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

2024-06-18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精选12篇)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 篇1

毒菌在我国种类繁多, 分布也广泛, 资源丰富。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 甚至非常相似, 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其中, 以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 且目前无特效解毒药物, 故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根据毒素对人体造成的主要损害, 文献报道临床上分为4型, 即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1]。现将本院2013年4~12月接诊的17例毒菌中毒患者进行报告。

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患者均为毒菌中毒者, 男11例, 女6例, 年龄5~70岁, 其中9例为地区、县份转到本院治疗, 8例为直接就诊于本院急诊科患者;经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测后发现胃肠型为7例 (41%) 、神经精神型3例 (18%) 、溶血型2例 (12%) 、肝肾损害型5例 (29%) 。分别对不同类型中毒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取个体化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对所有中毒患者都立即给予催吐、生理盐水反复洗胃、硫酸镁导泻, 注射用奥美拉唑80 mg (抑酸、保护胃黏膜) , 补液促进毒素的排除;同时予紧急查三大常规, 肝、肾功心肌酶学, 电解质、凝血系列, 心电图等相关检测。

2.2 个体化治疗

2.2.1

胃肠型7例, 该型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潜伏期短, 在0.5~6 h。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疼、头晕为主, 2例伴有发热。治疗除基础治疗外, 主要侧重保护胃黏膜, 补液加强毒素排出, 同时降温、控制心率等治疗。待病情趋于稳定后予中药内服以“涌吐排毒”为法 (黎芦6 g、防风10 g、瓜蒂6 g) , 随患者的年龄及体质适当增减剂量。

2.2.2

神经精神型3例, 临床表现主要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患者2例出现狂笑, 手足舞蹈, 产生幻觉, 1例出现瞻望、抽搐、昏迷等症状。治疗除基础治疗外, 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 对狂躁者予生理盐水10 ml加地西泮10 mg静脉推注, 抑制抽搐症状, 呋塞米20 mg肌内注射, 利尿排除体内毒素, 同时,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维持生理平衡。待病情趋于稳定后予中药内服以“和中解毒”为法 (甘草6 g、绿豆适量) , 随患者的年龄及体质适当增减剂量。

2.2.3

肝肾损害型5例, 此型中毒最为严重, 毒素为剧毒, 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 该型病情凶险, 如不及时抢救, 死亡率高。该型在基础治疗前提下予青霉素为40万U/d或每公斤体重0.5~1万U/d, 注射3 d;维生素K1 40mg/d, 静脉注射;5%二巯基丙磺酸钠5 mg, 肌内注射, 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等治疗。待病情趋于稳定后予中药内服以“泻下排毒”为法 (厚朴10 g、大黄6 g) , 随患者的年龄及体质适当增减剂量。

2.2.4

溶血型2例, 该型潜伏期长, 为6~12 h。刚开始时出现胃肠炎症状, 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血尿、急性贫血、脾肿大、急性肾脏损害等症状, 此类毒菌种类相对较少, 约18种, 因而出现中毒人群相对较少。对该类型中毒患者除基础治疗外加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很快控制病情。待病情趋于稳定后予中药内服以“利尿排毒”为法 (车前草30 g、白茅根30 g) , 随患者的年龄及体质适当增减剂量。

3 结果

本组17例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治疗, 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对症支持治疗后, 胃肠型为7例 (41%) 、神经精神型3例 (18%) 、溶血型2例 (12%) , 3型患者症状全部痊愈后出院;肝肾损害型5例 (29%) 中2例治愈出院, 1例经住院系统治疗症状改善后出院, 2例因从地区转到本院时间耽误过长而抢救无效死亡。

4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个体化治疗在临床中应用日益体现, 而祖国医学的配伍应用在药、食中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急则治其标”以西医基础治疗为前提下, 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中毒类型, 采取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型以“涌吐排毒”为法, 其中藜芦、防风、瓜蒂相配伍具有“涌吐排毒”之功;药理研究发现藜芦所含生物碱具有强烈局部刺激作用, 口服能催吐化痰, 本品为强力催吐剂, 吸入鼻内可引起喷嚏、咳嗽[2];防风、瓜蒂与之相配, 增强其“涌吐排毒”之功。神经精神型以“和中解毒”为法;甘草、绿豆相配, 具有“和中解毒”之功, 其中甘草素有“国老”之称, 古人认为甘草善调诸药, 可解百毒。《温病条辨》曰:“得中和之性, 有调补之功, 故毒药得之解其毒”。绿豆甘寒, 同具有解毒之功, 两者相配, 其功效大增。肝肾损害型以“泻下排毒”为法, 大黄泻下解毒, 文献报道对能口服药物的中毒患者可给予生大黄等清热解毒中药煎服治疗, 以加快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 同时可以利用大黄的通腑排毒作用[3,4], 使肠道内毒素尽快排出,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疗程;厚朴:该品苦燥辛散, 能燥湿, 下气除胀满, 与大黄相配具有能消积导滞之效, 加强毒物的排除。溶血型以“利尿排毒”为法, 车前草甘、寒, 具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白茅根具有清热利尿之功, 两组相配为用, 加强利尿解毒之功, 促进毒素排除体外。

在我国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死亡的除部分是由红菇属中的亚稀褶黑菇 (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 引起外, 主要是鹅膏菌属 (Amanita) 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5], 引起死亡的剧毒鹅膏菌种类主要有灰花纹鹅膏菌 (Amanita fuliginea) 、致命鹅膏 (A.exitialis)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A.subjunquillea var.alba) 等[6]。目前对毒蘑菇中毒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在临床上通过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 阻止病情发展, 保护了肝、肾、胃、心等重要器官免受进一步损害,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疗程, 减少了临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志诚, 于守洋.营养与卫生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307.

