20 g, 陈皮20 g, 熟地20 g, 党参16 g, 当归16 g, 白术13 g, 柴胡13 g, 升麻13 g, 炙甘草16 g, 研成细末, 用开水泡后, 待温灌服, 每日1剂, 连服3~5天。

4 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乳房炎 篇7

1 主要病因

1.1 病原微生物侵入感染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病毒、真菌和支原体(霉形体)等。

1.2 饲养管理问题

现有养殖场大多是以集散方式管理,圈舍卫生条件差,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的清除粪便,牲畜之间相互戏斗、挤压,至乳房组织损伤等。

1.3 中兽医学病理

乳房炎由肝气郁结,胃热雍滞乳汁凝滞不通,或气血虚弱,正气不足,外感邪热侵入,雍滞而发。并有“传囊”和“袋脓”之变。

1.4 其它因素

生产母牛体质差、营养状况不良、胎衣不下或感染布鲁氏菌病、饲料中毒等因素均可引起乳房炎。

2 类型及症状

2.1 急性乳房炎

大多在产后出现。乳房肿胀严重,手指按压有指痕,发烧、发红、变硬。有疼痛,不让犊牛接触。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有脱水症状,体温升高至40摄氏度以上。

2.2 慢性乳房炎

在生产前三个月或生产后一周左右出现。食欲减退、体温略高、触摸乳房有些肿胀发热、变硬、发亮、有硬块出现。随病情的加重,生产后乳汁有清淡变黄,泌乳量减少,有絮状物。

3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牲畜之间的接触戏斗。保持圈舍、运动场、挤乳用具的清洁卫生。日常或分娩前不要加大多汁饲料和精料的饲喂量。分娩后适当增加运动。有乳房炎症兆的牛及早隔离或逐步淘汰。

4 治疗方法

4.1 西药防治

4.1.1 急性乳房炎

头孢噻呋钠(含量4 mg孕畜可用)按25 mg/kg体重,配伍清热解毒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40~60 mL和含量3 g的安乃近注射液20 mL,肌肉注射;同时按0.1~0.2 mL/kg体重分注20万单位硫酸庆大霉素和鱼腥草注射液20~40 mL。

4.1.2 慢性乳房炎

用青霉素300单位配伍鱼腥草注射液20 mL和清热解毒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牛肌肉注射量10 mL。有疼痛症状加安痛定注射液10 mL。

4.2 中药治疗

4.2.1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散节。

4.2.2 治疗方法

用仙方活命饮,即炒山甲20~30 g、皂刺30~50 g、当归尾40~60 g、制乳香和制没药各30 g、金银花50 g、赤芍30 g、花粉30 g、防风30 g、川贝母30g、白芷20 g、陈皮30 g、甘草节60 g。若有外感风寒症状加羌活、独活各50 g;触摸硬块大者,为肝气瘀结气血不畅加桃仁和红花各40 g、柴胡50 g、通草30 g、路路通40 g;营养状况不佳加党参60 g、炙黄芪80 g。

4.3 外用治疗方法

大黄末用白酒调成糊状敷在乳房上。

5 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卵巢囊肿 篇8

1 病因及症状

饲料单一, 饲喂精料过多而又长期不使役导致运动不足。患牛多数有过胎衣不下, 发情周期不规律等病史。

临床上主要表现是患牛极度不安, 大声哞叫, 拒食, 爬跨其它母牛, 个别母牛有雄性化外貌特征, 如颈部肌肉发达增厚, 尾根高起, 貌似公牛。直肠检查可发现卵巢上数个或一个壁紧张而又波动的卵泡。

2 治疗

2.1 西药多采用激素治疗

黄体酮每日一次, 每次100 mg肌肉注射, 连用3 d。注射后如效果不佳可肌注氟美松 (地塞米松) 每日一次, 每次20 mg, 连用3 d。

2.2 中药治疗

多采用活血化淤、益气补肾, 理气消散。中药:当归60 g、黄芪40 g、红花120 g、桃仁40 g、益母草120 g、元胡30 g、香附40 g、杜仲30 g、牛夕30 g、三棱、莪术各30 g、甘草20 g, 续断40 g、丹参30 g, 共研细末, 每日一剂, 连服3 d。

3 病例

新疆农一师五团养殖二场2080号黑白花奶牛, 已产过三胎。临床上表现慕雄狂症状, 直肠检查发现卵巢上有一个直径约6 cm的囊肿, 子宫角松软, 诊断为卵巢囊肿。治疗上述中药3剂。并用黄体酮300 mL分3 d肌肉注射后经3月受孕。

4 体会

上一篇:高职教育民间艺术下一篇:智能配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