[2]李广勋.中药药理毒性与临床.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2:134.

[3]李明成, 杨进富, 邓华围.生大黄灌肠治疗毒蕈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4, 11 (5) :300.

[4]陈德昌, 李红江.大黄在危重病急救领域的药理作用机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12 (7) :439-440.

[5]张志光, 刘建强, 陈作红, 等.某市36起毒菌中毒事件调查.现代预防医学, 2002, 29 (3) :301-304.

[6]杨祝良.我国的几种剧毒鹅膏菌.中国食用菌, 2002, 21 (3) :17-18.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 篇2

猪感光过敏病又称为光能效应植物中毒,是由于猪食用了含特异性感光物质的植物后,经日光照射而使皮肤发生红斑、疹块、溃疡乃至坏死、脱落等的疾病.本病虽不会造成猪只大批死亡,但不及时治疗,病猪会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引起死亡,并且治愈后也生长发育不良,易成为僵猪,给猪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猪感光过敏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 者:项海水 连晓梅 任文杰 罗来建  作者单位:项海水,连晓梅(浙江龙泉市畜牧兽医局,浙江龙泉,323700)

任文杰(丽水市畜牧兽医局)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后出血 篇3

方法:对240例孕6~14周的健康妇女,经常规口服西药流产后以B超了解宫内胚胎排出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清宫组。B超显示宫内有少量残留物为治疗组,未见残留物为对照组,较多残留物及药物流产失败为清宫组。对治疗组流产后妇女给以服用生化汤加减5-7剂,每天1剂。与其他两组比较阴道流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服用生化汤后,阴道出血时间与清宫组接近,与对照组比较平均缩短约4-5天,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量也较少,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药生化汤加减在治疗药物流产中,可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药物流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中药生化汤加减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67-01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西药进行药物流产已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常用的安全系数较高的流产方法。因避孕失败而致意外妊娠,作为补救措施,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选择无创伤性的药物流产,其优点是:无需宫腔操作,对人体伤害小、患者自觉痛苦少,且用药安全、方便、效果佳。但也存在着缺陷:流产后出血时间较长,易诱发泌尿生殖道感染。为减少这些弊端,我院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用中药生化汤加减辅助药物流產的治疗方法,大大缩短了阴道流血时间,减轻了患者在药物流产中的痛苦,取得了满意效果,从而有利药物流产的推崇,使妇科诊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妇产科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迅速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怀孕6~14周在我院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240人,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年龄28.5岁。

1.2用药方法。所有患者口服米非司酮25mg(1片),每日2次,间隔时间为8-10小时,共3日。于第四天上午配伍米索前列醇0.6mg(3片),一次服完(服药前后2小时均需空腹)。留院观察8小时,后根据宫缩的强弱及妊娠组织排出情况而酌情隔三到四小时可加服米索前列醇0.4-0.6mg,服用后观察患者的药物副反应、体温、血压、脉搏、胎盘胎儿排出时间和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并要求患者在药流后第7天、15天和月经来潮第一天复诊,常规复查B超了解宫内情况。

1.3分组方法。药物流产后二十四小时肉眼可见妊娠组织排出,流产进行得完全,B超显示宫内妊娠组织排出较完整无明显残留物者91例为对照组;B超显示宫内中、强回声光团,最大直径<1.5cm,阴道流血少者79例为治疗组,加用生化汤加减5-7剂,每天1剂;此外70例为清宫组,其中61例B超显示宫内残留物>1.5cm,阴道流血较多而需行清宫术,9例药物流产失败行钳刮术。

1.4资料统计。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计量型数据用方差分析、V2检验。

2结果

2.1用药对象。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孕产次、怀孕孕周、妊娠组织排出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

2.2临床效果。成功231例,占总数96.25%,失败9例,占总数3.75%。

2.3阴道出血对比情况。以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出血量比治疗组较少,在出血时间上治疗组和清宫组比较接近,其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明显较治疗组、清宫组出血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副反应。主要副反应是恶心98例,呕吐79例、腹痛腹泻56例和手掌大鱼际肌瘙痒等7例,程度较轻,均无需处理。

3讨论

由于药物流产患者对药物吸收代谢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着绒毛和妊娠蜕膜剥离的速度,引起药物流产后的出血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药物流产后引起的持续出血及机体免疫功能有所下降等原因易引起感染,从而使子宫收缩不良导致阴道出血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结合我院多年来的临床实践,采用中药生化汤加减辅助治疗药物流产,有加强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宫腔残留物排出,促进子宫内膜修复而止血的作用,对药物产后淤血淋漓不尽的情况得到良好的控制,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本生化汤中天花粉可使宫内妊娠物变异坏死具有杀胎作用;方中桃仁、红花、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生新之功;当归、川芎、炮姜、炙甘草可活血行气、止痛、温经散寒、止血等作用。各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松解妊娠组织物与子宫壁之间的粘连,使妊娠产物尽早排出。中药生化汤加减在辅助药物流产中有着显著疗效,是治疗妇女产后瘀阻腹痛的名方,且无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推崇。

参考文献

[1]黄键玲.中西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病[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96:5

[2]范惠民,黄笑瑁.药物终止10~16周妊娠的多中心筛选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1994,45:202

[3]沈桂英.生化汤加味对药物流产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5

[4]王辉武,主编.中药临床新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102

[5]戴德英.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后出血和不全流产的疗效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72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肺炎 篇4

1 发病情况

该马于2008年4月底开始咳嗽,畜主以为是感冒,没有及时医治,数日后病情加重,并流浓稠的鼻涕,夜间咳嗽较白天严重。由于农活繁忙,直到5月中旬畜主才购买了头孢类药物进行注射治疗,连用3天,仍未见病情好转。随后畜主找乡村兽医用“特抗”和生理盐水连续2天给马输液,病情仍不见好转,并且采食量显著下降。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该马精神委顿,四肢无力,毛发凌乱,营养状况中等偏瘦,偶尔咳嗽,咳声响亮。听诊肺泡呼吸音粗厉,左侧肺部磨擦音较右侧重,并有明显的喘鸣音,气管呼吸音特别粗大。舌苔厚而白,口腔黏液多,鼻涕多而稠。体温38.1 ℃。大便稀软,小便稍黄。根据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肺炎。

3 治疗措施

以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为治则。西药治疗:首先用甲硝唑100 ml×2瓶静脉注射,再用青霉素80万IU×15瓶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另用甲硝唑100 ml×2瓶静脉注射,最后用氢化可的松10 ml×10支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 100万IU×8瓶。

上述药物每天用药1次,连续治疗3天。在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首先用“神奇”止咳冲剂5 g×30袋,每天灌服2次,每次5袋,连续用药3天。再用下列中药处方治疗:紫苑50 kg,冬花10 kg,杏仁35 kg,陈皮50 kg,法半夏30 kg,茯苓50 kg,甘草20 kg,白芷40 kg,葶苈子40 kg,川贝母40 kg,黄芩40 kg,黄连40 kg,白矾60 kg,桔梗40 kg,百部40 kg,每日1剂,煎水2次,分2次灌服,连续治疗5天。叮嘱畜主让该马休息10天。

4 治疗效果

初次用药后,第二天病情明显得到控制,白天咳嗽的次数明显减少,夜晚咳嗽的次数也有所减少,鼻涕减少。第三天检查,精神明显好转,听诊右侧肺部喘鸣音消失,左侧肺部喘鸣音减弱,仅有少量的鼻涕,舌头颜色红润。第三天用药后,畜主报告马咳嗽停止,采食转为正常,精神较好。

5 小结

贵州春夏交替之际,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湿时燥,导致不少体弱的家畜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该马平时驮运游客,工作较疲累,经常水洗着凉,故易得病。鉴于其病程过久和病情较重,笔者采用了大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甲硝唑、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给药,确保有效快速的治疗作用。“神奇”止咳冲剂有较好的镇咳袪痰、清热消炎作用。所用的中药方剂有燥湿化痰、止咳平喘、健脾渗湿、润肺下气、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风热、虚寒咳嗽和肺虚久咳有较好疗效。该马经过3天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弓形虫病 篇5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弓形虫病

6月我市某养殖场存栏的`100头25kg以上的生猪在一周内有30多头先后发病,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高热稽留,呼吸困难,发病后用抗喘药物治疗无效.该猪场所有猪只都注射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后经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作 者:郭华 李猛 侯娟 马燕  作者单位:郭华,李猛(南阳市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473000)

侯娟,马燕(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刊 名:兽医导刊 英文刊名:VETERINARY ORIENTATION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S8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效果更好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49-02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笔者近期收治两例慢性湿疹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较满意,现将治疗心得总结如下。

1 概 述

湿疹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慢性湿疹多由于急性、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及时,迁延发展而成,该期湿疹病情往往较重,患者常感痛苦不已。因该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对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炎、抗过敏治疗,但因该病继发性皮损增厚,外用药物难以奏效,且长期使用可引起对药物的耐受。因此对治疗产生了极大的困难,导致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2 西医治疗

2.1 内用疗法 包括抗组胺药物,常用于瘙痒剧烈者;钙剂或奴夫卡因疗法,对急性湿疹或全身泛发者适用;维生素类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雷公藤片。

2.2 外用疗法 多选用具有消炎、止痒作用的角质促成剂或皮质激素。

2.3 抗生素的应用 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可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

西医治疗效果快,顽固性湿疹患者往往长时间使用西药或外用激素,但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反而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导致皮肤血管扩张、潮红,严重的可能导致色素脱失,皮肤萎缩,毛囊炎等。

3 中医治疗

3.1 中药疗法 根据临床表现辩证施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四物消风散等加减施治。但单纯运用中药汤剂治疗疗效慢,疗程长,患者常不易坚持。

3.2 艾灸疗法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1-2],具有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回阳固脱等功效[3]。《针灸资生经》中记载艾灸疗法医案三十二则,均有人名、病名、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价,内容非常充实可见艾灸治疗湿疹具有丰厚、可靠的理论渊源[4]。艾灸疗效神奇、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因此艾灸治疗湿疹具有丰厚、可靠的理论渊源。其具有活血化瘀、温通气血、疏通经络、消瘀散结的作用,从而使湿疹创面干燥,促进创面的愈合,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除,从而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5]。

3.3 火针疗法 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洛络作用。以往临床多用以治疗虚寒性的痈肿,近代扩展了火针的治疗范围。文献报道,火针对湿疹既有引热外出、消肿散结、促进皮损变薄的局部作用,又有除湿、祛风、止痒之全身效应[6]。钟润芬[7]等应用火针配合艾灸的方法治疗湿疹患者31例,其中愈显率75.8%,总有效率90.9%。

但是单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对于病情复杂、迁延不愈的患者,如果治疗方法单一,临床疗效则不理想。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

湿疹祖国医学称“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等。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侵淫皮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致肌肤甲错。本病的发生与心、肺、肝、脾四经的病变有密切关系[8]。

笔者收治两例患者,经西医抗生素、抗过敏药物、激素等治疗后好转,一旦停药后又复发感染甚至加重,这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患者无奈之下求治于中医。治疗初期(1-9天)据药敏试验给予敏感抗生素,对湿疹创面进行清创换药,并采用艾灸法,选用大椎、曲池、尺泽、大陵、血海以及皮损处,每一穴位不少于15分钟,两边同时灸(每日一次),经治疗湿疹创面趋于干燥;病程中后期(10-15天)运用中药包泡水外洗湿疹创面(每日一次),并据患者舌脉辨证施治,巩固治疗。经治疗15天,两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继服健脾丸等药物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通过以上病例的诊治,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进一步印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优势所在。廖建芬[9]等通过运用西药结合局部中药熏蒸治疗湿疹68例,结果显示愈显率治疗组82.35%、对照组39.70%。赵晖[10]通过对照组外用曲安奈德药膏、炉甘石洗剂,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内服汤剂,外用中药汤剂涂擦、中药药浴治疗,经治疗3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

最后笔者总结,祖国医学历史悠久,治疗方法丰富,特别是皮肤病方面,中医具有西医无法替代的优势。单纯西医治疗湿疹易复发迁延,单纯中医治疗湿疹疗程长、疗效慢,患者不易坚持治疗,如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大大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邱茂良,张善忱.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一针灸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62.

[2] 陈日新.开通经络疗诸疾[J].家庭健康,2008,(12):46.

[3] 周恩华,吴焕淦,谭琳蓥,等.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695-1696.

[4] 马力群,秦文敏.浅析《针灸资生经》艾灸疗法医案特色[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9):46-47.

[5] 张海玲.紫草油艾灸治疗褥疮3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3):37.

[6] 马占松.火针放血治疗静脉曲张性湿疹3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6):371.

[7] 钟润芬,黄石玺,等.火针配合温和灸治疗湿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446-447.

[8] 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

[9] 廖建芬,张大维,周晓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6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21.

中西医结合治疗僵猪 篇7

1 发病季节和对象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以冬季和早春多发;不同品种的猪都可发生, 多发生于10~30kg体重的猪只。

2 病因

2.1 胎僵

近亲繁殖、种猪年龄过大或过早交配, 造成后代品种退化, 生长发育缓慢。

2.2 奶僵

母猪怀孕期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造成胎儿先天发育不足, 后天生长不良;或者由于哺乳期对仔猪护理不当, 加上母猪乳汁少、质量差, 导致仔猪生产停滞。

2.3 食僵

断奶后仔猪日粮品质差、营养缺乏, 或者仔猪大群饲养, 体格大健壮者抢吃多吃, 体格瘦小者往往吃不着, 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时间久了, 形成僵猪。

2.4 病僵

仔猪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如:白痢、胃肠炎、气喘病、蛔虫、肺丝虫、疥螨等, 严重阻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 形成僵猪。

2.5 药僵

养殖户为防病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或治疗时药物过量使用, 引起猪再生障碍性贫血, 导致形成僵猪。

3 临床症状

被毛粗乱, 体格瘦小, 只有同群猪的1/3~1/2重, 肚子圆、脑袋大、屁股尖、精神不振, 只吃不长, 皮肤粗糙, 贫血, 可视黏膜苍白, 有异嗜现象, 增重十分缓慢, 有些猪6月龄仅有20kg左右。

4 诊断

僵猪的诊断不难, 可依据发病史和临床症状作出确诊。

5 治疗

把僵猪单独分圈饲喂, 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伊维菌素每10kg体重用2~4mg, 皮下注射, 1周后同剂量重复用药1次。供给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饲料, 在猪舍中每日放入新鲜青绿饲料和深层红壤土供猪自由采食, 并及时更换。

宽腹穴 (猪侧卧保定, 肋后至膝前之间有三条平行静脉即是) 针刺放血, 视猪大小不同放血5~15ml, 3~5d一次, 连续2~3次。

“一针肥”注射液每10kg体重用4ml, 深部肌肉注射, 1周后再用1次。

复合维生素B, 每次5~10ml, 1天1次, 连用3天。

中药治疗:山楂25g、陈皮25g、厚朴25g、香附25g、甘草30g、麦芽30g、大黄30g、黄芪30g、肉桂30g、党参30g、茯苓30g、白术30g、山药30g, 水煎, 1天1剂, 分2次服, 连用3剂, 以上是50kg体重猪只用量。

6 病例

2006年3月25日, 养殖户张某前来求诊, 主诉:家中有15头仔猪, 因母猪怀孕时患过病, 出生后又瘦又小, 而且还老是便秘和腹泻, 养了3个多月了, 还不到10kg, 会吃会叫就是不喜欢睡觉不长肉。检查发现这15头仔猪精神还好, 食欲一般, 被毛又粗又长, 可视黏膜苍白, 脑袋大肚子圆屁股尖, 一幅“小老头猪”像, 并都有异食癖现象。根据发病史结合临床症状检查, 初步诊断为僵猪, 采取上述治疗方案治疗一周后, 猪群喜吃会睡, 食欲大增, 半月后毛色变为红润, 三周后恢复正常的生长速度。

2007年11月12日, 养殖户杨某前来求诊, 主诉:三月前从市场上购进9头20kg左右的仔猪, 其余7头到现在都有70多kg了, 有2头就没见长, 只有25kg左右, 而且关不住, 老是跳圈到外面拱地, 用了许多添加剂也没多大效果。检查发现这2头猪被毛蓬松, 皮肤干硬粗糙, 可视粘膜苍白, 喜跳圈啃食泥土, 根据发病史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僵猪, 采取上述治疗方案治疗10天后猪只肯吃肯睡, 20天后老皮脱落露出细嫩红润的皮肤, 被毛也变得有光泽, 一个月后恢复了正常的生长速度。

7 小结与体会

预防僵猪的产生, 须做到留作种用的猪只, 按大小、公母、强弱分开饲养, 防止近亲繁殖、做到适时配种;给猪只合理调配日粮, 保证全价营养;做好仔猪的饲养护理工作和疾病的预防工作, 添加新鲜青绿饲料和深层红壤土供猪只自由采食, 定期驱虫。

“一针肥”又名牲畜高效助长剂, 其主要成分为铁、锌、钴等几十种微量元素, 是营养平衡补给剂, 能激活机体内上万种酶的活性, 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各器官组织循环, 增加血液循环量, 修复病损器官, 提高牲畜消化吸收能力, 对治疗僵猪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一针肥”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用前先驱虫, 10~25kg体重注射8~12ml, 25kg以上按体重大小注射12~14ml, 分2次间隔1周深部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应在颈中上部肌肉丰满处并严格用碘酊消毒, 10kg以下猪只建议用人用针头, 针头长度1.5cm;20kg猪只用针长度2.5cm;30kg以上猪只用针长度3.0cm;注射时缓慢推药, 以利于药物吸收。

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 对畜禽体内外寄生虫 (线虫、螨、虱、蝇、蛆等) 均有强烈的驱杀作用。复合维生素B的成份主要有维生素B1 (流胺素) 、维生素B2 (核黄素) 、维生素B6 (吡酵素) 、维生素B12 (氰钴素) 、尼克酸 (烟酸) 、泛酸、叶酸和生物酸, 足够满足机体日常需要, 帮助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 制造血液所需要的营养素, 帮助消化吸收, 帮助肝脏解毒功能, 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及健康和维护心脏及血管健康。

“旧血不去, 新血不生”, 宽腹穴放血可明显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中西医结合治疗僵猪 篇8

1 症状

猪的精神、食欲、粪便都正常, 但皮肤粗糙, 毛密或稀疏而且长;时常有疥癣或体内外有寄生虫存在。食量正常, 但不增重或增重十分缓慢。

2 病因

2.1 遗传因素公、母猪过早配种或近亲交配。

2.2 先天营养不良

怀孕期母猪营养不良造成的胎儿发育不良。哺乳期母猪泌乳力低下, 或过早断奶造成的奶僵猪。

2.3 断奶仔猪饲养管理不善

营养缺乏导致的生长迟缓。

2.4 其他疾病诱发因素

患寄生虫或其他疾病造成的新陈代谢机能衰退。

3 治疗措施

治疗宜采取驱虫、健脾胃、促进造血、调理新陈代谢、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 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3.1 西药治疗

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注射液2~4m g/kg.bw;肌苷注射液200m g, 维生素B12注射液1m g, 维生素B1注射液200m g, 分别肌肉注射, 1次/周, 连用2~3次。

3.2 中药僵猪散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黄疸 篇9

1病因病机

气候湿热潮湿影响脾的运化,最终使肝脏的疏泄不利,胆汁不能溢入肠道,横溢肌肤而形成黄疸。

2症状

(1)阳黄型。见于病的初期,可视黏膜呈橘红黄色,口干,舌苔黄腻,呼吸促迫,心音频数有力,粪球硬小,尿少色黄,患病牛表现为呼吸迫粗,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舌色鲜黄红腻。

(2)阴黄型。见于病的中后期,精神委顿,可视黏膜严重黄染,主要表现为口鼻乳房及阴道黏膜发黄,黄色晦暗,舌色淡,舌苔白,心音快弱,患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四肢无力,食欲大减,体温正常或微低,舌色淡黄白腻,多兼有不同程度的前胃迟缓。

3诊断

首先询问有无受湿热史,如有受湿热史,结合外部表现就可以诊断为湿热黄疸;若无受湿热史,要注意观察口鼻乳房及阴道黏膜颜色,结合临诊表现进行诊断。

4治疗

4.1阳黄治疗原则

以清热、利湿、利胆为主,辅以健脾。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茵陈120g、山枝40g、柴胡40g、龙胆草60g、黄芩40g、半夏40g、陈皮40g、苍术40g、厚朴40g、车前40g、藿香40g、山楂50g、健曲50g、玉片40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方解:方中茵陈、山枝、柴胡、龙胆草、黄芩、藿香清热利胆退黄为主药,辅以半夏、陈皮、苍术、厚朴、车前除湿利水为辅药,加上消食健胃促进胃肠蠕动的山楂、健曲、玉片,共奏清热利胆退黄除湿利水健胃消食之功,使湿热去而食欲增。

4.2阴黄治疗原则

以补血、健脾益气、温中化湿为治则。采用茵陈蒿汤合四物汤加味,茵陈100g、胆草40g、山枝40g、大黄80g、当归60g、川芎40g、白芍40g、九地50g随症加减:一般病例都加青皮、陈皮、苍术、川朴、草叩各40g、干姜、桂枝各30g、肉桂40g,有风寒加荆芥、防风、柴胡各40g,有积滞加玉片、木香各40g,山楂、健曲各100g,体虚加黄芪80g、党参、当归各60g。以上为中等体型奶牛的量。在灌服中药的同时要肌肉注射VB12和肌苷。

方解:本方的茵陈、大黄合用以利尿退黄,干姜、桂枝、肉桂健脾温肾散寒,一般病例加上苍术、陈皮、青皮燥湿健脾,理气消积,茵陈蒿汤合四物汤加味,增强了补血、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之力,以达治愈的目的。

5病例

2009年6月14日,文家坡乡宝丰村何某家的一头奶牛邀我医治。主诉:该牛连吊了3次针,灌了2付中药,效果不佳。临床症见:该牛精神沉郁,口色发黄,口腔、眼结膜、乳房等均呈现黄色,耳、鼻、四肢不温、胃蠕动音差,体温38.6℃,尿黄,拉黑色稀粪,因而诊为黄疸兼四胃炎,肌注:①VB12×20支;②肌苷×20支,连用3次。随即用茵陈蒿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旋复花60g、代赭石120g、茵陈120g、胆草40g、山枝40g、党参60g、黄芪80g、白术50g、云苓40g、干姜30g、肉桂40g、半夏40g、苍术40g、陈皮40g、青皮40g、山楂100g、健曲100g、玉片40g共18味,凉水泡药,煎汤候温灌服,连服3剂痊愈。

6体会及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便血 篇10

1 病因病机

(1) 饲养管理。圈舍密闭不严, 犊牛感受风寒或饮用冷水、冷牛奶, 寒邪直中脾胃而引起寒泻, 腹泻日久或久治不愈, 致使脾胃虚弱, 可成为虚寒型便血。

(2) 母牛产后恶露久排不净, 乳房坏疽, 外感热邪, 致使热毒进入血脉, 经乳传之于犊牛, 或犊牛饱后在阳光下暴晒, 热邪侵袭, 积于胃肠, 发生便血, 成为大肠湿热型便血。

2 症状

2.1 脾胃虚弱型

脾统血, 使之不流溢于血管之外。脾的统学功能, 依赖于脾气的充盛, 当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则发生便血, 表现为粪中混血, 粪为黑色, 粪外被覆血液, 血为暗红色, 可视黏膜苍白。鼻端发凉, 鼻镜干燥, 精神沉郁, 心音弱, 呼吸浅而快, 尿少色淡。若先粪后血, 血色暗红, 病变在胃与小肠, 乃因胃肠虚寒, 脾阳不振, 不能摄血。

2.2 大肠湿热型

若热邪过剩, 积于大肠, 则迫血妄行, 患病犊牛时有起卧不安, 回头顾腹, 头低弓背, 不愿行走, 腹部卷缩, 体温较高, 气促喘粗。大便稀而少, 频频努责, 里急后重, 粪便带血, 呈鲜红色, 尿黄;鼻镜干燥, 眼结膜、口色赤红, 舌苔黄腻, 脉数而涩。

3 治疗

3.1 脾胃虚弱型

治宜温中健脾, 养血止血。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甘草10g, 干地黄10g, 白术10g, 附子10g, 黄芩15g, 灶心土50g, 阿胶10g, 熟地10g, 首乌10g, 当归10g, 党参15g, 黄芪10g, 水煎取汁, 候温灌服。1剂/d, 连服3剂。若有腹胀加大黄, 莱菔子, 厚朴;若发热烦躁, 舌苔焦干, 呈热毒内陷危象者, 加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

3.2 大肠湿热型

治宜清热化湿, 凉血止血。用槐花汤加减治疗:炒槐花10g, 侧柏叶10g, 荆芥穗10g, 枳壳20g, 大蓟10g, 丹皮20g, 栀子20g, 生地20g, 黄芩20g, 水煎取汁, 候温灌服, 1剂/d, 连服3剂。胃热甚者, 加生石膏, 知母;肝火旺盛者加龙胆草;阴虚者加山药, 牛膝, 山茱萸;大肠热盛者加黄连, 大黄;下血较多者加地榆, 云南白药。便血严重, 出现阳气虚脱, 应补气回阳为主。

3.3 西药治疗

以抗菌、消炎、止血、补液、纠正酸中毒为主。药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复方生理盐水500ml, 50%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 复方氨基比林10ml, 八万单位庆大霉素8支, 止血敏20ml, VK310ml, 地塞米松25mg, 病毒唑12ml, 肌苷1.0~1.2g, 混合静脉注射, 1次/d, 连用2~3d。有的病畜在便血症状基本消除后, 排粪后任然流出少量鲜血, 多为直肠出血, 用5%明矾溶液200ml灌肠, 收敛止血。肠道炎症比较严重的可灌服磺胺脒10g, 小苏打10g。

4 病例

病例1:2014年8月10日, 隆德县联财镇赵楼村的一头45日龄犊牛来站就诊。主诉:犊牛9日早上吃乳等一切正常, 中午暴晒后, 精神差, 不吃, 呼吸快, 眼结膜充血, 腹胀, 经当地兽医用青霉素160万单位及氨基比林10ml, 肌肉注射治疗无效。检查:体温40.5℃, 心率40次/min, 呼吸120次/min, 眼结膜发红, 瘤胃音、肠音亢进, 弓背不愿行走, 频频努责, 排粪稀而量少, 粪便带血, 呈鲜红色, 口红苔黄腻。治疗:用3.2和3.3方药;3.2方1次/d, 连服3剂, 3.3方1次/d, 连用3d。治愈出院。

病例2:2015年2月11日, 联财镇恒光村刘某某家一头3月龄犊牛来站就诊, 主诉:犊牛便血已半月有余, 不吃, 不反刍, 经多医治疗无效。检查:消瘦, 体质差, 精神不振, 多卧少立, 不反刍;体温37.5℃, 呼吸110次/d, 心音弱, 呼吸浅而快, 眼结膜淡白, 瘤胃音、肠音消失, 血便呈暗红色, 治疗用3.1方药和3.3方药;3.1方2次/d, 连服3d, 3.3方1次/d, 连用3d。治愈出院。

5 小结与讨论

(1) 针对大肠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便血,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否则病情加重。

(2) 非炎症性便血治疗时以止血为主。在炎症性便血治疗中应掌握血多炎症轻重则重止血, 血少炎症重则重消炎。

(3) 病畜腹痛比较剧烈的, 可用生理盐水200ml, 3%普鲁卡因10ml, 青霉素160万单位, 混合腹腔封闭。

(4) 大肠湿热型便血早期切忌使用肠道收敛止泻药。因为热毒未除, 会闭门留寇, 引发中毒性腹泻, 加重病情。

注释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0例 篇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35-01

本人采用清热除湿汤内服,结合西药内服、外用治疗50例湿疹,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8岁,疗程5天-8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组成 自拟清热除湿汤(龙胆草10g,黄芩10g,白茅根30g,生地黄15g,茯苓皮10g,生白术10g,泽泻6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生甘草10g,栀子5g)。

1.2.2 治疗方法 上药内服,一日两次;同时口服酮替芬1mg,西咪替丁0.2g,维生素C0.1g tid po,略重的配合曲咪新乳膏和莫匹罗星乳膏混和外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鱼腥,少食煎炸食物。

1.3 疗效分析

1.3.1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不痒,丘疹红斑消退,糜烂面结痂;显效:皮损基本消失,但仍有微痒;无效:症状无改善。

1.3.2 治疗结果 共治疗50例,临床治愈47例,显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2 体 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 篇12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牛, 其中以奶牛和黄牛最易感, 水牛的感受性最低。在发病的年龄上可见3~5岁牛多发, 1~2岁牛及6~8岁次之, 犊牛及9岁以上牛很少发生, 膘情较好的牛发病时病情较重, 母牛的发病率略高于公牛。

患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

牛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出现于蚊蝇滋生的夏季, 北方地区于7~10月份;南方地区可提前。

该病的传播能力强, 传播迅速, 在短期内可以使很多牛发病, 呈现流行性或大流行, 但通常于发病初期, 传播较为缓慢, 发病一周后才出现流行高峰;在牛群中该病呈跳跃传播, 同一牛场或牛棚内的牛不一定同时发病。此外, 该病的发生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2 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是突然发病, 病初体温升高40~42℃, 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 被毛逆立, 弓背, 四肢活动不灵活, 不愿行走。肌肉颤抖, 角跟、耳、鼻镜发凉, 呼吸迫粗。

肠胃型:目光无神, 眼球凹陷, 鼻流清涕, 体温升高保持2 d左右。有腹痛症状, 两后肢交替站立或踢腹, 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 排少量干黑色粪便, 并带有肠粘膜。

瘫痪型:四肢运步困难, 臀肌震颤, 呻吟、不愿行走, 强迫活动时, 步态不稳, 后驱摇摆。有的发病后第二天卧地不起, 四肢缩于腹下, 但有食欲。

肺炎型:病情发展很快, 常常在病后半天内呼吸喘息, 显明显的腹式呼吸, 呼吸次数每分钟80次以上, 肺泡音高亢, 支气管音粗厉。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

安痛定20~30 m L、清热解毒注射液20~40 m L, 分别肌肉注射, 1日2次;青霉素800~960万单位、链霉素400~500万单位、氨基比林20~30 m L, 肌肉注射, 1日2次;病情较重的, 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 L、红霉素1 000~2 000 mg、1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 L、维生素C 250~1 000 m L, 一次静脉滴注, 1日1次。若粪便稀泄者,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痢菌净各20~30 m L;跛行者, 静脉注射水杨酸钠溶液50~150 m L, 或肌肉注射镇跛痛20~30 m L。

3.2 中药治疗

方剂1:加味荆防败毒散:荆芥30 g、防风30 g、石膏45 g、知母30 g、柴胡30 g、前胡18 g、川芎18 g、竹叶24 g、茯苓18 g、薄荷24 g、桔梗30 g、丹皮30 g、赤芍30 g、枳壳18 g、生姜15 g、甘草12 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加减:行走困难者加羌活、独活各30 g;热盛者加连翘、黄芩、栀子、各30 g;肺音粗厉有啰音者加鱼腥草18 g、瓜蒌24 g、贝母15 g;排污黑色稀便者加地榆、侧柏叶炭、炒蒲黄各30 g。

方剂2:柴胡40 g、黄芩30 g、大青叶30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薄荷25 g、甘草20 g、大枣10枚。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侯温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加减:胃肠型加黄连、穿心莲各30 g;瘫痪型加牛膝30 g、续断30 g、红花20 g;肺炎型加桔梗30 g、蒲公英30 g、葶苈子24 g。共为细末, 葱头5个, 萹菠花10枚为引灌服, 1日1剂, 连服2~3剂。

4 典型病例

2013年7月13日早晨, 安定区石泉乡中坪村农民张强来本站报告, 他家饲养的40头牛有20多头发病, 笔者同本站几位职工立即前往, 到达牛场后进行临床检查, 大部分体温升高达40℃以上, 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 饮食减少, 口色淡红, 眼结膜潮红、肿胀, 流泪, 被毛逆立, 弓背, 不愿行走, 肌肉震颤。有的牛有腹痛症状, 先便秘后腹泻, 或排暗黑色血样粪便;有的卧地不起, 四肢缩于腹下;有的呼吸喘息, 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季节, 笔者初步诊断为牛流感, 对场地彻底消毒, 对病牛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症状较轻者给予西药治疗:安痛定20 m L、清热解毒注射液30 m L, 分别肌肉注射, 1日两次, 连用2日;青霉素800万单位、氨基比林30 m L肌肉注射, 1日1次, 连用2日。对症状较重者用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 m L、红霉素2000mg、10%安钠咖20m L、维生素C1000m L, 一次静脉注射, 1日1次, 连用3日, 粪便稀污者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痢菌净各30 m L, 跛行者肌肉注射镇跛痛, 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对肠胃型用方剂1加地榆、侧柏叶、炒蒲黄各30 g, 对瘫痪型用方剂1加羌活、独活各30 g, 对肺炎型用方剂2加桔梗30 g、蒲公英30 g、葶苈子24 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1日1剂连服3剂。经过积极综合治疗, 有2头牛因瘫痪出售, 其余全部治愈。

5 小结

上一篇:欣赏的魅力下一篇:企业信用现状